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科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2024-10-24

八年级物理科期末教学工作总结(共11篇)

1.八年级物理科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

初中二年级的期末考试是在考试的地质学考试结束后2周后,学生经过忙碌的考试,然后再放长假。知道忘记的不是更严重,做投机的问题也落后了。所以考试学生的整体表现不是很理想。考试我有以下几点:

首先,从整体进度来看有点慢,没有更多的审查时间。由于四个学期的内容比较困难,基本概念更难理解,公式,学生学习,对公式的理解不坚实,时间容易忘记。

其次,通过这次考试我认为通常应该加强简单的实践主题,加强学生做事的程度。通过这次考试结合体检的难度,在考试的角度来看,本研究的基本知识占了相同论文的大部分,在中学生中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程度上小心。所以通常应该加强培训的基本标题。

第三,要加强学生做规范,公式不仅要选举,更重要的是带来价值,这在未来的考试应该加强,不是数值的一点,加强学生做问题的准确性 度。在这个问题上,在通常的培训不是很好的实现,虽然物理强调的公式,过程。但是,由于学生的惯性,有些孩子选择公式,代数不小心,不寻求解决方案,因此结果应该是绑定过程,结果不会从过程中扣除。

第四,同样的谈论主题,学生们还在犯错误,这是与班上学生的班级有关,应该加强学生的注意听老师提高讲座的吸引力。这反映在一个学生明白,一个是错的。在未来的研究应该是同样的问题加强几次,学生互相检查。

第五,知识点练习。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做到问题,感觉浮躁,有些问题由直觉,不读标题做问题。注意,粗心,这只是通过加强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加强,注意很多点,工作要不断思考,总结,提高。

2.八年级物理科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二

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者必须竭尽全力、想方设法, 使得物理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积极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很好的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本。教师在课堂教学和管理中要善于分析、研究学生的需要层次和结构, 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增强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能力, 让学生体验责任感和成就感, 在愉快中完成学习任务。探究式实验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的课题, 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 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它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探究性。比课本上的实验难度高, 得到什么结果, 都是有价值的。它的价值在于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更能充分展现出学生各方面的智力特长, 有利于进行多元评估。

二、探究式实验教学

物理教学的探究性是物理新课标的主要特征。传统的实验教学的设计过于强调实验对物理知识的验证。教师要改变实验教学“照方抓药”式的现状, 加强物理实验的探究性设计。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有意义的物理问题, 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解决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案, 并予以评价和优化;通过实验收集有关数据, 并加以科学的处理;通过交流讨论, 分析综合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得出科学的结论;初步认识实验条件控制、数据定量处理、模型和假说等科学方法在物理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八年级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的主要环节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八年级物理教师在实验探究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程序上的“工作单”, 让学生学习探究。结合八年级课堂实验教学实际, 比较好的形式有以下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评估与交流。探究式实验教学的主要环节, 为教师设计教学策略提供参考的框架, 为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帮助。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涉及全部, 也可涉及部分, 要根据实际适当安排突出不同环节的探究活动。现在引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三节 (人民教育出版社) 加以说明。

提出问题:

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 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猜想与假设:

可能的答案。

水在沸腾时有水泡, 有热气, 还有滋滋的响声。

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 温度会升高/降低/不变。

设计实验:

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直到沸腾。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在图上作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分析和论证:

可以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什么结论?跟你猜想或假设有何差异?

评估与交流:

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有误差?某些仪器 (如烧杯, 酒精灯) 的使用方法是否正确?若验证结果与自己设想的不同, 原因在哪里?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现了新问题?是否有继续研究的兴趣?

通过这个贴近生活的实验, 学生可以培养发现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了解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结语

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 知识不断更新, 这就要求八年级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也要与时俱进。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为目标。教师通过有效启发, 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八年级物理教师平时要注意及时捕捉当地、当前的热点问题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背景材料, 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 了解前沿, 更好地提高师生之间的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当然, 八年级物理教师, 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由于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时, 教师要能因材施教, 依据不同学生得出的不同的实验结果给出学生能接受的讲解。总之, 在八年级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 师生双方受益, 但对于实验难度的把握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这种度的把握也要和学生的掌握能力相一致, 这是值得深思的又一个难题。

参考文献

[1]张义仁.物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3.

[2]张宪魁, 王欣.物理学方法论[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3.

[3]张立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 2009:74.

3.八年级物理科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三

一、建构知识体系

思想品德作为一个文科科目,建构知识体系对理清概念间的差异,理顺先后逻辑关系至关重要。就拿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来讲,这一单元主要讲了我们的人身权利,涉及具体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很多同学弄不清楚这些权利之间的关系,经常张冠李戴。如果我们归纳整理,建构下列知识体系,它们的关系也就一目了然了。

人权政治权 经济权文化权人身权人格权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身份权

建构知识体系还能帮助我们弄清知识的分类标准,理顺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果每一单元都能做到这样的归纳整理,长此以往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二、钻研历年考题

历年考题对于复习备考的指导意义是毋庸置疑的,重视真题的价值能让我们提取到有效的信息。选择题都是单选题,难度相对较小。学生失分多在主观题上,所以,我们把复习的重点放在主观题上。我校每次考前都会做前两年的考试真题。通过研习前两年试卷的主观题,我做了如下表格:

从图表可以看出:每课基本都会考到,但分值最大的是第七课财产权。消费者权益和正义容易单独作为一个大题考,分值都比较大。试卷有时候就是按照课程的顺序出题,比如两份卷子的最后一个大题都是考最后一课——正义,而受教育权也通常出现在第一个主观题里。主观题会考到以前学过的内容,但分值不会太大。

利用提取到的这些有效信息,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复习某一课。我不赞成为了应试而学,但掌握一些复习考试的技巧对我们的学习仍大有裨益。

三、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分层制订目标

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对某个学科的领悟和喜欢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分层制订目标是很合理的。我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情况、课上表现、考试成绩等指标把学生分为A、B、C三组,对不同的组制订不同的目标、设定不同的要求、布置不同的作业。比如A组,学生整体成绩比较好,课上表现积极,对本门课兴趣浓厚,总有与课程相关的问题提出,作业也完成得很好。对于他们,我布置的作业更倾向于拓展性的,比如,要求自己整合第四单元公平正义的知识体系,和本单元知识相联系的社会热点新闻有哪些?学了本单元的知识你如何认识这些社会问题?C组学生则只要求他们做完最低限度的作业即可,当然仍要鼓励他们积极向上。

对于特殊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怀。有个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一直不好,但他对本门课悟性很高,上课也很认真,每次考试成绩很好。对这样的孩子,我把他分在A组。还有的孩子心思不在学习上,即便只要求他完成最低限度的作业,但仍做不到,这样的孩子我就去检查他的笔记,表扬、鼓励他的优点,引导他积极向上。

四、合理分配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开始复习时要合理规划课时,恰当分配复习时间,这需要考虑横向和纵向两个因素。横向是指并列的每课,纵向是大致的几个阶段。这次期末复习共八个课时。横向:本册书共十课,前五课(期中考试已考),期末也会考但占比例较小,重点是后五课。纵向分三个阶段:熟悉课本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突出重难点;做两年真题,分析错誤原因,查漏补缺。综合考量横向纵向因素,我做了如下计划:

计划做出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比如刚开始复习,在熟悉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在一个班同时进行了第九、十课知识体系的建构。还有时候刚讲解了重难点,就马上要求学生做卷子上的某个题,随讲随测,真正把知识点落在实处。教无定法,只要能让学生真正领会,很多方法都可以尝试。

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复习质量的最有效途径。

五、掌握一些题型的答题技巧

思想品德课的考题分为选择题、辨析题、材料题、实践探究题。选择题要注意题干,有些题目要求选择错误的或不符合题目要求的,一定要看清题干。四个选项里,经常有四项表述都是正确的,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选择与题目要求最符合、最贴切的。选择题考的范围比较广,有的题综合运用几课甚至几个年级的内容,这就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课本知识,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也。辨析题通常这样作答:先辨正误,再讲道理,然后谈具体做法,在阐述道理时应先讲依据,再联系材料,可正反阐述。实践探究题考得最灵活,要注意全面作答,通常从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几方面思考作答。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就可以使自己在考试中如鱼得水。

不打无准备之战,只要自己准备充分,相信一定会考出好的成绩。

4.八年级物理科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四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69米(um),纳米(nm)。换算关系:1km=1000m;1m=10dm;1dm=10cm;1cm=10mm;1m=10μm;1m=10nm常识: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长度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数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读值

二、时间的测量

时间测量的工具是停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主单位是秒(s)。常用的单位有:小时(h)、分(min)等。换算关系是:1h=60min1min=60s

三、误差:

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减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四、机械运动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为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就看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结论可能不同。故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的

五、速度

1、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常见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计算公式:v=s/t变形:t=s/vs=vt速度单位:m/s;1m/s=3。6Km/h8

2、常识:人步行1.1m/s,自行车5m/s,大型喷气客机900Km/h,客运火车140Km/h,光速3x10m/s,声速340m/s

六、测量平均速度实验原理:v=s/t;注意事项:将斜面放的平一些,使小车运动速度不要太快,以方便测量时间;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声音不一定停止。固体、液体、气体振动均可发声;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声音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一般v固>v液>v气

常识: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

例: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计时。若听到枪声再计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的时间要晚,0.29S(当时空气15℃)

3、声速的利用:超声测距,计算公式距离s=vt。

4、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聪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二、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彼此独立,互不相关)

1、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赫兹(Hz),人的听觉范围:20Hz20xx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xxHz的叫超声波。

2、响度: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三、声的利用:声音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保角度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做单位来划分声音等级;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

2、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书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要放热。晶体熔化图像:非晶体熔化图像:

特点:吸热、先共存、放热、温度不断降低。温度不变

特点:固液变软变稀、最后共存、吸热、变为液态温度不温度不变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晶体凝固图像:非晶体凝固图像: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特点:固液硬、最后成固体。

2、汽化和液化:物体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要吸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要放热。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液化的两种方式是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体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3、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要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要放热

第四章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

③日食月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3、光速:c=3x10m/s=3x10km/s;

二、光的反射:

1、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即: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三、平面镜成像

成像特点: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成的像是虚像且左右倒置;即:等大、等距、垂直、虚像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四、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入射角大,光路可逆入射角N空气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N折射角空气居与法线两侧。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O入射角,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O水水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折射角图1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

3、折射的现象:

①从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浅,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叉,却叉不到;从水中看岸上的东西,好像变高了。

②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

③海市蜃楼。④彩虹。

五、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叠加成白色。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叠加成黑色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光心:即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焦点:凸透镜能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5.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分析 篇五

一试卷的特点

试卷覆盖面广,知识点分布合理,共二十一道题,对八年级物理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试题中死记硬背的内容很少,突出了能力的要求,基础题比重大,双基考察得到了真正落实这份试卷作为八年级第一学期的期末测试,主要考察了八年级所学习的声学、热学、光学、力学,试题的设计合理。基础部分注重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且大部分以生活中的现象展现,让学生联系物理知识做简单分析、判断和表达,渗透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理念。本试卷强化了实验考察,重点突出在科学探究上,科学探究的考察范围从内延伸到外,从书内拓展到书外,强调了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和感悟,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从难度、区分度及探究题的设计上对下学期的物理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题型分析及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作图题、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选择题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重视不够。其中出错率高的有11题、14题

2、填空题也是考察基础知识,反映出学生间差异很大。有部分学生不会分析问题或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理解不到位。其中错误较多的有2题、7题。学生失分的关键是不知道实际生活中的实例,不能充分理解出题者的意图及考察的知识,另外,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不会活用导致失分严重,今后教学一定让学生把知识学活,学牢。

3、作图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作图动手能力。由于这道题比较简单大部分都对了,但也有少数同学因为粗心、审题不够仔细,没标上箭头。

4、实验探究题主要考察三维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反映出的问题是学生分析不到位、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会用文字概括。比如第17题,今后教学中一定要求学生用规范的物理语言揭示问题。

三方案措施:

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知识点讲解要细致到位,确保基础知识的得分,在学生掌握和理解“双基”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意纠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习惯性错误,培养规范的学习习惯。

2更新教学观念,尽可能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物理过程,注意挖掘与生活相关的物理现象,结合身边的物理情景,活化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的头脑中不再是枯燥的公式、概念和规律。

3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包括观察能力,提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概括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平时要有目的具体指导,多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

4有意识培养学习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能让学生说的、做的,教师一定不要代替,让学生不仅想说,敢说还要会说,不仅想做、敢做,还要会做。

在平时的训练中,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审题方法、过程的指导,提高审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6.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试卷 篇六

1.在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 )

A.船桨对水的推力B.人对船的推力

C.水对桨的推力D.水直接对船的推力

2.用一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水瓶会沿桌面滑动,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推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水瓶会翻倒.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D.受力面积有关

3.建筑工人砌墙时,常利用重垂线来检查墙砌的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 )

A.重力的大小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C.重力的作用点D.以上说法都不是

6.下列现象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

A.锯、斧头、剪刀等用过一段时间要磨一磨

B.推土机的推土铲刃做的很锋利

C.图钉尖做的很细、很尖

D.书包带扁而宽,而不用细绳

10.如姿同学在整理物理笔记时,有如下四句话其中错误的是( )

A.成年人步行速度约为1m/s

B.一个中学生体重约为450N

C.用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0.1kg

D.功和能的单位都是焦耳

1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大小来实现上浮下沉的,那么,潜艇在水面下下潜过程中,有关潜艇所受浮力和压强变化正确的是 ( )

A.浮力变大,压强变大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C.浮力不变,压强不变D.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13.下列现象不是利用大气压的是( )

A.用吸管吸饮料B.吸盘贴在光滑的墙壁上

C.墨水被吸进钢笔D.用磁铁把铁钉从水里吸出来

14.利用如图机械,提升同一重物G,(不计机械本身的重力和摩擦),所需拉力F最大的是( )

A.B.C.D.15.-的《沁园春?雪》气势磅礴,其中有一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弯弓射箭的过程是( )

A.动能转化为重力势力B.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C.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D.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16.运动员跳运时总是先助跑一段距离后再起跳,这是为了( )

A.利用惯性B.克服惯性C.增大惯性D.减小惯性

17.某同学静止站在磅秤上,在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人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

B.人对磅秤的压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

C.磅秤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

D.人的重力与人对磅秤的压力

18.“五?一”期间,小莉和同学们到新宁崀山旅游时进行了一场登山比赛.下列有关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时最短的功率最大B.速度最快的功率最大

C.体重最大的功率最大D.做功最快的功率最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23.一辆装满货物的直升运输机总重为3t,当它抵达抛投地点时,飞机开始匀速下降准备空投物质.那么飞机在匀速下降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是N,当飞机空投完物资后,开始匀速上升准备返回基地,飞机在匀速上升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飞机匀速下降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4.一箱子重200N,小红把它从地面沿着18m长的楼梯搬到10m高的楼上,小红对箱子做了J的功;接着她又提着箱子沿水平方向移动了20m,小红对箱子又做的功是 J.

25.在书包重力一定的情况下,宽的书包带比窄的书包带用起来舒服一些,这是因为通过从而的缘故.

26.小明爸爸到外地出差时带回一个如图所示工艺考究的紫砂壶,它的壶身和壶嘴构成一个,妈妈在清洗茶壶时,不小心把戒指掉进了茶壶内,戒指在水中下沉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它的重力.

(1)如图甲、乙,先用弹簧测力计吊着石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l.6N,然后让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1N.则石块受到水的浮力为N.

(2)如图丙,用弹簧测力计缓慢将石块拉出水面,随着石块露出水面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越来越大,则石块受到水的浮力越来越(选填“大”或“小”).说明浮力的大小与石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填“有关”或“无关”).

(3)通过比较图乙和图,可以探究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是否有关.

30.(6分)如图所示是“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实验中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块木块、一个珐码、两块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

(1)实验中,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 运动,根据同学们学过的 知识,就可以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分析甲、乙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有关.

31.(6分)某学习小组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探究,他们采取了如下的方法:甲图把小桌放在海绵上;乙图在小桌上放一个砝码;丙图把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并在它上面放一个砝码.通过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显示压力作用效果.

(1)比较两图可知,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此实验(选填“能”或“不能”)用硬纸板代替海绵,原因是;

(3)此实验中运用到的主要科学方法是.(写出一种)

请问:

(1)从质量角度来看,小猴有没有吃亏?答:.

(2)从图乙可看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A端重力的力臂(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B端重力的力臂,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得出:A端的质量(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B端的质量.

四、计算题.(共2题,每题9分合计18分)

33.(9分)如图所示,小红在冰场上快速滑行,她在10秒内滑行了80米,她和冰刀的总质量为50千克,每只冰刀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10厘米2,g取10N/kg,求

(1)小红在10秒内滑行的平均速度?

(2)小红对冰面的压力?

7.八年级物理科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七

知识点一: 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它只有“高低之分”,没有“有无之分”物体较热,我们说它温度高; 物体较冷,我们就说它的温度低。

知识点二: 温度计:

我们生活中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通常是“跟着感觉走”。每个人对环境温度的感受在主观上有个体差异,我们在生活中的很多情况都需要准确的判断温度,例如生病时的温度变化,依靠手触摸额头的老办法已经不能客观判断了,我们需要更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1原理: 热胀冷缩

2 1℃的含义

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 ) 。为摄氏温标的单位,那么1℃究竟是如何规定的呢?

首先,我们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 又规定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在这两个温度时,液面将处于不同的两个位置,它们之间会有一段液柱的长度差,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个长度差其实就是相差了100摄氏度; 把这个距离平均的分为100个等份,那么每一份所代表的就是1摄氏度( ℃ ) 。

知识点三: 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重点把握)

一会选:

使用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与分度值,如待测物温度超过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则温度计可能会损坏,; 若待测物温度过低则无法测出其温度,所以应选择适当的量程; 选定量程后,分度值越小,所测结果越准确。

二会放:

A、温度计玻璃泡不能接触烧杯底部( 图1) ;

B、温度计玻璃泡不能触碰烧杯边缘( 图2) ;

C、温度计玻璃泡需完全浸入被测液体( 图3) 。

三会看:

读数时要等到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进行读数,且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待测液体,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四会读:

温度计的读数分为数据和单位两部分组成,且读数时遵循“就近原则”,不需要读估计值,即只精确到其分度值。

知识点三: 特别的体温计

体温计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温度计,大家都知道在使用时要甩一甩,那别的温度计也能跟它一样,用前甩一甩么? 当然不是,之所以体温计需要甩,是因为它有一个特别的部分———缩口。

在玻璃泡和直管玻璃之间有一很细的细管,当玻璃泡接触人体时,水银受热膨胀挤过细管到达直管中,待离开人体时,水银遇冷收缩在细管处断开,直管中的水银柱不能流回,所以体温计成为唯一能够离开待测物体读数的温度计,得益于“缩口”。

知识点四: 晶体与非晶体( 重点)

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固体叫做晶体( 吸热而不升温) ,例如: 海波、冰、各种金属等;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的固体叫做非晶体,例如: 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放热而不降温) 。同一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知识点五: 常见物态变化( 难点)

“白气”: 如: 烧开的水壶壶嘴冒出的,寒冷的冬天人嘴里吐出的,夏天时冰棍的周围人们看见的现象。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这些可见的“白气”都不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作为水的气态存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就有水蒸气,大家却不曾看到过它们。所以,这些“白气”的真实身份,是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的小水珠。就如同“白气”出现的时机,都伴随了温差,如沸腾产生的水蒸气喷出壶嘴遇到了冷空气; 人体呼出的水蒸气遇到了寒冷的周围环境;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温度低的冰棍。综上所述,“白气”实际为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小水珠。同理我们可以判断,雾这种类似“白气”的物质,也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来,区别在于,雾是有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包裹住了其中的粉尘,所以当污染严重,粉尘超标时,容易出现大雾,如十九世纪60年代之前被称为“雾都”的伦敦。

知识点六: 物态变化的区分( 难点)

如何区别各种自然现象的实质是哪个物态变化,我们习惯于关注这种物质的状态是什么( 末状态) ,比如清晨的露珠,它此时的状态是液态,但根据我们所学知识,末状态为液态的物态变化有两个: 1、熔化;2、液化。要想准确判断物态变化的种类,仅仅关注它此时的状态已经不足以说明它的“前身”。那么问题的突破口就是露珠形成之前的状态,即初始状态。如初态为固态,末态为液态,则为熔化; 若初态为气态,末态为液态,则为液化; 由此可知明确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物态变化判断的关键。

水有三态: 固态: 冰、雪、霜等; 液态: 雨、雾、露; 气态: 水蒸汽.

雨: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冰晶熔化成的小水滴落到地面成为雨

雪: 水蒸气凝华成的冰晶落到地面上

云: 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或凝华成的小冰晶漂浮在空中

雾: 水蒸汽在地面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地面附近

露: 水蒸气在地面的植物上液化成的小水滴

霜: 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

雹: 随着云中的水气的聚集,就会能够形成降雨,如果降雨过程中遇到强冷空气的话就会形成冰雹

知识点七: 蒸发与沸腾( 重点)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蒸发与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液体在达到沸点后持续的吸热,而温度不升高。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巩固练习:

1、如图所示温度计,它们的示数分别是:

甲是______℃ ; 乙是______℃。

2、如图所示的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示数是7. 6℃

B. 分度值是1℃

C.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 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3、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象是()

4、如图所示是一些小冰块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冰的熔化过程共持续了______min; 加热至第10min时,物质的状态为________。

5、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A. 先液化,后汽化B. 先汽化,后液化

C. 只有液化D. 只有汽化

6、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 春天,河里的冰逐渐变成水

B. 洒在教室地面上的水慢慢变干

C. 夏天,剥开冰棒的包装纸,看到“白气”

D. 放在电冰箱冷冻室中的矿泉水结成了冰

7、黄山景色优美,素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下列关于四季美景的描述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 冬天,冰封谷底B. 春天,雨笼山峦

C. 夏天,雾绕群峰D. 秋天,霜打枝头

8、生活中很多热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固产生的

B. 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C.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D. 冰箱中取出的冰茶,过一会,容器的外壁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

9、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实验数据描出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____,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 选填“快”或“慢”) ,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 2) 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________。

( 3) 由图象乙可知萘熔化用____min,在这段时间试管中的萘处于_____。( 填“液态”或“固态”或“固液共存”)

( 4) 分析图象乙可获得的信息有:______( 填一条即可) 。

10、如图所示,是郭明和李华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通过酒精灯对水加热,使水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 1) 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__。

( 2) 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中的图___( 选填“a”或“b”) ,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______(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

( 3) 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____℃。

( 4) 根据记录在图中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 5) 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写一种原因)

( 6) 郭明同学在家中观察水壶中的水沸腾时,从壶嘴喷出一股“白气”,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见“白气”,这是由于_____。

拓展题: 一只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将它放入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5℃ ,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 ,现把该温度计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它的示数为32℃ ,则教室的实际温度是( )

A. 32℃ B. 30℃ C. 27℃ D. 37℃

第三章《物态变化》答案及解析

1答案: ﹣22℃ ; 58℃

解析: 温度计在使用前要先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注意液柱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

解: 由图知: 两只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 ,即温度计的分度值都为1℃ ;

在甲温度计上,液柱上面的示数是20℃ ,下面是30℃ ,因此温度在0℃以下,读数﹣22℃ ;

在乙温度计上,液柱上面的示数是60℃ ,下面是50℃ ,因此温度在0℃以上,读数58℃。

故答案为: ﹣22℃ ; 58℃。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温度计的正确读数及注意事项,特别注意温度计中的液柱是在零摄氏度的上方还是下方。

2答案: D

解析: 本题要从体温计的读数、分度值、读数时能否离开被测物体以及温度计原理来解答。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 1℃ ,根据分度值和液面位置可以读出温度值,由于体温计液泡上方有缩口,所以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A、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 1℃ ,根据图中液面位置可知温度为37.5℃ ,故A错误;

B、体温计分度值可以从35—36℃之间有10个小格得出,每个小格为0. 1℃ ,这就是分度值,故B错误;

C、由于体温计的特殊结构( 有缩口) ,它是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故C错误;

D、体温计的工作原理就是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 C

解析: 要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 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非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下降; C、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符合题意。

4、答案: 10固液共存态。

解析: ( 1) 图中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结束,这段时间物体处于熔化过程中。

( 2) 晶体熔化前处于固态,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熔化完毕,处于液态。

解: 由图知,冰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5min完全熔化完,所以熔化过程经历了15min﹣5min = 10min,加热至第10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

故答案为: 10; 固液共存

5、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 液化是指气体变为液体的现象; 汽化是指液体变为气体的现象; 液化和汽化是两个相反的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解: 洗澡的时候,水大量蒸发,有许多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液化形成小水滴,过了一段时间后,小水滴又蒸发变为水蒸气,所以又变得清晰起来。

故选: A。

6、答案: C

解析: 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生活中的液化现象大多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解: A、春天,河里的冰逐渐变成水是熔化现象,不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

B、洒在教室地面上的水慢慢变干,是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结果,是汽化现象,不属于液化,故B错误;

C、夏天,剥开冰棒的包装纸,看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

D、放在电冰箱冷冻室中的矿泉水结成了冰,是凝固现象,不属于液化,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 D

解析: 自然界中的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和气态存在,在一定条件下三态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其逆过程是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其逆过程是液化;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其逆过程是凝华,由题意知本题正确选项是D。

8、答案: A

解析: 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现成的,不是凝固产生的,湿衣服挂在阴凉处也能变干,是因为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的水分蒸发带走热量,冰箱中取出的冰茶,过一会,容器的外壁附着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液化形成的,选项A正确。

9、答案( 1) 均匀受热; 慢; ( 2) 秒表; ( 3) 6; 固液共存; ( 4) 萘为晶体

解析: ( 1) 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 2) 从图象中可以发现,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从记录的数据找实验测量的工具;

( 3) 从物质的熔化图象中,可以判断物质的种类,是晶体还是非晶体; 若晶体还可判断其熔点; 从图象中能判断物质在熔化时的特点; 若是晶体还能判断出各个时间段的状态。

解: ( 1) 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萘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 2) 从图象知,记录的数据有温度和时间,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测量时间需要秒表,所以实验器材还缺少秒表;

( 3) ( 4) 由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80℃不变,该物质为晶体,其熔点为80℃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从第3min开始熔化,到第9min完全熔化完,可知萘熔化用了6min; 在3min前为固态; 3min到9min之间是固液共存态; 9min后是液态等。

故答案为: ( 1) 均匀受热; 慢; ( 2) 秒表; ( 3) 6; 固液共存; ( 4) 萘为晶体。

10、答案: ( 1) 秒表 ( 2 ) a不变 ( 3 ) 99( 4) 答案如右图 ( 5) 烧杯中的水太多 ( 6)靠近壶口处温度高,水蒸气不容易放热液化

解析: 探究水沸腾实验是要对比水沸腾前后的现象,总结出水沸腾的特点。在实验中要研究实验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用秒表测时间。

水沸腾前气泡上升逐渐变小,沸腾时气泡上升逐渐变大。沸腾前温度上升,沸腾时温度不变。沸腾时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不变,沸腾时的温度就是液体的沸点。在实验中要最好采用热水进行实验,可以使实验时间缩短,实验中可以减少水的量也可以缩短实验时间。液化是一个放热的过程,液化需要放热,无法放热,则无法液化,在烧水时,壶口附近温度较高,水蒸气不易放热液化。

考点: 探究水沸腾实验

拓展题:

解析: 考点: 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分析:

( 1)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 ; 而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5℃ ,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5℃ ,中间是90个小格,求出一个 小格表示 的温度;

( 2) 现把该温度计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它的示数为32℃ ,距离5℃有27个小格,求出27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5℃时的实际温度0℃ ,就是水的实际温度。具体方法是: 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 现把该温度计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它的示数为32℃ ,则教室的实际温度是:

8.八年级物理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篇八

本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已经结束,现将本次考试情况做出分析,以便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对试题的认识

试题的内容都符合课标要求,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也符合近年来中考要求,而且能结合实际生活、生产和科技应用出题,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知识点覆盖面较广,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试题难易适中,基础题、中等难度题及有较大难度题比例合理。

试题覆盖面大,涉及范围广,几乎覆盖了本册物理的各个章节。实验探究、课本插图、课后习题、交流与讨论等都有所涉及。

二、题型分析

题型结构:选择题15道30分,填空题5道18分,作图题3道9分,实验探究题3道18分,问答与计算题4道25分。填空题、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作图题、计算题、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过程与方法。试题中还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难度分析:本试卷难度较高,试题中的内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程度,试题考核的知识点分布较广,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三、成绩分析

四、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其结果为八年级二班平均分77.6,其中最高分99分,最低分42分,合格率为91%。八年级三班平均分76.6,其中最高分100分,最低分29分,合格率为88%。

填空题大多考查基础知识。选择题也是考查基础知识。作图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作图动手能力。由于这两道题目比较简单,大部分都对了,但仍有少许同学因为粗心没标上箭头。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三唯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学生丢分的原因大多是语言表述能力弱。

五、答题分析

1、选择题 :第6、7、8、10、12、15题考察的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运用。学生答题较好,但3、5、14题答的不好,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第3、5、14题贴进生活,走进生活,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做的较好,1、4、7题答的不好,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知识推导能力较差,运用知识不灵活,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引导,采取适当的方法多多辅导。

2、填空题:第16、19、20题考察的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运用。学生答题较好。第18题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做的较差,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较差,运用知识不灵活,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引导,采取适当的方法多多辅导

3、计算题:学生答题较好,符合中考,学生多数能读懂题,解出正确答案,但有部分学生马虎。如28、30题有一部分学生公式运用不准确,不会解题,有的用对了公式但数据计算不准确,利用公式计算时物理量混淆等。今后教师在平时对习题要强化训练,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标准答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运用物理知识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能力。

5、作图、实验探究题:学生答题较好。存在问题较多的是同学因为粗心没标上箭头。25题答的较差。

六、今后教学中采取的措施

1.加强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争取做到人人过关,每个基础知识点都到位!选择贴近初中学生所熟悉的知识或生活实际设置问题,掌握基本概念。

2.加强学生在物理中的各种规范要求,必须加以明确,严格要求,比如实验规范、作图规范;书写规范等。目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3.多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培养会从题目的文字、图像、表格等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会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4.关心课程改革和中考制度及方法的最新变化,做到有的放矢。

9.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 篇九

(一)一、选择题(单选题)

1、甲、乙、丙三辆车同时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车都相对于乙车向东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的树木向西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车必定向东行驶;B、乙车必定向西行驶;C、丙车可能向西行驶;D、三车行驶方向一定相同.2、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哪种措施不能减弱噪声?————-—()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 B、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 D、城市街道两旁和空地多种草、多植树

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 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 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4、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D、无法比较

5、下列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 D、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6、如图描述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7、一束光线穿过玻璃三棱镜的四幅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8、把物体放在离凸透镜30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得到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 cm B、20 cm C、25 cm D、30 cm

9、小民用天平和量筒测某液体的体积,得到数据绘成如图所示图像,量筒质 量和液体密度是———————————————()A、20g 1g/cm3 B、60g 0.8g/cm3 C、60g 1g/cm3 D、20g 0.8g/cm3

10、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同的铅块、铝块、铁块

分别放入三个杯子中,水面上升最多的是(ρ铅>ρ铁>ρ铝)——————————————()

A、放铝块的 B、放铁块的 C、放铅块的 D、一样高

11、如图所示,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遥控器调电 B、激光准直 C、渔民叉鱼 D、照镜子

12、用镜头焦距为10cm的照相机拍摄蝴蝶标本,蝴蝶标本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应为()A、大于20cm B、在10cm与20cm之间 C、等于10cm D、小于10cm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体从距凸透镜较远的地方逐渐移向焦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越来越大,且为正立的实像 B、像越来越大,且为倒立的实像 C、像越来越小,且为正立的实像 D、像越来越小,且为倒立的实像

14、对于密度公式ρ=m/V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 B、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成反比 C、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都有关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

15、小东用一个最多能装4㎏水的塑料桶装满植物油,则桶内植物油的质量------()A、小于4㎏ B、一定等于4㎏ C、大于4㎏ D、可能等于4㎏

16、一只氧气瓶,瓶内气体密度为ρ,用去 1/3质量氧气后,瓶内氧气密度为--()A、ρ B、ρ/3 C、2ρ/3 D、2ρ

17、A、B两种液体的质量之比为1∶2,密度之比为5∶4,则它们的体积之比为——()A、5∶2 B、2∶5 C、1∶2 D、2∶1

二、填空题

1、一列火车长200m,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为1.8km的大桥,⑴这列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是__________,⑵这列火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是__________。

2、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_____________传入学生耳中的;敲响的音又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

3、①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③他是唱高音的;④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是指响度的是__________;指音调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4、把烧红的钢件放到冷水中,会听到“嗤”的一声,同时看到水面立即会出现“白气”,这一物理现象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用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需要经历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大自然的 水循环经历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皮影戏表演惟妙惟肖,皮影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在生活中,会看见岸边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和水中的鹅卵石,这可以分别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来解释。

7、如图所示,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其夹角是5°。要想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_______些。

8、一条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5°,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平面镜逆时针旋转10°后,则反射角为_______________。

9、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铁球,体积较大的是__________球;体积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铁球,质量较大的是__________球。质量和体积都相等的木球和铁球注满水后,总质量小的是__________球。(已知铁的密度为7.9g/cm3,木的密度为0.5g/cm3)

10、市场上出售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5L”字样,已知该瓶内调和油的密度为0.92×103 kg/m3,则该瓶油的质量为________kg。这瓶调和油用去一半后,密度为__________g/cm3。

11、如右图所示,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__厘米。如右图所示,停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

12、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光屏距离凸透镜为15cm时,得到缩小的像,当光屏距离凸透镜25cm时,得到放大的像。该同学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4是公路上的一个交通标志,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这个标志牌到南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________min。

14、超声波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是利用了声能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三、作图题

1、如左下图所示的AB、CD是同一发光点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试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用作图方法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

2、如上中图所示,已知一物体AB请划出它在镜中的像A′B′。

3、如上右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时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4、如下左图所示,F为凸透镜L的焦点,OO'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B为射向凸透镜且过焦点的光线,在凸透镜的右侧有一平面镜MN和主光轴OO'成45°,请画出经凸透镜折射后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完整光路图。

5、如上中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条光线SO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请在图中找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

6、如上右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四、实验题

1、如图所示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她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

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直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

侧的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和调整。用此实验可以研究:

①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②像与物大小的关系;③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⑴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实验时小红在玻璃板的_______侧观察(选填“左”或“右”); ⑶选用直尺的作用是为了便于比较_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 ⑷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选填“①”、“②”或“③”);

⑸实验时,发现蜡烛B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2、在"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1)调节托盘天平,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的位置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节.(2)如图表示的是实验的三个步骤,请按实验的正确顺序将各图的序号填在横线上:_________。(3)实验中测得盐水的质量为_________g,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

3、小明与小芳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环境因素相同和___________相同。(2)按照计划操作,小明与小芳同学把实验测得的时间和温度数据填在下列表格中:

时间 t/min 0 10 20 30 40 „ 150 180 泡沫塑料组水温 T1/℃ 80 64 55 50 41 „ 21 20 棉絮组水温 T2/℃ 80 56 43 32 28 „ 20 20 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__________℃。经过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___℃;而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1、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10min内前进6km,停车10min后又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0min,求(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10.八年级物理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篇十

一、试卷特点:

(1)基础题仍占较大的比例。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基本规律的简单应用。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考查的都是学生基础掌握情况,是通过实际应用考察学生计算能力。(2)重视理解能力的考查,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在选择题中考查的知识内容主要是考查新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全册的主要知识点看这些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重视实验能力、实验方法的考查。联系实际,以实际社会生活作为题目的背景,创设情境。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卷基本情况

(1)试卷结构

全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内容为人教版第一册第一章到第六章。题型、题量及分数如下:

一、选择题:12小题,共计24分

二、填空题:9小题,共计30 分

三、简答题:2题,共计6分。

四、作图题:2小题,共计6分 四实验题2小题,共计20分。

六、综合题:2小题,共计14分。题目共计31小题

(2)试卷分析 1.试卷在考查目标、试卷结构、题型设置、考查内容、分值分配等方面与以往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更加突出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物理基本知识进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卷试题覆盖面广,强化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并突出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试卷层次分明,有一定的区分度,试题在设计上难易有度,各难度的题目相互交融,可以说,学生没有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获得满分并非容易。

3.命题指导思想明确,试题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围绕课本,无怪题、偏题和超纲题,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4.结合初中物理课程改革实验推进的需要,渗透新课程标准的理念,适当增加试题的开放程度,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

5.题型稳定。有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综合题四大题型。由于题型结构不变,有利于教师学生心理上的稳定,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

6.联系生活实际,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试题结合具体情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所提问题力求来自生活实例和实际情景,符合初三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通过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使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如第9题考查中和的概念,第10题考查学生是否懂得路灯的连接方式,第14题考查学生能否识别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这些试题通过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情景考查了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的理解,这类考题较好地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三、试卷质量分析

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识记没有到位,该得的基础分没得到

试卷中可见,有些学生平时不记不背。总认为物理属理科,要想学好,重在理解,而实际上有时又难以达到真正理解,忽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记忆,对有些知识的把握只能达到“听起来耳熟,看起来眼熟”的水平,没有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从而在不该失分的地方丢了分。如第26题近期武汉出现-7摄氏度的超低温天气,少数水管和水吧表爆裂的原因没有答全面,水管遇冷收缩没有答出来。

2.审题不清,题意理解错误

解题时,往往对一些看似熟悉的题目思想上不够重视,审题不仔细,结果答题不符合要求。

3.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佳。主要表现如下: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差,运算能力薄弱

① 规范作图能力弱

做图题相对简单,主要考察规范的图示方法,应属送分的题目。但完成的情况却并非理想,很多学生不按图示元件顺序,更有些粗心的22题作好线后没按要求用箭头标出光方向。

② 排除干扰能力弱 主要表现在学习物理之前对有些事物的错误认识难以更正。当情景发生变化时,很容易把从物理中获得的知识和规律弃之脑后,穿新鞋,走老路。如第4题。

4.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较差,运算能力薄弱

计算题是综合性最强的题目,反映物理知识的灵活应用和数学运算的能力。从卷面看被扣分主要在理解题意,公式应用及运算方面。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不过关,识别图景能力较差,应在实验题方面增加练习。

(2)运用语言叙述实验过程的能力较差,物理语言的连贯性较差,物理语言的使用较差。(3)解答表格、图像题、作图的能力较差,阅读能力欠缺,曲解了题目的意思。

1、答题错误较多的题是: 出现错误主要原因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能正确运用基础知识,盲目死记概念,不能灵活运用。

2、填空题中出现的错误主要是具体分析,说明学生不能真正理解物理知识和概念,实际应用能力也较差。;

3、作图、探究、实验与设计题出现的错误主要是学生对实验还停留在书本上不能自主进行实验探究的设计,以至于大面积丢分。.4、计算题,部分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语言表达不流畅,步骤不合理,公式、单位不正确,一联系到实际就不知所措。

四、今后教学建议

从成绩来看优秀率和平均分偏低,由此暴露出我们教学中的不足,我们知道处于优秀线和及格线之间的学生提升最有潜力;处于及格线以下的学生是下阶段教学的关键和难点。在摸清学生分布状况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进行培优补差,总结经验,找出教学中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制定对策。力求在教学中把分层教学落到实处。同时为今后的学习明确了重点和方向

1、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物理量的符号、单位,测量与读数、密度等知识应落实,解答问题过程书写的规范等,这些问题,不是学生智力所不能及的,主要是学习习惯问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督促。

2、注意联系实际。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能从具体问题中,分析物理情景、物理过程,找出与书本知识的联系;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能辨别不同事物的异同,养成观察和发现问题的习惯;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做到学以致用。

3、重视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重,需要解决的问题多,所以多数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听得多,被动接受多,学生积极思维活动少。长此以来,形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缺乏积极思维习惯,学习的主动性差。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我们应注意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鼓励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逐步改变那种能听懂,不会自己分析问题的状况。

4、提高实验课教学的效率。实验是物理的基础,实验课教学是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由于各校实验教学装备的差异,以及教学组织的难度,教学效果多数没有达到要求。在课堂中,往往会出现有的做、有的看、有的玩的现象,致使有不少同学实验仪器的安装,基本的测量与读数都成问题。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课教学的组织和指导,做到让每个同学都能通过实验课的动手动脑学习,提高实验技能和学习素养,达到实验目的。

11.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篇十一

1.上课时,老师听不清楚最后排一位同学的发言,走近这位同学后就听清楚了,这主要是因为老师走近这位同学后接收到该同学声音的A.响度变大 B.响度变小 C.音调变高 D.音调变低

2.我们能分辨女高音、女中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有不同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3.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D.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金属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小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D.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5.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6. 下列温度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冰箱冷冻室的温度10℃ B.人体感觉舒适的室温是24℃

C.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80℃ D.人体的正常体温是42℃

7.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A.液化放热

B.凝固放热

C.蒸发吸热

D.升华吸热

8.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面关于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C.“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D.“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9.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积水干涸

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10.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是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11. 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烧水时,壶嘴喷出的“白气”

B.使用的固体清醒剂越来越小

C.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没有了

D.加在饮料中的冰块不见了

12.下列仪器中,利用紫外线显著特点的是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

C.验钞机 D.夜视仪

二、填空题(本大题8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3.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编钟会因___而发出声音,轻敲或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___不同,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所发出声音的___不同。

14.发生地震时,有些动物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这些动物听到了地震时产生的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声呐在海洋勘察和军事方面都是一种重要的仪器,它是一种能定向发射和接收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的设备;医院里、医生用声波碎石,说明声音具有___。

15.我们听见马路上汽车的鸣笛声是通过___传来的。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等单位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禁止鸣笛是在___处减弱噪声。

16.走进气象站,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百叶箱,箱内主要的测量仪器有:两支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百叶箱可以避免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对箱内温度的影响;百叶箱中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规律制成的;测量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应采用凝固点较___(选填“低”或“高”)的液体作为测温物质;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______(选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是相似的。

17.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______。用体温计测量体温读数时___离开人体读数(选填:“能”或“不能”),图中所示体温计的读数是___℃。

18.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实验,加热烧瓶里的水,一段时间后金属盘下部出现了“雨”。实验中烧瓶里的水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___后___。为了使实验中的“雨下得大些”,可以在上方的金属盘里放置______(填“热水”或“冰块”)。

19.常用温度计里面的液体有的用酒精,有的用水银。已知酒精和水银的熔点和沸点如图表所示,北方漠河地区冬季最低温可达-54℃。80℃的酒精体积___(填“固定”或“不固定”);-39℃的水银可能有___种状态;测漠河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应选___温度计(选填“酒精”或“水银”),测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应选___(选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

20.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人们用这三种色光混合后可以得到_ __色光的视觉效果(选填“一种”或“多种”)。

三、解答题(本大题8小题,共50分)

21.(3分)如图,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则: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______。

(2)随着抽气机将密闭玻璃罩内空气大量抽出,玻璃罩内就越接近真空状态,此时,小电铃声音小到几乎听不到,根据这个现象,我们推理得出:______。

(3)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

22.(4分)如图所示,通过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

(1)图甲中,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色光屏上呈现彩色光带,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其中A为___光,B为___光。

(2)在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区域的温度,其中能让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的区域是___(选填“①”、“②”或“③”).

(3)图乙中,在三棱镜和白色光屏之间放一块与光屏等大的蓝色玻璃,光屏呈现的光的颜色为___光。

23.(5分)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 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干冰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水蒸气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

24.(14分)实验 “观察水的沸腾”

(1)安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时,对①、②两个铁圈高度的定位,先固定铁圈___(选填“①”或“②”),再固定另一铁圈的高度。为了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实验测量器材是______。

(2)请你指出图甲中实验操作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__(选填“A”或“B”)图。观察图甲中烧杯内壁a、b两处,可以发现___(选填“a”或“b”)处出现的水珠较多,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4)正确操作和读数,小明他们小组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1,小华小组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2。

1表

2①表1中3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温度值为___ ℃。

②根据表1中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③分析表1或表2中数据可知:水沸腾时___热,温度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④对于两组实验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两个小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水的沸点是100℃

B.只有小明小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的数据最接近100℃

C.两小组的数据均有效

⑤从记时开始到水沸腾,______(填“小明”或“小华”)小组所用时间较短,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5)1个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煤油的沸点是150℃,完成本实验所用的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液体可能是______(填“酒精”或“煤油”)。

25.(5分)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等量的水,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有关.

(2)通过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多少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结果发现图2中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水越少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___(填“多少”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6.(6分)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利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里的冰加热的目的是______。

(2)冰的熔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发现冰熔化过程温度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由此可知冰是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第6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___(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冰熔化的过程经历了___min。

(3)若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用酒精灯不断地加热,试管中的水最终__(填“会”或“不会”)沸腾。

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2℃~102℃的温度计,要使用量程为-20℃~102℃的温度计,这样考虑主要是基于什么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所示,则小明所测盐水的凝固点是___℃。

(3)他们同时发现所测的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相同的,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__。

(4)小明由表格数据得到盐水浓度为21%时凝固点最低,其值为-18℃,你认为他的判断准确吗?___(选填“准确”或“不准确”),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__(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28.(7分)在学习吉他演奏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表所列的8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了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如果选用编号为A、D、F的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_;

(2)为了验证猜想2,小明选用了编号为C、H的琴弦进行实验,他这的选择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

(3)为了验证猜想3,请填上表中所缺数据:长度为___cm,横截面积为___mm2;

上一篇:心情描写好段下一篇:岗前培训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