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特色示范课

2024-08-30

中职德育特色示范课(精选7篇)

1.中职德育特色示范课 篇一

2014广西中职教育示范特色学校建设项目申报

陈 述 报 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大家好!我是都安瑶族自治县职教中心主任玉胜忠,今天,非常荣幸地站在这里,向各位陈述我校申报广西中职教育示范特色学校建设项目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可行性,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学校基本情况

都安职教中心以创办于1983年的都安县职业中专学校为主校区,是都安县唯一一所集中职全日制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成人职业技能教育为一体的公办中职学校。学校占地面积214亩,建筑面积52000平方米,现有在编教职工137人,其中专任教师116人,“双师型”教师40人,自治区中职名师工程培养对象1人,高级职称教师16人,高级技师1人,技师2人。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100多人,年培训非学历学员5000人次左右。

学校开设有机电技术应用、电子电器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高星级酒店运营与管理、会计等9个专业,其中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自治区示范专业。学校拥有与所设置专业配套的实训基地,其中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基地是自治区示范实训基地。实训设备总价值近3000万元。

学校于2010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认定为“自治区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2012年12月被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自治区级特色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先后被认定为“广西贫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广西劳动力转移就业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广西大石山区特困村屯贫困家庭子女职业教育试点工程培训基地”“广西青年就业创业培训基地”。

二、学校办学亮点

(一)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

近三年,学校招生人数连创历史新高,2011年录取全日制新生545人,2012年录取全日制新生762人,2013年录取全日制新生983人。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000多人,达到办学历史最高度。

(二)学校办学模式不断创新

我校积极抓住职业教育发展时代机遇,及时推进办学模式改革,积极满足群众对高中阶段教育需求。我校坚持为广大学生铺平就业和升学绿色通道,努力做好学生对口就业工作,同时努力为学生架起读大学的立交桥,确保学生“出口顺畅”。

我校主动联系区内外高校,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联合办学,为学生创造“2+3”升学模式和对口升学模式。学校每年有规模地组织学生通过对口升学的方式集中进入联办学校。

我校与北京广西大厦、广西电力工程建设公司、广西柳州微型汽车厂、格兰仕集团、广东TCL家电产业集团、广东美的空调制造有限公司等多家大中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确保学生能够对口习、就业,学校打开了“品牌、对口、安全”实习和就业新局面。

(三)学校德育工作亮出新风采

我校努力构建德育网络,精心培养德育队伍,德育工作出成效显特色。近年来,学校探索出的 “一班会、一晨会、一仪式、一竞赛、一艺术节、一运动会、一社团长廊”的“七一”德育模式具有中职教育特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亮丽风景线。学生快乐求学,健康生活;校园平安和谐,欣欣向荣。

(四)学校成人教育展现新姿态

我校2012年被认定为“县级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成人教育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学校加强与县财政局、人社局、扶贫办、卫生局、工会、妇联、团委等部门通力协作,大力开展机动车驾驶员、计算机操作员、焊工、电工等工种培训,顺利实现我校贫困村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培训目标。近年来学校年培训学员

5000人次左右。学校服务民生的社会效益更显著,学校在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三、项目名称

都安职教中心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场地建设

四、建设目标

一是改善学校考核鉴定设备条件,使学校设备条件更能服务社会;二是培养具有水平较高的实训教师队伍和编写适用的实训教材;三是建成功能齐全、优质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四是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人才培养模式。

五、建设内容

添置维修电工、汽车维修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网络维修工等工种专业技能考核鉴定设备;建成功能较为齐全、优质资源共享的专业技能考核鉴定场地;培养一支水平较高的实训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编写有特色的、适用的校本教材。

六、项目资金预算和使用分配

项目预计资金总投入300万元,其中240万元用于职业技能考核鉴定设备和教学手段改革设备购置,60万元用于师资培养、实施课程改革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七、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广西现代产业的迅猛发展需求大量高技能人才,随着全区主导产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产业集聚,我区劳动力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总量将急剧上升,其中对中级以上技术人才的需求将翻一番,相关产业技术工人将面临严重缺乏的状态。本项目建设,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教育资源及职业技能培训、考核场地不足等困难,提高在校生的整体素质,向社会输送更多的技能人才,对夯实区域经济发展基础,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建设是创建中职示范学校的需要。

都安县党委、政府抓住历史发展机遇,“十二五”期间全力支持我

校创建示范特色中职学校。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学校改革创新、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成为区域产业建设、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力量,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有利于推进示范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三)项目建设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我校招生人数逐年递增,从发展趋势看,我校教学设备需更新和添置,以满足学校不断扩大的办学规模。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学校自身发展。

(四)项目建设是满足群众教育需求的需要。

都安县每年初中毕业生6000多人,升入普通高中3000多人,没有升入普通高中的2000多人,家长不希望孩子过早进入社会,有让孩子继续接受教育的愿望;全县高中毕业生近5000人,升入高等院校的3000多人,尚有1000多人未升学,他们需要职业教育。这些现象迫切要求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满足群众的教育需求。实施本项目,使学校实训条件趋于完善,有效促进示范特色学校创建进程,让学生能在好学校学到好技能。

(五)项目建设是满足劳务者技能培训要求的需要。

都安县全县有73万人口,全县每年输出劳动力10多万人,其中靠技能务工的不足10%,近70%的外出务工人员在务工前未接受系统培训。由于劳动力素质低,技能差,制约了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层次。实施本项目,能满足更多劳务者的技能培训要求。

八、项目建设效益

(一)有利于学校扩大办学规模。项目建成后,学校的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建设力度加大,实训、职业鉴定条件得以改善,学校可扩大招生规模,全日制在校生每年可增加250-300人,年培训量可增加500人次以上,真正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培养培训能力。项目建成后,学校实训

场地得以增加,进一步满足学校培养培训对实训设施设备的需要,为学校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提供有力的设施设备保障,为学校全日制学生实训、参加技能鉴定和全县劳动力转移培训提供良好条件。

(三)进一步提高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项目建成后,为全县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再就业培训“四大工程”搭建良好平台,满足全县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和全县职业技能培训。有利于全县走上产业发展新型道路,深度开发本地资源,加快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促进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进一步加强全县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共享。项目建成后,各行政部门、乡镇成人文化学校与我校形成相互连接的职业培训,更好地为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和县域经济服务。同时,还可为劳动部门提供条件较好的职业技能鉴定场所。

结束语

都安是一个贫穷的地方,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都安人为改善生存环境,创建美好家园,发扬“雄心征服千层岭、壮志压倒万重山”的都安精神,筚路蓝缕,战天斗地。今天,都安人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教育是都安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职业教育是瑶山儿女走出千山万弄的星光大道。所有的职业教育项目落户都安,都为都安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一针强心剂,都为都安人民摆脱贫困提供最强有力的物质与精神支撑。在此,我们郑重承诺:

我们一定用忠诚与激情,全力以赴办党和政府满意的职业教育,办老百姓满意的职业教育。

谢谢大家。

2.中职德育特色示范课 篇二

一、中职德育课开展活动教学的必要性

以讲授为主的传统德育课教学方式, 由于针对性较弱, 教学方式简单, 所以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中职课堂上常常出现教师声嘶力竭地讲, 学生无精打采地听, 常常令德育教师感到焦虑, 学生感到无聊。这就需要转变德育课教与学的方式, 如何提高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兴趣, 增强德育课吸引力, 认识到德育课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是德育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现实需要和动力。通过创设符合学生专业特色的活动,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从而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认识, 引导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思考, 做好职业规划, 增强学生对德育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兴趣。

活动教学的主要倡导者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杜威认为, “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体验中学”、“从经验中学”, 它使得教材知识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活动教学的主要特征是:活动性和实践性。

在德育课开展活动教学, 以学生“活动”为中心, 学生“从体验中学, 从学中做, 从做中学”, 它强调的是重视受教育者的个性、重视活动、重视学生参与的教学理念, 学生在能力训练中, 不知不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德育以可信、有用、愉快的方式, 在快乐德育中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心理体验, 从而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中职德育课活动教学体现学生专业特色的探索

下面笔者以2014级给排水1班《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规划, 夯实终身发展的基础》一课为例, 说明德育课活动教学体现学生专业特色的实施过程。笔者本次课的课型为活动体验型, 主要的教学过程结构是:课前准备, 融入专业—活动体验, 感悟知识—内化提升, 运用知识—总结评价, 梳理知识—课后拓展, 深化知识。

1.课前准备, 融入专业。 (1) 邀请学校2013届给排水专业毕业生、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获得者曾国庆回校拍摄了一个3分钟的自我介绍的视频。 (2) 笔者把学生带到给排水实训室, 邀请曾国庆演示套丝机的操作, 并让每组学生代表尝试简单操作, 笔者和学生一样, 参与了操作, 并制作成视频。 (3)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旧报纸。 (4) 从学生的上一次作业“我的规划目标与措施”中, 筛选出两份有代表性的作业。

这是“活动体验式”教学的第一阶段,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情、学生专业特点等创设教学情境, 在给排水专业中, 套丝机的操作是给排水管道施工的典型任务, 教师选取了管道工的关键技能作为切入点, 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的专业实习情境, 德育课融入专业实习情境, 给学生带来切身的体会, 为新课的教学作充分的准备。

2.活动体验, 感悟知识。 (1) 学生观看课前准备的第一个视频:2013届给排水专业毕业生曾国庆的自我介绍。2012年6月22日, 他代表广东省参加了在天津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给排水设备安装的技能大赛的总决赛, 并获得二等奖, 如今的他, 已进入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读大专, 实现了他的职业规划中的短期目标:升读大专。学生相互交流这个案例,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职业学校学习的三年, 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学会自我管理, 重视职业技能的训练, 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 学生观看课前准备的第二个视频:学生与教师在套丝机上的操作演示。学生在观看这个视频过程中, 课堂气氛情绪高涨, 参与拍摄视频的学生代表亲身讲述与师兄的交流过程, 分享操作过程的感悟, 并知道套丝机的操作是给排水专业管道工的一项重要的操作技术。视频演示中的内容是学生所学专业, 学生感到真实亲切, 从而热爱他们所选择的专业, 明确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职业目标。 (3) 学生参与游戏“:撕时间”。本环节是“活动体验式”教学的核心环节, 是学生自主体验阶段, 通过活动体验, 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获得感知, 直接体验专业的操作技能, 让学生对专业产生好奇心, 热爱所学的专业。更深刻地理解本课的重点:懂得珍惜时间, 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 学会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如果单纯采用以说教的方式, 给学生讲解, 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活动体验, 融入对专业操作技能的体验, 学生从感知获得的知识, 就有可能促成学习行为的变化。

3.内化提升, 运用知识。把筛选出来的两份作业“我的规划目标与措施”进行投影展示, 小组对照各组作品完成活动:分析和完善我的规划目标与措施的内容。

这是“活动体验式”教学的关键阶段, 学生在活动体验中重新分析自己的作业“我的规划目标与措施”。教师指导学生, 通过小组交流, 了解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安排, 资格证书的考试时间安排, 就业方向, 等等, 这时候学生往往对自己原来的“我的规划目标与措施”不满意, 会有新的想法和职业规划, 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和提升, 共同探索学生如何完善自己的职业目标规划, 如何提高自身能力并按照预定计划执行, 突破本课教学内容的难点。

4.总结评价, 梳理知识。这是“活动体验式”教学的强化阶段, 教师通过对学生活动体验过程的评价, 指导学生提炼出所学习的知识点, 教师鼓励学生热爱所学专业, 指导学生通过学生手册查找给排水专业的核心课程, 为将来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学好职业生涯规划课, 学会管理和合理安排时间, 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自觉管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知道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更清晰。

5.课后拓展, 深化知识。这是“活动体验式”教学的最后阶段, 使学生进一步运用所学职业生涯管理的知识, 指导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 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注重专业的实操训练, 在专业学习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三、中职德育课活动教学体现学生专业特色的实施效果与反思

1.教学效果。 (1) 增强了德育课的针对性,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德育课活动教学从学生所学专业的案例出发, 采用学生师兄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案例, 真实可信, 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 从专业引入到德育教育, 使枯燥的德育教育有了“见得到, 摸得着”的真实体验, 德育课活动教学体现专业特色, 体现了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职教理念, 提高了德育课的针对性。 (2) 增强了德育课的实效性。实施活动教学, 融入专业特色的活动教学, 避免了传统教学的简单灌输,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在体验中思考, 在体验中提升, 教师在教学中起着点拨、引导、评价、鼓励的作用, 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3) 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融入对专业操作技能的体验,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好奇心、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在专业技能的操作演示中,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 交流气氛活跃, 锻炼了学生从事职业必不可少的专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等。

2.教学反思。 (1) 德育教师要提高对专业课程的认识。要在中职德育课活动教学中较好地体现专业特色, 其前提是, 德育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 能根据专业特点选取相关的专业关键技能或专业典型工作任务, 重构德育课的教学内容, 才能把两者有机融合起来, 才能提高德育课的有效性。 (2) 德育教师在交流实践中开阔视野。德育教师要主动与专业教师交流, 开阔专业视野, 积极参与专业活动, 不仅仅从书本上了解, 更应从中职教育的注重实操技能的特点中去了解, 要深入观察和体验职业实践活动, 不断提高德育教师的职业能力。笔者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 有幸于2011、2012年连续两年参加了我校参与的全国给排水管道安装技能大赛学生选手的训练工作, 主要负责选手心理训练工作。笔者通过这次交流和观察, 笔者对给排水专业的实训课程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并收集了大量给排水专业学生实训的图片和给排水专业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资料。这些专业认识和资料为笔者在德育课活动教学中开展专业融合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活动教学中, 有些能力较差的学生有点自卑, 缺乏对所学专业的认识, 不敢主动参与活动过程。对此, 教师要有足够的重视, 要有意识增加对这些学生的关注, 及时给予他们更多鼓励, 这样才能使他们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从而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 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 中职德育课如何做好与学生所学专业融合, 体现专业特色, 体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 以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值得德育课教师关注。活动教学是当前中职德育课提倡的教学模式。笔者在中职德育课活动教学的实践中, 对如何体现专业特色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德育课,活动教学,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1]蒋淑雯.中职德育课活动课教学基本课型的探索[J].广州教学研究, 2012, (3) .

3.积极构建具有中职特色的德育模式 篇三

每逢新学年开始,看到又一批新生步入校园,他们稚气未脱的脸上充满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我就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按照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安排,要在2~3年的时间内,将这些初中刚毕业的孩子培养成能够独立步入社会接受生活和工作考验的、心智成熟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对中职教育工作者来说,该是怎样艰巨的一个挑战!

从功能定位上看,职业教育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支撑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把职业教育定位于就业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提高。但从教育的本质来说,任何一种类型的教育,都应该着眼于人的发展,使每一个受教育者具备追求幸福生活的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群众对更高层次教育的期许,我们更应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定位。到底怎样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其“品质优良、内涵丰富、专长明显、创造力强”,既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挑战,满足工作岗位的专业要求,又能对自己一生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追求做出合理规划,具备向人生更高目标不断冲刺的愿望和能力,这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必须直面的重大课题。

成才须先成人。德育是育人的基石,是教育的根本。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适应学生的个体需求,不断创新德育方法与内容,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是广大职教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决定了中职德育既应遵循德育一般要求,也要遵循其自身的特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德育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三贴近”的原则,紧密联系中职学生生活实际,尊重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观念的形成和知识的学习,更注重行为养成和情感培养。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完善中职学生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然而,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德育重概念灌输轻学生生命体验的模式,在适应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等方面仍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没有形成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特点、适应中职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成熟的德育模式。从全国范围内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来看,尽管有关德育的规章制度较为完备,有关德育研究成果林林总总,但中职德育工作仍然是职业教育的短板,我们在构建体现中职教育特色、适合中职生特点的德育模式方面还需进一步进行实践探索和实验。因此,从职业学校的特点和现状出发,改进和创新中等职业教育的德育工作,探寻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就显得十分迫切。基于这一认识,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抓住关键,立足于学校实际,从学生的行为养成、心理健康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入手,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在教育实践中提出了构建“三线三课”德育模式的思路,并践行数年。在模式构建过程中,我们以主体性原则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为目的,以培育和优化学生道德接受机制为核心,注重发挥师生双方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生命体验,拓展德育途径,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载体,力图通过一所学校的德育实践,以期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形成具有中等职业学校特色的德育教育模式。

德育并不能脱离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是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德育也并不是要渗透于课堂教学及其他教育活动之中,而是蕴含于课堂教学及其他教育活动之中的应有之义。基于这一认识,在职业学校中所有的课程资源都承担着德育责任。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换言之,学校里一切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活动资源都应该称之为课程。对此,我们提出要着眼于学生的文明礼仪与行为养成,心理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职业规划和终身发展能力的提高,以此来做好德育工作,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即整合礼仪与行为养成课程资源,以《文明礼仪》课为抓手,通过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抓好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和引导,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职业生涯规划》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终身发展进行思考和规划,培育他们面向未来、筹划人生的信心和勇气。实践中我们注重发挥三条工作线的作用,坚持课堂教学的德育主阵地作用,注重学生第二课堂和社团活动的德育体验,注重公民意识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实习实训始终。从点滴工作入手,关注每一个学生,通过扎实工作,形成开好三门课、抓好三条线、影响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格局,构建“三线三课”德育体系,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好职业规划能力和人文素养,且创造力较强的新型技能人才。积极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形成以优化和培育受教育者道德接受机制为核心,促进受教育者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意志全面和谐发展的德育模式。

提出构建体现中职特点的德育模式,不是为了理论上的争鸣,而是为了服务工作实际、提升德育水平。德育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师生在心灵交流和碰撞中的点点滴滴。基于对中职德育的理解,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确立了“品质优良、内涵丰富、专长明显、创造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所谓品质优良,首先是要求学生成为守法的合格公民;其次是要有一定道德操守和良好行为习惯;最终目标是要成为有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感,品德优良,举止得体,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心理抗挫能力,能对自己人生做出合理规划的良好公民。“三线三课”德育模式就是基于以上德育目标,针对中职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中等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出发而提出的。从几年的德育实践来看,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改进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德育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以文明礼仪、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切入点,带动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避免德育内容的空泛,具有较强针对性。二是德育目标更加切合实际。让学生养成较好的行为习惯和专业素养,有较强的心理调试能力,有一定的人生规划能力,在目标确定上避免了德育目标虚高,更加注重实效。三是在德育手段上注重各种课程资源的利用,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实习实训,各项主题教育活动均为德育载体,尤其是注重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的发挥和课外主题教育活动的结合,德育效果明显。四是德育实践中注重三个方面的融合和渗透,互相促进,互为因果,德育效率得以提高。

做好中职德育工作既需要符合实际的制度设计,更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具体实践。构建针对性强的中职德育模式,是为了开发和整合所有可利用的德育资源,以期形成最大合力,让德育从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的、富有生命气息的、师生共同成长的、有意义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而实现学校的德育目标。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思维模式,在具体工作中深入思考当前中职德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局面。几年来,围绕着“三线三课”德育模式的构建,郑州科技工业学校的老师们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多个相关课题相继结题推广,并获得省市表彰。多部专著结集出版,成为指导德育实践的理论成果。如老师们将日常教育教学中的点滴智慧总结、提升,形成了学校德育校本教材《师生飞鸿——青春期絮语》,着眼于青春期学生的特点,从行为养成、心理健康、职业规划指导及青春期学生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出发,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结合德育实践经验,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以期找到有效的解决途径,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和处理青春期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全员育人的有形成果。几年来,老师们在德育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提升,在专业发展的路子上愈行愈远,青年教师李迪近年来有数本德育专著出版,发表文字200多万字,成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青年职教德育专家,成为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代表。而作为德育成果的最终体现——学生的精神面貌、行为气质、言谈举止、品行品德均发生巨大变化,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当然,德育的有效性问题是个大课题,需要理论上的探讨争鸣,更需要实践中的总结提升,构建具有中职特点的德育模式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就会在中职德育工作中取得新的突破!

4.德育示范学校报告 篇四

报告

教研室:

当前,教育必须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它要求学生必须是情感丰富、有社会责任感、有健全人格的人;它要求学生未来踏上工作岗位后必须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人。如今,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国家的需要。为使全乡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2005年春季学期将老凹坝乡中心学校(本校)申报为县级德育工作示范校,准备从以下几方面抓好本校德育工作。

首先,学生在学校里应受到相应的道德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学校将采用一切手段让学生具有向真、向善、向美的倾向。

一、构筑人性化校园。让校园弥漫人的理想、人的发展、人的活力、人的激情。使学校成为学生“人性与青春的天堂,成为道德与成就的乐园,成为文明与发展的港湾”。做到尊重个性,尊重学生。

二、要求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各班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把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作好记录,并向全班公示。学校设立如“道德先锋”之类的奖项,给予相应的表扬与奖励。班主任要定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让所有获得哪怕一丁点的进步的学生都有一种成就感,把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变成学生内在的道德心理品质。

三、要求各任课教师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通过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以及相应的图片、图书、影视作品等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震憾学生,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敬佩英雄、倾慕英雄,最终学习英雄。让鲜活的材料取代干巴枯燥的说教。

四、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组织一定的德育活动。让学生通过诸如故事、读书、演讲、报告会、文艺节目、戏剧表演等方式充分地认

识到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组织一些公益性的活动,让学生的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五、要求教师不论何时应放下架子,与学生经常促膝交谈,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帮助其端正思想,指导其制定短期的德育计划并经常进行检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其次,要求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取得家长的配合,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极力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班主任要设计一张“学生在校情况反馈表”,把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传达给家长,收回“反馈表”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以及家长对学校教育及对学生所持的态度,学校要定时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商定教育学生的办法,教给家长一定的教育方法。要求家长关心孩子,但却不能溺爱;关注孩子的学习成就,同时注重他们道德的发展。严格要求孩子,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再次,全校教师应注重自身的导航作用和示范作用。在潜意识里,许多学生把教师当自己模仿的对象以及学习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身教胜于言教,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应该宽容、随和、热心、正直、乐观、淡泊名利、富有爱心。全校教师要以巨大的人格魅力形成人性的磁场,以足够的力量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启发学生、引导学生。

当然,搞好德育工作的方法还有很多,只有全体教师在工作中边总结边探索,德育工作才会取得丰硕成果。

特此报告

老凹坝乡中心学校

2005年4月6日

通知

老凹坝乡中心学校(本校):

根据县教育局教研室安排,结合本乡实际,经中心学校研究决定,从2005年春季学期起,将你校申报为县级德育工作示范校,现将申报报告发给你们,请务必对照报告抓好本校德育工作,而且按下列规定时间上交中心学校如下资料:

一、4月30日前交老凹坝乡中心学校开展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实施方案。

二、4月30日前交开展大型德育教育活动的活动方案。

三、11月10日前交老凹坝乡中心学校德育工作自查自评报告。

四、12月15日交开展养成教育和诚信教育的活动记录。

五、12月15日前交开展大型德育教育活动的图片及三次活动记录。

六、12月15日前交老凹坝乡中心学校德育工作总结。

老凹坝乡中心学校

5.2004年德育示范学校 篇五

迎着新世纪的朝阳,乘着课改实验的春风。信州区六小焕发出无比昂扬的

生机与活力。这里环境幽雅,整洁怡人。现有20个教学班,63名教职工1200多名学生。学校设备先进:实险室、微机室、语音室、电子琴室、多媒体教室一应俱全,还配有画室、练功房、学生图书阅览室、教工电子阅览室和活动室,每个教室配有29寸的彩电,安置了双向控制闭路电视系统,这里是孩子们学习成长的摇篮,是孩子们梦想启航的港湾,也是教师展示自身才华、智慧的舞台。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回顾近年来,我校顺应时代的发展,努力更新教育理念,确定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策略。以德育工作为灵魂,以教育教研为先导,以现代化教学设备为保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以全面提高全体师生素质为目标,追求和谐中的竞争,竞争中的和谐。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继通过《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电影实验学校。全国“发展与创新”的实验学校。上饶市“双语”实验学校,上饶市

“小交警”学校,“新课程”实验示范学校。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连续二届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模范职工之家”、信州区“三无一好”先进单位,“巾帼文明示范岗”并已申报全国“爱国主义读书活动”示范校。

一、同心协力、开拓进取

以周继英校长为“班长”的学校领导,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水平,是一个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

在周继英校长率先垂范的感召下,激发了大家的聪明才智,发挥了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使大家心往一处想,智往一处聚,力往一处使,继而使全体师生员工能够协同一致,相互配合,精诚团结,形成合力,进而实现了教育教学目标,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二、民主公开、深入人心

我校一贯坚持民主办学方针,制定了市六小“关于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实施方案。这样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育人环境。

1、公开评优、评先、评选文明办公室、优秀教研组的各项条件,业绩量化,由每位教师自主参与,这样评选的结果大家都心服口服。

2、凡是对公开课或参加区优质课竞赛的老师,我校均采取竞争上岗,并组织评课小组认真评课,一致推选使人人都有锻炼的机会,提高了教师的竞争意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3、公布收费标准(张贴在校门口的公示栏上),并通过部分学生会,从而了解监督乱收费的情况。同时教师与校长签定了责任状。

4、工会参与校务公开民主管理活动,工会主席担任校务公开领导副组长,学校还成立了财务审查小组,工会主席作组长,部分教师为成员。每学期对学校的经费使用进行审核并通报全体教师。

5、每学年召开一次教代会,二次民主生活会。听取群众意见,通过校务会讨论,进行反馈。充分尊重每位教师对学校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集思广益。同时,每月接待一次家长,广泛听取、吸收家长对学生管理、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师德、师风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6、学校克服了资金困难,特安排了教工活动室、乒乓球室、教工电子阅览室等,有益教工身心健康发展,活跃了教工生活,大大提高了教师电脑操作、自制教学课件的能力。如:三·八节:演讲比赛、二人三腿比赛。教师节:先进教师表彰会、退休在职教师欢聚一堂共庆节目并留影,为满十的教师过生日,周五下午四点钟以后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工活动等。

三、教育为首、成效显著

在这样一个多元化、多种价值观并存的时代,我校始终把教育放在了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用新观念、新内容、新方法、新载体,让德育更符合时代要求,更贴近现实状况。一年来,我们坚持以课堂为渠道,以活动为载体,以制度作保证的工作思路和“六个一”的工作方法。

(一)建设一支队伍———全面育人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担负起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的重任。

1、坚持每周一次政治学习,组织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学习《师德师风教育》、《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各种师德教育文章,加强了师德修养,严格了道德行为。具有高尚的灵魂,才能真正成为“人类 灵魂的工程师”。

2、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就必须具备一桶水。

校长亲自指导教育教研活动,每学年进行随堂听课,及时反馈提出新的要求。教研组每月至少一次教研活动。各备课组开展的业务学习和集体备课隔周进行,由行政领导包干年级组,深入各备课组、指导工作、检查督促,促进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和不断充实。

3、针对我校年轻人多这一特点,我校成立了六小团支部。制定了“团员规章制度”,要求每位青年教师在教学上努力创新,敬业爱岗,为人师表,加压了青年教师的担子,从而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潜能。

4、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是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因此,学校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评比、量化,每周评比循环红旗,定期召开班主任、辅导员会议,针对各班的实际情况,及时总结,扬长避短。每学年召开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博采众长,共同进步。

5、以“红领巾广播站”每周一的晨会为窗口,提高对树立优良校风的认识,并引导师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并做到了每月一次总结,发扬校风建设中新取得的成绩,并不继赋予新的内容。

6、学校开展“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主题教育。在活动中全体师生受益匪浅,并决心:从大处着眼,从小事着手,从自我做起,持之以恒,努力使六小成为全区文明建设的亮丽“窗口”。

7、教育的风气,教师的风气,是党风,社会风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切实加强学校优良教育行风的形成,我校从工会、教务处、总务、大队各部门再到每一位教师,从六个方面进行评议:通过评议,自查,召开学生会,家长座谈会,主动征求意见,并推行了服务学生、家长的承诺制。学校也制定了相关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措施,要求全体教师文明施教、优质服务,塑造良好的行风形象。

8、开展了“文明单位进社区,共驻共建”活动,以“爱我社区,美化家园”为主题,在学校掀起“共建文明社区”活动的高潮,并以这一活动为契机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1)召开了一次动员大会:(2)组织了一次环保主题班会;(3)出了一期环保知识的板报;(4)对社区居民进行了一次环保知识宣传;(5)组织学生和社区领导、居民一起清洗了街面广告、清扫街面卫生;(6)高年级的同学进行了社会调查,四(3)班同学调查“防非典”知识参加市里实践研究竞赛荣获了一等奖;(7)组织了保护环境习作比赛。让同学们认识到,不仅是在校内做文明的学生,校外也要做讲究卫生、遵守秩序、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的小公民,为创造美丽、洁净的家园作贡献。

9、开展“树新风、树典型”评比活动,每学年评出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文明办公室、先进教研组,并给予奖励。

(二)优化一个环境———整洁优美

校园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给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生动的、持久。

1、重视校园的净化、美化,号召全体学生争做绿色环保小卫士,并设立卫生监督岗。走进六小校园,令人赏心悦目。我校已申报了省级“文明庭院”。

2、构思新颖的橱窗设计,板报给入耳目一新的感觉,给校园增添了一份亮丽。

3、开展了“爱我校园”的主题班会,增强了学生对校园绿化的保护。使我们的校树木葱茏,绿草青青。

(三)突出一个重点——文明向上

为使我校学生受到系统、综合性、生动活泼的教育,形成健康活泼、文明向上、朝气蓬勃-的校园氛围,大队部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有特色的一系列活动。

1、组织学生开展了“爱我家乡”读书活动、苏静喆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区级、市级比赛均获一等奖。组织学生开展了“兴赣富民奔小康”读书活动,参加信州区读书比赛活动,讲故事、演讲均获二等奖。教师参加师德师风教育先进事迹演讲比赛获二等奖。

2、成立了信州区首家小交警学校。“小交警”指挥交通已成为市区一景。“小交警”学员每学期坚持上街值勤活动,受到交警支队社会市民一致好评。小交警队员代表上饶市参加江西省“平安行”交通知识大赛获团体优胜奖。并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小学生交通常识的培养》获市级研究性学习展示集体一等奖。2004年“调查非典”获上饶市比赛一等奖。

3、我校坚持开展了献爱心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生慰问常青乡敬老院孤寡老人,给老人献花、捐钱,并献上文艺节目。

(四)围绕一条主线——爱国主议教育

在德育实践中,根据本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使爱国爱乡的思想观念深入学生心中,成为激励学生健康成长的强大动力。

1、开展循序渐进的活动:如“告别陋习树新风”;“我为班里添光彩”;“爱我校园、爱我上饶”:“爱我中华,爱我人民”;“面对吃的、玩的,是与人分享,还是独自享用”;“弦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爱心、诚心、孝心、热心”

等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2、各班每月出一期板报,潜移默化地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3、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各学科和第二课堂活动中。

4、组织了秋游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亲近自然,体验生活,开展了现场“炒菜、拼盘”竞赛,“摄影”比赛等,同学们在活动中增长了才干,陶冶了情操,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从而油然生起对家乡的热爱。

5、缅怀革命先烈。我校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带领学生到茅家岭烈士陵园,黄道烈士墓扫墓,激发了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五)强化一个规范——行为规范

1、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为内容,把“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认为规范制成图,用电视播放出来,并进行了检测,进行强化训练,制订了循环红旗的评比制度和一日一报制,好的进行及时表扬,不足提出改正。

2、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卫生宣传教育,利用墙报、校内广播、晨会、班会、健康教育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宣传教育,让学生了解春秋季多发疾病的预防知识。

3、班主任督促学生每天勤洗手,搞好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

4、定期抽查学生个人卫生情况、班级卫生、通风情况。优化校园环境。

5、杜绝学生买零食。各班按区域组成小队放学、值周班级及全体教师,齐抓共管。

(六)落实一个目标———全面发展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达到全面提高素质。

1、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时,做到专课专用,教导处不适时机下去检查,并召开部分学生会了解情况,没有出现挪课的现象。

2、开辟第二课堂,丰富课余生活。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学校开设了舞蹈、声乐、微机、绘画、英语、球队、武术等兴趣小组。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才干,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美术小组每年获团体优胜奖,其中作品获全国级的金、银奖三十多幅,体育竞赛每年获团体奖。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德育工作焕发了新的光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队部的工作多次受到省、地、市的表彰,获“全国文明雏鹰假日小队”的光荣称号。

四、教育科研,形成特色

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只有以课堂为基地,才能收到教学的实效;只有以科研为切入口,才能提高教学改革的层次,获得好的效益。

(一)建立开放课堂,探索教学新路

我校提出的口号是“向40分钟要质量,靠40分钟出素质”,使课堂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1、教学目标素质化。各学科要求达到教研室规定的三率(巩固率、达标率、优秀率)。同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学结构科学化。只有建立开放的课堂才能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内在潜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积累、思考、灵感参与教学过程,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正如新课标指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学手段现代化。多媒体引入教学中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我校开展了多媒体优质课竞赛、自制教学课件评比等活动,其中一课件获市二等奖,促进了教师对电脑的操作运用。

4、积极参加信州区教研室开展的各项教学评比,观摩活动,均受到同行好评。取得较好的成绩。

5、教师们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上课、撰写教学论文,近年来,我校教师参加各级组的织各种竞赛获国家级54人次、省级27人次、市级79人次、区级51人次,学生获奖:国家级51人次、省市区级116人次。

(二)深入课题研究,结出累累硕果

在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倡导“科研兴校”,已成为许多教育人士的共识。围绕课题进行教育科研的目的就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目前我校承担的课题有: 1、2001年7月,承担了中央电教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优秀电影促进学科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该课题实验方案获全国三等奖。2、2002年5月立项了三个省级课题:语文:创新教育与课堂教学--自主、协作、创新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英语:“乐、思、创”课型研究。实验老师撰写的课题论文获省级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3、2002年承担了全国“发展与创新”课题研究,并邀请市教研负责人进行了专题讲座,并对该课题的研究进行了具体的指导。2003年4月我校开展了“发展与创新”课题研讨会,教师们通过多种形式的尝试,自身得到了提炼。课题组老师参加市级说课竞赛获一等奖,撰写的论获国家级二、三等奖,参加全国的录相课获一等奖,微型讲座均获市级一等奖、国家级一等奖。4、2001年市教委已审批通过“双语”试点学校,通过教学、美术两门学科进行双语教学尝试,效果较好,学生、老师在学习和教学中得到了升华。

5、积极开展市“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2002年12月在弋阳召开的现场展示会上获集体一等奖,2003年4月学校开展了以班级为单位的研究性学习汇报展示。2004年参加市级研究性学习江报“调查非碘”获市级一等奖。6、2002年9月,我校一年级任课教师承担了“新课程实验”课题研究。认真贯彻上级精神,省教研室到校检查工作受到了好评。2004年向全区各校进行了“新课程”展示。学校自编校本教材、展板、师生教研沙龙、教师自制课件,亮相课得到了局领导、教研室、及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教师论谈获市级一等奖。

我校将一如既往地进行课题的研究、深入。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去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深刻感受到学校教育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这种变化将铸造一代新型教师,将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它必将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带来个性自由的教学春天。红烛谱写希望诗,春蚕编织绵绣篇。今天学校正以“个性化管理、研究型教师、文明化校园”的崭新理念,朝着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和谐发展的理想境界迈进。

6.特色示范学校申报材料 篇六

一、学校概况

**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制学校。占地90亩,建筑面积7183平方米。现有教学班级26个,中小学生919名,学校现有教职工89名,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100%,学历达标率为100%。学校环境优美,装备了多功能阶梯报告厅、远程教育系统、广播听力系统、校园网、微机室、图书室、音体美器材室、实验室、“留守儿童之家”、“梦想教室”、“阳光书屋”、“乡村少年宫”等教育设施设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学校以“为学生终身发展而奠基”为办学理念,以“学校管理规范化,教学质量优质化,教师队伍优秀化,办学条件现代化,校园环境育人化”为办学目标,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立足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严谨求真,自信进取”的校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风,“立志博学,善思切问”的学风。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省绿色学校创建先进学校”、“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学校”,市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 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

二、主要经验

(一)、以优化设施环境为基础,凸显校园物质文化。美好的校园环境是师生的精神家园。近几年,学校抓住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教学设备的更新换 代工作,先后建成2700㎡教学楼一幢,405㎡师生食堂一座,生均25册的图书室一个,引进阳光书屋、梦想教室、乡村少年宫和留守儿童之家等项目,使学校的硬件建设跻身于凉州区乃至武威市农村一流学校行列,为教师提供了优越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兴趣的培养,特长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学校以建设园林化校园为目标,本着四化:净化、美化、绿化、亮化;五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育人性的原则,对校园自然环境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调整绿化布局,扩充绿地面积,广栽花草树木,精心搞好品种的搭配和花草树木的修剪,使校园里绿叶红花相互映衬,高树低树俯仰生姿,创造出优美的自然景观。

在优化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学校通过加强文化载体建设,创设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设计布置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旨的校园文化墙80多米;在楼道走廊装帧名校简介、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和书法绘画作品等80多幅;布置名师风采、星级学生和学校荣誉等展板。向师生开放图书室、阳光书屋、梦想教室、乡村少年宫和留守儿童之家;开通校园文化广播站,开展每天10分钟古诗文诵读和书法练习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题写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事,事事做楷模”、“教师十德”、“求知十法”、“德育三从四会五不忘”等墙面标语。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文化气息对陶冶师生的情操,净化师生的心灵,起到了潜移默化 的教育作用。

(二)、以创优管理机制为动力,建设校园制度文化。我校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努力落实“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管理思想,以“民主、科学、和谐、高效”为核心优化学校管理机制,促进学校和谐发展,使学校管理有了新的推进。一是积极推进学校教学管理改革。修订了《学校教师岗位职责》、《学校教学常规实施意见》、《学校教师工作量考核办法》、《学校优秀教研组、年级组评选办法》和《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办法》等规章制度,建立了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鼓励教师探索教学创新,对教师考核实行常规考核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制度。建立教师专业发展记录袋制度,科学记录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二是深化学校内部激励机制改革。完善了《学校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学校考核细则》和《学校教师评优选先细则》,用激励机制推动人,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积极探索学生发展性评价机制。建立了《学校学生发展性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学校星级学生评选办法》和《班级联动小组考核办法》等激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制度规范。

(三)、以“三风”建设为核心,培育校园精神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它是学校师生共创和认同的文化价值的表现。它通过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校风、学风、集体舆论和心理环境等方面体现出来。

1、建设优良校风。近几年,学校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 基”为办学理念,把“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严谨扎实的治学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爱校如家的团队精神”作为学校的教师精神,把“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学有特长”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以此激励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奋斗。学校坚持不懈地进行校风教育,使校风内化为全校师生的精神,进而转化为他们的行动。

2、建设优良教风。学校立足校情,以人为本,坚持不懈地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提出了“育人师表为首,教书严谨为要,敬业爱心为本,爱岗勤苦为先”的师德要求。建立师德师风承诺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进一步规范从教行为。二是加强教师学习培训。学校积极为教师学习创造条件,派专人负责接收远程教育学习资源,订购学习光碟、征订各科专业性学习刊物,为教师理论学习提供了资源保障。经常开展教学研讨会,组织教学基本功竞赛,通过“外引内树”、“拜师结对”、“名师共享”、“传帮带”等多种形式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三是扎实开展“课、研、修”一体的校本教科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以“同伴互助,个人反思,骨干引领”为核心要素,通过集体备课、教学反思,交流研讨,协作解决,专题讲座,说课、听课、评课等基本形式,逐步形成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动的新型教研风气。四是优化教师工作环境。学校用感情温暖人,领导从各方面关心教职工生活和身心健康,尽力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既重视教师的工作,又重 视教师娱乐休闲的需要,为教师运动健身配备的必要的器材,开辟了场地,规定了时间;重视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积极为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千方百计为教师搭建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3、建设优良学风。学校十分重视优良学风的培育:一是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教育,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为了将来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祖国有用之才。二是加强学法指导。通过开展学习方法讲座、学习方法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三是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经常性的检查、督促、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听课、作业、复习和提问等学习习惯。四是建立班级学习联动小组。营造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学习氛围,达到“兵教兵、兵学兵、兵练兵”的目的。

学校在抓好“三风”建设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优秀年级组、优秀备课组、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等先进集体评比活动;在学生中开展“校园之星、优秀班团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少先队员”评比活动;在教职工中开展“优秀教师、优秀党员”等评比活动,展示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重视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努力构建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尊重、互信的新型人际关系。

(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建设校园德育文化。

学校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合力唱响德育的主旋律。一是注重德育宣传。利用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主题班会、橱窗匾牌、班级特色文化专栏等开展宣传教育。二是狠抓德育常规教育。根据不同年级发展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实施德育工作,把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作为德育的基础工程来抓,努力实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建立了文明督察队,对不文明的言行进行督察,在学生中开展“当文明人,做文明事”活动,制定细则,要求学生用文明的标准衡量自己,说有准则,行有目标,逐步养成了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三是以活动为载体推进德育工作。在活动内容上,利用国旗下讲话和重大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感恩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等主题教育。在活动形式上,主要有“读”: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等各种主题读书活动,进行读书心得、征文竞赛;“看”:看新闻、优秀影视片、图片展览等;“听”:听先进人物、英模事迹报告、安全教育讲座、法制教育讲座等;“做”: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进村为民服务活动、假日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等;“赛”:开展各各有意义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在受启迪、受感染、受教育。四是关注弱势学生,促进学生之间的均衡发展。学生中的弱势学生主要指学习成绩差和思想品德有问题的“双困生”,这些学生的发展程度直接决定学校教育的整体水平。因此,学校在“双困生”教育上,要 求教师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虐待,态度上不粗暴,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学生点滴进步。学校要求各班建立完备的学生成长档案,对“双困生”的教育指导要有系统的计划、精当的措施和跟踪记录。长期开展“爱心三帮”(思想上帮贫、学习上帮难、生活上帮困)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集中辅导4-5名“双困生”,逐步增强弱势学生的实力,同时,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为弱势学生创设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让他们感受自身存在的价值。学校还设立“成长进步奖”,每班每学期评选5名成长进步较大者,给予表彰和奖励,以增强学生成长的决心和信心。

(五)、以校本课程为依托,构建校园特色文化。

学校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发挥优势,努力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良好促进作用的校本课程。一是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开设了国学文化必修课。学校每周开设一个课时的国学文化课程,根据学生年龄大小、能力高低分层教学。小学段主要是诵读和讲成语故事,诵读的内容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唐诗三百首》。成语故事主要讲一些富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如:“闻鸡起舞”、“程门立雪”、“囊荧映雪”等。中学段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解读,解读内容包括:《论语》、《弟子规》、《诸子格言》、《中国文化名人》等,通过解读让学生走近名人,聆听圣贤教诲,学习名人品格,净化自己心灵,涵养健全品格。二是为了充分发展学 生的个性特长,学校推出了风格各异,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以年级为单位开设了文学、舞蹈、书法、葫芦丝、二胡、绘画、田径、武术、乒乓球、篮球和计算机等特色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三是依托梦想教室和阳光书屋开设梦想课程和阅读课程。梦想课程是基于“全人教育”理念,融合问题探究、团队合作、创新创造、环境保护、情绪智能等元素的跨学科综合素质课程。包括“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如何去”三大模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阅读课程借助“晓书”阅读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进行,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国教育家布莱森认为:任何一所学校环境,其实都在默默地对学生发表演说。优良的校园文化,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品德素养不断地得到提高和完善,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创建了平台。今后,学校将结合时代主题依靠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师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美好的空间。

7.特色文化打造示范标杆 篇七

“三个统一”打造亮点

统一策划。中铁五局五公司针对新开发项目和在建项目进行统一指导、统一策划。近年来,公司先后赴渝利铁路、贵广铁路等30多个项目进行项目文化建设策划;在项目部、各架子队办公室、生活区域内合理布设“七图一牌”,对企业理念、企业精神、项目精神等宣传栏、标示牌、引导牌进行统一设计和制作;对模板样式、背景设计、字体颜色进行统一规范。这些都由企业文化部结合项目实际制订具体方案,征求项目意见,进行定点制作。尤其是都亭山隧道、高兴隧道、壁板坡隧道等重难点工程的有形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统一格调。中铁五局五公司以工地标示、工地设施、工地标语、工地服装“四个统一”为抓手,坚持统一格调、统一标准、规范动作。公司不断丰富“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以“铸魂、育人、塑形”为主线注重有形化建设。公司编发的宣传册和管理办法要求各项目“统一主调颜色、统一页面模板、统一形象外观”。在行为文化建设中,五公司抓好管理制度、岗位职责、行为准则、奖罚措施等方面工作,确保员工服务态度、技术要求、操作流程、目标责任、职业道德等行为规范,形成令行禁止、步调一致、文明和谐的行为文化。

统一布置。中铁五局五公司在项目文化建设中始终把加强项目文化建设纳入施工生产和项目管理全过程,坚持做到与项目党建融合、与项目管理融合、与三工建设融合。在驻地建设上,统一采用蓝顶白墙的活动板房;在品牌形象上,项目部严格按照中国中铁股份公司VI手册实施;生活区内按标准刷上中铁标识;在办公区和生活区,中国中铁、中铁五局旗帜迎风飘扬,办公室窗明几净,各种图牌制作规范严谨,中国中铁和五局的企业理念、工程品牌被制作成宣传牌集中展示;在施工区内,临时道路宽敞整洁,各类物资堆码整齐,安全通道规范便捷。

“三个突出”彰显特色

突出“隧”文化。中铁五局五公司累计完成隧道成洞超过200公里,长期的隧道施工形成了具有深厚底蕴的“隧”文化。每到一个隧道口,隧道上方统一的红底白字——中国中铁五局承建××隧道的大标牌引人注目,隧道口进洞人员显示牌、九牌一图、安全质量讲评台整齐划一。隧道内整洁干净,衬砌质量外美内实,每隔100米挂一个灯箱,灯箱上设置标准化管理、安全质量、企业理念等宣传标语,既美化了隧道环境,又进一步扩大了“隧”文化的影响力。同时,五公司还制作了隧道工程宣传画册和隧道工程宣传片,展示了隧道施工的雄厚实力和“隧”文化的深厚内涵。

突出“看板”文化。中铁五局五公司“看板”文化的由来始于渝利铁路五总队,为了让一线员工了解掌握指导施工作业规程,五总队将“安全操作规程卡片”制作成看板摆放在施工现场,让参建员工每天上下班都可以看到安全操作规程,达到“看看板、学看板、会看板、用看板”、“看了看板长心记、长了心记提水平”的良好效果。桥梁施工看板也别具特色,通过设置固定式铁架看板,使基坑、桥礅、连续梁施工过程中每一道工序的操作规程、安全卡控要点一目了然,让现场管理人员熟练进行标准化作业,促进了质量安全平稳可控。

突出“质量安全”文化。中铁五局五公司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在长期的施工过程中逐渐提炼出“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文明施工、共益发展”的项目安全文化之“魂”。各项目认真抓好安全质量文化建设,注重岗前和施工过程的安全培训,坚持三级教育,在隧道口、桥墩上、路基边、操作台等施工区悬挂各种质量安全标语标识、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制作安全质量知识宣传长廊,在驻地和施工现场张贴安全质量漫画,生动地进行安全质量教育,营造浓厚的质量安全文化氛围。公司还大力开展“安全质量万人行”活动,利用宣传栏、班组学习等途径和方式,向广大职工宣传“万人行”活动的目的和重要意义,让每位职工充分认识和了解“万人行”活动的内容和目标要求。各项目还在职工中选拔安全生产监督员,设立安全质量讲评台,坚持班前5分钟安全质量讲话、技术交底和班中安全质量检查、班后安全质量考核制度,以强化安全质量监控。

“三个选择”树立标杆

选择重点,高标准建设。中铁五局五公司适时有选择地对各项目重难点控制性工程进行重点项目文化打造。按照“建出特色,建成标杆”的项目文化建设思路,在重点隧道、桥梁、路基施工现场制作大型企业形象宣传广告牌。公司积极倡导“党旗红 争先锋”的红色文化理念,坚持把项目文化建设与标准化管理工作相融合、与“练内功、调结构、强管理”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与“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服务理念相结合、与质量安全过程控制相结合,切实融入项目施工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做到组织有力、重点突出、落实到点。贵广铁路高兴隧道进出口工地先后被贵广公司列为全线观摩学习点,并授予高兴隧道出口“标准化工地”称号;元红项目部多次获红河州元红公路建设指挥部施工进度和安全生产奖,累计获奖金近50万元,项目部在公路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信誉等级考核中被红河州交通运输局评为“AA施工单位”称号。

选择时机,着力打造。中铁五局五公司倾全力指导帮助项目在恰当的时机打造独具特色的项目文化,在大型检查活动和观摩推进会上全力推出,彰显项目文化软实力。渝利五总队抓住2009年在都亭山隧道召开渝利铁路标准化建设现场观摩会的机会,重点策划,以管理标准落实到位、作业标准落实到位、现场建设标准落实到位、过程控制落实到位,充分展示了“创优争先、勇争第一”的项目精神。沪昆客专云南段项目部坚持项目文化工作与施工生产工作同起点谋划,高质量建设,重点以壁板坡隧道为展示窗口,提出了精品沪昆、人本沪昆、绿色沪昆、和谐沪昆、廉洁沪昆的“五个沪昆工程”项目文化建设目标。沪昆客专江西段项目部弘扬“亮剑沪昆,落实标准,奋进五局,铸造精品”的五局沪昆精神,在2011年4月份,以路基试验段的良好形象,成为了沪昆客专江西段的观摩点,受到业主单位和兄弟单位好评。

选择亮点,全力推广。为使企业文化在工程项目广大员工中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推动企业文化在生产一线落地生根,中铁五局五公司借鉴渝利项目标准化示范点、贵广项目文化建设示范点等成功的经验,在公司各项目进行全面推广,进一步扩大亮点的光亮,让亮点照亮更多的项目。

(作者系中铁五局五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上一篇:灯具拆除工程施工方案下一篇:基于ASEB分析的体验式低碳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