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科教版

2024-10-13

六年级下册科学科教版(7篇)

1.六年级下册科学科教版 篇一

第一单元 齐心真好

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学目标:

1、体验在集体活动中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

2、认识合作成功与失败的条件和原因。

3、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体验合作中的共享与双赢。教学准备: 8组竞赛瓶、4个排球、4面红旗、8组积木、5组橡皮泥、9个带问题的卡通人物和动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精巧过渡。

教师:同学们,你们爱做游戏吗?老师也很喜欢做游戏。今天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好吗?不过在做游戏前,先让大家听一段小故事。很久以前,一个很深的矿井里有5个矿工,可是有一天矿井突然塌方了,其他井口都被堵,只有一个井口还有一个很小的口,只能一个人艰难地通过。而且情况紧急,他们必须尽快逃生。5个矿工该怎么办才能逃生?同学们,你们面前的5个小球就是5个矿工,快快想出好办法!

二、游戏体验

1、体验一:抽球比赛。看哪个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球抽出,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动作快或者动作慢的原因,并且进行比较。

2、体验二:传球比赛,夺红旗。可以进行两轮比赛。

(1)第一轮比赛要求球从每个学生头上传过。赛后,说说动作快或动作慢的原因。

(2)第二轮比赛要求球从每个学生左肩传过。借鉴第一轮失败的原因小组进行调整,再比赛。

3、体验三:堆积木比赛,夺红花。要求小组内每个同学都参与,看哪个小组在5分钟内堆的积木花样最多,堆完后各组可以请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欣赏,并介绍自己小组堆积木的方法。最后,学生介绍,总结堆积木花样多与少的原因。

三、探究明理

1、学生讨论探究。三个活动后请学生讨论自己在前面的三个游戏中的收获,自己的感想。通过比较,进行总结归纳。

2、教师小组:合作,可以产生超过个人的力量;合作,可以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合作,能为集体赢得荣誉;合作,能给我们带来愉快的体验。

四、延伸升华

1、让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教科书中的几个事例、课堂上的三个活动及自己的理解,以“合作中的共享与双赢”为主题,进行交流 讨论。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第19页的图配文,然后谈感受。写下自己的体验。

五、模拟实验教师呈现学生喜欢的卡通动物、人物卡片,在每个卡片的后面列有一个任务,学生按照小组抽取卡片,根据抽到的任务,各小组分工合作。卡片中的任务有以下几个:(1)粉笔将教室里的黑板打扮漂亮!

(2)喜欢拼图吗?试试看,你们的卡片拼出后会是一幅什么图,然后将结果贴在黑板上。

(3)会捏橡皮泥吗,那么来吧!试试捏个“动物乐园”!(4)小组同学准备个小合唱,要有动作才好哟!

(5)有一座房子光秃秃的,你们能用玉米粒做屋架,红豆做屋顶,绿豆做窗户,再配上图案,将它打扮一下吗?(6)小组的几个人试着组合成“术字形”“米字形”“梅花型”图案(要求站着组合)

(7)你们小组能团结一心,那么大家都来想一想,小组同学一起合作干点什么?给大家个惊喜。

(8)这是一朵大红花,每个花瓣都被白色花片遮住了,白色花片上的问题需要从书中寻找答案,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从书中找出答案,就能揭开白色花片得到这朵红花。

(9)你们还可以自由选择,尝试与同学合作完成一件事。写下你们的活动记录,然后向全班同学展示成果。

六、教师寄语

在刚才的合作实践活动中,老师看到了大家的成功合作。你们成功的喜悦,灿烂的笑容,让老师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是很棒的合作之星!

第二单元 新时代,新生活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人民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变化,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从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祖国的巨变,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收集家乡过去和现在的照片、图片(能反映家乡面貌的变化或反映家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组织学生向社区老人、村(居)委会干部了解家乡的过去,并做好记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知变化

1、明确任务,用最短的时间去发现家乡面貌的变化以及家乡人民生活的变化,收集好图片、资料、作好记录。

2、学生分组自由活动。

3、寻找家乡的变化。学生调查家乡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如道路交通、桥梁建筑、公用设施、环境等多方面的变化;寻找人民生活的变化,如,衣、食、住、行及生活方式的变化。以下方法或途径供学生参考。

(1)到图书馆、博物馆查询资料了解家乡的过去。

(2)询问社区老人、村(居)委会干部,了解家乡的过去。(3)调查商店的店主、交警、环卫队及自己的长辈。

4、整理资料。学生自由选择资料的呈现形式。

(1)分类整理所收集的照片、图片,并配上文字说明,对文字资料进行整理,写出汇报材料。

(2)用收集到的有关数据资料制作统计图表。

第二课时

一、说变化

1、学生采用新闻播报的形式把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汇报。

2、学生把收集的照片、图片、文字资料以及汇报材料、统计图表展示出来,贴在黑板上。可以分为过去和现在两个展示区,在展示作品上标出提供者的姓名。

3、学生参观。可以自由讨论,发表看法,也可以向提供资料的学生提问题,提供资料的同学也可以充当解说员。

4、讨论交流:这些年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5、教师小结:改革开放,使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物质建设方面的,有精神生活方面的,生活中的新鲜事变多了,吃要讲究营养、热量;空衣追求时尚、美观;住要住得宽敞、舒适;行则要求安全、快速;用要满足省时、方便、高档。

二、谈感想

1、学生谈:看到家乡的变化这么大,家乡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你的感想,家乡变化这么大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自由谈感想。

3、请社区德高望重的老人或社区干部现身说法,也可以选播一些宣传片,让学生感悟家乡的变化。

三、板书设计:

新时代,新生活

一、举世公认的奇迹 我所知道的“世界之最”:

二、感受新生活

春天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引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初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教师:查找关于改革开放的图片及录像并制作成幻灯片。学生:收集关于三峡、南水北调等工程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听到这首熟悉的歌曲,大家一定都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那么这首歌曲讲述的是哪位人物的故事呢?对,这首歌曲讲述的是邓小平爷爷的故事。歌曲中有句歌词是这样写的: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下了一个圈。那么邓小平爷爷为什么要画下这一个圈呢?

学生讨论发言。

原来,邓爷爷画下这个圈代表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进行了。

二、新授

1、小渔村的变化

(1)邓爷爷在南海边画下的这个圈,就是深圳。

二十几年前,这里是一个总面积不到3平方千米,人口不足3万,十分偏僻、荒凉的小渔村。到2002年,深圳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504.25万,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5561美元,是一座“一夜崛起之城”。那么,这个地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学生讨论发言。总结:深圳的发展靠的就是优越的地理位置——海上运输发达和国家给予的特殊经济发展政策。

(2)我们国家先后建立了5个这样的经济特区,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学生发言: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

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这些城市,观察这些城市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呢?

学生讨论发言。

总结:这些城市都位于沿海地区,有便利的运输条件,有了更好的经济发展政策,这些地区成为我国最先发展起来的城市。

图片展示:改革开放后的大连、上海、新农村。

(3)在城市、农村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的国家还在描绘着西部大开发的蓝图。

播放视频:高峡出平湖

播放课件演示:三峡工程船闸工作原理我们国家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修建三峡工程是为了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西部大开发除了三峡工程以外,还有“南水北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四大工程激活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

同学们知道这些重点工程的作用吗?南水北调:通过三条调水路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联系,解决我国北方缺水的问题。青藏铁路:远程运输能力的缺失,致使西藏100元只相当于沿海地区的54元,青藏铁路的修建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西电东送:西部水资源丰富,输送一部分电到东部,缓解东部用电量大,电力紧张状况西气东输:新疆塔里木盆地发现了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通过管道一直输送到我国东部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并以低廉的价格取代了外来的天然气。

三、总结。

四、板书:

祖国,我为你自豪——春天的故事

小渔村的变迁:

高峡出平湖

西电东送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青藏铁路

从东方红到“神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网络选择、收集、整理资料。无条件的可查文字资料。

2、让学生收集、整理资料,阅读交流“神舟”6号研制、发射过程中的人和事。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初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查找一组关于“神舟”6号的照片并制作成幻灯片,查找相关网址并写在卡片上。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2005年10月12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舟”6号发射成功了。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通过各种途径,对“神舟”6号,对费俊龙、聂海胜,对我国的航天事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你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学生交流)

2、教师:同学们知道得还真不不和课前,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些资料,想看吗?(教师呈现关于航天的图片,最后图片定格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墓碑”上)

二、搜集资料,加深了解

1、(手指图片)从梦想到现实,从国家领导人到13亿人民,从英雄到壮士。看了这些图片,此刻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并确定2-3个问题让学生进行研究)

2、同学们的求知欲望可真高,但由于时间限制,这节课我们就这2-3个问题作深入了解。各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研究哪个问题。

3、各组自由选择本组所要研究的问题。

4、教师提供相关网址:老师在上网浏览时,发现这几个网站中相关内容比较多。小组同学可以分工浏览一下。将找到的有价值的资料和感人的故事放在D盘的“神舟”5号文件夹中,和小组同学共享。稍后,用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收获展示出来。(先完成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

5、集体交流。学生通过朗读、分析概括、制作“电子杂志”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收获。

三、畅谈感受,升华情感

1、论坛交流:由于时间限制,不能让每位学生都来交流。还没有把自己的收获展示出来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成果、心情及想说的话粘贴在校园网的论坛上,和其他同学共享。

2、总结:是啊!我们的祖国是如此伟大,让我们对她深情的说一声,祖国——我为你自豪(板书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光辉的瞬间

教学目标:

1.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教育学生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力所能及的事。

2.了解我国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学习体育健儿勇于拼搏、为国争光的顽强精神。

3.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外交史上的一个个光辉的瞬间,激 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盼望祖国统一早日实现的愿望。教学准备: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感体验。

1.出示: 香港、澳门回归的图片。

2.问:假如你当时就在香港、澳门的现场,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3.学生互相交流。

4.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可将自己的记录卡做些个性装饰。

5.将记录卡搜集装订成册,供同学们随时翻阅交流。二.新闻发布会。

1.整理课前搜集的香港、澳门、台湾的有关图片、资料。

2.分小组举行新闻发布会,采取记者提问的方式,看谁了解得最多。3.评选最佳小组。三.诗歌朗诵。

1.自由组合,朗诵《七子之歌》。2.学唱《歌唱祖国》。四.布置作业。

搜集香港、澳门、台湾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讲解申奥成功的事情。2.谈感受。二.回顾辉煌。

1.历届奥运会所取得的成绩。2.问:你有什么想说的? 3.齐读43页主题文。三.展望2008年。

1.问:北京申奥成功说明了什么? 2.学生互相发表看法。

3.你想为2008奥运会做写什么? 4.学生交流。

四.了解我国与各国的友好交往情况。1.默读课文44——45页。

2.结合图片了解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史。3.齐读“小资料”。五.布置作业。

收听、收看《新闻联播》等新闻时事节目,或从网上了解并搜集我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资料。

我为祖国绘蓝图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为祖国的逐渐强大而自豪,培养和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感情。

2.知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从小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做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知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育学生从小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贡献。

教学准备:

带领和组织学生走访国土、城建、规划等部门,了解我国或当地现有建设成就和未来的远景规划。

教学过程: 一.知成就。

1.中共十六大盛况。

2.结合图片,教师配以详细解说,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3.分小组展示和汇报课前走访调查我国或家乡现有建设成就和未来的远景规划情况。

4.教师小结。二.颂祖国。1.《祝福你,我的祖国》和《走进新时代》两首歌的歌词。2.齐声朗诵歌词。3.唱这两首歌。

4.学生自由表演节目,以表达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三.绘蓝图。

1. 问:请大家算算在2021年和2049年建国100周年时,你分别有多大?从这点你想到了什么?设想一下那时的生活怎样?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形式不限,可将自己心中祖国的未来、对祖 国美好的祝愿、自己的理想写下来;也可选择一个角度,画一画祖国未来繁荣昌盛的景象。

3.学生畅谈和展示祖国未来的发展与变化。4.教师小结。

5.齐读47页主题文。四.布置作业。

星期六收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了解祖国的发展与变化。

第三单元

和平,我们共同的心愿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体会世界儿童对和平的美好心愿。

2、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并鼓励学生能为此做力所做及的事。

教学准备:查找有关刘玲的资料及《儿童和平条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课前查到《儿童和平条约》了吗?跟大家说说其中的内容。学生互相交流查阅资料的情况。

教师简要介绍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

二、初读《儿童和平条约》

1、学生自读。

2、个别学生读。

3、学生齐读。

三、讨论学习《儿童和平条约》

1、读了《儿童和平条约》,你觉得“宣告”是什么意思?

2、全世界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没有战争、破坏、分恨,人类应共享大自然的恩惠,共创美好的生活)

3、看了条约的内容,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说说从电视和报纸上看到、听到的存在战争、饥饿的地方,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对和平的希望。

4、教师小结:《儿童和平条约》是1986年9月25日由世界各国的儿童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共同签订的一项公约,表达了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条约一开头就点明未来的世界应该和平。接着,文中表达了他们对战争的憎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提出了全世界儿童为了维护和平要做的事和希望。因此,我们应该坚信,只要大家努力,世界就一定会和平。

四、课外拓展学生课下写一篇读后感。

五、学生交流读后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和平的理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六、评比优秀读后感,出一期《我们呼唤和平》专刊

战争,人类的灾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发生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知道战争所带来的危害,懂得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2、通过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看史实,激情感。教师通过大屏幕呈现有关战争的内容。

(1)播放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抗日战争的片断。

(2)呈现有关战争给人民带来危害的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你看了有关战争的电影片断和图片,有什么感想?(学生交流)

3、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归纳整理研究主题。(1)你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2)你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哪些危害?(3)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所遭受的损失大约是多少?

(4)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上又发生了多起局部战争,你能举出例子吗?

(5)说说现代战争对人类的危害。

二、实践体验、探究学习

1、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并提出问题。教师可用下面的导语引出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请学生4人一组各自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选一名代表把小组内最典型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主题二的内容,再说说看了这些内容后的感想或提出有关的问题。

2、学习小组针对本组提出的问题或本组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3、学习小组根据所探究的情况,写出探究报告。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小报、广告牌、小书签等。

三、成果交流,互评作品由各组集体或选派代表展示成果,然后互评。

让世界沐浴和平的阳光

教学目标:

1、通过写信、编诗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热爱。

2、引导学生为世界和平做力所能及的事,争做和平使者。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热爱并引导学生争做和平使者。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片,爱和平。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

2.问:图上画了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3.学生互相交流。4.齐读63页旁白。二.开展活动。

1.问:为了人类的和平,我们能做点什么? 2.学生交流。

3.64页的信,指名读。

4.问: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自己对和平的期待,对全世界人民的关心呢?

5.学生讨论交流。

6.分小组制定活动方案。

7.汇报各小组的活动计划及方案。8.开展活动。三.布置作业。

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各小组的活动方案。

第二课时

一.展示作品。

1.举行以和平为主题的中队会,各小队展示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2.展示作品,欣赏作品。3.谈感受。

4.评选“和平小队”和“和平小使者”。5.颁奖。

二.活动延伸。写一篇以“和平”为主题的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板书设计:

让世界沐浴和平的阳光

热爱和平

祈愿和平

保卫和平

第四单元 地球,生命的摇篮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地球的了解和热爱。

2、学会关注周边的环境与地球环境状况。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见。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美丽的地球。

1、学生观看宇宙中美丽的地球,课件呈现星光灿烂的宇宙中,悬挂着一颗蓝色星球的照片。

2、学生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子。

3、学生说说人类对地球的称呼有哪些。(生命的摇篮、妈妈、家园、地球村等)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地球妈妈的爱。(可以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

活动二:神奇的地球。

1、活动:比一比,谁对地球妈妈了解得多。可引导学生从地球的形成、地球的年龄、地球的位置、地球的旋转、重力等方面谈谈对地球妈妈更深层次的了解。

2、地球妈妈还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可组织开展为地球妈妈填写身体状况的活动。空气:地球妈妈的皮肤森林:地球妈妈的肺水:地球妈妈的血液

3、大树的赞歌。可组织开展如下几个方面的活动。(1)带学生到校园、公园、山里感受大树的美。(2)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棵树。(3)写一首小诗或一篇短文赞美这棵树。

活动三 脆弱的地球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地球太可爱了,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并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2、请学生谈谈自己周围的环境问题。

3、学生写一份环保倡仪书或与环保有关的诗歌、公约,唤起人们对环保的重视。

大自然的诉说

教学目标:

1、了解由于地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温室效应、沙尘暴、珍惜动物濒临灭绝等问题挑战着人类,使学生感受到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

2、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状况,并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小时候最喜欢冬天,大家堆雪人、打雪仗,房檐下结了一根根的冰柱,我们就拿来当冰棍吃,可现在好几年都没下过大雪了,这种景象也消失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二、新授这都是温室效应若的祸。

1、热热热:

(1)什么是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有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能让阳光照到地球表面,同时又阻档热量从地球表面散发出去。当这些气体太多时,地球好像穿了一件保暖外衣,成了一个大温室,这就是温室效应。

(2)严重后果:病虫害增加;温度升高,两极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气候变暖,海洋风暴增多;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3)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 2050 年全球气温将上升 2 — 4 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山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被水淹没,其中包括几个著名的国际大城市,如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

(4)那么怎样减缓温室效应呢?

减缓温室效应的方法:①尽量节约能源; ②保护好森林和海洋

2、沙漠跑得比我快为什么说沙漠跑得比我快呢?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 160.7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7%。全国将近1/3的国土面积正受风沙危害。而且我国沙漠化面积扩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1)环境警示牌

(2)沙尘暴课件展示沙尘暴

(3)沙尘暴和荒漠化,是天灾?是人祸?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学生讨论 发言。

3、动物的控诉

(1)展示渡渡鸟的图片,介绍渡渡鸟灭绝的原因。介绍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喜鹊、青蛙、蛇。

(2)交流:从你看过的童话、寓言中找出一些被人们丑化的动物,分析他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讨论:如何保护野生动物?不穿皮毛衣服;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意义;建立野生动物园、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严厉打击滥捕和倒卖野生动物的案件。

三、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

地球累了

教学目标:了解环境现状,能分辨什么样的行为是保护环境,什么样的行为是破坏环境;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环保观念。

教学过程:

一.小品表演,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居住在地球上。可是,你们知道吗?我们的地球妈妈病了,满身伤痛,原本绿色的土地被黄沙吞没,原本清澈的河流被污水染黑,原本蔚蓝的天空不再蔚蓝,原本清新的空气不再清新„„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母亲得这么重的病呢?是环境污染。同学们,看!地球妈妈来了。

(一个学生身上披着世界地图,饰演成地球妈妈,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上场)“地球”:环境污染对我的伤害实在是太严重了。现在我全身是病。再不给我治病,我快没命了。

医生!医生!(另一个学生装扮成医生上)

“医生”:你怎么啦?

“地球”:我觉得难受极了。皮肤发痒,透不过气,海湾一带稳稳作痛,请你帮我检查一下吧!

(医生为地球仔细诊断)“医生”:咦,怎么是你!过去你不是这个样子的。那时你的肌肤不是蓝色,就是绿色,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可如今„„(不断地摇头作无奈状)

“地球”:(哭丧着脸)我到底得了什么病?

“医生”:你的绿色皮肤 —— 森林,受到了沙漠的进攻,得了“脱落症”;你的蓝色血液 —— 海洋,有些地方不再是鱼儿的家了;你的身体保护膜 —— 大气层已开始变得浑浊,渐渐失去了保护功能,将使你的肌肉大片坏死„„ “地球”:那可怎么办呢?请救救我吧!

“医生”:你的病是由于人类不注意环境保护,过多采伐树木,随意排放废气造成的。对这样的病,医生是无能为力的,唯一的办法,只能请人类不再加重你的病症,并努力保护环境,逐步恢复你的抗病能力。

“地球”:(面对大家,作哀求状)人类啊,请你们保护环境,救救我吧。

小结:同学们,保护环境对于人类来说太重要了。作为地球上的少年儿童,我们有义务让地球妈妈更健康、更美丽。

二讨论明理,指导行为。

1.讨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哪些行为是不爱护环境的行为?(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发言)

2.看到破坏环境的行为,该怎么做?

三、创设情境,演示训练 出示一幅壁画,学生思考:图上哪些行为是错的,为什么?(同桌讨论。指名发言再集体评价)(图上错误有:橡皮筋系在小树上;乱丢果皮、纸屑;往河道里倒排废水;汽车喇叭声及汽车排出废气;工厂烟囱排出的废气等)

四、集体制画,情感升华

1.(把情境中破坏环境的行为拿掉)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地球变得更美丽吧!

2.学生们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各自画出打扮地球的一件事物,涂上颜色并剪下来。(分组在壁画面前贴画,集体对壁画进行评价)

五、活动总结。

同学们画得真好!但要保护环境最重要的是大家拿出实际行动来。每个人都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参加学校发起的 “ 我为学校添绿色 ” 活动,恢复地球母亲的健康,把地球母亲装扮得更加美丽。

守望碧水蓝天

活动目标: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教育学生应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用各种方式为保护环境出力。

活动准备:搜集有关环境、碧水蓝天的资料及图片。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揭示主题

谁不希望头顶的天空湛蓝如镜,谁不希望脚下的大地绿草如茵,谁不希 望身边的湖水清澈明净,谁不希望眼前的阳光灿烂如金。是啊,谁不希望能有如此天然的一幅画面呢?但现在我们却距离它越来越远了。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使我们的家园遭到了严重的威胁,天空湛蓝如镜,大地 绿草如茵,已经快要不复存在了,而我们却又执迷不悟的破坏环境,这种状况实在令人担忧。我们该怎么办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个单元的最后一篇《守望碧水蓝天》。

二:看图说话

最近,地球妈妈她太累了,连续三天向我寄来三封加急信。请看:

1.分别展示三封加急信。

2.学生看后讨论、交流:地球妈妈的三封加急信想对我们诉说什么呢?

3.师归纳:森林骤减、淡水不足、全球变暖三大问题。

过渡 :是啊,地球妈妈已经给我们亮出了三张黄牌,如果我们继续这样,也许有一天,她会向我们亮出红牌。我们不能被红牌罚下!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不能被罚下!从现在开始,我们再也不能破坏环境了。请看我们人类已经面临了种种难题。

问题一:人多地少怎么办?(小组讨论、交流,师归纳)

问题二:荒漠化不断扩大怎么办?(小组讨论、交流,师归纳)问题三:环境污染怎么办?

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短缺„„种种难题令人类忧心忡忡。然而,不管忧患多么深重,不管今天的地球有多少伤痕,人类终将的希望用智慧、勤劳、爱心将她修复。

三、绿色的希望

1.请看故事:小孩帮助海星回归大海

也许有的同学可能会想,我一个小孩为环保做得太微不足道了,我这样努力有用吗?我说有用,因为不是一切梦想都无法实现;也不是一切呼唤都没有回响;更不是一切都没有回报。

请记住:一个人的力量也许是有限的,但如果什么也不去做,那地球会将人类“红牌罚下”。“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齐心协力,地球的明天一定充满绿色的希望。

就像我们故事中的两位小朋友,如果你的努力挽救了哪怕只是一只海星的生命,你不也觉得自己也是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吗?

2.请想想:我们生活周围的环境怎样?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尽情表达。

(如:在校园乱扔垃圾杂物、广场内踩草、摘花,折断树木、乱扔废旧电池、白色垃圾随处可见等现象)面对这些现实,我们该如何行动?

过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环境,善待我们的妈妈----地球!

我想:经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让灰暗的天空再现蔚蓝,让光秃秃山顶重披绿装,让浑浊的河水变得清澈,让干涸的土地变得滋润,让狂暴的海洋变得温驯、安详„„我们一定会拥有美丽的碧水蓝天!

四、活动:到附近你最喜欢的地方做一次调查,写一篇调查日记,记录你的所见所闻。然后想一想,怎样才能保护好这个地方

第五单元

小小少年

教学目标:

1、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爱。

2、学会感激,对亲人、对朋友、对老师、对大自然、对生命等,用爱的眼睛去观察身边的世界。

3、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

教学准备:学生设计“ 老师,谢谢你”的留言卡,朋友档案卡若干。教学过程:

一、家庭同乐会

让学生找个合适的时间,和家人坐在一起,开一个家庭同乐会。拿出自己珍贵的收藏和爸爸、妈妈一起叙说成长的故事,追寻成长的足迹,分享幸福的时刻。对于爸爸妈妈的收藏,说出自己感激的话,对于爸爸妈妈的爱,也大方的说出来。

二、互赠留言卡

在学校的时光中,老师教学生学习知识,学习做人,教会他们爱身边的世界;好朋友互相陪伴度过了一段段幸福的时光,学生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对老师、对朋友说。

三.老师可以设计“ 老师,谢谢你”“朋友档案”卡片,让学生写上自己的心里话,然后赠给老师,赠给朋友。

四 别开生面的“丰收节”

大家一起度过了六年的小学生活,同学们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拥有很多快乐的回忆。老师指导他们过一个别开生面的“丰收节”,办一次“成果展”

我有一个梦

教学目标:

1、知道成功的路是充满坎坷、充满艰辛的,只有不畏艰验、勇于攀登,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才能到达终点。

2、培养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

3、让学生立志做一个有梦想的、有目标、坚持不懈的人。

教学准备:调查表若干,搜集有关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人的故事、资料。

教学过程:

一、找榜样

1、教师呈现名人成功的故事、资料,包括陈景润、曹雪芹、李时珍、司马迁等著名人士坚持不懈取得成功的背景故事。

2、学生补充自己收集到的名人成功的故事和资料。

3、学生说说自己身边为实现梦想坚忍不拔、努力奋斗的榜样。(比如学骑自行车、学习乐器、绘画、书法等)

4、教师采访学生:在为取得成功而努力的过程中,你有没有过因为太苦了而产生放弃的念头?

5、用课件呈现一组记者采访名主持、名演员的谈话。画外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6、教师总结:无论是伟大的理想,还是生活中平凡的梦想,都需要我们付出努力,才有可能实现。

二、社会调查活动

1、确定调查内容:访问父母及身边的其他人,了解他们为实现理想付出了哪些努力。

2、了解活动注意事项:教师要特别强调活动的有关注意事项。(1)分组选择不同的调查路线和地点,并提醒学生要做好记录。(2)在调查活动中要注意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懂礼貌。

3、开展调查活动。

4、调查结束,交流调查结果。

三、“我的梦想”演讲会

明天不遥远

教学目标:

1、懂得上中学之前,要做好准备。

2、了解在成长中,有众人的帮助,会使自己更加坚定、更加自信。教学准备:

1、中学生生活片段的图片若干张。

2、学生课下采访邻居大哥哥、大姐姐,向他们了解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

3、留言卡若干。教学过程:

一、你准备好了吗?

1、教师:再过几个月,你们将成为中学生。老师真的很为你们高兴,你们自己是不是也很激动?但是,一定有人会感到不安。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的同学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不知道上中学是个什么样。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做一些准备,只有懂得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才不会事到面前而措手不及。

2、展示若干图片(中学生的生活片段),让小学生了解中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了解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之处。

3、交流“你准备好了吗”。开展这个活动前,要让学生课外访问周围的中学生大哥哥大姐姐,向他们了解中学与小学的不同,并征求他们的意见,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做好升学的准备(包括学习、生活、思想等)。

4、教师小结:虽然中学生活内容更丰富,更有挑战性,但如果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就会顺利地度过中学的生活。

二、收集爱的祝福

1、学生理解书中父亲的话(节选),从中体会父辈们对自己的期望,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注和嘱咐,学会感激。

2、学生自己制作精美的留言卡,请老师、亲人、朋友留言或写上自己的座右铭,给老师、母校留言等。让学生懂得在成长中,有亲人、朋友的关怀与祝福,才会更加坚定、更加自信,要把他们的爱铭记心中,同时,让学生学会接受他人对自己的爱,并心存感激之情。

三、联欢会

1、召开以“感谢你,母校”为主题的诗、散文朗诵会。学生自编自演,让他们深深懂得六年的小学生活,凝聚了老师的心血,从而对母校怀有深切的眷蛮、感激之情。

2、开展以“感激你„„”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活动。学生需要感激的有老师、还有亲人、朋友等。学生以此为主题,创作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如:舞蹈、合唱、小品等。

3、合影。老师、家长、学生或好伙伴、好同桌等合影,留下美好、永久的回忆。最后,学生自由交流,相互倾诉心中的情意。

2.六年级下册科学科教版 篇二

一、通过负数的教学, 扩展对数的认识

认识负数, 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对数的概念的一次拓展, 丰富了小学生对数的认识。负数概念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 要求:“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 了解负数的意义, 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因此, 教材编排首先关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 如气温的表示方法、收入与支出的记录方法等, 让学生在实际生活背景中感受和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正负数的意义。这样编排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负数的理解, 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 逐步形成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此基础上, 教材还注意结合日常生活情境, 让学生学习在直线上表示所学过的数, 初步渗透数轴的概念, 形成关于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初步认识数轴上数的顺序, 加深学生对有关数的知识的理解。与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只要求学生会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 删去了正数、负数和0进行大小比较的内容, 从而降低了教学要求。

二、联系日常生活, 掌握百分数的应用

新教材把百分数分成两个阶段进行编排, 分别安排在六年级上册和下册, 上册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及一般性应用, 本册编排百分数的特殊应用———折扣、成数、税率、利率。教材选取了贴近学生生活又富有时代气息的丰富素材, 使学生学会用百分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折扣率、打折后的价格、所缴税费、所得利息等。这些问题的数量关系与六年级上册的百分数问题基本相同, 只是需要将特殊领域中的语言“翻译”为一般的数学语言。如, “一个物品打八折”指“求一个数的80%”。同时, 使学生了解一些生活常识, 如不同税种对应着不同税率、不同储蓄方式对应着不同的利率等。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 一方面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另一方面学会用数学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同时, 教材新增了一些内容, 使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更加密切, 结构更为科学合理。

如, 第二单元“百分数 (二) ”中新增例5, 创设“商场促销商品”的生活情境, 提供两种常见的优惠策略:A商场是“打五折销售”, B商场是“满100元减50元”。教材通过两个小问题的研究与讨论, 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来分析不同情况下两个商场的优惠策略, 并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策略,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为什么修订教材要新增这部分的内容呢?笔者认为, 原因有三:其一, 这是巩固旧知识的需要。在此之前, 学生刚刚学习了有关百分数的知识, 了解并掌握了折扣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为这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通过课前对部分学生的访谈发现, 大多数学生都有购物经历, 见过多种类型的优惠策略, 学生能够对常见的、简单的优惠策略做出正确的判断, 但是面对种类较多的优惠策略时, 判断力则大大下降。其二, 在我们的生活中, 许多商家为了招揽生意, 会想出五花八门的促销方法。因此, 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 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 学会分析并初步感受各种优惠策略的优缺点, 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其三, 好的策略无处不在, 因此, 我们很有必要开拓学生的视野, 让他们涉猎更广泛的领域, 引发学生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三、改进比例的编排, 理解概念的意义与应用

比例是传统的教学内容之一, 也是小学高年级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基础知识。首先, 它有着较大的实用价值, 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用比例来解决。如, 绘制地图、对图形进行同比例的扩大或缩小等。其次, 它是培养学生代数思想的开端。最后, 它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的重要领域。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 联系实际教学概念。

比例这一单元的概念较多, 有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等基本概念, 这些概念是后续学习的重要基础知识, 因此, 概念教学时,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体验等方法建立明晰的概念;另一方面要联系实际, 由实际问题引入概念学习, 增加学习的探索性。通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对变量、常量的概念以及量与量之间变化的关系有了深刻的感悟, 初步体会数学的函数思想。

2. 比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教材中比例的应用包括三方面: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用正比例、反比例关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不仅对于前两小节的概念学习起到巩固作用, 而且对于学生体会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发展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也是很好的素材和机会。

3. 有机渗透数学的函数思想。

函数是近代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教材在教学正比例概念之后接着教学反比例概念, 便于学生对两个概念含义进行对比;在举实例的基础上, 用列表的形式体现变量之间的关系, 接着用式子或y=kx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同时, 通过正比例关系图象的教学, 让学生学会利用图象根据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此外, 还在“你知道吗”里介绍了反比例关系的图象。这些内容都使学生体会到成正、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获得初步的函数思想。

四、引导自主探索,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小学阶段“图形与几何”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材编排关注学生在获得有关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其中, 几何形体“圆柱与圆锥”教学的编排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 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对圆柱、圆锥的认识, 教材都是通过列举大量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圆锥特征的实物直观引入, 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特点, 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它们的几何图形。当学生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后, 又让他们从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具有如此特征的实物, 从而加深学生对圆柱、圆锥的认识。

2. 加强对图形特征、求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的探究。

教材加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有关自主探究和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如, 圆柱的特征, 是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亲身体验得来的。在教学圆柱展开图的特征时, 让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探究并发现圆柱展开图可能是长方形, 也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还有可能是其他图形, 若沿着圆柱高剪开, 那么, 圆柱展开图就是长方形, 这时学生还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 宽等于圆柱的高, 从而加深学生对圆柱特征的认识, 也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 加强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几何形体问题的思考。

教材在编排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时, 增加了用长方形 (或三角形) 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转出圆柱 (圆锥) 的活动。此项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和转换关系, 同时可以使学生在操作、观察、想象、推理的过程中, 认识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发展空间观念。

4.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圆柱体积的计算后, 教材编排了让学生计算不规则形状的瓶子容积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把不规则形状的体积转化成已学的圆柱体积。在这一过程中, 使学生体会并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 灵活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安排的例题7就是一道求不规则形状体积的题目。要求一个下方为圆柱、上方不规则的瓶子的容积。只需在瓶子里倒上一部分水, 此时, 瓶子的容积相当于水的体积和上方不规则部分空气的体积之和, 如果把瓶子倒置过来, 由于水和空气的形状的可变性, 把空气的形状转化成规则的圆柱形。这样, 在瓶子倒置的过程中, 水和空气虽然形状发生了变化, 但体积不变。把倒置前后的圆柱形水的体积和圆柱形空气的体积相加, 即是瓶子的容积。在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使学生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以及把不可解的问题转化成可解的问题的思想。

5.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教材联系长方体体积公式鼓励学生估计猜测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 联系圆柱体积计算公式鼓励学生猜测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圆锥体积的教学是按照引出问题———联想猜测———实验探究———导出公式的教学思路设计的, 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实验与推理, 使学生受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 提高学生各种学习的能力。

五、重视整理和复习, 呈现数学知识的系统化

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仍然安排了“整理和复习”, 把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提纲挈领的复习, 使学生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再现、巩固、理解与提升,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预定目标, 为以后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理与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毕业之前, 应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再现、回顾与整理, 使原先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 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 增进持久的记忆, 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因此, “整理和复习”单元不仅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 也是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编排特点为:

1. 分块整理与复习。

依据新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数学各学段的内容划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根据这一框架, 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归类, 依次进行整理和复习, 还增加了“数学思考”, 以突出数学思想的培养。

2. 精简复习内容。

突出整理和复习的重点, 为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整理提供空间。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不求面面俱到, 覆盖已学知识的所有细节, 而是突出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主要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给学生提供了梳理知识的线索, 留给学生参与知识整理的空间, 培养学生分类整理等能力, 形成数学完整知识结构网络。

3. 注重知识的应用。

新教材都是通过问题情境, 包括现实生活的情境与数学的情境,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数学实例, 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加强对相关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同时注重所学知识的应用, 特别是在实际问题情境中的应用, 从而学以致用, 在“用”的过程中, 促进理解和巩固。这对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益。

4. 注重拓展学习能力。

在“整理和复习”中, 既重视基本训练, 又重视拓展提高训练。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 适当提供具有综合性、挑战性的练习题, 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在练习中既注意基本训练, 又注意加强灵活和综合运用知识的练习, 还适当提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 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养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新教材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通常是把数学的思想与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教材安排“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 使学生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 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运用, 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促进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培养运用分析和推理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3.六年级下册科学科教版 篇三

本单元以英雄为主题,选取了五篇文章,记叙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可歌可泣的英雄们的动人事迹,讴歌了英雄们高尚的民族气节、无私的奉献精神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学习本单元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英雄与集体、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感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其次要注意历史资料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力求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全面、深入地了解英雄人物。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以求提高求同存异,比较鉴赏的能力。再次,要注意拓宽阅读视野,可自主选择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阅读资料。最后,应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主题,收集整理自己喜欢的一位或几位英雄人物的事迹,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办一份小报,在班级展出。

每课教学设计

《你,浪花里的一滴水》与《苏武牧羊》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两个篇目。首先,学习时要注重朗读,读清节奏,读准语调,读出情感。其次,宜确定恰当的比较点,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提高欣赏能力。再次,应广泛收集有关资料,自主确定比较点,进行比较阅读练习。

互动过程

一、反复朗读,尝试发现

(一)教师范读,疏通字句

(二)师生同读,体会情感

(三)自主散读,加深理解

二、比较阅读,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一)学生与学生对话

探究《你,浪花里的一滴水》(以下简称“诗A”)与《苏武牧羊》(以下简称“歌A”)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差异所在。

(二)学生与教师对话

展示自己探究的结果,明确自己确立的比较点及确立的理由。

(三)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

共同归纳整理比较点,总结探究的结果:

1.体裁与手法不同

诗A是一首现代自由诗。通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设疑(1~3节)时匠心独运,将雷锋比作“一滴”“渗透亿万人的心”的“小小的春雨”,来突出雷锋精神的巨大感染力;抒怀(4~6节)时妙语连珠,先将雷锋比作反射阳光的水,再将其喻为向党飞翔的鸟,又将其化作没有浪费光的灯,最后汇为化成雷的鼓声,从专门利人、干一行爱一行、艰苦朴素、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不骄不躁等方面,热情讴歌了雷锋精神;赞咏(第7节)时一唱三叹,将雷锋的足迹与“回音”“歌曲”联系起来,强调了雷锋精神的巨大生命力和影响力。歌A是一首歌词,音乐上仿照词调传统,作上下片处理。上片写苏武的遭遇和心理压力,先用环境描写来烘托,再用正面描写来刻画;下片写思乡思亲的煎熬,从着笔苏武的角度说,前用实笔,暗示苏武归思正浓;次运虚笔,点染母亲、妻子对苏武的思念,表明亲情的呼唤也不肯使苏武屈服;后使实笔,颂扬苏武的爱国之隋、浩然之气的巨大的折服力。

2. 角度与主题不同

诗A从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角度,将雷锋比作一滴鲜活的水,小(一滴水意味着雷锋平凡微小而年轻)中见大(雷锋精神的感染力、感召力是巨大的)。赞扬了雷锋站在平凡的立场上投入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用行动和生命诠释了伟大的真正内涵,反复歌咏了雷锋用平凡、年轻的生命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建设事业立下的不朽功勋,抒发了对雷锋同志的怀念与敬仰。歌A则从爱国之心、民族气节和执著的信念与坚忍不拔之毅力的角度,摄取了磨难和思念两钼镜头。歌颂了作为民族英雄的苏武为捍卫民族尊严,抵威胁利诱,历艰苦折磨,守民族气节,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光辉事迹和不朽的精神。

3.意境与情调不同

诗A以喻创境,以情笼境,境叠情随,引人想像:反射阳光的水、展翅飞翔的鸟,没有浪费的光,刚敲响的鼓,音符、纤维、花瓣,与平凡无奇的日常生活的诸多画面、场景相映生辉,又与人物的高尚的情操和诗人的怀念、敬仰之情水乳交融,创设了多个极富立体感和美感,能净化人们心灵,培养高尚道德情操而又不乏内在联系和共性的意境;而这意境中透露的情调,则又深沉而不失昂扬,激越而不失坦诚,与境和情共同营建了恃的意象美和意蕴美。而歌A则以景创境,以情润境,境简情浓,给人感染:雪地冰天,鸣风飞雁,渲染了阴冷凄苦的氛围,饮雪吞毡牧羊之举与如铡以石之志相映衬,白发红妆的思念与海枯石烂心不变的大节相衬,营造了两个画面感极强,能激荡人们心灵,牵动人们魂魄,独立而又统一的意境;而这意境流露的情调则于悲愤中透露出刚烈,于凄婉中展露出大气,于缠绵中表露出激昂,于抑郁中显露出坚毅,与境和情一齐打造了悲壮激昂、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的歌乐之美。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苏武庙(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教师示读,简要疏通字句]

1.你发现《苏武庙》与《苏武牧羊》的写作目的的不同之处了吗?

《苏武庙》着眼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抒情寄愤,旨在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提倡心向故国。《苏武牧羊》侧重渲染环境之凄寒,利诱之动人,烘托人物志向弥贞,气节愈坚,不辱民族尊严的高洁操守和英雄行为。

[学生与学生对话后明确]

2. 你还发现了《苏武庙》与《苏武牧羊》的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与学生对话之后明确比较点]

A体裁 B手法 C意境 D情调 E角度 F结构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1.请你收集雷锋及与其思想行为有关的资料,然后确立中心,自拟题目办一份手抄报。

2.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收集苏武及与其思想行为有关的资料,编写短剧本,准备在班级演出。

《金色的鱼钩》与《南沙卫士》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两篇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有诸多差异的记叙类文章。首先,要采取比较阅读的方法,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比较点寻找两篇文章的同中之异,从而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中的高尚精神品质和崇高思想境界,感悟人性美、人格美。再次,应拓宽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的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以简明的语言分别概述两文(以下称《金色的鱼钩》为“文A”,《南沙卫士》为“文B”)的内容。

(二)学生与学生对话,发现同中之异

小组讨论两文在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同中之异,确定恰当的比较点。

二、讨论交流,探究形成

[异多求异]

(一)学生与教师对话

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成果,明确自己确立的比

较点及确立理由。

(二)学生、老师与文本对话

共同归纳事理比较点,总结探究的结果:

1.塑造形象的侧重点不同

文A聚焦于老班长。通过老班长在长征过草地时,接受党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壮烈牺牲的感人故事,着力表现老班长舍己为群、鞠躬尽瘁、遇挫弥坚的思想性格,成功地塑造了一位老红军战士英雄个体形象。文B泼墨于驻岛官兵克服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困难,忍受常人难以想像的肉体煎熬和与世隔绝带来的巨大的精神痛苦,受热忍渴,奉献青春,保家卫国的动人事迹,极力展示驻岛官员意志顽强、生活俭朴、以苦为乐、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较好地塑造了解放军某部英雄群体形象。

2. 选择材料的着眼点不同

文A着眼表现老班长英雄个人的崇高的思想境界,着眼选择“点”的材料来表现人物。做鱼钩、嚼鱼骨、找野菜、劝喝汤、献生命等材料的选择,都与老班长的一言一行有关,具体、生动而富于表现力。文B着眼选择“面”的材料塑造形象。赤膊劳动、盐水洗衣、雨中淋浴、高温桑拿、节水浇菜、倾情养花、苦心储水、慷慨献水等材料,虽然多为概括介绍,不求详尽,但典型而不乏感染力,多角度、全方位地再现了广大官兵的美好心灵。

3.结构文章的方法不同

文A注重从纵向安排故事情节,全文以金色鱼钩为线索,按照故事的开端(1~2段)、发展(3~20段)、高潮和结局(21~32段),来安排情节,结构文章。文B侧重从横向组织结构,全文以“缺水”为明线,以“思想感情”为暗线,按照材料的性质和主次来确定行文顺序,安排文章结构。

4. 表现人物的手法不同

文A重视在情节发展中来展示性格,塑造形象。全篇以正面描写为主,集中笔墨对老班长作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伴随着矛盾冲突的逐步激化,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感人。文B注重围绕歌颂驻岛官兵的崇高思想境界这一中心来选择、组织材料,更多地使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手法,使直接展现驻岛官兵的英雄行为及其思想基础与间接表现人民群众对广大官兵的理解及英雄精神的巨大感染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白云道上送英雄(节选)

9月16日下午,听说最后一批从抗洪前线撤下来的抗洪官兵要经过白云大道,我们也汇入了这沸腾的人流之中。

白云大道两旁挤满了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甚至有白发苍苔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孕妇。人们都带着兴奋和激动的表情,焦急而又耐心地望着英雄们将要归来的方向。

一辆辆载着抗洪英雄的军车,终于在人们的等待中缓缓开来。每一辆车的车厢板夕嘟用大红条幅写着:“向人民学习”、“向人民致敬”的标语。战士们脸膛晒得黑黑的,身体消瘦,但个个都精神饱满地唱着“咱当兵的人……”那首军营之歌。公路两旁的人群不时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泪水湿润了每个人的眼眶,人们情不自禁地振臂高呼:“向解放军学习!”“向抗洪英雄致敬!’抗洪英雄们也喊起“向人民学习”等口号。看着此情此景,我脑海里涌现出在电视中看到的抗洪将士们冒着炎炎烈日扛沙袋、堵决口,在滚滚洪水中舍生忘死救群众的场面。150多辆军车渐渐远去,夜幕降临。人们面向抗洪英雄远去的方向站着、议论着,久久不愿离去。

《红岩》(节选)

看守特务又和小萝卜头出现在走廊上。

小萝卜头大概刚下课。他双手抓住比他还高半头的楼栏杆,踮起脚跟,看白公馆墙外的群山。

“你说,山那边是啥地方?”孩子问看守特务。

“北方。”

“啊,爸爸说,我们家在北方!”

小萝卜头突然又被什么新事物吸引住了。他追着,跑着,直跑到刘思扬靠近的铁窗附近,不住地挥着小手,叫着:“哟,你看!”

两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越过栏杆,飞到走廊上来。入春以来,这种虫引艮多,常常撞进铁窗,陪伴着长年没有呼吸过自由空气的人们。

小萝卜头伸手捉住了一只。当他去捉第二只时,它张开翠绿的翅膀飞走了。

小萝卜头两手轻轻捧着那只小虫子,惟恐伤害了它。刘思扬摸口袋,摸出了一只偶然带来的、被特务没收了火柴的空火柴盒,丢出铁窗。小萝卜头把虫子放进去。它正要关上盒子的时候,突然瞥见那只虫子在盒子里不安地爬动。啊,它失去了自由。小萝卜头把盒子重新打开……

“飞了,飞了,它坐飞机回家去了!”

回过头来,小萝卜头把火柴盒还给铁窗里的刘思扬:“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1.你发现两篇文章(以下分称文A,文B)在表现人物的方法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与学生对话后归纳]

文A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人民群众和“我”的言行、心理来表现抗洪官兵的可贵的精神和不朽功勋;文B则以正面描写为主,直接写小萝卜头的言行、心理,展露牢房里的小英雄的乐观精神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2. 你还发现了文A与文B的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对话后提示比较点]

A人物身份与所处环境 B主题与思想感情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收集我国战争年代一位英雄人物的事迹,整理成一篇小故事,准备在下周班级的故事会上讲给大家听。

《白衣天使》与《祖国的召唤》

教学创意说明

这是两篇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文章。首先,应采用比较阅读,在熟读的基础上,找准恰当的比较点,在探究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在阅读过程中,学习文中人物情系祖国和人民,勇做巾帼第一人的可贵精神品质。再次,应扩展视野,广泛涉猎,尽可能多地阅读与课文内容相近的文章,提高独立比较阅读能力。

互动过程

一、认真阅读,尝试发现

(一)自由散读,把握内容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然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文内容。

(二)学生与学生及文本对话

发现同中之异,异中之同,概述内容后,小组讨论两文(以下分称“文A”、“文B”)的同异,确定恰当的比较点及确立理由。

二、讨论交流,探究形成

[同异对析]

(一)学生与教师对话

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成果,明确自己确立的比较点及确立理由。

(二)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

师生共同归纳整理比较点,总结探究结果:

1.颂扬的人物异中有同

两人生活的国度不同:南丁格尔夜以继日地战斗在自己的国土上,居里夫人刻苦钻研在远离故土的法国;两人从事的工作性质不同:南丁格尔从事救死扶伤的医护工作,居里夫人在科研领域耕耘。但是她们两个人却又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她们的思想性格、精神境界相似:都执著坚毅,勇敢无畏,热爱祖国,憎恶战争,渴望和平;她们的业绩都可与日月同辉:南丁格尔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位护士,是护理

专业的创始人;居里夫人是镭的发现者,是迄今为止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但这两个不同领域的巾帼第一人的杰出贡献和精神品质,都同样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幸福和巨大的鼓舞。

2.运用的手法异中有同

文A着眼用最短的篇幅概述南丁格尔一生的业绩,处理材料详略得体;文B侧重叙写居里夫人在丈夫去世后心系祖国,为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的事迹材料,重点突出。文A用倒叙手法,于开篇总写当代护理机构的完善,护士工作的重要性,引出讴歌对象及其业绩;文B则用顺叙的手法先概写她超越丈夫逝世带来的悲哀,第二次荣获诺贝尔奖的殊荣,再集中写她为祖国做出的贡献。两文的写作手法有大相径庭之处,也有如出一辙之处。两文都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文A正面叙写南丁格尔的言行和业绩,用士兵传阅的诗歌小册子和马克思的高度颂扬作侧面烘托;文B正面写居里夫人的忧喜和贡献,用波兰人民对她的支持、礼遇和波兰总理的赞誉作侧面托衬。两文都成功地展示了人物的英雄行为、精神品质及这种行为和品质的巨大感染力。

三、拓宽视野,联想运用

[扩读资源]

《刘胡兰慷慨就义》《木兰诗》节选

略。(见人教版旧课本。)

自由散读,发现异同。

[学生阅读后,教师作异多求异的引导]

1.你发现两诗文(以下分称“文A”、“诗B”)主题的不同之处了吗?

[学生、老师与文本对话后明确]

文A通过写解放战争中共产党员刘胡兰无视敌人的威逼利诱,在铡刀下英勇就义的壮举,表达了对残忍杀害革命者的刽子手的无比仇限,深情地颂扬了刘胡兰威武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文B通过写木兰替父从军的行为,赞美了木兰的勤劳、勇敢、智慧和不慕名利的可贵品质,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2. 你还发现了两篇诗文的哪些不同之处?

[学生与学生及文本对话后,明确比较点]

A体裁B时代 C人物行为目的D手法

四、收集资料,独立思考

请你收集、整理你所喜欢的一位女英雄的事迹材料,以“感悟英雄”为话题,写一篇日记,然后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综合活动

[活动安排创意说明]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纵贯古今,横及中外,从不同角度讴歌了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英雄个体或群体。本单元的综合活动宜以“我心目中的英雄”为中心,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办小报,力求从收集、整理古今中外的英雄人物的过程中,感悟英雄的崇高思想境界和精神品质,接受美好的思想品质的熏陶,树立为人类的进步事业而舍身忘我、奋斗不息的远大理想。

[综合活动过程]

一、准备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播放、展示和提供有关英雄的影片、图片和资料,拓宽学生视野,加深他们对英雄行为的理解,激发他们爱英雄、学英雄的情感。

2. 师生对话,明确做法

A组织学生讨论英雄的含义,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英雄。

B指导学生学会收集资料:下载、剪报、摘抄、访问等。

C明确选材方法:可以选一个英雄的言行事迹,也可以综合多个英雄的事迹。

D讨论所选文体:记叙文、诗歌、散文、格言、传记、读后感等。

E组织学习办报的一般知识。

二、操作

由各学习小组长组织。利用课余时间,分工要明确,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办出特色。

三、操行评价

各小组小报办好后,在班级展出,让大家观览,然后组织同学从版面设计、书写、内容、效果等方面对各小组的小报作出评价。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附中)

4.科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 篇四

2、测量水温的方法是:①手应拿温度计的上端;②要将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并且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③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④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⑤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水烧开时的温度大约是100℃;水结冰时的温度是0℃

3、零下6摄氏度写作:-6℃;九十四摄氏度写作: 94℃;100℃读作:一百摄氏度;-20℃读作:零下二十摄氏度。

4、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5、液态水降到0℃时开始凝固成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养成。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水和冰的共同点是:无色、无味、透明等。加快冰融化的方法有:把冰放在温度更高的地方;把冰放在阳光下晒;用手捂等。

6、装冰的玻璃杯外壁出现小水珠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杯北纬形成的。

7、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了水滴的现象叫凝结。

5.科教版六年级品社下册总复习试题 篇五

2、大家为了共同目标,齐心协力做事,这就叫做“合作”。 ( √)

3、生活离不开竞争。竞争让我们进步,竞争让我们成长。 (√ )

4、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更多人的努力才能完成的事情。 ( √ )

5、竞争需要合作,合作中存在竞争。( √)

6、人多力量大。 ( √)

7、因为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所以合作发挥不了每个人的长处。 ( × )

8、人心齐,泰山移。 (√)

9、合作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 √) 10、合作要建立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 √)

11、在与他人合作时,固执己见,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 × )

12、离开了与他人的合作,事情就不会办得很完美。 ( √ )

13、合作伙伴如同我们的左手和右手,彼此配合,才能协作默契。( √ ) 14、我不能与我能力强的人合作做事。( × )

15、当对手成为我们的朋友时,我们得到的仅仅是多了一个朋友;当对手成为我们的敌人时,我们损失的仅仅是少了一个朋友。 33、洋紫荆花是香港市花,代表香港。红色( × )

16、我国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 )

17、我国的谷物、化肥、彩电、钢铁等许多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 ) 底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底色一样,象征香港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份。( √ )

34、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的底色是象征和平与安宁的绿色。(√)

18、海南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35、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中,莲花、大桥 、( √)

19、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 )

20、年,我国的人均寿命已经达到71.8岁,进入了长寿国家。(√)

21、2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跃上了30万亿元的新台阶,位居世界第六。(×) 22、据有关资料显示,西部开发的水能资源约2.743亿千瓦,占全国的82%。(×) 23、我国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 ( √)

24、我国最大的一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 (√ )

25、珠海现在成为“中国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 ( √)

26、三峡水电站的诞生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 ( √)

27、四大工程成为开发西部、平衡资源、拉动内需、拓展市场的驱动力。 ( ×) 28、我国是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29、8月,我国独立研制的巨型计算机问世。 ( √ )

30、6月,中国农业大学培育出的转基因羊,标志着我国转基因技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 )?

31、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 √)

32、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用红白两色作主色象征香港实践一国两制。( √ )

海水象征着澳门的自然地理特点和自然景观,寓意澳门四周是中国的领海,寄托着澳门回归祖国后一定能保持稳定发展的美好愿望。( ×)

36、1971年10月25日,第28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和一切合法权利。( √)

37、“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 ( √ )

38、“博鳌亚洲论坛 ”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非官方、定期、定址的国际组织。(√ )

39、奥运会传递着人类大家庭的友谊。( √ )

40、奥运会成为全世界瞩目的体育盛会,每隔五年举行一届。

( × ) 41、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 42、联合国总部设在英国的伦敦。( ×)

43、红十字会已成为国际三大组织之一,与联合国、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等国际组织相比,有着更悠久的历史。 ( √ )

44、中华民族具有热爱和平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期,中国人就提出“和为贵”的思想。 ( √ )

45、为世界的和平服务离我们很遥远,和我们小学生没有什么关系。 (× )

46、“铸剑为犁”表达了全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美好愿望。 ( √ )

47、“关心环境、关爱动物、关爱社区”是“根与芽”组织的工作宗旨。( √)

49、战争爆发了,最让人牵挂的是战区里无辜的孩子。 ( √ )

64、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有1100平方米,世界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却为9000平方米。 65、石油和天然气将在30—50年内被消耗殆尽,但是煤炭储量可以让人类无限制的使用下去。 (×)

48、我们是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的希望。 ( × )

50、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也是世界和平组织。

66、只要是再生资源就可以无限制地使用。(× )

51、愿天下人在没有硝烟的环境里无忧无虑的生活。 ( √)?

52、联合国设立安全理事会、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署和儿童基金会3个机构,为和平服务。 ( √ )

53、今天世界是和平的,已不存在战争了。(× )

54、少年儿童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维护世界和平。 ( √ )

55、地球妈妈大约有46亿岁了。 (√ ) 56、保护环境是成年人的事情,与我们小学生没有关系。 ( × )

57、保护环境、善待地球,重要的是我们要去做点什么。(√ )

58、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 )

59、保护环境是成年人的事情,与我们小学生没有关系。 ( ×)

60、保护环境,善待地球,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去做点什么。 (√) 61、全球气候变暖,冬天越来越不冷,节省了不少资源。所以说,温室效应为环保做了贡献。 ( ×) 62、近来,我国土地沙漠化以每年近3000平方千米的速度迅速增加。( √)

66、如果人类不改变自己的行为,地球上野生动物灭绝的速度将从现在的每天灭绝一种加快到每小时灭绝一种。 ( √ )( × )

67、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爱,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和关怀。 (√ )

68爸爸时常严厉批评我,这是不关心不疼爱我的表现。 (×)

69、我们还是小孩子,本身没有什么财富。( × )

70、陈景润证明的一条定理被世界数学界命名为“陈氏定理”。 ( √ )

71、制订自我管理计划是自己的事,不需要和别人讨论。 ( × )

72、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伯乐。( √ )

73、选准了一个目标,然后努力奋斗,才有可能实现。 (√)

74、我怎么努力也赶不上别人,我没有实现理想的机会了。 ( ×)

75、长大了,可以决定自己的选择,不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 ×)

76、梦想没有终点,成功与我们有约。( √)

77、伟大的理想,平凡的愿望,要靠我们付出坚实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 √ )

78、通往未来的路遥远而又充满坎坷。 ( √)

79、如果不能成为一棵大树,干脆灌木也别做了,那多烦恼! ( ×)

6.六年级下册科学科教版 篇六

1、图甲所示的杠杆是平衡的。若如图乙所示,在支点两侧的物体下方分别加挂一个等重的物体,杠杆 A.仍能平衡

B.不能平衡,A端上升 C.不能平衡,B端上升 D.无法判断 答案:B

2、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① 明将杠杆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杠杆右端下倾,那么他应该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②实验时只有8个相同的钩码,现已在左端A点挂有4个钩码,如图所示,为使杠杆平衡,钩码应挂在何处?(请设计两种方案,在下图中画出)

3、如图3所示,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工具是

4、下列各图中利用了动滑轮的是

5、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_________________.

6、小丽同学利用如图9-7所示的装置研究磁和电的关系,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现象,然后归纳出初步结论.比较甲、乙两图可知: ; 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 比较乙、丙两图可知: .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7、如右图杠杆尺,如果一个钩码为0.5牛,那要杠杆平衡,弹簧秤的读数为()。

A、1牛 B、2.5牛 C、3牛 D、5牛

8、在我国古代,简单机械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利用,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装置就是一个例子,如右图所示。在拉起吊桥过程中()。

A、吊桥是省力杠杆 B、A点是吊桥的支点

C、吊桥是费力杠杆 D、不省力也不费力起到方便的作

连线题

1.把下列塑料瓶部位与科学道理相连。2.把下面桥梁与主要属于哪种类型相连。塑料瓶上部 圆顶形,抗力好 斜拉桥 高架公路桥 塑料瓶中部 类似圆顶形承受力大 梁桥 上海杨浦大桥 塑料瓶底部 圆柱形,容量大 浮桥 江阴长江大桥 塑料瓶花纹 螺纹,打开方便点 悬索桥 用水的浮力承载桥面 塑料瓶瓶盖 增加摩擦力大 拱桥 西藏拉萨铁路桥 3.下面的装置分别运用什么简单机械,一段钢管撬石块 自行车摆脚

大桥引桥 斜面 螺丝钉的螺纹 自行车把手 滑轮 小刀刀刃

扳手扳螺母 轮轴 旗杆顶部的装置

杠杆 螺旋开关

1、斜面能省力

研究的问题:斜面能省力吗?

我的猜测:斜面可以省力。因为人们搬运重物时,常常斜搭一块木板,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实验器材:长木板、测力计、木块2个、钩码等。实验方法:

①用木板和1个木块搭一个斜面;

②用测力计直接向上提升木块、木块和1个钩码,记录力的大小;

③沿斜面拉动木块,测量并记录拉力;再在木块上加上1个钩码沿斜面拉动,记录拉力。④比较直接提升重物和沿斜面提升重物所用的力。实验现象:沿斜面拉重物的力小于直接提升重物的力(在斜面上拉重物比直接提升重物省力)。实验结论:斜面能省力。

2、同一物体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提升,斜面越平缓越省力。研究的问题:斜面坡度与省力多少有关系吗?

我的猜测:斜面坡度与省力多少有关系,斜面越平缓越省力。实验器材:长木板、高度不同的木块、重物(小车)、测力计。实验方法:

①用不同高度的木块和木板搭几个坡度不同的斜面。

②分别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拉重物,并记下测力计的读数(拉力)。③比较拉力的大小。

实验现象:坡度小的斜面上拉力小。实验结论: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3、电磁铁磁力大小与 线圈匝数 有关吗? 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磁力大小与 线圈匝数 有关吗? 我的假设: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

实验材料:电池1节、1米绝缘导线、大铁钉、曲别针等。我不改变的条件:电池个数、铁钉等

我改变的条件:线圈匝数。分别绕20匝、40匝、60匝 实验过程:

①作一个线圈匝数是20匝的电磁铁。通电,接近曲别针,记下吸起的曲别针的个数。②把线圈匝数增加到40匝、60匝,分别通电后接近曲别针,记下每次吸起的个数。③比较三次吸起的曲别针的数量。

实验现象:20匝的电磁铁吸起的曲别针个数最少,60匝的电磁铁吸起的曲别针个数最多。实验结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

4、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个数有关吗?

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个数有关吗? 我的假设: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个数有关。

实验材料:电池2节、1米绝缘导线、大铁钉、曲别针等。我不改变的条件:电磁铁、铁钉等

我改变的条件:电池个数。分别用1节、2节电池。实验过程:

①制作一个电磁铁。连接1节电池,接近曲别针,记下吸起的曲别针的个数。②串联2节电池,接近曲别针,记下吸起的曲别针的个数。③比较两次吸起的曲别针的数量。实验现象:电磁铁连接1节电池吸起的曲别针个数少,连接2节电池吸起的曲别针个数最多。实验结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个数有关。串联电池个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

5、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研究的问题:纸的抗弯曲能力与厚度有关系吗? 我的假设:纸的抗弯曲能力与纸的厚度有关系。我不改变的条件:“桥墩”间的距离、纸的宽度

我改变的条件:纸的厚度。分别为1倍厚、2倍厚、4倍厚。

实验材料:用打印纸裁成的20×6㎝纸条、2个同样的小木块、曲别针、尺子等。实验方法:

①把木块相隔10㎝做桥墩,把1倍厚的纸条搭在桥墩上做桥面。往桥面的中间放曲别针,到桥面垮下为止,记下承受的曲别针的数量。

②移开1倍厚纸条,分别换成2倍厚纸条、4倍厚纸条做桥面,同上进行实验,分别记下纸桥承受的曲别 针的数量。

③比较三次实验的数据。

实验现象:1倍厚纸条承受的曲别针最少,4倍厚的纸条承受的曲别针最多。实验结论:增加桥面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强桥的抗弯曲能力。

连线题:

电池 太阳能 核电站 化学能 风力发电站 原子能 光电池 机械能 利用太阳光的能量发电

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圈数、线圈中电流强度等有关。右图甲、乙、丙三个实验装置图,是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请仔细阅读题目并结合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说明:甲、乙、丙三个实验中所用的电池、导线、铁芯都相同)

(1)他们先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缠绕在铁芯上的线圈的圈数的关系,你认为他们应选 择图中的哪两个装置进行实验? 甲和乙两个装置。此实验能得出:在线圈中 电源 相同时,线圈的圈数绕得越多,电磁铁的磁力就越强。

(2)分析甲和丙两个实验,实验条件相同的是 线圈的圈数,此对比实验是用来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电流强度 的关系。

(3)小明同学拿着一枚小磁针靠近甲装置铁芯下端,结果发现小磁针的N极被吸引,则可推测甲装置中铁芯的上端是 S 极。

7.六年级下册科学科教版 篇七

本文试就本单元所选两篇精读教材做一简析并对本单元的教学建议谈几点体会。

一、教材简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及《凡卡》是两篇传统教材。前者是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后者则为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所作, 两篇作品都是反映外国少年儿童悲惨命运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安徒生, 是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生于丹麦中部小城奥登赛的一个穷苦鞋匠家, 11岁父亲去世, 靠母亲帮人洗衣服度日。由于童年的不幸和悲惨的遭遇, 他的童话爱憎分明, 闪烁着民主思想的锋芒, 流露出人道主义的精神。《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一个卖火柴的穷女孩在圣诞节之夜冻死街头的故事, 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

课文《凡卡》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 他生活的时代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最残暴的时代, 整个社会处在一个动荡、崩溃的时期。《凡卡》写于1886年, 当时的俄国人民在沙皇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下, 过着苦难的生活, 不少农民破产, 在饥饿和死亡的威胁下, 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契诃夫的父亲开杂货店, 店里有两个学徒, 契诃夫的父亲经常虐待他们。契诃夫从小熟悉学徒的生活, 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 所以《凡卡》写得真实而深刻。

二、教学建议

(一) 把握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 除完成相应的知识目标外, 应在让学生接触一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的同时, 使学生积累一定的阅读方法和自学方法, 培养学生有意识地阅读、欣赏优秀作品的意识和能力,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体会编者意图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在“教材编写建议”部分有这样一段话:“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关注人类, 关注自然, 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是说语文教材要承担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责任, 要有意识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 拓宽学生的视野, 吸收全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初步感受多元文化。而教材编选的外国文学作品, 就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 这是编排意图之一;其次, 入选的两篇精读作品, 都是描写西方少年儿童日常生活的。编者选入这些作品的目的, 是让在幸福中生活的中国儿童了解资本主义社会同龄人的生活状况, 从而懂得珍惜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对社会主义祖国产生自豪感, 激发热爱伟大祖国的感情;再次, 本单元的教材设计与以往所有单元都不同, 不仅更加强化了“阅读整本书”的观念, 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小学向初中教材的过渡。这组教材先安排了两个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 编排方式与其它精读课文相同。后面的两部外国长篇作品《鲁宾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 则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设计, 即“梗概+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 先让学生了解整本书的内容, 然后是精彩段落的品读和赏析。这样的编排, 意在激发学生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教给学生读整本书的方法, 这在教学中应很好地注意。

(三) 了解相关知识

1.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及《凡卡》。

这两部作品均属于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 对于这类课文的教学需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时代特征和创作纲领来把握。众所周知,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为欧洲十九世纪的主要文艺思潮, 它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尖锐化在文学艺术上的反映。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这个特定的时代为作家提供了相应的题材, 并要求作家去表现一定的主题, 这就必然形成这一时期作家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的共同特征:一方面, 作家着力暴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无情批判其弱肉强食、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的本性, 勇于探索资本主义社会罪恶根源;另一方面, 在思想上, 这些作家极力主张“自由、平等、博爱”, 主张靠道德的感化和自我完善挽救社会、改良社会, 提倡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人道主义。掌握了上述特征, 对教好相关教材是大有裨益的。

2.关于《鲁滨孙漂流记》及《汤姆·索亚历险记》

《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的代表作, 是一部流传很广, 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作者用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 小说主人公鲁滨孙也成为欧洲文学史上的一个著名的文学形象。小说的题材来自于笛福的经历及苏格兰水手的叙述。1683年, 笛福曾被海盗俘虏过, 有了这次经历, 再加上一名曾经在海上遇难的苏格兰水手的叙述提供了写作的题材。1704年苏格兰水手塞尔科克在海上叛变, 被抛到智利的海外荒岛, 度过了5年, 最后得救。笛福受这一事件的启发, 写成了《鲁滨逊漂流记》一书。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 发表于1876年。小说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 富于幻想和冒险, 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 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小说是通过主人公的冒险经历, 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及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讽刺和批判。小说以其浓厚的深具地方特色的幽默和对人物的敏锐观察, 以其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 而一跃成为最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品, 被誉为美国“黄金时代”的田园牧歌。

(四) 选择恰当教法

1.关于两篇精读课文

(1) 抓主线, 以简驭繁。

头绪纷繁是这两篇课文的一个主要特点, 教学时, 可采取抓主线, 弃枝叶, 以简驭繁的教学方法。如《凡卡》一文, 凡卡晚上给爷爷写信是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信中所叙述的学徒生活中的悲惨遭遇却是一条主线。其间又穿插爷爷为富人打更守夜、雪夜山村景色和雪天与爷爷上山砍圣诞树的回忆。多线交叉发展, 令人难以把握主次。教学时, 应根据教学目标, 突出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遭遇, 然后, 再让学生讨论:凡卡寄出的信, 爷爷能收到吗?这说明了什么?再与文章最后一节——凡卡晚上做了一个好梦进行对比, 来体会文章的中心, 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抓主线, 弃枝叶, 以简驭繁的教学, 学生既学得轻松, 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 抓朗读, 内化感知。

这两篇文章含有悲剧色彩, 写得生动、细腻, 感情表达深切动人, 读来催人泪下, 教学时可用以读激情, 内化感知的方法进行。

2.关于两篇略读课文

上一篇:智能电网研究与进展讲座心得下一篇: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工作自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