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宣传片解说词

2024-09-22

电视宣传片解说词(精选8篇)

1.电视宣传片解说词 篇一

睢县电视宣传片解说词

〖睢县电视宣传片解说词〗

(特效:凤凰图腾、睢县大景及凤舞水城、水城骄子等标志性建筑)

凤凰,吉祥之鸟、图腾之鸟,非灵泉不饮、非梧桐不栖,鸣唱着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神奇乐章。中原水城——睢县,因秦始皇在此梦凤置县,流传下一个诗意的名字:凤凰城。凤凰三展翅,升腾起睢县源远流长的文明史和2200多年的置县史,赋予了这片锦绣的土地灵气与财富,润泽出一方物华天宝的人间乐土。(推出片名)锦绣睢县 水韵中原(解说)

睢县蕴中原之锦绣,焕水城之灵光。她地处豫东平原黄河腹地,位于商丘、开封、周口三市结合处,辖8镇12乡,545个行政村,926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繁衍生息着85万勤劳善良、开拓进取的人民。心系睢县,因为睢县是——(字幕)

一卷荡气回肠的史诗(解说)

睢县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这里发现的周龙岗遗址、乔寨遗址和王庄遗址等史前古文化表明,早在史前时期,睢县就是华夏先民生息繁衍之地。古睢水穿境而过,哺育了一个古老的群落,据考证,远徙云贵高原的水族便是从这里繁庶的一脉,其水族的“水”字为“睢”字的字音谐变而来。

睢县有“千年古城、百年州府”的美誉。秦置襄邑,宋升拱州,金元时改称睢州,民国始称睢县。这里钟灵毓秀,人文朗润。汉代时,这里的丝织业就非常发达,出产的丝绸丰富了丝绸之路的色彩。因求其一赋而引起洛阳纸贵的西晋词赋大家左思有“罗绮朝歌 锦绣襄邑”的著名诗句。这里名胜古迹众多,有春秋时期宋襄公望母台、唐代无忧寺塔、宋代圣寿寺塔、明代袁家山、清初汤斌祠和睢杞战役纪念馆等众多名胜古迹。古往今来,睢县的名人俊杰层出不穷,从汉代饱学名士东园公到宋代父子双状元的张去华、张师德,从明代抗击倭寇的爱国将领袁可立到清朝“三代帝王师、天下文官祖”的儒学大师汤斌,从现代著名诗人苏金伞到当代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模任长霞等,文明的弦歌代代不绝。

睢县是一片筑就历史丰碑的红色热土。解放战争中,共和国第一大将粟裕将军在这里妙手运筹的睢杞战役,成为他军事生涯的恢宏手笔。如今,在改革开放的号角声中,睢县人民又以满腔的激情、昂扬的斗志、坚定的步伐跨入新世纪,为睢县这卷恢弘的史诗抒写崭新的篇章。心仪睢县,因为睢县是——(字幕)

一道美不胜收的画廊(解说)

睢县是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有中原水城之美誉。面积逾五千亩的北湖,是中州大地上最大的淡水湖泊,被命名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因古代的睢州旧城遗址深藏湖下,北湖又属于十分罕见的“城上之湖”。北湖水质洁净,平均水深2.2米,最大水深3.9米。周边的5个卫星湖与中心湖形成了众星捧月之势,共同构画了风情别样、气韵独特的中原水城景观。

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相互交融。水是流动的诗,湖是镶嵌的画。三月里桃柳夹岸,青黛含翠;夏日里荷花映日,莲叶田田;秋夜中月色空蒙,水光潋滟;冬雪后寒梅傲放,疏影横斜,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说不完睢县风情,道不尽水城神韵。

这是一座日新月异、风姿独具的运动之都。北湖水上运动设施较为完善,是河南省水上体育项目训练基地和中国铁人三项运动会专用赛场。曾成功举办了河南省青少年皮划艇锦标赛、全国青少年皮划艇锦标赛、全国皮划艇锦标赛;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国际铁人三项洲际杯赛暨全国铁人三项冠军杯系列赛和北湖旅游文化节。心向睢县,因为睢县是——(字幕)

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解说)

睢县是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棉油百强县、中国绿色名县和河南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先进县。这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饶。盛产小麦、玉米、花生、棉花、大豆、烟叶和时鲜瓜菜,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农、林、牧、副、渔各业兴旺发达,具有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地规模优势。

睢县工业发展势头迅猛。以丰富的资源为依托,全县形成了纸业生产、皮毛皮革、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六大龙头民营企业基地,盛荣裘皮、睢酒系列等品牌享誉中原。

睢县文化教育事业发达。是河南省为数不多的一个拥有2所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县,被评为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县职业教育中心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睢县产业集聚区设施完善,配套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建设发展迅速,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电力供应充足,广播电视、移动通讯信号、宽带互联网覆盖全县。金融、保险、医疗、商贸、宾馆、娱乐等服务业和中介组织完善齐全。

睢县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东临京九铁路,北倚陇海铁路和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郑(州)永(城)公路等4条省道和规划中的商丘—郑州地方铁路、商丘—新郑机场穿境而过,是通往全国各地的交通枢纽,正成为豫东重要的商贸中心和物流基地。心动睢县,因为睢县是——(字幕)

一方投资兴业的热土(解说)

这是一个海纳百川、客商心动的投资高地。睢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天字号”工程来抓,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了“发展至上,投资为本”的理念,形成了“适宜办企业、适宜聚产业、适宜干事业”的优良发展环境。

在大力加强基础建设、打造硬环境的同时,睢县不断创新行政服务机制,制定系列优惠政策,着力优化招商引资软环境,为投资者提供主动、周全、高效的服务,显示了睢县的极大诚信和殷殷情怀。

兴业沃土,必为商家所谋。河南省鑫山实业、上海毅添服饰、台湾久芳(汶莱)、富亿香港科技电子、湖北安琪酵母、同大服饰、迪亿佳食品、龙源纸业、鼎泰木业、永盛电子城、华益塑业等一个个知名企业纷纷落户睢县。

滚滚激流,百舸竞渡。睢县迎来了客商投资兴业的春天,焕发出一派蓬勃活力和盎然生机。心悦睢县,因为睢县是——(字幕)

一轮蓄势喷薄的朝阳(解说)

与时俱进,奋进的睢县步伐雄健;展望未来,豪情的睢县目光长远。

站在新的高度,面对新的起点,县委、县政府审视县情,放眼发展,集思广益,确立了“十二五”期间“一支点三基地”的发展定位和“两高一低一提升”的奋斗目标。即:把睢县建成中原经济区陇海经济带中部的重要支点;打造现代纸业生产基地、高素质人力资源培训基地和中原水城文化旅游体育运动基地;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力争高于周边县市平均水平;人口自增率低于全省、全市控制目标;大力提升在全省综合实力排序中的位次。

凤鸣舞锦绣,水城熠熠辉。中原水城春雷激荡,遍野清风,生态环境日趋和谐,城镇化进程全面提速,社会事业日益兴旺,经济发展跨越式前进……。

睢县,犹如冉冉升起的朝阳,在豫东大地上蓄势喷薄,异彩绽放!

2.电视宣传片解说词 篇二

1 对采访对象的详实了解、深入体验是写好解说词的前提

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好比电视记者没有充足的第一手材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解说词的。现在, 有些电视记者采访, 拎起摄影机就走, 扛起摄像就拍, 只注意画面质量, 不去深入采访, 解说词是在人家准备好的文字材料上圈圈点点了事。更有甚者, 干脆将报刊上发表过的文字拿来, “造就”了一篇解说词。这样的解说词毫无自己的见解和思想, 没有任何深度和广度, 这样的电视节目又怎能赢得观众呢?

这就要求在采访中, 要边听边动脑分析, 尽量启发被采访者多谈一些与新闻有关的素材, 进行深入了解, 这样才能选择最佳报道角度, 措词恰到好处。在深入采访的时候对当事人会表达出的一种认识, 见解, 对这些一闪即逝的灵感及关联到的词汇简单记录下来, 找出关键点。所以, 多前期的深入采访对后期的解说词的写作非常重要, 没有这个过程, 没有切向的体验和感受, 就不可能写出让观众信服、感人的解说词。这就像作家、画家为创作必须去体验生活一样。没有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验某种生活的经历, 而只坐在家里凭空想象“闭门造车”, 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的。因此, 亲临新闻现场、深人采访, 尽可能多地掌握素材和信息是写作好解说词的第一步。

2 融入真挚情感、表达真诚的内心世界是写好解说词的关键

有了深入细致的第一线采访, 这就为写好说词奠定了基础。而在你真正动笔写解说词之前, 首行要充分思考, 围绕专题片的主题进行构思, 然后一气呵成。在写作过程中, 一定要把你在采访中和采访后的感受、观点表达出来。必须把自己的感情世界融入其中, 将内心的情感用文淋漓尽致地写出来。在报道“5·12”汶川地震中, 可歌可泣的英雄教师谭千秋, 用自己的双臂和身体护住4个学生, 自己却不幸遇难, 这样的画面配上“我会牢记那永恒的瞬间, 那张开的双臂是一双烙尽职守, 充满无私和大爱的双臂。”记者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融于报道中, 这样的报道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可以相信, 在这种境况下写出来的解说词也定会打动观众的心。相反, 同样是在作一个电视专题节目,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 如果没有打动你的心或引起你的兴趣的地方, 你肯定不会写出打动观众心的解说词。只有你对采访对象、镜头中所表现的内容或你想说明的事物感情真挚、兴趣十足、关心专注, 这样你写出来的解说词才会感染观众。

3 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文学艺术修养是写好解说词的样本

有人说, 前期采访我很认真, 坐下来开始写解说词也很投入, 可写出来的解说词就是不能打动人, 我想主要原因那就是文字功底欠缺了。磨练写作技巧, 增强文字的表达能力, 应当是新闻采访与写作人员的主要基本功。如是新闻采访与写作人员的写作能力太差, 不会组织材料, 不善于表达, 好材料也会白白浪费。写不出具体形象生动的好新闻来。有的人口头表达事物生动但落在纸上就苍白无力。头脑里没东西, 肯定写不出好文章来。如果知识面广、文字能力强, 那语文的组合就会很顺畅, 文字的表述就如同源涌般溢出。因此, 要写好一篇解说词, 必须有文学功底, 善于用文宇语言表述、描绘所解说的事物和画面。现在的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很少讲究遗词造句、语法修辞, 而更多的是些公式化、简单化、不生动、干巴巴的文字罗列或一些数据排序充斥整篇文章。有的就是一篇工作报告或总结报告表, 就连播音员配音时读起这样的解说词来都感受乏味得很。这样的专题节目观众就会用手中的摇控器换台。

因此, 电视新闻记者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只有深入采访, 融入真情, 加上文字功夫, 是写好电视专题片解说词重要步骤, 对电视记者而言, 不能只注重图像、画面, 而忽略了在文字上的要求, 写好解说词, 不仅是应当的, 而是也必须的。只有这样, 你制作出来的节目才能更受观众欢迎, 优秀的选题, 高质量的画面, 加上优美的解说词, 这样的电视节目就如同配上了绿叶的红花, 怎能不让人喜爱。

参考文献

[1]陈玉.电视文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叶子.电视新闻节目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李志勇.电视编辑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叶淑萍.电视采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5]赵淑萍.电视采访与写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7.

[6]刘爱清, 王锋主编.广播电视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7.

[7]刘默主编.新闻采访写作.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8.

[8]国家广电总局北京广播学院编.新闻传播学基础知识.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3.

[9]张天明主编.广播电视词典.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1.

3.电视新闻解说词的功能定位 篇三

一、解说词与画面的功能区分

画面无疑是最具电视特征的语言符号类型,没有了画面也就没有了电视。借助画面,电视实现了视觉的延伸,摄像机的镜头充当人的眼睛,眼见为实,人实现了对形象的直接感知。

即便如此,画面作为一种非语言的视觉符号,其意义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单靠画面讲述新闻,既不现实,也不经济,画面必须通过解说词获得确定意义。

画面的最大优势是形象,面对画面,再形象的描绘都是蹩脚的。画面应着力于再现状态、交代环境、展示现场、描摹人物等内容。明明观众看得清清楚楚,却非要解说,无疑是画蛇添足:

“绝活挑战者陈明先生脱掉了帽子,露出独特个性的发型,只见他把一只长约20厘米的小锤儿绑在额头上,头皮伸缩从而带动锤子敲打小钢琴,这音乐听着还有点味道呢!”(《绝活大比拼——头皮奏乐》2007年3月9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报道》栏目)

以上解说词中的描写是多余的。画面的这种优势和现场效果音是一致的。

但有时即使看到了画面,却未必会看懂、看清,未必会留意某些需要特别关注的细节,解说词应适时补充画面的相关材料,刻画细节,适时做出指示与提醒:

“晚上10时半,物流园区的法人代表刘金山来到现场。”(《民工讨工钱 工头欲跳楼》2006年5月30日—一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民生大参考》栏目)

“在李aft-提供的处方上,记者看到,既没有病人姓名和年龄,也没有医师的签名.就连药品名称也是不明不白。”(《“退休专家”门诊竟然卖假药》2007年3月14日——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民生大参考》栏目)

“记者发现,这个所谓的神灯就是一个普通的手电筒,而且是没有厂名厂址的三无产品。”(《保健品忽悠老年人》2007年4月4日——河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民生大参考》栏目)

第一例,是对人物身份的说明,这种情况还常表现为对特定环境、特定物品等的说明;第二例,观众无法看清处方,无法判明它的问题,需要解说词加以引导;第三例,观众未必意识到一个貌似普通的手电筒其实是三无产品,需要解说词特别提醒。解说词发挥指示与提醒作用的时候表现为严格的声画对位。

画面在形象描摹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尴尬:其一,记者往往是在事件发展到一定程度切入采访,之前、之后无法拍摄,没有画面;其二,即使记者从头到尾亲历事件的全过程,事件的前因后果、事件发展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关联往往也只能意会,画面作为一种非语言的视觉符号,适合展现状态,但难以揭示其内涵。这些方面正是解说词大显身手的地方。

解说词作为一种语言符号,核心优势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叙事——在事件性新闻中,搭建故事框架,完成对事件发展过程的讲述;在非事件性新闻中,完成对有关事实的说明与介绍。

以《民生大参考》2007年4月14日报道的《女子网络行骗被抓》为例,记者在一家公安派出所见到行骗的女子、骗到的电动车、行骗的对象及处理案件的民警,行骗的原因、过程已经完结,无法再现,对行骗女子的惩罚无法预先展现;这一事件中的各个要素之间通过什么关联起来,画面也无法说清。在这则事件性新闻中,需要解说词讲述如何行骗、如何破案、可能受到什么惩处。

再以《民生大参考》2007年3月10日播发的《郑州九成洗车行将停业》这则非事件性新闻为例,通过画面可以看到郑州各家洗车行的现状,但洗车行业的经营情况、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治理整顿的措施等事实情况只能通过解说词揭示、交代。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条电视新闻中,解说词或讲述或介绍,画面再现、展示状态,完成两种语言符号的有机融合。

二、解说词与人物同期声的功能区分

人物同期声是一种“既见其人、又闻其声”的复合型符号类型,权威性——从特别的人口中说出特别的话——是人物同期声的核心特征和使用原则。特别的人,或者是事件的参与者,或者是事件的目击者,或者是有资格的评价者。特别的话,或者是介绍亲身经历、感受,或者是陈述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或者是阐发事件的意义与影响。三类人的身份具有权威意义。三类人的话当然具有权威价值。

人物同期声的基本功能是协助解说词共同搭建叙事框架。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都市报道》栏目2007年3月17日播发的《警车肇事之后》,报道了2006年11月中旬河南鄢陵县安陵镇居民赵彩丽被该县公安局保安公司一辆警车撞伤的事:

马国安赵彩丽夫妇是鄢陵县安陵镇居民。2006年11月11日晚上9时40分左右,夫妻俩推着一辆自行车沿大路回家,这时一辆车牌号为豫K2018警的桑塔纳警车飞速向他们驶来。

(同期声)马国安:开得可快,撞住了我家属,撞挡风玻璃上了,人打滚掉下来。

(解说词)可这辆肇事的警车不但没有停下来,反而加速逃走了。

(同期声)马国安:他立即就跑,群众一拦,又拐过去,朝我撞来。……

解说词和马国安的讲述穿插、交替,共同完成了事件的讲述。马国安作为事件的参与者,对事件的追述具有权威价值。

人物同期声声音部分和解说词的叙事方式有主观、客观的区别,但因为同属语言符号,二者的功能有一定程度的交叉。人物的话往往可以由解说词转述,解说词也经常直接来自人物的讲述。在充分尊重权威性原则的同时,人物同期声和解说词的分工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经济性原则,即人物同期声应简洁明了,应利用有限时间充分传递信息。但作为一种口语表达形式,人物同期声经常会有不同程度的重复,而且,人物的表达习惯是否适合电视新闻也无法要求,因此,解说词应适时截住人物话头,避免长篇大论。经常有记者一条新闻下来,解说词只有“某某人告诉记者”、“某某人向记者介绍了当时的情况”几句,大段使用人物同期声,其实不经济。

其次,表现性原则,即人物是否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说清楚、说透彻,能否让观众听明白。磕磕巴巴、语不成句或者云山雾罩、言不及义,不如用解说词转述。

以上分析说明,以功能定位为基础,实现解说词与各语言类型合理分工、密切合作是电视新闻充分“电视化”的必由途径。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4.古县镇电视宣传片解说词 篇四

引子:地处永丰县中部,有一方物华天宝的热土。这里城乡交错、农田肥沃、山岭葱郁,蕴藏着无限的发展生机,吸引了众多有识之士到这里投资兴业。这里文化厚重,人杰地灵,是全市十佳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绿色产业基地和经济发展基地。近年来,按照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将古县镇打造成永丰中部城镇的思路,经济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背后,凝聚着创业者的艰辛和智慧,艰难奋进的历练中,他们寻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又好又发展之路。

——古县镇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古县镇面积202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2.5万,因西晋大康元年为当时阳丰县治所所在地,故名古县。距县城恩江镇25公里,东靠乐安县万崇镇、罗陂乡及本县瑶田镇,南临吉水县螺田镇,西与八江乡及吉水县冠山乡毗连,北接恩江镇、七都乡;历来就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一个农业林业大镇。在县委、县政府正确指引下,紧紧结合本镇实际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一步理清思路:坚持以富民强镇为目标,以城乡一体化为主线,全面推进三次产业现代化,努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提升全镇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幸福指数。这是一次历史赋予的使命,这是一场立体式的发展。围绕镇党委确定的战略目标,古县镇各项工作蓬勃开展,呈现出百舸争流、万象更新的良好局面。

一、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经济发展是全镇的命脉,要发展必须立足科学,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规划先行、重在建设、优化管理、均衡发展”的原则,修编完成《古县镇总体规划》。借助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大好契机,镇党委、政府将圩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突破口,提出“三年建一个新古县”的目标。

(一)圩镇建设,圩镇作为镇里经济、贸易、文化中心是展现一个镇形象的晴雨表。古县镇借助美丽乡村建设契机,一是投资850万元,按照“青砖黛瓦码头墙,飞檐翘壁坡屋顶”的庐陵文化风格进行圩镇老区350栋45000㎡的房屋立面改造、105栋4500㎡的坡屋顶改造、剁头1200剁、8000㎡人行道改造、5.7公里的地下水管管网、12388m的广告牌栏改造、60 盏路灯的新装,300颗樟树、500颗桂花树的栽种,全面美化、亮化、绿化圩镇老区。二是新征地328亩(沿腾八河东岸,傍永龙公路沿线、位于古县三角区)进行古县圩镇新区建设。围绕“打造一个高规格商贸街、修好一个高品位休闲广场、铺好一条环街林荫大道”的要求,预计投资6亿元进行400栋房屋建筑,建成建筑率为33.88、容积率为1.29,涵盖商贸、居住、教育、娱乐为一体的风景怡人、彰显赣中民居的和谐商贸区,成为城镇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新农村建设亮点分成,以桥坑村和坳上村为代表的新农村建设成为永龙公路上璀璨的明珠。特别是投资300万的桥坑村新农村建设,现已建好“一个村民活动议事中心,一个文化休闲广场、一个优美精品学校、一条文化景观长廊、一条环村林荫道路、一个绿化亮化示范带和凸显“一个庐陵文化基色调”的“6+1”要求,着力打造庐陵文化精品新农村。

二、做大做强富民产业

我镇在美丽乡镇的创建中,牢牢把握做大做强富民产业这一宗旨,发挥旭林果业专业合作社和文丰果业专业合作社的龙头作用,打造古县翠冠梨、板栗和井冈蜜柚等品牌,并引进美国薄壳核桃等优良产品,全力发展果业产业。在传统产业上,我镇着力打造两个千亩高产油茶基地,带动全镇油茶产业走上高产增收的道路。我镇的养殖产业也全速发展,引进了全省唯一的“胭脂鱼”繁殖基地——“一帆水产养殖基地”,并发展到了260多亩,产值达到3亿元。这些产业的迅猛发展,为古县群众拓展了新的增收途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突出抓好生产基地建设。全镇果蔬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20余家。10处肉牛、家禽、生猪养殖园区,肉鸡蛋鸡年饲养量达到200万只,肉牛和生猪年出栏分别达到6000头和1万口。蔬菜花卉种苗生产能力达1000万株。

三、以人为本,切实改善民生

发展是为了改善民生,民生改善会促进经济加快发展。古县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改善民生这个根本上。工业发展带来了效益,为农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农业产业化发展,让农民尝到了科技致富的力量;服务产业的发展,再次让农民的生活富足起来。一系列富民强镇政策,为经济繁荣带来强大驱动力。

(一)2012年,古县区地区生产总值18亿元,是五年前的1.6倍,年均增长21%。农民人均纯收入6320元。但他们没有止步,而是把目光放得更远。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5000万元乡村道路建设项目,投资200万元建设自来水厂完善引水工程。

(二)为百姓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条件。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五团村5000亩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进行了1200亩坡耕地修梯田项目改造。投资 1000万元新建阳丰商贸区农贸批发市场,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加快完善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推进镇域医疗服务一体化、基本医疗服务标准化,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彰显党委政府以人为本,民生重于一切的执政理念。

四、凝聚合力,不断增强党的战斗力

在追寻双文明的路上,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彰显。以井冈山革命精神为指引,弘扬老区干部好作风,红旗岗,先锋岗,三唯两从在学习实践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中,成为党建工作的旗帜。五年来,全镇5个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县先进基层党组织,20名党员被评为县级以上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镇党委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全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平安建设扎实有效的开展,使该镇连续3年被县综治委评为平安镇。

5.戎子酒庄电视宣传片解说词 篇五

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这里人们看到的是黄河水的浑厚,黄土地的深邃,是黄河文化和黄土文化的交融,如果你还想领略悠久的黄河文化和厚重的黄土文化,山西戎子酒庄一定会让你震撼不已。位于黄河岸边黄土高原上乡宁县的戎子酒庄将黄河文化和黄土文化融合在一起,完美地展现了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汇的奇妙景观。令来者流连忘返,令闻者心驰神往。

葡萄原产于我国西部和北部、古称“葛ge藟lei”,在戎子酒庄所处的乡宁城北塬一带自古就有人工酿制葡萄酒的传统,而且还有戎子用野葡萄造酒的美丽传说。戎子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的母亲,她将用葡萄酿酒的技术传授给当地山民后,又将葡萄酿酒的技术随着出嫁晋献公时带入了晋国,被后人们称为“葡萄酒女神”。酒庄以戎子命名,既体现了古代东方文化传统的延续。又展示了现代葡萄酒酿造的先进工艺。

戎子酒庄起步于2007年,是山西永昌源集团由“黑”到“绿”、由“传统产业”到“现代产业”、由“单一结构”到“多元结构”的转型发展中跨越式转轨的重大举措,董事长张文泉从企业利润中挤出2亿元资金投入到酒庄建设中。根据规划,酒庄将发展一万亩酿酒葡萄基地,新建年产葡萄酒5000吨的高档酿造生产线,产品以干红、干白、起泡酒及冰酒四大系列为主,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5亿元。利润8000余万元,并可带动周边21个自然村的上千户农民增收。

戎子酒庄地处黄河中游,是黄土高原上第一座也是唯一的葡萄酒庄园。业内专家称:这里的小气候特征及外围条件符合最佳葡萄生产区的要求,处于全球优质酿酒葡萄的黄金区域,是“酿酒葡萄的黄金生长地带”。法国欧博酒业总经理、亚洲地区总代理米奥·乔治和酿酒师米歇尔·哥赫在参观了葡萄基地和品尝了样酒后,大加赞赏,称“这里将诞生世界一流的葡萄艺术品和酒中珍品”。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王琦和中国葡萄酒协会秘书长王祖明在视察后,也对戎子酒庄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戎子干红将是葡萄酒行业的领军产品。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全国葡萄酒昆明品酒会上,戎子酒庄用“赤霞珠”酿酒葡萄酿造的小试酒,在众多葡萄酒的盲评中,其色度、口感等指标均受到好评;2009年在中国第三届CEO高峰论坛北京会议中,戎子酒庄被列入全国“最有成长型十大企业”之一;2010年戎子酒庄又被确定为“山西省农产品加工513工程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之一。

戎子酒庄自创办以来,坚持科学理念,重视思维创新,立足产业进步,实施精品开发,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为正在建设的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未来的远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几年的建设,酒庄初步建成了优质酿酒葡萄基地3000亩,从意大利、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国内顶级生产企业引进的主要设备已全部安装完成,建成了集收购、压榨、发酵、贮藏、灌装为一体的国内最先进生产系统,并开始试生产。与酒庄共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旅游产业也同酒庄一样进入了大跨越阶段:恢宏大气的晋文公庙、巍峨肃穆的鄂山关、充满神奇的文公路、宽阔漂亮的戎子大道、令人震撼的仿古双阙,以独有的风姿吸引着游客,整洁美观的厂区装饰、春香秋美的四季花木、格调高雅的地下酒窖、功能先进的温室大棚、黄土高原上唯一的黄土窑洞贮酒窖充满着浓郁的黄土风情,也成了游客流连忘返的优美景观。庄园中的“和园”歌台舞榭、曲径回廊、奇石假山、碧波涟漪,被人们誉为“精品袖珍园”;犹如仙境溢文流彩的戎子书院,造型独特、古朴典雅、奇妙精巧、肃穆傲然,它的每一个角落,似乎都散发着书卷气味、笔墨芳香和迷人的文化魅力。

戎子酒庄的健康发展和取得的初步成果,不仅使当地的农民增加了收入,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媒体的关注和上级的重视。

戎子酒庄的成功,精典的诠释了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生产工艺结合的深刻内涵,完美的昭示着黄土高原葡萄酒产业的前景。有媒体称:戎子葡萄酒是干红家族中的“新贵”。

6.电视宣传片解说词 篇六

——《发展中的新会二中》电视宣传片解说词

2012年

[引 言] 葵乡新会,人杰地灵,英才辈出。这里,诞生了诸多的名人——梁启超、陈白沙、崔世安(澳门第二任特首)等等。“文有梁启超,武有张其光”。银洲湖畔,将军山下,清末著名的爱国将领张其光的故居旁,新会的一所老牌中学——江门市新会第二中学,在教育改革的春天里,正不断发展壮大,在蓝天下自豪地飞翔。

[推出片名] 自豪地飞翔——发展中的新会二中

江门市新会第二中学,始创于1948年,至今已走过64年的办学之路。漫步在这幽雅宁静的校园里,感受到的是浓郁的文化气息和鲜活的教育特色。这里,绿荫遍地;这里,书香满园。这里,是知识的殿堂,这里,是成长的摇篮。

新会二中,现有教职工127人,教学班32个,学生近1700人。2002年,学校被评为“江门市一级学校”;2006年,学校又成为江门地区农村镇的第一所“广东省一级学校”。

新会二中的发展,离不开历届校长的辛勤耕耘。谭顺康校长(1951-19

54年任校长,1978年调任新会教育局局长)、杨志忠校长(1954-1957年任校长,1981年调任新会县副县长)、陈厚诚校长(1981-1984年任校长,1984年调任新会教育局局长)、谢荣壮校长(1984-1989年任校长,2001年调任新会教育局局长)等。近年来,学校投入了一千多万元,新建了一幢教学大楼、两幢宿舍大楼,完善了艺术楼,改建了学校运动场和学生休闲区;优化了校园网、图书馆、生物园、地理园,配齐了实验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室和各种功能室。学校每一个教室均配有多媒体教学平台。

新会二中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素质并不突出;但是,我们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每一位学生都是祖国未来的人才。学校确立了“有教无

类,人人成功,全面发展,体艺见长”的办学理念,明确提出了“办有特色的现代化学校,育有特长的创新型学生”的办学目标,既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秀新生,又为当地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学校树立全员德育的观念,定期开展班主任、教师的德育、管理经验交流,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氛围。学校实施校园半封闭管理模式,切实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我们定期开展“文明礼貌”、“扶困助学”、“爱国爱校”、“尊师尊长”等序列教育,并通过“青年团校”、“业余党校”、“成人宣誓”、“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本。学校切实贯彻新课程标准,从2004年开始,逐渐探索出“互动探究,讲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2009年,乘学校成功申请国家级科研课题的东风,进一步完善为“自主合作,讲练结合”的模式,并在2010年在全校铺开推行。“自主合作,讲练结合”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互动探究掌握课堂知识,并通过堂上练习加以巩固。我们重视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校领导推门听课,教师随堂听课,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为每位专任教师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对教师参加进修学习给予大力的支持。辛勤的耕耘,无私的奉献,换来了喜人的成绩。2009年至今,学校连续三年荣获“新会区高考成绩一等奖”。近5年来,共有60多位教师获区级以上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学校现有新会区名教师1人,新会区学科带头人4人,新会区教育学会专业委员会理事7人。

科研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动力。学校现有国家级课题2个——《语文自主性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和《英语自主性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区级课题4个,校级课题多个。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交流活动。近年来,有1个科研成果、3篇科研论文获国家级奖项,在省级以上刊物获奖或发表的教学教育论文有30多篇,区级以上教学教育论文有100多篇。

新会二中是新会区“体艺特色”学校。创建“体艺特色”教育,打造“体

艺”教育品牌是新会二中的办学特色。学校通过艺术节、音乐沙龙、现场绘画、校运会、第二课堂等培养学生的体艺特长,通过各年级的体艺班冲刺体艺高考。多年来,学校的“体艺特色”教育在高考及各项重大比赛、演出中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直居新会领先地位。我校的“体艺”办学经验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在广东省教育品牌杂志《学校品牌》和《新会教育》上刊登介绍,并在2010年新会区高考总结会上重点推广。新会区庆祝建国60周年中小学合唱比赛,我校勇夺团体总分第一名;近年的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我校稳居前三名。2011年高考,术科上线率69.4%;上线人数和本科人数连续多年稳居新会区第一位;全区3个术科第一名中,我校占了2个。我们的体艺考生先后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等全国著名的体艺院校。

新会二中的领导班子是一个开拓进取,甘于奉献的团队。每个领导成员都严格自律,以身作则。梁永源校长是南粤优秀教师、新会区名教师。任新会二中学校长以来,梁校长一直以学校发展为己任,内求团结,外求发展,锐意改革,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办学思路,建立了一套系统的管理模式。学校各部门高效运作,有条不紊,学校工作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学校连年被评为 “江门市文明单位”、“江门市双拥先进单位”、“新会区教育先进单位”,获得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和好评。

[结束语] 面对成绩,二中人没有停步。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发展中的江门市新会第二中学,定会以更矫健的英姿,乘着教育改革的春风,更加自豪地飞翔。

7.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创作之我见 篇七

一、深入细致扎实采访, 做到“言之有物”, 这是写好解说词的基础。

电视解说词的创作仍然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社会生活。但是, 它又不是一般的文字创作, 它最终要与画面相融合, 构成特定的屏幕语言, 形象地反映社会生活, 再现历史, 表达思想感情。解说词的创作要根据电视专题片本身的需要对其思想内容给予必要的说明和阐释。从本质上讲, 解说词与画面一样同样来源于生活。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 同所有的新闻稿件、专题、通讯等体载的写作一样, 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常有“七分采、三分写”的比喻, 可见采访的重要性。采访愈深入, 掌握的材料愈丰富, 就愈能使解说词更好地表达和突出主题。2005年6月, 我承担采写了全市统一组织的“抗战在沂蒙”系列电视专题片《苏崮壮士魂》解说词的创作任务。《苏崮壮士魂》是一部历史题材的专题片。当年的苏家崮战斗距离今天已经半个多世纪了, 刚采拍时, 所能直接找到的只有这场战斗的遗址———苏家崮。为采访和掌握更多的材料, 同时, 也为更真实、更详细、更具体地了解和反映这场战斗经过, 我和摄制组其他同志不顾天气炎热, 南下南京采访了当时的作战参谋———南京高级陆军指挥学校副校长魏学诚老人, 以及绍兴军分区副司令员刘香斋老人。还多次到苏家崮采访了掩埋战士尸体的当地农民和参加这场战斗的老前辈。翻阅研究了苏家崮这场战斗的有关资料, 从而, 对这场战斗有了更详细、更细致、更具体的了解, 较全面地掌握了第一手丰富材料, 写作时做到“言之有物”。另外, 到现场中去体验感受, 增强写作的灵感。在拍摄《苏崮壮士魂》专题过程中, 我和摄像记者三次登上了海拔520米, 至今没有路、行走非常困难的苏家崮山顶, 俯视山下, 四周都是上百米高的陡峭悬崖。深刻感受到了烈士那种抱着敌人跳下悬崖, 与敌人同归于尽、血战到底、宁死不屈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于是找到了写作的灵感。做到有东西写, 有话说。“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深入细致的采访为整个专题片解说词的创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安排好电视专题片的结构, 做到“言之有序”, 这是写好解说词的条件。

在采拍每一部专题时, 通过采访获取了大量的材料, 其中包括多处同期声 (主持人在现场对被采访人的采访) 。如何使这些纷繁的题材, 依据主题的需要加以巧妙的组织, 使观点和材料达到有机的统一, 这就是结构问题, 只有安排好结构, 才能使解说词写得有条理。

(1) 首先要写好开头和结尾。开头要开门见山, 直入主题, 吸引观众。开头是电视专题片结构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往往决定着是否对观众有吸引力。电视专题片的开头虽短, 但它是全篇的序幕, 只有对全篇加以通盘考虑后, 才能确定如何开头。如在采写“我县下岗职工再就业成绩斐然”这部专题片时, 开头部分是:观众朋友, 为搞好下岗职工再就业这一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县采取各种形式, 多渠道地对下岗职工进行妥善安置, 全县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97%。这样, 解说的开头部分言简意赅, 开门见山, 点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下岗职工再就业这一热门话题。电视专题片《苏崮壮士魂》解说词开头部分是这样写的“在沂蒙革命老区平邑县南部群山中, 有一座巍然耸立的山———苏家崮。1941年12月, 在这座山上, 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英勇悲壮的战斗, 当战斗到最后时刻, 我抗日将土抱着敌人跳下悬崖, 与敌人同归于尽, 烈士们用碧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抗日凯歌, 铸造了不屈的《苏崮壮士魂》。然后推出片名。解说词的开头部分耐人寻味, 引起观众继续看下去的兴趣。解说词的结尾部分, 不仅要有激情, 而且要使观众有言尽意未尽的感觉, 以达到主题升华的效果。专题片《苏崮壮士魂》解说词的结尾是这样的:“苏崮烈士的生命, 在这里延续, 苏崮壮士之魂在这里闪光, 它如同滚滚奔流的江水化作无尽的动力, 激励着沂蒙儿女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自强不息, 奋斗不止, 迎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总结全篇, 深化主题, 给观众留下回味, 留下思考, 留下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激情, 起到教育目的。

(2) 层次要清晰, 段落要分明。专题片的解说词只有写得层次清晰, 段落分明, 才能使说的话, 表达的意思, 有先后顺序、有条理。

(3) 过渡自然, 顺理成章。一部专题片是由若干段落组成的, 只有写好过渡中的过渡句, 上下段之间自然过渡, 才会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使之环环相扣, 内容紧凑, 浑然一体。

三、处理好解说词与画面的辩证关系, 做到“言之有理”, 这是写好解说词的关键。

画面与解说词是电视专题片的两种重要的语言形态, 两者之间是一种辩证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同步解说。画面上出现什么, 解说就紧跟其后叙述什么。画面与解说在空间上要“并驾齐驱”, 在时间 (下转第165页) 上要前呼后应, 互补互利, 解说与画面紧紧相接互补衬托, 使内容表达更加完善;另一种是对位解说。在电视专题片中, 有时以解说词为主, 为其做形象提示, 有时以画面为主, 画面已经说明的问题, 就不要用解说词去重复。这样, 不仅观众可以在声画对位的配合中, 以达到视听兼备声形并茂的艺术感受, 而且, 也使解说词与画面两种重要的语言形态, 更好地表达主题, 服务主题, 使说的话有理有据, 从而防止声画两张皮, 无目的、无对象解说的现象发生。

四、采用同期声和纪实手法是专题片写作中的重要手段。

电视专题片近年来在纪实手法方面有重大突破。它更接近观众和生活, 这与大量采用同期声有直接关系, 也是专题片成功的重要方面。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走出了画面加解说的老模式, 基本上以同期声和跟拍为主, 从不同方面表现主题, 把中国大江南北全国各地的饮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近年来, 我在专题片的写作中也注意改进和提升, 比如《人人献上一份爱》, 多处采用了同期声, 表现了模范军嫂包庆荣每天无微不至地照顾五位老人的生活起居, 突出了包庆荣多年如一日不怕脏、不怕累, 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同期声所起的作用是任何语言也表达不了的, 既形象又准确。

五、解说词要写得情趣盎然和富有哲理。

解说词写得朴实、自然、生动、形象不容易, 要写得情理交融, 富有幽默感更不容易。有人把幽默解释为“含泪的笑”或“健康的笑”。对幽默的追求, 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乐观、豁达的人总是带着微笑对待生活, 世界充满了乐趣。因此, 尽量把解说词写得幽默风趣。幽默, 具体到解说词的写作, 就是要有情趣和哲理。情趣, 令人愉悦;哲理, 发人深思, 如果离开这两大因素便很难构成生动活泼的解说。专题片应该寓教益于娱乐之中。既表现一些比较严肃的主题, 也不宜板起面孔说教, 情趣与哲理有时表现在画面上, 可以通过视觉形象直接展示出来, 但更多的则是解说, 观众通过听觉而获取美的享受。

一部受观众喜爱的电视专题片, 无不得益于一篇恰到好处、写作成功的解说词。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在表达主题、叙述内容、反映思想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写好解说词对一部好的电视专题片至关重要。

摘要:伴随着电视专题片创作日趋繁荣的景象, 要写好有声语言的解说词至关重要。本文从深入细致扎实采访, 到安排好电视专题片的结构, 以及处理好解说词与画面的辩证关系等, 从不同方面、角度对写好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进行了阐述和论证。解说词在电视专题片中表达主题、叙述内容、反映思想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关注解说词的写作与发展。

8.浅谈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篇八

关键词:统一;特点;技巧

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11-0222-1

什么叫做解说词呢?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所谓的口头上的解释、说明的词汇。有的学者提到说,这叫“口头文学”。它是一种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对事态发展的前因后果进行描述、诉说。语句中透露着强有力的感染力,让受众在通过解说词了解事件发展事态的同时,还能更深切的感受到其内涵所带来的震撼。就目前的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来说,就是对专题片画面内容的解释和说明。如果把解说词单拿出来,虽然貌似形成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境,但是把它放进电视专题片画面内容中,就产生了一种千丝万缕的联系。

电视画面与解说词是相辅相成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补充、相互弥补的。比如说,在画面中出现了山崩地裂的场面,那在解说词中就不可能出现小溪缓流的语句;电视画面中明明就是在讲述春节期间庙会里热闹的场景,而解说词中却讲春运期间铁路运输的阻塞,这样就明显的会让观众看的云里雾里的了。虽然观众在观看电视的过程中,更多注重的是画面,但是解说词的位置还是不容小视的。

再次,一部内涵极其深刻,极富有感染力的专题片在除了画面、音乐的统一之外,解说词的语言特点也是相当重要的。

每一位电视工作者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电视专题片,无论是当初学校里青涩的短片,还是在单位的成品,都必须有电视专题片的痕迹。当然,每一位电视工作者的作品也都具有着属于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有的如雷电交加,气势磅礴;有的似行云流水,清高气爽;有的委婉缠绵,耐人寻味;有的节奏铿将有力,粗狂豪放。

大文豪高尔基曾经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重要工具,它与各种事实生活现象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属于文学的范畴。因此,要写好电视解说词,并使其特色鲜明,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 对采访对象的详实了解、深入体验是写好解说词的前提

老话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就好像一个电视工作者如果手中没有拿到第一手的资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解说词的。现今,有很多新闻工作者对自己,对工作都很不负责。接到一个采访拿起摄像机就去拍,拍完就走。这样的态度是肯定做不出优秀的作品的。作为一个采访,只注重画面的质量,根本不去注重内容的描写,也不深入去采访,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在解说词上更是应付几句草草了事,仅仅是画面的华丽,而内容上全都是表面文章。这样的电视作品怎么能赢得观众的认同呢?

前期的筹备、中期的采访与沟通和后期的解说词与画面的对接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完成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就没有切身的体验和感想,也就无法从心底出发,最终达到观众的认可。对于艺术,一个电视工作者应该亲力亲为,这样有了自己的深切感受,再加上自己良好的艺术素养,使得作品中既有高科技的技术存在,还有人文主义情怀,这样的作品怎能让观众不买单?所以说,亲临新闻现场、深入采访,尽可能多地掌握素材和信息是写作好解说词的第一步。

2 融入真挚情感、表达真诚的内心世界是写好解说词的关键

有了深入细致的第一线采访,这就为写好解说词奠定了基础。那么对于解说词的创作过程中就轻车熟路了。在动笔之前首先要想这么几个问题:1.在采访的过程中有过怎么样的感受,并且通过这样的感受形成了一个怎么样的观点。2.在描写客观事实的前提下,要融入自己的人文思想,用最内心的情感把解说词完成。3.融入自己的兴趣,让观众和自己一样,对这个作品有着很浓重的兴趣。俗话说的好“有了兴趣,你便有了一切。”勿庸置疑,兴趣是一个人接受一个事物,一个事件的基础,所以在兴趣方面我们应尤为注意。

3 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文学艺术修养是写好解说词的根本

有的电视工作者说过这样的话:“前期的采访我也很认真,在写解说词的过程中我也很认真,可是解说词写的就是感觉不是很打动人。”那么我想,这可能就是属于自身的艺术修养的问题了。作为一个电视工作者,其文化素养和知识面是必须的一点。一个电视工作者必须要有自己的知识底蕴和文学功底。那样的话写出来的东西才会显得很流畅,所要描绘的事物才会让人觉得很精彩。在现今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当中,应该讲究词语的修饰,这样和华丽的内容搭配在一起,观众才会喜欢看。

一部优秀的电视专题片,它应该是解说词与电视画面完美结合的统一体。而解说词有时甚至是整部专题片的灵魂。对电视记者而言,不能只注重图像、画面,而忽略了在文字上的要求,写好解说词不仅是应当的,而且也是必须的。只有这样,你制作出的节目才能更受观众欢迎。优秀的选题、高质量的画面加之优美的解说词,这样的电视节目就如同配上了绿叶的红花,能不受人喜爱吗?

参考文献

[1] 王俊新.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创作体会[J].大众文艺,2010,(04).

[2] 许文华,徐永强.如何写好电视专题片解说词[J].现代视听,2009,(S2).

[3] 卢春光.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J].记者摇篮,2009,(06).

[4] 田丰,李峻岭.解析电视专题片解说意境之美[J].声屏世界,2010,(01).

[5] 肖守祥.电视解说词应追求的语言特点[J].青年记者,2010,(06).

[6] 吴敏英,马艾莉.电视专题片解说词写作初探[J].新西部,2010,(09).

[7] 周宇,陈月华.以细节取胜—谈细节在电视专题片中的应用[J].声屏世界,2010,(05).

上一篇:放生(必读)下一篇:有你真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