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系(精选11篇)
1.农业经济管理系 篇一
一、消极经济管理的形成原因、目的与手段
1. 消极经济管理的形成原因。
消极经济管理的成因受经济体系、价格变化和市场竞争三个因素的影响。第一, 经济体系因素, 国内现在的经济体系还不够完善,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假设与现实经济不相符合是, 政府需要用消极经济管理的方法对经济进行必要的干预, 对经济进行宏观的调控。第二, 价格变化, 它受很多的外界因素影响, 比如A产地的水果比B产地的水果销售价格高很多, 这样高的价格变动, 会影响消费者倾向于买B产地的水果, 而A产地的水果会被冷落, 在价格相差很大时会出现较高的经济损失等问题。所以需要国家用消极经济管理的手段干预经济活动。第三, 市场竞争, 在市场经济的多样化发展下经济活动缺乏有序的秩序, 出现了垄断等不公正的手段.
2. 消极经济管理的目的。
消极经济管理是政府的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 它的目标是让现实经济与古典经济假设理论的情况尽可能的相符合, 从而, 促进整个市场经济的有序、优化和快速健康的发展。
3. 消极经济管理的手段。
一般, 国家进行消极经济管理采用经济、行政和法律三种手段进行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干预经济, 使其往国家偏好的方向发展。
二、积极经济管理的形成原因、目的与手段
1. 积极经济管理的形成原因。
影响积极经济管理的主要有两个因素, 分别是经济安全和资源配置。第一, 在经济安全上, 国家需要通过积极经济管理来确保我国市场经济与国外的经济进行交流时的安全问题。第二, 资源配置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 市场经济能够实现部分的资源最优化的配置, 但这是不全面的, 所以需要国家运用积极经济管理进行干预, 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最优化的方向发展。
2. 积极经济管理的目的。
积极经济管理也是政府进行经济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 其目的是使国家经济发展与理想中的目标相一致, 使政府能最大化的管理市场经济。
3. 积极经济管理的手段。
积极经济管理的手段与消极经济管理的手段一样, 也是从经济、行政和法律三个方面进行对市场经济的宏观干预。但积极经济管理运用较多的是对经济的引导, 不是直接性的干预, 如限制进口, 调整税率, 保护出口物品等, 从中确保我国经济的安全。
三、消极经济管理与积极经济管理的联系
消极经济管理的形成因素是包含在积极经济管理内的, 总体来说, 消极经济管理的进行受经济体系、价格弹性假设和市场竞争三个因素影响。资源最优化以人权和财产权权利体系为基础, 现实经济不能全面的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需要国家进行消极经济管理来调控。而积极经济管理的目的包括了消极经济管理的目的, 从大局上看, 消极经济管理的目的是让市场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 这种最优化的资源配置往往与现实中的不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 政府需要通过对人身权和财产权权利体系的调整, 市场经济自我完善, 让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理想预期中的状态。总言之, 国家在进行经济管理时, 需建立在消极管理的基础上, 做好积极经济管理, 在不违背市场经济, 保证市场经济有序, 统一的前提下通过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进行管理。可以说, 积极经济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让消极经济管理有序的进行。
从管理手段上看两者的关系, 消极经济管理和积极经济管理都是由经济计划, 经济调控和经济决策形成的, 因为经济计划有着特殊的对立性, 导致两者的关系也是相互对立的。消极经济管理和积极经济管理的经济调控手段在管理方面是相同的, 都是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等手段进行干预, 而达到政府的预想状态。
四、结语
在经济学上, 消极经济管理和积极经济管理是两种重要的管理模式, 政府对市场经济进行管理主要通过消极经济管理和积极经济管理, 它们间的关系对立又不可分割。积极经济管理是以消极经济管理为基础, 但两者的管理手段都是相同的。准确的把握好两者间的关系有助于国内市场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
2.农业经济管理创新办法探析 篇二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 :F3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6-0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业的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已成为了农业大国,但距离农业强国的目标还是有差距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的水平,使我国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还需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改变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状。
1 农业经济管理的内涵
所谓的农业经济管理,指的就是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业生产、交换以及分配和消费等一系列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有计划的组织、控制以及协调,并对参与经济的人员进行激励,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我国对农业经济的管理起步较晚,根据我国农业经济学与农业企业管理科学的发展时间来看,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产生于20世纪的中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对农村实行改革以后,农村的农业经济管理受到了极大的重视。我国对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内涵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自我国对农业经济微观和宏观规律的总结;另一方面是对西方有关农业经济的引荐,在结合我国农业经济现状和我国历史上对农村经济学的阐述发展而来的。
2 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具体办法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为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带来了新的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对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对农业经济管理方法、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以及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实现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对于激发农业科研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有促进作用,同时,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对社会的进步也同样具有促进作用。
2.1 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方法的创新
现在的社会已经发展为一个信息全球化的信息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各行各业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也逐渐的在实施信息化的方针。因此,农业经济管理也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的方法,对农业经济的管理方法进行创新。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我国虽然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农业整体的状态有所改善,但是我国还面临着新科技技术的挑战。因此,我国应该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的方法,对农业经济管理实行信息化的管理。
2.2 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
农业经济发展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对农业经济管理的水平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农业经济产生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农业经济管理比较落后造成的。实现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是农业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自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一直都处于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更新速度的加快,我国农业在科技技术环节还比较薄弱。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拓宽农业资金的来源,如果单单依靠国家的农业科研资金来发展农业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农业部门要扩大农业资金的来源,确保有更多的资金来购买先进的科研设备,为更好的研发农业新产品创造条件,通过研究出来的作品,获得更多的资金进行农业的科研,实现农业科研资金的可持續战略,达到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的目的。
2.3 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
要想实现对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首先就要树立农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意识,客观的对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用创新的眼光来看待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该问题,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以往传统模式的农业经济管理理念严重的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农业新技术的实施中,有的农民因为受到了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还是按照原来的施肥方法对所种植的农作物施肥,对新推出的科学技术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因此,要注重对农民思想的教育,帮助农民实现思想的转变,让农民接受新的科学思想,正确的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种植农作物。
3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想要实现由农业大国到农业强国的转变,就要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实现农业经济的管理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国家给予大力的支持,经过不懈的努力,重视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工作,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从而为实现我国农业强国的伟大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翠霞,黄凤,余志刚.基于农业现代化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途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1):135-137.
[2] 聂洪臣,张季中,姜桂娟,李国政,高建新.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13,(10):62-63.
[3] 高集光.农业经济管理课程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19):227-228.
[4] 李丹霞.浅析当代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及其优势[J].中国外资,2013,(10):97.
3.经济管理系 篇三
经济管理系设有工商管理教研室、经济教研室和市场营销教研室。现有教师98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3人,中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14人。
现有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商务、旅游管理、保险实务和连锁经营管理等8个专业。在校生1200名。拥有会计、语音等6个实验室和20个校外实训基地。
经济管理系以培养既有经济和管理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立足于陕西,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导向,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以队伍建设为重点,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构建和完善教学运行及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索和实践“行业主导式”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
专业介绍
电子商务专业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当今电子信息时代特征,了解电子商务发展方向,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市场营销管理和国际商务理论与技能,能够进行电子商务系统分析、设计、开发、运作和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面向IT企业、物流企业、政府部门等,从事电子商务网站设计与维护、网络营销与策划、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实际工作。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发展趋势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技能,较宽的知识面,一定的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在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上,能够进行工商企业及相应业务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以面向服装企业、政府部门等从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岗位的工作。市场营销专业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现代市场营销基本理论与方法,懂经济、会管理、善营销,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生产、管理及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毕业生面向各类工商企业,一般主要从事工商企业及金融、旅游、房地产行业和服务的营销工作,也可到IT行业、服装产业、服务业等行业,从事国际贸易、市场调查、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市场推广、营销管理、品牌推广、企业咨询、广告文案策划等工作。
国际商务专业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国际贸易理论和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掌握有关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法律的基本知识等,并有一定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能够从事各行业对商务活动所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能在服装企业、外经贸企业、中外金融保险机构、涉外宾馆饭店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外贸销售、进出口货物报关、涉外商务代理、货运代理、船务代理、商务咨询、商务文秘等工作。
旅游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旅游行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宾馆、旅游资源和服务组织的概况,具备一定导游能力和相应管理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面向国内旅行社、酒店和旅游景点以及相应管理部门工作。
物流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现代物流管理基本原理,以及与物流相适应的理财、营销、统计、法律等知识,具备现代物流管理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面向各种制造业、运输业、服装行业和服务行业。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现代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适应现代商业经营规范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向,掌握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及熟练的专业操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胜任各类连锁企业(含百货、汽车销售、餐饮、酒店、干洗店、会员店、专业店、专卖店),总部、采购、营运、财务、人力资源及开发部等业务部门之管理及技术岗位;各连锁企业各门店之管理岗位;各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心的管理和技术岗位;以及现代商业企业各相关管理运营机构。
保险实务专业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具备较为扎实的金融理论和实务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外语听说能力和驾驭网络的能力,以适应金融逐渐保险国际化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4.农业经济管理111 篇四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改革创新之路、富民强省之路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中,浙江经济发展要在高起点上取得更大跃迁,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关键词: 结构调整现状对策浙江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走出了一条富有自身特色的改革创新之路、富民强省之路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之路。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中,浙江经济发展要在高起点上取得更大跃迁,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现代经济发展表明: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着结构变迁,结构变迁推动着经济增长,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贯穿于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特征,因势利导,正确把握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主动地推进产业结构的转换与优化升级。
一、正确把握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
浙江面临的这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与以往相比,在调整的目标取向、外部环境、基本动力、发展阶段和体制条件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特点。
1、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是解决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产业结构的变动总是在一定的阶段和一定背景下发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背景下的结构变动趋势和目标取向是大不相同的。在总需求不足并成为常态的背景下,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心不再是“填平补齐”或“截长补短”,而是解决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当前,结构调整滞后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远未解决:主要产业集中在传统领域、多数产品处在价值链低端,低成本竞争优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贸易磨擦增多,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增大等等,都要求我们找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解决当前产业结构中科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差、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的问题,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已成为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路径。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的。从一定意义上看,经济全球化实质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体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表现出层次高端化,产业链整体化和企业组团化。在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方面,长三角地区仍是国际大企业大集团实施转移的主要选择地,而浙江更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充分利用这一历史机遇,加快浙江产业融入全球生产经营网络的进程,成为跨国公司的国外生产基地,成为国际销售网络中的一部分,利用
其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技术提升产业层次,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3、新技术革命成为结构调整的强大动力。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动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要素供给和市场需求方面的因素,也有体制、政策、国际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我们面临的这次产业结构升级的直接的动因是创新。新技术革命创造了新的产业领域,推动了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着驱动力的作用。充分认识这一特点是很有必要的。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的中心环节抓紧抓好。
二、浙江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
浙江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要站在历史的台阶上,从国内外宏观背景、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关系中去认识把握。其基本目标是遵循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其中,要突出以下两点:
1、着力构建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这是优化结构的重要目标之一。必须坚决扭转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全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一批可利用再生资源和实行清洁生产的新兴产业,实现产业演进生态化。
2、着力构建与国际市场紧密结合的产业结构。一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有内外贸相结合的全方位的产业结构。当前的产业结构的调整要以全球化为背景,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国际产业转移提升产业结构,在全球地域空间实现分工格局和资源配置方式的历史性转变。
三、产业结构调整中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影响的因素也多种多样。
1、产业结构调整要注意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产业选择及其产业结构调整必须立足浙江实际,适应要素禀赋条件,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以求在国内和国际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
2、产业结构调整要破除产业的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更多地属于供给方面的问题,它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过程,决不能一蹴而就。产业结构调整首先涉及到的产业进入和退出问题,这是一个涉及面广、十分棘手的难题。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的经典性著作《竞争战略》一书,在分析产业竞争力时就提到了产业的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问题。
3、产业结构调整要重视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和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包括市场机制和产业政策机制。在产业选择和产业结构调整中,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企业的自主性行为。其中,要特别重视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产业项目的选择上,总是倾向于风险小、利润大、资本边际产出效率高的项目。在这个方面,政府决不可越俎代庖。
在此基础上,也要重视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政府主要运用产业政策等手段完善调节,弥补市场失灵,有效配置公共资源,注重要素支撑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的保障,把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
四、产业结构调整导向意见
1、加强组织和协调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市发改局负责统筹和协调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牵头组织和协调全市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市经贸局负责牵头组织和协调全市工业商贸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市农业局负责牵头组织和协调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牵头组织和协调全市海洋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市财政局、劳动保障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外经贸局、国资委、地税局、环保局、物价局、工商局、质监局、安全监管局及其他市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的职责,承担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各区县,高新区、保税区要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根据本地区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和行业特点,认真分析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约束条件,充分发挥本地区优势,制订本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同时,组织力量对国家和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限制类、淘汰类条目涉及本地区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结合各地产业发展实际,制订具体措施,加快落实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要加强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发挥总体规划和重大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引导作用,认真规划产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对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制订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切实落实中长期规划提出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任务。
2、落实责任和加强监督检查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切实落实责任,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严格把关,形成合力,切实增强产业政策的执行效力。要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监督力度,市政府将定期对各地、各有关部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不认真履行职责,把关不严,贯彻执行不力的单位要予以通报批评。
3、加强调查研究和信息沟通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调查研究,掌握产业结构调整的最新动态;加强对产业政策执行情况的分析,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各区县政府,高新区、保税区管委会和市有关部门要在每年1月中旬向市发改局报送上一年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情况,对市优先发展产业目录提出调整意见或建议;将工业商贸、农业、海洋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情况及对相
关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或建议分别报市经贸局、农业局、海洋与渔业局。
4、加强相关政策研究
市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切实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研究,加强财税、信贷、就业、环保、土地、价格、进出口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努力把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对全市产能过剩行业问题的研究,提出建立产能过剩行业和落后企业退出机制的措施;研究建立产业预警机制,定期向社会公布有关产业发展信息。
五、参考文献:
1、汪自强;宋艳龄;;浙江省粮食安全、土地生产潜力分析和对策研究[A];浙江省粮
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研究与论证[C];2005年
2、方斌;浙江省农业系统技术系数产生、转换及应用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3、宋艳龄;浙江省粮食安全、土地潜力分析和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唐启国;论我国农业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
年02期
课程论文
农业经济管理
-------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现状与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班级:工商0924姓名:曲兆爽
5.农业经济管理系 篇五
1 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分析
1.1 现阶段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以城带乡、以工促农随着工业积累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会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加强工业对农业、城镇对乡村的支持力度,使其能够共同发展。现阶段的我国工业,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拥有独立发展的能力。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一步加深,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1.2 对科技管理信息化的认识
农业信息化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全面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营销、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的获取、处理、传播和合理利用,加速传统农业改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过程。
2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不足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机构不全,设备不齐,人员兼职,经费短缺,工作敷衍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利用率低,条块分割,多头并进,各自为阵,地区间、部门间、行业间未完全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农业数据库、农业信息系统等开发总量不足。
2.2 对农业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够
一些管理者对农业经济管理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使其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视力度不够。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各项产业不断将信息化进行应用,农业生产中,信息化的应用,能够加快农业经济的提高,促进农业管理的有效性。但是,管理人员针对信息化这一优势上,由于认识不够,导致信息化并没有被完全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2.3 农业信息化队伍薄弱
6.农业经济管理系 篇六
1. 管理可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力量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传统的经济管理理论通常是以国家治理为主题。想要将国家治理好, 就要对百姓的日常生活得到提高, 正所谓民富则兵强。管理, 它指在经济活动中, 以劳动者为主体, 它包括劳动对象、工具、劳动者、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 这些生产要素被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从而形成一个生产力动态系统, 这一系统的运行, 有助于经济活动的开展。管理水平的高低, 技术的进步也就越大, 直接决定了经济活动中产能的高低。
2. 提高生产力, 管理整合生产力要素
通过管理, 将各不相干的生产力要素, 有机制结合起来, 变成现实的生产力系统。人们有着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 而这一能力来自于经济管理水平的增高、生产资料和具有一定的劳动技能的劳动者。经济管理水平越高, 越能显示出在生产力系统中, 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相结合的科学性。正是现实生产力效率增高的源头, 无形中形成了一股力量, 从而使工作效率、经济效益得到很好的提高。经济效益一提高, 管理的投入就会加大, 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经济管理。
二、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1. 传统经济管理理念中的和谐理念对现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1) 企业与客观规律的协调
在市场经营活动中, 企业不能一味的追求利益, 违背市场规律的投机行为, 不择手段的压榨职工坐标, 而违背协调发展的管理思路, 这些行业属于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了在市场中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 而背弃“诚信”是不可取的。世间万物都有着自身的运动规律, 在经济活动中, 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主, 现代经济管理不能以寻求短期投机为发展思路和主要生存目标, 要做出长远的目标。这就要求企业在适应市场规律的前提下, 制定出长远的发展战略, 为社会创造长远价值、为社会公众奉献产品、为员工提供发展路径、为合法经济利益相关方提供利益等。
(2) 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企业市场经济活动中, 企业应当以诚信、奉献为理念, 不能见利忘义, 不能将物质利益作为全部追求。在企业经济管理中, 应该具有这种“仁爱”、“有余以表天下”的奉献精神, 要和谐可持续发展。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 要以一定的社会环境为依托, 以特定的社会需求为起点, 以一定的社会公众支持为基础, 从而使企业做强、做大, 使企业在社会中得到得到认可。
在经济管理理念中, 对于生产经营活动所造成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 也应当采取负责任的态度, 企业在追求合理利润的同时, 应将这些融入经营管理行为中, 在市场生存中的本质意识和社会责任, 从而达到企业与社会、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更好的服务社会。
2. 传统经济管理理念中对现代经济管理中个体管理的影响
(1) 管理者的自我修养
传统管理理念指出, “智者不惑, 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成功的管理者应该有着正确价值取舍, 是一个能够明辨是非的个体。企业管理者的思想, 对于企业的发展方向有很大的影响, 管理者自身不断吸取知识、经验, 不断学习, 体恤下属、培养员工, 才能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 拓展积极的人本主义企业文化, 明确带领团队的思路, 明确组织的发展方向, 营造出融洽的人际环境、企业氛围。
(2) 培养人才
企业的经济管理理念随着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 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而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是人本主义思想。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实施人性化企业管理理念, 人才战略管理, 正因为这些企业认识到了, 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资源。用这些人性化的管理, 来发展人才、留住人才。从而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道路, 提高企业管理效益。
3. 传统经济管理理念中对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发展战略的影响
(1) 有舍才有得
在企业经济活动中, 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必然要做到做精而后做大, 有舍有得。在经济活动中, 企业的资源永远不是无限的, 可以利用高效的经济管理手段, 来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 从而达到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目的。不切实际盲目扩大规模, 终将是一盘散沙。有舍有得, 不舍不得, 传统的舍得智慧, 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 对于资源配置过程意义重大。
(2) 谋而后动、顺势而为
谋而后动, 以扎实的基础为先决条件, 不能固步自封, 必须看清楚市场发展的趋势, 不能沉浸在企业一时的成绩之中, 进而对环境的变化有敏锐的洞察, 对于企业经济管理活动, 作出相应的调整, 而集思广益分析决策, 企业才能保持长久的发展;逆潮流而动, 可能在市场的洪流中遭受重创, 顺势而为, 顺潮流而动, 企业发展会事半功倍。在这变化多样的现代经济活动环境下, 企业应当保持相对的高度警惕, 不断的对经济管理策略进行修正, 从而达到引导企业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目的。
三、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的浪潮中, 传统经济管理理念在其中也占有一定的位置, 彰显出了其特有的生命力。传统经济管理理念, 在我国走特色市场、可持续发展道路上, 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管理理念博大精深, 其有丰厚的内涵, 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借鉴的意义。我们要从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现代管理经验、现代管理理论中找出共通的本质, 将其相结合起来, 进行协同运作, 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武器, 建设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企业管理文化。
参考文献
[1]王超, 卢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协同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 2013, (8) :77-79.
[2]陈华.浅谈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J].企业导报, 2012, (19) :40-41.
7.农业经济管理系 篇七
关键词:传统经济管理 当代经济管理 社会资源管理 企业经济管理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管理学科,经济管理学综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并侧重于总结实践经验。在经济学领域,传统的经济学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启示作用,本文通过对传统经济学内涵的阐述,探讨了其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作用。
1 中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
中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受传统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主要包含了社会资源管理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主要偏重于对政治的影响。
1.1 家国同构思想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国家的经济基础就是农业。自给自足是封建社会所强调和倡导的,靠天吃饭是这个时期的经济特点。由于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封建社会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管理体系,是父系氏族社会不断演变,通过血缘关系的维护,逐渐形成的家国同构的具有宗法君主制的帝制社会。家国同构就是中国历代上演了一两千年的社会制度,在这个制度下,基本就是以亲缘作为核心,以此形成一个大家族。家族中的公共财产包括了教育、宗族制度等,这一起构成了一個政治管理系统,宗族中按照宗族、宗子、族长的顺序进行排列,中央集权政治意识和家族意志就共同构成了封建社会特有的家国同构的统治形态。
1.2 重农抑商的传统管理思想 这种管理思想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重农抑商也是古代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古代,儒家和法家虽然持有不同的价值观,但在重农抑商这一点上,两大家却持有共同的观念。孟子认为“为富不仁”,他又将谋富强者视为民贱,荀子强调富强,但却不放弃“工商众则国贫”这一思想理念,这二人虽然是著名的思想家,但二人的思想显然被当时农业社会的经济现实禁锢。而儒家思想的权威性使得古代这种经济政策有了更加牢固的思想基础,严重阻碍了古代经济的发展进程。
1.3 儒家和墨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注重教化,通过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伦理教化,对家族关系进行了严格的界定,这也为当时经济社会的稳定打下了基础。早在前秦时期,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存在较大的贫富差距,因此很多思想家不断努力,来改变这种境况。墨家和儒家都认为,经济生活要人人平等,孔子就是最早提出均平原则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显然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这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均平富”的经济指导方针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
2 传统经济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进入社会主义之后,传统经济思想已经难以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是传统经济的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分析和探讨。
2.1 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启示 纵观历史,我国当代企业经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除了来自于西方以外,就是从古代经验理论逐步发展而来的。“实践出真知”,“摸着石头过河”这是这种理论的形象表达。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任凭出现再多的学派,但这个基础从来不变。这也是东方传统管理与西方传统管理区别之所在。
2.2 对现代农业经济的启示 农业是中国传统经济的命脉。发展农业也是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精髓所在,在现代社会,虽然出现了工业和第三产业这两大产业,但是国家对农业的发展要求依然是十分依赖,农业不仅是国民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更关系着国计民生,因此现在社会重视农业经济的指导方针和传统经济管理的思想是相统一的。
古代中国农业社会虽然是分散的、小规模的、靠天吃饭状况,但提高农产品产量的探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自先秦以来,中国社会的管理者不仅在思想上重视农业,在实践中也不断对农业的区域结构、水利设施、收储政策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与改进,目的是力求使农业的发展能够长期稳定,这和当代中国对农业的管理思想上是一致的。为了使当前农业经济能够长期稳定发展,国家不断进行“三农”改革,不断打牢农业基础。这也是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农业管理的启示,只有农业结构能够稳定长久发展,社会才能安定,民生才会和谐。
2.3 对货币金融管理的启示 我国传统货币金融管理体系中,人们最关注的就是商品的价格,并始终按照谷米价格作为定价的基准,避免“谷贱伤农”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政策。从奴隶社会到现代社会,人们一直在对货币的管理进行改革,从秦始皇统一货币一直到两宋、元朝、明朝、清朝直至当代,货币的形式与内容都发生很大的变化,但以农业丰、欠作为考量货币发行多少的基础一直没有变。虽然在当代金融界,出现了诸如基金、保险、股票、国债等多种金融形式,政府对金融管理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整个金融界对农业的依赖程度有增无减。这样才能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才能够让我国平稳健康的发展。
3 结语
当然中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也有值得我们慎重思考的,因此传统经济思想对我国当代经济管理实践有着深刻的启发作用。作为当代人,我们要不断汲取古代的经验并进行创新,以促进我国经济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尊旺.历史现代价值体例方法创新——评方宝璋著《宋代经济管理思想与当代经济管理》[J].当代财经,2009,25(3):56-57.
[2]陈勇勤.经济经典文献与当代青年了解传统经济思想[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18-119.
[3]徐广文,徐晟.论孔子的经济管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作家,2011,58(8):46-47.
8.《农业经济与管理》课程论文选题 篇八
1、以农业史视角,论述当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历程
2、基于市场调研,探讨某一农产品供给与需求现状
3、结合安徽实践,阐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4、以具体涉农企业为案例,阐述经营决策的原则与程序
5、结合区(县)域经济,论述乡村产业兴旺路径
6、基于村庄调查,探寻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机制)路径
要求:
1、以上题目任选一题,字数要求3000字左右。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习水平。
9.农业经济管理求职简历 篇九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湖南 身材: 170 cm?75 kg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行政经理/主任/主管:经理主管、服装/纺织/皮革/制鞋类:经理主管、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类:物业主管
工作年限: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一个月
月薪要求: 3500--5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东省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增城市志利顺实业有限公司起止年月:
-04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所属行业:纺织,服装
担任职务: 人力资源部经理
工作描述: 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和行政后勤管理工作,为公司制定人员规划,实施招聘培训绩效薪酬管理劳动关系处理,员工辞退。负责对政府的办公和负责外国客商的接待。为公司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离职原因: 公司效益不景气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湖南农业大学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日期:2009-07-01
10.关于农业经济信息化的管理建设 篇十
【关键词】农业;经济;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3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143—01
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在改革开放发展时期,农业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重大进展。针对农业发展,问题依然非常突出,从科学规划、资金投入、人才队伍、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有效的措施,以努力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不断促进农业和农村快速发展。
一、目前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分析
1.1 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工业技术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会做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加强工业对农业、城镇对乡村的支持力度,使其能够共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农业提供给工业的宝贵积累、没有农村给予城市的重要支持、没有农民为整个国民经济做出的重大贡献,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绝对不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现阶段的我国工业,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拥有独立发展的能力。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一步加深,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我国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
1.2 我国农业现代化
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想要发展农业生产,建设现代农业不仅会发展我国农业的生产水平,还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持。建设现代化农业是提高农业整体竞争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保障。农业不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现代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根本无从谈起。因此,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1.3 关于科技管理信息化的认知
科技管理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开发和共享科技信息资源,实现科学研究、管理流程、管理方式、信息交流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从而提高科学研究、科研管理和科研交流的效率和水平。农业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农业现代化的载体,可以形象而及时地传播各类实用的农业生产知识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从而对于提高广大农民和农村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4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知识性农业的转变。近几年,我国农民增产不增收,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信息和供求信息匮乏、滞后造成的。市场农业的发展要求农民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市场需求决策好生产经营,从而达到增收的目的。满足市场农业对农民的要求,只能依靠信息化来完成。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不足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工作的认知还不够,机构不全,设备不齐,人员兼职,经费短缺,工作敷衍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村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利用率低,条块分割,多头并进,各自为阵,地区间、部门间、行业间未完全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农业数据库、农业信息系统等开发总量不足。农业信息产品开发与实际应用脱节。加之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信息采集人手不够、采集点少、渠道狭窄,采集标准不统一,致使基层科技信息“孤岛化”现象严重。农村信息对生产指导作用不强,无法满足农民要求。各地发布的信息主要是价格的变化,缺乏针对国内外市场的系统分析和预警信息。加上品种少、特色不突出,传播渠道狭窄,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功能发挥不足,从而导致通过强化农业农村经济信息化水平提高生产力,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难以实现。当前城乡信息化水平差距较大,城乡信息不对称现象尤为突出,这既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尽协调的反映,又会进一步加剧城乡发展失衡,成为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2.2 农业信息化重要性认知不够与队伍薄弱
相当一部分领导对信息化建设具体实施方法和服务体系不够了解,特别是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农业信息的建设和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甚至有些领导认为信息化就是计算机上网,由于认识上存在不足,缺乏信息化建设的主动性。从事农业信息工作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不是专业出身,同时,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信息获取能力较弱,信息意识和利用能力不强。多数农民没有接受过信息化培训,计算机基础知识水平较低,依靠网络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受阻。同时,农户居住分散、政府投入少,使我国农业信息化程度较低。农民还主要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途径获取信息。农业产业化、社会化程度不高,必然影响农业信息化进程。
三、推进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及措施
3.1 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多渠道解决资金问题
根据全球信息化发展的趋势,采用最新最优的技术集成,高起点同时又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经专家反复研讨论证后,付诸实施。在研究、制定规划时,一定要考虑有利于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有利于用最少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有利于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有利于全社会积极参与,有利于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的分工协作,有利于广大商家、业主和农民大众开发利用。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各级政府一定要增加启动性投入,加大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但仅凭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应在政府统一规划下适当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多种形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国内外企业和个体私营业主投资。
3.2 人才队伍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信息时代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农业科研管理的主体对象是人才,科研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管理人员的素质。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科研管理的内容、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管理手段也逐步更新,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
3.3 借助多媒体技术,提高科技档案管理
科技档案管理是体现一个单位的管理水平、展示一个单位风貌的窗口。因此,科技档案管理的质量至关重要,科技档案管理要体现出它最大价值,发挥出它最大的技术效用和社会效益,充分体现科技档案的使用价值。
3.4 健全网络体系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培育市场需求
信息网络体系包括基础传输网络以及建立在基础传输网络上的专业计算机信息网络、电信业务网络和广播电视业务网络。同时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信息网络应用也是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按照市、县、乡、村,商家、厂家、业主、农户的层次分工,形成上下相通、左右相连、涵盖上述内容的网络体系,做到全球化信息可以即刻传到千家万户,当时当地的信息也相应活跃在全球,从而规范信息市场,整合信息资源。由于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使市场需求与产出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经会出现农产品“买、卖难”现象,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因此,需要建立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向农民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使农民的生产和经营得到及时调整。
总之,农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新兴的、前所未有的、开拓者的事业。从农业机械化走向农业信息化,是当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加快农业信息化的进程,主动迎接正在兴起的一场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不断带动农民走向新农村建设的金光大道。
参考文献
[1]虞梅.浅谈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2,(14)
[2]王丽莉.浅谈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6)
11.农业经济管理系 篇十一
关键词: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当代经济管理实践,启示
经济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只有将经济管理作为重点, 才能有效控制企业内部经济, 在开展各类经济活动时才能有效控制资金, 将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 同时, 对以往的各项经济指标进行总结, 有利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促进企业顺利发展, 当代经济管理实践中, 应该充分吸取传统管理思想的精华, 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概述
传统经济管理中, 最重要的思想就是“家国同构”,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 可以说农业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命脉, 而且我国古代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 国家经济管理结构是典型的“金字塔”式, 在封建君主制度的影响下, 社会中的经济管理结构的核心都是亲缘, 结构中有着明显的家族意识。
其次管理思想中明显重农抑商, 这一思想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一方面, 当时社会中的经济核心是农业, 另一方面, 无论是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 价值观中都表现出明显的重农抑商, 这种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最后是儒家思想与墨家思想对经济管理产生了一定的教化作用, 提倡“人人平等”, 要求社会中的所有人“均贫富”, 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相违背的[1]。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实践的启示
(一) 对当代农业经济管理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工业经济在国家经济结构中已经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但是, 从现实情况来看, 我国仍旧是典型的农业大国, 农业经济仍旧是国家经济结构中的主体, 因此, 政府必须将促进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 由于古代发展社会经济中一直将农业作为根本, 因此小农意识比较强烈, 体现出明显的“中庸思想”, 发展过程中较为保守, 这种思想虽然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就表现出明显的弊端, 缺乏大胆创新, 因此农业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为了改善这一问题, 应该在原本求稳的基础上敢于创新, 用科学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作为指导, 促进农业经济稳健、快速发展[2]。
(二) 对供求活动的启示
供求活动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有需求才有供应, 商品才能流通, 社会经济才能实现发展, 经济管理活动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供求活动的开展, 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对物品分配进行管理, 还要对物品消费进行管理。社会分工会受到社会背景以及经济条件的重要影响, 因此在管理供求活动时不能将精力放在某个点上, 而是要放在整体布局上, 使经济产业结构保持平衡。。总而言之, 就是要对供求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管理, 包括生产全过程和流通全过程, 突破模式化的束缚, 维持供求关系的稳定, 促进当代经济健康发展。
(三) 对货币金融的影响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 一般将价格管理作为货币金融管理中的重点, 政府会对金融货币制定官方价格, 例如, 在古代社会中, 人们会将谷米当做基本的价格单位, 这也是古代重农抑商思想的重要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货币出现了, 经济交易中都将货币作为基本单位, 贷款以及利息等一系列经济活动应运而生, 高利贷是成为货币经济时代下的必然产物, 高利贷行为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法律制度, 强制规范这一行为, 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3]。
(四) 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启示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旨在从中吸取经验, 为当代社会经济管理实践做出正确引导。企业经济管理是当代社会管理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 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作为基础, 并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的特征对经济管理方式进行创新, 也就是说, 无论现代企业管理做出何种方式的创新, 其都没有真正脱离传统经济管理思想。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革, 科学技术为管理思想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持, 同时, 新的经济形势也为现代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要想在这种形式下立于不败之地, 就要吸取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精华, 同时有效利用现代科技, 不断提升自身经济管理水平。
三、总结
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形势有关, 有一定的优势, 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当代经济管理实践提供了重要依据, 我们应该将传统思想中的精髓与现代社会经济形势有效结合起来, 不断提升现代经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俊鹏, 颜娟.我国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与启示[J].商业时代, 2014, 10 (12) 14:111-112.
[2]杨琳.浅议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影响[J].现代商业, 2014, 13 (15) 23:74-75.
【农业经济管理系】推荐阅读:
农业经济管理问题研究10-20
农业经济管理研究方向09-02
探讨如何管理农业经济发展09-15
农业经济信息技术管理分析论文09-24
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 经济与管理学院塔里木大学11-11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和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管理实施细则07-02
农业经济学课件10-26
农业经济学试题答案09-26
中级农业经济师笔记09-28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思考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