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理性使用媒体教学手段论文(共12篇)
1.如何科学理性使用媒体教学手段论文 篇一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科学课堂效益
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改革的进程,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新科技成果进入了课堂教学,成为了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信息容量大、密度高、范围广、操作简便、教学效果好、可直观等优势,能实现对学生感官的多重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主要方式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教师引领学生探究自然事物的特征、变化、联系及自然现象的成因等。因此,自然界真实的事物及现象是学生直接认识的对象。但对于不便观察的事物和现象,需要用标本、模型、挂图、电视及多媒体课件等作为教学手段的辅助和补充。因此,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科学课堂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一、通过多媒体课件发现不易见的自然现象。
对于学生难以直接感知的自然现象,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表现力丰富的特点,再现事物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现象,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
1、揭示自然的奥秘奠定基础。如在《日食和月食》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录像重复,呈现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事实(日偏食、日环食、日全食),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日食的种类及其过程,一方面启发学生去想象和推测日食的成因,对教学是具有促进作用的。
2、通过多媒体课件揭示原理,突破难点。在科学教学中,有一些内容是比较难以被学生理解的。教师利用电教媒体能变复杂为简单,变抽象为具体,变不可见为可见,突出重点等优势,提供活动、形象、生动的画面,揭示其原理,突破难点。在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建立起互相沟通的渠道。如《叶子的光合作用》教学内容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绿色植物利用光能使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的过程,可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植物的绿叶制造了植物生长所需的“食物”——养料。
3、规范操作促进技能形成。观察和实验是科学探究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但观察和实验的操作过程必须正确,才能获得真实的事实。利用多媒体能变小为大,突出重点的特点,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操作。如:指南针的制作过程可以通过课件展示规范的过程,帮助学生正确的操作。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先进的、新型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只有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在科学课堂教学中,选择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和手段,都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学生积极的科学思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和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二、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采用多媒体教学时,内容选择要适当。结合科学课的特点,要谨慎地选择多媒体内容,紧密结合科学探究活动的要求和范围。可以使用其他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不必强求用多媒体展现。
2、目的性要强。多媒体始终是一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在科学学科中,它只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而这种教学手段必须服从于教学目标的需要,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媒体种类,如视频、实投、动画等。不能一味追求动画效果和新奇的视觉冲击。
3、导入要适时。多媒体使用时,必须注意导入时机,要有利于学生探究,不能干扰学生的思维活动,只有适时导入,临到好处,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4、实用性要强。科学课主要学习方式是探究,探究首先要发现问题,获取信息。发现问题,获取信息都要讲究真实性和科学性,要尽量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因此在课件制作中,要注重实用性,避免片面追求艺术性和形式主义。太花哨的背景色彩,不合适的背景音乐,频繁的媒体切换等,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教学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5、要和其他的教学方法密切配合。在科学课堂中,多媒体手段的运用必须和学生的观察、描述、思考、讨论、实验、交流等相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不能代替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实验操作,不能代替学生的积极思维,不能代替学生的交流和讨论,也不能代替教师的语言。
总之,在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正确使用多媒体,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获取新的科学知识。
2.如何科学理性使用媒体教学手段论文 篇二
一、创设情境, 巧设悬念, 灵活运用电教手段
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 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学生不感兴趣, 而电教手段能变抽象为直观、化虚为实, 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因此, 我在教学中, 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活题入手,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发现疑点, 引发学生全心全意渴求知道答案的迫切心情和继续学习的动机。例如, 上科学课时, 我发现有些同学总发问些奇特问题:“太阳为什么总是东升西落?”人为什么不能象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等等。为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我便灵活地采用录象教学, 播放了《宇宙太空》和《动物趣闻》的有关片断, 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将抽象的知识道理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 在较短的时间里, 把他们带到了古今中外海阔天高的知识海洋里, 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学生兴趣, 使其能主动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去体味探索成功的乐趣。又如《船》一课, 教学中我先拍摄了一段从古到今, 从小河到大海各种各样的船的录像, 开始上课就让学生观看, 学生不时发出“哇”“喔”的声音, 说明已经调动起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紧接着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些船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这些材料放入水中又会怎样呢?”学生们争先恐后, 踊跃发言, 我就顺势引导学生导入新课, 进行教学。
二、分类指导, 参与实验, 恰当运用电教手段
利用可见度大、实验过程清晰, 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了解科学的方法,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如《燃烧和灭火》一课,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燃烧与灭火的条件, 课上首先让学生观看录像, 了解其条件。然后在录像的指导下做实验, 使学生实验有指导、有目的, 在实验探索中积极参与, 亲自动手, 使他们充分体验到科学知识认知的过程, 并在知识能力, 兴趣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既培养了学生分组实验能力, 又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 使学生清晰准确地总结出:“燃烧需要氧气、可燃物和一定的温度。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 燃烧才会发生, 缺少了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 燃烧就不会发生, 正在燃烧的可燃物也会熄灭”的结论。又如小学科学教材中《植物的种子》一课, 为使学生掌握种子的基本构造, 教学中我便采取了实验与幻灯片有机结合的方式, 设计了一张种子的构造胚根、胚芽活动的抽拉片 (右边是植物的幼苗) 和一张解剖观察各种不同种子胚根和胚芽的复合片。
先让学生解剖浸泡膨胀了的菜豆种子, 要求他们从外到里观察菜豆种子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然后, 找一名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每一个部分: (1) 最外层的皮———种皮; (2) 豆瓣边上小芽———胚根; (3) 胚根上部小叶状部分———胚芽; (4) 内部两片叶子———子叶。最后, 学生自己总结出种子由种皮、子叶、胚根、胚芽四部分构成的。
接着, 教师提出问题:“把这粒种子种到土壤里, 过几天就会长出一棵幼苗。请看灯片, 说一说这棵幼苗的根、茎、叶分别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的?”先让学生自己充分发表意见后, 老师再演示:抽拉灯片的胚根、胚芽部分, 引起了学生的观察兴趣, 看到了灯片上胚根用线指向幼苗的根部, 胚芽用线指向幼苗的茎叶。这样, 问题便迎刃而解了。然后, 出示花生、大豆、蚕豆等种子的复合片, 揭出上片, 露出剖面, 请学生指出每粒种子的胚根、胚芽部分。这时学生自然就会得出:不管什么植物的种子, 都有胚根和胚芽。
通过这样分类教学, 参与实验, 既训练了学生观察物体的细微构造的能力, 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了知识, 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整体把握, 优化组合, 科学运用电教媒体
电教媒体多种多样, 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等。如何根据教学的要求, 优化组合电教媒体, 精心设计教学程序, 播放、演示准备好的电教教材, 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这就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
幻灯投影能提供丰富的自然事物供学生观察, 录音能将无声变有声, 可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给学生拓出驰骋想象的广阔的天地。如《美丽的自然界》是由抽拉片组成的幻灯片, 随着抽拉片的缓缓拉动, 银幕展现出一幅幅彩色画面:绿水青山, 田园禾苗如茵, 走兽出没, 各种各样的岩石下, 昆虫生息。五彩缤纷的花草丛中, 蝴蝶飞舞……在师生共同观赏和描述这些自然风景的同时, 用录音机播放事先录制好的与各种自然图景相匹配的咯咯蛙叫, 喳喳鸟语, 唧唧虫鸣, 哗哗流水等自然音响和万紫千红的自然美景有机配合在一起, 形成充满生机、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又如《自然界里的水循环》一课, 文中有插图。下雨是学生们熟悉的科学现象, 但形成“雨”的原因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于是教学中出示组合折叠幻灯片, 向学生演示“雨”形成的过程, 然后分组由学生亲手操作, 学生在一片“下雨”了的声中完成了实验。而后教师又演示了《云雨形成多功能演示仪》的实验, 收录机配有轻松愉快的音乐和“哗哗”的下雨声, 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培养了能力, 陶冶了情操。学生们纷纷表示:“老师, 等我们长大了造一个大降雨器, 好让家乡年年风调雨顺。”
3.如何科学理性使用媒体教学手段论文 篇三
关键词:化学教学 多媒体教学手段 使用 利弊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01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新的教学手段,就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现在已经广泛的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它极大的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优势已经逐渐显露出来。在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就极大的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其生动性与趣味性提升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在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更好的运用,这一问题亟待
解决。
1 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手段使用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其生动的表现力、大容量的信息量,教师间更加可以共享教研成果,更加丰富了传统教学手段,提升了化学教学中的效率。多媒体教学的生动形象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媒介中享受科学的魅力,也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求知欲。化学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利用幻灯片以及投影仪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生动的氛围中体会化学的奥妙,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增加学习的兴趣以及求知的热情度。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化学课堂的运用中,极大的缩短了教师书写板书的时间,增加了师生间互动的时间,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大容量的传授内容以及拓展讲授内容,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等。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经常会对教师单一的教学方式产生厌学情绪,学生也对教师单一的把知识重难点用汉字的形式书写在黑板上感到没有兴趣,这些方式都不便于学生的理解。
2 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手段使用的弊端
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也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注意其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手段使用的弊端,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中,都是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在课堂中就省略了板书的环节,教师只是单纯的按照课件内容进行讲解,这样很大程度上会加重学生接受信息的负担,其课堂信息的容量就会是传统的教学的两倍甚至更多,这样快速的课堂进程,让学生接受起来有困难,要考虑到学生接收信息的能力。多媒体课件播放的过程中,教师的讲解要短而精,不要让学生分不清主次。在化学课堂上,多媒体的演示实验分量逐渐加重,削弱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实验,没有了让学生亲手操作的过程,不能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实验经验,化学是典型的实验科学,实验功效是化学发展的基础,单纯的依赖多媒体不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严谨性。在多媒体的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注意力主要放在对课件的播放上,手不离鼠标一直点击下一步操作。这样的课堂模式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而教师察觉不到,教师在播放的过程中忽略对学生学习状态以及情绪的把握,减少了教师与学生间的课堂交流。
3 合理使用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化学教学中,最难的并不是让学生去记忆公式或者计算题目。而是如何让学生对化学这个即抽象又具体的自然学科有一个形象的概念。说它抽象是因为,化学中很多反应是不常见甚至是罕见的,说它具体是因为很多化学现象又是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或者可以通过仪器进行观察和记录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很好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大大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感性认识,从而能更加容易地上升到理论认识。当然,在化学教学的多媒体运用中要注意如下几点事宜,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对于多媒体教学不应该片面追求,而应该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就应用的普遍性来说,仍然是有局限性的。因此,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不能忘记了“本”而却紧紧抓住“末”。第二、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抛弃传统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的确存在着其优势,可以将许多难以见到或者微观的化学反应,通过一个图片或者一组动画呈现在学生面前。但是,这样也有其局限性: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学生虽然能够看到反应或者某种现象的全过程,但是,却无法参与到过程中去,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不能作为亲历者。这种主观感受的不同,必然导致对知识内容掌握的不同。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放弃传统教学手段,尤其是实验手段,要经常组织学生亲手进行实验,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第三、提高教师素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作用。多媒体教学涉及到软件制作、计算机应用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教师队伍自身素质要不断提高,适应多媒体教学的制作要求。不能单纯地从网络下载现成的教学材料,而是应该根据自身课堂重点,制作与其相关的教学课件,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在化学课堂中的良好效果是不容忽视的,但我们也要注意其弊端,要吸取精华,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赵爱娟,王少卿,曹旭静.多媒体技术对有机化学教学的影响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19).
[2]唐然肖,刘海燕,李卫宁,等.青年教师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4.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媒体资源 篇四
一、利用实物投影。
二、利用录像。
三、利用计算机教学课件,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四、复习阶段,计算机教学课件再现实验过程,提高复习效率。
五、要把握好合理利用原则,不能用计算机教学课件全盘代替物理实验。
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媒体资源
一、利用实物投影,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视度。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经常需要做一些演示实验,但是演示实验往往存在一个可视性不强的问题,很多学生在由于距离老师比较远,观察不到实验现象。利用实物投影可以放大实验器材,呈现良好的实验效果。例如:在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实验中,我们把盛有不同温度水的烧杯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在两杯水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红墨水在两杯水中的扩散过程就非常清晰的展现在大屏幕上,每一位学生都能非常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再例如:观察电流表的实验,电流表是演示实验用器材,但是电流表上的数据比较小,电流表接入电路后表盘的转动都是在演示实验中不容易看清楚的。用实物投影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把电流表接入电路后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调解放大倍数就可以让所有同学都能看清表盘数据并观察实验现象。弹性形变时物体的微小形变,二、利用录像,让学生观察到不容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有一些实验现象是在课堂中不容易演示的,我们可以通过用录像播放一些成功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托里拆里实验是用水银做的,有的同学就会问用水来做这个实验会怎么样呢?这个实验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演示的,我们可以通过人教版所配制的录像演示科研人员所做的实验,通过观察比三层楼还要高的水柱,极大加深了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再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部分时恰好是夏季,雾、雾淞、霜、雪、冰雹是绝对看不到的,云、雨、露珠虽然能出现,但是在课堂中我们很难直接观察到。所以我们用录像把这些自然现象浓缩在一个几分钟的片子里,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材料的各种性质、三、利用计算机教学课件,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初中物理知识中有些物理现象、过程难以被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学生想象,仅仅用语言的描述很难让没有感性认识的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这些知识点往往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而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对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有很重要的帮助作用。我们用计算机做的逼真的物理模拟,可以把抽象的规律和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摆脱思维障碍。例如:很多学生对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难以理解,我们用flash工具做成一个演示课件,通过形象的模拟音叉的振动,放大的空气中分子的疏密变化展现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声波形成过程,大大降低了这个知识点的难度,促进学生对声波形成和传播过程的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现象、磁体的磁化过程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把抽象的原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四、复习阶段,计算机教学课件再现实验过程,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阶段,免不了要复习实验。如果把实验重新做一遍就会费时费力,而我们用计算机教学课件再现实验过程,就会大大节省实验时间,同样再现实验过程,达到复习效果。例如:阿基米德原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实验,在复习时我们把各个因素对浮力大小的影响用计算机教学课件再现,学生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重新回顾实验的过程,再次总结实验规律,提高复习的效率。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实验、牛顿第一定律的理想实验、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实验等实验的复习均可以采取这种方法。
五、要把握好合理利用原则,不能用计算机教学课件全盘代替物理实验
物理学科的特点就是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并通过讨论总结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实验,能逐渐掌握观察、实验、类比、对比、转换等方法,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动手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如果用多媒体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实验制作成动画课件,上课时教师在荧幕上演示实验过程,实验效果也非常明显。从表面上看教师上课容易了,教师在荧幕上指一指前面讲一讲好象把实验过程讲明白了,结论也非常清楚。但是学生没有动手、动脑机会,一个很好的发现学习的机会就变成了电子版的填鸭式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微机辅助教学课件不能全盘代替物理实际实验。应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制作或选择优秀的适合的教学课件,把通过现有的实验条件难以在课堂完成的实验做成教学课件,起到辅助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
5.化学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 篇五
都厚欣 李香梅
(吉林省柳河县向阳镇蓓林学校)
多媒体的使用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也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有些教师不管所教内容是否适合多媒体,都把其制成课件,统统打到屏幕上,特别是公开课或示范课,好像不用多媒体就不能算是一节好课。一味追求课堂教学上的“奢华”,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最终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那么,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呢?首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些实验能实际操作的绝不能滥用教学多媒体。例如,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以及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收集的验满。有的教师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制成课件,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符合学生的感性认知规律的,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实验态度的。
其次,一些较为抽象的微观世界,如微观粒子的结构(像原子的结构)、粒子的运动(像分子、原子、离子的.运动)、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像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这些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来演示。例如,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把软件设计制作为动画形式。2个H2O分子分解为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重新结合成2个氢分子,2个氧原子又重新结合成1个氧分子,然后,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氧分子聚集成氧气。通过这个动画,使学生仿佛真的看到了分子和原子的重新组合,也理解了化学反应的实质。
第三,有些化学实验如果操作不当会造成一定的后果,甚至危险。这些内容不适合用真实的实验来演示,但通过教师的讲解又缺乏一定的说服力,如果用多媒体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进行步骤分析,慢放动作,不仅能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还可以渲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例如,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飞溅;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撤离导管,水倒流进入热的试管,试管炸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前先加热后通入一氧化碳,发生爆炸。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入一氧化碳后停止加热,导致还原出来的铜重新被氧化。
第四,对于初中化学有毒的物质的演示实验不能做的,可采用多媒体来演示。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例如,CO还原氧化铜这个实验,我把虚拟实验软件输入计算机,学生通过“虚拟实验”亲自在电脑上操作,实验前先通入CO后加热,实验结束后继续通入CO至试管冷却。
第五,还可以在阶段复习总结时采用多媒体教学。例如,传统的复习课是老师一边讲一边将有关的知识点写在黑板上,这样既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教师在黑板上又是写,又是擦,还挺累。最后不能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将知识结构事先制成课件,复习时,一边讲,一边逐步把知识结构显示出来,及时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网络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有利于学生理清知识的前后关系。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实际、学生实际、学校实际以及教师实际等因素正确使用多媒体,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6.如何科学理性使用媒体教学手段论文 篇六
(参加优质课评比活动后的反思)
敬南镇中学 胡 舰
摘要:扼要阐述了现代化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后,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易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多媒体
优势
存在的问题
对策
本学年我校组织了全校性的“新课程决战课堂大练兵”教学比武活动,参赛教师共有34人,其中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师有26人。可见,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已普遍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出现,打破了历来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以动态的、开放的、交互的新思维方式,有力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然而,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审视这些运用多媒体辅助的课堂教学。发现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发表以下几点看法,以供同仁磋商。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很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加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多媒体融于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同时,形象直观能突
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能够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从而突破难点。
2、是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不同内容,利用多种媒体技术,以其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特点强烈地刺激学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增大课堂容量,扩展学生的视野。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时光板书和画图就能占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讲完练完这么多内容也需约两课时的时间。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节省了大量的板书和画图时间,保持了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连贯性。
二、教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在先进多媒体教学手段下存在着传统教学思想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教育技术的作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自然会跟着先进。于是在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只是变“人灌”为“机灌”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我行我素。
2、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冲淡了教学主题
现代多媒体赋予了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而课堂教学也完全因为多媒体辅助而变得多姿多彩。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多样性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变抽象为直观,化空洞为充实。然而,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上从头到尾都
用多媒体。在某些公开课上,甚至看到一些教师纯粹以多媒体替代板书,将多媒体视作"电子黑板"。由于过多使用,使课件变得杂乱,而冲淡了教学主题,误导学生。
3、机械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更加被动
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有利于个别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然而有些教师便片面追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也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有的老师在上公开课时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让计算机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更有趣的是,曾经由于教师在操作电脑时多按一次键,电脑便自说自话,教师顿时手忙脚乱,学生哄笑不已。
三、正确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对策思考
为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整体作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根据不同教学要求把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交互使用
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几句话的结语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比用幻灯片效果差。在讲复习课的时候,可利用多媒体的大容量特点提高教学效率,但也要注意穿插传统教学手段,如中间的停顿,辅助解释,让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先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位学生等等,这样做就更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2、根据不同学科和学生特点灵活选用课件并加以适当修改补充
国家远程教育资源提供的课件或各类商业课件,它们大都集各专家之精华,集各专家之智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重点难点的把握,以及突破这些关键所设计的方案都有其独特的专业水准。但它们并不一定适用于我们的教学,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根据教学需求,重组教学课件。因为,教案是执教者根据教学要求、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一人一个样,一次一个样,教学课件效果也是同样道理。
3、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才是真正的主导。计算机固然有与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常规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如投影机放大演示功能、展示台的实物静态展示功能、教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功能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而定,选择合适的媒体,以最佳效果为原则。唯有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表现手段,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并非越先进越好,用得越多越好。
4、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特点使多面体辅助教学更具人性化
多媒体辅助教学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变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光明性、不可抑制性及其在我国的现代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我们不应该放弃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继续尝试。关键是如何结合传授内容,设
计制作适合教学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实用课件,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教师在设计制作教学课件的时候,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必须对教学课件的总体框架进行严格的把握,即进行教学要求分析,使课件中的知识点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总体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导航器,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教师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这样才真正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精髓。
7.如何科学理性使用媒体教学手段论文 篇七
一、多媒体手段用过头, 淡化了教学目的
多媒体手段能够集音视频为一体, 可以形象、动态地创设出与课文中内容十分相近、甚至完全相同的情境, 因而会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能够在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时空状态下学习。比如, 生日party、自选商场购物等活动, 教师可以借助视频或PPT动画设置出人物之间的对话等情节。有了这样的情境, 学生学习的兴趣会被快速地激发出来, 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主动性更强。
不容忽视的是, 笔者在校内外听课的时候, 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因为太过注重情境创设, 将声、形、光、色大量地交融在课件中, 学生的感官一时间交互接受着多种信息, 给学生的眼耳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应接不暇的感觉。虽然课件中每一个细小的组成部分都能体现出教师的课件制作水平, 折射出教师用心良苦的付出, 但此时课件因超出了实际教学的需要, 导致大部分学生对课件的反应出现了事与愿违的茫然, 最终使预期的效果大打折扣。比如:在六年级下册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Unit5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中, 教材内容比较适合用教室里、课桌上、学生手中的书籍和学习用具操练对话, 而不大适合撇开学生的实际去用多媒体, 但有不少教师为了使用多媒体手段非要设计情境, 致使课堂出现了差强人意的结果。
笔者在教这节课时, 用自己教的两个班做了一下对比:3班的单词、对话、对话中第三人称的转换, 是利用学生手中的书和用具进行练习的, 学习过程自然而流畅, 学生学习效果也很好, 整节课的课堂气氛很活跃, 学生参与性很高;4班的单词和对话是利用多媒体图片辅助学习的, 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精美的图片上, 反而容易忽略句型的结构和句型的准确应用, 整节课的课堂学习气氛、效果远不及3班, 学生的参与性也不如3班好。
有的课件因过分注重趣味性, 过度地渲染氛围, 将多种情节要素—人物的表情、心理变化、动作细节等混杂在一起, 把情境安排上升到情节的故事化, 致使学生过分地投入到故事之中, 偏离或淡化了学习的目的。课后, 学生能回想起来的更多的是诸如小品的包袱一样的细节, 而不能与学习目的挂起钩来。
这样的课堂教学, 虽然克服了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 但就教学目的的达成情况来讲, 并不能够令人满意。
二、蜻蜓点水式地使用多媒体, 仍故步自封
在多媒体技术已基本达到了普及程度的今天, 在使用方面还存在着理解上不深不透的问题。笔者在校内外听过不少课, 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教师能够设计多媒体课件, 执教时也能在各环节中用到多媒体手段, 但应用水平比较低。有的教师仅局限在简单播放一下音频或视频, 出示一下教学目标之类的环节框架 (文字材料、习题) 、知识点等内容;有的教师只是简单播放几幅PPT动画图片或几段文字。整个课堂还是脱不开教师唱主角的老套讲解、示范, 基本上看不到人机多元互动的成分, 仍然是把学生当成受众, 学生没有占到课堂主体的地位。这样的多媒体应用, 充其量只不过是给教师减轻了课堂上板书之类机械劳动的负担, 看上去只是节省了一点时间, 但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也没有通过使用多媒体使课堂实现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目的。
这样的课堂, 就其表象来说, 是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理解肤浅的表现;究其实质来讲, 是对多媒体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型课堂的断章取义。
三、僵化地使用多媒体, 遏制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教学实践中, 有的教师认为, 只要课前把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好了, 那么这节课就准备好了, 上课就有了主心骨。到了课堂上, 教师只需顺着课件一步步推进就完全可以了。
如果你经常听课的话, 就会发现无论是交流课、研讨课, 还是观摩课, 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表现:不顾学情和课堂实际, 依据既有的课件, 进行超时、超量、超限的信息浇灌, 一味地用课件牵着学生的鼻子推进。课堂就像已经设计好的计算机程序一样, 按照预先设定的思路、环节、模块进行, 学生不得不顺着教师的预设行走, 看不出有任何预设之外的东西。
殊不知, 教师在设计课件时, 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学情, 不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而是紧紧地牵引着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课件走, 学生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往往被限制在教师设好的框架里而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长此以往, 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的发展必然受到限制, 这样的课堂很难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四、结束语
8.如何科学理性使用媒体教学手段论文 篇八
[关键词] 电化教学 课堂效率
前不久,学校举行青年教师比武活动,笔者能够有幸担任评委,听了不少青年教师的课。在评分细则里有这么一条:“能够恰当的使用电化手段进行教学”,权重是5分。每位老师都生怕丢掉这5分,不管需要不需要,适合不适合,都统统用上了电化手段。有很多教师用得很好,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有部分教师适得其反,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形式主义
电化教学虽然是科学的先进的效果明显的教学手段,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涵盖整个教学过程,有的讲授内容根本就不需要或不适合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但有的老师为了在比武中不扣分,生硬的使用了一些并不适合的电化手段。有一位高三教师在讲字形时,为了使用电化手段,把一些常见的别字都打在幻灯片上,展示给学生。而这些别字在教辅资料上面全部都有,学生完全可以借助辅导资料对一些常见别字进行整理归纳,根本就没有必要眯着眼睛盯着幻灯片。整个课堂上电化手段仅仅是个形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二、画蛇添足
电化手段教学是充分利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辅助教学。电化手段的出现,被认为是教学活动的一次革命。运用各种电化教学手段,许多过去在教学活动中无法办到的事情都变成了现实。应该来说,它可以极大的扩充课堂容量。但有的教师在使用电化手段教学时一味的追求课堂容量,眉毛胡子一把抓,把一些毫无关联或关联不大的图片、音乐都用了上来。有画蛇添足之嫌。例如有位老师在讲柳永的《雨霖铃》时,首先放了一段周华健《其实不想走》的MTV。这是一首流行歌曲,虽然在内容上有那么一点点关联,但是这首歌旋律明快,节奏感强,显然与《雨霖铃》这首词里所表现的悲凄、深沉的情调不相符合。而且大部分学生都对MTV里周华健的俊朗、亲切的形象所迷恋,完全抛弃了《雨霖铃》里主人公那种离别时无语凝噎、伤痛欲绝的情感氛围。就是因为这个MTV成了个累赘,影响了整堂课的效率,给人以画蛇添足的感觉。
三、高耗低效
电化教学手段本来可以极大的扩充课堂教学容量,但有的老师由于使用不当,结果却适得其反。有位老师在讲作文的标题艺术时,用幻灯片打出了很多的拟标题技巧和一些例子,边放映边讲解。学生就拼命的抄,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听老师的讲解。而且由于授课者操作不当,中间出现了5分钟的冷场。其实像这样的内容,老师完全可以把拟题技巧和例子印发学案,这样可以省去学生抄写的过程,可以集中精力来听老师的讲解。整个课堂,学生边抄边听,老师边操作边讲解,都很辛苦,但效果并不理想,是一堂典型的高耗低效课。
四、舍本逐末
恰当的运用电化手段进行教学,本来可以极大的扩充学生的视野,但有的老师不顾课堂教学目标和讲授重点,盲目的使用电化手段,出现了舍本逐末的现象。比如有位老师在讲“现代文阅读技巧”时,选的材料是一篇关于伽利略的文章,授课者没有很好的使用电化手段去讲授现代文阅读的技巧和认知规律,却用动画把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运动展示了一番,学生看得还是蛮感兴趣,可是整个语文课就变成了物理课。
以上失误发生的原因,不是电化手段的问题。电化教学本身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是能够恰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来提高课堂效率,那么怎么样才能够使用电化手段来提高课堂效率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抓住一个“的”
每一堂课都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的,这是我们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在教学中,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和教学对象,依照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确定使用不同的电教媒体,要明确需要解决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哪个方面或者哪个环节的问题。在运用电教手段时,应考虑教学的任务和要求是什么,确定进行电化教学的具体目标。例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是解决某一重点、难点问题;是为了提供感性材料弥补学生已有经验不足,还是为了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是为了帮助理解,加深印象,促进记忆,还是为了使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是扩大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启发想象力,还是培养某方面的技能技巧;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还是为了扩大教学范围和规模等等。制定的教学目标要适中,既不能过高也不过低,特别要考虑如何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克服形式主义。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手段,都要围绕这个“的”来运用。
2、落实两个“突”
每一堂课都可能会有一些难点和重点,很多时候,传统的教学手段可能很难落实。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恰当的运用电化手段来突破难点和突出重点。例如有位地理老师在讲月食和日食时,为了把抽象的天体运动形象化,就用动画把月亮、地球、太阳的运动表现出来。运动到哪一步就叫“月食”,运动到哪一步就叫“日食”,边看动画边讲解,效果很好。又如一些化学演示试验,化学反应的条件很苛刻,一次、两次可能很难成功,或者试验本身有很大的危险性,不适合老师当堂演示,那么这时候就可以用多媒体来演示,很多时候还可以放慢镜头。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看清楚试验的全过程,又可确保成功率和避免危险性。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3、坚持三个原则
(1)、实用性原则 电化教学包容量再大、再先进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我们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这种手段来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在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时一定要坚持实用性原则。有必要用时就用,没必要用时就坚决不用,不要“为赋新词强说愁”,为电化而电化。也不要把课堂变成电化教学手段的技巧展示,课件再美,形式再好,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因此,一定要坚持实用性原则。
(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 电化教学过程与一般教学过程一样,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的老师花了很大的精力制作了一个课件,就以为万事大吉,所以课堂上就会出现“学生看着屏幕、听着扬声器,教师操作鼠标,其他教学活动很少,甚至连板书都没有”的现象。其实,教学活动是一个生成性的过程,这绝对不是仅靠一个固定的课件所能驾驭的。因此一定要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不然就会出现“重知识呈现、轻能力培养、重课件展示、轻情感交流”等问题。
(3)、“传统”与“现代”最优组合原则 网络信息时代,教师如果对现代教育技术熟视无睹,恐怕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但是,如果唯“现代”为美,而忽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恐怕亦难胜任今天的教学。一堂好课,体现的是教师的教育理念,培养的是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情感价值观。教学手段,无论现代还是传统,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辅助工具,因此,课堂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二者不可偏废。要选择教学媒体,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而且要考虑教学的需要和各种媒体的功能及特点,考虑本校的具体条件,即现有设备,利用现有的电化教学媒体的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力求使各种媒体长处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出来。
4、遵循四个步骤
(1)、选择电教媒体 综合考虑教学目标要求、文字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及媒体特性,恰当运用投影、录音、录像、计算机课件或网络资源等电教媒体中的一种或多种形式。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三条原则,即目标明确性原则,讲求实效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在选择电教媒体时,既要注意多种电教媒体的优化组合,又要考虑与传统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以增强教学效果。
(2)、确定电化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电教媒体,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3)、设计电化教学过程 教师对教学过程中播放内容、播放方式、播放时机、时间长短、先后次序,是否重复播放,均需要作出科学、合理、详尽的安排,做到步骤有序,安排得当。如果演播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也要区分主次,有所侧重。
(4)、编写电化教学方案 完整的课堂电化教学方案一般包括:课题、授课时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的类型、电教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的名称和数量、教学过程的具体安排和教学过程流程图等。其中教学过程安排和教学过程流程图是课堂电化教学方案的主要组成部分。
总之,电化教育是教育改革,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提高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有效手段。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并非电化教学手段运用得越多越好,媒体越高档越好。投影片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必使用录像;挂图能达到的,就不一定非要使用投影片。教学媒体的选择一定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将多种技术最佳结合,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胡精锐《教学手段是“亮点”而非“卖点”》《中国教育报》2006年7月18日第8版
[2] 龚道敏《岂能用“优劣”一评了之》《中国教育报》2006年3月21日第7版
[3] 邹立群《革新传统语文教学方法 使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中学语文》
[4] 叶亚《电化教学在语文课中的应用》
[5] 王永飞《现代教学技术无可替代》《中国教育报》2006年6月27日第8版
[6] 黄兵先《守住“传统”用好“现代化”》《中国教育报》2006年4月11日第8版
[7] 沈赛飞《我对电化教学的一点看法》
[8] 田平《摆正多媒体技术的位置》《中国教育报》2006年5月9日第8版
[9] 《论电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
[10] 《 浏阳市中小学电化教学常规》(二OO四年九月十九日)
作者简介
张治湘:(1979—),湖南宁乡人,湖南省宁乡县第二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
刘小燕:(1981—),湖南宁乡人,湖南省宁乡县第二中学化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化学教学。
9.如何科学理性使用媒体教学手段论文 篇九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实验课;课堂板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抽象内容具体化、复杂过程简单化、枯燥内容形象化、隐形内容显形化;可以配合场景,创设探究的环境,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和欢迎。但我们也必须深刻认识到,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目的。试图用多媒体教学取代传统教学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应正确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1)多媒体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性设备,不是教学的全部。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主场,其核心是思想交流的舞台,这种生命的交流是任何一种机械都不能替代的,但在教学中,我们一些老师大量采用绚丽的图片、刺激性的音响冲击着学生的感官神经,不仅造成学生长时间的神经疲惫,也使这一充满灵性的人文交流简单化、机械化。课堂中,教师讲的是津津有味,学生看的是目不暇接,课堂表面上轰轰烈烈,但在事实上,师生之间的思维交流始终是单向的,没有任何沟通,且学生的注意力没在教师的讲授上,而是以猎奇的心态浏览着课堂上从未有过的信息,这是一种变相的填鸭式教学,它没有将食物塞进到“鸭子”嘴巴中,而是堵住了孩子的耳朵,课堂知识没有在孩子的心中扎下根。因此,在多媒体使用中,教师不能以课件的简单呈现来替代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启发和诱导,更不能因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而忽视学生对教材的思考、理解和反馈。在课堂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训练活动、实践活动及反馈活动仍要学生自主完成。在此过程中,始终都要把学生放在教学主体的地位。
(2)丰富多彩的画面不能代替课堂板书。板书是课程知识要点的浓缩,是知识体系化和学生再认识的拐杖,另外,教师个性化的字迹也是对学生兴趣培养的重要途径。虽然精美的幻灯片有较强的预设性、便捷性,但也无法替代传统板书对学生的陶冶作用,所以过多地依赖媒体展示作用,造成学生视觉感知的僵化,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受到影响,无异于扼杀了面授学习的潜在魅力,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兴趣的培养。
(3)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阵地,这一教学过程的实施,要不了半点的“创新”。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的基本实验,不仅具有可行的操作性,也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孩子观察、动手操作、分析归纳能力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但在多媒体进入课堂之后,一些老师把本应演示或者学生合作完成的实验改作媒体展示,使一节兴趣盎然的课程变得索然无味,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凡是要求教师演示的实验,必须实事求是的完成,需要学生合作完成的实验,一个也不落地指导学生完成,决不能采用多媒体走捷径。
(4)幻灯片制作中,画面应简洁、明快,色彩搭配要合理,字体大小应适中,整体布局讲究美观大方。多媒体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在备课时,不应在课件制作上下大功夫,只需要使课件画面符合美学的基本常识,给学生以美感。在这个过程中,切忌采用一些动态的、与课业无关的小饰物无损画面,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课堂教学的效率。
(5)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殊功能,比如展台的作用。现阶段我们提倡高效教学,高效教学的特点就是小组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但一些学生比较自卑,不善言辞,我们可以让他们将自己的见解写在练习本上,通过多媒体展台予以展示,一方面成就了这些学生课堂表达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激活学生的课堂思维,推动课堂向高效化迈进。
(6)多媒体技术有利于直观演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直观的演示,是多媒体教学最主要的特色。一个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再强,总不如让学生边看、边听、边想、边动手的效果好,人类感官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因刺激的方式不同而不同,视觉占83%、听觉占11%、触觉占3%、味觉占2%、嗅觉占1%,而综合刺激才能产生最佳效果,由于多媒体教学提供的图形、声音、影像等交互界面及其交互操作,能对学生产生多种感官刺激,使原本单调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教学具有直观、形象、动态演示等一些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功能,形象地呈现事物的现象,具体地表达事物发展的过程,生动地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比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分析讲解更直观、更易懂。在这过程中,启发、探究、实验、质疑、收集信息、分析、自主学习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这样利用多媒体形象地呈现了事物的现象,直观地表达了事物发展的过程,通过动态演示生动地揭示了事物的变化规律,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再加上教师的适时讲解,做到把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突出了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新科技革命下教学的必然结果,任何一个教师也无法回避这场变革。与此同时,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运用中,必须把传统的教学优势与现代教学手段融合在一起,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才能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实现这场教学革命的嬗变。
作者简介:王秋会,1963年生,女,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人,中师职称,就职于陕西咸阳市旬邑县职田镇小学,研究方向:教育学。
10.如何科学理性使用媒体教学手段论文 篇十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 结合多媒体技术开展以学生为主的课堂
如何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来说, 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检查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而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加工的主体, 思维的积极建构者。在这种主动探究, 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是自主学习的、快乐的、思维活跃的、富有创造性的积极心态。这样的教学模式, 学生才能真正地投入学习中。另外, 改变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 新课改理念下的历史课堂, 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思考、性格参与到课堂活动, 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教学实践中, 课堂组织形式的转变, 势在必行, 同时也是将初中历史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的前提。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新的课程改革, 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 强调历史课程标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依据。《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中新理念的提出, 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同时也要求我们历史教师要不断学习, 很好地理解、领悟现代科学教育教学观, 更新教学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才能胜任自己的角色和岗位。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教师必须加强学习, 加强对初中历史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 随着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师尤其要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不断学习新的技术,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 实现熟练灵活地操纵多媒体, 积极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同时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 制作适合学生特点的课件, 并加入音频和视频, 使学生在课堂中身临其境地接触教学知识, 这样能提高课堂效率, 实现高效课堂。同时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等。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 实现教学的现代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可以预言,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必将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但是, 任何技术从来都是双刃剑, 多媒体技术也不例外。我们要多角度展开思维, 从多方面分析问题, 引导学生把知识向能力方面迁移、能力向应用方面迁移。因此,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 力图展现历史教学的趣味性。
首先, 运用多媒体技术, 制作教学课件。课标指出:“按照课标的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还可以编写与初中历史教学有关的视听教材。教学课件不仅要突出教学目标, 更重要的是课件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并且生动。通过图片文字的形式, 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其次, 运用多媒体技术, 制作视频音频文件。根据教学的需要, 发挥信息技术媒体丰富的表现力, 把教科书中的实验教材变成融解说词、背景音乐、动画、视频为一体的电子实验;把教科书中的插图由静态的平面图变成动态的三维模型;把原本单调枯燥的描述历史抽象概念的实验变得更充实, 更形象, 更具有吸引力。
四、总结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 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学习, 而在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有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使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有机地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和多媒体的运用结合起来, 使每一堂课都可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要求学生合作探究, 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信息的能力, 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使学生掌握终身有益的学习方法。同时多媒体教学创设的有声有色的教学环境, 可以最大程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自觉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从而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 实现学习的效果。
总之, 新课程理念下, 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使学生在民主、平等、愉悦的气氛中, 质疑、创新, 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因此, 我们要紧跟新课改的步伐, 积极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这样才能促使初中历史教学更大地突破和发展。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我国教育进入了新的里程。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 初中历史教学不断地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 积极地创新教学理念, 开拓新的教学方法, 尤其是将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 实现多元化教学。除此之外, 初中历史教学不断探索以学生为主题的课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真正领悟历史的内涵。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历史教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赵亚夫, 《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历史系列》[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魏国栋, 《新课程改革研究丛书》[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施福荣, 《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课教学研究》[J], 《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5
[4].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 北京师范大学山版社, 2002
11.语文课堂如何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篇十一
一、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愈加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的目的。小学语文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和影响是很有力度的,也是深远的。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利用多媒体电脑进行语文辅助教学是体现时代特色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化静为动,实现声像同步、视听结合,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引导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为美学教育开辟更广阔的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如在教《燕子》这一课介绍燕子的外形时,我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处理文学信息的独特功能,把这样两段文字输进计算机:其一,全身的毛都是黑的,还有一双翅膀和一个小尾巴;其二是课文的原句,并在“乌黑发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凑”、“活泼机灵”几个词用不同颜色表示。教学时我不断将两个句子切换,让学生对比、分析、理解比喻句的作用,从而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句子描绘的优美、形象,从中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又如,教学《鹅》这首诗时,我用电脑多媒体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一只雪白的鹅伸长了脖子,在清清的湖面上悠闲地划动着红红的脚掌,湖面上荡开了一圈圈碧绿的波浪。画面上雪白的鹅身,碧绿的湖水,红红的脚掌,丰富的颜色深深地吸引了学生,配上岸边轻轻拂动的杨柳,碧波荡漾的湖面,一远一近,有动有静,美丽的画面,使学生领略了诗中的意境美,受到了美的熏陶。再如教学《海上日出》一文,我可以根据课文2—5自然段内容,自制出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让学生一边听录音朗读,一边看海上日出的过程。学生凭借多媒体的演示,仿佛亲眼看到海上日出的全过程,也就能更深刻地领会作者的观察角度和方法,体会到“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啊”这一文章中心。
小学语文教材中带有情感性的课文有很多,如《再见了,亲人》《凡卡》《倔强的小红军》等,教学中,都可以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图像与音响引进课堂,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创设再现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境,烘托渲染气氛,使学生通过视角、听觉的想象,将学习活动寓于情感趣味之中,冶情冶性,得其感染熏陶,并走进课文与作者共鸣,促进对课文内容的深刻体会。比如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可以把学生带到数千公里之外去“实地”考察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去感受胶东半岛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去观看几十年前那惊心动魄的飞夺卢定桥,去欣赏北大荒那翠色欲流的可爱的草塘,去观赏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通过虚拟系统去“直接”品尝香喷喷的奶茶和手抓羊肉,和热情的蒙古少女对歌,体验“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那情真意切的场面……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意志品格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的比重最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在阅读教学各环节中,恰当运用教学媒体,可以使学生共享文字、图像、音乐等,缩短教学时间,增加教学密度,激发学生兴趣,较好地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促使学生观察、思维、理解能力的形成。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先播放一段漓江两岸迷人风光的录像,再配上清新典雅的乐曲,让学生饱览桂林山水的“奇、秀、险”和“静、清、绿”,亲身感受一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奇妙感受。这样,无需多说,学生的身心自然会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又如教学《可爱的草塘》是一篇文质兼美,写景状物的抒情散文。作者满怀喜爱、赞美的激情,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极具北大荒风情的优美画卷:大海一样的草塘,翠绿的浪花,清凌凌的河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讲授这一篇语言优美、妙趣横生的抒情散文,一开始,我就根据课文内容介绍北大荒的特点,出示草塘、小河、野鸡、狍子等灯片,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录音,听后让学生回答问题,使学生较快的感知了课文内容,而且诱发了学习兴趣,为理解课文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每个环节时,我重复让学生共享文字、音像,调动学生各感官参与学习,品赏情境,使学生较好地体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能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较好地表达出人物的情感,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合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开辟作文教学的新途径
作文也是语文学科中的半壁河山,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作文,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激活了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为作文教学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对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提高,写作能力的培养,智力开发和良好品质的养成都有帮助。
1. 用计算机多媒体发掘写作材料
作文需要反映现实,再现丰富多彩的生活,而多数学生不仅生活积累少,而且零散,下笔时往往不知从何说起。比如以《我的一天》为题,学生会觉得每天都差不多,都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天天都平淡无奇。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去挖掘有意义的值得一写的素材呢?方法很多,但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则较为快捷、直观、形象。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准备好的教学软件,并配以轻松优美的音乐,画面内容可以是一家人团聚为自己庆祝生日的快乐情景;可以是和父母共同做家务;可以是一次有趣的实验或是一堂自己深受启发的课;还可以是一次郊游、一次运动会……这些画面使学生在观看、欣赏时,自然而然地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浮想联翩,从而产生创作的冲动,这就根本上消除了学生作文无米下锅、无话可说的苦恼。同时,也让学生明白,只要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就有说不完的话。
2. 用计算机多媒体激发写作兴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催化剂,是学生写作的原动力。但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又非易事,因为,多数学生对写作有畏难情绪,如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作文教学中,则能独辟蹊径,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趣。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自己的家乡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事先剪辑编制好的资料,画面上出现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熙熙攘攘的人流,绿树成荫的宽阔大道,展示城市的现代、繁华;然后将画面切换为郁郁葱葱的田野,绿满枝头的果园,流水潺潺的小河,展示乡村的宁静、柔美。这些似曾相识的场景,在学生心里激起阵阵涟漪,要把美丽如画的家乡诉诸笔端的激情油然而生,在这样的情景中作文,何愁没有写作兴趣。可见,把现代教育技术作用于作文教学,能使学生写有兴趣,趣又促写,变被动为主动,不再将作文视为难事。
3. 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写法、评讲习作
作文指导与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指导习作则极为便捷高效。在指导写作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将事先选定的范文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评析,体会写法,从而为自己的写作设计好思路。在习作讲评时,教师又将学生习作展示出来,组织学生观看、讨论、修改,这样就增加了学生作文实践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12.如何科学理性使用媒体教学手段论文 篇十二
关键词:教学;多媒体;导入新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264-02
信息技术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注入了新鲜血液,它的发展冲击着传统的“以教室为环境、以教师为中心、以纸介教材为工具”的封闭式、单向传输的课程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下面就来谈谈运用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的一些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
传统的数学教学内容以严肃的“板着脸孔”的文字语言为主,远离现代社会与学生已有经验。因此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想学、乐学、愿学,教师制作直观、逼真的教学课件,给学生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这就要在新课的导入上下工夫。创设情境导入就是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把形 、情、境、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再不会感到单调、枯燥,为激发学生想学、乐学提供了条件。例如:在教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播放了一段录像,就是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香港回归祖国的歌咏比赛镜头,每当一个队员演唱完,评委老师就亮分、报幕员说,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一号选手的最后平均分是92分 ……这个平均分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来教给你们一项新本领,然后引入课题。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个个跃跃欲试,由传统的被动学变成了主动地学,并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更深刻。
二、比较激疑导入
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学贵在疑,由于小学生的感知,认知方面的局限性,对所有事物是好奇心特别重,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奇的特点,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适时运用比较激疑,使学生有疑可问。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节时,利用多媒体,首先让学生看到的是自行车、手推车、汽车等车轮都是圆形的,接着再将它们的轮子换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形状,这样学生个个笑得前仰后翻,连连摆头,而且感到非常不舒服。最后换成椭圆形的,同学们都说:“也不行,没法坐。”教师接着说:“为什么圆的轮子就行呢?而其他形状的都不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短短几句话,同学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兴趣达到高潮,寻求知识的兴趣空前高涨,这时,教师再传授新知,必定事半功倍效果很好。
三、巧设悬念导入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如果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始就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探讨知识,获取新知,我们教师上起课来也轻松许多。例如:教学“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师利用投影片让学生当场书写一些数,师生进行比赛,看谁最先判断出这些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跃跃欲试,但随着数位增加,数目的增大,他们的判断会越来越慢 。很自然,学生会想:老师用的什么诀窍,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教师抓住这一“火候”,启发导入,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引起对新知强烈的探究愿望,把学生带入广阔的数学天地。
四、启趣谈话导入
就是利用儿童的童心,根据低年级的儿童对彩色图画的敏感,对小动物的偏爱,制作一些动画片,小故事,为儿童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同时配上富有启发而有趣的谈话,来提高学生参与欲望。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我制作了“小猴子请医生”的动画片让学生看,并配上录音:有一次,小猴子的妈妈生病了,要小猴子上山请山羊医生为妈妈治病,临走前,妈妈说,山羊家和小兔家的房子很像,只是稍有点不同,山羊家的房子呈正方形,小兔家的房子呈长方形。可是,顽皮的小猴子还没听明白撒腿就跑,到了山上,看见差不多的房子才愣住了。这时,小朋友完全进入情境中,都愿意帮助小猴子,可是他们也不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呀!于是教师趁机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
五、设置障碍导入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创新思维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往往是善于发现问题,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种导入就是教师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例如:刚学完同分母分数加法,再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时,我利用投影片说:“这儿有两块同样大的饼,请第一个同学切下它的1/2,第二个同学切下剩下的1/2(即整块饼的1/4),然后问:他们一共切下了这块饼的几分之几?有些同学迅速地回答是1/2+1/4=2/6。此时,教师没有急于给予否定, 而是再请一个同学切下另一块饼的2/6,然后将两个2/6作比较,学生清楚地看到, 两个2/6怎么不相同呢?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教师顺水推舟:好吧!咱们今天就来学 习异分母的加法。
六、故事激趣导入
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录音的优势将一定难度的题目编成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到知识。例如,教材上有这样一道题:同学们排好队做操,小明前面有8个同学,后面有4个同学,这一队共有几个同学?许多同学不加思索地列出8+4=12 (个)。此时,我并没有急于将答案告诉他们,而是给他们放了一个录音故事:“有一天,13只鸭子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鸭妈妈的带领下,从河的一边游到另一边,上岸以后,鸭妈妈一数叫了起来,不好!丢了一只鸭,可她向前看看,向后数数,她的孩子并没有少,奇怪,13只鸭子怎么会变成12只呢?小朋友都笑了起来,鸭妈妈真糊涂,她把自己给忘了。这时导入,学生兴趣盎然,也明白自己刚才的做法是错误的,并能不用教师教就能改正过来,这样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寓于有趣的故事之中,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科学理性使用媒体教学手段论文】推荐阅读:
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收藏主题09-07
高扬现代科学理性的哲学理论论文09-27
如何实现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10-06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9-22
如何进行科学评课08-24
如何科学的运动减肥07-14
如何推进党建科学化范文07-12
如何上好一节科学公开课06-18
“如何上好一节科学课”培训心得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