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亲子课程概述(精选6篇)
1.第一章亲子课程概述 篇一
第一张
诸论
(一)会计常识
1、会计机构
(1)通常叫做财务部/科/处/组,现代企业中由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职能分离,也可直接叫做会计科/处/股/组
(2)其设置取决于企业规模的大小和会计工作的繁简程度,视需求而定。至少有一名会计人员(管“帐”)和一名出纳人员(管“钱”)
2、会计人员
(1)权限:有权参与本单位编制计划,制定定额,签订经济合同,参加有关的经济、经营管理会议;要求本单位有关部门、人员认真执行批准的计划、预算,遵守国家财经纪律和各项财务会计制度;监督、检查本单位有关部门的财务收支、资金使用和财物保管、收发、计量、检验等情况。
(2)资格: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科目分为:A技能考试即“初级会计电算化”,各区财务局和会计锦绣学院报考。B专业知识考试即“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市级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证明两年有效。中专以上会计类专业学历者毕业两年内免试A+B的后者。
(3)专业资格:a初级会计师: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
b中级会计师:会计实务、经济法、财务管理
c高级会计师:考试(高级会计实务(开卷笔答))与评审结合的评价制度
前两者全国统一,最后者由各省规定执行。
(4)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
3、会计信息
(1)使用者: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债权人、经济单位的内部管理着、职工,社会公众etc(2)具体表达形式:会计报表:A对外:财务会计报告(可对内)=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附注etc。B对内:内部会计报告=各类成本报表+责任中心责任报告+其他管理报表etc
4、会计工作:整理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5、会计制度:《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etc)、《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6、会计学科:财务管理、财务信息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与统计核算、会计与审计、审计实务、统计实务
(二)企业常识
1、企业的概念:集合了一定的生产资料金和劳动力,从事产品的生产、流通或者服务的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劳务,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不一定具备法人资格,例如子公司是企业,但不具备资格,总公司才具有法人资格)
2、表现形式:个体企业、合伙企、公司(包括股份有限、有限责任、无限责任等)
3、利益相关者:股东,企业的债权人、债务人,雇员,顾客,供应商,政府。
4、组织结构:A常见的工业企业:总经理——销售、生产、财务总监
B常见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
5、生产组织流程:起始于现金,形成一个资金循环。
6、主要经济业务:A筹资过程(获取投资者的资本+从金融机构借入款项)
B供应过程(从供应商采购原材料并支付货款+将原材料验收入库)
C生产过程(领用原材料+支付工资+支付其他费用+完工产品入库)
D销售过程(产品销售中产生收入、成本、费用+上缴税款)
E财务分配过程(利润的形成+分配)
(三)会计基础概念
1、会计对象: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其经济业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分配五个阶段,并形成相应的资金运动。(其表现形式: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货币资金)
2、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表现,是构建会计报表的基本指标。
A资产:a定义: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b条件: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可靠地计量
c分类:(a)流动资产:库存资金、银行存款、交易性及融资产、应收以预付款项、存货、其他流动资产
(b)非流动性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B负债:a定义: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b条件:与资产的条件类似
c分类:(a)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预计负债等
(b)非流动性负债: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付债券等
C所有者权益:a定义:指伊夜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在公司制企业中也叫股东权益
b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D收入:a定义: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b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
E费用:a定义: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b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生产成本等
F利润:a定义: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b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
3、会计职能:A会计核算
B会计监督(灵魂、核心)
(C两者关系:前者提供会计信息,后者保证信息真实性,两者缺一不可。A是会计工作本身,是会计工作的具体表现形式,B融于A的整个过程之中,又在其之上形成一个会计监督体系。通过两者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4、会计方法:A会计核算方法(最基本、核心):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审核和整理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成本计算针对工业企业,一般隐含在原始凭证到记账凭证的过程)
B会计监督方法: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社会监督、国家(政府)监督(包括财政、税务、金融、证券、国家审计、其他部门监督)
C会计分析方法:差额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
5、会计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并非唯一)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企业、单位本身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以此提供真实、有用会计信息的一项管理活动。
(四)企业会计基本准则
1、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2、会计核算的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真实性(客观性)、相关性(有用性)、明晰性、可比性、经济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
3、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a权责发生制(应收应计制)
b配比原则(收入与其成本、费用相互配比)
c历史成本原则
d划分收益性(收益期仅为本会计期间)和资本性(收益期分为几个会计期间)支出的原则
4、会计要素的内容:见前 *
5、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6、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其附注+其他应当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PS:小企业可以没有现金流量表,一般企业还应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第一章 面试的概述 篇二
一、面试
1、面试的概念
指在特定时间、地点所进行的,有着预先精心设计好的明确的目的和程序的谈话,通过施测者与被评者双方面对面的观察、交谈等双向沟通的方式,了解被测评者的素质特征、能力状况及求职动机等方面情况的一种人员甄选与测评技术。
2、面试的特点
①面试是以谈话和观察为主要工具。如捡扫把。
②面试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不是被动的,如可问:一个月工资多少钱。③面试不同于其他形式的交流。
首先,谈话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其次,有着预先精心设计的计划和程序;
再次,测评者与被测评者处在一种不同的地位上。
二、面试的分类
1、根据面试的标准化程度分类:
可以将面试划分为非结构化面试、结构化面试与半结构化面试。
(1)非结构化面试
指在面试中事先没有固定框架结构(指没有预先确定测定要素等),也不对被测评者使用有确定答案的固定问题的一种面试。即没有固定测评要素、没有固定答案、面试组织非常随意、没有系统设计(如提问题、评分角度与面试结果处理)。
[案例] 这是一家公司招收新职员测试问题中的一道题......你开着一辆车。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你经过一个车站。有三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一个是快要死的老人,好可怜的。一个是医生,他曾救过你的命,是大恩人,你做梦都想报答他。还有一个女人/男人,她/他是那种你做梦都想娶/嫁的人,也许错过就没有了。但你的车只能坐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那?请解释一下你的理由。
[结论] 在200个应征者中,只有一个人被雇佣了,他并没有解释他的理由,他只是说了以下的话:“给医生车钥匙,让他带着老人去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公车!”
[案例] 为什么下水道井盖是圆的?怎样移动富士山?估算一下美国有几辆汽车?
[题解] 这些题目,正确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按正确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有没有逆向思维、创新思维等。
(2)结构化面试:目前所使用的正规的面试一般为结构化面试。
所谓结构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面试程序的结构化(开始、核心和结尾阶段)
二是面试题目的结构化(哪些因素)
三是面试结果评定的结构化(如何打分)
(3)半结构面试:指界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之间的一种面试。
2、根据工作岗位分类
(1)个体面试 :是一个被试者与一个主考官单独进行面谈或一个被试者与多个主考官分别单独面谈的方式。
(2)逐级面试:也称分层面试,是由多个人组成面试小组,侧重不同方面对被试者进行考查,逐级淘汰。
(3)分次面试:也称初试和复试
(4)群体面试:是多个被试者与一个主考官面谈或多个被试者与多个主考官进行面谈的方式。
[切记] 在考官发问未结束前不要抢答。要积极回答问题,争取机会。不可随意迎合别人的见解,不可驳斥别人的意见。在别人发言时,不可漫不经心。
3、根据面试的内容分类
问题式面试、情景式面试、压力式面试、引导式面试、综合式面试、邀请实地考察
常用的情景性测评方法
①无领导小组讨论
在5-7人的小组中,不指定负责人,大家地位平等。
在既定的背景下或围绕给定的问题展开讨论。
施测者不参加讨论,给定讨论问题及所要得到的目标及时间限制等。
施测者一般坐在讨论室隔壁,通过玻璃洞或电视屏观察整个讨论过程,或者录音。目的:考察被测评者的组织协调能力、领导能力、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想象能力、辩论说服能力以及非言语的沟通能力。
[案例1] 某市市政府信息处的重要职责是把关于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每日摘要向市领导呈报一项。
其一:某居民小区公厕年久失修已停用近一个月,附近居民室内又无厕所,每天为此要到一里之外的公厕跑几趟,很不方便,给年迈体弱多病及婴幼儿增添了很大困难,居民呼吁市政府解决此问题。
其二:某市一家中型企业,常年开不出工资,负债累累,本年初通过竞选厂长及领导班子后,通过挖潜、转向、实行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和制度,半年时间使企业扭亏为盈„„
假如你已被市政府信息处录用,你认为应该把上面两条信息的哪一条上报市政府的领导?
[题解]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也就是说,上报哪一条都不会错,关键是看参测者上报的理由、依据是否充实,材料是否严谨、有说服力。
[案例2] 一架私人飞机坠落在荒岛上,只有6个人存活:
1、孕妇:怀胎八月
2、发明家:正在研究新能源(可再生、无污染)汽车
3、医学家:今年研究艾滋病的治疗方案,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4、宇航员:即将远征太空,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新星球
5、生态学家:负责热带雨林抢救工作组
6、流浪汉
这时,逃生工具只有一个能够容纳一人的橡皮气球吊篮,没有水和食物。那么,应该由谁乘坐气球离岛呢?请说明理由。
[案例3] 海上自救
[情境]:你们正乘一艘科学考察船航行在大西洋的某个海域,考察船突然触礁并迅速下沉,队长下令全队立即上橡胶救生筏。据估计,离你们出事地点最近的陆地在正东南方向100海里处。救生筏上备有15件物品,除了这些物品以外,有些成员身上还有一些香烟、火柴和气体打火机。
[问题]:现在队长要求你们每个人将救生筏上备用的15件物品按其在求生过程中的重要性进行排列,把最重要的物品放在第一位,次重要的放在第二位,直至第15件物品。请你们一起讨论,在15分钟内定出一个统一方案。并说明排序理由。
附:排序用的物品
指南针、小收音机(一台)、剃须镜、航海图(一套)、饮用水、巧克力(二公斤)、蚊帐、二锅头酒(一箱)、机油、钓鱼工具(一套)、救生圈、驱鲨剂(一箱)、压缩饼干(一箱)、15米细缆绳、30平方尺雨布一块
[案例4] 一个人要想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能取决于许多重要的因素,例如: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比较主动,待人热情,为人老实,办事能力强,占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兴趣爱好广泛,乐于帮助别人,对他人的内心世界有很好的洞察力,豁达、不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健谈,幽默,为了朋友能够牺牲个人利益。言谈举止有风度,情绪稳定性好,独立、有主见。
请你分别从上面所列出的这些因素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是最重要的因素和一个最不重要的因素。并说明理由。
②“文件筐”测验——公文处理测验
对管理人员潜在能力进行测定的有效方法。被测评者将扮演某一个领导者的角色。
要求被测评者采取措施或做出决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这些公文处理完毕,一般情况下,无人协助;但在人员允许的条件下,也可以派一个秘书或助手。如2小时
拟任省人事厅办公室主任;
功能:反映被测评者在管理方面的组织、计划、协调能力和分析综合、判断、决策的能力,以及分派任务的能力等。此外,还反映了对事物的主动性、对信息的收集能力和利用的能力、处理问题的条理性程度和对外界环境的敏感程度。
③模拟面谈
由施测者的一名助手扮演与被测评者谈话的人,这个人是经过培训了的,他的行为将遵循一种标准化模式。
比如拟任下属、客户或记者等。这个人可以向被测评者提出问题、建议或反驳被测评者的意见,拒绝被测评者的要求等。如故意刁难(外国记者问周恩来)
功能:主要考察被测评者的说服能力、表达能力、处理冲突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等。
④案例分析
让一个被测评者阅读一些关于组织中的问题的材料,然后让他准备出一系列的建议,以提交给更高级的管理部门。
功能:考察被测评者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做出判断决策的能力,它既可以考察一些一般性的技能,也可以考察一些特殊性的技能。
三、面试题型
1、背景性问题
通常是有关应考者背景的问题。在面试开始时,往往用3-5分钟时间来了解应考者在工作生活方面的一般情况、教育和工作背景等方面的问题。此类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让应考者放松,自然进入面试情境,形成融洽交流的面试气氛;二是验证和澄清简历上的有关个人信息;三是为后续的面试提问提供引导,便于深入面试。
问题样例:请你用5分钟时间简要介绍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
2、意愿性问题
意愿性问题是考察应试者的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应试者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
问题样例:根据专业和能力情况看,你可选择的职业范围很广,为什么选择国家机关而且特别选择了我部门?(考官可就事业追求和现实生活需要两方面对应试者加以追问,甚至给应试者以压力,考查其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并尽可能全面了解应试者对事业和生活方面的真实要求,再与职位能提供的条件和要求相比较)
3、知识性问题
知识性问题主要是考查应考者对所要从事的工作所必需的一些一般性的和专业性的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知识性问题包括一些常识性的知识和专业性的知识。常识性的知识是指从事该工作的人都应具有的一些常识。例如一个财会人员应了解一些
必要的财务制度,一个人事经理应了解必要的劳动人事制度和法规。专业知识指专业领域的专门知识。
问题样例:如何理解间接正犯的构成。
对于此类问题的回答并没有什么窍门,只有靠应考者自己平时的积累和扎实的基础。
4、智能型问题
智能型问题是通过对比较复杂的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考查应试者的综合分析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考察应试者对社会的关心程度。这类题一般不是要应试者发表专业性的观点,也不是对观点本身正确与否做评价,而主要是看应试者是否能言之成理。
问题样例:目前社会上“献爱心,捐助危重病人”的活动很多,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如果不仅谈到了“爱心、互助”的意义,而且能进一步提出我国医疗制度现状及改革、发展方向,则表示该应试者考虑得较深。
5、连串性问题
连患性问题一般也是为了考察应试者的压力承受性,包括在有压力的情境中的思维逻辑性和条理性等,但也可以用于考查被试者的注意力、瞬时记忆力、情绪稳定性、分析判断力、综合概括能力等。
问题样例:我想问三个问题,第一,你为什么要想到我们单位来?第二,到我们单位后有何打算?第三,你报到工作几天后,发现实际情况与你原来想象的不一致时你怎么办?
对于此类问题,应考者应该有思想准备,特别是对自己的选择究竟是怎么考虑的,要如实反映,不要说大话、空话,要从自己的价值观和志向方面对自己进行剖析。
6、压力性问题
这种问题通常是故意给应考者施加一定的压力,看看其在压力情境下的反应,以此考查应考者的应变能力与忍耐性。此类问题可能会触及应考者的“痛处”。
问题样例:你的领导让你送一份急件给某单位,第二天却发现送错了单位,可领导不但不承认错误,还生气地指责你马虎大意。此时,你会怎样表白自己,既不影响工作,也不加剧你与领导之间的矛盾?
7、引导型问题
这类提问主要用于征询应试者的某些意向、需求或获得一些较为肯定的回答。如涉及薪金、福利、待遇、工作安排等问题,宜采取此种提问方式。
问题样例:你上班后的前两个月可能要到外地出差,你可以做到吗?
8、迂回型问题
当主试者觉察应试者不太愿意回答某个问题而又想有所了解时,可以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
例如,对于“政治问题”许多人不愿意真正表白自己的观点,此时可以迂回地提问:“你的伙伴们对这个问题或这件事是怎么看的?”应试者因此会认为说的不是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不会暴露自己的观点,因而心情放松地说了一大通,其实其中许多都是他自己的观点。
9、行为型问题
行为型问题是用于考查应试者行为技巧和能力的试题形式,如考查人际关系的意义和技巧,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解决平级组织间矛盾问题的能力,以及着重考查其人际沟通以及与同事建立信任关系等行为技巧和能力。
问题样例:生活、工作中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请你回忆一下,你遇到的最难打交道的一个人或几个人;为了把事情办成,你做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从中你得到了什么经验没有?
四、面试测评的主要内容
3.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篇三
第一章 劳动法概述
•••
本章简介: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劳动法的发展简史、国际劳动立法、劳动法的基础理论等内容,是学习劳动法的基础,在劳动法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深入掌握劳动法的基础理论,才能打开学习、研究劳动法的大门,请同学们务必重视本章的学习!
• 本章课时:4
第一节 劳动法简史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劳动法产生的背景及东西方劳动法发展简史、国际劳动立法的背景、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之间的关系;掌握国际劳工组织的性质、特点、机构设置及其职能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的立法形式及其核心内容。
教学重点:
1.劳动法产生的背景及其价值
2.国际劳工组织的性质、特点、机构设置及职能 3.国际劳工组织的立法形式及核心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讲练结合 教学环节: I.目标投放
1.了解劳动法产生的背景及东西方劳动法发展简史、国际劳动立法的背景、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之间的关系;
2.掌握国际劳工组织的性质、特点、机构设置及其职能;国际劳工组织的立法形式及其核心内容。II.新授
••
一、劳动法的产生
(一)劳动法产生的前提 1.劳动关系的存在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劳动关系也称劳资关系,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有机结合以实现财富增长的一种社会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
2.劳动关系的形成
劳动关系形成需要两大彼此独立的要素:(1)生产资料(单独所有)(2)劳动力(充分自由)3.劳动关系的出现
原始社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共有,不产生劳动关系;奴隶社会生产资料归奴隶主所有,但奴隶不具有自由的劳动力,也产生不了劳动关系;封建社会农户的劳动力也不完全自由,因此也不具备劳动关系发生的土壤。
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两大阶级,一是占有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一是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和土地但享有劳动力自由的无产阶级。资产阶级需要财富不断地增加,无产阶级需要生存,因此劳动和生产资料(资本)必然要结合在一起,这就产生了劳动关系。因此说合作是劳动关系的本质之一。
(二)资本剥削劳动(强资本,弱劳动)
马克思:“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邓宁格:“资本惧怕没有利润或利润过于微小的情况。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司马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1.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 积累过程就是资本剥削劳动的过程。剥削的手段(1)延长工作时间
(2)极低的报酬、恶劣的生产条件(3)使用童工 2.政府保护资本
资本主义初期,政府颁布血腥的劳工法规帮助资本家剥削劳动阶级;18世纪产业革命后,政府奉行自由经济政策,对市场行为实行自治,雇佣关系由民法调整,奉行契约自由,政府对劳动关系实行不干预政策。劳动者只能任由资本剥削。
(三)劳动者倍受摧残
在资本的剥削下,劳动者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大批童工、工人被累死、饿死,广大劳动者的生存环境遭到了最严峻的挑战。
(四)反抗 1.自发、分散行动
破坏机器、烧毁厂房、停工、怠工、罢工游行 2.有组织的行动、工会的出现
(五)社会政治力量的影响
在保障人权的思想影响下,社会上一些进步的政治力量开始同情劳动者,支持工人的要求,迫使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劳资关系的平衡问题,以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统治。
(六)劳动法的诞生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学徒健康与道德法》,禁止纺织工厂使用9岁以下学徒,并且规定18岁以下的学徒的劳动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2小时和禁止学徒在晚9时至次日凌晨5时之间从事夜间工作。该法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工厂立法的开端。尽管该法的保护标准很低,但毕竟是世界史上第一部专门保护劳动者的法律,因此被公认为是劳动法诞生的标志,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劳动法由此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练习题
下列关于劳动法起源的表述,错误的是()A.现代意义劳动法起源于19世纪初期的劳工法规 B.最早的劳动法产生于英国
C.劳动法的产生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
D.劳动法的产生以立法内容体现对劳动者保护的要旨为标志 答案:A
不是“劳工法规”,是“工厂立法”
二、劳动法的发展
(一)资本主义国家立法
自《学徒健康与道德法》颁布后,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规,保护童工和女工的利益,并于1847年颁布了《十小时法》,此后工厂立法适用于英国的一切大工业。
在英国政府的影响下,德国、法国、瑞士等国也纷纷颁布劳动法规,保护童工和女工的权益。1.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劳动法的内容及特点(1)进一步缩短劳动时间并扩大了适用范围(2)增加了改善劳动条件的一些规定(3)出现了工资保障的法律
新西兰1894年的最低工资法世界最早(4)出现了承认工会合法地位的法律 英国在1824年承认工会的合法地位(5)出现了社会保险法
德国1883年颁布《劳工疾病保险法》(6)出现了解决劳资纠纷的法律
新西兰1890年立法,对劳资纠纷实施强制仲裁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劳动立法的特点是:(1)工厂立法的范围越来越广泛(2)立法内容越来越充实(3)立法进程比较缓慢(4)效力范围有限
(5)法律实施缺乏必要的保障 2.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劳动立法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劳动法的内容和范围比以前有了进一步的充实和扩大,内容逐步增加,基本上包括了劳动关系的一切方面,使劳动法成为一个内容比较完备,范围比较广阔的独立的法律部门。
(二)社会主义国家立法
1918年《苏俄劳动法典》,开启了社会主义国家法典式劳动立法先河。
二战之后,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出现,仿效苏联,颁布了内容比较完备的劳动法典。
(三)我国的劳动立法
1.北洋政府1923年颁布的《工厂暂行规则》,对最低就业年龄、限制工时、保护女工和童工、义务教育和工厂检查作了规定,被认为是我国劳动法产生的标志。
2.南京政府自1927年开始,在10年的时间内,先后颁布了13项有关劳动方面的法律。3.新中国的劳动立法
新中国成立后,为充分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发挥工人阶级主人公的带头作用,政府先后颁布了一些列劳动法规,但到文革时,劳动立法停滞,原有的法规也基本废止。
劳动法的春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加快了劳动立法的步伐,199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之后又陆续颁布了一系列配套的劳动法律法规。
2007年以来,我国的劳动立法达到了一个迅猛发展的阶段,2007年一年,我国就颁布了三部劳动大法,分别是《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10年又颁布了《社会保险法》,2012年又修订了《劳动合同法》,与此同时,相关的劳动法规也不断出台,如《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等,还有劳动保障部颁布了诸多规章,此外,最高院对劳动争议案件也不断发布司法解释,现已颁布了四个指导劳动争议案件审理的司法解释。
三、国际劳动立法
(一)国际劳动立法萌芽
国际劳动立法思想出现于19世纪初,首倡者为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欧文和法学社会活动家大卫.李格兰。
瑞士是最先同意制定国家劳动法的国家。
1890年的柏林会议是第一次政府派代表参加讨论国际劳动立法的会议。1900年,国际劳动法协会在巴黎成立。
1905年,伯尔尼会议通过两个世界上最早的国际公约《关于禁止工厂女工做夜工的公约》和《关于禁止使用白磷的公约》。
(二)国际劳工组织(ILO)1.国际劳工组织的成立
1919年6月,国际劳动组织正式成立。1919年10月在华盛顿举行第一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最初的6个公约和6个建议书,法国的阿尔佩特.多玛被任命为首任国际劳工局局长。联合国成立后,成为其专门机构之一。
2.国际劳动组织的性质、特点
国际劳工组织是国际性的政府间组织,其不同与其他国际组织的突出特点是三方性原则。所谓三方性原则是指在国际劳工大会上,各成员国的代表由政府、劳工代表和雇主三方组成,并实行平等对话、平等协商、平等投票的制度,三方性原则因此也成为各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3.国际劳工组织的机构及职能(1)国际劳工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决策机关(2)理事会 执行机构(3)国际劳工局
常设机构,理事会的秘书处,对理事会负责
(三)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与内容 1.国际劳动立法的主要形式(1)国际劳工公约(Convention)(2)国际劳工建议书(Recommendation)
二者合称为国际劳工标准
公约经成员国批准,即产生约束力,建议书无需批准,只供成员国制定法律参考,对公约的解释权,由国际法院裁决。
2.核心劳动标准
核心劳动标准是涉及到劳动者基本人权的内容 主要有四类内容:(1)自由结社与集体谈判(2)废除强迫劳动(3)平等就业(4)禁止使用童工
(四)国际劳工组织与中国 1.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成员国 2.常任理事国(1944年)
3.新中国成立后至1971年间未参加
4.1971年11月新中国取得合法席位
5.1983年后,正式参加国际劳工组织活动
6.目前中国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密切,在国际劳工标准的影响下,中国的立法有了长足的发展,劳动保护标准有了飞速的提高,已批准了25个国际劳工公约
练习题
1.有关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的说法,错误的是()A.公约对全体会员国具有约束力
B.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合称为《国际劳工标准》 C.建议书作为会员国制定法律的参考 D.建议书不需要会员国批准
2.国际劳动立法中涉及劳动者基本人权方面的内容被称为“ 核心劳动标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核心劳动标准” 的是()A.关于自由结社与集体谈判的公约
B.关于废除强迫劳动的公约
C.关于禁止使用童工方面的公约
D.关于工作时间的公约
答案:
1.A 公约仅对批准国有约束力 2.D 工作时间属于一般劳工标准 III.总结、布置作业
本节主要学习了劳动法产生的基础及诞生的标志、劳动法的发展、我国劳动法的发展简况,以及国际劳动立法。课后应重点复习劳动法的诞生、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及核心劳动标准。
第二节 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并理解劳动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劳动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正确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重点:
劳动关系的特征及其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教学难点:
劳动关系在实务中的认定 教学方法:
讲授、讲练结合、案例分析 教学环节:
I.目标投放
学习目标:
1.掌握劳动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劳动关系的概念、特征。2.了解劳动关系的分类 3.正确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 II.回顾复习:
简要回顾上节内容,并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劳动法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国际劳动立法的形式有哪些? 3.核心劳动标准的内容有哪些? III.新授
一、劳动法与劳动
(一)劳动法的概念
劳动法为关系劳动之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劳动法上的劳动 1.广义的劳动
人类有意识且有目的的肉体上或精神上的操作。2.劳动法上的劳动(狭义劳动)
•(1)职业劳动 思考:
学生实习或兼职是否属于劳动法上的劳动?(2)契约劳动
基于劳动合同关系上的劳动义务(3)从属性劳动
劳动者的劳动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指挥、支配(4)生产、经营性劳动(5)有偿劳动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
(一)劳动关系
1.劳动关系的概念
广义的劳动关系是指人们在从事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劳动法上的劳动关系是狭义的,但因其在实践中非常复杂,不好界定。台湾民法大家史尚宽认为:“劳动关系谓以劳动给付为目的的之受雇人与雇用人间之关系。”
2008年公布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第3条曾经将劳动关系界定为: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成为其成员,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提供由用人单位支付报酬的劳动而产生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但正式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删去了该规定。
立法者之所以不愿对劳动关系作出明确界定,盖因为劳动关系非常复杂,认定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成文的规定难以周延。因此,劳动关系的概念还需概括一些为好。一般认为,劳动关系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2.劳动关系的特征
•(1)主体特定
劳动关系的主体仅包括劳动者及其用人单位。(2)劳动力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劳动者拥有劳动力,但使用权决定于用人单位(3)劳动关系产生于劳动过程中
劳动过程(狭义理解8小时内)内产生劳动关系,8小时外不产生劳动关系(4)劳动关系具有人身与财产关系的双重属性
(5)劳动关系既有平等性又有从属性
一般认为从属性(隶属性)是劳动关系区别与劳务关系的典型特征
•(6)劳动关系具有继续性和稳定性的特征
劳动法上的劳动为职业劳动,劳动者在社会中生存发展,需要提供持续劳动才得以获得必要的物质支撑。这是劳动法律关系与一般法律关系的重要区别之一。台湾劳动法学者黄越钦认为,一般法律关系重在交易之活泼,如买卖契约其成立与消灭极为迅速,但继续性法律关系之宗旨在于保持存续状态,如劳动契约,对安定性极为重视,因此劳动习惯的地位较一般法律关系中习惯法之地位为高。”
练习题
1.2009年司法考试真题第70题
关于劳动关系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劳动关系是特定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B.劳动关系既包括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劳动行政部门与劳动者、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
C.劳动关系既包括财产关系也包括人身关系
D.劳动关系既具有平等关系的属性也具有从属关系的属性
2.甲建筑公司在为某企业施工时,公司的乙职工不慎掉落一工具,将其同组的丙职工砸伤。此案例中,甲公司与乙、丙之间的关系属于()
A.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B.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
C.劳务关系
D.不受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
答案:1.ACD
2.B • 3.劳动关系的分类
(1)规范劳动关系与事实劳动关系
以书面劳动合同的有无可作以上分类。劳动法要求用人单位必须给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否则即为违法。但实践中仍大量存在不给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形,为保护劳动者,实践中对此种劳动关系也予以认可并由劳动法提供保护,一般称之为事实劳动关系。事实劳动关系往往会导致劳动者举证难的问题。(2)全日制劳动关系与非全日制劳动关系
以就业或用工方式的不同可作以上分类
全日制劳动关系是一般是指一个劳动者固定在一家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而形成的劳动关系。
非全日制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可以在两家以上的用人单位工作,每天在一家单位工作不超过4小时,每周不超过24小时的就业方式所形成的劳动关系。
•(3)直接劳动关系与劳务派遣劳动关系(间接)
以用人单位是否直接用工为标准可作以上分类
直接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为其成员,并在本单位的工作岗位上直接使用劳动者而形成的劳动关系。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公司招聘劳动者,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但并不直接使用劳动者,只是对他们进行管理和培训,根据需要把这些劳动者派遣到需要用工的单位的一种用工方式,由此形成的劳动关系被称为劳务派遣关系。劳务派遣关系是典型的三方关系,俗称的有关系无劳动,有劳动无关系。如保安、保洁人员等劳动者。
(4)标准劳动关系和非标准劳动关系
以是否完全符合法律要件可以作以上分类
标准劳动关系是指完全符合劳动法规范的全日制劳动关系,包括形式上和实质上的要求;非标准劳动关系是指不完全符合劳动法律规范的劳动关系,主要是欠缺形式要件,比如欠缺书面合同或主体瑕疵等,事实劳动关系、非全日制劳动关系等可列入此类。
3.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劳务关系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就劳务事项进行等价交换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济关系,主要包括加工承揽、保管、委托、承包、运输、居间、行纪等关系,是典型的民事关系,由民法调整。
(1)当事人及其关系不同 劳动关系的当事人非常固定,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恒定为使用该劳动者的用人单位。一般来说,劳动者隶属于用人单位,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和支配;相反,劳务关系的当事人非常灵活,可以是任意的民事主体的组合,当事人之间不存在人身依附性,不存在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基本上反映的是一次性使用与被使用劳动力的商品交换关系。
(2)权利与义务的内容不同
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权利大于义务,法定的保护标准比较多,用人单位必须根据法律的规定保障劳动者法定权利的实现。相比劳动者,用人单位的义务明显较多,法律对劳动关系的保护是不平等保护(为了实质的平等);劳务关系中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是完全对等的,法律允许当事人在公平的基础上任意约定,并提供平等保护。
(3)风险承担的主体不同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风险由受益方和支配方的用人单位承担;劳务关系中劳务提供方一般须自担风险,除非劳务接受方在定做、指示或者选任有过失时,才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4)报酬的支付方式不同
基于劳动关系的劳动报酬,其支付方式是国家强制的、持续性、定期的支付(一般是一月支付一次);而基于劳务关系的劳务报酬,支付方式比较灵活,双方可自由约定,法律并不干预。(5)法律适用不同
劳动关系由劳动法调整,是不平等保护;劳务关系则由民法调整,实行平等保护。案例分析
武某是清兆装饰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每月工资3560元,负责一宾馆大厅的装修项目。为了达到装修的要求,经公司授权及宾馆同意.武某将大厅的汉白玉雕刻字画部分交给雕刻专家刘某。双方书面约定:刘某自带刀具、磨具、颜料及其他一切雕刻工具,如完成汉白玉字域雕刻部分达到了公司的要求,公司一次性付款6万元。为及时完成汉白玉字画雕刻,刘某又临时聘请程某作为助手,口头约定其每天支付程某150元。后在作业中因刘某操作不当,电路短路.致使工作场地失火。武某、刘某与程某来不及逃离,均有不同程度的烧伤,分别花费医疗费8623元、15897元、9876元。
问题:请从法律的角度,分析本案武某、刘某、程某以及装饰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他们三人可以通过什么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
本案中,武某与装饰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刘某与装饰公司存在加工承揽的劳务关系;程某与刘某之间存在雇佣(劳务)关系。据此,本案中,武某可以向装饰公司要求工伤赔偿;刘某在加工承揽过程中遭受的伤害应自己承担;程某受雇于刘某,可以向刘某主张民事赔偿;另外装饰公司可以刘某侵权为由对其遭受的损失要求刘某给予赔偿。
(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
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关系也是劳动法的调整对象。这些社会关系虽然不是直接的劳动关系,但与劳动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是劳动关系发生的前提,如劳动就业、职业介绍等;有的是劳动关系的直接后果,如社会保险等;有的是劳动关系附带的关系,如劳动争议的解决、劳动监察等。这些关系因与劳动关系密切相关,有学者称之为附随劳动关系,因此由劳动法一并调整。此类关系具体表现为:
•••••1.劳动行政关系。劳动行政部门在监督、监察用人单位、劳动服务机构(个人)遵守、执行劳动法律、法规过程中形成的关系;
2.劳动服务关系。劳动就业、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服务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3.工会与劳动者、用人单位、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 4.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关系; 5.其他依法由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练习题
下列社会关系中受劳动法调整的有()
A.劳动行政管理机关在职业认证方面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关系
B.劳动行政管理机关在工伤认定方面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关系
C.工会组织与用人单位在执行劳动法、工会法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D.某单位与职工在集资建房中发生的关系
答案:ABC IV.总结布置作业
本节主要学习了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范围,劳动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等重要内容,这些内容是劳动法的基础,也是第一章的核心,需要认真领会并掌握。课后要重点复习劳动法的概念及其调整范围,劳动关系的特征及其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第三节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与特征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并理解劳动法的特征、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并了解劳动法体系的构成。
• 教学重点: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2.劳动法的特征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环节: I.目标投放
1.了解劳动法的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及劳动法体系的构成 2.掌握并理解劳动法的特征 II.复习回顾
简要回顾上节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范围是什么? 2.劳动关系的特征有哪些?
3.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是什么? III.新授
一、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主导整个劳动法体系,为劳动法调整劳动领域社会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劳动法的核心和灵魂。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1.劳动法体系中的凝聚和统帅功能 2.劳动立法的依据和准则功能 3.劳动执法和司法中的指导和弥补功能
(三)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1.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2.劳动既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原则 3.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原则
市场配置资源,平等竞争为主,公平保护为辅。
二、劳动法的特征
(一)公法与私法有机结合
劳动法作为一部倾斜保护劳动者的法律,必然摆脱不了被管制的宿命。劳动法体系中有很多的法定标准是用人单位不能违反的,这些标准统称为劳动标准,比如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工资保障、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女职工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社会保险等内容,这些内容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属于公法范畴;但同时,为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劳动法也贯彻了劳动行为自主的基本原则,让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以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这部分内容体现了私法的精神,主要体现在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上。
(二)劳动保护法和劳动管理法的结合
劳动法首要的目的是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因此在整个劳动法体系中都体现出对劳动者倾斜保护的精神和内容。但这种倾斜保护不是绝对的,对用人单位的合法利益劳动法同样要给予保护,因此这种保护以实质平等为目的;另外,劳动法也是一部劳动力市场管理法,通过对劳动力市场中所有涉及劳动的问题实行行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保护劳动者权益和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三)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标准相结合
劳动法公法和私法相结合的特点决定了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调整需要法定标准也需要劳动关系主体间的自主协调,这是劳动法和市场经济的特征所决定的。
(四)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结合
劳动法不仅包括劳动法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等实体内容,还包括主体间的权利与义务发生冲突后如何解决的内容,即程序法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
三、劳动法的体系
劳动法体系由劳动关系协调法、劳动标准法、劳动保障法以及法律责任四部分构成。
(一)劳动关系协调法
主要包括劳动合同制度、集体合同制度以及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法的重点和核心内容)
二、劳动标准法
主要包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工资保障、劳动安全卫生保护、女职工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社会保险等内容。(劳动法的重点内容)
(三)劳动保障法
主要包括就业促进制度、劳动服务制度、职业培训制度以及劳动监察制度。
(四)法律责任
劳动法上的法律责任是指劳动法主体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应承担的法律所规定的不利后果。根据违法情节以及性质的严重程度,分别有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IV.总结、布置作业
4.第一章民法概述习题 篇四
一、单项选择题
1.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是指()。
A.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法的司法解释 B.出版社出版的民法大词典
C.经立法程序系统编纂的民法典 D.民法学者出版的民法典建议稿2.广义的民法是指()。A民法典 B.商法典之外的民法典、民事法律法规 C.私法 D.民法通则 3.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A.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 B.法人之间 C.公民和法人之间
D.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 4.以下属于民法调整范围的有()。A.税务局向饭店“四海为家”征税 B.公安人员对违反交通规则的人进行罚款 C.张同学和马同学之间确立了恋爱关系
D.张同学将马同学打伤,马同学要求张同学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5.我国民法的渊源不包括()。
A.民事判例(英法体系)B.民事法律 C.行政法规中的民事部分 D.最高人民法院的民事司法解释 6.雇用合同中印有“在受雇期间发生工伤或死亡,雇主概不负责”字样,该合同违背了民法的()原则。
A.自愿原则 B.平等原则
C.等价有偿原则 D.合法民事权益受保护原则 7.民事法律作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总和是指()A、狭义的形式意义的民法 B、狭义的实质意义的民法 C、广义的实质意义的民法 D、广义的形式意义的民法 8.下列属于民法调整的对象是()
A、公司内部的工作隶属关系 法不调整 B、国家与纳税人的税收关系 经济法 C、工厂排污超标收费关系 环保法 D、国家机关购买工作用品的买卖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民法渊源的是()。
A、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B、民间订婚的习惯
C、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 D、某大学教授的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专著 2.民法的性质是()。
A、民法是管理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法律 B、民法是私法 C、民法是实体法 D、民法是权利法
3、下列选项属于民法所说的财产的有()。
A、土地 B、房屋 C、商标 D、商业秘密
4、下列社会关系属于民法调整的人格关系的有()。A、生命权法律关系 B、健康权法律关系 C、姓名权法律关系 D、配偶权法律关系
5、下列社会关系属于民法的调整对象的有()。A、自然人甲与自然人乙之间订立的电脑买卖合同关系 B、中国公民丙与中国公民丁之间缔结的婚姻关系 C、甲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乙之间订立的电脑买卖合同关系 D、甲税务机关与自然人乙之间税款征收关系 6.下列选项中属于民法的适用范围的是()。
A、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B、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 C、民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D、民法对物的适用范围 7.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民法调整的是()
A、甲买彩票中奖后与税务机关发生的税收关系 B、甲向乙借100元而形成的债务关系
5.第一章公民道德建设概述 篇五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都非常重要、十分紧迫:
一、公民道德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具体举措
二、公民道德建设是纠正道德失范的必由之路
三、公民道德建设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四、公民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工程
五、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
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一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第二节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
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的“六个坚持”:
1.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2.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道德是有继承性的,又是有发展性的。
3.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
4.坚手梦注重效率与维护公平相协调
5.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6.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第三节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一、为人民服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二、集体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6.第一章 农村信用社概述 篇六
第一章 农村信用社概述
一、判断题
1.农村信用社是农业银行在基层的分支机构。()
2.1923年,我国在北京昌平区组建了第一家农村信用社。()
3.统一法人后农村信用社的独立核算单位是县级联社。()
4.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权力机构是理事会,监督机构是监事会。
5.农村信用社可能或者已经发生信用危机、有当地农业银行进行接
管整顿。()
二、单项选择题
1.A.农村信用社是农村基层银行单位
B.农村信用社是农业银行的基层单位
C.农村信用社是银行业金融机构 D.2.)。
A.县联社
C.各农村信用社中国人民银行
3.1999实行县联社统一法人制。()
A.B.北京市
C.D.江苏省
4.1984年,国务院在批转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
()。
A.农村信用社省联社B.农村信用社县联社
C.农村信用社储蓄网点D.农村信用社全国联社
5.农村信用社筹建完毕,应向申请开业。()
A.中国银行B.中国工商银行
C.中国人民银行D.中国农业银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1网站:
天合教育考点自测
6.农村信用社申请开业的审批程序中,负责最后批准程序的单位是()。
A.中国人民银行县(市)支行B.中国人民银行地(支)分行
C.中国人民银行大区级分行D.中国人民银行全国总行
7.农村信用社筹建完毕,应申请开业,经批准后,由《金融机构法人许可证》。
()
A.中国人民银行县(市)支行B.中国人民银行地(支)分行
C.中国人民银行大区级分行D.中国人民银行全国总行
8.1996年农村信用合作社与脱钩,受人民银行代管,)
A.中国工商银行B.中国银行
C.农村商业银行D.中国农业银行
9.自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筹建起满并且个月内不得再行提交筹建申请。()
A.66B.512
C.1212D.101
210.议案须经监事会全体监事的多数通过。(A.2∕31∕2B.3∕3
C.2∕3以上1∕2以上2∕3以上
三、多项选择题
1.农村信用社的特点有()。
A.业务手续简便灵活B.业务职能具有特殊性
C.D.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的基层单位,灵活机动
2.()。
A.董事会B.理事会
C.D.监事会
3.)。
A.派代表列席理事会会议
B.审议农村信用合作社主任的工作报告
C.对理事会决议和主任的决定提出质询
D.监督农村信用合作社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
4.以下关于农村信用社接管的表述,不准确的选项有()。
A.农村信用社接管的事由是:可能或者已经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利益
B.接管单位是:中国人民银行
天合教育考点自测
C.接管目的:偿还存款人存款,并依法将其解散
D.接管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并不得申请延期
5.农村信用社终止的种类有()。
A.自愿终止B.破产终止
C.强制终止D.以上全正确
四、简答题
1.简述农村信用社的概念以及其产生的基础。
2.简述农村信用社的性质。
3.简述农村信用社设立的条件。
试述农村信用社的监督管理。
天合教育考点自测
参考答案与详解
一、判断题
1.农业银行在基层的分支机构。
2.×【解析】我国第一家农村信用社组建于19233.√
4.×【解析】农村信用社的权力机构是社员(代表)大会。5.二、单项选择题
1.C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其在性质上属于
2.A
3.D【解析】1999
4.B1984年,国务院在批转中国农业银行《关于改革信用社
5.C
6.C7.B,申请
人凭证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领取法人营业执照。
8.D【解析】1996年农村信用合作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钩,受人民银行代管,并开始按合作
性原则运作。
9.A【解析】设立中的农村信用社自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筹建起满6个月,如果仍不具备申请
开业条件的,自动失去筹建资格,并且6个月内不得再行提交筹建申请。
10.C【解析】监事长的选举和更换须经监事会全体监事的2∕3以上多数通过,其他议案须
经监事会全体监事的1∕2以上多数通过。
天合教育考点自测
三、多项选择题
1.ABC【解析】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银行类金融机构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
业务手续简便灵活。(2)业务职能的特殊性。农村信用社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合作社成员缴
纳的股金、留存的公积金和吸收的存款;贷款主要用于解决其成员的资金需求。(3)组织
形式的特殊性。农村信用社是由农民和农村的其他个人集资联合组成,以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组织,其业务经营是在民主选举基础上由社员指定人员管理经营,并对社员负责。
其最高权利机构是社员代表大会,负责具体事务的管理和业务经营的执行机构是理事会。
2.BCD【解析】农村信用社为保障社员的各项权益,在内部推行民主管理制度,其表现为“三
会”制度。所谓“三会”是指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
3.ACD【解析】本题考查农村信用社监事会的职权,属识记内容。选项B理事会的职权,故排除。
4.CD接管单位:力;接管期限;接管期限一般不得超过12定延期,但最长接管期限不得超过2年。
5.ABCD【解析】类。
四、简答题
1.简述农村信用社的概念以及其产生的基础。
答:(1)农村信用社的概念
由社员入股组成、实
(2)农村行用社产生的社会基础
信用社的建立与自然经济、由于农业生产者和小商品生产者对资
金需要存在季节性、小规模的特点,使得小生产者和农民很难得到银行贷款的支持,于是就出现了这种以缴纳
2.答:(其共同特征是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负债,以发放贷款为主要资产,以办理转帐结算
为主要中间业务,直接参与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
(3)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信用合作机构,所谓信用合作机构是由个人集资联合组成的以
互助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机构,其以互助、自助为目的,在社员中开展存款、信贷业务。
3.简述农村信用社设立的条件。
答:农村信用社的设立,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社员不少于500个,可由中国人民银行
各地分行适当加以调整,报总行备案;(2)注册资金一般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也可同
样调整和备案;(3)有符合法律规定的章程;(4)有具备任职资格的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
人员;(5)有符合要求的营业场所;(6)有符合要求的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业务有关的其他
天合教育考点自测
设施。
五、论述题
试述农村信用社的监督管理。
答:
(一)农村信用社业务的监督管理
(1)农村信用合作社必须按照规定缴纳存款准备金,如果需要动用存款准备金时,应
当按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办理。
(2)农村信用合作社坚持多存多贷、自求平衡的原则,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资产
计划及其执行情况,报送统计报表及中国人民银行所需要的其他统计资料。
(3)农村信用社对本社社员的贷款不得低于贷款总额的50﹪,(二)农村信用社财务的监督管理
(1)计报表进行审计。
(2
(3
(4)规定,并及时
向中国人民银行县(市)支行报送。
(5
(6)按照中国人民银
【第一章亲子课程概述】推荐阅读:
亲子课程方案07-29
弟子规亲子课程08-15
亲子活动策划方案-亲子活动方案10-09
小班亲子游戏-幼儿园小班亲子游戏教案09-23
亲子活动机构06-22
亲子游戏教案07-06
亲子活动反思07-22
亲子活动流程08-11
亲子关系调查问卷06-20
亲子环保大赛方案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