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的学习技巧

2024-08-04

初中物理的学习技巧(共8篇)

1.初中物理的学习技巧 篇一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学习技巧

一、要紧扣教材

教材(课本)是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是学习电学的依据。在学习时一定要认真阅读课本,特别是一些重要的结论,如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要逐字逐句地推敲,深刻领会它们的含义及其成立的条件和适用范围。

二、要打好基础

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指基本功概念和规律。电学知识也不例外。而所学的知识有些是重点知识,有些是一般知识。

电学基础知识非常重要,同学力求做到“四会”:会表述:能正确地叙述并熟记概念、规律的内容,明确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电学中重点有6个概念和4个规律,即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磁感线,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等。对于以上重点概念,应知道为什么引入它们,它们反映什么物理现象或事实,如何定义,单位是什么(对物理量),它们与相近概念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有什么重要应用等;对于规律,应着重理解它们反映的是哪些物理量间的什么样的关系或变化规律,这些规律的成立条件和适用范围是什么。

除以上重点知识以外,还有一些知识属于一般知识。电学中的一般知识有正电荷和负电荷、摩擦起电、电量、导体和绝缘体、电流、电源、电路、电流的效应、磁性和磁体、磁化、磁极、磁场、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等。对于这些知识,要能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并能应用它们解释有关的简单的物理现象和解决简单的电学问题。学习时,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以重点带动一般,切勿平均使用力量。

三、要提高能力

在运用电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时要着重分析物理现象和过程,理清思路,掌握方法。对于概念性题,要认真读题审题。明确题中所给的条件和要求回答的问题,根据题中陈述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对照所学知识选择解题所要用到的概念或规律,经过周密的思考或分析推理,作出正确判断或回答。

对于计算题,应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条件,明确解题用到的概念或规律;求出正确答案。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是重点,是中考必考的内容,而且难度一般较大(常为压轴题),可以通过典型例题分析,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通过适量练习,掌握这类计算题的解题的技能、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四、重视画图和识图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明确欧姆定律应用于某一电阻还是整个电路。

另外还必须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五、重视实验

重视实验,还应注意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结合起来,其中也包含与物理实验现象的结合,因为大量的物理规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学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

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例如,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发散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2.初中物理的学习技巧 篇二

一:新课题的引入要突出一个“新”字

1、新颖实验导入法:比入我在教学《光的初步知识》时, 就采用了一系列新实验来引入新课:首先我把一只彩色的金鱼放入一只圆形的鱼缸中, 看上去小小的金鱼变大了, 这是为什么?此时看得出学生对小金鱼变大产生了疑问, 接着我把一面镜子斜放入一盆水中, 让一部分水与镜子形成一个“三棱镜”放在太阳光下, 让镜子把太阳光反射到教室的墙上, 学生会在白色的墙壁上看到“彩虹”, 此时看得出己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我再拿几面凹面镜或凸面镜交给学生, 让他们观察自己在镜子中成的像有什么样的变化?此时我巳听到学生在一边玩弄一边自问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我知道已经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了, 趁此我迅速地进行了新课, 结果这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经学生反馈这堂课后来过去了很久, 大家对在这堂课上收获的知识映象特别深刻。

2、新颖故事导入法:采用一个新颖的与所教知识有一定联系的故事来引入新课。比如我在教学《运动的描述》中的“相对静止”时, 我就通过讲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飞行员用手抓做一颗正在飞行的子弹的故事, 让学生分析讨论引起这次事件的原因, 并在学生争论声中引入这一部分新课。

3、新颖问题导入法:采用一系列新颖的与所教知识有一定联系的问题来引入新课。比如我在教学《磁场》时就采用了这样一些问题来引入新课:信鸽在几千里之外的地方参加展览后能够回到原来的地方, 它是靠什么来导航的?指南针为什么针尖始终指向南方?磁悬浮列车为什么会浮在空中不会掉下来?…………这样一系列新颖的实验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对后面的教学活动非常有利。

4、生活常识导入法:采用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却又常忽略的问题来引入新课。比如我在教学《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就举火车站的人为什么在站台上接送人的时候要站在安全线之外, 否则容易引起安全事故?这样让学生真正地明白“从生活走近物理”

二、新课题的引入要突出一个“奇”字

新课的引入一定要给学生一种奇特, 奇异之感, 以瞬间抓做学生的心, 并让他们在瞬间对所教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1、惊奇现象导入法。

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方法。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 唤起学生高度注意, 引起学生思考, 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来导入新课。

如我在教学《大气压强》时采用“覆杯实验”导入新课。

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 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 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 当把手移开后, 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产生的现象让学生惊讶不已。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可以做两次实验, 第一次失败, 第二次成功)

又如我在教学《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用“吹不开的纸片”来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把两张相同的纸片竖直平平行悬挂, 向两张纸的中间吹气, 结果学生看到无论怎样用力吹, 两张纸都不会分开。在学生的疑问声中顺利地引入新课。

2、奇异故事导入法。

在现实生活中, 充满着许多希奇古怪的, 不可思议的故事,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一些故事片断, 并做一些模拟演示, 就会创设出非常活跃的教学情境, 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我在讲解《声音的特性》时通过讲解“奇怪的磬”来引入新课:唐朝, 在洛阳的一个寺院里有一个和尚, 他得到一个磬 (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 如获至宝, 保存在卧室里。不料这个磬常常不敲自鸣, 尤其在半夜里发响, 好像鬼使神差一样, 实在吓人。和尚又害怕又着急, 不久就病倒在床上。和尚有个好友名叫曹绍夔, 是当朝掌管皇家音乐事项的“太乐令”, 听说老朋友病了, 特地赶来问候。谈起病因时, 和尚不好意思地说:“实不相瞒, 事情是这样的……”正当和尚对曹绍夔一五一十地诉说时, 前殿敲起了斋钟, 接着磬也不敲自鸣起来。这时曹绍夔己弄清了其中的奥妙, 于是曹绍夔找来一把锉刀, 用它在磬上这里锉锉, 那里磨磨之后, 那馨果然不再自鸣了, 和尚也就不药自愈了。在讲过这个故事之后我又找来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 敲击一只间音叉, 另一只音叉也跟着响起来。这时我立即提问:“当敲响一只音叉时为什么另一只音叉也会不敲自鸣呢?”这样, 由奇异故事和奇异的实验现象顺利地引入了新课。

三、在课题的引入上还要突出一个“趣”字

新课的引入要突出物理的“趣味性”, 要给学生一种“有趣”的感受。一个有趣的故事或实验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思维, 有利于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趣味实验导入法。

在物理教学中采用一些有趣的小实验来引入新课。比如我在教学《压力和压强》时, 就用两只相同的气球, 吹成一大一小, 分别与一根软管两端紧密相连, 中间用夹子夹住, 松开夹子后会看到大气球变小, 小气球变大这样的有趣的现象。通过这样一个实验, 在学生的疑问声中巧妙地引入了新课。

2、趣味故事导入法。

在现实生活中, 充满着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故事, 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一些故事片断, 就会创设出非常活跃的教学情境, 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比如我在教学《力》这一节时, 我就用下面这一故事来引入新课:甲和乙因为一件小事在大街上争吵起来, 甲打了乙一耳光, 并在乙的屁股上踢了一脚, 乙找人评理时说“甲打了我一耳光, 并踢了我一脚。”这时甲也说“乙也打了我, 他用脸蛋打我的脸, 用屁股打我的脚底。”请问同学们, 他们谁有道理, 谁没有道理?在同学们都说乙有道理, 而甲没有道理时, 我就说:“从生活实际来讲是这样的, 但从物理力学的观点来讲, 两人都是有道理的。”

这样一来, 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起, 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后测评表明学生在对“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知识点几乎全都掌握了, 并且印象极深。

3、趣味问题导入法。

我在教学《光的反射》时就采用了这样一个问题来引入新课“在电影和电视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镜头:一只枪口对准观众, 射出的子弹向观众飞来, 这样的镜头通难道是摄影师冒着生命危险正对枪口去拍摄的吗?”这样, 我通过这一趣味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效果非常好。

3.学好初中物理的技巧 篇三

基本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基本概念(定义),基本规律(定律),基本方法。

要理解和掌握好物理概念,就要研究和思考这个概念是怎样引人的?定义如何?有什么物理意义?学到什么程度才能称为真正理解呢?理解的标准是对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把学过的大量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单位记忆下来,成为自己知识信息库中的信息。前面学过的知识,是后面学习的基础,。学过的东西记住了,到时才能从大脑信息库中将信息提取出来。

2.多思考,细比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物理学习中,要结合教材中的“想想议议”,进行巧妙的设疑,多动脑积极思维,多质疑,多解疑,才能真正弄清物理概念、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并提高表述能力.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时,可先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认识到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不论是上浮的还是下沉的都受到浮力,接着思考以下几个思考题:(1)既然浸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为什么铁在水中下沉?木块能浮在水面上呢?(2.把同样重的铁块和木块同时放在水里又会怎样呢?(3)用钢铁制造}L大块在轮船为什么又会浮在水面呢?

然后通过对放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的关系,根据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

对教材上的各种结论,不仅要善于从正面提出问题,还要善于反向思考.如“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而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物体是不是都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呢?通过反向思考,有助于弄清结论成立的前提,并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知识本身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又有区别.如某些现象相似,但实质不一;某些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相似,但所用的器材不同,等等.所以在学习中一定要积极思维,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出异同和联系,掌握知识的本质.例如,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就可列表比较.质量和重力、压力和重力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等,都可以列表比较.通过比较,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

3.重视课堂上的学习

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没有积极的思考、不可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我们从初中开始,就要养成积极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人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教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常看,要能傲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4.多训练,细致练习,提高学习成绩

练习是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练习包括课堂练习、作业练习、实验操作练习、单元练习及综合练习等,在练习时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点:

(1)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适量练习。既要有知识覆盖面,又要有适当的知识梯度。

(2)进行科学的思维活动,不断探索解题的方法、思路和技巧.以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抓住关键的词句和物理过程仔细分析.同时应反思解题过程,勇于修正错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校率。

5.勤实验,会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它对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实验技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应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边学边实验、演示实验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通过演示实验可以通过分析物理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

在学生实验中,要接触实验器材,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严格按使用规则和程序亲自操作,作必要的记录,根据实验内容得出结论,做到手、眼、脑并用.通过实验,自己去“发现”规律,学到探索物理知识的方法。

6.阅读.观察,记忆等方面多下功夫

课前,课堂,课后课文中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想,课本中的内容粗略的了解弄清知识点,找重难点做出标记,以便老师讲课时突破难点。阅读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学习下一节课打出更好的基础。观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物理感性认识的源泉。初中阶段主要观察物理现象和过程。观察物理演示实验,观察实验仪器及装置和操作过程。

为了学到的知识牢固和巩固地铭刻,必须加强记忆,比如;图标的记忆,公式和单位的记忆,概念的记忆,理解的记忆,类比记忆,系统记忆等等。这样保证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思考迅速进行。

总之,阅读、观察、实验、思维、记忆、思考,比较,动手做实验,练习等方法是相互联系的、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作者简介:

4.初中物理解题技巧和学习方法总结 篇四

清丰县双庙中学

李老师

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物理学习非常重要,初中物理学习需要注意的八大方面。

一、概念——学习物理的基础

物理概念和术语是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学习物理概念的方法有五种:

1、分类法

对所学概念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初中物理学的概念可分为四小类①概念的物理量是几个物理量的积,例如:功、热量;②概念是几个物理量的比值,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效率;③概念反应物质的属性,例如:密度、比热、燃烧值、熔点、沸点、电阻率、摩擦系数等;④概念没有定义式,只是描述性的,如力、沸点、温度。

2、对比法

对于反映两个互为可逆的物理量可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例如:熔解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有用功与额外功。

3、比较法

对于概念中有相同字眼的相似相关概念利用相比较学习的方法可以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建立内在联系。例如“重力”与“压力”、“压力与压强”、“功与功率”、“功率与效率”“虚像与实像”、“放大与变大”等。

4、归类法

把相关联的概念进行分组比较便于形成知识系统。例如:①力、重力、压力、浮力、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②速度、效率、功率、压强。③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力的作用线。④熔解、液化、蒸发、沸腾、汽化、液化、升华、凝华。⑤串联、并联、混联。⑥通路、短路、断路。⑦能、机械能、功能、势能。

5、要点法

抓住概念中关键字眼进行学习,例如“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力叫重力,这个概念中“地球的吸引”“竖直向下”就是关键字眼,值得反复回味和理解。

二、公式——学习物理的钥匙

每一个公式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乱用,每一个字母都有着特定含义,需要理解,例如P=F/S中“S”指两物全接触的公共面积,这个公式既适用于固体,也可适用于液体和气体,而P=ρ物gh来说适用范围就更小,只适用规则固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产生的压强。我们面对每一个公式不能机械记忆其等量关系,广州中考助手物理老师建议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扩展,这样才能形成知识体系,提升学习物理的效率。

1、根据公式想物理概念,对于ρ=m/V,V=S/t,P=F/S,W=F·S可以记:单位体积某物体的质量叫物质的密度。

2、根据公式记单位,记住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单位进率。

3、根据公式想变形公式,多进行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扩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根据公式记影响物理量的因素,例如从f=Fμ记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且成正比,又如通过P=F/S记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其实质是乘积式或比值式的物理量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5.通过公式想实验 公式是实验的原理所在,从公式中想所要测的物理量,从所测物理量想所需的实验器材,再进一步想实验过程,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规律——学习物理的关键

物理规律是人们通过长期努力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结论,必须深入领会,加强理解,为了帮助记忆,我们通过口诀方式归纳如下:

1、弹簧秤原理:弹性限度是条件,伸长缩短很关键,变化包括两方面,外力可拉也可压。

2、惯性定律:不受外力是条件,保持匀直或静止,平衡效果合为零,相当没有受外力。

3、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浸在液体中,要受浮力不密底,排开液体的重量,ρ液乘以gV排

4、功的原理:任何机械不省功,总功有用额外和,对物对功才有用,机械绳重摩擦额。

5、杠杆平衡条件:静止不动匀转动,力乘力臂积相等,支点受力画力线,作出力臂是关键。

6、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角等,成像都是虚像的,物像镜面对称轴,镜面凹面均适用。

7、折射规律:两种媒质密不同,三线共面角不等,密度大中角度小,垂入射很特殊。

8、欧姆定律:同一导体同状态,电压电阻定电流,电阻导体本属性,材料长短粗细温。

9、焦耳定律:通电导体产生热,I平电阻乘时间,电能全部转热,纯阻两推经常用。

10、串联电路:串联电流路一条,电流大小处处等。总阻总压各部和,正比关系归电阻。

11、并联电路:并联电压处处等,干路电流支路和。总倒等于各倒和,反比关系归电阻。

12、安培定则:通电导体产生磁,电流方向定磁场。右手握螺旋管,四指电流拇指北。

13、滑动摩擦力:压力粗糙成正比,滑动大于滚动的,匀速直线或静止,根据平衡力来求。

14、大气压强:高度温度和湿度,睛夏高于阴和冬,海拔高度2千内,上升12下降1。

15、物体沉浮:浮力重力相比较,也可比较物液密。物小漂浮悬浮等,物大液密必下沉。

16、决定电阻大小因素:温度一定看材料,长度正比截面反,拉长压缩很特殊,四倍关系要分清。

17、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蒸发吸热要致冷,快慢因素三方面,温度高低接触面,空气流动摇扇子。

18、影响沸点的因素:沸腾沸点要吸热,沸点高低看气压,高山气低沸点低,高压锅内温度高。

19、晶体熔解:吸热升温倒熔点,熔解过程温不变。熔点温度物状态,固态液态或共存。

四、仪器——学习物理学的工具

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和实验法。熟悉物理学中的各种仪器是进行观察实验的基础。能正确使用各种仪器,就能很好地学习物理。

1、总纲:根据需要选器材,范围零刻最小值,使用规则认真记,记录准确加估读。

2、刻度尺:水平放置零对齐,刻线紧贴视线垂,特殊方法四小类,积小成多曲线替。

3、弹簧称:竖直静止匀速读,力的平衡替换的,调零观察最小值,使用不能超范围。

4、温度计:热涨冷缩是原理,接触范围不脱体,体温特殊可脱体,使用之前要先甩。

5、天平:水平放置游码零,刻盘指针对中块,左放物体右法码,游码始终加右盘。

6、平面镜:物像相等镜对称,物动像动含2倍,钟面问题十二减,全像镜长物一半。

7、凸透镜:二倍焦距见大小,一倍焦距见虚正,实像物近像变大,像大必定像距大。实像倒立虚像正,物距像距反向变。

8、杠杆:匀速转动或静止,力和力臂积相等,支点支在支架上,调节螺母水平衡。用力最小力臂大,支点力点连线垂。

9、滑轮:轮上之力必相等,轴上之力轮2倍,省力必定费距离,轮上移距轴2倍。

10、定滑轮:固定不随物移动,支点轴上在园心,力臂相等为半径,省力一半不变向。

11、动滑轮:动滑支点在轮上,竖直用力省力半,效率计算要计重,不变方向费距离。

12、滑轮组:n个定动一根绳,定出2n变力方,如要2n多一股,动出多省方不变。

13、伏特表:内阻很大电流忽,并联要测的两端,若是串接在电路,V表有数A无数。

14、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的电阻,有效部位分清楚,无效不通或短路,滑片接伏三类型。

五、联系生活——学习物理的灵丹妙药

物理现象与生活密切联系,联系身边的生活现象,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变知识为能力,才能加深理解和增强记忆,广州中考助手物理老师举了如下例子:

1、长度测量:太薄太短少积多,圆形弯屈细线法。

2、相对运动:月亮走啊我也走,巍巍青山两岸走。

3、蒸发:凉晒衣粮吹风扇,水中不冷上岸冷。

4、液化:“白气”不是水蒸气,水气液化小雾滴,雾露石油液化气,蒸气汤手更厉害。

5、升华凝华:灯泡变黑霜和雪,冰冻衣服直晒干,人工降雨用干冰,下雪不冷化雪冷。

6、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形成,瞄准射击日月食。

7、平面像:镜子潜艇潜望镜,水中月亮镜中花。

8、折射:筷子变弯眼受骗,叉鱼河底像变浅。

9、增大摩擦:凹凸花纹洒灰渣,筷子提米要挤压。

10、增大压强:磨刀宽带地基厚,履带大象和骆砣。

六、思路——学习物理的捷径

学习物理,要理顺解题思路,归纳起来就是一看二想三画图,根据模式去解题,具体来说,就是要:

首先看题,寻找题设中的关键字眼,理解这些字眼中的特殊含义;

二想就是要想该题属于哪个范围的题目,涉及哪些概念、规律或计算公式: 三画图就是要把抽象的文字信息变成不同的物理具体图形,最后建立解题模式。

1、下列字眼含义深刻,应该理解熟记,达到能快速提高的地步。

①匀速直线运动(静止):要么不受力,要么受平衡力,速度不变,动能不变。

②光滑水平面:不计摩擦,摩擦力为零。③水平面上:压力在数值上等于重力。

④照明电路(电压等于220伏);正常工作:电压等于额定电压,电功率等于额定功率。

⑤导线电阻不计,电压表内耗电流不计,电流表内耗电压不计。⑥没有特殊要求,物体都是实心的。⑦漂浮悬浮浸没

2、常见解题关键和模式

①光学问题抓“法线”,力学题目要从受力的分析,两力平衡入手;解电学问题要分析电路的性质(是串联还是并联),弄清各个电表测量的是什么量入手(是总压还是分压,是总流还是分流),各个电键的作用是什么?控制什么用电器(滑动变阻器有效部位是什么?抓住这些信息分析,问题大都可以迎刃而解)。

②解物理习题的思维程序

审题→文字翻译→记忆留痕→建立物理情景→找出隐念条件→排除干扰因素→确立解题关键→建立思维网络→列方程解题。

翻译和留痕就是在审题时首先用符号来表示物理量,并标在物理量上,建立物理情景就是运用示意图变抽象为具体。

七、技巧——学习物理的杠杆

学习物理的方法很多,综合和分析是一般的思维方式,有时采用特殊方法进行思考,可以使问题简单化。下面粗略介绍几种供同学们选择。

1、因素分析法,运用有关物理公式,列出与问题有关的和类关系式,了解不变因素,分析问题涉及的变量,作出解答,例如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以5米/秒的速度和1米/秒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怎样变化。

2、图示法,认真审题,把题设景象通过画图表示出来,便如力学中受力分析示意图,光学中的光路图,电学中的电路图。

3、极端法,有意扩大变量差异,扩大变化可使问题更加明显,易辩加深对问题的讨论。例如测量中的误差。

4、整体法,把研究的几个相关联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可化简为易。

5、反证法,对一些命题举出反例给予否定。对于“一定”“肯定”等字眼特别有效。

八、发现——学习物理的最高境界

通过学习,利用所学的知识,发现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又有用的规律,使问题简化,这是学习物理的标准之一!例如:

A、规则固体水平放,ρgh算压强

5.高中物理的学习技巧 篇五

高中物理的学习技巧

一、养成养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物理思维是在日常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首先,正确使用物理符号,养成规范、严谨的书写习惯,尤其要注意区分大小写及下标等.其次,对于方程式及关键演算步骤要做到书写规范,力求用精简的物理语言将解题思路准确清晰地呈现出来.再次,对于不会做的题目也要有拿分意识,尤其是一些压轴题往往计算难度很大,短时间内很难理出头绪,但可以按照题意向下推测,将可能用到的定理、公式书写下来,并适当加以计算及推导,这样不仅能够拿到一定的分数,也有助于理清思路,激发解题灵感.二、把握力学的分析方法及解题步骤

1.分析方法.高中物理力学所涉及的力,有重力、摩擦力、引力、电场力、安培力等,无论是哪一种力,均可采取以下分析方法:一是整体法和隔离法,通常采用整体法时只需要关注外力,而计算内力的时候比较适合用隔离法;受力状态相同的时候应该用整体法,否则适合用隔离法;如果不确定某个力是否存在,应该通过计算来定夺.二是运动趋势判断方法.这一点主要由速度和加速度决定,同向为加速效果,反向为减速效果;加速度主要看力,切向径向应该分明;切向影响大小,径向影响方向,运动轨迹向径向力方向弯曲.2.解题步骤.首先,应认真读题,把握题意,了解题中所描述的现象及其关键之处,并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性条件,然后就其中的难点进行重点分析.如果题目所描述的现象比较杂乱,研究对象比较多,且隐性关联比较烦琐,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将题目分成几个不同的研究部分,分别进行分析.在读懂题意之后,再针对每一研究部分梳理相应的解题定理及公式,并一一进行求解.解题完成后,还应对结果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够检验答案是否正确,还能起到归纳、反思的作用,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三、掌握力学的解题策略及技巧

1.静力学解题策略及技巧.对于静力学问题,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将其从整体中隔离出来,个别情况下可以转换研究对象,具体方法主要有两种:要么将研究对象转换为另一物体,要么就扩大研究对象的范围,再分析其所受的外力.一般情况下,对于“原始力”的分析可用受力图来表示,结合具体情况可分别选取平行四边形定则、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则等不同的分析方法,然后对其中的力进行合成或分解.对于受力平衡问题,要运用平衡条件“∑F=0与∑M=0”,列方程式来计算和分析;对于动态平衡问题,要结合各种力的具体变化来采取相应的解析法或图解法,然后加以分析.静力学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合成及分解方法的掌握,解决此类问题必须明确物体受力的形式、方向及数量,然后套用相应的解题策略.比如,当研究对象是叠加体时,一般采用隔离法;物体受三个力同时作用时,可以采取合成法,受四个以上的力同时作用时,宜采取正交分解法;若受力物体为杆或弹簧,则既可以受压力也可以受拉力,若受力物体为橡皮筋或绳子,则只能受拉力,且当三条以上的绳子有共同的交汇点时,每条绳子所受拉力一般不同.2.动力学解题策略及技巧.动力学问题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已知物理受力,分析物体的运动状况;二是已知物体的运动状况,分析物理受力.这两种问题也可以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其研究对象既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解题时要根据题目描述的情况,选择最佳解题策略,具体可以运用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高考物理计算题解题模板答题攻略

(1)仔细审题,明确题意

每一道计算题,首先要认真读题,弄清题意。审题是对题目中的信息进行搜索、提取、加工的过程。我们初审时所获取的信息,可能既包含有利的解题信息,又包含不利的解题信息,也有可能是不完整的,这都会使解题偏离正确的方向,造成一步错,步步错的局面。在审题中,要全面细致,特别重视题中的关键词和数据,如静止、匀速、恰好达到最大速度、匀加速、初速为零,一定、可能、刚好等。一般物理题描述的可能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运动过程,此种情况下,要把整个过程分解成几个不同的阶段,充分地想象、分析、判断,建立起完整准确的物理情景和模型,还常常要通过画草图展示物理情景来帮助理解题意,保证审题的准确性。否则,一旦做题方向偏了,只能是白忙一场。

(2)敢于做题,贴近规律

立足于数学方法,解题就是建立起与未知数数量相等的方程个数,然后求解。怎样建立方程呢?方程蕴含在物理过程中以及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中,存在于状态或状态变化之中;隐藏在约束关系之中。

首先应由题目中的物理现象及过程所对应的或贴近的物理规律,建立主体关系式。然后,根据物理过程建立题意所提供信息的纵向、横向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所谓纵向关系是指同一研究对象的前后过程的相互关系;所谓横向关系是指某一研究对象与其他物体间的相互关系。

(3)敢于解题,深于研究

遇到设问多、信息多、过程复杂的题目,在审题过程中,若明确了某一阶段的情景,并

列出了方程。要敢于先把结果解出来,这对完全理顺题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①很多情况下第二阶段的情景要由第一阶段的结果来判定,所以第一阶段的结果成为打通障碍的重要武器。

②当所列方程的个数少于未知数的个数时,一次处理可同时消去两个未知数。如用下图所示电路可测量出电池电动势E和(r+R0),除非R0已知,才可测出电池内阻r。

(4)重视规范,力争高分。

高中物理快速提分十法则

一、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二、物理过程

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三、上课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尽量少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自主学习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四、笔记本(纠错本)

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的解题方法、的例题、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五、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要保存好,既要作好分类工作,还要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所谓作记号,比方说对习题而言,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六、时间

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比方说,可以利用“回忆”的学习方法,睡觉前、等车时、走在路上等这些时间,我们可以把当天讲的课一节一节地回忆,这样重复地再学一次,能达到强化的目的。物理题有的比较难,有的题可能是在散步时想到它的解法的。学习物理的人脑子里会经常有几道做不出来的题贮存着,念念不忘,不知何时会有所突破,找到问题的答案。

七、向别人学习

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同学们学习,向周围的人学习,看人家是怎样学习的,经常与他们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互教互学,共同提高。万不能自以为是,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诉别人,这样别人有了好方法也会告诉你。在学习方面要有几个好朋友。

八、知识结构

既要重视知识结构,也要系统地掌握好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系统起来。大到整个物理的知识结构,小到力学的知识结构,甚至具体到章。

九、数学

物理的计算要依靠数学,对学物理来说数学太重要了。没有数学这个计算工具物理学起来是步难行的。大学里物理系的数学课与物理课是并重的,要学好数学,利用好数学这个强有力的工具。

十、体育活动

6.做初中物理题的技巧 篇六

选择题的特点是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主要考查学生的判断能力和比较能力。应答的主要方式有两种:

(1)直接判断法:利用概念、规律和事实直接看准哪一选项是完全肯定的,将唯一的正确答案选出;

(2)排除法:如果不能完全肯定某一选项正确,也可以肯定哪些选项一定不正确,先把它们排除掉,在余下的选项中做认真的分析与比较,最后确定一个选项。单项选项题一定不要缺答。

2、多项选择题的答题

选项中有一个或几个选项是正确的,但不能肯定其它选项一定就是错误的,采用的方法主要是直接判断,对犹豫不定的结论不要强行选择,以免影响得分。

3、填空题的答题

填空题不要求书写思考过程或计算过程,但需要有较高的判断能力和准确的计算能力。对概念性的问题回答要确切、简练;对计算性的问题回答要准确,包括数字的位数、单位、正负号等,对比例性的计算千万不要前后颠倒。

4、作图题的应答

主要考查学生作图技能和应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作图题中,一类是定性的,另一类是定量的。对定性的作图也要认真些,如画光路、力的图标中的箭头等要用直尺,不要太潦草;对定量性的作图一定要准确,如力的图示法解题、透镜中焦点的确定等。

5、实验题的答题

实验题有四类:

(1)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使用;

(2)学生做过的验证性实验和测量性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及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

(3)教师在课堂上做过的演示实验或画在课本上的实验;

(4)根据生活和生产中的要求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为了能答好实验题,必须在没有实际仪器的情况下把各种实验及要求牢记在心,应答时严格按题中要求来作答。

6、计算题的答题

计算题综合性强,一道难度较大的题反映的是一个较复杂或较深奥的运算过程,必须通过分析与综合,推理与运算才能完整地解出答案。对有数字运算的题目一般应采取从已知条件开始,每用一次公式就代入一次数字,一步一步地解下去。在解题过程中,能画图的一定要作图辅佐解题;数字与单位要统一。

初二物理实验题有哪些解题技巧

一、对初二物理实验的诸多细节知识点要记忆清楚。

在同学们学习初二物理实验部分的时候,关于物理实验的一些数据等基础知识点是要记忆下来的。如果你对这些最为基础的实验数据都会记错,那么实验题几乎很难考出一个完美的分数。

在这里,也提醒每一位初二学生,在学习物理实验的时候,不但课文里的实验数据要记忆,老师讲课的实验笔记,考试里碰到的实验题目所涉及的数据,以及自己课外资料哪怕是网路资源上看到的实验数据,同学们都是应该去好好记忆的。

二、物理实验题要多做一些 。

任何题型的提分,都离不开大量的做题。物理实验题当然也不例外。同学们在平时学习的时候就要去多做题目,通过一道道物理实验题的训练,就能通过题目的场景应用去慢慢的发现一些实验题的做题方法。就能去规避一些容易出现的错误。

三、物理实验课上要紧密配合老师去做实验

7.谈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 篇七

一、借助情境提问, 利于提高参与度

教学提倡通过情境来引出问题, 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直观感知, 借助问题启发其思考, 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兴趣激发都有积极作用, 也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借助情境提问可分两种情况进行, 一是在导入过程中, 二是在探究活动中. 就导入中借助情境提问而言, 更多的是要借助情境而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引导其进入到探究活动中[1]. 如, 在“光的折射”教学中, 利用演示实验“把筷子插入水中”和“放硬币入杯子”创设情境后提问“看到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由此引出课题. 在探究中提问则要针对难点而利用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去突破难点. 如“功率”的教学中学习功率的概念后以提水上楼的情境而引出问题“如果做功相同, 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如果时间相同又如何比较快慢?”“如果做功不同, 时间也不同, 又如何比较?”如此, 让学生在分析问题中理解功率的概念.

二、紧扣目标提问, 促进目标达成

在课堂教学中, 无论是教师“教”的活动还是学生”学“的活动, 总是围绕一定的目标展开的, 因此, 问题也应该是紧随目标进行的.

以“杠杆”教学中的提问为例, 以“拔钉子”情境引入杠杆后引导学生对杠杆的定义进行讨论, 追问五要素, 借助幻灯演示并引导学生作图理解, 在“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环节, 问“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什么? 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满足什么条件?”那么是否可以用实验来证明? 由此引入实验, 由实验而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习例题后追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哪些应用?”由此引入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的探究. 在整个探究环节中, 学生始终是围绕问题而层次展开活动的, 在问题分析过程中逐渐掌握杠杆以及杠杆的五要素, 理解杠杆的平衡调条件.

三、针对重点提问, 促进知识构建

在教学中, 教师更多要做的是结合教材知识结构, 引导学生去掌握重点知识, 突破难点. 为此, 提问也就要考虑当次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2].

以“液体的压强”为例, 该课时的重点要让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关系, 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而让学生理解液体内部有压强后提问“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会有哪些?”由此而引导学生猜想.在学生猜想基础上引出压强计, 观察并追问“压强计显示的是液体哪个位置的压强? 压强计是如何显示压强大小的?”在学生思考交流基础上给予点拨. 再次猜想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方向有什么关系, 然后讨论验证试验并小组合作验证, 教师对小组活动进行指导, 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

四、针对差异提问, 突出学生主体性

在教学中, 教师面对的学生不是机械生产的物件, 他们在知识基础、理解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这也就决定了教学是具有个性化的工作[3]. 在物理教学中提问, 问题也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 否则, 如果问题难度超出了学生的能力, 学生只能选择默不作声, 课堂互动也就失去了基础. 提倡根据学生的差异提问, 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问题去引导学生.

在物理课堂中, 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无法解决时, 要么可变化提问方式, 要么可引导其他学生先尝试回答, 然后再给予点拨[4]. 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中对影响塑料刻度尺形变的因素探究活动中, 先引导学生尝试施力使刻度尺弯曲, 学生尝试后问“要使刻度尺产生相同的弯曲度, 对尺子的哪一点施力最小?”此时发现有的学生不理解, 把问题变为“如何用最小的力让刻度尺产生相同的弯曲度?”学生再次尝试后会发现在尺尖用力最小, 接着追问“要让尺子弯曲度更大, 作用在尺尖的力应该怎么样?”学生讨论回答后问“据此你可以说说力有哪三要素吗?”此时对基础一般的学生他们难以回答, 可先引导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 然后教师点拨. 这样考虑学生的差异性, 更利于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探究.

总之, 在研究提问技巧过程中, 需立足学生实际, 激发学生兴趣, 结合教学目标而以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让不同的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得到应有的发展, 这样的物理课堂才会变得更加具有活力, 学生也才能在这样的课堂中得到更好地发展.

摘要:问题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 要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在实践中就需不断提升提问技巧.本文主要从借助情境提问, 提高学生参与度;紧扣目标提问, 促进目标达成;针对重点提问, 促进知识构建;针对差异提问, 突出学生主体性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关键词:物理,提问,技巧

参考文献

[1]陆春花.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物理课堂学习[K].基础教育研究, 2011 (8) :45-46.

[2]李丽萍.浅谈如何提高物理课堂的有效性[J].学周刊, 2011 (17) :170.

[3]鲁奎.造就物理课堂上的热烈气氛[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1999 (4) :38.

8.初中物理课堂上的提问技巧 篇八

1.启发性

我认为提问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不是填空式问答;也不是判断式发问;更不是搞“提灌式”,用提问的方法去“灌”, 直到学生钻进教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里。怎样的提问才能启发学生思维呢?

(1)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主要问题都必须是在课前精心设计好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发展能力、学会学习,要有代表性,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问的目的和方式要随教学进度灵活变化:要么复习旧课,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设疑激趣,导入新课;要么表演实验,列举实例,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或者课后结尾,总结深化,提出问题,承上启下,使学生回味无穷,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要学生回答,可以是问而不答,也可以是自问自答,要根据提问的目的灵活处理。若信口开河、随意提问,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2)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慷慨”地提供思维加工的原料,通过回忆已有知识、演示实验、叙述现象、出示练习题、阅读资料、观察挂图、实验活动等,用准确、清晰、简明的语言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

(3)利用矛盾,引起思索.教师要善于把教学内容本身的矛盾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矛盾作为设计问题的突破口,启发学生去探究“为什么”,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

(4)提出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问题.教学中教师适当选取一些多思维指向、 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寻找多种解答途径,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准确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知识。

2.层次性

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设计问题,在知识范围上可以由小到大,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得出概括的结论,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提高概括能力;设问也可以从大入手,问题提得大,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明确思维的方向及途径.随后,教师再提出一系列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一堂课往往就是这样的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课前设计的具有系统性、逻辑性的提问,教学中往往不会一帆风顺地得以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完全拘泥于备课中的设计,应围绕提问的中心内容,根据学生答问的反馈信息,适当变通.对难以回答的问题采用分解、诱导的方法,把问题分成几个具有一定梯度的小问题;对回答不明确、不全面、不深刻的学生,可进一步追问;对离题的回答,要及时改变语言角度或改换提问方法,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去思考问题,使他们答出正确的回答。

4.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提问对应答人数要有量的要求,每个问题根据难易及重要程度提问1至3人,形成一种讨论的氛围.每节课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特别要考虑中低程度学生的参与面,选择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的时机让他们参与,争取每节课全班大多数学生能有解答问题的机会,更好地激发班级群体积极思维的热情.课堂提问不能满足于个别学生的回答.对个别学生的回答,无论正确与错误,教师都要考虑这种回答与全班大多数学生的理解是什么关系.如果个别学生的回答很好,那么全班多数学生是否理解他的回答?如果个别学生的回答需要矫正,那么他所存在的问题是否代表着多数学生?只有把这些情况搞清楚了,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课堂提问如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呢?下列3种做法值得分析:①让差生回答简单问题,中等生回答一般问题,优等生回答难度较大的综合题。②提出问题后,先叫中等生,再叫优等生,偶尔叫差生试试。③择优罚差,为了节约时间,总叫优等生回答问题,只有当差生走神时(如看小说、交头接耳、东张西望或睡觉等),教师才扳着面孔,提问差生。上述3种做法产生的结果只能是优生更优,差生永远是差生,都不可取。所谓因材施教,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看到学生的“闪光点”,要扬其长而避其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其上进心和自尊心。

5.亲切并富于手势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只有当一个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和关心时,他才愿意与老师积极配合,尽最大努力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师生之间的感情对提问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教师提出问题后,目扫全体学生,其作用有二:①用和蔼可亲的目光唤起全班学生的思维,对那些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多看几眼,使其预感到老师马上要叫他回答问题;②用鼓励和试探的目光和学生交换意见:“你能否站起来回答问题?”认真思索而没有结果者皱眉,害怕老师指名者低头,对问题已弄清者常微微点头,根据学生各种表现,教师已找到了指名的对象。教师伸出右手,掌心向上,面带微笑:“××同学,请你回答。”学生回答正确,教师脸上又露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伸出右手,掌心向下,做出结论:“很好!完全正确,请坐。”学生回答不确切,教师运用比喻、类比等方式进行启发,从教师那鼓励的目光和表情中,学生获得了信心和力量。即使学生一字未答,教师仍然温和地说:“没关系,请坐。”虽然教师没有批评,学生看到老师那种安慰的表情和目光,却会感到非常惭愧。教师如果不认真观察,翻开名册,随便指定一名学生,也没有丰富的表情和手势,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吗?

6.符合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内容.思路往往比结论更为重要.学生只有学会了思考,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多问几个“为什么”,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不仅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能达到学生间相互交流思路的目的,相互启发,取长补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个人总结(税政科)下一篇:面对经济全球化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