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原理与应用总结

2024-06-25

遥感原理与应用总结(共9篇)

1.遥感原理与应用总结 篇一

教育概念: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教育的基本形式:学校教育学、家庭教育学、社会教育学

现代学说:

1、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

3、实用主义教育学

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5、批判教育学。教育功能定义: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的表现:对内表现为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对外表现为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教育功能的类型 :从作用的对象看,本体功能和派生功能;从作用的表现形式看,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 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教育的功利性驶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教育对人口、文化、经济、政治的正向影响

人的发展: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整个过程中,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不断发展的变化过程 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互补性

影响身心发展中的因素:遗传是生理前提;环境是外部条件;实践活动是推动人发展的直接的、现实的力量;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有特殊功能

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达到状态的期待;狭义: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的规格或标准,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目标(课程或教学的)教育目的的意义:是一种引导和推动人们在实践中改造世界、改造社会的精神性动力。因此,它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激励、评价(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教育目的制定依据:客观(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依据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主观(个人、社会本位论)

我国的教育目标: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有鲜明的政治方向;坚持全面的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德育的概念:广义的德育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等。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 德育的任务:为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和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原则:时代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知行统一、正面疏导为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和严格要求与尊重爱护相结合的原则

学校德育的方法:理论引导、实践锻炼、情景熏陶、榜样示范、心理咨询法 学校德育的途径:思想品德课程、学科教学、班集体管理、各类活动、网络德育

我国德育的发展趋势:回归生活实现道德理性与道德主体生活的整合、注意民族传统,关注世界交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注意社会适应性、以人为本,规范性与主体性的有机统一

教育制度: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各类教育机构的体系,包括两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分3类: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型学制)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继续教育、教师教育体系 基础教育性质:普遍、基础性;普及、义务性;公平、均等性

基础教育使命:以人为本、把普及作为重点、着力于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

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职业是以教育教学为职责、以教书育人为使命的职业

教师工作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

教师的职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树立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观、树立面向学生的学生观、树立生动、开放的教育活动观

2、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忠诚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3、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与良好的文化素养

4、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处理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的能力

教师职业的权利:教育教学权、生存权和发展权、参与管理权 教师职业的义务:社会义务、教师义务: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从事教育活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权利、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学生的本质:

1、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学生是人(学生是能动的主体、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

2、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所参加的是规范化的学习

学生的权利:生存的权利、人身权:受尊重、安全、受教育

学生的义务: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的规定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民主平等、对话合作、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了解和研究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成长;民主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是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

教育内容:为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经过选择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等的总和。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教育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内容既包括校内教育(正规的)和校外教育(非正规的)的内容,也包括非正式的教育和“平行教育”的内容。狭义的教育内容特指学校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特点:是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中介;具有明确的目的指向性和预见性;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纯洁性;具有高度的信息含量和科学的富有逻辑的排列组合;具有认识价值、发展价值、应用价值;具有形式多样的信息载体 教育内容的发展:现代化;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注重能力的培养;关注道德教育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获得的全部经验。狭义:指某一门学科。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之中。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显性课程与潜性课程、国家课程、地区课程与校本课程、必修与选修课程

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教学:广义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限定为学校中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双方的关系:教师指导学生,而沟通、交流与合作是指导的前提,这种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自我发展 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与任务: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中小学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育过程的特点: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以掌握间接知识为主的过程;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 教育过程的主要关系: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知识与发展智力;知识与提高思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教学组织形式: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教学组织类型:班级授课制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小组教学是对班级授课制的修正和补充;个别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的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直观性;启发性;循序渐进;巩固性;因材施教 中小学常用教育方法:讲授、谈话、讨论、实验、演示、参观、练习法 我国主要教育模式:自学-辅导;目标-导控;引导-发现;情景-陶冶 现代教育:素质、终生、生命教育

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的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思潮。

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三个中心)全面发展是不是要求均衡发展?

1、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学生可以而且应当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保持并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就个人来说,基本素质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2、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人特点,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有比较完善的基本素质,又能充分发展其特长,形成丰富而独特的个性

2.遥感原理与应用总结 篇二

遥感技术可以说是当代信息科学时代的核心技术手段之一,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国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2]。在国内诸多高等教育机构都开展了以遥感技术为基础的多领域课程。例如: 地球资源遥感、农业遥感、环境遥感、气象遥感、城市遥感以及海洋遥感技术等[3,4]。许多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开设了与遥感有关的培训,如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土地资源管理等[5,6,7]。 “遥感原理与应用”是遥感科学专业学习的最基本及核心课程之一。随着遥感技术不断发展与更新,知识结构的更新速度也很快。 “案例教学模式”的教学特点就是能够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以及实时性的案例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所以,案例教学模式在 “遥感原理与应用”实践教学中的引入,不仅对大学生的有效掌握遥感原理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自身实践操作能力和对遥感课程学习兴趣[8]。

本文以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遥感科学”专业本科生的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实践教学为例,进一步探讨了 “案例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具体实施过程。

二、案例教学模式介绍

案例教学模式也称作实例教学模式。通常来说在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能够在教师根据每堂课程所学习的知识以及教学目标作为指导,设置一些具有指导性作用的典型案例,让学生自主选择案例,对于这些案例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讨论与总结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9,10]。该模式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他们总结出不同的结论,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11,12]。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才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模式,逐渐的在教育机构中得以推广。随着1991年MBA教育的萌发,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开始将案例分析法进一步施行并扩展,现如今已经过去二十几年的发展,在许多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模式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13]。

案例教学模式无论在遴选教材,还是给学生传授课程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中角色定位与所需承担责任等方面都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常规[14]。案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作为一名教学课程的策划及设计者,需要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能够巧妙地隐藏在每一项案例中,让学生在对案例的互相讨论及剖析的过程中逐渐发现问题,加以讨论与总结。通过该方法,能够让学生主动在自己的思维中形成对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的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对相关专业课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有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训练相结合,增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学生能够学会如何与人合作,加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大学生团队精神[15]。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针对 “遥感科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方案开设了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课程类型为专业必须课,本课程共64学时,其中理论课为48学时、实践课为16学时, 理论与实践课比例为3: 1,因此实践课的有效开展,对 “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重大。本校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实践教学的主要教学设备包括: 联想台式机70台、ASD Field Spec ( FR 350 - 2500nm) 地物光谱仪、GPS、滚动式绘图仪、投影仪、 A0数字化仪等仪器设备,PCI、ENVI、Arc GIS、SPSS等遥感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及统计分析软件。实践教学主要采用数据资料包括历年统计资料,MODIS、Landsat、Aster、PALSAR - 1 / - 2、Rada- rsat - 1 / - 2等光学与微波遥感影像数据,实地考察实测的土壤、植被和水体采样数据和光谱数据等。

三、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和每一项案例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不同之处, 教师在设计案例以及班级成员分配过程中都需要考虑不同班级实际情况。也就是说,需要根据案例的特点、班级的实际人数,主要采用小组分工协作以及组长协调负责等方式进行部署安排。学生可以按照不同案例自由选择搭配并组成小组,每组成员都不应过多也不宜太少,大概每次案例实践小组成员保证在三到五人左右,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进行内部分工协调,尽量保障每个小组成员都承担着具体责任。通过小组协作完成案例实践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总体指导并启发学生主动性、鼓励学生灵活思考。 学生最终做出分析及总结,进行实践成果以实验报告形式上报。

案例教学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包括案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数据预处理、构建遥感反演模型以及总结报告等四个内容,具体流程图请见图1。

1. 资料收集与整理阶段

基本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包括两项内容,其一,是对历年收集的统计资料和实地考察测量的土壤、植被、水体采样数据与光谱数据进行收集、归类及整理; 其二,是对光学与微波遥感影像的收集。 其中野外采样数据不仅包括实测数据收集与整理还应该包括野外采集数据的实验室测量与分析。

野外考察实测数据的主要来源是学生在对遥感技术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在实地所获得一些地表参数采集数据信息。学生可以针对这些数据在实际测量中利用GPS进行精确定位与采样点景观拍照,从而对于他们日后遥感应用实验奠定基础。

在实验数据准备完毕以后,需要对学生进行相关资料查阅工作的安排,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相交流、交换意见,从而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与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与观点的创新。

2. 数据预处理阶段

学生通过学习并利用ENVI、Arc GIS、SPSS等软件,针对光学遥感图像预处理过程包括: 辐射定标、求算反射率、去噪处理、图像增强、几何精校正、图像裁剪及重采样、图像融合、分类特征分析与分类参数优化以及进行室内预判读等; 对微波遥感影像预处理主要包括: 原数据的聚焦处理、轨道校准处理、多视处理、图像噪声滤波处理、图像辐射定标和辐射归一化处理、地理编码、数据空间裁剪和图像重采样处理等。学生还可以针对实测数据和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归一化处理。

3. 构建遥感反演模型阶段

收集资料数据,光学与微波遥感影像经过相应预处理以后,对所获取的不同的信息进行分类、选择特征波段以及进行相应波段运算,将应用不同遥感光学指数提取各类地表定量参数,如: 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 、地表辐照度( Albedo) 、地表温度( LST) 等, 除此之外,还应用微波遥感土壤水分反演模型提取表层土壤水分。 在次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针对每次案例的目标,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测数据和遥感影像地表参数之间构建定量反演模型,最终由每组组长将遥感反演应用结果给教师报告。虽然这种教学的模式增加了实践课难度,但是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明确实验目标和意义,更好地促进了他们的自我学习及解决问题能力,让遥感专业本科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构建遥感反演模型以后,可以开展专题图的制作工作。在绘制专题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专题图的比例尺尺寸、指北针方向、地理坐标、图例等等,在保证精确的前提下,让整个专题图更加自然美观,对信息的表达更加准确。

最终,每个小组需要结合参考地图资料以及野外实测数据,针对他们所获得的遥感反演应用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与验证。

4. 总结报告并提交

完成案例结果的分析与验证后,需要每个小组提交与展示他们的遥感应用成果,并需要让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讲评。教师对学生的辛勤劳动与付出给予评价与鼓励,从而能够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遥感专业的兴趣,使得充分挖掘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前景。同时,针对遥感反演结果良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进而树立一定的榜样,起到表率作用。此外,还需要针对一些案例成果,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让学生能够揭开自身问题的本源,及时做好记录,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四、结束语

3.遥感原理与应用总结 篇三

 本课程要求掌握

1.所讲类型传感器的变换原理、结构及特点、变换电路

2.所讲类型传感器测量的物理量

一、传感器的基础知识

√1.定义、输出为电量的传感器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按被测物理量

2.分类

按工作原理

3.传感器的静(掌握)、动态特性(了解)

上升时间时域响应时间过调量*线性度迟滞幅频特性静态 重复性

动态 频域 相频特性灵敏度一阶系统二阶系统

二、传感器部分

1.电阻式传感器

V视在分辨力:V=n电位器式传感器负载误差金属电阻的应变效应(原理、定量关系)电阻丝的应变灵敏度系数与电阻丝应变片的应变灵敏度系数的关系*应变式传感器桥式电路:平衡条件、电路的电压灵敏度、非线性误差补偿

温度特性补偿(电路的补偿)压阻式传感器(了解):与金属丝应变片原理的不同,特点的不同。i

自感型—电感与被测量关系,减小非线性的方法(差动形式)变换电路:交流电桥(着重是变压器电桥,看书上的推导过程)变压器型(互感式)—原理原理L、R、Q状态电涡流式电涡流强度与距离的关系检测线圆直径与被测物体直径的关系2.电感式传感器

4.遥感原理与应用总结 篇四

(以步机电机控制为例)

1.实验目的

①了解步进电机控制的基本原理。②掌握步进电机转动编程方法。

2.实验仪器

微型计算机、试验箱等

3.实验内容

①电路方案

②芯片介绍

③程序

ORG 0A30H

MONIT2: CJNE A,#16H,KEYDISP0 LCALL DISP

;? MONIT: MOV SP,#50H MOV 7EH,#00H MOV 7DH,#02H MOV R0,#7CH MOV A,#08H MOV R4,#04H DEC R0 DJNZ R4,MONIT1 MOV A,#7EH MOV DPTR,#1FFFH

;DISPFLAG MOVX @DPTR,A MOV 76H,#00H MOV 77H,#00H JC DATAKEY AJMP MONIT2 DB 79H,7EH SJMP KEYDISP0 MONIT1: MOV @R0,A KEYDISP0:LCALL KEY DATAKEY:LCALL DATAKEY1

MOV A,7AH ANL A,#0FH SWAP A ADD A,79H MOV R6,A MOV A,7CH ANL A,#0FH SWAP A ADD A,7BH MOV R7,A MOV A,7EH CJNE A,#00H,MONIT4 LCALL DELAY0 LCALL MONIT5 MOV P1,#06H LCALL DELAY0 LCALL MONIT5 MOV P1,#0CH LCALL DELAY0 LCALL MONIT5 MOV P1,#09H LCALL DELAY0 LCALL MONIT5 SJMP MONIT3 LCALL DELAY0 LCALL MONIT5 MOV P1,#0CH LCALL DELAY0 LCALL MONIT5 MOV P1,#06H LCALL DELAY0 LCALL MONIT5 MOV P1,#03H LCALL DELAY0 LCALL MONIT5 SJMP MONIT4 CJNE R6,#0FFH,MONIT6 DEC R7 CJNE R7,#0FFH,MONIT6 LJMP MONIT MONIT3: MOV P1,#03H MONIT4: MOV P1,#09H MONIT5: DEC R6 MONIT6: LCALL MONIT7 RET

MONIT7: MOV R0,#79H MOV A,R6 LCALL MONIT8 MOV A,R7 LCALL MONIT8 LCALL DISP RET MONIT8: MOV R1,A ACALL MONIT9 MOV A,R1 SWAP A MONIT9: ANL A,#0FH MOV @R0,A INC R0 RET DELAY0: MOV R0,#7DH MOV A,@R0 SWAP A MOV R4,A DELAY1: MOV R5,#80H DELAY2: DJNZ R5,DELAY2 LCALL DISP DJNZ R4,DELAY1

RET

DATAKEY1:MOV R4,A MOV DPTR,#1FFFH MOVX A,@DPTR MOV R1,A MOV A,R4 MOV @R1,A CLR A POP 83H POP 82H MOVC A,@A+DPTR INC DPTR CJNE A,01H,DATAKEY3 DEC R1 CLR A MOVC A,@A+DPTR DATAKEY2:PUSH 82H PUSH 83H;***

MOV DPTR,#1FFFH MOVX @DPTR,A POP 83H POP 82H INC DPTR PUSH 82H PUSH 83H RET MOV A,R1 SJMP DATAKEY2 MOV R6,#20H DATAKEY3:DEC R1 KEY0:

MOV DPTR,#1FFFH MOVX A,@DPTR MOV R0,A MOV A,@R0 MOV R7,A MOV A,#10H MOV @R0,A LCALL KEYDISP JNB 0E5H,KEY2 DJNZ R6,KEY3 MOV DPTR,#1FFFH

;*** MOVX A,@DPTR MOV R0,A MOV A,R7 MOV @R0,A LCALL KEYDISP

;***

;*** KEY3: KEY: MOV R6,#50H KEY1:

KEYDISP:LCALL DISP

LCALL KEYSM MOV R4,A MOV A,@R1

;KEYDATA MOV R1,#76H

;DATASAME TIME JNB 0E5H,KEY2 DJNZ R6,KEY1 SJMP KEY0 MOV R6,A MOV A,R7 MOV @R0,A MOV A,R6

;A=KEYDATA KEY2: KEYEND: RET

MOV R2,A INC R1 MOV A,@R1 MOV R3,A XRL A,R4

;TWO TIME KEYDATA

;NEW KEYDATA---R3

;TIME---R4 MOV R3,04H MOV R4,02H JZ KEYDISP1 MOV R2,#88H MOV R4,#88H MOV A,R4 XRL A,#82H JZ KEYDISP2 MOV A,R4

;R4=TIME XRL A,#0EH JZ KEYDISP2 MOV A,R4 ORL A,R4 JZ KEYDISP3 MOV R4,#20H

;R4=20H DEC R2 LJMP KEYDISP5

;LAST KEYDATA KEYDISP1:DEC R4 KEYDISP3:MOV R4,#0FH KEYDISP2:MOV R2,04H

DISP:

SETB 0D4H MOV R1,#7EH MOV R2,#20H MOV R3,#00H MOV DPTR,#0FF21H MOV A,R2 MOVX @DPTR,A MOV R4,03H MOV A,R2 MOV @R1,A INC R1 MOV A,R3 MOV @R1,A MOV A,R4

;**** CJNE R3,#10H,KEYDISP4 KEYDISP5:MOV R1,#76H KEYDISP4:RET

DISP1:

MOV DPTR,#DATA1 MOV A,@R1 MOVC A,@A+DPTR MOV DPTR,#0FF22H MOVX @DPTR,A DJNZ R3,DISP2 DEC R1 CLR C MOV A,R2 RRC A MOV R2,A JNZ DISP1 MOV A,#0FFH MOV DPTR,#0FF22H MOVX @DPTR,A CLR 0D4H RET DB 0C0H,0F9H,0A4H,0B0H,99H,92H,82H,0F8H,80H,90H DB 88H,83H,0C6H,0A1H,86H,8EH,0FFH,0CH,89H,0DEH DISP2: DATA1: KEYSM: SETB 0D4H

MOV A,#0FFH MOV DPTR,#0FF22H MOVX @DPTR,A MOV R3,#08H MOV R0,#00H MOV DPTR,#0FF21H MOVX @DPTR,A NOP RL A MOV R2,A MOV DPTR,#0FF23H MOVX A,@DPTR CPL A NOP NOP NOP ANL A,#0FH JNZ KEYSM2 INC R0;NOKEY DJNZ R3,KEYSM1

;OFF DISP KEYSM0: MOV R2,#0FEH KEYSM1: MOV A,R2

SJMP KEYSM10

;YKEY JB 0E0H,KEYSM3 MOV A,#00H SJMP KEYSM7 MOV A,#08H SJMP KEYSM7 MOV A,#10H SJMP KEYSM7 MOV A,#18H CLR 0D4H CJNE A,#10H,KEYSM9 MOV DPTR,#DATA2 MOVC A,@A+DPTR DB 07H,04H,08H,05H,09H,06H,0AH,0BH KEYSM2: CPL A KEYSM3: JB 0E1H,KEYSM4 KEYSM4: JB 0E2H,KEYSM5 KEYSM5: JB 0E3H,KEYSM10 KEYSM7: ADD A,R0 KEYSM9: JNC KEYSM10 KEYSM10:RET DATA2: END DB 01H,00H,02H,0FH,03H,0EH,0CH,0DH ④调试

1步进电机插头插到实验系统J3插座中,P10—P13接到BA—BD插孔。

2在“P.”状态下,从起始地址开始(0A30H)连续执行程序。输入起始地址后按EXEC键。

3在键盘上输入数字在显示器上显示,第一位为0表示正转,为1表示反转,第二位0—F为转速等级,第三到第六位设定步数,设定完按EXEC键,步进电机开始旋转。

4.实验小结

5.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篇五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

作者:刘歆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7期

摘 要: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沿技术,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收集农业资源和农业生产的信息,可以实现信息收集和分析的定时、定量、定位,客观性强。因此,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运用遥感技术开展农业资源调查、灾情监测与预报、农业环境保护以及农作物估产等方面的应用将促使农业决策科学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也将为农业生产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本文阐述了遥感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概况,探讨了遥感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遥感技术农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TP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9(c)-0144-02

引言

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探测技术,随着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环境科学的发展,从而逐步形成发展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技术。遥感技术(遥感图像是一种综合的地理信息源,它包括各种地理要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空间信息,为资源特征的空间分析提供定位、定性和定量的数据),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它是以采集、贮存、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在内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是对海陆空设施进行精确导航和定位系统)构成了完整的遥感技术体系,是对地观测的重要手段,也是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而农业遥感是随遥感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农业领域内最早应用的主要是航空照片。当前应用较多的领域是农作物估产、作物生长状态监测、土地调查、农作物生态环境监测与自然灾害及病虫害监测等方面。同时,农业是遥感技术的最大用户。农业遥感的工作十分广泛。我国是农业大国,改变农业管理水平,合理利用资源以及粮食生产等十分需要该项技术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准确信息。1 遥感的概念及技术特点

遥感(Remote Sensing)即遥远的感知,从广义上说是泛指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仪器(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地震波等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性探测技术[1]。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遥感器从空中来探测地面物体性质的。它根据不同物体对波谱产生不同响应的原理。识别地面上各类地物,具有遥远感知事物的能力。也就是利用地面上空的飞机、飞船、卫星等飞行物上的遥感器收集地面数据资料,并从中获取信息,经记录、传送、分析和判读来识别地物。其技术特点如下:

1.1 可获取大范围数据资料

遥感用航摄飞机飞行高度为10km左右,陆地卫星的卫星轨道高度达910km左右,从而,可及时获取大范围的信息。

1.2 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

由于卫星围绕地球运转,从而能及时获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便更新原有资料或根据新旧资料变化进行动态监测。这是人工实地测量和航空摄影测量无法比拟的。

1.3 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

在地球上有很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1.4 获取信息的手段多,信息量大

根据不同的任务,遥感技术可选用不同波段和遥感仪器来获取信息。例如可采用可见光探测物体,也可采用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探测物体。利用不同波段对物体不同的穿透性,还可获取地物内部信息。[2]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与发展方面的综合应用

遥感技术可以客观、准确、及时地提供作物生态环境和作物生长的各种信息,它是精确农业获得田间数据的重要来源。遥感技术在精确农业中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的遥感监测与估算

在我国,由于耕地的数量减少与质量下降,耕地保护已经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遥感信息因其信息量丰富、覆盖面大、实时性和现实性强、获取速度快、周期短和可靠准确性以及省时、省力、费用低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测定农业用地的数量和质量的动态变化。通过遥感卫星监测并记录下农作物覆盖面积数据,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农作物进行分类,估算出每种作物的播种面积。遥感估产是建立作物光谱与产量之间联系的一种技术,通过光谱来获取作物的生长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常常用绿度或植被指数作为评价作物生长状况的标准,植被指数中包括了作物长势和面积两方面的信息。

2.2 农作物的长势与产量的遥感监测与估算

作物长势是作物生育状况总体评价的综合参数。农作物长势监测指对作物的苗情、生长状况及其变化的宏观监测。不同作物的发育期不同、长势不同,它们的光谱反率不同,叶面积和生物产量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测定叶面积指数,从而监测作物长势,进行估产。也可以利用0.6~0.7mm的可见光与0.75~1.00mm的近红外两个波长范围的反射率比值来估算生长量,比值愈大说明作物生长愈好,反之生长不良。再根据比值与干物重建立回归关系,求出回

归系数,从而获得单位面积产量的近似公式。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我国广大农业区作物生产状况,做估测作物产量提供的监测与预测结果,逐步成为指导和决策农业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将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3 作物长势与产量预报遥感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农业模型已被公认为农业研究的一个新方法。农业模型由于将农业过程数字化,使得农业科学从经验水平提高到理论水平,是农业科学在方法论上的一个新突破。我国作物模型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机理性较强的有高亮之的水稻模型RICEMOD、戚昌翰的水稻模型RICAM、冯利平的小麦模型WHEATSM、尚宗波的玉米模型MPESM等。这些模型能够反映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基本生理生态机理和过程,具有动态性和通用性。但是,各种模型本身对作物的描述有简有繁,许多模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假设来描述未知生理过程,使得精度降低。另外,模型所描述的大量气候、土壤和作物特性资料不易得到,也增加了应用难度,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矫正。[3-4]

2.4 农作物生态环境监测

农作物生态环境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面积、主要分布区域与土地盐碱化变化趋势进行监测,也可以对土壤水份和其他作物生态环境进行监测,这些信息有助于田间管理者采取相应措施。德国、日本、印度等国应用卫星成像系统,早期辨别农作物病虫害,及时采取对策,有效地减少了病虫害的危害程度,提高了经济效益。

2.5 农业灾害监测

对重大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灾情评估,减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是遥感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利用遥感技术,结合各种自然灾害的实际应用模型,研究监测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灾情、损失、评估等,同时对监测到的灾情及时预报,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目前遥感灾害监测已经比较成熟地应用在干旱、洪涝、冻害等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中。气候异常对作物生长有一定影响,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和定量评估作物受灾害程度,作物受旱灾涝灾影响的面积,对作物损失进行评估,然后针对具体受灾情况,进行补种、浇水、施肥或排水等抗灾措施。

2.6 农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发展

在不同资源条件对发展农业生产的适宜性之间常常出现互不一致的矛盾,采用遥感技术可把各项资源条件的不尽一致的适宜性进行空间分析,便于集中反映出各因素适宜性的空间组台,从而因地制宜地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提高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效率。农业结构调整中,农业区划必须根据客观规律,特别是地域分异规律的要求,阐明自然条件(地貌、土壤、气候、植被、动物、水文、地质等)发生、发展和分布的规律;阐明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劳动力、技术、收入分配、地理位置等)发展、变化和分布规律,查明和评价这些农业生产条件中的资源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根据地域生产综合体内的相似性及其潜力如何开发、利用、保护,提出发展方向、合理结构、决策性指标和战略性措施,从而为农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论证。分区划片和形成合理的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更需要强大的空间分析技术和稳定的空间数据信息来支持。

2.7 数字农业

数字农业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机电一体化与农业的有机结合,是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集中体现。数字农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的技术,对信息获取、处理技术具有极高的要求,也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另外,数字农业也是一项环境友好的技术,因为农业生产中农药和化肥的过量施用,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农业耕作过度也将导致诸如水土流失等环境的破坏。因而,发展数字农业技术也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5]3 遥感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与展望

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在农业上的应用向深、宽、广发展。从农业部门的实际应用来看:及时掌握农业资源状况和演变趋势,提出合理可持续利用的科学对策,是实现资源和生产力要素优化配置,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及时掌握主要农作物的播种面积、长势和产量,对于国家制订合理的农产品贸易政策有重要意义。

3.1 发展新的遥感信息模型

遥感信息模型是遥感应用深入发展的关键.应用遥感信息模型.可计算和反演对实际应用非常有价值的农业参数。在过去几年中。尽管人们发展了许多遥感信息模型.如绿度指数模型、作物估产模型、农田蒸散估算模型、土壤水分监测模型、干旱指数模型及温度指数模型等,但远不能满足当前遥感应用的需要。因此发展新的遥感信息模型仍然是当前遥感技术研究的前沿。

3.2 综合应用遥感技术防治病虫害

植物病虫害初期,其叶片结构已发生改变,从其近红外光谱反射率可以准确地显示出来。但植物的叶绿素的数量和质量还没有发生改变,其可见光的波段的光谱反射率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肉眼也很难观察到。可以利用红外遥感技术及时、准确地进行预测预报。并能分辨植物的受害程度,把病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如利用0.7~0.9mm的近红外照片可揭示燕麦、小麦的黑锈病

[6]。

3.3 微波遥感技术

微波遥感技术是当前国际遥感技术发展重点之一,其全天候性、穿透性和纹理特性是其他遥感方法不具备的。利用这些特性对解决,恶劣气象条件下的灾害监测以及冰雪覆盖区、云雾覆盖区、松散层掩盖区及国土资源勘查等将有重大作用。

3.4 高光谱传感器的应用

通过高光谱遥感数据对主要作物生物化学参数的高光谱遥感监测以及设计水稻、棉花和玉米不同播种期处理的试验,获取不同生育期的生物化学和相应的高光谱反射数据,分析和研究这些作物在不同发育期的高光谱反射特征及其与生物化学参数的关系,确定能反映它们生物化学参数的高光谱遥感敏感波段。提取对应不同生物化学参数的高光谱遥感特征参数,摸索不同生物化学参数的高光谱遥感监测方法,建立其估算模型。高光谱和超高光谱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将是未来遥感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7]建议

虽然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了农业遥感的应用研究,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盐碱地调查、耕地调查、农作物长势监测、测产预报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但对大面积的农作物种植面积调查、农作物病虫害预警及土地动态监测方面等都缺乏有效的手段。在工作的精度和深度上都有待提高。遥感的新技术、新手段要求我们农业科研人员探索和学习空间信息转化技术,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建立符合我国特点的农业遥感监测系统,继续挖掘遥感在数字农业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梅安新,等.遥感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2] 孟未来,周建英.浅议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J].农业网络信息,2008(2).[3] 陈会明.浅谈遥感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4] 赵英时等著.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

[5] 唐华俊.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区划中的应用与展望,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4),1999.[6] 刘洋,高雪莲.遥感与农业[J].科技简讯.[7] 申广荣,王人潮.植被高光谱遥感的应用研究综述[J].上海交通大学学

报,2001,19(4):315~321.

6.浅谈遥感技术与应用 篇六

关键词:遥感技术,应用

1 遥感的简单介绍

“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的感知”, 也就是:不直接接触到有关目标而能收集到信息, 而且还能进行分类和分析。遥感所收集的信息是由目标物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收集电磁波息信的装置就叫传感器。装载传感器的设备, 如:人造卫星和飞机等称为遥感平台。现代遥感技术从空中利用遥感设备在地面进行物体性质检测。它有许多功能:

1.1 观测的面积大

根据陆地卫星轨道910km左右的高度与航摄飞机可达10km左右的高度来看由于飞得高, 观测的面积就广阔。每张陆地卫星图像覆盖的地面面积高达3000kmg2。而我国要覆盖全部陆地面积只需要600多张左右卫星图像就可以了。这就为人们展示了一种宏观的景象, 对于地球资源及环境要素的分析极其有利。

1.2 收集信息的速度快, 周期短

在以前用一般方法进行一次实地测绘地图, 通常要十年或几十年重复一次, 而应用了航摄测量的方法以后, 确只要几年才能重复一次, 在卫星围绕地球运转的同时, 便能讯速收取所经地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最新资料。以陆地卫星4、5为例, 每16天可以覆盖地球一遍。因此, 利用遥感技术以后, 地图的更新时间可以大大缩短, 一些地区自然现象的动态变化也能很快地反映出来, 并及时做出预报。

1.3 局限性少

在对于恶劣的自然条件, 如高山、沙漠、冰川、沼泽等难以开展工作的区域, 或由于国界的限制不可达到的地区, 用航天遥感的方法, 则很容易收取所需要的资料。

1.4 方法多, 收集的信息量大

遥感技术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任务和目的, 先用不同的遥感仪器使用不同的波段来收取所需要的资料。现代的遥感技术能利用红外线、紫外线、微波波段和可见光波波段来进行探, 不但能探测到地面的性质也能探测到目标的一定深度。有些波段具有对干沙土、植被、云、雾、冰等的穿透性和识别性。

遥感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任务, 选用不同的波段和不同的遥感仪器, 取得所需的信息。现代的遥感技术不仅能利用可见光波段探测物体, 而且能利用人眼看不见的紫外线、红外线和微波波段进行探测, 不仅能探测地表的性质, 而且可以探测到目标物的一定深度。某些波段具有对云、雾、冰、植被、干沙土等的穿透性, 可深化对被测目标的认识。例如:对水具有一定穿透性的有可见光的蓝光波段, 它可采用较长的微波雷达探测冰层, 还可以穿透冰层到达下面的水体或地底面。微波波段具有长时间的工作能力。因此它获取的信息量大,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以四波段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图像为例, 像元点的分辨率为79m×57m, 每一波段含有7600000个像元, 一幅标准图像包括四个波段, 共有3200万个像元点”。

1.5 作用广

现在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很广泛。因为遥感主要是进行测绘方面的应用, 而测绘数据又是应用于全行业的基础使用, 不仅用于军事的侦察, 还广泛应用于地理、地质、气象、水文、农林业、规划和建设及环境保护并多领域, 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 遥感技术系统和基本过程

遥感技术系统是实现遥感目的的方法、设备和技术的总称, 它是一个多维、多平台多层次的立体化观测系统。从总体上看, 任何一个遥感任务的实施, 均由遥感数据获取、有用信息抽取及遥感应用三个基本球节组成。而每个环节的进行, 都要有相应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手段的支持。

遥感过程是指遥感信息的或取、传输、处理分析判读应用的全过程, 它是通过以卫星、飞机和汽车为观测平台, 在距离目标物几米至几千真米的距离以外, 采用光学、电子光学等探测设备, 接收的反射, 散射, 电磁辐射目标对象在图像胶片或数字磁带记录的形式发射能量, 然后将信息发送到地面站, 接收站将这些遥感数据进一步加工成遥感资料产品, 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如 (图1) :

遥感技术系统是一个通用的系统实施方法、设备和技术。现已成为从地面到高空的多维观测系统。大量的研究, 包括遥感数据采集, 基础研究, 运输, 处理, 分析和应用遥感物理研究等。遥感技术系统包括:

2.1 遥感平台

(1) 地面平台:三角架、遥感塔、遥感车和遥感船等与地面接触的平台。 (2) 航空平台:包括飞机和汽球。 (3) 航天平台:包括卫星、火箭、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

2.2 遥感仪器

传感器是接受、记录目标物电磁波谱特征的仪器, 是遥感技术系统的核心。 (如扫描仪、雷达、摄影机、摄像机等)

2.3 信息的传输与记录

遥感器接收到地物目标的电磁波信息被记录在胶片或数磁带上。

2.4 信息处理

遥感卫星地面站, 接收、处理、存档、分发各类地球资源遥感卫星数据并进行相关的研究, 为遥感应用提供数据服务。

2.5 分析应用

包括对遥感数据根据某种目的进行分析, 处理, 测绘, 制图的一系列的设备, 技术和方法的遥感数据的应用程序。遥感技术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对于一个特定的遥感目的。能以发挥技术优势和整体系统的各个子系统选择最佳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遥感数据收集是在由遥感平台和传感器构成的数据采集系统中或得技术支持下实现的, 由于各种平台和遥感器都有自已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因此往往根据具体任务的性质和要求的不同而采用的组合方式, 以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片面地强调某种平台或遥感器的重要性, 甚至把它们对立起来, 是不适宜的。

参考文献

[1]刘丹丹.《遥感技术与应用》[M].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2009.

[2]王晋年, 等.《遥感卫星数据产品分类分级规则研究》[J].遥感学报, 2013, 3.

7.遥感原理与应用总结 篇七

遥感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与估产中的应用综述

概括了遥感技术在作物生长监测与估产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目前我国在该领域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作物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案以使该技术得以更好地应用.

作 者:刘彦 关欣 罗珊 谢红霞 LIU Yan GUAN Xin LUO Shan XIE Hong-xia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刊 名:湖南农业科学  ISTIC英文刊名: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11) 分类号:S127 关键词:遥感技术   作物生长监测   产量估计  

8.遥感原理与应用总结 篇八

单片机(Micro Controller Unit,简称MCU):把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定时器/计数器以及串行通信接口等集成在一块芯片中,构成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

第一部分 时钟与复位

一、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1.内部时钟方式

2.外部时钟方式:外部时钟信号接至XTAL1,XTAL2悬空(P34 图2-11)

二、时序

1.振荡周期:也称为时钟周期。取决于晶振的频率。(以12MHz为例)2.状态周期:两个时钟周期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

两个时钟周期作为一个状态的两个节拍,分别称为节拍P1和节拍P2。

3.机器周期:一个机器周期包含6个状态周期,用S1、S2、„、S6表示;共12个节拍,依次可表示为S1P1、S1P2、S2P1、S2P2、„、S6P1、S6P2。

4.指令周期:执行一条指令所占用的全部时间,它以机器周期为单位。

(1)1机器周期指令:ADD A,Rn(P291:1us)

9.遥感原理与应用总结 篇九

1、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 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 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 进行收集、处理, 并最后成像, 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和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

遥感系统由遥感器、遥感平台、信息传输设备、接收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设备等组成。遥感器装在遥感平台上, 它是遥感系统的重要设备, 它可以是照相机、多光谱扫描仪、微波辐射计或合成孔径雷达等。信息传输设备是飞行器和地面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图像处理设备对地面接收到的遥感图像信息进行处理, 以获取反映地物性质和状态的信息。判读和成图设备是把经过处理的图像信息提供给判释人员直接判释, 或进一步用光学仪器或计算机进行分析, 找出特征, 与典型地物特征进行比较, 以识别目标。

由于遥感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条件限制少、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以及全天候工作的能力的特点, 目前, 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地质矿产勘探、自然资源调查、地图测绘、环境监测以及城市建设和管理等领域。

2、遥感技术在地籍调查与测量中的应用

2.1 土地资源遥感调查

土地资源遥感调查是利用遥感技术, 对一定区域内的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利用状况及变化规律的调查。遥感影像最能够直接反映的是土地覆盖, 因此, 遥感技术大部分被用于土地覆盖/利用状况调查。

常规的土地利用调查是通过实地测绘的方法来进行, 工作量大, 调查周期长。而迅速发展的遥感技术, 为土地资源类型及其变化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技术手段, 由于遥感技术具有宏观性、及时性、动态性以及多波段性等优点, 结合计算机迅速处理的特点, 是常规土地调查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例如, 上海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调查, 90年代曾用常规方法花了2年多的时间才完成, 但完成后的图件已不能反映2年后的情况;1995年初利用航空遥感方法, 只花了2个多月就完成了调查, 并且比常规方法更加详细。遥感技术的引用, 大大节省了调查成本和时间, 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动态监测称作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是以土地利用调查的数据及图件为基础, 用遥感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 从遥感图像上提取变化信息, 从而达到对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的、直接的、客观的定期监测。

和其他监测手段相比, 遥感监测具有速度快、精度高、范围广等特点, 并能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基于事实影像的、可精确测量的、可作为基础信息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结果。近年来,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 影像分辨率的不断提高,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增强, 使得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的技术不断完善, 并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2.3 利用遥感技术制作地籍图

所谓遥感地籍图的制作, 即在计算机制图的环境下利用遥感资料编制出所需的地籍图, 这是遥感信息在地理研究和测绘制图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利用遥感技术制作地籍图的技术流程主要体现为: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影像源, 不同的数据源有不同的特性, 所以提取信息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目前常用的遥感影像有Landsat-TM、SPOT、Quick Bird等。其次需要选择某种遥感软件进行影像的几何纠正和影像的配准, 目前常用的遥感软件有E R D A S、E N V I、P C I G E O M A T I C A等。然后是遥感影像的融合, 通过影像融合, 希望既突出其中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又能保持良好的光谱特征。还可对融合后的影像进行线性拉伸、灰度变换等增强处理, 以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突出图像的细节部分, 利于影像判读和量测。最后通过目视解译和实地踏勘相结合的方法, 将不同地物的形状和各个区域的范围从遥感影像上提取出来, 即形成矢量文件, 提取过程中, 地物类型可参照地籍调查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进行。

3、结语

遥感信息是地表各种地物要素的真实反映, 能清晰地显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特征与分布。与传统的地籍调查方法相比, 遥感技术具有精度更高、效率更高、更经济实用、更直观实时等较多优势。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 如遥感器分辨率的提高及综合利用信息能力的增强等, 它将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我们的日常地籍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张晏.2009年全国遥感监测“一张图”工程建设将启动.中国国土资源报.

[2]詹长根.现代地籍技术 (第四讲) 遥感技术在地籍中的应用, 测绘信息与工程, 2004年8月.

[3]李佳峰等.遥感技术在城市1:2000多目标地籍图制图方法中的研究.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年第5期.

上一篇:新家乔迁之喜祝福语下一篇:社会实践心得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