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中动作的重要性

2024-06-28

动画中动作的重要性(精选11篇)

1.动画中动作的重要性 篇一

在动画影片中有各式各样的角色, 我们要让他们活起来, 首先要让他们动起来, 说到动, 就要动的顺畅、自然、合理, 动的符合实际规律。人的运动有人的运动的规律, 动物运动有动物运动的规律, 自然界的运动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作虽然有年龄、性别、体型等方面的差异, 但基本的规律是相似的。如果想制作出生动吸引人的动作, 这就需要我们来探索他们的规律。

运动规律是动作设计的基础。人类活动有人类活动的规律, 动物油动物的活动规律, 自然现象中的变换运动也存在一定规律性。高兴时动作幅度大而快, 比较舒展。情绪低落时, 动作幅度可能较小且慢。如果是运动的环境不同动作也会有所变化, 比如在平地上行走, 就比较适合前面规律, 如果是上楼梯或是登山, 则动作有所改变。只有掌握一定的运动规律, 我们才能够制作出符合实际运动的动作。在动画创作时动作设计才能到位, 让人感觉舒服和协调。

动画创作中的动作设计不能受运动规律束缚, 动画动作往往有自己的特性。如果我们在动画创作中完全按照运动规律原则来设计动作, 各种动画动作将千篇一律, 失去生机。再拿走路而言, 我们可以大胆进行动作的创新设计, 比如可以用位置移动的办法来实现, 采用近景拍摄, 身体腰部以上出现在画面中, 只做身体上下的位置移动, 给人以行走的感觉, 腿部隐藏在镜头之外, 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动画制作的效率。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关键帧动画概括来表现运动规律的运动状态, 并且提高运动节奏, 给人感觉以超越自然的创造性。或是超越运动规律来刻画人物性格情绪。当运动的角色情绪低落时候, 往往会低着头行走, 脊柱并且呈向下屈缩状态, 在走到废弃易拉罐面前还可能一只脚猛的将面前的易拉罐踢出去。如果人在悬崖边走路, 两个手不一定进行前后的摆动, 而是两手扶着悬崖, 抓着石头攀爬行走, 上面这些动作并不是按照人的行走规律来的。另外, 有些动画片中直接用一溜烟的奔跑来形容跑的快。在人的跑步运动规律中, 显然是不能变成一溜烟的。

二、运动规律对动作节奏的影响

1. 运动规律是真实运动节奏的概括

运动规律是我们对常规动作的总结, 这些常规动作存在一定节奏感。什么是节奏?在希腊语里的意思是“流动”。节奏在我们日常社会生活和自然界中无处不在, 时间一切物体都是按照一定的节奏感有规律的变换运动的。节奏就是形态在空间和时间上达到恰当的配比。快慢与松紧弛是变换原则, 动作节奏和运动的幅度、强弱、时间、张数等等方面有很大关系, 动作节奏对于运动的十分重要的。任何一个或是一组动作都需要一个很好的节奏来实现。这样才能保持运动的平衡, 并保持循环和谐的进入下一轮动作的运动。动作节奏是凭借我们的某一运动和整组动作来体现, 即在连续不断的动作实现过程中产生韵律变化的形变, 从而形成一个接着一个的优美、自然、生动、协调的运动。

2. 动画设计的运动有其独特的节奏

我们在动画中往往需要提高运动的节奏的速度。如果完全按照真实的动作韵律节奏, 动画失去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艺术创作受到极大的限制。动画也失去了本来的极度夸张的特性, 动画创作成了完全的写实的复制。为进一步彰显动画艺术的魅力, 我们可以放大夸张各种运动规律, 或是超越运动规律, 或是完全抛开运动规律节奏的束缚。比较快节奏的动作更容易体现动作的活跃性。完全的快节奏又失去了对比, 让人产生视觉的疲倦感。慢节奏则显得舒缓, 平和稳重。我们的动画动作往往通过动作的快慢来实现节奏的韵律变化。就是指动画片中的角色在完成某一动作时所需要的时间, 在动画设计中, 以帧为单位, 如果完成动作的时间长, 那么他所占的帧的数量就多, 动作所需要的时间短, 那么所占时间的帧数量就少。可以进一步夸张动作, 可以让角色的脚变成类似车轮状态的突然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后面还可以带一团灰尘, 由于跑的快, 突然停住后, 还可以用一只脚做刹车状的动作。这些动作都是我们在动作设计时候加上的, 正常的人走路是不可能有这种状态的。在动画创作过程中, 往往通过改变节奏和运动幅度来创造幽默和生动感。动作往往被夸张变形状, 通过夸张来制作幽默, 更好的表达趣味性和生动性。可以说, 动画设计动作设计参考运动规律, 动作设计不依赖于运动规律, 以最终动作生动鲜活为最终目标。

3. 运动规律节奏是受动画艺术风格影响

运动节奏是受艺术风格的形式所影响的。版画剪纸等材料风格的动画不易采用快节奏的动作设计方法, 这类风格的动作快节奏的动作制作难度比较大。人物动作风格, 除了根据角色的不同, 更重要的是必须在整体统一的风格中。动作节奏的设计要对全片艺术风格着手考虑, 比如皮影风格的动画片要按照皮影的节奏来设计动作, 就不适合用比较快节奏的动作风格, 自然也不适合用比较写实的动作风格。要从画面、音乐、表现形式、实现材质样式等等。无论是什么风格, 它都关系到整体动作细节的设计。人物动作的设计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突出性格个性, 又符合艺术风格特色。

摘要:动作设计在动画制作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动作方式直接影响到动画的制作速度和最终效果, 以及影响动画展示给观众的感受, 所以本内容主要是针对常见动画创作中遇到的各种动作的规律、动作影响因素、动作心理感受以及制作过程进行详细阐述, 这些因素对整个动画创作中角色动作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动画影片中有各种各样的角色, 我们要让他们活起来, 首先要让他们动起来, 说到动, 就要动的合理、自然、顺畅, 动的符合规律。生活中的很多运动都是具有规律性的, 人有人的运动规律, 动物有动物的运动规律, 物体也有自己的运动规律, 运动规律是动画动作设计中基础依据。但在实际动画动作设计中, 如果完全按照运动规律一成不变, 又显得过于呆板。动画动作设计时使动作入木三分, 为进一步刻画鲜明的人物角色和充分表达剧本奠定基础。

关键词:动作设计,运动规律,动作节奏

参考文献

[1]翟丽莎.浅谈演员何如塑造角色[J].创新教育, 2009 (8) .

[2]刘昆.动画中的奇幻类角色研究[J].《电影评介》, 2012 (11) .

[3]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4]傅文彬.《浙江工艺美术》, 2008 (04) .

[5]ZOE动漫社.超级动漫人物表情动作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2.浅论动画中的动作设计应用 篇二

关键词:动画设计;动作设计

中图分类号:J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6-4117(2012)02-0344-01

我们的动作师用软件设计角色动作的时候,为了让角色生动活泼的出现在观众面前,这就要求每一个关键帧都调动起来。也许手调关键帧的动作没有捕捉仪的真实,但是从接近完美的动作模仿中能够或多或少的带来收获。

一、动作设计的分类

动作设计根据动画片中角色动作夸张和变形程度,可分为“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般角色的动作基本依据这两种风格表现手法来进行设计。我们把动作设计风格中以自然界中的物象为参照,接近真实的模仿自然界中运动的基本规律,这种表现手法称为“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把对自然界中基本的运动规律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方式称为“表现主义”手法。这两种风格类型的动作设计运动过程、时间掌握等几方面都截然不同,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

(一)现实主义(Realism)

所谓“现实主义”是指:在塑造形象动作的过程中能充分地表现现实生活的典型特征,都叫“现实主义”动作设定。一般来说,“现实主义”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动作细节的真实性。选取历史的或者真实的生活资料,进行详细而真实的细节描写来反映角色状态和社会的一些现象。“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动作的现实性和具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观众置身其中来观赏作品,使观众深有感触。二是形象动作的典型性。通过典型的动作,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和角色的某些本质特征。典型的动作特征是“现实主义”风格动作设定的核心,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人物,经过个性化和概括化的艺术加工,创造出典型的人物动作。三是动作具体描写的客观性,通过对现实生活客观、具体的描写,不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而是通过角色的动作表现出来。

“现实主义”动作设计的优点:典型的动作惟妙惟肖的刻画人物,真实的再现了人物的体态特征、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动作不夸张但是很形象具体,是切合实际的动作表现方式。

(二)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

所谓“表现主义”是指:在动作中强调表现人物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导致对客观动作的夸张、变形,人类的所有动作都是表现性的,动作姿势就是一种能够传达各方面信息的一种表现方式。所有的艺术都表现了作者自身和他所处的环境,但有一类艺术力求使我们通过可见的动作姿势来理解其中表现和释放出的情感以及富有情感的信息,这就是“表现主义”艺术。“表现主义”最大的特征:无视规则,动作夸张、丰富突现人物性格,天马行空的动作创意给人以视觉享受。

国外大多数的动画作品都采用表现主义的手法。《猫和老鼠》这部家喻户晓的动画片,故事不连贯,每一集都是一个新的故事,每一集都是猫在追老鼠,但是每一集猫和老鼠的动作设计表现都不尽相同,夸张的动作表现,无视规则,主要强调猫和老鼠的自我感受,这种动作表现很具有艺术张力,深受各年龄阶层的观众观看。动作创意给了观众无尽的想象,让观众知道只有想不到的动作而没有做不到的动作,幽默与戏剧性的动作给人以视觉享受的空间。

“表现主义”动作设定的优点:动作夸张丰富的表现了人物的特点,富有创意的动作让人感觉轻松,给人以视觉的享受。可以充分的发挥联想和想象,让人觉得动作有生动并具有趣味性。纯艺术的动作表演形式,无视规则,可以随心发挥创意思维。

依据人物角色的形态特征,性格等方面来设计人物角色的动作,用连贯和趣味的动作吸引观众目光,使动画具有视觉感染力,增加动画的观赏性:有连贯和趣味动作的人物角色才不会显得呆板、生硬,剧情也会耐看。

二、动作设计在动画中的作用

(一)动作设计强化人物性格

角色的性格可以通过角色的表情来传递,为了强调角色的表情,动作的配合能使表情与动作融为一体,在常规的人物性格表现中,表情不大,动作也不大,但动画角色在表现一些极端化的表情时,用较夸张的动作加以强化,传达特殊的情感信息,能突出并强化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如喜怒哀乐,所有的人都具有这种情感,但每一个角色的喜怒哀乐中除表情以外的附加动作也不一样,都会富有自己的情感特征,这些独特的情感表现能够通过角色的肢体语言来传达和强化。发挥出肢体语言的作用,表达人物情感,强化角色性格,观众也能通过其动作体验到角色所要表达的意思,不会理解成错误的思想感情。

(二)动作设计表现动画人物特征

除了设计角色运动时的动作,一些起幅与落幅动作、习惯动作、定格式的习惯动作都能反映角色特征。从角色正面、侧面、四分之三侧面三个视角来设计角色习惯性动作,并在不同的场合治当并反复运用,对表现角色的特征,起到注释的作用,引起观众的注意。如日本动画片《起司猫》的主角小猫,每当它吃饱饭的时候倒地平躺用右手拍打小肚子的动作就是富有性格化、典型化的动作特征,直至今天还能在我的脑海中清楚的再现,也能够通过这个典型的动作回忆到小起的角色特征。

(三)动作设计在动画中的作用

在做动画时,首先要根据剧情需要来设定人物的性格、人物的体态特征等各方面角色设定,然后根据角色的个性、体态特征、动画的风格特点来进行动作设计。通过角色动作能看到动画的风格特点,动作能突显人物的个性和特征,使动画剧情更好看。动画作品的风格是夸张搞笑的,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用动作的夸张性来衬托剧情的幽默,使动画短片更具有戏剧张力。

至今为止,中国动画还在努力找寻一条属于中国动画发展的道路。动作设计偏向于模仿日本、美国的动画风格,也有原创动画,但是动作设计都还很不成熟。

最近几年中国动画的动作设计有很多新的突破,新的创意,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动画动作设计创新的新希望,中国动画发展的好兆头。希望有朝一日我们动画毕业生能为中国的动画发展,动作设计思维尽一份力。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动画学院

3.动作补间动画教学反思 篇三

然而我却没有顾及学生的已有认知,直接讲解了“动画补间”动画,所以“逐帧动画”的讲解很有必要,因为它的制作过程符合学生的已有认知。通过逐帧动画的制作,学生可以在已有认知下认识Flash、了解关键帧等概念,为制作“动画补间”动画打下基础。

2、产生现象二的原因在于,在学生的已有知识里(在PPT中新建幻灯片)认为:“在PPT中新建幻灯片,就如同拿了另外的一张作画纸一样,纸是空白的,没有内容的”。而实际在Flash软件中,插入一个关键帧后,Flash软件智能地将前一帧的画面复制了过来,给学生造成了误解,误认为在Flash里面只有一张作画纸,插入新关键帧后的画面仍然是前一帧的内容,于是不敢去“破坏”之前做好的画,又绘制了个小球。

4.动作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 让学生理解“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原理。

★ 让学生掌握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一般步骤,并学会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2、过程与方法

★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掌握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方法。老师则层层递进地进行讲解并及时指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协作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一般步骤。

★难点: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熟练地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三、教学方法

讲解与演示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四、学习方法

模仿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五、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8单元《动画制作》第三节《制作基本动画》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已经能够初步地理解flash动画制作中的基本知识,了解了元件和图层在flash动画中的作用。但是如何能够制作出动画,对于学生而言还是个未知数,并且也是学生相当感兴趣的。因此本节课应积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主动探究“动作补间”动画制作方法,从而让学生系统的掌握“动作补间”动画的一般步骤。《“动作补间”动画》应有2个课时,而本节课就是主要让学生理解“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原理,掌握“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步骤。个人认为图层与动画的结合放在第二课时更为妥当些。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欣赏小明同学制作关于郊游的flash动画。师展示动画,提问:在flash动画中,有哪几个对象在做运动?分别做怎样的运动呢?学生回答:有云朵、小汽车和风车。老师分析:位置移动,大小变化,旋转的效果,从而导入“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

【设计意图】首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知道他们也可以做动画。然后进一步的分析动画效果,让学生了解“动作补间”动画可以制作出哪些动画效果,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授

任务1:制作云朵飘动动画。

让学生打开小助手文件,展示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三步骤:

(1)创建文件

(2)确定两个关键帧

起始关键帧 终止关键帧

起始状态 终止状态

(3)创建补间动画

老师以小助手上的三步骤为主线,讲解如何制作云朵飘动动画,边讲解边演示。让学生 能够理解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原理,并进行模仿练习。

老师进行巡视指导,并且每个组选小老师来帮助未完成的同学,消除个体差异。

【设计意图】以云朵飘动为例,讲解制作方法。老师事先做好助学软件,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完成练习。然而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在巡视时,可以适当的来选取优秀学生做小老师,来帮助其他的同学,消除班级学生中的个体差异。

3、巩固练习

任务2:请同学们动脑筋,小汽车又该如何开动起来呢?(老师事先准备好了小汽车元件素材)

小汽车的开动和云朵的飘动是一样的道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动画的制作,练习时可提示学生使用小助手文件。

老师可进一步设疑:随着小汽车的远行,是不是大小也会发生变化呢?”让学生讨论探索改变大小的方式。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小汽车还可以如何开动,比如倒车等?

展示优秀学生作品,并让该学生上台演示讲解他的操作步骤。让学生二次创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掌握了制作“动作补间”动画三步骤后,进行巩固练习,并进一步探索,培养学生探究动画制作技术的兴趣。让探究出结果的学生上台讲解,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

4、探索发现

任务三:完成了云朵飘动和小汽车开动以后,风车的旋转又该如何制作呢?

首先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索。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用任意变形工具对风车旋转,此时可以展示学生作品和演示学生的方法。而老师则提出有更好的方法,演示操作方法,提出属性面板中,旋转选项的使用,使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掌握旋转效果的操作方法。

【设计意图】风车的旋转和前两个例题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只要学生掌握了三步骤,就会很容易的想到,利用任意变形工具,将终止状态做旋转。然而,若是需要转一圈或多圈后,终止状态是没有变化,用任意变形工具就不容易解决了。因此,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进行讲解旋转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掌握旋转的制作方法。

5、小组合作,创作作品

首先让学生总结制作“动作补间”动画的步骤,并让学生讨论利用“动作补间”动画可以做出那些效果出来。鼓励大家勇于探索。

让5-6个同学为一个小组,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制作动画。(老师事先准备

好五个福娃素材文件)

【设计意图】2008年北京奥运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以福娃为素材让学生创作动画,可以使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而首先让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可以使学生能够积极探索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小组合作时,首先分组要明确,让每个小组先讨论本组选取哪个素材,准备设计什么样的动画,然后再制作。使得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

6、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首先让该组代表讲解本组的动画设计意图和亮点,然后让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老师总结。

5.动画中动作的重要性 篇五

第2课 动作补间动画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动作补件动画》,本课是人教版8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2课,下面我给大家简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内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说明动作补间动画的概念、原理;

(2)熟悉动作补间动画的一般制作过程,会制作简单的动作补间动画。

【情感目标】

提高对Flash应用的认识,增强应用Flash的信心。【教学重点】

动作补间动画的一般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

(1)动作补间动画的原理;(2)制作动作补间动画。

二、【过程与方法】

首先用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回顾上节课学的内容,然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看一个动作动画。通过“复习新授”环节的复习、学习,让他们了解动作补间动画的制作过程。

三、新课讲解我一边讲,一边操作让学生演示,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

四、用提问的方式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6.动画中动作的重要性 篇六

在中国古典舞动作节奏处理中, 既要依附于节奏去发展动作, 还要在乐感中巧妙地去“韵化”动作。它有时好比一排排平均规格的, 色相单纯的色块;有时则又好比两股冷暖对比的色流。当色流在单一的色块间交叉流动时, 就会规律地或不规律地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色变。这些色变, 有时强烈, 有时平淡, 有时阴郁。当这种色变在有规律的节奏中重复出现时, 中国古典舞动作就会给欣赏者带来一种振奋。当然, 它必须凭借人的形体运动和动作连接来体现。作为中国古典舞, 尤其重要的是形体连接来体现。作为中国古典舞, 尤其重要的是形体运动中的动作节奏处理, 主要是“满”、“闪”的艺术处理方法。一谈到课堂组合, 人们也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它们的训练性和表现性。那么, 如何能使组合比较圆满达到这种目的呢?首先必须重视一个组合中的动作节奏处理。当你在编排或表现某个组合时, 无论是条线条, 还是短线条的;无论是高低起伏, 还是抑扬顿挫, 总希望有一种情感力度为基础。

比如说, 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把杆控制, 在做单手扶把控旁腿这个动作时, 就可以处理成开始经过一位擦地慢慢抬起, 等动作已经到位时, 再加上头、手的呼吸, 再去寻找一种饱满的感觉;也就是说整个旁腿的体态再向外伸展一次;然后, 再突然收回。加上体态和方位的变化, 变双手扶把。同时, 使整个体态缩成一团, 再慢慢展开。在低班的基训课中, 学生基本掌握动作方法以后, 也同样可以进行一些动作节奏处理。比如单手扶把下前后腰。唐代诗人李端对“胡腾舞”有一段描述, 可以说明中国古典舞的动作节奏性, 诗中写道:“扬眉动目踏花毡, 红汗交流珠帽偏。醉却东倾又西倒, 双靴柔弱满灯前, 环行急蹴皆应节, 反手叉腰如却月。”诗中充满了动律和节奏, 这种节奏不单单给人以鲜明的艺术形象, 而且还写出了动作形态。中国古典舞中的基本形式表现是在连接中的动律美感。动律是流动中的韵律, 是在动作节奏的“满”、“赶”、“闪”及虚实的复杂变化之中形成的。动作节奏是中国古典舞动律美感的内在条件。没有动作节奏的变化, 便没有动律美感, 而没有动律美感便也没有可欣赏的艺术价值了。“满”、“赶”、“闪”的动作节奏处理, 在中国古典舞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在中国古典舞动作的运动作姿态的体现。因此, 节奏变化把各种动作按照表情达意所需要的秩序, 有机地组织联系起来, 为中国古典舞的艺术表现服务, 此外, 中国古典舞动作节奏处理变化中, 对中国古典舞姿态队形、画面、动或静的造型等。也都起着组织和体现的功能。所以, 一些有经验的中日古典舞教师和编导, 都比较善于在编排语汇的全过程中, 充分运用中国古典舞的动作节奏处理及其变化的功能。具体地说, 也就是通过“满”、“赶”、“闪”的动作节奏处理方法, 来增强作品和课堂组织的完美性。

7.动画中动作的重要性 篇七

关键词:动画 动作设计 节奏

节奏是动画电影的生命,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一定具有鲜活的动作表现,好的动作设计一定会呈现优美的动作节奏,好的动作节奏则可以奠定整部动画的节奏基础。有了节奏美,才具有动感美,而具有动画美。动画创作中的动作设计,除了对角色性格的表现外,也对动画作品的节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动作配合音效,可以强化这种节奏感,将加深观众的印象与感受,适宜的节奏表现能使影片更加精彩与吸引观众。角色动作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正常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动作或夸张的动作,动作风格的选择取决于动画的整体风格定位,反过来动作的设计又将影响影片的整体节奏感。

一、动作设计是整部影片的基调之一

1.1不同风格动画的动作设计

动画创作中,在剧本确定后就要开始的角色设定、道具设定、场景设定,而在角色设定时就要考虑到角色的动作设计,因为动作的风格取决于动画的整体风格定位。动作设计,顾名思义就是指对动画中角色的运动状态进行设计,包含角色的性格定位,动作特征定位等。动作设计必须根据不同角色的运动过程,进行最具特征的格式设定,以使每一角色的性格得以充分与合理的体现。

动作设计,必须统一在全片的整体风格之中,因此在动作定位时,要对全片风格有整体的概念。例如在写实风格的动画作品之中,动作设计以自然界中物象的运动为参照,接近真实的模仿自然界中运动的基本规律,不夸张、不变形,形象而具体,注重突出细节平淡中见真情,擅长于情感的表达。例如在今敏制作的写实风格短片《早上好》中,女主角从睡醒到出门,动作设计一气呵成,写实而注重细节,动作节奏舒缓而慵懒,较为真实的地表现出了一位女白领起床的情景。而在更多的美式动画中,动作设计多为表现风格,多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将物理力学发挥到极致,强调弹性、惯性和曲线运动,通过运动赋予角色生命力和独特的灵气。夸张的表现手法也源于生活,加以适度的夸张,动作变化较大。例如在《猫和老鼠》之中,动作的变化直接影响故事的节奏,时快时慢、时急时缓,很多时候动作设计极度夸张,却充分的带动了节奏的变化,也有效推进了故事的情节发展,更好的渲染出影片的喜剧氛围。再如在中国的水墨和剪纸风格动画中,动作设计会在符合运动规律的同时,考虑水墨与剪纸的运动风格,凸显水墨的流动性和剪纸的关节运动特征,一旦影片的风格确定后,每个动作的表现手法都应该遵守这种风格的动作与风格。

1.2不同类型角色的动作设计

不同风格的动画,其动作设计也会不同,从而又会影响动画的整体节奏。而在动画的情节发展过程中,不同的节奏也需要不同角色的动作设计来演绎。成功的影片都非常注意对节奏的把握,而节奏的塑造离不开一个个成功的,丰满立体的角色形象,动画创作中,角色动作是表达和演绎角色的最关键因素。高矮胖瘦体型不同,老幼中青年龄不同,人物、动物、物体,各自都有其各自不同的运动规律。所以在动作设计的同时,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角色的特点来设计。这样,在不同角色不同物体运动中,动画的节奏变化也有所不同。例如同一个劈柴的动作,若是一个瘦弱的人,手法动作的节奏会比较缓慢,而对于一个健壮的人来说,手法动作的节奏感会更强。

在美式动画中,很多主角被设定为动物,但它们的动作设计通常会拟人化,模仿人类的运动规律,但在某些方面却依旧会体现动物的特征,例如《猫和老鼠》中的猫汤姆,多数时候,用夸张的拟人动态在运动,然而在睡觉、喝牛奶时却表现出一种猫的正常生活姿态,符合角色的生理特征。所以,在不同角色的动作设计中,要基于其基本生理特征,可夸张、可拟人,却不可完全失去角色自身的特性。

二 动作设计与节奏的关系

2.1动作设计的不同会影响节奏的快慢

在动画创作中动作设计是一种完全主观的创作,因为动画角色的运动永远不会是对现实生活中日常所见物体运动的机械复制,而是根据角色的性格,节奏的需要,基于运动规律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同一个动作不同的速度不同的表現手法会体现出截然不同的节奏感。运动速度使物体运动的重要属性,也是表现角色性格的重要因素。例如一个转头的动作,如果头从前向后转的很慢,看上去就只像在活动颈部,画面节奏也很平稳。但如果加一点点速度,看上去就像是在说不,再快点角色看上去就像是被物体打到头,一下子转了过去,此刻的故事节奏会突然加快。同样,一个眨眼的动作,眨得快就如同在警戒观望。但如果眨眼的速度慢,角色就显得比较昏昏欲睡或疲惫慵懒,给人一种懒懒的节奏氛围。不同的动作节奏会流露出不同的情感,匀速有规则的重复运动会给观众一种机械呆板的感受。

动作节奏的把握基于动作设计,而动作设计则具体表现为运动时间及帧数。动画的单帧播放时间是1/24秒左右,也就是说只有达到每秒播放24张的频率,人眼才会看到连贯的画面,但是一秒内画多少张图并不是一个绝对值,动画中的角色运动要遵循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动作的幅度,力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运动的间歇以及停顿,变化无处不在,所以在动作设计的时间把握方面,帧的数量成了表现节奏的关键手段。只有弄清楚时间和帧数的关系才能创作出合理且漂亮的动作。‘一拍一’,‘一拍二’指的是影视动画中的一帧画面所用的次数。用一格电影胶片被称‘一拍一’,用两格电影胶片被称为‘一拍二’。快速动作的时候,帧数会很多,大多是一拍一,表现流畅,柔软的运动,而动作教缓慢时则大多是一拍二或者是一拍三,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理解的,但是还有一种理解方式,就是在一拍一中加入一拍二,或者在一拍三中加入一拍一,我觉得单纯的一拍一,或者是一拍二,会使动作的速度过于平,而丧失节奏感。

2.2动画节奏的发展基于动作的设计

动画的制作和播放原理是利用了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以每秒24格匀速播放,将一系列静态画面连贯在一起播放,会因视觉暂留作用而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产生逼真的动感。节奏就是在遵循这种匀速播放的原则下加快或者减慢这种运动速度,通过合理的剪辑,造成视觉上和听觉上的跌宕起伏。从而产生动画的节奏。

在动画短片创作中,节奏的把握对短片的最后效果而言,非常重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动画的张力决定着影片的风格。例如在很多迪斯尼动画中,在角色的细腻刻画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主要表现在角色的动作表演、说话、表情的节奏上,而日本宫崎骏的动画则一定程度上承袭了东方的艺术风格,如《龙猫》,《千与千寻》等更注重人物心理的刻画,捕捉那种震撼心灵的节奏。

动画的节奏取决于很多条件,剧本描述的节奏,镜头剪辑的节奏,配音的节奏,还有更为重要的动作的节奏,所以动作设计是动画制作的最重要的基本因素。

日常生活中,一切动作都有其特点的节奏。在动画制作中,动作的节奏如果处理不当,就如讲话时该快的地方不快,该慢的地方反而快了,该停顿的地方没停,不该停的地方反而停了一样,会使观众感觉别扭。动作设计要符合物体的运动规律,首先要弄清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掌握规律,处理好影片中动作的节奏。

三 动作设计与节奏变化的把握和应用

3.1动作设计源自影片故事的发展

动作设计是角色设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角色设定的依据是剧本故事。故事的发展决定着角色的动作变化。剧本的内容会影响动画风格的选择,动作设计则需要融合于选定的风格。首先根据剧情需要设定人物的外貌体态,性格,服饰等各方面的角色设定,然后根据角色的个性体态特征及动画风格来进行动作设计。动作能够凸显人物的个性与特征,使动画更加精彩。而随着影片故事的发展,动作设定也要与之相符合,比如轻松的情节用正常舒缓流畅的动作来体现,而紧张的情节则配以动作适当的夸张,使短片更具张力。

在很多欧美动画中,多以夸张的动作表现,为幽默的剧情锦上添花。但夸张的动作设计并非可以随便乱用,动作的设定首先还是要依据影片故事的发展。动作上的夸张一般是用来强调动作的突然性。在动作设计中,首先要清楚动作的目的性,剧情需要,以及决定哪个阶段需要动作的夸张处理。适当的夸张会使动画看起来更加有趣。例如近两年大热的动画《越狱免》中,多数时候是正常的动作状态,而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运用动作设计使被夸张的部分发挥到极致,赋予角色以活力,使动画更加出彩。

3.2动作节奏变化对短片的润色

喜剧作家古里耶夫说:“任何一种运动为了完成它自己的使命,都必须有规则、有秩序,运动中的这种秩序,也就是节奏。”节奏是一个美学范畴,是各门美艺术的一个构成元素,从而成为常用的艺术学术语。在动画艺术中也是重要的艺术元素之一。作為具备着影视、美术和音乐等艺术属性的综合艺术,节奏成为动画艺术的重要属性之一。

动画中的动作节奏,是指动作的力量强弱,幅度大小,速度快慢,以及间歇和停顿等变化。准确地把握好动作节奏,对于强化动画的表现力将起到很强大的作用。正如中国电影前辈夏衍所说的:“呼与吸,起与伏,断与续,紧张与松弛,连续与顿宕,这都是一件事的对立而又统一的两面,人不能只吸不呼,事不能永远紧张而不松弛……”因此影片的节奏段落一定是张弛有度,有一定的起伏与变化,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例如经常可以看到在动画影片中,有时会有一大段激烈的动作场面,追逐戏,打斗戏等等,但往往在经过快速剪辑后,会有一段舒缓轻松的情节片段,这种起伏的节奏变化就是一种基于动作设计变化的节奏。而这种节奏对比可以舒缓观众情绪,也可以形成一种对比关系,使影片张弛有度,加强作品的艺术性与可看性,同时为制造下一波高潮埋下伏笔。

节奏的把握“小”到对某一动态的制作的把握,也就是动作本身的的设计,“大”到对动画全片之运筹。一个好的动作设计将表现出一段好的动作节奏。例如同一个角色,在紧张状况下,其动作较平时自然要快些,快的动作所产生节奏也会带动观众产生一种紧张感,将观众更好的带入影片故事之中。所以不难看出,节奏可以起到调控剧情的作用,也能使动画短片更加出彩。

四 结论

8.动画中动作的重要性 篇八

1.2动作补间动画

动作补间动画也是Flash中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与“形状补间动画”不同的是,动作补间动画的对象必需是“元件”或“成组对象”。

运用动作补间动画,您可以设置元件的大小、位置、颜色、透明度、旋转等种种属性,配合别的手法,您甚至能做出令人称奇的仿3D的效果来。本实例详细讲解了动作补间动画的特点及创建方法,并分析了动作补间动画和形状补间动画的区别,我们精心设计的一个实例将带您进一步加深对动作补间动画的了解。1.动作补间动画的概念(1)动作补间动画的概念

在Flash的时间帧面板上,在一个时间点(关键帧)放置一个元件,然后在另一个时间点(关键帧)改变这个元件的大小、颜色、位置、透明度等等,Flash 根据二者之间的帧的值创建的动画被称为动作变形动画。(2)构成动作补间动画的元素

构成动作补间动画的元素是元件,包括影片剪辑、图形元件、按钮等等,除了元件,其他元素包括文本都不能创建补间动画的,其他的位图、文本等等都必须要转换成元件才行,只有把形状“组合”或者转换成“元件”后才可以做“动作补间动画”。

(3)动作补间动画在时间帧面板上的表现

动作补间动画建立后,时间帧面板的背景色变为淡紫色,在起始帧和结束帧之间有一个长长的箭头,如图3-4-1所示。

图3-4-1 动作补间动画在时间帧上的表现

4)创建动作补间动画的方法

在时间轴面板上动画开始播放的地方创建或选择一个关键帧并设置一个元件,一帧中只能放一个项目,在动画要结束的地方创建或选择一个关键帧并设置该元件的属性,再单击开始帧,在【属性面板】上单击【补间】旁边的“小三角”,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动作】,或单击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新建补间动画】,就建立了“动作补间动画”。

七彩教育网 全国最新初中、高中试卷、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

2.认识动作补间动画的属性面板

在时间线“动作补间动画”的起始帧上单击,帧属性面板会变成如图3-4-2所示。

图3-4-2动作补间动画属性面板

“旋转”选项

有四个选择,选择“无”(默认设置)禁止元件旋转;选择“自动”可以使元件在需要最小动作的方向上旋转对象一次;选择“顺时针”(CW)或“逆时针”(CCW),并在后面输入数字,可使元件在运动时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相应的圈数。

9.中外名著中的动作描写 篇九

一、凸现性格特征

于是他噗嗤一笑,磕了磕吸尽了的烟灰„„慢吞吞、笑嘻嘻地吐了一口痰,把嘴一抹说道:“„„你怎么知道我是共军呢?嗯?!你说说我这个共军的来历吧!”说着他朝旁边椅子上一坐,掏出他的小烟袋,又抽起烟来。

——曲波《林海雪原》

[简析] 小炉匠一说出杨子荣“不是胡彪,是共军”,局势便危急得一触即发。

杨子荣“笑”、“磕”、“吐”、“抹”、“说”、“坐”、“掏”、“抽”等一系列动作,把他沉着冷静、从容镇定、大智大勇的性格特征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二、反映内心世界

众人连忙收拾。谁知小春、婉如忽然不见了,四处寻找,好容易才从茅厕找了出来。原来二人却立在净桶旁边,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倒像疯癫一般,只管大笑;见了众人,这才把笑止住。——李汝珍《镜花缘》

[简析] 秦小春、林婉如得知考中才女后,竟反常地躲到茅厕里。两个“望”,一个“大笑”,正是他们极度喜悦时的反常动作,反映出其内心对功名的狂热追求。这一动作描写与《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后的疯癫描写异曲同工。

三、突出作品主题

他蓦地一声狞笑,跳起来抢到书桌边,一手拉开了抽屉,抓住一枝手枪来,就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胸口„„窗外是狂风怒吼,斜脚雨打那窗上的玻璃,达达达地。可是那手枪没有放射。吴荪甫长叹一声,身体落在那转轮椅子里,手枪掉在地上。——矛盾《子夜》

[简析]小说中原来坚毅果断、刚愎自用、颇有魄力的吴荪甫至卷末竟然落得几欲自杀的困境。他的“狞笑”、“长叹”,他的歇斯底里的“拉”、“抓”、“对准”等动作,都有力地暗示着吴荪甫悲剧命运的认识意义——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难逃失败的结局,靠民族工业来发展中国只能是幻想。

四、交代身份地位

刘姥姥„„到了荣府大门前石狮子旁边,只见满门口的轿马。刘姥姥不敢过去,掸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溜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座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太爷们纳福。”

——曹雪芹《红楼梦》

[简析]挺胸叠肚者高人一等,与刘姥姥“掸”、“教”、“溜”“蹭”等动作所体现的窘态形成对比。在对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的鲜明揭示中,不难看出刘姥姥身份的卑贱和地位的低下。

五、推动情节发展

他浑身披挂,骑上驽骍难得,戴上拼凑的头盔,挎上盾牌,拿起长枪,从院子的后门出去,到了郊外„„他一面说,一面踢动驽骍难得,托定长枪,一道电光似的直冲下山坡去。——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简析] 堂·吉诃德每次“骑马”、“戴盔”、“托枪”、“直冲”这一系列富有特征性、戏剧性的行为都成为一连串荒唐可笑事件的前导,动作描写具有凸现性格和推动情节的双重功能。

[训练]以家务劳动为话颗写一个片段,要求运用动作群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实例] 我从厨房里拿了一把专门劈文蛤的小刀,搬了一把小椅子坐下。打开网兜,嘿!有个文蛤正把贝壳张开,我瞪大眼睛,心怦怦跳着,好像要做一件重大的事情似的。猛地,我把小刀插入贝壳中,文蛤壳立刻关上,可是它已经晚了,我一手拿文蛤,一手抓住刀柄,往左边一撬,文蛤壳被打开了。我抓住一甩,想把里面的“肉”给甩出来,可那“肉”紧紧地贴在贝壳上,纹丝不动。我又用手去抠,抠了半天也没有把“肉”抠出来,反把“肉”抠得伤痕累累。我有些急了,拿小刀一敲贝壳,只听“啪”的一声,这下可好,贝壳敲碎了,碎片陷入“肉”中,这个文蛤就这样给“报销”了。

[简评]“插”、“撬”、“甩”、“抠”、“敲”等动词构成的动作群描写,多侧面地表现出作者的心理和性格——敢于实践又不得要领,急于成功又不免冒失莽撞。

在了解了名著中动作描写的表达功能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学习动作描写的多种技法。

一、综合法。即把动作描写与语言、心理等其它描写有机结合,取得最佳表达效果。

清香一阵一阵地送到他?觉慧?的鼻端。他伸手折了短短的一小枝,拿在手里用力折成了几段,把小枝上的花摘下来放在手掌心,然后用力一捏,把花瓣捏成了润湿的一小团。他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可是他满足了,因为他毁坏了什么东西。他想有一天如果这只手变大起来,能够把旧的制度像这样地毁掉,那是多么痛快的事。

——巴金《家》

简评?折揉红梅的动作与心理融合着写,借景写人,以小喻大,既表现出觉慧对窒息生命的旧社会的愤恨,也微露出未经生活风暴洗礼的觉慧的性格中单纯、幼稚的一面。

二、特写法。运用细致笔调使行为动作如影视中的特写镜头凸现于读者面前。老头儿放下了钓丝,把它踩在脚底下,然后把鱼叉高高地举起来,举到不能再高的高度,同时使出全身的力气,比他刚才所聚集的更多的力气,把鱼叉扎进正好在那大胸鳍后面的鱼腰里,那个胸鳍高高地挺在空中,高得齐着一个人的胸膛。他觉得鱼叉已经扎进鱼身上了,于是他靠在叉把上面,把鱼叉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推到里面去。

——海明威《老人与海》

简评?作者把笔墨集中在处于特定时空的鱼叉上,“举”、“扎”、“靠”、“推”等动作构成精彩的特写镜头,使人从惊心动魄的搏斗中形象地体味到人的伟力、气魄和智慧。

三、对比法。

书记官站起来,开始宣读起诉书。„„结果他的声调就混合成不间断的嗡嗡声,听得人昏昏欲睡。法官们一忽儿把胳膊肘倚在圈椅的这边扶手上,一忽儿倚在那边扶手上,一忽儿闭上眼睛,一忽儿又睁开,彼此交头接耳。有一个宪兵好几次把刚要开口打呵欠的那种痉挛动作压下去。„„玛丝洛娃听着书记官朗读,眼睛盯住他,时而呆呆不动地坐着,时而全身一震,仿佛打算反驳似的,涨红了脸,后来却沉重地叹了口气,把手换一个放处,往四下里看一眼,随后又凝神瞧着宣读的人。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简评?法官们“一忽儿”中变换动作所表现的漫不经心、草菅人命,与玛丝洛娃“震”、“涨”、“叹”等动作所表现的全神贯注、抗争无门构成对比,读者从中读出了沙皇统治下下层人民的苦难冤情和法律制度的虚伪、专制。

四、特征法。精选富于特征性、个性化的词语简洁传神地进行描写。

在那山坡前,战经八九个回合,八戒渐渐不济将来,钉钯难举,气力不加。„„那呆子道:“沙僧,你且上前来与他斗着,让老猪出恭来。”他就顾不得沙僧,一溜往那蒿草薜萝荆棘葛藤里,不分好歹,一顿钻进,哪管刮破头皮,搠伤嘴脸,一毂辘睡倒,再也不敢出来。但留半边耳朵,听着梆声。

——吴承恩《西游记》

简评?“一溜”、“不分好歹,一顿钻进”、“一毂辘睡倒”等动作描写只能属于猪八戒,其自私可笑的性格特征表现得惟妙惟肖。

„„忽然,当刽子手的助手正要执行夏赫莫吕的漠然的命令的时候,他?加西莫多?跨过花楼的栏杆,用双脚、两膝和两手抓住绳子,接着人家看着他滑到了教堂正面,好像沿着玻璃窗滑去的一滴雨水,用一只从屋顶跳下来的猫儿的迅速姿势,跑向那两个行刑助手,用他巨大的拳头把他们打倒,一手抱起吉卜赛女郎,就像一个孩子抱起他的洋囡囡似的,一闪便跳进了教堂„„

——雨果《巴黎圣母院》

10.动画中动作的重要性 篇十

关键词:戏曲元素;动作设计;动画

戏曲艺术兼容了动画的运动特征和戏曲的“做打”于一体,所谓“做打”是戏曲中表现的手段,“做”是指做功,就是演员舞蹈花的、有戏剧的身段表演。“打” 武打,是以欣赏性为主的有别于武术中的武打。“做打”形成了戏曲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重要特征。综合现在国内已有的戏曲原创动画作品,戏曲动画动作创意中的“做打”大体可以借鉴五种类型(见表1):经典再现法、动画演绎法、虚实结合法、缩小距离法、“做打”结合法。

表1:豫剧动画中动作设计的五个重要方法

一、经典再现法

在戏曲动画中,角色的动作设计基本上都是还原戏曲中的演员动作。通过稍作修改、缩减而来的,尽量还原原汁原味的戏曲元素,角色完全按照戏曲中的打斗开展表演。动画场景中的内容也是戏台,有的是还原文本中的景色以角色动作还原和场景写实为主要特征。如在戏曲动画《西厢记》中,角色的动作基本按照戏曲程式化、戏曲套路來表现,但创作者设计动作时有意的改编文本,删减了一些慢拍繁多的情节和动作。影片中多是中景、全景,很少用到近景和特写,弥补了动画电影中无法完美表现演员表情的缺憾,而巧妙的将动作设计为突出四肢和身段的表现,为语言来传情达意。

二、动画演绎法

通过动画的形式,不去考虑传统戏曲元素的动作,而是加入许多现代元素和现代价值观,进行动作重构。并且借助夸张、想象的手段给予作者全新的视听感受。戏曲动画可以凭借其“物质现实的变形”的极端假定性更随意更充分的表达创作者的主观色彩。如央视戏曲动画《三岔口》,卡通风格动作简洁幽默,兼具戏曲动作韵味。动画演绎法动作设计在发挥动画创作技法的同时也兼顾了戏曲动作的特性,因此在“动画演绎法”的具体应用中的风格偏向还要依据视觉风格设定而定。

三、虚实结合法

通过围绕着写实道具场景展开的虚拟化。程式化表演,这种动作处理力求传达更多镜头之外的信息,给观众更多的回味空间。既能表现戏剧内容和戏剧环境,又能充分体现戏曲动画的意境审美。在戏曲动画《空城计》中诸葛亮对司马懿设下空城计,司马懿而对此汁莫惑不解搞的胆颤心惊。在表现这段时,开头是舞台幕布形式开场,司马懿兵马也是以舞台兵马形式出场,城门和迎接司马懿的地毯则相对戏场为实,在司马懿恼火派兵攻打却找不准变幻中的虚幻城门时其实表现的是原戏曲中司马懿的多疑。这种虚实的结合呈现出戏曲动画独有的演绎方式和视觉效果,不仅生动的呈现出戏曲动画的特色,更是拓展了戏曲动画意境的视觉传达。

四、缩小距离法

主要是通过生活化的语言来表现戏曲动画中的动作,这样可以缩小与现实生活中的距离,但是又不完全脱离戏曲的本质,主要是由于戏曲的许多动作表演由于当代观众缺乏欣赏基础导致的欣赏不能,容易产生距离感。所以采用生活化的形式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五、“做打”结合法

动画的表现手段本身就丰富多彩,戏曲在转化成动画时为表现其“做打”手段和形式可以使得动画的视觉冲击力更强,创新出新的动画语言使其即能展现戏曲本身的美,又能体现动画感。动画电影《连升店》中,“做打”结合法的创作方式较为突出。影片开头王明芳亮相从“出将”门进,门和门牌相继消失,王明芳念白“出的场来,天色已晚”时,一条路延仲而来出现在王脚下,背景也以水墨润然的方式变为傍晚天色,这种跟念白节奏走而变幻场景的方式不得不令人眼前一亮,多元化的动作塑造手段促使动画手法与戏曲表演的相互融合,在视觉效果上即展现了戏曲本身的美,也体现了动画的趣味性,更是突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性,丰富了审美趣味。

六、结语

戏曲艺术不论从形式与内容上都兼具了动画的思维方式和戏曲的传统艺术风格,在动作创意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可参考素材,如今的网络视频爆炸时代,利用好这种资源不仅能够提升动画的艺术价值,提高动画的质量,还能够加快我省动漫产业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些戏曲动画动作创作中的具体思路和方法——动作设计五法。希望能够为中原戏曲传承和郑州动画产业发展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美]戴维·阿什德.传播生态:控制的文化范式[M].邵志择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11.浅析音乐在动画中的重要性 篇十一

音乐在动画中起着不可比拟的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讲, 配乐对动画片所起到的作用是任何一种别的形式都不能替代的。正因为如此, 动画中不能没有音乐, 不然动画就没有了活力。所以对动画来说, 音乐不仅仅再作为一种辅助的工具, 而是成为其关键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应该更多的来了解音乐, 分析音乐, 使它在动画中发挥无以伦比的作用, 让动画变得更加完美。

一、声音与画面的交融

音乐离不开动画, 动画离不开音乐, 两者是协调统一, 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无法想象一部没有音乐的动画, 光有内容或者剧情只会表现的空洞无物, 缺少了音乐就缺失了灵魂, 假如《天空之城》没有音乐, 人们只从画面中是无法感受天空之城的美丽。因此音乐不仅仅可以可以和观众产生共鸣还是一部动画作品的灵魂和精髓。

毋庸置疑, 动漫道路伴随着音乐而前进, 从《可爱的蓝精灵》到《天空之城》我们有了对音乐的回忆, 只要回忆起来, 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不断的涌入心中, 感动不已。然而动画对音乐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好的动画片深受观众的喜爱, 同时动画中的音乐也伴随着动画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音乐的魅力

2.1音乐可以影响环境气氛烘托氛围

音乐能为动画创造一种特定的环境, 从而达到深化视觉的效果, 当观众听到音乐时, 便进入动画的世界。音乐可以为影片渲染局部气氛, 也可以用来贯穿全片。细致入微地为影片创造气氛情感的基调。例如《秒速五厘米》中的音乐《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贯穿了整部影片, 使得整部影片拥有这一种悲伤的基调, 符合这个错过的结果, 这首歌也伴随着影片深受大家的喜爱。

2.2音乐对动画人物情感的描写

音乐可以刻画人物的性格, 在影片中将某些人物生动化, 具体化, 通过音乐可以让观众更加了解人物的性格, 例如当角色内心紧张、害怕, 那与之相配合的就会选择节奏较快的音乐, 这样对于观众而言就可以将无法感知的情感转化为可听的音乐来体会, 让观众更加明确, 生动的了解。《猫和老鼠》中同样如此, 动画中的音乐在老鼠和猫的争斗中的加入, 让观众为猫的笨拙和老鼠的聪明而开怀大笑。

2.3音乐对剧情发展的影响

对于动画这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其本身的视听语言的性质决定了音乐可以直接参与到动画中的情节中去, 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元素。音乐可以将动画发生的环境和氛围清晰而巧妙地展示在了观众的眼前。同时音乐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节奏和音乐语言, 来迎合故事不同的风格, 推动剧情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 音乐对动画剧情的诠释、推进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

2.4音乐对观众的影响

“在钟爱的光影与声色之间, 灵魂得到释放, 或寻得喜乐、宁静、救赎……”音乐是动画中的一部分, 观众可能因为一部动画而记住一首音乐, 也可能因为一首音乐而记住一部动画。动画借助音乐让听觉形象, 使它插上翱翔的翅膀, 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感染力, 增强了银幕形象的思维空间感, 多层次的丰富了画面, 多侧面的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提高了观众的接受程度, 影响人的情绪。动画随着故事剧情的发展, 配上适合的音乐, 确实可以使故事情节及人物的感情得到升华。由此给观看动画的观众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音乐在动漫中的形势

动画片中音乐能够很好的与动画片的画面和剧情相融合, 使之恰当的呈现给观众, 这个特点与电影配乐极为相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动漫音乐是由电影音乐衍生出来的分支, 因此, 动漫音乐有着许多电影音乐的相似之处, 然而制作动漫音乐的难度也绝不亚于电影音乐。为了配合不同的动漫作品, 动漫音乐的种类形式非常多, 并且吸引了大量音乐形式, 如爵士乐、交响乐、古典乐、乡村音乐等等。日本动漫作品的精彩就在于它拥有恰到好处的配乐。最典型的成功案例当属宫崎骏的御用作曲家久石让先生, 他的《天空之城》、《千与千寻》等成为经典。

总结

一部好的动画离不开音乐的烘托。音乐对于动画, 既可以很好的渲染片子的气氛增强感染力也可以恰如其分的模拟节奏和情景真实感, 同时对动画整体风格的塑造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外音乐还可以拉近作品和观众的距离, 是整个动画生产中一个重要环节。音乐对动画的作用是任何形式都不能替代的。也正因为如此, 在动画制作当中不能没有音乐, 一部没有音乐的动画片是没有生命力的。动漫音乐是多元化的, 它虽一个新兴产业, 但终究会成为动漫界中经久不衰的一朵奇葩。

参考文献

[1]滕矢初《穿越艺术》团结出版社

[2]罗展凤《流动的光影声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孙立军《影视动画影视分析 (综合卷) 》海洋出版社

[4]克列姆列夫《音乐美学问题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上一篇:煤矿常用电工工具下一篇:全市水产工作会议典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