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2024-10-16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共8篇)

1.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篇一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试题

测试说明:

对以下40道题,如果感到“常常是”,划√号;“偶尔”是,划△号;“完全没有”,划×号。

测试题:

1.平时不知为什么总觉得心慌意乱,坐立不安。

2.上床后,怎么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

3.经常做恶梦,惊恐不安,早晨醒来就感到倦怠无力、焦虑烦躁。

4.经常早醒1-2小时,醒后很难再入睡。

5.学习的压力常使自己感到非常烦躁,讨厌学习。

6.读书看报甚至在课堂上也不能专心一致,往往自己也搞不清在想什么。

7.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便较长时间地沉默少言。

8.感到很多事情不称心,无端发火。

9.哪怕是一件小事情,也总是很放不开,整日思索。

10.感到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事情能引起自己的乐趣,郁郁寡欢。

11.老师讲概念,常常听不懂,有时懂得快忘得也快。

12.遇到问题常常举棋不定,迟疑再三。

13.经常与人争吵发火,过后又后悔不已。

14.经常追悔自己做过的事,有负疚感。

15.一遇到考试,即使有准备也紧张焦虑。

16.一遇挫折,便心灰意冷,丧失信心。

17.非常害怕失败,行动前总是提心吊胆,畏首畏尾。

18.感情脆弱,稍不顺心,就暗自流泪。

19.自己瞧不起自己,觉得别人总在嘲笑自己。

20.喜欢跟自己年幼或能力不如自己的人一起玩或比赛。

21.感到没有人理解自己,烦闷时别人很难使自己高兴。

22.发现别人在窃窃私语,便怀疑是在背后议论自己。

23.对别人取得的成绩和荣誉常常表示怀疑,甚至嫉妒。

24.缺乏安全感,总觉得别人要加害自己。25.参加春游等集体活动时,总有孤独感。

26.害怕见陌生人,人多时说话就脸红。

27.在黑夜行走或独自在家有恐惧感。

28.一旦离开父母,心里就不踏实。

29.经常怀疑自己接触的东西不干净,反复洗手或换衣服,对清洁极端注意。

30.担心是否锁门和可能着火,反复检查,经常躺在床上又起来确认,或刚一出门又返回检查。

31.站在经常有人自杀的场所、悬崖边、大厦顶、阳台上,有摇摇晃晃要跳下去的感觉。

32.对他人的疾病非常敏感,经常打听,深怕自己也身患相同的病。

33.对特定的事物、交通工具(电车、公共汽车等)、尖状物及白色墙壁等稍微奇怪的东西有恐怖倾向。

34.经常怀疑自己发育不良。

35.一旦与异性交往就脸红心慌或想入非非。

36.对某个异性伙伴的每一个细微行为都很注意。

37.怀疑自己患了癌症等严重不治之症,反复看医书或去医院检查。

38.经常无端头痛,并依赖止痛或镇静药。

39.经常有离家出走或脱离集体的想法。

40.感到内心痛苦无法解脱,只能自伤或自杀。测评方法:

√得2分,△得1分,×得0分。

评价参考:

1)0-8分。心理非常健康,请你放心。

2)9-16分。大致还属于健康的范围,但应有所注意,也可以找老师或同学聊聊。

3)17-30分。你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适,或找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你。

4)31-40分。是黄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应找专门的心理医生进行检查治疗。

5)41分以上。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应及时找专门的心理医生治疗。

2.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篇二

关键词:职教,职教教师,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维护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 职教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由于我国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职教教师群体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职教教师心理健康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前提;职教教师心理障碍是学生不健康心理的直接诱因。师源性心理问题的孩子比例在逐年增长。因此研究处于这一特殊领域、特殊时期、担任特殊任务的职教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具有十分重大和意义。

2 研究方法

作为职教教师, 长期感同身受, 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 运用资料收集、分析和实际调查等手法全方位了解职教教师心理问题的现状、原因, 从而进行理性思索。

3 职教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职教教师心理问题的发生面较中小学教师更广泛, 职教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工作压力成正比。强迫症、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是大多数教师的特点, 敌对却是作为职教教师的显著特点。

职教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占相当大的比例, 通常会表现出对教育教学的退缩和不负责任。

4 职教教师心理压力分析

教师的心理问题, 也是主观与客观、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发生摩擦、碰撞和冲突的必然结果。

4.1 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面临考验

我国的职业教育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系统存在缺陷;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 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 社会、家庭及学生本人对高学历的追求;我国的考试制度等原因导致职教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些职校在夹缝中求存, 重大的变革带来教师强烈的职业危机感。

4.2 学生的管理难度大

学生的行为问题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首要因素。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复杂性, 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同时, 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教师容易处于矛盾和紧张的精神状态, 一时情绪失控, 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又激化了矛盾, 引发更严重的不良情绪, 从而进一步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

一方面是教育、教学成效与职教教师的成绩评定、奖金、职称挂钩;另一方面是教育、教学中诸多的问题及学生积习难改和缺乏理解;再一方面是家长的过高要求或缺乏理解;问题家庭家长的不配合或配合乏力。职教教师思想精神状态高度紧张, 时刻处在应激状态, 心理不堪重负, 甚至无成就感。教师的这种消极情绪, 往往会传染给学生, 进而使学生之间交叉感染。

4.3 危机中的角色职责压力

随着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不断提升和竞争的日趋激烈, 教师职业自身的高要求及职业教育的特殊性, 职教教师承担着不同角色:管理者、授课者、教育者、学习者、改革者等, 需要履行各种职责。随着学校的发展, 各类考核使竞争越加激烈, 大部分教师缺少进修与提高的机会, 势必造成教师自身发展压力的增加;教师教学任务的不稳定、工作量的增加, 师资力量不足, 压力也越大;职教教师不但要搞好教育教学, 还要进行教育科研;应付来自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压力;来自家庭、社会方面的心理压力;来自责任心和时间紧迫感的压力;来自高付出与低收入的压力。

如此多的角色功能极易造成教师角色混乱和角色冲突。教师工作是一种持续紧张的脑力劳动, 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工作本身独立性很强, 极易形成孤独和感情抑郁。

4.4 职教教育评价管理机制与激励、分配机制缺乏和谐的互动

职教教育评价现实中往往缺乏全程评价。还有职教教师工作的效果有隐性的特点, 很难进行量化的评估。社会舆论评价往往视职教教育为“二等教育”, 教师容易缺乏成就感。

4.5 教师职业声望下降与环境压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教师传统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社会负面舆论对教师形象的影响;职校教师低于普校教师的社会地位等这不可避免地给职校职教教师带来很大压力。

4.6 职教教师自身的问题

(1) 自身人格发展缺陷。个别教师浮躁的功利心;无视学生权力的传统观念。

(2) 没有探索出教育教学中的科学有效方法, 时常被一些琐事困扰, 面对压力, 不能及时正确调整心态。

5 职教教师心理健康维护

5.1 建立和谐的教育环境

教师的心理压力是教师个人、学校因素和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因而这三方面都要做出努力, 采取一定的对策。

(1) 社会应给予教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 提高教师的社会经济地位和社会政治地位;营造支持教师职业威望的社会心理氛围。国家要继续深化职教产业的改革, 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2) 学校应建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

学校应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 注重人文关怀。学校应改革教育评估体系, 将工作中的压力变为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动力;尽量避免给教师形式化的任务;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进修的机会;重视教师心理管理, 采取各种措施, 努力给教师创造民主、平等、尊重、和谐、公正的客观环境。

(3) 职教教育的特殊性决定要注重全程评价, 应该建立新的考核考评机制, 采用国际化标准组织的方式进行考评。

5.2 职教教师自我心理教育

(1) 调整自我职业观念。职教教师要正确的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 要有坚定的教育信念, 要学会寻找工作中的乐趣。

(2) 提高心理保健意识和技巧, 加强自我认知, 正确处理好自身担任的多种教育角色。

(3) 凭借人格魅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尤其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尤为重要。

(4) 遵循职校教育教学规律, 树立对学生正确的认知观念。

(5) 变革原有的传统教育理念和方法。面对教育教学管理, 职教教师要继续深入学习、研究、实现管理的自动化, 让学生真正自我管理, 把自己从繁杂班级事物中解脱出来。

参考文献

[1]任少红.高职教育“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03) .

[2]林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及其管理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 2007.

3.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篇三

【关键词】中学教师 心理健康水平 工作压力 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032-03

教师这一职业从古至今都对社会的支撑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对教师大都待以尊敬的态度,也希望教师们有着更良好的环境作为其辛勤劳动的支撑。

但国内外研究表明,教师心理健康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教师是高压力群体,心理健康水平一般低于普通人群,比普通人有更多的诱发心理不健康的因素。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有多种,Natrass(1991)认为压力是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第一因素[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描述了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倒U关系,过大的压力会导致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降低,还有可能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当个体遭受的压力过大时还会出现压力反应,对个人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心脏疾病、心血管问题、睡眠障碍、抑郁、敏感、神经质等[2],更降低了心理健康水平。

此外,睡眠质量作为临床医学衡量健康的一项基本指标,与个体的心理、生理密切相关。Kalimo,Tenkanen 等(2000)研究探讨了工作需求与控制和睡眠障碍的关系,结论认为工作压力源与睡眠障碍间存在直接的关系[3] 。相同压力情境下,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健康水平,会产生不同的睡眠质量状况。

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本研究通过研究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工作压力与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积极寻找尽可能缓解教师工作压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拥有更好睡眠质量的方法。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采用随机取样法,选取延安市桥山中学部分初中教师作为被试。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9份,有17份问卷因多个项目未填或大部分项目答案相同而被剔除,有效问卷共182份,有效回收率为91.4%。由于个别被试未填写性别一栏,被试中已知的男教师51人,女教师117人。

1.2方法

1.2.1工具:①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分为10类因子90个项目,本量表具有容量大、反应症状全面的特点,内容涵盖了感觉、直觉、意识、情绪、思维、行为至生活习惯、睡眠饮食和人际等。②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由石林等2005年编制[4],分为压力源和压力反应两部分;本次仅用压力源部分,共有36个题目,8个维度,分为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工作特征、职业发展、家庭、学校管理、社会、身心特征。③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精神科医生Buysse博士等人于1989年编制的[5]。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项目构成,分为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等7个因子。

1.2.2研究程序

量表按照心理测验程序进行施测。以办公室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研究者担任主试,事先向被试说明施测事项,当场回收测试量表。测验无时间限制,一般为15分钟左右完成。

2结果

2.1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工作压力与睡眠质量的基本情况

症状自评量表因子分≥2时表示被试在项目上有症状。被试总体在SCL-90的10项因子中,超过正常均分的有个9因子: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除躯体化外,其余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成人常模[8],说明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正常人群。被试教师工作压力情况为:在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和工作特征维度上的压力较高于其他维度(按计分方法,2为中度),在学生、职业发展、家庭和社会维度上的压力均值较低。睡眠质量情况为:根据国内以PSQI>7分作为成人睡眠质量问题的参考界值,被试教师的睡眠质量得分高于参考界值,即被试教师的睡眠质量差。

2.2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工作压力与睡眠质量在各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在性别、年龄、所带年级与职务上对所测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工作压力和睡眠质量各维度进行差异检验。性别维度结果显示男女教师在躯体化因子、抑郁因子、焦虑、恐怖、学校管理和心理健康水平均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教师在此六个方面的因子分均较高于男教师。在学校管理和抑郁因子上的男女差异更为显著。

在年龄维度上,本研究参考前人研究对教师的年龄进行了如下划分:35岁以下为青年教师,35岁以上为中年教师。根据对各项因子的差异检验发现:在睡眠效率和睡眠时间方面青年教师的得分高于中年教师,在其他方面的因子均分低于中年教师,即青年教师在睡眠效率与睡眠时间方面的状态不如中年教师,在其他因子方面均比中年教师的状态良好。

在所带年级维度上,经过具体的比较,在敌对因子、恐怖因子、偏执因子、工作维度、职业发展、身心特征、家庭和社会维度上,九年级教师的因子均分显著高于七年级(P<0.05)与八年级(P<0.05)教师,七年级与八年级教师之间(P>0.05)则未见显著差异。在工作压力源中的学生维度上,九年级教师的维度分显著高于八年级教师, 而八年级教师在学生这一维度上也高于七年级教师(P<0.05)。

对所任职务上的F检验发现:不同职务的教师在工作特征和家庭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经过具体的两两比较,发现教师与年级组长(P<0.05)在工作特征上有显著差异,工作特征作为压力源对年级组长的影响显著高于教师。教师与年级组长(p<0.05)在家庭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家庭作为工作压力的一个原因对年级组长的影响极显著高于教师。

2.3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工作压力与睡眠质量的相关分析

研究显示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工作压力与教师的睡眠质量总水平和睡眠质量的各个成分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工作压力各因子与心理健康水平各因子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工作压力越大,心理健康水平得分越高,状况越差;反之,心理健康状况欠佳,越容易产生工作压力。

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教师工作压力也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睡眠质量越好:工作压力越大,睡眠质量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3讨论

对被试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发现,心理健康水平总分超过正常水平的教师占总人数的48%,各项因子均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水平,与当前许多调查的结果基本一致。对不同性别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发现:中学女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学男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产生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主内,在这种影响下,女性教师除工作外还要照顾家庭,相比男性教师就会出现更多不良的心理症状;其次可能受个性特点的影响,男性教师更豪爽、大度、不易受外界的影响,女性教师则敏感、心细、易受环境影响,因而心理健康状况比男教师差。

对不同年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发现:中年教师在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因子上的因子均分显著高于青年教师。这一结果与国内已有研究结果不同,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中年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不如青年教师,在躯体化上的表现就比青年教师更明显;其次,随着授课方式的发展,青年教师更易于接受多媒体等新知识,无形中对中年教师造成压力,影响了中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被试教师工作压力在各维度上都低于中度压力(按计分方法,2为中度),被试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和工作特征维度上的压力较高于其他维度,在学生、职业发展、身心特征、家庭和社会维度上的压力均值较低。这一结论和近几年来许多对中小学教师压力的调查结果[6-7]相比要低,这可能是被试教师所在学校已重视缓解教师压力,教师自身调节得当的原因。

女性教师在各维度的压力均高于男性教师。这与Aqsa Akbar,W .Akhter(2011)的观点相同,即女性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要高于男性高校教师[8] ,但与国内研究者陈超然(2004)的研究结果则相反,男性高校教师的工作负荷要大于女性[9]。出现中学女性教师在学校管理维度上的压力大于男性教师的现象,原因可能是国内各机构的高层领导多为男性,女性教师需在工作之余得到男性领导的认可;其次,女性教师更为敏感,对学校管理如考核、评比、检查更为在意,因而所承受的压力也更大。中年教师在各维度产生的压力都高于青年教师,可能的原因是:中年教师在年龄上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要付出更多的精力照顾家庭,对等量工作所能付出的时间较少而产生更多的压力。

由所测被试显示,睡眠质量总均分8.37超过国内的PSQI>7分的参考界值,有睡眠质量问题的中学教师占总人数的49.7%。中学教师尤其在入睡时间和日间功能障碍两个成分上所得的分数较高,即有大部分的中学教师有入睡慢和在工作与生活中,经常会感到疲倦,做事精力不充沛的问题。这可能是因为中学教师面临的工作任务有多种,除负责备课、授课外,中学生正处于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中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阶段,中学教师还需抽出精力负责学生的思想、生活等工作;教师的工作负荷量大,睡眠质量进而变差。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学教师工作压力、心理健康水平和睡眠质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压力源维度与心理健康因子都有显著正相关,这表明高校教师的压力越大,其心理健康水平就越差。睡眠质量与工作压力呈显著地正相关,工作压力源与睡眠障碍间存在直接的关系,说明工作压力越大的教师睡眠质量越差。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正相关,睡眠质量与工作压力显著正相关。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越大,心理健康状况就会下降,教师的睡眠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当教师的工作压力适中,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教师的工作状况良好,因而有更佳的心理状况,睡眠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根据研究结果以及中学教师的实际情况,从学校和教师两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在学校方面①学校关心教师的生活。学校多举办缓解压力知识讲座,组织团体辅导活动等,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②学校制定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按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要求教师,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师业绩,减轻教师的考试压力和心理负担。③学校安排合理的教学时间,保证教师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

在教师个人方面①教师进行体育锻炼。特拉弗斯和库珀把锻炼称为是教师的一种“保护机制”。教师在工作之余,发展运动爱好,放松紧张的机体,营造健康的心理水平。②教师学会缓解压力或放松的心理学方法。教师多学习与健康和情绪调节相关的知识,掌握缓解压力和放松的方法和策略。③教师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从而有更好的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Michael Huberman,”Burnout in Teaching Careers” [J].European

Education Vol.25 No.3 1993( 47-69).

[2]DahiyaA,GirdharY.Impact of Stress on Work Life Balance:An

Overview[C]STRATEGIES AND INNOVATIONS FOR SUSTAINABLE ORGANIZATIONS,

2011.286-301.

[3]Kalimo R, Tenkanen L, Harma Metal. Job stress and sleep disorders:

findings from the Helsinki Heart Study[J]. STRESS MEDICINE, 2000,

16(2):65-75.

[4]汪向东,王希林,马虹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

志1991(增刊):329-334.

[5]石林.职业压力与应对[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9.291.

[6]陈舵瑞.郑州市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与职业压力、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7]王剑平.正视教师“压力”问题[J].人民教育2001(4)27.

[8][美]Lewis R.Aiken著,张厚粲译,心理问卷与调查表[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4.

[9]陈超然.大学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及其与人格维度关系的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04.

作者简介:

4.眉县中学教师状况调查报告 篇四

“教师”这一职业是目前社会比较关注的职业之一。“教师生活状况怎么样?”也成为社会各界迫切希望得到了解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自己的工作单位陕西眉县中学的实地调查,对眉县中学在校职工的基本生活现状作以说明,希望为大家提供一个对“教师生活”有一个侧面的认识。

一、和谐奋进的眉县中学

眉县中学是陕西省标准化高中。位于眉县县城东1公里。始建于1940年,占地150亩,设63个教学班,4600多名学生,248位教师。学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办学宗旨,以“传授知识、培养习惯”为教育目标,确立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自我超越”的管理理念,坚持“发现亮点,培养兴趣,激励进步”的教育策略,形成了“务实、创新、敬业、奉献”的眉中精神。学校不断创新德育模式,积极实施新课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逐步走上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其中县级以上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84人,中高级教师占69.6℅,研究生学历教师21人。

二、教职工工作环境

学校的教育设施齐备,教室安装有多媒体教学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智能播音系统、安全监控系统;每个教师配备有校内联网的办公电脑,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按照部颁一类标准配置了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眉县中学绿化面积为60%,硬化路面率70%,建有食堂十五所分别供教师和学生使用,食堂附近各有一个锅炉房,早晚用餐时开放,为师生提供热水、取暖。另外,学校有一块占地50亩的标准化操场,活动设施齐全,供教职工及学生使用。

三、教职工工资待遇

眉县中学实行的工资政策为“基本工资”+“课时补助”+“额外(包括班主任费、奖金、补课费和其它)津贴”。基本工资按学历分为本科1400元,专科1350元;课时津贴按月计酬,教师月津贴在600元到1400元之间。自习补贴3元/节。周末补课费20元∕节。学校

在编教师额外受财政津贴,按教师职称等级发放,1200元往上不等。据调查,学校教师月收入在2500元到5000元之间,目前多数职工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

四、教职工生活环境、状况

眉县中学地处眉县县城——首善镇。首善镇经济富裕,地处城区,该镇经济实力雄厚,交通便利,环境优雅,人口集中,日常有各类超市营业,方便附近居民及教师购买生活用品,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县城居民整体消费档次较高,水平超前。因而县上住房、汽车等奢侈品较多。教师90℅拥有自己的住房,拥有小车的教师已有50人左右。多数教师全天在学校上班,下班后回到自己的住房。个别教师住宿由学校免费提供。在教职工食堂吃饭的教师,一般消费为8元/天。其它消费方面,教师群体相对特殊,生活消费比较超前。除日用品外,县城的档次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对家电、衣服的需求。而教师们也已经习惯节假日去宝鸡或西安购物,享受高档消费。

五.教职工健康状况、心理状况

眉县中学的教师都是合格、称职、敬业、奉献的“伟人”,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甚至家庭都奉献给了挚爱的教育事业。但令人忧心的是,教师的身心状况并不容乐观,种种数据表明,这一群爱岗敬业可歌可泣的春蚕与蜡烛正在透支自己的生命,用身心健康编织着太阳底下最美丽的花环。多数老师都不同程度患有身体疾病,即患有1种以上身体疾病的高达40%,老师身体状况堪忧,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另外,还有不少教师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疾病,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性头痛,骨关节疾病,视力,记忆力,心血管。随着教龄的增加,老师脾气、秉性甚至都有所改变,易怒易躁,从而影响到做事的主动性,工作效率低下,严重的又会影响到对自我的认知,出现对自己的盲目否定、不自信。

六、对策与建议

1.动员全社会呵护教师身心健康。相对于收入的多少,教师更在乎社会的理解、别人的尊重。所以,全社会要共同营造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良好氛围。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增加教育投入、宣传正确的人才观和教师观,完善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推动尊师重教社会风气的形成。

2.规范学校管理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学校是教师的舞台,所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改善学校环境对促进教师身心健康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以人为本,以诚相待,公平公正,不要使应试分数束缚教师的手脚、消磨教师的热情。要多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发挥才能的舞台,提高教师工作效率,缩短教师工作时间,禁止题海战役,片面追求升学率,鼓励创新,营造良好人际关系,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多为教师提供闲暇机会,做到时间保证、经费落实,使教师放松心情、调节情绪、恢复体力、增强凝聚力。

3.教师要提高健康意识关爱自己。对教师个体而言,在无法改变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增强锻炼和自我保健意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有更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迎接竞争与挑战。同时,要妥善安排时

间,合理分配精力,提高工作效率,避免身心经常处于疲惫状态。还要积极参加体检和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注意膳食平衡,学习心理保健知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5.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篇五

学校:------------------------任教年级:--------------教龄:----------性别:-----------

1、在你任教的年级中,你觉得让学生产生烦恼和困惑的事情有哪些?(请尽可能列得全面一些)

2、如果开设心理健康课,你觉得应该给你所教年级学生讲授哪些方面的知识和内容?

6.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篇六

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1000字

(一)

因为假期在补课,所以在补习的时候进行了调查报告。

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学习目的

大多数学生都说是为了考一个好大学,有一个好工作,以后能过上稳定的日子。

调查的人中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调查显示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 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结论:

1、应该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目前的信息时代知识才使唯一的财富。学习不仅仅是将来经济上的筹码,还是人生的一种升华。

2、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3、要有正确的学习目标,调查中每个学生都强烈的继续求学愿望,起码说明他们认为继续学习是很有好处的。

(二)

我最近有看一本书,上面说到现在一部分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越来越差,心灵越来越脆弱,越来越害怕孤单,同样也越来越自私;而还有一部分则渐渐的越来越冷漠,对什么都无所谓,无所谓家长老师的教育,无所谓好友的劝诫,无所谓身边的一切人和事。

拿我身边的人和事来说吧。我周围几乎所有的女生忍受不了一个人,包括我自己。我们不喜欢一个人,我们觉得一个人很孤单,甚至可怜;我们觉得一个人会招来别人异样的眼光,甚至被人笑话;我们觉得一个人就像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一样,除了无助已无其他;我们觉得一个人只会说明自己是不招人喜欢,甚至被排斥的那一个;我们觉得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是不应该出现一个人的场景的……这样太多太多“我们觉得”、我们“自认为”的理由,渐渐的,在我们受伤的时候就这么生根发芽了,久而久之,我们恨透了这种感觉,一个人的感觉,那种灵魂深处一个人孤独无助的感觉。可是,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并不知道一个人并不意味着孤单,并不意味着可怜,并不意味着自己不正常,甚至被排斥……这些都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所不知道的一些很简单的道理,只需要脑筋稍稍一转就会对很多事情释然的道理。

我们大多数都是独身子女,我们在家庭教育方面所缺失的,无非就是这些点滴思想,我们的价值观也都是因为长期缺失了这一类型的思想而显得不健全,又或者不健康。这种例子在现在的中学生心理里是再平常不过了的,它普遍存在于我们身上,并在一定的时候时时伤害着我们,它让我们的思想走向畸形,真正的往“不正常”那个方向发展,殊不知人生来就是孤独的动物,一个人来,一个人走。虽然中途会有很多陪伴你的人,但终究没有永远,终究不存在谁是谁的轮回。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快乐,对于我就是这样,因为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成为别人的累赘,而别人成为自己的拐杖;我更不知道别人什么时候成为我的累赘,而我成为他的拐杖。所以,一个人也可以很快乐。

现在的中学生还有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即是讲义气。首先,我们大多数中学生都认为,如果对方是自己的好姐妹,好兄弟,那义气是一定要讲的。出了事时,我们基本不会考虑到太多的谁对谁错,我们最直接的行为莫过于有事大家一起扛。可是,不成熟的我们从不曾想过:我们这样的义气真的好吗?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讲义气呢?我们应该对谁讲义气?其实,我一直认为,中学时期再铁的义气也不能当饭吃。社会生存中,我们所能领悟到的义气更多的都是火上浇油,雪上加霜,很少有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所以我觉得大部分中学生讲义气的这种观念就是不对的,这种义气都是不可效仿的,它带给我们更多的只会是更大的伤害,它并不属于一种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因为理智的人从不会滥用自己的义气,从不会因为义气而做出冲动之举,伤害了朋友,伤害了自己,伤害了家人。所以我觉得如果朋友出了事时,我们应该首先考虑自己的所谓“义气之举”会给当事人带来些什么,然后再思考义气的正确利用。因为我们没有资本,没有后悔的机会,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让身边的人失望,伤心。虽然我们的义气是出于对朋友的`在乎,不忍看见他独自一人承受伤害。可是,亲爱的我们,我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分担,会导致我们的价值观走向歧途,这会影响到我们今后在社会上的生存。

最后一个我觉得大多数中学生心里都存在的特点就是:爱攀比。就说我的校友吧,因为我们学校是全寄宿制的,所以每每一到星期六下午小休,能出行的学生们大多都打扮的花枝招展,特别是女孩子们,一个比一个穿着成熟,本是充满活力的花季少女,却像年轻少妇。她们比的就是个性,比的就是品牌,比的就是档次,但殊不知自己所拥有的都是父母给予的,殊不知离开父母一穷二白的我们,连吃饭都成问题,就更别说穿着是否干净漂亮惹人羡慕了。我们这一代几乎是独身子女,家庭带给我们的,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兄弟姐妹会和自己争,没有人会和自己抢,渐渐地,我们习惯把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渐渐地,我们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自私,越来越接受爱而不奉献爱,渐渐地,我们学会攀比,看不得别人比自己打扮的漂亮,比自己更吸引众人的眼球,殊不知别人看中的不是外在的华丽,而是内心的尊贵。

其实,很多很多道理我们都懂,只是,我们抗干扰能力太差太差,无从定下心来往正确的那个方向发展,唯有顺应“潮流”,随其被世俗感染,直到有一天有一种叫“后悔”的力量真正将自己拉回正途。

其实,我们都是很优秀的孩子,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是吗?我们害怕一个人,我们自私,我们冲动,我们讲义气,我们喜欢攀比生活,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事,都是源于心中那颗脆弱的心,那颗实际上可以很强大可不相信自己的自卑的心。

我们不小了,我们真的该长大了,我们马上就会步入成年人的社会,我们该懂事了,我们该坚强了,我们该为自己的未来好好的做一份打算了,我们是时候抛弃那些初中生幼稚的习气,我们该长大了。

(三)

处于中学生的我们,普遍都是正在长身体的青春期。而正是处于成长中的我们也是其心理逐步成熟的时期。心理和身体的变化,和面对学习的压力增加,中学生的心理也会渐渐改变。

于是我分别从两处开始了我的调查,一是调查问卷,二是网络。

在调查问卷中,我在社区内进行分层抽样,分别发给初中和高中的学生,进行归类整理,得出以下结论:

1、叛逆心理开始出现

随着中学生的成长,我们对自己的世界有了自己的理解,然后自己的独立意识受到阻碍时,对父母的悉心关心所表现的“��嗦”产生了一定的排斥心理,表现的十分厌烦。而在我们的自主性被挑战时,为了显示自己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也会去反抗的倾向。叛逆是青少年成长中的必经之路,不论学校,家庭,少年自己都应该正确认识它。

2、情感分化

在中学阶段,情感开始分化,我们的情绪和体验会变的丰富和细致起来。与自我相关的各种情绪和情感,如自豪、自卑、自重、自尊,这些都会逐步影响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开始对自己所认识的人物,比如对朋友、喜欢和不喜欢的老师的都会有这这样那样的情感,也渐渐学会了去体谅对方,将心比心。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学时,很多同学开始懂事了的原因。也是之所以有很多中学生开始比较容易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良苦用心,也能感觉到父母和老师的辛苦和对他们的关爱和期望,往往在冲突之后,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在一段时间内他们会感到后悔并且自责。

3、学会自己去思考问题,考虑后果

在走向成熟的中学生中,拜托了童年时的无拘无束,在做任何事时,在说任何话时,都开始学会向大人一样思考。“童言无忌”已经不会出现在中学生的范围类了。而且,在自己判断这件事时,已经去学会判断了,分析后果所带来的影响,然后在去做这件事,从而把这件事做的更好。

7.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贵阳市城区8所学校(初中4所,其中重点学校3所,普通学校1所;高中4所,其中示范性学校3所,普通学校1所)作为调查单位,每所学校随机抽取初一至初三、高一至高三年级共78个班作为次级抽样单位,对全部抽中的在读学生3 650名进行调查,其中有效问卷3 609份,有效回收率为98.9%。

1.2 方法

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1]进行问卷调查。该量表由60个条目组成,共有10个分量表,分别为强迫(MH1)、偏执(MH2)、敌对(MH3)、人际关系敏感(MH4)、抑郁(MH5)、焦虑(MH6)、学习压力(MH7)、适应不良(MH8)、情绪不稳定(MH9)、心理不平衡性(MH10)。量表采用5级记分,记录量表总均分、各因子得分;计算整体心理健康不良及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总均分及其各因子均分<2表示心理健康,2.00~2.99表示存在轻度心理问题,3.00~3.99表示存在中度心理问题,4.00~4.99表示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5表示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得分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该量表信度、效度较高,能比较准确地测查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症状[2]。以班级为单位、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校医、心理咨询员、班主任)统一发放问卷,统一指导语,利用班会时间集体施测,学生独立作答,当场收回问卷并核对。

1.3 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见表1。

注:()内数字为百分率/%。

3 609名中学生测查出1 309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36.2%)。各因子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情绪不稳定(46.2%)、学习压力(41.2%)、强迫(36.9%)、焦虑(34.7%)、人际关系敏感(32.1%)、抑郁(30.2%)、适应不良(30.2%)、心理不平衡性(28.1%)、敌对(26.7%)、偏执(25.3%)。

2.2 不同性别学生比较

心理问题检出率男生为34.4%,女生为37.9%,男、女生心理问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P=0.029),女生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 心理不平衡性等因子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不同学段学生比较

初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719人(35.3%),高中学生检出590人(37.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中生在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等因子检出率显著高于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重点初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412人(31.2%),普通初中检出307人(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10个心理因子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示范性高中与普通高中心理问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敌对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注:()内数字为检出率/%;*P<0.05,**P<0.01。

注:*P<0.05,**P<0.01。

2.4 学习压力与其他因子的相关性

各年级中学生以及全体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其他因子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见表4。

3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贵阳市城区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国内其他地区报道[2],仅与哈尔滨等的调查结果[3]大致相当,显著低于国内部分省份农村中学生[4,5]。女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心理问题比男生更为突出,尤其是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心理不平衡性等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这可能与男、女生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和发育的不同特点有关,也可能是两者养育方式不同所致,但不能武断认为女生整体的心理素质比男生差。本研究发现,心理健康各因子处于前3位的是情绪不稳定、学习压力和强迫,主要原因可能是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身心发展不平衡、社会环境、家庭情况、家庭教养、人际关系、学习动机、学习压力等的影响。

调查发现,学习压力居因子阳性检出率(41.2%)第2位,与其他因子均存在显著相关。说明中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学习压力成为中学生主要心理应激源,已影响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国外报道显示,中学生的精神紧张因素主要与家庭状况、父母教养方式、对社会支持的满意程度、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所采用的防御方式、正性生活事件的影响密切相关[6,7]。非重点与重点中学学生在学习压力、敌对、焦虑、抑郁等心理因子检出率均存在差异,这说明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可能与非重点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及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有关。刘敏岚等[5]的研究发现,山区农村中学生有心理问题的人数比城市学生多。冯晓黎等[8]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经济水平低的学生更易产生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等,均说明心理健康状态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参考文献

[1]王极盛,李焰,赫尔实.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社会心理科学,1997,46(4):15-20.

[2]张枫,刘毅梅,王洁,等.无锡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382-384.

[3]王海莲,武丽杰,孙彩虹,等.哈尔滨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杀态度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06,27(6):487-489.

[4]刘超正,李冠风,李彩霞,等.示范性中学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6(4):25-28.

[5]刘敏岚,李东斌.山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11-14.

[6]SUMI K.Optimism,social support,stress,and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lling in Japanese women.Psychol Rep,1997,81(1):299-306.

[7]FAZIO NM,PALM.Attributional style,depression,and grade point averages of college students.Psychol Rep,1998,83(1):159-162.

8.当代中学生心理状况分析 篇八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是最有朝气的时期,思维敏锐活跃但也容易进入误区,出现偏激。做事情不从客观事物出发,而是从主观愿望出发,遇到挫折就容易导致心理失调。对心理教育的关注,从家庭到社会,处处可以体现。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良好和道德健康”。健康的新概念已突破了只注重生理健康的局限,健康包括了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其中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则属于心理健康范畴,可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个主要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突破,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必要手段。在教学工作中发现,有些学生由于自身的不成熟,和来自家庭学校等压力,心理上出现了不健康现象,严重者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甚至影响到周围的其他同学。如果不加以重视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其心理畸形、性格怪异,报复社会等等诸多情况。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必须首先剖析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学业压力大

压力大是中学生心理不健康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业的繁重,家长的逼迫,升学考试的激烈竞争,天长日久自然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大考小考月月考,考试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对于初中学生应该属于享受大自然,但时间不允许一去不复返,家庭社会时刻都在给他们敲着警钟,他们怎能放松,只有闷头学习,才会有另家长老师的满意成绩,处于青春期的他们你,身心得不到放松,没有学习主动性,认为学习室一种负担,一部分心理就会厌学等等状况。7年11班同学刚刚初一就已经出现这种厌学情况,作为老师应该想办法怎么去疏导学生,首先让他们爱来学校到爱上学校。

二、逆反心理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自尊心、成人感日见增加,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喜欢独立思考,对于老师家长善意的批评、帮助不愿接受。但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确把握,就会养成偏激固执的不良心态。有一部分学生在学校表现极好,但是只要回到家里,大相径庭,和父母就像冤家路窄一样,逆反心理极强。还有和老师也有逆反心理,对老师的善意批评不能正确接受,老师布置的作业故意不完成引起老师的注意,这时作为老师就应该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对给予关心和正确的对待方式,在课堂上让这样的学生多回答问题,自我意识强就让这样的他们尽情展现。

三、自卑心理

这种心理师由于过多自我否定和多次失败导致的,由于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表现出对学生对自己也高要求,但也许很多时候没有证明他们的能力,久而久之,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常因一次考试失败“老觉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考学肯定没有希望了”于是灰心丧气,失去自信心。初一月考到期中考试,也许两次成绩不是很理想,加之家长老师的施压,心理受到严重的挫折,就会造成心理阴影。

还有我校有一部分农民工子女,来自农村的他们相对见识少,自卑心理极强,同学关系不协调,这些学生常产生焦虑不安,甚至恐怖感,害怕老师同学瞧不起,七年10班的刘同学每次上课回答问题时声音都是很小,手想举起来可又害羞,针对这些情况就是需要及时鼓励对他们给予肯定。

四、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不和或者破裂,会严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使他们没有安全感,缺乏温暖,更没有心情顾及学习,从而导致出现心理偏激,本是充满阳光的年龄可却相反,在我所带班级中有几个这样的情况,家庭名存实亡,他们就从其他方面获得心理满足和那份缺失的肯定,比如王同学放学就进网吧,由于睡眠保证不了,课堂上就瞌睡,和同学交往少,对学习没兴趣,也不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而且有严重的厌世心理,对于这样的情况,只要父母能给予的,所以作为家长不要抛弃你的孩子。

这些不健康的心理,与素质教育下的育人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老师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我认为,要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主要包括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困难等方面的辅导。要着重引导学生对学习成败作正确的归因分析,如进行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帮助受挫的学生客观分析自己达不到预定目标的主客观原因,引导他们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调整原定的目标,并为之全身心投入和努力。 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到心灵对话本上,老师定期查看,以便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

(2)要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有些教育学规律看似简单,往往被忽视,但的确是提高教育效果的“灵丹妙药”。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谈话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谈话过程实际上是交谈双方之间的一种交往与认识过程。谈话双方的心理特征、态度、期望、动机、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对谈话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3)受挫的中学生的消极情绪反应往往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因此,创造条件变换情境——改变氛围法是应对挫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建议受挫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或喜爱的活动进行自我调适,如听听音乐、打打球,借以松弛一下紧张的神经。对天生好静的受挫者,可采取心理热线、个别谈话、意见征求会等方式,给其提供宣泄受挫情绪的场所和机会,把受挫的经过和目前的心境讲述出来;或建议其与知心朋友交流,在交谈中,除了可得到同情和摆脱困境的力量外,还能听到别人的分析和忠告,烦恼的心情会随之逐渐消散。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是强大的同是也是脆弱的,应该依靠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就当自己重回青春走一次,陪孩子慢慢长大,使他们感受到家庭、学校的温暖,从而鼓起勇气去战胜挫折,迎接属于他们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黄锦衣,蔡钾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2,10.

[2]俞国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01,07.

[3]宋德如.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检视[J].教育科学研究,2001,09.

[4]魏霖,杨勇超.郑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原精神医学学刊,2001,04.

上一篇:大自然的启示作文4年级下一篇:几分真爱在心头初中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