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信仰问题调查问卷

2024-06-29

学生信仰问题调查问卷(精选9篇)

1.学生信仰问题调查问卷 篇一

大学生政治信仰调查问卷

姓名:性别:年龄:院系:专业:政治面貌:

一、你了解马克思主义或毛泽东思想吗?()

A、了解B、稍微了解C、不是很了解D、不了解

二、你希望自己可以在什么时候入党?()

A、本学期B、本学年C、大学毕业前D、暂无打算

三、你的政治信仰倾向于什么?()

A、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

B、实用主义

C、理想主义

D、集体主义

E、个人主义

F、资本主义

四、你学习与政治有关的课程的目的是什么?()

A、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与中国

B、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报效国家

C、应付考试

D、为了鉴往识今,认识现实

E、自己尚不清楚

五、如果你已经或准备入党,你的动机是什么?()

A、信仰共产主义,更好地为社会、国家、人民服务

B、入党光荣,更好地展示自己、证明自己

C、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D、将来踏入仕途,做政府官员

E、其他

六、你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取得的成就吗?()

A、认同,对取得的成就持肯定态度

B、一般,可以接受其存在的不足

C、不满,对其存在的不足表示愤怒

D、无所谓

七、你认为影响大学生政治信仰形成的主要渠道是什么?()

A、家庭 B学校 D社会的熏染,如书籍、网络、电视广播等 E、自身社会实践F、政府宣传 G、信仰教育 H、其他

八、你对学校开设马克思主义及毛泽东思想等政治教育课有什么看法?()

A、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思想教育的“主渠道”

B、对大学生的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影响和效果

C、只追求理论教育,缺乏实践检验和与时俱进

D、课程很无聊,可有可无

2.学生信仰问题调查问卷 篇二

一、大学生对宗教的理解

1. 大学生对宗教的理解及价值取向

大学生对宗教的理解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取向。被问及“什么是宗教”时, 选宗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的占44.2%, 认为宗教是迷信, 是一种荒诞学说占8.7%, 认为宗教是一个有自己的组织, 有教义教规的团体的占20.8%, 而说不清楚宗教是什么的占14.5%, 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什么是宗教。

在关于宗教好坏调查中, 认为有好处的, 占6.9%;认为有益也有害的, 占63.1%;认为有害无益的, 占5.4%;选择说不清楚的, 占10%。其中认为有益也有害的最多, 即认为宗教有它的两面性:一方面宗教在善恶意志方面, 宗教力量有助于匡正世道人心, 确立伦理道德, 乃至于发动社会反省、调整舆论风潮等积极之价值。另一方面宗教向人们宣传英雄主义、神权、绝对真理等偏执。数据表明宗教的正面社会功能已被社会所广泛认可, 同时也说明当代中国大学生对待宗教信仰的心态上在一定程度是一种比较健全的, 并不是盲目的痴迷, 而是有选择、有取向的。

2. 大学生对我国宗教政策的理解

在关于“中国共产党员是否可以信教”的调查中, 多数大学生对宗教政策无知或一知半解, 存在认知误区。有31.3%的人认为信教也可以入党, 36.1%的人认为入党可以同时信教, 32.6%的人选择了入党不可以信教。当问到宗教信仰与共产主义是否有冲突时, 只有15.5%的人认为有冲突, 27.4%的人认为没有冲突, 而57.1%的人却不清楚。当问及是否可以在学校从事宗教活动或仪式的问题时, 有14.9%的认为可以, 43.5%的人认为不可以, 41.6%的人不清楚。

以上三组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对我国的宗教政策不是很熟悉, 在入党与宗教信仰的问题上存在模糊认识, 一些学生只知道我们国家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却不知道这一政策不适用于共产党员。共产主义与宗教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 共产党员与宗教教徒在信仰方面是截然对立的。我们党明确规定, 共产党员不能信教, 不能参加宗教活动;对有宗教信仰的共产党员, 要教育和帮助其摆脱宗教影响, 长期坚持不改的要劝其退党。但生活在基本上全民信教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基层党员, 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这一规定, 既要做到在思想上同宗教信仰划清界线, 又要在生活中尊重民族习惯, 以利于联系群众。

3. 大学生的宗教观

当问到“你觉得大学生信仰宗教是否有积极意义?”时, 26%的人认为能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上的困境, 减轻压力。20%的人认为宗教能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处理与周围的人 (包括同学、朋友等) 之间的关系, 是一种精神寄托, 20.7%的人认为宗教使得大学生逃避问题, 是精神的“麻醉剂”, 24%的人认为宗教教义不适合现代社会, 对于心灵没有帮助, 没有积极意义。这反映了半数的学生对宗教的积极意义不是很了解, 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宗教的本质。

当问到“你认为当前高校在学生中宣传国家宗教政策的工作作用如何?”时, 22.3%的人认为宣传教育到位;28.1%的人认为宣传教育基本到位;28.7%的人认为宣传教育不够到位;20.9%很少宣传教育。当问到“你认为应不应该对学生加大宗教信仰宣传力度并开设相关课程?”这一问题时, 24.8%的人认为应该大力开展;27.4%的人认为应该开设, 但要适度;31.3%人的态度是无所谓, 听听也可以;16.5%的人认为应该坚决反对开设相关课程。从中可以看出, 目前我们在学生中的宗教宣传工作力度还不够, 大部分学生还是想了解宗教文化的, 他们能够肯定宗教的积极作用, 但对宗教的消极影响认识并不深刻。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对策研究

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思想政治素质决定人才发展的方向, 提供人才发展的动力, 同时激励、促进其他素质的提升。学校阶段是青好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两课教学应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内容, 引导广大师生员工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加强正面的宣传引导和知识的普及

加大国家在新时期的宗教政策的宣传力度, 尤其是在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方面。只有使学生在本质上认识宗教, 对宗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对宗教的认识更加理性, 才能使得学生在西方思潮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3. 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

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 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 帮助大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帮助学生积极应对压力,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完善自我意识, 塑造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黄昕.论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J].南华大学学报, 2008, (02) .

3.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调查 篇三

为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制教育已经被纳入到当今高校教育系统之中。但是,学校法制教育的实效不是很理想。近年来大学生违法违纪事件在各地屡有发生,有的甚至轰动一时。纵观各种大小事件,会发现当事学生并非完全不懂法,而往往是知法犯法,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可见一斑。比如:有的随意毁约或者违约,有的剽窃他人论文,有的甚至走上严重的犯罪道路。曾经轰动一时的云南大学马加爵锤杀同室无辜生命案、中国政法大学付成励弑师案等,就是大学生实施的典型案件。

为有效了解大学生法律信仰现状,笔者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贵州凯里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等六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调查问卷为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47份,有效回收率为94.7%。调查发现,导致大学生知法犯法、法律信仰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大学生道德缺失、法制教育目标不明确以及法制教育环境不理想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的三大原因

大学生道德缺失。在大学生个人价值取向的调查中,有39.46%的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就是生活的舒适,14.62%和9.35%的学生则分别选择了财富和权利。一些大学生在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下,为了贪图享乐进行偷盗、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很多大学生违法犯罪,并不是基于法律知识的匮乏,而是知法犯法。因为随着学校一系列法制教育活动的开展,大学生一般都能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但是,由于缺乏内心道德的认同和支撑,造成一些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不能自觉守法,走上了违法道路。道德是人们关于善与恶、美与丑、光荣与耻辱等观点和规范的总和。只有道德上的知耻才能产生守法上的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大学生道德的缺失,是导致大学生法律信仰缺乏非常重要的原因。

法制教育目标不明确,教学方式方法滞后。许多高校对法制教育课的教育目标领会不够,只强调法律和道德知识的传授与考核,不注重对大学生平时遵纪守法行为和道德表现的监督、检查与考核,教书与育人分开、学法与守法隔离。学生往往是死记硬背,应付过关考试就成。这种法制教育实践过多地停留在法律知识层面,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情感的陶冶和法律信仰的培养。学生学习到的法律知识并没有内化成为法律意识以及法律信仰,更谈不上在实践中指导行动。在问及大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法制教育课程的作用时,选择非常有用的占20.51%,大部分有用的占33.35%,只有很少部分有用的占41.02%,没用,纯属虚设的占5.12%。由于对法制教育课的教育目标领会不够,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教师教学方式呆板,多采用的是口授加板书的传统教学方式。这种以灌输形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导致目前大学生法制教育课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许多大学生对法制教育课的兴趣并不是十分浓厚,影响了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

法制教育环境不理想。从大学生的学校环境来看,当前我国高校中普遍缺乏有利于大学生法律信仰培养的法制环境。在调查中对问题:你认为学校是否做到了“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回答,认为完全做到的仅有17.94%,认为没有完全做到的有53.85%,认为还很差的有28.21%。可见,学校在遵纪守法方面并没有为学生树立很好的形象。另外,极少数教师自身法制观念淡薄,存在贪污腐败或者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等行为,也进一步恶化了高校的法制教育环境,给大学生法制教育带来了极坏的影响,不利于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形成。

从社会环境来看,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形成与整个社会的法律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当前,权力腐败没有得到完全有效的遏制,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现象时有发生,抢劫、盗窃等犯罪防不胜防。社会现实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无形中削弱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也从客观上制约了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同,使部分学生对法律产生了不信任感,从而影响了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培育实效,导致部分学生法律信仰缺失。

培养途径

“徒法不足以自行”,为了防止大学生知法犯法案件的发生,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必须从多方面努力。

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道德是法律的基础,任何外在的硬性的社会规范只有直接诉求于人的心理情感,并获得内心的支持,才会真正扎下根来。因此,要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效性,要培养大学生的法律信仰,不仅要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而且要重视内在道德的教育。为此,可以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近年来,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各高校都按照一定比例配备了许多专、兼职辅导员。但是,由于辅导员工作辛苦繁杂、报酬底,许多辅导员缺乏工作的积极性。其结果是辅导员工作流于形式,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关心。指导和帮助,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各级政府和高校应该建立、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通过给予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在工资、晋级、评职称方面以优惠等措施,大力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其乐于钻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而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学生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才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自觉地遵纪守法。

改革法制教育的观念和方法。在教育观念上,教师要意识到法制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大学生养成学法、守法、用法的法律信仰,是既教书又育人。法制教育应该是“认同”法律、“接受”法律和“消化”法律的教育,是培养自觉、自愿的守法精神的教育,仅仅依靠“课堂说教”很难奏效。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大学生法制教育要多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辩论或演讲等活动,加强案例教学。还可以开辟第二课堂教学,组织大学生进行参观监狱、旁听法院审判等法律实践活动。调查中,当问及学校经常举办一些法律实践活动,你认为有必要吗?38.46%的学生认为非常必要,46.15%的学生认为必要,10.25%学生认为无所谓,5.14%学生表示反对。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开设法律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只有让大学生在面对面的亲临感受和事实分析中自觉获得价值判断,从而将学过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情感,再把这种情感内化为自身的守法行动,才能形成坚定的法律信仰。

4.学生信仰问题调查问卷 篇四

学院:专业:年级:性别:

1.你是否有信仰,可以是宗教或者是一句话。

A有B没有

2.你认为信仰会给你的人生带来影响吗?

A会B不会C不确定

3.对你的信仰追求有影响、励志作用最大的一项是?

A学校相关的教育B励志的影视书籍C英雄、偶像的事 D长辈的教诲E朋友的鼓励F其他

4.你是否有明确的人生追求?

A有B没有C不知道D没想过

5.你的人生追求是为信仰服务的吗?

A是B不是C认为两者没有联系

6.在大学阶段规划人生是否有必要?

A有,这样才会有前进的目标 B没必要,走一步算一步C不知道

7.你觉得实现人生追求最重要的是什么?

A健康B金钱C权利D信仰E知识F情感G其他

8.你认为你有能力实现你的追求抱负吗?

A很有信心能B勉强能C不能

9.你的人生目标是?

A具有高尚的人格B具有可观的收入C拥有较高的职位和地位

D为祖国做贡献E其他

10.你认为大学四年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A取得文凭方便找工作B学习以了解更多的知识C提高个人修养D其他

11.在学校时,大部分空闲时间都在做什么?

A学习B参加社团活动C上网玩游戏D打工、赚钱E其他

12.对于人生追求,你更愿意得到金钱的满足还是精神上自我实现的满足?

A前者 B后者 C两者之间寻求某种平衡 D暂时还不清楚

13.你是否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

A从来没有,感觉关系不大B想过一些,会将自己的前途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C认真想过,密切了解国家发展动向

14.对自己的前途,你有什么看法和打算?

A很乐观,为目标积极努力着 B不小心把日子混过去了干脆混到底 C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迷茫 D对前途悲观不知道什么有意义

15.激励你奋斗的主要原因是?

A金钱 B自我价值的实现 C尽早报答父母D为国家的发展E其他

16.你认为成功就业最重要的因素是?

A专业知识B人际关系C父母资助D自身素质E其他

17.你认同下面哪些观点?(可多选)

5.农村宗教信仰问卷调查 篇五

您好: 我们是西北师范大学在校就读的大学生,此次问卷是为了解您对宗教信仰的理解及价值取向,从而更好的明确宗教信仰对于农村生活的影响于发展,在此希望得到您的帮助与协作,非常感谢!1.年龄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 2.您的政治面貌()

A、群众 B、共青团员 C、中共党员 D、预备党员 3.您认为什么是宗教()

A、宗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 B、它就是迷信,是一种荒诞学说 C、它是一个团体,有自己的组织,有教义教规吧 D、它在我的脑中很模糊,我说不清楚什么是宗教 4.您认为宗教与邪教的关系是()A、有本质的区别 B、说不清 C、两者是一回事

5.您认为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是()

A、宗教即科学 B、相互对立、不可调和 C、互通有无、没有矛盾 D、说不清

6.是否有人向您传播过宗教?()A、经常 B、偶尔 C、从未听到过 7.当地是否有遗传的宗教信仰?()A、有 B、没有

8.如果您身边有信仰者,您的态度是()

A、非常理解 B、基本理解 C、不理解 D、鄙视 9.您认为宗教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有冲突吗?()A、有冲突 B、没有冲突

10.您觉得共产党员是否可以信仰宗教?()A、可以 B、不 C、无所谓

11.您认为宗教的信仰是否应该广泛的普及?()A、是 B、不是

12.目前您是否信仰某种宗教()

A、是(跳到13~16题)B、不是(跳到17~18题)———————————————————————————— 13.您信仰的是什么教?()

A、基督教 B、天主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E、道教 F、其他 14.(多选)信教的原因()

A、受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B、消灾免祸,保平安 C、信教就是信真理

D、内心需要,精神寄托 E、其他 15.信教的途径()

A、家庭和亲朋好友介绍 B、宗教组织的宣传 C、阅读宗教类书籍杂志 D、其他

16.您认为宗教对于个人有什么作用()A、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积极影响 B、对个人没什么作用 C、其他作用

——————————————

17.您认为人生是否需要宗教信仰()A、需要 B、不需要 C、可有可无 18.单选你不信仰宗教的原因是()

A、对宗教没有太多的了解,谈不上信仰不信仰的问题 B、感觉宗教的思想和社会的主流思想相反 C、感觉宗教的东西是虚无缥缈,与自己无关 D、其他原因,说不清

————————————————————————————— 19.您是否有皈依某种宗教的想法()如果有,您想皈依哪种宗教()

A、有 B、没有

C、佛教 D、基督教 E、伊斯兰教 F、道教 G、东巴教H、萨满教 I、其它

20.国家实行宗教自由这一政策有何看法()A、是对的,有利于团结少数民族和宗教信仰者

B、是不对的,中国是由共产党领导的,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神论 C、没什么看法 D、其它看法

21.您怎样看待我国宗教的现在与未来:()A、中国宗教民俗文化以其深厚的根基,博大的内容,动人的色彩而将长驻人间,它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不断更新而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B、剔出糟粕,取其精华

C、在呼吁和谐社会的条件下,宗教民俗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同步发展 D、在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充斥下,宗教的发展道路越来越窄

22.谈谈你认为宗教信仰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怎样的?

6.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调查报告 篇六

论当代大学生信仰----看当代大学生的信仰 当代大学生信仰问题调查报告B10040823 袁海亮 论文摘要:当代大学生是一群有着伟大梦想朝气蓬勃面向未来走向成熟的天之骄子特别是随着一批更有激情的”90”进入大学更为大学添加了活力与激情但同时我们也很明白每个人的信仰有所不同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有着什么样信仰是否能带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主题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这些大学生来支持而今大学生多如牛毛他们能承担起这份重任吗在他们心中的心中的信仰是否与前辈一样呢还是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中迷失 正文当代大学生是一群有着伟大梦想朝气蓬勃面向未来走向成熟的天之骄子特别是随着一批更有激情的”90”进入大学更为大学添加了活力与激情。近些年来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又成为社会谈论的焦点话题中国人所表现出来的无信仰问题越来越成为国际上人们谈论的焦点。当今社会正处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在这样一场大型的变革中大学生必定会是最先的受益者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判断来认知这个世界因此当代大学生更有个性更有思想应该说大学这个地方使大学生充分得到了思想的解放思想境界能够得到很大提升

起到了大学该做的作用但是真的是吗多少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多少大学生因为恋爱失去了方向能够真正成为有用的大学生有多少 这里有个悲痛的例子北京音乐学院二年级的学生陈果平时成绩优异极有音乐天赋然而这样一个20岁的才子却迷信于法轮功与母亲的一起在天安门前自焚。因此大学生的信仰问题并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乎民族国家的大事所以大学生信仰问题刻不容缓。但首先何为信仰信仰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其相信和尊敬。信仰是一个人对于生活对于外界的一种态度当然很多人把信仰具象化所以才有了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虽然名字不同但都是一群有信仰人的集合这些教派无谓好坏因为每个教徒都想从中得到解脱而已为自己的人生找一条道路因此也可以说信仰是一盏灯。当代大学生坚持什么信仰很明显在无神论的中国信宗教不大可能而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孩子信仰是毛主席思想还是马克思主义也不大可能。那么大学生是否自己能坚持一种信念就十分重要了信念类似于信仰但区别于信仰信念是没有载体的只存在与自己的心中在与不在只在一念之间你可以随时改变没有任何规则和纪律大学生向往自由而信念应该是他们所需要的吧坚持自己的信念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不正是90后的宣言吗 很多

人还在大学中迷茫是啊迷茫。不知道该干嘛打游戏谈恋爱比比皆是但想过未来吗未来在哪里信念是什么是坚持坚强不放弃还是堕落很明显天之骄子们会有一个正确的选择。未来需要天之骄子但在不确人的中国需要的是有信仰的有信念的天之骄子。

7.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的调查研究 篇七

为了了解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 我们设计了一份“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调查问卷”, 并组织了一次座谈活动, 以对山西某大学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化学、体育教育、物理等多个专业。此次调查随机发放问卷共550份, 收回有效问卷525份, 回收率达83%。其中, 男生321人, 占被调查人数的58.4%;女生229人, 占被调查人数的41.6%。其中, 民族主要以汉族为主, 占96.8%;来自城市的学生占28.8%, 县城学生占32%, 乡镇学生占17.6%, 农村学生占21.6%;以共青团员居多, 占总人数的67.2%, 党员占总人数的18.4%, 群众占总人数的12.8%, 其他占1.6%。此外, 我们还采取了访谈法, 与大学生宗教信仰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以期掌握大学生关于宗教信仰及其认识的第一手材料。通过对此次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我们了解了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现状, 并找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对策。

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

(一) 大学生对宗教的认知

对“宗教的本质是什么”的调查中, 54.4%的大学生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19.2%的大学生认为宗教是一种神秘的精神活动, 16.3%的大学生认为宗教是有自己组织和教义一个团体, 6.7%的大学生认为宗教是帮助人们实现人神沟通和摆脱心理苦恼的一种工具, 还有3.4%的大学生不知道宗教到底是什么。显然, 从调查中我们可知, 不少大学生对宗教的本质认识还不准确, 有的只是一种表面认识。因此, 亟待需要进行相关宗教知识的普及和教育。

对“宗教有何功能”的调查中, 77.4%的大学生认为宗教可以“给人以心理慰藉和精神寄托”, 12.3%的大学生认为宗教“服务社会, 在公益事业中承担了重要角色”, 7.6%的大学生认为宗教可以成为“道德整合的重要工具”, 有2.7%的大学生认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由此看出, 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宗教对个人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建设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究其原因, 应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紧密关联。

在调查“宗教和迷信关系”的问题中, 有46.7%的大学生认为两者有联系, 都含有不科学的成分, 在历史上都曾经起到发动、组织社会力量的作用;44.6%的大学生认为二者之间存在区别, 迷信是骗人的, 与科学水火不容, 而宗教在很多时候是可以帮助人的, 与科学还能互补;8.7%的大学生对两者关系不太清楚。这表明, 很多大学生在对宗教和迷信的问题上认识还不是很清楚。

在调查“宗教与风俗习惯关系”的问题中, 有76.5%的大学生认为二者之间有区别, 但关于区别具体在哪里, 有的学生说不清;19.8%的大学生认为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认为风俗习惯的形成中渗透着宗教的内容;有4.7%的大学生表示不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这表明, 不少大学生在对宗教与风俗习惯关系的认识上, 还未形成科学而又明确的认识。因此, 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同时, 亟待需要普及宗教知识。

(二) 对宗教教育及国家政策的认识

在调查“当代大学是否应增设宗教课程”时, 38.2%的大学生表示增设宗教课程有必要, 但要适度;36.8%的大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必要;25%的同学认为可有可无。从调查中看, 大部分学生具有了解宗教文化的想法, 这也为我们在高校实施宗教知识教育提供了基础。

当问到“宗教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矛盾”时, 35.2%的学生认为大部分共存, 少部分有冲突;有28.2%的学生认为有大部分冲突, 但局部可以共存;33.6%的人认为互不影响, 可以相互补充;只有3%的人认为二者有尖锐对立的矛盾。可见, 在大部分学生看来, 这两者并非不可调和, 不是尖锐对立的。因此, 我们可在尊重大学生宗教信仰自由的基础上, 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去弘扬宗教思想与道德中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那些内容, 从而使二者结合, 推动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

在关于“入党是否可以信教”的调查中, 32.8%的大学生认为“信教也可以入党”, 15.2%的学生认为“入党以后可以信教”, 52%的大学生认为“入党不可以信教”。这说明了一半大学生在入党和宗教信仰的问题上有着清晰的认识,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识不清晰。因此, 高校应加强宗教法规教育。

(三)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的思想获得了很大的解放, 大学生的思想也不例外,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不再抵触宗教所起的积极作用。因此, 有不少大学生开始信教。这一比例近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数据显示:1998年“北京青年宗教信仰状况调查”表明, 北京市大学生中有宗教信仰的占13.4%;2000年“上海大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研究”有宗教信仰的学生为11.8%;2003年对北京10所高校的调查表明, 近9.2%的学生有宗教信仰;2004年温州3所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7%;2007年湖南3所高校的调查表明有29.5%的大学生有宗教信仰;2008年广东1所高校的调查显示有32.1%的大学生有宗教信仰。[1]邵一江等人2006年对安徽合肥高校的960名大学生调查显示宗教信仰者占6.8%。[2]还有数据显示:大学生信教的比例最高达44%[3], 最低为3.5%[4]。谈宗凡曾在2005年与2006年分别调查宗教信仰人数, 结果显示2006年比2005年上升了3.7%。[5]本研究在调查中发现, 有98名大学生信仰宗教, 约占总人数的17.8%, 略高于2004年温州3所大学17%的调查结果。这些数据可以看出, 宗教信仰问题已成为大学校园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大学生在宗教信仰的对象上, 以佛教和基督教居多。许丽平等人的调查显示, 信教大学生中, 信仰佛教的占30%, 信仰基督教的占5%, 信仰道教占3%, 信仰天主教的占1%, 信仰伊斯兰教的占0.4%。[3]赵宗宝等人的调查也发现, 信仰佛教的占46.84%, 信仰基督教的占17.3%, 信仰天主教的占16.46%, 信仰伊斯兰教的占10.76%, 信仰其他的占8.64%。[6]顾家山的调查也显示, 信仰佛教的比例最高, 达到52.8%, 其次是基督教, 占40.1%, 信仰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的仅占3.5%, 信仰其他宗教的占3.5%。[7]王通等人于2010年6月对廊坊师范学院512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如下:基督教13.4%, 天主教1.76%, 佛教20.31%, 伊斯兰教3.12%, 道教2.93%, 其他宗教0.98%, 无神论57.42%。[8]本次调查中发现, 信仰佛教的比例最高, 达到46.8%, 其次是基督教, 占18.1%, 信仰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的各占13.5%, 信仰其他宗教的占8.1%。这与赵宗宝等人的调查结果较为接近。综合上述各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主要以佛教和基督教为主。

在对“是否参加过宗教活动”的调查中, 80人表示参加过, 而表示定期参加的有27人, 从未参加过的人数高达343人, 占到总人数的62.4%。其中, 参加宗教活动的目的, 28.2%的人是“为了更多地了解、学习宗教知识”, 24.2%的人是为了“表达信仰”, 为了“服从权威”“求神回报”和“其他”目的的分别占1.6%、3.2%和20%。调查表明:高校大学生去参加宗教活动多数是出于兴趣, 想了解宗教知识, 但对宗教的认识比较模糊。因此, 我们必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并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

在调查中, 56%的大学生有偶尔被传教的经历, 而40%的人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 只有不到4%的人有经常被传教的体会。当问及“如果周围人向你传教, 你的态度”时, “出于礼貌听他们讲解”占到了55.2%, “直接拒绝”和“出于好奇的”分别占到了22.4%和16%。在关于“你对周围信仰宗教的人的态度”中, 选择尊重的396人, 占到了72%, 不予以理睬的92人, 占16.8%。从中可以看出, 大学生对于周围人群的宗教行为大多数能持尊重理解的态度。在问到“宗教信仰者与周围人不一样的地方”时, 认为“没什么不一样的”有330人, 占到了60%, 认为“能从他们身上发现爱和宽容”的有145人, 所占比例为26.4%。这从侧面说明了不少大学生并不真正了解宗教的功能, 还未看出其积极作用, 同时也说明了学校和社会需要对大学生的信仰加以引导。

大学生信教途径多样化。大学生接触宗教, 通过书籍、报纸的占17.7%, 通过电视、广播的占19.7%, 通过网络的占22.5%, 通过散发的宣传资料占11.3%, 通过家人或朋友的宣传者占23.5%, 还有5.3%的大学生是通过其他途径。由上述结果可知, 生活在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当今, 大学生接触宗教的途径是多元化的, 而靠家人或朋友的宣传以及网络的传播来了解宗教是主要途径。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在“宗教信仰对个人影响”这一问题上, 45.6%的人觉得对个人没有什么影响, 32%的人认为宗教“可以消除内心的空虚, 是心灵的寄托”, 22.8%的人认为对个人的“三观”都有积极的影响。可见, 宗教对个人的影响是比较有限的。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产生的原因分析

根据上述问卷的数据分析及访谈结果来看,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在学生群体中影响不大, 但也不可忽视。分析其原因如下。

第一, 来自社会家庭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从社会环境看,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总的来说,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也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尤其社会生活的一些领域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社会不公问题, 民主法制也还不健全, 一些社会成员道德失范, 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还存在。这些矛盾和问题也是困扰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一部分大学生在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而感到不解和困惑时, 会借助于宗教来寻求心理的慰藉。

从家庭环境看, 有研究认为, 适应性差是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普遍弱点, 具体表现在独立生活能力差、社会交往能力弱、学习能力不强、依赖性太强等方面。[9]因此, 独生子女对父母这种较强的依赖性, 会使他们效仿父母的言行, 这当中当然就包括了父母对宗教的看法和行为。家庭环境也是大学生宗教信仰产生的一个重要来源。如左鹏2004年进行的北京市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状况调查结果显示, 由于父母家人信仰宗教而成为慕道者的大学生占被调查对象的65.9%。[10]2006年, 傅志刚对浙江大学的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 在信教的大学生中有43%的人是从小受家庭影响而信教的。[11]

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看,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 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然而,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如部分教师观念尚未与时俱进, 在教学中仍以正面、单向灌输为主, 教学内容又与实际联系不紧密等。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尤其当大学生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 他们有的便无能为力, 或无所适从, 以致走向宗教。[3]

第二, 来自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多数处在18—24岁之间, 这一时期正是他们心理走向成熟但又尚未成熟的时期。他们表现出了自身的特点:自我概念增强, 但认知能力发展与之不协调, 不能深刻、准确、全面地认识问题;概念丰富, 但不稳定, 情绪变化大, 容易偏激、冲动;性意识发展, 但不善于处理与异性的关系, 经济地位和心理成熟程度还不足以解决这个问题;意志力提高, 智商发展快, 求知欲和创造欲旺盛, 但现有知识储备不足以满足要求;社会需求迫切, 对社会的关注度高, 但又缺乏深入了解。[12]大学生所表现出的这些自身特点使他们容易对宗教产生兴趣。尤其是一些大学生面临生活、学习的困惑与不解时, 往往会靠宗教所具有的心理慰藉功能来调适自己的心理, 从而产生了对宗教的认同与信仰。但由于大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健全又使他们并不能科学地认识宗教, 所以他们对宗教的认识可能有的是表面的, 而有的则是片面的或者是错误的。

第三, 宗教本身的吸引力所带来的影响。宗教具有的心理调节功能,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在现实冲突中寻找心灵寄托的心理需求。据我们调查显示, 选择“宗教能给人以安慰和精神寄托”大学生占总数的77.4%。由此看出, 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信教主要是出于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理慰藉的目的。因此, 从一定意义上说, 宗教有时就扮演着“心理医生”的角色。[13]

三、改善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的教育对策

第一, 尊重宗教信仰自由, 积极进行宣传和引导。我国对信教者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 大学生信教自然也遵循这一原则。因此, 对待大学生信教者, 我们既不能强制他们放弃宗教信仰, 又不能强制他们去信仰马克思主义。正如毛泽东在1957年2月27日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 (扩大) 会议上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 “企图用行政命令的办法, 用强制的方法解决思想问题, 是非问题, 不但没有效力, 而且是有害的。我们不能用行政命令去消灭宗教, 不能强制人们不信教。不能强制人们放弃唯心主义, 也不能强制人们相信马克思主义。凡属思想性质的问题, 凡属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 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 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14]因此, 对待大学生信教者, 我们需要进行积极的引导, 而不是强制、压服。首先, 我们要积极引导大学生的宗教观, 帮助他们确立起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对于信教大学生, 我们要不间断地进行观察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 如果能使其改变信仰的则争取改变之, 没法改变信仰的则必须将其引导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奋斗目标上来, 使其做到宗教信仰与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相统一。其次, 高校还可通过增设相关选修课、开办专题讲座等形式, 增强大学生对宗教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认知,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 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前文已述,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 尤其注重理论灌输和知识教育, 这也大大减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当下, 高校不能局限于理论的宣传和说教, 而应该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文化活动, 有效地将德育渗透在各种活动之中, 如文化娱乐活动、社团活动、体育活动等。这些活动都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与实效性, 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与思想道德。除此而外, 我们还需在心理健康等各个层面全面展开工作。目前, 我国各高校都在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有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都可以借鉴。如武汉理工大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作参考。具体来说, 他们实施“五位一体”的模式, 即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开展心理教育指导、心理咨询与辅导, 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开展心理调查与研究。[15]总之, 不管采取哪一种模式, 我们在实践中都要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 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和心理特点, 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统一起来, 提高大学生应对社会现实问题的适应能力和认知水平, 逐渐消除宗教产生的氛围。

第三, 加强监管, 设立一套预警机制。目前, 宗教已渗透到高校的一些角落, 成为影响校园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高校需要形成一套科学严谨的监管制度。一方面, 学校应尊重和保护大学生信仰宗教的自由和权利, 适时适度引导他们进行健康的宗教信仰生活, 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事业上来。另一方面, 高校需要加强管理, 严格禁止非法宗教组织活动、宗教出版物、宗教宣传品等进入大学校园, 严格禁止大学生宗教徒在宗教活动场所以外的地方传教、布道, 宣传有神论, 从而为学生和教师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积极向上的学习与生活氛围。与此同时, 在网络化、信息化的复杂环境下, 高校还需对大学生上网进行安全监管, 防止境外宗教利用网络进行渗透。高校还可利用校园网、校园网络宣传中心、宣传窗等诸多宣传阵地积极将党的各项方针与政策向学生进行宣讲, 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占领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

总之, 在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指导过程中, 如果我们照抄照搬国外或其他高校的一些模式来解决本校的问题是不切实际的。因此, 我们每个院校需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探索一套具有本地特色的宗教信仰教育理论与方法。同时, 在解决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上我们不能急于求成, 否则有可能会误入歧途。

摘要:近年来, 宗教信仰已成为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其中, 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宗教信仰问题也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本文在此通过对山西某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进行调查, 旨在探讨大学生宗教信仰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路径。

8.学生信仰问题调查问卷 篇八

关键词:吉林农业大学 大学生 宗教信仰 调查报告

一、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问卷共26题,单选为主,多选为辅。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的自然情况;第二部分为宗教信仰认知状况;第三部分为对国家宗教政策的理解和获取宗教信息的途径。2014年10月共向在校生发放调查问卷1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70份。参与问卷调查学生,在家庭城乡分布上,来自省内城镇比例为19.7%、来自省内农村的比例为17.2%、省外城镇的比例为25.5%、省外农村的比例为31.8%。

二、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

1、对宗教的本质认识不够清楚。在调查中,问及什么是宗教时,75.8%的同学认为宗教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3.2%的同学认为它就是迷信,是一种荒诞学说,14.6%的同学认为它是一个团体,有自己的组织,有教义教规,6.4%的同学的观念很模糊,说不清楚什么是宗教。在问及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时,1.3%的同学认为宗教即科学,11.5%的同学认为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相互对立、不可调和,50.3%的同学认为宗教与科学互通有无、没有矛盾,36.9%的同学认为宗教与科学的关系说不清。

2、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耳濡目染宗教。在问及父母或者家庭成员信仰宗教是否信教时,3.8%的家庭成员全部信仰,24.2%的家庭部分成员信仰,52.9%的家庭全不信仰,19.1%的家庭不清楚。

3、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传教途径广泛。0.6%的同学经常有人向自己宣传宗教,43.9%的同学偶尔有人向自己宣传宗教,55.5%同学从未听到过有人向自己宣传宗教。问及,了解宗教知识的途径时,19.7%的同学通过受父母朋友信仰的熏陶,28.0%的同学通过选修相关程,阅读相关宗教书籍,36.3%的同学通过网络和收听境外福音广播电台,4.5%的同学通过与教会以及与教职人员的接触,11.5%的同学通过私人聚会散发的小册子和传单

4、对宗教教育和国家宗教相关政策不了解。问及,国家实行宗教自由这一政策的看法时,89.8%的同学认为是对的,有利于团结少数民族和宗教信仰者,1.9%的同学认为是不对的,中国是由共产党领导的,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神论,7.7%的同学没什么看法,0.6%的同学有其它看法。

5、信仰缺失、宗教暧昧情况同时出现。问及,人生是否需要信仰时,15.9%的同学认为需要,36.3%的同学认为不需要,47.8%的同学认为可有可无。调查中显示,12.7%的学生明确表示想要皈依某种宗教,87.3%的學生没有皈依宗教的想法。问及是否想读一读《圣经》、《古兰经 》、《心经 》或《黄庭经》之类的宗教典籍时,40.8%的同学想,37.6%的同学不想,11.5%的同学将来想,10.2%的同学不知道。

三、大学生宗教信仰原因分析

1、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是导致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查不难发现大部分信仰宗教者的家庭成员都信仰宗教。学生在有宗教信仰的家庭中总是在或有意、或无意的被动接受宗教。如果是对心理已经成熟的孩子来讲,他们会有意识的去筛选辨别,但是如果对一个心理尚未成熟的小孩来讲,他们被宗教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世界。

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宗教在校园内的渗透。大学生身边的宗教活动比较频繁。虽然国家明文规定禁止在校园内进行传教,但是大学校园一直是部分宗教团体重点关注的区域,传教等非法宗教活动在校园内经常发生。在宗教加紧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渗透和影响的新形势下,大学生事实上已经成为境内外各种宗教势力努力争取的对象,但他们却由于对宗教和国家的宗教政策缺乏足够的知识、缺乏正确的理解和把握[1],极容易成为他们的宗教信徒。

3、信仰缺失。调查中显示,36.3%的同学认为人生不需要信仰,虽然各高校都对学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爱党爱国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但是依然有一部分“90”后学生表现出对共产主义的“不感兴趣”,没有共产主义的决心和信仰。这个时候一旦有“宗教”这样新鲜的事物吸引这些学生就会表现出对宗教异常的向往。

四、新形势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信仰的对策

1、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宗教势力不断在高校渗透的严峻形势,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结合学生的思想现状,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青年学生,占领学生阵地,从源头上阻断青年学生信仰缺失问题。

2、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宗教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宗教问题的理论政策体系[2]。我们既要贯彻执行国家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又要让青年学生了解国家的宗教政策、宗教知识,引导高校学生在实践中深入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3、加强党团建设,发挥榜样力量。从某种程度上讲,部分学生信仰宗教是因为周围党员团员没有树立起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共产主义没有信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加强基层党团组织建设,增强凝聚力。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党团活动,引领学生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让周围同学真正感受到榜样的力量,认识到我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培育广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氛围,通过广大基层党员的努力,解决青年学生信仰缺失的问题。

总之,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和信仰缺失的原因复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高度重视,要在充分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尊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团建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宗教相关课程。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

参考文献:

[1]王康.论大学生科学宗教观的建构[J].中国高教研究,2012,(03);79-82.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学习读本[M].国家宗教事务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3]沈桂萍.从大学生宗教信仰看高校宗教工作[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0,(5);14-17.

9.学生信仰问题调查问卷 篇九

大学生的宗教观与宗教信仰

大学生对于神灵与命运的态度宗教的世界观基础是唯心主义,神灵观点是支撑宗教信仰的核心,对神灵的态度不仅能够反映大学生世界观的取向,某种程度也能透视出大学生的宗教立场。关于“您相信世界上有神灵或命运存在吗”,选择“非常相信”的占7.2%,“比较相信”的占24.4%,两者相加达到31.6%;“半信半疑”的占31.9%,“不太相信”的占24.7%,“一点也不信”的占11.8%。后两者基本是不信的,两者相加达36.5%。从数据来看, 不相信神灵的大学生多于相信神灵的大学生,但仅是略超而已,几乎势均力敌。“半信半疑”者占了三分之一之多,这部分学生处在仿徨游移之间,如果个人碰到什么挫折和人生坎坷的话,倒向神灵的可能性极大。当代大学生中流行“星座”之风,这一点或许和相信神灵与命运有某种联系。关于“是否相信世界上有神灵或命运存在”,男生持“非常相信”和“比较相信”的共占24.8%,女生选择这两项的共占36.3%,高于男生选择“一点也不信”的男生占19.5%,女生仅占6.1%。这一情况与大学生前往宗教活动场所目的性的调查结果一致。调查显示,女生中有34.6%是为了“祈福”而去的,而男生的比例为27.3%。这说明,女生较认可宗教信仰的作用,相信神灵或命运这种模糊的外在力量,有22.6%的女生“说不清楚”自己有没有信仰,这高于男生14.1%的比例。

大学生对于他人信仰宗教的态度

大学生对于宗教信仰的态度可以通过大学生对其他同学信教的评价态度获得了解。为此, 我们设计了“您如何看待某些大学生宗教信仰这一现象”的问题,接受调查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持理解态度,其中认为“非常理解,他们在宗教中寻求心灵的慰藉”的占15.5%,认为“可以理解,个人有信仰宗教的自由”的占75.8%,两项相加达91.3%。只有少部分人对大学生信教持批判的态度,认为“这些人精神空虚,只是为了寻找某种寄托”的比例为4.6%,觉得“不可理解,或许是一种赶时髦”的为3%。

不难发现,持“可以理解,个人有宗教信仰的自由”这一看法的人所占的比例最高,而且与其他的看法差距很大。这一数据不仅可以理解为大学生对校园内信教现象的包容度,更可以理解为大学生对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接受度和认可度都比较高,也表明了宪法确立的信仰自由与党的宗教政策为大学生所了解。

大学生对于宗教的评价

调查显示,70.8%的大学生认为宗教信仰是“无害的精神追求”,16.8%的大学生予以很高的评价,认为宗教是“高尚的精神追求”、仅3.5%的大学生认为“宗教是精神的鸦片性”,亦有3.8%的大学生认为宗教“属于愚昧迷信”。这表明,大学生对宗教的中性评价居多,一方面,认识到宗教也是人生精神追求的一个方向另一方面,大学生对宗教的评价并非很高,大多数学生只认为是一种无害的精神追求,并不是盲目的痴迷,而是有选择、有取向、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但由此折射出大学生对宗教负面性认识的不足,应当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情况

第一,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数量规模。关于“您比较倾向于认同哪一宗教”,38.5%的大学生选择“无宗教倾向”,这一数据与前面大学生不信神灵的数据非常接近,说明接近40%的学生无宗教信仰而选择“佛教”、“基督教”、“道教”、“中国民间宗教”、“伊斯兰教”的分别占29.4%、13.2%、9.3%、4.5%和2.0%,其中倾向于佛教的居首位, 显然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

第二, 大学生对宗教文化的了解程度。这一调查主要了解大学生对于宗教信仰认识的理性根据,并由此了解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影响的深度。宗教文化包括宗教仪式、宗教教义、宗教艺术等, 调查表明, 大学生对宗教文化“一点也不了解”的占14.7%, “一知半解”的占66.0%, “大部分了解”的占15.7%, 而“非常了解”的仅占2.6%, 说明大学生对宗教文化的了解程度低, 普遍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 全面了解的大学生人数不多。这除了宗教文化的语言、教义条文的艰涩难懂外, 还反映了大学生宗教倾向的非理性的特点, 尤其是处于一知半解的人群极易受某种宗教煽动的误导, 这应当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

第三, 大学生了解宗教信仰的途径。知识是观念形成的条件, 宗教亦不例外。要深入考察大学生的宗教观, 了解其宗教观念形成的知识源十分重要。关于“了解宗教信仰的途径”, 40.2%的大学生通过“阅读相关宗教书籍”而获得从“影视节目”了解宗教的占35.1%;来自“家乡或家庭传统与教育”影响的占30.4%“;网络”影响占16.6%;“朋友或同学介绍”的占14.7%;而通过“学校教育”这一途径的仅占14.2%;还有8.6%的大学生是通过“传教人士介绍”而了解宗教的。

调查结论

大学生需要信仰

当代大学生需要信仰这种精神支柱。调查表明, 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到信仰的重要性, 认识到信仰对于人生发展的积极意义, 并且希望自己也拥有信仰。大学生对于信仰重要性的认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校已有的信仰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 大学生认识到信仰的重要性并不等于他们懂得什么是信仰, 什么样的信仰是值得追求的, 更不等于他们已经拥有信仰。调查显示, 的大学生表示没有信仰, 另有的大学生对有无信仰自己都搞不清楚, 可以说, 大学生在信仰问题上是迷茫的, 也是存在信仰空白或信仰危机的。信仰危机不能理解为大学生拒绝信仰、远离信仰, 而应理解为大学生渴望信仰但却缺乏信仰, 不知道如何辨别选择信仰和建立信仰。因而, 信仰教育并不是需要不需要的问题, 而是如何开展的问题, 从而真正满足大学生的信仰需要。

宗教信仰不是大学生信仰的主流

毋庸讳言, 宗教信仰对当代大学生有一定影响, 调查显示, 大学生对宗教信仰包括对同学信奉的宗教都能持理解包容的态度, 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代大学生是宗教主义者。事实上, 真正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并不多, 数据表明, 完全信教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只有个位数, 准确地说, 也就在一左右, 其中相当一部分信仰宗教的学生与民族少数民族、家庭信教的传统相关。而大部分学生对宗教持一种好奇的心理状态, 是在好奇心的支配下, 产生对宗教文化的某种兴趣而已, 况且对宗教包括宗教文化并不了解, 最多是“一知半解”。总之, 宗教信仰在高校至少在上海高校中不是大学生信仰的主流。

高校信仰教育存在着缺陷

上一篇: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感言下一篇:暑假作文400字:游玩莲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