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2024-07-26

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精选8篇)

1.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一

教学目标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传统教学的教学目标受“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教材观的影响,是以知识为本的,强调知识的传授,注重对知识的继承、传授和掌握。

中学地理教学一向使学生知道“在哪里”、“有什么”、“什么时间”、“怎么样”、“为什么”等作为教学目标,“知道”、“了解”、“熟悉”、“理解”等是常用的教学目标行为动词,其目标指向是“结果”,简言之即教学以“授人以鱼”为目标。开放式教学目标是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为本的。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和方法,注重使学生在知识、技能、素质各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它不再以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为唯一目标,而是向他们提供所需要的一些事实、事例或问题,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独立开展探索,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或结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策略。开放式教学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性目标,即达到教材的双基教学目标,为后一步教学打下厚实的基础。二是弹性目标,即对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同学分别提出具有一定难度的目标,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三是发展目标,即教学着眼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新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定位为“通过7—9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形式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体现了上述的三个目标层次。

所有“内容标准”都是以行为目标方式表述的。“获得”、“学会”、“尝试”、“运用”、“形成”、“增强”、“养成”等是表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行为动词,其目标指向是“过程”,可见教学目标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开放式教学能很好地实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2.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二

事实上,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作为强调教师专业活动中自觉的、理性的成分的教师反思就被更加重视了, 然而问题也随之出现。

案例: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皇帝的新装》教学反思

几年前, 教学《皇帝的新装》, 我曾经为自己能引导学生娓娓讲述故事、细细分析人物而自得, 今天再教这篇课文, 才觉得以前的教学太肤浅了。作为一则经典的童话, 很多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听过这个故事, 人物形象也在父母老师的言语中有一定的印象, 如今再斤斤计较于这些, 怎么不是肤浅呢?

于是, 这次的教学我作了一些新的尝试, 也有一些反思。

整体感知阶段, 我的问题“我看到了一个_________皇帝, 一则___________的故事”, 引领学生读书, 既回顾了故事内容, 练习了表达能力, 又把学生已有的体验、感受与更多同学、老师作了交流, 使他们对故事和人物的认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精读赏析阶段, 我仍以问题引导:骗子行骗时有多处漏洞, 你能找出来吗?问题不难, 可是如果不仔细阅读文章, 也很难找出。所以, 设计这一环节的第一目的是引导学生仔细读书, 提取信息。之后的分角色朗读, 虽也有师生互评、生生交流, 但缺少了对评价后的反馈, 即再次的朗读, 使得朗读成为了教学中一种形式, 目的性不强。

最后, 我抛开以往的繁琐分析, 以一个探究引领学生进入高层次的语文学习:本文改编于一个西班牙民间故事, 为什么它能成为绝对超越原版故事的文学名篇?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但我给出了足够的衍生资料 (如创作背景、原版故事、回答提示等) , 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读民间故事时被激发, 学习结果的获得又有足够的台阶, 因此, 探究的兴致和效果都还好。

语文教材换了几套, 可一些经典篇目还是存在, 对这些“老面孔”, 我们得时时想些新招术, 既是教学理念更新的展示, 也让自己常教常有新鲜感, 学生学得也实在, 何乐而不为呢?

点评:这一教学反思, 教师显得非常积极主动。首先, 教师不满足于已有的实践经验, 能根据对学生学习基础和生活体验的认知, 在开始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进行反思。其次, 教师能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目标与实际效果的主动对比, 以获得更多的思考。但这份反思仍然存在明显不足:1.教学设计中, “整体感知阶段”和“精读赏析阶段”的两个问题, 学生在回答过程中一定会出现重复。一旦出现重复,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引领的两个层次又如何体现。对这一点, 教师在反思中完全避而不谈, 为什么?2.通过对“分角色朗读”这一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师意识到了问题, 但对于明确问题的性质和结构存在明显的盲点, 因此, 问题解决的方式也显得非常简单粗糙。

究其原因:1.通过教学反思让教师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不容易, 这往往是对个人自信心的一种威胁。尤其这位教师已经在课前就进行了主动反思, 在此基础上, 他感受更多的是对自己修正内容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因此, 他的反思无形中固囿于自己的思考而忽视了向外听和看的必要性。2.在反思中, 新信息的获得有助于更有效的概念和策略方法的产生。但是这位教师在发现问题之后, 并没有有意识地从研究领域或实践领域去积极寻找新思想新策略。“闭门”反思的他就只能展示“造车”过程中的问题, 而无法有效解决问题了。

思考:教学反思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甚至寻求专家的引领, 来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 探索改进途径。

对于教师来说, 反思是一个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 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 让教师自己承担起学习和能力提高的责任,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具有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这又是一个不断的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的过程。但是, 这一自我成长的过程不应该是孤独寂寞的。教师从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出发, 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的合作讨论甚至寻求专家的引领, 来发现分析其中的问题, 探索改进教育教学的途径。这是充分发挥了教师自我导向学习、自主改革教学和教师团队发展的积极有效的途径。

总之, 教师反思, 不是对教学过程的简单记录, 也不是对问题的简单展示, 而是从反思入手进行教学研究。当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 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把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 用科学研究的方式, 主动地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才能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 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 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3.在教学中反思 在反思中教学 篇三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学音乐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觉探索解决音乐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自我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我们会常常写“教学后记”或“课后随笔”,但一般只是记载音乐课堂的真实情况,缺乏对教学的深层次反思,往往使课后的随笔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教学——反思——调整——改进教学的积极作用的。

因此,音乐教师更应该学会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教学。那么,音乐教学反思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又如何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呢?

一、课前备课过程中设计反思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唱民歌的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哪几种问题,如何对症处理”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会觉得有的放矢,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行班尝试不同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二、上课的过程中验证反思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不断验证在备课时设计的反思,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记得我第一次上歌曲《共和国之恋》,通过反思我感觉到以下不足:1.我先讲了切分节奏,然后紧接着就讲后十六分音符,本想进行对比让学生能更容易唱准,却把学生的感受搞混了,结果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这个节奏;2.演唱高音的时候,学生的音准有问题。针对以上不足,我进行改进又再次备课,进行第二次上课,对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问题,我是这样解决的:我直接出示,先听我念,再请同学来念,然后总结节奏的规律,这个难点就这样攻破了。对于第二个问题高音的部分学生确实是很难唱,这和孩子的发声方法是有联系的,如果不激动,气息没有支持,很难唱到位,所以这里我设计让学生找一找本首歌曲的最高音是哪个音?它的出现表现了怎么样的情绪?我们怎么演唱?这几个问题来让学生理解歌曲的高潮部分就在这里,我们应该激情的演唱这里的乐段,接着我让孩子们都站起来唱,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的气息的运用,演唱效果进步很大。反思教学收到了积极的效果:1.课堂互动性强,教学思路清晰。2.难点突破、重点突出。3.设计了诸如找错误的游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三、课后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思

反思的方式有许多种,可以通过语言也可以通过文字,可以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交流进行集体反思。反思最具有借鉴意义的一种方式是编写案例反思。所谓案例反思,就是通过具体的典型的教学个案,来研究和揭示其内在规律的一种写作方式。虽然案例有其个别性,特殊性,但是也从中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等等。教师将这些典型案例通过文字的形式加以分析概括,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也可以提供给同行借鉴。

另外,反思除了自我反思,也可以通过观摩分析他人的范例来进行。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我反思,自我案例分析,都是建筑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还是旁观者清,所以,教师应该多观摩分析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最好也能在听完课后写成文字,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别人的特长可以作为自己的借鉴,看看别人是如何来利用的,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中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反思性教学是“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的研究。在教学从中吸取教训,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最后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通过这样良性的循环,我对教学方法、手段有了许多的改进和拓展,加强了自己在课堂中应变调控能力,做到了活而不乱,动中有节,动中有序,并不断探索我的教学的新思路。

4.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四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经典的科学小品文。我用了两课时和学生一起完成了本课,在教学的指导策略上仍坚持前一课的教学路径“读议结合”“以读为主”的原则,把大量时间放在引导学生读课文上,读完之后,却让学生去尝试议议段落的基本意义。因为这样的美文,除了欣赏文字的美,同时也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学学写类似的文章,无论是什么体裁,它是有结构的,一个成形的思路匡架,会像一串美丽的佛珠一样,使文章严谨有序,因此,我并设计问题:“蟋蟀选择住址的标准是什

么?跟其它的动物相比,蟋蟀的人在做法体现了什么?”带着问题去赏读文本。

上完本课,从学生的作业和读书的感情来看,我认为“教不偏文,学不偏题”还是把持了文本的重难点,如果这样有道理的话,那我有如下反思:

一 先写文,再学文没什么不好

在本课前,我并没有宣布要上什么新课。在早上去学校的路上,我捉了好几只蚂蚁,有黑色的,有黄色的,还有长翅膀的,我反它们装在一个小瓶儿里,这些不同血缘的蚂蚁并不是很谦虚,你咬我,我咬你,我想,今天就拿它们做教材吧。走进课堂,孩子们高兴极了,小嘴们炸开了锅,我让孩子们分别说说,这些蚂蚁的名字,还有自己知道的特点,这并不难,因为蚂蚁对于山村孩子来说,是日日相见的“老朋友”。孩子们回答较为丰富:全身是黑色的蚂蚁是普通的蚂蚁,黄色的蚂蚁叫蛇蚂蚁,这种蚂蚁的毒性很大,要是咬上一口,准会起一个疙瘩,痛得要命的。孩子们说到这里,我并插叙了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因为蚂蚁,我却住进了医院。(那是我四五岁时,跟着哥哥去放牛,那天正好是雨天,牛也不听话,使劲儿朝对面山上跑,哥哥去追牛,让我站在田边不动,等着他,我往地上一望,有一个高高的土堆,而且是成形的,像个磨盘,成弧形,外边高,里边低,好像也没见什么洞之类的痕迹。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那土堆踩上去特别细,软软的,很好玩儿,我干脆脱了鞋,双脚去踩土堆玩,脚叉痒痒的感觉,正在我高兴时,突然,脚叉像被刀刺一般疼痛,我低下头,满腿的蚂蚁,连身上到处都是,整个人被蚂蚁包住了,像个疯窝包,我乱打,乱蹦,身上的蚂蚁越爬越多,连头发里都钻进去了,等哥哥来时,我已经倒在地上了,吓得哥哥直父亲,父亲用他的大衣把我裹着,背到医院,医生用小型钳子一个一个地拔出蚂蚁的头,当我醒来时,医生告诉父亲,好险呀,我的眼睛,手、头都肿了,中毒了……)

当我讲到这里,有孩子说:“我知道为

什么蚂蚁的头扎在人身上扯不开,因为蛇蚂蚁的嘴是两个‘七’字形的铗子构成的,两个钳子咬住了肉,就成了‘手扣手’的样子,所以弄不掉,即使给它把身子弄断了,它的头也不会掉。”这下话匣子打开了,又有学生说,有翅膀的蚂蚁叫“飞蚂蚁”,飞蚂蚁出现的时候,会有大雨,河里就会涨水……这个教室里可热闹了!有孩子说,蚂蚁船家也要下雨,我借机板书了一条谚语:蚂蚁搬家晴必雨。接着,我又出示了一张蚂蚁简笔画,让学生说说它的样子。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最有趣的是,一孩子说,蚂蚁心大腰干细。我问为什么?孩子说,要是遇上一个烂馒头,即使是一只小蚂蚁也不会放过它好多倍的东西。接下来又有一孩子说,蚂蚁的两个触角是用来探路,作指挥用的……孩子们说的可好了,有的说,要是触角一顺左右摆动,就表示前面有危险,要是触角一

前一后的摆动,就表示前面有好事,招唤同伴,同心协力,要是两个触角像敲鼓一样的摆动,就表示有伤心事,肯定有同伴遇了不幸……哎呀,孩子们说的真好,我表扬了孩子们鼓励孩子们把自己心中的蚂蚁写一写,从学生的习作看,题材丰富,写的生动具体。

二 新旧衔接 我赏作者

有了学生实践操作与感悟,新课只是孩子们的另一篇同伴习作,学起来就易之又易。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这个新奇的题目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描写蟋蟀洞穴的特点及蟋蟀建筑住宅的才能,表现了作者对蟋蟀劳动成果的极高赞赏。本文作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描写具体事物。这样的描写,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很有趣味性。作者运用了极富情趣的语言,鲜活地描写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建造住宅的。如:把蟋蟀的洞穴口的平地说成“平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将蟋蟀挖掘的洞穴的过程描写成像一个建筑师精心修

5.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五

通过品尝以后,孩子们聪明地发现糖果含在嘴里会慢慢变小,味道是甜甜的这种感知体验。但对于跳跳糖这种创新的糖果,孩子们都不认识,充满了好奇。我先尝试了一点以引起孩子们想探究的欲望好奇怪哦,真的在嘴里跳舞孩子们瞪大眼睛:老师,怎么跳的啊?老师,痛吗?各种各样问题纷至沓来。。。于是,我就在每个小朋友嘴里放了一点点,让他们感知一下跳跳糖有别于其他糖果的不同之处。

最后,我分组让孩子们把剥下来的糖纸粘贴在我事先准备好的超级糖果上,这个环节孩子们表现得非常棒,但由于自己设想的不够细致,固体胶根本粘不到吹塑纸上,匆忙中改用双面胶,以至于场面变得很混乱(自己在课后又对超级糖果进行了补救),才让孩子们把制作的超级糖果送到了主题墙上的超级糖果屋里。@_@我是分割线@_@ 幼儿在认识各种各样的糖果,品尝糖果,制作糖果的过程中,好奇心、动手能力、语言表达力、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

一、小班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知识经验也都比较狭窄,但他们对周围世界同样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糖果对小班幼儿的吸引力、诱惑力是无穷的,对各种各样的糖有许多话题,活动中让孩子们进行大胆地探索、感知、想象。

6.教学反思: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篇六

一、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教学反思: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空间。古人云:“纸上得来总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空间太少,学生活动没有余地,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的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

二、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教师把该问题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剖析,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三、在新课堂理念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动态中实现有效教学,师生相互交流、沟通、和理解,在这种和谐的师生交往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四、在新课程理念的课堂上,融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教师通过自身的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成为学生的楷模,这个课堂不仅是知识的课堂,更应该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亲其师,信其道。”

7.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篇七

教育教学活动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双向互动反馈过程, 即使教学之前教师备课设想周密, 教学过程反馈调节及时, 短短的40分钟也会留下遗憾。如何超越自我, 在教学上追求完美, 不仅需要丰富的经验, 更需要及时深刻地反思, 当然还要再实践。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研究反思性教与学的策略, 为建立反思性课堂奠定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反思的意义

1. 反思必然促进专业水平成长

教学的工作忙碌而烦琐,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容易因为满足而停止钻研和追求, 导致教龄在逐渐增长, 专业素质并没有得到提高, 甚至在知识更新换代如此快的今天而被时代淘汰。所以, 只有经验加反思, 才能使我们成长。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过程, 充满变化和问题, 就算设计得再缜密, 也会在上课的过程中生成许多教学问题, 这就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但我们可以通过及时深刻的反思使预设和生成趋于和谐, 使我们的专业素养持续提高, 使我们的课堂趋于完美。

2. 反思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新课程的实施提高了对课堂的要求, 实质是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要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还要从这个过程中得到思维方式, 教师就必须反思学生学习的情况、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教学理论, 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3. 反思可促进经验转化为理论

每一位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这些经验成为了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 但是他们却常常忽略这些教育教学经验所蕴涵的基本原理, 也更难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升华为属于自己的教育理论。

二、提升数学教学反思能力的策略

1. 勤写教学后记

教师在自己的每一次教学之后, 应及时客观深刻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 记录下教学细节, 再从不同维度、不同层次进行分析反思。教师要多问自己“好不好?”“对不对?”“适合不适合?”“还能更好吗?”……只有批判性的思考, 才能让我们在教学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2. 精研教学案例

教师对教学案例的研究是促进教学成长的直接途径, 要精研细读教学案例中的亮点和败笔, 成功之处供我们学习参考超越, 失败之处则为我们明示前车之鉴, 使我们在教学中避免出现, 或者能够灵活应对。

3. 分析教学成果

虽然教学中的成绩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学习情况,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客观地分析学生的整体性失误和个别性失误, 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 从而客观地看到教学中需要改进的方面。

三、反思性教学中学生反思的方面

1. 反思认知态度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学习主体自身的思想态度决定了自己获得的知识。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 更要从深层次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

2. 反思认知目标

教学中我们的目标由浅入深是有层次性的, 即便学生知识掌握得很好, 也需要深入地反思通过学习是否达到三维目标, 从而加固知识体系, 改进学习方法。

3. 反思认知方式

从教育心理学方面来说, 不同类型人的认知方式是有区别的, 学习成绩和学习方式是有必然联系的。因此, 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 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四、结论

1. 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教学相长

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审视、反思、再实践, 以接纳开放的心态, 取长补短, 增长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智慧。作为学生时刻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式、结果进行反思, 必然会促进自我的成长。

2. 反思性教学可有效提高教研效果

教研活动的终极目的是使教师通过研究、讨论, 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在教研活动中, 教师集体反思某节课、某个教学片断中的有意义的突破性的地方, 或者可以改进的方面, 都是极有意义的。

3. 学生的反思性学习可提高学习能力, 发展思维方式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习惯反思的学习主体能系统地将所学新知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自然而然地对新旧知识进行梳理消化、分析归纳, 从而得到新知识再运用新知识。在此过程中, 会得到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法。

总之, 反思是新课改下高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将反思作为教师和学生的日常行为, 在教学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升自我, 是教学高效的坚实后盾。师生自我反思后再互相交流, 能激发教师与学生合作探求知识, 构建师生互动机制,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完善教师教学专业成长, 不仅促使教学相长, 更为师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铺就成才之路。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8.对“教学反思”的反思 篇八

关键词 教学反思 问题 分析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教育现象作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课堂实践中的行为和学生的反应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许多学者和专家都认为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能够有效地、全面地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但目前的教学反思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存在问题

1.摘抄式教学反思。每个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总会有自己的得失和感触。一些教师一节课后,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后记而进行“抄”反思。有人说,整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已经疲于奔命,现在又来搞一个教学反思,真是又多了一种形式主义,加重了老师们的负担。于是就摘抄一些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意图等上面的内容,加以敷衍,实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策略。这些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高。

2.蜻蜓点水式教学反思。部分教师由于理论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不强,对一节课中值得反思的教育现象视而不见,或认识不深。不知道教后该“思”些什么?于是写一些泛泛而谈的空话、套话,甚至有一课一句话的反思,没有自己对教学行为的深刻感悟和对教育现象的深入思考。有的教师反思滞后于教学活动,没有及时记下课堂中一些可供反思的材料,几天后再来补写,课上的一些感受、心得、灵感、困惑等已时过境迁。没有作及时记录,让教学反思的资源白白流失,于是,教学反思只能是肤浅的认识。

3.形式单一式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形式要活。可以不拘一格,可长可短。只要能留下实例、留下细节、留下现象……再写下对这些材料的思考,整理出来即可。可以写在教材上,也可以写在教案上,可旁注,可总评,也可以综合性谈几个问题,形成阶段性的反思等。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形式单一,只有写在教案后面的教后记。

二、现象分析

1.责任心不强。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他们把教师看作是吃饭的职业而不是事业。得过且过,没有把教学反思当作自身专业成长的内在需求。教学是一门缺憾艺术,每一节课都有其“病情”,不去依“病情”索“病因”,并“对症下药”,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就不可能得到提高。

2.理论水平不高。农村小学老教师居多,其本身的文化底蕴不足,理论水平不高。靠以前的实践经验“聊以度日”。新课改后,新的教学理念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经验的最后堡垒,使一些教师茫然而无所适从,加之自身不善于理论学习,对一些教参、资料、相关刊物又不去阅读,对一些可反思的材料视而不见,以致失去了将教学反思作为改善自身教学缺陷的一剂良方。

3.领导重视不够。一些学校教学过程的“精致化”管理,只重视教学设计,而对教学反思作为教案的一个重要环节,缺乏重视。或只“精致”到教后记的量(数一数有几篇教后记),而不管教后记的质。不去关心教师是真反思、浅反思,还是假反思。对阶段性的反思,也只关心教师有没有上缴学校做资料,导致了上述现象的产生。

三、两点建议

1.重视培训。新课程体系下倡导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最直接、最有效的培训机制。⑴要长期坚持理论学习。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理论学习,才能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才能对教学现象有深刻的认识,写出高质量的反思来。⑵要加强对教学反思的意义的认识。哪一个成名的教师不是从长期的实践和反思中走过来的?只要我们平时善于做教学上的有心人,勤反思、勤动笔,就不难成为教学上的行家里手。⑶要加强教学反思中对“思”的培训。从“思”的内容、“思”的形式,到“思”的方法进行培训。如:对照新课程理念进行反思,对照名师的教学环节处理反思,对照教学目标反思,参照教学效果反思,还可以召开学生座谈会,让学生从学生的角度来谈这节课的优缺点等等。老师们必然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让教学反思成为教师自身的内在需求。

2.搭建交流平台。⑴集体备课中交流。教学反思不是教训的汲取,就是经验的积累,理应得到集体备课时的重视。通过对教学反思交流,积累教学经验,为下一个教学过程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提高集体备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学的不断改进和发展。⑵业务学习中交流。学校及时发现教师中有深度、有学术价值的教学反思论文,及时在业务学习会上进行表扬与交流。树立正面典型,以榜样带动教学反思的深入与提高。对已经形成论文性质的反思,鼓励教师积极投稿,让教学反思结出硕果。⑶在公开展示中交流。学校组织一些教案展示评比活动,让真反思、假反思、浅反思都亮亮相。可以在期中、期末各举办一次,搭建教学反思交流平台,让教师在自评、互评、交流、展示中认识自己,学习别人,提升自我。

上一篇:2023年市渔业工作情况总结下一篇:新时期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