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铁路公司人事管理建设论文

2024-10-19

合资铁路公司人事管理建设论文(共7篇)

1.合资铁路公司人事管理建设论文 篇一

浅谈中外合资公司企业文化建设

背 景 合资企业不仅是中国利用外国资金的基本形式,也是中国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学习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重要渠道。但是,必须看到由于中外合作双方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其社会政治法律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由此而形成的经营理念、管理决策思维、企业行为方式等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合作过程中出现管理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正确认识中外双方的文化差异,努力搞好不同文化的整合,消除管理冲突,做好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对促进合资企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文化差异;整合合资企业的管理是一种跨文化管理 ,而跨文化管理的核心是对文化差异的管理。如何将正确认识文化差异,如何实施跨文化整合,从有效地建立并管理跨文化的企业文化将成为影响整个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外合资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合资企业作为非单一文化的交融体,更需要一种可以使不同文化互相交流与互相理解的企业文化模式,以减轻文化冲突,建立共同的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起着灵魂作用,合资企业的跨文化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内在统一与外在表现,中外文化多方面融合则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而得以最高形态的实现。

因此,合资企业要以实现中外文化的融合为宗旨,充分把握好中外文化的共性和个性、优势和劣势,吸收双方文化的精髓,做到“取长补短,共同吸收,开创特色”,注重结合企业实际,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生产经营组织、技术、产品和管理等多方面组成的整体文化。

1.1 整合多方文化,凝聚企业力量

企业文化作会对人意识的传达和引导起到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进而能够向合资双方成员传达合资企业两种文化交融下的价值观念,把双方员工引导向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利益、友好合作的愿望是形成中外合资企业文化价值观的基础。

1.2 协调内部关系,促进企业管理

中外合资公司企业文化的建立过程,也是企业内部关系协调的过程,员工对企业的认可来自于他对企业价值、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的肯定。通过企业文化的渲染,可以使员工有一种归属感、认同感,形成对企业的忠诚,并激发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真正做到荣辱与共,起到休戚相关的激励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起到凝聚企业的作用,形成企业的向心力,把企业的内耗减少到最低程度。

1.3 扩大企业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

在市场经济中,一个品牌能给人们留下印象,除过它本身质量之外,往往就是企业文化,当然企业文化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销售方式、宣传口号、社会声誉等。合资公司的跨文化建立也不例外,在得到内部人员肯定的同时还能考虑到社会大众的因素,用合资企业的双方文化的融合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因此来吸引更广泛消费者的眼光,得到更广泛客户的认同,从而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中外合资企业文化的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特别是中西文化背景带来的差异,在合资企业管理中有多方面的表现。概括来说,这些差异主要有:

2.1 价值观方面,价值体系的核心构造不同,表现为人格取向中的文化差异

中国、日本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是以儒家伦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这是一种以农民社会为主体的农业文化和以宗法血缘关系为根基的宗法制度文化相结合的文化形态。欧美等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在古代希腊文化和犹太基督教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平民为主体的商业社会文化和市民社会文化。因此,东方文化发展取向是重群体、重道德、重实用,西方文化发展取向则侧重个体、重科学、重思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文化系统决定了东西方人格特质构造和发展取向的整体差异。

东方人格体现的是长期农业文化积淀而成的人际角色认知、行为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较强依附性和内向型;以自然之和谐为真;以人际和谐为善,以天人之和谐为美;注重行为的节俭、封闭、悠闲;突出以家庭成员为中心。西方人格是在西方宗教文化、商业文明熏陶下形成的价值观、社会心态以及行为模式等性质的综合体。它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强烈的自主性和个人主义色彩;具有明显的外向开放性;体现了社会互动中的平等和民主模式。

2.2 管理模式方面,市场体制不同,表现为经济模式中的文化差异

中方管理意在引导和决策的平衡;西方管理旨在防范和决策的选择。由于中国文化讲究人际关系且在管理中更加依赖人治,所以组织更注重对人的引导、控制,发挥人的弹性。同时将决策的过程视作平衡的过程,习惯于把让步作为决策手段;而由于西方管理依靠法制,注重“结果管理”和实效控制,加强对管理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的防范。所以在西方的企业中,决策都是在通过详尽的分析作出的非此即彼的选择,而不是中庸的妥协或磨棱两可的决定。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管理文化是一种整体性的、模糊的、不确定的人情式管理,而

西方的管理文化则是一种理性化的、操作化的、明确化的、定量化的制度式管理。当中国的人情化管理遇到刻板的制度式管理,就会发生冲突。

2.3 组织结构方面,从层级制度上看,表现为组织设计中的文化差异

企业组结构设计中的文化因素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明确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保持一定的权力距离。二是建立适当的管理控制系统,正确地评估个人的努力程度。在权力距离较大的组织中,个人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那么重要,集体主义倾向占主导地位。在组织设计时,欧洲人注重权力和地位,美国人欣赏创新精神和成就,日本人则崇尚团队精神和协调。如日立公司奉行的哲学“和,诚,开拓”精神。“和”即强调全体员工以和为贵,心心相印,主张开展非正式讨论在内部形成风气。美国的惠普公司则以“自己就是企业”作为精神支柱。英国福特汽车总裁认为,没有任何一种企业可以归结于某一个人,企业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就是群体,健全而稳固的组织结构要比实施的经营法则重要的多。对于中国企业的文化,其本质特征“文化”一词指的是“人文化成”和“以事教化”,似乎是以“文”为形式,以“教”为手段,达到“化”的目的。因此,中国企业文化的建立主要以国家的发展政策为基础,“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用国家政策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思想。

在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下,合资企业建立组织结构时则产生多种摩擦,不仅要慎重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的职能与权限还需好协调组织内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2.4 管理文化方面,决策思维与模式不同,表现为经营管理中的文化差异

中方重人情、讲究人际关系,靠人治;西方推崇科学精神与理性分析、尚法治。中国文化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所以组织中的人们在为人处世上,善于周旋,以和为贵,注重人情关系;而西方文化强调科学理性的辩证思维,西方企业特别强调严密的组织机构和高绩效的运作机制。由此可见,中国的管理重人情、讲关系,企业管理中制度往往不受企业管理者重视,即使执行正式的制度时,也常常因所谓特殊情况而被“灵活”放弃。正式制度的作用被弱化,只能依赖于“人治”;而西方的管理则是以“法”为中心,在管理上表现为规范管理,制度管理和条例管理,从而实现管理的有序化和有效化。所以说,中国的管理讲求变化,而西方的管理注重规则。中外合资企业跨文化的建立方式

合资企业在充分认识到双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措施对双方文化进行整合,从而建立出一种新型的跨文化。对于中外合资企业而言,可以从一下几点来建立跨文化:

3.1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企业文化是否成功建立,衡量标准:是否被企业员工广泛认同,是否自觉体现在员工的行为举止和各自的工作中。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

对合资企业而言,“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要求企业站在合资双方员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重视员工的感受,在认识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基础上全面看待问题。还要注意宣传企业文化的方式,不能强迫输灌,只能积极引导;不能眼高手低,只能从细从小人手;不能过于注重外在形式,而要关注内部消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获得员工的普遍欢迎,企业精神和价值观才会被员工广泛认同。一旦认同后,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必将对员工产生感召力和约束力,在员工中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继而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3.2 进行文化整合创新

所谓文化整合创新,是指中外合资企业中异质文化之间通过相互接触、交流、吸收、渗透,继而融为一体,形成新的具有跨文化特色的管理模式过程。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双方文化中的积极因素结合起来,创造出新的文化。要想进行文化整合创新,首先要找出双方文化中的共同点,作为文化整合的基础,因为跨文化沟通和文化融合的首要条件就是达成共识。只有在某方面达成共识,跨文化沟通双方才能在此基础之上互相容忍对方。然后根据企业特点,决定采取哪种方式进行文化整合。如果文化特质差别大,则应减少文化冲突,整合初期采取保留型的文化融合方式。当企业运作一段时间后,再转向其他文化整合方式;如果文化特质差别小,需要考察哪种文化特质所代表的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中更高效,并以此文化特质为主进行整合。经过整合创新,原有各方的企业文化既失去了自身的一些特质,又从异质文化中吸收了一些新的特质,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企业文化体系。这种新体系在价值目标、行为规范以及人际关系的氛围等方面都会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3.3 率先垂范,发扬光大

企业精神不应该是没有实质的空壳,而是需要企业从上到下,从管理者到员工身体力行的规范。对于合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上,将文化渗透到整个组织内部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管理者要自觉实践企业精神,要求员工做到的,管理人员首先做到,员工做不到的,自己也要做到。如果领导只是动动口,摇摇手,自己没有亲身实践,企业文化建设就会变成毫无价值的一句空话,那么企业的文化必然也无法向公众传播开来。在合资企业内部,无论双方管理者还是员都应树立主人翁意识,要时时、处处、事事体现企业精神的要求,真正把企业精神落实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只有内部统一才能达到向外影响、发扬的目的。

3.4 加强内部培训,用文化指导行动

合资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加强对彼此的认识与了解,以帮助跨文化沟通的实现。一方面能够加强外派管理人员对东道国的文化的了解,认识两国间文化差异,这样可使外派管理人员在心理上和应付不同文化冲击的手段上做好准备,更好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另一方面还可以使东道国的员工了解本国的文化对自己行为的影响,以及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差异和这些差异对思维和行为产生的影响。这样可以使本国员工更能理解外派管理人员采取某种管理行为及决策的原因,更好的加强彼此间的理解。因此,对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跨文化培训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也是跨文化管理取得成功的有效手段。一般说来,跨文化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3.4.1 语言培训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了解和掌握对方语言可极大地提高沟通效率,可通过请外教办培训班、出国考察等方式进行;

3.4.2 民族文化知识的培训

可以利用书籍、网站等媒介进行学习、讨论,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可互换角色进行模拟演练,还可以聘请文化顾问讲解民族文化,使员工了解对方的民族习惯、风俗,提高对对方文化的认知程度,这样就可以缩小可能遇到的文化距离,使之迅速适应环境;

3.4.3 文化敏感性和适应性训练

其目的在于使人们掌握对不同文化的反应和适应能力,促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通过互派员工到对方国家学习,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可以使员工更好地应付不同文化的冲击,减轻他们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苦恼、不适应或挫败感,避免他们对当地文化形成偏见;

3.4.4 跨文化沟通及冲突处理能力的培训

建立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跨文化沟通渠道,提高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处理文化冲突的能力,确保企业稳定发展。

3.5 做好外部宣传,提高企业外部形象

企业精神确立后,要想真正被公众所接受,就必须通过各种宣传工具、途径、方式进行引导教育,把企业精神所提倡的观念、意识、精神和原则进行大力宣传,使之深入人心,一方面通过员工在企业内部工作中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规范、面对公众时的服务质量来表现;另一方面企业可以运用媒体将企业文化赋予到企业的产品宣传中,做到见“产品”则知“文化”。如:公司建立体现自己的CIS系统,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宣传自己;公司定期开展宣

传教育课程,宣传企业文化;围绕企业文化展开歌舞、演讲、朗诵等比赛活动,增强文化意识;组织员工进行参观学习;统一制定企业制度政策,形成规范管理模式等。

对于中日合资企业桂林微笑堂来说,“早迎宾 晚送客”是从公司营业以来一直延续的传统,每天开业时,顾客们都会看到由公司高层领导直到公司普通员工组成的二十人左右的迎宾队伍会准时在商厦大门处列队迎宾。在员工工作结束离开工作前台到工作后台时需要面向前台鞠躬后才能离开。这是企业用行动感谢顾客的光临。

3.6 建立表彰奖惩机制

合资企业跨文化的塑造需要强制和激励去引导,对遵守企业文化的人要重奖,对违背企业文化的则严厉惩罚。这是将企业文化植根于员工头脑之中的重要手段。

3.6.1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建立完善的合理的激励机制,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降低员工的离职意愿;要塑造有价值的远景,为员工描绘出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的远景,实际上就是确立了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前进方向与奋斗目标;要营造充满信任与亲情感的文化氛围。

3.6.2 要建立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

建立监督、奖惩机制,能达到权责统一的目的。在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能力落实了执行者的目标任务,做到权责明确的前提下,要完善对各级人员工作过程的监督机制和工作表现的考核机制。把对人员的各种待遇与其执行力挂钩,这既是提升执行力的动力所在,也是提升执行力的压力所在。监督机制能够在执行过程中对执行情况进行定时或不定时检查,及时发现不足,纠正错误,并采取相应措施弥补政策执行损失。奖惩机制则能够在执行结束后评定执行人员的综合表现,并在一系列执行活动或一定周期结束后,实施阶段性奖惩措施,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竞争机制。

桂林微笑堂每个季度都会对各部门制定短期的工作目标,达到目标的部门给予额外奖励,同时会定期评选优秀员工,并张榜公布。公司不仅设立专门监督部门,同时公司中上层领导者也会不定时对员工工作进行检查。根据公司规章制度对发现违规行为的员工进行严厉处罚。结论

总之,中外合资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一项系统而长久的工程,合资公司不但要有宏远的战略眼光,更要从点滴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和谐的企业内部关系是企业有效管理的前提,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而协调的内部关系与企业文化也是成辩证的关系。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价值追求购成了企业共同的文化,而共同的文化能形成企业内部包容、互信、互助的风尚,也能形成同甘苦,共患难创业精神,更能促进企业和谐的管理环境,从而推动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庄恩平.跨国公司管理中的文化整合与跨国商务沟通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3):88~93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2

[3]宋光华,王文臣.企业管理与中华文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9.[4]范静,秦霖.跨国公司文化管理[J].商业研究.2004(1).[5]杨晓玲.21世纪企业管理的创新——跨文化管理[J].企业经济.2004(9).

2.合资铁路公司人事管理建设论文 篇二

以资本成本为对象的成本概念及其计量在合资铁路公司如何应用, 公司的会计信息会产生怎样的变化, 它在指导和规范经营管理者行为上的作用如何?探讨这些问题对于加强合资铁路公司经营绩效考核、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项目投资决策、引导经营管理者为公司创造价值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的内涵

目前的财务会计实务中, 仅仅确认债务成本即利息费用, 而没有确认权益资本成本。当一个企业的利润低于权益资本成本时, 表面上企业要缴纳所得税, 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盈利, 因为没有将股东投入权益资本的成本考虑进去。因此, 仅仅确认债务资本成本不能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盈亏情况。而且, 在以会计利润为核心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下, 利润指标受到很多人为因素的影响, 比如我国的一些企业热衷于“债转股”, 意在通过改变资本结构人为地“创造”企业利润。当人们发现企业不能向股东、债权人、政府等企业利益相关者提供透明度、可比性更高和反映更真实的会计信息时, 权益资本补偿的考核与计量开始走进人们的视线, 资本成本管理会计提供了更加能够反映企业价值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更高的会计信息。

罗伯特·N.安东尼教授提出的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理论认为, 利息费用不仅包括债务资本成本, 而且包括权益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与债务资本成本, 以及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等成本项目在性质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从形式上看, 权益资本成本属于隐性成本, 而债务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间接费用等属于显性成本。从成本结构的完整性着眼, 权益资本的成本也应考虑进去。

资本成本管理会计主张扩展会计信息系统, 认为企业财务报告应该能够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一切成本, 既包括显性成本也包括隐性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应当计入企业资产、费用的各个项目, 如厂房设备成本、存货成本、销售成本、管理费用等, 都应当包含权益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和显性成本项目在核算上并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创利能力弱的企业, 营业收入在弥补权益资本成本之后, 很可能无法弥补直接材料或者间接费用成本, 这样企业究竟是盈利还是亏损就会一目了然。

当企业权益资本成本得到确认和计量之后, 传统的利润指标将不再是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的核心, 股本不再是企业免费的“午餐”, 用“债权股”等提高会计利润的手段就会失灵。资本成本管理会计推动了企业会计利润向经济利润的转化, 确认和计量机会成本, 能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更高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二、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在合资铁路公司的应用实例

为简化例证应用, 本文仅针对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对合资铁路公司财务报告的影响进行举例核算。其中, 设置“资本成本”账户, 用于记录公司全部资本的成本;设置“留存收益”和“收益汇总”科目, 分别记录权益资本在一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当期的利润。

例:假设某合资铁路公司20××年度会计报告期末, 利率为5%的银行借款140 000万元, 实收资本220 000万元, 假设该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率为6%, 按现行财务制度核算的有关报表资料如下:

20××年12月31日 单位:万元

20××年12月31日 单位:万元

按照资本成本管理会计核算原则将权益资本成本计入各个成本项目中 (见下表) 。

(1) 确认权益资本成本13 200万元 (220 000×6%) , 会计分录为:借:资本成本13 200;贷:留存收益13 200。

(2) 分配权益资本成本, 编制调整分录:借:营业总成本13 200;贷:资本成本13 200。

(3) 结转营业总收入与分配权益资本成本以后的营业总成本。此时的营业总成本为51 900万元 (38 700+13 200) 。借:营业总收入55 000;贷:营业总成本51 900, 所得税费用2 800, 收益汇总300。

(4) 结转留存收益。借:收益汇总300;贷:留存收益300。

至此, “留存收益”账户的余额为22 500万元 (9 000+13 200+300) 。

调整后的利润表如下:

20××年12月31日 单位:万元

为简化例证, 当期权益资本成本未在资产项目中分配, 因此未引起资产项目的变动。留存收益与调整前的资产负债表数据一致, 所以资产负债表没有发生变化。

从上述实例可以看出, 权益资本成本计入了该合资铁路公司的营业总成本之后, 公司的净收益发生了变化, 公司当年增加了300万元的净收益, 而这300万元才是公司真正给股东创造的财富。权益资本成本在各个成本项目的分配, 会促使从公司到站段的各级管理者不仅仅关心利润表上的指标, 而且应关心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的使用和利用情况, 自觉地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 减少资产的闲置和浪费, 努力利用好所占用的权益资本额度。由于现行财务报告是基于历史成本观编制的, 不符合会计要素定义的资源消耗被搁置在财务报告体系之外, 在实际操作中, 权益资本的计量和报告可以不需要调整利润表, 而是单独编制“资本成本计算表”和“经济增加值计算表”, 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 将之作为企业价值报告的组成部分用来辅佐传统财务报告。

三、合资铁路公司实施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的作用

1. 完善经营绩效评价。

目前合资铁路公司经营绩效评价的经济指标使用的是财政部1999年发布的企业绩效指标评价体系, 主要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资本成本管理会计核算了扣除权益资本成本以后的企业净剩余, 有助于构建合资铁路公司的多层次经营绩效评价体系, 加快合资铁路公司市场化步伐。在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的核算下, 合资铁路的会计利润向经济学利润转变, 并由此改变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内涵, 符合经济学要求的利润指标, 有助于公司更好地进行筹融资等经济活动。

2.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由于计量了权益资本成本, 反映了经济增加值这一经营绩效评价指标, 使合资铁路公司财务报告具有向价值报告发展的导向。张家伦 (2010) 提出, 资本成本和投入的营运资本与资本性支出等应是企业价值报告的核心内容。现行财务报告对不符合传统会计要素的经济活动不能记录和报告, 造成了会计账面价值和企业市场价值的差距越来越大, 投资者无法了解企业未来的获利方式和股本持续增值能力等信息。权益资本成本的计量和报告, 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财务报告的信息空间, 提升了合资铁路公司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透明度和真实性, 并能够消除资本结构不同的公司之间所存在的净收益差异, 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3. 规范投资项目决策。

铁路建设项目在立项时的经济可行性研究, 应采用管理会计的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和内含报酬率方法等对项目进行动态评价。建设项目建成投入运营以后, 项目产生的实际经济效益如果按现行的财务会计来核算, 则没有包含权益资本成本的回收, 反映出的投资回报与项目投资决策经济可行性研究结果相比会有很大的差距。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的应用, 能够解决建设项目回收核算与经济可行性研究结果的差异, 协调解决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会计核算的口径问题。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会计核算口径的协调统一反过来又促进投资项目决策的程序更加科学。

4.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合资铁路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率和利润目标由公司董事会制定并下达, 在公司确立重视投资者利益和企业市场价值的导向指标, 能够对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发挥董事会指引作用。为了促使经营者完成利润目标, 董事会还需要对激励机制做适当修改, 加大对经营管理者风险收入的考核力度, 使经营管理者把权益资本成本当作经营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考虑。公司全面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将不仅仅只围绕着利润表进行, 而且同样会重视资产负债表的项目。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的应用, 实现了在现有的公司治理环境下由董事会为公司经营管理者提供企业价值增长目标的指引, 优化了合资铁路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

四、合资铁路公司应用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尚存在的问题

1. 会计制度的制约。

我国合资铁路公司的会计核算主要执行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和《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办法》, 其中上市公司执行现行企业会计准则。按照安东尼教授提出的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理论, 权益资本成本应当资本化和费用化分别计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但权益资本成本涉及的利息费用化问题, 在现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尚没有明确的规定。

2. 金融市场的影响。

金融市场为企业提供了资金融通的场所, 现代企业是金融市场中一系列契约的连接点。资本成本信息是企业理财的核心, 能够揭示资本结构的风险水平, 还能够决定投资项目的选择, 是企业与金融市场进行连接的重要会计信息。资本成本管理会计理论是以发达的金融市场和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构建的, 但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 对企业资本成本信息的重视程度不够, 金融市场对资本成本管理会计信息的需求尚不迫切。

3. 激励制度的缺失。

合资铁路公司人力资本的激励与评价制度尚未真正建立, 公司经营管理者的奖金, 采用与公司利润目标和净资产收益率挂钩考核的固定奖金制度, 这种制度对取得优良经营业绩的经营管理者的奖励并不比经营业绩不佳的经营管理者的奖励更多, 因此会挫伤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并且会造成经营管理者为了一个容易实现的、大大低于他们实际经营能力的经营目标而不停地与董事会讨价还价, 形成一种制度博弈的局面。

4. 评价动因的不足。

铁路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 合资铁路公司的权益资本以铁道部和各个省、直辖市的国有资本为主, 为发挥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铁道部对合资铁路公司的经营管理实施了较大力度的行业监管, 而行业监管力度虽然较大, 但中小股东、债权人以及供应商等对合资铁路公司的监督评价动机却很弱, 普遍存在“搭便车”心理, 可见合资铁路公司的经营绩效评价只是单一股东评价, 未形成多层次的评价动因。同时, 与企业价值密切相关的经济增加值、资本成本等基础概念尚处于引入传播的初始阶段, 它们远不如营业利润、净收益等概念那样为人们所熟知。

五、结语

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在合资铁路公司的应用虽受到会计制度不完善、金融市场不发达、评价动因不足等因素的制约, 但初步的实践证明, 它有助于合资铁路公司完善经营绩效评价、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及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能够促进经营管理者更好地利用企业资产等, 因此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在合资铁路公司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胡玉明.高级管理会计.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

[3].A.I.埃巴著.凌晓东等译.经济增加值——如何为股东创造财富.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1

3.合资铁路资产经营开发利用的管理 篇三

【关键词】资产经营;开发利用;管理

一、资产经营管理对提高合资铁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资产经营管理,是铁路企业对资产进行采购、管理、处置企业资产管理剥离的,以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为主要经营目标,是铁路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合资铁路实行了全面委托运输经营管理后,经营的重心发生重大变化,铁路的资产经营,尤其是铁路用地在合资铁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在合资公司体制调整和铁路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双重压力下,铁路过去闲置的土地、可开发的土地资产越来越重要,成为合资铁路公司资产经营最核心竞争力。

二、合资铁路资产经营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主要现状

(1)铁路生产性房屋富余和闲置铁路用地较多,体现在早期的合资公司较为明显。区域经济发展提升沿线土地资产的价值。

(2)铁路土地被侵权现象较为明显,维权难度较大。

(3)合资公司支配自有资产使用权、处置权弱化,自主经营开发能力不足。

2.存在问题

(1)政策有待跟进。合资公司90%以上铁路土地为划拨用地,生产性房屋尚未办理房产证,沿线存在大量的无产权证房改房,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划拨用地和无产权房均不能对外租赁和商业开发,若实施对外租赁或商业开发,需交纳土地出让金和房屋辦证等事项。根据铁路总公司要求,对所有铁路用地办理土地变性,为下一步商业开发创造条件,但合资公司所属铁路用地未能同步参与的土地变性工作,开展土地资产商业开发仍需交纳土地费用,增加了合资公司自主经营资产的成本。因而,政策问题是保障合资公司资产保值增值、提高资产营运效益的根本因素。

(2)机制有待调整。其一,根据铁路总公司《铁路土地综合开发实施办法》要求,“铁路局、合资公司是权属土地的开发主体,享有土地增值收益,按照谁开发、谁投资、谁收益、谁负责的原则,享有投资开发收益,承担相应职责”,而铁路局将合资公司定位为“局管合资公司由路局牵头协调,建设单位(筹备组、合资公司、指挥部)具体实施”,其实质变向弱化了合资公司自主经营土地资产开发的权力。其二,铁路总公司文件精神虽支持合资公司自主开发,但未能明确合资公司如何开展土地资产开发,如何在机制上给予保障等问题。因而,机制问题是合资公司能不能经营开发的主要因素。

(3)能力有待提高。土地资产经营开发涉及范围大、政策性强、专业要求高,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作。目前,在合资公司委托管理模式下,人员编制受路局控制,人才引进更为困难,仅依靠自身现有力量独立开发经营土地资产很难实现,因而,能力问题制约着合资公司土地资产自主经营的关键因素。

三、铁路资产经营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1.国家政策有利于铁路用地经营开发。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3号)文提出,支持铁路车间及线路用地综合开发,授权中国铁路总公司依法盘活利用其原铁路生产经营性划拨土地。这一重大举措,有利于合资铁路缓解铁路建设和运营的资金难题,激活合资公司“造血”能力,创新合资公司在铁路投资盈利上的新模式。

2.市场吸引有利于铁路用地经营开发。由于铁路运输特殊性和城市建设发展的原因,原铁路生产划拨用地,多数位于车站和货场附近的城市中心地带,周边交通便利、人流量大,形成比较成熟的商业氛围。新建铁路客运站点附近,新的城市商业中心和经济增长点的潜在高回报价值具有很强的市场吸引力,有利于合资公司抓住市场机遇,拓宽铁路用地市场运作,为实施经营开发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3.自身需求有利于铁路用地经营开发。合资公司实行委托运输管理模式后,铁道部提出“管好资产、算好帐”发展思路,铁路总公司陆续出台包含合资公司铁路用地综合经营开发的相关要求,就其合资公司自身来说,运输生产已经委托管理了,最有可能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工作就是资产管理,目前资产管理的核心业务就是铁路用地资产的经营开发。因而,合资公司加快资产经营开发既是铁路上级的要求,也是合资公司内在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合资铁路资产经营开发的措施

1.组建合资铁路资产经营开发机构。坚持以市场需求为运作,依法合规,规划合资公司铁路用地的保护和开发。组建合资铁路资产经营开发机构,通过对管辖区内既有存量土地开发利用项目研究,市场评估、立项报审、方案审核等措施,提高合资公司铁路用地资产管理水平和能力。

2.创新资产经营开发的方式。根据合资公司委托运输管理协议精神,合资铁路自主经营开发的形式主要以借用、租赁和保护性管理,经营方式单一,规模体量较小,资产收益很低。只有创新资产经营开发管理途径,通过融资、合作等方式实现核心资产效益最大化,提升合资公司资产经营的能力和水平。

4.合资铁路公司人事管理建设论文 篇四

铁路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铁总建设[2015]78号)

现将《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建设管理办法》印发给

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铁路建设管理,规范铁路建设行为,提高铁路建设管理水平,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明确两级企业管理关系的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管理的铁路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活动。

更新改造、小型等其他铁路建设项目可参照执行。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铁路建设,是指新建、改建铁路建设项目的立项决策、勘察设计、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等全部建设活动。

第四条 铁路建设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全面实现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稳定等建设目标。

第五条 铁路建设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

第六条 铁路建设应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切实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提升铁路建设管理水平;重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防灾减灾,节约能源和土地,做好文物保护、职业病危害防护等工作。

第七条 铁路建设应坚持科技创新,积极推广使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先进工艺、新型建筑材料。

第二章 建设程序

第八条 铁路建设项目必须按照立项决策、勘察设计、工程实施和竣工验收的基本程序组织建设,各阶段工作要达到规定要求和深度。

第九条 立项决策阶段。依据中长期铁路网和铁路建设规划,对拟建项目进行预可行性研究,编制项目建议书;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在初测基础上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按规定报批。

工程简易的建设项目,可直接进行可行性研究,编制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十条 勘察设计阶段。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定测基础上开展初步设计。初步设计经审查批准后,开展施工图设计和审核工作。

第十一条 工程实施阶段。按规定组织工程招标投标、编制开工报告。开工报告批准后,依据批准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建设工期和投资,按照施工图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组织建设。

第十二条 竣工验收阶段。铁路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全部竣工或分期、分段完成后,按规定组织竣工验收,办理资产移交或维管交接。

第三章 机构与职责

第十三条 总公司负责组织铁路建设,统一管理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统一安排、推进铁路建设项目实施。总公司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对建设项目实施管理。

第十四条 总公司建设管理职责主要包括:

(一)负责制定铁路建设管理制度和建设标准并监督

实施。

(二)负责组织编制总公司中长期和五年发展规划,编制并下达投资计划,组织重大项目的前期技术论证和评价,负责铁路建设项目前期立项审批(或报批)、初步设计审批、Ⅰ类变更设计审批、概算调整等工作,按规定办理基本建设项目开工报告批复。

(三)组织铁路建设资本金筹集,指导建设单位做好建设资金筹集工作,对建设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组织指导建设项目推进工作,负责施工图审核管理,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并监督实施。直接派出项目管理机构对特殊结构、地质特别复杂等特殊项目实施管理。

(五)负责实施铁路建设项目工程招标、合同履约、质量安全等监管工作。指导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组织客运专线和重点建设项目初步验收和安全评估,协调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六)指导协调建设项目征地拆迁、规模调整、方案变更以及协调地方政府或其他出资人相关工作,指导监督铁路建设项目环保、劳保、水保和节能工作。

(七)组织铁路建设技术攻关以及相关的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和应用等工作。

(八)负责组织总公司管理的建设物资联合采购和供应管理工作,处理物资招标采购及产品质量问题的相关投诉。

(九)负责铁路建设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管理,组织建设管理人员培训,对建设单位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

第十五条 铁路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机构,是建设项目的法人,包括总公司管理的合资铁路公司(以下简称铁路公司)和铁路局。建设单位是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的实施主体,按照专业化、职业化、区域化管理要求,履行建设单位职责,对项目实施过程及结果负责。

第十六条 铁路公司负责快速铁路网项目、跨局路网主骨架长大干线项目以及建设难度大的项目等建设工作,承担项目前期相关工作、工程实施、运营阶段资产管理和资产经营开发。

第十七条 铁路局负责既有线、枢纽和局管内新线的建设管理工作。铁路公司管理的建设项目引入铁路枢纽、既有线和大型客站部分,可委托铁路局代为建设,铁路公司和铁路局应签订委托代建协议。

铁路局负责协调管内铁路建设与地方的关系,做好管内总公司其他工程项目的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第十八条 铁路局按照专业化、职业化要求,组建区域性和专业化的项目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管内铁路建设项目管理工作,项目管理机构应配备与建设项目相适应的、专业齐全的技术、经济管理人员,确保满足项目管理需要。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的主要职责包括:

(一)贯彻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总公司制度标准,根据批准的建设规模、建设方案、技术标准、建设工期和投资,组织铁路工程项目建设,对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稳定等全面负责。

(二)参与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审查勘察大纲,验收勘察资料,核实征地拆迁数量和补偿费用,与产权单位

签订道路(管线)改移等有关协议,负责初步设计文件初审和施工图审核。

(三)依法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等单位承担相关工作,负责物资设备招标工作,与中标企业签订合同。

(四)组织办理规划选址、环评、水土保持、土地、节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文物、立交、压覆矿产补偿等手续,以及实施过程中相关手续补充、变更工作。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护有关工作。

(五)负责建设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落实总公司与有关方面合作要求,负责与地方实施部门签订征地拆迁协议,督促落实地方征地拆迁工作推进和资金到位;落实项目沿线综合开发有关工作。

(六)组织编制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组织制定营业线施工实施方案和安全措施,组织设计交底,办理批准单项工程开工手续;按规定编报工程项目建设期内滚动投资计划和投资计划,严格按批准的投资计划组织实施;按规定筹集使用建设资金,负责验工计价,及时

办理工程价款等资金的拨付与结算;负责统计、报告工程进度,按规定办理变更设计。

(七)负责合同管理,认真履行合同,加强合同履约检查,实行动态管理。

(八)负责申办质量监督手续,健全落实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事故处置机制,报告质量、安全事故,参与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组织营业线施工安全培训。

(九)按规定负责工程竣工验收相关工作,编制工程竣工文件、竣工决算和工程总结;办理资产移交或维管交接、文件归档和档案移交。

(十)负责建设项目维护稳定和廉政建设等工作。

第四章 开工前期工作

第二十条 总公司根据批准的规划和运输经营、安全生产需要确定铁路建设项目计划安排,总公司或建设单位组织完成预可行性研究,编制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应科学合理提出建设方案、规模、主要技术标准、投资预估算和项目工期建议,作出投入产出综合分析等

经济效益评价,并提出综合开发机会研究相关内容,充分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十一条 总公司或建设单位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组织完成初测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工作应通过多方案比选,优化确定建设方案、建设规模、技术标准、重大技术方案、运输组织及运营管理模式,充分论证项目的经济性、技术性和可实施性,科学合理提出投资估算和建设工期,并明确项目经营开发、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等相关内容。建设单位应组织勘察设计单位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前的前置性文件报批工作,主要包括规划选址、土地预审、环境评价、节能评估、水土保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

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根据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勘察设计单位完成项目定测和初步设计文件;签订各项外部条件协议,做好初步设计文件初审工作。勘察工作和初步设计文件应达到规定的深度要求,征地拆迁范围、数量及费用准确,大临工程和过渡工程应按规定完成设计并纳入概算,与铁路建设项目直接关联的综合开发项目应按规定同步完成设计。总公司组织对初步设计

文件进行审查并批复。

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应组织勘察设计单位按照初步设计批复意见开展施工图设计,组织做好施工图优化、施工图审核、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等工作。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按规定逐项落实工程招标条件和开工条件。具备条件后,向总公司上报工程招标和开工报告申请,做好项目施工各项准备工作。

第五章 招标投标管理

第二十五条 铁路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应当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总公司规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第二十六条 铁路建设项目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工程建设重要物资设备采购以及其他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服务等,应当依法进行招标。

第二十七条 铁路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不受地区或部门限制,任何单位和人员不得违法限制或排斥具备相

应资格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参加投标,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招标投标活动,不得将依法必须招标的铁路建设项目化整为零或以其他任何理由规避招标。

第二十八条 铁路建设项目应按规定进入地方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招标,招标投标活动及其当事人应当接受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不得要求中标人转包和违法分包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不得转包或违法分包工程;监理单位不得转让监理业务。

第三十条 铁路建设实行工程质量安全廉政等与招投标挂钩制度,对造成铁路建设工程质量事故、安全事故以及铁路交通事故责任单位,以及有行贿行为或送礼金礼品行为的参建单位,除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外,限制其参加铁路基本建设项目投标。建设单位应将工程质量安全廉政等与招投标挂钩事项纳入合同。

第六章 合同管理

第三十一条铁路建设应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高度重

视合同管理工作。建设单位应明确合同管理部门,配备合同管理人员,完善合同管理制度,提高合同管理水平。第三十二条 确定中标人后,建设单位和中标人应在规定的时限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招标投标文件约定的合同条款,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当事人应严格履行合同约定,违约方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建设单位在签订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物资设备采购和服务类等合同时,应严格执行国家和总公司相关范本规定,将对参建单位的要求纳入合同条款,合同条款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总公司相关规定,并履行内部联签、审批程序。

第三十四条 建设单位应按照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严格履行合同,加强对参建单位履行合同情况的检查,对参建单位进行违约责任追究。

第三十五条 铁路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承包,物资采购实行履约担保制度。

第三十六条 铁路建设实行合同备案制度,建设单位应在合同签订后,按规定将合同送总公司或其指定单位备案。

第七章 质量安全管理

第三十七条 铁路建设应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总公司关于质量安全的相关规定,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建设单位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物资设备供应、咨询检测等单位依法承担相应的质量安全责任。

第三十八条 建设单位要明确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管理目标,加强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督促参建单位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落实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加强质量安全工作监督检查,制作检查记录留存备查。第三十九条 铁路建设项目实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制度,建设单位必须在工程项目开工前,按规定申办质量监督手续,接受政府有关部门或其委托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四十条 总公司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应加强对铁路

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对建设单位及参建单位的质量行为及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十一条 铁路建设项目应按国家规定实施工程监理,监理单位依法对施工质量安全承担监理责任。第四十二条 高速铁路和地质构造复杂的铁路建设工程实行工程地质勘察监理。

第四十三条 建设单位要强化质量安全重点环节管理,结构物沉降评估不达标、桥梁收缩徐变不达标、锁定轨温不达标、联调联试不达标、工序质量不达标,不得开展后续工作;高风险工点安全专项方案未经批准不得开工,营业线施工方案未经批准、各种程序未履行不得开工,隧道安全步距超标和擅自改变开挖方法的必须停工。

第四十四条 从事铁路项目建设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其他与铁路建设安全生产有关的单位,应建立健全劳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不得允许未经安全生产培训或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上岗作业。

第四十五条 铁路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建设单位应按规定拨付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费,并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第四十六条 在铁路营业线及其邻近区域进行铁路建设工程施工,必须遵守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规定。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制定施工方案,并经运营单位审查,按照批准的方案进行施工。施工完毕应当及时清理现场,不得影响铁路运营安全。运营单位应加强施工配合、指导和监督。

营业线改造过渡工程必须经运营单位安全检查确认、验收合格后方可开通运营。

第四十七条 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执行国家和总公司的有关规定。发生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建设单位和施工、监理单位必须按规定及时报告,严禁延误报告或隐瞒不报。

工程质量事故处理资料应作为竣工资料移交接管单位。

第四十八条 铁路建设实行工程质量保修制度。建设单位应将工程质量保修事项纳入合同,督促施工单位按合同约定对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发生的质量问题,履行保修义务,并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第八章 投资控制与资金管理

第四十九条 铁路建设项目应合理确定建设投资。项目(预)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按照分类投资建设的要求,比选优化技术方案,科学确定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合理核定项目投资估算。项目初步设计阶段,要严格执行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建设方案、建设规模和主要技术标准,在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工程措施、工程数量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工程总投资。

第五十条 铁路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准概算应控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投资之内,增加投资超出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投资10%的,须报原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单位批准。施工图预算应严格控制在批复初步设计概算之内;

施工图预算超出批复初步设计概算的,建设单位应组织设计单位对施工图重新进行复核,认真分析投资增加原因,并按规定程序报原初步设计批复单位批准。第五十一条 铁路建设实施阶段要严格施工组织设计、征地拆迁、物资采购、变更设计、验工计价等方面管理,防止出现投资浪费、损失和资金流失。第五十二条 铁路建设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建设资金筹措力度,统筹安排建设资金,保持建设项目资金的均衡性和连续性。

建设单位应积极做好银行贷款、各方出资等建设资金落实工作,保证项目建设需求。

第五十三条 铁路建设应严格执行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建设资金管理和监督。建设单位应建立资金预算制度。

第五十四条 铁路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建设资金支付规定,按照项目概算、投资计划、资金预算、合同和验工计价拨付资金,严禁超拨和拖欠工程款。

第五十五条 铁路建设资金管理应遵循专款专用原则,必须用于项目建设,严禁挤占、截留或挪用建设资金。

铁路建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依法接受审计和监督检查。

第九章 组织与协调

第五十六条 铁路建设应科学组织,有序推进,正确处理工程进度与质量、安全、投资的关系,加大沟通协调力度,确保铁路建设项目按期建成投产。

第五十七条 铁路建设工程的建设工期,应当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技术复杂程度、建设规模等因素,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总公司标准等合理确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要求铁路建设、设计、施工单位压缩建设工期,确需调整的,应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第五十八条 铁路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应以工程质量安全为前提,围绕工期和投资效益目标,遵循节约用地、节能环保、因地制宜的原则,强化技术管理和资源

配置,科学合理编制。

设计单位按照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三个阶段分别编制概略施工组织方案意见、施工组织方案意见、施工组织设计意见,并按规定报批。建设单位负责组织编制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报总公司审批。施工单位负责编制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单位审核后,报建设单位审批。

第五十九条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当工程客观因素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分析原因,拟定改进措施或修订方案,按规定程序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第六十条 总公司应加强建设项目的组织推进和督导检查,加大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沟通,及时研究解决铁路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第六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按照路地会谈确定的事项,加强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做好建设用地报批、征地拆迁、市政配套、管线迁改、外部电源协调等工作。

第六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及管理工作,督促施工单位依法维护职工利益,维护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做好内部稳定工作。督促施工单位创建标准化工地,做到文明施工;依靠地方政府支持,积极协调解决征拆纠纷、道路损坏、水源破坏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十章 竣工验收管理

第六十三条 铁路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建成后,必须按国家规定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六十四条 铁路建设项目由验收委员会组织验收,验收委员会按国家及总公司有关规定设立。竣工验收包括初步验收、正式验收。规模较小、较简单的项目,可以一次进行全部项目的竣工验收。

第六十五条 铁路局应根据运营管理需要,按总公司规定提前介入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及时熟悉工程设备和标准,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督促建设单位及时解决,为建设项目初步验收做好准备。

第六十六条 铁路局应按照批准的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大纲,组织开展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工作。在联调联试期间,各项施工比照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六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组织参建单位及时整改竣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在建设项目达到初步验收条件后提出申请初步验收报告,验收委员会认为达到初验标准后,组织对项目进行初步验收。建设项目初步验收合格、运营安全评估合格,方可投入初期运营。

第六十八条 建设项目初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及时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工作,并上报总公司。第六十九条 初期运营期间,建设单位应组织建设项目设计、施工、设备安装单位和设备供应商,配合运营单位做好设备维修和应急处理工作,保证初期运营工作顺利进行。

第七十条 建设单位应将开展工程质量回访的有关要求纳入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合同。建设项目投入初期运营后,组织参建单位按合同约定开展质量回访,听取运输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意见,及时发现并处理运营中

暴露的工程质量问题。

建设项目开通运营后因工程质量原因发生铁路交通事故的,责任单位应承担赔偿及相应责任。

第七十一条 建设项目正式验收原则上在初步验收一年后进行。建设单位应及时领取《国有土地使用证》,完成环保、水保、档案等专项验收工作,尽快达到正式验收条件,向总公司上报正式验收申请。验收委员会认为建设项目达到正式验收条件后,组织正式验收。

第十一章 考核与奖惩

第七十二条 总公司对机关相关部门和单位按总公司制度进行考核。

第七十三条 总公司对建设单位的建设管理行为和结果进行考核。

总公司将建设管理主要工作纳入总公司所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按照规定进行考核。

第七十四条 总公司对铁路建设单位人员(不含路外人员),在建设管理工作中的违纪违规行为、滥用职权

和失职渎职行为进行责任追究。

第七十五条 总公司组织建设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对施工、监理、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核和物资设备供应等单位定期进行信用评价或考核。信用评价或考核结果按规定公示后公布;信用评价或考核结果与招投标挂钩。第七十六条 总公司组织建立参建单位及主要从业人员不良行为记录制度,对参与铁路工程建设活动的施工、监理、勘察设计、物资设备供应等单位及其人员违反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规章或标准,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良行为,经公示后进行记录和公布;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合同约定,对参建单位及其人员不良行为进行处罚。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七十七条 本办法由总公司建设管理部负责解释。第七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前发文件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铁道部建设管理司版权所有

5.合资铁路公司人事管理建设论文 篇五

铁总建设 〔2013〕l93号

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深化铁路建设项目

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

各铁路局、各铁路公司(筹备組): 为科学有序推进铁建设,提升建设管理水平,全面实现质量、安全, 工期,投资、环保和稳定建设目标,现就深化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管理体系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以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建设单位, 参建单位为实施主体,以确保工程质量为核心,以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为基本内涵、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和工作流程为主要依据,以机械化、专业化、工厂化、信息化委支撑手段,建立标准化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全面实现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稳定的建设目标。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是科学有序推进铁路建设的基本方法,实现项目建设目标的科学管理体系。

(1)基本内涵

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是标准化管理的基本内涵。管理制度标准化是前提, 人员配备标准化是保障 , 现场管理标准化和过程控制标准化是关键.四个方面的标准化工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管理制度标准化。在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基础上,监理完善一套目标明确、结构清晰、职责分明的项目管理制度,做到实施有标准,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

2.人员配备标准化。明确参建各方部门、岗位职责分工,制定具体的岗位职责标准,选配素质和能力达标的人员,确保岗位设置满足管理需求,人员素质满足岗位要求。

3.现场管理标准化。见现场布局和临时设施建设、施工组织安排和资源配置、现场检查、技术管理、内外协调等现场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具体化、定量化,制度统一标准,实规范管理、文明施工。

4.过程控制标准。细化分解项目建设目标,建立健全管理流程、作业流程及相应的制度、标准,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实现管理和作业过程的闭环有效控制,保证每一个环节工作质量和成果达到规定标准要求。

(二)主要特点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统一性、文化性等主要特点。

1.先进性。借鉴运用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风险控制、信息技术等多种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采用先进成熟、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标准,体现铁路建设行业先进生产力水平,符合铁路科学发展要求。

2.科学性。管理目标、管理制度、流程设计、责任分解、控制手段等方面科学合理、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职责分明、运转有序、持续改进的有机整体,全面落实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标准化。

3.统一性。技术标准全路统一,管理标准相对一致,作业标准协调统一。各项标准的基本规定和要求,能够在不同项目、不同单位、不同工程的相同专业、工种、工序等层面重复、持续运用。4.文化性。营造人人参与其中、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的文化氛围,形成全员参与、共创共荣的工作格局。

(三)支撑手段

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机械化、专业化、工厂化、信息化为支撑手段,全面提升项目管理质量和效率。

1.机械化。优先实行机械化施工,合理选择机械化实施方式,系统配置机械设备,以机械化实现标准化作业。

2.专业化。围绕技术、人员、设备等要素,在工程项目全过程实施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施工。

3.工厂化。施工现场制作的产品或构件,按照工程化生产要求集中生产。

4.信息化。以现代网络、通信、电子设备等信息技术手段为载体,有效监控和管理项目建设过程。

(四)实施方式。

推进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要以建设项目为依托,以建设单位为龙头,以建设目标和共同利益为纽带,推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标准化管理,建立和运行统一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建设单位应将标准化管理要求分别纳入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合同,对参建单位推行标准化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考评。各单位要按照“事事有标准,事事有流程、事事有责任人”的基本要求,加强整体规划、坚持超前谋划、落实考核办法、掌握管理界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创造性,实现管理体系协调统一运转,科学有序推进项目建设。二、三大标准

铁路建设三大标准是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作业标准,是实施标准化管理的必要前提和依据。技术标准是基础依据,管理标准是落实技术标准的重要保证,作业标准是落实技术标准、管理标准的工作载体。

(一)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对标准化管理领域内重复性技术事项作出的统一规定。铁路工程技术标准有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组成,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由总公司统一制度,全路统一实施。

建设单位要大力开展技术标准的宣贯、培训,加强对参建单位执行技术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抓好试验段、样板段建设,切实保证技术标准有效落实。督促勘察设计单位在前期工作工,科学合理选用技术标准,准保建设项目采用的技术标准经济适用、便于实施;督促施工单位以技术标准为准绳,认真开展标准化作业,提高一线作业水平,确保现场作业有序受控,工序质量全面达标;督促监理单位依据技术标准要求,加强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检查和监控,确保现场管理、现场作业有序受控。

(二)管理标准。管理标准是对一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关于某项管理工作的内容、职责方位、程序和方法的统一规定。管理标准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总公司建设管理制度等。总公司将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要求,建立健全适应铁路建设项目管理需要的铁路建设管理制度体系。

建设单位要依据国家和总公司相关规定,结合建设项目实际,细化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督促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严格落实总公司相关规定和建设项目管理标准,细化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并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三)作业标准。作业标准是针对生产作业过程和作业岗位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主要包括作业指南(工法)、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作业要点等。

建设单位要结合工程实际,对施工、勘察设计、监理单位作业标准提出统一要求,各参建单位特别是施工单位应结合工程特点,依据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制定各类工程作业标准。对建设项目关键作业和重复作业,建设单位要组织制定先进、通用的作业标准,统一使用。

三、流程管理

铁路建设项目流程管理是落实过程控制标准化的有效手段,通过流程分级、制定和控制,实现工作程序的标准化。

(一)流程分级。依据建设程序,铁路建设工作流程分为大、中、小三级。大流程是指总公司建设程序、规范文件、规程规范等形式,对铁路建设项目立项决策、勘察设计、工程实施、竣工验收等各阶段重点工作,明确统一的工作流程。中流程是指总公司相关部门、建设单位和参建单位为贯彻落实大流程要求,在管理层面上制定实施的工作流程。小流程是指参建单位为完成某项具体事务或实现某项具体目标而制定的管理或操作流程,如工作指南、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等。

(二)流程制定。铁路建设项目工作流程按照“分级分层管理、整体协作运行”的管理思路组织制定。总公司机关有关部门制定投资计划、招标计划审批、初步设计审查、变更设计审批等工作流程。建设单位制度征地拆迁、施工组织、质量安全管理、验工计价等工作流程,并督促勘察设计单位制定各专业勘察、设计、现场配合等工作流程,督促施工单位制度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各类施工管理工作流程,督促监理单位制度原材料进场检验、现场检查、旁站监控等工作流程。

(三)流程控制。流程控制室流程管理的核心内容。要以铁路建设程序为根本依据,按照过程控制标准化要求,全面落实流程控制责任,明确各项工作流程的牵头部门、参与部门,把责任分解落实到相关岗位;对流程中的关键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实施重点控制;加强流程检查、优化,实施动态管理。

四、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标准化是标准化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基础和保证。

(四)监理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和“监理项目部-监理组”管理模式组建现场监理机构,配备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水平、组织协调能力、独立解决现场问题的专业监理工程师及其他监理人员;按监理规范和监理合同要求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

五、现场管理

铁路建设项目现场管理已施工组织设计、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为重点,把“三大标准”贯彻到作业过程,有效保证施工活动有序运行、作业过程质量可控。

(四)监理单位按照合同约定对现场施工作业活动负检查和监控责任。按照《监理规划》、《监理实施细则》实施巡查和旁站监理工作。严格按规定监理标准化监理试验室,做好原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质量检验、验收,按规定频次数量进行质量检测;做好单项工程开工审批工作,检查施工现场及文明工地建设,并督促问题整改。六、四化支撑

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是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支撑手段,对于确保质量安全、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管理绩效具有重要作用。

七、绩效考评

绩效考评是通过对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估,发现和纠正问题,促进管理行为规范运作、管理体系持续改进。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绩效考评分为建设项目、参建单位两个层面。

6.合资铁路公司人事管理建设论文 篇六

新形势下,合资铁路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推进国铁与合资铁路共同发展,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发挥合资铁路建设的拉动效应,继续探索国铁与合资铁路互动双赢的有效途径,提高国铁与合资铁路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

作 者:刘涟清  作者单位:上海铁路局,局长,上海,200071 刊 名:铁道经济研究  PKU英文刊名:RAILWAY ECONOMICS RESEARCH 年,卷(期):2004 “”(3) 分类号:F5 关键词:国铁   合资铁路   经营机制  

★ 关于中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与实践

★ 铁路通信系统的数字化技术与实现

★ 铁路工务系统述职报告范文大全

★ 作文素材提炼的思考与实践

★ 铁路系统女工委员的工作总结

7.合资铁路公司人事管理建设论文 篇七

合资铁路已历经了探索起步、快速发展、规范管理3个阶段, 如今又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合资铁路打破了铁路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国家投资、铁道部独家建路经营的格局, 开辟了由多个投资主体合资建路、共同管理的新路。地方政府以征地拆迁费用入股或直接投资等形式参与铁路建设, 并在项目的规划协调、用地预审、环境评价等前期工作和征地拆迁等实施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境内外战略投资者也开始广泛参与铁路建设, 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以及150余家国内外企业出资参与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煤运通道、集装箱中心站等项目的建设。各方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加快铁路发展的新局面已经形成。合资铁路公司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也开始逐渐引起关注。

2 关键概念界定

2.1 合资铁路公司

根据铁道部、国家计委联合发布的《合资铁路管理办法 (试行) 》 (铁计[1996]55号) 中的定义, 合资铁路是指由铁道部与其他部委、地方政府、企业或其他投资者合资建设和经营的铁路。而合资铁路公司就是以合资铁路项目为经营主体的公司。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铁路的运输需求也在迅速增加, 伴随着《中长期路网规划》的实施, 我国合资铁路也迎来了它的飞速发展阶段。截至2009年, 我国合资铁路公司已有145家, 营业里程已达15887.5公里。其中复线里程已达4512.7公里, 电气化里程已达5337.7公里 (如图1所示) 。

2.2 企业的社会责任

Carroll (1979) 最早指出企业社会责任具有多维结构, 将公司的社会责任、社会的反应哲学和公司涉及的社会问题整合为一个概念化的三维的公司社会绩效模型。第一维是公司行为和责任, 包括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自由决定责任;第二维是社会反应, 由反应、防御、适应和预先行动组成;第三维由消费者至上、环境、歧视、产品和职业安全、股东等问题组成。

笔者同样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是多层次的, 不仅包括对其利益相关者如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供销商、员工、消费者履行的社会责任, 还要包括在参与社会事务中履行的责任, 如对政府纳税的贡献, 对社会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合理运用方面的贡献, 在社区经济发展中的贡献, 对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等。

2.3 企业绩效

企业绩效可分为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 考察企业绩效时两者缺一不可。财务绩效可以通过净资产收益率、股票价格、资产负债率、应付账款周转率等财务指标进行考察。而非财务绩效就需要关注顾客的满意程度、企业声誉、企业的成长趋势等方面的考察。

3 我国合资铁路公司社会责任的履行

合资铁路公司的社会责任核心是满足客货运输需求, 其根本前提是确保运输生产安全和创造经营管理效益, 具体可分解为六大责任, 即建设发展责任、运输经营责任、安全生产责任、维护稳定责任、社会公益责任和环境保护责任, 各项责任相互关联, 相互影响, 共同服务于满足客货运输需求的核心目标。

首先在最核心的满足客货运需求责任方面, 从时间角度来看, 如图1所示, 1996-2007年我国合资铁路公司的客货运量逐年提高, 尤其是货运, 增长迅猛。截至2007年全国合资铁路公司货运总量和客运总量已分别达到27389万吨、6507万人, 合资铁路公司在实现满足客货运需求的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完成了自身经济绩效的实现。

从空间角度来看, 2009年我国各省合资铁路营业里程如图2所示, 承担主要的合资铁路运输的是内蒙古、山西、河北、广东四省, 约占总里程的70%。合资铁路的发展也为这四省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而当地经济的发展又会继续促进当地合资铁路的发展, 二者实现良性循环。

其次, 在社会环境、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方面, 铁路运输行业由于综合碳排放量较低所以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方面具有较大比较优势。从各合资铁路公司公布的社会责任报告可知, 大秦、广深等合资铁路公司结合行业特点, 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加大物资修旧利废和循环使用力度, 降低能源消耗。从长期看来, 这些合资铁路公司在对社会环境改善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节约了成本, 达到了与经济绩效的共同实现。

在社会卫生、治安方面, 部分合资铁路公司利用其在交通领域的特殊地位, 通过护路联防做出社会贡献。例如广深铁路2009年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配合下, 公司和铁路公安部门深入沿线, 广泛宣传发动, 先后深入400余间学校、200多家厂矿开展爱路护路宣传活动1100多次, 开展法律咨询51场, 发放宣传单10万余份, 张贴宣传标语7000余张, 受教育达25万人次。还对重点站场、员工社区周边实施环境整治, 卫生、治安环境大为改观。这些社会责任的履行, 为广深铁路公司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使广深铁路获得了政府及一些机构组织颁发的诸多荣誉, 为公司积累了丰厚的无形资产, 这不仅影响着股东、管理层的决策, 也深深影响着公民的决策。

从图4可以看出, 合资铁路公司的从业人数自1996年来一直持续上升。合资铁路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在超过3万亿的铁路投资的巨大推动下, 合资铁路公司从业人数的上升幅度也将进一步增加。

4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McWilliams (2006) 曾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差异化战略的组成部分, 企业社会责任使得企业的产品产生纵向差异化, 即当其他条件相同时, 相对于其他产品消费者会更加偏爱这种产品, 这种类型的差异化可以提升或者维护企业的声誉。合资铁路公司提供的产品主要是服务, 是满足客货运需求积极履行其社会责任创造出的良好声誉有助于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 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虽然也有部分学者提出:履行社会责任必然会提高成本, 不利于企业经济绩效的实现。但是笔者认为, 承担适当的社会责任反而会使企业获得成本优势。交易中最耗费精力的成本就是在建立相互信任上耗费的成本。而这部分成本正是可以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建立良好的信誉形象, 来避免这部分资源的浪费, 从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当然, 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从长远看来, 合资铁路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

合资铁路公司对社会责任的履行还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经济得到发展, 公司的绩效也自然会得到提升。例如, 2008年8月1日开通的京津城际铁路不仅解决了京津间大规模人口流动问题, 还有助于调整产业结构。使京津两地在文化交流、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方面具有更大的合作空间。双方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 合理布局生产力, 形成环渤海地区的增长极。

5 结论

综上所述, 合资铁路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有助于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有助于公司提高社会声誉, 获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虽然履行社会责任对短期企业绩效会产生不利影响, 但是从长期来看, 只有积极承担其社会责任才能保证企业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

摘要:随着《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实施, 以合资铁路建设为依托组建的合资铁路公司逐渐成为新兴铁路发展建设的基本模式。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 结合我国合资铁路公司在建设发展、运输经营、安全生产、维护稳定、社会公益和环境保护这六大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分析合资铁路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发现从长期来看, 合资铁路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实现企业绩效。

上一篇:隐形的翅膀观后感心得体会600字下一篇:2017年7月机电运输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