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0篇)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篇一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学习摘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文化上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必将激励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其主要内容有:
一、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四、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必须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五、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六、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八、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文化人才队伍。
九、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必须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领导文化建设本领。
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篇二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于2011年10月1 5日至1 8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2 2日上午在北京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代表座谈, 会议对文化改革发展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行了战略部署。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是党中央作出的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 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综合观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 我国文化建设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的发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引起了文化界的广泛讨论。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中国在世界的经济影响和国际地位也不断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不再是当年的物质匮乏时代, 精神文明已经是当今社会更大的需求, 艺术追求在人类的精神文明享受中一直居于崇高的地位。
二、音乐艺术在经济浪潮中的发展
音乐艺术作为一门听觉艺术对人类的影响不言而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浪潮, 音乐艺术也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出现了很多以音乐为基础的经济活动, 比如以独立物态呈现的音乐唱片、音乐书刊、音乐贺卡、音乐文物、音乐器材和乐器等;以服务形式出现的音乐表演、音乐创作、音乐广播、演唱会等;依托大众娱乐消费的音乐服务, 如卡拉O K、迪吧、舞厅等;以附加值隐含的音乐服务, 如商场、餐厅的背景音乐, 还有影视作品中的插曲、背景乐等。
2009年至2011年, 中央歌剧院直接经济效益实现每年翻一番, 2 0 1 0年达3 3 0 0万元。“这个市场走的很自豪, 拿我们真正高品质的艺术赢得经济效益, 而不是靠以毁坏艺术为代价去赚钱。”中央歌剧院院长俞峰如是说。“实验表明, 中国社会对歌剧欣赏的需求其实很大。”俞峰日前接受新华网记者独家专访时难掩兴奋地说, 这是一个大市场, 也需要市场化机制来开拓。长期以来, 一些歌剧艺术领域的很多优秀剧目在获奖后就“刀枪入库, 马放南山”, 这些现象都引人深思。
音乐作为人类的精神产品似乎远离了经济活动, 对音乐发展的动力, 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国家的文化政策、劳动者的劳作方式、音乐家的喜好与灵感。然而作为推动音乐发展的重要人群——职业艺人, 他们的经济利益则直接驱动着音乐的生产和传播。比如近几年来在我国非常流行的选秀节目超女快男等, 这些平民选秀节目极大的带动了国人对音乐的热忱和希望, 只要你有天赋, 只要你勤奋, 便可以依靠音乐飞上枝头变凤凰, 成为职业艺人, 受万千粉丝的追捧。
从我国音乐活动的现状来讲, 音乐产业化是音乐发展的发动机。随着文化产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 音乐作为文化的前沿, 音乐产业迅速形成并形成较完善的商业运作机制。中国盛产流行音乐, 也盛产流行歌手。打开电视或网络, 你会发现各种选秀歌手、网络歌手层出不穷, 大街上, 公园中、商场内, 到处都是音乐艺术的体现, 许多朗朗上口的经典歌曲连三五岁的小孩都会唱。
三、标志性作品的重要性
与积淀深厚的中华文明相比, 与十多亿人口的分量相比, 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程相比, 中国音乐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相当有限, 一个重要原因是, 能够产生较大影响的标志性音乐作品还不多。广大音乐文化工作者有责任肩负起历史使命, 为创作出更多标志性文化作品努力奋斗。
要创作出标志性作品, 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方向问题是根本性的问题。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巨大力量, 是创造、传承、发展文化的主体。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特征就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音乐创作只有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才能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经得起人民、时代和历史检验, 才能产生优秀的、标志性的作品。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 在文化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 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充分讨论, 在音乐文化产业发展上提倡不同门类和业态的积极创新,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营造鼓励音乐文化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 才能让蕴藏于人民群众中的音乐创造活力充分迸发, 推动标志性音乐文化作品创作。
现在的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 许多外国文化公司都把目光瞄准了中国市场,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们要将外国的优秀音乐同中国音乐相结合, 结合中国实际情况, 发展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 努力推动我国的音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篇三
山西省委书记 袁纯清
发表时间:2011-07-16 来源:光明日报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安康,既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也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加大文化创新力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和基本途径。经济领域不改革没有出路,文化领域不改革同样没有出路。文化体制改革事关文化发展的生机活力,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事关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整体素质,事关国家综合实力和国家安全,事关中华民族的精神力。文化作为产业是国家的硬实力,作为事业又是国家的软实力,文化的改革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大业中的一部重头戏。文化体制改革能不能搞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能否更好地落到实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文化的改革发展对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来说,既是重要内容又是强大动力。文化体制改革不
到位,谈不上转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没有大的发展,谈不上跨越。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过程,就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实践也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中央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是完全正确的,中央关于把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三加快”、“一加强”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文化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扎实的工作举措,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破解五个方面的课题,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不断开创文化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下功夫破解如何把历史文化以及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山西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现发现的古遗址多达5000处,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根祖文化、晋商文化、佛教文化、宗庙文化、大院文化交相辉映。晋商兴隆数百年,山西票号开中国金融业之先河。山西素有古代建筑的宝库、雕塑壁画的殿堂、文学艺术的海洋等美誉,现存宋、辽、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占全国的70%以上,国家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271处,居全国之首。平遥古城、云冈石窟和五台山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山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革命遗存众多,红色旅游资源弥足珍贵。抗战时期,山西是华北抗战根据地的中心,是八路军总部三大主力师所在地,是抗战的主战场之一。八路军和太行儿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夺取抗战胜利进行了英勇斗争,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这是我们的独特优势,也是宝贵财富。我们要坚持煤与非煤并重,做好地下地上两篇文章,实现资源和市场的对接、文化和经济的互动、精神和物质的转化。一要用市场的理念、科技的手段抓文化,开发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和带动效应的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培育新媒体产业园、山西创意产业示范园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聚集区,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做到科技与艺术的高度结合。二要搭建政策、融资、项目等平台,着力优化投资环境,降低准入门槛,加大政府资金的导向和扶持力度,引导信贷资金,扩大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促进民间资本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旅游及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三要加强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革命遗址保护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加大重点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力度,加强文物和历史遗迹抢救性修复,把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发展红色旅游与扶贫
开发结合起来,开发精品线路,打造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挥公共博物馆在传承文明、传播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四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抓住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发展机遇,充分挖掘文化创意产业蕴藏的巨大潜力,把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打造具有山西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并以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是下功夫破解如何在市场化、网络化、多元化的条件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独特优势,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在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如何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把握正确方向,面临许多挑战。在新形势下保持、发挥、放大我们党的优势,必须走创新的路子。我们要致力于三点:第一是精神引领,充分挖掘和运用山西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大力弘扬晋商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等山西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倡导
爱国守法和敬业诚信,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在庆祝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在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广场联合举办《在太行山上》群众歌咏大会,举办了中共山西党史图片展等展览和活动,收到良好效果。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内容鲜明的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积极赋予传统节日以新的时代内涵,坚持办好“我们的节日·清明节”、“我们的节日·春节——百家大戏乐平遥”等系列文化活动。第二是贴近群众,紧紧抓住各种重大纪念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引领群众性文化和谐创建活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更好地析事明理、解疑释惑、凝聚共识,使广大群众增强对党的理论的认同感、对党的事业的向心力,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第三是占领阵地,健全舆论引导和管理的各项制度,大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建设和管理,完善新闻发布制度以及互联网新闻宣传管理制度,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强化对新闻队伍的教育和管理,提高驾驭新兴媒体的能力,形成正面宣传强势,抢占舆论和道义的制高点。
三是下功夫破解如何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好地提供动力、惠及群众、提升形象。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生命力在于服务大局、贴近群众,在于发展实践和群众生活。省级主要媒体围绕中心工作和重大问题联合作战,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去年以来,在山西日报发表以转型跨越为主题的10篇评论文章和8篇解读文章,发表6篇解读“十二五”规划的文章,针对换届工作发表一系列关于匡正用人风气的评论员文章,受到广大群众好评。下一步,要围绕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重点工作,超前谋划,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以各级主流媒体为主导,认真开展战役性宣传、系列化报道,加强重大主题和重大活动的宣传,在全社会唱好主旋律,营造转型跨越的浓厚氛围;要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制定“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加快实施一批新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项目,继续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达标、地级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全覆盖,组织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公益性文化工程,落实好各级政府按项目、按比例分担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营经费的保障机制,把资源向文化倾斜、把文化向基层倾斜;要把对内凝聚力量与对外提升形象结合起
来,把加强文化交流与扩大山西影响结合起来,结合对外大型经贸活动搞好文化展示和文艺演出,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工程,继续举办好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文化系列活动,组织好黄河壶口文化艺术节、太行山红色文化艺术节等重点文化节庆活动,加强外宣阵地建设,加快黄河电视台孔子学院的建设步伐,加强与美国五洲电视台等国外媒体的合作,宣传山西转型跨越和扩大开放的新进展、新面貌、新形象,提振山西人民的精气神。特别要抓住今年中部地区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山西举办的契机,进一步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山西形象。
四是下功夫破解如何在文化体制改革中更好地出人才、出产业、出精品、出活力、出效益。真正的文化不怕市场,而且会占领市场,走不向市场的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文化。我们要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在改革中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既要在改革中发现和激活人才,又要引进省外的高端人才。实施战略重组,搞好内引外联,引导和鼓励更多的煤焦企业、民营资本进军文化产业。把建设文化强省和建设旅游大省结合起来,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山西新的支柱产业,成为转型跨越的一支重要方面军,力争“十二五”末文化产业
增加值达到800亿至10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一是抓巩固提高。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三加快一加强”的重要指示,坚持领导决策、舆论造势、政策保障、督导检查“四轮驱动”,省级广播电视局台分离,市、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局合一,省市县三级电影放映发行单位、新闻机构经营性单位、电影制片单位、部分国有文艺演出院团完成了转企改制,县级文艺演出院团改制加快推进,山西文化体制改革一度走到了全国前列。对基本完成改革任务的领域和单位,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做到不留死角。着力规范文广新局、广播电视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功能定位、权力责任、内部管理,使运行更加科学高效;着力推进已转企改制的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着力解决好转企改制单位原有人员的身份待遇问题。二是抓重点突破。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加快文艺院团改革,全面完成省市县一般性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任务。按照国家出台的非时政类报刊改革意见,全面完成非时政类报刊改革任务。强力推进全省广电信息网络“一张网”建设。三是抓政策保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中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出台一系列文化改革发展政策,尤其要加快制定出台促进动漫、电影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
业的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加大对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支持力度,保证原有财政支持力度不减反增,同时在人员安置、剧目创作、演出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四是抓项目推进。重点支持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市场占有率高的重大项目。特别是对省属六大文化企业集团的龙头项目,列入省重点工程,在立项审批、用地保障、资金拨付上给予支持,推动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五是抓任务落实。进一步加大领导决策驱动、政策保障驱动、督促检查驱动、舆论造势驱动力度,多措并举,强力推进,确保高质量提前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繁荣了文艺创作, 打造了一批精品。电视连续剧《西口长歌》、《天地民心》、《乔家大院》、《喜耕田的故事》,大型说唱剧《解放》,大型民族舞剧《一把酸枣》、话剧《立秋》、绛州鼓乐《杨门女将》等受到广泛好评。
五是下功夫破解如何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发挥优势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今世界,随着文化与经济、政治、科技日益交融,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文化产业本身就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直接贡献于经济发展,而且是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重要的 突破口,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抓手。恩格斯曾经说过,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小提琴。山西是欠发达省份,但在文化发展上有优势、有潜力,这就迫切要求我们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我们应该而且可以有所作为,有大的作为。中西部省份包括我省的一些成功范例坚定了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信心。近几年,我省在文化发展上投入700多亿元,其中财政投入270亿元,文化工作呈现良好态势。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有大思路、大手笔、大气魄,必须培育市场主体,健全产业体系,加强统筹规划,完善文化市场,打造知名品牌,造就优秀人才,推动丰富的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相结合,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具体讲就是:大作品展现,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进一步挖掘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精心打造一批文化精品,形成有鲜明地域特色、有较高质量和思想内涵的文化品牌,做到可视、可感、可消费,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大集团运作,推动挂牌成立的六大文化企业集团做强做大,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支持文化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兼并、重组,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建设,培育发
展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特色鲜明的骨干文化企业,打造晋军文化“航母”和领军企业;大景点支撑,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以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景点为突破口,重点抓一批体现山西文化符号和元素的景点和项目,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集中进行包装、推介、扩散,打造一批文化旅游景区,着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大服务引领,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各大景区的文化设施配套和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搭建商务洽谈、资金运作、项目推荐、信息传输等平台,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准,引进文化与旅游产业领军人才,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服务层次;大会展集聚,加快建设区域性会展中心,打造一批节庆和会展平台,积极承接北京的会展转移及延伸,吸引承办国内外专业性商务会展,争取举办国内外大型文艺会演、体育赛事、专业论坛,继续办好中国(太原)国际能源产业博览会、平遥国际摄影展等节庆会展活动,打造具有山西特色的会展品牌,增强招商引资、文化交流的吸引力。同时,要进一步大力推进“一策一业一品一节一剧”工程,要求各市、县制定出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抓好一批发挥当地文化资源优势的重点产业项目,推出一批有地域特色、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产品,打造一批集
4.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篇四
1.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A.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D.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2.“一大一小,国图3G时代领先时尚。”“一大一小”指的是国家图书馆以电视、手机为终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3G)推出的数字电视(国图空间)、国家图书馆移动服务(掌上国图)两项服务。这标志着国家图书馆在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每天24小时,每周7天连续提供服务的现代化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国家图书馆的发展()①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②有利于增强文化公共设施的经济功能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有利于传播和普及各种思想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预测题)2011年9月20日,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德耀中华》在京举行。“当代雷锋传人”郭明义、“板凳妈妈”许月华、“索道医生”邓前堆、“最美妈妈”吴菊萍等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①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②体现了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③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④能够提高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4.(2012·合肥模拟)文化自觉,就是要自觉意识到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意识到文化建设必须着眼于提高民族的精神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这就要求我们
()
①自觉意识到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 ②自觉意识到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在文化建设中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④在文化建设中自觉建设多种价值体系,培养多元文化意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2011年12月21日,盘锦市委统战部组织召开“各民主党派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先进事迹”报告会,聆听、学习先进模范事迹,展现全市统一战线深入开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A.社会主义荣辱观
B.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C.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6.2011年12月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战略首次研讨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要繁荣我国的慈善事业,国家除了完善相应的体制外,更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好的文化氛围,下列符合题意的是()A.富人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富人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慈善文化的建立和发展 C.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D.要加强慈善事业体制的改革和建设,为慈善事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7.(预测题)电影《辛亥革命》等一大批弘扬主旋律的影视剧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展现出颇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文化盛宴。这说明在文化发展中要()①坚持文化的多元化
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思潮 ③全面继承传统并体现时代精神 ④积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易错题)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①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
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在报告中提到“教育”共计29次。之所以要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是因为()
①教育在提高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居于基础性地位 ②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③人才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培养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11年12 月20 日,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隆重表彰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A.形成面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B.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C.树立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1.(2012·莱芜模拟)2011年底,山东省美术馆、全省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艺术)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如果让你就此写一篇新闻稿,你拟定的标题是()
A.满足文化需求,提升公民文化素质 B.加强文化传播,增强文化渗透力 C.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认同 D.展示文化魅力,提高国际影响力
12.2011年春节期间,山东省各地开展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这说明()①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是基层首要的工作 ②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效形式 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决定着文化前进的方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 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是
①面向世界 ②面向未来 ③面向现代化 ④面向社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谁占据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必须
()
()①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②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③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④把发展先进文化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化的主体,引领和整合着其他各种文化,我们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先进文化的作用和影响,离不开解放思想,更新价值观和科学文化的推动。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②要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①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③在新世纪新阶段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④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实践,推动文化创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胡锦涛在大会报告中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据此回答4~5题。
4. 提高文化软实力,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其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是()A.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始终把社会效益放首位 D.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5.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文化人”是文化的最高境界。因此,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必须()A.最大限度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B.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发挥优秀文化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C.着力提高文化创新活力,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加强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提升文化竞争力 [能力提升]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②科学地回答了当今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 ③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 ④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 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地注视着吾土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这表明
()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 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 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大力培育文明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据此回答1~2题。1.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
A.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维护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 C.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D.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近年来,我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下列不属于该类活动的是
()A.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
B.“电脑算命”、“星相算命”、“麻衣看相”等活动 C.“希望工程”、“春蕾计划”、“青年文名号”等活动 D.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活动
3.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等,使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是因为
()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④教育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 湖南省《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纲要(2010~2015年)》指出,要继续完善韶山一号工程,兴建红军标语博物馆、长沙铜官窑遗址公园等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到2015年,各市州全面完成图书馆、艺术馆、博物馆、影剧院和文化广场等基本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各县市区全面完成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和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湖南省这样做
()A.营造了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B.坚持了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C.旨在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D.有利于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的社会风尚
5.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目标。推进文化的改革发展,需要
()①大力发展各项公益性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②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把握文化发展规律、科学执政 ③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大力发展教育 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A.①②
[能力提升] 6. 2013年10月,由山东省17市共同承办的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筹办艺术节与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实现“全民参与、文化共享”。“全民参与、文化共享”()①能够使文化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 ②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是现代文化交流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 2012年底,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实现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读者可以无障碍、零门槛进入。这是一件惠及广大民众、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举措。免费开放公益性文化单位
()①是推动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②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③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C.②④
④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B.①④ D.②③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据此回答1~4题。
1.为了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几代中国人经历了艰难的求索。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是
()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五四运动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D.①③④ 2.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是
A.①②④
B.②③④
①面向世界 ②面向未来 ③面向现代化 ④面向社会
C.①②③
3.《我的团长我的团》、《潜伏》、《特殊使命》、《我的兄弟叫顺溜》,这些不断创造收视率新高的影视作品,无不是记录了一个时代,讴歌了一代人或是几代人的精神。这些电视剧贴近生活、真实感人。这些作品的热播及被追捧说明
()A.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要发展的先进文化 B.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保证 C.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发展先进文化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坚持百花齐放的方针
4.献礼建党90周年的《建党伟业》等一大批弘扬主旋律的影视剧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展现出颇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化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文化盛宴。这说明在文化发展中要
()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思潮 ③体现时代精神,加强文化创新
④积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A.①
5~8题。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 ④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作用 ④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目前,由广东兴起并迅速在全国传播的“红段子”(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已成为网络时代的一种文化精神。在中央政府有关部委和移动运营商的联合推动下,中国手机话语有望“全国山河一片红”。政府部门这样做是基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③手机、网络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风尚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①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凝聚力量 ③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据此回答8.“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在联系是
()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 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不能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建设和谐文化。据此回答9~12题。9.有些地区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性歌咏活动,在群众中掀起了“爱国歌曲大家唱”的热潮。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
()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形式 ②有利于人民群众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 ③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④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广州市的人民公园、青年公园、东风公园,不设围墙,不售门票,均免费开放,集游览、观赏、休闲、游玩、健身于一体,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市民的文化艺术需求。广州市政府的这种做法
()A.有利于传播和普及各种思想文化 C.有利于保证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B.有利于保障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D.强化了文化公共设施的经济功能
()11.为了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上海市政府做了大量实事,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新建和改造10所专业博物馆。新建和改造博物馆等文化事业 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山东省临沂市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为宗旨,扎实有效、持续不断地开展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得到千万临沂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极大提升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品位,提升了临沂的城市形象。这表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①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②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③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共建共享 ④把城市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③④ ①有利于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求 ②有利于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③是以德治国的 基本要求 ④有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A项正确。2.【解析】选B。图书馆是国家大型文化公共设施,主要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①③符合题意。②④的说法是不科学的。故选B。
3.【解析】选B。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③应排除;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④说法不严谨。4.【解析】选D。题干材料强调文化的作用和如何进行文化建设,②③符合题意;①不符合题意;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④观点错误。
5.【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A项是基础,B项是精髓,C项是主题,D项是灵魂。
6.【解析】选C。题意是国家要创造一个好的文化氛围,故A、B不合题意;D是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而非文化氛围,故不选;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才能为我国的慈善事业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故C正确。
7.【解析】选D。题目强调弘扬主旋律的文化作品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文化盛宴,说明在文化发展中要坚持文化的多元化,积极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②④正确,①③观点明显错误。
8.【解析】选B。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①观点错误;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④观点错误。
9.【解析】选B。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④观点不确切,培育人才的地方很多,③观点错误,排除。10.【解析】选D。此题考查精神文明的基础知识,其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
【变式备选】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商丘市开展了以“爱国歌曲大家唱”为主题的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广场文化百日百场演出活动、爱国主义电影百部万场放映活动、爱国主义歌曲百首“六进”活动、百佳文化广场创建活动等。这()①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为人民团结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③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④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A。各种文化活动为人民团结进步提供了精神支持,不是物质基础,②观点错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④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选A。
11.【解析】选A。免费开放文化设施是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公民文化素质,A项符合题意。“增强文化渗透力”说法错误,B项排除;C、D不符合题意。12.【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作用及其地位,可见②③符合题意。①④错误,基层首要工作应是发展经济,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则保证文化前进的方向。【知识拓展】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关系
(1)社会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
(2)“三个文明”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
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在“三个文明”的关系中处于基础和中心地位,它最终决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平和性质,推动着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低级向高级发展。②政治文明在整个文明系统中起着主导方向和保证作用。政治文明不仅是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有力杠杆,而且决定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1.C 2.C 3.B 4.A 5.B 6.D 7.B
1.D 2.B 3.C 4.B 5.D 6.A 7.D
5.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篇五
自5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改革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经历了曲折、艰辛之后,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步入正轨,逐渐成形,在这个社会转型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而论,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发展主流意识形态、整合社会意识,形成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既是国家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途径,也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没有思想文化共识,一个政党就要瓦解,一个国家就要解体,一个民族就要分裂。之所以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基础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是因为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异常艰巨而复杂,严重影响制约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仅从国内目前来看,各种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并存、相互交织”的特征,既有中国传统价值观、西方传统价值观、并没有形成一致的文化共识。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深刻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对建设和谐文化、形成文化共识提出了严峻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揭示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体现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核心利益和共同愿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维系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旗帜。
首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为我们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决定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体现了全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表达了党和人民的共同理想和目标追求。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核。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核。
最后、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6.信息化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篇六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体制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 前所未有地确定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任务, 要求全党自觉地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体现了党中央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文化建设承载历史使命的科学把握, 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
工信系统掀起文化建设热潮
随着六中全会在京闭幕, 各相关部门和各地已经行动起来, 在研讨、在规划、在部署, 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文化建设的热潮。
10月19日下午, 工信部党组书记、部长苗圩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传达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其中, 就信息化对文化产业的推动发展, 苗圩提出:
在推进工业和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夯实文化发展物质基础的同时, 要大力推进工业和信息化与文化互动发展, 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 推动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国家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 加强互联网基础管理, 配合做好手机、新媒体的管理, 营造和谐网络文化发展环境;要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引导企业加强新技术、新业务开发推广应用, 推进传统文化产业改造升级, 加快发展手机电视、网络电视、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 深入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配合推进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文化传播体系。
同时, 苗圩还要求, 按照“服从国家利益, 服从人民利益, 尊重科学发展规律”的原则, 大力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 加快推进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 加强网络建设和统筹规划, 强化网络信息和文化安全, 切实推动融合型产业发展。
今天, 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渗透到我们生活中所有领域和范围, 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对微生物、微粒子的研究, 到对太空、对广袤宇宙的探索, 可以说无一不是大量使用了信息技术。正是信息技术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这也是科学进步所带来的文明进步, 因为信息技术也是科学技术的一种, 而这种进步所带来的新观念、新思维产生了新的意识形态, 就是一种新的文化。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持。
以信息化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纵观人类文明史, 每一个文化高潮都与当时的科技密不可分。古希腊文化基于大理石, 中国传统文化基于木构和纸墨, 上世纪初美国文化基于电影电视。而未来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将带有鲜明的IT特征, 即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为载体、为工具。
信息化正在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 文化领域也在其中。信息化促进网络经济的发展, 网络技术催生了网络文化, 这是高新技术成果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和体现。信息化本身就是一种文化, 是文化的新形式, 正是信息化造就了众多新型的文化形态, 为传统的文化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 推动着人类文明走向更高境界。
文化要形成产业, 文化产业要实现大发展大繁荣, 首先是精神产品创作的大发展大繁荣;其次, 必须要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要让大众了解、理解和接受你的文化, 因此, 传播是前提。遵循六中全会要求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的发展方向, 作为高效而又低成本的传播手段, 信息技术的应用无所不在。各类精神产品无一能脱离IT。文字类、影视音乐类作品或已完全数字化、或部分数字化。表演类如奥运开幕式, IT是重要的新兴艺术载体和表现形式, 一如中国传统的木构和纸墨。再退一步看, 所有精神产品的创造都需要以IT为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 正如中国传统文化成就“文房四宝”一样, 当代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呼唤并终将成就信息化的新“文房四宝”。
发展文化产业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设
大发展大繁荣要求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一方面, 数量巨大的数字化精神产品要快速传播, 另一方面, 人民群众要求能快速、方便、低成本地进行以高清、3D、交互、移动为特征的精神文化消费。这样, 信息化的文化传播基础设施概念就浮出水面, 它不同于以往的电信、电视、互联网和三网融合, 也不同于传统的文化站、文化宫, 它将具有公益性、运营性、服务性、高IT的特点。
加快信息化基础建设, 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 发展创造网络文化产品, 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库, 是当前乃至今后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必然选择。
加快信息化基础建设。建立一个具有最大限度覆盖范围的基础网络, 是创建网络文化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只有以平铺的方式将网络延伸到千家万户, 使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教育、医疗、文化、金融证券等交互式多媒体信息服务, 享受网络冲浪带来的快乐;通过数字社区的上网终端感受网络“社会”的便捷, 使现实社会和虚拟“网络社会”有机结合, 才能真正发展网络文化产业、推广网络文化产品。
发展和转化文化成果。要发展网络文化产品, 用主流网络文化产品主导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可以在网上开设大型的、服务完善的电子阅览区, 同时转化现有文化成果为数字文化产品, 如将图书馆、科技馆、影剧院、游戏娱乐城等文化信息资源, 最大限度地电子化、数字化, 并在网上开放, 使人们真正享受信息时代互联网带来的快乐。
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库。要使貌似杂乱的信息变成有序的、方便查询的信息, 就是要建立基础的信息资源库, 网络文化产品也不例外。无论是图书、电影、电视剧、歌曲、体育看台, 还是各类名目繁多的人文的、社会的、现实的文件资料库, 将其建成有序的、动态的逻辑信息, 才能使信息真正变成方便人们查询、阅读、观赏的健康有价信息。
7.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纲) 篇七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提纲)
一、充分认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文化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内因)分析:我国的经济现状在客观上要求文化有一个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建设虽然在改革开放进程取得一定成就,但总体上来说,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国的国际地位不相适应。为了相适应,就必须发展繁荣文化。
2、加强文化建设是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的迫切需要。(外因)
分析:经济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凸显,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文化的支撑,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要想在国际上赢得主动,就必须发展好建设好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二、深刻理解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科学内涵
第一问题:为什么要提"大"发展"大"繁荣
主要介绍与国际上的文化相比
第二问题:以什么方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引用报告中一句话: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第三问题:怎么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6个字概括为:统一思想、营造环境、立足本位、不断创新。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1、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统一思想
8.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篇八
全力推动县域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
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党的中央全会专门讨论文化的改革发展问题,对于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讲,是具有历史性的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我们的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根据会议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就我县文化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一、我县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我们*****县有海岛金
山寺、*****书院等一批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旅游资源,有北海公园、*****广场等一批具有现代气息的休闲旅游资源,还有信誉商厦、龙威城市广场等一批饱含都市文化氛围的购物休闲广场,文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
(二)文化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在县城我们*****县高
标准、高质量建设了县图书馆、科技大楼、祥云剧院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新华书店、各类图书报刊亭也配置齐全,还新建了文广新局。在乡镇,每个乡镇都建有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图书室、微机室、活动室也一应俱全,全县文化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三)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县每年都举办
“5.18”、“
10、18”、春节联欢晚会等各类专题文艺演出,并依托*****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科技中心等,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在乡镇上也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基础,开展 了文艺下乡、主题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群众们也自发组建了秧歌队、锣鼓队等,极大的丰富了全县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文化旅游品牌打出特色。近几年,*****县打出
了以佛教、道教为主线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成功创建了*****海岛金山寺4A级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每年吸引了众多游客来*****。
(五)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这几年,我们*****的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以*****报、*****电视台为主的核心层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文化旅游经营单位、经济效益也逐年看涨,文化产业以逐渐成为了我县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
二、我县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们大部分乡镇都高度重视经济发展,而对文化建设较为轻视,只重视满足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而忽视了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不能很好地满足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二)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不足。国务院曾明文规定政府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幅度,紧靠基层政府对文化
建设的投入,并不能满足群众对文化基础设施的需要,而且由于资金短缺,留不住人才,造成了文化人才短缺。
(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我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虽初具规模,但乡镇文化设施仍不健全,农家书屋的配置率较低,综合文化站启用率也不高,而且,我县群众的文艺活动只能在广场、小区等地方开展,没有专门的排演厅及排练厅,无法开展大型的文体活动;县图书馆并未向广大群众开放,无法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借阅要求。
(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增强。我们*****
县文化人才队伍尚不健全,缺乏有效地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各类文化艺术人才缺乏,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大部分由政府工作人员兼职,缺乏专业人才。
(五)文化旅游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县文
化旅游事业对外宣传力度不大,有些旅游景点我们本县群众都不知道,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六)文化产业单一,发展后劲不足。我们*****县文
化产业比较单一,仅靠佛教文化等,对游客的吸引力不高,且部分旅游文化景点分布较为分散,无法发挥集群产业优势。
三、对*****文化事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并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要求,让我们看到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势在必行,因此,我们要从思想上、行动上对文化事业的发展引起高度重视,全面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不断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全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文化繁荣发展机制。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适时的出台一些列针对文化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积极探索电视台、报社等国有经营性单位的良性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的文化市场管理体系,推进文化市场良性竞争机制,杜绝文化产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我们还要认真借鉴兄弟城市的文化建设发展经验,取其精髓、去除糟粕,为发展和繁荣*****县社会主义文化打下坚实的体制基础。
(三)要切实加强对文化事业发展的领导,着力完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因此,我们有必要吸纳一批高素质、高层次的文化领军人才,建立起完善的文化事业发展组织机构,以便于整合现有人才资源,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人才队
伍,同时,要侧重对乡镇一级综合文化站的人才资源配置,有必要对基层文化人才进行专业的培训。
(四)要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应当将*****县图书馆、科技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一批基础设施全面启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每个社区(村)都应配备建设一处农家书屋,真正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将公共文化形成网络化,形成以社区(村)为基本单位“点--线--面”的网络布局。
9.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篇九
【内容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重大机遇。文化战线必须筑牢思想防线,把握历史机遇,以坚强的政治纪律保障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要以突出思想政治建设为核心,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要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为抓手,为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筑牢坚强堡垒;要以创新思路和方法为动力,为推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奠定坚实基础;要以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为保障,为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十七届六中全会 文化事业 大发展大繁荣 政治纪律保障。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对于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省的文化建设,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47条支持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文化部《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11条支持我省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广电总局《进一步支持甘肃广播影视事业发展的意见》出台了10个方面的具体政策措施,将我省文化广播影视事业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加快我省文化广播影视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向基层、向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扶持公益性文化广电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战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构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长效机制,必须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以新的风貌、新的作风、新的姿态,维护好发展稳定大局,促进各项工作的发展。
(一)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形成清廉风气,优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社会环境。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文化战线干部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纪条规和宗旨意识、“两个务必”等内容的教育培训,教育干部牢记根本宗旨,增强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农村文明家庭、文明村组、文明乡镇和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利用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村文化长廊、报刊亭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宣传,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巩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支撑。
(二)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源头治理,建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体制机制。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对调入文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干部实行“凡进必考”,防止干部调动中的不规范行为,对临时用工一律纳入编制。积极推行“阳光工程”,加强对文化惠民工程项目的全程管理和监督。要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过错责任追究制等,规范行政审批项目,建立规范完备的行政
(二)理顺体制机制,强化政府宏观指导能力。一是要加强总体规划。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方针,明确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思路,制定宏观指导性规划,整合社会文化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二是理顺发展关系。要明确文化主管部门与文化单位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按照“文化事业发展靠政府,文化产业发展靠市场”的要求,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要加快网络公司剥离和整治步伐,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三是不断加大投入。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参与的思路,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将广播影视事业纳入国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建设投资范围,形成持续稳定的多方投入机制。强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体系,全力实施“村村通”工程,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水平,改善播出质量,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三)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活动。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一是要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实施文化建设项目,加强各文化单位、社区、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每个村和社区都有文化室和文化活动中心,使农村群众和社区居民各项文体活动“有场地、有设施、有秩序”。二是要大兴群众文化娱乐活动。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的办法,鼓励社区居民、农村群众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社区的文化活动,坚持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基
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全面落实文物保护“四有”工作。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营造全社会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发展的良好氛围,构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发展的工作网络,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完备的、符合实际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发展工作体系,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走上有效、有序、依法的良性发展轨道。
四、以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为保障,为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实现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
(一)充分发掘现有人才资源。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和吸收有一定文学艺术专长、热爱文化事业的年轻人加入到文化发展中来,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支持和扶持现有文化专业人才继续从事文化工作,切实关心和帮助基层文化工作者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二)加强基层文化管理队伍。要切实加强基层管理队伍,特别是各乡镇要配备比较懂行的专职人员,具体管理宣传和文化工作,以恢复或用好原文化中心阵地。积极吸引优秀文化人才负责文化工作,逐步构建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知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的基层文化管理队伍。
10.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篇十
2014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强力推动城乡公共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公教育上海分校(http://sh.offcn.com/)制作
微信:shoffcn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紧紧围绕建设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着眼于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山西省长治市以改善文化民生、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文化服务效能,广泛开展公共文化活动,实现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跨越发展,全市文化事业迈上崭新的台阶。通过两年多的努力,最近长治市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首批、山西唯一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荣誉称号。
坚守文化责任,在机制创新中提供示范区创建的组织保障
长治拥有灿若星辰、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曾在这里尝百草、得五谷、教民耕种,开创了中国农业文明的先河;长治素有“古文化和古建筑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元代以前的地面古建筑多达189处,占全国的40%以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6处,居全省之首;长治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长期在这里浴血奋战,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这是我们的独特优势,也是宝贵财富。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过程,就是用创新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弘扬传统文化、传播现代文化、繁荣文化事业的过程;就是提供文化产品,开展文化服务,满足群众需求的过程。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加强领导、营造氛围、强化保障,全面夯实示范区创建的工作基础。
一是创新示范区创建的领导机制。在全省率先理顺了集中统一的大文化管理体制,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兼任市政府党组成员,各县市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全部兼任副县市区长,分管宣传文化、新闻出版、文物旅游等大文化工作。这项改革使全市文化事业由多人多口管理变为归口归人管理,避免了推诿扯皮,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市县两级均成立了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市长和各县市区长担任组长,宣传部长、副县市区长担任副组长,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创新示范区创建的宣传机制。2011年6月长治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以来,多次召开动员会、推进会、现场会,市党代会报告及各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都对示范区创建工作作出部署。并且,通过在公共场所摆放宣传展板,在公益广告屏播放创建标语,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题,举办创建示范区有奖知识竞赛等方式,对创建工作进行了大力宣传。先后在市级以上新闻媒体刊登稿件300多篇,编发工作简报110期,营造了全民参与、共同创建的浓厚氛围。
三是创新示范区创建的保障机制。长治市出台了《关于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将公共文化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市、县两级每年对文化事业投入近5亿元,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15.2个百分点。文化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超过3%,人均文化事业费达到44.5元,均在全省排名第一。市县编制部门为全市所有乡镇文化站增加了3名全额事业编制,配齐、配强了基层文化站辅导员;为所有行政村配备了1名享受财政补贴的村级文化管理员。制定基层文化队伍培训计划,健全培训制度,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市里每年举办两期乡镇综合文化站辅导员培训班和村文化骨干培训班,县市区每年对基层文化干部进行培训。在山西省两届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员技能大赛中,长治市均名列第一。
完善文化设施,在强基固本中走出示范区创建的长治路径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涵盖了公共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成功创建的关键在于抓重点、强督查、建网络、优服务,强基固本全面达标,走出资源型地区文化跨越发展新路。
一是分解落实任务,加强督查考评。创建之初,我们就制定下发了《长治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规划》,明确了创建工作的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将创建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并层层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市创建领导小组抽调力量组成3个督查组,多次进行全面督查,做到了责任全覆盖、管理无漏洞、创建无死角,确保各项创建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提高馆站标准。把加快建设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市、县、乡、村四级文化设施网络作为示范区创建的重中之重。新建市群众艺术馆、8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和一大批乡村文化场馆设施,全市公共文化设施面积由6万平方米增加到10万平方米,其中文化馆面积由31756平方米增加到50430平方米,图书馆面积由29143平方米增加到49684平方米。全市28个市县文化馆、图书馆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标准,达标率居全省第一。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32个,村文体活动室3454个,农家书屋3515个,实现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全覆盖。长治县西火镇、长子县鲍店镇等6个乡镇被评为山西省文化先进乡镇,城区紫坊村、高新区捉马村和化家庄村等21个村被命名为山西省文化示范村,郊区故南村、长子县西南呈村被命名为山西省首批文化特色村。
三是实行免费开放,提升服务水平。全市28个图书馆、文化馆,2个博物馆和132个乡镇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对辖区内15处纪念馆、收藏馆等重点文化设施、企业自办文化设施以及其他国有、民营公共文化资源进行协调整合、免费开放。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市县文化馆、图书馆全部建立了专门网站,方便市民查阅。按照总分馆制的模式,市图书馆总馆与13个县市区分馆全部联网运行,实现了“一证通用、通借通还”。在全市所有的乡镇(街道)和社区建立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广泛开展展览、讲座、报告会、全民阅读、技能培训等活动。沁源县李元镇、长治县韩店村、襄垣县王桥村基层服务点被评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示范点。按照市有分中心、县设支中心、乡村建服务点的模式,延伸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目前建立市级分中心1个,县级支中心13个,乡镇基层服务站点132个,3454个行政村实现了文化共享工程“村村通”目标。
保障文化民生,在开展活动中打造示范区创建的特色品牌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让城乡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创建示范区是手段,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才是根本。创建示范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为城乡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努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实施了“文化低保”工程、周末大剧院、流动图书服务车进社区、文艺轻骑小分队下乡4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文化惠民项目。“文化低保”工程解决了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问题,使全市835个贫困村30万贫困人口每年最少能读1本书、看1场戏、看6场电影;“周末大剧院”由市里统一组织,从2009年开始,每周五为群众提供免费演出,共演出175场,观众达到14万人次;“流动图书服务车进社区”活动,去年市里专门购置了两辆流动图书服务车,在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全市10个社区巡回开展流动服务,为市民提供了就近、便利、快捷的图书阅览服务;“文艺轻骑小分队下乡”活动自2000年实施以来,共演出300多场次,深受基层群众的欢迎。针对长治市回族人口数量较多、分布较为集中这一实际情况,今年7月,在全省首家成立了两个清真寺民族图书阅览室,为少数民族群众看书学习提供了便利。在全市广泛组织开展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等各种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治县长乐社区、城区东关社区被文化部表彰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八一广场及广场消夏文化活动被文化部表彰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和广场特色文化活动。从市县文艺院团抽调演员,进学校、入社区、到农村进行演出,还邀请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携儿童剧《特殊作业》来长治市进行了三场国家艺术院团志愿服务走基层演出,加强了与外界的合作交流。今年全市共组织各级各类群众文化活动近600场,受众人数达到100万,形成小舞台演绎大精彩、小节目烘托大氛围的喜人局面。
二是培育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群舞《海英和她的妈妈们》、潞安大鼓《好婆婆》、长子鼓书《常回家看看》荣获全国第十六届群星奖。多个节目参加了央视《我们的节日——清明》、《欢乐中国行——魅力长治》和《激情广场》的拍摄工作。上党梆子《丹凤朝阳》、襄垣秧歌《豫让与襄子》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蝉联全省戏曲“杏花奖”比赛第一名。上党梆子《汉阳堂》等4台大戏、上党落子《申纪兰》和《大地情深——示范区创建城市群众文化专场文艺晚会》进京展演,还组织文艺院团赴日本、韩国、欧洲进行了文化交流,受到各界好评。
三是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草根文化”品牌。通过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在全市培育了一批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自乐的“草根文化”品牌,挖掘、传承和提升了传统文化影响力,打造了长治中华祈福文化旅游节、沁县端午民俗文化节、壶关国际攀岩节、沁源灵空山避暑节、平顺全国新闻记者漂流邀请赛、武乡八路军文化旅游节等一批有地域特色和发展潜力的节庆文化会展品牌。根据文化部和省文化厅的要求,长治市将发展群众自办“草根文化”作为重点课题进行研究,成立了由专家学者、文化行政管理人员和公共文化机构工作者组成的课题组,对“草根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顺利通过文化部专家评审,在全国31个示范区中名列第12位,被评为良好课题。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和扶持群众自办文化的意见》和10多项配套文件,有效推动了群众自办文化的发展。目前,长治市有民间自办文化大院1210个、民办剧团89个、民办个体放映队85个,其他民办文化机构及民间工艺特色文化户2181个。全市群众自办网络文化积极性很高,其中“上党公社网”已有社员43.4万人次,在全国综合性网站中排名第17位。
公共文化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示范区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示范区创建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建设投入,抓好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行文化产品和服务政府采购,扶持群众自办文化,努力推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推动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乡、村创建活动,全面巩固示范区创建成果,以踏石留印的勇气、抓铁有痕的劲头,深入推动公共文化大发展,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努力当好全省乃至全国公共文化建设的排头兵。
2014年上海公务员考试交流群:72362471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电 话:021-51061911
微博账号是“上海中公教育”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推荐阅读:
关于对《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学习体会07-09
李长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学习资料08-08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10-14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试题)06-20
整合湖湘文化优势推动我省文化大发展07-31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有关重大问题调研的通知11-04
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09-24
兵团深化改革重大意义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