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检查(10篇)
1.良种检查 篇一
山西省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 及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及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资金的管理,规范专项资金会计核算与监督管理,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实现资金安全有效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山西省会计管理条例》、《财政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2012年林木良种补贴试点工作的意见》(财农[2012]60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及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资金是为加快我省林木良种化进程,加强林木良种基地种质资源保护,提升良种产量和质量,增强林木良种基地良种供应能力,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和林地生产力,促进林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林农增收,由省财政安排的用于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和良种苗木培育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及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资金纳入部门预算管理,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申报审批程序和管理要求报送预算,并编制《实施方案》。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跟踪问效”的原则,加强会计核算专项业务费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
第四条 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及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项目安排坚持三原则:一是强林惠农原则;二是突出重点原则; 三是政策公开原则。
第五条 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及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资金要严格按照批复的项目预算执行,不得擅自调整。执行过程中确因实施条件与项目申报时发生重大变化需调整的,应当按照原申报程序履行变更报批手续。
第六条 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及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资金的用途和范围。
1.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及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资金用途。(1)用于改善国家和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生产条件,提高良种供应能力;(2)对培育林木良种苗木的国有育苗单位进行苗木补贴。
2.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及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资金使用范围。(1)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补贴资金,主要用于良种培育、采集、检验、储藏等方面的人工费、材料费、简易设施设备购置和维护费,以及调查设计、技术支持、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等管理费和必要的数据处理设备购置费用;(2)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资金,主要对国有育苗单位因使用良种、采用先进技术培育良种苗木所增加成本的补贴。
第七条 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及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资金补贴对象及标准。
1.补贴对象。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补贴项目在省级林木良种基地中筛选;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项目在全省国有苗圃和良繁基地中筛选。2.补贴标准。(1)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补贴标准。种子园、种质资源库每亩分别补贴600元,采穗圃每亩补贴300元,母树林、试验林每亩分别补贴100元。(2)培育林木良种苗木补贴标准。原则上补贴树种不超过10个(国家标准),重点培育核桃、枣、油松、华北落叶松、华山松、云杉、刺槐、沙棘、柠条等。核桃每株良种苗木平均补贴0.5元。其他树种每株良种苗木平均补贴0.2元。
第八条 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及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资金的申请与下达。
(一)省林业厅会同省财政厅根据预算安排、林木良种培育以及全年造林计划等情况,确定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及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任务(包括核定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面积和确定承担林木良种苗木培育单位及任务)。
(二)各项目实施单位向省财政厅、林业厅提出补贴资金申请文件,由省林业厅统一报送省财政厅。资金申请文件主要包括: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名称、申请补贴金额、主要生产任务、资金用途等;林木良种苗木培育树种、数量、申请补贴金额等。
(三)省财政厅根据预算安排、资金申请文件等,确定当年补贴资金分配方案,下达预算文件,并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拨付补贴资金。
第九条 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及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资金使用中涉及政府采购的,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及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 贴资金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严格执行公务卡结算制度。
第十一条 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及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资金是省财政专项安排用于林木良种育苗的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对截留、挤占、挪用补贴资金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单位及其责任人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第十二条 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及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资金接受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林业厅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林业厅负责解释。
2.良种繁育合同 篇二
乙方: 村 村民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有关条款,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本着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则,双方同意签定如下合同:
1、乙方为甲方繁育面积 亩,用种量 斤,每市斤种子价为2元,首付1元,另外一元回收种子时扣除。
如种子质量不合格等因素,不上交种子,合计每市斤2元种子款上交本公司。
2、乙方应积极交售繁育种子,不得外销,交售按每亩700市斤计算,交售种子时应保持种子的纯度99.9%,水份≤13%,芽率90%(不精选)。
3、小麦收割以后在达到标准的情况下直接送到仓库,根据行情每市斤比市场加0.1元,(十河粮站附近几家收粮食价格为准),公司6月15日前左右可以到每个行政村收购,收购后统一结帐,需要现款的根据市场行情,按收购当天的行情加0.08元,送到仓库存加0.1元,不需要现款小麦随行就市上涨(收购当天的价格是保底价),最终价格以公历10月1日小麦市场行情加价8分-1角。10月1日为结帐日,如不提款,按贷款利息支付农户(7厘8)。
4、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第二年10月底,在合同期如一方违约,造成的损失由违约方承担。
甲 方:
乙 方:
公证人:
3.良种茶叶建设自查报告 篇三
县产业办:
今年以来,我真按照良种茶园建设责任目标,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稳步推进我镇的良种茶园建设工作。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截止2013年11月14日,已完成计划任务。近期镇党委、政府组织专门人员深入我镇16个良种茶园种植村,开展了对村组,企业、农户种植情况的自查自验工作,现将自查验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良种茶园建设任务完成情况
2013年我镇的茶园发展任务为3500亩,我镇按照县产业办的要求,首先发展交通条件比较好,地块面积较大,土壤质地适合茶叶种植的地块,结合农户自愿零星发展,因地制宜,统一和分散相结合,截止2013年11月14日我镇良种无性系茶叶建园已完成3876.13亩,其中100亩以上的 1396亩;30亩以上的有1186.3亩,零星种植1293.8亩,茶叶品种以平阳特早和龙进茶叶为主。同时完成了720亩良种无性系茶叶苗圃建设。
二、我镇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宣传,提高认识。为了切实做好良种茶园建设工作,提高良种茶园覆盖面,我镇充分利用板报、标语、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宣传形式,组织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做宣传发动工作。按照“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思路,邀请种茶示范大户现身说教等方法,为广大农户讲解种植茶叶前景和经济效益;今年四月份我镇还组织开展了赛茶大会,交流制茶技术,弘扬茶叶文化,有力的推进了我镇茶叶产业的知名度。
(二)优惠政策,支持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群众发展红提葡萄和高原夏菜的积极性,镇党委、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制定优惠政策。一是挤出发展资金对每个发展茶叶产业的村奖励发展资金5000元;四是根据各村的发展需要,帮助村、组及发展大户协调贷款。通过以上优惠政策的出台,群众发展茶叶积极性得到促进和提高。
(三)加强培训,引导群众科学种植。今年以来,我镇农技站人员和县蚕、茶、果指导站的驻镇技术员李庆勇、张晓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讲解茶叶种植技术,培训农民1000多人(次),发放种植技术资料1000余份,为种植户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农民的广泛好评。
(四)转变职能,抓好服务。镇政府积极转变职能,使政府工作由行政指令转变为指导服务。政府根据市场引导好农民,指导农民自己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政府只是当好农民的参谋,干部当好农民的服务员。在良种茶园建设中,镇政府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并在政策、用地、土地流转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障服务,给种植大户吃上了定心丸。为了做好茶叶产品的外销工作,我们按照充分利用镇内龙头企业的市场优势,结合我镇的茶叶合作社、协会整合资源,茶叶销售供不应求,保障了茶农有稳定可观的收益,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今年我镇就茶叶产业任务,从镇上到村上做了大量工作,面对任务大困难多,我们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许多措施努力基本完成了工作任务。但是发展前期还是暴露了不少问题。
(一)前期发展速度较慢。主要原因是究其主要原因我镇的的茶叶面积基数较大,镇内劳动力和加工能力不足,大部分茶园采摘利用率较低,企业及茶农的管理及加工能力已严重饱和,群众对发展新的茶园抵触情绪较大;今年茶叶发展任务大,所需种苗款数额较大,而群众又不愿意自行筹集资金发展茶园,村集体财力薄弱没有能力筹集大量的种苗款,压力较大;我镇前几年发展茶叶、中药材、苗木花卉等产业步伐较快,可用于发展茶叶产业的土地资源已经很少,制约了茶叶面积的发展;前期气温较高、干旱少雨,不利于茶叶种植,加之我镇土地主要为沙质土壤,旱情更加严重,导致种植滞后及任务完成缓慢。除了客观原因以外,还存在一些发展理念、机遇把握等方面的欠缺。如:与牟家坝镇相比我镇只偏重于本地自主发展,茶叶产业方面的招商引资工作做得不尽理想。说明我们仍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不能就任务、做任务,要树立各项工作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新观念。
(二)茶叶基地建设尚未形成规模。主要表现在品种单一,从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来讲,我镇大多数制茶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是较为落后的,这是导致产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加工企业普遍环境较差、设备落后,加工标准不严,名优茶生产企业缺少大型冷藏库等必要的储藏设备,生产工艺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在采摘、摊青、制作等一系列关系到产品品质的环节仍较薄弱。如由于生产标准不统一,生产工艺水平差异等原因致不同企业生产的“汉中仙毫”在外形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影响市场竞争力。(三)营销机制不够完善,带动发展缺乏后劲。产量较大的翠竹、炒青在销售、定价等方面非常被动,基本上被中间商所主导,缺乏市场话语权,是纯粹的初加工。由于多年来形成的经营习惯,大多数企业还是以“人情茶”、“关系茶”、“礼品茶”、为主解决茶叶销售问题,基本拘于本地市场,鲜有销往周边地区,难以辐射到大众市场,品牌对销售的带动效应不明显。
三、今后的打算
(一)夯实产业基础,加快现代化茶园建设。一要建立健全茶园经营权流转制度。制订有力措施,鼓励全镇茶园在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向种茶大户和茶叶龙头企业流转,扩大单体茶园经营面积,为建设标准化、机械化的现代茶园打好基础。二要研究制定有关加快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的措施,调动茶农发展良种茶的积极性,力争用较短的时间,基本实现无性系良种化,充分发挥八宝茶树良种无性繁殖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强良种苗木的产销管理,加强新品种的引进、推广、选育工作。三要加快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老茶园更新改造,优化茶园结构,建设一批道路通畅、管理先进,产出高效、品种优良的现代茶叶园区。到2015年,全镇茶园总面积达到3万亩,全部建成高产茶园,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6万亩,无公害茶园1万亩,绿色有机茶园1万亩,总产达到1000吨,产值1亿元。茶农人均收入4600元,建成年生产100吨以上标准化茶叶企业4个,市级龙头企业2个,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个,完成QS、有机、ISO2001等质量体系认证10个。
(二)坚持科技立业,推进茶叶产业技术进步。一要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茶叶科技人员队伍和农民技术队伍。培养1至2名专门从事茶叶科研和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同时,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工作,使茶叶从业人员普遍接受先进的茶叶科学技术和现代营销知识。二要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以适用技术的推广为切入点,规范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加速实现茶业标准化。三要大力推广剪采、施肥、治虫、加工等的机械化、无烟尘加工新工艺,努力实现茶叶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同时将设施栽培技术引入茶叶生产领域,最大限度地提高茶叶生产效率。四要加强新名优茶开发和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汉中仙毫和黄云翠竹及经济型名优炒青绿茶,同时根据茶叶产品需求变化,开发方便、经济、保健型的茶类新产品。五要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实现茶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化。加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中心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行以施有机肥为主的栽培方法,严格执行茶叶采摘、加工、包装和储运的绿色食品操作规程。
(三)完善体制机制,提高茶叶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一要制定扶持措施,鼓励茶叶企业或茶叶经销户去外地特别是全国区域性茶叶市场开设专门销售我镇名优茶的专卖店、直营店、经销店,打入将专业市场、形成专业的贩销队伍、逐步建立起对外销售窗口。二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联营,通过合作社整合全镇资源,采取合作参股、茶园经营权流转等形式,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本地茶叶品牌,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使茶叶生产经营向专业化和品牌化方向发展,努力打造一个知名品牌,形成统一生产执行标准,保障茶叶品质。三要借鉴西乡等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做法,千方百计使我镇名优茶进入茶叶消费高端市场。
(四)推进茶文化和茶园观光旅游开发建设,培育我镇茶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观光农业的兴起,人们对茶的爱好与需求日益增长,茶文化旅游与消费将成我镇乃至全县旅游业的重要内容。我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溶洞、温泉,和山明水秀的自然景观,将旅游目的地建设与茶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必定会促进我镇旅游业乃至与茶产业的共同发展。一要建设茶文化旅游设施。开发茶园风光欣赏、游客自采自制,绿茶传统工艺解析、茶艺表演,茶饮俗之源等项目,将现有条件较好的茶园改造成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观光茶园,隆重推出“法镇绿茶”品茗游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名茶的采制、泡饮等活动,享受悠闲时光。二要普及饮茶知识,推广茶艺活动。充分发挥茶文化的促进作用,积极宣传饮茶的保健作用、休闲功能,营造人人爱茶、人人饮茶的良好氛围。在新闻媒体开展法镇茶文化专题宣传,以茶会友,以茶传情,弘扬茶文化,培养消费群体。
4.林木良种培育及配套技术 篇四
1、厚荚相思苗期营养诊断与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联系人:何宗明 联系电话:0591-83754976 该项目以1年生厚荚相思播种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不同N、P、K施肥配方对厚荚相思1年生播种苗生长量、生物量、Dickson苗木质量指数和根瘤固氮酶活性的影响,建立了定量预测模型,优化了施肥配方。采用DRIS营养诊断方法对1年生厚荚相思播种苗叶片的N、P、K养分含量进行诊断,提出N/P、K/N、K/P比值作为诊断指标,并计算出优化比值范围。该项目所提出的厚荚相思苗期营养诊断与平衡施肥技术,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综上所述,该项目在Dickson苗木质量指数和DRIS营养诊断方法应用于厚荚相思苗期施肥方面具有创新性,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2、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检测技术研究 联系人:余坤勇 联系电话:0591-83706551
1、沿海防护林建设时我国当前需要的六大林业工程之一,也是现代林业的重要体系,建设良好的沿海防护林对于防范台风等自然灾害、保障区域百姓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土地利用、优化农业结构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关于沿海防护林相关研究,特别是沿海防护林的数量、质量、空间发布和投入产出等问题相对较少,开展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检测技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依据研究目的、内容以及提交的研究成果,课题组按计划开展了研究工作,完成了各项相关任务,培养博硕各一名,提交的数据材料完整、真实、可靠、内容翔实、符合要求。
3、项目成果思路清晰、分析方法正确、结论可靠、研究成果对于完善我国区域沿海防护林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际意义。
4、项目成果以沿海防护林效益的空间具体体现为目标,从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态质量变化、综合效益以及干扰指数等多元法并用,综合论证、分析了沿海防护林的防护效益,并以遥感影像的删格单元额空间化体现防护的效益区域,为防护林分类==改造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技术指导。
5、依据科技查新报告,项目研究成果在①基于3S技术实现沿海防林工程造林遥感监测。②首次构建沿海防护林防风固沙效益模型,并通过UCSE实现了沿海防护林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效益的测定。③基于生态学原理,实现沿海防护林水土保持与造林的生态质量影响分析。④构建符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实现沿海防护林综合效益的评价。⑤基于NDAI干扰指数和综合效益比值体现沿海防护林防护效益的阀值等5个方面成果具有创新性,项目技术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具有新颖性,先进性6项成果在相关林业基层单位应用、推广、检验、一致认为成果技术科学、成熟、实用、应用具体化、简单化、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该研究成果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所提出的沿海效益的栅格化体现和防风固沙效益模型,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研究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国家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3、黑木相思扦插生根机理及繁殖配套技术研究 联系人:丁国昌 联系电话:0591-83706551 该项目开展了黑木相思优良无性系扦插繁殖试验,揭示了不同枝条部位、叶片处理及生长调节剂对黑木相思插穗生根的影响规律,确定了扦插基质、插穗部位、穗条处理、生根剂配方及菌剂处理等主要扦插技术参数,平均生根率达79.81%,实现规模化扦插育苗,在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从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内源激素和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的影响方面,探讨了黑木相思的扦插生根机理,具有创新性。该项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4、基于3S技术工业原料林地优化经营技术应用研究 联系人:刘健 联系电话:0591-83706551
1、该项目研究只要包括遥感技术的林地NPP、土壤有机质、土层厚度等理化性质估测、林地土壤退化的遥感监测以及立地质量等级的定量化遥感反演等内容,提出了工业原料林林地优化经营的技术体系,对于指导现实的工业原料林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项目建设解决了林地立地质量的遥感反演和林地退化的遥感估测等关键技术,经基层实践检验,技术科学、直观,为工业原料林的林地选择与建设提供了可行的技术方法,研究内容丰富,方法先进,结论可信。
3、该项目在土层厚度的遥感反演、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土壤有机质遥感反演、林地退化遥感监测技术构建、林地立地质量等级的遥感定量化反演等方面具有创新性。
该项目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与实用性,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5、中国南方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及其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判断 联系人:何东进 联系电话:0591-83706551
1、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国内外林业关注的热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实践是当代研究和试验的热点。此领域研究与实践已由地带区域向国家尺度走向经营区和经营单位尺度发展,此项目研究是我国林业企业经营区范围进行研究,是具有先行性。
2、项目采用Fisher-Tippett等工型极值分布模型法,混交度分析法及有关评价法有一定创新性。
3、研究在进行森林资源区域基础上建立了适宜的经营模式,并开展经营实践和评价验证,对高保护价值的森林判定标准也有创意。
4、项目成功具国内创先水平,并有向我国南亚热带、中亚热带推广和参政的意义和价值。
6、中亚热带天然次生林择伐后生态恢复动态与作业系统研究 联系人:周新年 联系电话:0591-83706551 系统分析择伐重要技术参数,定量分析不同强度采伐作业对中亚热带天然次生林伐后生态恢复动态影响;定量计算择伐经营环境成本,综合内容丰富、深入,方法科学。该项目创新点:首次研究天然次生林择伐后生态恢复动态;首次对择伐经意环境成本进行定量研究;首次定量分析天然次生林不同强度采伐作业10a后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提出择伐强度不超过30%的低强度择伐经营方式。全面提出适合的择伐技术参数和策略,为中亚热带次生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决策依据。在福建省建瓯市建立了优化的作业模式示范现场,并推广应用到南平、三明、龙岩等地,实现了天然次生林伐后生态恢复,在生产时间中具有重大的价值。
7、福建道地中药材短葶山麦冬良种选育和GAP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联系人:郑郁善 联系电话:0591-83789645 项目首次开展福建道地中药材短葶山麦冬良种选育和GAP关键技术研究并推广应用,提高了中药材短葶山麦冬的产量与质量,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建立短葶山麦冬GAP基地,对其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符合中药材GAP生产要求;开展短葶山麦冬良种选育工作,通过RAPD分子标记,建立了不同种源DNA指纹图谱,筛选出14个优良品种;进行了高产优质短葶山麦冬规范化栽培、病虫害防治、最佳采收期等GAP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短葶山麦冬良种繁育及栽培技术体系,应用前景广阔。该项目研究内容系统全面,在短葶山麦冬良种选育和GAP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具有明显创新性,填补了短葶山麦冬GAP关键技术方面的空白。该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8、福建山樱花良种选育与快繁技术研究 联系人:郑郁善 联系电话:0591-83789645 该项目对福建、浙江、广西和广东等四省的21个福建山樱花种源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遗传多样性,建立了福建山樱花种质资源库,筛选出色彩艳丽、株型优美的重瓣品种优树3株;研究了福建山樱花组培和扦插繁殖技术,组培增殖系数高达7.44,扦插繁殖生根率达到89%;采用DRIS综合营养诊断法进行了福建山樱花苗木施肥与营养诊断研究,为福建山樱花苗木培育提供了技术支撑。项目成果已在福建省及周边地区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该项目技术路线正确,研究内容系统全面,在福建山樱花良种选育、组织培养技术和苗木施肥与DRIS营养诊断方面具有创新性。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9、福建引种相思树种木材特性及利用的研究 联系人:林金国 联系电话:0591-83706551 系统地研究了福建引种相思树种的木材特性,分析了土壤类型、坡向以及不同家系对相思树种材质变异规律的影响,研究了引种相思树种木材的利用途径,为相思树种定向培育和加工利用提供依据。通过对相思树种木材品质定向培育与利用的系统研究,探明了相思树种木材特性与生境的关系以及木材特性的径向变异规律与工艺成熟龄的关系,具有创新性。该成果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5.设施果树品种选择及良种推荐 篇五
设施果树栽培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品种选择,品种基础在设施果树栽培中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果树品种日新月异,新品种不断地引进和培育,品种更新速度加快,周期缩短。品种虽多,但不是任何品种都适合设施栽培;露地栽培表现良好的品种,不一定就适合高温、高湿、弱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不足的设施环境。各地设施果树生产都陆续栽植了不少新品种,由于选择不当,成花难、产量低的问题十分突出。
一、品种选择的原则
选择需冷量和需热量低、耐弱光、果实发育期短的早熟或特早熟品种,以用于促早栽培;选择果实发育期长的晚熟或极晚熟品种或容易多次结果的品种,以用于延迟栽培;选择需冷量低、耐弱光且耐高温高湿的品种,以用于南方避雨栽培;选择耐弱光品种,以用于北方避雨栽培。选择花芽容易形成、坐果率高且连续结果能力强的早实丰产品种,以利于提高产量和连年丰产。选择生长势中庸的品种或利用矮化砧木,以易于调控,适于密植。选择个大、果实整齐度好、质优、色艳和耐贮的品种,并且注意增加花色品种,克服品种单一化问题,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促早栽培和避雨栽培中,着色品种需选择对直射光依赖性不强、散射光着色良好的品种,以克服设施内直射光减少、不利于果实着色的弱光条件。选择生态适应性广,并且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的品种或利用抗逆砧木,以利于生产无公害果品。在同一棚室定植品种时,应选择同一品种或成熟期基本一致的同一品种群的品种,以便统一管理,需配置授粉树的应严格搭配;而不同棚室在选择品种时,可适当搭配,做到早、中、晚熟配套,花色齐全。
二、主要设施果树的品种选择推荐
葡萄:
促早栽培:无核白鸡心、瑞都香玉、香妃、乍那、87-
1、红旗特早玫瑰、京翠、无核早红(8611)、维多利亚、藤稔(上述品种在促早栽培条件下均能连年丰产)、夏黑无核、奥迪亚无核、巨玫瑰、火焰无核、莎巴珍珠、巨峰、金星无核、8612、京秀、京亚、里扎马特、奥古斯特、矢富罗莎、红香妃、红双味、紫珍香、优无核、黑奇无核、布朗无核、玫瑰早、凤凰
51、火星无核、早黑宝等。无核白鸡心、香妃、瑞都香玉、无核早红、玫瑰香、早黑宝和巨峰等二次结果能力强,可利用其二次结果能力进行秋促早栽培,使其果实提前到元旦至春节期间成熟上市。
延迟栽培:红地球、秋黑、黄意大利、克瑞森无核、红宝石无核、达米娜等,其中以红地球面积最大。
桃:
普通毛桃:春捷、春雪、源东白桃、春艳、金久红等。
油桃及蟠桃:曙光、艳光、丹墨、中油4号、中油5号(99-1)、中油9号(极早518)、中油12号、早红宝石、玫瑰红、千年红、五月阳光、早露蟠、金辉(126)、大早红等。
草莓:丰香、弗吉尼亚、新明星、全明星、宝交早生、春香、美香、鬼怒甘、塞娃和美德莱特等。
樱桃:红灯、美早、先锋、拉宾斯、斯坦勒、早大果、早红宝石、抉择、极佳、意大利早红等。
杏:凯特和金太阳等。
6.10年抗旱良种保障技术方案 篇六
为切实做好全市抗旱良种保障供应工作,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制定本方案。
一、技术路线
全市2010年大春生产主要农作物用种量:杂交玉米750万公斤、杂交水稻14万公斤、常规水稻263万公斤、马铃薯40万吨。针对当前旱灾情况,对小春作物种子繁殖田块和地块加强中耕管理,确保繁种数量和质量,为明年小春种植准备好充足种源;及早做好大春种子调剂和供应,确保水改旱、间作套种、育苗移栽、高产创建和结构调整等措施配套良种供给。通过各项措施落实,保障全市品种种植安全、供种数量安全、种子质量安全和种子产业安全。
二、主要措施
(一)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确保良种供应
为科学应对当前旱情,各级种子部门要分类指导,精心组织,科学应对。小春作物要注重留种保种和调种供种工作,种子繁殖田适时采取节水灌溉、中耕保墒、保护根蘖、去杂去劣、增施肥料、加强病虫草害防治等相配套的抗旱减灾措施,努力使灾害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程度,同时要超前谋划好秋冬小春种子的安全储备和供应。大春生产用种要因地制宜,根据生产种植计划,认真分析所需的品种和数量,结合农民购种需要,积极协调种子企业做好品种调剂,尽早就位和供应种子,并保证种子质量过关、价格合理、数量充足,避免因种子不足影响农业生产的情况发生。加大全市受旱重灾区和良种推广薄弱区的良种推广力度。
(二)加快耐旱新品种培育和良种繁育技术研究步伐
2010年,全市组织和承担国家、省、市主要农作物共400个品种(组合)、700个试验小区的科研试验任务。以现有的国家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各级攻关协作项目为依托,充分挖掘潜力,发挥优势,强化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开展好主要作物新品种培育和良种繁育技术研究和示范。筛选培育和通过审定具有高产、优质、多抗等优良特征特性,适合我市大面积推广和安全贮备的主导品种20个左右,力争耐旱、耐寒新品种培育有突破。
(三)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确保全市种子的自给率和保有量
全市杂交玉米制种5万亩、水稻繁种万亩、马铃薯繁种25万亩、小麦繁种5万亩、大麦繁种5万亩、蚕豆繁种5万亩。重点开展好陆良水稻良种繁育、沾益温凉稻区水稻良种繁育、马龙冷凉稻区水稻良种技术攻关和杂交玉米制种
标准化示范展示,确保全市种子的自给率和保有量。
(四)强化种子储备工作机制,做好储备种子的检验监测和调剂调运
各地要按照“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原则,参照省、市两级救灾备荒种子储备管理暂行办法,切实做好本级种子储备工作。承担储备种子的企业要按照种子质量检验技术规程,做好种子生产、加工、入库、储藏、出库等环节的质量检测,强化种子储藏保管工作制度,保证储备期间种子的质量和安全。对储备在库的种子,要加强库存管理,做好定期抽检,保证调剂调运和调拨供种,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五)精心组织,加大种子质量检测抽查力度
各地要对本辖区种子经营企业和经销商已入库的种子开展抽查,检测种子质量;对播种量大的品种,进行市场抽检;对抽检不合格的种子,要停止市场销售,以保证生产用种质量安全。
(六)严格执法,加强种子行业和市场监管
7.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管理办法 篇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促进林木种苗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高林木良种生产能力,推动我国林木良种化进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是指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潜力,育种资源丰富、保存完好,管理规范,具有一定的良种选育和推广能力,在林木良种生产中发挥主导和示范作用,经国家林业局筛选和评定后确定的林木良种基地。
第三条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管理、申请与确定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由国家林业局和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共同监督管理和组织实施,具体工作由国家林业局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和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林木种苗管理机构负责。
第五条 国家林业局是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定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发展、建设和管理的相关政策和规章。
(二)负责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确定、取消。
(三)审核批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发展规划。
(四)指导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及生产,并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扶持。
(五)组织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进行评估、考核和监督。
(六)组织开展有关技术培训和交流,并建立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基础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七)组织有关专家成立分树种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协作组,搭建良种选育科研攻关平台。
第六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是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具体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本辖区申报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审核和推荐工作。
(二)负责组织编制本辖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发展规划和发展计划。
(三)审核批复本辖区内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和生产计划。
(四)指导及监督本辖区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生产和管理。
(五)协调落实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地方配套经费。
(六)对辖区内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生产推广的林木良种进行跟踪调查,及时根据本地林业生产和社会需求提出主要建设树种的调整建议。
(七)对本辖区内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进行评估与考核,并将结果报国家林业局。
第三章 申请与确定
第七条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按照林木良种生产单位提出申请、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推荐、国家林业局评审确定的程序产生。
第八条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基地自然条件适合建设树种生长发育,区域布局合理,当地或者生态条件相似地区对选育树种的种子(穗条)、苗木有长期或者潜在的需求。
(二)对选育树种开展了系统研究,收集保存了丰富的育种资源,且保存完好。
(三)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发展潜力,生产用地规模不少于20公顷且不能为租赁土地。
(四)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合理,享受财政补贴(拨款)人员不少于3人;具备一定技术力量,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人。
(五)建设与管理规范,各项管理制度健全,档案资料齐全且保存完整。
(六)重视生产与科研相结合,与科研、教学单位有长期合作关系,有技术力量较强的单位作为科技支撑单位。
(七)具有《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
(八)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确定为“省级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一年以上。第九条 申报与确定程序
(一)申报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单位根据国家林业局有关文件的要求,提出书面申请报告(包括本单位基本情况、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及生产的开展情况、主要成果等内容),填写《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申报表》,并附基地照片等图片材料,报所属林业主管部门核实后,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核。
(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申报的材料进行审核汇总后,提出推荐意见,报国家林业局。
(三)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估和实地考察,提出审核意见,经公示后予以确定。
第四章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的任务
第十条 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主要任务是:
(一)制定本基地生产、建设计划,报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审批后组织实施。
(二)完成上级林业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建设和生产任务。
(三)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和利用工作。
(四)开展林木良种选育、生产、示范和推广工作。
(五)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类生产经营和管理档案及信息数据库。
(六)加强与科技支撑单位、技术专家及其他林木良种基地的协作,与科技支撑单位签订协议,明确科技支撑的内容、责任和任务,实现资源共享。
(七)每年年底前向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林木种苗管理机构上报基地工作总结和下一工作计划。
第五章 监督与管理
第十一条 国家林业局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合理布局、总量控制、定期评估、优胜劣汰的原则。
第十二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每年年底前要对辖区内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当年任务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优秀、合格、不合格)。
第十三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定期深入基地进行检查,国家林业局不定期地组织人员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进行抽查,并对基地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国家林业局将取消其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资格:
(一)经检查和评估无正当理由未完成生产建设任务的。
(二)不按要求上报总结和下生产计划的。
(三)生产的林木种子、苗木已不适应当地或者周边地区林业发展需要的。
(四)在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中,出现质量事故的。
(五)基地管理混乱,挪用资金的。
(六)其他违反有关规定的。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
8.2009年油菜良种补贴工作总结 篇八
高港区农业委员会
根据省农林厅、财政厅《关于印发2008/2009油菜良种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苏农计[2008]195号、苏财农[2008]281号)要求,为确保本我区油菜良种补贴工作顺利实施,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切实抓好部署落实。在我委和区财政局的密切配合下,补贴工作已全部结束,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任务下达后,我委会同区财政局制定了《关于做好2008/2009油菜良种补贴工作的通知》,并经区政府批准下发(泰高政办发[2009]3号)。按照通知精神,严格执行“宣传发动、农户申报登记、村委会核实造册、乡镇审核、村民小组公示”油菜良补工作程序,认真组织实施,按时按质完成了各项工作。目前补贴资金已全部到位,全区共完成补贴面积25257亩,按每亩补贴10元的标准,共补贴资金25.257万元。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工作
为确保良种补贴工作落实到位,我区成立了油菜良种补贴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组织实施和监督 检查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资金拨付、监管工作,技术指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的技术指导工作。各镇街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农技站和财政所全力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宣传动员工作
利用广播、电视、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加大油菜良种补贴政策宣传力度,切实将良种补贴政策及有关要求宣传到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确保了油菜良种补贴工作任务的落实,极大地提高了全区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为今后油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三)规范操作和严格督查
各镇街严格按照通知要求,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对种植油菜的农户、核定的补贴面积、品种、金额等据实登记造册。在登记造册的同时,切实做好补贴结果的公示工作。同时向社会公布区油菜良种补贴举报电话,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及时处理来电来访,认真做好补贴政策的宣传与答疑工作。区农委和区财政局于2月3-6日抽调专人组成3个核查小组对全区所有镇街道油菜良补实施情况进行了核查,通过调查走访,认为程序规范、手续齐全、公示结果无异议。
三、工作建议
(一)今后的补贴工作应提前到油菜播种前安排,才能真正充分发挥补贴的作用。
9.小麦生产及良种产业化论文 篇九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小麦生产及种植情况,阐述安徽农垦发展小麦产业化的资源规模优势、组织优势和科技推广优势,提出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开发的主要品种和相应的产品定位策略,以及优质小麦产业化的前提,基础,保障和应注重的环节。
【关键词】: 小麦品种 原种 良种 高产栽培技术效益 产业化
小麦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面食生产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温饱问题,近几年通过小麦供种工作开展,实现了小麦产量的稳步增长。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繁育技术繁琐,种子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低等不利因素。为此,相关人士开展了会议,讨论如下;
优质品种是前提
会议期间,许多专家和面粉企业的代表提出,当前消费者对小麦制粉和食品的需求正在由温饱型转向营养和保健型,基于生产工艺和成本的原因,对小麦品种的需求也正在由普通型向专用型发展。专用小麦要发展,必须走规模化、产业化之路,而优质的专用小麦品种是前提。这也是在现场考察中代表们感受最深的一点。
这次重点考察的小麦品种山农12,是农业部跨越计划项目主推品种,在几个小麦品种中,山农12表现是最好的,在去年暖冬、今年小麦白粉病大发生、近期其他品种倒伏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该品种基本没有感染白粉病,也基本没有出现倒伏。而且该品种容重高、产量高。优质的品种需要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小麦首席专家、农业部跨越计划山东农业大学项目主持人田纪春教授说,我们科研工作者要千方百计地瞄准两个方面,一是改造小麦的品质性状,使之更适合面粉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二是从农艺性状、产量上提高,使之更适合农民的需求,培育出农民、企业、消费者都欢迎的优质小麦品种。
河北省小麦首席专家郭进考研究员认为,只要环境条件适宜,优质小麦品种如山农12小麦可以跨区域向河北推广,也可以以此为背景材料,选育适合其他区域的新品种。优质小麦科研的跨区域借鉴与协作是很有必要的。
利益共享是基础
发展优质小麦,目的是增产增效,但是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要求。田纪春教授说,面粉厂关心的是生产中小麦好不好用;食品企业关心的是用这种小麦粉做出的馒头、面包等产品好不好;农民更强调高产前提下的优质,由于优质农民从外观上看不到,所以他们更关心的是抗逆(抗自然灾害、病虫害、倒伏等)能力、增产能力、成本降低幅度。但是说到底,生产者经营者共同关心的一点就是能不能赚钱。都要求赚钱,这里面就有一个利益分成或者说利益共享问题,这是优质小麦发展的基础。
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王培泉说,种、收、用三方实际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只有相互合作才对大家都有利,优质小麦产销才能成交,达到优质小麦增值、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目的。省农业厅生产指导处处长解洪起说,从东阿、齐河两县种植优质小麦山农12的实践来看,农民每亩可增加收入40元以上,收购、加工企业也各有较好的利润,各方面的积极性都很高。
说到利益共享,一些农民和种植企业同时提出风险共担的问题,希望供种、管理、流通等环节在小麦种植中出现风险时能够以合作的态度共同分担。
高效组织是保障
代表们反映,本次会议组织周密,突出了优质专用小麦推介与采购的主题,真正做到了产销衔接,达到了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双赢的目的,对推动山东省乃至全国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有重要意义。
之所以有如此好的效果,是因为有一种好的组织形式。这次会议由山东省农业厅、山东优质小麦研究与开发协会、中国小麦质量网等单位主办,农业部科技跨越计划山东农业大学项目的科研、基地和合作单位共同承办,体现了政府、科研单位、企业的密切合作。
田纪春说,优质小麦要发展,光靠国家政策和政府的力量还不够,科研、生产、收购、贮存、加工企业必须形成一个链条,叫产业化链,这个产业化链需要有人去组织。
据介绍,举办本次会议,主、承办方正是意在通过农业科技跨越项目,将小麦品种选择、规模化种植、规范化管理、定单收购和加工利用多个环节组装成产业化链,将科研、生产和企业多种行业结合在一起,将国家科技项目与千家万户农民的小麦产业化联系在一起,以实际行动推动我国特别是山东优质专用小麦的发展。这将为我国优质小麦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模式。
在优质小麦产业化生产方面,基层也创造了许多组织和管理经验。东阿县将国家良种补贴与“订单”种植紧密结合,基本实现了一县一品种的规模化种植;德州市、平原县、莱州市等地的农业部门和粮食部门合作,通过“订单”发展基地种植优质专用小麦,农业部门负责种植和管理技术指导,粮食部门负责收购和销售;还有不少面粉厂自筹资金直接与农民“订单”种植优质小麦。
前面的路还很长
农业部科教司科技处处长张文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政策的实施,国家对科技、生产等方面的投入加大,我国小麦发展出现了喜人的景象,到2006年,全国小麦优质化率达到55.2%(1999年只有9.5%)。目前按照农业部发布的优质农产品区域种植规划要求,在优质小麦发展方面,优质
小麦区域集中度达到了92.3%。农业部在围绕实施优质农产品区域种植规划的过程中,也实施了一些科研和设施等建设项目来推动全国优质专用小麦的发展,通过实施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小麦区域性种植中心等项目,推动了优质专用小麦应用创新、技术进程和科学推广。
尽管如此,优质小麦规模化、产业化要获得大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仅从这次会议期间签定的订单来看,对优质小麦的需求远远超过现有的产能,有的企业提出从秋种订购小麦,这说明目前优质小麦生产还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发展。
山西省农科院唐朝辉研究员认为,许多区域优质小麦发展的关键问题是缺乏小麦资产对优质小麦生产的拉动,限制了优质小麦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当前必须尽快解决强中筋小麦经销和深加工的薄弱环节,在观念上改自产自销为小麦商品生产,种植上改分散生产为规模化生产,流通上改只进不出为有进有出,制粉加工上改通用粉加工为专用粉加工,此外,优质的同时还要注意高产、节水、节肥。
中国小麦质量网的胡洁秋女士认为,在国外竞争对手已经进入国门之际,国内的小麦产销单位及管理部门和科学家应该从小麦的生产开发转到品种与品牌、推广与服务、市场与宣传上来。
张文处长希望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有更多的企业加强同科研单位、教学单位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生产部门的密切联系,积极地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共同推动我国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的发展。
通过近几年对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经营的探索,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发展重点应抓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链式环节。产前
1、选择优势区域。《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明了重点建设黄淮海、长江下游和大兴安岭沿麓等3个专用小麦优势带,涉及强筋小麦的有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江苏、安徽、黑龙江、内蒙古等9个省,弱筋小麦有江苏、安徽、河南、湖北等4个省。
2、选择优质品种。经过育种部门的努力,我国已选育出豫麦
34、济麦20等强筋小麦品种和扬麦9号、宁麦9号等弱筋小麦品种。但是产业化经营中所指的优质品种,不仅是过去育种部门所推荐的品种,而且是经过农技推广部门大面积实践、得到农民欢迎和市场企业认可的品种,即应是育种、推广、农户、企业共同认可的优质品种。
3、选择优势龙头企业订单生产。订单企业选择的原则:一是具有较强的年加工(流通)能力,一般以小麦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企业采购量在5万吨以上,面粉加工企业的小麦年采购量在10万吨以上,流通企业的年采购量在20万吨以上;二是实力雄厚,生产设备和工艺先进,产品质量高,销售市场广阔;三是产业化运营机制顺畅,富有活力,信誉好,确保优质优价收购,农民增收带动能力强。
产中
1、基地的规模集中连片。有利于统一品种、统一生产措施、统一
收储、统一质量。基地的连片规模不必贪大,而应当求实,一般3万~
5万亩能够形成1万~2万吨的优质小麦商品量,以达到企业的市场订
单规模。
2、2、选择优势生产技术。见本版《江苏小麦优势生产四大技术》
一文。
3、3、组织考察观摩。这既是培训宣传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有
效手段,同时又可邀请订单企业参加,征求意见,促进订单履行。
产后
1、及时收获,分品种贮存,保证商品小麦品质的一致性。
2、及时检测质量并发布,吸引流通加工企业衔接。江苏省近3年每年对专用小麦都进行了品种评比,从基地生产试验中取样,送交品质检测部门及相关企业检测,从内在指标和市场需求两方面确认是否优质。
3、及时优质优价收购,兑现农户订单,并实现市场流通与加工增值。通过以上措施可逐步实现
10.良种检查 篇十
我国畜牧良种补贴工作取得新的突破-2009年全国畜牧良种补贴项目管理与技术培训班在长春举办
[本刊讯]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组织实施好2009年全国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工作,9月3-5日,农业部畜牧业司、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和全国畜牧总站在吉林省长春市联合举办了全国畜牧良种补贴项目管理与技术培训班.
作 者:栗柱 作者单位:刊 名:饲料广角英文刊名:FEED CHINA年,卷(期):2009“”(17)分类号:关键词:
【良种检查】推荐阅读:
(重点)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10-14
2011林果业良种补贴资金绩效评价报告Q08-13
双整工作对照检查检查材料11-13
关于对全市木材检查站考核检查情况汇报08-03
2023年税收专项检查之出口货运代理公司税收检查要点07-21
检查费用增加06-25
教学检查评语07-04
机关检查办法07-07
检查问题反馈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