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

2024-09-26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精选8篇)

1.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 篇一

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总结 -教师工作总结

第二届小学语文素养大赛历时两天半结束了。来自十二个旗县区和市直小学的16个选手,在课堂教学、知识竞赛、粉笔字、朗读、才艺等方面,充分地展示了青年教师的风采。利用简短的时间,对本次活动进行简要的回顾、总结和反思。拟讲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怎样看素养大赛课堂教学:考察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是对教师、学生、教材、课堂的理解能力,或者说,教师有怎样的教师观、学生观、教材观、课堂观。知识竞赛:本次知识竞赛主要是客观题,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文学作品(中外文学名著、儿童文学名著、诗词)、中外教育家、中外教育专著、语文知识等几个方面。考察语文教师应有的视野,当然这样的范围还远远不够。粉笔字、朗读:考察的是语文教师的语文能力,实际上语文能力也不仅这些,还有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倾听能力,交际能力等。才艺:着眼的是语文教师的全面发展。通过昨天才艺的展示,我们看到了一个语文教师(实际上不仅仅是语文教师),他的全面发展和兴趣爱好是怎样让我们每个人更加生动,更加富有情趣,也更加受到欢迎。有的老师可能说,我们会上课会教学就行了,干嘛要会那些东西呢?是啊,干嘛要会这些东西呢?那么这几项素养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如果把教师应有的素养用金字塔表示,我们的课堂教学居于塔顶,而撑起它的,是我们老师丰厚的积累和综合的素养,他们是基础,是有力的支援。基础不扎实,缺少外援,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营养不良,出现问题。出现什么问题呢?一会儿我们再谈到阅读教学问题的时候,希望老师们能联系起来思考。二、怎样看本次展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在下面可能要谈到一些课例,我们仅就课的一些环节来举例子以说明某个观点,不管是从正面还是反面来举出,都不代表这些课没有瑕疵或者一无是处。需要提醒的是,我们所有的课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例如:《蜜蜂引路》的补写很有创意,《玲玲的画》朗读指导扎实有效,《太阳是大家的》重视积累,《太阳》教学过程详略有致,《乡下人家》关注形式,注重读写结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从中心句入手,整体感强,《画家和牧童》词语教学扎实,《揠苗助长》教师引导明理水到渠成,《纪昌学射》注重学生自读自悟,《古诗词三首--渔歌子》充满浓浓的诗意,《鱼游到了纸上》从整体入手感悟,突出了读、说、写的结合,《威尼斯的小艇》注意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思路,《三个儿子》,《女娲补天》学生学得投入,感悟得深入,汉字教学很有特色,《古诗两首--嫦娥》注重自学,关注学法,《卖木雕的少年》情真意切,跟课文的感情基调非常和谐。但又都有不尽完美的地方,甚至不尽完美的地方更加显眼,需要我们好好地反思。由于时间的关系,不可能每一节课都一一列举,但是共性的问题应该是所有的课都或多或少存在的。(一)要充分肯定的地方开始关注语言文字的训练了,表现在不少的课上,对词语句子的关注很突出,比如《渔歌子》《揠苗助长》《画家和牧童》《蜜蜂引路》《三个儿子》《女娲补天》等课,都在词语或句子上,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开始关注课文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效果了,比如《乡下人家》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等课;开始走向简约了,尤其要提到的是《太阳》一课,他的详略取舍使课堂看起来疏密有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好的经验传统得以继承了,《玲玲的画》充分体现了评读课的特点,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体会词语,在读中受到熏陶感染,在评中学习朗读;《纪昌学射》《嫦娥》等课,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阅读批注,这也是我市小语教学改革中探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经验;这里我选择了“开始”这样一个保守的词语,是因为实际上仅仅是开始,我们的步子不仅仅是走得小,还走得有些蹒跚,但毕竟是开始了,就是可喜的。(二)需要反思的几个问题问题一:我们的阅读课的有实效吗?我们不敢在这里提“高效”,毕竟今天上课的是步入教坛时间并不长的青年教师,不是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但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旗县区优中选优产生的,代表一大批同样的年轻教师(也不排除并不年轻的普通教师),他们的课是有代表性的,代表大多数语文教师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课反映了我市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我们首先要追问的是:我们的阅读课有实效吗?这样说不是泛泛而问,是有一些迹象让我们对语文阅读教学深深地忧虑的。概括起来有四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表现在教师教什么不清楚,教学内容经不起推敲,有的课本来提出问题让学生读书体会,上着上着跑到别的内容上去了;二是教学目标的不清晰性,有的课一节课安排了非常多的环节和内容,或者学生会的内容和词语当做教学内容,你看不出她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三是教学过程和方法的盲目性,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策略不能为教学目标服务,比如有的课盲目地用多媒体,用配乐,用不同的方式朗读,但是不能设身处地、实事求是地考虑手段和方法为目标服务;四是教学结果的放任性,有的课创设情境让学生来写,写出来的内容跟他的初衷南辕北辙,就不管了,有的课让学生自学,究竟学得怎样就不追究了。我们感觉这样的课没有实效,说无效学习有些刻薄,但至少是微效的,低效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想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1.教师对语文课程的目标意识相对淡漠,凭着感觉上课,凭着习惯上课。2.教师对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缺少认识。在我们赤峰市进行十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有一个基本的流程结构:低年级:初读--读正确熟读--读流利理解读--读出感情中高年级:自读自悟--读通,读懂交流讨论--深化,提高读背说写--积累,运用这不是简单的模式,这是阅读教学一般规律的体现,也是学生阅读的一般规律的体现。而这,十数年研究探索的结晶,我们却离它越来越远的。这是不正常的,也是非常令人遗憾的。3.教师依赖“百度备课、名家备课”,所得甚杂,难成体系。网络的普及是我们获取信息快捷的同时,也考验着教师的智慧和理智。网络上芜杂的信息不经过认真的筛选,或者过分迷信名家的精品课,“拿来主义”使不少教师迷失了自我。问题二:我们真的读懂朝夕相处的教材了吗?例1:问一--因何与“山阴道”擦肩而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写德国的风情:“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许多老师上课的时候,只注意到了“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山阴道上”从眼前过,一点感觉都没有。而这擦肩而过的山阴道,才是作者最逼真的感受。表达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的独特的风景,特别的风情。“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是作者原封不动地搬来的句子。山阴道在会(huì)稽(jī)城(今浙江绍兴城)西南偏门郊外,与东跨湖桥相接,是通向诸暨枫桥的一条官道。那一带山清水秀、地灵人杰。“云生满谷,月照长空,潭涧注泻,翠羽欲流,浮云出岫,绝壁天悬。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这是东晋王献之的妙句,此说一出,山阴道从此声名远播,名士吟咏不绝。明代“公安派”文坛领袖袁宏道经山阴道而作《山阴道》诗云:“钱塘艳若花,山阴芊如草。六朝以上人,不闻西湖好。平生王献之,酷爱山阴道。彼此俱清奇,输他得名早。”南宋陆游当年漫步山阴道时写下的名诗《游山西村》,描绘了山阴道上景色的清奇,其中“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千古佳句。教师因何与山阴道对面不相识?读书少也,不知道“山阴道”之来历;读书无疑也,不想问“看窗外的花怎会如入山阴道上?”问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写德国人的境界的吗?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令人寻味的”的误读该停止了,异域风情是自然体现的,不是刻意而为,刻意而为的不是风情,而是矫情。而德国风情特点是:爱花爱到让人吃惊的地步(家家户户、每一家都是、如入山阴道上、四十年不变,深入骨髓的东西才是风情)而那种境界是作者的感受,正是这种风情给他的美好的意味。例2:列宁到底该在哪里想《蜜蜂引路》是一个经典的故事,因其经典,语文教材数易,它巍然不动,占据一席之地。列宁想找养蜂人,可是谁也找不到养蜂人的家,列宁就亲自去找,居然顺利找到了。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小惊喜和小智慧的故事。列宁也找不到,是怎样找到的呢?故事简单到你只是白描了列宁的行为:“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这里面揣摩列宁的心思是个难点。很多老师注意到了让学生猜测列宁是怎么想的。比如今天讲课的老师就在两个地方让学生猜想: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心想:于是他仔细观察,之间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又: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结果我们看到的列宁纯粹是靠着偶然找到了养蜂人,因为他的想完全是由蜜蜂诱发的,而且从学生的发言来看,他的想是不确定的猜测:这是不是养蜂人的蜜蜂呢?这是不是养蜂人住的地方呢?列宁到底该在哪里想一想呢?联系上下文,列宁应该在这个地方想:找养蜂人之前想好怎样找--如果能找到蜜蜂,就能找到养蜂人,因为蜜蜂采了蜜要飞回蜂房,而蜂房就应该在养蜂人住的地方。所以他才“一边走一边看”,而且是往“路边的花丛里”看,因为这里才可能有蜜蜂;所以他发现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之后,才“仔细观察”,观察那些蜜蜂采了蜜往哪里飞,才有后面的发现。《蜜蜂引路》和《玲玲的画》,都向学生展示了解决生活问题的思考方法:一个利用蜜蜂和养蜂人的关系,找到养蜂人,一个从看起来槽糕的事情中尽量发现积极的因素,把坏事变成好事。理解到了这一步,这个故事才是充满了情趣和智慧的,才可能让孩子会心一笑的!例3:为什么《鱼游到了纸上》是这样一个选做题?选做题:我好像看到了围观的人议论的情景,我想把它写下来。乍一看,这个题目二年级也能做,《画家和牧童》老师不是在课堂上让学生仿说了吗?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简单的事情。编者的深意在哪里呢?一是这个内容可以突出聋哑人画画的成功:人们赞叹着,议论着,可以说都是对他努力的肯定;二是这个内容来源于文本,有文字的提示,有插图的情境,写起来不显得突兀,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三是能让学生有话可说:“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这里的“赞叹”“议论”不是可以擦肩而过的词语,赞叹什么?议论什么?非设身处地读书不能写好的,写好了,也就把自己放到书中去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了。例4:怎样理解《嫦娥》这首诗?在教学中,学生理解的是嫦娥坐在烛影下,思念丈夫。仅此而已。果真是这个意思吗?到底是谁坐在烛光前面,彻夜难眠?是作者。人间孤独的人,彻夜难眠,仰望夜空的月亮,才会想到广寒宫里同样孤独的嫦娥。一个“应悔”透露出这个信息。一切景语皆情语。不同的人看到月亮感受是不一样的,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思念的是故乡;《红楼梦》中贾雨村望明月“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表达的是自己凌云的志向,香菱望月想到的却是“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心情不一样使然,境遇不一样使然。问题三:我们的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了吗?有几个现象值得我们思考:1.课文是读懂还是讲懂?我们发现,课堂教师串讲已蔚然成风,讲内容,讲词语,讲道理…2.老师问还是学生问?我们发现,课堂上所有的问题几乎全部出自老师之口,课堂成了问答课,学生只要回答老师的问题就好了。并且老师的问题多是浅问题,缺少思维的深度,学生的回答当然也就是浅回答。浅回答的前提是浅问题,浅问题的前提是,教师对语文教学的浅理解。在一系列“浅”的漩涡里,学生就是浅水洼里的小鱼,眼前的世界看似一览无余,实际上,他们看不到大海的深邃。“怎样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弄清“教什么”的问题,学生“学什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样学”的问题。学生为什么提不出问题呢?为什么不让学生提问题呢?没有细读,就没有涵咏,就没有有价值的问题,也就没有主动学习的动力,也就没有成功的语文课。(周一贯老师有一篇文章不久前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师》上,《“语文课堂被XX的前世今生”》。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被”时代。从“被自杀”开始就有“被就业”“被代表”“被小康”“被捐款”等,“被”成了一个高频的词。社会大课堂,课堂小社会。这种对主体缺乏尊重,以教者意志强加给学生的现象,不是也同样长期存在在语文课堂之中吗?周一贯老师从“被预习、被解读、被问题、被合作、被感悟、被表情”六个方面解读了语文课堂中形形色色的.“被”,比如在“被解读”中,他提出:解读课文应当是学生的事儿,教师在一旁作必要的引领指导。但当下不少教师却以逐段的讲问分析代替了学生的解读实践。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以简单的应答,配合老师的系统讲解。因为老师用于介绍自己在解读课文中的心得体会占太多时间,无疑又会排挤了学生本应用于阅读实践的时间。如此的恶性循环,又难免因学生自主参与实践的缺失而使本来并非无趣的语文课堂变成了索然、令人生厌的语文课堂。)3.阅读课只是读吗?大多数阅读课只是读书,读书交流,读书回答问题,少了学生的书写(即使是写字也显得走马观花匆匆而过,更别说随文的练笔,抄写,一律推至课外,或视而不见)。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王宁教授说过:语文教学止于听说读写吗?听说读写后面应该有个“想”。语言能力的原动力是心能和体能(思维能力和健康体魄),心能与语言能力密切相关,培养思维能力是与培养和提高人的语言能力同步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总任务。语言运用能力在后天的发展是以思维能力为前提的,“想”是听说读写的决定因素,语言和思维能力取决于词汇的丰富程度与语义理解的深入程度。在1月,我在北京大学参加语文班培训者培训的时候,崔峦对阅读课有一个现场的指导评价:“我以为现在的问题是:教课文,解决课文内容;教学方式是用告诉的方式,牵着学生做,或者走教案,发挥学生自己的理解力不够,不大尊重学生的见解;各种技能训练中,过分重视朗读,忽视默读,速读,浏览。今后要关注两点:一是要关注阅读教学怎样以课文为例,得意,得言,得法,提高时效性,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读写迁移能力;二是不同文体的阅读,不同题材体裁文章的阅读,不能千篇 一律地用一种方法来教。”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四:我们的汉字教学传承汉字文化了吗?我以为,现在的汉字教学,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生字对汉字的遮蔽。在语文课堂上,很少听到“汉字”这样的说法,基本都是“生字”。“你能认识这些生字吗?”“边读边圈画出生字。”这样的语言司空见惯。“生字”是相对于“熟字”而言,是关于熟悉程度的一种区分,不认识的字叫“生字”(或者教材要求认识的字叫“生字”),认识的字自然就叫“熟字”。这就直接地导致了第二个问题的普遍存在:识字法对造字法的无视。在我们这些课堂上,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这两个问题:(关于汉字的造字法,从汉朝以来,相沿有“六书”的说法。六书之首,就是象形法。一般来说,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例1:学生为什么“要”写错在写字教学中,老师好心地提醒:不要把“抵”的右半部写成“氏”;不要把“疗”的里面写成“子”;不要把“庄”里的“土”上加一点。我们的写字教学,俨然纠错教学:这样的错误一定是学生曾经出现,这里提醒是防患于未然。可是提醒了就不错了吗?学生为什么要写错?是观察不细吗?是记忆不牢吗?是之前老师没有提醒吗?非也!如果学生知道“抵”是形声字,从手,氐(dǐ)声,“氐”做声旁的还有“底”“低”“邸”“骶”“诋”“砥”等,他们还会写错吗?如果学生知道“疗”的繁体字是“疗”,形声字,从疒从(liáo),亦声。“”意为“长”、“远”,“疒”与“”联合起来表示“病程长久”。本义“病程长久”,引申义“医治时间长”。现在的“疗”为简化字,形声字的特点也是一目了然,他们还会写错吗?如果学生知道庄稼是村庄周围,长在土地上,他们还会在土上非要加一点吗?当然不会。而这样的结果,需要老师的汉字学知识给予支持。利用造字法来记忆汉字,比单纯的记忆法要简单得多,也顺理成章得多。只是我们的汉字教学离造字法越来越远了。例2:月字旁原来叫肉字旁《玲玲的画》脑筋的“筋”,筋,肉之力也。--《说文解字》(会意。从肉,从力,从竹。因竹多筋,故从“竹”)例3:“焦”可以说是“一个人在流汗吗”焦,会意字。上面是“隹”(zhuī),会意字,短尾鸟的总称,下面是“火”。把鸟放在火上烤。本义:物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有人问:阅读课到底该怎么上?有人迷惘:阅读课要走向哪一个方向?。我不知道怎样来回答,我只知道,前面我们问的问题,如果得到解决了,阅读课怎样上都好,怎么走都对。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2.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 篇二

杨小军热爱教学,致力于教育科研,多年来以“小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培养的多维路径”为研究课题,从借助心理分析提升汉字运用能力、结合阅读教学培养书面表达能力、运用语言知识培养书面表达能力、训练逻辑思维实现创意语言表达等维度细化出行之有效的具体策略,撰写了系列论文,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语文教学通讯》等专业核心期刊上。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所带的班,一半学生获得武汉国际楚才作文大赛奖,三分之一的学生在报刊公开发表作品。

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杨小军为何这么牛?从事语文教学和担任班主任23年,目前是华师附小2011级3班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她把全班的孩子叫做“小丁豆”。在她看来,小丁豆可爱,又充满希望。如果说美国教师雷夫用爱心和智慧创造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那么杨小军则用爱心和智慧创造了中国“小丁豆的奇幻世界”。

第一个智慧:作文教学里的小丁豆

在小学里,班主任一般都是由语文老师担任,而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又是两个任务重、杂事多的岗位,怎样寻找一条捷径让教育教学工作事半功倍?杨小军想到了语文教学与班主任工作联姻,让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作文是语文的重头戏,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新课标提倡:作文要表现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感受。作文是学生表达自己喜怒哀乐,抒写生活的一种方式。而班主任工作也要协调学生生活,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在这点上,这两种工作异曲同工。工作实践中,杨小军注意找寻作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的巧妙结合点,重视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借欣赏、点评作文,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能力。

比如,有同学在周记里记述自己被同学以强凌弱的事情后,杨小军只读文章,只表扬小作者很会捕捉素材,没有提及文中涉及到的肇事者,但那个学生却脸涨得通红,很是尴尬。这是巧借舆论来评说是非的教育策略。

再如,一次班干部的竞选活动,竞选讲台上除了几个志在必得的常客外,还多了新面孔。其中一个平时不言不语的小人物的参与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更令人意外的的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学生最终以绝对优势战胜了原任,登上了副班长的职位。这样富有戏剧性的结局是个绝好的作文训练点。于是,杨小军又一次把握了教育契机,随即出了几个作文题:敢拼才会赢,由竞选班干部竞选想开去……

更有意义的是,此举大大鼓舞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学生民主管理班级的意识不断增强。至今,班干部竞选成了班级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后来杨小军还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把合适不同职位的竞聘者编排成若干小组,引进小干部动态管理制度,工作周期为一星期,工作出色的下周连任,如此循环。学生参与班级管理面超过80%,主人翁的责任感被大大激发。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有了丰富的班级生活,孩子的作文就不再难写。仅以杨小军带领的这一届学生为例,第30届楚才作文比赛,全班11人次斩获一、二、三等奖,获奖面高达20%;第31届楚才作文比赛,全班13人次获奖,其中3人次获一等奖;第32届楚才作文比赛,全班11人次获奖,其中6人次获一等奖,4人次获二等奖。

第二个智慧:课外阅读中的小丁豆

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一直是杨小军所追求的。在她的语文课堂上,每周一首诗的赏析,每日一篇读书笔记的交流,还有每日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使每一位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语文高分,更多的是人文素养。

由课文引出的文学大餐更是深受学生喜爱。比如学完动物作家沈石溪《最后一头战象》后,她会引导学生扩展阅读沈石溪的《狼王梦》《第七条猎狗》《再被乌鸦骗一次》等。

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写自己愿意写的话题。班级学生中有发表作品经历的小作者20余人次。此外,多种形式的阅读交流活动也是班会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为外国文学作品配音、编剧表演大比拼、好书推介吧……

为营造书香氛围,杨小军捐赠数千元图书,建立了班级图书室。她又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兴趣爱好订阅了二十多种报纸杂志,让学生从伟大的人物、传世的经典中汲取取营养。杨小军不仅指导学生阅读,更是身体力行,自己订了近千元的报纸杂志,和学生一起阅读,并且保证每周读一本书,认真做摘记,在语文课上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

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中把阅读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的必需。有位学生在随笔中写道:“有您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爱语文,我们怎么不能成为有文化有修养的学生?”

第三个智慧:古怪精灵的小丁豆

对于青春萌动期敏感的男女生的交往问题以及学生与家长顶牛的问题,杨小军都会像雷达一样及时捕捉,寻找学生能接受的最佳方案来解决问题,或推心置腹的谈话,或推荐相关书籍,或创设情景要当事人去体验。她要求自己细致细致再细致,耐心耐心再耐心,视同己出般地呵护着孩子们的心灵世界。

杨小军积极投身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参与编写的湖北省《心理健康教育》教材2014年秋季发行使用,为教材发行录制示范课《我的偶像》《我爱学习》《假如我是老师》,录制示范说课和微视频多个。她执教的心理健康课《善用导师》获武汉市心理健康课比赛二等奖,执教的心理健康课《和父母说说心里话》获得洪山区教培中心老师的高度评价。

班内曾有一个据称与爱迪生小时候的某些行为举止相似的天才儿童。这个学生经常会做出惊人举动。比如,有一次他站在教学楼四楼外围墙上,笑嘻嘻地说要比赛跳楼。面对这样一个特殊学生,杨小军深信“理解就是爱”。她先了解该同学一系列怪异行为的原因,耐心询问他的“十万个为什么”。根据了解和观察判断,杨小军分析他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生活在自我的世界里,缺乏规则意识;二是渴望与人交往,却不能用正确的方式沟通;三是智力发展超常,非智力因素发展却严重滞后,特别是意志力。于是,她决定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教育他,将特别的爱给予特别的他。

首先,走近心灵,制造机会,培植其集体意识。杨小军经常有意“制造”让他帮忙的小事,传递给他“大家需要你”的信息。用点滴事情,唤醒他的集体观念,从而强化他的规则意识。

其次,强化训练,增强其沟通能力。杨小军与他的家长联系,取得配合,安排他每周到心理老师那里做专项训练。

再次,发挥特长,增强其自信心。杨小军选派他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科学竞赛,鼓励他承担班级刊物责任编辑的一份工作……

这些举措一点点改变着他,作业及时上交的次数多了了,身上的衣服也少了一些污点,愿意和他交往的同学也多了起来。他羞涩地说:“做杨老师的学生真幸福!”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会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杨小军说:“呵护孩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会发现越是行为举止暂时特殊的孩子,他们越需要爱,需要理解,需要关注,需要机会。开启他们的心灵之门,教师要更细心、更耐心、更富智慧。爱的金钥匙就是智慧,只有智慧才能为爱的教育注入生机,而富有生机的教育,才能触及心灵,感动人心。”

第四个智慧:班级文化里的小丁豆

在杨小军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也处处体现着教育智慧。

传统的班级管理多是条条框框,孩子们不太感兴趣。杨小军将班级管理与班级文化建设巧妙结合起来。她敏感地意识到班级文化建设是凝聚人心、提升班级文化品位的大舞台。文化育人使她所带的班级屡次被评为洪山区优秀中队,2010年、2015年被评为武汉市优秀班集体。杨小军被授予武汉市优秀辅导员称号,多次被评为洪山区优秀中队辅导员和优秀班主任。

杨小军高度重视,带领学生思考能代表本班形象的特色班级文化。经过集思广益,确定为蜜蜂中队,寓意学蜜蜂采百花而博览群书,学蜜蜂团结协作,学蜜蜂勤劳善良……

在华师附小网站上,2011级(3)班的班级主页建得格外靓丽。师生一起搜集资料,出谋划策,共同打造网上的班级精神家园。最新资讯、班级作品、成长故事、班级相册等栏目丰富多彩,时时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足迹。

杨小军给班级群起名为“快乐丁豆2011届3班”。为何取名丁豆?杨小军说,丁豆有可爱的、充满希望的小苗苗的意思。在她眼中,孩子就是一棵棵充满希望的小苗苗,她相信,在她的呵护、启智、引导下小丁豆一定会成长为参天大树、栋梁。

第五个智慧:奇幻世界的小丁豆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杨小军还善于借助家长的力量,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巧妙结合,形成家校合力,共同育人。

在班级博客里,班主任老师和家长每天都可以交流、互动。因为有爱,杨小军的教育教学工作获得来自社会、家长、学生的热情好评。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在看了她的的作文评改后,在班级博客中写下感言:“认真负责,情真意切,字里行间浸润着老师对学生的爱,使学生不仅喜欢这字字珠玑的评语,更喜欢写这评语的杨老师。”家长们这样说:“杨老师,您的教育思想时时影响着我们,您的教育举措不断使孩子及家长受益,我们从心里感激您。”

多年来,杨小军与家长一起坚持帮助孩子们著书立传。每学期,她收集学生的精彩文章和小练笔,逐篇进行评点,然后发动家长的力量,和学生们一起来进行书籍的封面设计、书籍序言的撰写,选用家长代表的话以及书中插图等。

学生的习作每学期编辑装帧成一本精美的书籍,除封底无标价外,与市售书籍没有什么区别。对孩子们来说,当父母欣赏自己的作品时,作品的价值就会飞速增长,有助于自信心的建立。

就以这一届来说,杨小军先后编辑出版学生作品《小丁豆的奇幻世界》七辑,累计3000余篇150多万字。2016年5月4日,经过两个多月的编辑、排版、印刷,《小丁豆的奇幻世界》(第七辑)终于与学生见面。当天下午,当杨小军把书发到同学们手上后,同学们立即阅读起来,三三两两相互交流,教室里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孩子们像过节一样,每个人脸上洋溢着欢快喜悦之情。

《小丁豆的奇幻世界》已成为孩子和家长最期盼的“书籍”。杨小军说:“这是我作为班主任送给学生并见证他们成长足迹的大礼,我相信孩子们会永远珍藏。”

3.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 篇三

在才艺展示中,我发现老师们的才艺各具特色,真的很棒。有一位老师把朗诵,唱歌,跳舞融合在一块,很具特色。还有一位老师的毛笔字写得非常漂亮,他还和全班学生创作出版了第一部属于他们自己的书体法作品集。我相信这一个班的学生将来的字肯定都能写得非常的漂亮。从小让学生们把字练好,写一手方方正正的中国字,非常重要。我的字小时候没有注意写,现在还得每天花很多时间去练习写字,毕业之后要去教学生们学语文,如果老师字都写不好,怎么去教学生们写好字呢,一个好的示范真的很重要。

最精彩的还是课堂教学展示,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着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学习他们上课的过程中,难免也会发现一些小小的问题:

(1)上课关注学生写字的老师不多。小学期间抓好写字很重要,规范学生的写字很重要,但是这场比赛中,大概只有五位老师注意了这个问题。有一位老师在写字时,让学生们伸出小手一块跟着写,这样,就能减少他们笔顺写错的几率。还有的老师画田字格边写边分析字的结构和特点,这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有一位老师做了生字小卡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给他们排位置,找关系,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又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老师范读课文的太少。我觉得语文课,应该有所示范,在学生去感情朗读课文时,老师应该适当地给他们示范朗读,这样学生容易更好地把握感情。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情,自己去读,这样时间长了不利于他们朗读水平的提高。老师应在适当的时候多给一些指导,多做示范,学生才能把握好感情,读准语气,对课文中所表达的内容才会有更深的理解。

(3)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关注文章写法的不多。一篇课文有必要带若学生去关注写法,这样,学生才能从整体上去更好地感知,也有助于以后自己的写作。有一位老师在上《北京的春天》一课时,在黑板上列了一个表格,这张表格贯穿了整个文章,把一些事情都概括总结了,这样,学生们一目了然,就知道这篇文章的结构,思路更加清晰。

举办这样的大赛,真的很有意义,参赛的选手在比赛中学习着,我们也在观摩中不断地学习着。当一名语文教师就要对学生负责,对自己负责。素质教育要靠一大批有思想的优秀语文教师去实现。大赛正好给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平台、自我提升的平台。立足自身,苦练内功,丰富向我。愿我们每位教师都在学生心中去做一个德高身正、学识广博、身心健康、热爱生活、品位高尚,对学生有爱心的人。

声情并茂地朗读,端正规范地书写,扎实高效的课堂教学,思路敏捷的教学点评,这些我想也正是大赛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我们要自省,要日积月累,在教学中不断地锤炼自己,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4.小学教师素养大赛心得 篇四

情无疑是紧张又兴奋的。此次去南京观摩“七彩语文杯”第四届全国小学语文教

师素养大赛让我大开了眼界,那样的场面不失各种色彩。

开篇就是《老师,我想你》《海鸥》《小鸟,小鸟》《天路》大合唱,一至四

届“七彩语文杯”都是在合唱中拉开了序幕。正当我沉浸在这歌声中的时候,开

幕式也由此开始,经介绍南京凤凰母语教育教学研究所周一不是开会而是唱歌,为的是保持童心。邀请的嘉宾柳斌先生讲话中有一句说:小学生素质的提高可发

展为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语文课要返璞归真。可能国民素质我们没什么太贴身的感受,但是语文课返璞归真与我们息息相关。接下来的“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

赛”从朗读(15%)、书写(15%)、才艺(5%)、课堂教学展示(50%)素养问

答(15%)五方面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综合考察。所有项目的评审都是现场打

分,现场亮分,总分为100分。最后是在我惊叹中迎来了闭幕式。

两天半的时间,15位选手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扎实地语文功底、丰厚的语文

素养,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朗读,上课内容均来自现行小学课本。)下面重

点说说大赛考察教师的五方面。

一、朗读展示部分

十五位选手朗读的课文都是我们接触过的,甚至是教过的,他们抑扬顿挫、饱含感情的朗读深深吸引了我。慨叹自己是越来越倒退了,好久没有真正的读书

了。在选手结束朗读后,话剧演员曹灿老师作出点评:1.朗读要有音乐性。有起

伏,有高低,有快慢。其中有选手读的重音错误。2.语言要有形象性。要加入自

己的表情。3.语言行动性。语言就是“我要讲给你听”,若没有这种想法就是自

娱自乐。在点评之后,他还表演了“邓小平南巡”,和现场老师互动,使老师们

热情高涨。这些选手在短短的时间里准备一篇对他们来说可能是陌生的文章,都

能读出、读好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无疑,他们是有深厚的语文功底的。这无外

乎平时读的多,读的用心。想想自己,这就是差别。在以后的教学中不仅要指导

学生朗读除了一些必要的如“重音”“停顿”“语调”等技能,更要重视通过自己的朗读更加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文章的内容与情感。

二、书写展示

选手写的内容为“水光接天”“相得益彰”“江山如画”“鱼米之乡”四个成语。除了有位选手13.86分,其他选手均是14分以上,可见他们作为教师的基

本功很扎实。想到自己一手看似小学生的字,暗暗羞愧。雷实教授点评时说写字

字迹要流利美观。1.笔画要有轻重缓急,无错别字。2.笔画结构。章法上大小一

样。3.加强基本功练习,字要清爽,重视书法。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很显然,基本功不扎实,怎么办?我想:除了练习,还是练习。

三、才艺展示(简笔画、唱歌、书法、舞蹈等)

此环节看的我是兴高采烈,融入情境,他们哪里是教师,简直是全才。有三

个选手是满分5分,他们的表演内容是配乐画梅花,用毛笔题写咏梅,变脸,吉

他弹唱《外面的世界精彩》《懂你》,其他均在4.6分以上。其间,我也在想:才

艺和教学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他们是我的老师,我明白了,我佩服自己的老师。

如果我是这位老师我想我也会利用自己的特长调节自己的教学生涯,和学生共同

学习,相信会老师会教得快乐,学生会学得快乐。想到这儿,自己确实没有什么

一技之长。似乎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学习这些,然而此时此刻,我想起了鲁迅的那句话“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四、课堂教学(50分)和素养问答(客观题8分,主观题7分)展示

在选手课堂教学时,现场很安静,谁都不忍打破那画面。那充满睿智的老师和聪明可爱的学生,多么希望时间定格。即使他们的内心紧张,但是表现出来的也是满满的自信。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迎来了激动人心的素养问答环节,丰富有趣的内容让现场的老师都忍不住要说上几句。观后感言自己几乎对于课外的什么都不了解,甚至课内的已有被遗忘。我把自己局限在小学知识里了。从这次素养问答题目中看,内容涉及到了历史、民俗、文学、时事、教育等基本知识。如:听音乐是哪个地方的民歌,联合国的标志,字的笔画等等。从选手的客观答题中看出他们有丰厚的知识积淀。客观题除了有位选手把视频中老师不断引导学生说出自己预设的答案,设套让学生钻说成老师有耐心外,其余选手的心理素质较高,思路清晰,语言组织能力强。我也感觉到这几个环节是息息相关的。

在此次大赛中多设了优秀教态奖,如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的眼神,上课时的姿势,教师的穿着,课堂上的交互性等等。想想要多学一些礼仪知识,其中印象深刻的是三号选手,他每个环节都数一数二,教师真的要做到全才。学习过程中,专家的精彩点评向我们传达了最新的教学理念,主持人的临场应变能力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观摩15节课,无论哪个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课堂习惯令人钦佩,他们的课堂发言可圈可点,他们的写字习惯扎实到位,这样的学生谁不喜欢,但我们更要思考的是这些孩子如此高的综合素养是如何培养训练出来的呢?

5.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 篇五

3月31—4月1日,我非常幸运地来到“六朝古都”南京,观摩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的“七彩语文”杯第三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两天半的现场观摩,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语文所散发的独特魅力,在听课的同时,我不止一次想到汪峰的一首歌——《怒放的生命》,“七彩语文”——的确,众多选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语文世界,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一个个怒放的生命。

本次大赛设有5个比赛项目,分别是朗读展示(10分,赛前10分钟抽题。)、书写展示(10分,现场抽题。)、才艺表演(5分,选手提前自备。)、课堂教学展示(60分,提前一天抽取课题。)和知识素养现场答题(15分,现场作答)。五轮比赛透射出每一位选手丰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及乐观、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坐在台下,作为一名观摩者,我看着、听着、思考着,唯恐稍有遗漏。

朗读展示

朗读内容选自现行小学语文各版本教材,准备时间太短,难以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并同时找到至高点,对参赛选手存在一定的考验。本轮比赛,江苏省选手许嫣娜老师、广东省选手吴桂贤老师和江西省选手袁莉华老师通过朗读传达出了自己的风格,他们的朗读给予现场听者极大的感染力。许嫣娜老师在朗读《巨人的花园》时语音甜美、语气童真、模仿巨人的语气惟妙惟肖;吴桂贤老师的《天涯踏浪》,男中音底气足、台风很大气、很有央视主持人的感觉;袁莉华老师对《走完长征的婴儿》感情基调把握非常到位,深情、投入;他们分别得到了9.575、9.425、9.375的高分,获得朗读前三甲。

收获:朗读是我们语文老师的必备基本功,我们应该不断读好书,注意自身学养的沉积和丰厚。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内涵,准确地运用自己的声音将文字化为有声的形象、情感和韵味。

书写展示

书写展示考验了各位选手的粉笔字写字功底及心理素质,现场抽题、现场展示,高低立现。比赛过程中有两位选手出现错字,而江西省选手袁莉华老师却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自己扎实的粉笔字功底。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雷实教授评曰“三号的字刚劲有力,整体布局均衡、有章法,讲究审美价值。”袁莉华老师获得9.533的书写展示最高分。

反思:粉笔字之功非十日、百日之功,想做到章法和美感,需要时间的积淀和个人有意识的努力,我们县有硬笔书法家王方昌老师,却因惰性而不能近水楼台得月,惭愧!

才艺表演

才艺表演是全方位展示了彰显参赛教师个人风采的环节。激情的朗诵、灵动的舞姿、动听的歌声、精妙的书法、悠扬的笛声将每一位听课教师带近一个个多彩的生命。令人赞叹的是本次大赛有五位教师进行了书法展示,有的柔润含刚,有的自成章法,场上氤氲着书卷墨香,中华国粹在传承。五号选手吴桂贤老师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题款完毕,笛声悠扬时,全场掌声雷动。

收获:教师,你的座右铭不可以再局限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你也可以有张扬的个性和怒放的生命,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你必须是一个杂家,你还得学有所长,个人魅力同样会使你的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课堂展示

课堂教学展示是本次大赛最精彩的环节,三十分钟,三十个孩子,每一位参赛教师都展示了自己的教育特色和教学风格。

广西选手潘飞老师和四年级孩子共同展示的课堂,初读环节没提任何读书要求。老师在孩子们读完课文走到一个孩子身边时轻轻说了一句:“这位同学读完课文,先标出了自然段序号,画出了印象深刻的句子,又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学习习惯真好。”对四年级孩子来说,初读课文教师没提任何要求应该是一个失误,但一句表扬同时将要求暗示给了其他孩子,这就是潘老师的教学机智。

江西选手袁莉华老师和孩子们展示《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有许多教学亮点。入课环节,袁老师先课件出示南京交通旅游图,让孩子们用一个词来形容其分布(归结为“纵横交错”),再问孩子们在这样纵横交错的地方交通工具是什么(公交车),转而问如果这纵横交错的马路变成河交通工具又会变成什么,谈的是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自然而然进入课题。初读课文后,袁老师只问了两个问题“谁能用上关联词语来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谁能用上其它关联词语说一说?”,既检查了孩子们对课文掌握情况,又开阔了孩子们的语言思路,期间还不忘引导孩子们把话说完整、说规范,可谓一举三得。在品悟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技术高时,引导孩子们利用去词法来体会作者语言的形象、生动,在听者以为学习任务已完成时,袁老师又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先写小艇的样子,再写船夫驾驶技术?”通过换序法让孩子体会到两者之间有一个因和果的关系,进而感受作者写作顺序的巧妙,教会孩子写文章要有一个合适的序,也许这就是刚听说的语文教学上的“美丽转身”(同行的赵秀霞老师语)。

广东选手吴桂贤老师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有这样几个精彩环节。检查识字后教“瞬”,师范写生书空,然后再课文纸上的田格书写,书写第二个时让孩子闭眼书写,睁开眼看看说感觉,一句话“就在我们刚刚经历的那种情况下,盲童安静却做了许多事,这真是一个……”生接——“奇迹!”顺理成章地抓住教学切入点,设计匠心独运。品悟安静触摸月季花这个细节时,吴老师重点抓住“穿梭、流畅、准确”三个词多次品读,联系具体语境体会安静摸到月季花的不可思议,其间每读懂一个词就让孩子加一个“!”,让孩子一次又一次感受到安静触摸月季花是一个“奇迹”以及安静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一体。课文升华环节,吴老师出示一道补充题“()有生活的权利,()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让孩子们根据课文填空,根据生活填空,孩子们给出的答案依次是:安静、我、谁,一道题目三个层面,一颗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种子种在了孩子们的心里。才华横溢的是吴老师本人,船过水无痕的是吴老师的课堂,我心中有四个字——叹为观止!

如果说吴老师的课是“船过水无痕”,那用“润物细无声”来形容江苏选手许嫣娜老师的课一点也不为过。许老师和二年级孩子展示了《泼水节》一课。初读课文,许老师说的一句话非常美“如果你读完了一遍就冲老师微笑,如果你读完了两遍就坐端正,让你的行动告诉老师你是一个会学习的好孩子。”正确的观念直接告诉学生,他反而不愿接受,但你看袁老师这哪是提要求,这更像几行美丽的小诗,将孩子带进“我一定要做好”的意愿里。读完课文,许老师说了这样一句“第一个读完的他冲老师微笑了,第二个读完的她坐端正了,最后一个读完的,你是一个知道坚持的孩子,老师为你感动,有两个孩子没读完就坐好了,下次可不行,明白了吗?”学生就在她的眼里、心里,她看得一清二楚,她知道怎样更好去调动孩子,怎样去呵护孩子的心。板书“互相泼水”时,许老师的一句“会学习的孩子会跟老师一起写”,让每一个孩子的手指伸得更直,板书“吉祥如意”,她又一句“看看我身后有多少会学习的孩子”,既和前一个要求照应,又让这些七八岁的孩子马上当起了老师面前爱学习的乖小孩。更巧妙的是许老师本节课让孩子们识的每一个字、读得每一个词都首先来自于图片、来自于句段,字不离文、词不离文,辅以动作、表演去理解,扎实有效、水到渠成。这是一位善于将要求化为诗一般语言的老师,这是一位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师生生命中最美丽的心路历程的老师,做这样老师的学生,幸福。

……

反思:我们该怎样上好语文课?能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这就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善用教育智慧,帮孩子学生创造一个让人身心愉悦的学习天地,让孩子们在一种积极的心境中有所收获,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努力做到的。

知识素养现场答题

知识素养现场答题所甄选题目博古通今,涉猎广泛,内容涵盖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要求应掌握和运用的知识技能,难度相当大。客观题目全部答对者为数极少,而江西选手袁莉华老师、宁夏回族选手王红老师、江苏选手许嫣娜老师各是其中之一,体现了一个语文教师优秀的综合素质,宁夏回族选手王红老师更是获得主观论述题满分的好成绩,按去年惯例她们将获得本次大赛的特等奖。遗憾的是广东选手吴桂贤老师,在客观题目中普通话的定义一题“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答成了(北方方言)和(白话文),又将《简.爱》中男女主角简.爱与罗切斯特的一段经典对白误判成《傲慢与偏见》中的男女主角对白,以0.466分之差与特等奖失之交臂,让人叹惜。

收获:当今的教育教学是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作为语文老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杂家”,多读书,涉猎广,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6.参加全县小学语文素养大赛有感 篇六

榔坪中心小学刘淳彦

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大赛,作为参赛一员,这的确是难得的学习时机,怎么形容呢?就像一次盛宴,吃着好吃的和从没有吃过的美食。原本我是美术专职,如今我爱上了语文教学和语文素养,从此他们便是我的情人。

我只想说大赛总结会结束后,我马上买了一个特别美特别厚实的笔记本。我计划每天抽2个小时,看看书,做做读书笔记;买了两本书法纸和一支好一些的毛笔。我打算每周写写,练练。

参加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使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全面提升专业素养是一个没有终点的长跑比赛,天时人事日相催,传道授业无绝期。愿我在未来的岁月里,潜心阅读、不断积累、认真学习、永远进步!

7.谈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 篇七

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通读教材和参考书, 还要做到博览群书, 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阅读是丰富教师文化的有效途径, 这说起来很容易, 做起来却很难。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 教师很多时候不是不想读书, 而是没时间静不下心来读书, 教学时, 很多教师出现“吃老本”的情况, 引用的教学素材大多都是以前积累的, 一个例子、一段名言、一篇文章经常是用了再用, 缺乏新意、创意。教学手段通常也无非就是学习生字、讲解字词、背诵课文, 不管是课堂提问还是课后习题都有标准答案, 教师教得很轻松也就不怎么认真备课了。如今,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重新定位, 提倡“大语文”的教学观, 这使得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一下子茫然失措, 不知道该如何适应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教学理念。其实, 无论怎样改革, 语文教学始终离不开文化的熏陶, 只有拥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教师才能够“笑谈教学变革”, 才能适应时代的不断进步。因此, 教师应秉承“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博览古今, 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 这样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二、要具备较强的语言功底

语文是一门非常富有感情色彩的学科, 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肩负着传播传统文化的使命。教师的语言是一项很重要的基本素养, 是影响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 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教师在教学时, 不仅要将语言说得流畅、清晰, 语言还要饱含丰富的情感。情感主要来源于教师对文章的体会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学生的热爱。但是, 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 在进行范读的时候往往也是平淡无味, 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一悲痛的课文时, 很多教师的范读缺乏必要的感情, 平淡的朗读无法触动学生的情感, 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其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进入文章的角色中去, 语言苍白无力, 情感更是平淡无奇, 致使学生无法感同身受, 体会不到作者的心情。而有较强语言功底的教师, 范读时语言简练、准确, 条理性、逻辑性非常强, 声音抑扬顿挫、铿锵有力, 能够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非常具有感染力。因此, 只有拥有较强的语言功底才能促使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抓住文章中心, 明确文章重点。

三、要有语文学科的系统知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多媒体逐渐走进课堂, 电脑的广泛应用使得很多教师认为不必再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 使用电脑就可以完成对知识的梳理和归纳, 教师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改变教学方法上, 这样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确, 电脑可以储存知识, 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但是知识是不断更新的, 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来领会的, 如果过度依赖电脑势必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语文知识博大精深, 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话甚至每个字词都蕴涵着丰富的知识, 这些知识有些是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去感悟, 有些则需要教师的详细讲解, 里面可能涉及到一些典故、一段历史, 甚至会有科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如果没有语文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系统专业知识就很难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 教师还应具备开设第二课堂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知识、受到教育。例如, 可以组织小学生根据诗歌内容绘画, 或者是指导学生做风筝, 然后在风筝上写毛笔字等, 让学生亲身体验, 用心感受,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 教师应仔细钻研教材, 全面、系统、扎实地把握专业知识, 注重吸收新的知识, 优化知识的结构, 做好知识储备, 教师还应拓宽知识面, 拥有丰富的情感, 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

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语言功底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还要具备敏捷的思维能力, 这主要是指教师要有一定的判断、推理、概括、总结、应变的能力。教学要有预测, 即教师在备课时要能想到学生会有什么样的疑问、要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等, 但预测是不完全的, 小学生的思维很活跃, 经常想到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这就为教师带来了挑战, 如果教师没有敏捷的思维就很难回答学生的这些问题, 从而难以驾驭课堂。例如, 当学生问出一些跳跃性很强的问题时, 教师要能很快地判断出这些问题值不值得探究, 是简单回答还是加以引申, 是直接回答还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或者是相互讨论得出答案, 以及通过回答问题能否让学生得到启发。又如, 在与学生对话的时候, 教师不仅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想法, 还要迅速地分析学生的语言,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再有针对性地引导和点拨, 从而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思维敏捷的教师不仅能够化解学生的问题, 还能够巧妙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例如, 在上公开课时, 很多教师会遇到课件不能打开、电脑死机的突发状况, 有的教师会焦急等待, 手忙脚乱地试图修复电脑, 思路也被打乱, 影响课堂效果。但有的教师却很镇定, 迅速改变教学方式, 在幻灯片不能播放的时候凭借自身的教学功底, 使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述, 最终博得众人的掌声。

总之, 小学的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还有很多方面, 如组织管理能力、实践拓展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一定的艺术修养等, 其中最基本的就是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深厚的语言功底、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敏捷的思维能力。因此,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应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自身教学素养,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不断进步, 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摘要: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要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引导者的新要求, 因此, 教师应积极提升个人文化素养, 用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那么教师应该提升哪些方面的基本素养呢?从深厚的文化底蕴、较强的语言功底、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敏捷的思维能力这四方面谈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素养。

8.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 篇八

关键词:提高 语文 教师 素养

教师综合素养的发挥将使小学语文教师由一个讲授者变成一个语文学习环境创造者,由一个课堂资源的提供者,变成一个实践方法的指导者。小学语文教师具备了这些综合素养,就能将学生真正地带入语文课程领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语文、学会语文、会学语文。

一、提升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与历届大纲相比。人文性是《标准》在语文课性质认识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并作为一条红线贯串于整个《标准》之中,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人文”按现代汉语解释是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即指一定的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水平。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首先必须具备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在自身的知识结构总体中,应把历史、哲学、语言学、考古学、法学、文艺批评与历史、伦理以及历史和哲学方法等社会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总体中,并加强上述方面的修养。人文性是语文的重要性质之一,语文是“最具有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课程。”它还具备了其他学科所无法一体涵容的伦理、道德、艺术、审美、情感、哲学思想等因素。文以载道、载情、载史、载文。另外,语文本身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人的社会历史文化、与人的具体生命活动紧紧相连的。只有这样,小学语文教师才能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材料加以整合处理,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展示丰富的历史背景,创设出语文知识应用的现实情境来。其次要掌握比较宽厚的语文学科知识。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语文知识方面全面掌握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典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等语文学科知识,要在听说读写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对这些必须达到全面扎实、尽可能做到精通,对其所有问题都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标准》要求1--6年级背诵古今诗文160篇,对这些篇章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首先精通掌握。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只有学习掌握丰富的文学知识,具备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二、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教师专业素养

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由三块组成——扎实的教育学基础、宽泛的人文视野和一定的语文学科专业知识。这些知识大部分都可通过阅读等途径获得,作为一种外显知识能够比较容易地表达。而语文教师需要的另一种素养,就是语文经验。顾名思义,语文经验就是在语文学习、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主观经验,由于它涵盖知识(语法)、情感等多种因素,不仅难以描述,而且常常随着情境变化而具有不同的表达形式。

2、专业素养与文本解读

一方面,教师从课本上获得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字、词、句);另一方面,凭借已有的语文经验,教师可以形成自身的理解、体会,并不知不觉将其融入已有经验,从课本上的文字转化为自身的语言。一旦语文经验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发挥作用,教师就能够在文字中加入自己的理解,转变成更为原初的语言,从而使它在任何情境下都能以适当的形式呈现:例如,在课文《我不是最弱小的》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对“弱小”的感受和经验来加工课本中小喀沙的故事,他们甚至可以回到自己的童年,在记忆中寻找“保护弱小”和被作为弱小保护的感觉,这样一来,到了课堂上,教师就能够以一个“孩子”的身份讲故事,也可以以一个“家长”的身份讲故事。这种经验参与、情境多变的教学方式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更易于接受。

三、关注备课中的教师行为,提高教学效能

1、提升教师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文本的人文内涵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解读教材应该是理性的,而不是随意的。教师理解文章肤浅,我们的孩子自然也会肤浅,语言不仅仅是工具,而且还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一种心灵的颤动。教学中的人文底蕴,是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用心感悟,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加工,感染我们的孩子,内隐地使他们提高审美素养、道德情操,提升人文修养。例如《爱写诗的小螃蟹》不是在讨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而是通过领悟,使学生感受到真诚的欣赏与鼓励会给别人带来的快乐。因此,教师的语文素养是教师的内功,是需要天天备、月月备、年年备。

2、重视教师的内隐知识,改善思维方式

实践证明,教师所学习的教育理论不一定会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而内隐理论却随时随地以无意识的方式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师应意识到自身内隐理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负面影响,改变自己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从习惯性思维转入反思性思维,使内隐理论外化。例如在这学期我们三年级语文共营组的研究主题是深度备课,提高教师素养。从五月开始,我们开展了三阶段两反思的活动,在五位老师共同备课的基础上,由三位老师分别执教《独果》,这样不仅有力地调动了教师钻研教材,学习理论、研究教法的积极性,而且在交流中教师把备课中隐性思维过程及其理论根据用简练清晰、符合逻辑的语言述说出来,使内隐的成份外露出来,有效改善备课效率。

3、关注学生内隐知识,提高语文教育的实效性

在“备教材”时,不仅要像以往那样理解教材知识及其结构,而且要考虑学生的理解水平,包括学生已经掌握的外显知识和已有的内隐经验。正如前文所述,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决定了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如果教师仅从自身的知识经验出发来准备和讲解课文,就要求学生超越自己的经验进行学习,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法;而如果教师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站在不同的角度,从不同年龄、不同身份来理解课文含义,就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法。例如;《金香木花》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四十二课。它是泰戈尔散文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文章语言优美生动,洋溢着真挚的母爱和纯洁的童心。课文中,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与他的宗教信仰有关。吟咏此花,含有对神的虔敬,他宣扬的是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但让三年级学生来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在设计教法时,我们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回忆童年对花的情感,对花的欣赏以及对神灵(玉帝之类)的想象、崇拜。那么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能和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通过想象、表达、阅读,我们才能继而在知识上发生交流。

上一篇:平罗县第五中学心理健康周活动方案下一篇: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的热点难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