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题大全

2024-08-01

常识题大全(共7篇)

1.常识题大全 篇一

文学常识大全(1)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2.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所作的《离骚》是我国第一首优秀的长篇抒情诗。作品收在《楚辞》里.3.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春秋·孔子,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春秋·左丘明,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西汉·司马迁,《春秋》最初原文有18000多字,现存版本则只有16000多字。在春秋左氏传传语言上极为精练,遣词有序。就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列入儒家经典。现《春秋》原文一般合编入《左传》作为“经”,《左传》新增内容作为“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为春秋作传者共5家:

4.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陈国徐陵(507-583)编《玉台新咏》.5.第一部词典是:《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列入十三经之中。其中“尔”是近正的意思;“雅”是“雅言”,是某一时代官方规定的规范语言。“尔雅”就是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

6.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编撰于大明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

7.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其中的“风”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8.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代表作品:《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9.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10.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11.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12.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伟大的小说家吴敬梓。

13.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语,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14.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15.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鲁迅)

16.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17.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18.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19..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20.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的孙武所著的,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有“兵学圣典”之美誉。

21.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由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

22.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23.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作者:刘义庆

24.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由东晋干宝所著。

25.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者是孔丘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26.第一部断代史:《汉书》作者:(汉)班固

27.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28.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29.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战国策》

30.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32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文学常识大全(2)

1.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

2.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3.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4.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5.“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6.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 我国的鲁迅

7.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8.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9.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0.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1.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2.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13.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文学常识大全(3)

1.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一般认为我国历史上能够做到真三不朽的只有两个半人,分别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王文成公王守仁和曾文正公曾国藩(半个)。

2.三代:夏 商 周3.《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4.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夏、商、周三朝的第一位帝王。

5.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6.三教:儒 释 道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

7.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 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8.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9.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三袁是荆州公安县长安里(今中国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

10.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11.岁寒三友:松 竹 梅

12.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隋唐以后称“辅”。

13.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14.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15.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16.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17.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18.三吏: 指唐朝诗人杜甫的三首诗:《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19.三别: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是指《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20.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21.茅盾“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2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3.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偷生》《饥荒》

24.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25.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26.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27.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2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群为臣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29.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 六婆:媒婆,师婆(巫婆),牙婆,虔婆,药婆,接生婆

30.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农 五帝:黄帝,颛琐,帝喾,尧,舜,三坟五典:三坟:指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五典:指少昊、颛顼、高辛、唐、虞的书

31.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32.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33.佛教三昧(梵文读音):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34.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35.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36.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37.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8.三吴:吴郡,吴兴,会稽(丹阳),是指代长江下游江南的一个地域名称。

39.三国:魏,蜀,吴

40.三秦:雍王(西),塞王(东),瞿王(陕西北)关中一带在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发源地。公元前207年,秦王子婴退出,让秦将章邯、董翳、司马欣接管秦地: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这就是“三秦”的由来。刘邦统一中国建立汉朝后,关中被分为三个郡:京兆、左冯(ping)翊、右扶风。现将中国陕西的陕南,陕北,关中并称“三秦”。

41.三楚:港陵-南楚,吴-东楚,彭城-西楚,指先秦时期楚国的疆域

42.三原色:红,绿,蓝

43.三体石经:尚书,春秋,左传/古文,小篆,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44.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

45.三班父子:班彪,班固,班昭

46.三书指:魏书,蜀书,吴书,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47.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吴都赋(南京),魏都赋(邺)

48.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

49.三瘦词人指:李清照,三个名句是: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50.旧书塾使用的三种教本简称为三百千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51.郑板桥(郑燮)的三绝指:绘画,诗作,书法

52.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杨朔,秦牧

53.高尔其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 《在人间》《我的大学》

文学常识大全(4)

1.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

2.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

3.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4.戏曲四行当:生,旦,净,丑

5.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安徽齐云山

6.四大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

7.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8.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晚霞反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

9.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腾王阁,太白楼

10.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1.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 《老残游记》(刘鄂), 《孽海花》(曾朴)

12.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13.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杨玉环(羞花)

14.古代四美:音乐,珍味,文章,言谈/ / 良晨,美景,赏心,乐事

15.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曾补之,张来

16.四史:史记,汉书,君汉书,三国志

17.历史上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长沙岳麓,衡阳石鼓,商丘应天府

19.古代祥瑞四灵:龙,凤,麒麟,龟

20.宋中兴四诗人:陆游,杨万里,范大成,尤袤

21.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生,殿士-进士

22.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

23.经典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24.四大部书:《宋四大书》,包括《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及《文苑英华》。

25.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平原君 楚国的春申君 魏国的信陵君

26.初唐四杰: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27.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 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

28.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29.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徵明 周文宾

30.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31.楷书四大家: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fǔ)(赵体)。

32.书法四体:真(楷)草 隶 篆

33.文房四宝:湖笔 微墨 宣纸 端砚

34.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 沈阳文溯阁 承德文津阁 杭州文澜阁

35.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 棋 书 画

36.国画四君子:梅 兰 竹 菊

37.书四库:经 史 子 集

38.兄弟四排行:伯(孟)仲 叔 季

39.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西京-长安,南京-金陵,北京-顺天

40.汉字的字音的四种音调叫四声指:平,上,去,入,现代则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41.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42.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43.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44.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45.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

46.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47.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48.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49.四大洋: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50.世界作品中四大吝啬鬼指:老葛朗台(法国作家 巴尔扎克长篇小说《守财奴》),夏洛克(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泼留希金(俄国作家果戈里长篇小说《死魂灵》)阿巴贡(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喜剧《悭吝人》)

文学常识大全(5)

1.五胡: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2.五湖: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巢湖 洪泽湖

3.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秦穆公,宋襄公

4.五等爵位指:公爵,候爵,伯爵,子爵,男爵

5.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6.五行:金,木,水,火,土

7.五常(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8.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9.五音:宫,商,角, 徵(zhǐ),羽,10.五刑:(隋前)即墨刑-在额头上刻字涂墨,劓(yi)刑-割鼻子,剕(fei)刑-砍脚,宫刑-毁坏生殖器,大辟-死刑)(隋后)笞(chī),杖,徒,流,死

11.死的五称:天子-崩,诸候-薨(hōng),大夫-卒,士-不禄,平民-死

12.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颜真卿,欧阳洵, 褚遂良,张旭

13.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14.五谷: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15.五彩:青,黄,红,白,黑

16.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17.五帝: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唐尧,虞舜

18.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

19.五更与时钟的对应是:一更(19-21),二更(21-23),三更(23-1),四更(1-3),五更(3-5)

20.五官:耳,目,口,鼻,身

21.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赵树理

22.23.24.25.26.五荤:(佛语)大蒜,韭菜,薤(xiè),葱,兴渠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 五味:酸,甜,苦,辣,咸

五香: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花蕾,茴香子 五脏:心,肝,脾,肺,肾

27.五陵:高祖长陵 惠祖安陵 景帝阳陵 武帝茂陵 昭帝平陵 29.科举考试中的五魁:各级考试的第一名

文学常识大全(6)

1.六艺经传指: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2.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 乐 书 数 射 御

3.造字六书:象形 指示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4.诗经六义措:风 雅 颂 赋 比 兴

5.六部;户部 吏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6.六亲;父 母 兄 弟 妻 子

7.古代婚嫁六礼:纳采 问名 纳吉 纳徵 清期 亲迎

8.六朝;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都建都建康,史称六朝。9.六畜:马 牛 羊 狗 猪 鸡

10.苏门六君子:黄庭坚 秦观 晁补之 张来 陈师道 李麃

11.六甲:六十甲子/甲子 甲寅 甲辰 甲午 甲申 甲戌/妇女怀孕

12.六尘佛教名词)声 色 香 味 触 法六种境界

13.六合:天 地(上下)东 西 南 北

14.佛教六根(佛教名词)眼 耳 鼻 舌 身 意 文学常识大全(7)

1.竹林七贤: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阮咸 王戎 刘伶

2.建安七子: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千 阮瑀 应瑒 刘桢

3.七政(七纬):日 月 金 木 水 火 土

4.战国七雄:赵 魏 韩 齐 秦 楚 燕

5.七情: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

6.七大古都:北京 西安 洛阳 开封 南京 杭州 安阳

文学常识大全(8)

1.神话八仙:铁拐李 汉钟离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

2.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3.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 魏 宋 晋 齐 梁 陈 隋

4.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5.八卦: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分别象征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6.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7.扬州八怪指;汪士慎 李鳝 金农 黄慎 高翔 郑燮 罗聘

文学常识大全(9)

1.九州指:冀 兖 青 荆 扬 梁 雍 徐 豫

2.九族指:高祖 曾祖 祖父 父 本身 子 孙 曾孙 玄孙

3.九章指: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4.九歌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鬼国殇,礼魂

山 文学常识大全(10)

1.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2.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蔡琰 左芬(左思之妹)苏惠谢道韫 鲍令晖(鲍照之妹)薛涛 李清照 朱淑贞 秋瑾

3.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 《赵氏孤儿》 《精忠旗》 《清忠谱》 《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5.十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6.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

7.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 谋大逆 谋叛 恶逆 大道 大不敬 不孝 不睦 不义 内乱

8.中国古代十圣

茶圣:陆羽,唐朝人,以嗜茶着名,着有《茶经》3卷。诗圣: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着有《杜工部集》。

草圣:张旭,汉朝书法家,他擅长草书,造诣很深。

史圣:司马迁,西汉着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一书的作者。医圣: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所着《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对我国医学发展影响很大。

画圣:吴道子,唐朝着名画家,擅长人物画。

酒圣:杜康,即少康。古代传说中酿酒术的发明者。

书圣:王羲之,是我国东汉时期着名书法家,作品有《黄庭经》《兰亭序》等。

文圣:孔丘,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尊他为圣人,影响甚远。

武圣:关羽,三国蜀汉大将。重义气,精武艺,他的事迹长期在民间流传,被世人尊为“关圣”“关帝”。

文学常识大全(12)

1.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4.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

2.十二时: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脯时日入黄昏人定

3.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古代年龄称谓:襁褓——不满周岁,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垂髫(tiáo)、始龀(chân)——童年泛称。

幼学—10岁,束发——15岁左右,弱冠——20岁,而立之年——30岁,不惑之年——40岁,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杖朝之年——80岁,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鲐背(tái bèi)之年——90岁,期颐(jīyí)之年——100岁

文学常识(国外部分)

1、古希腊讽喻故事集《伊索寓言》,相传为奴隶伊索所作。

2、中世纪意大利伟大诗人但丁所写的《神曲》,原名《喜剧》,包括《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

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薄迦丘的代表作是《十日谈》。

4、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最杰出的作家是塞万提斯,其代表作《堂吉诃德》是世界文学的不朽名著。

5、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大戏剧家和诗人,其代表作有讽刺喜剧《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6、拉伯雷是法国十六世纪最重要的作家,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巨人传》。

7、十七世纪法国著名喜剧作家莫里哀的代表作,有讽刺喜剧《伪君子》。

8、十八世纪英国启蒙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笛福,其代表作为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9、斯威夫特是英国启蒙运动中的讽刺小说家,其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记》。

10、歌德是德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其代表作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后者的创作延续了六十年之久。

11、席勒是德国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其代表作有戏剧《强盗》、《阴谋与爱情》。

12、拜伦是英国进步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代表作有诗体小说《唐•璜》。

13、雪莱是与拜伦齐名的英国诗人,《解放的普罗米修斯》是其最优秀的作品。

14、《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是德国诗人海涅的代表作。

15、雨果是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其最著名的小说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16、司汤达是法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长篇小说《红与黑》是他的代表作。

17、巴尔扎克是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人间喜剧》包括96部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其中重要作品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

18、福楼拜是法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包法利夫人》是其代表作。

19、狄更斯是英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匹克威克外传》,他的第一部自传性质的小说是《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是其后期创作的代表作。

20、萨克雷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作家,其代表作是讽刺小说《名利场》。

21、夏洛蒂•勃朗特和她的妹妹爱米丽•勃朗特,都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前者写了自传体小说《简爱》,后者写了小说《呼啸山庄》。

22、莫泊桑是法国十九世纪末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羊脂球》是他的成名之作,《项链》、《我的叔叔于勒》是他的名篇。

23、罗曼•罗兰是法国后期批判现实主义著名的作家,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是其代表作。

24、左拉是法国著名作家,《卢贡——马加尔家族》(包括《娜娜》、《萌芽》、《金钱》等20篇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

25、易卜生是挪威戏剧家,《玩偶之家》是其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

26、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27、斯托夫人是美国十九世纪著名女小说家,其代表作是《汤姆叔叔的小屋》通过老黑奴汤姆的命运,控诉了南部反动的蓄奴制。

28、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民主诗人惠特曼,其诗集《草叶集》,对我国新诗产生过影响.29、马克•吐温是十九世纪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百万英镑》等,短篇小说《竞选州长》。

30、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的代表作是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历史小说《上蔚的女儿》、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等。

31、果戈理是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代表作是五幕喜剧《钦差大臣》、长篇小说《死魂灵》。

32、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33、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草原》、《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变色龙》、《万卡》、《套中人》、剧本《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

2.常识题大全 篇二

一、《哲学常识》部分分析、说明题的构成

在高考“文综”试卷中, 分析、说明题由情境材料和设制的问题的两部分构成。情境材料涉及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内容丰富, 但阅读量不大, 一般在250字以内, 且通俗易懂。

(一) 说明题的问题设置。

一般是运用某某原理, 说明某某问题, 即某某原理+说明某某问题。如:2008年38题 (1) :从认识和实践关系的角度, 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2009年38题 (4)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改革发展中为什么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2010年38题 (2) :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说明宝钢为什么能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逆势而上。2010年38题 (3) :“最佳实践者”活动凸显了“尊重劳动”的理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 说明为什么要“尊重劳动”。

(二) 分析题的问题设置。

一般是运用某某原理, 分析某某问题 (或观点) , 即运用某某原理+分析某某观点 (或问题) 。如:2008年39题 (5) :运用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 结合材料和所学历史知识, 分析威廉·凯宁“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这句话表达的观点。2009年39题 (7) :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结合材料分析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在当时和现在所处的地位的不同。

二、《哲学常识》部分分析、说明题的答题方法

(一) 认真读题, 弄清题意, 明确中心及论点, 确定论据。

在读题时, 首先要抓住试题提供的解题要求和条件。必须明确答案是从试题的文字中分析出来的, 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其次要明确中心, 只有围绕中心答题, 才能与题意的口径相符。最后要将中心论点按题意分成几个有机联系的分论点。

(二) 归类对号, 落实课、节、框的知识要点。

试题不管怎么变化, 都离不开用教材内容来解答。读题时, 必须明确要用哪些课、节、框的内容, 这样才能缩小范围, 做到胸有成竹, 根据题目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

(三) 规范答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 讲清有关的理论观点, 即讲清分析说明问题的理论依据。在这里, 要特别注意题目是如何要求的, 如原理、哲理、哲学道理等。哲理 (或哲学道理) =原理+方法论。如:2009年39题 (7) , 先要回答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 即:整体和部分 (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相互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第二步, 运用相关的原理分析问题。这是答案的主体, 理论联系实际, 分析阐明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步得到体现。如:2009年39题 (7) :三国时的荆州地区因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成为刘备称霸大业的重要地区, 它“北据汉、沔, 利尽南海, 东连吴、会, 西通巴、蜀, ……” (《三国志·诸葛亮传》) 。所以, 它体现出的是部分影响整体, 在一定条件下, 关键的部分对整体的功能状态起决定作用。现在的荆州地区, 由于受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带动, 为其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所以, 它体现出的是整体统率着部分 (整体影响部分) , 整体功能状态的变化会影响到部分功能状态的变化。“三国时”和“现在”同为荆州地区, 但情境材料所体现出的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侧重点不同, 在试题要求上, 要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 可情境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在一定条件下, 整体和部分可以相互转化”, 因此在运用原理分析时要紧扣情境材料, 果断取舍, 切忌生搬硬套, 把原理和盘托出。第三步, 组织答案。组织答案一定要使用教材书面用语, 才能做到表述规范、准确、科学、简洁, 才能和阅卷老师沟通思想、交流信息、达成共识、减少误解。组织的答案一定要有逻辑性、层次性, 还要条理化。但分析类题型和说明类题型具体作答时要具体对待:分析类题型的答题模式为:原理+方法论+为什么, 即运用原理 (方法论) 说明为什么是这样。仍以2009年39题 (7) 为例, 其参考答案应该是: (1) 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是: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是可以转化的。 (2) 整体离不开部分, 整体由部分构成, 部分影响整体, 在一定条件下, 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对整体的功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所以, 要搞好局部, 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三国时期荆州地区因其战略地位重要而成为整体中的关键部分, 制约着全局的形势, 是兵家必争之地。整体统率着部分, 部分也离不开整体, 所以, 要从整体着眼, 寻求最优目标。现在荆州地区的发展受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如“中部崛起”战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都为该地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说明类题型的答题模式为:原理+方法论+是什么, 即运用原理 (方法论) 说明问题体现了它。以2010年38题 (2) 为例, 其参考答案应该是: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 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B.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是宝钢发展的外因;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生产经营、员工素质是宝钢发展的内因;宝钢变外在压力为内部动力, 使企业逆势而上, 是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3.文化、文体常识训练题 篇三

①锱铢必较斤斤计较

②雷霆万钧千钧一发

③毫厘不爽明察秋毫

④功亏一篑万钟不变

⑤千丝万缕一丝不苟

⑥咫尺天涯尺短寸长

A、①②⑥

B、①②③⑥

C、②④⑤⑥

D、①③

2、选出全是代表我国古代书籍的一项

A、牒、牍、策、汗青、卷轴

B、简、札、册、帛书、金文

C、编、檄、帙、尺牍、隶书

D、铭、篇、篆、阳文、钟鼎

3、与“庶人、黔首”意义相当的词有(多项选择)

A、黎民不饥不寒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C、百姓闻王钟鼓之声

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E、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4、把下列句中的加点的词语归类,将句子序号填在后面括号内

①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②五步一楼,十步一阁。③天下缟素,今日是也。④座上觥筹交错。⑤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⑥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⑦脚着谢公屐。⑧玉斗一双,欲与亚父。⑨秦无亡矢遗镞之费。⑩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⑩虎鼓瑟兮鸾驾车。⑩父母岁有裘葛之遗。⑩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⑩左右免胄而下。

A、食器名()

B、酒器名()

C、武器名()

D、乐器名()

E、服饰名()

F、房舍名()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中“童子”指未成年的人。

B、征是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辟是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官任职。

C、科举考试制度共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D、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如“又嘱学使俾人邑庠”中“邑庠”即“县学”。

6、与“贬”、“左迁”意义相当的词语是

A、拜相如为上大夫。

B、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C、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D、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7、请把下列旬中运用的纪年、纪月、纪日的词语,分别填写到相关的横线上。

①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日《指南录》。

②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③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

④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⑤十年春,齐师伐我。

⑥德韦占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⑦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

答:(1)确指某一年份的有:

a、年次纪年

b、年号纪年法

c、干支纪年法

(2)指某一日子的有:_______

(3)指某一时辰的有:_______

8、《红楼梦》中写王熙风协理宁国府时,她对宁国府的奴才说:“卯正二刻我来点卯,已正吃早饭,凡有牌回事的,只在午初刻。戌初烧过黄昏纸,我亲自到各处查一遍。……”这里的“卯正”、“已正”、“午初”、“戌初”各指现在的时间是:( )

A、五点九点十二点二十点

B、六点十点十一点十九点

C、五点十点十二点十九点

D、六点九点十一点十二点

9、下面四首诗中都含有一个节日。这个节日与它的农历日子有四个答案,正确的一项是

①银竹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

②江边枫落菊花黄,少长登高一望乡。九日陶家虽载酒,三年楚客已沾裳。(唐·崔国辅)

③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唐·高适)

④不夜城中陆地莲,小梅初破月初圆。新年第一佳时节,谁肯如翁闭户眠。(宋·范成大)

A、①七夕,七月七日。②重阳节,九月九日。③除夕,腊月三十。④元宵节,正月十五日。

B、①中秋,八月十五。②端午节。五月五日。③元旦,元月初一。④上元节,正月十五日。

C、①七夕,七月初七。②端午节,五月五日。③除夕,腊月三十。④元宵节,正月十五。

D、①中秋,八月十五。②重阳节,九月九日。③除夕,腊月三十。④冬至,腊月初八。

10、下列句中不含表示礼仪习俗内容的一项是

A、今大王亦宣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庭。

B、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C、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D、盂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

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我国古代授予官职称“拜”,除去旧官职任新职称“除”,调动官职称“迁”,贬官降职称“谪”或“左迁”。罢免官职叫“黜”。

B、古代帝王祭祀的土神谷神叫“社稷”,后以社稷作为国家政权的代称。

C、秦汉时室内座位以西边(西向东)为最尊,其次为坐北向南,再次是坐东向西,坐南向北为卑。《鸿门宴》记叙项王、项伯“东向坐”,沛公“北向坐”。尊卑分明。

D、古时男子到了二十岁举行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叫加冠,如《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2、下列一组词语,按尊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死②卒③崩

④薨

A、②③④①

B、③②①④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

13、古人在对话或行文时,常用谦称和敬称。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属于敬称的有

①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②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③中寿,尔墓之木拱矣④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⑤臣之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14、我国古人有“名”有“字”。“名”与“字”在意义上有的相同,有的相反,例如曹操字“孟德”,“操”与“德”同义;晏殊字“同叔”,“殊”与“同”相反。参照上例。与下面四位人物的“名”相对应的一组“字”应该是

①汉代班固②唐代韩愈③宋代文天祥④明代高启

A、孟坚明平仲承祚

B、平仲去非宋瑞季迪

C、孟坚退之宋瑞季迪

D、季迪退之承柞去非

15、将下列所列诗文集分类

①《王右丞集》②《范文正公集》③《李太白全集》④《李清照集》⑤《樊川文集》⑥《文山先生全集》⑦《临川先生集》⑧《嘉祐集》⑨《饮冰室合集》⑩《七录斋集》(11)《杜工部集》(12)《柳河东集》(13)《白氏长庆集》(14)《王子安集》(15)《梦溪笔谈》(16)《稼轩长短句》

A、以姓名命名的有()

B、以官爵命名的有()

C、以谥号命名的有()

D、以作家的字命名的有()

E、以作家的号命名的有()

F、以出生地命名的有()

G、以居官或居地命名的有()

H、以帝王年号命名的有()

J、以书房命名的有()

16、下列散文属于编年体的一组是

①《唐雎不辱使命》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⑧《出师表》④《鸿门宴》⑤《教之战》⑥《赤壁之战》

A、①③B、②⑤C、②④D、⑤⑥

17、我国古代诗歌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①古体诗②近体诗③五言诗③六言诗⑤七言诗⑥乐府

诗⑦律诗⑧绝句等。下列诗歌各属于哪些项

A、《涉江》()

B、《孔雀东南飞》()

C、《江南逢李龟年》()

D、《杜少府之任蜀州》()

18、按要求把下列成语分类

①完璧归赵②愚公移山③舍生取义④千夫所指⑤南辕北辙⑥学而不厌⑦图穷匕见⑧对牛弹琴⑨青出于蓝⑩铜墙铁壁(11)请君入瓮⑥刻舟求剑

A、神话寓言有()

B、历史故事有()

C、诗文语句有()

D、口语有()

19、仔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写出出自该段文字的五个成语。并加以解释。

夫以一缕之任①,系千钧之重,上县无极之高②,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③。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队入深渊④,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⑤,必若所欲为,危如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汉书·枚乘传》)

注:①一缕之任:一线的担负力。②县:同“悬”。极:尽。③绝:短。④队:同“坠”。⑤百举不脱:当政者如果能听从忠臣的规劝,做事无差错,必免于祸患。百举:做一切事。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括号内写出下列文字包含的成语。

①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②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③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④落陷井,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⑤“体群臣也”。朱熹注:“体,谓设以身。处其地而察其心也。”()

⑥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参考答案]

1、A(各组中所包含的度量衡名词是:①锱铢/斤斤;②钧/钧;③毫厘;④钟;⑤丝(“千丝万缕”中的“丝”“缕”指丝、线两种物品,是名词);⑥咫尺/寸。)

2、A(B项中“金文”、C项中“隶书”、D项中“篆”均是我国古代的字体:D项中的“阳文”指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3、A、C、E(B项指各种手工业工人;D项泛指平常的男子。)

4、A①⑥;B④⑧⑩;C⑤⑨;D(11)(15);E③⑦(12)(14);F②(10)。

5、C、D(A项的“童子”指童生;B项“征”、“辟”后面内容要互相调换位置。)

6、C

7、(1)a、③“魏安麓王二十年”、⑤“十年”b、①“改元景炎”、②“淳熙”、⑥“德佑二年”c、②“丙申”、④“丁卯”(2)②“至日”、④“丁卯三月之望”、⑥“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3)⑦“二更”。

8、B

9、A

10、C(A项中“九宾”;B项中“初七”“下九”;D项中“衅鼓”。)

11、C(秦汉时座位由尊到卑依次为:坐西向东→坐北向南→坐南向北→坐东向西;C项将最后两项弄错了。)

12、C

13、②⑤

14、C

15、A④B①⑨C②D②(14)E⑥(16)F⑦(12)G⑤(15)H⑧(13)J⑨⑩

16、D

17、A、①④B、①③⑥C、②⑤⑧D、②③⑦

18、A、②⑤⑧⑥B、①⑦⑩C、③⑥⑨D、④④

19、A、千钧一发(或“一发千钧”):比喻情势危急;B、间不容发:比喻情势危急;C、易如反掌(或“易于反掌”):比喻事情极易做;D、安于泰山(或“安如泰山”):比喻牢固,不可动摇;E、难于上天:比喻事情难行。

4.历史常识大全)适用于政法干警 篇四

1.远古时代

考古证据显示224万年至25万年前,中国就有直立人居住,目前考古发现的有小矮子、元谋人、蓝田人、南京直立人、北京直立人等。中国史前文化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留下的遗址有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三星堆遗址等。

华夏文明形成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经历了夏、商、周。这一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包括青铜器、甲骨文和金文。西周的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神农之后黄帝时代文明突进从而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石,炎黄两部落融合形成华夏族,因而 中国人又自称“龙的传人”。

禹之子启于公元前21世纪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朝代——夏朝。

2.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或称春秋时代。先后起来争霸的诸侯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又有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战国时期最有实力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人称“战国七雄”。

3.秦汉

秦汉时期封建制度得到巩固,大一统局面形成。

秦朝的事件:前221年,秦始皇消灭其他的诸侯国,统一中国,建立秦朝,结束封建体系,开始了中央集权的君主统治时代。秦朝开创的一系列巩固统一中央集权的制度和措施,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和改进。如皇帝制度,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修筑长城等。

汉朝的事件:丝绸之路(丝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光武中兴);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两汉疆域进一步扩大,西域、西南夷、百越开始纳入汉朝版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王国问题的解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儒家思思最终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民族大融合时期。

220年,魏国建立,221年,蜀国建立,222年,吴国建立。西晋(265年到316年),东晋(317年到420年)。383年,淝水之战。南北朝(420年到589年),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5.隋唐(581年~907年)

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很大发展,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

589年,隋统一南北方。

605年,开始开通大运河。

618年,唐朝建立,隋朝灭亡。

627年-649年,贞观之治。

713年-741年,开元盛世。

755年-763年,安史之乱。

875年-884年,唐末农民战争。

6.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

公元907年,唐朝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历史上称为后梁。此后的50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相继统治黄河流域,合称五代。同一时期,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出现了10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

7.两宋(公元960~1279年)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今河南开封东北)发动兵变,取国号为“宋”,定都在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两宋时期的制瓷业非常发达。江西的景德镇已成为中国著名的瓷都。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王安石开始变法。

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8.元明前清(公元1271~1840年)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12世纪末,铁木真经过十多年战争统一了蒙古各部,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意思是“坚强的君主”。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71年他建立了元朝(公元1271~1368年),称为元世祖。

1368年,明朝建立,元朝结束。

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纪中期,戚继光抗日倭。

1553年,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636年,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71年,土尔扈特部重返祖国。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二)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到新中国成立(1949)为止。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为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此后的近一百年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这期间的著名历史事件有:

1840年 6月,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2年 6月,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1851年 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8年 沙俄强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俄、美、英、法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95年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海军覆灭。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任康有为为总理衙门章京。接着又派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人参预变法。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谭嗣同等六人(戊戌六君子)。史称“戊戌政变”。

1901年9月,《辛丑条约》签订。

1911年4月,孙中山和黄兴发动广州起义,失败。5月,保路运动爆发。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1912年 元旦,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接着成立临时参议院,不久,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接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5年1月,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19年 “五四”运动爆发。

1920年夏,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建立。秋,毛泽东在湖南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31年 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7年 7月7日,“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开始。

1940年,百团大战。

1941年,皖南事变。

1947年 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

1948年 9月-11月 辽沈战役,11月-1949年1月 淮海战役,11月-1949年1月平津战役。

(三)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史,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的历史。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开始;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6年,四五运动,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6年 1月,周恩来去世,9月,伟大领袖毛泽东逝世。

1978年,改革开放。

1997年,香港回归。

1999年,澳门回归。

(四)外国史

1.欧洲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这一时期的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美术三杰: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

2.英国大事件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9年,英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

1660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英国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831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6-1848年,英国宪章运动。

3.美国大事件

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

1776年7月4日,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美国成立。

1861-1865年,美国内战。

4.法国大事件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792年8月,巴黎人民起义推翻法国君主政体。

1792年9月,国民公会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3年5月-6月,巴黎人民起义推翻吉伦特派政权。

1793年6月-1794年7月,法国雅各宾派专政。

1794年7月,法国热月反革命政变,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1804年,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

1831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48年2月,法国二次革命。

1848年6月,法国巴黎工人六月起义。5.世界大战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帝国皇储被刺成为导火索,最终以同盟国的投降而告终。

二战事件:1939年9月3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定。

1941年6月22日,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2年7月-1943年2月,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

1943年11月-12月,苏英美德黑兰会议。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945年2月,苏英美雅尔塔会议。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定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7月-8日,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定无条件投降书。

6.其他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成立。

(五)历史文化

1.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2.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纪念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辞旧迎新。

3.科举职官等级

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考试内容为“四书”“五经”,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4.古代行政部门

六部: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

“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

5.官职措辞

授官:除拜;升官:迁擢;降官:谪左迁;免官:罢黜;招聘:征辟;京官调任地方官:出徙;大臣辞职:乞骸骨。

6.古代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其特点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C.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康熙元年等。

7.古代文化作品、典籍

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在文学常识中也介绍过)。

8.古代名家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在文学常识中也介绍过)。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9.古代书法、音乐艺术

五彩:青、黄、赤、白、黑。

六艺: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对《诗经》中作品的分类和表现手法所做的高度概括,分别为风、赋、比、兴、雅、颂。

五音:指古代的音阶,宫、商、角、址、羽,相当于现在的 do、re、mi、sol、la。

九宫:元代杂剧中常用的五个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和四个别的弦上的调(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的总称。

汉字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分别是: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10.其他

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我国的三大国粹:中国画、中国医学、中国京剧。

我国创作诗歌最多的诗人:南宋的陆游。

我国山水诗的鼻祖:南北朝的谢灵运。

我国田园诗的开创者:东晋的陶渊明。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谷:稻、黍、稷、麦、豆。

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chē)磲(qú)、珍珠、玛瑙。

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

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5.综合基础知识:中国文学常识大全 篇五

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6、《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7、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13、汉赋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它是一种诗化的散文。

14、贾谊是西汉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散文中最著名的是政论文《过秦论》。

15、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辞赋的杰出作家,《子虚赋》和《上林赋》是他的代表作品。

16、《史记》是西汉著名历史学家司马迁写的一部史书,也是纪传文学的典范。

17、汉代乐府民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乐府本来是指汉武帝时设立的音乐机关,后来人们把乐府机关采集、整理、保存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18、《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叙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

19、《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组无名氏的短诗,它是对乐府民歌的发展,标志着五言诗技巧达到了成熟的阶段。

20、汉末建安时期,一批文人诗歌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被人们称为“ 建安风骨”。

21、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合称“三曹”。

2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龟虽寿》中的名句,表现了英雄人物老当益壮的胸怀。

23、蔡琰,字文姬,是建安时期的女诗人。她的五言《悲愤诗》表现汉末政治**所造成的人民的疾苦。

24、阮籍是正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有五言诗八十二首,总名为《咏怀诗》。

25、陶渊明,东晋(公元317年420年)大诗人。他的诗表现田园恬淡宁静的生活情景,被人们称为“田园诗人”。

26、陶渊明较晚时期所写的《桃花源诗并记》标志着他思想和艺术的新高度,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世外桃源”的社会理想。

27、抒情长诗《西洲曲》代表了南朝(公元420——589年)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每月更新-考试好帮手

介绍地址:http://syzgxl.blog.163.com/blog/static/***1111034252/ 下载地址:http://zjj7281.ys168.com/ 成就。

2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诗句,描写了北方大草原的风光。

29、《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杰出代表作,描写了女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动人故事。

30、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31、干宝的《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

32、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是纪录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人物言行和趣事的小品文,生动活泼,文笔简洁。

33、《文心雕龙》是一部评论文学的著作,对后代文学评论有很大的影响。

34、锺嵘的《诗品》是一部评论诗歌的著作,对后代诗歌评论有很大的影响。

35、唐代(公元618——907年)的诗歌、散文和小说都十分发达,尤其是唐诗的成就最高。

36、唐代出现了很多的伟大诗人,象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等等。

37、唐代文学家韩愈和柳宗元发起了古文运动。

38、唐代诗歌发展一般分成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39、流传到今天的唐诗有5万多首,是这以前诗歌总和的两三倍。

40、唐代诗歌分古体和近体。古体句数不限,每句的平仄也较自由。近体分律诗、绝句两种。律诗格律较严,每首四联八句,中间要对仗。律诗、绝句平仄都有规定。古体、近体都有五言、七言之分。

41、初唐四杰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

42、王勃写了著名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

43、骆宾王7岁写了著名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4、陈子昂是初唐四杰以后的著名诗人,他反对六朝绮丽之风,提倡古朴淡雅的诗风。

45、盛唐有名的田园山水诗人是孟浩然和王维。他们的诗歌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田园的自然质朴,诗中有画。

46、盛唐有名的边塞诗人是高适和岑参。他们的诗表现了祖国边塞风光和唐人开拓进取的精神。

47、王昌龄,是写七言绝句出名的诗人,《出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48、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非常有名气,这首诗是这样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诫人们在取得成绩之后要更加努力,才会实现更高的理想。

49、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年轻时到过中国很多地方,写下了很多歌唱祖国的好诗。他的诗热情浪漫,想象力很丰富,人称“诗仙”。

50、李白的五绝《静夜思》,写想家的感受,是思念故乡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1、李白的《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白发有三千丈那样长,夸张中带有奇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52、李白的《 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既描写了三峡的壮丽景色,又表现了诗人愉快的心情。

53、李白还有很多首有名的长诗,比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等。

54、杜甫,字子美,他的诗反映了战乱中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他崇高的爱国爱民的思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每月更新-考试好帮手

介绍地址:http://syzgxl.blog.163.com/blog/static/***1111034252/ 下载地址:http://zjj7281.ys168.com/ 想,人称“诗圣”。又与李白合称李杜,成为唐代诗歌艺术的顶峰。

55、杜甫的诗歌记下了很多当年的历史事件,所以他的诗又被称为“诗史”。

56、杜甫生活的时代正是唐代由强转弱的时期,战争经常发生,他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写道:“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表现了诗人对胜利与和平的渴望。

57、杜甫的五律《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描写了春雨给人们带来的无限喜悦。

58、杜甫其它著名的诗歌有《三吏》、《三别》,以及《兵车行》等等。

59、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通俗易懂,重在反映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

60、白居易有两首特别有名的长诗,分别是《长恨歌》和《琵琶行》。《长恨歌》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句,成为流行的爱情誓言。《琵琶行》写白居易在江船上听沦落远方的妇女弹奏琵琶抒发忧伤的感觉,诗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用珍珠落在玉盘上的声音来比喻琵琶的优美旋律。

61、韩愈,字退之,是中唐时期重要的文学家,他反对六朝以来绮靡的文风,提倡朴实的散文,气势雄伟。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著名的散文有《师说》、《马说》、《原毁》等等。

62、柳宗元,字子厚,他的散文中最有特色的是描写山水的游记,他的诗文与韩愈齐名,人称韩柳。

63、柳宗元在永州当官时写了《永州八记》,其中《小石潭记》最著名,一直为人们传诵。

64、晚唐的民间文学发展很快。唐代的小说叫做“ 传奇”,意思就是写离奇的故事。唐代的传奇小说作品很多,中国小说的基本形式已初步完成。

65、晚唐著名的诗人是李商隐和杜牧。人称“ 小李杜”。李商隐的诗清新典雅,长于抒情,以七律为主。杜牧的诗俊迈雅洁,尤工七绝。

66、晚唐有一种叫做词的文学体裁兴起,著名的词人有温庭筠、皇甫松等。

67、五代(公元907——960年)时期,词的写作大为兴起,有些帝王,也好作词,如南朝李璟、李煜。

68、五代结束以后,中国进入宋朝(公元960——1279年),中国的文学又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69、宋代是词的时代。词和诗不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也有固定的格式,词可以唱,每一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像《浣溪纱》、《一剪梅》等等,就叫做词牌,不同的词牌格式不一样,唱法也不一样。

70、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既描写了莲花的美丽,又歌颂了莲花的“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71、范仲淹,字希文,宋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是《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72、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欧阳修、苏辙、王安石、曾巩”,前两位是唐代人,后六位是宋代人。

73、欧阳修,字永叔。他的诗词、散文和传记都写得很好。欧阳修领导其他作家一起完成了诗文革新运动。

74、王安石,字介甫,是宋代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有一首著名的诗《泊船瓜州》,其中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名句,句中一个“绿”字将江南春色写得淋漓尽致。

75、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父子文学家,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就是其中的代表,尤以苏轼的水平最高,苏轼字子瞻,号东坡,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都有独特的风格。

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每月更新-考试好帮手

介绍地址:http://syzgxl.blog.163.com/blog/static/***1111034252/ 下载地址:http://zjj7281.ys168.com/

76、苏轼的著名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抒发了对历史上英雄事迹的感慨。

77、苏轼有一首著名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后两句生动地说明一个人若处身于某种环境之中,往往不能清楚地洞察事情的本来面目。

78、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著名爱国词人。他曾闯入敌营,擒拿叛徒,并曾策划北伐大业。他的词也属豪放一派,“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是辛弃疾《鹧鸪天》中的名句。

79、宋词除了豪放派以外,还有婉约派,婉约派词人有张先、晏殊、晏几道、柳永等,他们对词的发展都有一定成绩。柳永词颇为当时群众喜爱,以至有人说:“有井水处皆有人唱柳词”。

80、李清照是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风格独特,极为世人所欣赏。81、李清照的诗也很出名,其中有这样的名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82、岳飞是南宋时期反抗异族侵略的著名战将,精忠报国,为奸相所害。他的《满江红》词,至今为广大人民所传唱。

83、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词人。

84、陆游的诗保留下来的有9300多首,是现在知道留下诗歌最多的诗人。

85、陆游的《示儿》诗很有名:“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说出了他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86、杨万里,号诚斋。他的诗平易自然,号诚斋体。范成大,号石湖居士,他出使金国,不辱使命。他的诗表现爱国主义,反映社会现实,独创风格。

8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中国有名的爱国诗人文天祥的名句。

88、宋代的小说叫做“话本”,是讲故事的人用的底本,内容有讲历史的,有讲佛经故事的,对后来的明清小说产生了直接影响。

89、元曲是元杂剧及散曲的总称,是元代(公元1206——1368年)文学的代表,与唐诗、宋词并称。

90、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在元剧作家中,以关汉卿的创作数量最多,影响最大。

91、《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是关汉卿的代表作。

92、《西厢记》是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代表作,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93、红娘是《西厢记》中的主要人物,由于她对崔张的结合有很大帮助,后人把她作为“媒人”的代称。

94、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散曲家。代表作有杂剧《汉宫秋》和散曲 《天净沙?秋思》,他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被前人称为“秋思之祖”。

95、高明的《琵琶记》写赵五娘与蔡伯喈悲欢离合的故事,是元末成就较高影响也较大的南戏作品。

96、明代(公元1368 ——1644年)的长篇小说是从宋元话本演化发展而来的,《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金瓶梅》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章回体的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与整个三国时代刘备、曹操、孙权等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复杂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他所描写的诸葛亮、关羽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

97、关羽作为《三国演义》中“义”的化身,远传海外,至今仍有许多地方建有“关帝庙”。

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每月更新-考试好帮手

介绍地址:http://syzgxl.blog.163.com/blog/static/***1111034252/ 下载地址:http://zjj7281.ys168.com/

98、《三国演义》中智慧的化身是诸葛亮。

99、施耐庵的《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表现农民起义的现实主义巨著,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别是鲁智深、林冲、李逵、武松、宋江等更是家喻户晓。

100、吴承恩创作的百回长篇小说《西游记》,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不怕艰险、去西方取佛经的故事。

101、许仲琳编辑的《封神演义》是一部著名的神魔小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其中的情节。

102、兰陵笑笑生所作的《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又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103、冯梦龙编选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简称“三言”。

104、凌蒙初所编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二拍”。

105、“三言”和“二拍”,代表了明代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

106、《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剧中描写了杜丽娘与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

107、“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刘基散文《卖柑者言》中的名句。作者通过卖柑者的口,揭露那些表里不

一、名不副实的人和现象。

108、清代(公元1644——1911年)诗坛人物甚盛。王士提倡神韵,沈德潜提倡格调,袁枚号召性灵,各树旗帜,都有一定影响。

109、清代昆曲艺术的代表作品是洪升的《长生殿》,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110、孔尚任的《桃花扇》是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写南明王朝兴亡的一部历史剧。

111、蒲松龄所著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民间流传的故事为基础,以谈鬼写狐的表现方式,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丑恶,赞美了作者心目中理想的爱情。

112、《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的长篇小说,这本书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

113、《儒林外史》在结构上没有连贯全书的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但刻画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中国古典讽刺小说的丰碑,对以后讽刺小说的创作影响很大。

114、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和曾朴的《孽海花》合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115、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作品,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是《红楼梦》中最成功的艺术形象。

116、《红楼梦》中人们最熟悉的故事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悲剧。

117、纪昀,又叫纪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曾主持纂修《四库全书》。

118、《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纪晓岚的文言短篇笔记小说。

119、以方苞、姚鼐、刘大魁代表的桐城派是清代著名散文流派,提出“义法”的主张。

120、郑燮,人们常称郑板桥,他书法、绘画、写诗都很好。

121、《病梅馆记》是清代龚自珍的散文,表现了他渴望精神解放的思想。“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他的名句。

122、黄遵宪,清末诗人,是当时“诗界革命”的一面旗识,论诗主张“我手写吾口”,反对模拟古人。

123、严复,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他反对顽固保守,主张学习西方,他翻译的《天演论》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对当时的思想界影响很大。

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每月更新-考试好帮手

介绍地址:http://syzgxl.blog.163.com/blog/static/***1111034252/ 下载地址:http://zjj7281.ys168.com/

124、梁启超,又号饮冰室主人,曾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全部著作汇编为《饮冰室合集》。

125、近代学者王国维著有《人间词》及《人间词话》等著作。

126、《古文观止》是由清初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一部普及性的古文选本。

127、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和胡适是推动文学革新的两个代表性人物。《新青年》是当时主要的文学期刊。

128、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它是最早成立的新文学社团之一,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等,成员主要有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等。

129、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等。

130、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131、1922年春,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等因在湖畔写诗,并合集《湖畔》,被称为“湖畔诗人”。他们对新诗最大的贡献是爱情诗的创作。

132、广泛的社会批评是鲁迅早期杂文创作的特色。他早期的杂文主要收入《坟》和《热风》中。鲁迅(右图)后期杂文主要反映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事件,代表作是《且介亭杂文》三集。

133、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阿Q正传》是小说中最著名的一篇。作品突出地描绘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阿Q这个人物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

134、《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女神》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凤凰涅磐》和《女神之再生》。

135、郁达夫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作家。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是作者留日时期生活和思想的写照。

136、徐志摩的抒情诗《再别康桥》把他对母校的深情溶进了别离时的形象和想象中。

137、茅盾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子夜》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138、老舍的作品很有北京味儿。他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

139、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他的早期代表作。

140、林语堂主要从事小品散文创作。他提倡“闲适文学”。赴美定居后,用英语写作了长篇小说《京华烟云》。

141、戴望舒是三十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雨巷》是他的代表作。

142、沈从文最有特色的作品是反映少数民族地区风土民情的小说。中篇小说《边城》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143、曹禺,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话剧《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144、钱钟书的中篇小说《围城》生动地描写了战时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145、艾青,现代著名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抒发了对抚育他的保姆的深情的追怀。

146、梁实秋的代表作为散文集《雅舍小品》。

147、冰心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她的散文柔美、清俊,抒情性很强,被当时的读者誉为“冰心体”。

148、冰心影响最大的作品当推散文集《寄小读者》。母爱、童真是作品的主要内容。

149、张恨水是通俗社会小说家。他的作品语言精炼,明白晓畅,其代表作《啼笑姻缘》是三十年代销售量最大的长篇小说。

150、张天翼是现代文坛杰出的讽刺作家。他的小说主要描写小市民的灰色人生和部分知识分子的庸俗虚伪,以及他们矛盾可笑的心理状态。他写的短篇小说《华威先生》,不仅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每月更新-考试好帮手

介绍地址:http://syzgxl.blog.163.com/blog/static/***1111034252/ 下载地址:http://zjj7281.ys168.com/ 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史上的名篇,还被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林。

151、胡适是现代诗人,著名学者。他是积极推动白话诗的先驱者之一。他1917年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

152、周作人的散文追求知识,哲理,趣味的统一,风格冲淡平和。代表作有《乌蓬船》。

153、爱情诗人冯至是个很有个性的诗人,鲁讯评价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诗集有《昨日之歌》。

154、现代女作家丁玲的代表作有日记体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和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55、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他提出了著名的“三美”原则: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他的作品大多表现爱国主义的思想内容。诗集《死水》是他的代表作。

156、叶绍钧(圣陶)善于描写小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潘先生在难中》是大家熟悉的优秀短篇。

157、赵树理是中国农村题材的优秀小说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

158、中国第一部大型新歌剧《白毛女》是中国现代民族新歌田汉与冼星海在一起剧的奠基之作,它继承了民族传统,同时又吸收了西方歌剧的长处。

159、李季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全部采用陕北民间流传的“信天游”写成,节奏流畅明快,语言在朴素中具有形象美,音乐美。

160、丰子恺是一个有独特艺术气质的散文作家。代表作是散文集《缘缘堂随笔》。

161、田汉是中国现代卓越的戏剧家,是“五四”后早期话剧运动的开拓者之一《名优之死》是其代表作,他是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者。

162、朱自清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作品纯正朴实,篇幅都极短小,有一种朴素的美。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

163、庐隐是与冰心齐名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充满了悲哀,某些小说具有自传性质。代表作有《海滨故人》。

164、沙汀1940年写了受人称道的讽刺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手法极为精炼和传神,每个人物都写得生动逼真。

2010考试时事政治电子书-每月更新-考试好帮手

6.常识题大全 篇六

(一)官职制度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部长官称尚书。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拓展]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拓展] “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拓展] “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一般由皇帝派人去聘任特别有名望的人叫作征召,三公以下召举布衣入仕叫作辟除,合称为“征辟”,为汉代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的士人,多授予博士或待诏的称号,公府辟除的士人一般通称掾吏。9.官员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称为丁忧。(√)[拓展] “丁忧”又称“丁艰”,古代指父母之丧。古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在家守丧三年,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以尽孝道。

10.(2017·全国卷Ⅰ)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11.“起复”“夺情”都是指古代官员守丧期满后,被重新起用,回到原职。(×)[拓展] “起复”是指起用了丁忧未满之人,或是降职、革职之后重被任用;“夺情”是指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仕。明清两代,官员守孝期满而起用叫“起复”;而丁忧期间,朝廷或官府有重要政务需要守孝者回去供职的,则称“夺情”。12.“终养”又称“归养”,是指因亲人年老或病重而辞官侍奉。(√)

13.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拓展] 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形成于春秋时期,汉代承先秦,并进一步完备。汉代丞相以下皆须致仕,称“归老”“乞骸骨”。自魏晋以后,历代相沿。

14.(2017·全国卷Ⅲ)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5.(2016·全国卷Ⅱ)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拓展] 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委婉语。

16.(2016·全国卷Ⅲ)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17(2014·全国大纲卷)“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18.视事,指官员就职办公处理事务。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崔子称疾不视事”。古代表示官员就职的词语还有“下车”。(√)19.(2017·全国卷Ⅱ)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二)皇室官职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20.统治天下的君主、帝王均称为“皇帝”,又称为“天子”。古人认为君主、帝王是上天的儿子,其政权是受天命建立的。(×)

[拓展] “皇帝”始于秦王嬴政。公元前221年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其臣下依据三皇之名,上尊号为秦皇。嬴政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为“始皇帝”。此后,历代封建君主均称为“皇帝”,俗称皇上。

21.自秦代开始,皇帝的正室称皇后,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祖母称太皇太后,历代相沿不变。(√)

22.皇帝指定的皇位继承人称为“皇太子”。一般为皇帝的嫡长子,但也有例外,由皇帝选定册立。帝王之女皆称公主,始于战国。汉代以皇帝之女称“公主”,帝之姐妹称“长公主”。公主封地称邑,以后各代基本上都沿用汉代的这种称谓。(√)

23.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称谓;公主出嫁称为出降,迎娶公主称为尚。(√)

24.(2016·全国卷Ⅰ)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25.(2015·全国卷Ⅰ)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拓展]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其他儿子不能称太子。26.(2015·全国卷Ⅱ)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27.驸马历代专指皇帝的女婿,非实官,清代称为“额驸”。(×)

[拓展] 驸马,是驸马都尉的简称。西汉武帝时始置,主要职责是掌管皇帝副车之马,原为皇帝的近侍官。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才加此称号,已非实官。

28.(2016·全国卷Ⅱ)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三)中央官职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29.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名称为“三公”。但朝代不同、时期不同,三公之官名称不同,职掌也不同。(√)

[拓展] 三公,始于周朝,或以司徒、司马、司空为三公,或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秦汉称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唐宋沿用此称。明清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但已无实际职权,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誉。

30.秦代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位最高,尊称为相国,通称为宰相,秉承皇帝旨意辅佐朝政;太尉掌管全国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事务。(√)31.(2016·全国卷Ⅰ)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32.太师,西周始置,原为高级武官,军队的最高统帅。春秋时晋楚沿用,战国后废,汉又设置,位在太傅之上。(√)

33.司徒,春秋时负责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制定贡赋。汉时,主管教化。(√)34.中书令,历代多为宦官担任,负责宣诏命。司马迁获刑后,曾任此职。(×)[拓展] 中书令,汉武帝始置,西汉后期改为中谒者令,魏晋为中书省的长官之一。南北朝时期,中书令多为有文学名望的人。至唐代,非有特殊资望者不授此官。宋制略同。元代中书令权位尤重,明代废除。

35.参政,唐初以参知政事为他官参与宰相事务的官职名,宋以资历较浅之官与宰相同议朝政,称为参知政事。(√)

[拓展] 参政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均为中央最高政务长官。宋代范仲淹、欧阳修和王安石等都曾任此职。

36.尚书,始置于战国,历代相沿,是执掌文书的官员,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掌管文书奏章,地位很重要。(√)

37.侍郎,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为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38.(2017·全国卷Ⅲ)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39.我国战国时期中央就设有监察官,称为御史,一直沿袭至清代。主要职责是对百官进行纠察弹劾。(√)

[拓展] 西汉时建立了独立的监察机构——御史府,后改称御史台。历代御史台的长官称御史大夫或御史中丞等。明代把御史台改为都察院,长官为左右都御史,清代沿袭。40.我国历代都有史官。掌文史星历,兼管国家图书。虽然名称各异,但职能大体相似。(√)

41.“补阙”原意为补救过失,在唐代属于门下省。主要职责是对皇帝进行规谏,大事可以廷议,小事则上封奏,并举荐人员。(×)

[拓展] 唐代门下省称为“左省”,中书省为“右省”,故补阙在门下省为“左补阙”,在中书省为“右补阙”,与“拾遗”合称“遗补”。

42.“有司”指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如:“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43.(2016·全国卷Ⅰ)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44.枢密使,唐代宗时以宦官掌机密,其后掌权的宦官以枢密使的名义干预朝政,所以,至唐昭宗时开始改为士人任职。(√)

45.黄门是官名,汉黄门令等官多由宦官充任,故后亦称宦官为黄门。(√)

(四)地方官职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46.秦统一后,郡县制正式形成,成为后来各个朝代地方行政单位的基础。郡的长官称郡守,由朝廷任命;郡下设县,县内以十里为一亭,十亭为一乡。汉承秦制,把郡守改称“太守”。和郡平行的还有“国”,也称“诸侯王国”,设官全仿中央。(√)

47.唐代县以上的行政单位称州或郡,长官是刺史或太守。首都或陪都所在地的州叫府,长官叫尹或少尹。唐初中央派官员出巡各州,监察地方行政,称为黜陟使,有权罢免或提升地方官吏。职权和汉代的州刺史相似。(√)

48.“刺史”,汉武帝始置,“刺”,检核问事之意。孝成帝把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49.宋代的州由中央派官员前往管理,称为“知州”,与之平行的还有府、军、监。州、府、军、监以上的行政单位是路。路设经略安抚司掌军权,以经略安抚使为长官。(√)50.明清省下设道,长官是道员,称分守道、分巡道,俗称道台。道下设府,长官称知府,掌一府之政。府下设州,长官称知州;州下设县,长官称知县。(√)51.知县为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仅管理一县行政,无权管理兵事。(×)

[拓展] “知”是主持的意思,唐代称佐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宋初用京官知县事管理一县的行政,有戍兵驻县,更并管兵事。明清沿用不改。

52.司马,西周始置,主要掌管军政和军赋。司马常作为官员的贬降之职。如《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53.提辖,主管军队武装、训练、督捕盗贼、维护地方治安等。宋代州郡多设提辖兵马一官。(√)

54.纲纪,州郡属吏中的高级人员的总称。汉以功曹、五官掾为郡国的纲纪,有时也将主簿包括在内。后来州牧的主要属吏别驾、治中也称为纲纪,魏、晋均沿用此称。(√)

(五)官职任免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55.“征、辟、任、除、拜、授、迁”都是指任用官员,用法相同。(×)

[拓展] “征”是皇帝特聘;“辟”是官府或高官聘用;“任”又称“保”,指高官保任其子弟为官;“除”有“除旧官,任新官”之意,就是改任;“拜”“授”是正常授官,有时是平级调任,有时是升职;“迁”指官职晋升或调动。

56.“转、徙、出、入”这几个词有时是平级调任,有时是升职。(×)

[拓展] 这几个词都指官员调动,其中“转”“徙”泛指调动,“出”专指调离京师,“入”专指调入京师。

57.古代任官,还有摄官、兼官、加官、试守的制度。“摄”是代行职守;“兼”指兼职,以低职兼高职为“行”,以高职兼低职为“领”或“平”。(×)

[拓展] 汉代以低职兼高职为“行”,以高职兼低职为“领”;而到了唐宋,以低职兼高职为“守”,以高职兼低职为“行”。

二、姓名称谓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58.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拓展] 有三种情况直称姓名:自称;用于介绍或作传;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59.(2017·全国卷Ⅰ)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60.(2015·全国卷Ⅱ)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61.号,与名和字没有根本区别,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般敬称。(×)

[拓展] 名和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是由自己取定。号,又叫别号、表号。62.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死后会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63.(2015·全国卷Ⅱ)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64.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叫“庙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拓展]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65.(2015·全国卷Ⅰ)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66.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以后每一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作“改元”。(√)

[拓展] 《汉书》记载,十月汉武帝狩猎捉到一只独角兽,认为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纪念,建议用来纪年,于是立年号为“元狩”,那一年为“元狩元年”。

67.“郡望”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如韩愈虽是河内河阳人,但因昌黎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68.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辞。如“家父”,又作“家严”“家君”;“家母”,又作“家慈”;舍弟、舍妹、舍侄。(√)[拓展] “先父”“先母”是尊称逝去父母的称呼。

69.古人称对方时,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常用“令”“尊”“贤”等敬辞。其中“令”用以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令堂、令兄、令郎、令爱等;“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尊称平辈或晚辈,如“贤郎”(对方的儿子)、“贤弟”等。(√)

70.(2016·全国卷Ⅱ)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71.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如“豆蔻”指十三四岁的男子。(×)

[拓展] “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其他如“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束发”指男子十五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指人三十岁;“不惑”指人四十岁;“知命”指人五十岁;“花甲”指人六十岁;“古稀”指人七十岁;“耄耋”指人八九十岁;“期颐”指人一百岁。72.(2017·全国卷Ⅱ)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73.(2015·全国卷Ⅱ)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74.阙下,阙本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阙下则一般指帝王所居之处,后来又常常借指朝廷。(√)

75.(2016·全国卷Ⅲ)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76.(2017·天津卷)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77.中官,指宦官。君主时代朝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人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

三、礼仪习俗

(一)宗法礼仪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78.在古代宗法社会中,嫡长子指旧时嫡妻所生的长子,因其地位最高,又称“宗子”,有继承父亲地位和财产的权利。(√)

79.冬至之日,最高统治者都会祭天,因为他们认为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一直延续到清代;夏至之日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土神、谷神、社稷等。(√)

80.“封禅”指在都城的城郊祭天、祭地的盛典。历代好大喜功的帝王都给予特别的重视。(×)

[拓展] “封禅”专指在泰山的天地祭祀。《史记·封禅书》:“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81.古代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82.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仪式称“朝仪”,是体现一代帝王之尊及典制完备的重要标志,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拓展] 各朝对朝仪都有严格的规定和等级区别。一般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泛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83.古代诸侯会定期朝见天子叫“朝聘”。每年派大夫朝见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为“朝”。(√)

84.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置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拓展] 长揖,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拱,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85.九拜,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拓展] 顿首,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稽首,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86.祖道,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至易水上,既祖,取道”(《荆轲刺秦王》)中的“祖”就是“祖道”,引申为饯行和送别。(√)87.虚左,古代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

88.膜拜,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

89.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

90.古代祭祀或祭拜用纯色全体牲畜和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叫“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所以这类牺牲称为“牢”。(√)

[拓展] 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猪)三牲全备为“太牢”。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的牲畜,用羊、豕各一,称为“少牢”。

91.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独居,以示虔诚。这些活动叫“斋戒”。斋戒时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92.纨绔子弟代指富贵人家的子弟。因为纨是一种细而有光泽的绢帛;绔是套裤,是套在最外面御寒的。穷人一般穿不起绔,而富贵人家子弟不仅穿纨,还讲究“纨绔”。(√)93.古人称已嫁出的女子回娘家省父母为“归宁”,也指男子归省父母。(√)

94.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95.(2017·全国卷Ⅰ)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拓展]姻亲是和自己通过婚姻关系结成的亲属。血亲就是和基于血缘关系而结成的亲属。两者没有任何联系,所示“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表述错误,联系不存在包含关系。

96.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拓展] 嫡母是妾的子女称父之正妻为嫡母(相对庶母而言)。

八母指八种身份不同的母亲,即指嫡母、继母、养母、慈母、嫁母、出母、庶母和乳母。嫡 母 妾的子女称父之正妻为嫡母。对于嫡母,服制是斩衰三年。继 母 父亲的后妻称为继母,对于继母,服制也是齐衰三年。养 母 过继儿子称收养他的母亲为养母。对养母服制是斩衰三年。

慈 母 妾所生之子,其母死后,其父令别的妾抚育,此别妾就是此子的慈母。嫁 母 亲母因父亲死后再嫁,称作嫁母。为嫁母服齐衰杖期。出 母 被父亲休弃的生母称作出母。为出母服齐衰杖期。庶 母 父亲的妾称为庶母。士为庶母服缌麻。

乳 母 父妾之中曾乳育己者称她为乳母。为乳母服缌麻。

97.“服阕”,又叫服除,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居丧者的服丧期长短不同。(√)

98.居丧,古代为直系亲属(父母或祖父母)服丧,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根据生者和逝者亲疏关系的远近,居丧时的丧服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

99.禖祝中的“禖”是求子之神,禖祝是禖祠的住持,类似庙祝。(×)[拓展]“祝”是祝词,祭祀所用;庙祝是寺庙里管香火的人。

100..晏驾,本义是车驾晚出,汉以前用以讳称帝王死亡,而汉以后则讳称驾崩。(√)101.卒指人死,《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102.“崩”是典型的象形汉字,形自上而下之势,从周代开始常用山塌下来比喻帝王死;殂,形声字,从歹且声。“歹”与“且”合起来,相当于迅速死亡、安乐死。(×)[拓展]“崩”是形声字;“迅速死亡、安乐死”没有依据。

103.术数是中华古代神秘文化的主干内容,基础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河图洛书、太玄甲子数等。(√)

104.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的和人世的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

(二)节日习俗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05.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又称元日、新春、新正等。春节习俗是庆贺过去的一年,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拓展](1)古时候,人们把谷物的成长周期称为“年”。民间一般从上年的腊月初八或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来年的正月十五都称为“春节”。(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106.元宵节,古称上元节、灯节。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好的收成。吃元宵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习俗。元宵节的习俗还有赏花灯、猜灯谜、舞龙灯、迎紫姑、走百病等。(√)

[拓展]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唐寅《元宵》)

107.(2017·全国卷Ⅲ)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108.上巳,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旧俗以此日在水边洗濯污垢,祭祀祖先,叫做祓禊、修禊。魏晋以后一般把上巳节固定为三月三日,举行水边饮宴、郊外游春活动等。(√)109.清明节,据传为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仿效。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拓展](1)寒食,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2)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王磐《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110.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拓展]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端午》)

111.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拓展]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112.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拓展]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中秋月》)

113.重阳节,《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拓展]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四、天文地理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14.古人以天为干,以地为支。天干常用来表示次序,地支可用来表示时间。把天干地支依次组合,配成六十对,称为“六十甲子”。(√)

[拓展]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天干地支组成了古代纪年法。115.(2017·天津卷)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116.纪:古代记年的一种方式,木星绕地球一周约需十年,故古称十年为一纪,李商隐的《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一句中的“四纪”即为40年。(×)

[拓展]“纪”,木星绕太阳一周约需十二年,故古称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四十八年。此指玄宗实在位四十五年,将近四纪。

117.阴历每月十五日称“望”。“既望”是每月望日之后的几天,这时候,月亮看起来很圆。阴历每月初一称“朔”,每月最后一天称“晦”。(√)

[拓展] 既望,有时专指阴历十六日。苏轼《赤壁赋》有“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晦朔,庄子《逍遥游》中的“朝菌不知晦朔”句,就是说生命极短的朝菌不知道阴历三十到初一的时间变化。

118.古人以夜半为中心,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也就是以夜半(子时)为三更,前后各有两更。现在常说的“半夜三更”本是指夜半子时,即11点至1点。(√)119.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120.流火,流,下行;火,大火星,即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相当于公历的八月,流火是说大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暑气已退。(√)

121.东曦,古代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东曦指初升的太阳。(√)

122.云气,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

123.“江河”专指长江、黄河。“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的地区,又称“江左”。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表,长江以南地区。如《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124.山东,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大多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

125.关东,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关西,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关中,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关内,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关外,山海关以东或嘉峪关以西或居庸关以北一带地区。(√)

126.“朔漠”原指北方沙漠地带,有时也泛指北方。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各部落各有名称,而统称“百粤”,也叫“百越”。(√)

127.“九州”“海内”都是我国古代的旧称。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因此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128.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129.“中原”即中州、中土,是区别于边疆地区的说法。狭义指今河南及其附近地区;广义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拓展] 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的“中原”特指当时沦陷于金人的淮河以北地区。

130.(2016·全国卷Ⅰ)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131.吐蕃是活跃在蒙古高原对我国隋唐政权造成严重威胁的少数民族部落联盟。(×)132.“塞外”又名塞北、朔北、漠南,古代指外长城以北,即今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的北部及河北外长城以北一带。(√)

133.“阳关”,一般指西汉所置,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的阳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

[拓展]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即指此。俗语“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中的“阳关”也指此。

134.“姑苏”是江苏苏州的别称,因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唐代诗人张继有《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其中的姑苏城即苏州。(√)

135.“长安”是我国古都之一,汉高帝五年置县,七年定都。汉城在今西安西北,周围二十五公里。唐末迁都洛阳后,在长安旧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西安城。(√)136.京兆,就是京城,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的称谓。(×)

[拓展]京兆,指京城及其辖区,是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区的称谓。

137.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隋唐以后简称“辅”。三秦,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三都,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都晋阳和京都长安。两都,汉代指长安、洛阳,又叫“两京”。(√)

138.(2016·全国卷Ⅲ)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139.(2017·全国卷Ⅱ)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140.(2017·天津卷)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五、教育科举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41.“科举”即分科考试以取仕。始于隋唐,止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实行分级考试,有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142.“举人”在科举时代是指应举之人,是各地乡贡入京应试者的一类考生,是没有学历的人。(×)

[拓展] 在唐代“举人”是指没有学历的人。明清以秀才、举人、进士表示三级科举身份。明清时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俗称孝廉),参加乡试取中的第一名举人称为“解元”,会试第一名为“会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合称“三元”。

143.中国古代历代各级官府都会直接举办和管理学校,称为“官学”。由政府提供“廪膳”,选派教师,指定教材,监选生员。(√)

[拓展] “官学”与“私学”相对,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其中朝廷直接举办和管辖的属中央官学,如唐代的国子学、大学、四门学、弘文馆、崇文馆,元明清的太学、国子监等。144.在中国古代,学校都称为“庠”“序”,主要是教授知识,为国家培养人才。(×)[拓展] “庠”的主要功能是养育、培养,“序”的主要功能是学习“射”这门技艺,“校”的主要功能是教授知识。

145.在宋代,主管教育的行政机关称为“国子监”,同时又是国家最高学府。(√)146.我国古代藏书、校书、讲学的地方称为“书院”,主要是校勘经典、辨明典章、收罗人才。(√)

[拓展] 书院始于唐代,宋代书院大兴。以白鹿洞、石鼓、应天府、岳麓四大书院最为著名。147.中国科举时代,学校里的幼童称为“童生”。(×)

[拓展] 明清科举考试,凡考试未合格,没被称为秀才以前,无论年龄大小,都称为童生,又称文童、儒童。

148.优秀的人才称为“秀才”,俗称“相公”,是一般儒生的通称。(×)

[拓展] “秀才”原为优秀的人才,汉代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唐初有秀才科,后停废;宋代凡应举者皆称秀才;明清称府州县学生为秀才。

149.古代向朝廷荐举人才,泛称贡士,唐以后亦称科举制度为贡举。(√)

[拓展] 清代科举中参加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士,其第一名称会元。贡士均需参加殿试,殿试后根据成绩排名,由皇帝赐予进士出身。

150.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151.(2015·全国卷Ⅰ)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152.“登第”指登进士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二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

[拓展] 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153.明清时期每隔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称为“大比”。乡试是科举考试的开端,所以称为大比。乡试之年称为大比之年。(√)

[拓展] “比”是考核的意思。明清以前,大比泛指科举考试。

154.明清时期在省城,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因于秋季举行,所以又称秋试、秋闱,考中者为举人。举人参加的科举考试为会试,每三年一次,因在春季举行,也叫春试、春闱,因其由礼部主办,又称为礼闱。(√)

155.科举时代最高一级的科举考试,因在皇宫内大殿上举行而被称为“殿试”,亦称廷试。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为状元,第二、三名分别为榜眼、探花。(√)

156.(2017·全国卷Ⅲ)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157.(2017·天津卷)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拓展]“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错。应该是《尚书》、《诗经》、《礼记》、《易经》、《乐经》、《春秋》。158.(2014·全国大纲卷)《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六、生活文化

(一)服饰、器物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59.冠冕是贵族男子的头衣,平民男性的头发则以头巾为主,贵族则在冠之下附巾。如葛巾、幅巾、纶巾等。(√)[拓展] 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在亲人和乡贤的祝福下,将头发梳起来,并带上冠固定头发,从此就是成年人了。男子年满二十称为“弱冠”。

160.笄,是簪的古称。将头发梳起来,用笄固定住。古代女子十五岁则被称作“及笄”。(√)

161.古代将上下身分为两件的衣服总称“衣裳”,这里的“衣”和“裳”是两个词,“衣”指上身的衣服,“裳”指下身的衣服,也叫“裙”。(√)

[拓展] 女子服饰中,短上衣叫“襦”。把裙子穿在襦外面,就成了襦裙。在裙子外面又加了一件上衣叫作“袄”,以袄掩裙,袄可长可短,在明代最为常见。

162.短褐,用麻或毛捻成线编织的粗衣,不但重,无光华,而且不暖。对地位低下的人来说,则为平时所穿,因此“短褐”成了平民的标志。(√)

163.袖,又称“袂”,古语“联袂”就是连在一起拉着手的意思。(√)

[拓展] “联袂”是一同做某件事的意思。“挥袂”则是挥手的意思。由此可见,古代常常用“袂”来代指手。

164.黔首,以黑巾裹头,代指平民,即本业为农业与小手工业,末业为小商贾等各种不事生产的人。(√)

165.白丁,古代平民着白衣,故常以“白丁”称呼平民百姓;布衣、麻衣,借指平民。(√)

[拓展]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布衣之交,即贫贱之交。

166.青衫,黑色的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也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

167.“笏”又称“笏板”,当纸张还没有发明的时候,文字都记录在上面,上朝的时候可以提醒自己重要的事情。(√)

[拓展] 缙绅,插笏于绅带间,旧时官宦的装束,亦借指士大夫。

168.“席”是跪坐时用的垫子。这是由于最初中国人是席地而坐的,坐的时候,比较庄重的坐姿是跪坐。(√)

(二)饮食、灶具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69.“觥”是古代一种椭圆形,三足或四足的盛酒器,上部或侧面有提梁;“筹”本来是竹片或木片,用来计数,华丽些的也可以用象牙等珍贵材料制作。后来指在喝酒时用以计数的工具。(√)

170.“鼎”用于煮肉和盛肉。鼎有圆形三足和方形四足两种,现存的鼎中,最著名的要数司母戊鼎。青铜鼎非常贵重,非大贵族不能使用。(√)171.“箪”是一种像小筐的竹器,古代用它来盛饭。(√)

[拓展] 语出《论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称赞颜回安贫乐道,只能吃一竹筐饭,喝一瓢水,却仍然能自得其乐。

(三)交通出行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72.在中国周代,马车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普及。根据马的数量,可以对车有不同的称呼:骈就是两匹马拉车,骖就是三匹马拉车,驷就是四匹马拉车。(√)

[拓展] 据说“天子驾六”,只有天子才能乘坐六匹马拉的车子。由于四马拉车最为常见,所以用“驷”来代指马车。“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表示说出口的话,即使是驾着四匹马拉的车子也无法追回来。

173.古代的轿子叫肩舆或腰舆,其区别是肩舆上肩抬,而腰舆抬在腰间。最早叫“辇”,本来是人推的车,后来成为专用的车或者轿子。(√)

[拓展] 杜牧《阿房宫赋》中说别国的王孙公主被“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可见当时的辇还不是皇帝专用。

174.“轼”是指马车前部栏杆上的一块横木,“辙”是指车在泥土路上碾过的痕迹。(√)175.最初的田猎是一种非常严肃的军事和祭祀活动,后来田猎的制度消失,对贵族们来说,打猎成了休闲活动。(√)

176.驰驿,古时官员因急事奉召入京或外出,由沿途驿站供给差役、马匹和粮食,兼程而行,称驰驿。(√)

(四)古代刑罚

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77.(2017·全国卷Ⅱ)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拓展] “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然后再作考察”错。178.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之统称,在不同时期,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五刑有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之分,其中隋唐以后封建制五刑是指笞、杖、徒(劳役)、流(流放)、死。(√)

179.刺配:脸上刺了字,发放送往远地充军。刺,即黥刑,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上字,用墨染上颜色;配,发往远地充军。(√)

[拓展] 黥刑又称墨刑,以刀刻凿人面(体)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使其永不褪色。汉以前,墨刑主要施于犯人面、额之上,适用于较轻的罪犯;以后,墨刑间或有之,主要用于逃奴、窃盗和辅助刑。

180.刖刑,又称剕刑,指砍去受罚者左脚、右脚或双脚的酷刑。(√)

[拓展] 从膑刑演变而来。膑刑是去掉犯人的膝盖骨,犯人受膑刑后不能行走,受刖刑即断足后,装上假肢仍可行走,故刖刑轻于膑刑。

181.笞刑,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背部或臀部。笞刑打十至五十下。杖刑,用大荆条、大竹板或棍棒抽击人的背、臀或腿部。杖刑打五十至一百下。(√)

182.戮刑,戮有羞辱和耻辱之意。戮刑视为奇耻大辱。戮分为生戮和死戮。生戮即先将犯人示众,然后再杀死;死戮是先将人杀死,然后再陈尸示众。(√)

183.宫刑又称腐刑,是仅次于死刑之刑。因犯人阉割后畏风须暖,要在蓄火如蚕室之宫刑狱中将养百日,所以宫刑也叫作隐宫、下蚕室。(√)

184.炮烙:下面点火把铜器烧热,让人赤脚在上面走,使人掉进火中烧烫而死。汤镬:把人放入大鼎或大镬,用滚汤将人活活煮死的酷刑。菹醢:把人剁成肉泥,制成肉酱。(√)185.车裂,即五马分尸,就是把受刑人的头跟四肢套上绳子,由五匹快马拉着向五个方向急奔,把人撕成六块。凌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处死人时将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是一种肢解的刑罚,即包含身体四肢的切割、分离。(√)

186.“桎梏”,中国古代的刑具,指脚镣手铐。在手上戴的为桎,在脚上戴的梏。(×)[拓展]在手上戴的为梏,在脚上戴的桎。

187.弃市,为死刑的一种,自商周时即有。《礼记》:“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即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用于处决某些罪大恶极者。(√)188.制书,即制式文书,是朝廷大员颁布重要法令或褒奖惩戒官员时采用的专用文件。(×)[拓展]制书就是皇帝说的话。所谓“天子之言曰制,书则载其言。”在周代,帝王的命令叫“命”。秦始皇灭六国后,改“命”为“制”,“制”即成为用以颁布皇帝重要的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

7.返璞归真文化常识题 篇七

“皓首穷经”课本为本

[为本]

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我们博闻强识当属第一要著。但依纲据本,其考查的范围终究越不过课本的范畴,即便偶有陌生的概念出现,依据课本知识的积累去推导,依然可以得出准确的判断。故而,复习还是应当以课本为根本。

例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Ⅱ)

A. 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 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 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 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解析 此题所涉及的内容均在课文中:男子的名和字,课本注释中经常提到;谥号,在《五人墓碑记》中,就有“赠谥美显”句;“诣阙”虽未直接接触,但岳飞《满江红》中亦有“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句,可推断其应为正确解释;而“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而不是简单的长子,即便没见过,根据影视故事也可推导出,故选C。

[信息突破生活] [为本] [为基]

语文学习从来都不仅仅局限于薄薄的几本课本,生活即是语文,生活即是学习。新题型的出现也正是提醒我们这一点,让我们把生活、学习融为一体,真正提高语文能力。就文化常识的考查而言,有时可以依据日常生活的积累,去灵活地判断排除,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5年高考全国课标卷Ⅰ)

A. 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 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 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解析 “登进士第”“兵部”“庙号”都是我们知道但又不甚透彻的,“太子”在历史课本、影视作品中经常接触,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不能指其他儿子。

[豁然开朗语境] [为本] [为识]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语言的运用从来都不是孤立的,故而根据语境品味语言,瞻前顾后理解文化常识概念的含义,应该成为解题的重要思路。

例3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4年高考全国大纲卷)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必须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根据上文中“孝敬皇帝未尝南面”,判断“南面”应该是皇帝登基。A项中,《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句,“衣褐”为穿上平民的衣服,那么“解褐”自然是脱去平民穿着的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C项中,根据原文“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句,可知“故事”文中为“根据旧日的典章制度”。

练 习

1. 下列各句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

B. 疏,指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它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对某事的意见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或“奏议”。

C. 削籍,籍,指做官名册。削籍,即削除官籍中的名氏,犹言革职。如清宣鼎《夜雨秋灯录·妓笃故谊》:“丽春者,前所识之妓也。陈尝助百数十金为其削籍。”

D.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是北宋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新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

2. 下列各句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代贵族女子其实也有字,通常是在15岁举行及笄仪式以后才起的,意味着可以嫁人了 ,所以一般称未曾许配的闺女为“待字闺中”。

B. 古人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比如,尊称对方年长的家人可以称谓“先贤”。

C. 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陶靖节(陶渊明)、岳武穆(岳飞)、曾文正(曾国藩)等。

D. 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3. 下列各句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庠”“序”是指古代地方所设的学校,周代叫“庠”,殷代叫“序”,后世的学校通称“庠序”。

B. 敕除,指皇帝下命令撤职。敕,在古代就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例如“敕令”。

C. 吏部,官署名,主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之事。侍郎是部门的一把手。

D. 团练使,官名。设置团练使始于唐肃宗时,只是一种虚衔。到宋代,掌握有实权,大者领十州,负责地方军事方面的事务。

参考答案

1. C(“陈尝助百数十金为其削籍”句中的“削籍”为“妓女从良”)

2. B(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过世之人)

3.A(B.古代任命官职用“除”; C.尚书是吏部一把手; D.唐代有实权,宋代是虚衔,如苏轼曾任黄州团练副使)

上一篇:浅谈初中化学实验与探究下一篇:我想当一名小小播音员3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