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支部调研问卷(精选10篇)
1.团支部调研问卷 篇一
关于各班团员对基层团支部基本情况了解调查问卷
同学:
您好。我们是历史文化学院团委组织部成员。既建党90周年之后不久,我们迎来了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建团90周年。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合格的团员,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为党和团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此次调研正是基于大家对基层团组织的了解,为以后团工作的展开建言献策。
调查结果只用于资料整合,不会影响您任何的学习与生活,谢谢合作。
选择题:
1.你当初入团的动机 A 学校统一要求 B 2.你对本班团支部有何看法? A 组织能力很强 B C 很尽责
3.你多久参加一次团活动? A 一个月 B C 从不
4.是否想竞争团干部? A 想 B 5.你知道基层团支部是怎么组成的吗? A 知道 B 知道请简要说一下
6.你对团组织生活有何看法? A 枯燥乏味 B C 耽误自己的计划
7.你知道共青团建立的时间吗?
A 1922年5月5日
C 1922年7月5日
8.团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哪召开?
A 北京
()自愿
()只会签到,活动没新意()一周()不想
()不知道()增长见识能力
(B 1922年3月5日
(B 南京))C 广州
9.共青团的前身是?
()A 共产主义小组
B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C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0.团的在组织原则是?
()A 民主集中制
B 少数服从多数 C 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制
11.团的代表大会几年一次?
A 5年
B 3年 C 4年
12.团员年龄上限是多少?
A 28岁
B 18岁 C 终身
13.建立基层团组织至少需有团员几人?
A 3人
B 4人 C 5人 情境题:
1.当团组织生活恰好和你的课外计划冲突,你会?
2.如果你对本班团干的决议有异议,你会?
3.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你还会加入共青团吗?为什么?
主观题(可选答):
1.你知道基层团支部是如何产生、由何组成吗?
2.你认为基层团支部应该如何更好地履行职责?))()((
2.团支部调研问卷 篇二
一、调查问卷的定义、目标和功能
调查问卷, 无论是称为访谈表, 还是测量工具, 指的都是一组用于从调查对象获取信息的格式化问题。任何问卷都应该具有三个具体的目标: (1) 问卷必须将所需要的信息翻译成一组调查对象能够并且愿意回答的具体问题; (2) 问卷必须促使、激励和鼓励调查对象在访谈过程中变得投入、合作并完成访谈。不完整的访谈最多只有有限的用处。在设计一张问卷时, 设计人员应该争取尽量减少调查对象的疲劳、厌倦和工作量, 以使不完整率和拒答率降到最低; (3) 问卷应该将回答误差减到最小。
一般来说, 调查问卷有六个主要功能。 (1) 把研究目标转化为具体的问题; (2) 使问题和回答范围标准化, 让每个调查对象面对同样的问题环境; (3) 通过措辞、问题流程和卷面形象来获得调查对象的合作, 并在整个调查中激励调查对象; (4) 作为调查的永久记录; (5) 基于所使用的问卷类型, 它们能加快数据分析的进程; (6) 最后, 问卷中所包含的信息都通过了信度的检验, 它们可用于随后验证调查对象参与调查的有效性。换句话说, 调研人员可以用问卷作为质量控制。
正因为调查问卷有以上功能, 所以它是调研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事实上, 研究表明, 调查问卷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数据收集的质量。即便是有经验的调研人员, 也不能弥补问卷的缺陷[3]。因此, 精心设计调查问卷是很有必要的[4]。
二、设计问题要避免无法回答情况的发生
问卷设计人员不应该假定调查对象会对所有问题提供准确或合理的答案, 而是应该试图克服调查对象无法回答问题的发生。某些因素限制了调查对象提供想要的信息的能力, 调查对象可能没有相关的知识, 或者可能无法准确地表述某些类型的问题;同时, 问卷设计人员还应该认识到, 在一些情况下, 即使调查对象能够回答一个特定的问题, 但他们或许不愿意这样做, 这可能是因为回答问题需要调查对象付出太多的努力, 或要求的信息是敏感的。
首先, 调查对象经常被问到他们不甚了解的话题。比如在家庭日常开销中, 如果是妻子负责采购, 那么她的丈夫可能对家里每个月的日常开销并不了解, 这时如果调查人员向丈夫调查家庭日常开销情况, 则很可能收集不到准确的信息。
其次, 调查对象可能无法清楚地说出某些类型问题的答案。例如, 如果要求调查对象描述他们所喜欢光顾的商场的气氛, 大多数的调查对象可能无法找出合适的措辞[2]。另一方面, 如果设计人员向调查对象提供了关于商场气氛的可选择的描述, 则调查对象就能够指出他们最喜欢的那种类型了。如果调查对象无法清晰地说出一个问题的答案, 他们可能会忽视那个问题并拒绝回答问卷的其余部分。因此, 问卷设计人员在设计问卷的过程中应当向调查对象提供必要的帮助, 比如图片、文字描述等, 以帮助调查对象清晰地表述他们的答案。
再次, 有些调查对象并不愿意花费许多力气来提供信息, 因此问卷设计人员应该将要求调查对象付出的努力减到最小。例如, 如果研究人员对调查对象在最近一次购物过程中从商场的哪个部门购买了商品感兴趣, 这一信息可以由至少两种途径获得, 一是问卷设计人员让调查对象列出最近一次购物过程中购买过商品的所有部门;二是问卷设计人员向调查对象提供部门的名单, 请调查对象在列出的名单中进行选择。显然, 第二种方法要求调查对象做出较少的努力, 因此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最后, 问卷设计人员必须注意到, 调查对象往往不愿意泄露一些敏感信息, 因为这可能造成尴尬或损害调查对象的个人形象。敏感的话题包括收入、家庭生活、个人习惯等, 如果需要收集这方面的信息, 在设计问题时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增加调查对象回答的自愿性, 例如, 在询问收入时, 可以不问具体的数字, 而改为询问收入类目, 如月收入2000元以下, 2000至3500元, 3500至5000元, 5000元以上。通过这样的方式, 能够鼓励调查对象提供他们本来不愿意提供的信息。
三、问卷设计中的四个“应该”和“不应该”
问卷设计是有一定技巧的[5], 这些技巧都是研究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总结而积累出来的, 对于学生来说, 由于缺乏实际调查的经验, 因此, 在教学过程当中, 教师可以向学生强调这些技巧。
(一) 问卷设计中的四个“应该”
在实际调查过程中, 为了设计出一份高质量的问卷, 研究人员总结出了四条简单的规则, 或者说, 四个问题开发中的“应该”, 即重点突出、简单、简洁、清晰[6]。
1.问题应该针对单一话题
问卷设计人员应该立足于特定的话题。例如, 问题“你旅行时常住哪种宾馆?”是模糊的。因为它没有说清楚旅行的类型或何时使用宾馆。比如说, 究竟是商务旅行还是度假旅行?宾馆是指旅途中的还是目的地的?正确的问题应该是“当你和全家一起度假时, 在旅行目的地, 你通常住哪种宾馆?”。
2.问题应该简短
问题应该尽量简短, 多余的词都应该被剔除。这一要求在设计口头提问 (例如电话调研) 的问题时尤为重要。简短的问题有助于调查对象了解问题的核心并减少对语句的误解。以下是一个不简洁的问题:“假设你注意到你的空调的制冷功能并不像刚买回来时的制冷效果那样好时, 于是打算去修理一下, 遇到这些情况, 你脑子中会有一些什么考虑?”简洁的问题应该是:“若你的空调制冷不正常, 你会怎样解决?”
3.问题应该使用单句
单句只有一个主语和谓语, 然而, 复合句和复杂句却可能有多个主语、谓语、宾语和状语等。句子越复杂, 应答者出错的可能性就越大。若要避免这些问题, 调研人员应尽量使用单句结构, 即使需要用两个句子来表达问题的本意也在所不惜。例如下面这个问题,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辆让家长使用的, 主要用来接送孩子们去学校和去朋友家的车, 你和妻子会如何评价某辆你们试驾的车的安全性?”简单的解决方法是, “你是否正在和你的妻子讨论家庭用车的安全性?”若回答“是”, 接着问“你们对安全性的要求是‘很低’、‘一般’、‘很高’还是‘非常高’?”
4.问题应该非常清晰
所有的调查对象应对问题理解一致。例如, 问题“你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有用吗?”就有些模糊。因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有可能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会有所不同。因此, 为了使得表达更加清晰, 更好的措辞是“在下列情况下, 你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发挥作用如何?”然后在下面列出调研人员所感兴趣的各种情况提供给调查对象进行回答。
(二) 问卷设计中的四个“不应该”
有四种情况会导致问题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偏差, 了解这四种情况非常重要, 这四种情况是:诱导性问题, 暗示性问题, 双重问题和夸张性问题[6]。
1.不应该让问题诱导调查对象选择某一特定答案
诱导性问题是指对调查对象的回答给予了提示的问题。因此, 它们就影响了回答。例如下面这个诱导性问题, “难道你没有发现网上购物时使用信用卡会出现的问题吗?”由于问题的措辞偏向负的一面, 调查对象很容易被诱导。诱导性问题往往会让调查对象觉得也许是存在问题, 所以他们往往会回答“是”。因此要把问题客观的表达出来, 使得调查对象自由的选择“是”或“否”, 而不是被诱导的回答。
2.问题不应该具有“暗示性”短语
暗示性问题往往运用了一些词语来暗示普遍的信仰和行为准则。例如这样的问题:“如果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能帮助我们节省汽油, 你会购买它吗?”显然, 大多数调查对象都会同意。因为人们认为节省汽油是一种合理的行为。如果去除句中的暗示, 问题将变为:“你认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能为你省多少油?”。
3.不应该使用“双重问题”
双重问题是指将两个不同的问题合并为一个, 这样会使调查对象不能直接回答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例如下面的问题:“你是否对这里的食物和服务感到满意?”调查对象会如何回答呢?如果他说是, 那么这意味着他对食物满意?对服务满意?还是都满意?如果只问单一的问题, 这个问题将变得更好:一个问题问食物, 另一个问题问服务。
4.问题中不应该使用夸张的词语
一个夸张的问题是过度地强调问题的某一个方面, 应该避免使用夸张的词语, 最好用一种中立的口气来提问。例如, 一种夸张的提问方式可能是:“你认为你会花多少钱去购买一副能保护眼睛免遭太阳紫外线伤害的太阳镜?”这一夸张的提问主要关注于防止紫外线的效力上。由于这一表述, 会导致调查对象考虑他们愿意花多少钱去购买一样物品以保护眼睛免遭紫外线的伤害, 而并非考虑他真的愿意花多少钱去购买一副太阳镜。一种较恰当的提问方式应该是:“你愿意花多少钱购买太阳镜, 以避免眼睛遭阳光照射?”
四、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营销研究课程本科教学中问卷设计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介绍了问卷的定义, 目标和功能, 指出在设计问卷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注意避免调查对象无法回答问题情况的发生, 提出问卷设计过程中的四个“应该”和“不应该”。通过对这些问题的了解和学习, 学生应当能够了解调查问卷的用途, 可以提出调查对象能够并且愿意回答的问题, 懂得如何鼓励调查对象参与调查并使答案误差最小化, 从而设计出符合特定的市场调查要求的调查问卷, 提高学生收集一手数据的能力。
摘要:市场调查是获取一手数据的常用方法, 在学习营销调研的过程中, 学生往往忽略问卷设计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通过讨论问卷的定义、目标、功能;如何鼓励调查对象回答问题;问卷设计中的四个“应该”和“不应该”等问卷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调查问卷这个数据收集工具。
关键词:营销调研,问卷设计,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林梅.试论市场调查中问卷设计的几个基本原则[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0, (2) .
[2]Malhotra N.K., 涂平.市场营销研究:应用导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3]BRADBURN N M, SUDMAN S, BLAIR E, et al.Im-proving interview method and questionnaire design:Re-sponse effects to threatening questions in survey research[M]University MicrofilmsInternational, 1992.
[4]BAKER M J.Data collection-questionnaire design[J].Themarketing review, 2003, 3 (3) :343-370.
[5]马岚.谈问卷设计的几个技巧性原则[J].统计教育, 2005, (8) .
3.团支部调研问卷 篇三
[关键词] 在线市场调研 问卷设计 纠正
信息时代,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不再仅仅依靠企业的物理资源挖掘,而在于对信息这一概念资源的开发和运用。谁掌握了信息,谁就能把握行业动态,把住市场脉搏,在市场竞争中夺取商机,赢得竞争优势。要想收集到大量的信息,就必须进行详尽的市场调研。
而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在线市场调研,凭借其突出优势日渐夺取了人们的目光。它打破了传统调研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缩短了调研周期、提高了信息收集效率、降低了调研成本。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调查公司的青睐。市场研究公司Inside Research研究发现,有80%的调查公司称,他们已经在消费品调查方面使用了网上调查方式,40%称对B2B市场调查使用了网上调查。在线市场调研不仅仅是调查公司的秘密武器,而且还是企业网站获取市场信息的重要渠道。Inside Research经过调查发现,企业在市场调研方面的投入增长幅度很大,2004年市场调查总投入比2003年增长了7.5%,达到72亿美元。其中,增长最迅速的部分是在线市场调查,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约20%。
在线市场调研是一种高效的信息收集方式,它通常采用让客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获取信息。我们可以看到,在许多网站上都设有网上调查问卷用以收集用户反馈信息。因此,网上问卷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调查质量的高低,问卷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调查结果。如果问卷设计得不好,那么所有精心制作的抽样计划、训练有素的访问人员、合理的数据分析技巧和良好的编码技术都将徒然无用。在市场调研中,问卷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问卷设计得不好,再好的分析方法也不可能产生有意义的结果。换而言之,问卷设计上的疏漏之处,必将严重影响到有效数据的获取。设计一份专业、合理的调查问卷是网上调研获得可靠结果的基础。
但是,通过对一些在线调查问卷进行分析时却发现,许多问卷设计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甚至是很明显的错误,这种状况不仅影响调查数据的可信度,也可能直接影响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使得在线调查的总体效果不理想。归纳起来,网上问卷设计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表现在下列五个方面:
一、问题顺序安排不合理
有的问卷一开始就要求被调查者填写个人信息,如真实姓名、身份证、收入、职业、学历、家庭地址、电话等,好像在填申请表,而不是调查。这种做法不仅会招致被调查者的反感,而且会在无形中给人以压力,迫使人们提高警惕。由于担心个人信息被滥用,从而蒙受损失,很多人会拒绝参与这样的调查,或者填写虚假信息。这便造成有效问卷回收率低,并且影响调研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因此,在调研中,一方面要注意不可过多收集个人信息,另一方面,如果出于调研需要,必须收集一些个人资料。那么,这些涉及到个人信息的敏感性问题千万不可放置于问卷开头,而应放置于调查表的最后,而且最好附以说明,比如“为了奖品的准确发放,为了和您联系,请您填写如下信息”。这样可以降低被调查者的戒备之心,有助于调研的顺利开展。
合理的问题顺序安排可以提高有效问卷的回收率、提高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在问卷设计中应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来排序。容易、直观、清楚的问题置前,困难、复杂、敏感、窘迫的问题置后。随着调查的进行、交流的深入,被调查者可能降低或消除原有的戒备心理,愿意回答一些复杂、敏感的问题,从而使调查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提高在线调查的效率,增加调查结果可信度。
二、问卷形式过于严肃、死板
研究发现,很多在线调研表都存在着形式单一、表现单调的情况。过于严肃、死板的问卷会在不同程度上压抑被调查者的主动性。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调动人们参与调研的积极性,可以大胆地借用网络强大的表现力,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出声形兼备、别具风采的问卷来。比如,在对手机款式的偏好调查中,可以插入或链接图像、声音文件,是被调查者能在调研活动中看见手机外形、倾听手机铃声,知晓手机功能。
三、态度不中立,有诱导性倾向
有些调查问卷设计者在设计问题时,把个人观点融入其中,使用了带有感情色彩和倾向性的词语。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会对被调查者起到诱导暗示作用,有可能使其放弃自己的不同观点。例如:“很多人都觉得光明牛奶口感特别好,你认为呢?”这个问句就蕴含了个人观点,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与此类似的诱导性提问往往会导致两个后果:一是被调查者不加思考就同意所引导问题中暗示的结论;二是由于引导性提问大多是引用权威或多数人的态度,这样,被调查者考虑到这个结论已得到普遍认同,自然会产生从众心理。尤其是对于一些敏感性问题,在诱导性提问下,人们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于是顺着问卷设计者的观点,随口附和。因此,这种提问常常会引出与事实不符、甚至与事实截然相反的结论,此乃调查的大忌。保持中立、不偏不倚是问卷设计的首要原则。优秀的问卷设计者必须站在中立的立场设计问卷,绝不能加入个人的主观看法、意见。只有营造出一种没有压力、能够畅所欲言的氛围,才能明白人们的真实想法、内心观点,客观反映被调查者的观点态度。
四、用词不准、语义模糊、有歧义
用词不准会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在调查居民生活水平中问道,您家的住房面积是多少?在这个问题中“住房面积”这一词语就容易引起歧义,可能被理解为建筑面积,也有可能被理解为使用面积。由于被调查者之间存在不同的理解,收集到的数据也就失去了分析的意义。又如: CNNIC在2000年1月份发布的统计报告中,关于“哪一种网络广告形式最能吸引您点击”的选项分别为:动画式广告、横幅式广告、跳出窗式广告、文字式广告、邮件式广告、插播式广告,最终的调查结果是动画式广告以 66.50%的比例位居首位,其实这种调查结果就是因为对网络广告形式的分类不合理所造成的结果,因为动画式广告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广告形式,而是网络广告内容的一种表达方式,横幅式广告、跳出窗式广告、邮件式广告、插播式广告等形式的网络广告都可以设计为动画式。这种有歧义的、不准确的问题描述不仅使得被调查者难以取舍,还严重影响了调查结果的可信度,甚至可能使得参与者未完成全部选项即中止调查。因此,问卷设计中一定要讲求用词规范、意义明确,使被调查者正确理解问题意图。
五、答案有遗漏、不够周全
问卷设计时,对答案的基本要求是包含所有可能情况。然而有时很难一一罗列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这便使得参与者无法从中选出最符合自身观点的选项,这样就会降低调查結果的可信度。问题设计时要尽最大的可能考虑周全, 至少不能遗漏重要的问题选项,尤其是倾向性的“遗漏”。例如在一个“武汉居民最常去的超市”调查选项中,如果选项只有:华联、易初莲花、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这五个选项,那么在最终的调查结果必然会将中百仓储排除在外,这显然不符合武汉人的购物习惯。因为中百仓储作为武汉市连锁规模最大的购物场所,其分店达300余家,遍布武汉三镇,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若遗漏了中百仓储这一重要选项,调查结果自然很难让人信服。尤其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调查问题选项,更要仔细斟酌,因为任何一项重要信息的遗漏都可能意味着调查结果价值的降低。对于这个问题的弥补办法之一是,在调查表中设置一个“其他”选项,如果最终的调查结果中选择“其他”的比例较高,那么就说明对于这个问题的选项设置不尽合理,甚至有可能遗漏了某些重要问题。
总而言之,网上问卷设计是在线调研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问卷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调研结果的可信程度。设计出一份专业、合理的网上调查问卷,是取得高质量在线调研的基础。因此,在设计问卷时,一定要考虑周到、详尽,尽量不放过任何一个疏漏之处,这样才能设计出高品质的问卷,得出真实、可信的调查结果。
参考文献:
[1]付志远:《市场调查问卷设计的几类常见错误及纠正》.企业经济2000年第1期
[2]冯英键:《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周莉:《网上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效果》.物流科技,第28卷,2005年4月
[4]马岚:《谈问卷设计的凡个技巧性原则》.统计教育,2005年第8期
4.党支部组织活动调查问卷 篇四
您好:
为更方便开展支部工作,组织活动。请配合我们完成此项调查问卷,在符合您的实际情况的选型下画“√”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段:
A.20以下B.20~25C.25~30D.30以上
3.您是否喜欢参加活动:
A.是B.否
4.您希望支部每年组织几次活动:
A.一年一次B.一年两次C.三次以上D.从不旅游
5.您进入大学后参加旅游的次数:
A.一次B.两次C.三次D.没有
6.您的出游目的是:
A.欣赏景观B.散心C.增长见识D.其他
7.您出游的地点集中在:
A.市内B.省内C.全国D.国外
8.您旅游的形式:
A.自驾游B.跟随旅行团C.其他
9.您出游的交通工具:
A.火车B.飞机C.汽车D.轮船
10.您喜欢旅游地点的风格:
A.历史遗迹B.自然风光类C.风土人情D.生态观光
11.请问您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旅游信息:
A.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B.身边朋友同学的介绍C.上网搜索、广告D.旅游机构的营销推荐
12.一年中,您用于旅游的花销:
A.500元以下B.500元至1000元C.1000元至2000元 D.2000元以上
13.您对大学生旅游的态度:
A.非常喜欢B.一般C.不太喜欢
14.您的旅游费用来源是:
A.生活费中节省下来的B.来自家长C.学校奖励D.其他
15.影响您不愿旅游的因素:
A.资金不足B.没时间C.不信任旅行社 D.个人不喜欢参加旅行
16.您会跟随世界旅游热点么:
A.会B.不会
17.您会选择什么时间段旅游:
A.寒暑假B.周末C.法定假日D.其他时间
18.您旅游首先考虑的因素是:
A.价格B.旅途长短C.旅途地点D.时间安排
19.旅行社推出的下列旅游产品,您会选择哪个:
A.修学旅行B.体育旅游 C.探险旅游D.生态旅游
20.旅行社怎么做可以吸引您:
A.个性化服务 B.薄利多销
21.如果您没有旅游经历您打算在毕业前进行一次么:
A.有 B.想过C.无
22.对于旅游出行,您有何想法:
5.青年思想调研问卷 篇五
青年思想状况问卷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为了解我院学生在学习、生活、学生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开展青年思想状况问卷调查活动,本次问卷不记录被调查人的姓名,只用于数据研究,请如实填写您的真实想法和情况,谢谢您的合作!
1、2、您的性别
3、您的政治面貌是?
A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B共青团员
C民主党派D群众
4、对于毛概、形式与政策、基础等公共课程,您的到课情况是?
A从不迟到、旷课B偶尔迟到C经常迟
D偶尔旷课E经常旷课
5、您对以上课程的态度是?
A很想上B不想上C可上可不上
6、针对以上课程,您平时上课听讲情况如何?
A能够认真听取每节课B偶尔开小差
C经常不听课D从来没听过
7、您对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是什么?
A很有意义B有一定意义
C没多大意义D完全没有意义
8、您认为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什么?(您觉得重要的选项按顺序排列)
A金钱的多少B权力的大小
C社会名望的高低D生活的是否舒适、潇洒E人格是否高尚F、是否干出了一番大事业G对社会贡献的大小H、其它——————————————————衷心感谢你的大力支持——————————————————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宣传部问卷调查—————————————
9、您认为我院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需要改进的方面?
A思想教育工作力度还要增强B教育活动开展次数要增加
C教育方式还要创新D其它
10、如果您知道学院、系、班级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您会参加吗?
A积极参加,可以学到一些东西
B看是否有重要内容或对我有帮助的东西再决定是否参加
C强行要求才会参加
D不管有没有时间都不参加
11、您是否积极参加班级、系、院开展的学生工作?
A积极参加各项活动B不参加
C偶尔参加有兴趣的学生工作
D为了评优、评先进或入党不得不参加
12、您认为学生工作经历对大学生日后进入社会有帮助吗?
A有很大的帮助B有一定的帮助
C帮助很小D完全是在浪费时间
13、您是否有考虑过在大学毕业以后干什么?
A继续学习深造B自主创业
C继承家族企业D普通上班族
E务农F没有想过
G其它
(您觉得重要
14、您觉的要在当今社会有好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什么?的选项按顺序排列)
A有较高的学历文凭B较强的工作能力
C运气与机遇D较强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E亲友和家庭的社会背景F其它
6.基层网格调研问卷 篇六
请在所选答案方框内打对勾√
1、“五大员合一”(综治员、安监员、计生服务员、交通协管员、网格长)是否可行?
是■
否□
2、是否可以分配部分网格长职务给那些文化素质较高的低保人员(或生活困难的弱势群体)?
是■
否□
3、网格长的选用采取哪种方式比较适宜?
公开推荐选举■
公开招聘考试□
4、网格长调整更换的周期
一年□
两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五年以上□
5、网格长对QQ群、微信等信息沟通平台的熟悉程度
经常使用□
很少使用■
从未用过□
6、信息平台录入工作人员配置是否不足?
是■
否□
7、乡镇平台对网格长上报事件的处置情况
大部分事件可在乡镇一级解决■
大部分事件需上报县级中心协助解决□
8、网格信息系统平台还有那些不足?(着重从搜集掌握信息、网格事件处置方面,简单写几条实际意见)
人员不足,没有专职人员,却有专职要求一日一排查,一月一汇总。
经费不足,没有专门经费,乡镇一级经费紧张。
人员素质不高,村一级网格长老龄化,年轻人工资太低又不愿意干。
9、为网格长配备网格工作志愿者队伍是否可行?简要说明理由。是■
否□
人员应由县一级统一招,统一管。
10、老百姓对网格长工作不熟悉的原因主要是什么(或老百姓不知道网格是什么的原因)?
村委、社区对网格化的宣传力度不够■
网格长的工作积极性不够■
网格长的个人信息透明度不够□
11、网格长的工作如何考核?
按上报处置事件数量□
组织群众打分考核■
12、你乡镇网格长平均受教育程度如何?
初中毕业□
高中毕业■
大专学历□
大学本科以上□
13、你乡镇的网格长,为了完成工作需要加班吗?
经常加班□
偶尔加班■
不需要加班□
14、为了实行网格化管理,政府开发了多个信息化平台,你觉得有必要对这些平台进行进一步整合吗?
完全没必要□
有必要□
无所谓□
十分必要■
15、在网格化管理中,发现的一些居民如空巢老人、问题少年、家庭暴力、刑满释放人员等需要帮助,网格长有能力帮助他们吗?
能力不足■
基本能够应付□
能力足够□
16.实行网格化管理,需要大量的群众、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协同力量,您认为有足够的力量配合吗?
非常缺乏□
比较缺乏■
基本够用□
7.团支部调研问卷 篇七
关键词:人行为,建筑能耗模拟,问卷调查,分类
建筑中的人行为通过多种方式影响建筑能耗,例如人员热扰、对设备的控制、空调的设定温度等等。而行为在不同的人之间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Al-Mumin等[1]调研了30个住宅中的人员和设备作息,并把这些作息作为模拟的输入。调研中发现人们在离开房间后室内照明依然开启,空调的设定温度为22℃。和默认的作息相比,这种实际的作息导致了21%的全年电耗差别。为定量研究由人行为带来的采暖能耗的不确定性,Clevenger和Haymaker[2]采用美国相关标准中的不同人员作息和设定值对建筑能耗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即使在这些标准中采用的不同行为模式,其能耗差异也可能达到1500%。李兆坚等[3]实测了北京某住宅中的夏季空调能耗,发现由于空调使用时长的不同,各住户之间的空调能耗差异很大。
由于人行为对于建筑能耗的显著影响,为定量模拟人行为,目前有大量的研究致力于人行为的建模。例如,Nicol和Humphrey[4]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得到了人员使用窗户、照明、采暖等行为随着室外温度变化的统计函数关系。Andersen等[5]测量了人员的开关窗行为,和室内室外环境,并在测试数据的基础上得到了人员开关窗的概率模型。Yasue等[6]调研了日本住户使用空调和窗户的行为,并提出采用sigmoid函数描述人员开关空调和窗户的概率。这些模型通常基于大量的调查和实测,并建立行为和外界环境参数(例如事件和房间温度)的函数关系。
随着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的发展,目前在人行为研究领域中越来越多地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获得典型的人行为模式和作息。Yu等[7]利用聚类分析这一数据挖掘技术,根据环境因素(例如气候)和人的行为模式,将人分为几个类别。该项研究在建筑模拟中引用聚类分析,用于在环境因素和人行为已知的情况下预测能耗水平。D'Oca和Hong[8]利用聚类分析,基于影响因素、开窗时长、窗户开关转换和最频繁的窗户开度,对16个办公室的开关窗行为进行了分类。另外,由关联规则方法得到了两种典型窗户使用作息。另外,也有研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住宅中的采暖能耗[9]。
在建筑能耗标准制定等领域中,由于关注的人群更广,人行为多样性将比建立模型的案例测试更为显著。为在实际应用中考虑这种多样性,需要将人行为简化为一个平均或者若干典型模式及这些典型模式在人群之中的分布。现有的模型由于建立在少量人行为测试的基础上,难以说明建立模型的典型性。另一方面,这些模型中的待定参数通常需要经过长期测试,采用数据拟合的方式确定。由于需要长期的测试,当把这种方法扩展到更大的数量尺度上,在时间和经济上都是不允许的。而基于大数据获得典型行为在人行为模拟中引入数据挖掘等大数据方法,提供了人行为模式分类的新视角。但是,这些基于实测数据的方法仍然受限于实测的案例。由于分类的结果基于特定的实测数据集,无法将得到的分类结果直接外推到其他建筑或其他人。
为获得典型人行为模式及分布,本文以住宅空调行为为研究对象,基于大规模问卷调研的结果,提出了一种对人行为模式进行分类,得到若干典型行为模式及分布的方法。这些典型行为及分布可用于需要典型人行为特征的工程应用问题的分析,例如可用于研究不同行为模式分布带来的能耗变化。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获得能耗意义下的典型空调行为模式。能耗被用来作为区分行为模式的指标。能耗相近的不同行为模式可替代为一种典型的行为模式。人行为典型模式研究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问卷调查用于获得人员空调行为模式的大规模样本数据。问卷根据王闯[10]提出的人行为模型框架进行设计。该框架提出了基于动作的定量刻画人行为的模型。问卷用于确定人员开关空调、照明、窗户等的驱动因素,但是无法得到这些驱动因素和行为的定量关系。为了得到这种定量关系,需要测试环境参数并记录行为的发生确定模型中的待定参数。行为模式描述为会在什么条件下开关空调,例如“觉得热时开”或者“睡觉时开”。由于触发人行为动作的因素本身也具有多样性,在问卷中行为模式的多选较为常见。问卷调查获得的行为模式被输入到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11]中的人行为模块[12],用于模拟计算不同行为模式下的能耗。从最终模拟得到的能耗分布中,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得到若干典型的空调行为模式。
1.1 问卷调查
大规模的住宅空调行为问卷调研于2013年夏季在成都开展。成都位于中国夏热冬冷地区。每天的室外平均温度、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如图2所示。
问卷调查包含若干人口统计问题,例如居住人数、教育水平和建筑的基本信息,以及描述人员在什么情况下会开关客厅和卧室中的空调的一系列选项。表1,2分别给出了客厅和卧室空调行为模式的选项。
该项调查由区调队在287个小区内进行。调研的小区在成都市区随机选取。总的有效问卷数为1426份,其中424份问卷回答了客厅开关空调模式的问题,568份问卷回答了卧室开关空调模式的问题。问卷中的选项允许多选,例如受访者可同时选择“[d]觉得热时开”和“[e]睡觉时开”。
1.2 空调行为模型
空调行为的模型已由王闯[10]和Ren等[13]给出。影响人员开关空调的因素被分为环境驱动和事件驱动。在不同的驱动因素下,开关空调的行为是否发生由和房间温度或者事件相关的概率表征。
例如模式“觉得热时开”认为是环境驱动的(和室内温度相关),可描述为:
u,k,l为模型中的待定参数,一般通过实测数据的拟合得到。
事件驱动的行为模式则表示为事件发生时行为是否发生的条件概率。例如,模式“进门时开”可描述为:
1.3 人行为模拟模块
目前已在DeST中实现了人行为模型和建筑热过程的耦合计算。人员位移、照明、空调和开关窗行为已经实现。建筑的建模过程在传统DeST界面中进行,而描述人行为的相关参数在另一个对话框中输入。建筑的属性参数保存在数据库中。人员位移和开关灯模块中,输出的是人员在室情况的作息、照明能耗,并同时得到人员和灯光每一时刻的产热量。由于人员位移和照明行为与建筑热过程计算没有强烈的耦合,在热计算之前首先计算了人员和照明作息,并将结果存储在SQLite数据库中,为DeST核心计算程序提供作息和产热量。由于和房间热过程存在耦合,空调和开关窗行为相比于人员作息和照明则更加复杂。在模块实现中采用了比传统热计算时间步长更短的5min或者10 min。每一个时间步长中,空调或开关窗行为和前一时刻的状态、前一时刻的环境参数和当前时刻发生的事件相关。模块可输出当前时刻空调和窗户的开关状态,并作为下一时刻行为房间热计算的输入(空调状态、房间换气次数等)。最终模块可输出设备的状态作息,以及空调或采暖的能耗。
1.4 调研结果
行为模式通过大规模问卷调研获得,而模型中的待定参数应由实测数据确定。但是在模型参数的确定上,现有的实测案例无法覆盖问卷中所有的行为模式。对于在实测中观测到的模式,应用Ren等[13]通过实测拟合得到的参数。而对于实测中未观测到的模式,基于模式的描述假设一个概率。接下来的模拟中只研究了客厅内的空调行为,卧室的空调行为可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对问卷中开和关空调的组合数量进行了统计。各模式组合的比例如图3,4所示。
x轴中的标签对应于表1。将开空调模式和关空调模式将导致模式总数增加,但是由于开和关的模式可能存在关联,下面的每一个模拟案例中均同时考虑了开和关的模式。图5给出了受访者选择开关空调模式组合的统计数量。
从统计结果可看出,约有25%的受访者表示热时开空调,冷时关空调。然而,也有大量的行为模式和房间温度无关,而是由事件驱动的。
在之前的实测研究中,得到了若干不同的开关空调模式下对应的概率曲线。例如,对于开空调模式“觉得热时开”,对应的概率曲线如前所示,模型对应参数u=27.7,l=15.87,k=2.22。对于关空调模“觉得冷时关”,对应的概率曲线与前述类似,其中t和u互换,模型参数为u=30.25,l=152.88,k=1.30。
1.5 模拟工况
在DeST中建立了三层的住宅模型,地点选择为成都。图6所示为建筑二层的平面图,由左右两户组成。
该建筑的围护结构设置为现行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的限值[14]。
通常同一户中存在多人,而能耗模拟的目的在于区分不同行为模式下的能耗水平,表现人对空调的控制带来的影响,模拟假设一户中只有单人。这种简化处理可能低估人行为对能耗的影响,然而因为所有的案例模拟中均作此假设,各模式之间的相对水平仍具有比较的价值。人员位移的结果根据Wang等[15]的模型生成。人员设置为长时间停留在客厅和卧室,设置的时间比例分别为0.4和0.45。图7为3d中客厅和卧室的人员在室情况3d中客厅和卧室的人员在室情况。
模型中的照明控制作了一定的简化处理,在所有的模拟案例中均设置为模式“觉得暗时开,离开或者睡觉时关”,以消除不同照明作息带来的能耗和发热量影响。图8显示模拟得到的客厅3d中照明状态作息。
开关窗行为是另一个对室内环境和空调能耗产生重要影响的行为因素,现有的研究中也提出了大量的模型用于描述人员的开关窗行为。如前所述,空调和开关窗行为与房间热计算强烈耦合。复杂多样的开关窗行为可能覆盖不同空调行为模式对能耗的影响。为突出空调行为对能耗的影响,与照明行为类似,在模拟案例中开关窗行为也统一简化为单一的模式:设置为窗户一直关闭。参考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房间的换气次数设置为1ACH。
以下的分析仅针对客厅,卧室可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分析。空调的设定温度为26℃,房间相对湿度设定为0.4和0.6之间。在建立了建筑模型以后,选择了适当的模型形式和参数对空调行为进行模拟,表3为客厅开空调模型和参数,表4为客厅关空调模型和参数。
模型中不同模式下的空调行为受不同影响因素驱动,而这些影响因素之间可认为是相互独立的。例如在房间温度和人员进入房间的时刻之间不存在依赖关系。由于影响因素可视为独立,不同模式下开关空调行为的发生也可视为独立。设P(A)表示人在模式A下开空调的概率,P(B)表示人在模式B下开空调的概率,则同时具有模式A和模式B时的开空调概率可计算为:
若干事件驱动的模式,例如“进客厅时开”在测试案例中没有出现。由于缺乏定量的数据支持,目前基于这些描述假设了这些模式下的条件概率。在“进客厅时开”的情况下,存在较高的概率开空调,概率设置为0.9。由于客人来访发生频率相对较低,设置的概率为0.01。选项“[g]其他,请填写一”主要用于验证之前提供的选项是否能够覆盖绝大部分行为模式。调研中发现选择该项的受访者很少,因此在模拟中没有设置该选项的描述。模式“[b]离开客厅时关”和“[c]离开家时关”在现有的模型中未做区分,统一表达为“离开房间时关”。
在以上边界条件均确定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问卷得到的各行为模式下的能耗,并根据各行为模式下的能耗分类获得典型行为模式及分布。根据建筑节能标准,模拟时间段设为夏热冬冷地区的空调季,即6月15日到8月31日。模拟的时间步长为10 min,和实测的时间步长保持一致。
2 模拟结果分析
模拟结果包括人员在室情况、房间温度、空调开关状态和空调负荷等的作息,保存在一个.csv文件中。图9模式[d,c]下3d的模拟结果(模式详见表1)显示了在模式“[d]热时开,[c]离开房间时关”下3 d的模拟结果。可见,当房间温度较高时,空调被开启,调节房间温度为26℃;当人即将离开房间时,空调被关闭。
采用相同的方法,对列出的各种行为模式作模拟分析(未包括选择了[g]的模式),并按能耗增序排列,结果如图10各空调模式下的空调能耗及模式的数量比例所示。
从模拟结果可见,不同行为模式下的空调能耗存在巨大差别,在0到29.1 kWh/m2范围内变化。在空调一直开着从不关的模式中,空调能耗达到29.1 kWh/m2,而在觉得热时开离开家或觉得冷时关(模式[d,ce])的模式下,空调能耗为9.9 kWh/m2。
基于能耗的模拟结果,利用质心法聚类分析[16]分类得到了5个不同的能耗水平。在统一能耗水平中的不同模式可认为在能耗意义上较为接近。表5给出了这5个能耗水平及其组成。
从以上的能耗分布和5个能耗水平中,可提取出5种典型行为模式。这些行为模式一方面需要覆盖能耗的极端值,另一方面也要在数量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且应具有表达简单的特点,便于应用。表5聚类分析得到的各能耗水平及其组成中的类1,只包含一种行为模式,即[a,b]。但是,关空调模式“[b]离开房间时关”和开空调模式“[a]从不开”是矛盾的,因此[a,b]修正为[a]。在以后的问卷调研中应包括“一直关着”这一选项。类2由3种行为模式组成,从[f,c]到[e,ce],从表达的简洁性上选择[f,c]。类3由25种行为模式组成,从[d,cdef]到[df,e],选择[d,e]为典型模式。类4由18种行为模式组成,从[c,cd]到[cd,e],选择[c,c]为典型模式。类5由8种行为模式组成,从[bcd,deb]到[bc,a],选择[b,a]为典型模式。
行为模式的分类结果见表6,这些典型行为模式可用于将来人行为模式影响下的建筑能耗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给出了一种从建筑能耗出发基于大规模问卷数据获得典型行为模式的新方法,然而这种方法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模型中的参数仍然需要通过实测确定,并且由于依赖于最终的能耗值,需要大量的模拟计算得到不同行为模式下的能耗。对于分析单一的行为如开关空调等,这种方法在时间上还是可行的。当考虑多行为时,存在行为之间组合爆炸的问题,再采用这种方法可能不太可行。另外,从模拟结果中获得几种典型模式的过程较为主观,缺乏标准的方法进行分类。
由于人行为通过随机模型进行表征,人的行为动作在模拟中具有不确定性。多次模拟得到的能耗可能不同,而是在某一范围内变动。问题在于经过几次的模拟才能消除这种随机性带来的影响,使得计算结果不会过于偏离。为确定需要的模拟次数,选取了若干行为模式,进行100次模拟,每次模拟设置不同的随机种子数。图11给出了模式“[d]热时开,[c]离开时关”100次的模拟能耗值累计频率分布。x轴表示模拟得到的空调能耗,y轴表示单次模拟能耗落在对应x轴范围内的累计频率。不同模拟次数下的累计频率分布用来确定合适的模拟次数。
从图11可得,从模拟次数为100次开始,随着模拟次数变少,空调能耗的累计频率分布基本保持一致,直到模拟次数为10次时,分布开始出现较大偏移。为避免这种便宜同时付出较少的计算时间代价,前述研究中每个案例的模拟次数设为20次,并采用20次模拟得到的平均值作为该行为模式下的空调能耗。
4 结束语
基于2013年夏季在成都开展的大规模住宅空调行为问卷和实测,利用DeST及其中的人行为模块,对不同空调行为模式下的空调能耗进行了模拟,从模拟结果中分类得到了5种典型空调行为模式及分布。这5中典型行为模式包括:[a]从不开;[f]客人来时开,[c]离开房间时关;[d]热时开,[e]冷时关;[c]进门时开,[c]离开房间时关;[b]一直开着,[a]从不关。
8.企业调研问卷 篇八
企业调研问卷
访谈对象:
访谈人:
主问人:
记录人:
访谈时间:
Q:请您谈谈你车间的情况
Q:车间员工的流动频繁吗,原因在哪里?
Q:你车间的工作量怎么样
Q:请您谈谈工资的情况
Q:定额是工厂哪个部门定的Q:工人对目前的工资情况怎么看
Q:您认为工人对工资改革的承受力有多大,他们是否希望工资体系改革?
Q:你部门老少职工的比例有多大
Q:您认为对工资是否应该有考核
Q:你车间的产品品种、数量是怎样的Q:你车间是如何进行质量管理的Q:以前出现质量问题是否都得到了处理否(为什么没有解决?)
Q:你车间和工厂的其它职能部门在沟通中有什么问题
Q:公司目前对的各部门是否有考核
Q:您对公司咨询项目整合后的薪资水平有什么期望
Q:您认为基础工资和浮动考核工资的比例多大合适
Q:您认为公司车间主任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的级差是多少倍合适
Q:如何扭转车间工人的传统观念和宗派观念
9.调研三问卷 篇九
亲爱的同学您好!我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学生,我们正在做低碳生活认知度的调研,希望停下您的脚步,一起关注农民工群体!查问卷的内容仅限于学术研究,且调查不署名,将不会涉及您个人的身份信息。感谢您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填写问卷,本人及所属小组将不胜感激!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011110474
1.在此之前您认为自己对农民工生活了解多少?
A.完全了解B.基本了解C.听说过D.不了解
2.您觉得农民工群体是弱势群体吗?(不了解不用回答)
A.是B.不是C.不清楚
3.您自己的课余时间都用在了那些方面?
A.上课、学习B.出去游玩C.打游戏D.谈女朋友E.其他
4.您第一眼看见农民工的感觉?
A.很脏,离远点B.劳动者,值得尊敬C.其他
5.父母在家辛苦吗?
A.辛苦B.不辛苦C.不知道D其他
6.自己满意现在的生活吗?
A.满意B.还好吧C.不满意D.无所谓
7.您每月的花费?
A.1500以上B.1500—1000C.1000一下
8.您觉得农民工比自己的生活哪个较好?
A.农民工B.自己C.一样
10.团支部调研问卷 篇十
移动学习真正兴起还在近几年,尤其是智能手机爆发式普及的2011年以后。因此,我们认为日语和英语在移动学习现状及问题上的差异不会很大,但因语种、学习应用APP的质量和数量、教学强度上的差异,会呈现出各自特色。本文在参照英语移动学习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研,以期弄清日语移动学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为提高学生日语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相关研究
关于移动学习,学界对其概念的共识是“利用移动通信技术,以移动设备(智能手机等)为媒介,随时随地开展的学习”。结合熊保霞2014、雷晓东2015、李首权2015、王丽、苏丹2015、田泽中等2015的研究成果,我们对英语移动学习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智能手机已相当普及,多数学生通过手机应用APP开展以词汇为主的英语移动学习,学习上主要存在:①大部分学生对移动学习的认识模糊;②自主学习能力不足;③注意力易分散;④手机应用市场资源混杂,高质量APP难筛选;⑤移动学习过程中缺乏教师指导,学习效果并不乐观等问题。对此,学者们提出:①学生本人应端正学习态度,科学设置学习目标,增强自我监控意识;②高校应加强移动学习的推广,移动学习平台的搭建以及培养移动学习意识等对策建议。
二、研究设计
研究对象为在杭三所高校日语专业的学生。运用问卷调查法,从对移动学习的基本态度、利用现状、利用偏好和评价看法这4个维度,调查分析了利用移动设备(尤其是手机)辅助日语学习的现状。具体包括常用移动学习的设备,倾向的移动学习方式、时段、情境要求,移动学习资源内容及形式的需求偏好,移动学习效果评价及其制约因素等。本研究问卷项目含13个单选题,9个多选题和1个主观题,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17份,利用excel和spss统计分析工具对问卷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
三、研究数据统计分析
参与调查的学生来自杭州下沙地区的GS大学、CJ大学及ZYJR职业学院,其中男生41名(35%),女生76名(65%),基本符合所调查高校的男女生比实际情况。大一至大四及研究生所占比例分别为61%、9%、22%、2%和6%。调查对象全部为日语专业学生。
(一)手机成代表,电子辞典势弱
日语移动学习所用设备比例由高到底依次为手机(93.3%),笔记本电脑(48.1%),电子辞典(33.7%),平板电脑(11.5%),没有(6.7%),其他(1.9%)。近年来,智能手机内置电子辞典的学习应用APP开始增多,由于电子辞典价格昂贵、用途单一,许多学生选择使用手机辞典来满足查询词汇语义的最基本学习需求。同时,仍有三成以上的受访者在使用电子辞典进行学习。究其原因,不得不说电子辞典在词汇释义和用例等丰富性和权威性方面有一定优势,手机内嵌辞典尚无法完全取代电子辞典。
(二)移动学习时间少、频率低
每周移动学习日语的时间分布情况为“30分钟以下”51%,“半小时至一小时”38%,“一小时以上”11%。每周使用日语学习APP的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每周1、2天”33%,“每周3、4天”29.2%,“一个月三天以下”20.8%,“每周五天以上”17%。显而易见,多数调查对象利用移动端学习日语的时长短,频率低。结合“每天业余学习日语时间”的选项结果,发现移动学习时间占业余学习时间很小一部分,课下自学还是以传统的基于纸质的学习为主。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影响因素有日语学习APP自身质量不高、用户体验不佳,与课上学习内容结合不紧密等。但不论是出于何种情况,如此低频率短时长的移动学习,要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是很难的。
(三)词汇学习APP受青睐,文本和音视频齐飞
学习渠道方面,79%的人选择“利用移动学习应用APP学习”,与之相对“下载学习资源到移动设备上学习”“通过阅读所接受定时推送信息来学习”“登录网站进行学习”分别占41.9%、23.8%和18.1%。可见,多数学生偏好利用移动学习应用(APP),其原因有:①集中学习资源以供选择,节约了筛选时间;②兼有离线下载资源的功能,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在线或离线学习;③有交互的特点,易引起学生兴趣。然而鉴于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风格多样性,利用时仍需主动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类型偏好上,59.6%的人偏好文本类,44.4%的人偏好音视频类,16.2%的人偏好图片类,4%的人选择其他。这一结果较好地反映了不同资源类型的各自特点。相较音视频、图片等多模态类资源,单模态的文本资源容量小流量少,承载内容多。音视频类资源在感观和趣味性上明显占优。单纯图片所承载的文字内容有限,相对特点鲜明的文本和音视频,容易被轻视。
关于移动端学什么,统计显示词汇(84.4%)、听力(54.3%)、语法(43.8%)、口语(31.4%),阅读(28.6%)、写作(11.4%)和其他(1.9%)。词汇是听、说、读、写4项语言技能的基础,且自身具有碎片化特征,更适合通过移动端这一载体呈现和学习。目前,词汇类的学习应用APP是外语学习应用中数量最多的,质和量的认可度也较其他类高。
(四)评价分化明显,实效有待提高
调查对象认为移动学习最显著的三个优势是便携性(91%)、费用低(69.4%)和趣味性(41.4%)。最明显的不足是:①内容不够严谨和专业,学习方案设计不够合理(60%);②存在泄露隐私、广告等安全问题(51.8%);③需要常常更新和下载,花费流量较高(41.8%);④不能补充课堂学习(38.2%)。与此同时,有过半的调查对象认为移动学习能够“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找到新的学习方法”,36%的人对这两种说法持“一般”态度,对“相较于传统学习方式,更倾向于用电子设备辅助日常的学习”这一说法表示反对的占5%。
移动学习实效方面,回答通过移动学习日语在词汇、听力、口语、语法、阅读、写作上有所提升的人数占比分别是72.2%、48.1%、43.5%、36.1%、29.6%、9.3%。多数学生选择移动学习词汇并取得有效提升这一结果在英语移动学习研究成果上也得到了印证。对“影响利用移动端学习效果的因素”统计显示“不知道如何找适合自己的资源”47.3%,“应用软件内资源较少”43.6%,“学习动机不足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40.9%。上述结果标明,日语移动学习的实效除词汇外,其他各方面都有待提高,且相关资源的丰富和优化是一个关键因素。
(五)其他
课下投入偏少。每天课下学习时间的统计显示“1小时以下”47%,“1-2小时”35.9%,“2-3小时”11.1%,“3小时以上”6%。大部分学习者每天课下学习时间不到2小时,对日语专业学生而言有些偏少。
学习动机方面,“以后就业的需要”43.1%,“喜欢日本动漫、歌曲、偶像明星”40.5%,“对中日两国的语言差异、文化差异感兴趣”39.7%,“想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学、社会生活和日本人的思维方式”40.4%。不难看出,求职需要的外在动机和个人认知、兴趣偏好的内在动机是两大类,移动学习资源选取上,就业、娱乐、社会文化3个方向值得重点关注。另外,选择“自己也不清楚为什么要学日语”,即无明确学习动机的24人中有17人每天学习1小时以下,存在学习动机不明确而导致学习行动无法落实的可能。
综上,目前很多日语专业的大学生已通过智能手机中的APP进行日语移动学习,尤其是词汇方面的学习得到相对较高的认可。如英语移动学习研究成果所示,日语移动学习同样存在意识、资源、体验、环境成本等问题。考虑到移动学习的发展时间尚短,完善空间还很大,不能因目前实效不显著而排斥它。
移动学习因其特性,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多数的移动学习是学生在无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信息素养不足的学生很难自行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资源。调查对象中12%的人表示“未曾使用过移动端进行日语学习”,其原因中“没有推荐”占到了79%。这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操作空间,教师应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将相关移动学习信息分享给学生,并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探索移动学习与教学的接点,研发结合课堂教学的日语移动学习资源和学习APP,创新师生互动形式,帮助学生逐步建立个性化的移动学习方案。
四、结语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日语学习方式,已广泛发生在日语专业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调研结果暴露出不少问题,为充分活用移动学习这一体现时代性的新兴学习方式,实践和实证研究之路还很长。另外,本研究存在调查对象样本总数偏少,各年级人数比例不均衡的问题,我们将继续关注日语移动学习的发展,探索移动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熊保霞.三本院校基于手机的大学英语移动学习现状调查[J].科教文汇旬刊,2014,25:137-138.
[2]李首权.高职生英语移动学习调查研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43-46.
[3]雷晓东.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移动学习现状与对策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5,11:127-131.
[4]王丽,苏丹.高职学生手机学习情况调查及研究[J].考试周刊,2015,22:170-171.
【团支部调研问卷】推荐阅读:
基层党支部调研报告09-30
东风党支部党建工作调研报告09-07
张寨镇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调研报告10-17
绥阳县育红小学支部党建工作专题调研报告10-15
产品客户调研问卷07-09
2011寒假调研问卷08-09
新媒体客户调研问卷10-01
企业招聘方式调研问卷08-09
2018党支部思想状况调查问卷10-25
乡镇教育工作情况调研问卷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