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学科复习要求

2024-10-09

高考政治学科复习要求(精选9篇)

1.高考政治学科复习要求 篇一

政治学科2014年高考备考重点专题复习(1)

1.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补充完成下表。(8分)

答案:①质量和效益(1分)。②内需拉动(1分)③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2分)(3点中,有2点即给2分)④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2分)(4点中,有3点即给2分)⑤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2分)(4点中,有4点才可给2分)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稳步提升,但消费增速明显低于投资和GDP增速,消费率从2000年的62.3%下降到2011年的49.1.3%,投资率却从2000年的35.3%上升到2011年的48.3%。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国民收入格局不断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收入比重不断下降;收入分配政策总体上有利于高收入群体、不利于低收入群体;人们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预期支出压力较大;农村人口消费潜力释放不够;消费环境和消费权益保障不足;等等。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我国的消费率。(10分)

答案:①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2分)(或:展开:提高居民收入比重,1分 提高劳动报酬比重。1分)替代(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②规范收入分配秩序。(2分)(或:展开: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2分)替代(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③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2分)(或:展开:完善医疗制度、养老保障制度、教育保障制度。2分)替代(发挥财政的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提供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④整顿消费环境,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权益。(2分)替代:(运用宏观调控的法律、经济等手段,调节消费。)⑤大力发展农业,推动农村经济,提高农村人口消费能力。(2分)替代(加快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城镇化建设。)⑥引导居民调整投资和消费需求,扩大消

费率。给1分。

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面临社会矛盾凸显和社会管理领域问题增多,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12分)

答案:

新的时代场景中解放思想,改革者必须秉持“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远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握事物发展的条件和规律,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局部利益的狭隘,穿透短视思维的迷雾,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思考,改革者应如何做到解放思想。(12分)

答案: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克服短视思维。②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条件和规律。

④坚持辩证否定观,敢于自我否定、自我革新。(每点3分,共12分)

5.材料二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着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激发发展活力。

答案:① 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4分)② 政府履行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创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环境。(4分)③ 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4分)

6.3D打印(3D printing),是制造业领域正在迅

速发展的一项新兴技术,被称为“具有工业革命意义的制造技术”。在过去的25年里,全球3D打印产业的年

均复合增长率为25.4%,3D打印产业规模到10亿美元,走了20年,而规模翻番只花了5年时间就实现了,预计

2015年3D打印产业规模有望再翻番到40亿美元„„

(1)上述材料和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3分)

3D打印产业为传统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和活力,2012年,全球3D打印的市场规模约为21亿美元,中国约只有10亿元人民币。但未来3年,中国大陆3D打印市场每年将至少以1倍以上的速度成长,规模将可达到百亿元,预估至2016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3D打印机市场。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发展3D打印产业的意义。(11分)

缺乏创新将制约中国3D打印需求的发展。我国虽然被视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但3D打印是与产品创新紧密相关的产业。

(3)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说明发展3D产业为什么需要创新?(6分)

(4)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引导3D产业发展、鼓励创新?(12分)

参考答案:(1)3D打印产业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美、日、德、中是拥有3D打印设备最多的国家;中国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发展潜力无限。(3分)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发展;增强我国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就业;提高我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11分)

(3)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的根本途径,创新才能实现制造业革命性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3D产业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也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实现;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3D产业发展需要创新思维方式和理论的指导。(6分)(从其它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4)①发展3D打印产业,鼓励创新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应承担起相应的职责。②3D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③政府要履行职能,为3D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重点扶植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的企业;④鼓励促进相关技术在科学文化领域的研发、普及推广和应用。(12分)

7.大数据(big data),指数据规模巨大,类型多样且信息传播速度快的数据库体系,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全球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结构复杂多样,规模急剧增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能否实现海量数据的有效挖掘和运用,把握数据背后的奥秘和玄机,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消费者福利的满足程度。我们必须树立大数据战略,以获得巨大商业价值,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1)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探索世界本质、把握思维奥妙”的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树立大数据战略?(12分)

参考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主观符合客观。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树立大数据战略是客观形势的要求。(4分)②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大数据战略符合时代发展规律,只有按照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挖掘和利用大数据价值,才能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4分)③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大数据战略可以有效指导实践,以发挥大数据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提高竞争力。(4分)

材料二:大数据最厉害之处在于对即时数据的掌握,透过数据你所看到的不是过去发生的事,而是此刻正在发生的事,大数据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参考答案:①进行个性化消费需求定位,制定营销战略,实现适销对路。(3分)②准确把握市场动向,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3分)③面向消费者,自主创新,改进质量和服务。(3分)

材料三:大数据是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依据。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党和政府了解世情、掌握国情、把握规律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使精准感知,正确决策、高效服务成为可能,党和政府应该具备大数据思维,运用好大数据,这对形成多元互动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如何通过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能力?(12分)

参考答案:①党通过大数据掌握国家发展情况,把握国家发展规律,了解民意,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提高执政能力,更好的发挥领导核心作用。(4分)②政府通过大数据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凝聚智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多元互动,民主决策;(4分)③政府通过对大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科学预测民众公共服务需求,正确行使职能,提供更加智能与高效的管理和服务,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水平。(4分)

2.高考政治学科复习要求 篇二

一、加强研究, 把握复习方向

在高考数学的复习中, 老师一定要吃透《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并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卷, 力求明了高考数学的命题特点, 从而把握正确的复习方向.每年考试范围都会有所变化, 老师要带领学生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要求, 准确把握增加、减少、强化、弱化的内容, 对重点、难点、热点进行大胆取舍, 要有所侧重, 增强复习的针对性, 减少复习的盲目性, 不做无用功.要研究高中数学教材, 研究教学要求.特别要注意处理好几种关系:课标、考纲与教材的关系;教材与教辅资料的关系;重视基础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二、夯实基础, 构建知识结构

高考命题是以课本为主要依据的, 所以复习也一定要以课本为主要依据.只有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 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构建数学的知识网络, 以不变应万变.对近几年的高考试卷进行分析, 发现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 不少高考题就是将课本题目进行引申、拓宽和变型, 高考题千变万化, 但无论怎样变化和创新, 都是基本数学问题的组合.所以, 对基本数学问题的认识, 对基本数学问题解法模式的研究, 对基本数学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理解, 都是数学复习的重点.只有做到以本为本, 才能构建知识结构, 从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三、精编试题, 强化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 而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只有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才能进行.所以, 在数学各个阶段的复习中, 都要结合具体的问题运用,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对其进行不断的再现和深化, 并逐步内化为学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从“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化.在复习过程中, 要把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每一套训练题中, 要使任何一套精心编拟的数学试卷, 均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果平时老师注意渗透, 适时讲解, 反复强调, 学生就会熟记于心, 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格, 考试时就会思如泉涌.当然, 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 切不可等到高三复习才进行.

四、重视过程, 提高解题质量

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充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解数学题要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 弄清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意义与作用, 注意多题一解, 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 一题多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一题多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学生的解题过程, 不仅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而且能够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过程.老师要从学生的解题过程中, 懂得如何去帮助一名学生提高数学水平.

五、培养习惯, 增强得分意识

1. 提高做题速度

考试的时间是一定的, 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考试成绩, 学生的解题速度至关重要.复习时一定要强化训练学生的解题速度, 每名学生都要有强烈的速度意识, 要学生明确用时多即使做对了也是不行的, 要避免“小题大做”.

2. 提高计算质量

数学高考历来重视学生的运算能力, 近几年虽然试卷的计算量略有降低, 但并没有削弱对计算能力的要求.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 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切不可平时用计算器来帮助运算, 到高考时再改用算式来计算, 学生就很不适应, 而且速度慢, 运算质量也会大打折扣.所以, 平时一定要按照高考的要求进行算式训练, 做到运算要熟练、准确、迅速, 而且运算要与推理相结合, 要合理.

3. 懂得规范表达

高考试题是以中低档题为主, 对于中低档题, 获得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解题思路相对容易, 而如何准确规范地表达就变得重要了, 因此, 在复习中要有书写要求, 对于学生的书写要能交“满分卷”.只有平时训练的高要求, 才能赢得高考的高得分.

3.高考政治学科复习要求 篇三

1习题处理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让学生回答的问题最好让学生来回答,其他的学生要对答案给予评价和判断,对于重点知识点、易错易混知识点和共性问题教师要适时地给予强调,对于难题教师要给予学生指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化解释疑难点。学生回答时让他们在答出答案的同时最好将该知识点所涉及的册数和页码读出,这主要还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读教材、多看教材和熟悉教材。

2对习题中反复出现的重点知识、难点问题、现实热点、冷点盲点、易错和易混淆知识点要不厌其烦地碰到一次讲解一次,要反复强调和提醒。必要时要反复练习,直至学生练会,能够完全掌握并且熟练和正确地运用。

3对某些题目中出现的知识点要及时地进行延伸、拓展,要深度挖掘和广度扩展。说到底我们也可以把这样一个过程当做系统归纳延伸拓展的专题复习过程。在处理习题时,我们不要只拘泥于习题本身的正确答案,同时更要对习题所能够涉及和联系的其它知识点进行专题化的归纳整理,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4在习题处理过程中,对某些重点知识、难点问题、现实热点、冷点盲点、易错和易混淆知识点、专题知识、典型习题、记不住的知识要点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可以做笔记,形成历史知识题库,也可以在教材中相应的位置做一下标注。这样做的目的可以让学生在复习的最后浏览和回归教材阶段能够再次强化,也可以在中考考试的时候发挥一定的作用。

5要加强习题处理时的变异训练,也就是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分析比较、纵横训练。随着历史学科考试改革力度进一步的加大,试题的考查功能将会逐步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从微观上,又要从宏观上指导学生多做多练,要加强题目的变异训练,有不少学生平时做了大量的练习,可考试中只要没有碰上原题,还是不会做或者做不好,这反映了学生缺乏应有的应变能力。这种情况的出现,固然与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对知识结构不能融会贯通等有关系,也与学习过程和方法方面缺乏“变通”训练有关。这就要求教师在在习题训练和处理时不要就题讲题,而要以变题干的形式变题,引导学生在理解过程中不断地克服思维定势,根据具体情况改变思路,灵活抉择。变异训练可以由教师进行、但最好让学生自己进行,以培养其灵活的应变能力,达到巩固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知识的目的。

6综合复习阶段采取换卷的习题发放方式,做的快的多做,做的慢的少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习题训练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也保证了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在习题训练上的不同层次需求。对极特殊的问题生和学困生,我总是找他们谈话,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有时还给他们单独发基础题,让他们独立完成,我还给他们单独批阅,单独讲解。这样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温暖,也在内心里愿意提高历史成绩。

综上所述,初三历史复习应该紧扣《考试说明》、《课程标准》、教材,打牢基础,理清知识脉络,专题汇总,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巧。在复习过程中要通过习题训练达到巩固、提高与强化的效果,要做好基础练习、典型练习、专题练习、综合练习、模拟练习的习题训练工作以达到科学练习、扩大练习、强化练习、针对练习、多样练习、层次练习的习题训练效果。

4.高考语文学科的复习方向 篇四

高考语文学科的复习方向

1、语文读写是关键记得卷面要整洁

高考语文的考查重点是阅读与写作,难点是诗文赏析。在能力方面,考查重点是解读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考生高考语文的成败就在于读写。

高考语文试卷结构相对还比较稳定,而且近几年题目难易度比较适中,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省份使用全国卷之后,出题更加科学,更加突出能力的考查,从往届的情况来看,谁准备的越充分,谁掌握的越牢固,谁答题越规范,谁卷面越整洁,他的高考语文成绩一定非常优异。

2、夯实基础,注重积累

虽说语文考基础,短期冲刺不如长期积累有效。但所谓“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只要复习策略运用得当,语文学科依然可以提分不少。

3、建立习题档案,反复思考研读

到了复习后期,题海战术已经不管用啦。有的同学仍在盲目做题,结果虽然题目做得多,却总在同一个知识点或是同一类题型上失分,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注重典型例题的总结,不会对错题进行归档整理,更没有对照自己的错题进行反思。

殊不知,失分点其实就是增分点。后期复习要注意运用不同颜色的笔对作业进行圈点批注,加强解题后的反思,对典型习题做好归档工作,并舍得花时间再次钻研历年高考试题,领会其命题风格和出题方式。

4、对照考纲说明,梳理板块框架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高考而言,这里的“彼”即指“考试内容”。所以要对照考纲,对已复习过的知识点全面铺开,毫无遗漏地构建框架结构图,做到心中有数、不留盲点。

另外,还要对照框架结构图回忆联想——围绕这些知识点考过哪些题型,每个考点又是怎样的出题方式、解题步骤和答题方法。要把零散的习题整合成类型,对其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究。

5、回顾典型作文题,作文素材每日积累

针对作文,考生们要结合自己出现过的问题,把已经训练过的作文材料再看一看。

写考场作文,审题时要吃透提示语,并划出要点;注意选引材料不要照抄;尤其要注意点题、扣题;拟题避免拟怪题,要一目了然;开头不必标新立异,实际入题;结构不能一段到底,句末要加句号;字数不能少于800字,也不要超太多;最好不要在卷面上涂改。

高三一轮语文复习方法策略

语文:不去看远方模糊的,做好手边清楚的语文素养并不等同于语文分数,只要复习策略应对得当,在高三后期复习之中,依然可以打造语文学科的不朽传奇。

1.对照考纲说明,梳理板块框架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高考这场硬仗而言,这里的“彼”即指“考试内容”。所以要对照考纲,对已复习过的各考点全面铺开,毫无遗漏地构建框架结构图,做到心中有数,不留盲点。

同时,还要对照结构图回忆联想围绕这些知识点考过哪些题型,每个考点又是怎样的出题方式、解题步骤和答题方法。要把零散的习题整合成类型,“一个习题就是一个类型”,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究,不要停留在一知半解上。

2.建立习题档案,反复思考研读

有的同学到了复习后期还在盲目做题,结果是题目虽然做得多,但仍然是在同一个知识点或是同一类题型上失分,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注重典型例题的总结,不对照自己的错题反思,更不对错题归档整理。

殊不知,失分点就是增分点,所以,后期复习要注意运用不同颜色的笔对作业进行勾画圈点批注,加强解题后的反思,并舍得花时间再次钻研历届高考试题,领会其命题风格,对典型习题做好归档工作。

3.注重识记积累,基础分分必争

高考试题中的中低档题,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为此,我们要特别注重落实这项工作。例如,对所需背诵默写的64篇文章的复习,就没有任何速成的技巧,考生必须要记牢、记准,动动手,把平时的易错字常写写,逐篇过关。对于成语题、病句题,要注意反复放到语境里面去理解为什么对,为什么错。文言文的翻译练习要坚持,最后阶段要做到字字落实,宁少勿错。

4.回顾典型作文题,作文素材每日积累

要把已经训练过的作文材料结合自己当时的典型问题再看一看,吃透提示语,并划出要点;要注意选引材料不要照抄,尤其要注意是否点题、扣题。同时,拟题避免拟怪题,要一目了然;开头不必标新立异,实际入题;结构不能一段到底,句末要加句号;字数不能少于800字,也不要超太多;不会写的字换个字塞进去,不留空格,更不要在卷面上涂改。此外,尽管高考日益临近,但仍要坚持作文素材的每日积累。

高考高效复习6策略

1.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里的“预”就是计划。高考复习要取得理想的成绩,考生在复习开始的时候,就应当紧跟老师步伐,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复习计划要写清这么几项内容:复习目标、复习内容、复习步骤、复习方法、复习过程中的自我管控等等。考生只有这样去做,以后的复习才会有条不紊、有板有眼,复习效果好。

2.整个过程必须紧跟老师步伐。高考复习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全面推进,将高考必考的知识点能力点全部过一遍;第二阶段查缺补漏,将第一阶段复习中有遗漏的知识点能力点、有欠缺的知识点能力点再过一遍;第三阶段套题训练,主要是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的训练。在这三个阶段的复习中,考生虽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微调,但整个过程大的方面不能随意取舍,必须紧跟老师步伐。

3.要有个性化的复习策略。前面说过,在高考复习的整个过程中,考生必须紧跟老师步伐,但这并不意味着考生可以完全不顾自己的实际盲目地随大流。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考生除了在大的方面不能过分随意外,小的方面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去设计更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复习思路,只有这样,复习方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4.把做题训练放在首位。高考不论你怎么去评论,但从考生的角度来看,就是考查考生做题的速度、质量,考生在做题的速度、质量方面优于他人,高考就能去的成功;反之,就有可能失败。因此,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把做题训练放在首位,静下心来,耐下性子,认认真真地去对待,扎扎实实地去训练,高考才能取得好成绩。那种认为高考复习不必大量做题的观点是十分错误的,是误人子弟的毒药,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千万不可相信。

5.要多反思多总结。复习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成绩可能提高的快一些;有一段时间,可能会慢一些;有一段时间,还以停止不动,原地踏步。面对这种情况,考生既不能骄傲,也不能气馁,正确的做法就是多反思多总结,反思总结快的原因是什么,慢的原因是什么,停止不动的原因又是什么,只有这样不停地去反思、去总结,才能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复习规律来,如此,后续的复习将越走越顺。

5.高考政治学科复习要求 篇五

高考的试题的原创性是百分之百的,它的构造体现出数学学科的本质、体现思维的灵活性等多种基本原点。只要掌握数学高考题的命制试题,就能在高考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就要求同学们必须具有较高的数学素养和回归到原点的性质。

所以,在高考最后的复习阶段,重要的不是你做了多少训练题,而是从原点出发。复习的时候要以不变应万变,有效地总结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经验,数学的成绩才会得到提高。

2、确保基本得分

高考数学分数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基本问题的得分能力,并不是把难点完全突破。我们要正确理解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平时的模拟试卷不论简单的还是困难的考点,只要是考点,哪怕是容易题的考点也必须重点关注。

高考复习最后阶段着重点应该放在中等题的得分上,高考不怕第一题做错,就怕容易题丢分。高考数学成功的标志是确保基本得分,不要只盯着最后两道大题,只要确保了基本得分,才会有超水平的发挥。

3、把握良好节奏

高考最后阶段都是以复习为主,合理安排复习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建议适当安排完整的模拟训练,每天复习好一个章节,及时进行查漏补缺,扩大自己的得分空间。

6.高考倒计时数学学科复习策略梳理 篇六

二是考查数学思维能力,减少繁杂的数学运算。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被认为是高考数学的一大亮点,年应该会继续秉承这个理念,多考如何去想,少考如何去算。

三是加强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如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一直是数学学习的最高要求,高考试题中每年都会有专门的试题考查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进行决策和判断是数学应用的大方向。

四是高考很重视对数学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这部分内容一般难度不大,但是阅读量较大,也伴随着一定的创新性,因此复习中遇到此类问题不应回避,应该予以重视。

备考建议

一、充分相信学校,相信老师,不道听途说,不怀疑猜忌。

二、戒骄戒躁,一轮复习后个别学生因成绩不理想会产生焦虑,其实高考的复习不只一轮,后面还有赶超的机会,不能因为一时的好坏自乱阵脚。

三、科学使用时间,注意劳逸结合。数学在高考过程中是很重要的节点,对第二天综合考试的心态有很大影响,所以,从近几年的趋势看,不会出现“打击一片”的情况,所以平时复习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使用,不要一味求难,被“偏、难、怪”的问题带偏方向。

四、知识点越考越活,从20高考数学来看,如果不懂知识点的应用,那么将无法做有些题目,比如算人的身高,如果不懂把知识点应用到现实生活中,那么不一定能做对这样类似的题目,2020年高考这样类似的题目肯定还会出现。

7.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建议 篇七

一、加强高考研究, 提升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1.潜心研究《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认真研究、解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 是复习备考不容忽视的环节。第一, 要研究“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核目标”即考查学生的能力目标, 包括四个方面: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这四种能力又分别分为三个层次的要求。一定要下大力气研究“考核目标与要求”, 研究它在高考题中的体现, 针对四种能力精选试题进行训练。第二, 要研究考试内容与范围, 以此构建知识体系。要着重研究《考试大纲》内容的增加点和删除点, 调整复习内容。第三, 要研究《考试说明》中的样题, 搞好题型专题复习。要对照近几年《考试说明》中的样题与对应的高考试题, 研究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 总结高考命题方向, 密切关注2016年高考动态, 努力做到科学备考。

2.多渠道搜集和研究高考信息

我们可从报纸、杂志、网络、各种高考研讨会、先进地区学校的试题中获取高考信息,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认真的研究、筛选, 从中把握高考的动向和命题角度, 把有效的信息用于指导我们的备考复习, 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高考命题应该坚持以下几条原则:第一, 主题性原则。题目的设置要有利于考查某个模块、某个单元的主题, 题目所提供的情境材料是有利于考查该题的材料, 在此基础上整合《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基础知识, 来解决问题。第二, “三贴近”原则。材料的选择和问题的设置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以“校训的故事”引起的反响, 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第三, 注重对情境问题的考查。题目依据情境材料中的问题而设置, 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情境中的问题, 是具体的、实际的问题, 而不是 “大而空”的问题, 不是材料和问题 “两张皮”。 如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第38题设问 (1) “政府应该如何强化预算管理”, 此设问不是单一地问“政府应该如何做”, 而是限定了一个具体的信息“强化预算管理”。第四, 命题设置的内容注重考查重要观点和价值标准。试题考查的内容和考查的目的侧重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或某一模块中重要的观点和价值标准, 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取向, 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第五, 时代性原则。命题应该体现最新的时代风貌和时代特点, 体现最新的国家意志和舆论导向, 体现最新的社会热点和大众关注。

3.认真钻研近几年的高考试题

一是研究近三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政治试题的特点, 增强命题、选题、做题的针对性。例如, 近三年高考政治非选择题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宏观背景, 提供具体的热点材料, 创设新情境, 提出情境问题, 要求学生回答。这种“小切口”设问, 以小的视角、具体的事例体现大的时代精神和要求的形式, 就是高考试题的一个典型特点。二是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的各种题型、设问方式、组织答案的逻辑思维方式, 加强对审题与解题方法的指导。我们要结合参考答案, 认真研究命题者的思维方式, 把握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 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政治试题的参考答案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一是课本知识, 二是材料信息, 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材料要用足, 用得越充分越好, 特别应当注意的是, 材料中的信息有时就是答案的组成部分。可以说, 材料的运用率与得分率成正比关系, 这是做非选择题能得高分的一条经验。要学会把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 (关键性的句子和词语) 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 找出相关知识点, 组织答案要点。

二、搞好知识专题复习, 提升复习备考的实效性

1.夯实基础, 整合知识, 构建体系

第二轮复习不是第二遍复习, 决不能搞简单重复。第一轮复习的重点是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要达到熟练掌握。第二轮复习的重点是对基础知识的体系性和综合性总结, 要会整合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一轮复习后, 我们所掌握的知识体系性、综合性是不够的, 第二轮复习要重点解决这些问题。知识体系分为大体系和小体系, 大体系是整合教材内容构建的知识体系, 主要按单元和课的结构形成, 小体系按考点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形成。我们在复习中应多构建小体系, 再由众多小体系整合为大体系。要把每一个知识点都放在知识系统中来把握, 做到“宏观在胸、微观在握、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根据题目的设问, 正确运用知识, 多角度、多层面地整合知识, 灵活地迁移知识, 在试题规定的情境问题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重视基础, 抓好主干, 立体复习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第一轮复习的重点是抓基础知识, 第二轮复习的重点仍然是抓基础知识, 这是高考复习备考的基本原则。第二轮复习要突出主干知识, 高考试题主要考查学科主干知识, 一是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 (包括记忆和理解) , 二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主干知识的能力。主干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教材角度来看的主干知识, 即教材的重要概念、基本理论观点和重要原理;另一方面是从社会热点角度来看的主干知识, 凡是能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相结合的基础知识都是应着重掌握的主干知识。要结合《考试大纲》规定的考点, 以课本为依据, 把教材的主干知识以及与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的主干知识分别找出来, 确定每课的主干知识, 在此基础上明确主干知识的层次要求。对于主干知识, 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于心, 背诵如流。在基本熟悉课本知识的情况下, 有必要围绕新问题、新情境重新整合课本知识, 本着理解热点、解决问题的目的, 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 结合热点专题归纳课本理论, 打破教材原有顺序和框架结构, 优化组合教材知识, 选择最有利于该知识运用的角度, 跨框、节、课甚至跨知识体系进行知识梳理, 结合热点专题对主干知识开展“立体式”的复习。

3.抓纲务本, 重视教材, 在教材中“寻根”

所谓“抓纲”, 就是要“吃透”《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所谓 “务本”, 就是要重视课本。从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来看, 无论内容多新、形式多活, 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点, 这就是说“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 一切试题都是课本知识的深化、扩展和推移。第二轮复习不要抛开课本, 再好的学案、再好的复习提纲也代替不了课本。探究问题和解析题目时, 所运用的知识都要回归教材, 都要往教材上靠, 在教材中“寻根”。联系社会热点时, 要明确课本知识是认识和理解现实热点问题的“工具”, 也要在课本中为热点问题“寻根”, 找出与教材的结合点, 运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热点问题。总之, 熟悉教材, 把握教材, 以牢靠熟练的基础知识适应高考的千变万化, 才是复习中最基本的策略, 尤其是后期复习更应回归教材。

三、搞好热点专题复习, 提升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1.找准社会热点, 构建热点专题

热点专题的复习要注意选取具有代表性、针对性、典型性的专题, 不能多而杂。社会热点问题有的适合于非选择题, 有的仅适用于选择题, 要有所选择和侧重。适合非选择题的要加大力度复习, 构建时政专题;适合选择题的要适度用时, 点到为止即可。选择热点专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党和国家当前的重大方针政策或者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热点问题;二是与教材基础知识能够结合并有密切联系的问题。

2.精炼热点专题, 注重规范实效

热点专题不要太多, 对热点的分析不宜讲得过多、过细。对热点背景材料, 要进行整体理解, 掌握重要意义、大致梗概、典型案例、关键词语, 在短时间内以简单的方式了解热点的全貌。热点专题材料要简明扼要、脉络清晰、设置问题、落实要点, 这样有利于记忆和掌握, 如果内容庞杂、太多太细, 我们就会产生畏难情绪, 影响学习效果。

3.落实强化关键词, 形成答案亮点

非选择题的解答主要是把教材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结合来组织答案要点。对于中央文献或国家领导人讲话中的一些权威性、经典性、核心性、代表性的关键词语, 要重点掌握, 强化记忆。在高考答题中, 考生如果用上这些关键词语, 就会成为答案的亮点, 得到较高的分数。

四、重视课堂学习, 提升复习备考的有效性

1.落实到试题, 提高应试能力

第二轮复习课要坚持“五主”原则, 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轴、思维为主攻、训练为主线。其中, 前两个是形式, 第三个和第四个是内容, 最后一个是方法。而要落实“问题为主轴, 思维为主攻”, 就要做到课堂问题化, 实质上也就是课堂试题化。

第二轮复习课主要有三种类型, 即知识专题复习课、热点专题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为了提高复习的实效性, 提高应试能力, 这三种类型的复习课都要落实到试题上, 把问题的探究与知识的复习融为一体。

知识专题课要落实到试题。知识专题复习课的过程一般是: (1) 明确考点。 (2) 依据考点把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3) 检查对主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4) 每个主干知识落实到1~3个高考题或经典题上。通过对例题进行探究分析, 以巩固知识, 熟悉高考试题的特点, 学会审题和答题的方法与技巧, 提高审题和答题的能力。 (5) 课后巩固训练。

热点专题课也要落实到试题上。热点专题课的过程一般是: (1) 介绍热点专题的宏观背景。 (2) 列出反映热点专题内容的几个案例或情境材料, 提出情境问题。 (3) 讨论解决问题的知识建构。 (4) 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答案要点。 (5)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回答问题。

试卷讲评课也要落实到试题。试卷讲评课要以处理做错的题为主。每个错题都要思考选错或答错的理由, 从做错的理由中了解知识或能力缺陷, 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最后, 再选择一部分和错题相似的题目进行训练, 让每次考试或训练都成为“高分卷”。讲评课决不能简单地对对答案、改改错, 而是要对典型错误进行重点剖析, 总结答题思路和方法, 做到“纠错一道题, 解决一类题”。

2.检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拿出一定的时间, 检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是第二轮复习的重要任务。第二轮复习中, 对主干知识的基本内容, 一定要熟练掌握, 尽量达到回答问题不翻教材。对于热点问题中的关键句子, 也要着重掌握。不仅要检查对知识的记忆, 还要检查对知识的理解, 我们可以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举例说明, 只要能举出恰当的例子, 就说明已经理解。对于基础知识, 要多记忆、多思考、多运用。

3.勤于思考, 善于讨论

要勤于思考, 通过各种方式动脑、动手、动口, 在课堂上要主动向老师提出质疑, 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 要多对问题展开讨论, 成为学习的主体, 避免被动式学习。

4.做好课堂笔记

学习笔记是复习的重要资料, 作用非常突出。对基础知识和热点问题中的规范性表述, 对增补的新知识的表述, 对老师讲课的亮点, 对教材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中的关键词、经典语言, 对精心设计知识体系的板书, 对题目的答案要点和审题解题的方法技巧等内容, 都要落实到笔记本上, 并经常复习, 最终记在脑子里。

五、强化针对性训练, 提升解题做题能力

1.精选试题, 精心设问

对试题的选择要注意两点:一是典型, 二是新。“典型”, 主要是要引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进行练习, 熟悉高考试题的命题方式和答案要求。“新”, 就是选取反映最新社会热点的题目进行练习, 最有效地实现教材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的结合, 提高复习效果。我们可以及时引用最新的热点材料, 创设情境, 从多角度提出设问, 自编题目。

2.限时训练, 定量训练

阅读和答题速度慢, 题目做不完, 是许多学生高考丢分的一个重要原因。无论是课堂做题, 还是考试训练, 一定要限时, 严格把关, 在高强度的思考和快速书写中提高答题速度, 适应高考的紧张气氛。要严格按规定的时间训练, 到时交卷, 决不拖延。

3.规范答题, 书写工整

语言不规范、书写太潦草、字迹不清晰是高考丢分的重要因素。要牢记“细节决定成败, 规范就是分数”, 严格要求自己, 做到答案布局合理、字体工整、要点条理化、层次清楚、运用政治术语、规范涂卡等。

4.训练到位, 举一反三

近几年高考试卷均重理解、考应用, 突出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思维品质的考查, 真正做到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尤其是非选择题, 突出以能力立意为主, 要求学生提炼试题提供的材料 (文字、图片、图表、数据等) 的有效信息, 并对其进行分析整合, 进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相关问题。相当多的题目切入容易深入难, 好做不好得分, 要回答准确、全面、深刻不容易。因此, 要结合例题掌握题型特点、答题方法和技巧。要学会审题, 从情境材料和设问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 把试题信息与教材知识挂钩, 运用社会热点、经典语言, 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述, 以熟中生巧, 触类旁通。

5.用“错题本”, 答“高分卷”

每个学生都要拥有自己的错题本, 并找出错因缺陷, 明确标准规范, 经常记、经常看, 考后记、考前看, 熟记在心。对月考、周考中做错的题, 要重新做一遍, 让老师再改一遍, 以提高考试成绩。

6.进行变式练习, 培养思维能力

对于好的题目, 不能练过就放在一边, 不再过问, 要换新的情境材料, 或者换考查角度, 变换设问, 予以改造创新, 重新练习, 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从而培养思维的周密性、逻辑性和完整性。

8.高考政治学科复习要求 篇八

关键词:高考化学 复习方法 备考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b)-0203-01

1 分析问题,探索方向

对于刚迈入高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目的和任务及如何进行化学复习,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同样对老师来说,高考的新政策也促使他们急需解决这一问题。所以,老师必须认真研究教学标准,结合学生实际基础水平和学校现有条件,探索复习方向,为学生顺利完成复习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分析和研究历年的高考试题。对往年的化学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化学出题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即遵循文中有变的原则,而且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和稳定性。因此综合先前的课改教学标准来对近年的化学高考试题进行分析研究就可以总结出这些试题的共性,包括卷面构成、题型、考试重点、能力要求等,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重视对新教材及新课标的研究。经过分析可以发现,新教材和新课标都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如:新教材中加入了更多的实验内容,探究性的内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学生动手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新教材在实施的过程中除了要求教师对基础知识进行传授,更重要的是能够传授学生一些科学的方法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可以肯定的是,新教材和新课标的变化一定会在新的高考试题中得以体现。因此对新教材和新课改进行研究可以帮助学生确定正确的复习方向,使得复习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化学复习要严格按照考纲要求来进行,对于考纲一定要深入研究,从而明确高考的命题思想、能力要求、考查方式、题型、知识构成及比例等。此外,为了能适时调修复习计划,还应注重形成性评价方式,始终贯穿复习过程。

2 强化“双基”,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

主干知识:这一部分是学科知识的重点内容。包含核心概念、基本技能、主要规律和原理四个部分,是学科的骨干支柱。

核心知识:考试大纲中要求理解(掌握)的知识。《考试大纲》通过归纳、总结、类比、联想,不仅增强了学生知识的条理性和系统性,还从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能力方面培养了学生。

3 基础与综合同步,切实抓好三轮复习

首轮复习的任务就是打好并落实基础。此时学生对前两年的知识遗忘量较大,所以第一轮复习所耗费的时间也是最多的,差不多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

第一轮: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结构。

内容目标:依据教材内容,系统的复习。在这一过程中,既要让学生了解教材教学标准体系,总结知识重点,又要让学生手脑并用,进行系统地练习。

实施方法:还原到教材内容上,凸显内容的“全、联、活”,并采用以下四个环节加以实施,即“查、讲、练、考”。

第二轮:综合训练,提高综合能力。

内容目标:这一环节主要是对知识的一个系统化,并对知识进行梳理,使其结构化和网络化,也就是将零散的内容点连接成线,从而形成网的过程。培养并使得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各方面能力有所提升。

实施方法:归纳划分,专项讲解、强化练习。对于这一板块的重点,体现在掌握并运用分析、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上。

第三轮:综合性练习,提高高考适应性。

4 抓落实,向规范化训练要质量

(1)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首先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2)加强规范训练。提出“糊里糊涂做十题,不如明明白白做一题”等标语口号,时刻警示告诫学生。

(3)创设条件,让学生暴露思维缺陷,对症下药,讲清错因,并进行针对性练习。

(4)对学生实施审题指导。有些学生在审题时会出现看错、写错、看漏等现象,最常见的是:题目所给的直接材料审不全;隐含的信息提取不出来等。造成会的题目得分不全,甚至不得分,造成这一现象70%以上都是审题所致。建议采取四字审题训练法,即“读、划、联、挖”,坚持训练一段时间后,将会有显著成效的。

(5)及时反思,查漏补缺。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求学生及时反思,及时纠正,深入分析出错的题目,归纳总结原因根本所在,并将其整理到改错本上,周期性的进行翻阅、复习,努力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

5 加强实验设计教学

化学实验设计能力要一种综合性和创造性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运用已知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实验设计也是学生最感头疼、最难得分的领域。在复习备考时,可先易后难,先熟练后创新。可以考虑让学生先对一些能够熟练掌握的实验进行创新设计,然后再进行陌生化学实验的设计,进行化学实验设计训练一定要遵循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进行实验讲评时,老师应将实验设计思路作为重点讲评对象,对学生的大胆假设给予肯定和鼓励,发挥其自主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寻求多种可行的方案。化学实验教学是不可以脱离课本内容的,必须以课本中的实验为准。

参考文献

[1]宋卫华.浅谈高考化学实验的复习[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9).

[2]王鸿宇.高考备考中如何做好化学实验复习[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4).

9.如何抓好高考文综地理学科的复习 篇九

作者:柳玉山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517 更新时间:

2007-11-6 9:42:58 3+小综的高考方案在广西的实行今年己进入第三年。2005年我担任高三年级的地理备课组长,通过全组老师齐心协力的辛勤教学以及师生的共同努力拼搏,当年高考我校以76.01分取得了地理平均分广西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所教的学生韦康柯同学也以97分的成绩获得全区地理的最高分。这三年我都在毕业班教学,对于如何抓好高考文综地理科的复习,我有如下体会:

一、转变观念

改进方法

如今的高考已经从知识立意转向了能力立意,所以在

组织复习中不能只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要按照知识+方法+训练→进而形成能力的原则来组织教学,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会把自己对地理的爱,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边,就在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地理是很有用的。比如在“月相”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利用教材中的两幅图,给学生讲清了月相的成因,并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上上西西,下下东东”的八字月相规律后,还布置学生做两个课后作业:一是连续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过程,要记下每次见到的是什么形状的月相,见到它时是在几点钟,它大体在天空中什么方位;二是根据见到的月相形状、所见时刻及月相在天空中的方位,推测当天大概是农历何时,并到日历上去验证自己的推测,第二个作业可以在一个月内不定期地用几天间隔着做,也可以在任何时候做(只要见到了月亮,只要自己有兴趣),通过练习不少同学都能做到依月相推农历,前后误差不会超过两天,学到了有用能用的地理知识,学生都兴致盎然。又比如,在学习了“太阳直射南(或北)哪个半球,则全球日出东偏南(或北),日落西偏南(或北)”这个知识后,我会布置学生在9月23日前后七点半进班前观察当时太阳在东边天空的方位及高度,并以周围建筑或山体为参照物,记下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在以后的10月-12月中,每个月再继续依此观察记录1-2次,学生对这一书本知识的体会就会更生动、更深刻。再比如,在学习了工业区位因素和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及城市规划这些知识后,我问学生“柳州的高新开发区为什么会划定在我们学校周围的这片地域中?几年前柳高还没搬来,这一带都还是荒地时就这样规划了,为什么?”思考中我提醒学生想一想在柳州最大的高等院校是哪一所时,学生就发出了心领神会的笑声,等等等等,在教学中、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在教学中力求使学生对地理有体会、有思考、会运用,通过地理的学习获得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体会到学习地理的乐趣。让学生喜欢地理----是我教学中始终注意贯穿的理念,而当学生有畏难情绪和害怕心理时,我们要耐心引导和积极鼓励,鼓起学生的信心和斗志。

二.夯实基础 练就能力

由于文综考试有紧扣主干知识,突出双基的特点,所以我们要通过全面细致的复习,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才能打牢基础,使学生纲举目张,以不变应万变。为帮助学生过好扎实的基础知识关,我逐条对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和相关教材,编整《地理基础知识及技能复习》给学生填写。通过这个方式,使学生在回归课本中能既巩固双基又突出重点,将主干知识落到实处。第二要重视地图的复习,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引导学生识图、用图,养成常看地图(左图右书)的阅读习惯,教会他们记图的方法和步骤,训练学生经常进行从文到图或从图到文的图文转换能力,构建起地理思维模式,掌握科学高效的记忆方法。课堂上,我自己也喜欢边绘图边讲,能用图表达的一定配上图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尽量在图中理解记忆各种地理知识。比如分章节难点复习完自然地理后,我会设计一节自然地理相关知识串讲的总复习课,黑板上重点呈现三幅图:①太阳直射点周年移动规律图,②三圈环流图,③世界气候分布规律模式图,然后通过揭示和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从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规律,到大气环流、季风、世界降水分布规律、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及对应自然带分布规律、洋流分布规律等,所有这些自然地理四个单元的相关知识,都通过这三幅图得到逐一落实,在一节课里一气呵成地串讲一遍,使学生理清知识间前因后果的主干脉络,渐渐地,学生就会扔掉原有的只会死记文字的笨办法,学会用图来理解记忆各种地理事物和规律,这样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也会从害怕到渐渐地喜欢了。此外,我还专门布置学生背地图,做描图、填图等作业。为了让学生背起地图来有方向、有重点,我给学生开列记图清单,让学生明确哪些图是一定要记的,哪些图上该着重记哪些地理事物,同时出好测验题,测验题既突出主干和双基,也体现识图重要的导向性,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通过考试促进学生重视地图的背记。三.周密计划,有序复习

高考的复习,想一遍过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在长达9个月的高三复习时间里,学生记了又忘是一种正常现象,所以一定要有回头的复习安排。第一轮力争在高三上期结束,最晚不要超过3月。以梳理知识、打牢基础为主。第二轮强化主干专题,第三轮强化综合的套题训练,并进行规范答题及考试心理等的训练和指导,也可以将第三轮套题与第二轮专题揉合在一起进行。有些补习的学生对我说,他们原来的老师上课讲得少,就是让他们大量地做题,在讲评习题时给他们讲授复习相关的知识,结果他们总感觉题目变化多端,难以应付。原因就是第一轮的复习没有使学生搭建起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那种以练代讲,以考代讲的复习,学生的知识网络肯定是残缺不全的。往往是题目稍有变化学生就犯晕。所以第一轮复习老师的主导作用还是要充分体现,老师的讲不能忽略,关键是要注意讲精讲透,讲练结合。四.研纲探题 把握高考

高考考题是以教材为基本内容,以教学大纲和高考考纲(即考试说明)为基本依据,以新课标为方向来命题的,地理教材有8本书,高考试题却只有11道选择题加一道半综合大题,它的确不可能把全部教材都覆盖到,所以作为毕业班的老师,就一定要深入研究高考试题和考纲,对于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要尽量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组织复习时,才能方向明确,虽忙不乱。文综高考地理综合题的考查,无论是第36题的地理主打题,还是39题地理部分的考查,往往都会围绕某一个区域来出题(中国的或世界的某个区域),所以在复习区域地理时,我们要指导学生每复习到一个区域(如中国某区域或世界某区域、某国等),就要能回忆出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如何,人文地理方面又有什么特点,回忆的方法是对照高一系统地理上、下册八个单元的规律、原理,按10条“八股”对该区域梳理一遍,即:①位置范围 ②地形 ③气候 ④河流水文 ⑤陆地自然带 ⑥资源 ⑦工农业 ⑧交通 ⑨人口城市 ⑩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然后想一想在以上内容中,该区域、该国最有考查价值的是哪些方面,抓住该区域最主干的知识再进行深入地强化复习,筛选主干知识的原则有以下三条:①凡是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区域特征都是主干知识,②凡是与人地协调(特别是人地冲突)密切相关的区域特征都是主干知识,③凡是具有规律性中的特殊性的区域和区域特征都是主干知识。通过研究历年的高考题,我们不难发现:像天气气候和区位因素分析这些非常主干和基础的知识,高考从不回避,几乎年年都考,又比如关于时间的换算、区时与地方时这类问题,04年的全国4 套加北京、天津共6套文综卷中都有考查,05年全国卷Ⅲ考了,06年全国各地共6套文综卷中,仍有4套考查了时间计算问题,所以尽管时间计算这部分知识比较复杂,有一定难度,也要鼓励学生加以重视,迎难而上把它拿下。只有通过研究,我们才能领会命题意图,建立起分析高考综合试题的思维模式,以便更好地把握高考,组织好复习。五.关注热点 联系知识

高考历来都会围绕一定的热点问题来做文章,它可能不直接考热点本身,热点问题只是一个出题的外壳,通过这个热点问题所折射出来的学科基础知识底蕴,才是试题考查的实质。象印度洋海啸这个热点,试题中不一定出现印度洋海啸这些字眼,但这个热点所折射的地理学科基础知识——板块构造理论,在05年全国的三套文综卷中都考到了。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时政热点,关心国内外大事,比如巴基斯坦的大地震、我们的载人飞船神六上天、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三峡水库的蓄水发电、北京08奥运的临近等等等等,引导学生在了解各种新问题、新现象和时政热点中,养成留意和思考的习惯,多想一想这个热点问题会与哪些地理基础知识有关联,或者这个热点地区有哪些地理事物,其区域特征如何,这样地理的学习就不会枯燥,而会变得有趣又亲切,尤其要关注包含着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主题的相关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为迎接高考作好准备。六.注意交流 意达于生

教学教学,教是主导,学是主体。教学中的导,需要老师导好,但学习毕竟主要还是要靠学生自己,要想使教学成功,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中,老师要注意与学生沟通交流,在交流中互相理解,达成共识,使教与学能尽力配合好,使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能真正地贯彻到学生身上,并在学生的学习中得以落实和体现。注意出好每一份测验题和月考题,重视考后总结,学生易错处回头考,重点知识反复考,根据学情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在每次听完高考研讨会的报告后,我还会把报告的精神整理出来,传达给学生,使学生也能对高考的动向有所把握,因为那一场考试,毕竟还是学生去考,得靠他们自己。七.面向全体 爱心引领

加强素质教育需要我们正视和承认学生的差异,不能只关注少数成绩好的,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这样才能提高整体教学成绩。有些文科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的确都要比同龄人相差甚远,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需要的是一份爱心,爱生同情,它是耐心的基础,不管学生是多么无知甚至多么可笑和笨拙,有了同情和爱,我们才会宽容和理解学生,而不是嘲笑和居高临下地对待他们。当学生拿着很简单的问题来问我时,我会对自己说:“他(她)能来问问题了,这是个好的开始。”而绝不会说:“这么简单都不懂,怎么学的嘛!”这一类的话。因为从与学生的交谈中我知道,当一个成绩差的学生拿着问题去问老师时,他们的内心其实是很犹豫也很惶恐的,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或者那怕一个失望的眼神,都会挫伤他们已经自卑的心,打消他们尝试的愿望,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理解、需要鼓励,从简单的问题开始,弄懂一点,鼓励一下,有老师的鼓舞和宽容,有每一点小小成功的喜悦和鼓舞,他们就更能坚持,当学生意识到在求知的过程中,有老师陪伴着他们、期待着他们时,他们会有良好的回应:更努力地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如果我们老师能多一分爱和理解、多一分同情和耐心,学生就会多一份坚持,少一些放弃,这种艰苦学习中的坚持,对于每一个备战高考的人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

八.指导学法 调出状态

上一篇:经典新春企业年会答谢词下一篇:公用事业行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