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024-09-12

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精选8篇)

1.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一

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开始,那么,小学生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石家庄市东苑小学卢家熠老师介绍了她们班学生们总结的六字真诀。

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开始,那么,小学生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石家庄市东苑小学卢家熠老师介绍了她们班学生们总结的六字真诀。

“转”:上课时学生眼睛跟着老师转。老师在讲台上走到哪里,学生的眼睛、耳朵就要跟到哪里。

“记”:一边听课,一边有意识地记、有意识地背,强化记忆。

“忆”:及时回忆。学生在三个时间里回忆:上课时,在老师讲课停顿或写黑板的时候,回忆一下刚才老师讲的内容;下课时,赶快回忆一下刚才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回家后,用二十分钟时间回忆一下当天上过课的主要内容。

“预”:事先预习,带着问题来上课,听老师讲的内容和预习的有何不同。

“系”:学生放学回家,先要把当天上过的内容分科目进行归纳整理。比如,语文课学习了很多关于颜色的词,就将这类词归纳在一起。

“集”:回家做作业、复习和预习时都要高度集中时间。内容也要集中,同一门课的作业,复习、预习要集中在一起完成。

此外,很多小学生在考试或学习中总是因为粗心而影响成绩,卢老师介绍了两个预防方法:一是考试过程中拿起考卷就要想起———考卷下面处处有地雷。每道题、每一步都要仔细做,不要想当然。二是准备一本错题本。把错题原封不动抄下来,再用红笔改正,并写一句总结教训:这道题我是什么原因做错的。考试前将自己以往的错误看一遍,可以避免考试时再犯。

2.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二

大一新生暂时还未能将自己从中学生的角色中剥离出来,仍然延用中学时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等待教师指定学习内容,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不知道如何应对忙碌而相对独立的生活,不知道如何应对全新的种种课程,不知道如何应对上完课就匆匆离去的教授。他们对学习的认知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尚未养成适合大学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也没有意识到不同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不同的学习和做事风格,会造就不同的人生。

倘若学习习惯和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提高,大学生活就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这将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对大学生活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甚至对他们今后的人生的轨迹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如何让新生迅速适应新环境、新生活是辅导员面临的主要任务,而如何调整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使之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自然就成为这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一、目前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学生的学习情况主流是好的,很多学生经过一段适应期,都能根据大学的学习生活节奏及时调整自己的步伐。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面对崭新的大学生活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中学的应试教育让他们习惯了“教授-接受”的教育方式,在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 学习努力程度不高。

据调查,很多大学生以为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了,在经历了长期紧张压抑的高中学习之后,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会自然产生,于是一进校就放松了学习。若是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也不失为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然而,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的初期,这种张弛就失去了度,过度放松,完全处于一种毫无压力的状态,整日娱乐,忘记了学习,失去了目标与动力,其后果是不难想象的,成绩一落千丈,甚至出现考试不及格的现象。

2. 学习动机有功利倾向。

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学习动机与学习密切相关,决定着学习活动的引起、继续、完成的全过程。目前,很多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人主义,学习上有较明确的实用和功利目的。例如,某些学生丝毫不考虑专业学习的需要,选课时只选比较简单、轻松并容易得高分的课程;有的学生考试得高分的目的只是为了评奖学金;有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考试课,其他课程一律“60分万岁”。

3. 学习方法不佳。

一些学生没有根据大学教育的特点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部分学生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厌学现象。

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不论从学习动机还是行为上,不具备学习的主动性和良好学习习惯是大学生在学习上所面临的主要障碍。那么何谓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顺利完成学业有何帮助?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一名教育者,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什么是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具备自主学习习惯的人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综合素质和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强的人往往具备以下特点:(1)学习目的明确,对学习价值观有正确的认识。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学习积极性高,主动汲取知识的欲望强烈。(2)学习方向性强。能从庞大的知识海洋中准确地捕捉自己希望获得的信息,并能有效地利用和处理这些信息,做到为己所用。(3)学习创新性强。对所学的知识不满足于约定俗成的答案,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不同视角去认识事物,善于将所学的内容综合起来并进行总结,创造性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有意识地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4)自我控制能力强。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学习情绪和态度,合理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并对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阶段性的评价。(5)乐群性强。能主动地与同学和教师沟通,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分享和交流学习经验,能够迅速适应群体生活,为团体所接纳。

在这种主动性的激发下,久而久之,学习者不断总结经验,可以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养成“温故而知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良好习惯的引领下,学习者不但可以顺利完成学习目标,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会在学习中建立自信。学习者一旦具备了强烈的学习自信心,在之后的学习中就会受到之前所取得成绩的鼓舞,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状态,对学习的认识逐渐由感性过渡到理性,最终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由此可见,这种学习方式主要强调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一直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三、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

大学的环境比中学要相对宽松,课余时间也较多。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只靠任课教师在课堂上的努力,更要依靠个人的自我约束能力,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养成独立思考和自学的习惯。还可依靠各种学生组织,将学习能力培养贯穿到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如班级、宿舍等,使自主学习的意识深入人心,由此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依靠群体力量带动个体发展,以达到预期效果。

1. 课堂内提倡互动教学,培养学生自我参与意识。

罗杰斯曾说:“传统教学缺乏真诚的、亲密的人际关系,充满着威胁和恐惧,教师以权威自居,发号施令。”不得不承认,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育,通常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教师“主宰”着课堂上的一切,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课堂气氛呆板,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和信息上的反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缺乏积极参与的意识。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任课教师应该主动深入到学生中去,以饱满的热情、平易近人的态度去和学生沟通,要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于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使他们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多样化:

(1)集体讨论。这是生生或师生之间互相交流的良好机会和平台,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任务,由学生自愿分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思想和看法,互相启发,达到共同完成任务的目的。在这一模式下,教师不应过多地参与讨论,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哪怕学生讨论的结果略显肤浅或者存在微小的错误,教师在最后做一个总结性的发言即可。

(2)角色转换。让学生掌握一次主动,由学生自己备课,讲课,互相布置作业。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师的工作,体会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知识的主体,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使命

(3)求新求异。鼓励学生对现有的一些尚不成熟的理论持怀疑态度,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能够在怀疑和批判中有创新的思维发展,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

2. 课堂外及时引导,拓展思路,开辟多元化工作途径。

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的有限时间是远远达不到效果的。如何在课堂外的学习中使学生继续保持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我们每一位思想教育工作者仍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寻找学习动力。有的学生学习没有动力是因为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了解,认为自己的兴趣不在于此,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行业没有信心,导致一时间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作为和学生距离最近的辅导员教师,应该善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了解学生的疑惑并及时帮助他们予以解决。对于上述问题,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多收集关于本专业的比较著名的书籍、业内名人的资料。每个班都有一位专业教师做班主任,可以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每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主要介绍专业知识。其次,引导学生树立为就业、为生活而学习的目标,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就业和生活而学习,当然就是学习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个人素质,为过上理想中的生活需要具备何种条件,这些知识都不是学校要求学生去学的,而是为了自己的就业和生活必须掌握的。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收集相关信息,使他们明确就业要求自己具备什么样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人文修养和个人素质,引导学生逐步地明白自己将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要过这样的生活需要什么样的基本条件,大学阶段为条件的完成需要做什么样的储备。

(2)广辟途径,加强教育,注重非正式群体的建设。大学生按年龄层次划分,尚处于青春期阶段,这类群体的认知很容易受到和他们亲密接触的人的影响,如老乡、同宿舍和同一社团组织的同学。这些非正式组织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对其加以规范化的管理,使之发挥正面作用,如组织高年级学生给大一新生做形势与政策报告。在这些活动中,由于相关知识的匮乏,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相关知识的需要。此外,还可以采取演讲、宿舍评比等活动形式,并通过完善激励机制,促使其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3)提高学生自我监控能力,注重学习策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储备;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即提高学生自我认知的水平,能够对知识进行控制调节,促进个体思维的创新;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即提高学生对自己所完成任务能力的评价和判断,都是培养学习策略的有效方法,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策略,就会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有利于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和效果。

(4)启发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习惯,培养其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之后,还要提醒学生将学习的热情维持下去。这种热情在产生的初始状态可能是自发的、无规律的,由此种思想所支配的行动也可能是零星的,不带有惯性的。倘若能使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持续被激发,那么热情就会逐渐转化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当这种精神动力成为一个人的思维习惯时,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大学新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今我国高校需要提高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并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林毓錡.大学学习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87.

[2]董奇, 周勇.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 [1].

[3]唐华生.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4].

3.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何培养 篇三

关键词:阅读;聆听;独立思考;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190-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具有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和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数学学习中少不了聆听老师的讲解和倾听同学的发言。听老师讲解时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学会听老师讲解,认真听老师讲课,特别是要听清楚老师所提的问题。老师的解题思路,老师所总结的方法,,这些一般都与教学重点有关。听同学回答也是学习和理解知识的途径。认真听同学的回答,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己的思考,更能对他人的回答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必要的补充。特别是同学之间的思维水平比较接近。有时候老师的讲解未必能听懂,但是换成同学的语言后却能使其明白。但是有的学生就是没养成好好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的习惯,导致基础知识和概念理解不清,掌握不牢,做题就错误不断。学会听同学们发言,小孩子年龄小往往只注意听老师的讲课而忽视同伴的发言,别人一说就接话,如果让他来说其实他说得还不如别人。这个习惯的修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我常常要求学生在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注意听,边听边思考:同学回答得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如果同意别人的观点,可以轻轻点头表示赞同,若需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再举手,经允许再站起来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且明确规定举手发言的意思是:举手经允许方可发言。

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要学好一个新知识,首先要求学生会读懂课本,会“读”才能“懂”,才能学好。阅读并不是语文学习的“专利”, 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使学生逐步在数学阅读中领悟数学语言,正确地理解数学题的意思。如:我记得在一次测验中,其中一题目为: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直角,再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对于后面一个问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未能完成,原因在于没把题目读完。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数同学只读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数字或个别词语做题,不作深入思考,而是凭着感觉做。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是使人们发现新的知识,通向成功之路不可缺少的桥梁。独立思考的人,是不惟书,不惟上,非常自信的人。一个常怀疑自己的人,也是不敢怀疑书本的,一个不敢怀疑书本的人,是不可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的。只有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独立思考,才能开出智慧的奇葩。在学习上独立思考,其实质就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经过自己头脑的消化。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机械的记忆和模仿是必要的,但最终要变成自己的东西,还是要经过自己的一番思考。如果不能独立思考,在学海中随波荡舟,人云亦云,那就不知会飘向何方。但是,独立思考并不是胡思乱想,它需要一定的知识作基础。完全独立的“独立思考”是没有的,人们总是在吸取前人有益遗产的基础上,方能进行独立思考,得出与前人多少有所不同的东西来。因此,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一切有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许多社会学家提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更为重要。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如果学生不能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与他人合作性互动之中的话,那么这些知识与技能都是无用的,这种教育就是失败的。由此可以看出,学会与不同的人共事是现代教育要教会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在在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人合作,不愿为他人服务,他们的这种意识与做法显然是与时相悖的。针对这种状况,数学课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即在数学课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意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三、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好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思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中“镜面对称”的内容时,先让同学都去照一下镜子,然后在小组立交流:人在镜子里的特点,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学生通过活动和交流能总结出:照镜子时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4.初中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篇四

1.制定学习计划:在每天的学习之前,先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合理分配时间。

2.主动学习:不要被动地接受知识,要主动地去寻找知识,例如通过阅读、查找资料等方式。

3.做好笔记:在听课或者学习的时候,要认真做好笔记,并且及时复习。

4.独立思考:不要盲目地接受新知识,要思考、质疑,并且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解决问题。

5.多元化学习:不要只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要多尝试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例如历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6.多参与课堂互动:不要独自学习,要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7.坚持锻炼身体:运动可以缓解压力,提高注意力,有助于身体健康,所以要坚持锻炼身体。

8.保持积极心态:学习过程中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轻易放弃,要有耐心和毅力。

5.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五

我认为高中阶段应该侧重于对学生以下学习策略的培养:

词汇策略:词汇是整个高中学习的基础,因此对于学生词汇策略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单词记忆的规律。主要应该强调以下策略:认知策略和资源策略:

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最关键的地方还是在于对学生的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们的知识运用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英语教学而言,理解能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增强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能力需要学生在理解语言含义的基础上,把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能够适时回顾,建立完整的框架,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理解能力的提高,需要从逻辑能力、推理能力等方面进行训练,让学生不断总结出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从深层次把握语言的内容意义。增强英语的记忆能力,是学习英语必须要掌握的一项能力。记忆能力的提高需要进行大量的语言训练,训练方式以口语的形式展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复述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英语的学习

归根到底是学习词汇的活动,大多数学生虽然明白词汇是影响他们英语水平的关键因素,但记忆单词增加词汇量的意识普遍较淡泊,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计划性,随意而为。绝大多数的学生能根据发音规则来记忆单词;部分学生经常使用构词法记忆单词,有的有时使用,有的很少或从不使用;学到新词时,有的学生有时或经常会联系旧单词记忆;有的学生经常把单词分组记忆,有的学生很少或从不这样做;有的学生经常把单词放在课文里或句子中记忆,有的学生经常定期复习学过的单词,对于老师课堂上比较强调的记忆方法,学生使用的频度较高,如根据发音规则、构词法及联系旧单词来记忆单词。象将单词分组记忆及把单词防在课文或句子中记忆的方法,学生觉得麻烦,不爱使用。通过教师的指导,大部分学生对科学的记忆方法都有所了解,但经常使用的比率大幅低于有时使用的比率,这说明学生在认识方法和运用方法上存在很大差距,这样记忆效果自然不好。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总体来说停留在“有时使用”这一水平。

6.如何养成孩子好的学习习惯 篇六

2、培养孩子认真完成作业及其他学习任务的习惯 ,要求孩子按时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家长督促孩子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家长监督孩子做作业要像上课那样严格要求,避免孩子边做作业边玩耍。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也是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关键措施,对学生人格的形成和自主能力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

3、培养孩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提前预习课程,把不懂的内容做好记号,等到第二天到了学校可以主动向老师提问,学习不懂的知识,这样就有针对性,方向明确。复习时候抓住知识点,做好知识结构清理,重难点明白。对各科内容进行交换复习,合理安排好复习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4、培养孩子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养成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 积极举手发言表明孩子好学,勤思好问,认真学的一面。说明孩子有上进心,有利于开拓思维,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同时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习惯的培养应贯穿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与学习思维方法,思想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5、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没有兴趣,谈不上什么喜好,就不会付诸行动,又哪里有习惯可培养呢?激发起孩子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就会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各种好习惯就更容易形成。而自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有了自信,兴趣就更浓厚,就会对自己所进行的各项学习活动充满希望,支撑自己直到走向成功。

7.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七

关键词:器乐教学,有趣,乐趣,兴趣

器乐教学作为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有其重要意义。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美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且极高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随着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乐器学习作为音乐课堂的一项重要内容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乐器学习相对比较枯燥,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课堂时间短,教学内容难以实现,布置的课后练习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成。经过观察发现,这是因为音乐教师仍然以专业教学模式和专业教学思想对待中小学的器乐教学,而不是满足艺术欣赏和表现的需要来结合技能教学。根据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性质,“有趣”和“乐趣”是器乐教学中所必然出现的心理现象,“乐趣”的心理培养并非是借助一招一式就可以形成的,教师要掌握学生这一心理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对策。在器乐进课堂的第一天起,就应该努力使学生对所学乐器有“乐趣”,并引导学生将这项“有趣”的学习内容视作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大乐事来做。在教学中多动脑筋创设一些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有趣”教学形式、内容,将其贯穿在器乐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学习的动力。

一、在乐器的过程中培养学习器乐的兴趣和习惯

当某件乐器第一次作为教学工具摆放在学生面前时,他们对这个玩意儿肯定会充满好奇,总是按捺不住地想玩弄乐器使之发出声音来。笔者在过去的教学中总是先告诉学生怎么演奏,然后从单音开始练习。笔者说什么,学生做什么,给学生画了一个框。虽然课堂井然有序,但是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削弱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经过摸索,笔者发现在课堂上不妨先不讲,让课堂先“乱一乱”,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保护学生对新玩意儿所产生的好奇心。这样学生会觉得很有趣。

二、演奏自己喜欢的歌曲,培养学习器乐的兴趣和习惯

当学生已经知道各音在乐器上的位置和演奏方法后,他们非常热衷于利用所学乐器演奏自己喜欢的歌曲,而且还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为每当奏出某首乐曲或某一句旋律,他们都会有自我满足的乐趣。学生对流行歌曲、所喜爱的电视节目的主题曲及书本上的歌曲都会进行尝试。把握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此时显得尤为重要。在笔者的课堂中学生演奏过《龙的传人》、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曲、《送别》、《欢乐颂》、《西游记后传》主题曲等,虽然当时学生的演奏比较生硬,断句现象也很普遍,疙疙瘩瘩的,但当某个学生在演奏时,会唱的同学都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对于演奏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了满足,享受到同学们对他演奏的认可,同学之间还会相互竞赛,这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使同学们的关系更为融洽。

三、在技巧学习和运用中培养学习器乐的兴趣和习惯

乐器的演奏技巧是更好地表现音乐的必要手段,对学生演奏的技巧的训练主要在于激发学生自己练习的兴趣,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要求自己玩得更好。比如,在教口琴手震音技巧时,事先录好一两句旋律,然后在以手震音技巧演奏同样的旋律并录制其后。教学时先设置悬念,学生很想了解后面的旋律怎么会有如此效果,教师适时当众演奏,学生兴趣高涨,纷纷效仿。这时不妨让他们先尝试,及时、充分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动手欲望,让他们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如竖笛教授F大调的《欢乐颂》,学生通过实践很快发现mi、fa之间演奏的困难,于是笔者指出吐音的要求,并示范了一次,学生无一例外都在短时间内顺利掌握了吐音技巧并且完整地演奏了这首乐曲。笔者在器乐教学课中还采用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演奏的积极性和指导演奏技巧的运用,如让学生开展自编自演的器乐吹奏“问答”、“接龙”游戏,运用各种节奏连接编配演奏“音乐火车”等。

四、在合作演奏中培养学习器乐的兴趣和习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企业家们大声疾呼: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不可否认,我们教育存在许多弊端,我们的学生情商相对于智商要低,缺乏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缺乏合作精神,这是一种人格不健全的表现。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孩子天生好动,喜欢聚在一起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当学生学会一些演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后,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去“玩”合奏了。我们不宜一开始就让学生严格按照合奏谱演奏或加很多条条框框。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倾听中感受,在交流中组合,在教师的引导中提高。要切实保护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练习简单的练习曲或乐曲时,引导鼓励学生给乐曲加上“血肉之躯”,使学生对它的情感更深,学起来更有热情。如给简单的《上学歌》配上不同伴奏音型和节奏。这种纵横交错立体发展的音响效果,变化多样的音乐艺术形象的塑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学生音乐艺术综合素质的全面健康地培养。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活用器乐教学,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的主动者。兴趣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学生只要在“有趣”中学习掌握了乐器演奏知识和技能后,必将强化原有的音乐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之升华为“乐趣”。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2]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经验.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

[3]章连启.中小学音乐教师丛书之《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第2次印刷.

[4]王安国,吴斌主编.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8.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八

《数学课程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这个年龄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是打好学习基础、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从小养成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一、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和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力。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专心倾听老师的语言,但是一旦指名发言或小组员讨论发言时,大部分同学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未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会在多方面体现到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他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如:我记得在一次测验中,其中一题目为: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直角,再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对于后面一个问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未能完成,原因在于没把题目读完。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数同学只读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数字或个别词语做题,不作深入思考,而是凭着感觉做。如:在解决问题的题目中,看两个数字相加超过一百肯定不对,一定用减法做了,因为1-3册只学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又如:在求两数相差的题目时,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用减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是多么的重要。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主观意识差,在课堂上容易跟随大流,别人说什么,他也跟着说什么,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助精神,团队观念和交流能力,并在思想的碰撞中并发创新的火花。如:我在教学《统计》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路口视频,让学生统计在一分中之内过往的车辆有几辆货车、几辆面包车、几辆小汽车,几辆公共汽车,一遍放完后,很多他同学都说:“老师,太快了,再来一次。”我不吭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再播放了一次,播完了以后,同学们还是来不及记录。然后我问学生:为什么看了两次都为未能记录下来呢?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有没有办法能又快又准确的记录下来呢?同学们各抒己见,很快就想到了分工合作,有的组员记录面包车、有的记录货车、有的记录小汽车、有的记录公共汽车,1分钟视频播完后,各个小组都有了统计结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明白了一个人的量力有限,自然而然就进行了小组合作,从而使合作成为学生的一种需求。

三、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好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思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中“镜面对称”的内容时,先让同学都去照一下镜子,然后在小组立交流:人在镜子里的特点,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学生通过活动和交流能总结出:照镜子时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四、培养学生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结构的好习惯。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整理、内化的知识,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知识结构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定基础。如:我在教完“5的口诀”时,给学生出了很有兴趣的一道题,我问:你知道罗老师今年几岁吗?猜出来有奖品哟!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然后出示一幅有规律排列的糖果图,横排7颗,有5排我接着说:“罗老师的年龄数隐藏在这幅糖果图里,看谁能很快数出一共有多少颗糖果的办法。”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我把7看成6,就有5个6,再加上5就是35;有的说:我先看成5个5,再加2个5-------。就这样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整理与内化。

上一篇:学会学习班级活动设计下一篇:纪委书记述职报告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