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美术欣赏课

2024-08-17

一节美术欣赏课(精选14篇)

1.一节美术欣赏课 篇一

师:今天老师想带领大家去参观一个学生画展, 那里有我们班同学的作品, 你们愿意去看看吗?生 (齐) :愿意。 (播放电脑课件, 展示学生作品) 。

赏析

导入第一张画:

生 (齐) :这是曹曦的画……

师:对。今天我们就来当个小小评判家, 来评一评我们同学自己的画, 如何?生 (1) :这张画的颜色非常漂亮, 而且色彩搭配的也很好。

师:你说得真好, 一张彩色画要想打动人, 首先就要使颜色搭配和谐。生 (2) :这张画有点夸张, 人都飞到天上了。

师:对, 这说明我们在画画的时候可以运用夸张、变形等各种表现手法, 从这张画可以看出曹曦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生 (3) :画中的人在笑呢, 画得真像!

师:你说的是人物的神态很逼真, 对吗?生:对。

师:我们刚才说的都是它的优点, 那有缺点吗?生 (4) :我们学过主体与背景关系的知识, 我觉得她这张画主体不够突出。

师:为什么呀?生 (齐) :主体与背景的颜色都差不多, 都快混一块了。

师:真不错, 把以前学的知识都用上了, 老师真高兴!生 (5) :我觉得这张画有的地方太空了, 比如天空的右边。

师:你说的是这张画的构图问题。我们在画一张画的时候, 首先就得想好要画的东西放在什么地方最合适, 让人看起来最舒服。你们看, 如果把天空中的人往右移动一些, 画面还空吗?生:不空。

导入第二张画:

师:这幅画小作者没有给它起名字, 你们能帮他给画起个名字吗?生 (1) :我给这张画起个名字叫“长城”。

师:好, 你观察得很仔细, 画面中确实有长城, 而且很突出呢。还有更好的名字吗?生 (2) :叫“美丽的长城”。生 (3) ;叫“雄伟的长城”……

师:你们把长城加了个修饰词, 名字既好听又贴切。看, 长城真的好漂亮, 好雄伟!

师:刚才我们给这幅画起了很多好听的名字, 我发现你们起的名字都离不开“长城”两个字, 说明咱们大多数同学都看到了画面上画的长城。其实, 每一幅画都有它的内在涵义, 也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这样, 我们不用“长城”这两个字, 你们能不能再给它起个名字呢?生 (1) :老师, 我想好了, 叫“热爱和平”。

师:为什么?生 (1) :因为画中有和平鸽, 代表和平的意思。生 (4) :我把它叫“我们爱和平”, 这样会比刚才的那个名字要好。因为画中不但有和平鸽, 还有小朋友呢!

师:哦, 你的观察更仔细, 分析的很好。生 (5) :老师, 老师, 我给它起个名字叫“保卫祖国, 呼唤和平”。

师 (笑) :你起的名字可真有气势, 你为什么要给它起这个名字呢?生 (5) :因为画中有长城代表中国, 代表我们的家园, 而且有很多小朋友在展开双臂呼喊, 所以……

师:看来你是个热爱和平, 热爱祖国的好学生, 我们一起给他鼓掌!生: (齐) 鼓掌。

师:刚才, 我们一起给这幅画起了名字, 我们知道了在欣赏一件美术作品时, 不仅要看它的表面, 更要看它的内在含义, 要学会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图。

导入第三张画:

师:这幅画, 小作者交给我的时候忘了写他自己的名字, 老师正在发愁, 怎么才能找到小作者呢?你们能帮我想个办法吗?生 (1) :这还不简单, 把这幅画贴在学校门口不就行了吗?

师:可这样会破坏这张画, 而且谁都可以说这张画是他的呀!生 (2) :我觉得应该到广播室播报一下, 就说老师这里有张画不知道是谁的, 请同学去认领一下。

师:你的办法不错, 可是这样一来会有很多的学生来到老师的办公室, 那老师的办公室不是要被挤破啦?生 (3) :干脆写个失物招领吧。

师:你为什么会想到写失物招领呢?生 (3) :有一次我丢了上衣, 被一个学生捡到送到了大队部, 大队部就是用这种方法让我重新找回了上衣。

师:哦, 那我们这幅画的失物招领怎么写呢?请大家讨论。 (学生讨论) 生 (1) :首先要写画的大小, 还要写是什么种类的画, 然后再写画的内容和特点。生 (2) :还要写清画是如何用色与构图的。生 (3) :还有画的含义……

师:你们真聪明, 帮老师一个大忙.这样吧, 课后你们每人写一份, 由老师选一张最贴切的……

小结

师:今天, 我们一起欣赏了咱们自己的画。通过这节课, 你们学到哪些东西? (略)

师:课后你们要多找些好的美术作品, 从各个角度去分析, 去理解。将来你们肯定会成为一名很好的艺术欣赏家。

教学反思

在这里, 老师完全变成了引导者, 而学生也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体。

2.怎样上好一节专题音乐欣赏课 篇二

关键词:音乐欣赏;欣赏方法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说:“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这段话概括了音乐艺术的本质和自身规律。根据音乐的这种规律,音乐欣赏便成为把人与音乐联系在一起的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在学校教学中,音乐欣赏成为国家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内容。音乐欣赏将对学生起到“益智、审美、移情、益身心”的作用。因此,能够上专题音乐欣赏课是对每一位音乐教师的一项最起码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上好每一节专题音乐欣赏课呢?

要想上好一节专题音乐欣赏课,应解决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

一、课前

首先,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十分重要。教师要反复聆听音乐录音,阅读参考书及书面资料,确定该课的教学目的及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编写乐曲解说词等。“备学生”也是很关键的。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级、年龄、性别、音乐基础、兴趣爱好等各种条件,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方法。记得我上《京剧行当》这节欣赏课时,为了吸引学生,就采取了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我从网上搜集了大量的京剧剧照和脸谱图片,制作了生动活泼的动画,利用大屏幕播放名家名段。学生虽然对京剧不太熟悉,但也都学习得津津有味。要上课,可千万别忘了“备自己”。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知识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在音乐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不熟悉或根本没有接触过的信息。尤其是当学生的主体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后,教师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音乐教师就必须去查资料、去学习、去研究,甚至到一些从未涉足的领域去探索。例如,法国一位多年从事美声声乐教学的音乐教师,为了满足一个学生对爵士音乐的极大好奇与热情,竟然从头学起了爵士歌曲,为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的现代爵士音乐欣赏及演唱课。作为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要上好一堂专题音乐欣赏课,需要在专业知识上尽可能的渊博,在专业技巧上尽可能的精益求精。另外,为了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教师还需要与校方管理人员充分地沟通,确定教学时间,准备好教学场地、教学用具等。

二、课中,即教学过程

在课前几分钟内,学生陆续来到音乐教室。这时候,教师一方面组织学生准备好,一方面播放优美、欢快的乐曲,使学生感到音乐教室的温馨、舒适与愉悦。上课铃响了,教师关掉音乐,站到教室前面,对学生说:“同学们好,让我们上课吧。”这种问候和开篇,完全可以换成一种有趣的“游戏”,你可以用英语来打招呼:Hello,everyone.Welcome to our music class.I hope you are very happy here.学生一般都会回答:Thank you!于是一堂专题音乐欣赏课就拉开了帷幕。

教师将提前准备好的课件或图片打到导入部分。这部分可以是迷人的风景或画面,也可以是精辟的名言或故事。例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知道杭州吗?”一定有学生说知道,然后我说:“古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的景色天下闻名,美丽迷人。”这时,我将图片展示给学生,是一幅江南美景。“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千百年来,不知涌现了多少迷人的传说和故事。”大屏幕上出现越剧《梁祝》的画面片断。“相传,那里曾经有这样一个关于蝴蝶的爱情故事。封建时代,员外祝公远之女祝英台女扮男装,赴杭州求学,中途与梁山伯结拜为兄弟。二人同窗共读,相伴三载。祝公远促女回家,在十八里送别的途中,英台托言为妹做媒,向山伯自许终身。山伯从师母处得知真情,赶至祝家求婚,谁知祝公远已将英台许配给了马太守之子马文才。英台、山伯楼台相会,肝肠寸断。山伯回家后悲愤成疾而亡。马家迎亲之日,花轿途径山伯坟墓,英台坟前哭祭,突然天昏地暗,风雨大作,一声巨响,坟丘裂为两半,英台越入穴中,霎时风停雨住,英台、山伯双双化做彩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学生此时仍沉浸在故事情节当中,意犹未尽,我话题一转:“那么,今天我们就欣赏根据民间故事《梁祝》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吧。”

教学主体。这部分内容,如知识点、结构等,最好制作成课件或幻灯片,以方便展示,尽量节约时间。根据不同的音乐,采用不同的欣赏方法。例如,我在上《梁祝》这堂欣赏课时,采用的是启发诱导法。我们班有两个女同学,大家都说她俩长得很像,性格脾气也很相似,她俩也形影不离,是一对公认的好朋友。正巧那天我见到她俩又穿着同样的外套。当听完爱情主题、草桥结拜一段后,我同时请这对好朋友回答问题。我对第一个说:“为什么同样的旋律,要用温柔的小提琴和深沉的大提琴轮流演奏呢?”又转向第二个说:“为什么大、小提琴要演奏同样的主题呢?”第一个学生说:“大提琴深沉,像梁山伯,小提琴温柔,像祝英台,他们有很多共同点,一定十分投缘。”第二个学生回答到:“梁祝投缘,有着共同的思想,情投意合,自然就会同唱一首歌了。”我马上亮出课件,说:“大小提琴以同样的旋律对答,就像梁祝在娓娓交谈,表现了梁祝二人真挚淳朴的感情。”又比如,欣赏《祖国颂》时,我采用了划分结构法。《祖国颂》是一首单乐章的颂歌,作于1957年,歌颂了伟大祖国进入社会主义时代的繁荣壮丽景色。全曲分ABA三部分。图示如下:

A +B+ A

(a+b+c)(单乐段分节歌)(省略再现)

在学习本曲时,我先提醒学生注意本曲的结构。根据课本提示,学生大都能轻而易举地说出全曲的整体结构,而有许多学生对A部分的(a+b+c)很不理解。于是,我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把书翻到课本的谱例,分析说:“大家看一看,作品的开始部分是由哪几个声部演唱的呢?学生都说是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来演唱的,开头是四个押韵的乐句。我又问:“朗诵是由什么来衬托的呢?”学生说:“是以女声为主的感叹词‘啊亲切地衬托的,与前四句的表情术语‘广阔的不同。我说:“‘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豪迈的朗诵词一下子就点出了主题。大家看一看朗诵后的节拍和表情要求与前面一致吗?”学生说:“4/4拍变成了2/4拍,‘亲切地变成了‘跳跃地。我于是说:“我们重新再欣赏一遍A部分。听到小a部分结束的同学请立刻举手。”音乐响了起来,当四句韵文到了尾声,学生的手高高地举了起来。之后是小b和小c的结束点,情况也同样令人满意。因此,我总结出结构欣赏法是音乐欣赏课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查找结构的同时,也使学生集中精力聆听了音乐,学习了曲式知识,增进了逻辑思维能力。操作此法,需要将谱例准备好。

还有情感欣赏法。记得有一次,我领学生欣赏河北民歌《小白菜》。由于第一次到那个班上课,我对学生的状况不很了解。按照常规,教师必须要解释乐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于是我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合唱《小白菜》。《小白菜》讲述的是旧社会一个没了亲娘的小女孩,名叫小白菜,受到后母的虐待,想念亲娘的故事。表现了小白菜孤苦伶仃,盼望亲娘快快回来,过上好日子的思想感情。乐曲采用河北地区民众哭坟的曲调,多用下行的旋律,缓慢悠长,感人至深。”之后,我还形象地表演了一段“哭坟”。这时候,学生见到我的表演很觉新鲜,仍然掩面而笑。听了几遍音乐录音,学生都似乎若有所思了。他们都说:“小白菜真可怜。”于是,我开始教学生唱主旋律,边唱边进行分析。当巩固歌曲的时候,大家唱得是那样投入。忽然,我们听到了哭泣声。循声望去,原来是一个瘦小的女生。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到了她的身上。“为什么?”每个人都在想。时间好像突然凝固了,我一时想不起来如何应对这突然的状况。忽然,她的同桌结结巴巴地说:“她,她,她妈刚没。”虽然声音不大,但大家都听清了。小女孩一下子由哽咽变成了痛哭。班里一些爱哭的女生,顿时都忍不住落下泪来,哭出了声。很快下课铃敲响了,我走出教室,觉得眼睛已被泪水打湿,学生对《小白菜》的理解无疑是非常深刻的。我想下次上这类课一定要先摸清班里学生的相关情况,在运用情感欣赏法时要注意一定的分寸。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教师往往可以设计一些与音乐相关的活动。例如,根据音乐讲故事、作词、画画、跳舞、朗诵等。课堂小结时,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内容给予适当的总结,对学生的表现多表扬、多鼓励,并指出不足。一般情况下,这个环节多采用语言来表达。除此之外,还可以想出一些新花样来。例如:我上《京剧行当》一课时,为了检查学习效果,曾经用电脑的视频存储功能制作了一段声像辨析题,让学生临时组成“小生队”和“花旦队”竞相回答。根据抢答结果,为他们颁发了奖品:两个手工制作的十分精美的脸谱。课堂内容结束了,学生欢呼雀跃,这岂不是一次成功的欣赏课?

三、课后

教师应解答学生各种问题,根据教学状况进行分析,总结优缺点,为下一节课提供借鉴。记得一次音乐欣赏课后,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以前每次上课都是教师根据教材决定欣赏内容,有时所选的曲子学生感到很陌生,不能深刻体会到乐曲的美。于是,我想到了铺垫法。大纲要求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我就先教唱《欢乐颂》,提到贝多芬不平凡的一生,将他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之后,我又安排了清新典雅的《月光曲》,配上生动的动画。学生开始关注、追问贝多芬的事。于是我说贝多芬有很多作品,都非常棒,包括《致爱丽丝》、《英雄》、《命运》等。尤其是《命运》老师最喜欢了。学生马上说:“咱们快听听《命运》,好不好?在学生强烈要求下,我们欣赏了《命运》,我也顺利完成了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

总之,要上好一节专题音乐欣赏课,必须把握好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适当、有趣,教学过程紧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做好这些,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它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实践能力。行文至此,祝愿每一位音乐教师都能够上好一节专题音乐欣赏课,祝愿音乐课教学改革获得巨大成功!

参考文献

1.《高中音乐教师用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7月北京.

3.一节英语课英语作文欣赏 篇三

一节英语课英语作文欣赏

We got the news before the English class that some foreign teachers froma middle school in NewYork would visit our class.We felt excite dandn ervous.

The bell rang and the foreign teacher scame into the classroom.They spoke tousin English one by one.They spoke English clearly and slowly.A woman teacher came to my desk,with asmile onherface.“Hello!Nice to meet you!”she said friendly.I answered her.Then sheasked mesome simple questions.We talked With each other for a while.“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she said.I thanked her and felt very happy.Then I decided to study English harder than before.

4.一节快乐的美术课 篇四

117200桓仁县东关小学三年一班王迪

今天我们终于盼来了美术课!因为这节美术课很有趣,老师让我们带来了许多水果,说要让我们制做玩偶呢!

“叮铃铃”,上课了。我多么希望这是节美术课呀!没想到,我居然猜对了,我心里美滋滋的,老师在大屏幕上做了几个用水果做的玩偶,橘子做的篮球、菠萝做的乌龟,西瓜做的小猪------看了这些奇形怪状,美妙无比的水果玩偶,我们都被笑得哈哈大笑。

开始制作了!我突发奇想,对于我合作的小组成员杜思莹、陈阳、杨文友,说:“嗨,我们来做一个小蜗牛吧!蜗牛的身子用香蕉,眼睛用葡萄,壳呢,用半个橘子搞定,怎么样?”“好!好!”组内成员异口同声地说。我首当其冲,先用小刀把香蕉的尾部削尖,把牙签插在香蕉的头部,再在牙签的另一端镶入两颗乌黑的葡萄。一旁杜思莹眼疾手快,一眨眼就用水果刻出了蜗牛的嘴巴,我看了,满意极了,连连点头,杜思莹更是兴奋了,她小心翼翼地将橘子固定在香蕉身上。“我们要将蜗牛卡通画,可以装上一个长鼻子呀!”陈阳在一旁建议。话音刚落,他就把牙签折成两节,随机插入了香蕉头,杨文友呢,手脚麻利地取出两颗透明的石榴籽儿钉在了牙签上。哈哈,一直幽默的蜗牛出现了!我们乐得眉开眼笑。

正在我们大笑的时候,一种香味从蜗牛身上发出来,经过老师的同意,我们就把我蜗牛身上的水果吃掉了。

这真是一节快乐的美术课!

指导教师刘元波

***

5.一节美术课的总结感悟 篇五

郭晓燕

周一的第三节课,是五年级的美术课,主要是检查周末的作业《台历、挂历的设计》,可效果不是很好,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制作,我就在反思:学生不是挺喜欢手工吗?为什么会这样呢?接下来,我改变了策略,让学生动手设计台历、挂历,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都交上了满意的作品。

由这节课我感受到新时期的美术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跨学科学习,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终使学生学会审美,学会学习,学会做人。那么,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是教师对本学科的认同;再是教师对学生的认同;然后是学生对本学科的认同 ; 最后是学生对美术老师的认同。对于教材不是死搬而是要灵活教材,只有抓住了孩子的心理才能有效的教学,另外我们也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到位:

一、备课

美术的备课看似很简单,其实当中存在很多诀窍。要想上好一节美术课,在备课的时候首先就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取向,要围绕教学目标和本节课的重难点,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讨论、现场展示等),将课堂的内容系统化,化繁为简,尽量节省时间,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而且在备课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疑问,尽量要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去讲解。

二、上课

上课的时候,要让整个课堂变成学生学中玩、玩中学的乐园,把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师生互动,全员参与,寓教于乐。老师教的开心,学生学的开心,一堂课下来,要让学生有回味无穷的感觉。这样,学生就会期盼着下次美术课的到来,兴趣自然是越来越浓厚。但在这一环节,一定要把握尺度,不能偏离课堂的重点,否则学生玩起来易放难收,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混乱的现象。

三、作业评价

并非每个学生天生都是美术天才,绘画的水平有好有坏,那么在作业评价的时候,尽量要以表扬鼓励的形式,拿一些好的作品展示出来给全体学生看,这样,被表扬的学生可以增强自信心和对美术的兴趣,没被表扬到的学生可以从欣赏的角度去感受美,从而取别人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6.一节美术欣赏课 篇六

今天进行的是美术活动《值日生》, 活动开始后, 小朋友们都开始认真地画起来。不一会儿, 教室的一角传来了嘿嘿的笑声。我转过头一看, 小朱和佳怡在笑, 涵涵和小江也在讲着什么, 小耿用手将自己的画纸盖得严严实实的, 头趴在手上, 坐在小耿边上的小娟脸上带着愤怒, 看着同桌的小朋友。

看到他们这样, 我有些生气, “你们在干什么?”在我的盛怒下, 小朋友都闭上了嘴, 但是小耿还是趴在桌上。我心想, 哎!这孩子, 没有一件事能够独立完成的, 遇到困难就等着别人帮着做, 将来怎么办!这时候小娟抬起头来对我说:“老师, 他们笑小耿, 说他画的人头太大。”听到这, 我低头看了眼小朱的画:“你画得很好么?”听到我批评同桌的声音, 小耿终于抬起了自己的头。

忽然想到一句话:不会赏识孩子的教师、家长是不称职的。小耿平时总是不能完成自己的作品, 也许不是他的能力弱, 只是缺少老师的鼓励, 更是缺少了同伴的鼓励。还有值得我深刻检讨的地方是, 为了让小耿不受同伴的嘲笑, 我采取了粗暴的方式进行了阻止, 在无意中伤害了小朱的自信。那么我们在开展类似活动的时候应该怎么来组织, 让每个小朋友都有愉快、成功的体验呢?

方法及策略:

一个大脑:挖掘兴趣促探索

兴趣是成功的开端, 兴趣是幼儿发挥智慧、夺取成功的动力。我们只有了解了幼儿的兴趣, 才能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如第一次执教大班剪纸活动《剪圆形双喜》时, 我准备了方形双喜和圆形双喜两幅作品请幼儿欣赏“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幅剪纸作品, 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幅圆形双喜漂亮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剪一剪?”“想……”通过提问引导, 小朋友们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对作品进行了初步的欣赏, 虽然小朋友嘴巴都会回答“好”、“想”等一些词, 表示自己对活动参与的兴趣, 但仔细观察发现, 好多幼儿还没准备好呢, 他们是边玩边回答, 甚至眼睛都没看老师, 这时幼儿的注意力容易转移。而最有效的做法是创设情境, 将幼儿带入一个不常见的场景, 以直观的场面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策略:第二次我在进行活动导入时变换了方法, 根据幼儿园的小朋友热心热情的特点, 以游戏的口吻进行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幅双喜, 过几天小老鼠就要结婚了, 可是它们家的窗户都是圆的, 你们觉得贴哪个双喜更适合呢?”并出示圆形的窗户。小朋友的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过来了, 都觉得贴圆形的双喜好看, 因为窗户是圆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剪圆形双喜, 帮小老鼠布置新房好吗?”这样幼儿的兴趣一下子就来了。

两只壮手:亲自实践促发展

让幼儿实践操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幼儿是在操作过程中通过自己探索来获得真正的知识, 从而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的, 而光靠凭空想象是无法达到这个效果的。幼儿动手又动脑也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

如小班美术《可爱的蝌蚪》, 本次活动是手指点画, 小朋友们用手指摁、提表现小蝌蚪的大脑袋、细尾巴, 通过尾巴的线条展现小蝌蚪游动的状态。活动中, 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小蝌蚪的图片, 还带着小朋友们徒手示范, 最后还展示了较大的范画。但是, 到小朋友们实际操作的时候我就傻眼了, 小朋友们画出的小蝌蚪脑袋尾巴都差不多粗, 尾巴都是直直的, 一点动态都没有。

由于小朋友们没有亲眼观察过游动的小蝌蚪, 老师提供的图片也都是静态的, 小朋友们对这些图片也提不起兴趣, 自然在进行绘画的时候就难以展现小蝌蚪活灵活现游动的状态。

策略:在组织小朋友户外活动的时候, 我专门带小朋友到学校的水池边去找小蝌蚪, 请小朋友们把小蝌蚪放到小鱼缸里进行观察, 在美术区里请小朋友画画小蝌蚪, 不知不觉中, 小朋友们画纸上的小蝌蚪就像要游出画纸一样了。

三圈连环:家园合作续体验

教育不是孤立的, 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共同努力和作用。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件事:女儿放学回家, 兴致勃勃地跟妈妈说:“妈妈, 我们今天学习画国画了, 你能看出我画的是什么吗?”妈妈说:“能, 只要是女儿画的妈妈肯定能看出来, 而且一定喜欢!”趁女儿欢天喜地去拿画的时候, 接女儿回家的老公悄悄告诉老婆:“她画的是葫芦, 一定不能说错。”作为家长, 这对夫妻配合得相当默契, 思想统一。这是孩子上的第一节国画课, 她感到特别新奇, 很想让妈妈知道, 但画得不太好, 又担心妈妈批评。这对爸爸妈妈的处理方法非常好, 鼓励为主, 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策略:学校和家庭就像是一对夫妻, 共同承担孩子教育的责任。学校应该像孩子的“爸爸”, 及时把孩子的情况反映给孩子的“家庭妈妈”。让家长参与评价能够让父母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成长过程, 教师也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更多有关幼儿发展的信息, 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画画是非常快乐的事, 不管画成什么样子, 家长都要发自肺腑地竖起大拇指说一句, 孩子你画得很好, 如果怎样会更好。只要这样, 孩子就会越画越好, 越画越开心, 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

7.高中美术欣赏课中抽象美术教学 篇七

在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抽象美术作品。学生在欣赏这些抽象美术作品时,总是以像与不像来评判,或者说看不懂,难以理解和接受。故而抽象美术一直是高中美术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最感莫名其妙,又最需要解惑的问题,也是大家争议较大的课程内容。下面谈一谈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的抽象画教学。

一、审美观念的转变

要了解和认识抽象美术,首先就应转变审美观念。因为作为现代艺术中的抽象画和西方的传统艺术相比较,其在观念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l)艺术家从以前的表现客观现实世界走向主观精神;(2)放弃了传统的统一的美的标准;(3)传统的艺术十分注重艺术的认识和教育功能,而现代艺术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4)现代艺术的价值在于发现和创造,而不是继承传统的内容和技巧。抽象艺术是艺术家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艺术表现手段、艺术语言等各个领域中探索和创造的结果。它是以纯抽象的语言表现精神及形式意味的美术,而这种纯抽象的美术对于高中生来说往往难以理解和接受,因为传统的艺术观念再加上长久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学生在欣赏抽象美术作品时,仍然用是否同客观对象相似及作品是否优美为标准加以判断,所以会有疑惑不解之感。对于抽象美术作品,学生要了解传统艺术与现代抽象艺术在创作观念上的转变,使自己在欣赏这些抽象美术作品时也转变自己固有的传统审美观,站在现代艺术的立场和标准上来看抽象的艺术,以全面认识和理解抽象美术。

二、抽象美术的特点

欣赏抽象美术作品时,除了要抛弃传统的艺术观念外,还要让学生注意把握其主要特点。

1.形象的抽象性

抽象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生活中的视觉经验的某种感受予以抽象的心理的一种表现。它以纯粹的点、线、面、形、色等构成画面内容含蓄,形象抽象,给欣赏者的感受是一种朦胧的印象。所以学生在欣赏抽象艺术时不要以像与不像来评价,要尽量根据作品运用主观感受来调动自己的情绪,而不要刻意去辨认画家究竟画的是什么。

2.画面有强烈的动感

许多抽象的绘画,以强烈的笔触,奔放的色彩来刺激人的视觉,动感强烈。例如:康定斯基的作品,以点、线、形、色依情绪随意作画,挥洒自如,使人产生运动、奔放、热烈不安等情绪感受。如产生某种情绪,获得某种狂热、高亢等视觉感受就是看懂了这类绘画,也称为热抽象绘画。属于冷抽象的欧普艺术以形的有规律的变化产生出奇异的流动、变幻的感觉。这些动感很强的抽象艺术是传统的具象绘画无法比拟的。

3.趋向音乐性

抽象画家利用色彩与声音产生的联觉,将点、线、形、色构成无标题的音乐,直接作用于欣赏者,使观者在看抽象画时,在心理上引起某种难以言传的情绪。如蒙德里安的作品《红、蓝、黄构图》。画面用直线分割成不同的方形,再填上原色,并以黑直线将它们分开。画面显得和谐而有变化,如同一首音节长短起伏,但却有自己主旋律的歌。

4.意蕴的含混性

抽象绘画以点、线、面等符号元素组成不明确的物象,其含义也是不明确的,欣赏者从中获得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它排除了具体的物象,其内涵不可能像具象绘画那样表现艺术家对所描绘的事物的认识、态度和评价,只是用抽象的手法表现艺术家的某种情感或追求不带任何主观色彩的“绝对抽象”。

三、教学方法設计

1.图案肌理的制作方法

高中学生理解能力强,再加上不需要写实绘画那样有严格的技艺,因而,可让他们动手制作抽象画。在制作中去体会抽象画所带来的乐趣。如:让学生在板面(如玻璃、塑料板、纸板)上,用水粉、油墨等颜料随意涂画,色彩要饱满,水色要淋漓,以此构成丰富而微妙、自然的肌理效果,然后根据画面效果命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要充分发挥色彩的丰富性、表现性,而不是具体事物的真实性。这种让学生动手创作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画的理解,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对比欣赏法

在欣赏国外现代的抽象画时,许多学生会说看不懂,如果把中国的草书拿出来与之对比欣赏,就会发现部分学生虽然不认识其中的字,却能欣赏它的形式意味。中国的草书,特别是狂草,由于其语义的可识性程度降低,欣赏者更注重它的节奏变化及虚实浓淡的笔墨效果。实质上,抽象美术作品中夸张的线条和刺激的色彩与变幻莫测的中国草书是一致的,都是一种平面的抽象艺术,能给观者在视觉上引起某种情绪感受。抽象美术欣赏教学时,教师把两者对比起来欣赏,能起到解惑的作用。此时,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其中的形式意味。

3.打散组合法

打散组合的练习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对抽象画的审美表现力。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观察要画的对象(如花、草),将花草的原形平面处理类似剪影,然后根据画面需要或个人的审美趣味将其分解、组合,使其构成一个新的形态。也可将小组或全班学生的作品重新组合成一幅抽象的美术作品,最后画面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8.一节美术课作文100字 篇八

星期四上午第四节是美术课。

我和朋友正说说笑笑时,突然铃铃铃……上课铃声响了,我们连忙跑进教室,老师说:“今天我们来把这个盘子装饰一下,让它变得更漂亮。”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个盘子,我们就开始打扮盘子 。有的小朋友给盘子画一张笑脸,有的给盘子画上花纹,还有的把我们全班都画了上去,并在上面写上“我们都是好朋友”,但是上面的小朋友男女分不清,我们觉得他画的画很有趣,就给这节美术课 取名叫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这时,下课铃声响了,大家都说,这堂课真有趣!

9.一节美术课作文450字 篇九

“好!”我们异口同声地响亮地回答。

“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老师又继续说。

我先把鸡蛋壳的一头打碎,往里面装了一些沙子,以便它能竖立在课桌上,然后我又用颜料笔在鸡蛋壳外面画上精美的图案,使蛋壳看上去漂亮极了。一个不倒翁就这样做好了。

这时,我发现许多小朋友已经举起了手,我也迫不及待地举起来了手。

又过了一会儿,几乎全班同学都吧手高高地举了起来。有的.同学一边举着手,一边看看前后同学的不倒翁是否完成了,做得怎么样;有的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生怕老师看不见;有的同学干脆站了起来,嘴里还不停地念叨:“老师!老师!快叫我,快叫我

老师让同学们把作品放到讲台上集中起来。不一会儿,讲台上全是一只只同学们自己亲手制作的美丽的不倒翁,合着同学们开心的笑声,把我们的教室点缀得五彩缤纷……

这真是一堂有趣的美术课!

10.美术欣赏课初探 篇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这一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适应部分学生报考美术专业的要求,我校开设了高中美术欣赏课。一个民族所具有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能从一个侧面反映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对美的感受力是构成民族以至人类品格的一个重要条件。在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受到良好的美术教育,对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学会鉴赏美、感受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激发情感

高中欣赏课的第一节课十分重要。第一课不给学生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学生是绝对不会重视美术欣赏课的,那也就谈不上愿意上欣赏课了。因此,我的第一课留给学生的不是“读书课”“看图课”,而是一堂别开生面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讨论课。为此,我围绕四个问题:即1.什么是欣赏课?为什么高中要开设欣赏课?2.欣赏课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何好处?3.你了解哪些中外知名的艺术家、画家及其代表作?4.二十一世纪人们的衣、食、住、行有何新的发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讨论第四个问题时,同学们普遍认为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学的世纪、艺术的世纪,如果没有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鉴别能力是绝对不能适应的。因为生活离不开艺术,如衣——有服饰艺术,食——有烹饪艺术,住——有建筑艺术,行——有仪表美等。当然,我们将不一定都成为艺术家,但必须掌握一些艺术常识,学会欣赏艺术作品,学会美化自己的生活。在讨论第二个问题时,我强调学习历史、地理、语文时经常碰到与美术相关的问题,如果在欣赏课中学好有关知识,对学好其他课程一定会大有益处。例如,一幅画的历史背景涉及历史、地理等许多知识。一幅名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时代。学会欣赏,学会观察,对写作中描写人物、景色,提高观察和想象能力大有益处。同学们认识到欣赏课不能片面理解为趣味课和消磨时间的课,而是知识性强、应用面广、实用性强的课,它涉及到古今中外的建筑、雕塑、工艺、绘画诸方面的知识,及其对艺术家、艺术作品的评价。我还讲一些名人轶事,吸引学生,为今后的美术教学奠定基础。

二、培养兴趣

课堂教学的成功,要靠师生共同努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引导者,为此,我把主要精力放在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上。只有熟练掌握教材,才能在课堂上居高临下,驾驭课堂,才能精讲精练,增加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比如,讲解中国宏伟的宫殿建筑时,将它和中世纪欧洲建筑艺术进行串联讲解,首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几个问题仔细阅读这两节内容,找出东西方建筑在指导思想、建筑时间、地点、基本格局及显著特征的不同点,通过讨论,同学们对东西方建筑艺术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再介绍几幅彩色建筑图片(幻灯),加深学生的理解。欧洲中世纪的建筑高耸挺拔、轻盈灵巧、构造美观,内部空间大;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体系,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东方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为之骄傲和自豪。学生既容易接受,又觉得生动活泼,培养了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

三、引导欣赏

美术欣赏,除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作品外,还需进行较深入的艺术分析,包括形式美要素和技艺方面的知识,只有使学生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增强,才可能更深刻地认识作品的内涵,只有使学生真正掌握分析作品的方法,才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悟,应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在参与中体验作品的内容、思想,运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对作品的分析、评论。如何教学生欣赏作品呢?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从分析美术作品的形式和形象入手;第二步是对内容的理解、体验;第三步是对作品的内涵的探究和领悟,要求学生欣赏艺术作品时均从这三个方面去理解、去分析,才能全面。例如,在分析西班牙现代画家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时,首先介绍《格》是一幅巨幅油画,画中表现的对象是人和动物,并配有其他物体,整幅画具有恐怖感和战争创伤的气氛。学生对这幅作品的形式与形象有了初步感受和了解;其次介绍《格》是一幅为抗议德国法西斯野蛮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而创作的巨幅油画,但油画中的形象对于不了解现代派美术特点的人来讲,则是相当难理解。根据画家的自述,画面中发生嘶烈哀鸣的马,是象征着西班牙人民,画面左上角露出狰狞笑的牛头,是残暴与黑暗的象征,画面中还有表现人民所受到的种种苦难的形象,以及这些苦难造成暴力恐怖气氛。通过分析,加深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再次分析一般油画作品色彩都比较丰富,而毕加索的这幅油画打破了传统油画的惯例,全部只用黑、白、灰三种颜色,并对各种形象进行极度夸张和变形。他是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他对德国法西斯的仇恨,逐步让学生领会作品的内涵。通过这三步的讲授,同学们基本懂得分析美术作品的方法,后来我让学生分析《开国大典》、《蒙娜丽莎》等作品,都取得成功。

要上好美术欣赏课,我只是初步做一些探索,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要适应提高民族素质和现代化建设对美术专业人才的需求,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11.如何上好美术欣赏课 篇十一

一、调动学生积极性, 让他们学会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当中, 通常我们当教师的会为学生挑选一些我们认为好的有意义的美术作品, 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当中, 殊不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年龄生活背景等各方面有差异, 神马观点也会不同, 这样实际上教师在无形当中已经“剥夺”了学生的审美选择权, 把教师认为所谓的美强加给学生, 而学生在作品前常常表现出难以接受的状态;所以我们要让学生自己挑选并且收集形形色色的自己感兴趣的作品, 让学生去主动感悟并发现美, 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上达到让原本单调枯燥的美术欣赏课变得生动活泼, 让学生有受尊重的主人翁的感觉, 而且这样还可以凸显学生不同的审美特点, 不会让学生变得“千人一面”实现个性化的审美需求。

二、重视学生, 尝试体验

我们在美术欣赏教学中若用“玩”的形式取代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无精打采听的状态, 会取得比较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它可以使教学变得生动, 使学生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这里的“玩”是有目的、有知识性的游戏活动。例如欣赏《梦》一课, 把所有欣赏作品的审美因素巧妙的设计在学生乐于参与的游戏活动中, 让他们在游戏中自己模仿作品中人物的动作、表情, 及背景之间的关系, 创设有趣的语言情景, 师生共同参与讨论、评价、表现美的因素, 以及当时作品人物内心的想法, 使作品中在游戏中得以再现、升华和延伸。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各种能力, 极具创造性的完成了教学内容, 又使得学生在面对画面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调动学生, 大胆去驳

根据我们的调查, 面对一幅美术作品, 学生只会在画面上停留很短的时间, 而这个时间仅仅有八秒钟, 然后再评论作品时只会用简单表面的一些词来评论, 诸如“好看”“色彩鲜艳”等词语, 我们的调查反映出了学生没有更深入的感知只是对作品有一些直接的感受而已, 作品的内涵没有被充分的挖掘出来, 如果我们运用辩论的教学方法, 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能够深入的欣赏美术作品, 充分发挥其审美潜能, 展现自我。例如学生欣赏毕加索的作品《格儿尼卡》, 教师首先创造一个“辩论场”来挑起学生之间对作品审美观点的冲突, 学生之间自然而然的会形成两大“阵营”, 出现“喜欢”和“不喜欢”两种对立的观点。第二, 辩论能激发学生潜在的探索欲和主动性。学生各自双方为取得观点上的“胜利”, 能自发的组成“同盟军”, 针对作品在一起探索、切磋、交流, 试图可以对作品的不足之处和各个审美因素进行深入挖掘, 以制造出“杀伤性武器”可以来攻击对方。第三, 辩论能凸现作品中的优点,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综合能力。针对这幅作品, 正方能抓住画面物像运用各种变形、破碎的图形进行组合、重叠、切割的艺术形式, 突出反映了格尔卡小镇被侵略者轰炸的惨状, 画面的色彩用黑、白、灰表示极其沉重、悲哀、残酷, 更加突出画画的艺术效果。而反方则认为, 这幅作品不能直观地反映画面中战争造成的悲惨状况, 画面很乱, 而且颜色也不漂亮, 而我们讨厌战争, 需要和平, 所以我不喜欢这幅画, 学生在一次次的辩论中发挥了想象力, 使作品审美因素越辩越清晰, 学生的思维越辩越灵活。同时也在辩论中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逐步培养学生审美心理和审美能力。

四、交给学生, 主动探究

我们在面对一幅优秀的作品时, 如果只是靠眼睛直观的去理解那么是不够深入和完整的, 会让我们的学生出现“眼高手低”的状况, 如果想让学生感受作品并变化成自己的东西和能力的话, 就得让学生学会去临摹作品, 这种临摹就像在和大师们进行对话切磋, 会使眼、脑、手一起动起来, 从各个角度进行深入挖掘。如欣赏临摹凡-高的《向日葵》时, 学生会通过对作品的临摹感受到画家作品中注重光色的结合, 并且运用了鲜艳的颜色和旋转夸张的特殊笔触来表现, 而学生在临摹时可以有选择的保留并创造, 不仅可以学习画家的用笔用色方法还可以借鉴来画自己喜欢的其它花卉品种, 不要不动脑筋的去模仿克隆那样才不会落入所谓的教条临摹的怪圈, 并且会使学生心灵与作品产生共鸣和融合。

五、带动学生, 走出课堂

现在的美术欣赏教学都局限在书本上, 这样的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感动”, 很难感受到外面世界的精彩。让学生走出课堂, 跳出书本的局限, 徜徉在美的海洋中。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美术馆去观赏大师的作品, 让其融入到审美的氛围中去, 在大师的作品前受到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感动走进画家画廊, 了解画家的绘画过程和绘画情感, 感受到画家独特的构思方法和表现方法, 从画家的个性和作品特色中领略到艺术的品味;走进博物馆去欣赏文物, 了解人类文化的发展, 引发内心对人类文明的崇敬和热爱, 能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带领学生走进互联网,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 网络为欣赏教学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欣赏资源, 让学生通过网上生动的作品图像, 观赏到世界各地的风光和艺术品, 是学生产生对世界多元艺术的尊重, 让学生开阔视野, 陶冶审美情趣, 提高审美能力, 这样我们的眼中会现出多彩多姿的颜色!

摘要: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课是极其重要组成的部分, 它可以培养并且提高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在我们国家现有的教育教学体制当中已经将欣赏课提到了一定的高度, 已经把美术欣赏课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目前的教学中, 我们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现将存在的问题提出来进行剖析, 同时试着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需要改正的策略, 与大家切磋。

12.一节美术课作文400字 篇十二

以往都是语数外正课上公开课,而今天,竟然是美术课上公开课。下午,我早早地来到了教室,美术老师早就站在了讲台上,而同学们的座位上多出来了一张红纸。等同学们到齐,美术老师就跟我们说:“同学们请把桌面上多余的东西放到桌内,只拿出一只铅笔。”这时候,许多听课的老师从后门进来了,同学们就端端正正地坐到座位上。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不约而同的站起来一同说:“老师好!”随后就坐了下来。美术老师在大屏幕向我们展示我们中国的一个古老文化D剪纸。进来时我还觉得奇怪,想着今天美术老师为什么穿的这么喜庆,原来跟剪纸有关啊!剪纸早在1000多年前就出现了,到现在还在广泛流传,结婚、过年的时候剪剪纸,贴窗花,这是一种习俗,也是一种艺术啊!

当我们欣赏完各种各样精美的剪纸艺术品后,到了最后环节――我们自己剪剪纸,而对于完全没有艺术细胞的我,不啻于一种挑战!折磨!我们剪剪纸的主题为蝴蝶,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没错,从一开始我就出现了许多问题,不是这里画错就是那里画得不对称,擦了又擦,画了又画,最后终于换了只像样的蝴蝶。开始剪了,我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剪刀,生怕把自己好不容易画好的“蝴蝶”给剪坏了!终于,大功告成!我吁了一口气,可还没等到我开始上台解解,就下课了。

13.一节美术课作文400字 篇十三

我和兴趣班的同学们激动地站好队,出了校门,坐上了交通车。我和好朋友陈思睿坐在一起,我们两个“活宝”一会儿吃鸭舌,一会儿看书,还没到学习地点,我们的垃圾袋就已经快装满了!可老师说,只有回去时才能吃,而我包里只剩下三个鸭舌和一块奶油干面包,到时候怎么办呀?

车刚停下,我的所有烦恼都忘到九霄云外了,原来今天的户外美术课是到陶艺馆。我们下了车,个个像快乐的小马,向陶泥艺术馆跑去。我呢?当然跑在中间,那些跑在后面的,就像何老师讲的第12课里的弱小天鹅一样,落在了后面。

一进陶艺馆,罗老师就让我们坐下,然后每人发一些根本没有任何装饰的陶杯,猜都不用猜,老师就是让我们用自己的想象和方法装饰陶杯嘛!于是,我用小刀小心翼翼地切下一块陶泥,用手揉成小圆球,分别用泥浆贴在陶杯左、右边,成为了一双眼睛,又给它做了一条围巾和项链,又在杯口贴上三片小叶子,一张小嘴在对我“微笑”了,多像小雪人呀!周围的人都夸我做得好可爱、好漂亮,我心里真是美滋滋的,比吃了蜜还甜!

14.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刍议 篇十四

一、自主式教学

在欣赏教材中, 有的课欣赏容量较大且图片多文字少, 容易有“多而乱”的感觉。如果采用以往的灌输式教学, 在有限的时间内, 学生走马观花的被动欣赏, 收到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于是我便大胆尝试, 采用了“分系列预习, 互补式讲解”的新方法, 将知识和课堂转移到学生自己的手里, 真正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分两课以竞赛得分的形式完成, 在第一课上, 我将教材的内容根据每个班的实际情况分出若干个研究的课题。例如:按教室的座位, 每一纵列为一组, 分八个组, 每一组领到一个研究课题 (一幅或同系列的两幅作品) 。布置任务:课后以小组为单位, 自己协调分工。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资料, 提示:资料内容包括 (作者、作者生平、作画风格、画面讲解、背景介绍、细节描绘、故事情节……) , 资料最好以书面形式保留。分配剩下的作品, 我作示范讲解, 让同学们在欣赏知识点的同时注意一下欣赏形式、欣赏要点、讲解方式……第二课的时间相当紧凑, 具体安排如下:

A.竞赛安排方式:每小组派一位同学作评委, 坐在前排, 为其他小组的表现打分。首先:负责讲解的代表 (可以1~3人) 就自己组的研究课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讲解。其次:讲解结束后, 其他课前并没有接触到该系列作品的7个小组的同学, 可以就自己欣赏时不能解决的要点、难点提出问题, 作准备的研究小组必须尽快详细、准确地作出回答。最后:老师针对画面的重点、难点或同学的遗漏作补充讲解, 作总结和点评。

B.时间分配方法:每小组讲解3分钟, 答题2分钟, 总用时5分钟。

C.得分分配方法:每小组讲解为50分, 回答问题为50分, 满分100。小组之间展开竞赛!

教师再用最后的5分钟作作总结和点评。

第一课的布置相当顺利, 同学们都很快的明白各自的分工和竞赛的要领, 可是我对他们是否会在课后作充分的准备并没有太大的信心, 当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走进第二课的课堂时, 我欣喜的发现, 几乎每个班的同学们都作了相当完善的资料收集, 课堂的气氛既紧张热烈又井然有序, 我只是在极个别的班对少数的作品作了补充的讲解, 绝大多数时间我只需要表扬和肯定, 同时充当掌握时间的角色。同学们“自我预习、自我欣赏、自我安排、自我调节”的能力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

二、互渗互补式教学

互渗互补式教学就是指学科之间或者是学习与生活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真正的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是一种深受同学喜爱的课堂组织形式。

例如在“中国古代陶瓷”的欣赏课中, 我先出示具有代表性的陶器、瓷器的器皿, 先让同学眼观、手摸, 亲自体会陶瓷的肌理、质感, 然后根据年代、特点进行分析讲解, 再让同学们讨论归纳, 最后请代表品评总结。为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我在课堂上穿插安排了他们倍感兴趣的知识小亮点, 有“成化斗彩”传奇优美的视频故事, 有“青花瓷”委婉动听的MV歌曲, 有让人热血沸腾的拍卖会现场……整堂课气氛轻松而又热烈, 高潮迭起。在欣赏中国画作品时, 更可以很好的利用互渗互补式教学。例如:欣赏古代山水时可以配上古朴高远的音乐, 让同学在优雅的音乐氛围中去体会古人的出世的心境, 去欣赏画面中淡雅的色调、柔和的笔触以及感受画家的文人气息!也可以辅以诗歌的形式加重气氛的渲染。以视觉为主, 加上听觉、触觉、嗅觉的相互作用, 有效而完整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掘学生自主鉴赏的能力!

三、情境式教学

为了深化主题, 突出作品鲜明的时代、民族个性特征, 可以针对美术作品、美术家、美术现象, 用有关的音乐、故事、影视等方式创设背景情境。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欣赏积极性, 感染学生的欣赏情绪。

情境式教学最离不开媒体的介入。所谓媒体, 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 通俗的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在教学中, 媒体的合理利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媒体的使用, 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 变抽象为形象, 变模糊为清晰, 变难为易。例如讲透视规律, 这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 仅靠语言的描述很难让学生们在短时间里透彻理解, 而有效的利用演变教具就会轻而易举的让学生发现规律, 理解规律。例如讲解色彩、色调时, 利用软件制作调色动画, 既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 又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幻灯投影从视觉角度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同时, 还可录制与课文内容吻合的音乐、制作精美的课件。

上一篇:2016年秋季万安学校二年级5班写字教学工作总结(徐秀青)下一篇:企业审计工作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