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药学史

2024-08-15

西方药学史(精选8篇)

1.西方药学史 篇一

第一章 威尔逊的现代行政学理论

一、选择题、填空题

1、现代行政学开创和形成的时期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

2、古典时期有影响的公共行政和管理理论家有威尔逊、泰罗、法约尔、韦伯、古立克。

3、古典时期行政学理论研究的目标是经济和效率;范围是组织、行为程序和 行政原理;这一研究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种静态的研究;在方法论上采用的是 规范方法。

4、行政学的创始人是威尔逊,在1887年,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了《行政 学研究》,标志着行政学的诞生。

5、威尔逊第二本著作是《国家》,阐明了达尔文的社会变化是一个逐渐进化 过程的观点。

6、威尔逊“政治与行政两分法”的思想主要受益于德国政治学家布隆赤里。

7、美国文官制度改革要从公务人员要公开招聘、择优录取;提高政府官员的 专业素养;克服官僚主义作风三方面着手。

8、19世纪末,美国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案,对原有的政党分赃制进行改 革,实行“功绩制”文官制度。

9、威尔逊认为,政府行政职能能够顺利实施和行政权力能够合理控制的重要 保证是公共舆论。

10、西方国家将舆论监督称为“第四权力机关”。

11、舆论监督的内容包括公共御林监督应具有社会权威性;公共舆论监督应具 有相对独立性;公共舆论监督应具有高度的有效性和适当性。

二、名词解释

1、政治学:政治学主要研究国家的性质、政府的“构成方式”、主权的本质 和地位、政治权力、政治制度等有关国家的根本制度的基本理论。

2、行政学:行政学侧重于研究政府组织、政府行为等行政现象,研究如何设 置合理的组织体系,如何确定正确的组织目标和如何有效地达到目标。

三、简答题

1、简述威尔逊研究行政学的方法

(1)历史研究法

(2)比较研究法

2、论述威尔逊对行政学的贡献?(练习册P10)

(1)他最早张建立一门独立的行政科学,开启了行政学的研究。

(2)他提出的政治与行政分离的思想为现代文官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3)他深刻揭示出公共舆论在监督现代政府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未公共 舆论监督构建了一系列的运作原则。

第二章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一、选择题、填空题

1、泰罗在1911年发表了《科学管理的原理》,奠定了他科学管理之父的地位。

2、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工时(即时间与动作)研究;工资刺激系统; 职能性组织。

3、任务和奖金构成了科学管理结构上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4、进行职能工长制变革的好处是:一是能在较短时间内训练出一批工头,他 们可以真正而充分地执行其职务责任;二是这一新体制无论对于工长还是对于 工人,都完全适用于四项主要的管理原则。

5、科学管理要求在工人和管理层两方面进行一场“思想革命”。

6、泰罗把科学管理下的组织看作是一种互利的交换体系。

7、泰罗认为等级制依然是组织内控制和协调的主要机制。

8、作为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鼓吹者是吉尔布雷斯,他的夫人认为成功的管理 在于人而不是工作。

9、吉尔布雷斯的夫人认为历史上有三种管理方式:传统方式;过渡方式;科 学方式。

10、传统方式也称“驱赶式”或者叫“昆斯伯里侯爵式”的管理。这种管理采 取单一的直线指挥,其特点是中央集权。

二、名词解释

1、工时研究:顾名思义,就是对完成一件工作应该用的时间进行精心的研究。。。(而不是)对完成工作的实际时间进行研究,仅仅对一个工人完 成一件规定任务的时间作出统计,这并不是工时研究。

2、工资刺激系统:泰罗指出,任务和奖金构成了科学管理结构上的两个最重 要的因素。泰罗的刺激系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通过时间和动作的研究,事先确 定工作表现的标准,这使得泰罗认为奖励的实际方法--不管是计时还是计件--相对就不那么重要。

3、差别工资:是将刺激建立在工作表现的事先确定的标准上,对每一个工人 在个人基础上奖励,奖励当即兑现的具体支付制度。

4、职能工长:把计划工作和执行工作作一区分。在职能制下,原有制度中的 一个人的职能被八个人取代。进行职能工长制变革的好处是:一是能在较短时 间内训练出一批工头,他们可以真正而充分地执行其职务责任;二是这一新体 制无论对于工长还是对于工人,都完全适用于四项主要的管理原则。

三、简答题

1、简述泰罗的刺激方法?P28-29

(1)首先,给工人一个有明确指示的确定的任务,以及每一个工作因素确定 的时间标准。

(2)泰罗反对收入分享计划。

(3)在泰罗的刺激统中,成功收到高支付的奖励,而失败则收到物质损失 的惩罚。

(4)在泰罗的刺激系统中,还有一个高工资和低劳动成本概念

2、简述泰罗的思想革命的内容?P33-35

(1)泰罗确实指出了劳资之间的“亲密合作”是科学管理反映的思想革命的 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虽然泰罗提倡工厂中劳资双方的合作,但是权力是不能由劳资共享的。

(3)泰罗把科学管理下的组织看作是一种互利的交换体系。

(4)泰罗的时代是美国多种改革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除了与科学管理有关 的社会改革运动,泰罗对其他的一些运动不抱什么热情。

3、泰罗的贡献和局限?P40-42

贡献:

(1)强调劳动方法的标准化。

(2)建立差别计件工资制度

(3)科学地培训工人,改变凭经验选择作业方法和师傅带徒弟的方法。

(4)管理职能的专业化,职能工长制则是这一专业化的表现。

(5)劳资双方的合作,双方将注意力从对现有利益的分配转向把利益做大。

局限:

(1)泰罗的科学管理建立在经济人的人性假设上。

(2)泰罗的科学管理只考虑组织内的因素,因而忽略了外在因素对组织的影 响。

(3)泰罗的科学管理注意对效率标准的追求,忽略了为社会服务的道德观念。

(4)泰罗的科学管理本身有些内容的“科学性”也是有问题的。

第三章 法约尔的管理织思想

一、选择题、填空题

1、法约尔最主要的代表作是《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2、法约尔思考的管理问题及关注的焦点是整个组织。他本人被称为“一般行 政管理理论家”,他的管理理论被成为“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3、法约尔是在20世纪初在欧洲发展起来的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

4、泰罗注重基层人员的工作方式的改进,而法约尔却注重管理人员的管理方 式的讲究。

5、劳动分工实际是一种职能专业化思想,法约尔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劳 动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从而提高效率

6、权力是指挥和要求别人服从的权利。权力和责任首先应该规定责任范围,然后制定奖惩标准。

7、制定和维持纪律最有的办法是:一,各级好的领导;二,尽可能明确而 又公平的协定;三,合理执行惩罚。

8、对报酬的方式,人们通常希望:一,它能保证报酬公平;二,它能奖励有 益的努力和激发热情;三,它不应导致超过合理限度的合理的报酬。

9、法约尔管理论的核心是等级制度。

10、法约尔认为完善的秩序还要求位置适合于人,人也适合于他的位置。

11、法约尔认为,首创精神能激发组织成员的活力。

12、法约尔认为,一般组织的形态由组织人员的数目决定。管理层次的设置一 般坚持“2~5”原则。

二、名词解释

1、法约尔法则:法约尔将管理看作是平行于一般技术专业等的另一种特殊专 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管理职能专业化”思想的反映,但管理职能并非是只 属于管理人员的职能,它是由从企业的最高领导到一般工人的各个成员分担的。从这一基本假设出发,法约尔讨论了组成企业人员才能的各方面能力的相对 重要性,形成了有名的“法约尔法则”。

2、纪律:在法约尔看来,纪律是一种“协定”、一种规范,在实质上表现为 和企业及其下属人员之间的协定相一致的服从、勤勉、积极的举止一级尊敬的 态度。

3、等级制度:即层级制度,就是从最高权力机构直至低层管理人员的领导系 列。等级制度是法约尔管理论的核心。

4、跳板法则:在遇到一些需要快速办理的事情时,为提高办事效率,需要跳 过原有的管理路径,在平行的两者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渠道,即建立跳板或天 桥;若两者无法协调,再报告上级,由上级协调。这一情况下称作管理过程中 的跳板法则。法约尔“跳板”理论旨在保持命令统一的情况下,迅速而及时地 解决一般事务,从而使组织最上层得以从繁杂的事务中摆脱出来,专注于一些 重大问题。

5、管理职能: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三、简答题

1、法约尔管理组织理论的特征?

(1)法约尔试图给管理规定特有的概念范围;

(2)在法约尔的理论中,组织和管理的概念是密切相关的;

(3)法约尔的14条管理原则更似于一种论述组织的有效形成和维持的理论;

(4)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只是考虑了组织的内在因素,没有考察组织同它的周 围环境的关系,因此缺乏具体性。

2、法约尔的贡献?

(1)管理是可以应用于各种形式团体活动的一套独立的知识--管理的普遍 性。

(2)能够应用于所有各种工作的第一个全面和综合的管理理论。

(3)在学院和大学中开设管理课程的思想。

第四章 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

一、填空题、选择题

1、韦伯提出的“理想的官僚制”理论是行政学发展史中重要的里程碑,为此,韦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

2、韦伯现代理论的核心是官僚制理论,他认为行政管理体系向官僚科层制发 展的程度,给现代化政府提供了决定性的尺度。

3、官僚制的形成与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和经济为前提。

4、韦伯认为,货币经济对于官僚制产生及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5、韦伯发现,官僚制的行政管理职生在属于法理型统治的理性国家

6、官僚制主要是指在知识的基础上,以行政效率为目标的一种科学、理性的 现代行政管理体制。

7、官僚等级制的显著特点是专业分工。

8、明确的程序、规章和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个人的主观因素

9、现代官僚制区别于传统家长制与世袭制的重要特征是训练有素、专业精深 的行政官员。

10、理想的官僚体制是通过等级结构进行控制和管理的。

11、等级结构体系是完全按照专业化的标准加以确定的。

12、传统统治最为普遍的形式是世袭制。

13、个人魅力统治是一种以人格取向的权威,法理型统治则是一种制度取向的 权威。

二、名词解释

1、官僚制:就是建立于法理型统治基础上的一种现代社会所特有的、具有专 业化功能以及固定规章制度、设科分层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形式,是一种理性地 设计出来的,以协调众多个人活动,从而有效地完成大规模管理工作,实现以 组织目标为功能的合理等级制组织。

2、传统型统治:如果一种统治的合法性是建立在遗传下来的(历史就存在的)制度和统治权力的神圣的基础之上,并且也被相信是这样的,那么这种统治 就是传统型的。

3、个人魅力型统治:个人魅力即“卡里斯马”,在这里用它来表示统治者的 人格特征:“他被认为天分过人,具有超自然的或者超人的、或者特别非凡的、任何其他人无法企及的力量或素质,或者被视为神灵差遣的,或者被视为楷 模,因此为被视为领袖。它的合法性基础在于:英雄人物所具有的吸引追随者 和信徒们的神力,以及后者对于前者自愿的服从和虔诚的信仰。

4、常规化:个人魅力型统治的结果是:权力要么转变为一种更为传统的类型,要么开始呈现官僚政治的特征。这些因素都促使产生于社会激烈动荡和变革 过程中的卡里斯马型统治向其他形式转化,这就是韦伯所称的”常规化“问题。

三、简答题

1、简述官僚制的特征及评价?

特征:(1)等级制

(2)专业分工

(3)行政管理档案系统原则

(4)明确的程序、规章和制度

(5)专业培训

(6)采用固定的薪金及按照资历、政绩晋升

评价

优点:(1)组织的严密性

(2)管理的非人格化

(3)技术的稿效率

(4)统治的知识

缺点(负面功能):

(1)官僚组织体系庞大、行动缓慢,容易造成组织效率低下

(2)官僚制与官僚主义密切相连,具有官僚主义的种种弊端。

(3)现代官僚制同样具有”非理性“的一面,它不断使人的本质发生异化

2、法理型权威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1)传统型统治的管理一切均按照惯例、习俗行事,但是缺乏效率

(2)个人魅力型统治的管理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它纯粹依靠信仰和感情而 否定理性

(3)理想的行政管理体系,即”官僚制“则是以法理型权威为基础,行政人 员的公物行为必须按照理性原则进行,必须合理、合法,不允许带有任何偏见 和私人感情,对所有人都平等看待,而不管他们的社会等级和个人身份。简言 之,它要求人们服从的不是作为个人的管理者,而是作为一种非人格化的秩序 和规范。

(4)因此,法理型权威能够充分保持行政管理的持续性、稳定性和高效率,它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大规模组织管理不可或缺的基础

第五章 古立克的行政组织理论

一、填空题、选择题

1、古立克在1935-1937年,和厄威克合作编辑出版了《行政科学论文集》。该 书是美国行政科学发展过程一个重要标志。

2、结合的要素之一是把组织内部类似的任务组合起来。

3、古立克将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如何具体安排工作归纳为四个途径:目的、过 程、人员和地点。

4、领导是通过权威进行协调的关键。

5、市政研究局成立于1906年,当年领导班子主要关心的问题是经济和效率,同时也注意如何教育民众,建立一个负责的、对新问题能及时作出反应的政府。

6、古立克把市政研究局称作为效率运动的”发电厂和思想库“。

7、市政研究局达到效率的目的,靠的是两条:一是政府的调查报告;二是公 务员培训学校。

8、古立克本人的主要兴趣在三方面:公共财政、人事管理和大都会政府。

9、大都会政府怎么去管,古立克始终认为,一要按照职能的各个方面把责任 下放给各级政府,二是要依靠那些和具体问题直接打交道的最小的政府单位。

10、古立克认为,都市问题最终解决办法必须是各级政府共同行动。这个共同 行动既包括联邦政府的参与和总统的领导,也要求每一级政府都认真地处理自 己管辖范围内的事务。

11、古立克提出了一系列著名理论,在学术和行政部门的杰出贡献证明了他被 誉为”公共行政学的元老“是当之无愧的。

二、名词解释

1、由下而上:古立克注意组织内部的分工和组合,并称之为”由下而上“的 作法,这种作法强调了同一性的原则,但是它也有缺点,那就是忽视了控制和 协调的必要性。

2、由上而下:其着眼点在控制和协,实施这种作法,主要靠二条:一是建 立一个权威结构;二是突出组织的目的。

3、正面职业终身制:提拔新人,开诚布公,严格要求,公正对待。换句话说,政府工作人员要从年轻人里面挑选,从基层见习干起,逐步熟悉业务。与此 同时,把不称职、不胜任的人员果断淘汰。

4、POSDCORB:古立克将行政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概括为如今广为流传的”八 字方针“,由英文的八个字母(POSDCORB)代表着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执行的七 项重要功能,即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协调、汇报、预算。

三、简答题

1、简述政府的作用?

(1)在古立克看来,政府实际上提供了一种手段,使往往自私自利、独断专 行的人有可能和睦共处、携手合作。

(2)政府的运作是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由而对人们的行为加以控制。

(3)政府的行为是为了提供合作性的社区服务,也就是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 可以更好、更经济、更令人满意地完成的活动。

2、行政改革的原则?

(1)相关的工作应安排在同一单位

(2)精简部门,多余重叠的机构或予以取消,或予以合并。

(3)各具体单位实现一元化领导,由有能力、懂技术、富经验、敢挑担的人 掌舵。

(4)有责有权,权责相当。

(5)一把手要指定专人负责整个部门的工作鉴定。

(6)整个部门的每项职能都要指派专人具体负责。

(7)削减民选官员的人数

(8)各种理事会、委员会只有准立法、准司法的职能,不宜介入行政工作

(9)整个部门的所有行政工作必须置于一元化的行政首长领导。

(10)行政首长必须有权任命、解雇和指挥属下部门主管。

(11)行政首长必须有一套研究班子,负责总结汇报,以及探索新的路子。

简言之,行政部门应该融合成一个整体,组建坚强、能干的行政领导班子,并 配备一位有职有权、能够监督行政全过程的首席行政官。

3、市政研究局称为”效率运动的发电厂和思想库“的目的是什么?

(1)使政府管理更加经济有效

(2)推行科学管理

(3)有建设性地提高政府的透明度

(4)收集、分类、解析,并公布所有事实

第六章 福莱特的动态管理管理

一、填空题、选择题

1、新古典时期的时间跨度一般为20世纪30年代至六七十年代。这一时期研究 的显著特点是对人尤其是团体的人以及行为的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奥、福 莱特、巴纳德、西蒙、里格斯、麦格雷戈、林德布洛姆、威尔达夫斯基。

2、这一时期研究从组织的静态描述转向了研究动态的组织过程;在方法论上,这一时期的研究从规范方法转向了实证方法。

3、福莱特的处女作是在1986年问世的《众议院议长》。

4、福莱特的第二本著作是《新国度》,在1918年发表,书中她提出了群体动 力的新概念。

5、福莱特的第三本著作是《创造性的经验》,在1924年问世的全书的中心 思想是群体动力

6、群体过程的核心是创造。福莱特认为,群体过程受到两则的影响:即 ”互相渗透定律“和”整体学说“。

7、福莱特认为,解决社会冲突主要有三个途径,即一方占据上风、互相妥协、整合。她一再推崇的办法是整合。

8、福莱特认为,达到整合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圆环形的反应过程。

9、圆环形反应包括思想和活动的互相渗透,并导致互相的结合。

10、整合具体表现是达成共识,是来自经验的聚合。

11、福莱特认为,权力就是指成事的能力,控制指针对某一特定目标的权力运 用。

12、福莱特认为,国家是群体过程的逻辑延伸,是社会生活的最高表现。

13、福莱特认为,真正的民主概念包括大众的实质参与和联邦制的政治结构。

14、福莱特早年注重研究的是人事关系和群体过程,后期研究的是工业组织。

15、福莱特对企业组织情有独钟,主要原因有:第一,她和几位著名企业家关 系良好;第二,她觉得企业环境可以为她想做的分析提供一些有趣的原始素材 ;第三,更重要的是,在她看来,企业组织是一种执行重大社会功能的社会性 机

16、福莱特认为,企业不只是牟取利润,而是开辟了新的人事关。

17、福莱特认为,只有协调恰当,才能有控制有权威,而不是靠控制靠权威才 能实现协调。

18、福莱特认为,权威职能隶属于有知识有经验的人。

19、福莱特把领导分为三类:职位领导、个人领导和功能领导。

20、福莱特认为,领导应当有三大功能:协调、决定目标,以及预测

21、福莱特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你加上我“和”我加上你“之间的反 应。

二、名词解释

1、群体:群体不是单纯的一群人或者一个组织成员的简单组合。群体是一个 有凝聚力的整体,可以改变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促成群体的成员间的互相配合、和睦共处。

2、互相渗透定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接触会造成分歧的综合,从而使他们之 间的结合出现新的形式,这时群体的成员实际上就成为彼此互相影响的调整力。

3、整体学说:指对一个整体的了解仅仅靠对其组成部分的分析是不行的,因 为这个整体来自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交往接触,有其本身的动力。

4、圆环形反应:包括思想和活动的互相渗透,并导致互相的结合。而这种结 合则是通过我们各自从别人那里”唤出“某些东西即通过所谓的”唤起“过程 来实现的。

5、个性:是一种在整体钟找到自己的位置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与众不同。

6、自由:在福莱特看来,自由是社会性的,是”个性的和谐而自在的发挥“。

7、改造权力:就是变”踞人之上的权力“为”与人共享“的权力。

8、增加权力:就是借助群体的力量,尽可能地满足更多的个人需求,从而使 整体获得更多的权力

9、邻里群体:在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群体之中,福莱特认为,最基本的社 会群体是邻里群体。正是这些邻里群体使人们能够经常互相接触,促成他们间 的相识,进而增进彼此间的日趋了解。

10、情况定律:指的是当周围的变化和反应互相交织,不断出现时,针对这些 情况必然出现的敏感能力。

11、功能权力:工人应该有一定程度的和他的本职功能相关的控制权。

第七章 梅奥的社会人管理理论

一、填空题、选择题

1、梅奥在1933年发表了《工业文明的人的问题》,主要研究了霍桑实验。

2、1945年,梅奥发表了《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3、1947年,梅奥发表了《工业文明的政治问题》。

4、梅奥早期主要关注一般的社会、政治和哲学问题,中期从事一些科学调查,他的天才在于激发研究小组的的智力,并对小组的活动加以整合。

5、梅奥的霍桑实验开创了一个新的人际关系学派的先河。

6、梅奥认为,巴纳德所提出的组织必须”有效率“和”有效益“,实际上是 提出了现代社会普遍适用的准则。也就是说,任何组织必须能在两方面满足其 成员的愿望:一是他们的物质要求;二是在完成多种社会职能钟实现积极的合 作和协调。

7、梅奥第一次实证研究是在费城纺织厂进行的,这次研究彻底否定了认为只 有私利才是激励和推动人工作的全部动力的假设。

8、梅奥的霍桑实验是在1927至1932年进行的,这一实验因其”社会人“的假 设,对非正式组织的揭示以及对人际关系学派的形成而载入史册。

9、梅奥进行直接观察的最后历程是研究缺勤和流动率,在南加州飞机制造业 进行的。

10、梅奥发现,缺勤率和流动率是形成工作”团队“的一种功能。

11、梅奥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领导能力,这个能力包括三个主要内容:掌握科技 知识、系统化的指挥能力、组织社会合作和协调的本领。他认为,涉及管理核 心部分的是组织社会合作和协调,也表面了梅奥的远见。

二、名词

1、群氓假设:由李嘉图提出这一说法。自然的社会由一群无组织的个人组成,每一个人都按着能达到自我保存和实现自我利益的方式行事,每一个人都尽 力按逻辑进行思考,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努力。

2、霍桑实验:霍桑是西方电器公司在芝加哥附近的一家工厂的名字,这一试 验从1927年至1932年,历时五载。这一试验因其”社会人“的假设,对非正式 组织的揭示以及人际关系学派的形成而载入史册。由梅奥主持该实验。

三、简答题

1、泰罗的科学管理与梅奥的霍桑实验的比较?

两人分别代表了解决工业问题的两种主要方法。

(1)两人载目标方面的高度相似性。两人都看到了工人和管理当局之间的冲 突,并把更多的责任归于管理当局;两人都追求工人与管理当局的和谐或利益 相关,泰罗是通过一种精神革命,而梅奥是通过人群协作。

(2)两人达到这些目标的手段却大不相同。

第一,泰罗所注意的中心是个别工人,而梅奥主义者把注意的中心放在作为团 体成员的工人身上。

第二,泰罗对人际关系不大注意,而梅奥则很关心。

第三,泰罗认为物质工作环境是影响生产率提高的一个主要因素;而梅奥则认 为社会环境才是主要的。

第四,泰罗认为,只要有机会,人们就会追求最大的经济报酬;而梅奥主义者 则把金钱的诱惑放在次要地位,强调团体成员的地位。

2、对梅奥的霍桑实验的评价?(贡献、批评)

(1)霍桑研究的贡献是巨大的。

首先,它以扎实的的调查和分析指明了人的”社会性“特征,这在对人的假设 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其次,社会系统观点的提出开拓了对组织研究的视野。

最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领导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通过职工的满足度,激励 职工的”士气“,从而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2)对梅奥的哲学价值观和方法论以及霍桑实验的批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

a、梅奥出于工作场所中的各种利益的自然和谐的假设,不遣余力地去追求自 发的合作,而没有认识到社会冲突的不可避免性。

b、在梅奥看到冲突的地方,他把它归之为工人的感情态度,而非客观的工作 和社会条件。

c、霍桑实验的特征在于”大错和不完整“

第八章 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组织理论

一、填空题、选择题

1、巴纳德是新古典时期的一位重要的组织理论家。他在组织理论上所作的一 系列独创性的工作至今被认为是组织理论的典

2、巴纳德独创性的工作主要体现在《经理人员的职能》的著作中。

3、巴纳德把自己的主要贡献归结为”结构性“概念和”动态性“概念。

4、结构性概念包括个人、协作体系、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和复合性正式组 织。

5、巴纳德认为,个人干不了的事情,两个人一起干,因而协作就产生了,组 织也随之产生。

6、在巴纳德看来,组织就其实质来说就是一种合作性的努力。

7、巴纳德认为,只有当一个协作体系的目的实现时,这种协作才是有效的。

8、巴纳德认为,协作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的动机而组成的。

9、协作努力的有效性与协作体系目的有关,效力与个人动机的满足有关,协 作体系的效力是体系成员个人的效力的总和。

10、效力与平衡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达到:或是改变成员的个人动机,或是把生 产成果分配给个人。

11、效力是满足的交换。协作的过程包含满足的交换工程。

12、协作的持续取决于协作的有效性和协作的效力。

13、巴纳德认为,构成组织的要素有三个:协作的意愿、目的、信息交流。

14、巴纳德对组织理论的一大贡献是提出了非正式组织。

15、巴纳德从正面肯定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尤其是它的凝聚力作用。但是他 忽略了非正式组织对政治组织来说所具有的消极一面。

16、复合性政治组织主要有四个特征:系统性、非人格化、专业化、含有非正 式组织。

17、巴纳德感到目标是专业化的首要方面。

18、组织的动态分析涉及到三方面的内容:刺激-回报的动态平衡、权威、以 及沟通和决策过程。

19、构成组织力量的人的努力和贡献是由诱因引起的,自我保存和自我满足的 利己动机是支配的力量。

20、刺激与个人动机有关,巴纳德把引诱分成特殊的和一般的两类

21、说服的含义包括三种形式:形成一种强制状态;引诱合法化;动机灌输。

22、最重要的说服方法是动机的灌输。

23、刺激系统的另一方面是地位系统。

24、巴纳德认为,只有当权威被接受,它才是有效的。

25、巴纳德看来,组织中的决策与组织的目的有关。

26、组织决策中,采用的过程取决于三个因素:决策的目标、决策所需的速度、决策者所得信息的质量。

27、巴纳德指出,管理者具有三种功能:提供一种信息交流系统;促成必要的 个人努力;提出和确定组织目标。

28、巴纳德认为,领导者具有五大特点:有活力、坚忍、有决断力、服力和 责任性、以及智慧。

29、巴纳德认为,责任性对领导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责任性来自现有的道德准 则。

30、巴纳德认为,管理者的责任主要是形成组织目标。

二、名词解释

1、协作:就是一种克服由物理环境或人的生物特征所强加的一些限制的手段。

2、净满足:是指每个成员在协作体系中所得到的大于所投入的那部分。

3、非正式组织:巴纳德将非正式组织描述为暂时的、无结构形式、涉及那些 没有任何具体联系而发生的互动。用他的话来说,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没有 固定形态的、密度经常变化的集合体“。

4、均衡理论:在组织提供的诱因和个人为之作出贡献之间维持一种均衡。

三、简答题

1、简述复合性正式组织的含义?

巴纳德认为,这一组织来自简单的正式组织增长需要创造新的单位,但总的目 标是作为复合性组织中统一的因素起作用的。复合性正式组织的特征包括以下4 个方面:系统性;非人格化;专业化;含有非正式组织。

2、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的作用

(1)信息交流

(2)通过调节人们的贡献意愿和稳定客观的权威来维持正式组织的凝聚力

(3)维持人们的个人人格、自尊心和独立的选择,而这是正式组织运作所必 需的。

3、简述巴纳德对组织理论的贡献?

(1)他用社会系统观点对组织的考察

(2)他的通过引诱或刺激在组织中维持组织和人之间的均衡

(3)他的权威来自接受的思想

(4)他的效力-效率两分法企图把经常发生冲突的组织目标和努力的经济需 求同个人的目标和满足的需求结合起来的思想

(5)他对正式组织的富有洞察力的分析以及对非正式组织的引入

(6)他对经理人员责任的明晰阐述

第九章 西蒙的行政决策理论

一、填空题、选择题

1、西蒙在1978年荣获最高奖,获奖的名称是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是表彰他 对经济决策研究所作的贡献。

2、西蒙第一本著作是《管理行为》,书中包含的思想有许多来自制度学派的 经济学。

3、在西蒙的兴趣中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关注人的决策,他一生的研究是对梦 寐以求的”决策真理“的追求。

4、在西蒙的论文集《人的各种模式中》,他把决策理论中的一些基本因素格 式化。

5、《管理决策的新科学》旨在探讨计算机对组织决策的影响。

6、西蒙把决策前提作为其分析的单位,他认为行政或管理就是决策。

7、他用”事实-价值“两分法取代行政学中传统的”政治-行政“两分法。

8、西蒙对决策的分析首先建立在他提出的一种新的决策人的模式上,他把这 一模式称为”满意人“模式。

9、人为什么要参加组织,西蒙采用了巴纳德的基本框架。

10、西蒙将引诱-贡献功利性称作为引诱-贡献功利量表。

11、在西蒙看来,提供决策前提的首要责任在等级制。

12、效率标准是组织决策的标准,间接地也是等级控制的手段。

13、对组织决策的理性来说,西蒙主要关心的对象之一是目标转移现象。

14、目标的转移也可能来自决策过程中使用的价值指标。

二、名词解释

1、满意人决策:决策者由于受知识和分析能力的限制,因而总是接受一些就 其向往的程度来说只是满意或充分的选择。

2、”形式推动“搜索:在问题领域搜索时,决策者可能采用任何这样一个新 的战略:只要有一个标准的反应(惯例),搜索就很少或不存在,决策者只需 要简单地使用惯例即可。如惯例不能适用,搜索就会被标准化,并建立在记忆 中储存的计算相关行动的形式和规则上,西蒙称之为”形式推动“的搜索。

3、刺激推动的搜索:它使用看得见的排队来决定先后行动。

4、目标推动的搜索:它采用一个目标和亚目标结构来决定先后的行动。

5、程序性决策:当决策刺激重复出现,组织已确立了一种对付这一状况的确 定的程序后,程序性决策就发生了。这一程序体现在西蒙所说的决定对一个任 务的反应次序的”运作程序“中。运作程序因其程度不同而异。组织惯例对运 作程序来说是最具体的,决定是参照已通过的实践而非对可供方案的优点的考 虑而作出的。

6、非程序性决策:是对新的刺激的反应,这种反应不存在结构性,因而非程 序性决策需要一些搜索活动,这一搜索将遵循可预测的和规定的形式。

三、简答题

1、简述个人决策的过程?

(1)个人决策的第一个基本因素是来自决策环境的刺激

(2)个人决策的第二个基本因素是记忆

(3)个人决策的第三个基本因素是习惯

(4)个人决策接下来的便是对问题的分析

(5)在界定了问题空间后,决策者开始扫描这一空间,以搜索有用的、可供 选择的解决方法

(6)个人决策的最后一步是选择

2、简述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的相同点?

(1)从西蒙称之的”情境界定“出发,这是一个现实模式的简化,用来减少 实际决策环境的复杂性。

(2)采用某些手段-目的形式将具体的行动与组织最终目标联系起来。

(3)决定(问题)被分解或分成几个独立的部分,并分配给组织的亚结构。

(4)在选择方案时总是以”满意"而非最佳作为标准。

(5)决策过程很可能包括了一种不确定的吸收性。

(6)组织中的决策是惯例性的,惯例性程序从程序性决策中的具体的反应到 非程序性决策中的惯例性的搜索过程。

3、简述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的不同点?

2.西方药学史 篇二

《西方儿童史》是意大利教育家、教育学史教授艾格勒·贝奇和法国历史学家多米尼克·朱利亚合编的一部以儿童研究为主题的论著,2016年1月由商务印书馆根据法国色伊出版社1998年的版本翻译出版。这部论著按时间顺序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从古代到17世纪,下卷自18世纪迄今,收录了艾格勒·贝奇、让·皮埃尔·内罗多、米歇尔·曼森等十多位学者的研究。

上世纪60年代,时任法国热带亚热带水果应用研究所文献和出版部主任的菲力浦·阿利埃斯出版了《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一书,在西方史学界引起了极大反响,也使得儿童史这一原本乏人问津的研究领域变得繁荣起来。此后,相关的研究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西方儿童史》可以算是对这四十年来西方儿童史研究的一个总结。

针对每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编者选取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以构成主要框架,另外又以专题史的形式对一些比较重要的主题如现代弃儿、儿童务工、残疾儿童等进行深入论证。然而,正如编者所言:“我们所拥有的不过是历史中的只言片语。”这本书的目的并不在于勾勒出一部欧洲儿童从起源到现在的连续史,而在于确定习俗和标准言论对儿童所产生的约束,以及不同社会角色在束缚儿童的社会和文化网络内部所遵守的规则和呈现的差异。

3.杀人于无形:西方植物毒药史 篇三

先贤之死——“毒堇”释疑

古代欧洲被毒死的人中,最著名的一个莫过于苏格拉底。在柏拉图的描述中,苏格拉底在被行刑之时,毫无畏惧地饮下一杯由“毒堇”制成的毒药,然后毒性从腿部开始发作,逐渐向上蔓延,当毒性到达胸口之时,这一颗伟大的心脏便停止了跳动。

这个让先贤魂归天界的“毒堇”到底是什么植物?在很多描述中,“毒堇”被写成“毒芹”。毒芹(Cicutavirosa)属于伞形科(Apiaceae)毒芹属,喜爱生长在湖泊和沼泽边缘的潮湿地带。它含有毒芹毒素(Cicutoxin),能够强烈地作用于中枢神经,造成震颤、痉挛,最终致死。在牧区经常有牲畜因为取食毒芹而致死,也经常有人误食毒芹中毒的案例发生。因此,不少作品中都将毒芹视为处决苏格拉底的毒药。

但仔细考察一下毒芹的分布范围,却会发现毒芹主要分布于我国华中、华北、东北以至于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最西也不过新疆。这种亚洲本土植物,是如何毒杀苏格拉底的呢?其实,毒杀苏格拉底的真凶,是另一种伞形科植物:毒参(Coriurn maculatum)。

毒参属于毒参属,在欧洲、非洲北部、北美乃至亚洲中西部都有分布。从地域分布来说,古代欧洲人的确能碰到它。它的毒性也不小——所含的有效物质只需0.2克就能让人一命呜呼。不过,致命的毒素并非毒参毒素,而是毒芹碱(Coniine)。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来源于毒参的毒素,要以“毒芹”称之呢?其实这完全是中文名称惹出的麻烦——毒芹产于我国,毒芹之名早已有之,毒芹、毒参二者都属于伞形科,西来的毒芹碱就张冠李戴了。

毒芹碱和毒芹毒素虽都有剧毒,但二者是极不相同的。毒芹碱是第1种人工合成的生物碱,它作用于人体的外周神经,而毒芹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毒芹碱的结构类似于尼古丁,能够结合细胞表面的尼古丁受体,从而起到麻痹肌肉的作用,受害者最终会由于呼吸肌和心肌的麻痹而死。这也就是苏格拉底在行刑之时所谓毒性“从下而上蔓延”的原因。而毒芹毒素则是一类聚炔烃醇类物质,它的作用机制是非竞争性地结合中枢神经的Y-氨基丁酸受体,使得中枢神经过度兴奋,最终导致死亡。

伞形科植物可以说是植物界中使毒最为“阴险”的一科。从外形上看,绝大多数伞形科植物的花都是由无数小白花组成的典型复伞形花序。花和花序这一最重要的分类特征的雷同,让不熟悉植物的人很难分辨。我国发生的很多误食毒芹事件,就是因为人们在采食春季常吃的野菜水芹(Oenanthe javanica)时,误采误食所致。其次,伞形科中即使是同属的植物,其毒性差异也相当大。例如水芹在欧洲的同属亲戚毒水芹(O.crocata),就因为其含有的毒水芹素(Oenanthotoxin)具有的强大神经毒性,被古时腓尼基人用于人祭。所以说,对于这些芹菜和香菜的亲戚们,人们还真要认真对待,仔细分辨呢。

古罗马帝国内的暗战——颠茄的威力

古希腊人爱用毒参,古罗马人则更青睐另一种有毒植物——颠茄(Atropa belladonna)。从颠茄的名字就能看出,它是茄科的一员。

颠茄的外貌并不出众:具有很多腺毛的叶片、黄绿色中透点紫色的筒状花冠,而那紫黑色的小浆果则昭示着它作为茄科一员的身份。粗看那些小浆果,会觉得它和我国常见的龙葵有几分相似。不过就在这不起眼的外貌背后,它在歷史中有响当当的名声。

颠茄原产于欧洲南部、非洲北部和西亚一带。颠茄的种加词“belladonna”来源于意大利语bella donna,意为“美女”。获得这样美妙的种加词的原因是颠茄果实的提取物能够散大瞳孔,让眼睛看上去更为迷人,它在地中海沿岸一带被作为化妆品使用。但是,颠茄根茎所具有的毒性也让人们习惯于用它进行阴谋活动。古罗马历史上的多次重大政治暗杀事件,据信都有它的参与。例如,传说罗马著名暴君尼禄的母亲小阿格里庇娜就用颠茄毒死了她的丈夫——古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而尼禄不仅用颠茄毒杀政敌,更在皇位斗争中毒杀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不列塔尼库斯;而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母子二人均“师承”自一位以使用颠茄下毒而闻名的女人洛库斯塔,而由于洛库斯塔本人的多次下毒事件,被认为是有史料记载以来的第1位连环杀人凶手。

颠茄之所以成为下毒利器是因为它含有多种神经抑制剂,如阿托品(Atropine)、莨菪碱(Hyoscyamine)、东莨菪碱(Scopolamine)等。这些生物碱都有着类似的结构,都属于乙酰胆碱受体抑制剂,能够抑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这是它能够造成瞳孔放大的原因。而过量摄入则会造成心律加快、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然后再度产生抑制,最终死亡。

除了颠茄,茄科植物还有不少成员也含有类似化合物。例如天仙子属的天仙子(Hyoscyamus niger,注意它的属名就是莨菪碱英文名的来历)、曼陀罗属的曼陀罗(Daturastramonium)、洋金花(D. metel)等,都以致命的毒性见长。不过,如果以致人死亡的数量来作为毒性威力的衡量的话,来自茄科的另一种植物,则可以说“傲视群雄"了。这就是红花烟草(Nicotiana tabacum)。红花烟草是制作香烟、卷烟等最主要的来源。它所含有的尼古丁,虽说毒性不及各种莨菪烷类化合物,但其成瘾性是造成烟草泛滥的罪魁祸首,因此必须对每年由于吸烟造成的超过600万人的死亡负主要责任。烟草之毒,更甚于颠茄啊!

贵族的暗杀利器——马钱子和牵机药

看过《基督山伯爵》的你,一定对维尔福一家的下场记忆犹新:维尔福夫人由于贪婪,向她的岳父、丈夫前妻的父母和继女下毒,在事情败露之后服毒自杀,同时还一并毒死了自己的孩子,使得维尔福最终变成了疯人。维尔福夫人所用的毒药,正是马钱子的提取物。

马钱子(Strychnos nux-vomica)属于马钱科(Loganiaceae)马钱属,是原产于东南亚一带的一种高大乔木。马钱子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的种子呈两面微凹的圆饼状,酷似银币。它的种子作为药物的历史很长。虽说这种植物难以忍受欧洲和亚洲北部的寒冷,但这并不能阻止其种子向整个欧亚大陆传播。然而,人们很快发现马钱子的种子所具有的强烈毒性,并用于各种下毒和暗杀之中。

马钱子含有马钱子碱(Strychnine),又称士的宁,它是历史上第1种被鉴定到的生物碱。精炼的马钱子碱呈白色粉末状,也被称作“番木鳖精”。马钱子碱能够拮抗运动神经元表面受体结合所需的甘氨酸和乙酰胆碱,从而使得运动神经保持兴奋状态,造成肌肉的极度痉挛。摄入马钱子碱的受害者的典型癥状,就是肌肉极度收缩,头部上扬,脊背上拱,犹如弓身一般,因此这一现象也被称作“角弓反张”。《基督山伯爵》中描述的误服维尔福夫人下过毒的柠檬水的老仆人巴罗斯死前的惨状就是极为生动的例子。无独有偶,宋太祖赐死南唐后主李煜的方式,据说也是让他饮下掺有马钱子成分的毒酒。而这马钱子造成的角弓反张现象,让其有了“牵机药”的恐怖名称。

马钱子碱也被称作番木鳖精,这是因为在我国它还有一个俗名称为番木鳖。这种植物成熟的果实是一个橙红色的圆球,粗看上去颇像我国本土所产的葫芦科植物木鳖子(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而凑巧的是二者种子都能入药。由于马钱子由境外传入,因此被冠以“番”字以示区别。不过二者功效性状差异极大:木鳖子的种子无毒,而番木鳖则是剧毒,因此切切不可弄混。好在二者还是比较好区分的:木鳖子果实表面有密集的刺状突起,而番木鳖果实表面光滑;同时木鳖子种子表面多裂痕,且不像番木鳖那样呈圆饼状。

有毒的次生代谢产物和有毒的“药物”

那么,为什么植物们会产生这些杀人于无形的毒剂呢?总的来看,这些有毒化合物大多属于生物碱类,同时在其他植物中还存在糖苷类等有毒物质(如夹竹桃含有的强心苷等)。它们大多都能作用于动物的神经系统,从而显现强烈的毒性。这其实是植物们的防御手段——植物无法像动物一般依靠运动来逃避捕食者,因此产生这些统称为次生代谢产物的有毒物质,使得动物们在少量采食后就感到极度不适,在以后“敬而远之”,从而达到保护植物自身的目的。

在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也意识到一些植物含有的次生代谢产物能极大地改变人体生理活动,从而依靠经验摸索出了使用特定植物处理和缓解某些疾病的方式。这就是传统的草药学。上面说到的几种有毒植物,几乎都能在草药中发现它们的身影。然而,就像上面所说,植物产生含有的次生代谢产物,并非生来为人治病,而更多的是对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们的“化学武器”,因此这些物质对人体的毒性效应是必须被严格观察、检测和控制的。不经严格的生理和毒理效应实验就使用含有这些次生代谢产物成分的植物组织入药,对人身健康有很大的威胁。在古代,投毒是敌对势力的阴谋手段;而在现代社会,因为迷信传统草药效果,而使用未经严格实验和检测的植物药,这无异于是自己给自己、自己给亲人投毒。

4.西方史学史读后感 篇四

在读《西方史学史》中,读到了罗马帝国衰亡史一些内容,很有感触。

《罗马帝国衰亡史》是由爱德华·吉本所写,吉本出生于英国萨里郡的普特尼镇一个英国绅士家庭,生活富足。吉本的父亲(也叫爱德华•吉本)早年在剑桥大学深造,后为英国国会下议院议员。吉本本人与其父亲生活经历相似,早年受到良好教育,数年之后亦为英国国会议员。

吉本为家中长子,母亲在其出生之后又生了六个孩子,在吉本10岁时去世。吉本自幼多病。

1752年,14岁时被父亲送往牛津,不到15岁就考取玛格达伦学院。但他父亲后来发现他对天主教感兴趣,当时在英国一个天主教徒会受到上流社会的排挤,他父亲立刻就把他送到瑞士洛桑,交给一位基督教新教导师。在洛桑期间,他参加过伏尔泰的聚会,学会了法语,开始用法语写作其第一部作品《论文学研究》(1761年正式出版)。

一提到在欧洲历史上叱咤风云千余年的罗马帝国,想必人们便会下意识的想到英勇善战却又拜倒在美人裙下的恺撒。诚然,恺撒是一位天才的将领,卓越的统帅,在他的治下,罗马军队为共和国带来了无与伦比的恒久光荣。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罗马之所以能在强敌环伺的中欧控制西方文明长达十几个世纪,所依赖的并不是在最初几百年间攻克的辽阔疆域,而是强有力的政治和社会体制。这后者,自然应该归功于罗马帝国的实际开创者,奥古斯都大帝,即屋大维。

很多人以为屋大维不过是凭借着恺撒的声望轻而易举地登上帝位的,其实不然。恺撒被刺之时,作为其养子的屋大维才18岁,正在阿波罗尼亚的军队中,无论从地位、声望、势力上,都远远比不上恺撒的同僚,雷必达和安东尼。那么,这个不及中国弱冠之年的年轻人,是如何击败声誉卓著、势力庞大的两位前辈,登上罗马帝国的至高宝座的呢?除却恺撒的余荫影响之外,更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个人的才华和努力。

屋大维外表风度翩翩、温文尔雅,性格冷静而敏感,极富洞察力和政治手腕。创业初期,他深知自己羽翼未丰,断然不是雷必达和安东尼的对手,因此不遗余力地扬起恺撒养子的大旗笼络军队,更以同样的身份与上述两位前辈结盟。他们通力合作,历经数次苦战终于剿灭了刺杀恺撒的卡西乌斯和布鲁图斯,血洗了罗马城尤其是元老院。在利用一次偶然的政治事件巧妙地踢开雷必达后,他开始了与安东尼长达数年的周旋。看准了安东尼流连于埃及艳后的怀抱致使军纪废弛的时机,屋大维在长期的厉兵秣马下当机立断,倾尽全力在希腊大败安东尼,随后不给他的敌人留下一丝喘息的机会,乘胜挥师埃及,彻底消灭了安东尼及其情人克利奥帕特拉的势力。

创业不易,守业尤难。舅公兼养父恺撒被刺的情景历历在目,怎能不让性情敏感的屋大维夙夜担忧?他清楚的知道恺撒的被杀并非来自强大的权力而主要源于可怕的夸耀,于是便终其一生对元老院保持相当的敬意,对人民许诺以古老的自由。他放弃危险的执政官一职,转而一步一步地摄取保民官、监察官以及大祭司这些最尊贵而且最能博得人民爱戴的官位,并安于“第一公民”的盛誉。他极其审慎地使用着自己的权力,尽力不去冒犯人民心中根深蒂固的共和思想,却逐渐地越来越严密地控制着帝国的各种最高权力。到了其统治的后期,虽然没有皇帝的名号,但罗马的人民,已经基于长年来的巨大爱戴而习惯于服从稳坐宫廷中那位拥有最高权威的人所下达的一切命令了。

当然,在小心翼翼地巩固着自身地位的同时,作为一位有着远见的政治家,屋大维也为帝国的稳定做出了很多富于建设性的工作。早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深切地感受到,经历了数百年的东征西讨,罗马的疆域已经空前的广大,不能再进行盲目的扩张。于是他在军事和财政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精心计划的改革,建立了驻扎在边境而不得干涉内政的常备军和专用来保护自己的禁卫军,并以怀柔政策对待罗马漫长边境线以外不安分的蛮族——这一政策在后续诸帝中也有很好的延续。他还大量兴建神庙、剧院和道路等公共工程,使得罗马的宗教、贸易、邮政和交通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总之,他的大量工作,都直接促进了罗马从共和国到帝国时代、从对外扩张到对内发展的转型,并使得罗马文明在各项方面都达到前无古人的辉煌和鼎盛。

赞曰:中国各朝多以开国太祖最为尊贵,同样的,奥古斯都大帝亦无愧于罗马帝国最伟大君主的称号(尽管他从未自称皇帝)。在他漫长而光荣的一生中,无论是巩固自身地位还是巩固罗马权威的作为,都展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惊人地体现了中国先哲老子所言“夫不争,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原则,终成一代英主。然而伴随着罗马政治形态上从共和走向帝制,罗马原有的小规模奴隶制经济也正不同步地瓦解,罗马原有的经济基础遭到破坏,在其之上的很多形态也相应发生变化。公民政治和公民兵制遇到危机,公民道德沦丧,同时自然资源流失,农业发展不平衡。在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下,罗马帝国衰落了下去。

罗马从建城、建国到建立帝国开始,走了一条武力征服的道路。伴随着军事上的武力征服,小奴隶制经济向大奴隶制经济形态演变。在这种经济形态的演变过程中,衍生并附带了很多环境和社会结构问题。这些问题深化了罗马本身的深层次的矛盾,使庞大的帝国难堪重负,举步为艰。所以说,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是多元而复杂的。

罗马原是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国家,在长期的对征服和扩张战争中,罗马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和土地,同时也俘获了大批奴隶,为大奴隶制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奴隶被广泛使用于农业、畜牧业、采矿业和手工业,逐渐成为罗马社会的主要生产者,另一方面,战争掠夺的大量土地被充作国家公有地,出租或出卖给富有公民。于是,罗马贵族和富商竞相侵占、租赁和购买公有地,兴建庄园,同时兼并小农土地,致使以大量使用奴隶的大土地所有制迅速增长,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奴隶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小土地所有者和大土地所有者的矛盾,罗马和同盟者、被征服者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元老院贵族和骑士阶层的矛盾等等都充分暴露,并且日益尖锐。虽然当时一些人已经注意到这些问题,试图通过改革来消除这一矛盾,但是最终失败了。

罗马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属地中海类型气候,冬季温暖湿润,夏季较为干热,境内河流较密,水流湍急,山区森林茂密,农业作业区广泛。在阿尔卑斯山北部和高卢等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丰富,空气湿润,也是比较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但是随着罗马的发展,其境内的自然资源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直接影响了罗马的农业生产。这对于依赖意大利本土农业很强的罗马来说,是致命的。王政时代结束后的罗马,是以美德和荣誉为宗旨的。罗马公民纯朴、高尚、富有爱国心和荣誉感,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尚武精神。这种传统美德和道德精神使人人争先为祖国效力,这是罗马共和国之所以能够经历严峻考验却依然屹立地中海的原因之一。早期罗马公民为富者大公无私、廉洁奉公;为民者,崇俭耻奢、保守纯朴。即使像西庇阿这样的将军,也亲自耕作。然而,随着罗马对外征服和疆域的不断扩大,以前那种道德观正在迅速成为过时的东西。

同时奢华之风吹遍罗马之时,拜金主义思潮也涌进了罗马。人们认为只有大量的财富才

能享有崇高的光荣和价值,而贪污和受贿成了公开的秘密。

这些奢华和腐败都是建立在广大底层人民的辛苦劳动基础之上的。到了帝国后期,随着由元首制向君主制过渡,君主的个人权力也不断加强。许多帝王荒淫豪奢,腐化至极。许多贵族地主挥金如土、醉生梦死,增加赋税,致使民不聊生,政局动荡。在这种情况下,罗马公民被统治者无休止的赋税弄得疲惫不堪,根本无暇顾及帝国的安危与兴亡了。

5.西方文艺理论史读书笔记 篇五

达芬奇有过这样一句名言:“凡是能够到源头去取泉水的人,绝不喝壶里的水”说明了温故知新的道理,人类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阶段,只有不断总结上一个历史阶段,才能在这一个阶段中有所突破,从而促使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

读完这本书,发现他的宗旨就是充分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梳理了自古希腊至本世纪除西方文艺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重点评论了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代表著作。

上古时期的文艺理论,柏拉图是一位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共有36篇传承了下来,内容包括哲学,美学,伦理,教育等等,比较集中论及文艺理论问题的主要有:《伊安篇》,《理想国》,《斐得若篇》,《法律篇》。柏拉图认为文艺的本质是模仿,但模仿的客体,之时感觉世界,不是理式世界,而感觉世界却不是真实体。

最令人熟悉的应是浪漫主义文艺理论的代表人物雨果,他的理论著作也广为人知,雨果创造了大量的诗歌,戏剧和小说,同时也撰写了很多理论批评文章,这些理论文字既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重要历史文献,也是有代表性的浪漫主义理论著作。雨果早起的思想受到教派的影响,因此他当时的文艺观点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后期他产生了变化,开始寻找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和君主政体之间合作的可能性。

6.西方史学史 《编年史》读书笔记 篇六

塔西陀(tacitus,约55—约120)为古罗马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在西方史学史发展史上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正因为有他,西方史学史才在古典史学与近代史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沿着这座桥梁,西方史学史才发展到16世纪以马基雅维利为代表的人文主义史学的新阶段。塔西陀的史学颇能反映古罗马史学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的特点,俄国诗人普希金以形象的语言将他的著作称作是“惩罚暴君的鞭子”。

塔西陀出生于罗马省的一个贵族家庭,早期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和严格训练,并以博学多识为一部分的元老贵族所器重,因此较早的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公元78年,塔西陀与当时罗马的显贵、执政官阿格里古拉的女儿结婚,由于这种关系,加上其岳父的大力相助使他的仕途非常的顺利,官运亨通。在庞大的罗马帝国中,塔西陀历任三朝,跻身高位,先后担任过公元81年的财政官,公元88年的行政长官和公元97年的执政官以及行政总督等要职,这一些为塔西陀熟悉的了解和掌握当时社会的各种情况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造就了他有着超乎前人的良好政治素质和丰富的社会阅历及经验,因此他在隐退官场后,便利用其资深的文学基础开始著述事业,从而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历史》(罗马史)、《编年史》(罗马编年史)、《日耳曼尼史》、、、、、、《编年史》是塔西陀的最后一部著作,十六卷本。他洋洋洒洒,夹叙夹议,从提伯里乌斯继位一直写到尼禄统治末年,记述的是提伯里乌斯、卡里古拉、克劳迪乌斯、和尼禄四个皇帝当政的时期,时间跨越大约54年,是一部皇朝断代史。这部作品虽然残缺不全,但它所表现了他那前无古人的文学功底,读过《编年史》这本书之后,给我留下了以下几个深刻的印象!

一:尊重历史事实,实事求是和秉笔直书

塔西陀在著史的时候曾经为自己下了一条原则:“下笔的时候既不心怀愤懑,也不意存偏袒,因为事实上我没有任何理由受这些情绪的影响。”(塔西陀《编年史》第一卷P1)从这条原则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塔西陀是如何进行著史的,同时也体现塔西陀是以真实作为历史记载的最高准则,他的目的是扬善抑恶让品德高尚的言行昭之于世,罪恶的品性遗臭万年,从《历史》和《编年史》看来,他是以“历史之最高职能就在赏善罚恶,不要让任何一项嘉言懿行湮没不彰,而把千秋万世的唾骂,悬为对奸言逆行的一种惩戒。”作为宗旨的,他著述时均以此为准则,这是他对帝制,首先是对皇帝的专制、残暴及腐化坠落的抨击和揭露;对社会道德的衰微,首先是对个人品行的肆意褒贬;对共和制,首先是对理想化了的理论道德和政治制度的颂扬和向往中均可见一斑。他认为“很少有人生来就能辨别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有害的。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别人的经验才能得到教训。”所以,他要用史书使人们获得教训,分辨善恶。他在史书中以她的道德观度量一切,他道德的蓝本是经过美化了的罗马共和时期的道德—忠勇爱国,崇尚道德,民享自由,他寄情怀予历史写作,缅怀共和,针砭时弊,以书见志。因而,史学家汤普逊说:“本质上的他西陀是道德家,他把历史看成是教材。”马克思也称他西陀为“贵族思想方式的最后代表”。

在写作过程中,塔西陀更多的是以批判的眼光来解剖这一历史时期,他不像波里比阿那样,从罗马政体的形式来论证罗马的功业和长治久安,来总结罗马的经验,而是从一个较小的角度,从专制帝王,社会风尚等等来考察1世纪的罗马,来评价帝国的得失。他本人也承认“我已经谈到的和将要谈到的事看起来可能只是一些细枝末节的记录”他著作的焦点是表现善与恶的小事。在编撰《编年史》中敢大胆的深刻揭露。尼禄是罗马帝国最坏的一个皇帝,塔西陀对他的残暴、昏庸、淫乱的统治痛斥得不遗余力,它不仅敢写尼禄这样的暴君,而且笔锋直指奥古思都,他用历史学家有力的笔借公众的议论把奥古思都描写成一个虚伪的、玩弄权术和生活不严肃的君主,并把罗马共和国灭完的主要职责推到他身上,同时还指出“奥古思都私心极大,把自己的亲人都安插在高官显位,并把元老院和高级长官及至立法的职权都集中于一身,实行专制统治”。(《西方史学史研究》1988年第4期P48)但在塔西陀作品中德行的好坏是有强烈的对比的,不仅有批判,也有赞扬,比如,对皇帝提伯里乌斯的侄子日耳曼尼库提推崇备至,花了很多的篇幅歌颂他的人品和军功,说他可以和马其顿亚历山大媲美,又如,他把日耳曼尼库提的妻子大格阿里皮娜写成当时道德女性的典范,具有勇敢、正直、忠贞等各种美德,为了鞭挞坠落的罗马贵族,还往往用小人物和蛮族的某些事迹来形成对比,一个被释放女奴出于正义掩护了一个素不相识的男子,结果遭到严刑拷打,最后自尽而亡。塔西陀借题发挥,说这个女子“把罗马那些生而自由的男子、骑士和元老们比得黯然无光,因为这些人没有受到任何拷打,但每个人都依旧出卖自己最亲近的人”(《编年史》卷十五P57)

重要的是,塔西陀对于那些作为反面人物而着意刻画和揭露的皇帝,还是采取比较诚实的态度,并非一笔抹杀,一棍打到,虽然出现某些偏颇的地方,但基本上还是比较公正的,如对尼禄的描写,塔西陀认为他是“罗马帝国中最坏的一个皇帝,因此对他的残暴昏庸和淫乱统治痛斥得不遗余力,但塔西陀并不把他一概痛骂,尼禄有值得称赞的地方,他都一一记录了下来,他说尼禄有事特别的宽厚,就连骂他的人都得到宽免”(《编年史》卷十六P6)他赞扬尼禄不为自己立金像和银像的做法,尤其是对尼禄忠于爱情的品德给与充分的肯定。(《编年史》卷十五P57)

二;反对暴政,歌颂共和

塔西陀的社会政治观集中体现在一褒一贬上:褒贬共和时代的美德,贬帝国政治之腐朽,尤其是皇帝的暴行和丑行。由此表现出“他对罗马日渐衰败的忧虑和愤恨”,和对“他所思慕的共和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的怀念。

一方面,塔西陀反对暴政,揭露帝制,鞭挞暴君,而且,他总是一道德家的那种悲天悯人的态度来写历史,有人称“他的主题集中在政治暴政的滋长和罗马道德的衰落上”,对塔西陀而言,他不能见容于罗马暴君,所以,对他们颇多过激之言;但作为一个生活在罗马君主政体时代的既得利益者并又在帝国任职高官,为了生计他也得见容于这种君主政体,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其实塔西陀的偏见是偏离罗马史实的,他并不能对早期罗马帝国的人与事做出正确的科学分析,他也未必能认识到帝制尤其在罗马帝国时代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残忍的一面也有对当时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一面。例如,被他抨击的提贝里乌斯‘对这个皇帝的建树缺少应有的评价,他把早期罗马皇帝都写成是“暴君”、帝国的万恶之源,这是有失公允!

另一方面,塔西陀歌颂共和政体,赞美昔时的世风淳朴,留恋就贵族派人士的自由生活,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他反对民主政治,轻视下层民众,他所赞同的和所向往的是一种温和的贵族共和政体。因为,这种政治的“优点”在于,它既不需要在民主政治下去费心“研究群众的性格和驾驭他们的办法”也无个人专

政下的种种弊端。

三:罗马帝国的衰微

塔西陀生于罗马帝国的盛世,这是罗马帝国编年史上的“罗马和平”的繁荣年代,公元一世纪前后的罗马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以致地中海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成了一个国家的内海,海内一统,罗马帝国之势如日中天,达到极盛,但是在外表繁荣的背后,国家广阔的大帝国内,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上层统治阶级内部,元老贵族与骑士贵族、贵族与平民、奴隶主与奴隶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作为身居高位,对帝国政事了然于胸,亲眼目睹宦海沉浮,官场争斗,尤其是君皇残忍、宫闱内幕,一个有着犀利目光与洞见一流的古代史家来说,塔西陀自然会比其他人看的远,看的深,这就是为什么他能在罗马帝国上升时代能够察觉到君主制的弊端!

在塔西陀的眼中,本已在逐渐坠落的罗马传统,因为新的放荡而彻底摧毁了,罗马的力量被奢侈之风腐蚀了,他认为这种腐蚀之风同“古代”的纪律和祖先的遗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我们祖先的时候勇气而不是金钱构成罗马国家更好的基础”。而现在罗马人几乎成为了一个病入膏肓的民族,它已无法抵御外来的恶习。他写到“每一个国家的每一种事物只要是堕落的和足以使人堕落的,都要在罗马出现。”可见他眼中的罗马堕落之深。他以满腔的义愤写到:“荒淫无耻的丑行层出不穷;罗马人的道德早就败坏了。”在大家争相作恶的环境里塔西陀是带着感情写作的!

四:宗教迷信色彩

塔西陀的思想中夹杂着宗教迷信色彩,这与他的道德观和历史思想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宗教色彩 给道德说教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使之更具有感化力,塔西陀认为诸神干涉人间事物,考虑的首先是对它们恶行的惩罚,诸神通过预兆和灾异现象来警告罗马人,告诉罗马人他们的愤怒和不快!罗马人把他们的成功归于天意、神助,把自己看成是天命所归的民族。神坛一直是罗马人的圣地,不管罗马在战争中有多大的不幸,他们总是倾力保护神和神庙。在塔西陀看来,诸神对罗马的一切罪恶,都有所反映,并且罪人总有一天会受到惩罚。《编年史》中,它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尼禄毒死不列塔民库并火葬了他之后,发生了一场暴风雨,因此人们都认为者表示了诸神对于这一谋杀的愤怒。这些记载不仅说明塔西陀道德说教中的迷信色彩,也可以从中看出他对历史的解释是多元的!五:塔西陀的文风

塔西陀的文风简练有力,典雅别致,他用词丰富多彩,含义深刻,形象生动,不落俗套。他所描述的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场面,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她的语言简介而富有表现力,善于塑造人物个性,最明显的是对帝国初期皇帝的描述,如尼禄的荒诞,加尔巴的昏庸!

六:小结

塔西陀的道德观和历史思想在许多方面是互为表里的,道德的考虑常常胜过了历史的观察,或者说历史的考察被拖进了道德的范畴,社会价值的取向决定了塔西陀生活时代的世风,他难以力王狂澜。他不得不承认现实,但有忍不住时常大发感慨,表达他对共和制的诚挚感情。在《编年史》第十一卷里有一节关于补充元老名额的争论,他收录了这么一段话:“在过去,对于那些与罗马有血缘关

7.西方药学史 篇七

关键词:西方现代设计史,中国设计史,设计规律探索

一、西方现代设计史中流派产生的主要原因

现代设计流派风格不断变化和发展与许多因素有关, 比如社会背景、相关流派思想影响、设计人员等因素, 最为重要的是整个社会背景, 分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

(一) 经济的影响。18世纪工业革命推动着现代设计, 而工业革命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比如英国, 工业革命的起始国, 由于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变化, 所以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强的经济强国, 最先开始工艺美术运动。

(二) 政治的影响。政治影响设计的例子在家具设计上体现的比较明显。如新古典时期的设计, 其设计风格为了体现君王的权威, 设计都相对繁琐复杂些。除此外, 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和日本, 其设计都是政府扶持发展。

二、西方设计史主要流派发展的线索解析 (时间)

按时间为线索详细概括

三、西方相关流派发展的影响 (联系)

首先, 艺术流派的风格影响到艺术设计产品的外观。比如新古典主义与工艺美术运动设计品之间就具有明显的形式上的相似性。再有美国的流线型设计和商业性设计都是形式上的设计, 表现在产品上都是形式第一, 功能第二。其次, 艺术流派的主张和观念成为指导艺术设计的原则。艺术史上许多艺术流派在形式方面并没有统一或稳定的风格, 将它们定为一类往往是因为有共同的主张。比如荷兰风格派和构成主义设计师都不约而同地找到了现代设计的形体特征——理性的几何形式, 这种实用产品的设计与现代主义不谋而合。

四、总结与思考

了解西方现代设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学习其设计的经验和理论, 以便“西为中用”。同时, 探讨中国传统设计的发展演变, 总结其得失, 由“借古思今”来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发展适合中国的设计之路。

(一) 中国艺术设计发展状况 (按时间) 。中国设计历史悠久, 其内容博大精深, 涵盖面广。根据设计风格主要分四个阶段:1. 秦以前的艺术 (距今约7000年) 。这时期的艺术设计有比较鲜明的宗教性、政治性和象征性;2. 秦汉艺术 (公前221- 公元220年) , 秦汉时期作品围绕美化生活的目标从事艺术创作, 构思非常巧妙;3. 魏晋以后的艺术 (公元3世纪 -1840年) 。魏晋期间艺术风格呈现不断强化和丰富的趋势, 形成具体的画论和乐论;4. 近现代艺术 (1840年 - 改革开放) , 由于闭关锁国政策, 这段时间中国的艺术可谓是完全滞后。

(二) 联系西方现代设计史进行中国设计史规律思考

1. 设计的目标——造物宜人。英国工业设计和工业协会在1935年阐述纲领时说:“艺术设计和工业协会的主要原则和主要关注是符合功用。”而中国传统设计, 同样是以生产为人所用的产品为主要目的。虽然在中国的历史上, 出现过宗教祭祀造物时期, 但生产为人所用的器物一直是主流, 其它目的的设计为支流。

2. 设计的特色——天工意匠。中国传统设计将自然因素和人的创意、巧思融合发挥到极致。古代陶器、漆器、瓷器和明代家具等都是不同时期自然因素和人的创造思维的代表设计。但是中国的设计技巧, 在古时候传男不传女而阻碍了技术的发展。所以, 在设计发展的今天, 天时地利人和的特色精神对于现代设计仍有意义。

3. 设计的文化特征——天人合一。中国古代的文人将儒道两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提高了较高的层面。像宋代瓷器、明式家具集中体现了文人的特征和意蕴。这里值得提到的是, 中国古代也有宫廷文化, 其产品设计上和西方新古典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造物功能上, 满足豪华生活需要外, 产品突出等级, 身份, 地位;在装饰上, 突出错彩镂金之美;在工艺上, 也是以豪华刻雕为主。

4. 设计的科技特征——科学设计。中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而且制瓷技术直到18世界中期还保持世界先进水平。从明末开始, 中国的科学开始落后于西方。随着西方近代科技和工业革命的兴起, 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很快步入机器化的大生产时期, 而中国闭关锁国, 所以中国现代设计落后西方是必然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2]张婷.西方现代设计史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J].山西建筑, 2007 (28) .

[3]钱凤根.世界设计史的中国设计史板块构建[J].装饰, 2008 (06) .

8.西方盗墓暗黑史,外国人盗过啥? 篇八

前两年美国兴起一股纳粹潮,网上出现了很多售卖二战时期纳粹遗物的网站。一个集中营受害者佩戴的侮辱性袖章,就能卖到近1000块钱(人民币,下同)。一些囚犯的资料,价格更是高达3000块;除此之外,纳粹集中营的钞票、囚犯制服等也很受追捧。

这一股热潮,很快就通过互联网传到俄罗斯,曾经并肩作战的俄国人用挖坟盗墓的能力,再次向昔日的美国盟友展示了何为战斗民族:据统计,当年有15万德国士兵战死在高加索地区,近七十年后,其中70%的墓地被盗,随尸体一起埋葬的武器、徽章和身份文件全被挖出来贩卖,甚至连没来得及腐烂的皮靴都不放过。

可不要以为欧洲人随葬只有这些不值钱的象征物。有段时间,法国巴黎郊区一处宠物墓地附近,一直传说有只颈带“钻石项链”的狗安息在此处。人们半信半疑,直到一个盗墓者趁着夜色朦胧,挖开一只黑色贵宾犬墓穴后,盗走一个价值1.2万美元的镶钻狗项圈,人们才得知确有其事。已经66岁的法国影星,有“大鼻子情圣”之称的杰拉尔·德帕迪约也曾在其自传中透露,他十来岁时,生活困顿,有段时期不得不靠盗墓为生,窃取亡人随葬的珠宝和鞋子去卖。

算起来,那也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德帕迪约估计没有注意到坟墓住客的嘴巴。巴黎警方曾在庞坦公墓附近逮捕过3名嫌犯,他们被指在墓地挖掘尸体,盗取项链等陪葬物品,以及坟墓主人嘴里的金牙。看起来,法国的盗墓活动可并不少见,以至于时任巴黎市长都不得不出面表态,要求警方加强防范措施,严厉打击盗墓行为。

盗墓者之春

如果有机会“临幸”豪华大墓,盗墓者们自然是不会拒绝的。2010年开始的“阿拉伯之春”的一个副产物,令盗墓者也迎来了春天。自拿破仑时代就出现的金字塔盗墓活动随着糟糕的治安,再一次猖狂起来。盗墓贼在金字塔附近的沙漠里,钻了一个又一个深不见底的洞,藉此潜入墓穴,盗取丰厚的陪葬品。有些盗贼为了掩人耳目,甚至从邻近的民宅屋内开凿地道。

埃及政府虽然试图做出反应,但效果并不明显。在达休尔金字塔群,政府派出了两辆武装车镇守,但当警卫人员试图抓捕那些猖狂的盗墓者时,对方却“拿机关枪对我们开火”。

火力十足的盗墓者把文物盗出,并很快输出海外。这些交易隐藏于幕后,政府没有办法统计具体损失。BBC到此地调查的记者曾在一名黑市买家那里见到过一批拥有3000年历史的陪葬雕像。

秩序混乱是盗墓者的最佳盟友,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明,才是这些地区难逃被盗劫数的原因。那些深埋地下的文物,无时无刻不吸引着胆大包天的盗墓者,即便在政局稳定的欧洲大陆,也是如此。

2006年的时候,意大利考古学家在罗马北部丘陵麦田中挖掘出一具建造于公元690年的古墓,考古专家称这是欧洲最古老的壁画墓室。根据现场情况判断,这座墓地中埋藏的是一位王子。

这场发现的主要功劳要归于一个盗墓者,他在被捕后供出了这座大墓的线索。考古学家在墓中发掘出从希腊进口的花瓶、一把剑、王子餐桌上用来烤肉的金属烤肉叉等等,但是却没有找到王子的骨灰,他们推测,原本应该放在墓室壁龛中的骨灰,应该已经被盗墓者盗走。

盗骨灰者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确实有盗墓者喜欢带走墓地中的骨灰,尤其是,这坛骨灰生前大有来头的时候。

美国有个叫克莱格·史密斯的盗贼,一度就以盗窃骨灰为生。印第安纳州的公墓是他犯案的主要场所,一个骨灰盒连同骨灰可以卖上200至300美元。在他盗取的成果中,最知名的是美国第23任总统哈里森的骨灰。总统骨灰被窃,在当地引起很大震动,调查人员加紧办案,很快便顺着一个古董商,找到了克莱格·史密斯,并追回了哈里森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遗存物。

如果与古董商有勾连,史密斯很可能是看上了骨灰盒的价值,顺便把骨灰也带走了。英国一名盗贼就曾看中了伦敦西北部“Golders Green”火葬场里,“精神分析之父”弗洛伊德及其妻子玛莎的骨灰。那个坛子产自公元前300多年的希腊时期,原是弗洛伊德的藏品。被用来盛放两人骨灰后,并没有深埋地下,而是公开陈列,不想被盗贼盯上。不用刨坟,不用挖,原本很容易得手,但是这个笨贼不知道遭遇了什么,竟然不小心把骨灰坛打碎了,灰白色的粉末撒了一地。

学者风范

那是一个堪称炎热的清晨,德国业余考古家史利曼和妻子下到八米多深的地方,考察发掘工作的进展。忽然,史利曼僵住了,他抓住妻子的胳膊,又兴奋又低沉地说道:“金子!”

史利曼并非盗墓者,他和妻子搭上全部身家,雇用了百名工人,只是希望能找到荷马史诗中描述过的特洛伊城。那是1873年的6月15日,史利曼意外遇到了洁白如玉的象牙和叮当作响的黄金。当时对文物保护和发掘古物管理非常粗糙,文物考古刚刚起步。地底之下,埋藏着时间的秘密,吸引着如史利曼一般的知识分子和探险家心思暗涌。当然,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在之后的历史中,史利曼和他的继任者的行为,都被视为考古工作的一部分。现实也是如此,史利曼确实发现了特洛伊的一段遗址,向世人揭开了诗歌里所传唱的那个世界的面纱。

考古与科研,伴随着欧洲盗墓史的始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曾到伊朗考察波斯的拜火教文化。出发前,一位医学兼人类学的教授请求他帮忙带回几个拜火教教徒的人头。于是斯文·赫定便选定一个炎热的中午,趁着人们怕热躲在室内的时间,突袭了拜火教教徒的葬尸之地。他忍着恶心的腐臭,割下了三个头颅,回到住处后,再把头颅深埋地下,一个月后才重新挖出,并放在煮沸的牛奶里,一直等它们变得像象牙一般白亮。后来,这三颗白亮的颅骨,终于被这位探险家带回瑞典,放置于斯德哥尔摩的颅骨博物馆里。

盗尸风潮

是的,这些医学家的特殊癖好,令欧美的盗墓史,蒙上了一层暗黑的色彩。

在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常有学习医术及美术的学生会从殓房、民居、墓地等地方盗取尸体,练习解剖。现代解剖学之父维萨里就是这样一位疯狂的盗墓者。他甚至把解剖台搬到了刑场和公墓,现场挥刀。

在维萨里出生之后不久就去世的天才达芬奇虽然不是医生,但为了更好地研究人体构造,发现自然之美感,也加入了盗墓者的行列。和他同样有此习惯的还有另一名天才:米开朗琪罗。

伴随着医生对尸体解剖工作的普及,艺术家和贵族们竟然将观摩解剖当做一种消遣。这种风潮又很快刮向平民,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门外汉,都想亲临现场,感受这种风尚。一时间,尸体数量供不应求,盗墓者开始盗取尸体获利。甚至连黑帮分子,都经营起这项业务。

那时候欧洲贵族的喜好,可真是重口味。比这段时期稍早一点,大约在十六至十七世纪,欧洲还流行过另一种风潮:那些行为高雅的王公贵族、牧师、科学家等,经常食用人骨,利用血液和脂肪来治疗从头痛到癫痫等病症。

为了满足这种奇怪的胃口,欧洲人从埃及的坟墓中盗取木乃伊,从伊朗的坟墓里收集亡灵的头骨。盗墓者把这些尸体运回欧洲大陆,将其碾为粉末,用来治疗头痛。有颅脑学科的顶尖医学家还发现,这些粉末与巧克力混合,味道不错。

偷总统的人

大面积盗墓挖尸的事情,终于伴随着欧洲文明程度的提高而销声匿迹了。但零星的个案,仍然不时出现。2014年,俄罗斯就发生过一起震惊全国的盗墓案。一名精通13国语言的历史学教授,在研究了与盗墓有关的历史文献后,开始亲身参与其中。

他专门喜欢挖3到12岁女孩的尸体,并为其穿上礼服,精心打扮后,制作成木乃伊。到警方发现此事时,他的家里已经安放了150具女孩尸体。

死后仍不得安宁,林肯一定对这种感觉非常熟悉。1876年,也即他去世后11年,一伙儿盗贼打算盗走他的尸体,向当地政府勒索赎金。

虽然绑架死了的美国总统肯定比绑架活的总统容易,但没想到,盗贼头子招募的同伙中,竟然混进了警方的线人。于是,在盗贼们锯开林肯石棺,准备下手时,遭到警方们的围捕。虽然这些人当时趁着夜色逃走,但其身份已经被警方掌握,很快就落网归案。

有惊无险躲过了第一波,但不久林肯就又遇到了新的盗墓者。1890年,林肯雕像旁边一个士兵手中的长剑被盗。官方将其修复,但2011年,这柄剑再次被小偷锯断盗走。

美国人的总统在位时,安保森严,但死后,可真是毫无防范能力。2014年,位于俄亥俄州的美国第20任总统詹姆斯·艾布拉姆·加菲尔德墓地遭人盗窃。盗墓者从他的墓地里,拿走了13只汤匙和几只浓缩的咖啡杯。这些随葬品,几乎没有任何价值,公墓的管理者也完全猜不透盗墓者的用意。

但是谁知道呢,也许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着疯狂的汤匙收藏家,正如那些隐匿于世人中间,喜欢收藏骨灰盒、人类头骨、纳粹党人皮靴的奇怪家伙一样。而那些嗅觉灵敏、惯于跟泥土和黑暗打交道的盗墓者,如秃鹫一般随时待命,无论对方的癖好多么古怪,他们总是能找到办法满足这些人的收藏需求。

上一篇:福州公交车拥挤情况下一篇:回忆美好往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