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案设计优秀(通用9篇)
1.春教案设计优秀 篇一
《春》教案设计篇四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听《春天在哪里》歌曲,生跟唱。
2.“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你的眼里的春天是怎样的,用带有“春”字的成语或四字词说一说。
3.教师谈话:一提到春,我们的眼前就仿佛出现了一幅阳光明媚的春色图,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看看这些诗文吧(课件出示下列诗句)
(1)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绿荫来。---综俯《春游湖》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你还知道哪些诗句?(指名背诵自己积累的诗句)
是呀!春天一直是文人们爱写的话题,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朱自清赞美春天的散文《春》,板书课题:《春》。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1.简介作者
朱自清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曾任中学教师,清华大学教授。他的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 、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2.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1)遇到生字标记出来,并熟读。
(2)在不理解的词语下做上标记,以备质疑。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3.汇报初读成果
(1)课件出示生字,正音,识记。
(2)理解质疑的词语。
(3)理清文章的结构。
春天尚未到来,作者热切地盼望着什么季节到来?(盼春)哪几个自然段写盼春?(1自然段)春天降临后当看到春意盎然的景色时人们最想做什么 ?(绘春)哪几个自然段写绘春?(2-7自然段)春天这么美好作者发自内心地颂扬春天(颂春)哪几个自然段写颂春?(8-10自然段)
三、练读课文,读出情感,感悟语言的精美。
1. 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2. 全班推选代表赛读,师生共同评议。
3. 全班配乐朗读课文。
课时作业
1. 试背课文1-4自然段
2. 摘抄本课中的好词,佳句。
3. 写一写带有“春”字成语或四字词语,
如:春光明媚、春色满园。
2.初中语文《春》教案优秀 篇二
1.掌握课文写景特点:①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2.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3.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3.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4.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以上教学重点中,第一点与第二点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要解决好这两个教学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包括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讲析)。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方法之一:“读-讲-读-赏-读”。读书分三个层次:让学生熟悉课文,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深刻领悟作者表达的感情和文章遣词用语的妙处。夹在读书之中的“讲”与“赏”分别是指:“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理清文章的结构,“赏”,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实例赏析,体会作者选用词语和句子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感情。运用此法,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精要的指点下,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自己体悟,加深理解。
方法之二:课堂讨论--评述、质疑。
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出理由;其次是师生相互质疑。
让学生评述课文,这无疑是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有反复读,才能形成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这既是思维的训练,又是说话的训练。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这样形成多维态势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媒体设计
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借用音响媒体,欣赏配乐朗诵的录音。如果有条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提供冬春比较的画面。
教学时数: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1.通报作业情况;
2.检查背诵。
二、比较阅读
1.投影林斤澜的《春风》(或发讲义)。
2.比较《春》《春风》的异同。
3.通过比较,让学生概括两文的主题、写作特色。
(设计说明:①扩大学生的阅读面;②比较异同的目的在于加深对《春》这篇课文的理解)
三、景物描写训练
1.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课文练习四)。
2.口头交流景物描写的片段。
(设计说明:①以读引写,读写结合;②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四、自我总结学习本文所得
引导学生从形式(词语的积累,句段篇形式上的特点)到内容(句段篇的意思,文中的情感)进行归纳。
3.春教案设计优秀 篇三
1.学会课文中的“恰、屉”等9个生字,读准课文中难读的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语句,通过阅读、想象等策略,大致读懂课文,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品味本文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分析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初步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激发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组织学生交流,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抓住文中细节描写,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出示课件2】播放《红楼梦》插曲。师生交流,了解《红楼梦》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
2.老师朗诵:(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曹雪芹在《红楼梦》的第一回里这样说。是啊,几百年来,有多少人在探索着《红楼梦》的秘密,可是,有谁能了解其中的滋味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其中一个片段,去了解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板书课题:红楼春趣)学生齐读题目。
3.谈话激趣:《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黛玉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把它送到荣国府,与外祖母贾母一起生活。宝玉是黛玉二舅父的儿子,也是贾母的宝贝孙子。课文讲述的就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本文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题目为后人所加。(板书:放风筝)
4.简介《红楼梦》。【出示课件3】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既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同时,又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风貌。可以说,《红楼梦》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5.简介作者。【出示课件4】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教师先范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不懂的地方标下来和同桌交流。
1.阅读要求【出示课件6】:
(1)自由读文,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通读顺,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出来。
(2)自学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出来。
2.指名多个学生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文中描写的人物,以及人物外貌、语言的句段,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交流资料,说说读对文中人物的了解。
【出示课件7】文中登场人物的图片及简介。
三、了解内容,感受人物。
(一)自主阅读。
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故事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出示课件10】
(1)课文中的人物很多,你觉得中心人物是谁?
(2)本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表现了什么?
(3)你对课文中的哪一个人物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班内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二)了解故事内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主要叙述看到了挂在树上的风筝,黛玉等人决定拿出风筝放晦气。
1.【出示课件11】
一语未了,……断了绳,拿下他来。”
(1)从“众人吓了一跳”你感受到什么?(从对众人的神态变化的描写中感受到众人的注意力集中。)
(2)“丫鬟们出去瞧时,帘外丫鬟嚷道:‘一个大蝴蝶风筝挂在竹梢上了。’”丫鬟的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借用人物语言引出风筝,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故事。)
(3)从“众丫鬟笑道:‘好一个齐整风筝,不知是谁家的,断了绳,拿下他来。’”一句中众丫鬟的话中你了解到什么?(挂在树梢上的风筝很漂亮。)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2.【出示课件12】
宝玉等听了,……我且拿起来。”
(1)从宝玉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宝玉认出了树梢上的风筝是谁的。)
(2)从紫鹃的话中你又读懂了什么?(紫鹃想把风筝据为己有。)
(3)指导朗读,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好人物语气。
3.【出示课件13】
探春道:“紫鹃也学小器了。……咱们也放晦气。”
(1)从探春的话中你了解到什么?(了解到放风筝放晦气是一种风俗。)
(2)从黛玉的话中你又感受到什么?(黛玉寄人篱下,多愁善感,所以提出放风筝放晦气。)
(3)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4.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内容,注意读好人物对话,注意人物对话时的语气。
第二部分(3—6自然段)主要叙述了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放风筝的欢乐场景。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自己从放风筝的过程中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可以把自己了解到的和感受到的标一标、写一写。)
2.小组交流,整理记录。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1)从对人物的动作描写中感受到众人虽然忙乱,但都很欢乐。【出示课件14】
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一面拨起籰子来。
(指名朗读。)
(2)感受到人们的和谐和快乐。【出示课件15】
宝钗等都立在院门前,命丫头们在院外敞地下放去。(指名朗读。)
(3)细致的对话描写和神态描写中流露出和谐、欢乐的气氛,也让人感受到众人盎然的兴致。【出示课件16】
宝琴笑道:“你这个不大好看,不如三姐姐的一个软翅子大凤凰好。”……宝玉又兴头起来,也打发个小丫头子家去,说:“把昨儿赖大娘送的那个大鱼取来。”(指名朗读。)
(4)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感受到小丫头惋惜的心情,探春的上解人意,宝玉的兴致高涨。【出示课件17】
小丫头子去了半天,……便叫:“放起来。”(指名朗读。)
(5)从宝玉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中,感受到众人都高兴地把风筝放了起来,唯独宝玉的风筝放不起来,怕被人嘲笑而着急的心情;从宝玉的语言中又让人感受到一个可爱的公子哥的形象。【出示课件15】
此时探春的也取了来……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指名朗读。)
(6)从黛玉的动作描写中了解到黛玉的娇弱,从众人的语言和动作描写中感受到人们对黛玉的祝福。【出示课件19】
黛玉见风力紧了…… “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指名朗读。)
(8)【出示课件20】
……那风筝都飘飘飖飖,……一会儿就不见了。(指名朗读。)
①“飘飘飖飖”是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有哪些?把这个词语换成“别的近义词好不好?(飘飘飖飖”在文中指风筝在风中随风飘动。它的近义词有飘飘洒洒、飘飘悠悠、摇摇荡荡、摇摇晃晃、飘飘忽忽、飘飘荡荡等。“飘飘飖飖”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飘飞的姿态美,换成其他词语不能表达出这样的意思。)(板书:姿态:飘飘飖飖)
②“鸡蛋”“黑星儿”描写了什么?风筝为什么由“鸡蛋”变成了“黑星儿”?(“鸡蛋”“黑星儿”描写了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的风筝的形状。因为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看到的形状很快发生了变化——变小、变模糊。)
③这段话中描写时间变化的词语有哪些?(“一时”“展眼”、“再展眼”)从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风筝随风飞去后很快消失。)(板书:形状:鸡蛋、黑星儿)
④谈谈自己对句子的体会。(风筝被绞断了线,随风而去,越飞越高。开始,他们看到的风筝只有鸡蛋大小;后来,风筝迅速飞去,人们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最后,风筝在天空中消失。这个句子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飞去直到消失的过程,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生动具体,表达了贾宝玉等放风筝时异常欢快的心情。)
(9)【出示课件21】
众人仰面说道:“有趣,有趣!”(教师范读。)
这段描写把放风筝这一场景的描写把故事推向高潮。从对众人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到放风筝给众人带来的无比的快乐。
(三)感受人物形象。
1.小组交流,文中的哪个人物给我留下的印象深刻?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挑选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并说出印象深刻的理由。)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并小结。(板书:贾宝玉、林黛玉、丫头们)
(1)【出示课件22】
宝玉细看了一回,只见这美人做的十分精致,心中欢喜,便叫》:“放起来。”(读一读,感受贾宝玉的率直纯真。)
他便恨的摔在地下,指着风筝说道:“若不是个美人儿,我一顿脚跺个稀烂!”(读一读,感受贾宝玉借助风筝表达的自己关爱女性的品质。)
(2)【出示课件23】
黛玉笑道:“可是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读一读,感受林黛玉的多愁善感。)
黛玉见风力紧了…… “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读一读,感受林黛玉的娇弱。)
(3)【出示课件24】
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 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来:也有美人儿的,也有沙雁儿的。丫头们搬高墩,捆剪子股儿,一面拨起籰子来。(读一读,从小丫头们的心理活动描写“巴不得”和动作描写“手忙脚乱”中感受她们的快乐和活泼。)
众人皆仰面说道:“有趣,有趣。”(读一读,感受众人热爱美好事物的心情。)
(三)指导朗读:在朗读中了解放风筝的过程,感受人物的心情,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通过阅读我们了解了文章中贾宝玉和众姐妹、丫头们在大观园中放风筝的欢乐情景,感受到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学会了借助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板书:对自由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拓展延伸:
(1)提出要求:下面是《红楼梦》中描写“凤辣子”的一个片段,作者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真可谓是妙笔生花,仔细品味语言的精彩,你能从中看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吗?
(2)学生阅读。
3.布置作业:课下希望同学们从《红楼梦》中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阅读,读出《红楼梦》中悠久的历史,读出《红楼梦》中灿烂的文化,读出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独到之处。
板书设计:
8.放风筝
课后反思
《红楼春趣》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节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曹雪芹用变化多端的手法,塑造了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教学本篇课文,要求学生能大致读懂课文就可以了。
教学中,简要介绍《红楼梦》、作者及写作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放风筝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其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大致读懂课文内容。教学中启发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在小组交流中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在交流中使学生懂得多读书、多思考、多借鉴。
4.《春》教案设计 篇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生字词以及关于朱自清的知识;
2.培养学生准确、流畅并有感情的朗诵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2.理解并掌握作者运用多种修辞、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景物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并掌握作者运用多种修辞、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景物的写法;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作者运用多种修辞、调动多种感官描写景物的写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诗意导入: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春光景象中: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代的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吧。
(二)作者、作品简介: 作者:朱自清
(1899-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作品: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三)走进课文,理清全文结构: 听范读,边听边用心去捕捉,可以把课文分为哪三个部分?用两个字概括其段意。明确:盼春
绘春
颂春
(四)整体感知:
1、盼春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哪些词语表现出? 明确:期盼
盼望 来
近
(2)这一段在全文的结构上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 明确: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2.绘春美:
(1)接下来呢,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 明确: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追加提问: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
(2)自读课文第二部分,小组讨论,作者一共描绘了几幅画面。明确: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春风图————风唱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3.赞颂春(1)这一部分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连用三个比喻,分别表现了春天的什么? 明确:像娃娃————新(万物复苏,新的生命的开始)
像小姑娘————美(百花争艳,景色动人)
像青年————力(春天充满活力)
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天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
(2)根据上面的归纳,我们看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准确,生动的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五)深入探讨:
文章意境优美,语言生动,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把春写得如此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呢? 以春花、春风图为例。交流合作中,体会文章之妙。
请用这样的句式:-----句话用了-----修辞(写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春花------特点。
风无形、无色、无味是最难描绘的,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把它写得栩栩如生、让人陶醉呢?
请用这样的句式:作者用了-----感官(或者修辞),表现了春风的------特点。
春花图 讨论、交流 明确: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桃花、杏花、梨花争春的热闹场面,更显得生机盎然,突出了春花多的特点。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得写出了春花色彩艳丽的特点。“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得写出了春花多、香的特点。(从侧面)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刻画出春花勃勃生机的景象。
老师补充:“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用虚写的手法,突出了春花多。
春风图:
风是无形的,难以描绘,可作者却把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是怎样做到的?
讨论、交流 明确:
“春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着你。这句话作者运用触觉,写出了春风的温暖、轻柔。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句话运用嗅觉写出了春风清香。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从听觉角度,写出了春风的怡人。总结归纳:如何写景
(六)乘兴一练,描绘美景:(作业设计)
朱自清先生的春,在你心中留下了美丽的倩影。下面请同学们写一段话,来描绘一下秋天的景色。
四、教学体会与反思:
1、从整个教学流程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预习课就是让学生完全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感知文本;展示课不仅让学生展示了自己的成果,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探究中,理解了美在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美在一种心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在进行局部赏析时,没有机械、繁琐地逐一分析五幅图画,而是以春花图、春风图为例,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其他图画。
5.春教案设计参考 篇五
[设计意图]
根据抒情散文的特点,以读带讲,以读导学,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来达到理解课文。寓教于读中,寓学于读。
[设计提要]
一听:听录音朗读(或范读),体会情境。
四读:1.初读——理清思路。2.再读——体会感情。
3.熟读——找出特点。4.精读——练习朗读。
[设计实施]
一.听录音朗读。
要求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眼前会出现一幅幅什么样的画面。
二.初读:理清思路。
读法:(生读师作简评,其他同学注意教师的点评来理清思路。)生读第一段师评:作者盼望春天到来,突出盼春。生读第二段师评,宏观勾勒春天,绘春。生读第三段师评,具体描绘春草的嫩、绿、软。生读第四段师评:由春草写到春花的多、色、艳。生读第五段师评:花美风柔。生读第六段师评:春雨寻常,细密轻盈。生读第七段师评:春到人欢,人们在辛勤的劳作。生读最后三句师评:赞春,春天娇美,充满活力。一篇课文一读一评,让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既组织了课堂教学又通过简评,学生很快地理清了作者思路——盼春、绘春、赞春。并了解绘春这一重点部分描绘出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这五幅画面。
三. 再读:体会感情
读法:(带读、省略对比读、提问读等)第一、二段采用带读的`方法,师读一句生跟着读一句,注意朗读语气。第三段用对比朗读法和提问朗读法。要求师读一句,从中省去关键的词,生按原文读,师省去的地方生加重读。如:“小草地偷偷从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师删读成“小草从地里出来,”生重复读“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 ,嫩嫩的、绿绿的,”(注——重音轻读,.重读)又如“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师删除读成“园子里,田野里,瞧去,满是的”生按原句读。这样对比朗读生就从“偷偷地”、“钻”、“一大片一大片”这些关键的词品味出小草的长势、情态和色泽来。 接着师问,人们在草地上干什么呢?生读原文回答“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师又问“风怎样?草怎样?”生读原文答“风轻轻的,草软绵绵的”。对比朗读,一问一读,寓教于读中,寓学于读中,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草的特点。第四段师生共读,师读前半句,生读后半句。如师读“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生接着读“都开满面了花赶趟儿。”师又读“闭上眼,树上仿佛”生接着读“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师在要停读的地方故意或疑或抑或扬提醒学生接着读,这样师生配合默契地朗读,增加了朗读情调,又突出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第五段个别朗读,要求按书事先标明的符号读(——重音轻读,.重读“/”小停,⌒拖音:见初一教材173页)。第六、七段,竞赛朗读,女生读第六段,男生读第七段,看谁读的好。通过竞赛,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三句齐读,短短的一篇课文,通过多种方法朗读,既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四.熟读:领会写作特点。
读法:集体朗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读后自由回答。
五.精读:体会文章最精彩的地方
读法:练习背诵,要求自由朗读,从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段落或章节,以最快的速度背出来,看谁能背出全文。
全文通过多次不同方法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咀嚼、回味,课文的深层内涵,通过各具特色的朗读,抑扬顿挫,清浊徐疾的语气、语调变化,学生可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展开联想,创造形象思维,与作者产生共鸣。
[ 板书设计 ]
春
(散文)朱自清
思路: 中心:
↓ ↓
一.盼春 春天终于来了 (总领全文)
↓ 春草: 软、青 春天
春花: 多、艳 充满
二.绘春 春风: 轻、柔 活力
↓ 春雨: 密、轻盈 希望
迎春: 快乐、劳作 力量
6.春 教案教学设计 篇六
教学目标:
1、欣赏精彩、优美的语言,并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从春天美景的阅读中,体会到春天的生机和希望,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你看,那峰峦雄伟的高山,那波澜壮阔的大海,那喷薄而出的红日,那姿态万千的彩云……真是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而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生机勃勃的春天,更是大自然的杰作。你们都已经历过十多个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语言说说你对春天的深刻感受呢?
(简要评价学生的感受)现代著名作家末自清先生对“春”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请速读课文后说说。
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春天是一年的开始,也是一年之中最美的季节。花红柳绿,总是让人回味。春天迷人的景色,更是文人笔下捕捉的对象。请大家回忆曾经学过的或听说过的有关“春”的诗
2、说一说,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春又是怎样一幅图景?
3、朱自清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画卷?
要求:与课文的描写对照,四人小组讨论,给每一幅图画起一个名字,推荐最美的一幅图画。
总结课文所描绘的五幅图画。
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大家刚刚展示了那么多春天的美、春天的好,春天确实是个美丽的季节。不过,我认为春天的美好不仅体现在同学们的画卷中,更体现在朱自清笔下优美的文字中。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真体验文章的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同时把生字和生词以及自己喜欢的.句子整理到笔记上。
第二课时
语言品味:
挑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纠正语气、语调、读音。
1、小组中合作讨论: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且评一评。
2、学生朗读、发言,教师评价。(让学生抓住关键的字、词、句,着重突出感受和领悟,说说喜欢的原因。)
明确:(1)喜欢娃娃。因为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①刚睡醒张开眼是新,山朗润、水涨起、太阳红都是新。②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树上的、草丛里的花儿是新的。③泥土的气息、青草的味儿,甚至空气、鸟鸣、牧曲满是新的。④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目的既是让人们为娃娃的成长辛勤劳动。又是为了让人们从娃娃身上,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2)喜欢春姑娘。喜欢春姑娘的美:①园子里、田野里满是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小草,给人一种轻盈、舒适的美。②树上的桃红像火,杏粉像霞,梨白像雪,遍地的野花散在草丛中像眼睛、像星星,层次分明,参差错落,是一种匀称、和谐的美。③花丛中嗡嗡的蜜蜂和飞来飞去的蜂蝶,絮花嫩叶中的鸟儿和牛背上的牧童,都欢欢乐乐,舒舒畅畅,给全种愉悦的美。④细雨、薄烟笼罩下的村庄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诗情画意般的很美很美。⑤蓝天上放飞的风筝,悠悠扬扬的,激发人们无尽的深思和遐想,更是美。
教师适时引导:同学们的感受很深,想象力也很强,真佩服你们。读书啊,写作啊,都要这样,敢于思考,敢于想象,敢于发别人之未发。春姑娘这么美,能不引发你们去--(去追求)对!人生,就是要大胆追求,不懈追求,只要敢于追求,人生的春天就一定是属于你们的。
(3)喜欢健壮的青年。①一个“张”字,不仅仅指苏醒,“朗润”“涨”“红”等字词,也不仅仅指春天的山、水和太阳的变化,更是指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②一个“钻”字,更是春天充满活力的高度体现。因为这个“钻”字,田园绿了,诱得人们在上面尽情地玩耍,诱得人们也充满了活力。③一个“让”,一个“闹”,一个“眨”,花儿竟相开放,蜂蝶竞相追逐,热热闹闹的景象令人惊讶不已。花、草、生物都人性化了,这就是春天,这就是充满活力的春天!④一个“抚摸”,便产生了尽情的“酝酿”“卖弄”和“应和”,便使人生发了万般感觉,万般想象,万般喜说。
2、同样是平凡的事物,同样是描写春天,为什么朱自清描绘出的春天就能把人带进美妙的境界呢?
引导学生从“抓住事物特征,运用比喻、排比、拟人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写景”让学生思考讨论。
不同角度:风,触角、味角、听觉
3、要求学生共同完成某段文字的朗读。
放朗读录像,学生模仿、齐读。
迁移延伸:
1、面对美丽的春景,你想怎样赞美它?可以说一段话,可以朗诵一首诗,也可以唱一支歌)
2、模仿朱自清描绘春雨、野花等景物的句子写一写夏、秋、冬三季中的景物。
(两题任选一题,快速写作,至少50字。)互评
学生展示写作成果展示
3、模仿课文写野花的句子说说夜空中的星。
7.11 春 教学设计 教案- 篇七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 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 用等修辞手法。
2、理解 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3、应用 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4、综合 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基本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情感寓于 写景之中,活用各种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小组探讨,感受作者为我们所描绘的江南美景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以及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2、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3、朗读、背诵。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识记掌握生词。
2、简单了解作者的生平、作品。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思想感情。理清文章思路。
4、学习1-4自然段作者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新课。
提到春天,同学们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样的优美画面?(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师:这位同学还想到了古代诗人描写春天的佳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描写春天的诗句很多,可见从古到今,人们都喜欢春天。有一个喜欢春天的大散文家叫朱自清,写了一篇《春》的散文。
二、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浙江绍兴人,现代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绿》等。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作者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创作初期诗文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满着那一种诗意。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作,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朱自清的成功之处,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书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文字,绝不是堆砌辞藻。
师:大家对朱自清评价极高。今天我们就透过《春》来看一下朱自清是怎样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书写出对大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三、扫清阅读障碍,识记掌握下列词语:
见大屏幕。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我们一起来带着问题听配乐朗读。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感受到了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以及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思路,作者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五幅图景?(整体感知,概括要点)•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喜爱之情。•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
(2)总绘春天。•
(3)春草图。•
(4)春花图。•
(5)春风图。•
(6)春雨图。•
(7)迎春图。•第三部分:(8-10)总写—赞春。
五、通过1-3自然段的学习,让同学们初步掌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师:朗读并揣摩1-3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
第一段:盼春
1、揣摩第一段,作者的心情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急切、喜悦。“盼望着”“盼望着”)
2、作者是怎么表现他的急切期盼、喜悦之情的?((1)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着”“了”亲切、柔和、喜悦)
3、请同学们带着期盼、喜悦的情感,以柔和的语调读第一段。
第二段: 总绘春天
1、作者是怎么勾勒春醒图的?
•(宏观勾勒。先写粗笔勾勒“一切”,画出春的轮廓;然后通过“山”、“水”、“太阳”这三中事物,用“朗润”“涨”“红”分别写出春山润泽、春水涣涣、春日暖人的特点。三个“起来”句,照应“刚睡醒”“张开了眼”,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表现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2、第二自然段这两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总分关系。第一句总写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情态。第二句分写山、水、太阳“睡醒”的情态。)
3、这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写春的特点,为下文细致的描摹春天张本。)
4、从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春天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带着感情朗读本段。(春天终于来到的喜悦。)春草图
1、文章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草报春。作者抓住春草的情态“偷偷地钻出来”、质地“嫩嫩的”“软软的”、色泽“绿绿的”、长势“满是的”、——表现春草的特点。)(生机勃勃)
2、作者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描写春草?有什么表达效果?(“钻”表现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表现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又用“偷偷地”修饰,形容它不知不觉地出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也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嫩嫩”“绿绿”用叠词表现出春草的可爱。“满是的”表现出春草长势喜人。这些词语都非常富有表现力。)
3、“嫩嫩的”“绿绿的”本该放在“小草”前边,为什么放在句末?
•(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也是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4、坐、躺、滚、踢、跑、捉——人在草地上玩耍时心情如何?(喜悦、高兴),这一段描绘春草,为什么写人的活动?(侧面烘托春草的可爱,表现了春草带给人们的欢乐,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5、作者描绘春草,你能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有没有在文中直接说喜欢春草?
•(没有,而是把对春草的喜爱之情寄寓在写景中:“偷偷地”“钻”“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这就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5、这一段该怎么读呢?
•(“偷偷地”读出猛然发现春草的惊喜,“钻”有对春草顽强生命力的赞颂,“嫩嫩”一系列叠词要读出喜爱之情,语调要要亲切轻柔。)
课堂小结
郁达夫认为朱自清的散文,仍能贮满着那一种诗意。
林非认为朱自清散文的成功,在于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书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朱德熙认为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文字,绝不是堆砌辞藻。我们这节课重点研究了《春》这篇散文的前四个自然段,同学们能否感受到朱自清散文描摹春景的诗情画意?能否感受到作者在精确观察后,细腻写景中的内心情感?能否体味到朱自清语言的千锤百炼?
课后习题
8.朱自清《春》教案设计 篇八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3.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重难点
1.准确把握文中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2.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搜集整理一些关于“春”的古诗句;了解朱自清其人其事。
媒体设计:
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欣赏配乐朗诵的录音,或给学生的朗诵配上音乐,还可提供春的画面。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唐代的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二、解题
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记录着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政府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A.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niàng) 应和(hè)
笼(lǒng)着一层薄(bó)烟 黄晕(yùn) 蓑(suō)衣 巢(cháo)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
朗润:明朗润泽卖弄。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繁花:密密的开着的花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地开花。舒活:舒展,活动。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烘托:本是画画的一种方法,从旁边或者周围涂抹淡墨或浅的颜色,使画的主要部分更鲜明,更突出。
B.整体感知:熟读课文,分析结构。
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画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盼春(1)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春草图
春花图
春 绘春(2-7) 春雨图
春风图
迎春图
赞春(8-9)新、美、力
2.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学生不懂词句举例:
①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体现急盼心情)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为什么不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如果说成“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只能理解为小草本来就是这样,课文的说法能突出春天的作用,让小草充满生机,显得极为可爱)
③“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话的前后都描写花,为什么中间夹一句动物的描写?(蜂闹蝶舞,是侧面写春花繁茂、鲜艳和甜香,同时用蜂蝶的“闹、飞”衬花的香甜艳丽,使画面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味)
④“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⑤“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把握时机,奋发向上)
⑥文章的结尾为什么选用“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来比喻“春天”?(这些比喻非常形象、贴切,春天给人以新生命,给人以美丽多姿,给人以力量、信心的美感。在这里,我们知道,用作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之间有相似点)
(注意:学生还可能提出许多问题,如是词句方面的问题,应力求满足学生;如涉及比喻、拟人方面的问题,也应该在这里解决;如属其他方面的问题,应告诉学生以后解决)
3.齐声朗读课文。
要求:①加深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的理解;②用明快的节奏,读出热爱赞美的感情。
4.课堂小结。
在这一堂课里,我们又积累了不少的词语,从整体上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在朗读声中,我听得出大家既爱春天,也爱这篇如诗如画如歌的散文。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述课文结构导入新课。
二、听课文录音,领悟语言美
三、研读与赏析
1、作者用五幅美景描绘春天,你喜欢哪一幅?并说说为什么?(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随机赏析)
春草图
读这一自然段,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草?
(1) 正面描写。
先从情态上写,抓住了“钻”和“偷偷地”两个词语。钻:表现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运用了拟人手法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再从质地:嫩嫩的;色泽:绿绿的`;长势:满是的,写出了初春草的特点。
(1) 侧面描写。
孩子嬉戏;写春草的可爱。
春花图
(1)作者笔下的春花有什么特点?
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2)再次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3)是什么引来了蜜蜂、蝴蝶?“闹”、“飞”有什么作用?
是“花里带着甜味儿“招来了蜜蜂、蝴蝶。“闹”、“飞”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烘托出一片热闹的气氛。
(4)这一自然段中哪几句是正面描写,哪几句是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这几句是正面描写,突出事物的特点。蜜蜂闹,蝴蝶飞几句是侧面描写,衬托出事物的特点。
(5)再读“春花图”。
春风图
(1)读这一自然段。
(2)春风的特点是什么?找出关键词。
柔和(不寒、抚摸)
芳香(泥草、花香)
和悦(鸟鸣、轻风流水、笛声)
(3)说说第一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引用、比喻、拟人(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
(4)作者是怎样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
从触觉、嗅觉、听觉三方面来写,通过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感受。
(5)如何给这一自然段分层。
春雨图
(1)读这一自然段。
(2)春雨有什么特点?作者从哪几方面写?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先从正面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比喻、批比等修辞手法突出其多、细、密的特点。再从侧面写了“树叶小草”和“景”两个画面,衬托春雨润物细无声的特点。
(3)再读“春雨图”。
迎春图
(!)读这一自然段
(2)前几幅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人们都在做什么?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精神状态?
人人迎春:城乡 老小
舒活 抖擞
一年之计在于春
表现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对未来美好的生活憧憬
2、A.“颂春”中作者用了三个比喻,各写出了春的什么特点?
像娃娃——“新” (万物复苏,新的生命的开始)
像小姑娘——“美” (百花争艳,景色动人)
像青年——“力” (春天充满活力)
B.三个比喻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其顺序不能颠倒。独立成段,抒发作者强烈的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3.有感情的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春天的美以及作者寄予的感情。
四、揣摩与练习
1. 朱自清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你是否也跃跃欲试了?
请仿照课文中“春天象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段话
或以《春天来了》为题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
五、课外延伸
你能说出一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嘛?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晓》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
5、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
六、课后作业
1、抄写文中的字词及解释。
2、用自己擅长的形式描绘春天。(图画、照片、诗歌、散文等)
9.朱自清《春》优秀教学设计 篇九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2.体会拟人、比喻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揣摩精彩的词、句、段在表情达意傻瓜的作用。
2.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四季的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创作了许多吟咏四季的佳作,今天我们就随着朱自清的笔触一起去领略春的迷人风采。
二、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三、检查旧课,自然引出新课:
上堂课,我们训练了朗读课文,梳理了文章结构,谁能说说全文分几部分?每部分都写了什么?(板书:盼春——绘春——赞春)本文于开头写盼春,就让读者内心掀起思春的波澜,为下文描绘春景奠定了欢乐基调,从第二段开始,作者抓住春天的特征,粗略勾勒了春天的轮廓画,创造了一个动人的意境,然后作者从容不迫地
四、探究新课:
这堂课我们就重点赏析绘春部分地五幅春景图,请同学们速读三至七段,按顺序说明每段描写的对象(板书:草花风雨人)问:这五幅春景图中,你觉得那副写得最好,为什么?(一)每幅图都有它的精彩之处,今天我们就以春雨图为样本共同赏析(出示课件,放朗读录音)请同学们眼看画面,耳听录音,用心体会春雨图的优美意境。
思考:
1、这段写了几层意思(板书:特点、景物)
2、春雨绵绵夏雨急,文中哪几句话突出了春雨的特点?分别写出了春雨的哪些特点?(板书:细密、闪亮、绵长)
3、雨中景都写了什么,(板书:树草灯人屋)
4、描写雨中景时采用什么顺序?(由物及人,由静到动,由近及远)
5、本段描写春雨及雨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板书:喜雨之情)
6、哪些语句传达了这种感情,试举例说明。(可别恼)
7、本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比喻拟人)
(一)小结:这一段作者抓住了春雨特征及春雨中特有的景象,把那一派细雨绵绵的春光,一种和平安静的氛围,描绘的出神入化,表达了作者的喜雨之情。刚才老师已做了赏析示范,接下来同学们要合作探究,品味赏析另几幅春景图。
(二)现在请同学们一面欣赏春草图的美丽景色(课件出示春草图)一面用原文语句给它配上画外音(齐背春草图)今天我教给大家一种学习方法,叫发现法,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春草图,那么什么是发现法呢?围绕下边问题,谈出认识、体会的都是“发现”(课件出示)
(1)、发现哪个词用的妙,说说它的妙处。(偷偷,钻,嫩,绿,满是)
(2)、发现哪个句子写得好,说出它好在哪里。
(3)、发现这段用词上有什么突出特点(叠词的运用)
(4)、有什么疑问说出来和大家商讨。现在速读春草图,你有什么发现,就举手和大家交流。(鼓励学生:只要认真阅读人人都会有所发现,有所发现说明你不仅勤于思考而且善于思考)当学生谈到叠词特点时,问:那么这些叠词能不能去掉一个字呢?我们来试试看。去掉后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课件出示改后文字)大家再看原文比较一下,改后的文字和原文哪个富有感情?(改后的文字只是平淡地写写,而原文在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原文中那种写法叫什么(借景抒情)质疑:老师有个疑问,所能帮老师解决,写春草为什么要写儿童在草地上嬉戏?(侧面写春草的柔嫩可爱,突出春草勃发带给人们的快乐)小结:这段描绘春草的特点,观察细致,描写具体形象,使人有亲眼目睹,身历其境之感,而且较多地使用叠词,对小草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三)接下来作者着力描写春花竞放的场景,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打开大脑电视机,在荧光屏上放映百花争奇斗艳的画面。
(1)首先勾勒主要景物的形态,作者首先把镜头对准了树,你的电视画面上出现了什么景物?(学生七嘴八舌的说:桃树、杏树、梨树,镜头下移:蜜蜂、蝴蝶、草丛、野花)
(2)现在把黑白电视变成彩色,看谁头脑中的画面色彩更艳丽。你看到了什么?(红像火的桃花,粉如霞的杏花,白似雪的梨花,黄褐相间的蜜蜂,色彩斑斓的蝴蝶,茵茵绿草地,野花五彩缤纷)
(3)好,我们的电视画面已经五彩缤纷了,现在我们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花下成群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蝴蝶轻盈起舞,草地上的野花迎风摇曳着,俏皮的眨着眼睛。)刚才我们通过想象已初步领会春花图的意境,现在再交给大家一种学校方法:合作探究法(课件出示)一会我们四人一小组合作探究春花图的妙处,在书上做好笔记,然后交流,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1、抓住春花什么特点?
2、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3、描绘景物时哪些词用得精确?
4、哪些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5、运用了什么修辞?全班交流:
(1)花多、色艳、味甜
(2)高—低色-味虚-实
(3)闹、赶趟儿、像眼睛、像星星
(4)拟人、排比、比喻刚才我们学习春草图的时候了解了一种侧面烘托的写法(写儿童在草地上嬉戏,是为了侧面烘托草的柔嫩可爱)本段有类似的写法吗?(写蜂闹蝶飞,是侧面烘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
小结:作者描绘春花图,动静、高低、色味虚实结合,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春意盎然,立体感很强的春花图,使人仿佛置身于春花烂漫的美景之中。
五.作业:
1、从五幅春景图中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专题写一段文字。
2、从五幅春景图中选取你最感兴趣的三个专题分类收集诗句。
【春教案设计优秀】推荐阅读:
语文《春》的教案设计08-01
朱自清散文春教案设计09-22
春 朱自清 教学设计 教案10-04
《凡卡》优秀教案设计08-03
那树优秀教案设计07-24
《黄山奇石》优秀教案设计08-05
凡卡优秀教案设计09-15
《口算乘法》优秀教案设计11-09
《神奇的鸟岛》优秀教案设计07-15
《纪念日》优秀教案设计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