第二章有理数整章教案(10篇)
1.第二章有理数整章教案 篇一
第二章 有理数 2.1 比零小的数(1)
教学目标:
1.经历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2.借助生活实例认识负数;
3.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重 点:负数的认识
难 点:负数引入的必要性
教学设计:
1.情景创设
情景(1): 课本第14页的四个画面
操作指导:可以以幻灯片的形成依此呈现
2.探索活动
根据课本画面提供的信息,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如: 你注意过天气预报吗?在课本中的天气预报电视画面里,哪个城市气温最低?
这几幅图中有小学里没有学过的数吗?你在其他的地方是否还见过这样的数?
天气预报电视画面上的“-3℃”表示什么意思?你能说出其它图中带有“-”号的数表示的意思吗?
3.情境创设
情境(2): 让学生举一些现实生活中比零小的数的例子,感受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小学里没有学过的“新数”---负数
4.探索活动
① 探讨情境中各负数的合理理解
② 理解正数、负数的概念
5.例题教学
课本第15页 例1 该例可以卡片的形式出示,让学生回答
6.课堂练习
课本第15页 “练一练”
7.小结
各小组互相讨论、总结,得到本节课的重要内容:负数引入的必要性,正、负数的概念 ( 理解负数的实质是“比0小” ).
8.布置作业
①.课本第17页习题 2.1第1、2题
②.学生调查:生活中负数运用的调查(可以小组的方式调查)
③.阅读:负数的发展史
建湖县建阳中学 张仁勇
上一篇:有理数--七上第二章介绍
下一篇:2.1 比零小的数(2)
2.第二章有理数整章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的法则、运算顺序,能够熟练运算.
②能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的过程,获得严谨,认真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有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和难点: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计算.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想一想 观察式子计算?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引导 首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减法,然后再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乘除运算,这样运算的步骤基本清楚了.另外带分数进行乘除运算时,必须化成假分数.
学生活动: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注意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步骤: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1)-3(3)-3413115×(13-
12)×
311÷
54里有哪种运算,应该按什么运算顺序来÷
21349÷(-2)(2)-)÷(-2334×(-
112)÷(-2
14)
÷38×(-)(4)20÷(-4)×5+5×(-3)÷15-7 解答略.
例2 某公司去年1~3月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
【提示】 记盈利额为正数,亏损额为负数,这个公司去年全年亏盈额(单位:万元)
为:
(-1.5)×3+2×3+1.7×4+(-2.3)×2=-4.5+6+6.8-4.6=3.7 即:这个公司去年全年盈利3.7万元.
例3 某商店先从每件10元的价格,购进某商品15件,又从每件12•元的价格购进35件,然后从相同的价格出售,如果商品销售时,至少要获利10%,•那么这种商品每件售价不应低于多少元.
【提示】 先求出在不获得利润的情况下这种商品的售价,然后再计算提高利润后的售价.
由题意得:1015123550×(1+10%)=12.54(元)
【答案】 这种商品每件售价不应低于12.54元.
例4 小明在计算(-6)÷((-6)÷(=(-6)÷ =-12-18 =-30 请问他这样算对吗?试说明理由.
【分析】 不对,因为除法没有分配律,应该是:-6÷
56121212+
13)时,想到了一个简便方法,计算如下:
+13)
13+(-6)÷
=-6×
65=-
365
备选例题(2004·淮安)在如图1-4-1所示的运算流程中,若输出的数y=3,则输入的数x=_________.
输入x是否偶数否 加1
【提示】这是一道选择结构的程序计算题,需分情况讨论:如果输入数据为偶数,则根据输出结果可判断该数为6;如果输入数据不是偶数,•则根据输出结果可判断该数为5.故正确答案为5和6.
(四)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是除以2输出y
引导学生一起小结:①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②要注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正确选择途径,仔细运算,注意检查,使结果无误.
“二十四点”游戏中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有一种“二十四点”的游戏,其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任取四个1至13•之间的自然数,将这四个数(每个数用且只用一次)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如对1、2、3、4,可作运算:(1+2+3)×4=24.(注意上述运算与4×(2+3+1)•应视作相同方法的运算)
现有四个有理数3,4,6,10,运用上述规则可以写出多种不同方法的运算式,使其结果等于24.
(1)3×(4+10-6)(2)(10-4)+3×6(3)4+6÷3×10„
活动设计:
初一(5)班有48名同学,将其分成12组,每组准确一副写有1至13数字的13张纸牌.活动开始,同一组内每一位同学任意抽取1张纸牌,•然后四人手中纸牌的示数(每人用且只用一次)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
比一比,30分钟内,哪一个小组得到的算式最多.
【点评】 通过这种游戏,激发同学们的兴趣,解决开放性问题,训练发散思想能力.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选择题
(1)下列各数中互为倒数的是(B)A.-512和211 B.-0.75和-
C.-1和1 D.-
512和
211
(2)若a
ab>1 D.
ab<1(3)已知数a<0,ab<0,化简│a-b-3│-│4+b-a│的结果是(A)A.-1 B.1 C.7 D.7 2.填空题
(1)直接写出运算结果:
(-9)×23=-6,-
112÷0.5=-3,(12+
13)÷(-6)=-
536(2)若一个数的相反数是,这个数的倒数是 –5 .
(3)若a、b互为倒数,c、d互为相反数,m为最大的负整数,则
m3+ab+
cd4m=
(4)当x= ±3 时,1|x|3无意义.
(5)若>0,<0,则│ac│=-ac.
(6)若a=25.6,b=-0.064,c=0.1,则(-a)÷(-b)÷c=-4 000.
提升能力 3.计算题
(1)(-423)÷(-22713)÷(-
14517)=-1474
(2)(-5)÷(-1)××(-2)÷7=-1(3)1÷(-1)+0÷(-5.6)-(-4.2)×(-1)=-5.2(4)118÷(2323+16-
12)=
1613
135716021(5)(-12(6){223)÷1.4-(-8
23)÷(-1.4)+(+10
16)÷1.4=-
-[(1.5×2)÷-1
17]}÷
89=-22 4.已知a、b互为相反数,c、d互为倒数,x的绝对值为1,求3x-(a+b+cd)-x.
【答案】 1或-3 开放探究
5.已知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aa|ab|12bcb0c
(1)求+|b||bc|-
(2)比较a+b,b+c,c-b的大小,并用“〈”将它们连接起来.
【答案】(1)可知b<0,a<0,c>0,∴ab>0,bc<0
原式=aab+1b-2bcbc=-
1b-
1b+2=2-
2b
(2)可知a+b<0,b+c>0,c-b>0,且│c-b│>│b+c│,∴a+b3.有理数乘法教案 篇三
课时课题:第二章 第七节 有理数的乘法(1)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2012年 10月 15 日,星期 一,第 一 节课 教学目标:
(1)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2)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初步发展、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3)知道倒数的意义.重点:
有理数乘法法则及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运算
难点:
确定多个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
教法及学法指导:
本节应用“启迪诱导-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设计的问题进行仔细观察、主动思考、小组讨论、主动探究,最后自己得出结论,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是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之后,进一步讲解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关于负数乘法的运算过程,同时通过小组进行讨论,议一议,有理数乘法的同号和异号的乘法的规律,得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利用例1的计算巩固法则,进而引出有理数的倒数概念,通过了例2的计算,探索规律,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拓展规律,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小组探究的能力.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学生课前进行相关调查及预习工作.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我们大家在此以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请看下面的题目:
投影展示 5+5+5+5=
(-5)+(-5)+(-5)+(-5)=
学生口答:5+5+5+5=20;(-5)+(-5)+(-5)+(-5)=-20 师:这样的加法能否转换为乘法,如何转化?
生:5+5+5+5可以看作4×5,(-5)+(-5)+(-5)+(-5)也可以看作4×(-5); 师:小学学习的运算是在有理数的什么范围中进行的?
(第七组)这组同学,利用的是我们课本上结论,说明我们的同学回家是预习了,学了就能用,也很好.师: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现在来归纳一下两个有理数相乘可以分为哪几类,他们存在什么规律?大家研究一下?
生1:有理数的乘法可分为四类:正数乘以正数;正数乘以负数;负数乘以正数;负数乘以负数。
生2:我认为他回答的不正确,应为:有理数的乘法可分为三类:
正数乘以正数;正数乘以负数;负数乘以负数。因为:正数乘以负数、负数乘以正数是一样的; 生3:我认为他们回答得还不够全面,都没考虑0。教师总结:生1:把我们已学的四种情况都概括了;
生2:把异号的两数相乘纳为一种也不错,主要是利用自己的经验;
生3:作了全面的补充,把前两位同学没考虑到的问题都想到了,说明思维很严密。
整理一下,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同号的两个有理数相乘
二、异号的两个有理数相乘
三、0和有理数相乘
师:下面再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内容归纳一下两个有理数相乘的乘法法则: 从一般到特殊,引导学生思考
生1:同号的两个有理数相乘符号为正,并把绝对值相乘;
生2:异号的两个有理数相乘符号为负号,并把绝对值相乘; 生3:0与任何有理数相乘,积为0。教师总结概括并板书: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给出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结论,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数学的学习兴趣,通过上述的结论的应用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四、尝试做题,巩固新知
1、算一算:
(-7)×3
(-48)×(-3)(-6.5)×(-7.2)
(-3)×3 强调指出:
(1)法则只适用于两个有理数相乘;
(2)结果强调两部分:一是符号,二是绝对值;(3)比较易混的是:“负负得正”和“异号得负”。
2、典例讲析,规范做题
例1 计算:
(1)(-4)×5
(2)(-5)×(—7)
(3)(-381)×(-)(4)(-3)×(-)833教师引导学生规范解题过程
4.有理数减法教案 篇四
知识与技能:
熟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熟练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求温差的过程,探索有理数减法的法则,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2.经历减法化成加法的过程,体验、熟悉 的思想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4.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经历观察、比较、推断、归纳形成一般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规律探索的过程,逐步形成数学探究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难点及突破: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多少的运算,这时用什么运算?
生:减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理数的减法!
二、一起研究
下表是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xx年1月28日天气预报中部分城市的和最低气温统计表
城市/°C最低气温/°C
昆明92
杭州6-2
北京-2-12
温差怎么表示?(温差=-最低气温)
1.那么怎么表示这一天的温差呢?学生填表回答
城市表示温差的算式观察到的温差/°C
昆明9-27
杭州
北京
结论:昆明的温差可表示成9-2=7°C
杭州的温差可表示成6-(-2)=8°C
北京的温差可表示成-2-(-12)=10°C
2.现在我们来看这样一组算式,填空:
9+________=7; 6+______=8; -2+_______=10.
3.比较:9-2=7 9+(-2)=7
6-(-2)=8 6+2=8
-2-(-12)=10 -2+(+12)=10
思考:比较上述式子,你有什么结论?两个算式一个加法,一个减法,结果却相同。
怎样把加法转化为减法运算?
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4.对于6-(-2)=8,我们可以这样成6°C比0°C高6°C,而0°C比-2°C又高2°C。你能解释第三个问题中各个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么?
例1(略)
注意:减法转化为加法时,减数一定要改变符号
例2 (略)
三、练习:
P28 1、2
四、小结
1.理解有理数减法运算的法则。
2.熟悉有理数减法运算的两个步骤
3.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及加减运算,都渗透着数学上重要的化归思想。
五、板书设计
1.6 有理数减法
1.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5.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篇五
铁小英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推导和计算,在此基础上,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数和负数的认识及实际表示的意义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授导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决同号、异号两数相加的计算。
二、学习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其思维已经明显地具备了逻辑思维性,并且学生已经在我的要求下,学会了预习、初步养成了预习的习惯,逐渐养成了合作交流的习惯。只要我们教师通过具体的问题的指引、学生小组间的合作和交流,是可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深刻感受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3.让学生通过研讨、分类、比较等方法的学习,培养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四、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是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要求学生掌握并会运用,所以为了节省时间和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选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把所有的内容用电子的白板展示出来。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引入新知
通过对小学加法及数轴知识的应用的复习,让学生既巩固了原来所学的知识,又可以引出新课。
2、出示问题情境、解决新知
在解决新知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及题目提示,运用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并且由各个小组进行展示答案。
3、探索发现,归纳新知
利用学生展示的答案,学生分组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有理数运算法则。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和别人交流合作的好习惯。,通过展示成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4、展示例题、应用新知
此环节巩固了所学知识,并且通过本环节让学生体会小组合作的乐趣,体会利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5、达标训练,巩固新知
本环节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在互动回答是采用哪个小组举手多、举得早,让哪个小组来回答;让学生养成一种竞争意识,合作交流意识。
6、规律总结,升华新知
本环节着重总结有关有理数加法法则,让学生进行小结,逐步养成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随时总结规律的习惯,并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加深和巩固。
7、作业和运用,拓展新知
通过作业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挑战自我来拓展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的认识。
授课时间:2017年9月11日 授课教师:铁小英 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深刻感受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3.让学生通过研讨、分类、比较等方法的学习,培养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重难点: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启发思维
展示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3)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数的绝对值大? 7和4;-7和4; 7和-4;-7和-4 【设计意图】回顾与本节课有关的概念和性质,为新课引入进行铺垫。
2.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问题一: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答:正+正,负+负,正+负,正+0,负+0,0+0.【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明确研究数学问题一般所应采取的具体步骤。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学习的信心,因为在六种不同的情况中,学生们四种都已经熟练掌握,仅剩两种需要攻克。
问题二:你能举出需要运用有理数加法的知识去解决的生活实例吗?
请同学们举自己熟悉的例子:①西安夜间平均气温为16 摄氏度,白天的平均温度比夜间高9摄氏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②土星表面的夜间平均气温为-150摄氏度,白天比夜间高27摄氏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摄氏度?(多媒体展示题目)
师:同学们已经有了研究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准备知识了。今天同学们有信心和我一同当回‚研究生‛共同研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吗?
(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体会学习有理数加法的必要性,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同时肯定学生的知识准备,树立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激发学生的斗志,让学生尽快参与到教学中来,进一步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二)分析问题探究新知
问题三:你能根据同学们所举的例子总结出正数+负数、负数+负数的运算规律吗?
学生们各抒己见,总结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 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老师总结口诀:‚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等距零正好,异号不等‘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
【设计意图】感受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各种情况。用表格的形式展示有理数加法的所有可能情况,使学生体会数学思维的规律性和严密性,感受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主动的获取知识和技能,直观感受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法则,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运用新知深入体会 例1计算(-3)+(-9).
分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应为3+9=12)(强调相同、相加的特征).
解:(-3)+(-9)=-12.
分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
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
问题四:你能尝试着使用数学语言将有理数加法法则表示出来吗?
(1)如果a>0,b>0,那么a+b=+(|a|+|b|)(2)如果a<0,b<0,那么a+b=-(|a|-|b|)(3)如果a>0,b<0,|a|>|b|,那么a+b=+(|a|-|b|)(4)如果a<0,b>0, |a|<|b|,那么a+b=-(|b|-|a|)(5)a+0=a.【设计意图】有意识培养学生使用数学表达的能力,将数学书写渗透到每一节课当中。
(四)延伸拓展敢于挑战
问题五:和一定大于加数吗?和与两个加数这三者之间的有什么大小关系?
问题六:小学学过的运算律是否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 【设计意图】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不仅为下节课做好了铺垫,也给学有余力的同学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空间。
(五)归纳总结感受思想
(1)本节课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在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本节课你学习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由学生总结,归纳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及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授课时间:2017年9月14日 授课教师:铁小英 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深刻感受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3.让学生通过研讨、分类、比较等方法的学习,培养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重难点: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启发思维
展示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3)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数的绝对值大? 7和4;-7和4; 7和-4;-7和-4
二、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问题一: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答:正+正,负+负,正+负,正+0,负+0,0+0.问题二:你能举出需要运用有理数加法的知识去解决的生活实例吗?
请同学们举自己熟悉的例子:①西安夜间平均气温为16 摄氏度,白天的平均温度比夜间高9摄氏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②土星表面的夜间平均气温为-150摄氏度,白天比夜间高27摄氏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摄氏度?
三、分析问题探究新知
问题三:你能根据同学们所举的例子总结出正数+负数、负数+负数的运算规律吗? 学生们各抒己见,总结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 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老师总结口诀:‚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等距零正好,异号不等‘大’减‘小’,符号跟着‘大’的跑‛。
例1计算(-3)+(-9).
分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应为3+9=12)(强调相同、相加的特征).
解:(-3)+(-9)=-12.
分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
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 课堂练习: 1.计算(口答)
(1)4+9;
(2)4+(-9);
(3)-4+9;
(4)(-4)+(-9);
(5)4+(-4);
(6)9+(-2);
(7)(-9)+2;
(8)-9+0;
2.计算
(1)5+(-22);
(2)(-1.3)+(-8)
(3)(-0.9)+1.5;
(4)2.7+(-3.5)3.用‚>‛或‚<‛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____0;(2)如果a<0,b<0,那么a+b____0;(3)如果a>0,b<0,|a|>|b|,那么a+b____0;(4)如果a<0,b>0, |a|<|b|,那么a+b____0;问题四:你能尝试着使用数学语言将有理数加法法则表示出来吗?
(1)如果a>0,b>0,那么a+b=+(|a|+|b|)(2)如果a<0,b<0,那么a+b=-(|a|-|b|)(3)如果a>0,b<0,|a|>|b|,那么a+b=+(|a|-|b|)(4)如果a<0,b>0, |a|<|b|,那么a+b=-(|b|-|a|)(5)a+0=a.四、延伸拓展敢于挑战
问题五:和一定大于加数吗?和与两个加数这三者之间的有什么大小关系?
问题六:小学学过的运算律是否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
五、归纳总结感受思想
(1)本节课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在应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本节课你学习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6.《有理数的除法》教案 篇六
一、激发求知欲 1.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2.计算:
1411
(1)10(2)(2)0(2014)
(3)0.1453.小学我们已经学过四则运算,那么小学学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那么对于有理数这法则还适用吗?
(指明生口答,并引出课题:有理数的除法(2))
二、展示目标和任务
(一)目标:
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②初步学会运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③通过小组内的交流、讨论、互查等活动,掌握正确的运算步骤,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二)任务
1.观察下列各式子的特点,其运算顺序是怎样的?(生先思考后回答,师点拨并指明运算顺序)
15(2)84(2)
11(3)7(5)30(15)
414201
2547742.下面的计算正确吗?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194(1)10(2)849194解:原式10()(2)8491101(2)81101(2)
81110828118281162(15)11113291110解:原式=(15)3291515395595(5)9409
三、自主合作交流
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改正上式俩题,每组的前3位同学做第(1)题,后3位同学做第(2)题。做完后小组间互换批改,指名小组代表板演,师指正并将正确解题过程板演,从而带领生总结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乘除运算的,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级运算得从左往右算。
111思考:(15)1和上面第(2)题的结果一样吗?
329为什么?怎样进行计算呢?
(生小组讨论交流,写出解题过程,指名生板演,并强调易错点及书写格式,并强调:有括号必须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四、成果展示,教师点拨
例1:某公司去年1-3月份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份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份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份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让生独立思考,并说出解题思路)
法一:把盈利的与亏损的分别计算,然后比较谁大谁小,决定盈亏情况:
解:公司的月份总盈利:3×2+4×1.7=12.8(万元)公司的月份总亏损:3×1.5+2×2.3=9.1(万元)所以,公司去年全年的总盈利:12.8-9.1=3.7(万元)答:这个公司去年全年的总盈利3.7万元。法二:
解:记盈利额为正数,亏损额为负数,公司去年的总盈亏额为:(-1.5)×3+2×3+1.7×4+(-2.3)×2 =-4.5+6+6.8+(-4.6)=3.7(万元)
答:这个公司去年全年的总盈利3.7万元。(解决后让生比较俩种方法的优劣)
五、知识验证
1.练习:课本第36页练习;第39页第11题
7.有理数乘法法则教案 篇七
由于引进了负数,七年级对数系的认识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难点所在,就是运算的因式含有了负数,如何自然 由原来正数的乘法过渡到带有“负数”的乘法,如何体现这些运算法则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是困扰很多教师的问题。特别地,对“负负得正”的理解,是关键所在。下面提供一个教学教案,并做简要的评析,来探讨这一问题。
教学内容: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熟练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2.情感体验
让学生自主探索,形成有理数乘法法则,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自主、自信、健康的心理.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2.难点:探索出有理数乘法的符合规律.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一只小虫沿一条东西向的路线,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向东爬行2分钟,那么它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若小虫向西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爬行2分钟,那么结果有何变化?
(二)合作探索
若我们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1)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列出式子:3+3=6 根据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同样可以得到:3×2=6 即小虫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6米处.用数轴表示这个过程为:
(2)对于后一问题,根据有理数相加的法则,可以列出算式为:(-3)+(—3)=-6.通过比较,同样可以得到另外一条算式:(-3)×2 【分小组讨论】求出算式(-3)×2的积.显然,其结果为—6,它的意义是两个-3相加。这是两种不同运算的求解过程。我们就此求得小虫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6米处.用数轴可以表示这个过程:
【试一试】求下列算式的积
1)3×3 3×4 5×7 2)(-3)×3(-3)×4(-5)×7 3)3×(-3)3×(-4)5×(-7)解:1)3×3=9 3×4=12 5×7=35
2)(-3)×3=-9(-3)×4=-12(-5)×7=-35
3)3×(-3)=-9 3×(-4)=-12 5×(-7)=-35
【比较】请同学对比观察上面三组算式,有什么发现? 提示:分别从因数和结果的角度看.【归纳】请和小组成员交流,写出发现的结论:
两数相乘,若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则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想一想】求下列算式的积
(-3)×(-2)=(-3)×(-4)=(-3)×(-5)=(-5)×(-7)= 提示:运用发现的规律,对比前面的2)、3)组算式来思考.再试一试计算:3×0=?(-3)×0=? 0×(-5)=?
【概括】综合以上各种情况,我们有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巩固提高】 例:计算
11(-0.8)(1)0×(2)(2)512141(3)(1)()(4)(3)()0(0.7)
4531(5)(1)()(6)(6)(1)
411答案:(1)0(2)(3)1(4)0(5)(6)-6
415点评:按乘法法则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分数与分数相乘,带分数应先化为假分数,小数应化为分数;
在连乘运算中“有零快写零,无零先定号”;
一个数与(-1)相乘,积与这个数互为相反数,一个数与1相乘,积与这个数相同.练习: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写T 错的写F.(1)同号两数相乘,符号不变.(F)
(2)异号两数相乘,取绝对值较大的因数的符号.(F)
(3)两数相乘,如果积为正数,则这两个因数都为正数.(F)(4)两数相乘,如果积为负数,则这两个因数异号.(T)(5)两数相乘,如果积为0,则这两个数全为0.(F)(6)两个数相乘,积比每一个因数都大.(F)(7)如果ab0,且ab0,则a0,b0.(T)(8)如果ab0,则a0,b0.(F)
(9)如果ab0,则a,b中至少有一个为0.(T)
【拓展】对于两个负数相乘的意义的理解,同学们可以通过代入实际背景,如路程,温度,水位等去帮助理解,还可以运用数轴进行操作帮助理解.可以看这样的一个问题:
水池的水位每小时下降2米,已知现在的水位是0,问:(1)2小时后,3小时后的水位分别是多少?(2)2小时前,3小时前的水位分别是多少?
分析:我们把水位上升记为正,下降记为负,那么下降2米的水位就为—2米,所以对问题(1),2小时后的水位容易计算,(—2)×2= —4米,同样3小时后的水位为(—2)×3= —6米。在掌握了负数的基础上,这是容易理解的。对于(2),我们记现在以后为正,现在以前为负,那么自然地,2小时前,3小时前的水位就分别为(—2)×(—2)= 4米,(—2)×(—3)= 6米。现在的水位,也就是0时刻的水位可以计算为(—2)×0=0米。通过类似这样的客观模型,可以帮助说明含负数相乘法则的现实意义。
从上面还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事实,要求几小时后的水位,就用“几”乘以—2,而每增加1小时,水位就随着减少2米,那么,每减少1小时,水位就随着增加了2米。所以,符号“-”的实质可以看作是相反的量或相反的操作.两个负数相乘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理解.例如(-2)×(-3)就是把(-2)相反的操作3次,(-2)相反就是(+2),操作3次就是把(+2)连加3次,得(+6).从而也可以得出乘法的符号法则.【小结】引导学生作知识总结,回顾法则的发现过程,熟记法则.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实质上是符号法则,符号确定后,其余的绝对值相乘与小学乘法运算完全相同.以上的教学过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1.前面的部分,从正整数的乘法过渡到“正负相乘”。正整数相乘是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运算,从这一基本定义出发,通过类比,在问题设计中,自然得出了“正负相乘”的相似定义,并且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出一个重要事实——两数相乘,若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则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2.后面的部分,由“正负相乘”过渡到“负负相乘”,这对于教学进程又是一个飞跃,通过上面得到的改变一个因式的符号就改变结果的事实,得到了两个负数运算的计算法则,这是在原来的抽象基础上再一次抽象提高,再经过不完全的归纳,就得出有理数相乘的一般法则。
3.在扩展部分,通过水位现实的模型说明“负负得正”的现实意义,这是非常必要的。负数的学习中,是通过方向问题,上下问题,盈亏问题等单一的实际模型引入的,而这里同时涉及到了水位变化,时间进程的一个“二维”变量问题,这既有和前面的对比,又是前面的再度提高。通过现实模型来说明学习对象,是将抽象和具体结合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加深学生对学习对象理解的深刻度,也培养了学生结合具体抽象的思维能力。4.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涉及了类比和不完全归纳两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利用类比,将具有相同特征的的事物进行比较,对学习和研究新事物具有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将两个毫不相关的事物进行类比,通过旧事物的某一特征来研究新问题,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另外,通过不完全归纳,可以得出一些容易得到而缺乏证明的事实。如“负负得正”,这在形式上是不能够证明的,这样,用不完全归纳去发现这一结果就非常的有意义了。
A.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过程与方法: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概括过程,学习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的解决问题方法;
3.情感与态度:体验有理数乘法法则源于实际的需要,初步理解法则的实际意义.B.重点与难点
重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掌握。
难点:规则“两数相乘,若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则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的概括;“负负得正”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C.没有突破由(-3)×2=-6到3×(-2)=-6的过渡。
建议利用学生脑中已有的规则——乘法交换律(abba)进行推广过渡。
D.注意文章是教学设计,对象是教师,不能窜位。
8.《有理数的除法》教案 篇八
用字母表示除法法则:
4.课本第35页练习题
(三)自学疑难摘要:
组长检查等级: 组长签名:
二 合作探究
例1 计算:
(1)(-18)6 (2) (- )
(3) (4)-3.5 (- )
注意:乘除混合运算该怎么做呢?
例2化简下列分数:
(1) (2)
请思考:商的符号及绝对值同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
三、展示提升
1、每个同学自主完成二中的练习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每个组根据分配的任务把自己组的结论板书到黑板上准备展示。
3、每个组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听作好补充和提问。
四、反馈与检测
1.计算84(-7)等于( ).
A.-12 B.12 C.-14 D.14
2.- 的倒数是( ).
A.- B. C. D.-2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B.互为倒数的两数的积等于1
C.互为倒数的两数符号相同 D.1和其本身互为倒数
4.计算: (1)(-40)(-12) (2)(-60)(+3 )
(3)(-30 )(-15) (4)(-0.33)(+ )(-9)
(5)(-2 )(-5)(-3 ) (6)(-81)2 (-16)
5.(1)两数的积是1,已知一数是-2 ,求另一数.
(2)两数的商是-3 ,已知被除数4 ,求除数.
6.解下列方程:
(1)-3.4x=-6.8 (2)- x=-
7.课本第36页练习题
组长检查等级: 组长签名:
9.初中数学有理数教案 篇九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2.渗透转化思想.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勤思、认真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把记成,显示了乘方符号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引导探索法,尝试指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2.学生学法:探索的性质→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运算.
2.难点:运算的符号法则.
3.疑点:①乘方和幂的区别.
②与的区别.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类比,学生讨论归纳乘方的概念,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归纳乘方的性质,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师: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记作,读作的平方(或的二次方);记作,读作的立方(或的三次方);那么可以记作什么?读作什么?
生:可以记作,读作的四次方.
师:呢?
生:可以记作,读作的五次方.
师:(为正整数)呢?
生:可以记作,读作的次方.
师:很好!把个相乘,记作,既简单又明确.
【教法说明】教师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发展是不断进行推广的,是由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得到的,是由计算正方体和体积得到的,而,……是学生通过类推得到的.
师:在小学对底数,我们只能取正数.进入中学以后我们学习了有理数,那么还可取哪些数呢?请举例说明.
生:还可取负数和零.例如:0×0×0记,(-2)×(-2)×(-2)×(-2)记作.
非常好!对于中的,不仅可以取正数,还可以取0和负数,也就是说可以取任意有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板书).
【教法说明】对于的范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动脑参与,并且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分层逐步说明可以取正数,可以取零,可以取负数,最后总结出可以取任意有理数.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求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乘方的结果叫做幂,相同的因数叫做底数,相同的因数的个数叫做指数.一般地,在中,取任意有理数,取正整数.
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看作是的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的次幂.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1)
(1)在中,底数是__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或读作___________;
(2)在中,-2是__________,4是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或读作__________;
(3)在中,底数是_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
(4)5,底数是___________,指数是_____________.
【教法说明】此组练习是巩固乘方的有关概念,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2)、(3)小题的区别表示底数是-2,指数是4的幂;而表示底数是2,指数是4的幂的相反数.为后面的计算做铺垫.通过第(4)小题指出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如5就是,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师:到目前为止,对有理数业说,我们已经学过几种运算?分别是什么?其运算结果叫什么?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前后桌同学互相讨论交流,然后举手回答.
生:到目前为止,已经学习过五种运算,它们是:
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运算结果:和、差、积、商、幂;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并鼓励.
【教法说明】注重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思维.主动参与,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的知识,比教师的单独讲解要记得牢,同时也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师:我们知道,乘方和加、减、乘、除一样,也是一种运算,如何进行乘方运算?请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同桌相互讨论,并在练习本上举例.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得出可以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
2.练习:(出示投影2)
计算:1.(1)2, (2), (3), (4).
2.(1),,,.
(2)-2,,.
3.(1)0, (2), (3), (4).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解题过程,请三个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待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评价对错,并予以鼓励.
师:请同学们观察、分析、比较这三组题中,每组题中底数、指数和幂之间有什么联系?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边巡视边做适当提示.然后让学生讨论,老师加入某一小组.
生: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零的任何次幂都是零.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与,与中,底数、指数和幂之间有何联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互相讨论.
生: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奇次幂仍互为相反数,偶次幂相等.
师:请同学思考一个问题,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是什么数?
生:任何一个数的偶次幂是非负数.
师:你能把上述结论用数学符号表示吗?
生:(1)当时,(为正整数);
(2)当
(3)当时,(为正整数);
(4)(为正整数);
(为正整数);
(为正整数,为有理数).
【教法说明】教师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知识.教师要始终给学生创造发挥的机会,注重学生参与.学生通过特殊问题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既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对法则记得牢,领会的深刻.
10.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篇十
二、教学目标:
(1)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难 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请机情境,引入新课
师:有理数包括哪些数?小学学习四则运算是在有理数的什么范围中进行的? 生: 师: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是什么?和小学运算中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 生: 师: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引出的新问题主要是负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确定符号问题,你能不能猜出在有理数乘法以及以后学习的除法中将引出的新内容以及关键问题是什么? 生:负数问题,关键符号的确定
师: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厘米,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厘米,4天后甲、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写出变化量的计算式.
师:若把水位上升记为正,水位下降记为负,几天前记为负,几天后记为正。那么4天后甲水库的水位变化量为? 生:3+3+3+3=3×4=12(厘米); 师:大家能由表示的计算式写出乘法的形式吗?(-3)+(-3)+(-3)+(-3)=
生:(-3)+(-3)+(-3)+(-3)=(-3)×4 教师活动:引出课题:有理数的乘法.
(二)、实践探索,揭示新知
师:同学们请根据小学的知识计算一下:
生:(-3)×4=(-3)+(-3)+(-3)+(-3)=-12. 师:一个因数减少1时,积怎样变化?(由反馈进一步设问:)(-3)×4=_______;(-3)×3=________;(-3)×2=______;(-3)×1=________;(-3)×0=_______.
教师活动:进一步出示两个负数的乘法算式,进行设问,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猜测其算式积的符号、值.
倒数能用运算来叙述吗?找几对试一试
师:议一议,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0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多少? 例:3计算
35(1)(−4)×5×(−0.25);(2)()()(2).56解(1)(−4)×5 ×(−0.25)35()()(2).56=[−(4×5)]×(−0.25)=(−20)×(−0.25)=+(20×0.25)=5
35[()](2)561(2)2 = −1 师:事实上,小学里学过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自然推出运算律公式。
学生活动:学生在做一做中总结感受验证的过程 师:你能得到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吗? 师:能说出运算律的公式吗? 生: 交 换 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 例4计算
(1/2+5/6-7/12)×(-36)
解:原式=[1/2+5/6+(-7/12)] ×(-36)=1/2×(-36)+5/6×(-36)+(-7/12)×(-36)=-18+(-30)+21 =-48+21 =-27 另解:原式=1/2×(-36)+5/6×(-36)-7/12×(-36)=-18+(-30)+24 =-48+21 =-27 说明:在师的引导下,先由学生自己思考,然后教师总结并给出解答参考 【巩固习题】
1.确定下列两数积的符号.
①2×(-2.5); ②2×(+3);③(-5)×(-7); ④(-4)×6; ⑤(-
121113)×(-)⑥6×();⑦(-5)×; ⑧×.
5382222.计算.
【第二章有理数整章教案】推荐阅读:
有理数的运算整章教案09-07
1.4有理数减法(第二课时)(沪科版七年级上教案)10-21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08-11
有理数的加法3教案11-09
§2.1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07-21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教案设计09-22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的除法》教案分析08-28
北师大版七上2.9《有理数的乘方》教案08-06
有理数的减法一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