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班四年级

2024-09-22

超常班四年级(共3篇)

1.超常班四年级 篇一

1、绿叶的梦

【教学目标】

1.认识“粱、瓢、搜”等生字,会写“汇、岗、戒”等字以及课文中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感悟课文。

难点:体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挂图、各种树叶的标本。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请看这两幅画面,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说出童年的乐趣。

2.师述:是的,童年生活多姿多彩,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绿叶的梦》(板书课题),看看作者对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

2.教师配上音乐,边出示相关课文内容的课件,边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楚生字词的读音。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不好的地方反复读几遍。想一想:读了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4.指导识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自主识字。

(2)四人小组自学字音,给生字组词。

(3)利用字典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4)让学生找出容易写错的生字。如“汇”字:“汇”字的最后一个笔画“竖折”不能写成“竖、横”两画。

三、表情朗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回忆了作者童年的哪些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些事?

2.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练习,看谁读得好。(学生练习,教师适时指导。)

3.播放配乐,齐读课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

2.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再一次走进作者的童年生活。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如:绿叶最使我着迷。)

2.绿叶为什么会使我着迷?齐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这段的写法有什么特点。(是下文的总述,同时也解释了上文的悬念。)

3.同学们请看,多快乐的场面!(播放录像或看图讲述。)

4.同学们,通过看录像(或看图),你们看到了什么?(“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5.默读第三自然段,把你感受到的作者搜集绿叶觉得很快乐的地方画出来,把重要的动词画出来,认真读一读。

(让学生反复读,个别读,齐读,感受采集绿叶的快乐。)

6.秋天的收获更大,请你们采用老师刚才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来学习第五自然段的内容,看看有什么收获。先默读,再讨论。

(引导学生汇报:作者在秋天的收获更大,课文中一系列动作描写用词很贴切。如:“背着、扛着、奔跑、欢呼、搂、堆、躺、打滚、翻跟头、挑选、串成、挂”这些词语描绘出一个既忙碌又欢乐的场面。)

7.同学们,请把眼睛闭上,让我们再一次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生活。

(配上音乐,老师有感情地范读第三和第五自然段,让学生想象画面,并把想象的内容说出来。)

8.绿叶不仅带给“我们”快乐,还让“我们”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

指名朗读第六自然段,想想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句的。

(文章最后一句“也随着一串串叶片,留在我的记忆里”,表明了那一串串叶片,那采集树叶标本的活动,那绿叶带给“我”的生活知识,无不给“我”留下永久的记忆,正因如此,“我”对绿叶是那样的着迷。)

三、朗读课文,加深感悟

1.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投入,最有感情。(可以边读边做动作来感悟课文的内容。)

指导学生要读出深深的留恋之情、浓浓的喜爱之情。

2.读到这里,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四、拓展内容,讲述自我

1.小组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童年生活。

2.指名把最有趣的童年生活说给大家听。

五、布置作业

1.课文里有许多好词佳句,把你喜欢的抄写下来。

2.小练笔:写一写自己童年有趣的事。

2、芦叶船

【教学目标】

1.认识“蜘、蛛、桅”等生字,会写“横、竖、蜘”等字以及课文中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有的还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试着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老师引导: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感情,这就要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需要同学们善于提问题,因为任何的“懂”都是从“疑”开始的。那些有助于你读懂课文的问题,也就是疑问,就是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童年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课后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的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一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四人小组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只要说得有道理,老师就应给予肯定。)

(让学生在读中,在交流中,理解作者的童年生活,感受他们当年的乐趣。作者童年的生活乐趣,还在于这小小的芦叶船装载着他们儿时的丰富想象,开向长江,开向大海,开向未来。)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三、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课后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无尽的想象,无限的希望。)

2.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这么生动的语言,这么有趣的画面,你能把课文连起来用情、用心地读一读吗?(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3、一只贝

【教学目标】

1.认识“咸、涨、虹”等生字,会写“咸、拢、虹”等字。正确体会课文中“围拢、长虹、漂亮、图案、荣耀、稀罕”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字词卡、贝壳、珍珠、挂图、有关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示物激趣,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贝壳和珍珠实物。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知道这贝壳与珍珠有什么关系吗?你们想知道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一只贝”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一只贝》。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2)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3)四人小组交流怎样识记这些生字,并说说生词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次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与同学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3.默读课文,结合课后“学习链接”读懂课文,记下不理解的问题,然后提出来。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故事,想想作者想借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卡片认读生字词。

2.听写生词。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最棒。

2.海边的贝壳很美,同学们知道这些漂亮的贝壳是怎么来的吗?

(从“有一次……还留着这些色彩和线条”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作者丰富的想象,虽然我们无法考证事实是否如此,但这些光洁的贝壳上留着的色彩和线条,是大自然赋予它们的。)

3.漂亮的贝壳让人赞美,但有一只贝壳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因为它不漂亮。后来,这只不漂亮的贝壳形成了什么?(一颗罕见的大珍珠。)这颗珍珠是怎样形成的呢?齐读第三、四自然段。

4.珍珠真的像作者描述的那样形成的吗?

(不是的,珍珠的形成是因为有杂物刺激。)

你是怎么知道的?

(课后“学习链接”介绍了有关珍珠形成的小知识。)

5.作者在课文中写道:“它只好受着内在的折磨”“它只能默默地忍受……”“这是……用血和肉磨制成的。”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是作者对客观事实的一种内心感受,是人对贝赋予的感情。)

6.“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句话你是怎样体会的?

(因为它没有留给人们漂亮的贝壳,却为人们奉献出一颗宝贵的珍珠。凡是像这只贝那样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地做出奉献的人,都是可敬的人。这是作者要表达的一种思想感情。)

三、指导朗读,陶冶情感

师:漂亮的贝壳令人喜爱,但用血和肉磨制成珍珠的贝更令人可敬,下面这两句话,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A.多漂亮的孩子!多漂亮的贝壳!

B.这是珍珠!嘿,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第一句话重点描写的是美丽的贝壳,主要是强调贝壳,所以“贝壳”二字比“孩子”二字读音要重些:“多漂亮的孩子!多漂亮的贝壳!”第二句朗读时,要把惊喜、赞叹的感情表达出来。“这是珍珠!嘿,多稀罕的一颗大珍珠!”)

四、联系生活,拓展训练

1.学习完这篇课文后,你们敬佩那只不漂亮的贝吗?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

2.老师总结归纳:不惜牺牲自己,默默地奉献出最珍贵的东西。

3.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我们周围有这种行为的人吗?说给大家听听。(让学生充分说。)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预习第四课《快乐的暑假》。

(1)自读诗歌,画出不懂的生字词。

(2)结合课后思考题,自学诗歌。

4、快乐的暑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憧、憬、泼”等生字。

2.感悟诗歌语言,领悟诗歌意境,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领悟诗歌的意境。

【教具准备】

课件、挂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或图片展示“郊外采花”“海滩戏水”等画面。

2.导入(指着画面):同学们,你们向往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吗?请跟老师一齐走进《快乐的暑假》。(板书课题。)

二、范读课文,感受快乐

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轻声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边读边画出生字,再多读几遍。(可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或借助工具书理解字义。)

2.小组合作,分节试读,交流体会。

四、再读课文,读中感悟,探究发现

1.听课文朗读音带,让学生感受如何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可采取个人读、小组里读、全班指名朗读等形式。)

边读边体验诗中所描绘的暑假生活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3.小组交流:你在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快乐?你希望怎样度过自己的寒暑假?

4.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理解“紧张、严肃”的教室、学校,“沉重”的书包的意思。

5.把这首诗美美地朗诵给大家听。

五、作业

熟读课文。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丰富词汇。

2.感受打比方的写法的好处。

3.阅读短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读、背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5.通过言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说会道。

难点:学习仿写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及图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语海畅游——汉字真有趣

1.(出示多音字。)汉字真有趣!我们来读一读,看谁读得最准确。

2.读一读,想一想:每组的字为什么读音不相同?

3.学生讨论。(有些字意思不同,读音就不相同。)

4.教师点拨:汉字就这么有趣,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里,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5.让学生多读几遍,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理解每个字在词语里应该读特定的读音。

6.拓展:你还能说出其他的多音字吗?

二、语海畅游——词语搭配

1.出示“童年”开花图,以“童年”为中心词,让学生在四周填上合适的词语。

2.学习自主填写。答案力求丰富多样。如: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乐的童年……

3.合作交流:四人小组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4.拓展:你还能用更多的词语进行搭配吗?如:美丽的田野、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的田野……

5.老师小结。

三、语海畅游——照样子写句子

1.自由读例句,体会句子的特点。

2.学生讨论:这个句子描写的事物是芦苇,联想的事物是桅杆。把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杆,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

(老师引导学生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作用即可,不要讲授有关修辞知识。)

3.学生照样子写几句打比方的句子。

4.合作交流:同桌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5.老师小结。

四、积少成多——背诵古诗

1.轻声读古诗,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

2.将古诗大声读给同桌听,同桌专心听,欣赏,指点。

3.再读诗句,想象画面,比一比谁读得最有味道。(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验眼前仿佛看见什么景色,入情入境地读,个别读、齐读、分组读等等。)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诗句。

5.拓展:课外搜集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五、阅读平台——《一只小鸟》

1.轻声自由读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讲了什么,从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细读短文,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3.再读短文,讨论:(1)你想对受伤的那只小鸟说些什么?(2)你想对用弹子打鸟的孩子说些什么?

第二、三课时

内容:“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一、学习“能说会道”

1.创设情境,引导说话。

播放《童年》的歌曲。听了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和小伙伴一起玩捉迷藏、钓鱼、找朋友等游戏。)

2.明确交流要求。

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本单元中,《绿叶的梦》的作者的童年是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最令他觉得有趣、难忘的是采集绿叶,制作标本。而《芦叶船》的作者最难忘的是采芦叶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现在,我们来回味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选择一件最有意思,最令自己高兴的事,讲给同学听,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

(先分成小组,把自己最感兴趣,最难忘的事讲给同组同学听,要重点讲述“有趣”“难忘”之处在哪里,让听的人与自己有同样的感受。听者要认真,听完后作出评价,看谁讲得最好。)

3.每组推荐一个同学上讲台前,讲给全班同学听。

4.师生合作评价: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规范流畅,是否能把最有趣的地方说具体。

5.评出“故事大王”。

二、学习“笔下生辉”

1.激发习作兴趣。

刚才,我们通过口语交际,评出了班中的“故事大王”。现在,我们将通过习作训练,评出“最佳小作家”。希望大家努力!

2.明确习作范围和要求。

(1)读本题“笔下生辉”部分。

(2)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3)交流: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你准备选择哪一件事来写?

3.提出要求,指导习作。

(1)回忆自己和别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2)在众多的童年趣事中,选择一件你认为最有趣,最难忘的写下来。要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写法,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在写作中别忘了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4.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互动评一评:组员之间互阅、互评,看看哪个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写具体。

6.修改作文。

2.超常班四年级 篇二

伏羲班经过几个春秋,如今迎来伏羲四年级期末考试,它是首次与常规班教育并轨后的正式考试,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在师生共同努力下,践行:“老实、听话、真干”,用自己的行动为伏羲教育增添光彩。

伏羲班四年级这次考试,语数英的考试成绩平均分均超过常规班平均分,初步体现伏羲教育确实能全方面发展孩子的能力,在文化科的考试成绩可以看出,伏羲娃在学习体制内教材时,也能学得很好,学习能力得到验证。在考试过程中还有家长代表全程监考,充分体现了考试公正公开。

伏羲四年级在与常规教育并轨过程中,语数英三位科任老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探索和开拓出适合伏羲教育的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从伏羲班的课程开发到课堂讲解,教学反思,每一步都是全新的,不断开拓的,与时俱进的。夸张一点讲:每一步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时刻都在关注教学效果,要摸着石头过河。

在伏羲四年级与常规教育并轨过程中,出现以下的问题,值得深思:

一、 经过几年读经教育,培养了孩子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由于这几年孩子的阅读量非常大,理解能力强,自学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老师教的毕竟有限,所谓:“师傅带进门,学习在个人”,而开启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他就可以自学大量的文化知识,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培养孩子自学的能力,比只是培养孩子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能力重要得多。因为培养孩子自学的能力,为他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伏羲四年级的试卷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练书法的`效果就显示出来了。正如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过的:“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养成这样的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注意力,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3.双语班四上第四课教学设计 篇三

双语班四上第四课教学设计

课文一 会缝伤口的蚂蚁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认读本课“我会认”中的28个词语,理解它们的意思。重点掌握“我会用”中的12个词语。

2.掌握两个语法点的运用。

3.能够分析10个汉字的部件,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能力目标

1.能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掌握阅读方法。2.能听懂课文录音及话题“走近科学”的谈话。

3.能围绕话题谈科学技术现象和学习科学技术的信心。

4.在熟练的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适当用写的方式,陈述自己对科技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技素质。

二、教学难点

1.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和运用。

2.在课文学习中掌握“我会用”的词语和语法点。3.围绕话题“走近科学”进行交流。4.积累汉语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文一(阅读理解)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用朗读、默读的方式学习课文。2.基本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中心意思。

3.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口语交际,回答问题。

4.认识词语“外科、缝、合、伤口、病人、人工、令、命、效果”;初步感悟词语“放心、移动、据说、接近、随时”的使用;学习成语“一模一样”的使用。

5.感悟本课的语法点:(1)据说,用割叶蚁缝合的伤口,与人工缝合的伤口接近。..(2)放心,它一点事也没有。......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小组讨论: 介绍你所知道的科学技术,从身边的具体现象说起,不要讲科学道理,而是讲一种现象,比如教室里的灯会发亮,使晚上也可以看见周围的东西。看谁讲得多,讲得好。

2.小组汇报,教师总结。写出课文题目:会缝伤口的蚂蚁。

(二)用多种方法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老师领读课文,学生边读边理解课文,注意新词语的读音。

2.学生在小组中读课文,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老师个别指导发音,纠正错误读音。

3.抽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可以小组齐读,也可以小组代表朗读。

(三)阅读理解课文

1.学生在小组中带着以下问题默读课文,侧重理解课文的意思。(1)医生怎样用蚂蚁来缝合伤口的?(2)割叶蚁有什么特点?

(3)当地的外科医生为什么养割叶蚁?

(4)你认为割叶蚁缝合伤口和医生缝合伤口一样吗?为什么? 2.小组中交流,边读边理解,思考问题的答案。3.通过一问一答,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学习成语 一模一样

表示完全一样。构词上把“模样”拆开,分别加“一”,用“一个模子一个样子”来表示两个事物完全一样。类似的构词还有“一言一行、一生一世、一字一句、一针一线、一问一答”。注意让学生收集类似的词语。使用例子:

(1)兄弟两人长得一模一样。(2)你和他说的一模一样。

(五)朗读课文

带着感情朗读,达到流利。

可以个人读,也可以在小组中读,互帮互学。

(六)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小结,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2.课外学习任务:熟练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文一(深入学习课文)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课文的细节,抓住医生用割叶蚁来缝合伤口的过程和割叶蚁能够重新恢复身子这一奇迹,思考其中所包含的科技内容。

2.能基本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意思。3.学习掌握本课的语法点:(1)据说,用割叶蚁缝合的伤口,与人工缝合的伤口接近。..(2)放心,它一点事也没有。......

二、教学步骤

(一)抽查课文朗读

1.各小组集体朗读,看哪一个小组读得流利,有感情。2.学生评价,老师提出朗读中应注意的事项。

(二)深入学习课文 1.分段研读课文

第一段(1-5自然段)(1)本段中间的几句话:“咦,他要干什么呢”“不好了,蚂蚁没命啦”“放心,它一点事也没有”在陈述上和其他句子有什么不同?它们起了什么作用?

(2)医生为什么用剪刀剪掉了蚂蚁的身子?不剪掉身子蚂蚁能不能缝合伤口?

段落意思:手术后,医生用蚂蚁来缝合伤口。第二段(6自然段)

从哪些地方看出这种蚂蚁很神奇?

段落意思:剪掉身子的蚂蚁很快又长出身子,和原来一模一样了。第三段(7自然段)

(1)课文中说“用割叶蚁缝合的伤口,与人工缝合的伤口接近”,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当地的外科医生为什么要用割叶蚁缝合伤口?

段落意思:当地的外科医生喜欢养割叶蚁,专门用来缝合伤口。2.概括全文意思

本文介绍了南美洲的医生喜欢养割叶蚁,专门用来缝合伤口。

(二)学习语法点

1.从课文中找出语法点,从上下文中感受其意义和用法。

(1)据说,用割叶蚁缝合的伤口,与人工缝合的伤口接近。..(2)放心,它一点事也没有。......

2.用结构分析法学习语法点

(1)据说,„„

这是专门用来转述别人的话的方式,“据说”提示后面的话是别人讲的,还可以具体说“据谁说”。以前学过“据„统计”,可以联系起来学习、使用。例如:

据说上山的路不好走。据老师说(讲),这次大家考得不错。(2)一点事也没有。

前面学过“什么也没有、谁也没有”之类的句子,表示“没有任何东西”。这里只是用名词词组替换了疑问代词,句子结构仍为“动作受事+否定动词”,强调“没有任何事”。“一点事”可以换成“什么事、„„人、„„东西”。例如:

一点力气也没有。教室里一个人也没有。

3.练习:用语法点表达下列情景: 情景1:转述班长的话。

情景2:把你听来的一个消息告诉大家。情景3:小孩摔了一跤,你让家长放心。情景4:比赛没有发生事故。

(四)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小结,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2.课外学习任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用两个语法点口头或书面造句。

第三课时 课文一(听说训练)

一、教学目标

1.能听懂课文录音或有关听力材料。2.能复述课文内容。

3.学习掌握词语“放心、移动”的使用。

二、教学步骤

(一)听力训练

1.把课文改编成听力材料,说给学生听,听后做练习。听力文本:

南美洲有些地方的医生喜欢养割叶蚁,把收集来的蚂蚁放在瓶子里,每当自己做完手术后,就把割叶蚁放到病人的伤口处,当割叶蚁咬住伤口后,医生就剪掉它的身子。于是割叶蚁的头就一动一动地开始缝合伤口,不一会就缝好了。医生把蚂蚁头送回玻璃瓶。奇迹出现了,蚂蚁头不一会又长出了身子,和原来一模一样了。

选择恰当的答案

(1)当地的医生为什么养割叶蚁?

A 为了开刀 B 为了缝合伤口 C为了观赏(2)割叶蚁怎样缝合伤口的?

A 咬住伤口缝合 B 一动一动地开始缝合 C 剪掉身子后,用头缝合(3)奇迹是指什么?

A蚂蚁缝合伤口 B 蚂蚁头又长出来身子 C 蚂蚁不死 2.找到老师修改课文的地方。

(二)复述课文

1.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用自己的话陈述课文内容。复述时不能看课文,要凭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来讲,讲述用割叶蚁缝合伤口的过程和割叶蚁重新长出身子的奇迹。可以按以下提纲复述课文:

(1)医生做手术后让割叶蚁缝合伤口。(2)割叶蚁缝合伤口的过程。(3)割叶蚁的头又长出来身子。(4)南美洲的医生都喜欢养割叶蚁。

每个人在小组中复述,然后派代表向全班复述,学生评出最佳小组。2.各小组派代表复述课文内容,学生评价,评出优胜小组,分别计分。

(三)用搭配法学习词语 放心

字面上的意思是“把心发下来”,表示“不担心”的意思。可以拆开来用,如“放了心、放下心、放不下心”。一般单独作谓语用,后边也可以接动词词组或小句。如:

妈妈放心了、放心做、放心休息、放心地离开、放心地走了、放心地让孩子玩

移动

字面上的意思是“向„移(动)”,表示“改变原来的位置”。除了单独作谓语外,后边可以带表示距离的数量词或名词做宾语;前边也可以加介词词组“向、往”做状语。

移动了两步、移动了五米、向左边移动了一米、往旁边移动了一下 练习:把上述词组扩展成句。

(四)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教师对上述教学活动进行小结,表扬能完整、有条理地复述课文的学生和小组。

2.课外学习任务:

(1)用自己的话完整地陈述课文内容。(2)用“放心、移动”各写一句话。

第四课时 课文二(朗读理解课文)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意思,流利地朗读课文。2.能够围绕课文开展问答练习。

3.运用特定的方法学习词语“从而、逐渐”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老师介绍树的插条

图解或用树枝演示树的种植过程:剪枝——插条——树苗——成树。学生理解后,再总结提出“克隆”。2.书写课文题目:小羊多利。

(二)朗读课文

1.老师领读课文,学生边读边理解课文,注意新词语的读音。

2.学生在小组中读课文,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老师个别指导发音,纠正错误读音。

3.抽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可以小组齐读,也可以小组代表朗读。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小羊多利为什么不普通?(2)植物可以用什么方法繁殖?

(3)以小羊多利为例,说明什么是“克隆”?(4)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获得哪些成就?

2.小组中交流,边读边理解,思考问题的答案。3.通过一问一答,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用联系法学习词语

词语总是在一个系统中存在的,在意义上会和一些词发生关系,在使用上也会和另一些词发生关系。所以,我们要在词语链中来学习词语,把所学词语和它相关的词语联系起来,放在一起来学,就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从而:

同义词:因而、因此

有联系的词:反而、反倒

(1)同学们改进了学习方法,从而(因而、因此)提高了学习效果。(2)大家反复讨论,从而(因此)统一了认识。逐渐

同义词:渐渐

有联系的词:一下子(非“逐渐”、速度快)

(1)我们逐渐(渐渐)适应了学校的生活。

我们一下子就适应了学校的生活。

(2)巴扎逐渐(渐渐)热闹起来。

巴扎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

(四)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教师对上述教学活动进行小结,表扬表现好和进步大的学生。2.课外学习任务:流利地朗读课文。

用“从而、逐渐”各写一个句子。

第五课时 课文二(听说训练)

一、教学目标

1.能听懂听力材料,做相关练习。

2.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回答相关的问题。3.用比较法学习词语“通常、运用”。

二、教学步骤

(一)听力训练

老师把课文编成口语说给学生听,听后做相关练习。示例:

英国的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终于用克隆技术培育出小羊多利。小羊多利不同于一般的羊,它没有自己的爸爸妈妈,而是科学家用羊身上的细胞复制出来的。复制出来的小羊和原来的羊一模一样。现在克隆技术已经广泛用于动物培育和医学上,使人类受益无穷。

1.听后选择恰当的答案。

(1)小羊多利为什么不是一般的羊?

A它没有爸爸妈妈 B它的身体很大 C他和原来的羊一模一样(2)小羊多利是怎样诞生的?

A 科学家造出来的 B 它妈妈生出来的 C用羊的细胞复制出来的(3)克隆技术的广泛运用哪些方面?

A 医学 B 动物培育 C 医学、动物培育等方面 2.说明老师在哪些地方做了改动。

(二)复述课文

1.每个人在小组中复述课文,要求人人开口,尽可能说得完整一些。复述时可以参考一下提纲,但更主要的是介绍克隆技术的应用。

(1)克隆羊多利的诞生。

(2)小羊多利是克隆技术的产物。(3)克隆技术广泛用于相关行业。

2.小组代表复述课文,看哪个小组说得流利、完整。学生评价,评出优胜小组,分别计分。

(三)用比较法学习词语 通常——一般

两个词都是形容词,表示“一般情况、没有特殊”。二者相比,“通常”多用于时间、情况,而“一般”的使用范围广,还可用于“人、单位、动植物等”。例如:

通常(一般)的情况、通常(一般)八点上班、通常(一般)星期六不上课 一般的人、一般的学校、一般的牛、一般的猫、成绩一般、收入一般 运用——使用

两个词都有“利用、用”的意思,但“运用”强调按一定规律、事物的特征来使用,而“使用”则强调用某种器物、工具、钱财等达到目的。

运用方法、运用(使用)计算机、运用技术、运用法律 使用词典、使用煤气、使用先进技术、使用银行卡 练习:把上述词组扩展成句。

(四)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教师对上述教学活动进行小结,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2.课外学习任务:完整地复述课文内容。

用“通常、运用”各写一句话。

第六课时 语言强化训练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各种方法学习掌握重点词语“接近、随时、引起、克服、发展”。2.能够分析合体字“伤、盖、爬、掉、命、移、令、剩、模、效”的结构,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10个汉字。

二、教学步骤说

(一)用搭配法学习词语 1.接近

表示“靠近、距离近、即将完成”的意思,后边的宾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还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如:

接近老师、接近同学、接近学校、接近山头;接近完成、接近解决、接近成功、接近正常

2.引起

表示“使出现”的意思,后边一般接表示行为的名词或动词作宾语。如: 引起大火、引起矛盾、引起争吵、引起注意、引起怀疑 3.克服

表示“战胜”的意思,但有特定的范围,一般指“缺点、错误、坏现象、不利条件”等,后边可以接名词宾语。如:

克服困难、克服缺点、克服缺水的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克服不良习惯 4.发展

表示“朝好的方面变化”,一般多与表抽象事物名词搭配。如: 发展教育、发展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旅游业 练习:把上述词组扩展成句。

(二)用分析法学习多义词 随时

“随时”有两个常用意义,即“时时刻刻”“任何时候”,两个意义有一定的联系,但前者强调“所有的时间”,后者强调“无论什么时候,需要的话”。例如:

(1)房子十分破旧,随时可能倒塌。(2)有问题,随时可以问我。练习:用“随时”陈述下列情景

情景1:要一直做好准备,参加比赛 情景2:我们经常保持联系。

情景3:老师就在办公室,可以问她。

情景4:我们家有两辆自行车,可以随便用。

(四)学习汉字

1.分析合体字的部件,把握其结构。左右结构字:

伤:亻+ ·力。左偏旁为形旁,表示与人相关。

掉:扌+卓。左偏旁为形旁,表示与手相关的动作。移:禾+多。左偏旁为形旁,表示与禾苗相关。

剩:乘+刂。左偏旁为声旁,右偏旁为形旁,表示刀切。

模:木+莫。左偏旁为形旁,表示木头做成品。右偏旁为声旁。

效:交+攵。左偏旁为声旁,右边的“攵”形旁,与“教育”相关。上下结构字:

盖:羊+皿。下边的“皿”为形旁,表示容器。命:亼+口·卩。令:亽+。半包围结构字:

爬:爪+巴。左下半部为形旁,表示用手指做的动作。右上半部为声旁。注意“爪”的最后一笔撇需拉长,“巴”放在其上。

3.书写汉字

(1)老师示范书写,学生仔细观察,并用手进行书空练习。

(2)学生描红写,教师指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桌之间互评。(3)展示交流,取长补短。老师挑选写得好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学生,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写好汉字。

(六)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运用所学词语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2.在练习本上书写今天所学的10个汉字,每个字最少写三遍。

第七课时 真实交际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语法点和词语,陈述自己身边的科技现象。

2.培养热爱科学技术的意识。

二、教学步骤

(一)小组讨论交流

1.围绕话题,每个人在小组中发言。从身边的科学技术现象说起,观察思考,有哪些常见的科技现象和产品,一般从科技产品出发好讨论一点,不要讲科技道理,而是多说科技产品带给人们生活的提高,比如汽车、飞机、电视机、手机、洗衣机、微波炉等。

2.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二)做书上的话题交际题。

(三)小结,布置课外学习任务

1.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全面的评价,对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

2.课外学习任务:修改完善写话训练。

(四)课后反思

评价一下自己的教学设计,总结优点和不足及以后的改进设想; 评价一下学生的学习,他们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今后该怎样改进。资料袋

克隆

【超常班四年级】推荐阅读:

上一篇:中堡乡小学2014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平台运营工作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