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心得

2024-09-06

注册会计师心得(共8篇)

1.注册会计师心得 篇一

我的专业是会计,本身有一定的基础,大三下学期专业课程已基本结束,复习的时间相对充裕,每天能够保证学习11个小时以上,加上很多同学都开始准备考研了,学习氛围十分浓厚,这是我的优势。众所周知,注会考试题量多,难度大。一次报考六门,如果没有中华会计网校的老师和网络课程的帮助,想必我现在仍然在准备专业阶段的考试。网校经验丰富,技术手段成熟,开设的辅导课全面,老师们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大大提高了效率。使我能够在6个月中充分复习重点知识。当然,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只有真正下过苦功,经受过自虐式的6个月,才有机会通过注会考试。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经验谈不上,班门弄斧,分享几点我在备考中的感受。

一、《会计》:关键在于理解,理解了就会做题了。就如徐经长老师特别强调的,基本理论一定要搞明白。从的会计考试中可以感受到,现在的考题特别注重考生职业道德价值的判断。好多考题的模式就是判断对错,说明理由,改正。这就要求我们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一定要到位。在理解的基础上做题,通过做题加深对准则的理解。

二、《审计》:很多人认为审计很难,就我个人观点,其实审计是比较简单的,重要的在于在背诵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前几章的基础上分析即可。审计语言可能读起来比较拗口,理解起来也很有难度。“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用在审计上再合适不过了。看第一遍书的时候,建议听一下杨闻萍老师的审计课程,很有亲和力,也容易理解,有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

三、《经济法》:利用零碎时间背记,没有别的办法。但也要多看看题。李玉华老师的课程简明扼要,可以听一下。

四、《税法》:做题,做题,还是做题。多做题,多见各种情况,心里才有底。税法既要计算又要记忆,我的方法是在计算中记忆,重点在做题过程中,要刻意去记一些税率以及优惠政策。在做题过程中如果本题所涉及的税率、优惠遗忘了,要重新看本章的课本,总之做题与看书相结合。叶青老师的课内容讲的很透,易懂易记,声音清晰,也很动听,听她的课程学习起来很轻松。

五、《财务成本管理》:对于每一个上过大学的人,理解书上的公式都不成问题,问题在于应用。还是做题,不要光看着理解了就不做了,这样极易造成眼高手低,看着都会,一做就错。由于计算相对复杂一些,所以要注意理解概念。陈华亭老师的课程系统化,结构清晰,很有助于记忆。

六、《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个人觉得这门属于自由发挥型的科目,可以说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好好读几遍书,重点记忆几个概念性的知识点。考试时以平静的心态按照自己对案例的理解答题就行啦。不论理解的程度如何,一定要坚持写,一直写到考试结束,千万不要因为不会就不写了,因为这门大部分都是主观题,只要写就会有分。借用吕鹏老师的一句话“男子汉应该死在战场,不能畏缩不前,连战场都上不了”。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再争取1分,就会由59变成60,天壤之别!

最后,我想说:对自己要有信心。虽然这句话说起来有喊口号的意思,但很管用。有的人一上考场,便觉得大脑一片空白,看过的内容好像都逃得无影无踪了。在考场上,要像个战士,对自己充满信心,发挥最起码不会失常。

2.注册会计师心得 篇二

我国《注册会计师法》第21条规定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 必须按照执行准则、规则确定的工作程序出具报告”。中国独立审计准则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也做了详细的规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出具审计报告, 并对发表的审计意见负责。由于基本会计数据及其他管理数据的庞大以及审计成本的限制, 现代审计多采用评价内部控制基础上的抽样审计以获得支持财务报表的证据。在信息系统条件下, 审计基础数据更加庞大和复杂, 内部控制的内容与方法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获取基础审计数据, 评价新的内部控制结构的效力与证据之间的联系, 这些都构成了对注册会计师的极大挑战。

我国2004年发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0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明确指出, 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关注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对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及内部控制的影响。2006年发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633号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第十八条指出, 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审计单位是否运用适当的安全基础架构和相关控制;第32条也指出,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被审计单位实施的信息安全政策和控制措施, 是否足以防止未经授权修改会计系统或会计记录, 或修改向会计系统提供数据的系统。《国际审计准则15———电子数据处理环境下的审计》明确指出, 当在一个电子数据处理的环境下进行审计时, 审计人员应当对约定计划中的计算机因硬件、软件和处理系统有充分的了解, 并且要了解电子数据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与评价和对审计程序实施的影响, 包括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但我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都没有给出审计测试的具体评价标准, 注册会计师在评价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正确及有效性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以上情况表明, 虽然注册会计师可能无需对信息系统和信息活动提出鉴证结论和咨询意见, 但必须考虑信息系统和信息活动对被审计单位的影响与重大错报的风险。因此, 注册会计师在面对复杂的信息系统时必须考虑借用有效的IT标准来对被审计系统进行评价。当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IT相关标准众多, 但有关信息系统管理及如何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的标准相对比较少, 对审计人员来说, COBIT对审计人员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其执业规范和操作指南对审计人员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的标准。

二、COBIT概述

COBIT (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y) 是信息系统审计及控制协会 (Information Systems Audit and Control Association, ISACA) 指定的关于信息技术安全及控制的通用标准, COBIT实质上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最权威的信息技术管理、控制和审计的标准。

COBIT控制目标体系是一个较完整的信息系统管理和控制的参考模型, 通过将COBIT应用到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环境中, 管理人员、开发人员和审计人员可以在强化和评估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控制时获得依据。COBIT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的内容:执行概要、系统框架、管理指南、详细控制目标、审计指南、实施工具集等。执行概要围绕着IT控制与企业经营目标之间的关系说明了CO-BIT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使得COBIT与企业活动紧密相连, 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系统框架介绍了COBIT的领域、IT过程和高层控制目标, 指出了每个控制目标对信息的要求和主要对哪些信息系统资源产生影响, 可以成为审计人员选择审计程序和方法的主要依据;管理指南主要阐述企业对内部IT的控制情况的自我评价, 提高和改进IT过程的措施以及对IT过程性能的监控, 是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也是注册会计师借助于内部审计报告来评估IT控制的重要证据;详细控制目标介绍了COBIT的IT过程所包括的详细控制目标, 是评价IT管理和过程的具体参考标准;审计指南从信息管理人员和审计人员的角度说明了如何实施对IT控制的检查, 提出了具体的审计方法;实施工具集主要包括管理认知、IT控制诊断、实施指南、常见问题、COBIT案例研究等工具, 为快速学习和运用COBIT提供丰富的素材。

三、COBIT信息评价标准对注册会计师的指导意义

企业的财务报表反映了一系列有关该企业财务状况的管理当局认定, 注册会计师的任务是确定这些财务报表的公允表述。为了完成这一任务, 注册会计师制定了审计目标, 确定了达到这一目标而需要执行的审计程序, 并为证实或否定管理当局认定收集证据。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的认定可以归结为五类:存在或发生;完整性;权力和义务;估价或分摊;表达与披露。在这些认定的基础上, 注册会计师在具体的审计实务中产生了总体合理性、真实性、完整性、所有权、估价、截止、机械准确性、披露、分类等一般审计目标。由此可见, 管理认定在注册会计师的具体审计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际上, 财务报表就是信息, 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发表的审计意见就是对相关信息进行鉴证, 在鉴证过程中, 注册会计师必须对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保密性、完整性及其实现企业目标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在对信息系统的审计中, 信息的评价标准在指导具体的IS审计行为中具有管理认定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类似的指导意义。COBIT提出的如下表的信息评价标准值得注册会计师借鉴。为使信息达到标准, 信息系统的组织规划、信息获取和系统实施、服务与支持、信息系统监控都要有一套合理的控制目标和标准, 这就成为注册会计师对信息系统输出的财务报告发表意见的具体审计目标。COBIT把以上目标以34个IT过程方式进行了描述, 就产生了34个高级控制目标, 并成为审计人员进行审计评价时的参考标准。

四、信息系统环境下注册会计师的行为选择

(一) 一般控制与应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评价

在信息系统环境下,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不管采用绕过计算机的审计还是通过计算机的审计, 都需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信息系统中建立了许多新的控制措施, 许多内部控制是建立在计算机的程序中。信息系统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包括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 注册会计师可参考COBIT标准来识别、研究、审查、评价这些新的内部控制。如果注册会计师对信息技术和COBIT的标准不熟悉, 聘任IT审计师或信息系统专家一同工作可能是最好的选择。此外, 查阅内部审计报告和征询内部审计人员的意见、查阅和分析管理报告、软件控制测试等也可作为内部控制测试的辅助方法选择。

(二) 业务与信息风险的评价

信息系统的附加业务风险主要来源于信息系统的安全, 尤其在IT业务外包、电子商务、ERP (企业资源计划) 和BPR (企业过程重组) 、网络金融环境下。在对这些单位实施审计时, 注册会计师必须注重对相关合同的审查, 要评价系统提供方或服务提供方的技术水平、服务能力和未来业务的可持续性, 并审查系统的形成和服务过程。

(三) 网络环境的测试

越来越多的组织采用网络系统, 网络系统具有责任分散、系统风险加大、控制内容复杂化、系统资源多样化的特点。对于网络系统, 注册会计师应将系统安全性作为审计的第一目标, 一般来说, 注册会计应该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和技术CAATTs, 更多依赖内部审计人员提供的证据, 不断更新审计测试的方法和内容, 进一步加强对数据的完整性检验。

(四) 数据文件的实质性测试

信息系统环境下的数据记录庞大, 纸质原始凭证由于联机数据采集而不复存在, 注册会计师在实质性测试中应采用计算机的数据式审计模式。信息系统环境下系统高集成度、数据的一致性, 为利用多种计算机软件工具提高审计效率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注册会计师可利用比较成熟的数据挖掘技术、联机分析处理 (OLAP) 、审计模型构建和共享技术来广泛获取审计线索和搜集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重点转移到企业的明细信息, 审计团队更紧密的合作成为必然, 审计模型和审计经验成为被更多注册会计师共享的资源。

参考文献

[1]胡克瑾等:《IT审计》,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2]〔美〕James A.Hall:《信息系统审计与鉴证》, 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3]余漱峰:《试论网络环境下新增审计测试的内容和方法》, 《财会研究》2007第3期。

[4]Ron Weber, Information System Control and Audit, The Uni-versity of Queenland, 1999.

3.注册会计师“勤勉的询问” 篇三

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必须始终保持正确的心态:怀疑、谨慎,搜集与舞弊风险相关的信息,深入调查管理层和员工。国外的舞弊案例研究表明,在调查和揭露企业舞弊时,往往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审计技术——“勤勉的询问”。舞弊易于掩盖,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线索。而通过询问,很可能发现线索。在很多审计失败的案例中,为什么没有人揭发舞弊?因为没有人问!由于调查舞弊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因此,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在运用“勤勉的询问”这一审计技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询问的对象

1992年至2002年间被证监会、财政部处罚的上市公司中,几乎每家公司的管理人员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该公司的舞弊,有的管理人员是自己直接参与,有的是通过授权或指使下属进行舞弊(这种情况也归结为管理舞弊),从中可以得出管理舞弊是我国证券市场上企业舞弊的主要形态。因此,当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舞弊进行审计时,不仅应当向管理当局、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以及关键管理人员询问,还应询问公司的法律顾问、工程师、仓库保管人员和刚离职的人员等。

二、询问的内容

注册会计师在询问前应事先准备好有关舞弊的线索,并在和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建立了一定程度的熟悉和友善关系之后才开始询问,询问的内容由一般到具体,由容易到艰难,由轻松到敏感。

询问管理层时,应关注:是否存在管理人员已知的舞弊行为或被指控的舞弊行为;管理层是否得到了有关舞弊的报告,是否从现有员工、前雇员、分销商或其它中介机构那里取得舞弊的初步证据;管理层对舞弊风险的评估,对会计记录、分类以及交易中,可能存在舞弊的判断;管理层有无用以减少舞弊风险的计划和控制措施及如何向员工告知其管理理念和职业道德;了解管理层是否对审计委员会或其它类似职能机构负责,是否对内部控制负责以及如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以预防或纠正舞弊的重大举措。

询问审计委员会时,应了解审计委员会开展工作的范围;询问审计委员会对舞弊风险的看法以及是否获知现存或可疑的舞弊行为。

询问内部审计部门时,应适当地向内部审计人员询问其对舞弊风险的看法;内部审计部门是否为识别、发现舞弊行为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管理层是否对内部审计结果满意;内部审计部门是否获知现存或可疑的舞弊行为。

注册会计师还应向企业内部其他人士询问企业是否存在舞弊或具有值得怀疑的舞弊迹象。该询问能够从非财务角度印证管理层提供的信息,或提供管理层越权控制的信息(如指出交易方式中的一些不寻常的变化)。注册会计师在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对存货执行简易审计程序,或运用分析性程序的结果出现偏差时,应该向下列人员询问:与编制财务报表无关的人员;企业内不同职权层的员工;与创建、记录、参与复杂或特殊交易有关的员工;企业内部法律顾问。

三、询问的方法

注册会计师在询问时应根据客观情况选择使用恰当的询问方法,并充分运用审计心理学,以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

审计询问中的心理对策主要有:调查谈话法、疑点突出法、差异对照法、迂回探测法、定向询问法和启动回忆法等。前三种方法适宜在一般公开的调查活动中使用。这种心理对策法的特点是目的明显,能使调查对象很快明白审计人员调查询问的内容,可以使主客体双方的心理迅速接触,便于审计人员从正面探明调查对象的心理活动,利于主体排除心理接触中的干扰。后几种方法适用于秘密调查活动。其特点是目的不明显,容易使被调查对象心理陷于被动,而对主体的意向和目的起到隐蔽掩护作用,使审计人员掌握心理主动权,较可靠地调查对象的心理变化。口头证据之所以被人们看中,是因为可靠的口头证据能为审计的进一步取证提供线索。但是注册会计师对于未经确实的回答应当心,不要完全相信,当感到迷惑时应大胆地说出并作进一步了解。

在进行“勤勉的询问”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充分运用审计心理学,从被询问人的口头语言和身体语言进行合理的推断。

第一,语言反应。当不诚实的人被问及某个敏感问题时,可能出现紧张状态,表现为:重复问题,以争取时间来思考怎么回答;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回答;发誓从没进行过舞弊;反问注册会计师,想打探注册会计师已掌握了什么;对注册会计师问及舞弊,表现得过于平和、尊敬等。

第二,非语言反应。当一个人受到心理上的威胁时,常有精神上的“战斗或逃跑”反应。那种状态下,说谎人的身体难以保持平静,下意识地处于一种想逃离的状态,或不安定地变换姿势。

四、询问的结果

4.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心得 篇四

第一年,报了《会计》、《经济法》。同年,我还有一场初级职称考试,我的计划力保初级,注会考试为辅。随着初级职称备考的推进,发现时间安排不过来,结果只买《经济法》教材,《会计》连课本都没买就放弃。头一年的备考情况是这样的:进考场时,教材还有两章节未看完,属于一遍也没看过那种。当然,前面章节复习还算认真的。此外,还吃着初级职称备考《经济法》的老底,我以打酱油的身份进了考场。考试成绩公布,非常令人意外70多分通过。欣喜之余,让我产生注会考试也没传说中那么难的错觉。后来我才知道,《经济法》之所以能过是因为它是几门考试科目里最简单的,并且它与其他几门课程几乎无关联。但当时我没意识到这点,这个意外事件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信心大增的我,在接下来一年里,一口气报了余下的四门。

于是,第2年成为我注会考试最艰苦的一年。那一年,由于工作上的原因有相对空闲的几个月时间,初级职称已经考过了,可谓一心备考注会。四本教材、一本很厚的习题集,是我备考的材料。没有报培训班,身边也没找到同道中人,有点孤军备战的悲壮感。订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为了表决心贴在房间的墙上,小私心是想以此争取家人支持,取得不干家务活的豁免权。接下来是按部就班努力照计划复习的日子。

02

多年以后,尤记得第一次翻开《会计》书的情形:趴在书桌上,逐字逐句研读,做了许多记号,第一次觉得自已像个做学问的人。到了长期股权投资那章节,公允价值,减值准备,权益法,基础薄弱的我被绕得头昏脑胀,云里雾里。奇怪每个词我都明白它的含意,串成一句话,就不知所云。没法子,只好的把不懂得地方打上记号。第一遍学习花了些时间安慰自已,不求甚解,带着疑问艰难前行。看完一章,做一章习题。到了做习题时,更让人沮丧,几乎都不会。干瞪眼,瞪了一阵子,觉得不是法子。还是找出书后标准答案,把习题全部当例题做,同时边做边返回书本找相关知识点。还有一些是连标准答案都看不懂,只好连习题集都打上记号折起来。

到第2遍复习时,我还是采用抓住教材,结合习题的办法,只是这遍知识点抠得很细,因为注会考试特点就是难度大,考得细,题量大。又重新做一遍习题。发现好些原来会做的题目已经又忘记了,只好采取老办法,看标准答案,回到教材巩固相关知识点,并将此部分做上难点标记。第2轮复习中,给我增强信心的是,发现一部分原来不懂的考点,豁然开朗,悟出其中奥妙。

到了第3轮总复习,书本上打折的页数已经少了许多,表明我不明白的已经越来越少,有种“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感觉。书本上画满各种标记,重点部分用绿笔标出来,整本书绿油油的。翻开滚瓜烂熟的课本,基本知晓哪个章节,有哪些考点,可能考的题型。做了近三年的考试卷,同时,又将习题中有标记的抽了部分做了一遍。其他各科,不外如是。

等到临考前一个月,我发现一个可怕的弊端。四门科目的内容太强大,要掌握的考点,又都是我在近几个月内新掌握的知识,它们在我的脑子里搅成一团浆糊,顾此失彼。当时,一直想着如果考试时间能一周考一门,间隔开来该多好啊。上周某某科的题还都会做来着。这周又晕了。

03

第2年考试情况是这样的:进考场除了会计题量太多,最后一题没完成,其他反正都做出来。至于对错很茫然。考完一科,忙着临阵磨枪,准备下一场。全部都考完,有种解脱的感觉,立马各种犒劳自已,各种补眠,各种玩,我想我一定是累惨了求补偿。待到公布成绩日,忐忑不安。结果一查四门全没过,而且分数全轧堆在52分至59分之间,欲哭无泪,各种后悔。

付出这么多,颗粒无收,实在不甘心。成绩虽让我吐血,也带给我希望,好像你摘果子,虽然够不着,但只差一点点的高度,你就会像打了鸡血,找梯子,搬凳子,削竹竿、练跳高各种努力,不会瘫倒在果树下,喃喃自语“这果子酸的,一定是酸的”。无悬念开始第3年备考。这一年谨慎地报两门,过了。第4年过了余下两门。总算全科通过注会考试。

这场跨越数年的考试,伴随了我人生中很多重要时刻。这几年里男朋友变成老公,孩子也出生了。其中一年,我是顶着7个多月的孕肚上的注会考场。这个段回忆还是满励志的。

04

下面总结下我的备考经验:

一、做个行动派。有人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二十五年前,其次呢?其次就是现在。你下定决心参加考试,就立刻行动起来,不要瞻前顾后,顾虑太多,则难以起航。

二、保持好心态。就是有3-5年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不半途而废,越挫越勇。江湖上有很多传说:某些人一年内全科过注会,那是学霸,个别人甚至没学过会计,零基础,一年过注会,那是学神。这些确有其人,只是如果有机会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会发现原来他们的执行力、领悟力、记忆力也是超于普通人。所以,考前根据自身情况,设定一个合理预期是保持备考耐性的关键。

三、定一份可行的计划。这份计划的制定基础是我们理清自身有多少备考时间。如果是在职人员,用于学习的时间有限,如何利用好如晚上7点——11点,周末完整时段至关重要。时间上的安排要充裕,因为刨去可能的加班、开会、出差、偶尔身体欠佳等原因,实际利用在备考上的时间通常要比计划少20%-30%。计划要订得详尽。列出第一遍学习何时开始、做习题的时间、总复习的开始时间、各科时间段安排,每科的复习内容有哪些。每月、每周、每天具体安排。在实施计划过程中,更要不断根据实际复习情况调整偏离的计划,保证可行性。

四、找个好的培训机构上课。这点很重要,当初我考试时如果做到这一点,在第一遍刚开始学习时,有老师的引导、讲解,就不会异常艰苦,有太多疑问无法解答,也不需自已归纳考试重点,事倍功半,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五、选一本好的习题集。习题的难度要和考试的难度相近,太容易,则无法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无力应对考题;太难,作为超纲部分我们花去的都是无用功,无异于人为加大考CPA的难度。近三年考题是一定要做的,放在总复习后期,模拟考一下,可以估出自已大致的实力。

六、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别嫌碎片时间少,积少也成多,如坐公交、等车、午休前等,可以听课件、回忆要点、背记一些记忆类考点。

七、创造个无干扰的学习环境。这个决定了我们复习效率高低。可以预先跟家人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周末,家中实在嘈杂,图书馆是个不错选择。

八、学习步骤从宏观—微观——宏观。通俗说就是有时我们要把书读薄,有时我们又要把同一本书读厚。初次学习要以理解为主,知道都学了些什么,不懂之处多思考,多提问,配合做题。这阶段一定要清楚哪些是考试重点,哪些内容是自已薄弱点。第二次复习时,抓重点、弱点有的放矢,多下功夫,并在这些方面抠细节,尽量做到会答的题不丢分、少丢分。最后总复习,要把书本读薄,回到宏观面,在脑海里将这科所学知识联贯起来,可以避免相似考点混淆,越复习越乱。

九、别去在意通过率。前面谈的三到八点都是如何在战术上重视注考。这一点是战略上要藐视注考。历年考试来看,每年合格率变化不大,各科也没有太大差别,百分十几。看到这个通过率,第一个反应——好低啊,第二个反应——我恐怕在那堆百分之八十几里。其实,这个合格率计算包含那些报名后缺考人员。有机会进考场,你就会发现出考率也偏低,看看考场上前后左右那些没来的,你会突然发现自己朝那百分十几又靠近不少。所以坚持进考场,就是某种程度上的胜利。备考路上忘掉通过率吧,告诉自已尽力就好。

5.一位注册会计师考试心得 篇五

谈谈我的注会考试经历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介绍一下本人情况,93年商专财会专业毕业。当年曾掀起一股中专热,所以商专的录取线不算低,跟重点高中持平。这样看来,我的考试经历注定成不了“零基础过注会”或是“一个学渣的逆袭”一听就让人热血沸腾、斗志昂扬的励志故事。

决心考注会是在我中专毕业4、5年后,此时的我已经完成电大的大专学业,学得也是财务会计专业,呆在一个中小型国企里登着费用明细账。每天干着记账的活,每月领着一笔少得可怜的薪水,对此,我耿耿于怀,一心思量如何摆脱半个啃老族身份。某次闲聊,一个朋友告诉我目前做会计的可以考一本证书,据说含金量很高,考过后工资待遇是赶赶往上窜。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年,我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他口中的CPA考试。事后,回想起来,这件事上我属于财迷型的行动派。不仅自动屏蔽友人交谈中关于此证书如何难考的言论,也未细究考上后到底怎样加工资、让谁给我加这种需要很强可操作性的问题,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踏上我的CPA考试之旅。现在回想,当个行动派也是有好处的,当初如果了解太多,就产生畏难情绪,顾虑太多,则容易错失良机。

第一年,报了《会计》、《经济法》。同年,我还有一场初级职称考试,我的计划力保初级,注会考试为辅。随着初级职称备考的推进,发现时间安排不过来,结果只买《经济法》教材,《会计》连课本都没买就放弃。头一年的备考情况是这样的:进考场时,教材还有两章节未看完,属于一遍也没看过那种。当然,前面章节复习还算认真的。此外,还吃着初级职称备考《经济法》的老底,我以打酱油的身份进了考场。考试成绩公布,非常令人意外70多分通过。欣喜之余,让我产生注会考试也没传说中那么难的错觉。后来我才知道,《经济法》之所以能过是因为它是几门考试科目里最简单的,并且它与其他几门课程几乎无关联。但当时我没意识到这点,这个意外事件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信心大增的我,在接下来一年里,一口气报了余下的四门。

于是,第2年成为我注会考试最艰苦的一年。那一年,由于工作上的原因有相对空闲的几个月时间,初级职称已经考过了,可谓一心备考注会。四本教材、一本很厚的习题集,是我备考的材料。没有报培训班,身边也没找到同道中人,有点孤军备战的悲壮感。订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为了表决心贴在房间的墙上,小私心是想以此争取家人支持,取得不干家务活的豁免权。接下来是按部就班努力照计划复习的日子。

多年以后,尤记得第一次翻开《会计》书的情形:趴在书桌上,逐字逐句研读,做了许多记号,第一次觉得自已像个做学问的人。到了长期股权投资那章节,公允价值,减值准备,权益法,基础薄弱的我被绕得头昏脑胀,云里雾里。奇怪每个词我都明白它的含意,串成一句话,就不知所云。没法子,只好的把不懂得地方打上记号。第一遍学习花了些时间安慰自已,不求甚解,带着疑问艰难前行。看完一章,做一章习题。到了做习题时,更让人沮丧,几乎都不会。干瞪眼,瞪了一阵子,觉得不是法子。还是找出书后标准答案,把习题全部当例题做,同时边做边返回书本找相关知识点。还有一些是连标准答案都看不懂,只好连习题集都打上记号折起来。

到第2遍复习时,我还是采用抓住教材,结合习题的办法,只是这遍知识点抠得很细,因为注会考试特点就是难度大,考得细,题量大。又重新做一遍习题。发现好些原来会做的题目已经又忘记了,只好采取老办法,看标准答案,回 到教材巩固相关知识点,并将此部分做上难点标记。第2轮复习中,给我增强信心的是,发现一部分原来不懂的考点,豁然开朗,悟出其中奥妙。

到了第3轮总复习,书本上打折的页数已经少了许多,表明我不明白的已经越来越少,有种“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感觉。书本上画满各种标记,重点部分用绿笔标出来,整本书绿油油的。翻开滚瓜烂熟的课本,基本知晓哪个章节,有哪些考点,可能考的题型。做了近三年的考试卷,同时,又将习题中有标记的抽了部分做了一遍。其他各科,不外如是。

等到临考前一个月,我发现一个可怕的弊端。四门科目的内容太强大,要掌握的考点,又都是我在近几个月内新掌握的知识,它们在我的脑子里搅成一团浆糊,顾此失彼。当时,一直想着如果考试时间能一周考一门,间隔开来该多好啊。上周某某科的题还都会做来着。这周又晕了。

第2年考试情况是这样的:进考场除了会计题量太多,最后一题没完成,其他反正都做出来。至于对错很茫然。考完一科,忙着临阵磨枪,准备下一场。全部都考完,有种解脱的感觉,立马各种犒劳自已,各种补眠,各种玩,我想我一定是累惨了求补偿。待到公布成绩日,忐忑不安。结果一查四门全没过,而且分数全轧堆在52分至59分之间,欲哭无泪,各种后悔。

付出这么多,颗粒无收,实在不甘心。成绩虽让我吐血,也带给我希望,好像你摘果子,虽然够不着,但只差一点点的高度,你就会像打了鸡血,找梯子,搬凳子,削竹竿、练跳高各种努力,不会瘫倒在果树下,喃喃自语“这果子酸的,一定是酸的”。无悬念开始第3年备考。这一年谨慎地报两门,过了。第4年过了余下两门。总算全科通过注会考试。

这场跨越数年的考试,伴随了我人生中很多重要时刻。这几年里男朋友变 成老公,孩子也出生了。其中一年,我是顶着7个多月的孕肚上的注会考场。这个段回忆还是满励志的。

下面总结下我的备考经验:

一、做个行动派。有人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二十五年前,其次呢?其次就是现在。你下定决心参加考试,就立刻行动起来,不要瞻前顾后,顾虑太多,则难以起航。

二、保持好心态。就是有3-5年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不半途而废,越挫越勇。江湖上有很多传说:某些人一年内全科过注会,那是学霸,个别人甚至没学过会计,零基础,一年过注会,那是学神。这些确有其人,只是如果有机会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会发现原来他们的执行力、领悟力、记忆力也是超于普通人。所以,考前根据自身情况,设定一个合理预期是保持备考耐性的关键。

三、定一份可行的计划。这份计划的制定基础是我们理清自身有多少备考时间。如果是在职人员,用于学习的时间有限,如何利用好如晚上7点——11点,周末完整时段至关重要。时间上的安排要充裕,因为刨去可能的加班、开会、出差、偶尔身体欠佳等原因,实际利用在备考上的时间通常要比计划少20%-30%。计划要订得详尽。列出第一遍学习何时开始、做习题的时间、总复习的开始时间、各科时间段安排,每科的复习内容有哪些。每月、每周、每天具体安排。在实施计划过程中,更要不断根据实际复习情况调整偏离的计划,保证可行性。

四、找个好的培训机构上课。这点很重要,当初我考试时如果做到这一点,在第一遍刚开始学习时,有老师的引导、讲解,就不会异常艰苦,有太多疑问无法解答,也不需自已归纳考试重点,事倍功半,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五、选一本好的习题集。习题的难度要和考试的难度相近,太容易,则无

法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无力应对考题;太难,作为超纲部分我们花去的都是无用功,无异于人为加大考CPA的难度。近三年考题是一定要做的,放在总复习后期,模拟考一下,可以估出自已大致的实力。

六、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别嫌碎片时间少,积少也成多,如坐公交、等车、午休前等,可以听课件、回忆要点、背记一些记忆类考点。

七、创造个无干扰的学习环境。这个决定了我们复习效率高低。可以预先跟家人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周末,家中实在嘈杂,图书馆是个不错选择。

八、学习步骤从宏观—微观——宏观。通俗说就是有时我们要把书读薄,有时我们又要把同一本书读厚。初次学习要以理解为主,知道都学了些什么,不懂之处多思考,多提问,配合做题。这阶段一定要清楚哪些是考试重点,哪些内容是自已薄弱点。第二次复习时,抓重点、弱点有的放矢,多下功夫,并在这些方面抠细节,尽量做到会答的题不丢分、少丢分。最后总复习,要把书本读薄,回到宏观面,在脑海里将这科所学知识联贯起来,可以避免相似考点混淆,越复习越乱。

九、别去在意通过率。前面谈的三到八点都是如何在战术上重视注考。这一点是战略上要藐视注考。历年考试来看,每年合格率变化不大,各科也没有太大差别,百分十几。看到这个通过率,第一个反应——好低啊,第二个反应——我恐怕在那堆百分之八十几里。其实,这个合格率计算包含那些报名后缺考人员。有机会进考场,你就会发现出考率也偏低,看看考场上前后左右那些没来的,你会突然发现自己朝那百分十几又靠近不少。所以坚持进考场,就是某种程度上的胜利。备考路上忘掉通过率吧,告诉自已尽力就好。

十、考试科目建议:《会计》是基础核心课程,较系统学习《会计》对学习《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有好处。《经济法》与其他科目关系不是太密切。一次报考两门,通过率会高。

最后,谈谈我考上注会后的收获。首先,它让我有了跳槽的底气和实力,促使我离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国企,到了当时最热门的外资房地产企业。薪酬有了个飞跃。其次,在新的企业里,容易在众多财务人员中脱颖而出,引起领导重视,配合自身工作努力,得到职位上提升。再者,通过几年系统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实际工作中遇到难题,向前辈请教时,比以前领悟快,易上手。此外,这场考试培养了我自学能力,锻炼了我的专注力和毅力,在后来的工作中能有意识加强后续专业学习,提高业务技能。这些都是当年那个一心只盼望着考后在国有单位每月能多加两、三百工资的我没有预料到的。感谢当年那位朋友提醒,也许他早已忘记自已曾经说过的话,但那些话语给我的职业生涯带来重要影响。

以上就是我的考试心得,谢谢大家花这么长的时间来听我的总结。很希望这篇心得对大家的备考能有所帮助,也衷心希望将来大家能加入注册会计师行列,壮大注师的队伍。

6.注册会计师心得 篇六

注册会计师这个响当当的成为高收入白领的代名词,在国外注册会计师(CPA)也是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代名词。作为取得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惟一考试——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它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在此笔者谈谈自己参加本考试的一点经验,权作抛砖引玉,希望对同在这条路上奋斗的兄弟们有所帮助。

这样考最合适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在限定期限内(目前为5年)全科(共5科)通过全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是必要的条件。通过参加今年的注会考试,悟出了两条道理,第一,注会考试很难;第二,考完之后重新思考,发现其实像我一样一次性通过5门,也并非偶然,其实也是有捷径可以寻觅的!

复习用书是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不想白交报考费,课本就一定要用当年的新版。预测题最好选当年5、6月份出版的最新辅导材料(比如《注册会计师过关密卷》,它常到6月份才出,是一本内部复印版资料,口碑不错)。如果还能弄到前一年的课本就再好不过了。因为每一年课本更新的部分都是考试的重点,对照起来看自然事半功倍。另外一个比较有口碑的辅导班视频也是过关的不二法门,当然比起面授还是差了些。

会计

会计是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第一杀手!注册会计师的《会计》课程,是学好并参加《审计》、《财务管理》的基础。所以也是不得不过的一道坎。会计这科的主要特点是书最厚,内容最多。对大家的考验也最大,不仅考验智慧也考验意志。要充分作好吃苦和受打击的准备,不要抱有任何幻想。想不经历“一番寒彻骨”就“梅花扑鼻香”是绝对不可能的。

总的来说,投资、合并报表等是永恒的重点,当然每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也很重要。比如现金流量表,连辅导班的老师也说得不是很清楚、、、因此不仅要用功,而且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另一个不太妙的消息是,09年会计考试将减少客观题的分数,增加帐务实务处理的分数。所以在用功之余,账务还要多练习。

财务成本管理

首先要说的是,财务成本管理考试的通过率很低,但说它很难考倒也未必。就笔者的感觉来看,应该说“风险与机遇并存”。财务成本管理考试考核全面,题量较大,而且注重实际。

对在校学生来说,一提到“实际”通常都意味着大麻烦。不过财务成本管理考试一般涉及现行法规,制度较少。所谓“实际”,主要是考查财务数量分析的操作能力(其实多是纸上谈兵的东西),因而试题中的计算量比较大。所以不用多说大家也明白——只要多做习题就差不多了。

当然计算会相对复杂一些,不过只要平时注意理解概念也就行了。

审计

据考纲说“《审计》科目的考试以„全面考核,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为命题原则。”。但从考试情况来看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就个人的亲身经历来看,通过审计的唯一好方法就是“背”,或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审计重点在前面几章关于基本审计概念、理论的内容以及最后几章关于完成审计工作和审计报告的内容,至于中间几章关于各个循环的具体审计程序,只要知道每个循环的一些重点内容、理解其精神就够了。考前要特别注意审计报告的部分,多做题,应该很顺利地过关(前提是你的会计必须比较好)。

经济法

实话实说,经济法是比较注重法律知识理解和实际应用的一门。但令人烦恼的是,经济法考试的特点之一是试题涵盖了考试大纲以及辅导教材所有章的内容。换句话说,整本书得全背。

经济法的应用性比较强,注重考核考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所以对毫无实践机会的在校生来说除了背书之外,还得多背题(至少是多看题)。当然,可以把类似的东西联系起来记忆,如股票、债券、基金、上市条件等等。

近几年,考题愈发灵活,不再是给出情况然后问“是否正确?为什么?”而是给出情况然后“请分析......”。其实可以多看一看经济类的报纸,上面常有一些真实案例。可以给我们这些没“吃过猪肉”的人“看猪跑”的机会。

税法

其实税法比较有趣,它的特点和经济法差不多。不过税法的考试是真正的“全面考核有所侧重”。其侧重点就在于企业普遍涉及的一些大税种。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等。其他象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5个税收实体法和税收征管法等也常考,但不如前者重要。

这两年各种变化比较大,变化的自然是重点。对付税法也只有一个办法,多做题、多背题。各种情况都见识了,心里也就有底了。风险与战略管理

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程具备了财管和审计的双重特点,预计是现行制度下的《财务成本管理》中的风险分析(第四章),价值评估(第五、十、十一),战略管理(十七章),再加上审计中的内控部分组成。可以形容为“新瓶”装“旧酒”,大家不必太担心。建议学习的时候财管、审计和风险管理同时学习比较好一些,不过三门的难度也是不小的,报考的时候要做好准备。

复习时的注意事项

在复习迎考时有两点要注意,第一,每本参考书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差错,所以做习题的时候一定要以教材为准,千万不要迷信参考书的答案。第二,考前的冲刺串讲视频尽量要看!网上很多免费的视频,还有我前面提到的《注册会计师过关密卷》通常都有对考题极为准确的预言。最后,考试时一定要带计算器,否则考场上会很惨。另外,既然报了名就应该去参加考试。哪怕没有复习好,也可以感受一下考试氛围,为下一次考试作准备。

当然,千万不要被吓到,注会考试的出考率一般都是不足50%。笔者考的时候有一科开考一小时后就只有两个人了、、、、、、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简介

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为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全国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是当地注册会计师考试组织领导机构,地方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当地省级注册会计师协会。

考试科目共五门,分别是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经济法、税法。09年增加新制度考试,风险管理!会计考试时间为210分钟;审计、财务成本管理考试时间各为180分钟;经济法、税法考试时间各为

150分钟。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客观性试题采用填涂答题卡方式解答;主观性试题采用书写文字方式解答。

五科考试均实行百分制,60分为成绩合格分数线。

报考人员可同时报考所又科目,也可选择报考部分科目。分科交纳报名费。

单科成绩合格者,其合格成绩在取得单科成绩合格凭证(单科成绩合格证书或成绩通知单)后的连续4次考试中有效。通过年限以考试通过科目当年算起,5年内全部通过,领取全国考试委员会颁发的全科合格证书,并可申请加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为会员。全科合格证书只证明考试成绩合格,不作其他用途。

报考条件:

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具有会计或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报考注会无专业限制、无须会计证)

7.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研究 篇七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1. 注册会计师方面

注册会计师作为一种集重大责任与高风险为一体的职业, 在很大程度上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雄厚的专业知识, 还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与工作能力。然而, 随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迅猛发展, 其报考资格的审核、考试方式的规定、执业许可的审批等方面都不甚完善, 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会计事务所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低下, 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无视其工作的责任与风险, 导致审计工作质量低下, 并隐藏着很多风险。

2. 被审计单位方面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繁荣, 企业所从事的业务项目、管理内容越来越复杂, 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注册会计师在记载和撰写财务报告时出现错误的可能性, 甚至还有一部分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而肆意作假, 导致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陷入被审计单位设计的圈套中, 遭受审计风险的侵袭。

3. 会计师事务所方面

我国注册会计师相关管理条例规定:任何注册会计师只有加入到会计事务所中才可以开展注册会计师的相关业务。其流程是:被审计单位必须要先委托会计事务所对其进行审计, 然后选择注册会计师到被审计单位工作, 其中需要强调的是注册会计师与企业之间是间接的受托审计的关系。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注册会计师审计结果的独立性。如果会计事务所缺乏对审计单位需审计项目的质量监控, 在接单的过程中没有顾及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 而只是以增加收入为目的, 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审计的风险。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规避策略

1. 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 与客户保持良好沟通

据调查, 大部分审计出现风险的原因在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所从事的业务不清晰, 进而导致审计结果失误, 出现审计风险。为了有效降低其风险, 一方面, 注册会计师一定要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 在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进行审计之前, 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深入研究其基本情况、所从事的业务情况、管理状况等, 进而分析出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 一旦接受其委托审计, 注册会计师就需要加强与客户之间的沟通, 加强对企业最新的经营与财务情况的关注, 在增进对其了解的基础上, 将审计风险调控到自身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有效防范风险的侵袭。

2. 认真制订审计方案, 履行严格的审计程序

优质的审计方案是有效规避审计风险的基础, 严格履行审计程序是有效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因此在日常工作中, 注册会计师需要在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特点与审计项目情况的基础上, 需要从审计的角度、审计的重点、审计的程序、审计的方法等方面, 认真制定多层次、多角度审计方案, 以供日后严格遵循。

3.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保持谨慎的执业态度

我国经济结构日益复杂, 一些针对不同经济成分的新规定与政策也不断出台与更新, 与此同时, 审计的对象与内容也发生着或多或少的变化, 这对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适时学习新的知识, 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 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而且还需要保持谨慎的职业态度,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在提高法律意识的同时, 汲取相关法律知识, 有效维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4. 正确处理降低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本人在长期的工作经验中总结出:由于在审计的内容中存在不可控的因素, 所以审计的风险是可以调控的, 但是无法真正消除, 而且, 切实降低审计的风险需要一定的审计成本, 随着成本的增加, 风险会有所降低, 但是如果一味地降低风险, 就会导致经济效益大打折扣。因此, 在会计事务所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委托时, 一定要认真审核该企业的审计风险程度, 正确处理降低风险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接受高风险的审计项目, 使自己陷入危险之中。

5. 加快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法制建设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迅速, 而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较晚, 使得其行业与相关方面缺乏健全的法律支撑, 导致注册会计师因为审计问题而面临诉讼的时候常常处于被动地位。为此, 我国应加快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法制建设, 及早制定并完善《注册会计师法》, 同时建立起一整套的相关法律与法规, 使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企业财务过程中有法可依, 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从根本上降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风险。

6. 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和专业指导机制

为了有效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质量, 会计事务所应该建立并健全质量监控机制和专业指导机制, 切实将该机制推广到每一个部门, 每一个注册会计师以及他们所从事的业务中。与此同时, 可以聘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律师, 协助注册会计师开展审计工作, 防范审计风险。在此过程中, 不仅可以使律师逐步熟悉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过程, 为可能出现的诉讼案件积累证据, 而且当注册会计师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 可以向律师咨询, 并听取律师的指导与建议。这在有效提高审计质量的基础上, 有效降低了审计风险。

三、结语

注册会计师行业作为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型产业, 在一定程度上规范着企业管理的内容, 提高着企业经济发展的水平, 促进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 降低审计风险, 我们应该在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基础上, 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地改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 为注册会计师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这无疑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成为当今经济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将在分析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原因的基础上, 探究有效规避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策略。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策略

参考文献

[1]李之平.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现状和防范措施[J].经营与管理, 2011, (11) :8-9.

[2]孙小东.中国资本市场审计失败案例研究——基于注册会计师诚信视角[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4) :14-16.

8.浅析注册会计师风险导向审计 篇八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风险导向审计运用推广

0引言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受到了会计行业内外的重点关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根据国际审计准则的最新发展,在2005年正式发布了已修订的新审计风险准则,同时,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这一准则的联合推行,确定了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和地位。风险导向审计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模式的必然选择,并且它适应审计环境变化、审计准则国际协调及审计工作的客观要求。

1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

风险导向审计作为新兴的审计方法,要求注册会计师做到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的中心是由内控测试到风险评估的转变,从风险导向审计自身来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1对内部控制运用全面。在制度基础审计中,风险导向审计主要考虑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等三个因素,同时也可扩展到五个因素:控制环境、管理部门的风险评价、会计信息与传递系统、控制行为和监督。由于内容的扩展,内部控制制度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演变为内部控制结构,这相对于原来的系统导向审计只考虑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进步了很多。

1.2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模式。在风险导向审计中,以风险为导向,可以影响经济业务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是以经济业务整体为重点,综合分析评价企业经营所处的内外环境,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审计水平,最终目的是要将审计风险控制在社会可接受的水平以下。

1.3全面的考虑风险因素。风险导向审计在账户余额和财务报表两个层次分别评估,注册会计师在各个审计阶段分别评估账表项目的期望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入,注册会计师在各个阶段针对不同风险要素做分别侧重的评价,这样审计人员所能够获得的与风险要素相关的信息就非常多,使对风险要素水平的评价也更加准确和客观。

1.4在每个阶段都用风险审计模型做出对策。注册会计师在各个审计阶段,都分别以审计风险为模型,分析评价各自的期望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全面的控制审计风险。

2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及问题

审计风险模型的出现,从理论上解决了注册会计师以制度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随意性,又解决了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审计,在优化公司治理框架的前提下,从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评价、改进四个环节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强调高级领导层的控制责任,关注对全部风险的评估。在现阶段运用风险导向审计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注册会计师的素质问题。风险导向审计是用分析性测试程序作为主要的获取审计证据手段,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很高的自身素质。在数理统计广泛运用的前提下,为了使运用分析性测试程序具有合理性和可验证性,要求根据数理统计估算出可接受的风险水平,达到相应规模的审计证据。而在我国,还有很多的注册会计师不具备这一能力。

2.2政府监管及执法问题。各级政府的监管部门,在对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检查中,往往最关注的就是审计过程中是否执行了所要求的全部常规审计程序,而在审计失败事故的检查处理中,更是判定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重要方面。但是这种只重视审计程序的形式化的检查方法,必然会制约到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开展。

2.3审计程序软件的开发。我国的大部分注册会计师都缺少大量的审计程序软件,数据电子化程度不够,导致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不能直接对数据库进行加工分析,并依据软件构建模型,从而经过电脑自行检查和核对,这就使审计工作的效率在很大的程度上减缓,阻碍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

2.4成本的增加。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注册会计师所关注的范围也将必然扩大,而程度的加深就导致工作时间和审计成本的随之增加,然而在激烈化的行业竞争中,这些成本并不能增加到业务收费中,这就形成了风险导向审计运用的实际性问题。

风险导向审计是注册会计师避免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实际运用中国外已经有了成熟的前例,而在我国这一理念还不是十分成熟,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出现的问题就是因为没有采用风险导向审计,这证明了我国风险导向审计还不全面,缺乏很多因素,实际推广中也不完善。

3风险导向审计的推广

风险导向审计是适应审计环境变化、审计准则的有效方法,我国注册会计师按目前的职业水准和审计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导向审计的推广运用:

3.1加强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我国的审计准则是借鉴国际惯例,并在这个基础之上制定的,风险导向审计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发展,系统化的分析和评价,较之过去的制度基础审计有很大的进步。在风险导向审计的观念中,是客观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外环境、制度,并对发现的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账项审计,从而控制风险,节约审计成本,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值得大为推广,经济全球化也要求我们随之进行审计理念的进一步加强和学习。

3.2健全法律制度。我国很多的风险导向审计工作中,因为法律制度的不健全而产生的审计事故已经出现过不少。注册会计师是当前会计、审计制度执行的法律主体,现有的《公司法》、《证券法》、《注册会计师法》等大都是以行政责任为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辅助,这样就导致很多的注册会计师违法行为不断发生。健全法律制度,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法律风险意识,从而可以减免由此发生的审计事故。

3.3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素质。注册会计师执行独立审计鉴证职能时,必须要了解顾客所在行业以及相关单位包括行业生产经营特点、经济技术指标和行业政策等知识结构的情况。同时,注册会计师队伍的优化组合要加强,原有的会计师事务所单一型的财务人员结构要改变,法律、工程技术、网络信息等一些非审计人员也要加强。审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专业化工作,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素质和各项知识的巩固,可以加大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工作,固定每个组对一种行业的审计工作。

3.4加强风险导向审计的网络化信息系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网络化信息系统也要随之加强。注册会计师在进行风险导向审计时,要面对大量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没有良好的信息化系统,审计工作的效率也会随之降低。加强与社会的信息共享,可以减短收集资料的时间,加快工作效率,同时,会计事务所自身也要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分类别、行业来收集、存储资料信息,方便以后的工作。

3.5政府加大对风险导向审计的扶持。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作为新兴的一种审计方法,它的优势也非常明显,政府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尽快的推进我国风险导向审计,从而实现这一优势审计方法。

4总结

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多维的审计模式,它以审计风险理论作为基础,高质量、低风险地完成审计任务达设定的审计目标。我国的风险导向审计还不完善,需要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不断地补充完善,不断的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和其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叶陈刚,孔慧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用探析[J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8(5).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

[3]王咏梅,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发展及运用研究[J].会计研究.2006.(7).

上一篇:《史记》读后感心得收获下一篇:国旗下讲话稿,(第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