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的作文要点

2024-10-02

高考满分的作文要点(共8篇)

1.高考满分的作文要点 篇一

2017山东高考满分作文:

《唯愿书香满人间》

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 不分昼夜,无论贵贱,只要是愿与书为邻、以墨为伴者,书店皆“蓬门今始为君开”,奉上丰盛的精神大餐。小门小店,大义大爱,我要点赞。

心无分别,即是佛心。《论语》有言,“四海之内皆兄弟”;陶潜云,“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卢梭说,“人人生而平等”……一颗平等心,一颗无分别心,古今中外的贤士仁人们倾情呼唤了千年,而世道难免“人敬有钱人,狗咬穿破衣”。书店既没有以世俗之眼观人——或戴有色眼镜看人,或从门缝瞧人,也没有以世俗之心待世——计成本,衡得失,而一视同仁,不论童叟贤愚,抑或膏粱白屋。“唯书有色,艳于西子;唯文有华,秀于百卉”,在超尘脱俗的诗书面前,众生平等。商贾逐利,天经地义,趋利而不忘义,实乃大商风范。

“一个爱书的人,不会坏到哪里去。“人人皆可为尧舜。””涵养圣人之行、君子之品更需圣人之言的教诲,而“国之基在民众”,唯有最广大、最基层的民众成为“与书为邻”的君子,国家方能成为“君子国”。

曾国藩曾云:“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可以改矣。”俗话亦有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难于上青天”,而读书可“以学问自敛抑”,涵养性情,近可“修身”,远可“齐家”。想当今社会。“路怒族”,暴虐气、唳气冲天干云,加塞、别车不一而足,偶生摩擦,动辄老拳相加,甚至刀兵相向。唯有读书方知什么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暴粗族”,整天出口成“脏”,臭气熏天,自以为洒脱,接地气,却不知早已成了别人内心的粗鄙之辈、不屑之徒。唯有读书,才会让你“锦心绣口”,才知道什么是“腹有诗书气自华”。“陀螺人”步履匆慌,心忙意乱,为了“生存”丢了“生活”,忘了还有诗和远方……唯有诗书,才会让自己“心归空山”,才明白“此心安处是吾乡”。

普渡众生,泽被千秋,知行合一,书店,早已在路上…… 学之厚者,家国天下;商之大者,为国为民。一个书香迷漫的社会,不会差到哪里去。书店,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文化大厦的一部分,肩负着文化、文明的传播重任。以星星之火,点燃全社会的燎原烈焰。还是社会文明的一个窗口,社会良心的一面镜子。不仅显贵达官,布衣裙钗,可到此一游,享受那“坐拥书城”的惬意,那些村氓野老、贩夫走卒,抑或是流民乞儿,亦可到此,享受那片刻的温存。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从来都折射着一个社会的良心。“山藏千秋不语,水润万物无声。”和谐社会、幸福国度,从这里启程……

心无分别堪作佛,播散火种功德圆。不辞辛劳月明伴,唯愿书香满人间。

备注:该文章《2017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唯愿书香满人间》来源于出国留学网。

2.高考满分的作文要点 篇二

一. 原文展示

湖南考生

(1) 谁不期待那东方喷薄欲出的朝日?谁不渴望“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欣喜?谁不想消除“草色烟光残照里”的哀怨?

(2) 这一切, 都源自对早的向往。有了早, 就能欣赏到“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的孤寂美;有了早, 就能领略到“岭上晴云披絮帽, 树头初日挂铜钲”的奇异;有了早, 就能抒发“愿乘风破万里浪,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宏愿。

(3) 于是懂得, 早是人生不可缺少的一抹亮丽色彩, 是实现人生精彩的动力。用早来鼓舞自我, 何须“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的悔恨, 何须有“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无奈?有了早的激励, 才有了比尔·盖茨微软帝国的不朽传奇;有了早的激励, 才有了张瑞敏“全球唱响海尔”的凯歌;有了早的激励, 才有了俞敏洪新东方英语学校的繁花似锦。

(4) 而失去了早出发、早行动、早成功, 很多人只能去搭乘人生的末班车, 只能任灰暗成为生命的主色调, 而不能书写人生的华章。毕竟, “笑看庭前花开花落, 漫观天边云卷云舒”是一种超然。但辉煌更是人生最壮美的云霞, 何不用“早”来磨砺自我, 磨砺一方月明云开的壮阔苍旻?

(5) 此亦似人, 此亦如国。早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条件, 是一个社会繁荣昌盛的保证。有了早的激励, 才有了荷兰“海上马车夫”的美誉;有了早的激励, 才有了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的胜景。试想, 若没有当年邓小平的高瞻远瞩, 作出改革开放的英明决策, 只怕中国只能在“文革”的阴影下踟蹰不前, 哪里又有当前的恢宏气势?

(6) 同样, 一个国家没有早的眼光, 只能落后于世界潮流。失去了早, 就如同明清时期中华文明无奈的式微;失去了早, 就如同戈尔巴乔夫领导下的苏联的土崩瓦解。

(7) 早是心中不落的青阳, 早是心中不倒的信仰。有了早的激励, 又何必再发“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悲音;有了早的激励, 又何必再唱“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的哀曲?

(8) 用早激励人生, 用早装点梦想, 去厉兵秣马, 去扬剑试锋, 终会迎来春暖花开的灿然, 终会领略江河源头的胜景奇观。

二. 原点评与再点评

第1段原点评:开头连用三个反问句, 以人们熟知的情景与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 以情夺人, 起笔不凡。

再点评:三个反问句确实起笔不凡, 但细读便觉困惑。第一句期待朝日, 这是点出了题中的“早”, 应该说还是有力度的, 但第二句中“草色遥看近却无”描写的是春雨过后青草初萌的景象, 与“早”毫无关系, 第三句中“草色烟光残照里”就一定表达哀怨之情吗?点评者说这三句是“以情夺人”, 而笔者要说这是装腔作势, 以“空”骗人, 骗取阅卷老师的好感。

第2段原点评:点明“对早的向往”这一主旨, 然后再引用诗词名句来具体表现“早”的意义和作用, 用语典雅, 气势非凡。

再点评:三个排比句让人不知所云。“有了早, 就能……”这样的表述既不通顺, 也不明确。另外,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写尽了人在旅途的辛劳和无奈, “愿乘风破万里浪, 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尽管前路障碍重重, 但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的信念, 这两句都无法印证“对早的向往”。点评者说这些诗词名句具体体现了“早的意义和作用”, 显然是忽视了这些诗句的内涵。而语句不通顺, 表意不明确, 又何谈“用语典雅, 气势非凡”呢?

第3段原点评:本段文字先用引证法, 后用例证法, 语言精练, 论据充分, 正面阐述了观点。

再点评:本段在使用引证法时, 语言不是如点评者所说的“精练”, 而是别扭和令人费解, 可把“何须”和“何须有”改为“哪里还会有”。在使用例证法时, 虽然充分, 但文章对三个事例只有列举, 没有阐释, 更没有分析事例中的三个人是如何因为早的激励而取得成就的, 因而论据和观点明显油水分离, 如果这样写就能算论据充分, 那么, 似乎此处用任何成功人士的例子都是可以的。

第4段原点评:先反后正, 与上文构成对比论证, 丰富了论证的角度。

再点评:从议论文的写作技法上来说, 点评者这个点评应该说是对的, 但我们却无法忽略本段文字在表达和逻辑上的硬伤, 以句号为单位, 本段共三句话, 后两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是肯定“笑看庭前花开花落, 漫观天边云卷云舒”这种生活态度, 还是要否定它?另外, 这与“早”又有什么关联呢?

第5、6两段原点评:由人生到治国, 并联系实例, 思路有广度, 议论有深度。

再点评:“此亦似人, 此亦如国”, 不知是哪里找来的一句话, “此”指代什么?第5段中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这是因为“有了早的激励”?第6段中的苏联解体是因为“没有早的眼光”?点评者说这两段“思路有广度, 议论有深度”, 不知与论点无关联的空话、废话如何就有了广度和深度!

第7、8段原点评:再用抒情式的议论句, 呼应开头, 归结全文, 较好地彰显了作者构思的缜密, 行文的灵动。

再点评:结尾确实是用抒情式的议论句, 只是我们要为陆游和李煜鸣不平。陆游的壮志难酬和李煜的亡国之恨都是因为他们没有受到“早的激励”——这是哪家的逻辑?

原总评 (原点评者称为“写作借鉴”) :文章在内容上由人生说到国家, 紧扣“要有早的意识、要早行动”的观点, 运用举例、引用、正反等多种论证方法加以论说, 文气一贯到底。“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 语言尽管略显花哨, 但整体而言与内容的表达相谐, 瑕不掩瑜。故“内容”与“表达”都给满分。发展等级从“丰富”和“文采”方面给满分。

再点评:“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皆宜”, 这是多么高的评价!但笔者读后觉得这不是“气盛”, 而是气虚, 气乱, 作者故意卖弄并非真有的才学, 来炫花阅卷老师的双眼, 干扰阅卷老师的判断。其虚假、混乱之文气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滥用整句。全文800来字, 除每个段落的观点句外, 整篇文章几乎全由整句构成, 很难找到散句和杂句, 满眼看去, 不是排比就是对偶或对比, 句子和词语不是成对就是成串, 作者为了形式上的整饬, 已经无暇顾及内容的丰盈和表意的明确。

二是堆砌事例。举例论证是议论文最重要的论证方法, 事实胜于雄辩, 为了证明观点的正确, 作者往往会选用一些典型的事例来增加说服力。但这些事例一定要恰当, 能与论点构成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另外, 叙完事例后要进行分析, 分析的过程即论证的过程, 这是议论文的核心。这篇文章中, 第3节中有三个事例, 第5节中有三个事例, 第6节中有二个事例, 全文共八个事例, 但却不都与论点构成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而且例后没有任何分析, 这种堆砌事例的做法除了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制造材料丰富的假象外, 对证明论点几乎没有什么帮助。

三是海量引用。引用得当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文化内涵, 但引用过多往往让人觉得有卖弄之嫌, 在古代这叫“吊书袋”。本篇作文中作者直接引用的古诗词名句达十处之多, 如果再加上一些对经典的变相引用, 那么这对于一篇800多字的作文来说, 无疑是“海量”了。我们在文中找不到作者自己的东西, 原创内容很少, 看到的只是人家的句子, 人家的事情, 人家的思想。

三. 反思与期盼

写文章和做人是一样的, 最要紧的是真诚, 说实话, 抒真情, 讲常理。考场作文也一样要“我手写我心”, 但我们遗憾地看到近几年推出的高考满分作文, 有不少已经完全迷失了自我, 丢掉了真诚的根本, 这样的作文就像是一个流水线上下来的产品, 带有明显的技术化特征。这样的文章, 形式上段落结构规整、排比对句泛滥;内容上典故事例堆叠、诗词名句罗列;行文过程平面展开, 没有动态感, 没有分析;情感上矫情夸饰, 缺少温度;道理上泛泛而论, 不能深入。文章写成了这个样子, 究其原因固然有学生心理浮躁、不能静下心来构思成文的一面, 而更大的问题则是我们的作文评价机制出了问题, 特别是像本篇作文点评者这一类专家, 他们对如本篇作文风格一样文章的好评与激赏, 实际上已经成了一种强势的倡导。而且由于这些所谓专家的身份特殊, 垄断着高考信息资源, 占有话语权高地, 他们的话很容易左右中学作文教学的方向, 尤其是高考作文的方向。中学一线老师为了学生的分数, 即使内心有不认同的地方, 也不得不把他们的意见奉为圭臬, 让学生反复演练专家们想看到的东西, 这是中学作文教学的悲哀, 更是社会的悲剧。

3.引领高考满分作文的“三驾马车” 篇三

下面,我们就以这篇有争议的文章为例,为同学们解读高考“满分作文”的真谛。

一、领异标新二月花

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意”,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同一则材料可以引发不同的观点,这都是意,而站在某一视角上确立观点,就叫立意。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好的立意应该是“从意中所有,从语中所无”。也就是说,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大家未能表达出来,让你给写出来了,这就是新颖,就是独创。文贵于新,不能老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

《站》文就是从独特的角度,站在历史的门口,小中见大,从宏大的社会背景中,选取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一个侧面作为突破口,审视生命的价值,缅怀为中国革命做出过牺牲的英雄们,表达自己的崇敬之情,这是作文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因此,我们的作文,要从小处着笔,从独特的视角去审视那些看似平淡、平常却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的材料,揭示社会的普遍规律或深刻道理,体现一叶知秋、窥一斑见全豹的效果。正如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所说:“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我们在写作时,可从不同的角度人手,进行比较、分析、筛选。确定立意的依据有两条:一是准确新颖,二是有话可说。换言之,就是要避开自己一开始就想到的、也许多数人准备选择的立意,要考虑手头所具有的能够论证观点的材料在哪一方面更有说服力。综合这两方面的因素之后,确立一个有意义的主题。当然,高考作文话题的设计都有一定的意图,我们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可以反向立意、新奇立意、高远立意。

二、文似看山不喜平

山以奇丽取胜,文以独特见长。说“家庭困难”是“家里很穷”,这是一般人的说法,根本没人注意。但潘长江说“有几只耗子到你家转了三圈,最后,是含着眼泪出来的”,就逗得全国观众都乐了,这就是个性魅力。考场作文要有个性,必须突破一般的思维方式,独辟蹊径。文章因思想而高贵,因哲理而丰富,只有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笔杆倾诉,整篇文章才能鲜活起来,才能具有感人的力量。

几十万考生同写一个话题,往往大同小异,容易让人倦怠。因此,考场作文尤其要提笔不凡,构思精巧,一开始就要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给阅卷老师以先入为主的好感,让他欲放不能。在文章的开头上不落俗套,要么开门见山,一鸣惊人;要么宕开一笔,设置悬念。可以设问引入,可以题记总领,可以哲理启迪,可以托物起兴,也可以引文入题。在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形式上,要敢于大胆突破,让人耳目一新。《站》文就是采用了平时作文中少见的古体诗歌的形式,在结构上通过几个特定的历史片断展开联想,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表现对先烈的崇敬之情,起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中力避语言平淡、内容平庸、情感贫乏、结构松散,在写作中彰显个性,写出性格,写出特色。只要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注重积累(包括生活经历、见闻、知识、情感等);在写作中注重运用修辞;在生活中注重观察,调动各种形式的思维,学会联想和想象;在情感上注重体验,在构思上注重创新,高考作文获得高分就一定能够成为现实。

三、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高考的话题作文一般允许自选文体,但這并不意味着写作时没有文体的规范,而是给考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便于考生在自己擅长的文体中发挥。

周海洋的作文得了满分,得益于他的创新精神、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写作能力,但也有一定的幸运成分。由于作者主观上刻意模仿他人的作品,选了一种自己并不熟悉的文体,写了一个自己并没有去过的地方,选取了一些自己并不太了解的材料,做了一篇自己不好把握的文章。这样就束缚了自己的手脚,限制了自己的思维,客观上造成了《站》文的一些硬伤。林语堂说:“作文只须顺势,如一条小河不慌不忙,依地势之高下,蜿蜒曲折,而一弯溪水妙景,遂于无意中得之。”《站》文过多地引用或套用他人的诗句,有生硬拼凑之嫌,缺少贯穿全文的“势”,从而失去了真情实感,必须引以为戒。因此,同学们在写考场作文时,一定要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有素材的、能够张扬个性的文体来写。

4.高考满分的作文要点 篇四

看到今年高考作文材料,我有些犯难,感到无从下笔。我只对“共享单车”和“空气污染”这两方面比较关注,前者我不了解,但对字眼感兴趣,后者让我体验并思考着当前的生活。瞩目的背后,是我对自己和社会的深情记忆。

“共享单车”,于我而言,一片迷惘。“单车”应该为出行工具吧,至于“共享”则应为公共分享,在我生活的这个小城镇,我无缘目睹,我只是推测:即为“共享”,则让人想象着大家之间的友爱。关注它,是因为我对相关生活的留恋,我所知道的单车,叫做自行车,它承载了我童年的记忆,见证了我的家庭和自我的人生变迁。二十五年前,还在我的少年时,我的记忆是父亲的“凤凰”牌自行车,那是从一个表叔手中买来的二手车,从此,我便记着了父亲骑在车上的潇洒而忙碌的身影——他整天骑着自行车出外做生意,养家糊口。那是一辆黑色自行车,漆黑的车身上绣着展翅欲飞的凤凰图案。当时,就是在我们村子里,它也是一件罕见的宝贝。后来便有了“大辆合”自行车,外形上更加精致,铃声清脆远扬。而后,又有了轻便的赛车。再以后便有了我的汽车,我们进入了生活的快节奏时期。一段时间后,我便因它造成我的懒惰,又换成了山地赛车。如今,每天我都以风一般的速度惬意地舒展着自己的身心。我想,共享单车也应是如今现代化社会和繁荣都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吧。

与对共享单车的无知相比,我对空气污染却有着浓厚伤感的情绪。凡事物极必反,社会灿烂丰富的今天,空气污染是近年来我对社会的强烈记忆。如果说当年骑着单车飞驰在野外,蓝天白云下的自由身影是那么的诱人,至今让人憧憬,那么,如今无事时的独处斗室却成为了生活的常态,偶尔出外,大街上人们的面目都因口罩的遮掩而模糊,怔怔的目光尽是对周围的冷漠,以及由此诱发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紧张。与青山绿水久违的我们,在孤独徘徊中无处归依。

还记得柴静的《穹顶之下》视频,在社会的日新月异中,触目尽是灰暗的天空与大地,这种记忆是灰色的,人处其中说不出的压抑和窒息。于是,我总会老是忆起过往,想想少年时的蓝天白云,留恋着往昔的困苦生活,还曾细数着我生活中的自行车,以及车上曾经让我羡慕的身影,还有那身影在车上高低起伏、左拐又撇的趔趄样子。

而如今,我的人生早已随社会和大众一起向前飞驰,日子也是在五彩缤纷中让自己眼花缭乱。在日渐繁复中,往昔的点滴总会在不经意间涌上心间,那份单纯的记忆是如此的鲜明,我正好用它来稀释着天地之间的那种灰蒙与嘈杂。

2017年高考全国卷1满分作文:和世界边吃边聊

那年哈佛大学的几个学生到学校交流,我们尽地主之谊,请他们在附近的饭店吃了个中饭。有个美国人特别逗,几乎每样菜上来都让他很惊讶——

“哇,这是蔬菜!”

“这个猪肉丸子太好吃了!”

“天哪……”

虽然对中国食物在海外的盛誉有所耳闻,但这种“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我们还真是没有想到。

接下来,更让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他小心地用手把碗里最后一点米饭放进嘴里,还一个劲地说,这是今天最好吃的东西。他是黑人,黑乎乎的手指和白亮亮的米饭对比鲜明。

那一刻,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几乎爆棚。

为什么中国的食物特别美味?

可能是因为我们对“吃”太在意的缘故。对中国人来说,吃绝不仅仅是“吃东西”那样简单。有人说是一种文化,其实,还不止于文化。《诗经》中有首诗赞美鲁僖公“夙夜在公”,勤勉于公事。是什么公事呢?“夙夜在公,在公饮酒。夙夜在公,在公载燕。”其实,这所谓的公事就是饮酒吃饭。当然,这不是单纯的吃喝玩乐,而是在欢娱群臣。

对中国人而言,吃是一种政治。从百姓的角度看,民以食为天,填饱肚子才谈得上诗书礼乐这些文明创建工作。从治国来说,饮食则有着另一种意义。古代的一些治国之言,如“治大国如烹小鲜”、调和鼎鼐等等,都是以烹饪之理来隐喻治国。前者是说治理国家要少折腾,折腾多了鱼肉就散了。后者说的是要各种味道调得恰到好处,也就是大家的利益都要考虑到,不偏不倚才能长治久安。

由此可见,在中国,美食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民生的重要。美食,既是中国人的生活追求,同时也包含着中国的治理哲学。中国人重实际,重视民生超过民主,重视结果正义超过程序正义。就好像美食,怎么做出来的无所谓,所有东西的量都是模糊的,程序也可以颠倒,关键是结果——一定要好吃。

当然,还有一条很重要,就是“和”。一个菜会有好几种配料,每一种配料都它存在的价值。各种味道同时存在于菜肴之中,有主有辅,但任何味道都不能完全盖掉其他味道。就好像鱼香肉丝中的醋香,或是小龙虾里的麻辣。也好像人与人的共事,有主有辅,有同有异,但绝不能强求一致。这就是“和而不同”。

今天的世界,已经大不同于古代的“天下”。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下,避免无谓冲突,彰显中国力量,凝聚各国共识,考验着中国人的政治智慧。今年初,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个富有哲学意味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一套中国方案,那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而“一带一路”,正是实现共赢共享发展的重要渠道。

这正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治大国如烹小鲜”和“调和鼎鼐”。

西方喜欢强调文明的冲突,我们呢,爱说和合。“如烹小鲜”,就是不互相折腾,把彼此的不同搁置起来,把全人类的福祉放在首位,“调和鼎鼐”就是携手合作共同发展,欢喜热闹其乐融融。国家与国家之间,不是拿着刀扛着枪的敌人,而是邻居,或是都在地球村上班的同事。从这个角度看,“一带一路”就好像是一次丰盛的晚宴,中国是东道主,大家都是客人,各种文明在宴会上交汇,枣红色的北京烤鸭、黑晶晶的鱼子酱、黄中带焦的香煎鹅肝,都是美味……也要上点老百姓爱吃的小龙虾、麻辣烫,当然,还有那位美国小哥最喜欢的米饭,那更是我们一天都不能少的。

中国人过日子,就图个实在。世界和平,最终还是得落实在餐桌上。一盘麻辣小龙虾,好过谈判桌上的千言万语。

来,让我们和世界边吃边聊。

2017年高考全国卷1满分作文:明月照耀禾虫出造

法国美女学霸露洁公主:

你好!

我的堂兄何中正是中国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国际部2015届高三中法实验班公费生、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是法国国立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2015级工程科学专业本科公费中国留学生、高级顶尖班学习委员,被师生亲友们称为“学霸”。

非常感谢你与我的堂兄何中正志愿结成“2013—2014学年中法高中生文化交流冬令营中法友好高中生”和“法国国立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2015级中法友好大学生”!

万分感激你及父母兄姐给我的堂兄何中正在“2013—2014学年中法高中生文化交流冬令营”和“法国国立格勒诺布尔第一大学2015级工程科学专业本科公费留学”期间志愿免费提供住宿饮食、法语学习辅导和假期生活关照!

堂兄何中正曾经对我说:你很想来中国,很想来孙中山先生的“美丽故乡”,游览中国“美丽乡村”,观赏中山“禾虫出造”,品享“中华美食”——“中山禾虫”。

现在,我的眼前浮现出了2016年中秋节美景:

西江潮水连海平,南海明月共潮生。江海连潮,浩瀚无垠,一轮明月随潮涌生,西江水缓缓地绕过中山市竹排沙,月光泻在三千多亩禾田稻穗和滩涂水草上,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纯净而广阔苍茫的雪,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白色。晚上十二时,南海潮水大涨,咸潮水越来越汹涌,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和西江淡水一起翻滚着,形成了一片咸水淡水融合的高位水域;在皎洁明月的照耀下,千万亿条色彩斑斓、形状像蚯蚓一样的禾虫从禾田、滩涂地里钻出来,自由自在地在水中穿梭、游动,浮游到水面交配繁殖,随水漂游,铺满水面……这就是父老乡亲所说的“禾虫出造”奇景,也就是中山市竹排沙中秋美景!

此时,水面涌现了许多打鱼船,船上的父老乡亲撒开大网捕捞禾虫,一次就能捕捞几百斤甚至上千斤。我也在船上帮着爸爸、伯父、爷爷撒开大网捕捞禾虫几百斤,满载而归。我津津有味地品享着禾虫,聆听着爷爷讲述着的“传说”:南宋末年,宋帝赵昺南逃,为躲避元兵追杀,曾在当时称为“香山县”的中山停留数日,香山县令向宋帝赵昺进贡竹排沙禾虫,宋帝赵昺食用后大加赞赏;从此,竹排沙禾虫作为“贡品”、“御食”、“美食”而享誉海内外!……从此,我就知道:家乡中山市竹排沙禾虫营养丰富,补脾健胃,是罕见难得的佳肴,是“中华美食”;观赏“禾虫出造”是家乡中山市竹排沙延续了数百年的中秋风俗,是最令人留恋的中秋美景!

法国美女学霸露洁公主,我谨代表我和我的爸爸妈妈、伯父伯母、爷爷奶奶,特别邀请你在2017年中秋节和我的堂兄何中正来到孙中山先生的“美丽故乡”,游览中国“美丽乡村”,观赏中山“禾虫出造”,品享“中华美食”——“中山禾虫”!

真诚祝愿你及父母兄姐阖府好人一生平安,身心健康,学业优异,事业辉煌,前程锦绣,万事如意!

何中正的堂弟:何某

★ 《阅读是一种孤独》读后感

★ 高考满分作文:高考全国卷3满分作文

★ 高考满分英语作文全国卷

★ 高考满分作文:需要,是一种幸福

★ 成长是一种孤独作文600字

★ 全国卷2高考范文

★ 地理高考全国卷评析

★ 高考范文全国卷2

★ 全国卷高考答案

5.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满分作文) 篇五

《与 车 共 舞》

20世纪初,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由三轮到四轮,从无盖到封闭再到敞篷,汽车的功率不断提高,人们“假车马”而“致千里”,世界在人们的脚下变小。人们纷纷赞叹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

21世纪,汽车成为了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却不再受到那样的赞誉。噪音、尾气污染,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了开车出行,转而回归原始,投奔自行车或是双脚。不仅如此,汽车在有些人的眼中更成为了快节奏,城市化生活的祸首,被指责。

不可否认,汽车为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了快节奏的生活。人们耳边回响着“向前向前”“加速加速”之类的话语,期望一脚油门,一声呼啸就可以快速到达目的地。人们不再耐烦于等待,甚至将孩子们与昆虫最自然的交流看成是浪费时光和虚度年华。

“草在结它的种子,树在摇它的叶子,我们就站着,不说话”,这是诗人顾城的慢节奏生活,而今这样的生活却只存在诗人的精神花园或是上一辈的记忆中。在田野中漫步或者骑行,随时停下采撷脚边的野花,无车的时代人们曾有过这样的惬意生活,而今人们驾着车飞速掠过一片片田野,只见得金黄一片,心中贫瘠而躁动。

那么,我们真的不能与车和谐相处了吗? 也不尽然。一位诗人在千年之前就为我们提供了答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否周身一片喧嚣,川流不息,只要拥有内心的独立,就能拥有如同顾城或是陶渊明一样的澄澈内心。

当我们身陷阻塞的车流中时,不必再暗自愤恨地咒骂,打开窗,可以看见同样归家的飞鸟写给天空的散文诗,可以看见树叶与晚风最后一次尽情的舞蹈,可以瞥见另一扇车窗后焦急归家的同路人。一切并没有那么着急。不仅如此,车辆并不仅仅将我们载往压抑逼仄的办公室,路途的另一端拥有更多的可能与期待,是郊区枫林的漫山红遍,是异国风情的乐曲舞蹈,是远方姑娘的纯净的笑容……

木心先生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在的车马都快了起来,风驰电掣,而日色依旧缓慢,一生依然可以只爱一个人。

与车共舞,一样有璀璨人生

6.亲情的高考满分作文 篇六

车里,弥漫着深沉而又忧郁的空气。我坐在后排低泣着,坐在前排的爸爸抽出一张纸递给我,哽咽着说:“擦擦眼泪。”这时我知道,爸爸也和我一样,一行行热泪从他的眼里,不,应该是从他的心里,流了出来。我的心先是一阵惊颤,继而是一阵冲动,我想扑在爸爸的怀里大声的哭,哭出我的悔恨,哭出我的真情,让爸爸知道那是我真实的心声。

离家的日子不知不觉已经有了三个多月,而在这每天都充满着对家的眷念,对亲人的思念的.日子里,我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妈妈能来看我,而对爸爸,我好像不大挂念。或许,年少而无知的我,总以为自己长大了,总觉得自己应该像大人们那样,有一份独来独往的洒脱。父母一旦干涉自己的行为,便产生了逆反意识。渐渐的,在家里我开始保持沉默。吃了饭就匆匆进房躲进自己的小天地里,避免和他们交谈时心里烦乱。有一次,因为爸爸说了我两句,我和他吵了起来,可能是我气昏了头,凶神恶煞一般,结果,在我已有的15个年轮的生命里,爸爸第一次打了我,。那一刻,我发誓我再不和他说话。以后的几个星期,只要他在客厅,我就去卧室,只要他和我说话,我就沉默或者是溜开。总之,在那段日子里,我和爸爸的感情开始发生着质的改变,变得莫名的冷漠。妈妈虽知道这一切,也只能哀声叹气。

再后来,我真的离开了家,过上了我向往的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慢慢的,我感到自己的想法,就像童话里的纯真世界一样过于天真。我开始怀念,怀念在家时的妈妈的唠叨,开始怀念自以为觉得彼此之间没有感情的爸爸。一种隐隐的亲情促使我一次次通过电话向家里遥寄我的祝福,于是我知道自己还是眷念爸爸的。

今天,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里,我独自一人在教室里写着作业。“张天树。”一个声音传来,我本能地循声而望。“爸爸──”我迫不及待地丢下手中的笔,跑了过去。我想再喊他一声,可我已经不能,因为我的声音在哽咽,我的泪水已经夺眶而出,我竭力想不让它掉下来,可事实告诉我不能,我的双肩在颤抖。同行而来的司机见了我打趣说:“你又哭了。”我下意识的笑笑,擦干了眼泪。可我知道,我的情感此时已如决堤的海,我已经不能再将它收藏,我也不想将这份已压抑了三个多月的泪水,压抑了一百多个夜晚的泪水继续掩饰。我已经懂得我的心里,也有一种原始的血缘亲情,一种亲人之间的本能的爱心,一份普天之下最珍贵的对父母的依恋。就在这短暂的一瞬间,我明白了,明白以往和爸爸那种莫名的冷漠,是我自己造成的,其实我的心里深深的爱着爸爸,我之所以只想妈妈来看我,是不想当着爸爸的面,暴露这份真实的感情。而现在,我只想把我那带着万分悔意的泪水哭出来,我知道爸爸能懂。

其实,生活就像一张网,交织着你,交织着我,交织着我们每个人。在这张网里,我有过迷惘,有过徘徊。在我年少的成长的道路上,曾有过这么一次无知的行为,亲手破坏了父母与儿女之间由亲情交织成的网结,甚至将它弃之很远。如今我失而复得,并真正地领悟了它的内涵。我会珍惜这份难得的缘分,将它溶入我的心田,去时时感受、品味它的温馨。

7.高考满分的作文要点 篇七

关键词:高考英语,状语从句,考点

高考英语对状语从句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引导状语从句连词的选择、从句中的省略、主从句时态的呼应及状语从句的倒装用法这四点上。因此, 弄清这四点是解答与状语从句相关题的关键。以下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 并结合《高中英语语法考点大全》 (刘荣新2011) 和《金考卷特快专递全国各省市高考试题汇编·英语》 (杜志建2010~2015) 中的真题, 对高考英语状语从句的考查要点进行的分析。

一、状语从句中连词的选择

由从属连词引导的从句在句中作状语被称作状语从句, 它可以修饰谓语、非谓语动词、定语、状语或整个句子。高考英语中对引导状语从句从属连词考查的频率较高, 而且重点放在了比较容易混淆的连词上, 以下针对近几年全国各省、市英语高考真题中单项填空题对状语从句从属连词的考查要点进行小结。

(一) 时间状语从句

1. when, as和while的用法

这三个词都可以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when表示时间点, 意思是“在……时刻”;as引导一个持续性动作, 强调主从句的动作同时进行, 表示主从句谓语动词动作同时或交替进行, 意思是“一边……一边”;while与延续性动词连用, 意思是“当……的时候”。如:

(1) It was the middle of the nightwhenmy father woke me up and told me to watch the football game. (2014 江西卷, 35)

(2) He smiled politelyasMary apologized for her drunken friends. (2012 山东卷, 27)

(3) JustasI got to the school gate, I realized I had left my book in the café. (2015 安徽卷, 24)

(4) Mary made coffeewhileher guests were finishing their meal. (2010 全国卷Ⅰ, 25)

但是, while还可以连接并列句, while表示对比或转折, 意思是“而;然而”如:

(5) There’s no way of knowing why one man makes an important discoverywhileanother man, also intelligent, fails. (2013 课标卷I, 32)

2. before的用法

(1) 表示“在……之前”, 如:

We need to get to the root of the problembeforewe can solve it. (2015 天津卷, 12)

(2) “It will be + 一段时间+before...”表示“还要多久才……”, 如:

If you miss this chance, it may be yearsbeforeyou get another one. (2015 重庆卷, 4)

(3) 表示“还未……就……;不到……就……;还没来得及……就……”, 如:

The young couple, who returned my lost wallet, left before I could ask for their names. (2015 陕西卷, 24)

3. till, until和not...until的用法

(1) 肯定句:谓语动词用延续性动词, 表示主句到此时才结束, 意思是“某动作持续到某一时间点”。如:

I’m not in a hurry, so don’t worry and I will wait until you are ready.

(2) 否定句:谓语动词用非延续性动词, 表示“某动作到某时间点才开始”。如:

Not untilhe went through real hardship did he realize the love we have for our families is important. (2013 福建卷, 34)

4. 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

(1) I have heard a lot of good things about yousinceI came back from abroad. (2013 陕西卷, 18)

(2) 在句型“It is + 一段时间+ since从句”中, 句子的意思要取决于从句的动词是非延续性还是延续性动词。当since从句的谓语动词是非延续性动词时, 意思是“自从……以来有多久了”;当since从句的谓语动词是延续性动词时, 意思是“自从从句的动作结束到现在有多长的时间”或“多久不做……了”。如:

①As is reported, it is 100 yearssinceQinghua University was founded. (2011 四川卷, 6)

②My friend Tony moved to Shanghai last year and it is a yearsincehe worked in our school.

5. 在表示“一……就……”的as soon as, the moment, immediately, hardly...when, no sooner...than等词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中, 从句中用一般现在时代替将来时态。

We’ll offer you a larger oneas soon asit becomes available. (2010 安徽卷, 33)

6.在each / every / any /next time及the first/second/last tim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中, 从句中用一般现在时代替将来时态。如:

Every timeyou eat a sweet, drink green tea.”This is what my mother used to tell me. (2014 浙江卷, 8)

(二) 条件状语从句

引导条件状语从句的连词有if, unless, as long as等, 在条件状语从句中常用一般现在时态代替将来时态。如:

1.Ifyou come to China, you will experience a culture of amazing depth and variety. (2015 安徽卷, 22)

2. You won’t find paper cutting difficultas long asyou keep practicing it. (2015 北京卷, 28)

3. You will never gain successunlessyou are fully devoted to your work. (2014 湖南卷, 26)

4.Oncethe damage is done, it will take many years for the farmland to recover. (2015 北京卷, 28)

5. I’ll be out for some time.In caseanything important happens, call me up immediately. (2014 四川卷, 8)

(三) 原因状语从句

连词有because, as, since, now that, in that。because语气最强, as引导原因状语从句, 一般放在句首, 语气要比because弱, 而since比as较正式, now that相当于since, in that相当于because。如:

1. I am so grateful to all those volunteersbecausethey helped my terrible day end happily. (2015安徽卷, 26)

2. Mark needs to learn Chinesesincehis company is opening a branch in Beijing. (2013 山东卷, 26)

(四) 地点状语从句

1.Wherehe once felt like giving up, he now has the determination to push further and keep on going. (2014 安徽, 34)

2. Half an hour later, Lucy still couldn’t get a taxiwherethe bus had dropped her. (2014 重庆, 14)

(五) 目的状语从句

从句谓语常用could或can, may, might等情态动词。如:

The team are working hard to analyze the problemso that /in order thatthey can find the best solution. (2015 湖北卷, 25)

(六) 结果状语从句

连词由so...that或such...that引导, 当so或such置于句首时, 主句要用倒装语序。如:

1. There aresomuchthatwe often share them with our neighbors. (2014 新课标I改错题)

2.Sohard does Jack workthath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recently.

(七) 让步状语从句

1. although /though和even though /even if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 although与though可互换, 可与yet (或still) 连用, 但不可与but连用。如:

(1) Althoughthe job takes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time, most students agree that the experience is worth it. (2015 湖南卷, 33)

(2) Thoughscientists have learned a lot about the universe, there is much we still don’t know. (2015 安徽卷, 23)

(3) Eventhough the forest park is far away, a lot of tourists visit it every year. (2014 北京卷, 29)

2.疑问词+ ever与no matter + 疑问词和whether...or...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 如:

WheneverI have to give a speech, I get extremely nervous before I start. (2013 山东卷, 28)

3. as引导让步状语从句时用倒装语序。如:

Busyasthey are, they come to help us from time to time.

4. while通常位于句首, 相当于although, 意思是“虽然”。

Whilethe students cam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hey got quite well in the summer camp. (2015福建卷, 31)

(八) 方式状语从句

方式状语从句常用as, just as, as if, as though等引导, 如:

1.Just asa single world can change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a single sentence can change the meaning of a paragraph. (2015 浙江卷, 9)

2. It was John who broke the window. Why are you talking to meas ifI had done it? (2014 重庆卷, 14)

(九) 比较状语从句

比较状语从句常由下列词语引导:as ...as, not so /as ... as, more /less...than, the more + adj. /adv., the more + adj. /adv. 如:

1. It’s said that the power plant is nowtwice as large aswhat it was. (2013 安徽卷, 33)

2.The morefriends we have, the morewe can learn from each other. (2014 大纲卷改错题)

【解题对策】解答状语从句中连词的选择题的关键是分清状语从句的句意及逻辑关系, 弄清每个从属连词的语意和语用特征, 分析句子结构, 判断状语从句的类别, 根据语境和语意就可以选择正确的连词。

二、状语从句中的省略

当状语从句的主语与主句的主语一致, 或者状语从句主语是it且从句谓语动词中含有be时, 常常把从句的主语和谓语部分的be一起省略掉。

(一) 时间状语从句中的省略

如:1.While waitingfor the opportunity to get promoted, Henry did his best to perform his duty. (2014 安徽卷, 32)

2. Children, when accompaniedby their parents, are allowed to enter the stadium. (2014 湖南卷, 21)

(二) 条件状语从句中的省略

如:1. It is so cold that you can’t go outsideunless fully coveredin thick clothes. (2015 江苏卷, 26)

2.If acceptedfor the job, you’ll be informed soon. (2015 北京卷, 31)

(三) 方式状语从句中的省略

如:In class, students often get involved in class activities and play gamesas told.

(四) 让步状语从句中的省略

如:Although small, the company has about1, 000 buyers in over 30 countries. (2013 天津卷, 5)

【解题对策】不仅要认真分析句子结构, 了解句子和连词的意思, 准确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同时还要弄清楚状语从句的省略的要求和用法, 这才是解题的关键。不过, 对于此类问题, 运用翻译的方法也有助于解决。

三、状语从句的时态呼应

(一) 在when, as soon as, the moment, if, unless等引导的时间和条件状语从句中, 遵循“主将从现”的原则, 常常要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的意义

1. That’s why I help brighten people’s days.Ifyoudon’t, who’s to say that another person will? (2015 湖南卷, 35)

2.Asyou go through this book, youwill findthat each of the millions of people who lived through World War II had a different experience. (2015 湖南卷, 22)

(二) sinc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从句用一般过去时, 主句用完成时态或现在完成进行时态

如:1. His first novelhas receivedgood reviews since it came out last month. (2011 陕西卷, 12)

2. I have to see the doctor becauseI have been coughinga lot lately. (2010 陕西卷, 21)

(三) no sooner...than..., hardly /scarcely…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从句中用一般过去时, 主句用过去完成时态。

如:1.Ihardlyfinished my workwhenLi Lei asked me to help him with his work.

2. No soonerhad Mo Yanstepped on the stagethanthe audience broke into thunderous applause. (2014 陕西卷, 17)

(四) 在by the tim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中:这个词组常用来指到某一时间为止, 主句常用完成时态。从句若用一般现在时, 主句则用将来完成时态;从句若用一般过去时, 主句则用过去完成时态。

如:By the timeJack returned home from England, his sonhad graduatedfrom college. (2011 辽宁卷, 34)

【解题对策】解答含有状语从句的时态题时, 要了解到一些引导状语从句从的属连词是要求主从句时态的相呼应的, 要牢记几组常用的固定时态的状语从句的句子, 就可以正确使用时态。

四、状语从句的倒装用法

(一) not...until, no sooner...than..., hardly /scarcely...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如果把这些词放在句首时, 主句部分则要用部分倒装语序

如:Not until he went through real hardship did he realize the love we have for our families is important. (2013 福建卷, 34)

(二) if引导的非真实条件状语从句:如果省去if, 就可以把从句中的were, had, should放在句首, 就要用部分倒装

如:1.Had I knownthe schedule, it might have saved me much trouble. (2015 江苏卷, 28)

2.Were thereno modern telecommunications, we would have to wait for weeks to get news from around the world. (2014 福建卷, 32)

(三) 在as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中要用倒装结构, 表语或状语提前, 当表语是可数名词单数形式时要省去a /an

如:Child asBetty is, she is interested in reading.

(四) 在so...that或such...that引导的结果状语从句中, 当so或such置于句首时, 主句则要用部分倒装语序

如:So interesting is the film Night at the Museum that it is worth seeing again.

(五) no matter how, however等引导的状语从句:把需要强调的形容词或副词提至句首, 但主谓并不倒装

如:No matter how carefully you plan your finances, no one can predict when the unexpected will happen. (2014 浙江卷, 9)

(六) only修饰的状语从句提至句首时, 则要用部分倒装

如:Only when Lily walked into the office did she realize that she had left the contract at home. (2015 天津卷, 3)

【解题对策】解题时, 要认真分析句子结构, 弄清句意, 熟知状语从句的倒装用法, 利用有关状语从句的倒装知识解答此类试题, 灵活运用这几类含有倒装句的状语从句。

因此, 要解答好高考英语对状语从句考查的题型, 就必须要掌握比较全面的状语从句相关知识, 了解引导状语从句的每个从属连词的意思, 明白了省略和倒装在状语从句中的用法, 注意到部分从属连词引导的状语从句要求主从句时态的呼应, 灵活地运用状语从句这一语法知识。总之, 连词是前提, 时态是保障, 省略和倒装是升华。

参考文献

刘荣新.2011.高中英语语法考点大全[M].天津:新蕾出版社:150-155.

8.高考满分作文批判(一) 篇八

笔者专门收集了这类作文,研究了一下它们的“满分之道”,其中还真有不少彼此相承相通的“特色”:花团锦簇,文采粲然;勾古连今,博采众长;处处点题,条理显明。我想,把满分作文当作抽检的样本,其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无论是代表性还是可信度,都是相当高的。笔者无意于自出新论,只想罗列诸多非正常现象,以引起同行方家的深思与警觉,也希望高中生朋友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汲取经验教训。

时下的高考作文,写题记成为颇为流行的时尚。不管有无必要,不管什么文体,也不管运用得是否准确得体,都喜欢在标题与正文之间插入一句或一段题记。水村也好,山郭也罢,到处斜矗着题记的酒旗。笔者无法精确统计高考中写题记的作文占有怎样一个比重,但是从公布出来的那些为数不多的满分作文来推测,写有题记的作文确实占据着一个相当高的比例。笔者随手收集到如下题记——2006年,《那些永不停息的人》(浙江考生):“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生无所息。”2007年,《梦里花开》(重庆考生):“我们在过去与未来,在时光的边缘,寻找属于自己的梦。只为在梦里,听见花开的声音。”《品尝高考》(重庆考生):“品尝高考,就是在品味一段酸、甜、苦、辣的人生。”《母语如河》(湖北考生):“唐诗过后是宋词,那么国内的‘英语热’过后呢?我们是否该拾回对母语的尊重和热爱?”2008年,《擦干眼泪前行》(陕西考生):“灾难降临,我们痛苦,我们流泪;痛苦之后,让我们,擦干眼泪,昂首前行。”《夜的最后一章》(陕西考生):“夜仔细想想,灯便亮了。风想吹灭灯光,却吹来了黎明。”《一起动起来》(河北考生):“地震来袭的那天,整个世界仿佛都塌了,同胞们不要害怕,全国人民一起动起来,天佑中华。”《在自然中生活》(重庆考生):“心有自然,满城风景。”《在自然中生活》(重庆考生):“人因自然而生,因自然而亡,只有天人合一才是正道。“《给父亲的情书》(福建考生):“父亲,当别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时候,谢谢您让我选择做了我自己。”《举手投足之间》(湖北考生):“我本风雅。”

因题记而夺高分,因高分而引爆题记大流行。一位满分作文得主不无自豪地介绍了满分的经验,原来她的作文就用了一组排比来作为题记,她估计就是这别出心裁的一招,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从而得了满分。题记并非她的创举,原来她的语文老师给她找来往年的满分作文让她学习模仿,并传授给她一个技巧:写文章前,用一个题记将作文的中心思想表达出来,整篇文章的内容就一目了然,不会偏题了。曾经的满分作文对后来的作文满分有着怎样巨大的“示范效应”,这就是一个生动的明证。

我无意于过多地指责这位老师和这位同学,以他们的能量尚不足以影响当下的文风,他们不过是这种风气的顺应者而已。但在关乎一个人命运的时刻,顺应未必是发自内心的认同,也许是出于一种被逼无奈或者自我保护。我们真正要思考的是:为什么阅卷者特别钟情于题记?为什么写有题记的作文那么容易获得高分?当写题记的风气不断升温并脱离常态时,一些专家为什么不是给以降温提醒而是推波助澜,火上浇油?

上一篇:互动课堂论文下一篇:三年级下学期体育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