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精选8篇)
1.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篇一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健康人格,中学生,塑造
人格培养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自我完善和继续发展, 而中学生正好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期, 开展健康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培养21世纪的合格人才, 我们必须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过去, 人们有一种片面的认识, 以为青少年人格的形成主要依靠政治思想品德课, 与其他学科关系不大。事实上,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 他们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 在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他们的情操和性格都会得到陶冶。尤其是语文课, 既是基础课, 又是主课, 所占学时最长, 所学内容最广, 而且其本身就具备很多人文因素。因此, 无论对哪一个中小学生来说, 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方面都显得十分重要。那么,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呢?具体如下。
一、运用初中语文教材为学生塑造心中榜样
众所周知, 我们初中语文教材内容非常生动, 涵盖范围较广, 不仅有专项的语言文字训练, 还有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 能够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远大理想, 最终达到塑造中学生健全人格的作用。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精美篇章, 很多名篇名家, 中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 能够在心中树立起榜样, 达到心理教育的作用。例如, 在我们语文课文中有一篇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中学生从小要有理想、有信念, 只要我们坚持不懈, 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还有张之路的《羚羊木雕》, 这篇文章会引发我们深层次的思考;在朋友、家人之间有矛盾时, 我们应该互相理解、互相体谅, 散文作家莫怀戚的《散步》就充分体现了家庭和谐的主旋律;都德的《最后一课》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对祖国怀有一份敬爱和尊重;周敦颐的《爱莲说》道出了周敦颐老先生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道德情怀。在上课的时候, 应该引导学生向这些作者学习, 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不良心理问题, 要培养中学生坚强的毅力, 提高学生心灵相互交流, 使中学生的人格更加完善。
二、利用学校组织的户外或课外活动,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把语文基本知识进行了简单传递, 还要与中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多开展集体户外活动, 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亲自去感受、思考。
例如学校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竞赛、广播体操表演, 都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有一些实践课程都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和远方的朋友进行电子邮件或书信的交流, 可以增进朋友之间的感情, 和父母、教师进行心对心的交流, 可以使父母、老师对自己的做法予以理解和支持。通过以上的种种方法就可以改善中学生很多不良的心理问题, 从而能够形成健康人格。
三、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使课堂生动有趣
要在教学过程中对中学生进行人格健康教育, 教师自己是否具有健康的人格就非常重要。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具备健康人格, 那又如何教育自己的学生呢?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一言一行, 都对学生有着示范带头作用。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人格健全与否, 决定着学生未来的发展上限, 长期受到好的熏陶, 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形成习惯, 终身受益。
四、通过综合性学习, 使学生自觉地树立健康的人格
综合性学习已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的新课题、新内容, 它不仅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自封性, 还能够及时引导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 走进科学, 走进生活, 走进大自然, 这是引导学生实践操作、合作交流探究的重要路径。将我们的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把我们的每节语文课都与自然联系起来, 就可以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诙谐。
中学生由语文课堂走入生活, 走进五彩缤纷的自然世界。走进你、我、他, 走到了课堂外、学校外的多彩世界, 走进了各自的心灵世界, 这对于中学生来讲, 能够使他们理性地认识自己、善待自己、关爱他人, 增进与同学、教师、家长之间的感情。
前苏联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学家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文学, 根本不是为了几年后从学校毕业时复述他背熟的东西。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我们教师都知道, 语文课本中包含着很多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 里面有很多爱国的优美篇章, 有激情的、有励志的, 还有批判善与恶、丑与美的, 更有教如何做人的, 所以, 我们语文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丰富多彩的语文课文时, 还应该充分发挥语文课的有利条件, 使高尚的情操、道德思想能通过我们语文教学驻进学生的心灵, 提高中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让中学生能够认识社会、走进社会, 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人格。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 也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立云.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J].21世纪中学生作文:初中教师适用, 2009 (7) .
[2]冯喜国.语文教学中健康人格塑造[J].西北职教, 2008 (6) .
2.语文课堂中如何塑造健康人格 篇二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文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而后者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源于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代替、比拟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文学是人学,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教师授课时不要只从文学的意义上去讲授作家作品,而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人格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良好的性格和伟大的人格如果能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就会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仿效的楷模。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审美陶冶作用于除语文认识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即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
《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为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
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给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宜通过表情范读或指导朗读、生动描述或指导创造性复述、指导课本剧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以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予的喜怒哀乐、爱恨等丰富而深刻的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披文入情”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有位教师上《背影》一课时,首先动情地讲述了自己的父亲,学生听得入神感动,然后纷纷讲起父亲如何关怀、培育自己成长,全班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教师看时机成熟,手到渠成地进入了新课教学。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紙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课标》也明确地将展开“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的人格实践机会。以往的教师节,学校要求学生向老师献一点爱心,亲自制作一个小礼品什么的。去年,我们组织了教师节演讲会。学生为了写好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文章,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采访。在这一过程中,增进了对老师的感情和理解,锻炼了思维能力,对弘扬尊师重教精神是一种实际的做法。
今年清明节,我们举行了追念革命先烈演講比赛,学生通过对课本上故事的回忆、上网查资料、阅览室翻阅资料,找到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在演讲台上,学生声情并茂,讲到动人处禁不住掉下热泪,场下产生共鸣,老师也被他们的故事打动了,通过这次演讲活动,学生心灵再次得到洗礼,怀着对前辈的感恩、对祖国的感恩去学习。
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我每学期都要带学生游玩一两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师生从中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能陶冶情操,了解风土人情;锻炼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值得强调的是,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决不是说可以忽视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同样能塑造学生严谨、求实、勤勉等良好的性格。
3.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篇三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塑造健康人格;途径;方法
心理健康是人格健康的基础,人格健康是心理健康达到一定高度的体现。人格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原因等多方面综合的整体概念,是一个人内在品质与外在行为的表现,是人在社会化活动中形成的和特有的自我。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变,贫困大学生成为高校中一支特殊的人群,其人格问题更加复杂、多变、更独特。人格健康直接影响贫困大学生群面发展、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中表现出的消极倾向
贫困大学生在大学校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经济上承受一定的压力的同时,而且还承受着一定的心理负担。相关研究表明,贫困大学生有心理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学生,这与消极人格有直接关系。
(一)自卑抑郁,造成贫困大学生消极人格特性
自卑是贫困大学生最突出的消极人格特性。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我价值感的否定和贬低。造成贫困大学生这种自卑心理主要来受家庭经济的影响。贫困大学生大来源于农村,走进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他们会逐渐发现自己与同龄人相比见识短、学习基础差、兴趣爱好少、且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不同于城市,这些差异在无形产生自卑心理。来自学习与生活中压力与无助使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更加的抑郁,但是他们有着强烈的对成就感的追求、极度渴望摆脱贫困的心理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面对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对未来的迷茫,对贫富差距的不理解,冲击着他们原本脆弱的心理与敏感的神经。来自生活、校园、社会的种种挫折与伤害致使他们逐渐对生活失去信心,而表现得更加的消极抑郁。
(二)焦虑敏感,导致贫困大学生负面情绪
焦虑是一种负面情绪,是由于个体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是由于失败和内疚使个体体验到的一种紧张、担忧、烦乱和恐慌的情绪现状。产生焦虑是多方原因的体现。
1.内心压力大
贫困大学生所用的费用都是父母通过省吃俭用或是辛勤劳动所挣得“血汗钱”,面对着父母殷勤的期盼与自己所处现状,深感自己对父母与亲人之恩难以报答,造成内心焦虑,形成一种无形的内心压力。
2.为温饱而担忧
贫困大学生在紧张的为学业努力的同时却还同时再为自己的学费、生活费而担忧,造成身体与心理上的负担。还在处于成长时期的大学生还没有完全具备经济独立的能力与能够应付生活琐事、合理处理学习时间与挣取生活费的实力,造成身心内忧外患的焦虑心理。
3.学习成绩欠佳
由于贫困大学生自身的因素,贫困大学生很重视学习成绩,以考取优异成绩将此作为回报辛勤劳动的父母的一种回报,也是摆脱自卑的一种方法,对成功的一种追求。所以,成绩一旦不佳,就会导致对自我的否定、产生自责。
4.对未来的迷茫
贫困大学生大都来自农村,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与广泛的社会人际关系。面对社会上不公平的竞争与就业压力大的现状,势必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因素。对于未来的确定性,造成心理上的焦虑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
(三)心理闭锁,引起贫困大学生内向表现
贫困大学生在与人交往时通常会表现出明显的内向孤僻,存在害怕与人交往的心理。他们担心别人知道自己的经济状况,嫌弃自己的贫穷、见识少、爱好少,于是相对的把自己封闭起来,拒绝各种群体活动、人际交往,不主动与人进行交流,做事独来独往,与周围人有一定的排斥心理,长此以往就会走进自我封闭的误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没有人能够脱离群体和社会独自生活。但是在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着被人理解、想要融入到一个群体中去的强烈愿望,但是这与自身问题产生冲突;他们有着希望得到周围环境的支持,但是又碍于面子而不愿接受他人的同情与怜悯。这就造成不少贫困大学生因害怕被别人看不起而进行自我封闭。
大学生阶段是大学生人格成长的重要时期,贫困大学生由于贫困而出现的消极心理、心理问题,使得贫困大学生价值观扭曲、道德迷茫、个性贫乏枯萎、交往退缩等。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建构,会使得贫困生相关问题的解决更有力度、更到位、更有效。
二、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路径选择
健康的人格是身心健康发展和潜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心理条件,他不仅有利于个人拥有幸福快乐的生活也相应的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回报。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贫困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学习、工作、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好处。针对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现状,进行健康人格的塑造,高校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文化建设;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前提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贫困大学生生活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他们的成才和发展离不开同学之间的关心和帮助。人、教育、环境相互影响,因此建立一个和谐、互相体谅、团结向上、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对贫困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是十分重要的。
1.确立艰苦奋斗正确的消费舆论导向
大学生消费观是由校园氛围、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等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大学生的消费观还在成型时期,尚未成熟,周围环境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当前解决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的同时需要进行消费观的正确引导,在大学应倡导的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营造一种崇尚简朴的氛围。以追求卓越、积极向上、拼学习、比创新的一种学风相对减弱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学校可以适当的选拔贫困优异学生代表,作为榜样,进行表彰,营造“贫寒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更光荣”的氛围。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相应的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了机会和条件,这样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技能的施展,也相应扩大人际交流范围提高交流能力,与此同时进行情感的宣泄与自身素质的提高。可以丰富精神世界、增加生活情趣、能力得到锻炼进行相应的脑力活动。
3.鼓励贫困大学生积极参与、组织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鼓励贫困大学生积极参与、组织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与人交流的自主意识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相应的提高社交能力。在进行团体活动中,贫困大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可以进行相互彼此的了解、缓解他们生活中的心理压力。社交活动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了成长的平台,培养与锻炼了他们的能力,增强了社会的适应能力。
4.构建相对完善的心理干预机制
贫困大学生面临经济与学习的双重压力,遇到的困难与挫折比其他同学都要大得多。贫
困大学生的心理相对比较脆弱、复杂。针对贫困大学生特殊的心理,需要高校建立一套长效、健全的心理健康干预机制。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可以进行相关的健康心理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对有心理问题的贫困大学生进行长久有效的追踪等手段。
(二)制度建设: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保障
对贫困大学生来说,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很大一部分归因于他们的家庭贫困,而好的政策、制度能够为贫困大学生拥有一个“刚性”的保障,一方面可以利用强有力的手段可以获得高校与政府长期稳定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鼓动和吸引社会的参与。
1.国家资助贫困生政策的优化
现在国家设有相关的对贫困生资助的“奖、贷、助、补、减、免”和“绿色通道”一系列资助贫困生政策,相比较而言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生涯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改进。国家要设立专项贫困大学生奖学金,区别于其他奖学金的设立,突出对优秀贫困大学生的奖励,加强对贫困大学生资金的支持与相应学习动力的鼓励。得到政府和国家关怀的同时,让自己拥有自助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刻苦摆脱经济的困扰。
2.完善勤工助学工作的相关政策
高校加强勤工助学的稳定性与长效性,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勤工助学的岗位,为贫困大学生提供自助途径,培养贫困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自立自强的意识。通过自主劳动的获得可以增加贫困大学生自信心、独立意识以达到贫困大学生人格健康发展的目的。
3.开辟贫困大学生就业绿色通道
在进行公招考试或是国有企业招聘时进行相关费用的减免,像报名费、体检费等。社会上可以形成对贫苦大学生就业意识,在政策上保证贫困大学生顺利就业。拥有这些保障,贫困大学生就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表现出自己的特长,更好的为国家、社会做贡献。
4.健全完备的经济资助制度
健全完备的经济资助制度使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全方位发展的有效措施。应不断完善大学生贷款制度,切实解决贫困大学生经济困难给予保障,在相关制度建立的同时应考虑到地方的发展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三)自我教育: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基础
自我教育之最精华、最基本的性质是维护和发展自我,是主动、定向改造自己的过程。下面从客观的自我认识、正向的自我体检、合理的自我控制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客观的自我认识
贫困大学生首先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和正确的自我认识,认识自己的缺点与优点,发挥自己的优点,改善自己的缺点,认识到自己与周围同学的不足,找准自己的位置,而不是盲目给自己定位。部分贫困生给自己定下不切实际的目标,而长期则导致自信心失衡进行自我否定。因而需要从多方面自己了解、评价,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
2.正向的自我体检
正向的自我体检是指无论自己有什么样的缺点与优点都要接纳自己、悦纳自己,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在生活中通过学习不断的优化自己挖掘自己内在的潜能。贫困生在生活与学习中一般都会表现比来自富裕家庭更加的刻苦、努力、独立与成熟等特征,从某种程度上说,贫困的环境为他们提供了比别的学生提早磨练自己的意志、锻炼自己、加快成熟的条件。
3.合理的自我控制
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欲望与目标进行合理的自我控制。在正确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肯定的基础上,贫困大学生需要进行合理的目标定制,分阶段性小步骤的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果目标定得太高,则会挫伤信心,产生自卑与焦虑;反之,则会降低自我激励的作用,前进动力不足,很容易失去奋斗的动力。需要引导贫困大学生设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不断的增强自尊与自信。
4.浅谈如何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 篇四
【摘要】教师人格魅力是优秀教师的必备素质,对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人格魅力主要包括优良的品格,扎实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的挚爱之情及敬业精神。它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情感优化,道德升华和意志强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教育改革和要求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认清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和作用尤为重要和迫切。
【关键词】人格魅力;教师;学生
于漪老师说: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 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教师每天面对学生, 其思想行为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暗示性, 学生大多都有模仿教师言行的心理倾向。研究表明: 学生喜欢模仿的教师, 尤其喜欢模仿那些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 对学生关心爱护、责任心强的教师。一个有着人格魅力的教师, 像一块无形的磁铁,有一股无形的力量, 吸引着学生, 使他们形成一种强烈的、自然的学习动力和愿望。因此,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要以高尚的人格影响、熏陶和感染学生。
一、什么是人格魅力?
说到人格魅力,先来看看“人格”。《现在汉语辞典》解释为“个人的道德品质;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人的能作为权力、义务的主体的资格。”网络中通用的是指以人的素质为基础,通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产生出来的。那么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本人在长期的教育事业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鲜明的人格。教师的人格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及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
再看魅力。《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魅力是自身非权利影响力,是一个人的人格、人品、学识、兴趣、才能、情感意志及体力等素养的综合,人格魅力就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综上所述,教师的人格魅力即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凭自身的修养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其核心是守信、诚实、责任、正直、坚忍。
二、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什么地方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力量。”可见,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那么,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优良的个人品质。
教师的威信、教师是否受学生的尊重,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教师的个人品质。教师个人的示范,对于青年人的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要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统一。如果教师要求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自己却不求上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讲诚实守信,自己却极其虚伪;讲遵纪守法,自己却常常上课迟到早退,这样学生就会怀疑教育和教学的真理性,怀疑教师的人格和修养。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因此,一位合格的教师必须讲“政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不糊涂、不迷航,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必须为人正直、正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浩然正气影响学生。面对喧嚣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守住一片宁静,不被世俗尘埃所染,不为金钱物欲所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教师的个人品质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中,个人品质的示范作用,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要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言行一致。教师只有 1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论语·子路》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无私的爱。
“感人者,莫过于情”,感情是人格力量的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只有以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对学生要了解他们的爱好、才能、个性特点和精神世界,并一视同仁,把每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教师的阳光雨露。要树立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别差异,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关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创造欲。具有同情心,和蔼可亲,乐于助人,对学生有耐心,态度怡人,情绪稳定,自我控制,相信学生能更好,了解学生,公平公正,与学生同乐,既是学生的朋友,又是负责的老师。
第三,信任和宽容的心。
宽容是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有这样一首小诗:“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 宽容的实质就是教师的自信:相信自己的人格,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教师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和宽容。人难免犯错,作为教师,只要在学生犯错后,给学生指出错误的地方,给学生一次机会,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力量,去感染、熏陶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有改过自新的能力,从而体现出我们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
第四,渊博的学识。
鲁迅先生在北平师范大学讲课,来听讲的人越来越多,礼堂容纳不下,只好临时挪到大操场上去。他站在一张方桌上,处于人群当中。他滔滔不绝地说,鼓励青年认识北洋军阀统治的黑暗,走自己的路。在秋风萧瑟中,没有扩音器,也没有扬声喇叭,但听者专心致志,人人听得一清二楚,个个激动万分。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就是鲁迅先生人格的力量。这种人格魅力来自于鲁迅先生渊博的学识和崇高的品德。
教师不是操作工,不是简单的把学生加工成某个零件或产品。未来社会需要的不是单一的人才,需要的是立体型、多元型、信息型的人才。教师只有具备广博的学识,才能指导学生广泛涉猎、上下求索,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良好人格的形象。马克思说:“性格是环境的产物。”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学生性格能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响,受益终身。
第五,执著的敬业精神。
教师从为人师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具有乐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就必须对教育事业充满高度的责任感,兢兢业业,不图名利;就应该始终以胜不骄、败不馁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教师只有增强教书育人的事业心和荣誉感,才会处理好苦与乐、成功与失败、贡献与报酬的关系,才会甘心为教育事业献身,用执着的追求实现自己的理想,体现自身的人格魅力,从而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受到学生的尊重。
三、如何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
首先,要不断认识自我。
孔子曰:吾一日三省吾身。只有不断的重新认识自我,才能不断的进步。这是人格塑造的必要前提。缺少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就会对同事、学生以及社会的评价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再好的意见、经验,都会从眼前溜走。社会在不断进步,知识在不断更新。在常规的工作
中,作为教师,某些信息可能还没有学生来的快,来的准,如果这时我们的教师采取搪塞、蒙混的手段,就会有损于师德,对自己的人格魅力形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教师就需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善于用己之短比人之长,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获取更大的进步。对自己的认识越清醒,自我教育的动力就越大,越能塑造完美的人格,越能保持长盛不衰的业绩。其次,要不断加强学习。
只有反复学习,深入领会所学知识,才能用渊博的学识塑造人格的魅力。当今社会,学习途径很多,归集起来,不外乎四点。第一,向书本学习。认真学习国家方针政策、教育理论著作以及报刊杂志上关于学生教育工作的理论、实践,从而加强自己的理论知识。第二,向身边人物学习。积极参与教育工作研讨会,向本校、同类的老师学习,不断吸纳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逼迫自己练好内功。第三,向名家学习。抓住一
切机会,寻找途径,尽可能的听取专家学者的经验讲座,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层次。第四,向学生学习。学生的需求是教育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教师必须尽最大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蹲下身子与孩子对话”,聆听来自每一个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价值取向,并加以提炼概括,为自己的教育工作尝试寻求新的亮点以及必要的实践支撑。
再者,要敢于大胆实践。
邓小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实践也是检验我们教师整体素质的标准。努力塑造人格的魅力,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己。学生是有个性有差异的,而教育则无选择性。教师要一门心思为学生,学会在实践中自我调节、自我完善。教育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可以照搬,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后,要学会不断超越自我。这是追求人格塑造的理想境界。只有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才能达到理想境界。对于学生工作,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不捅篓子。我们要研究学生,不仅要研究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能力等东西,还要研究学生的个性、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方式进行教育。
总的说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作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人。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当努力地培养自身的素质,用自己健全的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教育学生。通过老师“润物细无声”的浇灌与培育,让我们的新一代学生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牢固树立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增强努力学习、提高能力、奉献社会和报效祖国的责任感,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教师的人格魅力,如同丝丝春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我们只有不断地调节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充满人格魅力的教师,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改革真正从理想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9
[2] 孙红燕:《高校德育工作者应该肩负起时代的神圣职责》[J].成都师专学报,2001.3
[3] 戴桂荣:《浅析高校教师工作的人格魅力的培养》
[4] 陈雪丽:《高校青年教师创新教育素质的培养》[J]江苏高教,2001.4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7
5.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篇五
小学班主任论文-塑造学生人格促其健康成长通用版
人格是人的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和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人格的形成与自身素质有关,同时也受生活环境、教育、社会实践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教育的影响最大。当前,部分小学生有“唯我独尊”“缺乏责任感”“情感缺失”“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意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敏锐地意识到目前小学生人格培养的必要性和艰巨性。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要塑造学生人格,促其健康成长,就必须要重视如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工作:
一、学会真诚待人
真诚,是健康人格的重要范畴,它是一个人外在行为和内在道德的有机统一体,是评价一个人精神境界的标尺。一个缺乏真诚的人,他的人格形象仿佛总是戴着一副假面具,心与心之间横亘着沙漠,而真诚则犹如心与心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人与人之间获得共鸣和理解。在教育工作中,我特别重视教育学生学会真诚待人。首先,作为班主任我要求自己在学生中要起到表率作用。在学生面前我敢于说真话,敢于坦诚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失误。这样做,一方面我的行为可以起到榜样作用;另一方面,我用个人的例子,可以使学生明白人无完人,老师会犯错,自己也会犯错,而关键是做了错事该如何正确去面对。其次,我通过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以达到教育目的。如这学期我就举办了一个以“诚信”为主题的专题班会,要求学生通过实例说说自己对此的理解和认识。要想真正做到真诚,学会真诚待人,师生之间就必须以平等、理解、高尚作为基石,以此来培养学生真诚的人格情操。
二、树立责任意识
托尔斯泰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如今有部分孩子缺乏责任感,其在学校主要表现为对班集体、对他人、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责任感会提高自我意识,将较低的“我”向较高的“我”提升,并使我们体会到自己的价值。因而培养责任感实际上就是一种培养“自我负责”的教育。在这方面的教育中,我以人为本,结合学生的总体情况,要求学生都为创造平等、和谐、自觉、自律的良好班集体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告诉学生要摆正自己在班集体的位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为了培养鼓励学生敢于负责任的精神,我要求每个学生在班里都要担负起一
xiaoxue.xuekeedu.com
定的义务和职责,自愿地接受各项任务,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无须别人来监督和敦促,而是在一种对集体、对他人、对自己负责的充满使命感精神的激励下主动地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并较好地完成责任。通过这些有效的责任教育,树立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其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人,提升学生的人格操守。
三、懂得给人以爱
当前,相当一部分小学生没有经过真正意义上的艰苦生活的磨炼和心理挫折的考验,只会索取爱、享受爱,不懂得给予爱。这些会使学生变得自私狭隘、缺乏爱心。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担负起塑造学生美的心灵,使其成为既是沐浴“爱”的主角,又是传递“爱”的使者的责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认为教育学生学会如何给人以爱至关重要。我觉得这方面的教育主要做好如下两点:一是要给学生创造温暖、欢快、慈爱的气氛。在学生成长的路上,给他们创造一个美丽、温馨而又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拥有一个良好的同学关系、一个和谐校园的群体关系、一个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会使置身其小学习、生活的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体会到在被爱的同时,同样也要给予爱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拓展学生人格培养的空间,开辟有利于学生人格健康成长的渠道。在教育工作中,我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参与各项公益活动。如本学期我带领学生参与了“社区卫生,人人有责”“为重病学生奉献爱心”“关爱生命、呵护老人”等公益活动。通过活动经历,让学生体验给人以爱的精神享受,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正确看待别人的价值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成长期,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迫切地追求自我实现,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常常过度放大自身,忽视他人的价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别人的价值,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心态的一种体现。这种心态的特点是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在自尊、自信的基础上,与人为善,对学习、生活价值有着正确的理解。在教育工作中,我常引导学生要善于挖掘他人的长处,更好地理解、同情他人。教育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尊重和理解别人,使其获得应有的自尊。通过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在这广阔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和自立的位置,严格地说,这个世界没有一个绝对“行”的人,也没有一个绝对
xiaoxue.xuekeedu.com
“不行”的人,而是各有长短,要求学生去正确看待别人的价值。
6.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篇六
本人在多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不断探索和研究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品质的高效率的方法, 并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在自己的教学中, 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此, 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总结和归纳的方法, 希望能够为大家的语文教学提供帮助。
一、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 提高学生的自我完善能力, 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每个学科教育都在高度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那么语文素质主要包含什么呢?语文素质主要包含语言素质、文学素质和道德文化素质, 这些素质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道德价值观念的形成, 决定着学生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为此, 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以此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很多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以及教育性的文章, 教师在讲授这些文章在表现手法、构思方面的语文知识时, 也一定要充分利用文章的内涵来教育学生, 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高尚道德和素质的熏陶, 从而使自己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为此, 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文章, 为学生呈现出形象、生动的情境, 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
例如,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发问的精神》这篇文章,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和素质, 从而促使学生产生创新的意识和动力。又如, 在学习《谈骨气》这篇文章的时候, 教师可以注重从文章中的话题入手, 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我们人类应该具有的骨气素质, 从而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拥有足够的骨气去面对问题。再如, 在讲授《木兰诗》一文时, 教师可以通过侧重赞扬木兰替父从军来培养学生敬爱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利用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能力, 陶冶学生的情感, 塑造健康的人格
语文教学除了传授语文知识之外, 还包含着浓厚的情感教育、意志教育以及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如果说我们运用思想教育来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是晓之以理的话, 那么通过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来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便是动之以情。我们通常所说的非智力教育正是如此。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到语文课堂中审美教育的作用, 从而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来对学生展开审美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充分发挥文章中的审美功能, 逐步引导学生感受及体会其中的语言美、形象美以及情感美, 让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够清楚地辨别真、善、美, 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让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达到塑造健康人格的教学目的。
想要成功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来塑造学生的人格,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就一定要足够高。作为教师, 我们就必须不断地学习, 不断充实自己, 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来为学生呈现出更加具有艺术性的学习环境, 利用语言的强大功能开启学生形象思维, 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把学生带入一个优美高雅的境界之中, 使学生亲身体验文章中包含的情感真谛。俗话说得好:“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语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在文章的讲述和理解过程中, 要想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文章传达出来的真意, 就必须先让学生有真切的体验, 这样才能够让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水到渠成, 也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文章传达出来的高尚精神和品质, 从而使学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品质, 促使自己形成健康、高尚的人格品质。
三、充分利用课外实践活动, 加快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实践是学生尝试和体验的最好环节。在课堂中感受和理解的理论知识以及大的道理和思想, 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体会到其精髓。也只有通过实践, 学生才能够把高尚的思想、情感和品质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进而在生活中才能够具有相应的行为和信念, 也只有达到了这种程度, 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塑造才算是取得了成功。为此, 语文教师一定到恰当地、适时地、科学地为学生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 让学生能够在人人参与的、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亲身的实践。教师要将活动和教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做到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比较愉悦的、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例如, 在以往的母亲节, 我都会组织学生亲手制作一些小的礼物送给自己的母亲。而今年, 我们组织学生进行母亲节演讲活动, 让学生把对母亲的感恩和爱意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为了能够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便会用心去感受和体会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 而且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妈妈的想法, 他们还会在课下主动与妈妈进行思想上的交流。通过这样的实践过程, 学生便会在情感、意志等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 从而促进全面发展, 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7.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篇七
【关键词】体育教学;健康人格;有效塑造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求人们具有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能力素质等等,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少年儿童是我国未来的希望,他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具有健康的人格非常重要。
健康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因此,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塑造,对于他们成才和成才后的操守有着积极意义。那么,如何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同时,为如何有效地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作了有益的尝试。
一、学会尊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体育课的相互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这是一种健康的人格品质,将会成为一个人永不衰竭的生活动力。学生社会适应力的造就能够在体育活动中获益。因为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很多与他人接触交往的机会。体育活动中建立的人际关系和氛围,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交际态度和方法十分有益。
体育活动中无论是个人项目或是集体项目,都要让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尊重别人,讲究个人行为的规范性和道德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行为和道德风尚,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增强参与意识。在运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独立的观察判断,独立地应付突如其来的赛场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点、特长,发展个性,培养自主精神和独立人格。
二、崇尚竞争,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公平竞争是一种重要的体育精神,也是一切运动比赛的基本准则。学会公平竞争和善于公平竞争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必须具备的健康心理和品质。体育教学具有形态化的特征,要求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使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进入启蒙社会的心理需要。作为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这模拟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正确地交友,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关心与支持,鼓励与帮助,尊重与信任,理解与体谅。个人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能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和大家协同配合,增强凝聚力,在对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充分体现爱心的同时,也自然会得到社会给予的信任与友谊等相应的回报。
三、增强自信,让学生体验成功与挫折
体育课的实践性决定了要学生亲力亲为,克服自身弱点达到目标要求。所以在进行体育实践课时,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教材设置相应的障碍,要求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课堂任务,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克服挫折完善自我。例如,在跳高教学中,由于学生高矮不同,身体素质不同,根据这些,可设置不同高度,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一步一步地向最大高度冲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顽强意志。体育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都要求参加者付出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能量,需要接受艰苦的磨练。
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暴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要让学生学会在运动中吃苦耐劳;疲劳时学会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失败时学会不气馁再拼搏;胜利时学会冷静处之,不得意忘形。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即使在逆境中也能成才。
四、言传身教,提倡教师的楷模作用
提倡教师的楷模作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直接感知的对象是教师,所以教师的仪表、体态、语言、示范、风度、气质对学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显著的,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师本身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在课堂炎热的夏季,教师冲着太阳方向站立,风雨天气老师迎着风向,严寒的隆冬老师保持着坚定、沉着的精神面貌,这种严于律已的教态,会给学生心灵留下美好的印象。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不仅仅是技能技巧的显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充满信心的教态去影响意志薄弱的学生,创造出一种同学之间相互爱护,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以缓解那些具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教师还要善于运用集体的力量和榜样的作用,鼓励学生的士气,激励学生的斗志。对学生所表现出的勇敢行为,教师要及时地表扬和鼓励,从而使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质。
总之,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既要让学生练好健康的体魄,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还要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8.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 篇八
一个人的人格魅力不仅仅是来自于外表,更重要的是内在气质的自然流露。作为一个教师更是如此。得体的穿着、脱俗的谈吐、优雅的举止固然是一个老师不可缺少的,但是内在的美在我们看来是最为重要的。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个人修养及综合教育素质的外在表现,同时教师的人格魅力又是教师的教育机智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在学校里,教师是孩子们最尊敬的人。在孩子的眼中教师是值得他们尊敬的,即使是老师一个握笔的姿势,一个微笑的样子,写字的字体,都有可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两句诗就好像说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孩子们在无形之中就受到了教师的影响。
教师要有主动精神,一个有希望,负责人的老师就是一个有自强不息精神的教师。大家都听说过关于蚂蚁的小故事时,第一个感觉就是震撼。在火山爆发时,蚂蚁会抱成一团滚出火海,他们认为虽然外面一层的蚂蚁做出了牺牲,但是里面的蚂蚁生存了下来,所以他们才可以延续生命。也许有人会说,蚂蚁太小了,是的,与人类相比,蚂蚁是弱小的,是卑微的,可是它们的精神是伟大的,是高尚的。像这么不起眼的小动物都有这么崇高的精神和魅力,更何况与我们人呢? 反思自己:怎样才能做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呢?
首先是要具备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为的是培养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增
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推荐阅读:
如何在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07-26
培养良好习惯塑造健康人格06-30
刍议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途径与方法10-24
如何塑造完美性格08-24
企业文化的作用及如何塑造企业文化09-30
在大学塑造人格和积累知识哪个更重要08-22
企业文化塑造的途径06-22
品牌文化的塑造与发展08-15
店长如何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10-31
塑造职场女性的必要性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