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教案

2024-08-16

关于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教案(精选7篇)

1.关于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教案 篇一

闭症学生由于具有社会交往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和行为刻板等特点,其课堂问题行为更为普遍和严重,主要表现为拍手、摇晃身体的自我刺激行为,碰头、打自己脑袋的自伤行为,离座位乱跑的破坏行为,咬人、踢人的攻击行为,过度兴奋或没有理由哭泣的情绪问题等。这些行为往往会直接破坏课堂秩序,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果断地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有效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课堂教学活动将直接受到影响,以致无法正常进行。

一、自闭症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的因素

(1)厌烦不满。

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厌烦。当自闭症学生对所学内容没有兴趣或不喜欢所学内容时,他们会觉得索然无味,产生厌烦不满的情绪。

②学生对教师教学的不满。教师教学方法单调,语言平淡,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平淡甚至无意义重复,学生也会感到厌烦,因而寻求刺激,以示不满。

③学生对教师本人的不满。由于自闭症学生具有社会交往方面的障碍,不少学生连跟自己的父母交往都有很大的问题,跟不熟悉的人交往更会让他们因为缺乏安全感而感到紧张和不安,因此存在排斥老师、排斥同学的现象。

(2)紧张焦虑。对于教师所提出的学习、行为方面的各种要求,不同的自闭症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自闭症学生能遵从教师的要求,顺利完成任务;而有的自闭症学生则会因为老师的要求而感到一种压力,引起紧张焦虑,紧张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泄。

(3)需要得不到满足。自闭症儿童也有各种需要和需求,当他没有能力来表达这些需要时,就会用特定的手段——问题行为来传达各种信息,引起老师的注意。

(4)感知觉异常。因为自闭症学生感知觉的异常,他们有时会对课堂中出现的某一个画面、某一种声音或某一个词语等过度敏感,而引发各种问题行为。

2、教师方面的原因

(1)要求不当。有的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会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加强,容易诱发问题行为;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过低,只要学生不惹是生非,一概不管,让一些本来可以得到抑制的轻微问题行为越演越烈,以致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2)教学不当。教师备课不充分,在学生面前讲课时显得迟钝、笨拙,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过多,教学形式和方法单一,就会让学生厌烦、不满;缺乏教学组织能力,或是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学生就有可能放弃当前学习,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

(3)管理不当。当自闭症学生的问题行为干扰课堂教学时,如果教师不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合适,也不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而是采取批评、训斥等过激的方式处理问题,就可能造成师生矛盾和冲突。

3、环境方面的原因

教室布置的色彩过于强烈和鲜艳,容易使儿童在课堂上兴奋好动、注意力分散、不专心听讲;教室温度过高,也容易使学生烦躁不安,课堂上的问题行为随之增加,课堂秩序不易维持。

二、自闭症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教师要以博大的胸怀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从内心相信每一个自闭症学生都能接受教育、都能在学校教育中获得发展;其次,教师的关爱要贯穿于课上、课下以及与学生日常交往接触的一切过程中;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精神饱满、热情高涨、表情丰富,体现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2、形成课堂规范,培养自闭症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教师适时将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来,形成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并监督执行,可以提高课堂管理效率。如:要求并训练学生上课铃响后停止活动,走进教室,将学习用品摆放好等,都有利于良好课堂规范的形成。

3、密切关注学生动态,适时指导学生行为。在课堂上,教师应认真仔细地观察课堂活动,讲课时应始终密切注意学生的动态,做练习时要经常巡视全班学生,能在学生不恰当行为造成混乱之前就有所察觉,并予以科学合理的指导。

4、灵活运用多种奖励方式,激发自闭症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育任何一个自闭症学生之前,首先必须了解对他来讲什么是奖励:是物质强化,如零食?是感官感受,如拍手、拥抱?还是表扬、赞许等社会性奖励?教师应根据自闭症学生的喜好,建立起课堂教学所需的奖励系统,将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与赞许、鼓励之类的社会性奖励结合起来使用。

5、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教学是对自闭症学生实施因材施教的最好办法。

6、保持课堂的整洁、有序与优雅。教室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主要场所。脏乱、嘈杂的教室环境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倦怠;整洁、幽雅、宁静的学习环境,能让自闭症学生愉快、专心地学习,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

7、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教师通过电话、家访或建立家校联系手册与家长多加联系,互相沟通孩子的表现与问题,不仅能保证家庭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共同培养自闭症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减少和控制其问题行为,还能与家长共成长,探索出自闭症教育康复的新思路、新方法。

2.关于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教案 篇二

一、课堂上的问题行为

课堂上的 问题行为 包括扰乱 教学秩序的违规行为和影响教学效果的负面行为。一些常见的问题可以归类如下表所述:

二、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

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行为,可能为家庭问题行为或社会问题行为的持续。问题行为来自家庭或社会,应溯本求源,从家庭或社会着手解决。问题行为的发生有教师因素,也有环境因素,但表现在学生身上通常有以下因素:

1.厌烦:学习内容的难度过大或过小,令学生无新鲜感与学习动力,因而萌生厌烦之感。无趣的课堂氛围令人烦闷,学生可能因此寻求刺激。

2.挫折与紧张的发泄:由于教师对学生在行为上、学习上有诸多不同的要求,有的难以克服,有的面临失败的威胁,有的需要持久的忍耐,因此,学生有成功的满足,亦不免产生挫折与紧张。挫折产生紧张,紧张累积到某一程度则需发泄,学生可能因此而开始寻找发泄的途径。

3.寻求注意、承认与地位:人最怕被忽视或被鄙视。因此,有些学生宁愿违反纪律以求教师或同学的注意,此种苦肉计有时颇为管用。以问题行为作为手段而寻求注意、承认者,多为学习态度不好,基础欠佳,或平常竞争不如人者。当他们发现无法从正当途径获取所需时,只好仅顾目的而不择手段。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方略

课堂上一旦出现问题行为,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原因,选择策略,及时加以处理。

1.对扰乱秩序行为的处理策略

教师平常所处理的学生行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不期望学生发生的行为,另一类是希望他们产生的行为。对扰乱秩序行为的处理策略是:

(1)削弱策略。当学生出现教师不期望的行为时,教师不要去注意它,使该行为得不到发展的机会,学生自觉无趣,从而停止问题行为。如果教师总是不断以责骂、威胁、嘲笑甚至体罚来对付违规行为,结果这些违规行为却继续出现,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处罚等于对坏行为的注意,教师不妨不去理会出现坏行为的学生而去注意出现好行为的学生,也训练学生不去理会其他同学的坏行为,使坏行为得不到注意,久之,此类行为将自行削弱。而有时学生故意引起教师的注意可能是向教师寻求某种帮助而又不愿意直接表达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最好在课间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弄清学生问题行为的根源,从而采用正确的处理方法。

(2)交互抑制策略。课堂中的教学常规要严格执行,尽可能避免学生的不良行为与认可行为并存,从而倡导良好行为,压制不良行为的发生。如总有学生不能遵守课堂常规,这就要求教师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不遵守课堂常规的同学进行一定的处理,既表扬了遵守教学常规的学生,又批评了没有执行常规的学生,表扬与批评可以让教学常规执行更加到位。

(3)排除刺激策略。把能引起坏行为的刺激排除。例如:课堂中进行游戏或比赛,如果此活动会给课堂带来混乱,增加课堂管理的难度,那就不进行此项活动,或改变一种活动方式;再如课堂中两个学生在一起会喋喋不休,影响课堂教学纪律,那就将他们两人分开,这种坏行为就不会发生了。

(4)轻度干预策略。在不影响教学进程的情况下处理问题行为,教师用语言、音调、姿势、面部表情等向学生表示已经注意到某一坏行为,以使他们终止问题行为,并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如摇摇头、看他一眼,忽然把声音提高或走到他面前去,都可以在坏行为发生前予以制止,或发生时使其终止。轻度干预策略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它不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也不会打乱正常的教学节奏;最关键的是它常常能有效地处理课堂管理中绝大多数的问题行为。

(5)适度惩罚策略。如果很多方法均告失败,以致教学无法进行时,就只好诉诸惩罚,采用惩罚性的厌恶刺激来减少或消除一些不良的行为。惩罚要讲究策略与方法,既要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又要达到惩罚的效果,其目的是控制住学生的问题行为,让学生明白问题行为的后果和不良影响,让他承担一定的责任,接受教训,不再有犯错误的动机和念头,并对其他学生产生警告作用。如略施责备指斥该行为,同时促使其表现好行为并予夸奖。

2.对表现不足行为的处理

对那些不影响课堂秩序,但却影响个体学习效果的表现不足的行为,可采取以下几种方略加以处理:

(1)诱发引导方略。课堂中总有学生在学习上不够积极主动,表现为逃避、退缩,这就需要教师针对这种外在表现对学生进行诱发引导,如点名让退缩的学生回答问题,让不乐于表现的学生作示范,安排有趣的教学活动让缺乏适当行为的学生有机会参与。

(2)榜样强化方略。只要给学生提供某种正确行为范例,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并朝着这样的目标而努力,这就是所谓的榜样强化。榜样通常会引起学生两个方面的反应,一是模仿,二是无意学习。模仿是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行为逐步形成自己的行为。无意学习是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中观察榜样行为,在此基础上形成关于榜样的信念、态度、价值及人格等方面的评论。无论是模仿还是无意学习,都体现出榜样对于良好行为的强化作用,而这一强化又具有弱化或终止问题行为的功能。

(3)适时增强方略。学生表现不足行为时如果教师对其观点持赞同态度,则学生表现的正向行为会得到加强,否则表现为削弱。如课堂中可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表示注意或认可,并同意其计划,使学生的这种行为得到增强。

(4)行为塑造方略。应用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渐次接近法”原理,即一步一步地形成所期望的行为。如学生犹豫地说出他的意见时,立刻接受他的看法,并在下一句话里引用他的看法;当适当的行为比以前增多时,再要求多些,然后又立刻增强,如此,直到行为塑造成功。

3.关于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教案 篇三

关键词:职高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职高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相对而言还是比较严重的。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师教育管的理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笔者就从职高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管理策略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含义

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界定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发生的、破坏课堂秩序、妨碍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行为。只要是在课堂中产生的,给教学活动带来负面影响的师生行为都可视之为课堂问题行为。因此,课堂行为问题有属于教师的问题、学生的问题,也有属于师生共有的问题。而本文侧重谈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

二、职高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问题学生自己的学习,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甚至有时还会干扰教师教学活动的正常开

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影响比较大。而产生职高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学生、教师、家庭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当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表现在:

1.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现代心理学上的研究表明,人的心理因素包含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其中观察、理解、记忆、抽象和想象力为智力因素;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为非智力因素。大量的课堂问题行为往往是由学生本身的身心发展不平衡性引起的,主要有:

个性差异、性别差异、角色差异、认知能力不平衡、情感缺失等,更重要的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的内在需要。

2.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失策性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失策是职高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人际交往、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教学无计划性、教学方法及手段不合理;教学语言不简洁、语速过快、缺乏艺术性;课堂管理不到位、滥用处罚手段;教师情感偏差、缺乏爱心、耐心;死板守旧、不能走进学生的心理;学生产生厌学、消极情绪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导致教师威信的降低甚至丧失,这是引发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

3.家庭教育方法的不合理性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父母不只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同样也是孩子人格发展的塑造者。近年来,离婚家庭、离婚后重组家庭、闹纠纷家庭等日益增多,学生不能与父母进行很好的沟通,极易导致学生出现孤僻、自卑等心理,在课堂中常表现为孤僻退缩、烦躁不安,甚至一不顺心,就会挑衅滋事,还有的家庭在生活中对孩子有求必应,造成了学生意志薄弱,受不了小小挫折,在课堂中常表现为自制力差,极易冲动,容易产生对抗性逆反行为等。诸多事实也论证了家庭教育方法的不合理性,都可能是产生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

4.社会教育环境的失控性

社会上存在许多教育所难以控制的因素,比如电视电影、网络、歌厅等一些娱乐场所都会对青少年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也是产生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三、职高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1.课前事先预防策略

對于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要事先预防,才能防患于未然。比如,我每次到任课班级上第一堂课时,就会结合本班学生特点,对课堂行为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同时让每个学生达成共识,并以此作为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这对于减少职高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2.课堂问题行为控制策略

能够在不破坏课堂教学正常情况下进行,选择恰当有效的方法,处理和控制课堂问题行为是非常重要的。若课堂问题行为较轻,可以通过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来抑制问题行为,及时终止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运用暗示、幽默、创设情境、有意忽视等方式;对课堂问题行为较重的,教师应及时发出警告,尽可能地迅速结束问题行为,比如严厉地望着该学生、把学生安排到其他座位、要求学生课后留下来、与学生家长联系等。这就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课堂洞察能力、正确运用控制课堂的技能、较高的课堂教学能力、掌握良好的课堂管理策略。

3.学生学会自控的策略

学生要形成自控能力,需要教师具体指导与不断强化。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这既是教学的目标,也是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归宿。教会学生自我控制,可以使教师用更多的时间用于教学,而把较少的时间用于管理学生的问题行为,能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的成功体验。

4.建立和谐的沟通策略

教师要在任课班级建立一种相互尊重信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尤其要关心“后进生”。当课堂问题行为发生后,要给学生倾诉其发生原因的机会,教师应当弄清楚其真实原因,再采取相应的课堂管理措施。最后,教师要做到理解和信任,将心比心地站在学生立场上去体会学生的感受,但不等于接纳学生的错误,而是让学生知道你在关心他、尊重他,这样学生会很乐意向你倾诉。

5.促进家校互动的策略

通过家校联系,能及时知道学生在校在家的情况,共同参与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形成教育合力。

总之,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形成,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要处理好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工作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持久工作,要做好关键取决于教师要有反复抓、抓反复的精神,对不同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施以不同的转化方法。

参考文献:

[1]李志.课堂问题行为及控制[J].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7.

[2]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作者单位 江苏省武进中等专业学校)

4.关于小学英语课堂管理的策略研究 篇四

外国语学院11级英语师范专业(1)班 吉倩 110120971

摘要:课堂管理是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小学英语教学也离不开课堂管理。为了保证小学英语教学良好的质量,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氛围 教师角色 管理策略

自夸美纽斯创造出“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来,课堂管理就客观地存在于教学过程之中。课堂管理是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它的目的是及时处理课堂内发生的各种事件,保证教学秩序,把学生的活动引到认知活动上来。小学英语教学也离不开课堂管理。为了保证小学英语教学良好的质量,作为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以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一、小学英语课堂管理的意义与目标

课堂管理不仅仅在于制定课堂纪律,与学生“约法三章”,杜绝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发生。管理比纪律有更为宽泛的概念。课堂管理是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管理纪律,引导学习以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行为。运用有效的课堂管理策略是为了:保证教学活动有序正常地进行;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学生高效地接受新知识的灌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稳定学生的情绪和加强行为的自我控制等。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让每个学生享受到充分、公正、平等的教育,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等现代教育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力图在各种教育改革中充分地体现这些指导思想。【1】由此引发了小班制教育的改革。小班制教育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实践证明,一些改革者的初步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不意味着小班化更有利于英语课堂管理的顺利进行,课堂管理要摈弃传统的使学生“安静得鸦雀无声”的模式,对小学英语教学来说,需要的是一个更加活跃的课堂。总的来说,小学英语课堂管理策略需要创造一个有秩序的活跃的课堂。

二、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英语课程。英语对于8、9岁的孩子来说不仅仅是一门陌生的学科,更是一门陌生的语言,当然,可能他们还不懂得何为“语言”,所以教师的带领作用尤为重要。小学生在智力和情感因素上有诸多学习英语的优势,他们的好奇心强,要求老师运用不同的课堂管理策略,引入新鲜的话题,利用新鲜的道具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此外,小学生的可塑性也比较好,因为他们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语言系统,母语对他们学习外语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所以老师要特别注重规范自己的发音和巩固自己的英语专业基础知识。那么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劣势在于他们的自控能力差而且注意时间较短,一旦遇到枯燥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就容易分散注意力,老师不仅要活跃课堂氛围,也要反复提醒重点。了解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之后能够进一步研究得出更适用于小学生英语课堂的管理策略。

三、适用于小学英语课堂的管理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与数学和语文的教学开展模式不同,数学注重于老师的例题讲解和师范以及学生的练习,语文注重于对课文的欣赏与分析,而英语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综合技能,需要学生不断地输入和输出,所以英语课堂更为活跃。如何创造一个不失秩序的活跃的课堂环境是小学英语课堂管理策略的研究重点。

1.建立一套“特别”的纪律规章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不管是任何一种课堂都离不开纪律的约束。小学英语课堂也需要建立规章制度。传统的课堂老师维持秩序的方式不外乎通过大声呵斥,拍打讲台等。我认为与其他课堂不同的是,英语课堂的纪律制度可以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秘密语言”——特殊的交流方式。我曾经观看新加坡小学课堂开展的视频,发现他们就创造了这样一种“秘密语言”,比如老师击掌三下代表“请安静”。我认为老师可以规定某个单词表示“安静”,某个单词表示“起立”“请坐”等,也可以用某些动作,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小学生对图像和动作更为敏感,所以老师可以跟学生们约定一套动作,以此来维持秩序,规范课堂管理。2.树立教师的权威

教师的权威在课堂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树立教师权威使教师在课堂中更好地扮演课堂管理者、活动组织者、引导者等角色。教师权威一般理解为教师是借助于国家赋予的制度权力和专业素养,在教育学过程中控制和管理学生,以使学生自觉依赖和服从教师的影响力。【2】树立权威最重要的是巩固专业知识。教师只有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使学生信服。由于小学生没有形成自己的判断能力,学习过程中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基础知识尤为重要,教师必须做到思维缜密,一丝不苟,有错必纠。除此之外,一个博学多才的老师也能给学生良好的印象。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不多,为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老师应该不仅仅教授课本内容,还要有一些拓展知识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开阔学生的眼界,更能使老师散发自己的人格魅力,树立权威。最后,老师上课讲话语气的变化也是教师权威的重要体现,具体应做到讲授重点内容时语速要放慢,维持纪律时语气要严肃。

3.创建有利于英语教学开展的课堂环境

根据资料,在2000年3月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师大纲》强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学能力,形成有效地学习策略”,把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摆在英语教学的首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因此小学英语课堂管理需要创建一个有利于英语教学开展的课堂环境。前面提到过英语教学要摈弃传统的死气沉沉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轻松活跃的课堂。传统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来说是无使学生生命个体的存在,致使学生没有问题,没有怀疑,没有想象的空间。【3】因此教师应适当改变传统的“讲授法”。小学英语注重学生的听与说的能力培养,合作性学习以及对话式教学更适用于小学英语课堂,这两种模式加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并且共享了学习资源。为了使教学内容“活”起来,更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也要尽可能适用多媒体设备,利用图片、音频和视频或者实物展示内容。比如在学习水果类的单词时,教师可以把苹果、雪梨、香蕉等水果作为道具,使学生更直观地学习,也能节约老师解释的时间。

4.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展紧凑的教学活动

学生的学习如果没有动机的话,老师的讲课就如同给机器人编程,机器人没有自己的思想,永远都要依赖程序来运作。所以,老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有动机。因此老师要时时刻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时刻抓住学生的聚焦点。那么就要求课堂开展得紧凑,试想一堂节奏缓慢而又没有重点的课只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飘忽不定吧。在讲课前老师要明确该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心里有底”,可以借鉴西方的教学方式——老师每节课前首先把本课的教学大纲写在黑板左侧或右侧。接着是对本课内容的引入,即给学生“热身”。老师可以借助与本节英语课有关的歌曲、电影片段,或者故事引入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分散,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小组竞赛、做游戏等形式再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丰富的活动形式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秩序。每个环节要紧密相连,环环相扣。5.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反馈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励。”这种“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评价也是小学英语课堂管理策略所追求的。小学生处于人格塑造的初期,虽然自信心强,表现欲强,但是自我疏导能力不强,容易产生挫败心理。老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及时作出反馈。反馈以“鼓励为主,批评为辅”为原则。课堂提问环节中,老师要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善用”well done””wonderful””excellent”等表扬的话语。如果学生回答错误也要用正确的方法纠错,比如首先肯定学生的勇敢回答的行为,再提示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引导,若学生最终回答还是错误,老师可以耐心地解释答案。不适当的批评会对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严重的可能会使学生对老师以及英语课产生反感情绪。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老师的鼓励是推动他们学习的力量,批评则可能让他们坠入深渊。另外,对学生课后作业的评价也需要作出反馈。总的来说,对学生作出合理的评价是优化课堂管理的一种方法。

综上所述,如何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管理策略并且将其付诸实践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领导组织实施的作用不可忽视。但是无论是怎样的课堂管理策略都离不开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不仅能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人格,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参考文献:

5.课堂行为规范班会教案 篇五

通过这次班会,收敛学生散漫的行为,让良好的行为能够在学生中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真正用规范的言行来指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

二、活动简介

抓住学生学习行为规范为中心,通过竞赛,抢答,讨论,表演小品等多种形式,陶冶学生的文明品格。

三、活动过程

1、主持人引入

项子瀚: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课堂行为习惯主题班会”就要开始了。宋佳璐:主持人,这次主题班会内容是什么呢?

连洪程:这次的主题班会是一个有关课堂行为规范的班会。你知道什么是课堂行为规范吗? 宋佳璐:当然知道,我们经常学习“这方面的规章制度的。

项子瀚:那么我相信你对行为规范一定相当了解,这样吧,这次的班会,我们就举行一个知识竞赛,看谁对行为规范知道得最多。

宋佳璐:好主意。大家说好不好?请大家遵守竞赛规则,踊跃举手发言,答对的话你就能为你们小组争得分数,到班会最后,让我们看看谁是冠军。课堂行为规范知识竞赛题

一、简答题

1、行为规范共分四大部分?

2、课前应该怎么做?

3、课上应该怎么做?

4、作业应该怎么做?

5、课下应该怎么做?

二、判断题

1老师来侯课时,因为还没有上课,所以我们可以在教室里玩。()2课前准备不用做,就是拿书和本,来的及。()3课堂上我的笔不好用了,可以向别的学生借的。()4写字时我愿意把本放歪了写,习惯了,写的很快的。()5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要先举手的。()

6、课下我的地盘我做主,一定收拾干净。(T)

三、自由发言

请举例说明或者以表演的方式表现出良好的行为及不好的行为。

四、讨论题

只有拥有了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才能使我们在学习上获得更多的收获。大家同意吗?(同意),那么请种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良好的行为对我们的学习的影响有哪些?

2、总结

项子瀚: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的效果的效果。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宋佳璐:不但影响自己,还要殃及别人。所以我们要做好以上学习习惯。连宏程:最后,引用列宁的一句名言作为结束语,请大家共勉:“要向大的目标走去,就得从小的目标开始。”

6.直面信息技术课堂的问题行为 篇六

直面信息技术课堂的问题行为

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在学科地位、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特殊性,课堂纪律更是难以驾驭.如何控制课堂问题行为就成了信息技术教师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下面我从自己的一些课堂经历谈谈对纪律问题的`看法.

作 者:陈正石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 刊 名: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年,卷(期): ”"(23) 分类号:G43 关键词: 

7.关于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教案 篇七

一、什么是课堂问题行为

说到课堂问题行为, 首先要了解问题学生。所谓问题学生, 是指由于人格适应不良而通过各种类型的问题行为来满足他们种种需求的学生。人格适应不良的问题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 对人对事表现出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行为倾向。课堂问题行为是由问题学生在课堂中实施的不良行为。它不但妨碍了问题学生自己的学习, 而且有时还干扰教师的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 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不仅只限于问题学生身上, 优秀生也同样会出现问题行为, 只是频率和严重程度不及问题学生, 或表现形式不同。总之, 只要学生在课堂中产生了给教学活动和自身学习带来负面影响的行为都可视为课堂问题行为。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若干表现及成因分析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 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常会遇到一些扰乱课堂秩序、影响正常教学的行为。这些课堂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 (1) 学生游戏屡禁不止; (2) 不愿意耐心倾听; (3) 破坏性行为。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中, 学生的这些课堂问题为什么会如此普遍存在, 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的还是要从教师、学生、信息技术课硬件环境着手分析。

(一) 学校的信息硬件设施影响着课堂实效

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 硬件条件还不是很完善, 全校仅2个机房, 新机房是拥有25台电脑, 但没有大屏幕。像七年级一个班有40多个人, 基本上只能两位学生合用一台, 人多机少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往往有部分学生充当了观众的角色。没有多媒体让学生缺少了直接感知, 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校硬件设施严重地影响着课堂实效。

(二) 学生的信息认知水平影响着学习效率

由于农村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差异较大, 导致在同一个教学班里学生的信息知识素养水平参差不齐, 再加上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停留在“信息技术是副课, 学不学不会影响升学”的认识水平上, 学生把注意力过度集中在了五门主要的学科上, 而将非考试学科的信息技术课堂作为放松、消遣时间的学科。学生抱着玩的心态来上课, 甚至是奔着网络、游戏而来。

(三) 教师信息素养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行为看上去是学生的问题, 实则有些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也与教师有关。例如, 有些教师自身对信息技术课认识不足, 认为信息技术课不重要, 上课时教师只注重讲授不注重课堂管理, 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听之任之, 这也助长了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同时, 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有些信息技术课任课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 上课仓促应战, 教学内容随意性大, 上课思路不清晰, 步骤不当或教学方法单一枯燥, 教学语言平淡无味或含糊不清, 讲课速度过快、过慢, 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进而诱发课堂问题行为发生。

三、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所有这些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行为都是与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相违背的, 都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笔者认为:要在硬件不完善、学生信息素养参差不齐的农村学校, 有效防止课堂上学生出现这些问题行为, 让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真正地参与进来, 化被动为主动, 就必须相应地从环境、学生、教师三方面下功夫, 着手进行教学。

(一) 环境方面

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需要较高水平的软、硬件环境支持。然而对于硬件条件不够完善, 人多机少及缺少多媒体大屏幕的直接感知等问题, 我们就要在网络教室及其他软件进行下功夫, 解决学生在课堂中的问题。

硬件条件在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能力改变的情况下, 我们要利用软件改变现状。比如, 我校学生机房没有多媒体大屏幕, 那我们就努力研究网络教室, 利用网络教室软件来演示, 让学生也能直接感知。又如, 我校人多机少, 在课堂中要两三个学生一台机子, 针对这种情况, 我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分组前对学生要充分了解, 避免出现部分学生只是旁听者、观众的现象, 努力做到互帮互带, 共同讨论, 利用“小老师”及时辅导、及时解决问题, 从而解决两极分化现象, 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 学生方面

1.学生要明确规则, 以制度促效率

规则是一种指引或约束, 制订课堂规则的目的是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信息技术课大多是在机房上课, 特殊的教学环境必定产生许多其他课堂所没有的问题, 因此, 明确信息技术课堂规则显得尤为重要。

(1) 课前, 学生列队出发

上课前3分钟, 班级整队为男女两列出发, 由信息技术课代表负责纪律, 路上做到轻声慢步。至机房门口后再次整队, 安静等待教师许可后才能按序进入机房。

(2) 课中, 学生固定座位

每位学生在计算机房的座位是固定的, 不能随意调换, 每台计算机上都有明确的编号, 开学初将名字与编号固定成册存放在机房。每位使用者都必须对自己的计算机负责, 必须清楚登记计算机的使用情况, 学期中期及期末进行检查, 并将其结果纳入期末成绩评定中。

(3) 课后, 学生整理座位

每学期的始业教育课中, 教师会对学生课堂规则进行明确, 其中学生耳熟能详的是离开机房的“四步曲”, 可解释为“一关, 一写, 一整, 一摆”, 安全关闭计算机, 填写计算机使用情况手册, 整理桌面, 摆放凳子。每班如此, 确保了下一个进入机房的学生能感受到整洁、明亮的氛围。

2.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我们课堂中由于学生存在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 如有的学生不善于倾听、有的学生不善于合作……导致学生难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为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全程参与课堂, 积极、好学,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 学会倾听

由于我们平时对养成教育不够重视, 学生没有完全养成倾听的习惯, 导致我们的课堂由于学生没有仔细倾听而对学习任务不够明确, 对老师的讲解、分析不够明白, 为此, 我们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例如, 在我们的课堂中, 学过一个知识点之后, 可以请学生亲口说一说他的收获;如在布置完一个任务后, 可以请学生来重复一遍。在这种“及时反馈”的压力下, 使学生时刻保持认真听讲的学习态度, 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及时反馈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 从而为提高课堂实效作保证。

(2) 学会合作

面对信息素养参差不齐的学生及人多机少的现状, 要对学生合理分组, 要合理搭配同桌, 选择合适的小老师, 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 直至豁然开朗。例如, 在教学《我的风采》“自定义动画”的方法时, 有的学生无师自通, 老师没教就会了, 这时我让这部分学生充当“小老师”来指导学生, 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一个“小老师”的带领下, 会涌现出更多的“小老师”, 在他们完成所有自定义动画任务之后, 鼓励他们去帮助那些还不会操作的同学。

(三) 教师方面

1.以趣激趣志高远

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环节直接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 我们要力求每节课都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引导他们, 激发其学习兴趣。如, 教学“电脑绘画”时, 先通过电脑演示几幅精美的电脑图画, 当学生边欣赏边赞叹时, 教师趁机插入:“同学们, 这些图画美不美啊?它们都是通过电脑画出来的。只要通过今天的学习, 你们也能画出一幅幅漂亮的图画。”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如, 教学“指法”这一内容时, 教师演示一个叫做“警察抓小偷”的指法练习游戏, 让学生在感受“紧张”气氛的同时, 兴趣大增。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这为讲授新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借境生情情更浓

信息技术课堂需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 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使用和创作能力, 最终完成教师的教学目标, 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 在教学“Word自选图形的设置”中, 先出示两张对比图片, 找不同点, 让学生通过比赛, 尽快找出两张图片之间的区别。当学生找出图片的不同后, 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自选图形的工具功能让两张图片变得相同,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选图形的旋转或翻转、调整与变形、叠放顺序和组合等命令按钮及工具的功能。这一情境的设置,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能够在兴奋状态下进行自主与探究学习, 比起教师重三叠四的讲解要好得多,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寓学于乐乐无穷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有许多学科专业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操作技能是十分枯燥乏味的。教学中, 教师如果直接让学生接受这些学科专业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操作技能的话, 他们很快便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 教师要抓住学生爱玩游戏这一特点, 充分利用电脑独具的人机交互性和媒体的多样性特点, 在“学中玩, 玩中学”,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譬如, 教师可利用“宠物连连看”“小熊回家”等小型的Flash游戏练习鼠标的操作; 利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地鼠”“青蛙过河”等游戏让学生练习键盘操作, 提高打字速度。这样, 使学生从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得知识, 从知识中体会到学习乐趣, 获取学习的内在动力, 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依托结果增效果

如果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活动中不时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 会激发出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 学习兴趣也就越来越浓厚, 这也正是学生痴迷网络和游戏的主要原因。在教学过程中, 假如我们能适时采用即学即用的方法, 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 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 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形成良性循环, 以保证学习效果。如, 教学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时, 学生利用关键词查找到“动画英语”后, 兴奋都写在脸上。然后把资料的查找延伸到语文、科学等学科, 既丰富知识, 又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 还可以有意识地拓展这一效果, 当某个学生的作品比较完美时, 就可借助多媒体广播的优势, 向全班同学展示, 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总之, 问题行为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 处理问题行为时应客观看待, 应注意从问题行为的本质原因入手。解决问题行为的策略有很多, 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教师教学艺术, 可以减少问题行为,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和学习效率。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需充分关注学生学习, 加强教学探索, 才能使课堂教学得到有效保证。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也是层出不穷, 这些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正常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展开讨论, 分析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同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应对策略,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0.%%

[2]栾文娣.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6 (10) .

上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食堂管理工作的意见下一篇:商务局党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