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2024-10-16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共8篇)

1.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篇一

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脑力劳动者,不断地向年轻一代传授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等知识经验,为人类社会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既能从事生产劳动,又能积极参加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延续,对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培养和教育祖国的下一代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故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更显重要。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准绳,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为重点,以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目的,努力建设一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应结合具体实际,通过政治业务学习,开展各种活动,如撰写个人成长故事、书写师德故事、学习先进教师典型、联系实际书写学习心得体会等形式,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

二是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学校管理者应根据教师的特点,合理的运用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以满足教师的不同需要。做到教师个人的激励与教师群体激励相结合,有效调动

教师的积极性,建立合理、适宜的内部竞争体制。学校对教师的激励要采取公平的原则。

三是合理安排教师岗位。人无完人,教师更是如此。首先,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就应该根据教师的特长和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岗位。如喜欢书法的教师,可安排为写字教学;教师喜欢绘画,就应该安排美术等;年长的教师,就应落实直观、脑力劳动不大的工作;对于年轻人,则安排具有开拓性、创造性、较复杂的工作,要求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去努力钻研,提高自身的能力。

四是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拟定中长期教师培训计划,计划中必须涉及全员培训、中青年教师培养、骨干教师培训、优秀班主任培训等;其次,学校必须对所有培训者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学校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还应该考虑到教师群体的特殊性,对教师的管理决不能单纯地“管束”和“制约”,而应体现人文关怀。“管”要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是为了“管”,是更有效的“管”,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学校应精心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创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使管理真正与学校文化和谐一致。

2.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篇二

一、保障待遇从优, 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

优先保障农村教师待遇投入。教师绩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 与公务员同步调资。设立农村教师专项津贴, 农村教师津贴高于城区教师绩效工资12%。改善农村教师住房条件。利用闲置校产, 投入3 100余万元, 改建教师周转房500多套。通过免费提供土地、减免税费等途径, 建设农村教师安居房800余套。建立新型劳动聘用关系, 完善教师社会保障。教师全面纳入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由市政府全额承担。政府出资6 100万元, 依法对代课教师给予经济补偿。建立教师奖励专项基金。市政府建立600万元专项奖金, 设置“教育功臣”“天门名师”等政府奖项, 对优秀教师给予重奖。

二、统筹资源配置, 促进农村学校师资均衡

建立农村高素质教师补充机制。每年通过三个渠道补充大学本科以上师资300人, 重点倾斜农村学校。一是双向选择, 接收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20人。二是引进“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资教生200人, 安排到乡镇以下学校任教。对三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 正式定编, 直接聘用。三是公开招考教师80人, 约定服务期, 充实农村薄弱学校。优质师资的补充优化了农村教师结构, 大幅提升了农村薄弱学科的教学质量。实行教师“走教”制度。教师在乡镇区域内, 兼任几所学校或几个教学点的课程, 由“单位人”变“岗位人”, 保证农村偏远学校和教学点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全市乡镇内流动教师1 260人, 涉及小学95所, 受益学生31 500余名。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城乡中小学校长20%双向交流任职。城区7所优质学校与农村14所薄弱学校联校办学, 教师配备、课程管理、质量评价实行一体化。师资均衡促进质量均衡, 全市教学质量监测数据表明, 农村学生优秀率有大幅提升。

三、推动专业发展, 提高农村教师业务水平

加大农村教师培训经费投入, 实施全员免费培训。市政府每年投入800万元, 对农村教师培训实行“三免两补”, 免培训费、资料费、生活费, 补助交通费、住宿费, 每年培训5 000人次以上, 两年覆盖所有农村教师。注重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投入9 000万元建设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工程的基础上, 全面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实现更大区域、更高层面上的均衡。培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 解决全市6万余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缺失的问题, 促进农村孩子形成健全人格。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组织全市教师练基本功、讲优质课, 打造“高效课堂”, 选派1 000余名农村教师外出学习, 以教师成长推动学生减负。

四、创新师德建设, 树立教师良好社会形象

组织开展“百校万家携手行动”。全市教师积极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 实地走访每一个学生家庭, 记录家访手记, 撰写家访反思, 与家长共同商讨学生、学校发展, 形成教育合力。建立家长参与的师德考核评价机制。全市中小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 参与学校管理, 考核评定教师师德表现, 推荐优秀教师, 评选结果记入师德档案, 与教师绩效工资、聘任晋升挂钩。将身边的典型事迹汇编成师德教材《润物无声》, 组织师德模范巡回演讲, 通过各类媒体广泛宣传, 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全市有16名教师受到国家教育部、全国总工会、省委省政府表彰。教育系统行风政风在全市评为第一, 得到群众认可。

我们将抓住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 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第一战略, 继续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做到经费投入优先、资源配置优先, 后勤保障优先, 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农村教师队伍, 开创农村教育科学发展新局面。

3.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与思考 篇三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 素质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新课标的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我国农村小学教学的现状,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而中国是农村人口占多数国家,农村教师肩负着重大的任务,因此建设好农村语文教师队伍刻不容缓。

一、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1、教师文化素质偏低。农村因为经济和政策原因,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师范毕业生很少,缺乏教育理念知识,特别是年龄稍长些的教师,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距《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标准有较大差距。很多人是通过卫星电视中专、函授等形式获得的学历,其实际文化水平可想而知;还有一部分分是由民办转为公办,学历大部分是初高中水平,甚至是小学水平,只经过短期的培训就转为了正式教师,起知识陈旧,没有系统性;而师范毕业生,大多数是普师范生,由于年轻,没教学经验。

2、教师工作任务重、工作条件差。城市超编与农村部分地区师资紧缺并存,代课人员数量较大。农村小学的教学设施、办公环境、信息技术相对简陋。很多小学的教室都是数十年前的老房子。而农村小学不仅小学生的负担比较重,教师的工作壁也比较重。由于教师数量不足, 语文老师往往身兼多职,同时承担多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交通设施差信息闭塞,新的课改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无法被引入教研,也无法进行。

3、教育观念落后。现在的小学知识更新太快,已有的知识点已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急需对照性、系统性、前沿性的知识补充,而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观、育人观上,不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不清楚实施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这种观念的统摄下,他们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忽视了对小学生基本技,在进行语文授课时还是按照识字、分段、总结中心思想的方式讲课,将一篇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枯燥无味,教师教得晕头转向。由此可见,继续教育不仅能给广大工作在农村的一线教师补充必要的、先进的专业知识,而且能使他们达到学以致用提高教育能力的目的。

二、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形成原因

1、经济原因。因为农村经济落后,办学条件差,再加之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工作量大,许多有能力有学历的年轻教师都不愿到农村任教,而且在农村任教的有能力的教师跳槽、下海,造成了优秀的骨干教师流失现象严重,任教教师积极性不高。

2、政策原因。教育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都不重视农村小学教育,而且不顾及“普九”的规定,在升学率、合格率上给教师压力,甚至还将此与工资和休闲挂钩,教师的个人价值和成就感得不到充分体现。优秀教师的评选,既没有经济上的奖励,也没有更多岗位上的挑战,更缺少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这些都是相关政策法规不合理造成的弊端。

三、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1、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最重要的是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农村小学教师与城市教师应该同等对待,要把教师的聘用权归于学校或教育管理部门;规定城市新聘用的教师和要晋职的教师必须在农村学校服务一定的年限才可以聘用和晋职;建立城市与农村教师定期轮换制度和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提高工资待遇,并记入退休工资之内的政策;定教师编制时,要考虑农村学生较分散,班级较小的特殊情况,适当增加农村学校教师编制,这些人事管理方面的措施都是为了激发农村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在不同地方应该灵活运用。

2、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品质是教师要具有强烈的职业意识,不仅把教师当作是谋生的职业,更是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这是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教师们要意识到自己从事的是一份神圣的事业,并非是一种简单劳动,并不比中学、大学教师的劳动低级。教师要用心去关爱学生,去体验与学生一道成长的喜悦,去感受学生进步与成功带来的快乐,最终形成教师对职的认同与忠诚。其次应提高教师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现在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信息资源共享。针对目前农村小学教师学历偏低的状况,可以鼓励教师在职攻读远程网络教育本科。要充分利用网上优质的教育资源,如课件、教案、教研成果等。

3、加大教师培训力度。要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就要对农村的教师实行培训、学习等方式提高。为了提高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地方政府和国家应大力加强县、乡两级教师培训、进修机构建设,逐步建立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为重点的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对农村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培训。这些机构可以不设教师编制,所需教师可从高校聘请,也可以作为教育扶贫的专家学者讲学的场地。这样就使农村教师可以就近参加培训,省却很多不便。并且对农村教师的培训费也应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分担,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由农村教师个人承担。实行免费进修制,或者教师出很少一部分钱。实行配套的升薪晋级制, 仿效西方发达国家把学位、学分和升薪晋级紧密结合,鼓励农村教师参加多种培训。只有这样才会真正调动农村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东爱 ,刘紫凌 ,田建军。乡村教师为何大量流失[N] .中国教育报,2003 - 04 - 07.

[2] 魏向赤,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 ] .教育研究,2003 , (8) .

4.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篇四

枣阳市新市镇中心小学

刘天晴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枣阳市新市中心小学

刘天晴

小学阶段是人生最美好快乐的时光,远大的理想在这里孕育,高尚的情操在这里萌生,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生命的辉煌在这里奠基。对于小学来说,发展是办学条件的改善,理念的提升,思路的明确,行为的规范,活力的彰显,而发展的基础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敬业的教师队伍。

农村教师队伍如何建设是摆在我门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经过这几年的研究、实践,我校教师师德水平、道德标准、法制观念以及集体凝聚力稳步提升;教师在学校组织开展的多种业务培训活动中综合素质得到锻炼,教师的教学行为能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课堂教学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具备明显特色;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明显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显著提高,已经初步形成一批师德高尚的多种层次和类型的骨干教师群体。

一、校园人文建设加强,教师精神内涵逐步充实。

我校以建设人文校园、和谐校园为宗旨,努力探索和研究促进教师队伍德育建设的校本培训模式和路径,通过开展各种有计划性的特色活动,用人的精神性的满足特别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来协调人际关系,把人引向希望和幸福。

1.我校评价教师评估形式多样化:一是学生评教师,每学期几次,将评估情况原汁原味反馈给教师;二是教职工互评和自评相结合的综合评估,建立考核评优评奖制度。对每一位教职工进行公开、公平、公正地量化评价,提高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2.我们充分利用党员、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团阵地作用。加强了领导与教师、党员与同事之间党员干部与教师的联系,进行谈心活动,做好交流,大家相互之间增进了了解和沟通,彼此能做到换位思考,将心比心。

3.学校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师活动。党支部、工会、教研组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投资建设了教工之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除了在教师节、妇女节、元旦等节庆日组织庆祝活动外,还组织教师进行了拔河比赛、跳绳比赛、趣味运动会等体育活动。每年定期组织教师体检,保证教师的身心健康。领导、教师同参加一场比赛,同坐在一起讨论,共商学校发展大计,增进教师之间、教师与外界的交流和学习,拓宽教师视野,丰富精神世界,陶冶高尚情操。为教师创造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空间,引领教师在多样化的活动中进行探究、体验、发现、建构,锻造人格、美化生命、提升生命质量,使教师快乐、和谐、文明并富有创意的工作和生活。同时创造条件,让教师学模范、学榜样;搭建领导干部与教师之间良好的沟通平台,让教师在丰富的活动中提升了个人思想境界。

二、校本培训形成特色,教师素质逐步提高。

为进一步提高骨干教师的素质,培养出自己的名师,发挥名师的带动作用,学校投入大量经费,派教师外出学习,培养名师,观摩各级优质课、比赛课、观摩课。在教研活动上与大家交流,提高了外出培训的效果。

我校教研活动增设理论学习内容,各教研组开展了《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运用》、、《课堂提问的艺术》等专题的理论学习,主讲人精心准备好发言稿,与会教师在活动结束后按要求写出学习感受,期末各教研组还组织了教师开展教学交流。通过研讨、交流,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视野进一步拓宽,参与活动的意识明显增强,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许多教师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大家的认识得到了提高,视野得到了开阔。教师养业务素质和业务理论水平提升较快。

2.通过集体备课的研讨,我校教师的教学研究有所深入。我校的集体备课起初就是同备课组的教师集中在规定的地点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讨论下两周的教学内容(间周举行),后来发觉这样太空,不实,一些备课组的活动流于形式,一节课的时间讨论的教学内容过多,根本不可能完成。后来对集体备课的形式进行了改革,重点由每次讨论两周的教学内容改为每周只讨论一周中最值得研究的一节课,并确定中心发言人。大部分教师对本学期的这种集体备课的形式都能乐意接受,因为说课比赛在许多职称评比、教研活动中太常见了,大家正好借此机会练练兵。但虽然大家能从中有所收获,可对下学年没有多大借鉴作用。

3、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上,更主要的要求教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而要想开拓创新必须对反思有所体验,养成反思的习惯,形成反思能力。新课程的丰富性、多样性、选择性要求中学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要求教师反思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衡量人才的标准。我校借鉴优秀学校的科研经验,在总结学校实际的基础上,认真积极的推行教学反思。每周五,在一周行将结束之际,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依据本周自己的教学实际,独立完成一篇教学反思。学校每一个月进行一次全校范围的教学反思评比活动,以此来激励和督促广大教师通过随时随地教学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在这一过程中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现如今,全体教师都已清醒的认识到反思是教师素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将这种学习反思内化为教师自身的“自觉行为”。现如今,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使我校课堂教学发生可喜的变化,课堂教学更突出了目标性;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教师课堂操控能力有了明显增强,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全面调动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使科研氛围日渐浓郁,真正发挥以研促教的作用。课堂教学改革,在彻底解放了老师和学生的同时,又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4、我校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培训,并要求外出培训教师积极撰写外出培训体会,创设机会组织大家进行交流,或开设外出培训汇报课,组织教师进行观摩研讨。如一些语文、美术、音乐学科的教师外出培训回来后开设的公开课或教研活动让参与活动的教师大开眼界,有些教师感叹说:“教了这么多年,今天才知道这些课怎么上的更精彩”。

5、重视新教师的培训与培养,已经成为我校的一个传统。在发挥学校教师资源,完善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只要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学校都会安排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与之结对。虚心学习已经蔚然成风,各位徒弟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在自身的努力下,会稳步发展,成为我校的中坚力量。

6、利用说课磨砺教师。最初我校组织教师进行优质课评比,发觉教师对新课标的理念理解不太透彻,教师教材分析处理不到位、编者意图不明确、教法学法应用不当、教学程序不清晰,对教学目标以及教法分析不到位,尤其是说课时没有注重教学过程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我们紧抓说课这一重要的形式。利用平时的个人备课时间进行课堂教学的说课练习,让教师在备课组内进行说课尝试,再让获奖教师在校内开设观摩课。这样不但磨砺了这一批教师,还让其他教师学习并观摩了优秀说课稿的拟写方法、说课的基本程序以及优质课堂教学的模式。

7、加强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培训与评估,通过开展学习新课标、出试卷比赛、教学设计的评比以及教学一得的评比,并通过对语文教师批改学生习作以及下水文的练笔、数学教师解答学生习题、教学案例分析试卷、英语教师口语测试等,使教师的专业思想得到了洗礼,业务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改善,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教师根据终身学习的理念,根据信息时代的要求,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形成了“学生自学,质疑解疑——检查学情,梳理疑难——重点指导,突破难点——巩固练习,拓展提高”的操作程序,实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能力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特色。

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8、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工作。学校项目管理员必须及时完整地接收卫星资源,并做好下载记录。由项目管理员负责,并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对下载的资源及时进行归类、整理、编目、分发、存贮和共享,定期转录为光盘保存;通过其它方式搜集或自行开发相关资源,建立本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为每一学科教师建立个人文件夹,每周定期公布资源目录,将资源分类提供给教师使用。学校将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纳入计划,排入课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设备,以教学应用为重点,推动远程教育在校本教研、校本管理、校本培训和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学校每周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和设备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不得少于20课时,各年级课程覆盖率不低于60%。确保各年级每个学生每周至少能够接受1~2课时的远程教育课程教学,使学校能建立起完整的教学资源库,方便教师运用教学。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教师竞聘上岗制,实行定岗定责、公开竞聘、竞争上岗,末位淘汰。对教学落聘教师,可安排竞聘宿舍管理员、司务员、学校菜园管理员等岗位,并签定责任状,凡是落聘的教师取消当年的评先晋级资格。

四、校本科研改革创新,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新世纪的教师要有新的教育观念,更要从教育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两个方面去理解和认识教育的使命,要树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观、正确的人生观、全面的质量观、现代化的教育观和新型的师生观。我校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小处着眼,提升了教师科研水平,达到了打造课堂特色,寻找到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些具体可行的途径。带动大批教师进一步把握教育教学的发展态势,改进教学理念,运用科学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推进课程改革的创新,提高课堂实效,还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以此落实新课标精神,从一定意义上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我校注重和谐校园的建设,注重教师专业建设的校本培训活动以及重视校级课题的研究,很多教师成长较快,他们已经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有多人次的课堂教学或说课比赛在枣阳市、襄樊市获奖,有多篇论文在相关报刊杂志发表,或在各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5.浅论云南省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篇五

勐捧中心小学 张丽燕

摘要:云南省是典型的农业和山区大省。由于地理位置因素和经济发展的制约,云南省的农村小学分布在省区的每一个角落,学校可以说无处不在,分布十分零散,导致学校无法达到一定的规模,从而不利于对农村小学进行管理,突出表现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搞不好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云南农村教育的发展,不利于提高云南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最终不利于提高云南农村广大农民群众的素质。本文就云南省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有针对性的对推进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作简要的探索和分析,以期能对我省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有所帮助和贡献,促进我省的农村小学教育事业。

关键词:云南省 农村小学教师 问题 建设

一、云南省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师生活问题无法保障,教师队伍稳定性低。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教师待遇有了明显提高,但相比而言,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像云南省这样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仍然较低。不说很多教师与当年同时分配到国家机关或下海经商的同学相比,经济收入相差甚远,就单与本城区及发达地区的教师的收入相比,形成巨大的反差。同时,与其他事业单位相比,农村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也相当低,得不到社会和农民家长的认可和支持,从而导致他们心态失去平衡,产生了自卑感,感到了压力。这些促使农村教师无法安心工作,一有机会就努力往条件更好的地方任教或者改行从事另外一种职业,有的外调,有的“跳槽”改行,实在无门者干脆不辞而别,甚至愿意到沿海地区打工;许多刚毕业从事农村小学教师的师范毕业生,有的通过各种途径往县城靠拢,有的通过课余时间给自己充电,报考国家公务员。学历高的招不进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有能力的教师留不住,从而造成了我省农村小学教师的流失和不稳定。

我省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难堪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山区环境恶劣,农村教师既辛苦又清贫,特别是我省边远山区的小学教师,他们是真正的无产者,缺水缺电,交通不便,住房简陋,工资微薄,有的为保证“入学率”而慷慨解囊,为学生垫支书杂费,“奖金”一词从他们的字典中划掉,有些青年教师终身大事无法解决。另外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农村教师工资拖欠问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解决,但在我省不少地方仍存在着旧帐未了新帐又添的现象,特别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原有的教育经费来源渠道没有了,而新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和转移支付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这使得原有的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进一步凸现,教师拖欠工资情况进一步恶化。

工资待遇是关系农村小学教师生活、生存的基本问题,生存问题解决不好,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其他问题则无从谈起,因此,农村小学教师工资低和拖欠问题,已成为直接制约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设施落后。

首先,农村小学教师教育观念的落后,一些教师虽然接受了一些创新教育的思想,但只是零碎的、孤立的。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思想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而且,农村小学教师中,年龄老化,思想意识仍停留在重智育轻其它的层次上;对学生,表扬鼓励少,批评体罚多。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全面发展,仅仅成了一句口号。

另外,在我省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民办教师转正的公办教师占总数的比率很高,尤其是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相对更高,在教师队伍中很多村小学还有相当一部分还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素质较低、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的临时代课教师,新补充教师又很少。长期以来,民办教师支撑着我省农村教育大片天地,但随着转正、职称等后顾之忧的问题解决,他们中大多数人的思想完全改变了,对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已经没有了兴趣,习惯于凭经验教学和灌输式教学。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们不学习,不探索,无意创新,没有进取精神。老一辈的不良风气对学校其他教师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使整个学校的学习气氛就难于形成,制约着教师的素质的提高。

最后,我省大多数乡镇,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根本无法配备到位。教学工具依然是“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只粉笔”。许多学校连录音机、投影仪都没有。既是有,教师也很少利用。教学设施的落伍和很少的利用,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但同时也防碍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教育的特殊、学校的闭塞、导致了教师与外界接触的缺乏,教师获得新知识的来源限于几本杂志,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相应的专业辅导,导致了他们越来越落后,跟不上国家建设的步伐,很难达到一名现代小学教师素质的标准和要求。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如果农村小学教师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要求,甚至有被淘汰的可能。

3、教师教学任务繁忙,家庭负担过重,难于有效实现再教育提升教学水平。首先,山区农村小学由于特殊地理自然条件的制约,学校规模小、教师少,不少地方的学校只好实行复式教学、包班制教学的方式组织教学,一个或多个年级多学科教学任务集中于一名教师一身,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师成天满负荷、超负荷运转。教学之外,他们还要照顾学生吃饭等日常生活问题,上至校长下至炊事员,学校所有的全部工作都是一名教师负责,其工作量之大、任务之重、时间之紧是常人难以想象得到的。

另外,除了学校工作繁忙外,农村小学教师的家庭负担都普遍很重。山区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数是农教结合的家庭,教师的工资是维持一家人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他们多数人是四、五口之家,上有老下有小,老人老矣,不能劳作,小孩尚小,正是读书之时。经济上,过去十几、几十年低工资使得他们家底很薄,有的已是债台高筑。而今,刚想伸直腰肢的他们又遭遇高额的教育、医药费用支出。目前,一个孩子在高中以上学校读书,家庭年教育支出在五千——一万元,那么家庭生活消费人均不足千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要利用双休日、寒暑假耕种家庭的责任田,发展多种经济,以弥补家庭生活费用之不足。

在如此重负之下的教师,身心疲惫不堪,教师用在提高自身素质上的学习时间就非常有限了。他们没有能力也没精力走出校门参观、考察、观摩、学习。有

关教学研究活动也很少参加,除了学校提供的机会少外,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对研讨探究无心也无力。因而,难于有效的实现再教育,他们的教学方法难以得到改进,教育教学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4、老龄化、学科单一化突出,教师结构不平衡。首先,我省现存村级小学由于教师一般是本乡本土人,导致教师队伍长期得不到合理调整和更新。以致农村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日趋老化,各年龄段问的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墨江县新扶乡和团田乡两个的乡共19所村级小学和2所乡中心小学,共有小学教师l38人,平均年龄是44.8岁。其中5O岁以上的23人,占l6.6%,40—49岁的79人占57.3%。3O一39岁的24人,占17.4%,30岁以下的l2人,占8.7%。再过5年,50多岁的教师内退或退休后,小学教师断层现象不可避免。

另外,学科结构单一,非基础学科教师难以到位。教师队伍专业结构极不协调,英语、体育、音乐及常识技能科教师严重缺乏,许多教师是在教《语文》《数学》的同时,也要教《自然》《思想品德》《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无法保证正常的教学质量,这严重影响着农村小学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师生比例不合理,教学资源难以整合。随着小学学龄人口的逐步减少,农村面广、学校规模偏小的现象口趋凸现。大部分村级小学最大规模的仅有100多个学生,最小规模则仅有十多名学生,还存在教师几人一校的,甚至是一人一校的状况。

5、教师心理素质和师德建设刻不容缓。

首先,农村小学教师的几个心理问题不容忽视:(1)职业适应不良。我省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适应不良现象。他们或是对教师职业的意义、地位估价不足,不安于当一名小学教师,企求谋得一个更称心如意的工作;或是对教师职业缺乏兴趣,意志消沉,抱着“得过切过”的混世态度;或是专业知识水平不高,从业能力不强,自信心不足,总有力不从心之感,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或是终日牢骚满腹,表露出难以施展抱负、郁郁不得志的样子;或是与学生、与其他教师、领导关系紧张,与人际环境不相容,缺乏沟通与合作等。(2)心理压力特殊。小学教师扮演的是为人师表的角色,社会和家庭对教师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尤其农民群众由于过多的劳动和知识水平原因,甚至把教师当作是神,他们过多地将教育自己孩子的重担都压在了教师的肩上。当教师向家长们反馈其子女在校的表现情况时,他们总是推脱说:“孩子最听你的话了,还是你们老师教育吧!”而当自己孩子犯了错误时候,习惯于将责任归结于教师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面对家长和社会的企盼,不少教师往往会产生许多焦虑,如果无法得到及时的疏导,长此以往,势必会使心理不堪重负。由此而产生的不良情绪长期得不到释放,日积月累,恶劣情绪最终会突破心理承受的极限而爆发。当心中的烦恼无处发泄时,便会不由自主地拿学生出气。比如在上课时经常板着脸,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是出了错,就借机进行训斥和挖苦甚至大打出手等等。(3)不易拥有满足感与成就感。农村小学教师很可能一辈子都默默无闻,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晋升的成就感,更没有理想被实现的欣慰,致使农村小学教师很难在教育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产生职业倦怠感。

另外,极少数教师师德修养出现危机。由于农村小学分布零散、点多、面广。对村级小学教师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师德师风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机

制,更缺乏经常性的师德教育、师德培训。致使少数教师工作纪律松懈,上课迟到、早退或随意调课、缺课的现象时常,有的甚至上班时间玩牌,搞第二职业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在教师人数少的村级小学里,教师之间无所谓随管随,工作随意性大,教学工作消极应付。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云南省农村小学教师建设探析

1、采取倾斜政策,留住优秀农村小学教师,吸引新教师进入农村小学教师队伍。

首先,适当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待遇。生活条件好、教学任务轻、福利待遇高是农村优秀教师竭力向城镇流动、城镇教师不愿意到农村的主要原因。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倾斜政策,适当提高山区农村教师待遇,以稳定教师队伍。建立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津贴制度,根据农村学校具体情况确定类别,分别按教师职务工资和津贴部分之和的一定比例发放农村教师津贴,更为重要的是各相关部门要确保津贴的按时足额发放,教师能够确实获得特殊待遇,而不是口头一套,实际一套。

另外,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农村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积极推行教师聘任制,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大胆改革,勇于创新,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改变长期以来小学用人制度中存在的教师职务终生制、人员单位所有制,形成优胜劣汰、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形成比奉献、比贡献、比能力、比业绩的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机制。在聘任农村小学教师过程中要明确教师任期内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和相应待遇。坚持以量计酬,多劳多得;以质计奖,优质优酬的原则。在工资分配上,向教学一线倾斜,向骨干教师倾斜,向成绩突出者倾斜,真正打破工资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

2、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齐心协力,提高我省农村小学教师整体素质。要提高我省农村小学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城乡教育的平等程度,当务之急之一就是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只有教师素质提高了,才能真正理解教材、把握教育目标,正确地传达教材的意图从而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

那么,要如何较好的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笔者认为应该着重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学校和教育部门要担任起提高教师素质这个重任。

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岗位教育。任何一门职业,工作人员的岗位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爱岗,敬岗,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一番不平凡的事业。所以,岗位教育是学校和教育部门对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农村小学校长能在其中发挥相当大的作用,校长必须要以身作则,要求教师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明确地对自己对教师提出教学要求,督促教师的岗位学习和各项业务素质提高。

其次,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和培训。学校应该要经常性地组织教师按时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共同探讨,共同提高;鼓励教师勇于创新,特别是年轻教师,要鼓励其个性化教学,形成良好的教科研风气。校领导要深入教学的第一线,多倾听,多指导,多调研。在随堂听课的力度上,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并做好评价,反馈工作,提出具体改进意见和相应的措施。我国教育改革对小学教师提出

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要求。所以学校务必要注重教师学术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提高学习,要努力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教师提供尽可能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培训,实现教师再教育,并且要注重培训的有效性。各个乡还要注重学校间的合作交流,积极组织教师间的交流活动,为教师的各种教育实践提供探讨的平台。

另一方面就是教师自我教育。

信息化社会教师的自我教育在新时期尤为重要,作为农村小学教师也不例外,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教学手段不断翻新,学生的个性特点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学情况也比以前要复杂得多。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时期教学的需要,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时代在进步,知识在变革,没有稳坐的知识宝座,更没有不愁的老本可吃。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农村小学教师不但要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及教育理论,学习掌握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等现代教学手段,还要不断的学习和掌握与素质教育相关的知识,并不断地加强自身的教学基本功。

3、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优化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1)、建立城乡教师对口帮扶机制,缩小城乡教师资源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优秀教师向城镇集中,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村,教师派不进,调不出,只能在本乡镇范围内流通。有关部门制定了支教政策,并硬性要求城镇教师评聘高级职务必须有一年农村教学经历,但这还不够,要定期将农村教师和城镇教师进行交流,农村教师到城镇学校学习提高可以成为骨干教师,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可以带出一批骨干教师,从而可以缩小城乡教师资源的差距,使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

(2)、录用有教学能力新教师,优先充实农村小学

教师资格制度社会化,为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奠定基础。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农村小学学科结构的需求,面向社会选招紧缺学科教师,如音、体、美、外语、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并优先充实农村小学,使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学科结构逐步优化。

(3)、根据条件,可以实行老教师提前退休政策 我省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问题应该引起关注,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及身体健康的状况,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影响是很大的。有的老年教师不能胜任教学,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但占编占岗,新教师的补充就无法实现。因此对因身体健康有严重问题的老年教师应实行提前退休的政策,并制定相应的提前退休应该具备的条件和标准。

4、解决农村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树立良好师德师风。首先,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心理素质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帮助教师愉快接受身份。要帮助农村小学教师在思想上承认自己的职业身份,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从而克服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适应不良现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适应农村小学教师这一的特殊职业,并且把它当作自己的一份祟高而又神圣的事业来做,才能顺利地排解因工作带来的压力,才有可能从心理上获得较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2)改善心理环境。要帮助我们农村小学教师尤其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乐观地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要正确认识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要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理解领导工作,同事

间经常沟通,尊重家长与学生,善于接纳自己与别人。教师要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与社会活动,要注意劳逸结合,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断扩大生活圈子,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不要因为生活圈子狭窄而不去开拓社交渠道,固步自封,孤陋寡闻,这样就容易产生压抑、自卑、自负、守旧等不良心理,遇事要乐观,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3)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社会为教师们营造一个支持和理解农村教育事业的社会氛围,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与心理负荷。同时,不断提高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作待遇,尊重他们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苦衷,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惑,特别要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与心理负荷。

另外,加强农村小学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中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以江泽民提出的”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为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健全农村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奖惩机制。把师德表现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逐步建立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考核评价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朱小曼主编.对策与建议——2003年-2004年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版.[2]朱小曼主编.对策与建议——2005年-2006年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3] 盱眙县观音寺中心小学.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J].http:///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15

6.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文章 篇六

——谈如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素质(调研文章)

泰和县文田初中易德琪

一.前言

提高教育质量,靠的是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改变农村面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当务之急。地处泰和经济开发区的文田初中创办于1991年,是一所兼具城与乡特色的年轻学校。虽办学历史不长,但近年来却取得了不凡的成绩:该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县“创优学校”和“良好学校”,先后获县“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两基”工作先进单位,获市“文明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先进学校,该校先后涌现出省、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县学科带头人10余人。荣誉的取得与该校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队伍素质是密不可分的。

二.学校主要措施与做法

1.加强师德教育,树立责任感

师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产生提高自己业务的强烈愿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该校深入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有关规定,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关材料。通过学习,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举办教师师德经验交流活动,使全体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有了明显

提高,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先进个人。为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树立新观念,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以新观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认真做好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一是在全体教师中解决一个认识问题,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多读书,读好书;二是科学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加快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以教师发展学校理念为指导,走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以培养素质全面的教师为目标,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平台,以各种活动为载体,精心打造思想有高度,知识有广度,教研有深度,心理有强度的“四有”教师队伍。

始终抓住教学常规管理不放松,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的各项制度,抓实了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后辅导等工作,要求备课要备全册、备单元,对每节课要精心设计,备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作业以及备师生互动形式,上课要按新课改要求,课堂上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

3.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

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认真完成教师个人成长“十个一”活动,将跟踪测试纳入教师个人考核中。开展与其他优秀学校教师手拉手活动,定期相互听评课,开展教科研活动。有计划的安排教师个人自学内容,定期检查学习笔记,学期末写出教育教学的心得论文,作为教师考核一部分。

4.以教科研为载体,着力培养骨干教师

坚持教研兴教。坚持抓了教师的集体教研活动,单周为教研组活动,每周一次备课组活动。教师能够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变为更注重学生能力、个性的培养,由专制式的讲解转化为师生互动的民主型的探讨。在开展教研教改活动中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

以竞赛活动为载体,开展限时教案设计赛、讲课赛等,以评优为手段,参加市、县、片的教坛新秀优质课评比等活动,鼓励优秀教师冒尖、成才,不断充实骨干教师队伍。

积极提倡推荐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参加课题研究,要求他们做到“十个一”:每周向学科组提出一个探讨问题;每月向学校提供一个教学案例;每学期上一节探讨性的研讨课;每学期完成一篇优质评课报告;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每学期制作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每学年主持或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每学年转化一名后进生;每学年命一份高质量试卷,并写出一份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价报告。

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等方法。“请进来”——邀请县教研室中心教研员讲座;“走出去”——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观察。教师做到三步走——学习、运用、提高。青年教师继续与骨干教师结成“传、帮、带”对子,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学水平,提高业务能力。学期末组织青年教师讲课汇报,促使青年教师向骨干教师靠拢。

三.仍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学历达标,但实际素质有待提高。

近年来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进修学习,该校教师学历都已达标。尽管他们取得了国家承认的专科和本科学历,但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

有同步提高,不进行调整培训难以适应当前课改的要求,将制约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骨干教师仍缺乏

由于学校地处城乡之间,教师流动频繁,“通教”现象严重。教师忙于处理工作于家庭的双重事务,钻研教材的时间就少了,骨干教师的培养也就不能保证。

3.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

由于教师的流动,加上所学非所教的人数多,有些教师只能是拔高使用,造成了教师基础知识薄弱。

4.教育观念滞后,课改意识不强。

农村学校由于地处偏僻,信息交流不畅,交通不便,文化氛围滞后,对新生事物接受的慢,不求进取,固步自封。教师课改意识不强,大部分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注入式、满堂灌、一言堂根深蒂固,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这些成为当前课改的瓶颈,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5.竞争意识不强,工作无紧迫感

有些教师的工作效率低,缺乏竞争意识,得过且过,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强。

7.探求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 篇七

一、农村学校师资队伍现状

农村学校推进素质教育, 最大的阻力是师资问题。

1. 教师理念偏差

首先, 农村大多老教师还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 只注重知识的传授, 一味地灌输, 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落实, 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其次, 部分教师片面地把发展学生的能力理解为“放手教育”, 课堂上全放手, 不予必要的指导和培养, 追求热烈的课堂气氛, 而忽视教学目标的落实。其三, 教师往往把技能常识科视为“副科”, 不加以足够的重视, “音体美”等课堂成了学生“自由玩耍”的天地。

2. 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教师专业学历合格率低, 年龄偏大, 学科结构欠齐全, 音体美等教师短缺。

3. 教育评价滞后的制约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 教育部门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 但对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机制没有作出相应的完善, 从某种意义看, 还是“分数为上的评价”。

(1) 教师不主动钻研教法, 教科研水平低下。在“学生分数唯上”思想的影响下, 教师往往只要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学生练习的不断重复, 导致教师认为只要凭借固有的教学经验, 就能“一如既往”地实施课堂教学。

(2) 为追求学生分数的提高, 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知识的接受, 无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只“教”不“育”, 疏于对学生其他素质能力的培养, 造成学生的“高分低能”或“有才无德”。

农村教师新理念的缺失, 教育行为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偏离, 不仅仅是教师们的过错, 也是教育体制改革下教育评价机制不相适应所造成的。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应着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业务素质好、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

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学校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经常开展师德教育活动, 树立正面典型, 激发教师献身教育的使命感和光荣感, 引导他们在师德方面不断约束自己, 提升自己。激励教师以事业为重, 牢固树立以生为本,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从学生出发, 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理念, 钻研新教法, 适应新课改。学校要实行师德考评, 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 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评聘、评优评先、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 发挥师德考评的调节杠杆作用, 促进良好师风的形成。

2. 加强理论学习, 转变教学理念

学校要创设平台, 鼓励教师在职进修, 拜师学艺, 参加远程网络培训, 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要建立考核机制, 考查教师的理论学习情况, 促进教师转变观念。

一是转变学生观, 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智力的培养,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 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 挖掘潜能, 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是转变教师观, 新课程改革下,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共同参与者, 要以平等的心态, 融入整个师生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起着组织、引导、启发和激励等作用, 既不要包办教学全过程, 也不能全放手学生, 让其自生自灭。

三是转变教学观, 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 由只注重教到引导学生学并重的转变, 吃透教材备好教法时, 还要花心思备学法;教学内容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多元的能力培养, 从只重视认知转变到“三维目标”的落实;课堂教学要改变单边活动, 营造一个师生平等互动的氛围, 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学生进行多元的评价。

3. 创设校本教研氛围,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要积极地为教师创造条件, 开展形式丰富的校本教研活动, 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广泛的各种层次的校本教研, 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是开展课题研究, 学校开展课题研究, 教师是研究的主体, 同时也是研究的对象。校本课题研究, 立足于学校实际, 研究日常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具有现实意义。

二是认真组织集体备课。学校定期组织整个学区内同学科同年段教师, 适时开展集体备课, 集思广益, 共同讨论拟定教学方案, 既能弥补教师个人备课过程中的不足和缺失, 又能引发思维火花的碰撞, 博采众长, 求同存异, 共同提高。

三是坚持专业引领, 发挥教育教研能手的骨干辐射作用。通过“请进来, 走出去”的办法, 邀请专家来校开课、讲座, 或选派教师到城镇学校“拜师学艺”, 由专家引领, 促进专业成长。定期安排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公开示范课, 为学校教师提供教学范例, 和教研探讨的平台, 引领新教师专业的快速成长, 提升学校教育教研的水平。

4. 完善教育机制

一是建立切实可行的教育评价制度, 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 科学评估学校教育教学成绩, 推进素质教育。

二是建立师资队伍更新充实的长效机制, 保证每年都有新鲜的血液补充, 不出现断层, 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摘要:农村小学师资队伍现状不容乐观, 存在对教育理念理解偏差, 力量薄弱, 教育行为与素质教育要求偏离等问题, 妨碍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为改变这一现状, 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建平台, 引导教师加强自身学习, 不断充实教育新理念;坚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完善教育管理机制, 保证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

8.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篇八

一、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06年,全国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1043.82万人,其中农村教师514.73万人,占49.31%。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农村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43%、94.80%、75.86%。农村小学专任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占53.6l%,农村初中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占29.97%,农村高中专任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0.66%。随着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村教师的工资得到了有效保障,教师地位明显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但是,在新形势下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仍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和矛盾。目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队伍仍然是整个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数量不足、素质偏低等问题仍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教师队伍的长远建设和农村教育质量水平的提高。

(一)农村学校合格教师缺乏,难以满足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需要

从国家核定的编制标准看,全国农村小学教师还略微超编,初中教师基本持平。但实际上,即使是在不考虑教师素质水平情况,仅仅从数量上来看,农村学校合格教师数量难以满足农村学校教学需要,若考虑推进素质教育小班化教学,则农村学校合格教师缺口就更大。尤其是部分学科,如外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教师短缺严重。据九江市调查,22个乡的138处村小和教学点仅有4处开设了英语、音乐、体育课程,没有一处开设美术、信息技术课程。

目前农村学校严重存在的不缺编但缺人现象,主要原因有:①国家出台的指导性编制标准偏紧。没有充分考虑农村地区学校分散、规模较小的实际情况,农村学校编制标准比城镇标准低。而各省制定的具体编制标准大多数比国家指导性编制标准更低,另外加上生源变化以及新课程改革科目的调整等因素,则按现有编制标准配备教师难以满足开齐各类课程的基本需要。②农村教师编制被占严重。县、乡政府机关尤其是机构改革后常常以借调等形式,长期借用教师,或者是把学校作为机关人员分流的渠道。大多数县教研室、电大工作站等单位使用中小学编制,统计在中小学教职工人数之中,这些都变相占用了教师编制。③农村教师向城市、县镇大量流动。由于城乡差距原因,农村教师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流动。据抽样调查,一些地方农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流失率平均约10%,有的地方高达20%。④合格教师补充困难。一些地方县级财政困难,教师工资占当地财政供养人口的基数较大,支付教师工资的财政压力较重,保障现有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谈不上农村教师的补充。不少困难地区长期不补充正式公办教师。另外,农村学校用人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农村学校在用人上缺乏自主性,农村学校沉淀了大批顶编不顶岗、顶岗不顶用而又动不了、流不出的人员。

(二)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水平偏低。尽管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逐年不断提升,但到2006年,农村教师中仍有16.41万名未达到国家规定合格学历,全国42.75万名代课人员中有29.34万人(占68.63%)分布在农村学校。同时,相当比例的农村小学教师是由民办教师转正而来,还有农村教师拔高使用现象严重,初中从小学选拔,高中从初中选拔,层层拔高使用。据调查,在农村地区拔高使用的教师约占30%左右。另外,农村教师学非所教,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严重。据对湖南省农村教师的调查,44名初中地理教师中,原来所学专业是地理专业的只有3人。56名初中英语教师中,原来学英语专业的只有12人。

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失衡。不少农村地区学校出现“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现象。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现象十分严重,据统计,农村学校51岁以上教师比例接近20%。农村小学和初中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偏低,初中尤为突出。2006年,农村小学中高级教师所占比例为42.70%,农村初中中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为39.8%,分别比城市低10.31和20.98个百分点。全国县以下普通中小学特级教师仅5000多人,平均每县仅2人。

(三)教师管理体制相对滞后,统筹管理教师职能难以落实到位

2001年,国务院确定基础教育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总体上看,各地已基本把教师的管理权限从乡镇一级上收到县一级,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新体制的运行仍处在磨合之中,教师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优势还有待进一步发挥。一是县级相关部门在教师管理工作中的协调机制不够完善,职责不清,新体制的合力尚未有效形成,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教师的职责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教师管理体制总体相对滞后。二是有些地方,教师工资虽然由县里统发,但经费还是来自乡镇,各乡镇的发放标准也不相同。这使得难以在不同乡镇之间、超编学校与缺编学校之间统筹调配教师资源。三是县级政府统筹教师管理的工作较为粗放。缺乏合理规划,又常常囿于编制问题、财政困难以及地区、部门局部利益等因素,影响新体制优势的发挥。

(四)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偏低,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尽管在国家政策规定上,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与城镇地区教师执行相同的工资标准,但实际上城乡之间教师待遇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一些地区,地方出台的津贴补贴没有统一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地方津贴补贴难以落实。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建立,农村教师津贴补贴筹措途径上的矛盾变得更加突出。据税费改革前三年各地实际收取的农村教育费附加和集资的平均数计算,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显性缺口约为183.82亿元。其次,农村中小学教师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也是导致一些地方农村教师实际待遇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有90%以上的县已经实行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但真正建立农村教师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仍限于少数地方。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问题是经过若干年的发展衍变,在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下逐步积淀形成的。

二、推进制度创新,用制度保障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急需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加强和改进。从长远和根本上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待遇合适、保障有力,同时又要求较高、管理规范、相对稳定而又合理流动的农村教师管理体制。具体举措上,提高入职门槛,优化现有人员,提高福利待遇,加强在岗培训。

(一)改革完善教育投入体制,加大农村教育的投入

我国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明确了各级政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但是,这种投入体制的落脚点是县级财政,对于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来说具有相当强的可操作性,但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来说,不仅相当多的县级财政难以承担,即使一些地(市)级财政也不能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建议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农村教育投入体制,实行义务教育以省级财政负担为主,省级政府承担均衡省内县级间财政能力的责任,中央政府承担均衡省级间财政能力的责任。同时,加大中央财政投入义务教育责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相结合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变目前只存在单一的救急性质的一次性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的状态。

(二)加强教师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改革教师管理包括理顺部门间职能分工和加强内部自身管理,外部主要是进一步理顺教育与人事、编制等部门间管理教育事业的职责分工;内部主要是进一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提高教师入职门槛。借鉴国际经验,把中小学教师的最低学历要求定为大学本科学历、具有学士学位。二是推行教师聘任制和校长聘任制,逐步全面在中小学校推行教师聘任制。另外,当前把实施教师聘任工作与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相结合,逐步清退代课人员和各类“占编不在岗”人员,分流退养一批年龄偏大“民转公”教师,辞退不合格教师。三是完善工资福利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根据实际情况,在工资上实行农村教师津贴、补贴政策;在职称评定上适当增加农村教师高级职称的名额,改善农村教师的职称结构;逐步建立农村教师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保障体系。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建立起教师农村服务年限累计制度,将教师在农村服务的年限换算成一定的补贴系数,等到教师退休时,依据教师在农村工作的补贴系数确定教师的退休工资,以此吸引教师在农村任教。

(三)建立有效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农村教育工作

大力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在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基础上,逐步扩大到在所有省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费教育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所需经费由中央和省级财政分担。免费教育师范生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其中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二年。

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制度。借鉴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教师定期流动制,公办基础教育学校教师定期跨校流动。教师定期流动对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积累工作经验,提高教师素质,保持教育均衡发展等能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对改善农村偏远薄弱学校状况,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水平的作用更为显著。

建立农村教师特殊岗位津贴制度,加大农村教师的补助力度。完善农村教师表彰奖励机制,对在农村学校工作满40年(女教师35年)的优秀教师颁发”人民教师”勋章,发放一次性奖励,同时享受国家级劳动模范待遇,鼓励优秀人才长期服务农村教育工作。

(四)建立农村教师培训体系,加强培训,提高能力和水平

多渠道建构农村教师培训体系,实现农村教师培训由学历提高向业务提升转变。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开通农村教师远程教育(下转第39页)(上接第37页)培训途径。建构和完善农村教师培训网络,提高农村县、乡两级教师培训机构运作能力建设,服务于农村教师就地培训学习。支持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研部门参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研究和指导工作。建立合理的农村教师培训成本负担机制。加大培训经费投入,把农村教师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范围。

上一篇:环境综合治理方案下一篇:个人自检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