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县镇石佛小学新教育实验工作计划

2024-11-18

唐县镇石佛小学新教育实验工作计划(5篇)

1.唐县镇石佛小学新教育实验工作计划 篇一

山东高唐县第一实验小学

一、学校概况及办学条件

我校始建于1962年,历经两次搬迁,于2002年8月迁于现址,2004年7月被评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学校占地30余亩,布局合理,环境优雅,设施齐全,器材设备、图书资料、教室、办公室、功能性用房等都达到了《标准》要求。今年暑假,学校投资100万元,架设了集网络、音、视频一体的校园网络系统,在65间教室内安装了微机、液晶电视等多媒体设备,为每位教师配备了专用微机,实现了教育手段的信息化。同时,建成了200米的环型塑胶跑道,100米的直线塑胶跑道,6200平方米的人工草坪。体育设施安放科学、牢固,维修及时,维护良好,保证了使用安全。学校教育经费来源稳定,能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发展,政府所拨经费到位及时、足额并逐年增长。

学校现有教职工185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135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有94人取得了大学本科学历。目前学校共有5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000余人。

近五年来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校本教研先进单位”、“山东省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山东省优秀家长示范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山东省优秀交通安全示范学校”等10余项省级荣誉称号。

二、学校管理情况

1、办学理念与发展规划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山东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确立了“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积极推进教育创新,使全体师生主动、和谐、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为学生未来奠基,对学生终身负责”的办学理念。围绕“育合格人才,创齐鲁名校”的办学目标,从“目标管理”入手,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师德建设”为动力,以“创新教育方法,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为载体,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

2、管理机制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中层干部岗位责任制,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建立健全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建设现代型学校,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满意,让政府放心。推行校务公开制度,保证党支部和教代会充分发挥作用。学校开放办学,定期召开家长会、印发致学生家长一封信,让家长参与学校决策和监督。

3、班子建设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均为大学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及以上职称,有较高的道德修养、较强的管理能力,有现代教育思想、现代管理意识和新的课程理念,有创新意识和实干精神,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合作,有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和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领导班子坚持定期专题研究教育教学工作并形成制度,班子成员近两年有4篇针对教育教学的体会或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7人被评为市级及以上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

4、队伍建设教师配备满足课程开设的需要;专任教师均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实验教师、卫生技术人员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基本符合规定;教辅人员满足了教育教学需要,熟知岗位职责要求。

学校建立了师德建设制度,教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并尊重学生,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有团队合作精神与奉献精神,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认可。

教师有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广大教师能够胜任各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具备了开展网络环境下的专业发展及教育教学活动能力,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学校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市级优秀教师31人,市级教学能手31人,参加省级培训的骨干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4人,市骨干培养对象5人,县骨干教师12人。

学校特别注重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重视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养,确立了切实可行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计划与经费保障措施,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师参加各类校外继续教育和学术研讨活动,安排优秀教师赴市外、省外考察学习,同时与山师附小结为友好学校,选派管理干部及教师轮流前往学习、观摩。教师有自我发展的目标和计划,已经形成优秀的教师群体和学习型的学校。

学校建立了班主任队伍建设规划、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和奖惩制度,经常组织班主任学习培训和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提高了班主任的素质和工作能力,有4人获市、县优秀班主任称号。

5、办学行为历年来我校坚决杜绝各种不良的办学行为和教育行为,抵制妨碍学生健康成长的各种不良因素,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和国家收费政策,无乱收费、乱办班现象。

学校按规定使用教材,无征订任何教辅资料的现象,更无违规接受任何单位和个人推销的教学用书和音像制品的行为。

严格执行《规范》中关于学生作息时间、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上课以及作业量的规定;不组织、不参加未经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种统考、抽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活动。学校作息时间在网站和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上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严格执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学籍管理规定》,建立了电子学籍档案,学籍变更管理规范。

6、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绿化、美化,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与教室文化、楼道文化、操场文化、文体活动、校园广播、学校网站等构成了完整的校园文化体系。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了校园文化的教育性、科学性、特色性,适合小学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

学校每周举行规范的升国旗仪式,国旗悬挂规范;楼道、教室内悬挂的名言、警句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体现了时代精神。

学校经常性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每年定期举办艺术节、体育节,学校有固定的展室、宣传栏等宣传教育设施,定期举办德育、文化、艺术等各类教育展览。开展了书香校园、阳光体育运动、校园艺术节、法律进课堂活动,定期开展音乐、书法、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注重了教室文化建设和办公室文化建设。

注重推广普通话和规范用字,定期开展读书节、经典诗文师生诵读等活动,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和校园语言,在教育教学和学校宣传中使用规范字,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

7、安全与常规管理学校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及时消除隐患,预防事故发生,实行安全岗位责任制,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有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近6年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学校能因地制宜地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健康教育,定期开展消防、交通、地震等安全演练,培养师生自救自护能力,建立健全学校卫生机构和卫生制度,开展卫生监督工作,重视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工作,积极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用眼知识和方法,定期进行学生健康检查和体质测试,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

校舍、资产管理规范,各种教育设施、设备维修及时,维护良好,保障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素质教育实施

1、学校建立了明确地德育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并注重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积极进行德育渗透;重视开展公民道德、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重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学校以“遵守规则,养成习惯”为出发点,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分年级分学段制订了系列培养目标、措施,编写了校本培训教材《好习惯益终生》。

2、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根据学校实际,做好学校课程规划,制订合理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设了富有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积极开发并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重视现代信息资源的利用。出台了规范、可行的教学常规和教研活动要求,建立了学校、年级、学科教学观摩制度,充分发挥业务档案材料在教育教学、教研科研、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建立了科学可行的校本教研制度,有适应教育发展趋势和本校实际的教科研规划和年度计划,有对教研工作所需要的经费和时间的保障措施。学校自己编辑的校报《金摇篮》已出版了三年,《好习惯益终生》、《水浒文化与高唐》、《国旗下讲话》、《七彩桥》等校本课程应用到日常教学中,承担的10多个省、市级以上研究课题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的已经结题,近几年,有100多篇教师论文在市级以上发表或参评获奖。

4、根据素质教育要求,积极改革评价制度,立足学生、教师及教育的发展,形成比较科学的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等体系,建立了教师业务档案和学生成长档案,重视社会人员、家长对学校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建立相应保障措施并定期向社会、家长通报学校课程与教学规划、实施方案以及学生素质发展状况。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研究与创新能力,学生有积极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较强的独立学习能力,能较好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有对学习结果不断反思的习惯。

学生有较强的健康意识和能力,逐步养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学校认真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有效实施《学生体育健康标准》,学生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肥胖和近视发生率明显下降,形态、机能指数达到省同年龄组优秀水平。

四、办学特色

我县是全国书画艺术之乡,千百年来,高唐大地上养育了乙瑛、李苦禅、孙大石等蜚声海内外的大书画家,悠久的文化传统为高唐书画艺术的发展准备了丰厚的底蕴,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家爱泼墨,户户习丹青”之风日益普及,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校也逐步把书画教育做为了学校发展的特色,并为之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是书画进课堂活动。为了让毛笔字、国画这种高雅的艺术得到普及,让所有的孩子都了解并喜爱它,我们自2005年开始开展了书画进课堂活动,并把该活动上升到课程管理的高度,每个年级每周开设一节书画课,低年级以“硬笔书法”为主,通过硬笔书法训练达到人人会写规范字的目标;三——六年级开设了毛笔书法和中国画课程,在原有硬笔书法普及的基础上,推进毛笔书法和中国画的普及,提升学生书画修养,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

二是积极开展特长教学活动,学校根据学生的爱好,结合书画进课堂活动,组建了硬笔书法、毛笔书法、中国画、儿童画、素描等兴趣小组,利用每周二、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专业学习,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三是每学期学校都要组织开展书法比赛、现场绘画大赛、美术作品展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他们学习书画的兴趣。

四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学校书画教育的开展,学校先后邀请县美协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巩德春、县书协主席白忠海、县书协副主席李若阳等专家来校讲座、点评学生作品,同时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观李苦禅纪念馆、孙大石美术馆等,让学生感受书画的意韵,感受大家的风范。

五是学校注重书画投资,每年都投资近万元,用于购买笔、墨、纸、颜料、专业类书籍、音像资料等,方便学生的学习,保障书画教育活动的顺利实施。

近几年,学校书画教育初显成果,2008年7月,曲琳、潘越等15名同学参加全市书画创作大赛,分获一、二、三等奖;2009年5月,郭毅然等17名同学参加市书法大赛分获一、二、三等奖;2009年9月在首届高唐电视书画大赛中,白沛瑶、张心怡、张杰同学的作品分获金、银、铜奖。学校书画教育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获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和肯定。

2.唐县镇石佛小学新教育实验工作计划 篇二

兴化市实验小学长期坚持“全面+特长”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保证各学科全面平衡、统筹发展的同时,凸显科技教育特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科技教育传统。近年来,该校坚持以科技教育为重点,以科技活动为载体,狠抓科技教育管理,形成了组织机构健全、科技活动丰富、教育成果稳步提高的良好局面。

学校自实施“情智课堂”教学改革以来,科学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发生了根本改变。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用多种感官观察体验,勤于动手动脑,仔细观察,获得新的科学理念。

学校“集成少儿学院”的“小牛顿”科技社团活动每周一下午定期举行。社团运用多种形式,传播科普知识,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与潜能。社团老师指导学员利用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巧妙地制作各种科技小作品。指导老师还带领学员进行户外考察,有意识地让学员结合身边的科学现象进行思考、调查、分析,并尝试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揭开其中的奥秘。

每年的十月份,学校都要举办一次校园科技节活动,每次科技节都是全校师生全员参与的科技盛会。如去年的科技节,学校围绕“畅游科技世界,寻找智慧之光”的活动主题,组织学生们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教育活动。如一、二年级自制竹蜻蜓飞行比赛,三、四年级电脑科技幻想画比赛,五年级“鸡蛋撞地球”,六年级TED发布会,以及科技制作展览、读科普书、看科普电影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为校园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学校还结合全国科普日、科普宣传周及相关节日,开展一系列科普讲座和科学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近年来,学校教师、学生在国家、省、市各类科技比赛中频频获奖,尤其在科技创新大赛中更是成绩骄人。在第25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参赛作品《自行车转向自动提醒器》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小学组唯一的“培源奖”。该项目在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又喜获金奖,并受到了李源潮副主席的亲切看望。2015年,学校再接再厉,两件作品在第26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分获一、二等奖。《自动显示电池故障的消防应急灯》参加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喜获银奖。

3.唐县镇石佛小学新教育实验工作计划 篇三

此次会议由武汉市教育局主办、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这样的教育科研工作会每五年举办一次, 此次会议是一次继往开来的盛会, 全面总结了武汉市“十二五”教育科研工作的成绩, 并展望了“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的美好前景。会上, 通报表扬了一批科研工作业绩突出的单位、个人和新一届规划领导小组及学术委员会成员名单;颁布了“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和课题指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汉南区) 教育局局长余学泉、汉阳区教科室主任王王泆朗主任和科员王世芳、崇仁路小学教师汪亭、江汉大学科研处处长丁建军分别代表单位和个人交流了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全程参加大会的武汉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程斯辉认为, 武汉市“十二五”期间的教育科学研究, 克服了以往教育科研中普遍存在的“虚化”现象, 化虚为实, 做到了“三个服务”、“三个倡导”, 即教育教研课题立项引领服务、检查指导服务、总结推广服务;倡导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 倡导把教育实践发现的问题转化为课题, 倡导课题的研究基于实践的改进, 走向行动研究的范式, 体现了很高的教育科研的管理水平, 具有了信度, 具有了时效性, 具有了影响力。这样连天接地的教育科研前景广阔。

会上,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池富作了“立足新起点实现‘十三五’教育科研良好开局”的主题报告。他首先总结了武汉市在“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教育科研成绩, 认为全市坚持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 引领和促进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内涵发展, 充分发挥了服务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决策的功能, 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教育科研工作呈现良好局面;教育科研服务决策和实践的能力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管理效能不断增强;课题成果转化力度日益提升;教育科研培训力度不断增强;教育科研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有突破。在总结成绩的同时, 他指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教育科研整体水平和质量不够高, 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精品力作不多;教育科研发展不平衡, 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之间, 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之间, 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差距较大;科研方法的运用仍显不够, 低水平研究、重复研究尚未得到根本改观;教育科研的投入水平不够高, 部分区、校按规定配套的经费落实不到位;有的区或校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和重视不足, 教育科研氛围不浓, 教育科研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对市属高校科研的指导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 他要求从事教育科研的同志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予以解决。最后, 他根据“十三五”时期教育科研面临的形势, 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的预期目标与应重点抓好的五大任务。未来五年的预期目标是:保持总量, 提高品质, 突出重点, 注重绩效, 创优品牌;应重点抓好的五大任务是:着力前瞻, 统筹各类研究;着力创新, 优化科研管理;着力素养, 加强队伍建设;着力应用, 促进成果推广;着力常规, 提升服务能力。

最后, 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孟晖就此次会议作了总结, 他充分肯定了大家会上总结的经验和对存在的问题的透彻分析以及“十三五”规划所确立的教育科研工作的新目标、新思路, 要求会后抓好落实, 并就“十三五”期间如何通过科研助推教育内涵发展强调了三点意见。一是要深刻认识教育科研对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他明确指出, 要揭示教育规律, 必须依靠教育科研;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 必须借力教育科研。二是要准确把握武汉市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他认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要求教育进行新谋划;武汉城市地位的新提升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人口变化的新趋势要求教育做好新应对;人民群众的新期盼要求教育作出新回应。这些都需要教育科研作支撑。三是要抢抓机遇, 切实发挥好教育科研在促进教育内涵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此, 他要求大家一要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大力鼓励和支持校长抓教科研工作, 校长要大力鼓励和支持热爱教育科研工作的教师从事教育科研。不仅要鼓励支持, 还要建立保障机制、考核奖励机制。二要加强领导, 加强培训。要加强和完善科研机构和队伍建设, 加强科研骨干培训。三要突出重点, 破解难点。要加强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的研究;重视对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研究;要出科研品牌。他指出, 当前武汉市教育科研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在全省和全国有影响的科研品牌还不够多。要通过重大课题研究、团队协同攻关研究、充分发挥高校专家资源优势等途径, 锻炼科研队伍, 做强科研品牌, 深化成果转化, 加强成果提炼, 强化成果推广, 争创全国一流教育科研品牌。

4.石佛寺灌区渠道防渗衬砌施工技术 篇四

1 技术可行性

现浇混凝土衬砌防渗不仅施工简单、造型美观、造价低, 而且防渗固坡、节水效果好, 一般可使用30年, 提高了渠道的过水能力和抗冲能力, 节省了渠道每年清障清淤等维修养护费用。通过实测, 可以减少渗水损失85%~90%, 防渗效果很好。另外, 混凝土衬砌防渗便于管理养护、经久耐用、降低了灌水成本。渠道渗漏对地下水补给的减少, 对控制沿渠地下水位和防止渠道两侧耕地盐碱化起到了很好的防治作用。混凝土护面的渠道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容易受到地基的移动破坏和推移质磨损破坏[1]。石佛寺的灌溉渠道多为填方渠道, 地下水埋藏深浅不一, 地基土水分主要靠地面渗水的补给, 在渠道浇筑混凝土面层以后, 可以切断这部分水量。在地下水埋藏较浅和地基不稳定的地段, 对混凝土板下面铺设1层厚10~15cm的卵石、碎石垫层或砂管引排后基本上可以控制地下水对渠道的影响。在地基不稳定地段 (如平台以上滑动) 用浆砌石护砌加盖板, 地基软弱地带采用换土和打桩进行处理。

2 施工技术

2.1 渠道断面形式

石佛寺灌区地势南高北低, 总体向西北方向倾斜, 地表广布Q4的新生代内陆沉积, 土壤有砂壤土、黏壤土、黄土和砂土, 灌溉渠道普遍采用梯形断面。20世纪60~70年代根据不同渠道的土质、水深和过水能力等进行边坡稳定分析, 选择了最优水力断面。对主干渠、分干渠等流量在13~15m3/s的土灌渠边坡采用 (1∶2) ~ (1.0∶1.5) , 其他小型渠等流量在0.5~1.0m3/s的灌渠经济边坡宜采用 (1∶1) ~ (1.0∶0.5) 。后来对干渠进行混凝土处理, 在保持原有断面不变的前提下, 对渠底和边坡进行修整, 渠底宽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大了0.5m, 边坡由原来的 (1.0∶1.5) ~ (1.00∶0.75) 改为 (1.00∶0.75) ~ (1.0∶0.5) , 过流能力明显强于土渠。渠道垂高定为1.5m, 混凝土护面坡长由原来的6m减少到4.5m。由此可见, 混凝土护面既经济又加大了渠堤面宽, 通过比较, 经混凝土护面后渠道淤积很少, 过流能力高出土渠50%左右。

2.2 混凝土标号确定和材料选择

沈北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 多年平均气温7.3℃, 极端最高气温35.7℃, 最低气温-35.4℃, 多年无霜期179d。对混凝土的抗冻性需作严格的要求, 混凝土标号采用C15~C20,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冲性、抗渗性和耐久性, 一般控制砂率在 (1.0∶1.6) ~ (1.0∶1.2) 左右, 水灰比小于等于0.55。辽河内混合砂数量大, 且集中, 易开采, 级配符合要求, 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降低工程成本。石佛寺灌区渠道防渗工程应尽量采用混合砂作为建筑材料。常规材料用碎石和砂配比, 故工程成本较大, 而采用混合砂比采用碎石、沙, 每方砼降低成本约15%。

2.3 护面厚度确定

在土壤的冻融、渗透压力、浮托力和不均匀沉陷作用下, 衬砌混凝土受到弯矩作用, 通过内力和稳定计算, 拟定混凝土衬砌厚度如下:密实的砂壤土、砂土、挖方渠段、无浮托力定为8~12cm, 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10~15cm的卵石垫层;黄土、黏壤土的挖方渠段定为8~10cm。

2.4 伸缩缝和排水系统

伸缩缝的设计及施工工艺是渠道防渗衬砌中必须解决而目前尚未有效解决的问题。在以往防渗衬砌工程中, 以求节省费用, 一般布置横向伸缩缝, 横缝间距10m, 分缝止水采用沥清木板嵌缝, 灌沥清填实, 但容易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加上混凝土本身的收缩, 基础土壤浸水后膨胀、不均匀沉陷等导致防渗破坏[2]。在南洋河水库渠道防渗衬砌工程中, 总结以往防渗衬砌工程经验, 伸缩缝采用现浇垫层支座的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 即在开挖剖形的土渠中开挖厚0.1m、宽0.2m的土槽, 现浇厚0.1m、宽0.2m的一期混凝土支座垫层, 在一期混凝土支座垫层壁上涂刷1层沥青, 然后铺上1层油毛毡, 再在油毛毡上涂刷1层沥青, 现浇渠道混凝土在垫层中部设施工缝搭接浇筑即可。

2.5 护面施工

混凝土浇筑前, 首先要清除渠道中的杂物和淤泥, 对局部因水流冲刷造成的崩陷、坑洼, 要分层填土、夯实、整平, 否则极易出现裂缝。完成上述工作以后, 按设计要求的断面尺寸测量放线, 开挖齿槽和排水沟, 在排水沟里填筑砂石滤料, 在边坡上铺平砂石垫层, 在合适的位置埋设裹好的滤水管, 安装分缝沥清杉板和模板[3], 即可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浇筑顺序为先渠坡后渠底, 先渠坡下部后渠坡上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还要对护面进行养护管理。为了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滑, 增加防渗性能, 在模板内可先垫1层铁皮或厚塑料膜, 这样所浇筑出的砼表面比较光滑, 减少渠道糙率, 增加了过水能力。另外, 模板拆除也应在浇筑初凝后2~3h完成, 以利于模板接头和转弯段修形处理, 使线形美观、流畅。混凝土护面浇筑7d内, 洒水养护的同时, 护面上覆盖砂、麦秸或稻草等, 以确保养护质量。除了技术上的因素外, 还要加强建设方、设计方、监理方和施工方的联系和协调, 确定实施方案后, 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规程进行操作, 各施其责, 相互配合, 防止出现纰漏, 力争优良工程。

3 加强用水管理, 实行节水灌溉, 提高农业效益

目前, 灌区灌溉渠道跑、冒、滴、漏现象较为严重, 很大程度与管理不善有关[4,5]。因此, 加强用水管理, 实行定额水价, 提高管理水平已是迫在眉睫。核定不同地区及不同作物的灌溉定额, 定额以下水量, 实行低水价收费管理, 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对于超定额用水, 提高水价标准;浪费灌溉用水要征收惩罚性水费。此外, 应推行合理的灌溉制度, 针对灌区作物的组成采取不同的灌溉模式。对于主导产品水稻, 逐步摆脱“浅灌适蓄”, 到2010年, 力争全面实行“薄、浅、湿、晒”即薄水插秧、浅水返青、分蘖前期湿润、后期晒田的灌溉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文戟.陕西省关中地区灌区渠道防渗衬砌现状[J].山西水利科技, 2005 (1) :74-76.

[2]张玉兵, 江淑萍.浅议宁夏引黄灌区渠道防渗衬砌的措施[J].科技资讯, 2008 (7) :157.

[3]姜以彬.浅议敦寨镇灌区渠道防渗衬砌与节水灌溉[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 (8) :45-46.

[4]柴建东, 郭风萍.渠道防渗衬砌的冻害及其防治[J].内蒙古水利, 2008 (3) :29-30.

5.唐县镇石佛小学新教育实验工作计划 篇五

一、超越教育——学校进步发展的核心文化

超越是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 也是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和战胜自我的精神。学校将“超越教育”作为学校精神文化的核心, 将“超越”定位于自我层面, 就是充分认识到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自身成功的渴望、学生自身进步的要求, 将这些愿景转化为师生的共同追求, 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学校面对传承与发展的问题, 精心梳理办学思路, 依据校情, 审时度势, 将创建“数字文化”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目标, 开展了数字特色实验, 以数字文化实现了改变和超越。教师依托学校数字化教育和培训活动延伸了学习半径, 扩展了学习的空间与时间, 使得教师与专家无界交流, 与伙伴无界沟通, 跳出学校看教育, 有了大视野、大思维。学生在学校和教师变化发展过程中体验着成长的快乐和学习的进步。“超越教育”让学校、教师、学生在不断完善自我中, 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二、数字依托——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动力

数字时代的来临, 为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阶段, 也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惊喜与震撼。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 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学校, 是时代的需要, 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铁实小作为和平区信息技术的先行者, 紧紧抓住这一契机, 从学校内涵发展的“课堂、课程、教师、学生”四个维度, 以科研为引领, 通过搭建领先数字文化平台、创建绿色数字文化氛围, 着力数字文化课堂、开发特色数字课程、提升师生数字文化素养等方面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学校先后开展“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网络下的研究性学习→如何利用数字化进行学业评价的研究→导助拓教学模式与数字化深度融合”研究;推行i Pad进课堂, 实行点对点教学、一对一辅导;借助翻转课堂理念, 制作微课, 再按教学流程, 设计导学案, 深化课前导学、课上助学, 课后拓学的“导助拓”教学模式。数字技术下的“导、助、拓”课堂, 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向协作的格局。通过这种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方式,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对学习的理解中, 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同时, 每一个学生不仅仅是课程的学习者, 对于整个学习过程来说, 本身已成为了一种学习的资源, 实现了学习资源的共享。利用IBOOKS软件研发校本课程, 现在已经编写完成的有《媒介素养》课程、《古诗文》课程, 正在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教师在学校发展进程中走过了疑惑与不解、历经了探索与磨炼, 最终转变了观念, 提升了素养, 体会到了科技的魅力, 尝到了利用数字化对于提高工作效率的甜头。学生改变了学习方式, 从以教师主讲的单向指导的模式变为一次建设性、发现性的学习, 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由教师传播知识转到学生自己重新创造知识。学校的数字教育文化涵盖了方方面面, 形成了科学的框架体系, 成为超越教育的一张名片, 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和文化血脉。

三、教育磁场——学校持续发展的核心能源

数字教育文化给教师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观。教师们开阔了眼界, 教育思想与国际接轨。学生学习的空间更加开放、更加自由, 打开围墙, 校园内外互动, 通过巧妙的系统界面促成人机合一的认知方式, 有效利用信息工具的卓越性能拓展海量知识记忆和快速处理信息, 让学习无处不在, 无时不在。使“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成为必然。为了更好地形成教育磁场, 学校与多家企业、公司合作, 如微软、乐教乐学、方正等将数字评价软件引进课堂。学业评价, 一直是课程改革的瓶颈问题, 学校课堂即时评价除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自评、互评、师评外, 学校将数字化手段融进评价系统, 使评价过程便捷高效。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直观的分析统计, 测试答案提交后, 系统会即时生成统计分析报表, 使教师全面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数字化手段也可以随时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评价, 通过增减的分数, 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各班灵活自行设计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通过宽泛、开放和数字化累计数据, 让学生们即时感受评价结果, 同时可以进行大数据累积分析。看似无情的数据统计中, 学校可以科学地分析个体和群体的发展趋向, 及时引导和修正, 进行科学评价。家长可以通过自己的移动设备登录学生账号和学校网站, 随时关注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校的教育情况。几年来, 教育信息化让学校实现了教—研—训一体化、工作研究学习一体化、个人团队学校一体化、教师学生家长一体化、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学校成为一个教师、学生、家庭及社会都可参与的无边界的“数字化校园”。专家团队与学校研发团队的融合, 既有理论与技术的支撑, 又有脚踏实地的教育实践, 不仅汇聚了教育资源, 同时也形成了多方共同关注教育发展、提高教育效果的大教育场。传播了教育的正能量、也为铁实小的持续发展提供核心能源。

上一篇:人员升职申请书下一篇:党员学习心得教师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