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实施心得体会

2024-11-07

新课改实施心得体会(10篇)

1.新课改实施心得体会 篇一

高中历史教师新课改实施心得

从XX年春开始,我校推进了新课程教学改革,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我一直按照学校的要求,努力推进新课改的进程。新课程的许多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路都与过去的教学有所不同,教师要重组原来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教学素材、、案例。这就意味着,在新课程面前,教师必须学习新的课程标准,钻研新的教材,建构新的课程观念,摸索新的教学方法。我也对如何更好地开展新课程下的教学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尝试,在这其中,既体验了成功的收获与喜悦,也遭遇到一些挫折与困惑,现结合在历史课堂的所见所闻和实践谈一下关于新课改的一点思考。

新教材十分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因此,我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实施这样三种方式的学习,尽量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历史大课堂,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与探究,让学生亲历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成功快乐。在全球化的今天,合作交流是人生存的必备能力,历史教育必须体现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因此新课改下就出现一种新的历史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我也在课堂上做了这样的尝试。

首先,进行分组。我所教授的班级座位是传统的排列方式,即分为四大组每组12人。在四大组的基础上,再分为每四人为一小组。

其次,揭示分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讨论的问题或争论的观点),我对课文进行钻研,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编选既有知识性又有思想性且带有一定思辨性的问题。

第三,督促帮助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学习合作,如果合作出现困难,还要及时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和小组合作的技巧。

第四,鼓励合作小组展示本组的合作学习成果,通常是由小组的发言人将本小组讨论的意见向全班表述出来;其他合作小组进行补充修正。

第五,对学生的成绩做出综合评价并协助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彼此合作的情况。例如“新文化运动”一课教学时,分小组对新文化运动进行评价,小组各成员从背景、口号、内容、结果等方面进行发问、解释、协助、合作,小组内各成员各抒己见,并由“发言人”代表小组在班级发言,最终通过这种学习使学生基本达成一致:即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方面主要表现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促进了他们的觉醒;是一次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奠定了基础等等。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前期没有和群众运动相结合等等。同时通过这种学习,也使学生懂得,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原则以及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从而产生不同的思路。合作学习展示了学生的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主动获取教材的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一定的学习方法。

在这些新课改的尝试中,我得到了很多成功的喜悦,但也遭遇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如何做到让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并学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新课改往往要求学生在课前课后用不少时间进行课堂学习的准备和延伸,而现在学生一天的课程安排相当紧凑,一天九节课,另外还有晚自习,很难有空余时间搜集资料,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果几门课老师一齐上阵,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如果能高质量完成简直是天方夜谭。这样,新课改的目标我觉得较难实现,所以应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并对学生如何安排课余时间,进行专业性的指导,让他们掌握更适合新课改的主动学习方式。

2、如何有更好的评价体系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想思考,善于思考的学生感觉忙不过来,而一些不愿意思考、不善于思考的学生无事可做。因此我觉得应该有更为合理的过程评价体系,才能更好激发所有学生及其教师实施新课改的热情。

3、如何更好地做到有始有终。在历史教学中有时需要学生去搜集资料探究的问题,一开始时学生积极性很高,但由于时间、精力的关系,再加上对搜集资料,查找文献的水平有限,又缺乏老师及时有效的引导,得出的结论不能令人信服,甚至最后不了了之,只留下一些疑问和悬念。结果使得一些历史问题反而变得含糊不清,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要做到有始有终,明确目标,坚持不懈才能真正掌握真理。

当然,在前一阶段的历史教学中还存在许多其它的经验、误区以及困惑,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有了教学经验再加上教学反思,才能一天天地在教师的岗位上成长、成熟。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还要做到把自己的一点一滴的得失记录下来,寻求专家与同行的帮助,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做一个合格的研究型的历史教师。

邵XX

XX年12月30日

2.新课改实施心得体会 篇二

一、调控学生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新奇、愉悦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多一些“兴奋剂”,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在讲石灰石时,我做了以下尝试:上课时首先问学生“你知道于谦的《石灰吟》吗?”同学们兴趣高涨,一起背诵“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此时话锋一转,这首诗蕴涵着哪些化学反应?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教师再因势利导,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完成学习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

教学程序的设计不应该受固定模式的限制,要具有开放性,要根据不同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设计。教学设计的重点是设计出有梯度、有较高思考价值、富有启发性、有深度和较大思维空间的新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不同梯度的问题,重在让学生都有成就感,激发全体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改变用“对不对”、“是不是”的简单问题提问的旧习惯,避免学生齐答的场面。精心探索提问的内容、方式,要锤炼设问语言和激励评价语言的艺术性。要热情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出不同的答案。特别是要高度评价有创意的学习,对于答错的学生要引导慢慢思考,自主发现错误的原因和纠正的方法。教学程序安排以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学习为目的。如分小组讨论,反馈意见后针对性挑选学生辨析,同桌互相交流等。教师的每一个安排都要落到实处,更要关注不爱说话及后排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力争营造团结互助,轻松愉快,全员参与的课堂气氛。

三、学会事后备课,进行教学反思

3.关于实施英语新课改的体会 篇三

关键词:英语教学;新课改;优势;不足;补救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88

2010年,笔者所在的盘山县高级中学高一年部开始实施新课改,学校决心很大,大刀阔斧,即使我们高三年部的教师也感觉到了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知道这将是我们以后教学的主要模式。尽管如此,但由于笔者当时在高三年部,接触的教改不是很多,对教改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对其只要精神还停留在很肤浅的程度,只知道它与传统的教学不同。

直到2011年,笔者融入该年部,认真学习课改精神,观摩新课改课堂,并自己按新课改要求上了一段时间课之后,才对新课改由来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才知道了新课改的优势在哪里,才懂得了这一新事物代替传统教学是大势所趋,知道这将是教学的一次大发展,是对中国教育有深远影响的一次变革。

以下是笔者的一点看法,实属一家之言,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一、新课改的优势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果让笔者自己为自己的课堂模式定义一下,毫不避讳地说,自己的课堂就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本该以学生为主体,笔者却本末倒置,自己站在讲台上,一概讲授,将讲台变成了自己的舞台,使学生变成了听众!任笔者如何精心备课,就是不能把学生的所有积极性调动起来,这个问题曾让笔者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接触的新课改后,笔者才醍醐灌顶,找到了问题的根本所在。新课改要求我们,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出这种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参与并主宰课堂,教师通过精心挑选,拿出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或小组讨论等形式,自己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2. 促使学生自己动身,提高学生独立攻关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只教学法,具体知识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刻苦专研获得。这对学生绝对是一个新的挑战,以往他们上课,都是接受,只要动笔记一记就行了,课现在不行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实实在在地存在,再没有人给他们任何帮助了,要想解决,只有自己动手,自己冥思苦想,查资料,与同学讨论,请教教师,一种办法不行,马上换另一种方法……在这样的锻炼下,所有学生的潜力都被充分发掘出来,自学能力一点一点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强化。

3. 有效缩短验收周期

以往的教学,想要知道学生学得如何,非得在学习某一阶段后,往往是一周或更长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一次或大或小的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判断学生对这一章节学得如何。也就是说,验收的最小单位最少是一周,想要每节一验收,根本做不到,因为,教师进行验收,口头提问或笔试验收,是一定要花去一定时间的,这势必影响教师的讲授。而新课改则不同,教师一改满堂灌的作风后,课堂上有大量的机动时间,安排几分钟的验收,以检验学生自己学习的效果,是绰绰有余的,教师可以口头提问学生,也可以安排几个事先安排好的小题,看学生反映如何,如果不理想,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避免了学生听不懂,而教师还不知情的盲目情况,也避免了学生学习欠债情况的发生,随时发现学生何处学得不好,发现后,马上进行补救,不让问题拖延一刻,这都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步骤。

4. 解放教师,使其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

以前讲课,都是笔者站在讲台上,除了提问,四十五分钟,不停地讲,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精疲力竭,本想找几个课堂状态不好的同学谈一谈,可体力已经是不允许,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实施新课改后,情况完全变化了,在课堂上,笔者只有呈现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学生就会自己动手讨论,笔者就有大量闲暇时间观察每个小组,每个同学的状态,看每个小组讨论的路子是否对头,避免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花费太多的时间;也可以观察每个同学,他是否态度端正,积极参加讨论,如果出现消极怠工情况,笔者可以马上提醒他等等。解放出来的笔者,可以及时发现各种问题。还有重要的一点,一节课下来,笔者再也不感觉到精疲力竭,相反,感觉很轻松,上课再也不是负担,而是有了更多的激情,学生也更喜欢笔者了。

二、新课改的不足及补救方法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下面就课改本身不足或教师应注意的地方,浅谈一下笔者的看法。

1. 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讨论,有时不得要领,花费时间较长

学生的知识储量毕竟是有限的,有时候,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由于组员之间分歧较大,要彻底解决该问题,得花费大量时间,比如,笔者曾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一个小组就be worth doing这样一个句型有无被动形式产生了分歧,谁也不能说服谁,因此开始查阅资料以证明自己是对的,双方先查阅教材,没有明确结果,又开始查字典,还是没有找到具体实例,又要打算去网上搜索,很简单的一个问题,讨论了近二十分钟不得结果,最后还是到我这才得以解决。遇到类似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出面,适当指导学生,避免学生走弯路,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

2. 基础较差的同学学习起来可能更加吃力

新课改对学生的基础要求很高,能力要求更高。只要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后,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对新知识开展攻势,而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突然没有了教师的引导,顿时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根本不知道该从哪下手,即使找到突破点,一路上也会遇到好多障碍,需要不断翻书回顾以前的知识,才能磕磕碰碰解决问题,或靠自己根本无法解决。即使解决,所花费的时间也是相当多的,性价比会低得吓人。还有一种情况,基础较差同学,由于爱面子,不敢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把自己变成了局外人,而成绩好的同学,包办了所有的小组讨论,甚至是回答教师的问题,这就造成了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针对这些情况,教师一定要多留意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一定确保他们也能融进小组,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被动孤立。

3. 学生习题总量可能受影响

(上接第88页)

传统讲授,虽然学生有些被动,但毕竟要比学生自己探究要得要领,不走弯路,也就避免了浪费太多的时间。可真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一张卷子,彻彻底底地将它变成自己的知识,所花费的时间要比教师讲解多得多。一张教师讲解需要两节课的卷子,学生自己探究解决至少需要三节甚至更多,因此,总体来看,学生所做练习要相应地减少,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精选题型,力争做到举一反三,让学生做到触类旁通。以此弥补题量的不足。

总体来说,新课改的实施是利大于弊的,这一新生事物是积极的、是向前的,是我们几代教育工作者的心血结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要抓住其主要精神,在实施中大胆创新,就一定能取得不俗的成就。

4.新课改实施方案 篇四

通远中学新课改实施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顺应形势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为全面、正确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指导思想:以《国务院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为指导,以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开展教师业务培训和教研教改,落实新课程改革,提高育人质量。

实施措施

一、加强新课改的理论培训,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转换角色。新课改的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更新,角色的转换。通过看光盘、听报告,自学、小组学习等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的政策、理论、学科标准等,邀请专家来我校进行新课改讲座。营造学习新课改、谈讨新课改、尝试(实施)新课改的氛围。

开展“五个一”活动,促动教师学习,即每位教师每月上交一篇教学反思或课改体会;每学科每月组织一次听课、评课活动;每个教研组每月要学习一篇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文章;各学科每周都要组织一次集体备课,每个教研组每周一次教研活动。

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外地外校先进经验,广取众长,提高自已。与兄弟中学拉手,定期交流学习。组织参加新课改教师上公开课,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根据各学科特点,创办刊物、印刷教研材料,宣传新课改的理论知识。

二、立足课堂,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改的主阵地,因此,我们以此做为新课改的治本之策来抓。

1、参加新课改的教师持证上岗,制定长远的教师培训计划,把培训的重点落实在课堂教学上。每学年9月中旬,听实验教师上课,通远中学新课改实施方案

找差距,找不足,促提高。开学 通远中学新课改实施方案

7、改变过去教师单干的做法,要求同学科教师间要团结协作,每上一节课之前,要互相说一说课。单元测试和复习等要同步进行。每周每学科都要组织一次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共同提高。

7、实验教师要开放课堂,学校领导、教师推门听课。

8、期中考试后,组织一次新课改研讨会。学校领导、实验教师和骨干教师研讨新课改的得与失,利与弊。

三、改革评价机制,促进教学相长。评价的原则:

1、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教师应由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学生应由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

2、既关注结果,又重视过程;既考察知识与能力,又要看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体现。

评价的措施:

1、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关注教师在课改过程中的表现,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接受学生及家长对教师的评价,教师自评和学生评价老师每学期末一次。

2、提倡教师从道德品质、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交流合作、情感态度、创新意识七个方面建立特色的评价体系的框架,并根据学科特点制定相应的标准。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的学生评价方法,修改补充以前的评价方法,力争科学、合理、操作简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作文互动式点评、数学分层评价等要极早宣传出去。

3、改变以往优质课中表演的倾向,注重课的实效性,评课侧重于评析教学过程中新理念的渗透,看教学效果,听学生评价。

4、学期末学校将组织新的评价方法汇报与展示,评选评价创新奖,每位教师要上交一篇关于学习和实施新课改的体会或感悟等,学校将组织评选。学期末对各学科的学生评价方式,进行评比打分,作

通远中学新课改实施方案

为评选先进教研组的依据之一。

通 远 中 学

通远中学新课改实施方案

通远中学新课改实施方案

5.干河小学新课改实施方案 篇五

一、工作目标:

实现在新课改中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及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具体目标: 教师

1、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探索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为教师搭建成长平台。

2、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发挥创造力,与教师共建生命课堂。

3、从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入手,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

三、工作方法:

在需要状态下学习;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创新状态下发展。

四、实施途径:

立足新课改“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将建立以“教师课堂”为主阵地,以“校本教研培训”为切入点,以“强化队伍建设”为保障的整体改革方案,实现学生主动和谐发展,培养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人才。

㈠创新育人方式

新课改最倡导的两大转变为——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课堂动起来”正是构筑课堂互动式转变的着眼点,也是学校实施新课改的“令旗”。

学校将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探索实施:

1、创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机制

组织全体教师参与构建评价指标,并在不断的学习、讨论中弄清每个指标的理论内涵和操作要领。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活动,不断促进新课堂理念能在各学科课堂实践中的渗透和落实。围绕新课标要求,强化备课立足于“两个要点”:促进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克服“以教代学,依教材表演”的倾向。力求上课实现“三个沟通”:即全员活动,人际沟通;教学整合,文化沟通;师生调适,心灵沟通。课后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做好“三个反思”:学生的核心地位是否得到凸显,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得到激发,思维是否得到激活。

2、为学生而设计,为学生的发展而教,学校不断构建新的课堂运行机制“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我校落实新课改提出的口号,我们认为“课堂世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教师和学生共同交流促进,共同成长发展的场所。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会感到工作是快乐的,从而激起自觉上好每节课的愿望,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努力实践以达到课堂上师生共同参与学习,不断追求进步与成长,相融共济的境界。拟从以下六个机制的构建上体现“新课堂的新面貌”:

⑴、建立“营造情景,利用情景、促进情景”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机制。

⑵、建立着眼于“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的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

⑶、建立“收集典型课案、观摩课堂实录、名师现身说教、设计课堂说评”的随机而变的课堂“应变”机制。

⑷、建立课后反思机制,具体要通过教学小结,反思日记,教学经验文章,座谈会,建立评课卡等信息,利用它们的整理和推广完善课改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

⑸、建立以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为一体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体验”机制。

⑹、不断尝试搭建师生沟通的平台,畅通师生交流的渠道,通过书面传递,日记对话,聊天谈心和共同活动等多种形式增进师生的积极互动,融洽师生关系,建立起课堂拓展的“场外交流”机制。

3、不断创新学习方式,倡导和推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校要以各学科为主体,立足教材的作用在于用的观点,积极组织学生以主题调查报告、小论文、小提案、小交流、小介绍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图书室、阅览室、小书架等具有个性化、创新性学习的平台的作用,借助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中尝试运用分组学习法、讨论法、辩论法等来推动互助性学习。此外,学校还要将利用读书活动、课外活动、班会活动、社区活动、慰问演出活动为突破口,让学生接触生活,从而能够学会自己、他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共处。

㈡坚持“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们直面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如何激发全体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得到

真正全面的发展?我们认为教师的成长必须立足于教学实践,我们积极以 “校本研究”为突破口,着眼于“以校本为本”的教研活动三大要素:①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②倡导同伴间的交流与互动,使教师的教育行为能够得到客观的反馈;③专业支持。立足学校本岗,融学、研究、实践为一炉。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施。

1、营造学习氛围,建全学习化组织围绕新课程改革,在推行校本研究的工作中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起;

⑴培养教师养成读书的习惯。具体包括三个层面:学校组织学、年级组互动学,个人研究学。要求教师:每学期要读一部教育专著。做到学中悟、学中做、学中思,要求每周在教研活动时间、课余时间、业务学习时间种采取灵活多样的读书形式。

⑵为教师开拓学习资源,学校将会不断搭建专家与名师的舞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教师带着困惑去学,带着启迪和反思开展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每个人要向学校作学习成果展示汇报(心得体会与课堂展示)

⑶开展“教师论坛”活动。在摸底调研的基础上,学校每月组织一次,将教师集中的问题以互动参与的方式进行交流。让教师能在交流中发现更深刻、更精彩的见解,从而形成更为正确的认识。

⑷强化教师自我反思的渠道。我们将引导要求教师在新课程的践行中坚持多方面的反思,不仅是行为后的反思,更注重行动中的反思。如“校本研究活动中的反思、教师论坛中的反思、读书活动中的反思、观摩名师课堂后的反思、与学生谈话中的反思、与专家对话中的反思、与新课改中点点滴滴的反思,学校将从教师反思日记中 对每一位教师给予客观的评价。

2、加强校本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校长在校本教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优化的管理将对教师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校长要以身示范,制定校本研究管理制度。学校将明确建立领导干部兼课、听课、评课制度,倡导校长和老师在课程改革中同成长,学校将以保证校本研究顺利进行的角度建立五个校本研究制度。①校本研究制度;②校本科研制度;③理论学习制度;④管理制度;⑤激励制度。

让教师展示自己,不断搭建教师成长舞台。实施中我们将注意三个方面的创设。①每位教师均等机会展示自己;②创设必要的基础条件和物质条件激发教师内驱力。③鼓励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展示和提高。

建立制度激发教师自我发展,具体将以考评制度和激励制度为着眼点,考评关注教师工作与月工作的结合,注重过程考核。激励制度力求做到多能多酬,技能享酬,真正实现教师的“要我做”为“我要做”。

3、创设课题研究的平台,让教师在科研中成长

问题课题化管理。我们提出“人人有课题”的口号,让课题研究源于校情。从计划、管理、实施反馈,总结一体化。倡导人人立项—

—人人学习——人人岗练——专业考评——专业研训、引导——形成成果的运行模式,由校教科室具体管理。

鼓励教师在活动中展示独特教学风格,学校将开展不同形式的以授课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激发教师研究热情和实践活动。

三、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在学习中进步,在研究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现实要求,也是时代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挑战。素质教育呼唤着高素质的教师,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需要雷小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为此,在新的阶段下,我校将立足于新课改的实施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培养力度,从以下几个途径提出相应要求。

1、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坚持师徳师风建设的长期性,我校要以“八不一树”为切入点,不断强化师德建设,并赋予时代的气息。要求全体教师要以正确的方向引导学生,以高尚的品德影响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教育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启迪学生。在不断强化制度建设中,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营造学校良好的文化氛围。

2、突出继续教育的时代性

充分利用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构筑信息平台,改造和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让不断更新的新知识丰富教师的头脑,成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常规手。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现有

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全员培训,达到培训人员逐年递增,两年内实现100%的中青年教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3、培养青年教师

为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学校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要有目的、有序列地进行培训,青年教师经过三年的锻炼,成为学校的合格教师;经过六年的培养,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经过九年的实践,成为省、市认可的学科带头人;

在教师中开展“传、帮、带”活动;示范课、研讨课、评优课、优质课展示等活动;开展“课堂教学展示”“评选优秀青年教师”等一系列评比活动等,通过多种途径培养青年教师早日成长。此外,学校要通过在职培训,离职培训,校本培训等,采取多种形式提升教师学历水平,提高教师素质。在培养的基础上,我们将对评出的“优秀青年教师”进行表彰,同时在校内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展示他们的风采,为青年教师树碑立传,以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

4、建立新课改中的“中青年教师骨干队伍”

只有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师德优秀、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学校的高质量,才会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为建设一支中青年教师队伍,要在全校形成一种“学校推名师、名师带高徒、敢于想名师、努力成名师”的成长氛围,制定对骨干教师培养的要求:

⑴每学期必须学习一本教育科学理论书籍,做好反思笔记。⑵每学年必须有一篇论文发表或被评奖。

⑶每学期必须有一节成功的公开课。⑷必须能较好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5、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导向作用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大力倡导“学习——实践——科研之路,让每位教师承担教育科研课题,迫使教师向理论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学校的教科研室要专门指导教科研工作,建立“市、区、校”三级教科研课题网,并制定相应措施:

⑴每个教师每学期要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⑵每个教师每学期要研究一项科研课题。⑶每个教师尽量每学期要参加一次教研活动。⑷每个教师每学期上一堂教学研究课。⑸每个教师每学期写一篇教育科研课文。

6.新课改的实施带来哪些变化论文 篇六

摘要:新课程实施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在发生变化;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变化;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教师评价方式多元化;新课程实施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积极探索;合作学习;新课改

一、师生的角色变化

过去的课堂教学以单一的个体学习为主,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合作与交流。新课程提倡新的学习方式,如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相沟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如下。

1、明确任务。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如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教师开始就提出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这是一个具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2、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在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的内容一是认知与技能方面的,二是过程与方法方面的,三是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知识,同时还包括方法的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交流。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言,记录下自己没想到的。

3、教师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及时关注学生学习。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教师在合作中应规范学生行为,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

二、教学观念的变化

在没有实施新课程之前,许多教师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对教材的使用不够灵活。现在教师们意识到,教材只是某些知识传授的`载体,它给予了我们一个知识框架和结构形式,但并不是唯一形式。要达到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四年级的“用数学”时,学习位置与方向,让学生说出自己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哪个方向或偏哪个方向,学生走时能亲自体验这样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动态的、发展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新的数学课程观,不再把数学课程局限于数学学科等狭窄的范畴来理解,而是凸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即教学内容的选取既要体现学科性,更要体现如何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三、学习方式的变化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从实践反馈的情况来看,确实这样的观念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如有的教师注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找规律”时,引导学生找出课室中有规律的事物,正好刚过完六一儿童节,教室里有很多装饰如彩旗、灯笼和花等等,学生们发现彩旗是一个红的一个黄的间隔排列;灯笼是一个紫色一个红色间隔排列。不再是教师直接告诉他们,而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又有的教师在教学“用数学”时,让学生直接参与活动,收集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亲自体验。如四年级“数学广角”里种树的问题,学生可以到室外亲自体验一下多少个间隔种多少颗树,最后自己总结出结果:种的棵树比间隔数多一个。有的教师在教学小统计以后,让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小组合作完成统计图表的制作;有的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摆摆、说说,在探究中学习,得出多种算法,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四、评价方式的变化

7.浅谈农村学校新课改的实施 篇七

1.教师方面

(1)教学方法陈旧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 ,大多数老师仍然采用老教学方法:“满堂灌”、“一言堂”。我校一节课4分钟,我发现:大部分老师讲授的时间都在35分钟左右,有的老师甚至会讲完40分钟。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很少提问学生,很少和学生互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很少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完成作业,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作业很少进行不同设计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2)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法指导。古人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长期以来对地理学科的偏见加上初中地理侧重于学生记忆,学生认为地理学习只需要死记硬背,高中大多地理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点的传授, 不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对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读图能力淡然处之。这样的课堂,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觉得地理越来越难学, 从而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 失去学好地理的信心,进而影响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2.学 生方面

由于长期受到招生政策等的影响, 育仁中学的学生基础普遍都比较差,底子比较薄,在中考时大多数学生的成绩都低于区平均成绩。再加上大多数学生在初中时,对地理课不感兴趣,不重视对地理的学习,甚至一些来自比较偏远乡镇的没有学过地理,多数高中学生的地理基础比较差,甚至有一部分学生的地理知识基本上空白。在地理课上老师讲到一些最基本的初中地理知识或地理常识时,对于他们来说都比较陌生。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1.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学观念是教师行为的灵魂。不同的教学观直接影响教师不同的教学行为,尤其是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首先必须从更新教学观念入手。那么在农村学校,教学观念的更新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考虑。第一,学校有计划、有组织、不间断地分批次地对老师进行课改培训或者听有关课改的讲座或者报告会,以学校行政手段督促教师更新教学观念。第二,老师可以通过书籍、会议材料、网络等资料自行对自己进行培训期待最终具备以下五种观念:全面发展观、师生互动教学观注重过程的教学观、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和整合学科的教学观。

2.教学方法的更新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就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激发学生树立理想 ,由此产生兴趣。例如 :有的学生想当记者,在讲到《非洲》这一课时就可以结合实例材料一美英联军侵略利比亚,分析利比亚及周边国家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美国的航空母舰是通过哪些海路进入地中海的,反映作为一名战地记者对这些地理常识都应了解, 这样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2)把学生的其他兴趣迁移到学习上,在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往往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激发兴趣。如在讲《板块运动》这部分内容时,提出问题:“日本大地震为什么会发生? ”给学生做简单分析,得出根本原因是亚欧板块的知识,并且引用日本大地震实例引导学生总结出: 全球地震主要集中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达到教学目的。这样能够使学生对这些故事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从而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3)通过新闻热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正体会新课标教学中“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教学理念,从新闻中寻找热点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人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中,每个人都体验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中, 每个人都能体验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与自己的密切关系, 这些都是最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例如2014年9月12日到13日重庆多个区县普降暴雨,根据气象和水文部门的最新监测数据,截至今晚19时,长寿、梁平、渝北、垫江、合川5个区县24个站点降雨超过200毫米,最大雨量出现在长寿安坪站,为284.4毫米。由于这个新闻是我们学校周边的,学生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因此肯定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就可以讲降水量,从而讲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素质教育下,倡导学生的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乐趣可变“共学”为“乐学”,从而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近年来,有不少关于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其中以王树声等为代表的北京中学的地理骨干教师, 在认真学习教育基本理论的同时,大胆实验并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真正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实践式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和范例式教学模式。我们应倡导地理教师把这些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中。

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山区的和城市的孩子相比较,我认为并不是处于劣势。比如山区孩子的吃苦能力比较强, 对知识比较渴望并且很爱学习。但是山区孩子普遍缺乏较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我认为山区地理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放在首位。

总之, 我们要对广大农村高中的地理教学给予更多的关注,大力宣传地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改善地理教学的基本条件和改革陈旧落后的教学方法, 如此地理教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重庆市育仁中学作为一个渝北区唯一的普通高中,由于学生基础差,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及教学硬件设施的缺乏,目前的地理教学方法存在很多问题,地理成绩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改革课堂教学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育仁中学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8.减负增效 实施化学新课改 篇八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成功教育,而应试教育却只注重学生分数,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高分低能。新课改下如何将素质教育应用于化学教学中呢?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化学;新课程改革;创新素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成功教育,与应试教育却只注重学生分数,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高分低能。如何将素质教育应用于化学新课程改革教学之中,是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化学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

一、课堂是实施新课改的主阵地,应注重课堂教学的技巧,加强双基教育

在教学中必须牢牢抓住课本,注重双基。有的教师为了追进度,早复习,往往在平常讲授新课时,压缩课时急于挤出时间搞题海战术,就如同空中建楼阁。因为讲得太快,会造成知识不能及时全面理解、巩固、消化;盲目搞题海战术,使学生只知为做题而做题,收效甚微。应严格按大纲要求,上足上好每一节新授课,精讲每一个重点知识点,如讲同位素概念时,“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相同一类原子总称”。将概念分解剖析实质:(1)同位素是同一类原子互称;(2)核电荷数相同;(3)中子不同(4)决定同位素种类又是什么?通过深入剖析概念实质,为其应用解题打下了良好基础,从中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加强知识联系,打破章节界线,连点成线,结线成网,构成知识网络体系。如讲氨气、氢气、氯气制法时,可以加强对比,如在组装仪器、反应现象、反应原理等方面加以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使学生在对比中牢固掌握各知识点。通过训练,学生能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最后,课堂应既严肃又活泼,恰当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辨证统一关系。所以,我们在课上保持一定严肃性的基础上,也应采取愉快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投影仪、多媒体等电教媒体或分组、演示实验等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可视性,将抽象理性知识变为形象感性内容;另外针对课上知识点,教师要多问为什么,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还可以采取抢答、竞赛等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实施愉快教学的前提是和学生处好关系,平时应多和学生接触,多找学生谈心,以便缩小师生之间的差距,使学生消除畏惧心理,有问题愿意问你,敢于问你。教师应该对学生一视同仁,树立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使学生对所讲内容爱听、爱学、爱记。

二、注重实验教学探究,培养创新素质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方式、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途径。欲想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应将一些模拟实验、验证性实验重新设计成探究性实验。如,鉴别氯化钡溶液、硫酸钾溶液、碳酸钾溶液、醋酸溶液的实验时,设计成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性实验,可以采用“设计方案---交流---实验---分析---讨论”的流程组织教学,将学生按实际情况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实验,并设计一定问题,由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去分析、讨论。这样,学生才会很有兴趣,思维活跃,主动发言甚至发问。这样的设计,既有探究性与启发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究心理,启发和活跃了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设了情境,提供了条件。

三、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可以在校内开放第七、八节课,定期开展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既可以开展学科竞赛,又可以组织小制作、小发明或进行成果展览,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产品,展示自己的才能;也可以利用高科技手段,如网络技术,使每个学生均能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在校外,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深入生活、深入社会,到工厂和农田参观、学习、访问。回来后,可以召开经验交流会,展开大学习、大讨论,谈想法、谈感受,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并使他们所学的知识得以应用。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了学习兴趣,开拓了视野,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而且为将来步入生活、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此以外,教师布置作业要适量适度,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布置难易不同的作业,作业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伸缩性,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家庭小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充分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做到口读、耳听、手写、眼看、心记,从而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9.新课改实施心得体会 篇九

黄宏豪

本学期开始,普通高中课各改革正式实施,我担任高一政治课教学工作,第一次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我觉得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恰似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首先,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过程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每位充满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选择自由,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即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第一、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当然, 教师在对话中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

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第二、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遍的做法,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我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第三、课改需要加强各市、县、校之间的对话。“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对共同的处境,各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例如:开学初的新课研讨及现场的听课、评课和送教下乡等活动,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出现了“百花齐放”教学新局面。有了这样的对话,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

最后,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科研兴校”已逐渐成为广大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共识。教师的未来和未来 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我们的课改也迫切呼唤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途径。

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参与课改实验的一线教师应该给自己一个重新的定位,树立科研意识。启动课改以来我们力求通过加强课程改革的研究,达到以科研促进实验的目的,依据本校特色,将课改工作与“探究--发展”课题相挂钩,以科研为先导,开展群众性课题研究。

因而,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广大教师应增强科研意识,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专题,进而创造出一种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形成一种教科研网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抓科研,课改必将出现欣欣向荣的新层面。

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以动制静”的方法,有以下三点做法: ⒈课堂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变:可以倡导由学生主持、主讲的主体式形式。例如,每个单元的许多阅读课,在前面精读例文的学习后,结合单元教学目标让学生主讲,组织讨论解决;可以倡导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的活动式教学形式,例如在写作教学中,可组织学生模拟采访活动、辩论大赛活动,这些多向互动的教学形式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和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人本价值。

⒉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载体。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引导中要精心设计好问题,要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设计事实性、经验性、创造性和评价性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自行解决问题。教师要倡导无错原则,即疑问无禁区、疑问无错误,告示学生珍惜并行使问题咨询权。

⒊政治课堂教学要力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埋下伏笔。政治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仍然让学生保持继续学习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研讨并联系实际进行教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活跃了思维,更提高了“环境”意识。

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样,我们老师更要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找到更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彷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10.新课改实施心得体会 篇十

新的体育课程改革方案,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强大的影响。本文作者最近对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主要采用文献资料分析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以中学体育教学实施新课改为视觉,寻求学校体育教学新课改与学校体育教育的结合点的客观分析,将在校的中学生都

培养成为具有终身体育意识的未来高科技人才,为全民健身计划二期工程和学校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现在将调查情况综合归纳如下。

1.中学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的基本情况:

1.1 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的具体目标:

有以下5个方面:⑴.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健康知识和运动能技能;⑵.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⑶.具有良好的效率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⑷.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⑸.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一教学目标的确立,体现了国家、学校与个体的统一。教师可以在新的教学空间里,结合新课程,制定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动态和发展变化,合理、灵活、科学的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具有吸引力,达到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同,从而进一步的实施体育教学。

在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和2002年7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出台以后,标志着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迈向了一个新阶段,新的体育课程改革方案,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同时,对学校体育原来的课程管理方式、运行机制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新的形势为改革的契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深入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素质教育的实质在于促进学生内在身心的发展与人类文化向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以及素质结构内容的多面化和多层次。利用学校体育的健身、健智、健心、娱乐性、教育性等多功能和多形式,不仅可以丰富素质教育的内容,而且可以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达到教育的目的。学校体育教学新课改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和新环境下,如何发挥更显著的作用,则是摆在学校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和义不容辞的职责。

1.2 学校体育教学新课改应走出“困扰”:

当前,由于理论上对体育的人文性隐性课程的重视、建设、开发远远不足,没有正确理解学校体育发展的真正内涵和人文需求,对显性课程的重视和对隐性课程的忽视,(这里指的是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心态、热情,教师与学生的融洽和配合的积极性,管理部门和体育教师对教学投入,也包括体育活动和体育文化管理等内容)。通过对各方面的资料分析,有65.87%的管理者,63.94%的教师,51.61%的学生对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认同率不高,各个方面对教学的投入也感到有些不足,校园体育文化精神不好;由此可见,体育人文科学对社会人文学科是“困扰”的,同时社会人文学对此也形成困惑。体育工作者应系统地掌握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技术和方法,从传统的“灌输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转向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锻炼、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不断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最大限度地在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这一工作领域发挥自身优势。

2.中学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存在的问题:

2.1 专家对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的看法:

通过对12位专家的调查与访谈,76%的人认为体育教学新课改内容可以相互渗透。体育与健康的新标准给体育教学及其改革带来新的刺激和动力,给体育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带来更大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单一,容易使学生产生精神疲劳和厌倦情绪,教师可以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环境下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2.2 学生对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的看法:

通过对学生问卷的统计与分析,97.5%的学生认为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很有必要并具有可行性。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最直接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体育教师不单单是带学生打打球、跑跑步的简单技能,还应该是现代文明的载体或传播者,就要求教师必须端正学风,不做损害体育教师自身形象的事,更不应该挖苦、讽刺、谩骂学生,而应该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学教人,以严慎的态度、广博的知识、高雅的气质、文明的语言、坚强的品质、整洁的仪表、健康富有活力的精神状态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但是现在我国的体育教师流失率、改行的比例在60%以上。只有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才会努力钻研业务,深入研究教学理论和教育思想,才会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改进自己的教

学手段和方法,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才能更上一层楼。体育教师是整个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一般都存在授课班级多,还要组织全校性的早操、课间操、课余体育锻炼和课余运动训练竞赛,以及全校性的集会活动等,接触的面多而广,影响广泛、深刻。

2.3 终身体育指导思想:

体育教育应以实施素质教育和终身 体育为指导思想,注重学

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充分利用体育技能的特点,通过动作技能的教学训练、体育游戏活动的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朋友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比如通过运动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能力,增强社会交往能力;通过体育欣赏课,组织观看体育赛事及组织学生对体育赛事进行点评,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审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也可以利用一些体育项目本身的特点,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吃苦耐劳精神。由(来源:好范文 http:///)此可以看到,21世纪体育教学趋向是使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等得到全面的发展锻炼,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3.中学体育教学新课改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这次体育教学实习本人的实习感想和总结如下:

3.1 学校体育教学的评价问题应当规范科学:

评价应了解课堂教学情况,及时向学校管理部门及授课教师反馈评价结论,学校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体育教学工作的组织和管理,评价人员要求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正直的人格,以实现评价的公平、准确,并掌握一定的评价知识测量分析技巧。评价人员之间还要相互协调;评价应重视人的主体性,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

3.2 学校体育新课程人文科学品质观念:

通过对从事体育教育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与咨询,探讨体育教学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内容相互渗透,并纳入体育教学计划之中,确定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应当重视,学校及上级体育主管部门应提供各种培训的机会和条件,让体育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在新的教育形势环境下,体育教育不能脱离学校教育而存在,当然也不能脱离科学。体育科学学科是“站在其他学科的肩膀上”而存在的,也是大量运用其他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借鉴其他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应该有他的严密的逻辑性,也应该是体系化了的理论,同样能给人文科学品质的启迪。有专家、学者认为,除了必备的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外,还要学习体育管理学、涉猎教育学、社会心理学、人文科学等跨学科知识和交叉学科。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适应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

3.3 加强和树立正确的体育素质教育观念:

体育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非智力因素等有着独特的优势,体育教学作为体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尤为重要,体育教育教学应与素质教育、终身体育教育为指导,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素质教育的实质是破除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培养或激励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造精神。加强和树立正确的体育素质教育观念和.终身体育指导思想。体育课程和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始终将学生的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首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等资源,如投影仪、课件、录象片。

3.4 学校体育的组织与管理问题:

体育管理各个部门,应该制定教师的培训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对体育教师的体育理论进行轮训、培训,支持、鼓励体育教师参加各种体育技能的学习,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帮、代作用。要调动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就要在本部门中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发展的环境,在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过程中,形成团结、平等、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集体主义观念。

3.5 体育教学新课改评价目标:

体育教学的评价,是指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进步情况、思想品德、组织能力、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价。也是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评价,一般通过信息反馈调控教学,保证教学活动能够达到预定目标的衡量。通过学习评价这一教学环节激励学生,教育学生,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这里,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和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学的评价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因为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不同、学习情况不同,评价要能够尊重个体差异、发展学生个性。同时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实效性、教育性和综合性。

3.6 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应当重视:

新的形势下,体育教师应该掌握的不单单是专业知识丰富,还应该有边缘学科的必备知识。坚持在职,脱岗培训制度,重视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用现代化原科学模式培养适合现代体育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国中小学应通过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定期或不定期的理论讲座带动教师对教育思想和理论的研究,对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等的探讨和交流,使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领域内形成参与、发展和自觉研究的意识,养成不断学习的好习惯,从而使体育教师的知识能跟上时代的要求。现有体育教师能参加县级和州级以上体育运动会及服务以及教研活动比较少,实验中学有的教师几乎没有条件不能够参加。应通过改革来挖掘和盘活资源存量,并消除现有人才流失、浪费现象;人才是关键、是核心,是体育的基石。应彻底改变计划经济时期的旧观念、旧意识;树立新观念、新意识。学校体育工作应根据人、财、物的配置和自身的工作侧重点,挖掘教材潜力,形成新的,各具特色的,能促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的新型运行机制和教育教学结构体系。体育与健康的新标准给体育教学及其改革带来新的刺激和动力,给体育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改革带来更大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单一,容易使学生产生精神疲劳和厌倦情绪,教师可以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选择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环境下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3.7 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最直接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体育教师不单单是带学生打打球、跑跑步的简单技能,还应该是现代文明的载体或传播者,就要求教师必须端正学风,不做损害体育教师自身形象的事,更不应该挖苦、讽刺、谩骂学生,而应该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学教人,以严慎的态度、广博的知识、高雅的气质、文明的语言、坚强的品质、整洁的仪表、健康富有活力的精神状态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但是现在我国的体育教师流失率、改行的比例在60%以上。只有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才会努力钻研业务,深入研究教学理论和教育思想,才会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才能更上一层楼。体育教师是整个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一般都存在授课班级多,还要组织全校性的早操、课间操、课余体育锻炼和课余运动训练竞赛,以及全校性的集会活动等,接触的面多而广,影响广泛、深刻。

【主要参考文献】

⑴.辛振海·《素质教育中推进学校体育的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03.9第50页。

⑵.王爱华·《中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体育文化导刊2003.9第60页。

⑶.梁金生·山东.《体育兴趣的培养与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中国学校体育杂志94.2.第63页。

⑷.孙全洪.北京.《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体育文化导刊2003.6第50页。

⑸赵军飞.北京.《体育教学改革应防止极端化》.中国学校体育.2004.3第14页。

⑹.朱万良.湖北.《教研员任何评课的若干问题分析》.中国学校体育.2004.3第70页。

⑺.陶建盅.《目标体育新课改、选择开发新内容》.教育管理与科研2004.6第97页。

⑻.宣笑龙.上海《体育运动技能学习的认识理沦思考》.教育管理与科研2004.6第57页。

⑼.陈建军.江苏《快乐体育浅谈》.教育管理与科研2004.11第144页。

上一篇:土建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措施下一篇:不购买社会保险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