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金融发展

2024-10-16

广东科技金融发展(精选8篇)

1.广东科技金融发展 篇一

加快发展金融业是广东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岭南大讲坛·学术论坛第二十五期

时间:2008年3月25日下午

地点:广东商学院

主题:加快发展金融产业是广东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主讲人:周高雄(广东省政府金融办公室主任)

主办: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持人: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共同举办的重大系列活动——岭南大讲坛学术论坛第25期广东商学院论坛马上就要开讲了,这个是我们大家期盼已久的,记得两年前我们颜主席在这里举行过一次部岭南大讲坛的报告会,两年之后我们又举行新一次的学术报告会,这是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对我们的厚爱,让我们对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表示感谢。

我介绍一下出席第25期论坛的领导和报告人。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华南师范大学前校长、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颜泽贤教授,我们的报告人广东省政府金融办公室主任、广东商学院客座教授、著名的财政理论家、金融学家周高雄厅长,我们这次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是省社科联社科普及办主任陈杰珍女士,还有我们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普及办的唐志勇先生,下面请颜主席致辞,大家欢迎!

颜泽贤 :尊敬的周主任、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来参加由我们周高雄主任主讲的、由广东商学院举办的岭南大讲坛学术论坛。可能大家对这个岭南大讲坛还不是太熟悉,所以我想借此机会跟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岭南大讲坛的基本情况,这个不是做广告。

刚才主持人已经说了,岭南大讲坛是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我们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举办的一个高品位的、公益性的论坛,也是广东文化大省建设的一个品牌工程之一,我们举办岭南大讲坛它的基本宗旨是四句话,也就是宏观人文精神、传播和谐文化、普及社科知识、提升社会理性。到目前为止,我们这个岭南大讲坛下面已经有6个板块,按照学术性、受众性即对象的不同我们共同开办了6个板块或者说6个系列的论坛活动,下面我把这6个板块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让大家知道我们今天这个学术论坛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

首先,第一个板块是我们岭南大讲坛的学术论坛,也就是我们今天举办的这个论坛。这个板块一般来说是每一个月举办一场,从2005年12月份我们举行启动仪式到现在共成功地举办了24场,这个板块主要是邀请我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术专家、学者型的高层领导和海外知名学者这三类专家做主讲嘉宾。内容以学术前沿的理论和当前重大的时政热点以及海外最新的学术资讯为主,听众主要是来自于我省较高知识层次的高校的师生、科研人员和党政领导等群体,这是学术论坛的基本情况。

第二个板块是岭南大讲坛的公众论坛,这个板块是从2006年的2月份启动以来每个星期六即一周举办一次,每一个星期六的上午举办一场,目前已成功举办了97场,听众主要是来自于广州的市民,主讲嘉宾主要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跟踪解读公众关心的社会时事政治热点难点问题,这一个公众论坛我们希望能够打造成我们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或者说是社会科学家与公众沟通的一个平台,这个是第二个板块。

第三个板块是岭南大讲坛的巡回论坛,这个板块主要请有关的专家到省内,不一定是在广州市,到省内的各个地市进行巡回讲演。这个论坛我们分别在中山、河源、惠州、清远、湛江、江门、肇庆、广州等成功地举办了十多场。

第四个板块是在越秀区图书馆举办的论坛,这个论坛的目的是努力打造我省文化艺术专家预社会公众沟通的一个品牌,这个板块也是每个周六的上午在越秀区图书馆举办,现在已经连续举 办了25场。

第五个板块是岭南大讲台的企业论坛,这个企业论坛主要是面对企业家,在珠三角范围内每月举办一场,这个板块主要是邀请省内外知名的企业管理专家来解读企业管理者最热心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其中坚持面向我省中小企业和基层企业管理者,努力打造我省企业管理知识坚决管理的一个公众平台。

第六个板块岭南学术论坛,主要是学术性的研讨,由全省的各个协会、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提出承办申请,围绕岭南文化特色的一件重点问题展开研讨,所以这个岭南学术论坛跟我们今天举办的论坛有点不同,虽然名字上有点相近。

以上6个讲座论坛的社会反响都非常好,受到了三个欢迎,一个是受到了广大社会科学家的欢迎。第二是受到了广大社会大众的欢迎,我们这几年来已经举办了几百场各种类型不同的论坛,社会反响非常好,第三是领导评价很高,广东省的主要领导甚至于中宣部的06、07年度工作总结当中都提到了我们广东的岭南大讲坛,所以它成为了一个品牌。

我们今天下午在这里举办的是岭南大讲坛当中的学术论坛第25期,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广东省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周高雄先生给我们作演讲,他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加快发展金融业是广东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周主任以前多年在广东省财政厅任职,我相信下午的报告一定非常精彩。

最后,我想代表主办单位即代表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和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向大家致以谢意,首先要衷心地感谢周高雄主任在百忙当中抽时间给做报告,其次要衷心地感谢我们这一期的东道主即广东商学院的领导,尤其是吴校长对我们这一次的讲坛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我们也表示衷心的感谢,第三是要感谢在座的各位,即广东商学院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嘉宾,今天大家都精神非常饱满,所以非常感谢各位。最后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颜主席的致词。我发现我们的第25期论坛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会场左前方的第一排坐着4个很有精神的年轻人,他们是来自于南方日报、广东电视台、广东卫视广播电台、南方新闻网新闻机构的记者,他们的到来是对我们广东工商学院的厚爱,是对我们主办单位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对我们报告人周高雄主任的追捧。

在报告之前,我首先向大家非常简单地介绍一下这个题目的背景及其我们的报告人。大家都知道金融是我们现代经济的和,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中共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去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这次会议非常重要,去年6月我们省委省政府又召开了金融工作会议,为金融的改革、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决策和部署。去年8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会,全面分析了世界金融形势,认真学习了金融理论知识。

去年10月份省委的广东学习论坛也由我们广东省委的中心学习组进行了一次金融改革发展的报告会,包括领导干部提高现代金融的专业知识和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当时从领导层到老百姓都非常高度关注金融工作、金融发展形势,因此今天的报告非常重要,对广东省的金融工作非常重要。报告人周高雄主任是解读这个题目的最好人选之一。

大家对周教授很熟悉了,他是高级会计师,是EMBA的硕士,华南理工大学金融学的博士研究生,是我们学校的客座教授,长期从事财政金融管理工作,现任广东省金融办主任,曾任广东省财政厅的副厅长,为我们教育事业这一块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兼任省农村税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2005年受邀聘为省人民政府省长咨询专家,并有重要的有价值的建议,参与组织了自80年代以来广东历次财政体制改革工作,具体组织全省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发起并直接组织了做大做强广东高等教育这个专题调研,其重要建议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采纳,促进了广东“十五”期间的快速发展,这项调研成果获得了我们广东省人民政府哲学社科奖,很不容易。

周高雄教授过去在我们学校曾经做过两次的专题学术报告,讲得非常深刻、非常精彩,我想周教授今天的学术报告会更加精彩,下面欢迎周教授对我们进行讲演。

主讲:周高雄(广东省金融办主任)

周高雄 :各位老师、同学们:下午好,我很高兴应邀出席这个论坛。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加 快发展金融产业是广东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为什么讲这个题目?请大家注意两个字“产业”,金融作为产业,出现在省委、省政府的文件里面,是广东第一次提出来的。有人提出,既要提“科技兴国”,更要提“资本强国”。美国从1900年GDP首次超过英国之后,一直是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科技、金融、军事都非常强,美国人打这三张牌使他们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有的时候是科技牌与军事牌合起来打,有时候是金融牌和军事牌合起来打,有时候是科技牌与金融牌合起来打。就这样美国的金融非常发达。大家都知道金融的发端在伦敦,但现在真正统治金融世界的是纽约。这是宏观上看。我们看一下微观。微软的崛起就是一个神话。1986年,微软的资产仅为200万美元,2006年,其市值已达到2500亿美元。再看一个微观的例子,印度的塔塔集团在短短的十几年的时间里迅速完成了对全球钢铁行业的并购、整合,形成了年产1.16亿吨钢铁的“庞然大物”。2007年,塔塔集团以589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世界一百强的第99位,还掌控了其自身所需要矿石60%的资源。从这些事例我们看到了资本集聚的过程造成了财富积累的增加,是财富效应推动了金融的发展,金融的发展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现代金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产业

现在来看金融特别是现代金融,不仅仅是融资的工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金融资产与业务规模占全国七分之一的广东是全国的第一金融大省。金融产业能否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备受关注。首先,省领导非常关注。汪洋书记来了以后领导我们解放思想,在全省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期间有两天的时间省的领导们专门就分工和负责的课题出主意和谈看法,23位省领导同志发言,有6位同志谈金融,有的甚至还书面谈金融,有的是专门谈金融。可见,金融的地位与作用非常重要。

今天,我跟大家探讨一下广东的金融发展和广东的产业发展是什么样的关系。即从产业经济学看金融,从管理会计学算金融,从历史机遇想金融,从支柱产业做金融,从支持各业发展评金融。

大家都知道,广东占全国土地面积不到2%创造了占全国12.5%的财富,经济总量继超过新加坡、香港之后,2007年又超过了台湾。原来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要在20年或者较长的时间里赶超亚洲“四小龙”,现在我们已经超过了三只小龙。广东的GDP,2007年达到30674亿元,约占全国24.66亿万元的12.5%,广东用3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300年走过的工业化、城镇化的历程,经济社会全面进入科学发展的健康轨道,这是世界千年史上绝无仅有的。广东保持了30年的连续增长,而且增长速度较快,节能减排也越变越好,这是一个奇迹。

创造这样的奇迹有什么秘密?主要的秘密在于广东抓住了每一次的历史机遇,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产业升级,已经完成的有四轮。第一轮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所进行的从农业产品加工到日用工业品制造的升级,那时候我们讲的“三转一响”就是指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那时候江门的蓬波牌收音机卖到全国,甚至还要走后门才买得到,还有健力宝、珠江啤酒也是全国抢着要,那时候物质缺乏,生产什么都赚钱。第二轮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从日用工业品到现代家电的升级,包括老的三大件: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人们初步改善了生活质量。第三轮是进入2000年以来从现代家电到现代高级消费品的升级,包括两大两小,就是汽车、房屋、电脑、手机。第四轮是200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向适度重型化和高级化转变,把发展装备制造业、石化、汽车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由此,我省产业升级速度加快,产品质量越来越好。随着产业优化升级,广东经济增长呈现了加速增长的态势。改革开放以来到“十五”期末,全省GDP年均递增13.4%,进入“十一五”则加速到每年递增14%以上,2006年增长14.1%,2007年增长14.5%.这全都有赖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第五轮广东产业升级是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提到第五轮产业升级就是要做大做强第三产业。第三产业里面龙头就是金融。最近时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构建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的构想,领头的是金融,下来就是现代物流、信息产业、房地产业等。金融和经济是互动的,支持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之一就是金融。经济发展创造财富,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资源。我们要更好地了解和认识金融,利用金融更好地推进产业升级。

什么是金融?在韦伯斯特词典里,金融的定义是管理货币的科学。我通俗概括为金融是理财活动,或者说是玩钱的,军事是玩命的,金融是玩钱的,简单来讲是理财活动,或者说是经营财富的活动。理财当中有低级理财也有高级理财,低级理财主要是解决资金供应问题,高级理财是要使财富增长,现代金融讲的都是高级理财,要使财富增长。我有两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我有一个朋友准备买一套房子,想把原来约100平米的房子换掉,他是怎么理财的?他首先把旧房子卖了,得了60万,他想买一套大一点的,结果买来买去,买了四年,越买越贵,现在就买不到100平方米的房子了,大概只可以买到60、70平方米的,他就不愿意,把钱搁在那里,房子还没有买到。我另外一个朋友原来也有一套约100平米的房子,底层潮湿,不想住,想卖掉,我说你不要卖,还是“营运”一下好,结果他拿着这个房子作抵押找银行贷给30万的贷款,拿这30万贷款去按揭买房,付了首付买了130平方米的房子,在珠江新城那里买的,现在这个房子市值已经超过了150万了,换了一套大房子以后还有150万的市值在那里,起码赚了100万。两位朋友的理财观念不一样,导致理财的结果也不一样。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是常有的。因此,我们拥有财富的时候,一定要懂得金融。克林顿和里根都不是靠总统职业赚钱的,而是因为他们都懂得理财而富裕的。

什么是金融市场?如果我们按照低级理财的理解可把它理解为一个供应资金的地方,这个地方叫做金融市场。按照高级理财的理解是指能够加快资金流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保障资金安全的场所和监管手段。

什么是金融产业?我的理解是运用金融资源在支持其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价值的产业。金融产业要有市场,要有资源,有买方和卖方。现在我们讲金融产业就要结合我们广东的实际来讲,广东拥有全国七分之一的金融资源,全省的金融资产是67000亿,这是家底。但广东金融大而不强,金融产业地位还比较低。

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审视广东金融产业发展的滞后问题

产业经济学是介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间的中观经济学,它以产业为对象,主要研究产业内部和不同产业之间的结构关系和相应的产业政策。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系和产业布局等。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不断发展的产物,现在看来产业仍然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泛指国民经济中各种产业部门如工业、服务业、钢铁产业、食品产业等等。产业划分的方法很多,现在常用三种划分法,它是澳大利亚人费歇尔于1935年在他的《物质进步的经济含义》一文中首次提出来的。而对三次产业发展变化的趋势做出总结性判断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他指出:“任何国家的经济结构都是在变化的,产业结构的高变换率主要是由于需求结构的变化以及对外贸易和技术革新的高速度及其扩散。”美国的产业发展变化充分证明了这一论断。1884年以前,在国内生产总值和使用的社会劳动力当中,美国的农业部门占了50%以上的比重,这跟我们改革开放前的情况差不多。从1789年4月30日华盛顿就任首任总统以来的100年间,美国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从1884年到20世纪上半叶,美国农业部门的这种比例才降到10%以下,工业产值上升到40%以上,服务业上升到45%.进入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服务业的增加值和使用劳动力比重逐渐超过了工业,达到50%以上,工业占40%左右,农业仍然保持在不足10%的水平。

广东产业发展的变化规律跟美国非常相象。改革开放以前广东的三次产业结构为30:47:23,那时候跟全国的28:48:24基本相当,到了2006年三次产业结构改变为6:52:42.接下来第一产业降的比例不会那么大了,但是第二产业的比例会有比较大的降幅,第三产业的比例可能还要往上增长。为什么这样讲?现在广东的第二产业比例占得非常高,占52%,里面的轻重工业的结构也已经达到了39:61.将来原料、燃料、能源、市场会使得二产的空间受挤压。今年一开年我们就发现油不够用、煤不够用,运输紧张。必然要走发展第三产业的路子。第三产业现在是42%,将来可能赶到52%.到这种三大产业的比例结构才可以真正说明广东经济真正做大做强了。美国和广东经济发展的例子表明:产业发展优化升级的变化趋势是带有普遍规律的。一国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逐渐强大也是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的,就是:靠发展第二产业做大,靠发展第三产业做强。金融是第三产业中最重要的产业。世界级巨富就在第三产业中,就在金融之中。

今年3月5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了世界财富排行榜,大家都知道股神巴菲特以620亿美元的身价成为了首富,比尔。盖茨已经降到第三了,排在第二位的是墨西哥电信巨头卡洛斯。斯利姆。埃卢。但是,真正的富人是不露面的,我为什么把罗斯柴尔德家族摆在这里?就是想告诉大家真正富的是他,为什么是他?因为这个家族已经经营了200年,到2006年的时候有人估计他们家族拥有50万亿美元的资产。他们的神话里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就是在伦敦国债市场上的一笔买卖,罗斯柴尔德家族进到金融业务的创始人名字叫梅耶,他的五个儿子都搞金融,其中三儿子内森主管伦敦当地金融业务。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以后,法国和英国就慢慢地打起仗来,最著名的是1815年在比利时滑铁卢打的那一仗,谁赢了谁主宰欧洲。在前方打仗的时候,英国人很聪明,发行了十年期的国债,让老百姓来买,让邻近国家的一些富人来买,筹资打仗去。国债卖出去以后持券人就看打仗的结果了,如果英国人打赢了,这个债券值钱,打输了这个债券就变成垃圾了。事实上是英国人打了胜仗。但当时消息传递很慢。当时罗斯柴尔德家族的间谍一直跟踪在前线,第一时间赶回到伦敦,赶在交易所开市之前报告了情况。在开市的时候,这个家族带头把手里的国债全部抛卖一空,让大家都相信英国打败了,让大家都跟着卖。在大家都卖完的时候,国债价格跌到谷底的时候这个家族又巧妙地全部买入。然后,政府的消息回来了,实际上仗打赢了,国债价格大涨。这个家族不但全部掌握了英国的国债,而且价值上涨了20倍。从此,这个家族就奠定了他们在英国的金融霸主地位。一个国家的国债全部给他们垄断,他们进而影响这个国家发行纸币和发行新的债券,控制了国家的金融命脉。因此,罗斯柴尔德家族是当今世界最富有的家族。

个人致富离不开金融,一个地区致富也离不开金融。

广东金融发展是滞后了。首先,金融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定位没有确立。我们广东在2007年提出发展金融产业这个理念,并且把它当成一个支柱产业来做,但在2006年以前,我们过于注重防范金融风险,没有将重点转到发展金融产业上。随着广东产业规模的扩大,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产业结构如何升级的问题早在上个世纪就有人提出来。按照产业经济学关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四化”规定,广东经济有“三化”做得很好,也就是:产业结构的重工业化、产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和产业结构的高信息化做得都很好。而对另“一化”就做得不够好,就是产业结构的软化做得不好。“软化”是指,在产业结构的发展过程中,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出现“经济服务化”的趋势。在所有产业中,伴随着高加工度化的趋势,知识、技术与资本密集程度增高,产业发展对高技术人才的依赖大大增强,服务等“软”作用日益增强。在广东,产业结构的“软化”做得不好,主要表现在最近十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徘徊在42%的水平,知识、技术与资本密集程度很高的金融产业没有得到相应的产业政策支持,广东虽然拥有占全国1/7的金融资产,却只创造了占全国不到1/10的金融增加值。金融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多年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5年金融对GDP的贡献全国是3.39%,100块钱的GDP有3.39元是来自于金融的贡献,但广东是3.01元,我们是一个金融大省,但是做不到全国的水平。2006年的时候也没有很大的改变。金融产业在第三产业中发展也处于落后的位置。金融产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2005年全国是8.5%,广东才7%,又低了1.5个百分点,在总量规模上还落后于本省的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和物流业,排在第四。还有就是金融与经济的互动作用不强,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的、互相作用的,我们银行存款的增加,但贷款增加不多,我们上市公司增加,但上市公司的市值不高,还有保险的密度和深度只相当于香港的二十分之一,我们觉得作为一个产业来讲它跟经济的互动作用是非常低的。

从管理会计学考量广东金融产业发展滞后的收益损失

管理会计学是研究经营活动利本量关系,研究成本习性,指引追求贡献毛利率最大化的新兴科学。从这门科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我们可以看到广东金融产业发展滞后造成的收益损失是比较大的。从“贡献毛利随着销售的减少而减少,随着变动成本的增加而减少”这个理论推导出的公式 是:贡献毛利=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如果用中观经济学的语言,针对金融产业的运营进行表述,这个公式可以演化为:金融产业贡献毛利=金融各行业营业收入总额-金融各行业变动成本。为简化计算及表述,我们只选取银行业进行考量,上述公式则可简化为:银行业贡献毛利=银行业营业收入总额-银行业变动成本。在这里银行营业收入包括了存款的利息与贷款利息的差额,包括了中间业务收入以及佣金等等。因为当前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很不发达,大概占10%,佣金收入也很小,我们主要还是看它的贷款利息收入。广东银行业存贷比在全国同行中是较低的。2006年,广东银行机构的存款是4.33万亿,贷款余额是2.59万亿,存贷差不到60%,只有59.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如果提高一个百分点,我们可以新增贷款430亿,在不计其产出的乘数效应情况下,按广东2001年至2005年平均没投入一亿元贷款创造GDP0.82亿元测算,每年至少可多创造GDP340亿元,相应增加财政收入68亿元;如果到了全国平均水平,提高7个百分点,则可以增加财税收入480亿元,如果达到浙江省83%的水平可以提高存贷比23个百分点,可以多创造财政收入1500亿元。

我们看看浙江,2006年,浙江省银行机构存款余额为25006亿元,银行贷款余额为20758亿元,存贷比是83%。他们做到这样以后银行的不良贷款仍然保持在2%以下,浙江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2006年才1.39%。浙江的中小企业贷款也做得非常活跃,中小企业已经贷了1.1万亿,2万亿的贷款当中中小企业的贷款就做了1.1万亿,他们通过金融跟经济管理部门联手,把中小企业的资产纳入他们的监管范围,你这个中小企业不能还钱的话就变卖你的资产抵债,因此浙江中小企业的偿还信誉是很好的。因此,从管理会计学来看,我们金融产业发展滞后,收益损失实在是很大。

广东加快速度发展金融产业、建设金融强省

广东金融发展是在冰和火的洗礼当中走过来的。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险首先把亚太地区的泰国击倒了,泰铢贬值了50%以上,整个亚太地区的股市损失就2万多亿,接着是香港,到了广东的时候,广东把这个风险给挡住了,为全国作出了贡献。但也因此消耗了我们很多的发展时间,消耗了我们很大的财富。回想一下我们的发展三个阶段,实在是非常沉重的。

首先看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中期。这一时期的宏观经济发展模式是从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由于产品短缺,广东经济发展是粗放型的,与之相适应,这一时期的金融发展也是粗放型的。伴随着广东率先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规模率先迅速扩大,大量资金流向广东,广东金融规模迅速扩大,1984年,广东贷款总量确立了全国第一的地位,1988年,广东存款总量确立了全国第一的地位。这个阶段金融业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供给引导型”特征,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提供更多的资金。由于这个阶段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与粗放型的金融投放方式互相驱动,导致了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较低,资金沉淀较多,坏账、损失较大,埋下了后来广东发生金融风险的种子。

第二个阶段是化解金融风险,建设金融大省的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6年。这一时期的宏观经济发展模式是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由于产品剩余,广东经济发展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一时期,我国金融业市场化改革大步推进,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改善,粗放的金融经营模式难以为继,长期以来积累的金融风险逐渐暴露,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最终引发了广东的金融风险。广国投破产,城市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等一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停业整顿,广东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处置金融风险的工作持续多年,广东也由此被称为金融业“高风险,高收益”的地区。同时这一阶段也是广东金融工作深刻自省、积极改革的阶段。2003年12月,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建设金融强省的战略目标,2004年6月,省政府建立了新的地方金融工作机制,成立了省金融办,广东省金融办跟上海市金融办是国务院专门批准的两个金融办,其他地方都没有批。到此为止,广东渐渐提出了一个建设金融强省的目标,怎么建设和用什么样的手段来大家都没有明确。地方金融机构的改革还没有取得一个根本性的成功,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还是处在一种想发展却发展不起来的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重要转折与科学发展新阶段,这一时期的宏观经济发展模式是在市场经济体制 下的科学发展模式。2007年开始,广东金融产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新阶段。我是2007年1月份被派到这个新岗位的,遇上了这个历史发展机遇。2007年1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建国以来一共开了三次金融工作会议),这个会议非常重要,是重要转折的会议。省里面抓住了这个机遇,积极谋划金融发展的重要转折,6月初,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金融工作会议,出台了两个重要文件,一个是《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金融产业建设金融强省的若干意见》,另一个是《广东建设金融强省“十一五”规划》,由此,广东掀开了全面加快发展金融产业,系统建设金融强省的大幕。

广东发展金融产业迎来了最好的机遇

随着广东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以及国内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金融领域的竞争更加激烈,金融产业发展面临着重要的历史机遇期和重要的历史转折期,广东发展金融产业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经济稳定快速发展,为广东发展金融产业,建设金融强省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06年,广东的GDP达到了2.58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提升到八分之一,2007年达到了3.07万亿元。同时,广东的经济结构也发生深刻的变化,全省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增加了18%,服务业增长13%,第三产业的发展开始加快,这些都为广东建设金融强省提供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市场动力。

其次,金融改革全面推进,为广东建设金融强省创造了良好的制度性条件。去年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为深化我国金融改革指明了方向,并对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健全金融调控机制、完善金融监管体制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标志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十一五”期间,我国金融改革将以市场化为取向,进一步改进金融宏观调控方式,建立以风险监管、资本充足率监管、偿付能力监管等为核心的监管体系,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进一步体现对直接融资的支持,推动金融市场全面、协调发展。广东只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就能在保持金融总量领先优势的同时,稳步提高金融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水平,争创广东金融发展的新优势。

第三,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为高起点发展金融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加入WTO以后,到2006年底我们加入WTO的五年过度期已经结束,2007年金融业进入了一个更加开放的新时期,承诺的内容都要兑现,因此金融开放进入了一个真正开放的时期。随着CEPA的深入实施,外资金融机构尤其是港澳的金融机构将更为迅速地进入广东金融大市场,带来金融资源、金融人才、金融监管和金融经营先进经验以及各种新的金融理念,可以在短期内提升广东金融产业的发展水平,推动广东金融产业迈上新台阶。

最后,国内兄弟省市争相发展金融产业也是对我们的鞭策。除了北京、上海之外,追兵还有天津、重庆。上个星期国家批准了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现在很多省市都睡醒了,都看到了这篇文章,看懂了这笔买卖,所以金融是非干不可的。金融产业是非发展不可的。

广东是一个经济大省,又是一个金融大省,如果你不会干金融,不发展金融产业,我们会深深地对不起这段难得的历史机遇。

“我们一定要加快发展金融产业,广东要建设金融强省”。我们反复宣传,不断地向领导出主意,领导和同行们都非常支持。首先是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前任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对广东的金融改革高度关注,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与建议。省委、省政府支持建立了各级政府一把手亲自抓金融的工作制度,从县里面到省里面都是政府一把手抓金融。新任省委书记汪洋同志高度重视金融工作,指示我们要大胆解放思想,深化粤港澳金融合作。广东还采取了重大的措施来发展金融产业。

一个是激励政策,就是每隔两年对金融企业要进行一次省级的评比和奖励,一个是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做得好的给予“创新奖”,发展得又好又快的给予“发展奖”,三年之内一个地方金融保持稳定,不发生风险的给予“和谐奖”,两年共拿一个亿进行重奖。

第二是建设“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前台和后台,形象一点就是餐厅里面点菜吃饭看前台,吃什么菜看厨房。金融机构无论是金融信贷,是资本市场,还是保险市场,柜台服务叫做 前台,卖产品是在前台,但是这个产品怎么来的、怎么研发是后台的工作,现代金融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就就是前后台的业务分离,而且是加快分离,加快分离有利于他们专注研发,以后谁投入一个新产品谁就会在某个时段领先,使他的业务得到更快的发展。我们在佛山的千灯湖公园旁边划出了2500亩地,吸引大的金融机构在这里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美国的AIG集团已经率先进来,中国人保集团也率先进来,现在有36家在那里谈,将来那里要解决10万人以上的就业,有白领还有金领。在我们前面已有成功的例子,都柏林本来是没有多少金融的,后来它专门做金融后台服务业务,发展成为全世界著名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都柏林金融后台服务增加的GDP已经占其全国GDP的9%,可见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增长点。去年我们一举完成了“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的论证、报批、授权建设、动工和规划等所有的工作,成效很显著,对全省金融企业做大做强是重要的支持。

金融产业将成为广东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之一

周高雄 :2007年,广东金融工作与金融产业发展都呈现很好的发展势头。

在金融工作方面,首先,实现了地方金融工作指导思想的三大转变。一是从片面求大求多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实现由注重发展规模、速度向追求规模、速度与效率相协调的转变;二是从惧怕风险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实现由注重防范风险向防范风险与注重科学发展并重的转变;三是从把金融仅仅作为投融资工具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实现由注重融资行为向发展金融产业的实质性转变。这是省领导在大会小会上经常强调的,也是金融工作部门在不同的会议上反复要求的,管理层和金融企业都统一了这个思想。其次,完善了广东金融产业布局的规划。珠三角专注做金融产业,谋求发展,因为珠三角聚集了80%以上的金融资源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体系比较完善。其他地方我们主要是做服务,特别是改善农村的金融服务。还有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的金融分工,深圳是区域金融中心,广州也是区域金融中心,但是要错位发展,深圳主要做资本市场,广州主要做信贷市场和保险市场,佛山主要做后台服务,东莞可以成为金融新产品和新服务的试验地。经过初步规划之后得到了各方面的赞成和支持。

在发展金融产业方面,还实现了三大新突破:一个是全省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已经有效地排除。2006年的时候我们还有150家城信社停业整顿,已整顿了8年,8年都没办法退出去,所以风险仍然是风险。2007年,我们花了9个亿把这150家的城信社一家一家按照合乎退出市场标准的要求,逐步地让它们退出市场,排除了最后一个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标志着广东的金融风险得到了有效全面的排除,现在我们可以大胆地讲在广东的金融市场、金融风险只是一些零星之火的风险。比如珠海商业银行的重组,昨天省政府也批准了跟中石油重组的方案。接下来是汕头商业银行和广州商业银行的重组,广州商业银行的重组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希望,就剩下汕头商业银行,那也只是个别现象了,不足为惧,因此以后我们可以比较干净、稳当地转入发展,这是第一个新突破。

第二个新突破是确立了发展金融产业的思想,并且做出了金融产业的发展规划,有关内容我刚才已经介绍过了。

第三个新突破是首次实现了金融产业增加值、金融机构利润都超过1000亿元,一改主要金融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不利局面。这是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突破。原来我们很多的金融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去年我去重庆学习考察的时候,一提起这些指标就觉得很难受。最近,上海、安徽、湖南的同志来粤考察,他们对我们的这些变化感慨万千。由此,也使我们稍稍有了一点信心。

给我们信心更重要的还有就是广东的三大金融市场共同繁荣,三大比例都在提高,第一个市场是银行信贷市场,2007年12月末全省的金融机构存款是48955亿,增长了13.16%,这个也难能可贵,因为去年的股市比较火爆,能够保持13.16%的增长是不容易的。贷款余额达到了30617亿,增长了16.56%,贷款的增长比存款的增长还要高,存贷比提升了2.7个百分点,从59.8%提高到62.5%.不要小看这2.7个点,这2.7个点都是用出去的钱。第二个市场是资本市场,2007年末,我们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了269家,境外的达到80家,当年新上市公司48家,年初我们的目标是做到30家以上,上市公司总市值已经超过了3.2万亿,首次超过了GDP,GDP是30674 亿。从境内外股市募集资金超过1000亿,直接融资的比例为20.1%,比上年同时提高了7.6个百分点。一般的规律是银行的信贷存贷比下降,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比例提高,这是一般规律。由于我们过去落后,所以我们是银行信贷市场的存贷比提高2.7个百分点,同时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比例也提高了7.6个百分点,这些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第三个是保险市场,保费首先达到了807亿,增长了33%,大概增长了200多亿,这个市场也开始繁荣。现在很多的境外保险机构包括日本、美国、香港的保险机构最看好的就是我们的保险市场。

由于以上好的变化,根据省统计局统计,2007年,全省实现的金融产业增加值达到了1221亿元,增长了26.9%,金融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达到了4%,比2006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一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这个是非常可喜的。如果再提高一个点我们就达到了5%,“十一五”发展目标就实现了。由于金融业以前长期不受重视,金融业增加值统计还是不完整的,上述数字只有小没有大。我们已经同专家一起做一个课题叫做“金融增加值的意义和统计方法”,用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原理和金融学的理论来做,在做的过程当中发现金融业增加值的统计有问题,统计小了,不真实,实际的核算数还要比它大,另外我们统计的方法还有完善的地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金融产业的发展对于我们做大做强第三产业给予了很大的信心,也昭示了这里面可以努力的空间是非常大的。同时,我省金融产业快速发展也高度吸引了省内外、国内外一些金融机构和金融专家,他们对广东这个市场看得非常重。比如说去年年底,召开的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省长的顾问给我们出主意,很多专家都谈金融,我算了一下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专家给我们发展金融出主意。更重要的是一些大的金融机构纷纷向我们商谈合作的意向,中国人保、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都愿意跟我们合作,最近“两会”期间,广东三位省长和中国人保的总裁等在北京饭店签订了一个战略合作协议,这说明广东的金融市场对外界的吸引力非常大,是一片热土。我们自从高风险的帽子摘掉以后,人家就高看一眼了。

分析一下我们的目标如何实现,我们认为,“十一五”规划也好,“十二五”规划也好,会提前达到。从今年的发展势头来看,我们认为2010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可望超过5%,可能提前一年达到,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更可能早达到11%以上。到“十二五”的后期,广东的金融总量、金融增加值和保费收入大体上比现在还要翻一番以上,如果金融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我们就可以毫无疑问地说金融产业是广东的支柱产业。

促进其他产业发展,培育壮大金融资源

最后介绍一下金融产业如何促进工业、农业的发展。首先是促进农业的发展,培育农村金融资源。农村地区的金融缺位,金融资源和金融服务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针对农村金融的特点,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文件里面提出要建设具有广东特色的农村市场金融体系,支持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通盘考虑,提出了金融支持农业发展,保障农民生活,发展农村经济的各项措施。

第一,发挥农信社支持“三农”主力军的作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农信社是2005年国家下放给地方管理的,现在有将近6千亿的资产,它的资产总量仅次于工行广东分行,它的特色就是支持“三农”。中央给它的定位是以县区级法人为基础,以支援“三农”为主要任务,主要做农村金融服务。现在农信社改革主要是首先兑现票据。中央给了一块票据兑现的“支票”,即230亿,当满足了中央的改革要求,这230多亿就变成现钱,充实你的资本金,我们99家农信社朝着第一个目标即拿这230亿,拿到之后我们要按照银行监管要求去做,达到标准以后一方面拿到现金,变现,其次是把资产的质量提高,达到一个合格的金融机构水平。这个工作我们现在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今年年底大概会完成80%以上,剩下大概11家左右的硬骨头,我们还要花一些力气,促成它改革成功。改革成功之后,广东农村金融这一块我们就大可放心了,因为农村金融这一块股份制银行大鸡不吃小米,因为它在乡镇下面没有机构,农信社改革当中有很多大的金融机构想参与进来,但我们坚持一个方向,就是服务“三农”方向不改变,我们还是有信心把农信社改革好。

第二,我们和中国人保合作,对我们农业的重要产品进行保险,包括农业的灾害和农房的保 险都要做。有一个例子,在“两会”期间得到了温总理的高度称赞。去年我们吃肉的时候说肉贵,中央拿出10亿养猪。按照这10亿养猪可能肉还是贵,人保就做了一件大好事,说这个事我们帮你一块儿做,然后人保做了300亿的保险,那么养猪肯定比原来放大了很多倍。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保险对农业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我也经历过这样的一个例子,前年粤北发大水,很多的房屋倒塌,每倒塌一栋房子省里面给8千块钱,当地的政府给5千块钱,结果盖起的一套房子比原来还漂亮。但是,若按保险的话我可能就只花几百块钱,你这个农房我买了保险之后倒了就由保险赔,我们就省很多钱。如果财政和金融联合起来的话,就可以做一些更大的事情,可以更快地解决问题。还有一个灾害保险。九江大桥被撞断以后,就由保险公司赔,赔完以后省交通集团觉得当时没有买利润保险真可惜,为什么?因为如果买了利润保险的话,我这个桥断了以后,我修多少年你就应该按每年的利润损失给我们赔。

第三,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作用以及规范企业行为的作用,支持工业发展。资本市场里广东很有远见,我们的上市企业虽然全国最多,市值也是最大,但是我们的金融资源非常多,我们的企业非常多,上市的积极性还不是很大。广东人办企业我觉得有三种形象,特别是一些民营资本家、民营企业,不想上市。首先他们觉得办企业是养老婆,这个企业是我的,就像我的老婆一样谁也不能动她,因此就不上市;其次办企业像养小猪,养大以后就去卖掉;第三就是办企业像养小孩,是股份制,家长有一份责任,老师有一份责任。省里有26家的大型省级企业,上市的寥寥无几,有的国有企业也是这样,上市的积极性不大。现在我们为什么鼓励上市?实际上从国家利益来考虑的话,在人民币升值下的资本市场我们刚刚开始做这个市场,中国的资产价格比较低,热钱追踪我们的股票、房地产实际上是为了套利,套完利就走,所以来也快、走也快。我们为了保证我们的发展成果为国人所有,必须把资产的市值做大。如果我们好的企业还是以一块钱一股卖给人家,这不是很可惜吗?如果按照市盈率至少也有20左右,最差的也要5、6左右,这样才算是比较合理的价格。因此我们算资本的价格不能只把物质化的资本拿来算,也要算非物质化的资本。物质化的资本是什么?是资金、设备、原材料、土地,这是物化的资本,但是非物质化的资本还有我们的社会秩序好、市场好,一起构成了我们的发展环境,这也应该算进大资本里面去。我们不能在资本的博弈当中吃大亏,很多理论界专家学者都主张把资本的市值做大。今天,我们的股市下下跌了,开盘的时候是3501点,比最高点市值蒸发了12万亿,惨乎兮。有人看到过了6000点就恐慌,我觉得大可不必。只要我们的经济层面是好的,社会是安定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个资本市场应有的发展就不会停。我们利用资本市场有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的管理,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之后,任何经营信息都要披露,任何管理都要按照现代公司管理的法律法规来做,因此就不容易进行一些有猫腻的活动,特别是财务活动,这个企业就处于阳光底下杀毒,这样我们的经济细胞才健康,经济运行就比较安全。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这些。留下一点时间和大家互动,谢谢大家!

主持人:欢迎同学们进行提问。

【现场提问1】 :你的题目是加快金融产业的发展,4月份我校有一个全国性的金融峰会,我想问一下这个峰会讨论的是金融的哪一方面,因为金融业包括保险、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等等,你可以具体说一说吗?

主持人:这个会议叫做金融职能的国际研讨会,到时候我们要请周教授参加我们这个会议做指导,但是这个会议怎么开我还不知道,我只是批了钱了,这个会议将在4月份召开。下面请大家就与今天主题有关系的问题提问,希望提的问题简洁明了。

【现场提问2】 :我想问两个问题,您刚才讲到建设金融强省的时候,在保险行业能不能讲一下政府有哪些具体的措施。还有一个问题,你刚才讲到了农村的财产保险,但是这个社会都是以人为本,在农村保险方面还有哪些措施,在产业升级的保险方面有哪些方面的升级?谢谢!

周高雄 :保险是备受关注的一个产业,广东的保险现在发展程度还非常低,无论从深度还是密度来讲都落后于香港大概20倍,也就是说我们做了一份,香港做了20份。现在保险业发展不平衡,现在做得比较多的是寿险,做得比较少的是财险,因此我们要鼓励他们并重发展。政府 的鼓励措施主要是提供后台服务,现在进入我们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首当其冲的是保险方面的,因为他们要研发一些符合广东消费者需要的品种,而且符合广东金融市场销售的品种,因此我们提供了后台服务,这是政府一方面的措施。另一方面,我们把保险和资本市场上的企业一视同仁,如果创新做得好的,包括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做得好的就给创新奖,如果它的发展做得好的省政府就给它发展奖,主要是这两个。平时主要是为他们提供一些便利,比如说进入的门槛、进入的方便包括与保监部门的沟通和推荐,我们积极地服务。

第二个问题,农村的保险现在主要做的是农民的医疗保险,农民的医疗保险我们主要是从财政开始的,也就是财政补贴,让农民去合作医疗,现在补到了65块钱,将来还要增加补贴,让他拿这个钱去参保,保证小病不出村,给每个村医1万块钱,作为他的收入保证,平价为农民看病。至于人寿保险方面的工作,现在我们和中国人保的合作里也有农村的合作方案,具体工作怎么做现在还没有细化,下一步我们还是鼓励他们主要是完成农村合作医疗方面的试点工作,我们现在在8个地方进行了试点,包括番禺作为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险,就是说刚才那个钱补给你了,当地的财政再出一块钱作为保险保费收入的补贴,然后这个补贴就支付给保险公司,由保险公司对农民一家一户进行医疗保险,这个试点现在还没有推开,但也是千方百计地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以方便人们看病就医。

【现场提问3】 :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我们在进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广东省的中小企业和江浙的中小企业还是有差距的,金融怎么样促进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高新企业只有发展起来,我们的金融业才能有更好的支持,也能够培育出更多的大企业。第二,我们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配套产业的发展,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应该怎么做?第三,深圳、广州、佛山这几个地区的金融业发展不同,就必然会产生一个资源的分配问题,这一点是很难做好的,比如我作为一个金融大企业,我是去广州好还是深圳好,这两个地区对我的政策怎样等等,这都是企业所关心的,政府应该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周高雄 :中小企业里面你最关心的是高新技术企业。这个问题浙江做得比较好,我去学习完回来以后,我觉得如果照搬他们的做法可能有些不妥。浙江是500万销售额的企业都能够得到信贷的支持。但是带来了一个问题,就是门槛太低,上马太容易,所以制造满地星星的过程当中也制造了满地的污染,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问题比较大。这种模式长久下去是不行的,作为探讨,我认为中小企业要发展,但是好的中小企业要得到更好的发展,不好的中小企业如果我们还是鼓励它、支持它发展这是不一定对。不是说我们发展民营企业、发展中小企业错了,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我们要更多地去支持那些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即符合我们广东产业升级要求的中小企业,比如节能减排、降耗要有保障,还有就是他们的发展过程当中能够有比较高的效益,毕竟我们进入了高成本的时代,我们这个地区的发展成本上来了,如果你没有高效益的话可能就办不下去。现在先在东莞那里做试验,让他们先出台适当的政策,今年我们还要出台政策,着力点是在中小企业上市这上面做更多的文章。就是好的中小企业上市或者上柜台交易,现在上柜台交易天津市请求中央已经批了,我们也争取发展。一般好的中小企业我们则鼓励银行给它提供贷款支持。总体上主要是考虑我们的渠道比较多,不一定像浙江那样重点靠贷款支持。浙江是市里面或者县里面除了银行利息以外还加一个点,补给金融机构,最后金融机构放贷款的时候有一个点的收入放在那里作为准备金,从而可以核销一些坏的债务。我们的贷款不良率较高,这个风险很大,所以我们既要考虑中小企业的发展,也要考虑我们金融机构的安全,这是一个辩证关系。

第二个问题,关于广州、深圳发展的定位问题,老实说,如果把深圳和广州叠放在一起那是最好了,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就有了一个广州、一个深圳,我们要尊重历史。掌心掌背都是肉,广州、深圳都是广东的两个重要城市,现在我们是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这个问题和解决这个问题。今后这两个市怎么发展?一个是错位发展,如果是同质竞争必然是两败俱伤,差异化、错位发展就是互补。深圳有一个深交所,深圳的高新产业和上市企业比较多,因此深圳最适合于发展资本市场,包括股票、证券、债券等金融衍生产品。广州是华南经济的枢纽、经济中 心,伴随着很大的物流,因此更适合于发展总部经济,包括银行信贷总部、保险总部,因此侧重于做银行信贷和保险。同时,佛山适合搞后台服务.【现场提问4】 :周主任您好,首先感谢您刚才的演讲,对我们的启发很大。我想问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相信大家很关心,我们的校长也很关心。现在加快发展金融产业是一个必然趋势,您觉得作为一位金融学专业的大学生,应该从什么方面来提升自己从而适应这个趋势?也就是说您对金融学专业的大学生有什么期望?还有一个小问题,您觉得我们有必要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从而适应这个状况吗?谢谢!

周高雄 :首先,我祝贺学金融的同学们,你们成长在一个好的年代,学对了一个好的专业。金融专业的学生要提升自己这个自觉性难能可贵。的确,金融是竞争最激烈的一个行业,因此它的报酬非常高,但是风险也非常大。愿意干这个行业的同学应该有一份勇气的,有一份创劲,因此我觉得第一个需要提升的是对金融产业的创新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因为金融创新比任何产业的创新都要快才行,没有创新精神就赶不上拍,不能走在别人的前面。其次就是要懂专业,我觉得我们书本上学的专业可能跟实际工作需要的东西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还是要关注一下最新的金融发展理论和金融衍生产品的经营过程,尽可能在走出校门的时候已经有一定的实操概念。第三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成功的人一定要有良好的习惯,因此提升是很必要的。我非常支持和鼓励大家,将来广商能够走出更多的金融专家和企业老板。

对于有没有必要考研的问题,见仁见智,实际上学习是无止境的,在国内外都有出了校门以后再读研究生或者再读博士的,现在研究生谋职业可能比本科生好一点,如果我们觉得有合适的工作岗位,不妨一边工作一边考研。我们组织了全省监管机构的28名在职干部到中大去读硕士生,我们也鼓励在职的同志去深造。当然如果你说我现在还不想就业,要好好地磨炼一把,十年磨一剑也好三年磨一剑也好,这些都是因人而异,不一定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我想校长也不会说读研究生一定对或者一定不对,这些都要结合个人的情况来考虑。

【现场提问5】 :我这里有两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周主任,加快发展金融产业,实现广东产业的升级换代是一个大的目标,这应该是十年或者十几年甚至是二十年的大目标,我想问的是下面有没有具体的分步的措施或者具体的目标来保证这个大目标的实现?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想问一下,既然周主任来到我们广商,发展金融业是要有金融业人才来做保障,在这方面吴校长和周主任是不是能够考虑把我们广商有才有德的人才引入金融业,为金融业做一点贡献呢?你们两位是否有考虑呢?

周高雄 :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为什么我前面讲到那么多领导关注金融,而且也有这么多人谈金融,也就是这个问题刚刚破题。如果讲大道理科学发展这是没错的,但是具体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分支业务的时候需要怎么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我们每一个金融工作者的智慧和经验。现在分步实施的考虑我们只做到2015年的考虑,我们定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逐步地去达到。我们是政府部门,希望大家走得顺一点,不要偏离这个方向,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做。第一步我们完成了一个历史转折,也就是起舵手的作用。现在我们敢做大金融产业,把规划做出来了,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推动金融企业做大做强,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农业银行改革上市,我们鼓励它、支持它走出去。还有要建设地方主力舰,包括我们讲的农信社、商业银行,我们要打造一些地方的金融企业,这个工作我们目前也正在做。这一步,尽量让国内的、省的金融企业抢占有利的地形,抢占足够大的金融市场。第三步是做强,我们要跟一些外国的金融机构互相学习,特别是要打开跟香港合作的大门,粤港深化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金融,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纽约伦敦以后就是香港,我们要借助香港这个平台引导我们的金融企业做大做强,把广东的金融产业打造得更优更好。我们下一步要建立粤港澳乃至是更大地区、更紧密的合作,将广东金融改革发展推上更高的水平。

人才的问题吴校长肯定要考虑了,我的考虑是,广东的人才不如上海的人才多和好,很多企业界的朋友跟我讲到上海办企业,我要什么人才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才,当然只要我舍得出高价。但在广东想要的人才有的时候不容易得到,一个是结构问题,一个是数量问题。目前,金融战线 上缺乏金融人才,比如说农信社3万多人,其中一半是高中以下文化水平,穿起西装的时候,我就讲农信社的同志们越来越像金融专家,实际上金融专家是看不出来的,现在很多金融专家越来越像得闲的人。现在人才的更新无论是哪一个金融领域都需要更新,只要你学对了专业,我相信金融系的毕业生就业率肯定不低。

主持人:

老师们、同学们,周主任以“加快发展金融产业是广东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为题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讲,同时也高水平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具体的问题,在讲演中周教授从产业经济发展的趋势到管理会计的考量再到广东金融业产发展所面临的形势、背景、现状分析和未来走向的前瞻性的思考给我们全面地阐述了广东金融产业的情况,非常精彩。周教授的演讲既有真实的数据,也有丰富的图表,还有生动的事例;既有对过去的回顾,也有对现状的分析,还有对未来的预测;既有理论的阐述,也有实证的分析,还有对策的建议;所以理论、实践、对策做到了非常好的结合。在讲演中周教授强调,首先金融在广东是产业,其次金融应该成为广东的支柱产业,金融产业应该作为推动广东产业升级的一个强有力的动力,这几个命题强化了我们要树立金融的产业意识,阐述了金融的本质、地位和功能,因此周教授的讲演非常精彩。在回答问题的过程当中,周教授还给我们的金融专业学子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我们讲了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枢纽、核心和命脉,只有真正地懂得金融,才能全面地把握经济,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认识。在座的同学多数都是学金融学专业的,在从事金融学这个学科的研究和学习,广东正在做大做强金融产业,而且要把它繁荣起来,对金融人才有巨大的需求。金融专业是我们广东商学院最早的专业之一,也是我们广东地区办得比较早和比较好的专业,广东省我们的金融学院的综合实力有可能是前三名,这是我的一个判断。我们金融学院的师资基本上实现了博士化,大家在广东商学院从事金融学专业的学习大家一定要热爱这个学校、热爱这个专业,这个专业非常有前途,我们要加快我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的改革,培养像我们周主任这样的金融人才,一定会把我们的金融学院做大做强,大家要刻苦地学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最后,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向周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还要向岭南大讲坛学术论坛的主办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领导和同志们,特别是我们的颜主席、陈主任、黄先生亲临会场指导,颜教授还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词,我们向他们表示感谢!其次我们要感谢今天到场直播和采访的媒体记者同志们,也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感谢我们广商人,包括我们的同学、老师、教授参加我们今天的讲坛,聆听了周教授的报告,整个会场秩序井然,氛围很好,也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岭南大讲坛o学术论坛第25期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以上文字根据现场速记整理,如有错漏,敬请原谅!如需转载,请注明稿件来源!

(编辑:林湄)

稿件来源: 南方网 本网发布时间: 2008-03-27 10:15:32

2.广东科技金融发展 篇二

主要经验做法

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既坚持社会组织的非营利性, 又积极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国际接轨的商会发展模式, 通过“国际化服务”和“资本服务”双轮驱动, 为6000多家会员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增值服务, 指导和引领企业到国内外资本市场投融资, 拓展国际视野、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一) 以“国际化服务”推动会员企业树立国际视野, 促进商会国际化。

广东经济对外依存度高, 如何有效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 是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了帮助会员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推动其与海外公司技术、项目、资金、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高科商会大胆探索为会员企业提供国际化服务新模式。

一是开拓国际视野, 带领会员企业“走出去”寻找发展机遇。从2005年起, 高科商会先后组织会员企业家2000多人“走出去”, 到美、欧、亚、非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寻找投资机会, 寻求国际经济、文化、法律、技术、管理、人才、市场等商业合作。成功与越南工商部签订了在河内建立工业园的意向书, 并作为主办单位推动了“中越 (凭祥) 科技贸易博览会”的顺利召开, 为会员企业打开了与东盟合作的通道。有100多名会员企业家在美国各州、市与当地政府和工商部门进行了合作交流, 结交了一批包括政府、企业界和商会组织在内的国际战略合作伙伴, 并在达拉斯市受到了国宾级礼遇;商会执行会长王理宗同志与6名会员企业家获得达拉斯市荣誉市民称号。推动会员企业“走出去”, 不仅使大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而且也为积累资源、找寻商机、疏理关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实现了80多亿美元的国际贸易合作和约30多亿人民币的投资合作。

二是利用国际资源, 打造“智慧联盟”与“信息联盟”。2011年起, 高科商会组织会员企业家到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全球10所顶尖高校培训学习, 促使会员企业家在精神、理念、思维方式和想象力等方面得到提升。同时, 高科商会密切关注国际先进技术动态, 积极参与中德节能环保技术合作、中韩I T技术合作、中日精密技术及电子技术合作、中美信息技术合作, 每年以论坛或展会方式与上述国家及其相关机构进行互访, 所引进先进技术已在上百家会员企业得到运用, 获益良多。通过积极与德国开展节能合作, 深圳市百福立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实现了技改创新, 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获得双提升, 企业竞争力在业内迅速提升20%, 能耗成功降低40%, 每年可节省电水费200多万元。此外, 高科商会组织工作人员不定期赴国外培训学习, 为高科商会快速发展壮大储备了人才和知识, 保证了高科商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是借助国际平台, 多渠道搭建伙伴关系。高科商会与纳斯达克、纽交所、欧交所、APX (澳大利亚亚太交易所) 、港交所等先后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积极帮助具有优良资本的会员企业开拓海外上市渠道。在高科商会帮助下, 深圳旅程天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纽交所成功上市, 董事长蒋江萍女士成为在美中国上市公司首位女性C E O。同时, 高科商会与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政府及商会协会组织保持长期的良性互动, 并与数十家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目前, 高科商会已在德国、越南、迪拜、澳州等国设立了办事联络机构。

(二) 以“资本服务”推动会员企业进行资本运作, 快速做强做大。

为了帮助会员大企业快速做强做大、中小企业加快成长, 高科商会不断探索推动企业上市直接融资模式, 推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 为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目前, 高科商会已累计帮助会员企业融资近300亿元, 直接对外投资超250亿元, 推动20多家企业成功在境内外上市。

一是突破企业间接融资瓶颈, 形成信誉共同体。2000年, 在民生银行深圳分行和深圳中科智担保公司的协作下, 高科商会注册了以解决民企融资难为主的“深圳民企信用互助会”, 积极推动会员企业之间的信用互助和资金拆借, 为会员企业解决短期急需资金1亿余元。2008年, 由高科商会创新设计, 浦发银行推出“中小企业信用培养计划”, 实施“无质押互助融资”, 对无有效抵质押或抵质押物不足的优质中小企业, 将其捆绑“组池” (至少5家) , 缴纳一定互助风险保证金, 并通过银行结算业务培养、提升企业信用等级, 最终使企业获得放大数倍的专项贷款, 目前该融资方式已成功为近百家企业解决资金约20亿元。在多种融资举措帮助下, 高科商会会员企业经济效益普遍得到提高。2000年高科商会的诺普信、捷顺科技、三诺数码、中科智担保等9个副会长成员单位皆为小企业, 目前已有8家成为中国行业领军企业。

二是积极推动会员企业走资本创富之路, 形成创富共同体。高科商会深刻意识到, 中国融入世界, 通过资本接轨是最高境界。2006年后中国股市牛气冲天, 深圳一大批赚大钱的民营企业寻找更好投资渠道, 而中小企业又缺钱, 高科商会把两者组织起来, 积极引导企业闯资本市场。2007起, 与深圳中科招商投资管理公司合作, 创建了“中科汇商创业投资基金”一号基金、“中科汇富创业投资基金”二号基金;与新希望集团旗下厚生基金联手创建了“厚生新兴产业投资中心”三号基金。其中, 一号基金首期向15个会员企业募资约1.5亿元, 至2011年完成投资退出时, 股东年税后收益率达45%, 远高于创业投资20%的年平均收益率, 向国家交税7000万元, 盈利1.8亿元。这3支商会基金推动了多家创投公司成立, 累计募资20亿元。对会员企业来说, 商会基金推动其上市, 通过资本市场解决了资金、管理、传承等问题;对商会来说, 会员企业以所赚利润1%的额度回赠给商会, 使商会获得了规范、可持续发展的运转资金;对创投基金公司来说, 获得了可观的营业收入, 实现了三方共赢。

三是积极探索“互为顾问、互为董事、互为股东”模式, 形成利益共同体。高科商会积极推动50家企业之间建立了股权投资关系, 促进各企业股权渗透, 形成股权主体多元化新格局, 优化了企业股权结构, 也有效推动了企业在理念、管理、技术等要素资源方面的优化配置。

两点启示

高科商会的成功之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广东乃至我国众多商会组织探索了宝贵的经验, 带来两点重要启示:

第一, 商会不仅是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平台, 也是服务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从高科商会所走的道路实践看, 它不仅是会员企业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 也是广东招商引资、企业“走出去”和对外经贸交流活动的重要平台, 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作用。美国政府对具有公众利益和互利性的非营利性商会组织在税收上予以豁免全部所得税的支持。广东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做法, 抓紧制订支持商会等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系列配套政策, 及时有效解决社会组织发展中的各种“瓶颈”, 促进其规范、健康发展。

第二, 商会作为民间社会组织, 要实现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持创新发展。推动广东商会组织与国际接轨、按国际惯例办事, 在保持其非营利性、民间性、服务性的同时, 要促进和保持其独立性、自由性和开放性, 要借鉴国际商会组织的运作特点, 充分保证会员利益和公众利益最大化。尤其是如何在非盈利性和市场化中间找到平衡点, 是商会能否具有活力的关键。要促进商会在坚持市场化国际化发展取向的同时, 将无形的思想引导和精神培植, 变成企业发展和产业进步的推动力;将无形的资源整合, 变成对社会有用的有形资产。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不断提升服务品质, 真正成为企业成长壮大的指导者和推动者。

3.广东科技金融发展 篇三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及时提振中小企业应对危机的信心。金融危机发生后,在全面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召开了高规格的广东省中小企业工作会议,出台了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动员社会各界关注和帮助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及时宣传国家和我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总结推广中小企业应对危机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增强中小企业发展信心。召开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现场会,开展全省民营经济工作考核,等等。通过整合和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应对危机,极大地激发了我省中小企业战胜危机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千方百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积极鼓励金融机构落实国家金融政策,创新产品、体制和机制,成立中小企业贷款专门部门,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推进政银企合作,分别与建行广东分行、工行广东分行等9家金融机构签订“政银企”合作协议,组织推荐1909家优选和备选中小企业进行贷款对接,对获得贷款的中小企业给予贴息补助。目前,我省已下达了3批共1032家中小企业“政银企”合作项目,安排贴息资金5.29亿元,拉动银行贷款196亿元。加快完善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注资20亿元成立广东省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目前,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有400多家,据对备案的252家担保机构统计,今年上半年共为我省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434亿元,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试点,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目前,我省已有34家小额贷款公司和2家村镇银行。不断完善企业征信系统,促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到今年6月,已录入中小企业信用档案27.8万户,同比增长18.5%。截止今年6月末,省内中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8.3%,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51.4%。

三是加大对中小企业财税支持力度。针对金融危机,今年我省新增22亿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编制滚动预算,提前安排使用装备制造业、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和产业转移奖励、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等专项资金140亿元,用于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同时,坚决执行国家取消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政策,以及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8项税收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我省再取消12项、停收1项省定行政事业收费项目,预计全年可为中小企业减负50多亿元。全面清理涉企收费项目,落实劳动与社会保障“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等一系列优惠措施,预计全年为中小企业和职工减轻负担近202亿元。落实全省1038家企业研发费税前抵扣政策,为企业减少负担和带动企业投入近50亿元。

四是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一次性新增安排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10亿元,扶持加工贸易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引进先进设备、创立自有品牌等。设立1亿元省部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和5000万元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设立技术创新基地、技术创新中心,优先支持经国家和省认定的各类园区尤其是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的中小企业加快产业升级。加强与教育部、科技部、重点高校等产学研合作,与中科院联合制定了“全面战略合作规划纲要”。实施“百校千人万企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工程”,目前已有2000多名专家入驻我省企业,辐射带动1万家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五是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专门成立维护企业稳定发展协调小组,建立健全预防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的应急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积极实施“强企工程”和“企业家培养工程”,重点建设融资担保、技术创新、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市场开拓五大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缩短工作时限,今年我省进行了第四次省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共取消和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570项,占省级行政审批项目的53.6%。充分发挥各级民营企业投诉中心和省中小企业服务热线的服务和监督作用,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行政投诉工作协调机制。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日暨产学研对接”巡回活动,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融资、培训、咨询等服务。建成大型电子公共服务平台——广东易发网,与阿里巴巴联合举办首届网商交易会,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市场。

发展中小企业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广东省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系列宏观决策部署,不断创新工作思路,鼓励引导中小企业树立“敢于求新、敢于求变、敢于求进”的精神,率先走出一条“重技术、树品牌、优机构、强管理”的发展新路,在创新企业管理体制、开拓发展新领域、提高发展组织度、强化自主创新、加强协作配套等方面不断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完善我省中小企业发展法规政策体系,研究出台我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实施意见;继续推进“政银企”合作,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建设,开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试点,完善征信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切实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题;鼓励中小企业以先进的营销模式和高效的营销手段抢占市场先机,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特别是要进一步理顺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体制建设,突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服务。加快研究制定我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有效利用“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方式,建立健全我省中小企业投资融资、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管理咨询、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我省中小企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而不断努力!

4.广东科技金融发展 篇四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市场对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与服务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融合,加快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协同创新、转化应用和环境建设,全面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比较完善,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取得明显成效,科技创新活力大大增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型经济形态基本建成,努力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全面转变,全省主要创新指标达到或超过中等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水平。

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R&D)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达2.8%,技术自给率达78%,每百名R&D人员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0.7件以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件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6%左右。互联网普及率超过78%,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超过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单位GDP能耗降低到0.42吨标煤/万元以下。

二、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三)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理顺政府、企业、市场的关系,健全市场竞争、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和环境监管等政策法规体系。改革技术创新项目的形成机制和支持方式,面向企业技术需求编制项目指南,吸纳来自企业和行业协会的专家参与项目评审,遴选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织实施产业导向类科研项目。营造鼓励企业创新的市场基础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和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

(四)强化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实施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到2020年,大型骨干企业普遍建有企业研究开发院,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建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申报承担省级产业导向类科研项目的企业,原则上应建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引导大型企业完善创新投入制度,牵头申报市级以上产业导向类科研项目的大型企业,原则上应为近3年享受过研发费用税前扣除、高新技术 企业税收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全面落实国有企业研 发投入视同利润的考核措施,各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安排适当比例的资金用于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并逐年增加。(五)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工业设计、质量检测、知识产权、信息网络、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企业融资、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与全过程的创新服务。重点支持建设一批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综合性前孵化器、大型孵化器,形成网络化的创新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囯有孵化器建设,探索发展一批混合所有制孵化器。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引导作用,通过贷款贴息、研发资助等方式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探索实施创新券制度。支持科技型企业研究制定上市路线图,引导企业通过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等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三、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六)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制定全省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方案,重点聚焦并力争突破计算与通信集成芯片、移动互联关键技术与器件、云计算与大数据管理技术、新型印制显示材料、可见光通信技术及标准光组件、智能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抢占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制高点。深入开展主导产业专利态势分析、预警及涉外应对研究。加快制定支柱产业重要技术标准,建立完善标准信息查询服务平台、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应对平台。

(七)以先进技术和新兴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提升发展轨道交通、汽车、石化、航空、轻工设备等先进制造业。鼓励通过技术改造、商业模式创新和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改造提升陶瓷、家电、服装纺织、建材、家具、食品等传统优势 产业。推动高新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等向传统产业延伸渗透,发展以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为特征的新兴业态产业。实施一校一镇,一院(所)一镇行动,推动专业镇产业转型升级。

(八)推动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放宽科技服务业对外资和民间资本准入条件,深化和港澳及国际科技服务业的合作。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技术交易、科技金融、科技服务外包、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推动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支持广州、深圳、汕头、东莞和揭阳等地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支持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云计算电子政务数据平台。

(九)推进农业领域科技创新。坚持科技兴农,加快推进农业、林业、水利、海洋渔业、气象、防震、减灾等领域的科技创新、科技交易和科研平台建设,构建全省农业领域科技创新体系,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深化种业体制改革,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利用及多样性保护。发挥现代农业领域各类示范园区和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加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和农民技术培训力度,推行技术入股等方式,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进程。充分利用我省海洋资源优势,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十)以科技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环保科技,实施节能减排创新行动,推进钢铁、水泥、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冶炼、火电、造纸、印染、制革、电镀、建筑等重点领域及锅炉等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节能减排。加快实施环境污染联防联控,着力推进全省生态环境保护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新建一批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四、健全协同创新机制,提升集成创新能力

(十一)建立多主体协同创新机制。完善我省与科技部工作会商制度,共同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建立部门协同、省市联动的创新协调机制,统筹整合优化全省各类创新资源。充分发挥广州、深圳市在全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支持广州、深圳市加快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佛山市顺德区建设省自主创新示范区。鼓励广州、深圳市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支持有条件的珠三角城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域市,启动省级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在粤东西北地区培育若干个省级创新型城市。推进深圳高新区下一代互联网创新型产业集群、惠州云计算智能终端创新型产业集群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建设。建立重大建设项目工程采购制度,通过政府采购或订购、商业合同等方式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倾斜。

(十二)加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广州南沙、深圳 前海、珠海横琴和中新(广州)知识城、中德(揭阳)金属 生态城、中德(佛山)工业服务区、中以(东莞)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东莞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珠海航空产业园、湛江南方海谷等重大平台建设。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覆盖计划,培育一批市场化导向的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产业研究开发院、行业技术中心等新型研发组织。支持大型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运用。制定新型科研机构管理办法,出台扶持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运用市场化机制新建一批新型科研机构,在项目、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十三)创新省部院产学研合作模式。完善我省与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产学研合作工作机制,促进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深度融合。支持设立由企业、高等学校、金融机构等组成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风险基金。深化与驻粤中央企业和中央企业所属科研院所的创新合作,加快引入国防科工系统创新资源。实施国际科技合作提升行动计划,重点加强与美国、欧盟、以色列等创新型国家或地区的合作,建立国际产学研创新联盟。深化粤港澳科技合作,深入推进粤港科技创新走廊、深港创新圈建设,设立面向香港的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

(十四)提升科技园区建设水平。借鉴北京中关村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验,推动省级以上高新区加快开展管理 体制机制改革。鼓励高新区按国家和省的相关规定申请适当扩区。支持条件成熟的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推动珠三角地区与粵东西北地区高新区对口帮扶,实现联动发 展。推广民营科技园土地资本、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相融合的建设模式,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平台。

(十五)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在国家级高新区设立科技金融服务机构,推动以国家级高新区为主体的产业园区和专业镇开展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试验。支持东莞、揭阳市和佛山市南海区建设科技金融 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支持设立科技银行、科技支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或组织,实行专门的客户准入标准、信贷审批和风险控制。支持各地级以上市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建立创业者与投资者对接平台与机制。建立天使投资风险补偿制度,支持创新投资发展,加快推动设立省级种子基金。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贴息扶持政策,支持金融机构扩大质押物范围。

五、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与核心技术突破能力

(十六)完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创新保障机制。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 稳定性与竞争性相结合的支持机制。实施原始创新能力培育计划,建设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平台。扩大省自然科学基金规模,探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广东联合基金“项目群”支持模式。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加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平台、专业性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创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示范省。深化省属科研机构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推进应用型科研机构转制改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进工业、农业、社会发 展和科技服务业等四大主体科研机构建设。

(十七)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与共享机制。加快中国(东莞)散裂中子源、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深圳国家基因库等大科学工程建设,加快推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应用,推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落户,围绕大科学工程引进相关的应用型科研机构,建立全面支撑产业技术创新的大平台。加快制定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办法,逐步实现全省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

(十八)加快形成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机制。深入实施全省重大人才工程,推进实施珠江人才计划、扬帆计划等重大人才计划。启动实施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充分发挥广州留交会、深圳国际人才交流会等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引进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军人才,培养一批素质高、复合型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依托广州大学城等载体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基地,支持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建立粤港澳人才合作机制,打造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创建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六、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十九)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优化专利申请资助政策,重点资助发明专利的授权、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及有效发明专利的维持。加强知识产权贯标工作,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创建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示范省,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链条,促进国内外知识产权资源向广东集聚。加快推进专利信息平台和专利数据库建设。建立重大经济和科技活动知识产权审查评议制度。加大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力度,探索建立知识产权法院,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水平。

(二十)大力发展技术市场。支持民营资本建设新型技术交易服务平台,发展和规范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定期发布 企业技术需求目录、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目录。支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兼并重组、优化整合,健全技术经纪服务体系。积极创建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支持深圳市建设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培育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完善技术转移和交易服务体系。支持广州、深圳、佛山等市规范发展区域场外交易市场,建立健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二十一)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制定广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条例。推进科技成果处置权管理制度改革,探索试行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公开交易备案管理制度。提高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用于奖励科技人员及团队的比例。建立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省级财政性资金资助形成的科技成果信息原则上向社会公开。制定促进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的需求引导政策。建立健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机制。引导民间资本通过贷款风险补偿、绩效奖励等方式参与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科技、标 准、专利协同机制,加快推进科研攻关与技术标准研究同步,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标准制定同步,科技成果产业化与技术标准实施同步。

七、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二十二)发挥政府对科技体制改革的统筹引导作用。充分发挥省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作用,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会商沟通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综合研究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探索采取综合性普惠政策,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制定科技创新权责清单、负面清单,大力推进科研项目 审批制度改革。省科技部门要切实发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对科技发展优先领域、重点任务、重大项目等的统筹协调。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切实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突出重点领域和核心环节,从项目、资金、税收、人才等方面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扎实做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的各项任务。

(二十三)深化财政科研资金管理改革。实施省级科技业务管理阳光再造行动,构建分权制衡、功能优化、权责统一、公开透明的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建立健全科研项目审批、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完善权力分置、相互监督的行政审批流程,实施科研项目全流程痕迹管理和签字背书制度。加强项目、资金等关键环节监管,实行科研项目资金信息公开制度,省级科研项目资金均应在专项资金管理平台公开资金管理办法、申报指南、审批程序、分配方式、分配结果、项目绩效评价、监督检查和审计结果等。规范项目预算编制,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建立财务审计验收、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科技报告制度,财政性资金支持的科研项目应按规定提交科技报告并作为对项目承担者后续支持的重要依据。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调查和统计制度。完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加大创新驱动发展指标的权重。

(二十四)优化创新社会环境。加大对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政策的宣传力度。制定运用财政后补助措施全面落实企业 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普惠性政策实施办法,引导企业广泛开展研究开发活动。深化科技评价制度改革,完善分类评价标准,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开发主要由市场评价。制定科研信用管理办法,建立全省科研诚信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加强对重大科技成果、杰出科技人物以及创新型企业的宣传。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面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大力普及科学思想、创新精神,营造热爱科学、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全面优化创新环境。

基本背景:基于四个战略需求

广东省委、省政府谋划部署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作出相关《决定》,主要是基于以下四个战略需求:

第一,全面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需求。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边界日趋模糊,科技创新链条更加灵巧,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产业更新换代不断加快。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必须紧紧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下积极主动地前瞻部署、优化布局,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争在日趋激烈的综合竞争中主动变革抢占先机、顺应趋势、赢得主动。

第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系列重大部署的战略需求。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增长从高速到中高速的“换挡期”,步入更多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今后一个时期科技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结合广东实际,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成为我省贯彻落实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部署的具体行动。

第三,着力破解发展瓶颈、增创发展新优势的战略需求。当前,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发达国家创新能力整体优势的竞争压力,又要避免陷入“有增长无发展”的中等收入陷阱,长期以来支撑广东经济快速发展的土地、空间、资源、环境等方面已经难以为继,广东迫切需要加快构建新的发展动力系统,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战略转变。胡春华书记在省委第十一次全会上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科技创新驱动机制,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广东第三次发展重大机遇期,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把市场作为创新导向和动力的作用发挥出来,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增创广东发展新优势。

第四,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的战略需求。“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是总书记在2012年末视察广东时提出的殷切期望:广东要努力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是我省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前进方向、行动指南和总目标,它将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党中央对广东要求的具体化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当前,广东已经没有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优势和市场优势,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道路,我们必须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市场对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发挥政府的引导与服务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融合,加快推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协同创新、转化应用和环境建设,全面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遵循原则:突出五个牢固坚持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核心战略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胡春华书记多次对广东科技创新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科技创新驱动机制,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增创广东发展新优势。朱小丹省长也对发挥科技作用,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工作要求。陈云贤副省长亲自组织科技创新专题调研,对文件起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部署,省委政研室会同省科技厅牵头起草了《决定》。在起草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力求使《决定》既充分体现中央精神、又紧密联系广东实际,既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又顺应科技创新的新趋势,做到始终突出五个牢固坚持:

一是牢固坚持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相结合。《决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首次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重要精神,明确提出要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对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让市场在科技创新活动各个环节“说话”。强化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绝不是否定或弱化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作用,当前要解决政府职能定位不清,即越位、缺位和不到位并存的问题,《决定》明确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作用,把工作重点转到规划引导、政策制定、统筹协调、提供服务上,推动从政府主导创新向政府服务创新转变。

二是牢固坚持体制改革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决定》不仅是广东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决定》始终将“改革”与“创新”作为主线贯穿整个文件,着力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措施,如改革技术创新项目的形成机制和支持方式,改革科技成果处置权管理制度,改革科研项目审批制度、科研资金管理、科技评价制度等,提出要加快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协同创新,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等。

三是牢固坚持谋划长远和着眼当前相结合。《决定》谋划长远,着眼于全面提升广东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提出了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聚焦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发展新型业态产业、培育发展高层次人才、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创新环境等政策措施。《决定》还提出了一系列可检查、可考核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省主要创新指标达到或超过中等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水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等。《决定》又着眼当前,针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难题、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科技评价机制不健全、财政科技资源配置不完善等比较突出的关键问题,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深化财政科研资金管理改革等政策措施。

四是牢固坚持全面部署和突出重点相结合。《决定》既把握大局、全面部署,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从知识创新到技术创新再到协同创新,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基础研究再到转化应用,从创新主体到创新资源再到创新环境,建立了覆盖自主创新全链条、多主体、全方位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又突出重点,针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问题,重点从资源配置机制、科技管理体制、科研体制、评价体制等方面重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重点提升大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实施省级科技业务管理阳光再造行动等。

五是牢固坚持盘活存量和用好增量相结合。《决定》一方面突出加强资源整合和政策执行落实,盘活和管好用好现有财政科技资金、现有科技创新政策,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发挥科技创新政策杠杆作用,提出要建立部门协同、省市联动的创新协调机制,统筹整合优化全省各类创新资源,加大对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政策的宣传力度,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普惠性政策等。同时,《决定》也提出要从项目、资金、税收、人才等方面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实施原始创新能力培育计划,出台扶持新型科研机构的政策,制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条例,制定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的需求引导政策等一系列新的政策举措,用好增量措施。

谋篇布局:确立六大重点着力领域

《决定》在全面梳理广东科技创新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现实要求,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协同创新、产业创新、转化应用、环境建设等6个方面重点推进、精准发力。

一是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创新活力,始终是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只有通过市场化创新机制的完善,才能真正破解广东科技创新的瓶颈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为增创创新驱动新优势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决定》强调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机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

二是发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总书记多次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决定》明确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先进技术和新型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科技服务业,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

三是健全协同创新机制,提升集成创新能力。协同创新已成为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形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这表明市场引导的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层面上的重大战略与共识。《决定》中提出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如要建立多主体协同创新,加强部门、省部、省市的会商和联动,形成全省多层面、多部门的协同创新;加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培育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产业研究开发院等;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创新省部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国际产学研创新联盟等;加强协同创新载体建设,促进各级高新区、专业镇等科技园区建设水平等;促进多领域协同创新,推进科技与产业、金融相融合。

四是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与核心技术突破能力。胡春华书记多次强调推进科技创新要扬长补短,要充分发挥广东市场化程度很高、开放意识及国际视野较强等优势,同时,对于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等不足的地方,要努力“补短”。《决定》高度重视基础理论和原始创新,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研发持续推进,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其中明确要完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创新保障机制,实施原始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和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要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与共享机制,推进重大科技工程和项目建设,形成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的链式推进强大效应;要加快形成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机制,解决广东长期高层次人才匮乏的瓶颈问题。

五是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目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包括:受管理体制机制的约束,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不高,许多科技成果束之高阁;对科研成果的考核,重视成果鉴定、论文评奖和职称评定等,忽视了把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科技中介机构发展不够完善,缺乏有效体制机制,科技成果转移通道不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等等。广东是全国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必须坚持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国内外创新成果在广东源源不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决定》明确强调要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发展和规范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健全技术经纪服务体系,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进科技成果处置权管理制度改革和科技成果转化立法,建立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推进科技评价制度改革等措施。

六是深化科技管理职能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是政府推动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省力、高效,并且具有基础性、普惠性和长期性特点。广东要在现有优势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力争打造国际化的创新创业高地。《决定》中强调要发挥政府对科技改革的统筹引导作用,综合研究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要加快推进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实施省级科技业务管理阳光再造行动,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潜能,让各种创新人才涌现、让各种创新热情迸发、让各种创新梦想成真。

妙招叠出:三个重大、五项改革、八大举措

《决定》具有高度性、深度性和远见性,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妙招叠出,归纳而言,重点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重大、五项改革和八大举措。

三个重大:

1.重大科技专项:谁能在新一轮科技创新中掌握产业重大核心技术,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中抢占先机,成为科技竞争新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赛场的重要主导者。《决定》提出要制定全省重大科技专项实施方案,重点聚焦并力争突破计算与通信集成芯片、移动互联关键技术与器件、云计算及大数据管理技术、新型印制显示材料、可见光通信技术及标准光组件、智能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2.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催生重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核弹头”,承载着广东重大科技创新的使命。《决定》提出重点推进中国(东莞)散裂中子源、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江门中微子实验室、深圳国家基因库、“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3.重大创新平台:重大创新平台是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引擎。《决定》明确要继续发挥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三个国家级新区的创新带动作用,继续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中德(揭阳)金属生态城、中德(佛山)工业服务区、中以(东莞)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东莞两岸生物技术产业合作基地等国际科技合作重大平台,重点支持珠海航空产业园、湛江南方海谷等地方重大创新平台。

五项改革:

1.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当前,如何科学配置创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十分迫切。《决定》提出改革创新资源的配置方式,发挥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首次正式提出要改革技术创新项目的形成机制和支持方式,面向企业技术需求编制项目指南,吸纳来自企业和行业协会的专家参与项目评审,这意味着今后政府支持的技术创新项目将更切合社会需求。

2.科技成果处置权改革:目前,广东省属高校、科研机构有关无形资产处置权限较低,严重制约着我省职务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决定》明确提出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立法,推进科技成果处置权管理制度改革,探索试行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公开交易备案管理制度,提高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用于奖励科技人员及团队的比例。

3.科研机构体制改革:科研机构体制改革是盘活科研机构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加快推进科研机构体制改革,《决定》提出要深化省属科研机构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等,推进应用型科研机构转制改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财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改革:《决定》提出对科研项目管理、资金管理方式进行全方位改革。在科研项目管理上,通过实施省级科技业务管理阳光再造行动,以分权制衡、权责统一的思想对科研项目管理进行改革。在科研资金管理改革上,提出要实行科研项目资金信息公开制度,规范项目预算编制,建立财务审计验收、绩效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

5.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更好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重点在于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决定》提出要制定科技创新权责清单、负面清单等措施,大力推进科研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强化政府在科技创新规划引导、政策制定、统筹协调和营造创新环境等方面的职责,推动政府从主导创新向服务创新转变。

八大举措:

1.省级科技业务管理阳光再造行动:针对我省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决定》提出全面实施省级科技业务管理阳光再造行动。该行动重点打造一个平台——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实现两个转变——建立科学高效的财政科技投入管理模式,转变财政科技资金投入结构,转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方式;强化五个重点——构建项目资金审批管理的权力制衡机制,构建公平、公正、科学、规范的项目评审机制,全面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严格落实责任到人和内部问责制度,以及加强科研信用管理。

2.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近年来我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比例较低、创新能力不足、鼓励政策有待完善等问题。《决定》提出要实施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到2020年大型骨干企业普遍建有企业研究开发院,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建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

3.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覆盖计划:广东首创省部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了汇聚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的“三部两院一省”产学研合作体系。为深入推动省部产学研合作,《决定》中提出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覆盖计划,培育一批市场化导向的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产业研究开发院、行业技术中心等新型研发组织,推进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为广东搭建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搭建平台载体。

4.国际科技合作提升行动计划:胡春华书记强调,我省具有市场化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开放意识强、国际视野宽等优势,必须继续保持和发挥这些优势。《决定》明确提出实施国际科技合作提升行动计划,重点加强与美国、欧盟、以色列等创新型国家或地区的合作,建立国际产学研创新联盟;要深化粤港澳科技合作,深入推进粤港科技创新走廊、深港创新圈建设。

5.原始创新能力培育计划:原始创新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源泉。我省长期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等方面的短板,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决定》提出要实施原始创新能力培育计划,建设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平台。加强重大科学前沿和战略高技术研究超前部署,在广东具有一定基础和优势的领域实现重点突破,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6.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国务院在高等教育系统启动的第三项国家工程。与北京、上海等地区相比,广东高校包括在基础研究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决定》中提出深入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加强高校重点实验室、专业性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创建高等教育协同创新示范省。

7.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既是过去广东实现经济腾飞的制胜法宝,更是未来广东再创新辉煌的根本动力。《决定》提出继续推进实施珠江人才计划、扬帆计划等重大人才计划,启动实施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重点引进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加快形成高层次人才集聚机制。

5.广东科技金融发展 篇五

本文由科技金融发展的现状出发,总结之前学者的科技金融的定义与意义,从企业、金融机构以及政府层面剖析目前我国科技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企业自身风险大、金融机构融资难、政府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所对应的整改措施,以推进科技金融的发展。

科技创新在我国发展的地位非常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必须被摆在我国未来发展的核心位置。金融,顾名思义即资金的融通过程,是现代经济资源优化配置的核心和枢纽。科技带来的技术改革不断推动着金融市场的发展,科技与金融的结合符合我国的发展需求,能够助推我国经济发展。

科技金融的定义与意义

科技金融主要是指科技与金融产业的有机结合,是产业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科技金融”一词最早于1993年被深圳市科技局提出,但其本意其实更偏向于“科技和金融”的简写而非新的复合名词。目前关于科技金融的定义并不明确,虽然有很多学者先后对其进行过研究,但仍尚未形成统―体系。通过归纳国际、国内的研究,可以得出科技金融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技金融是创新活动的一种,新技术常被用于创造更大的利润;科技金融是科技成果资本化的过程,科技渐渐演变成创造财富的工具;科技金融是“技术――经济”范式下发展的,技术创新在金融工具的支持下推动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科技金融是科技影响金融构成,从而获取高附加报酬的过程。

众多的定义中,赵昌文(2009)提出的是被认为较有代表性的定义。根据赵昌文的观点,科技金融是科技发展与金融支持之间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通常金融工具、政策、制度以及服务等一系列因素的支持可以有力地促进科技的开发与成果的转化,进而推动整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此外,科学技术的创新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需要企业、市场、政府等主体的参与和支持,缺一不可。

实现科技与金融的有效结合能够促进经济的跨越式增长和转型。科学技术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而金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推进器。科技的发展能够让增长不局限于要素投入,而是进行合理整合,实现有限要素的充分利用;金融的发展能够让资源更加优化配置。故二者结合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由依靠要素的外延式增长转变为更加合理的内涵式增长。此外,二者之间还有着彼此促进的作用,能够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要素与生产方式的整合。

科技金融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科技企业融资难

目前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促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等众多条目,并通过一系列的策略来推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然而,一些金融机构为规避高风险而倾向于风险较小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导致了科技企业难以融资。同时,有些银行的信贷机制与科技企业发展特点的不相适应,也同样导致了科技企业融资困难,不得不寻求其他渠道来维持经营。

科技企业自身问题

①多数科技企业的生命周期具有不稳定性。生命周期的不?定性让科技企业随时可能进入衰退周期,加上其生命周期普遍较短,风险价值的波动较大,不利于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和防控风险,故而受到金融机构的排斥。

②科技企业的价值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技术等无形资产之中,这些带有公共属性的产品和服务大都没有被纳入可以用作抵押担保的法律框架内。这种情况导致科技企业的担保资源匮乏,难以达到金融机构所要求的标准。

③科技企业针对自身信用的管理和维护也存在很多弊端,如财务问题、组织架构问题等,以致金融机构很难做出正面的信用评价。

中介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由于缺失服务科技型企业财务咨询机构和顾问中介机构,无法准确提供科技企业的信用以及产业结构与风险评估等信息,无法建立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之间的联系,进而产生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科技企业发展滞缓,高品质的科技产品得不到关注与重视,最终使得国家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缓慢。

政府政策措施不够完善

目前政府出台了科技企业融资问题与科技创新问题的有关政策,但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的可行政策还不甚完善,导致政策对科技金融发展的针对性与指导性不足。同时,能有力支撑的公共服务体系亦不够完善,使得一系列政策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出现失灵的情况。虽然政府为维持中小企业设立了创业基金,给予创始资金的支持,但在资金分配上未达到合理分配的预期,使得资金分配不均,使用效率低下。

资本市场多样性不足

多渠道的投资方式一般是需要企业具有一定规模,因为要保证其具有偿债能力。而现在我国缺乏一个多样的风险投资市场体系,难以满足市场内多层次的资金需求。

科技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拓展融资渠道。政府应健全融资机制,加强各机构对科技金融的投资力度,并增添融资渠道,在现有的基础上可增添民间融资方式,例如众筹等;同时,应加大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帮扶力度,照顾到银行和企业双方的收益,对风险较高的项目评估后予以适当融资支持。

加强企业自身管理。企业应在财务管理与产业结构方面进行整改,提升自身信用,使金融机构不排斥为其融资,更好的提供融资服务;其次,规范运营,自觉遵守国家法律规定,及时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风险,防患于未然。

建立良好的中介体系。政府应建立健全完善的中介体系,通过这样的一个公共服务平台为科技企业与融资机构提供信息媒介,使二者得到有效的信息服务与支持。政府可以加大资金投入,来构建一个完善的网上信息交流平台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负责信息的收集、加工与管理等,为科技创新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逐渐解决企业与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达到信息沟通的平衡,推动企业的运营与金融机构的收益。

完善相关政策。我国应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更多的根据我国基本国情来制定科技金融的发展策略,以期得到更加适合的政策与方针。政府应注重推动对金融机构、科技企业以及中介系统有机结合,使得三者起到有效的助推作用,并且加强帮扶资金的合理分配,从而使得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各企业能够和谐稳定的共同发展。

6.广东科技金融发展 篇六

“未来我们还要着力在三农、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甚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领域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履行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担当,助力国家振兴发展。”赵国庆表示。“作为拉动内需和供给侧改革的天然载体,我们要让普惠金融变得更加绿色。”赵国庆表示,要让绿色金融不断增进民众福祉,马上消费金融还需要进一步苦练内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更务实的心态,脚踏实地坚持做好三件事:

一是坚持合规能力建设。只有从全业务的合规风险管理为抓手,从制度宣导、合规评估、行为管理、合规检查四大层面不断促进各项业务流程符合监管要求才能创造出一个具有持续发展力的普惠金融企业。

二是坚持核心能力构建。CEO赵国庆认为,“技术之战,金融只是战场”,未来金融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科技创新将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未来3-5年里,得技术者得天下 ”。

三是坚持发扬创业精神,竖立自信、自立、自主、自律、自驱的信念。“马上消费金融员工都是怀着相同的信念汇聚在一起,将各自的经验、智慧、精力和精神注入其中,形成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赵国庆表示。只有把个人欲望压缩到极致的地步,才能给梦想足够发挥的空间。

7.广东科技金融发展 篇七

本刊讯6月13日, 2013年广东省金融科技学会年会暨银行业信息安全联席会议在广州顺利召开, 广东省金融科技学会各会员单位科技工作主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共80多人参加了会议。

广州分行李升高副行长出席会议, 并对金融IC卡应用推广、金融业机构信息管理、金融城域网建设、金融业信息安全保障等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广东省金融科技学会秘书长、广州分行科技处处长张艳代表学会向大会作了2012年度工作报告, 会议同时对“2012年度广东省银行卡跨行交易质量月”活动优胜单位进行了表彰。

此次会议明确了广东省银行业信息安全、金融IC卡应用推广等重要工作的任务和方向, 进一步增强了广东省金融科技工作的凝聚力, 有效落实了广东省金融业信息安全协调机制, 为做好2013年广东金融科技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8.广东科技金融发展 篇八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教授表示,金融科技重塑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在享受金融科技带来的好处时,应高度重视金融科技的安全性,抓好金融科技风险治理,这一过程涉及体制改革、立法完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并且需要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交流合作与学术研讨。

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先生对蚂蚁金服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建树进行了介绍。陈龙先生认为,构成互联网金融的三大主要因素是技术驱动、场景依托和金融合规。其中,金融合规是互联网金融的基础,加上良好的技术驱动,构成了金融科技的1.0版本。然而,如果没有将互联网金融成功切入到生活场景中,则将难以得到真正的推广。

上一篇:老树下的爱情守候下一篇:水仙花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