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设计

2024-09-30

九年级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设计(精选9篇)

1.九年级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设计 篇一

一、说教材

首先,说说我对教材的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四节内容,是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延伸和拓展,主要是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属于流体动力学的知识,是初中力学的一个重点,也是教材中压强部分的,且本节课的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二、说学情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水平都要适合并促进学生的发展,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液体压强等相关知识,但对实验现象解释不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但理性认识不足。学生的思维已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去解释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培养了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一节课中最本质、最重要的知识内容,是一节课的核心和基础。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用其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难点是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生活现象。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和实验探究发等叫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观察法、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和类比法等学法;从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具体从导入新课,新课教学、巩固提高和小结作业等几个方面来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新课导入环节,我将通过趣味游戏“比一比,谁是大气王”和学生互动,把小球放在漏斗一边,从漏斗另一边向上吹或横 着吹,比一比哪位同学能把小球吹得最高或最远。学生用力吹漏斗,学生带着问题上课,然后我将让学生观看动画图,“转动风车”和“流水”从而引出流体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

在新课教学环节,我先提出“气体压强与流速有什么关系?”学生根据过生活经验大胆猜测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从而培养了敢于猜想,敢于回答的精神。接着我通过“U型管压强计”的实验,师生共同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对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已有一定的了解,这时,我给若干纸张、塑料杯、吸管、打火机和蜡烛,让学生分组后自主设计并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我会注意观察学生们的操作,并做适当的引导,然后请小组代表上台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对实验想想进行分析,交流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气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学生通过师生探究,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且在和同伴相互合作和学习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作用。

在探究气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后,利用类比的方法,把研究课题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转移到“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上来,引导学生沿着这样一种思维程序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形成猜想,液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然后引入19航轮“奥林匹克”号和较小的“豪克”号铁军巡洋远舰相撞事故来验证猜想。用纸船模拟两船相撞的情景,通过现象得出结论,验证猜想从而得出:液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然后引导学生应用结论解释“大气王”无法将小球吹走的秘密。

学生习得新知后,要学会如何用其去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将播放飞机起飞的视频,让学生仔细倾听解飞执行力的原因。看汽车的图片、了解汽车尾翼板的“秘密”,展示喷雾器,让学生了解其中的“神奇“。观看火车安全线的图片,并模拟列车行驶的情景,使学生知道安全线的意义。告诉学生我们不仅要掌握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应用规律来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并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三)巩固提高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步行在雨中,我们会打一把伞.一阵大风吹来,雨伞会被向上吸起来.这是为什么呢?你能不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个现象呢?

通过进一步习题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及时进行反馈。让学生感到物理无处不在,让自然的神奇带给学生无尽的探究欲望!

(四)小结作业

举出一些生活中与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关系的实例,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其观察和分析能力,将课堂上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篇二

关键词: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探究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5-135-01

教材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压强与浮力》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能解释生活中相关现象。教材是这样处理的,首先介绍流体概念,然后让学生观察吹起硬币实验认识到流体压强与流速具有一定关系,通过探究吹纸实验和飞机模型实验总结出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大。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固体的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基础上引入的,本节内容与生活和科学技术联系密切,能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从而产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是对整章物理知识“有用观”的升华。

学情分析:就九年级学生而言,易于接受直观、生动的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动手能力。

学生是在已经对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有了了解,但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与伯努利原理有关的现象还不清楚,但又感兴趣想知道为什么的背景下来学习的。

所以本节课通过发动学生设计实验,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学到方法、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大家见过客机吧,那么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如此庞大而沉重的飞机升到空中?并保持着在空中飞行呢?学生思考回答(设计意图:迅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进入课题。)师:大家猜测多,现在我们看个视频,是飞机起飞的情景。学生观看。师:我们发现飞机是向前运动,然后就升起了,并且不会掉落,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是揭秘飞机这个升力到底是哪里来的。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我们今天的课堂。

揭示:板书: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设计意图:让新知识初步构建在学生头脑中。)

探究(强化):师:同学们思考下,什么是流体呢?学生回答。师:对,正是流动的物体,比如气体和液体。那么流体压强与流速到底有没有关系呢,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思考下。

演示实验:在塑料管内放一枚乒乓球,用吹风机在一端垂直管口吹风。学生观察现象,并且思考。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开始乒乓球处于静止状态,然后向右运动,说明它受力不平衡,受的力向右,与球左右接触的只有空气,说明左侧的大气压强比右侧的要大,是不是空气流速改变了空气压强。师: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大家不妨猜想一下。学生猜想。师:下面我们接下来一起来探究一番。(设计意图:用演示实验强化,为学生猜想提供依据让学生认识到任何猜想和假设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只有细心观察、勤于思考,才会有更多的灵感。)师:现在我们分小组探究,每组的同学用老师要求大家带的器材,请你们开动大脑,用自己的器材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师:同学们可以思考这几个问题:做出你的实验方案。你通过观察什么判断流体压强的大小?改变什么部位的流速?怎么改变?师:大家开始讨论实施实验。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对参考方案的理解,学生能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设计意图:用问题递进的形式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可以高效率地指导学生面对问题时的思维突破口,更好地找到问题的关键,提高思维能力。)师:那么请每组同学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和结论。第一组同学的结论是?第二组同学的结论是?第三组同学的结论是?第四组同学的结论是?大家还有没有补充呢?。。。。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能够出现多个不同的方案并顺利进行。

总结、回归:师:好,我们大家得出的结论都是:流体速度越大,压强越大。大量实验证明,的确如此,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大。学生能通过探究过程得出正确的结论。(设计意图:通过知识结构图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网状结构。)师:这就是今天我们的重点内容,现在我们再看看开始的飞机问题。(PPT展示动画模型)机翼的上端是弧形,下端是平面,在相同时间内,上端空气比下端的走过的路程要大,那么速度就快,根据今天的内容,压强要比下端的小,所以就被下部的空气托起。老师自己做了个机翼模型,大家看一下效果。学生认识到在相同时间内,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较长,因而速度大,压强小,产生升力。

巩固拓展:师:其实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比如火车道的安全线,舰队一般成纵队排列,而并行的话,是有安全距离限制的。等等,大家可以用今天的学习内容解释一下吗?学生回答。(设计意图:通过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了对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的科学认识。学生通过分析、回答,享受着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快乐,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布置作业:我们今天的内容到此结束。作业是:调查和收集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与流体压强和流速关系相关的现象,并尝试解释。(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及实践物理的习惯,将学习的空间扩展到学生的家庭,将学习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一、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大。二、应用:1、飞机的升力。2、火车站安全线。3、舰队的纵向排列

参考文献:

3.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应用。

(二)能力目标: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应对策略

重点、难点: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培养运用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的能力及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应对策略:课堂采用情境教学、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三、教具媒体组合:

硬币、乒乓球、漏斗、纸片、机翼模型,电吹风、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讲述:“奥林匹克”号与“豪克”号两船相撞发生海难的故事。引出课题并板书。2.新授

(一)压强与流速关系 流动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1)学生实验一:吹纸实验(学生一起操作)

学生实验二:漏斗(用可乐瓶子做)吹乒乓球实验。(学生上台操作)教师分析实验一:从压强相比,没吹时,纸上方和纸上方空气流速相同,压强相

同,当用力在纸下吹时,纸下方的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变小。纸上、纸下的合压力向下,所以纸被压得趴了下去。

教师讲述流体的概念:流动性的气体和液体统称为流体(板书由多媒体展示)学生分析实验一、二归纳得出: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

(2)分析现象:

分析图片一:杜甫诗:“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层茅”

分析图片二:铁路站台上的安全线

1、流动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分析现象:

图片四:同方向,快速行驶的两船为什么相撞?

归纳得出板书:在气体或液体中,流速越快的位置压强越小。

(二)飞机的升力

1、升力的由来

录相:飞机起飞

设问:飞机为什么能腾空而起?秘密在哪儿? Flash:飞机获得升力的原因。学生再陈述原因。

归纳得出板书: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2、另类机翼 跑车的气流偏导器

三、课堂练习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14.4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关系

1、流体:流动性的气体或液体的统称为流体

2、规律:在气体或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大。

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学生个性的培养:

通过参与从生活走向物理科学探究活动,学习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观察物理现象,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活动,初步体验探索问题时的喜悦,领略它的美妙与和谐。

【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班级师生交流。

【教学用具】

1.教师用具

教师自制的如图(1)所示的演示器、漏斗、乒乓球、自制的CAI课件

2.学生用具

乒乓球两个、小木条两根、饮料吸管一支、大号注射器一支、水槽一个、两只塑料小船、一杯水、一根中间切开(未断)折成直角的饮料吸管、两张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科学探究要素:提出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学习方法:从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尝试根据经验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图1

师:同学们,请先看一个实验,如图1所示,我打开阀门A,关闭阀门B,让红色的水流入管径粗细不同的透明塑料管,请注意观察三支小竖管中水柱的高度。你观察到什么?

学生回答。

师:请看如果我打开阀门B,可以看到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

师:这时请看三支小竖管中水柱的高度是否相同?

学生回答。

师:你看高度发现什么特点呢?

学生回答。

师:根据学过的连通器原理,当水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总保持相平。如今当水流动时,小管中水柱的高度却不相同,说明水平管中的深度也就不相同。根据液体的压强公式p=ρgh,也就是说各个粗细管中水的压强就不相同。同学们猜一猜,想一想,这个不相同可能会跟什么有关系呢?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请继续看另一个实验,如图2所示,我把乒乓球放在伸平的手掌上,并把乒乓球放在翻转的漏斗中,请看(说完,松开手掌),看到了什么现象?

图2

学生回答。

师:我用嘴通过漏斗向下吹气,同时放开手。又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

师:乒乓球为什么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我们分析看看,乒乓球能在漏斗下方不会掉下来,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可知,竖直方向除了受到重力以外,一定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力。未吹气时没有这个现象,当吹气之后才产生这种现象,同学们再猜一猜,想一想,这个压力可能会跟什么有关系呢?

学生回答。

师:吹气就是气体在流动,那么你们认为与气体的流动有关,是吧?

学生回答。

师:液体和气体,它们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两个实验的共同之处是,流体在运动时才导致现象的产生。且我们已猜测流体流动可能与流体的压强存在有某种关系。那么,这可能是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

师:我们猜想这种关系无非存在两种情况:

一种是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大,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小;另一种是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反而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反而大。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二、新课教学

科学探究要素: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学习方法:明确探究目的,给定一些器材,由学生选择并设计实验方案,经历实验的过程,来探究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流体的流动速度与压强的关系。同学们的桌子上有乒乓球两个,小木条两根,饮料吸管一支,大号注射器一支,装满水的水槽一个,两只塑料小船,一杯水,一根中间切开(未断)折成直角的饮料吸管,两张纸等器材。自由选择器材,做一到二组实验。

这里提示你们,我们可以用嘴吹气产生气流,用注射器喷射水产生水流,通过一些物体的运动状况来分析判断压强大小的变化。

这里提供几个参考实验装置,请看大屏幕,如图3所示。同学也可以自己设计别的实验方案。

图3

科学探究要素: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习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记录有关实验现象。

师:现在我们的研究活动以小组进行,请大家在小组内积极地讨论、研究方案,积极地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并把你们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全班交流。看看在实验中能发现些什么?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看看哪一小组做得最好?

(学生开始实验、探究、讨论,教师巡视各组的实验情况)

科学探究要素:分析与论证

学习方法:分析物理现象,进行简单的推断,归纳出科学的规律。

师:你们的实验完成了吗?

学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进行全班交流,把你所看到的,所想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就按顺序来进行,好不好?声音要大些,那么,第一组开始吧。

估计学生会回答到的几个情况:

(1)我们这一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实验装置第三个图,选择用大号注射器一支,装满水的水槽一个,两只塑料小船,作为实验器材,用注射器向漂浮在水面上的两只小船间喷射水流,可观察到两只船向中间靠近。

(2)我们这一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实验装置第一个图,把两个乒乓球放在两根小木条上,相对靠近一些,用一支饮料吸管向它们中间吹气,两个乒乓球互相靠近。

(3)我们这一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实验装置第二个图,我们选择在两张纸中间吹气,结果看到两张纸不但没有被吹开反而互向中间靠近。

(4)我们这一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实验装置第四个图,我们把一根中间切开(未断)折成直角的饮料吸管,一端插入水中,向管中间吹气,我们可看到水雾从切口处喷出。我们认为管中间被我们吹气,因

此切口处压力变小,底下的大气压就会产生一个力把水往中间压。因此,我们也认为: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反而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反而大。

……

师:好,非常好!还有没有不按照大屏幕上的实验方案,而设计其他实验方案呢?

师:好,因气流具有不可见性,并且流体不容易任意控制,我们结合同学分析的现象,采用CAI课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操作CAI课件)

师: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科学探究要素:评估、交流

师:我们一起对上述实验方案进行评估和交流。

第一、看看实验方法是否存在缺陷,是否需要改进;

第二、是否还有其他实验方案也可以实现实验目的;

第三、利用其他比较简单的实验器材是否也能说明问题等。

并作为同学们的家庭作业。

教学链接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哪些物理现象,能用我们实验得出的结论来解释呢?并请同学们查阅相关网站、网页,获得有关的知识。

1.http:// 水翼船

5.九年级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设计 篇五

1、本节知识技能要求是初步了解,所以大量的实验和现象是学习成功的关键,课堂中我设计了十几个实验和生活现象,使学生在“兴中启”、在 “趣中探”,做到在兴趣中寻找规律,理解规律。

2、为了让学生自然轻松地得出 “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研究课题,我设计了7个小实验,让学生归纳总结。然后回过头来再让学生设计实验解释生活现象,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学习理念。

3、对“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个知识点的处理,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与气体类比的方法,运用“讨论实验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进行类比—形成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生活应用”为主线的思维程序让学生自己探究,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4、为了使学生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在最后的创造活动中,先通过阅读步步深入,引导学生利用“机翼”进行逆向思维的创造方法,解决跑车“飘”起来的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展示三个生活情景

1、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舞起来。

2、冬天,风越刮越大,带烟囱的炉子里的火越着越旺,火苗越蹿越高。

3、居室前后两面的窗子都打开着,过堂风吹过,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的门被吹开了。

这些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同学们思考过其中的奥妙吗?科学往往就藏在我们身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揭示这个小秘密。

二、学生实验、确立研究课题

(一)学生实验

教师布置给学生以下七个实验,要求学生在15分钟内,选择其中一部分,根据要求进行实验(选择的实验越多越好),提醒学生注意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1、纸条一端贴近下嘴唇,用力向纸条上方吹气,观察现象。

12、将一张纸折成∩形平放在桌子上,用力向∩形纸的下方与桌面之间的空间吹气,观察现象。

3、用手握着两张纸,让纸自由下垂,在两张纸的中间向下吹气,观察两张纸怎样运动。

4、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观察现象。

5、两个乒乓球用绳拴好,手提绳将两个球平行放置,向两个球中间用力吹气,观察现象。

6、把一根长10 c左右的饮料吸管A插在盛水的杯子里,另一根吸管B的管口贴靠在A管的上端。往B中用力吹气,观察现象。

7、轻轻捏着一个轻质小勺的勺柄,能使小勺在手指间晃动自如,打开水龙头,让水稳定的往下流,把勺子的凸面靠近水流,观察现象。

(二)现象汇总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验:

1、实验中的研究对象为什么会运动?(研究对象的两面存在压强差)

2、什么原因造成了压强差的存在?

3、这些实验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三)确立课题、得出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这些实验都是研究了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实验现象归纳出实验结论: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三、设计实验、解释现象

放手让学生运用结论,利用身边的器材再自行设计一两个小实验。

比如,“吹硬币”、乒乓球被水流吸住、电吹风向上对着乒乓球吹、越吹越不跑等实验。

(这个实验也可演示,由学生解释现象)

实验后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1、在火车站或地铁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1 左右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乘客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地方候车,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风暴常常会把房子的顶部掀掉?

3、观察课题引入的三个场景,解释现象。

四、应用类比、深入课题

利用类比的方法,把研究课题从“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转移到“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上来,引导学生沿着这样一种思维程序进行探究。甚至于思维程序的每一环节都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得出。

提出问题:气体压强和流速有这样的关系,那么液体呢?

进行类比:气体和液体有许多相似性,可以类比的猜想。

形成假说:在液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实验检验: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来验证。比如两只塑料泡沫小船并列放入水中,加快中间水的流速,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

生活应用:热水器中冷热水的混合(可以进行课堂演示)。当水平管中不断有冷水通过时,管内压强减小,热水会沿竖直管上升与横管中的冷水混合。

图8

五、拓展创造

1、阅读教科书80页“飞机的升力”,根据图13、4-4制作的机翼模型进行实验。分析现象原因。

2、与飞机的机翼相似,鸟的翅膀上方也呈弧形。由于鸟的翅膀的柔韧性好,它们拍动翅膀时不仅产生升力,而且还会带着鸟儿往前飞。

3、像机翼、鸟的翅膀的这种形状的应用很多,比如跑车的车头呈流线型,当跑车跑得太快,车会有什么危险?(发飘、不稳)怎样避免这种危险?

学生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能不能根据机翼的作用,用逆向思维的创造方法来思考):

在跑车的尾部安装一只倒置的翅膀,弧形朝下,当车速很大时,作用在这只翅膀上的方向向下的压强大,这样可以增强车轮的着地性能。实际上,这种翅膀已被采用,叫气流偏导器。

图9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6.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教学反思 篇六

该节课是典型的科学探究实验课,虽说是以学生实验探究为主,但老师在新课教学中的引入和实验过程中的疏理点拨要有艺术技巧,尤其是让学生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并且给学生机会,到前面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说明现象表明的结论。我认为调动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是,把课堂尽可能还给学生,学生能做,能讲的,老师就不能代替。老师是引导者、合作者。本节课前播放美国电影《龙卷风》片段,让学生见到龙卷风产生的危害,将“父亲”从地下室内“吸”上了天空,引起了学生极大兴趣。引入新课,采用了演示实验方法,晃动塑料管,泡沫小球从塑料管中飞出,象天女散花,使学生感受到了物理现象的神奇,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7.九年级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设计 篇七

八面学校 门德惠

4月17日,我参加了通榆县“白城市第三届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教学观摩活动,并听了任娜娜教师的观摩课《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任娜娜老师的这节课不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给了我在教学上新的启迪和启发。

通过这节观摩课我认为我在以下课堂教学方面需要提高和改进。

1.备课要精心、细心。每个环节,每句话,每个实验设计,每个实验器材都认真考量、打磨、准备。因为态度决定一切,细节更决定成败。

2.课堂语言要诙谐紧追时代流行,要亲近能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要激情能激发学生热情,要带有激励性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

3.将实验还给学生。分组实验必需分组,演示实验尽可能分组,除此之外还要设计书本之外的小实验。存在不爱听课的学生,但绝不会存在不爱做实验的学生。

8.九年级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设计 篇八

【设计理念】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实验:

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底部有压强。

老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

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

拓展: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与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二、进行新课

水对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水的内部是否有压强?有。

为什么说有?

就像我们在吃火锅时,在中间有一个隔板把辣的和不辣的分开了。假如设想一下,把隔板的一边的水拿走,另一边的水对侧壁就有压强。因此,我们都同意当隔板还在时,两边的水对它有压强,那么,把隔板拿走,水的内部有压强。

(一)提出问题

液体压强有什么规律?或者说,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引导类比

咱们先看能不能把液体分成若干小液滴,(边画示意图,边讲解)这些小液滴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

在这个描述中,关键词是“大量、密集”。

1.直接类比

请找出日常与“大量、密集”有关的事物,请同学们想得越多越好,尽可能多地告诉我。

街上走的人群、乱哄哄的苍蝇、箱子中的苹果、一袋子大米„„

我们从一大箱苹果开始研究。

2.拟人类比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只苹果,被装在箱子中。这时,你有何感受?

呼吸困难、愤怒、受到挤压、挣扎、无奈„„

3.象征类比

大家的感受也就是:无奈地承受。现在以“无奈地承受”为题,说说日常哪些现象是这样的?

在圈中的羊、在网中的鱼、同学们的学习状况„„

我们不妨来讨论一下:我们学习状况是如何无奈地承受?

各方面的压力,如家长、同学、亲戚„„;在班中的名次前后对于个人的感受也不同;同样的成绩在不同的班级或不同的学校感觉也不同。

可见,由于学习的状况造成的无奈与压抑,来自各个方面,并与名次、学习环境都有关系。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类比,从而使陌生的问题变为熟悉的问题。该环节是学生思维最独特、最发散的环节。在以上的这三个环节中,学生的想法很多,发散思维得到从没有过的训练,他们的好多想法来自生活,他们更熟悉,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在这几个环节中,只起组织、引导的作用。为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切不可为了赶进度,匆匆而过,使学生来不及思考讨论,在最能锻炼学生能力的环节,达不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三)适用问题

对应学习的无奈,你能否体验液体中的每个液滴的感受?

每个小液滴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作用,这种作用与小液滴所在的位置(深度)有关,也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四)找到方案或建立假说

根据刚才的讨论,请你谈谈对液体压强有关因素的看法。

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不同的深度压强不同,不同的液体中同一位置的压强也不同。

(五)检验论证

我们用实验来验证,现在有这样一种测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教师简介:我把手指压在橡皮膜上,在右侧的“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我们看到“U”形管中出现高度差,就知道橡皮膜上有压强)。

请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交流。

下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压强是相等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六)评估

今天的实验只能到此为止。让我们回顾一下今天的实验:

①实验设计有无不合理的地方?

②操作中有没有失误?

③测量结果是不是可靠?

知识应用:

请同学们阅读书上材料,了解液体压强规律的应用(边阅读,边讨论)。请一位同学说明什么是连通器?举几个连通器例子。

三、小结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有哪些收获?

9.九年级物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设计 篇九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反思

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学到方法、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养。本节从一个小演示实验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并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物理规律,学会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本节重点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并进行实验来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采用了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及演示实验,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通过这一节的教学使学生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在本节课中还存在一些缺点,如学生参与讨论的过程中个别同学不够积极、教师对低差生照顾不周等。我认为课改就是需要不断地创新才行,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及时地改正自己的缺点,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

上一篇:写梦想初一作文650字下一篇:光棍节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