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件业现状

2024-10-22

中国软件业现状(精选8篇)

1.中国软件业现状 篇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2013-2018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目录(部分):

第一章 软件外包服务概述 第一节软件外包服务定义

第二节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发展历程 第三节软件外包服务市场发展概况 第四节软件外包服务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二、软件外包服务产业链模型分析

第二章2009-2013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2009-2013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

二、工业形势

三、固定资产投资

第二节软件外包服务行业相关政策

一、国家“十二五”产业政策

二、其他相关政策

三、出口关税政策

第三节2009-2013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一、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二、工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三章中国软件外包服务生产现状分析 第一节软件外包服务行业总体规模 第一节软件外包服务产能概况

一、2009-2012年产能分析

二、2013-2018年产能预测

第三节软件外包服务市场容量概况

一、2009-2012年市场容量分析

二、产能配置与产能利用率调查

三、2013-2018年市场容量预测

第四节软件外包服务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五节软件外包服务产业供需情况

第四章 软件外包服务国内产品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国内产品2009-2012年价格回顾 第二节国内产品当前市场价格及评述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三节国内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2013-2018年国内产品未来价格走势预测

第五章2011-2013年我国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我国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发展现状

一、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品牌发展现状

二、软件外包服务行业需求市场现状

三、软件外包服务市场需求层次分析

四、我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走向分析 第二节中国软件外包服务产品技术分析

一、2011-2013年软件外包服务产品技术变化特点

二、2011-2013年软件外包服务产品市场的新技术

三、2011-2013年软件外包服务产品市场现状分析 第三节中国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软件外包服务产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国内软件外包服务产品市场的三大瓶颈

三、软件外包服务产品市场遭遇的规模难题 第四节对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的分析及思考

一、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特点

二、软件外包服务市场分析

三、软件外包服务市场变化的方向

四、中国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五、对中国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发展的思考

第六章2011-2013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2011-2013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第二节2011-2013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三节2011-2013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市场供需分析

第七章 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软件外包服务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软件外包服务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三、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第三节软件外包服务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2013-2018年我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竞争趋势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二、2013-2018年软件外包服务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三、2013-2018年软件外包服务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八章 软件外包服务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2011-2013年软件外包服务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11-2013年总体投资结构

二、2011-2013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11-2013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11-2013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第二节软件外包服务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软件外包服务投资项目分析

二、可以投资的软件外包服务模式

三、2013年软件外包服务投资机会

四、2013年软件外包服务投资新方向 第三节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金融危机下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的发展前景

二、2013年软件外包服务市场面临的发展商机

第九章2013-2018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一节2013-2018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一、未来软件外包服务发展分析

二、未来软件外包服务行业技术开发方向

三、总体行业“十二五”整体规划及预测

第二节2013-2018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一、产品差异化是企业发展的方向

二、渠道重心下沉

第十章 软件外包服务上游原材料供应状况分析 第一节主要原材料

第二节主要原材料2008-2012年价格及供应情况

第三节2013-2018年主要原材料未来价格及供应情况预测

第十一章 软件外包服务行业上下游行业分析 第一节上游行业分析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趋势预测

三、行业新动态及其对软件外包服务行业的影响

四、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软件外包服务行业的意义 第二节下游行业分析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趋势预测

三、市场现状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四、行业新动态及其对软件外包服务行业的影响

五、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软件外包服务行业的意义

第十二章2013-2018年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分析 第一节当前软件外包服务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软件外包服务未来发展预测分析

一、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发展方向分析

二、2013-2018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发展规模

三、2013-2018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2013-2018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市场竞争风险

二、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

三、技术风险分析

四、政策和体制风险

五、外资进入现状及对未来市场的威胁

第十三章 软件外包服务国内重点生产厂家分析 第一节A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二节B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三节C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四节D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五节E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六节F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十四章 软件外包服务地区销售分析

第一节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区域销售市场结构变化 第二节软件外包服务“东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东北地区销售规模

二、东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9-2013年东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三节软件外包服务“华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华北地区销售规模

二、华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9-2013年华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四节软件外包服务“中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中南地区销售规模

二、中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9-2013年中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五节软件外包服务“华东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华东地区销售规模

二、华东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9-2013年华东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六节软件外包服务“西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西北地区销售规模

二、西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第十五章2013-2018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2013-2018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一、软件外包服务投资策略

二、软件外包服务投资筹划策略

三、2013年软件外包服务品牌竞争战略

第二节2013-2018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品牌建设策略

一、软件外包服务的规划

二、软件外包服务的建设

三、软件外包服务业成功之道

第十六章 市场指标预测及行业项目投资建议 第一节中国软件外包服务行业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第二节软件外包服务产品投资机会

第三节软件外包服务产品投资趋势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四节项目投资建议

一、行业投资环境考察

二、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产品投资方向建议

四、中金企信项目投资建议

1、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2、项目投资注意事项

3、生产开发注意事项

4、销售注意事项

第十七章 软件外包服务企业制定“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分析

一、“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背景意义 第一节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第二节企业强做大做的需要 第三节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原则 第一节科学性 第二节实践性 第三节前瞻性 第四节创新性 第五节全面性 第六节动态性

三、“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依据 第一节国家产业政策 第二节行业发展规律 第三节企业资源与能力 第四节可预期的战略定位

图表......网 址:

2.中国软件业现状 篇二

信息产业的全球性结构调整日益明显, 逐渐从硬件主导型向软件和服务主导型转变,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世界信息产业中的比重已经超过了硬件制造业, 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全球性产业。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 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和新技术、新业务融合步伐的进一步加快, 为世界软件产业发展创造了更多新的需求、发展契机以及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软件产业造就出一大批地位稳固、甚至垄断性的巨头, 比如2012年SAP、Oracle的年收入已经超过100亿美元, 微软的净收益甚至已经超过350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以来, 软件产业发展连续增长率是全球经济平均增长率5倍以上, 根据信产部统计, 2011年全球软件产业保持稳定增长, 产业规模为8862亿美元, 全球软件产业在2011年比2003年增长了11.5%, 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市场, 占全球市场的38.37%, 达到3400亿美元。西欧是全球第二大软件市场, 占全球市场的30.16%, 达到2673亿美元, 而中国2011年软件产业在世界软件产业份额中仅仅占了2.99%, 达265亿美元。

以计算机软件技术为核心的电子信息技术是高技术的前沿, 是最具活力、渗透性最强的先导产业, 同时由于信息技术对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减少, 产出增加, 也是知识经济这样一种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中的主导产品。软件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在发达国家, 软件产业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高速增长, 大大超过传统产业的发展, 而一跃成为支柱产业。预计在未来五年中, 全球软件产业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 软件产业发展态势各具特色, 企业并购重组依然激烈, 软件服务与外包增长迅速, 高端个性化服务成为产业亮点, 软件网络化与专业化趋势明显, 平台化逐渐成熟, 高可信度受到重视。美国是称雄世界的软件大国, 将软件列为国家关键技术, 其软件产业之所以高速成长, 是由美国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促成的。中国在经济、文化等基本国情上与美国有较大差距, 因此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 照搬美国发展软件的经验势必会受到许多不适宜因素的干扰。印度和中国同属发展中大国, 印度近几年软件产业发展很快, 突出表现在软件出口方面。印度在发展软件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的软件发展提供诸多可借鉴的经验。

印度政府自20世纪80年代末制定“计算机软件出口、软件开发和培训政策”以来, 其软件产业一直持续高速稳定发展;软件的产业化和国际化程度目前已在其高新技术产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软件的出口额大幅度增长。在世界主要出口国中, 印度软件出口规模和质量均列第一位。它的软件出口主要是软件加工和承包国外定制软件为主, 采取“离岸开发, 当地服务”的模式, 同时印度政府也为各软件技术园区的软件出口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 从各个环节开绿灯。

对比来看, 在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中国的软件产业也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 已经从先前单纯移植、汉化国外软件阶段发展到形成自主开发、独立运作的软件产业阶段。伴随着软件产业政策的不断贯彻落实,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我国软件行业无论是在金融危机前, 还是在金融危机的过程当中, 以及现在的后金融危机时期, 都保持着比较平稳的发展, 达到20%以上的增长速度。据工信部发布的我国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2年我国软件产业共实现收入2.47万亿元, 同比增长31.5%, 首次迈入2万亿台阶, 软件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收入比重由“十一五”末的18.2%提高到22.7%, 软硬件比例日趋合理, 软件业与制造业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根据分析, 经过2012年的盘整与提升, 我国2013年国民经济将触底回暖, GDP增长幅度将在2012年7.5%左右的基数上提升到8%以上。因此2013年, 在国内信息化投资加速、新兴领域发展势头强劲和国家利好政策的推动, 软件业运行将在2012年缓中有降的基础上低谷盘升, 预计同比增长至少20%以上, 如此, 2013年我国软件业业务收入将有望突破3万亿元大关, 再创一个历史新高峰, 在世界软件和服务产业的比重也将进一步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在第17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表示, 我国将继续推动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 充分发挥我国具有完备产业体系这一优势, 深入挖掘行业特色应用和细分市场, 加快工业软件发展和安全可靠信息系统推广应用, 培育壮大信息技术服务业, 以应用、系统和整机带动软硬件发展, 更好地支撑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同时, 顺应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创新趋势, 着力推进智能语音、移动智能终端等对信息消费带动性强的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软件即服务 (Saa S) 、平台即服务 (Paa S) 、电子商务及大数据等新型服务业态。

不可否认, 我国与美国、印度等软件大国还有一定差距, 美国和印度在软件产业在发展规模、专业化程度、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还有一些客观因素更是我国无法改变的, 譬如语言的差异、文化背景等方面, 更曾有经济学家预言, 在未来50年, 印度的经济发展水平将赶超中国, 因为印度作为曾经的英属殖民地, 至今还使用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因此印度生产的软件可以在世界范围内畅通无阻, 被广泛应用, 并且未来其软件产业发展速度还会进一步提升, 创造出更可观的利润, 尽管上述推测过于片面, 但也说明了我国发展具有中国特色软件产业的道路还很漫长, 结合现状 (如表1所示) 有利于我们发现问题, 弥补自身不足之处。此外, 以光盘为载体的软件盗版活动十分猖獗, 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薄弱, 执法力度不强, 软件的科研开发与市场严重脱节等都制约着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21世纪是全球知识经济快速推进的时代, 软件作为知识密集型产品, 将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处在起步阶段的中国软件产业, 又面临着国外大公司的冲击, 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 利用政策、法令为软件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实行产学研结合, 建立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体系, 并用定制化模式推动外包软件人才培养;

2.软件企业走规模化、规范化道路, 提高软件产品质量和自身竞争力,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3.实施软件产业自主创新工程, 加强各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 以优惠政策刺激国内外企业投资建设研发基地和生产中心;

4.强化政府对软件产业的扶持和引导, 如实行优惠税收政策, 实施鼓励软件出口的政策, 并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健全的市场服务体系, 维护市场秩序和软件企业的利益。

总之, 充分借鉴国外软件产业发展的经验, 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软件业这一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产业, 必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 在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 为经济的腾飞做出积极的贡献。

摘要:当今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兴产业群的迅速崛起,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产业类别, 它强大的增长潜力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软件产业是最典型的高智力型产业, 从事以软件产品为代表的知识生产及服务, 属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文章对比中外计算机软件服务业的发展, 以此为目标提出了一些战略对策, 以促进我国软件业的更好发展, 全面提升我国知识服务的结构。

关键词:软件,知识密集型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 .张佳玉.中印软件产业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 硕士论文, 2007.

[2] .张琳.知识密集型服务与产业区际转移[D].天津商业大学, 硕士论文, 2008.

[3] .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

[4] .中国经济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

3.中国软件业软肋何在? 篇三

2005年,中国软件产业累计完成软件收入3900亿元。但中国软件产业5%—7%的平均利润率却令人乐不起来。那么,中国软件业的软肋在哪里呢?

核心技术缺乏

目前,正如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今年初撰文指出的:随着18号文和47号文的各种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得到落实,国产软件业已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但是,“产业和企业的规模偏小”和“关键核心技术缺乏”仍是国产软件无法在短期内跨越的鸿沟。

从产业格局看,全球90%以上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软件及网络浏览器等基础软件和大部分通用套装软件、高端软件产品被美国所垄断,绝大部分产品标准的控制权也掌握在美国手中。

以政府采购比例来看,按照信息产业部公布的数据,2004年省级政府采购办公软件共花费25000万元,其中用于购买国产软件的只有6120万元,仅占总经费的24%。

而在有中国的班加罗尔之称的大连市副市长戴玉林看来,没有自主健全的软件产业链,使得大量利润流入外国企业,这是严重制约我国软件产业拓展空间的主因。

因此,作为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先导产业,“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中国软件业的第一关键词。

正是在软件价值得不到认可的背后,更深层次地折射出中国软件自身创新能力的欠缺。高度的同质化、缺少差异化的产品和方案无疑导致了软件价值的贬值和不被认可,因为客户需要的软件很多公司都能够提供,这个其实是和传统产业中存在的供求与价格的关系是一致的,当供大于求的时候,软件价值自然贬值了。

事实上,中国软件企业的平均利润仍只有5%—7%。这一数据还直接引发了“中国软件企业依赖退税生存”的尴尬说法。

价格战日趋激烈

2005年8月23日,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在《有关开放源代码软件与商业软件知识产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软件业已出现类似家电产业的恶性价格竞争的现象。报告称:“在一些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中,由于恶性竞争,中国软件费用被压得很低,开发商不但无利可图,甚至起码的开发和服务成本也难以为继。中标的企业被迫使用盗版或者偷工减料,不按要求开发软件和提供服务,导致出现经济学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

根据计世资讯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软件企业的利润率下降4%,2002年下降5.89%,2003年更是急剧下降57%,2004年继续下降17%,行业利润率仅为7%。相比之下,欧美日同行的平均利润水平则高达25%以上,IBM、微软等知名企业的利润水平更是超过35%。

事实上,软件企业的竞争可以分为由低到高的4个层次,分别是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品牌竞争和供应链竞争。中国的软件行业竞争大多还停留在价格竞争和质量竞争的水平上,特别是价格竞争。

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兴山以自己所熟悉的ERP软件为例指出,一般情况下面向中小企业的一套完整的ERP软件要20-30万元左右,但是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1—2万元就能“拿下”的ERP软件。

据介绍,在国外,企业在硬件、软件和服务上的投入一般是1:2:3的比例,在国内这个数字就变成了3:2:1,正好相反,软件的价格普遍被低估,厂商按照工时收费的方式用户并不接受,甚至有人认为软件应该“免费”,用户对软件的价值认识不高已成为公认的事实。

而且,正当国内软件业在价格上大打出手的同时,跨国软件巨头在中国市场多年精耕细作,竞争优势已从产品、技术开始转向服务。或者说,国际软件巨头已基本在国内完成战略布局,开始成为国产软件商不能忽略的劲敌。

专家认为,跨国企业向中低端市场渗透也是国产软件利润率不断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甲骨文在并购仁科之后的当月推出甲骨文电子商务套件11i.10时就明确表示要拓展中小企业市场的方向。而并购前仁科和JDE在中小企业市场上的一系列产品和经验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甲骨文在中小企业市场的拓展。

又如SAP则自2002年底发布中小企业敏捷解决方案以来,在产品、渠道以及合作伙伴上不断完善,从而使SAP在中小企业市场的竞争力与日俱增。

软件业要反思出路

常常能听到两种不同的声音。在会议桌前,企业总是这样讲:“我们软件的市场前景巨大。”但在饭桌上,企业家经常这样抱怨:“我们其实真的很苦。”这两种声音都是真实的,并不互相矛盾,而是中国软件业的现状。

这是因为,一方面,国家扶持软件产业的政策帮助不少软件企业获得发展;另一方面,扶持政策成了部分国内软件企业规避国外强大竞争对手的护身符,不利于形成优胜劣汰的良性竞争环境,而这恰恰与政府扶持本国软件政策中“鼓励国内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努力开拓两个市场”的初衷背道而驰。

从国际上看,2005财年,IBM营业收入达911亿美元,净利润为79.3亿美元;微软公司销售收入达398亿美元,净利高达122.5亿美元,全球员工总数超过六万人,在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公司。

而2005年,中国软件产业最大规模前100家企业软件收入达到903.7亿元,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共有25家。前10家的企业软件收入为451.1亿元,占100家企业收入的比重为49.9%。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软件企业中1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数量只占全行业的0.8%,而50人以下的企业竟占到全行业的65.9%,中国大多数软件企业,仍普遍处在作坊式的经营阶段,尚未形成大的规模,面对国内市场的推广尚且乏善可陈,在软件外包领域就更是频频遇阻。

所以,虽然中国软件市场发展迅速是不争的事实,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拼搏,软件产业已有了一定的家底,但大多企业技术储备及基金积累还很匮乏,国内软件企业始终没有脱离高风险、低回报,高投入、低产出的经营模式,无法跟上世界软件技术发展的潮流。中国软件业的规模化还远没有形成,大都停留在“求生存”的境遇之中,还没有到“求发展”的阶段。

笔者认为,中国软件企业需要找寻新的产业拉动力。根本的出路,第一,依靠内需市场的拉动,软件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国内的市场,首先满足国内信息化的需求,在中国的市场站住脚。第二,要走出去。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有能力走出去。国内的软件企业既要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同时也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因为软件是国际性的产业,其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每一两年就有新的技术更新换代。不走国际化的道路,不可能发展,不开拓国际市场,产业增长就会受到抑制。

有数据表明,在未来5-10年内,中国政府IT采购将达1500-2000亿元之巨。中国的经济在未来五年仍有增长空间,国内软件市场空间会很大。即使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政府采购市场依然受《政府采购协议》约束,此领域市场并未完全放开。这将是中国软件业发展极重要的一块市场。

从中国软件产业状况看,操作系统层面基本被微软等国外企业垄断,国产软件在这个领域缺乏竞争力,但随着以Linux为代表的开放源代码软件的发展,为发展基础软件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撑。

中国的软件供应商一定要提供能够体现客户价值的、不可替代的软件。换句话说,就是提供能为客户赚钱的软件,只有帮客户实现其核心价值的软件,才能真正得到认可,现在大多数软件企业还做不到这点。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上就是要苦练内功,在不断寻求新道路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

事实上,事情都是两面的,现在出现利润率走低的情况也并不是一件坏事,而困难出现的时候恰恰也意味着转机,这给中国软件行业提了个醒:是需要改变的时候了。

同时,软件产业发展需要团队精神,而中国软件企业的合作意识不强,还未形成战略联盟的大局意识。在印度,一家软件公司接包后,如果自己开发不了,它会很快转给本国另一家公司。其目的只有一个——把客户留在印度,而中国有的软件企业接到大客户的包,即使自己做不了也偏要接。结果不但可能做得很糟,撵走了客户,还影响了中国软件企业的国际形象。

4.中国软件业现状 篇四

考察归来后,北京软件促进中心副主任曲玲年撰写了一份主题报告,对比分析了中国、印度、美国、日本等国家软件产业,对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以下为其报告全文:

计算机科学和软件技术,作为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核心竞争力,已为世人所共识。这一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和发展将有赖于IT制造业、软件和基于IT的服务及业务流程外包产业的有力支撑。我们可以将产业总量比作金字塔的底,将计算机科学和软件技术比作金字塔的高,则高与底面积成正比关系。我国的IT硬件制造业与集成电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相辅相成的发展过程,已经证明了上述关系。同样,这一关系还将在软件技术与基于IT的软件、服务及业务流程外包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再次印证。

2000年中央18号文件下达后,我国的软件产业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今天在回顾和盘点我们的产业业绩时,应首先将产业概念与国际并轨,以“软件和基于IT的服务及业务流程外包产业”(以下简称:软件与IT外包产业)这一概念,替换我们常用的“软件产业”概念。另外我们必须理解,“软件与IT外包产业”是无物流产业,以网络和通信设施为基础,这一产业已经实了在全球范围内的上下游无缝对接,也就是讲这一产业已经实现了全球一体化。我们可以看到,西安的企业为美国的汽车连锁销售商,做单据的后台处理仅需要18分钟,美国的汽车购买者,很难知道他们签署的汽车购买契约,是在其与推销员喝咖啡的同时,由远在数万公里外的中国员工处理的。而印度企业与美国用户利用时差,实现了 24小时连续开发与测试。可以说,软件与IT外包产业是国际化产业。不管你是否承认,我国的软件市场早已全面开放,50%的国内市场份额被国外公司取得,所以我们的产业也必须以全球市场为目标,得到我们应有的市场份额。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与成本竞争压力,迫使欧、美企业改变业务流程和进行战略性资源重组,IT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成熟,使软件与IT外包产业,快速实现离岸,其复合增长率为年28-40%。在全球软件与IT外包产业的离岸总量中,印度遥遥领先占有50% 的份额,中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紧随其后,在今后的市场分割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与制造业的来料加工比,来料加工的国内增值部分,只占总规模的2-3%,最高的不会超过5%。而软件与IT外包产业的国内增值几乎是100%,也就是说,100亿美元的软件与IT外包出口,相当于制造业2000亿美元的来料加工出口。软件与IT外包产业,将成为继制造业的“中国制造”之后,又一展示“中国制造”实力的机会。

一、美、日软件市场分析

美国,其软件与IT外包产业,占全球软件与IT外包产业总量的40%。2003年美国软件与IT外包产业的市场规模为2000亿美元,其中离岸部分为总量的10%达到200亿美元,印度获得其市场份额的60%。预测到 2007年财政,美国软件与IT外包产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美元,其中离岸份额将升至24%,其离岸外包花费接近700亿美元。印度认为届时印度可以得到其中50%的份额,即350亿美元,另一半将由与其竞争国家分割。按照A.T.KEARNEY(克尔尼公司)的分析,中国排在与印度竞争国家的首位。

在美国,企业的业务流程可分为三种:其一,是具有后台管理性质的业务,如:IT、人力资源、金融和财务、设施管理等,这一部分业务最适合外包。其二,是运营业务如:制造、物流、客户服务和开发等,这一部分可以根据企业的商业策略,决定是否进行外包。最后一部分,是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业务流程,主要包括:核心技术的研究、主要产品设计与开发、市场与营销等,在通常的情况下这一部分不实施外包。

美国的软件与IT外包市场是开放的,对承接外包的供应商,有着平等竞争的商业机制。供应商在如下方面的能力将作为考核外包能力的要点:员工英语程度、以往承接美国项目的经验、团队规模、在美国现地支援能力、文化差异、流程控制与质量管理能力、营销能力、地缘政治与战争风险、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的法律体系、政府支持、成本优势、教育与人力资源供给能力、商业品牌等。与印度相比,我们的软件企业尚未积累起足够的竞争优势,这也正是我们企业在美国市场上还不能与印度企业直接抗衡的原因。以2004年我国的软件及IT外包出口业绩(海关出口统计数字)看,中国的软件企业,对美国软件与IT外包业务总量还很小,但已经看到了明显的增长趋势。

日本,离岸软件外包兴起的时间比美国晚,仍停留在软件详细设计与代码转换阶段,基于 IT的服务及业务流程离岸外包尚未真正开始。近两年,日本软件离岸外包发展速度较快,2002年为1.84亿美元,2003年为4.45亿美元,增长了 145%。在日本离岸软件外包市场中,中国获得的份额超过了50%,其他的接包国有印度、越南等。但是离岸外包总规模只占日本软件服务市场的不足1%,应当说仅仅是刚刚起步,已经顺利开展了软件外包的日本有代表性企业也不过只有50多家。

在日本的社会中,由于单一民族文化的影响,企业的关系是金字塔型的。位于金字塔顶端的企业处于支配地位,与它形成直接供给关系的企业称为一级承包商,与一级承包商形成直接供给关系的企业称为二级承包商,如此类推,上下游企业因长期业务形成彼此信赖的企业间和人际间的稳固关系,而形成了固定的业务路径,这造就了日本企业间特有的金字塔结构紧密关

系。这些关系主要表现在:①半成品的供给生产系列;②产品的流通系列;③资金融通的融资系列。

这样的企业关系同样也存在于软件服务领域。作为总承包商的企业从客户那里承接项目,进行总体设计和任务切割后,将各模块工作再分包给若干个二级承包企业,二级承包企业会还会再寻找三级或四级承包企业帮助它一起完成模块的设计、代码转换或测试工作。

在日本,能够作为总承包商承接大型客户系统开发的企业只有30多家,能够承接大中型客户系统开发的企业约有300多家。多数进入日本市场的中国企业,目前在日本软件市场的位置是三级承包或四级承包。

日本的最终用户在发注的时候,不仅希望总承包商具有很深的行业知识与业务咨询能力,希望与自己的企业有很好的信任度,还希望他有足够的资金抗风险能力和在日本本地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因此,总承包商一般都是日本本地规模较大的企业。再有,由于日本文化的暧昧性,客户不会清楚地将自己的需求用严格的文档方式表达出来,而是总承包商根据客户的业务特点,边与客户沟通,边进行系统的咨询、策划、设计。因此,这样的项目很难真正实施离岸外包。在日本的软件外包市场上,要求总承包商对用户的业务细节,有着孪生子一样的彼此了解,故海外厂商不可能进入日本的总承包商序列。这也导致了日本的软件与服务外包市场的封闭性。与此同时日本的分级开发体系使上游承包企业,必须向下游承包企业提供详细的作业指示文件,这为详细设计和代码转换的离岸外包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相近的文化与共同的方块文字和分级外包,是中国在日本的软件服务市场占有50%以上份额的根本原因。所以在未来的十年内,日本软件服务市场,仍将是我们离岸外包市场的快速增长空间。

二、印度软件业的机遇与挑战

印度,在世界软件行业的地位早已不容忽视,如果你认为印度软件业的发展完全依赖于欧、美的外包定单,那么你只看到了它的过去。面对未来,印度软件业正整装待发,向价值链上游进发。“以第三世界的思维模式,满足第一世界的期望标准”终将成为历史。印度的软件出口自1980年从零做起,到今天已经经历了二十四个年头。今天其软件与IT外包产业,面对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60%以上出口到美国,在其它英语国家市场上也占有重要位置。1991/92至2001/02的关键十一年之间,印度软件业的年均增长率达45%,使印度成为软件与IT外包产业大国。印度目前有软件及服务企业近3,000家,从业者超过50万人,其前十家软件及服务企业的人员规模多在万人以上,最大的企业已逼近4万人。企业盈利均在20%以上。从后面的图表上可以看出,1996年以来,印度软件与IT外包业务一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势头。由于国内需求有限,印度的软件及服务企业将国际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

1981年到1982年,印度软件与IT外包产业出口额首次翻番,达到1,350万美元。1988到1990年,印度软件与IT外包产业出口额再次翻了一番,达到1.28亿美元。1996年,印度软件与IT外包产业出口额首次超过10亿美元,1996-1998年间,印度软件与IT外包产业出口额第三次翻番,达到26亿美元。通过这三次翻番,印度在国际软件市场上奠定了自己的基础和知名度,成为公认的软件与IT外包产业大国。凭借国家政策的全力扶持、高素质、低成本的人力资源优势以及在出口导向战略基础上的战略转型,印度软件与IT外包产业出口获得飞速发展。

2001年以后,随着全球网络热潮的消退,科技股难获青睐,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美国经济的疲软,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印度软件与IT外包出口业务受到打击,增长率下降,但仍以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的速度发展。

以2003年和2004年的实际业绩看,印度的软件与IT外包产业的实际发展速度超过大家的预计。

以前我们理解印度的软件与IT外包产业时,总是将其与代工、代码转换、数据录入和缺乏核心技术等词汇联系起来。而在二十多年快速发展后的今天,印度的主要软件企业已经成为在北美市场上,多个应用领域中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提供者。一些印度公司与美国的主要咨询公司,在市场上形成正面竞争,他们积累了自己的经验与核心技术,一些印度公司开始进入软件产品市场。而在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方面,印度公司积累的经验被业界所公认。

快速增长的印度软件与IT外包产业,也面临危机与挑战。①发展速度与产业质量的提升,使人力资源尤其是高级人才供需失衡,导致薪资水平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上涨,员工跳槽率居高不下,维持在两位数,人力成本快速上升。②是区域性地缘政治不稳定因素和宗教问题等原因,使发包方缺乏安全感,产生全部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的担心。③作为亚洲的软件与IT外包产业大国,由于文化与语言问题,却很难在亚洲的市场尤其是日本、韩国和中国市场上占有相应的份额。

三、中国软件产业面临多少商机?

中国,有着与印度总量相当的软件与IT外包产业规模,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但由于我们的产业启动时间晚于日本和印度,所以企业质量与日本和印度比,有着差距。2000年国家出台18号文件,为软件产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国家在11个省、市建立了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2003年又建立了6个国家级软件出口基地,各地也根据18号文件的精神,出台了相应的针对软件的优惠政策,软件被确认为国家的重点产业。

在过去的五年中,软件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截至2004年末软件企业已达到9000家(其中上市企业近40家),从业人员超过60万人,2004年软件与IT外包销售总额预期达到250亿美元。软件出口近三年发展迅速,年增长超过50%,北京、上海、深圳和大连成为软件出口的高速增长区域,尽管出口占产业总量不足10%的份额,但在出口额和发展速度方面已经相当于印度 1995-1996年水平。未来中国经济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GDP 7-8% 的速度稳健发展,10-15年之后中国应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全球2000强企业的大多数将落户中国,届时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市场之一。

多年来一直依靠国内需求发展起来的软件企业,也因为过于依赖国内需求而延缓了进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制约了企业质量的提升。①是规模,大多数软件企业在100人之内,3000人以上的企业只有2家,1000人以上的企业在20家左右。②多数企业的专长仅限于软件技术,有能力向用户提供行业经验咨询的企业少之又少,缺乏提供大型项目整体解决方案的实力,这一部分市场多被国外公司拿走。③教育系统培养的软件人才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企业投入再培训精力过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负担。④由于企业规模的原因,多数企业没有大型复杂项目的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经验。⑤只有极少数软件企业,具有通晓国际商业惯例的人才,并具备跨国外包经验。

一间知名的IT咨询公司认为:“中国的软件企业,应借助在中国落户的跨国公司的市场渠道,进入其本国市场,中国企业可以由软件转包做起步,形成能力后再直接进入其所在国市场。以循序渐进的方法,积累自己的国际商业经验,快速形成规模。掌握大型复杂项目的管理能力、提升质量控制水平和用户经验。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重要学习过程。当你具备了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企业进行正面竞争的实力时,你才真正具备了在中国市场上取得高端应用项目的能力。”

软件市场是开放的,中国的软件市场早已是全球市场的一部分。或者说,软件与IT外包市场和生存在这一市场中的产业,依其自身的特性(除日本这样的特殊情况外),基本不再受国别限制,而是依照通用的商业规则在运行。即使是日本,也因为 35%-40%的成本下降,而加速将低端业务外包到海外。

中国的软件企业,应把握住全球软件与IT外包业务快速离岸发展这一商机,将美国、欧洲和亚洲(主要是日本和韩国)市场与国内市场连接为一个全球市场看待,以成为具有咨询能力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软件产品开发与制造商为目标,以IT硬件的中国制造为模版,在软件与IT外包产业中建立中国制造的品牌。

我们在日本软件与IT外包市场上已赢得了信誉。尽管我们的企业很难进入日本市场的总承包商序列,但我们最早进入日本市场的骨干企业,已经开始与日本的总承包商一起面对用户,从需求开始介入项目、参与设计承接详细设计和开发及测试工作,并承担后继服务,对日本市

场的基于IT的业务流程外包也已经开始。日本市场潜力巨大,其占全球市场总额的10%,中国企业在日本市场的竞争力,与印度企业在北美市场的地位相当。今天日本软件与IT离岸外包仅占其市场总规模的不足1%,而50% 以上的增长幅度为我们的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在日本市场上,我们可以锻炼队伍、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和利润、快速扩大团队规模、提升企业质量。将来当我们与印度企业在北美市场上平分秋色的时候,日本仍应是我们的主要市场之一。

我们与印度两国产业之间,有竞争、有相互需求,也有合作的空间。今天我们与印度企业分别生存于各自的市场中,还未形成正面竞争。但随着互相进入对方市场速度的加快,我们一定会成为全球软件与IT外包市场上最主要的竞争伙伴。今天印度企业希望借助进入中国市场,分散地缘政治风险、平抑人力资源成本、进入东北亚(日本和韩国)和中国市场。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与印度企业的合作,训练出一支适应国际市场的团队,提升我们企业的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力,了解进入欧、美市场的渠道和商业规则,积累面向全球市场的经验。我们的企业与印度企业,将会通过交流、合作和竞争,达到共同提升的目的。

欧、美的软件与IT外包市场,是全球市场的核心,美国占有市场总量的40%,欧洲占总量的30%。进入欧、美市场,是新兴软件国家的终极目标。中国是所有竞争者中最具实力的国家,印度的主要软件企业有一个共识:“未来中国将是印度在欧、美市场上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今天中国的企业主要是透过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机构、研究和开发中心转包来获取欧洲和美国的订单。但值得欣慰的是,近一两年,在国内与跨国公司合作了较长时间的一些企业,已经具备了直接进入了欧、美市场的能力。其中一些企业(尽管数量很少),在欧、美市场快速发展,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欧、美市场的基于IT的服务和业务流程外包,已经起步,且发展迅速,开启了一片新的空间。我们的多数企业还不适国际市场,我们与印度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借助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机构转包过渡,与印度企业合作进行学习经验,以及进入欧、美的基于IT的服务和业务流程外包市场。是我们进入欧、美国市场的三个起步点。万事开头难,当我们度过艰苦的学习期之后,将会与我们在日本市场的发展一样,出现井喷式增长效应。

5.中国软件业现状 篇五

本次调查共访问了中国内地十九个省市的二百余家软件企业、一千名个人用户和二百七十家单位用户。调查报告认为,长期以来,软件盗版一直是影响软件产业发展的严重问题。

在被调查的企业当中,百分之三十七的企业深受盗版困扰,其余百分之六十三的企业在软件盗版方面反映较少。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盗版问题表现更多的是无奈,有近六成的企业未对盗版采取行动。

无论是单位用户抑或个人用户使用盗版软件的情况都较为严重。逾六成五的单位用户在调查中不否认使用了盗版软件,而在个人用户中,更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人涉及使用盗版软件。从调查结果来看,价格原因是购买盗版软件的首要原因。

另一项关于盗版软件不易根除的原因调查显示,逾七成的企业认为是对盗版的打击和惩罚力度不够,排在其次的是法制环境和软件价格因素。

6.中国软件产业的机会与挑战 篇六

第一个机会,中国的经济发展将为软件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印度相比,虽然中国目前的软件行业总产值远小于印度,在软件开发管理等方面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但中国却拥有世界上成长最快的国民经济和传统企业。而中国传统企业的信息化,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一方面企业通过信息化可以得到更高的效率,另一方面,传统企业的发展也可以推动软件产业,以便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

中国拥有世界上5%的PC和15%的移动电话,所有的PC机和智能设备都需要各类软件的支持,中国市场对软件产品的需求巨大。但同时,中国的软件服务产值只占世界总量的0.2%,可见,中国的软件生产和软件消费不成比例,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目前,中国软件产业的规模还很小,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也相当有限。因此,若要发挥中国的软件潜力,必须大力推动创痛企业的信息化,帮国内的软件上创造商机。

第二个机会是外包。外包已成为全球IT业的一个趋势,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希望将更多的IT工作外包到印度或中国,这会产生很多商机。但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印度的软件业已远远超过了中国,印度三个最大的IT公司的市场总值达到了400亿美金,远远超过了中国前100个IT公司的价值。今天,印度已经成为国际化的软件外包生产基地,拥有一大批管理体系规范、生产规模较大的现代化软件企业。最重要的是,印度软件行业的从业人员在软件开发管理、软件人才培养、软件市场拓展、软件外包服务等方面积累了非常深厚的经验。相对来说,中国的人才在技术方面很强,但是没有管理、流程、或在国外作业务、拿订单的经验和能力。

目前,印度最优秀的软件企业已经在美国市场上对美国顶尖的系统集成商构成了挑战,许多公司最初因为成本原因选择印度企业,现在则因为质量原因而继续使用他们的服务。因此,中国的软件企业首先应虚心地学习印度的成功经验,以抓住外包的机遇。比如,学习印度外包服务的商业模式和特殊的外包管理流程;学习开拓美国市场的方式和方法,寻找在软件外包领域起步的关键途径。中国近来先获得许多日本公司的软件外包订单,而最近也在软件测试方面拿到不少美国公司(包括微软)的订单,这都是开展软件外包服务的不错的开端和切入点。中国的外包企业应该愿意从底层做起,并虚心地向印度成功的公司学习。

外包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但是不该是最终的目标,

中国可以利用外包,训练出一批优秀的技术人员。中国也可以利用外包,训练一批在商业、业务、流程等方面有经验的管理人员。

第三个机会,中国可以获得跨越世界的领导机会。当世界上大部分人在做应用软件开发的时候,网络服务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即开发通过网络服务来运行的软件。而Web Services技术可以整合Internet上的各种信息资源和服务功能,是全球软件企业面临的不可多得的契机,谁能抓住这个契机,谁就能在未来更强调服务质量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

中国软件产业的现状和软件市场的特点更适合发展以Web Services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服务。目前,国外公司在盒装软件市场上占有优势,但在软件服务市场上,从门户网站到ERP、CRM 、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行业市场上,中国公司就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因为行业或服务性软件往往需要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量身定制,同时还需要提供咨询、升级、维护等一系列相关服务。中国软件企业更容易满足本地化的需求,更容易贴近客户业务,向客户提供周到、全面的服务。因此,中国应当抓住Web Services的发展契机,在软件服务的市场上,利用Web Services技术,全面提升服务的质量和层次,进而提高中国软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另外,中国可以以中国市场的特色和优势,获得跨越世界的领导机会。美国之所以在网络和软件如此的强,很大的一个理由是美国在10-20年前有最好的条件 – 世界最多的计算机和世界最好的网络。而今天,中国也有类似的条件。例如,中国有世界最大的移动手机市场和最好的无线网络。我们是否能够借此优势启发创新和发掘商机,以期未来在此领域大有作为,成为全球无限技术和市场的领导者。除了移动市场,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特殊市场:网上游戏、网络文字传媒、数字电视等。

第四个机会,中国拥有非常优秀的人才。我们在微软亚洲工程院看到中国IT方面的人才是世界上无法相比的。但同样的挑战是IT编程员未必有很好的管理能力、足够的创业和创新的能力。中国拥有的多是单一化的技术人才,中国的软件教育偏重于科技和开发,不够全面和普及。但IT是不断发展的,技术的目的不是为了技术,技术永远是为了服务客户群。因此,在培养各种类型软件人才的同时,还应该着重注意培养精通专业技能、熟悉现代软件架构、具备领导才能、有远见卓识的管理型人才。这是中国软件产业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所在。

机遇和挑战并存是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过程中最鲜明的特点。软件服务外包、国内软件企业的需求、跨越世界平台的领导机会是三个相辅相成的机会,在未来的五年中,中国应当给予这三方面同样的机会并行,并提升多元化的教育。五年以后,三种商业模式的共同发展将为中国的软件出口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可能在国际软件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并获得比单纯的软件外包服务更为丰厚的利润。

在“中国信息技术年会”上的主题演讲

7.中国软件业现状 篇七

2012年,软件业出口增长低迷。1-12月实现出口368亿美元,同比增长18%,增速分别低于去年和前年同期0.5和6.8%,低于全行业10.5%。其中,嵌入式软件出口增长13%,增速继续处于低位;外包服务出口增长54%,对软件出口增长贡献率达到60%。

2012年,我国软件产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企业数量稳步增加,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具体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收入增长稳中趋升

根据1-12月快报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软件产业共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5万亿元,同比增长28.5%,增速比电子信息制造业高出16%,但低于去年同期3.9%。分月度看,经过前10个月平稳增长后 (增速在25%-26%区间内) ,11、12两个月软件产业增速明显回升。

二、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类收入占比明显攀升

2012年,1-12月完成收入4285亿元,同比增长35.9%,比重达17.1%,比去年同期提高0.9%。随着制造业形势企稳向好,嵌入式系统软件增速加快,使软件产业服务化和网络化发展加速,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类收入增长突出、比重明显提升,现收入3973亿元,同比增长31.2%,高出全行业2.7%。集成电路设计在有利的产业政策带动下,实现收入808亿元,同比增长25.5%;软件产品、系统集成服务和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平稳增长,分别增长27.9%、24.8%和24.1%。

三、软件出口依然低迷

2012年,软件业出口增长低迷,且月度波动反复特征明显。1-12月实现出口368亿美元,同比增长18%,增速分别低于去年和前年同期0.5%和6.8%,低于全行业10.5%。其中,嵌入式软件出口增长13%,增速继续处于低位;外包服务出口增长54%,对软件出口增长贡献率达到60%。

四、东北和西部地区快速发展

2012年,东北和西部地区分别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473和2664亿元,同比增长39.2%和29.6%,在全国的比重上升为9.9%和10.6%;中部地区软件产业增长相对较慢,完成软件业务收入794亿元,同比增长21.5%,占比下降为3.2%;东部地区软件产业保持平稳增长,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9万亿元,同比增长27.4%。

五、中心城市持续领先发展

8.中国软件业破茧 篇八

2010年1月,用友集团正式公布了“新三年战略规划”(2010~2012年)。以用友集团为“旗舰”,包括用友政务、用友医疗、用友烟草、用友审计、用友华表、用友小型、伟库网八舰齐发,用友集团要在3年内战略控局中国管理软件市场,并跻身世界级管理软件与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行列。

在用友集团董事长王文京看来,金融危机结束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软件及服务市场将放量增长。软件产业进入商业模式创新以及新技术商业应用的新时期。

这意味着,中国企业成为世界级管理软件厂商的机会加大,未来三年是用友加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管理软件市场也会更加向优势厂商集中。

以此为缩影,本土软件经历了近二十年的追赶,以用友为代表的本土软件厂商越来越发出自己的声音。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管理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340亿元,国内自主品牌管理软件所占市场份额达到78%。

2009年注定将成为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的分水岭。从早期做低端到现在形成的格局,本土厂商垄断低端市场,中端市场国产也占据显著优势。高端市场份额上平分秋色,还有超越之势。

除此之外,云计算对于本土软件企业而言,无疑是一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会。通过结合云计算先进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本土软件企业有望获得突破式增长,并最终变成世界级的软件公司。

SaaS推进力

2009年,最火的IT词汇中必有SaaS,而以SaaS为代表的云计算商业模式越来越流行。微软、SAP、Google、IBM、Oracle这些IT巨头们已悄然抢滩中国SaaS市场。用友伟库网、阿里软件、中软国际、金蝶友商网、三五互联等纷纷剑指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

“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这句业内的戏谑很好地说明了横亘在中小型企业面前的难题就是实施管理软件的风险和困难。毕竟,传统软件不是万能的,昂贵的研发成本、实施成本、维护成本以及极高的风险让中小企业在“营养不良”和“饮鸩止渴”之间徘徊。

对于那些初创的公司或者希望通过信息化改善企业管理的逆势成长企业而言,它们更倾向于采用新兴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互联网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级应用如CRM、ERP、协同工作等将从企业内部网络迁移到互联网上,从自己架设网络、一次购买软件许可转为向专业的软件服务商租赁服务。

“小公司不代表不需要管理。”金算盘软件有限公司总裁兼CEO张后启对《互联网周刊》记者说。面对新的产业机会,金算盘率先向互联网转型,进军SaaS领域,推出了将ERP与电子商务相融合的“全程电子商务”新战略,成为国内最早把传统管理软件营销模式向基于互联网的软件服务转型的企业之一。

张后启的“算盘”打得很响,他对金算盘基于SaaS的全程电子商务平台——亿禧网充满信心。“用户通过亿禧网不仅能够洽谈业务,实现B2B电子商务,更能够使用亿禧网提供的BIM企业即时通讯、在线ERP等在线应用,进行企业内和企业间协同办公,实现业务管理。”

“互联网时代有很多经济体,淘宝上2000万的店面,在阿里巴巴有400万商家。从阿里巴巴到淘宝到阿里软件,都是通过增值服务来获得利润,淘宝免费做信息发布、阿里在免费信息发布基础上提供商机服务、阿里软件在提供免费的信息服务上提供交易服务。”张后启并不掩饰对马云的欣赏,也表示金算盘与阿里巴巴并不是直接竞争对手。“SaaS里面有很多玄机,每个商业模式构造不同,大家都有机会”。

亚洲最大的管理软件厂商用友也把SaaS补充到产品线之中,搭载着云计算应用落地的快车,用友伟库网开始大面积铺开细分市场的客户面。据悉,随着IBM在无锡的云计算中心落成,用友伟库网就成了第一个跑在无锡云计算中心的商业应用。

“客户在SaaS模式下只需要关注应用本身,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因为原来软件包模式客户要自己去构建系统化,客户就需要把很多精力花在系统的运营、数据备份、包括杀毒等系统维护等等一系列的过程。在SaaS模式下,我觉得企业客户可以更多的关注业务的规划,企业可能要关注你本身的管理架构、管理的流程,然后能否和我们这个SaaS服务平台所提供这样一个应用之间的磨合度。更有意义的是把客户的IT的负担给降低了,而且客户的决策风险很小。”用友伟库网杨祉雄对《互联网周刊》记者说。

去年11月17日,支付宝与用友伟库于北京兆龙饭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双方系统整合、资源共享、统一战略等一系列举措,支付宝系统将首次全面集成到用友伟库网SaaS服务平台中。有分析人士认为,这种合作模式对强化电子商务基础服务,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特别是资金流管理的全程信息化将带来深远影响。

挺进高端

在以ERP为代表的管理软件领域,由于本土企业起步较晚,国产ERP品牌一直处于追赶跨国企业的被动局面。

中国制造业高端ERP市场一直是被如SAP、Oracle、QAD等跨国公司牢牢掌控。在当今全球化基础下,多工厂、多组织已经成为企业的发展趋势,传统的管理软件已不能完全适应灵活、多变的企业生产需求,SOA也顺应当前市场形势成为全球整合型企业的关键要素。

对于用友来说,SOA是让U9扬名业内的关键,同时配合用友针对大型企业的产品NC,来抢占高端市场。面对此形势,去年11月,金蝶推出了其高端产品EAS7,不仅支持云架构,而且填补了金蝶没有SOA企业架构产品的空白,正式挺进ERP高端市场。另一边,浪潮基于SOA架构的GS5.0产品也在2009年问世。

用友更是联合研究机构和合作伙伴的力量推动云架构的进程。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网络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高性能计算研究所、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IBM、英特尔和用友公司共同发起用友“云计算与NC高性能实验室”,用友与这些科研院所和公司一块联合推进企业云的研发和应用。

“同时启动的还有‘云计算与NC高性能实验室’6行业研究基地,包括金融行业、制造行业、建筑行业、房地产行业、消费品行业、能源行业,从研究机构、到技术应用厂商、到企业应用基地、再到云计算实践的推行者,这个云计算商用实践体系将保障‘云计算’的应用实践和价值发挥得到切实的推进。”用友公司集团及行业解决方案事业部(GBU)技术总监张伟对《互联网周刊》记者说。

张伟表示:“用友NC准备将企业云推进到以下几方面,一是将来可以帮

企业构建一个真正的管理信息平台,企业如果构建云的话,在管理信息上会真正实现云计算的模式。用友的NC平台本身也支持快速服务提供与支持快速计算。另外,是在硬件上,这方面是与IBM合作来进行的,用友NC和IBM所做实验最主要的也是从系统架构层面双方一起配合,提供企业云。现在,我们还有一些特殊应用也可以做云计算,例如我们给国泰君安做的搜索,它的模式是客户访问的信息很多,我们需要一个平台给它计算,它真正能够用比较云的模式来大规模的计算,它所需要的客户的倾向这一类。”

IDC预测,随着2010年国内ERP厂商大举进军高端ERP市场,国际ERP软件巨头们也不得不针对国内制造业市场采取更具竞争力的营销策略。中国高端ERP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艰难崛起

在以ERP为代表的管理软件领域,由于本土企业起步较晚,国产ERP品牌一直处于追赶跨国企业的被动局面。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管理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340亿元,国内自主品牌管理软件所占市场份额达到78%。

“对于国内同行竞争的问题,我们明显感觉到一些企业在市场宣传方面加大了一些力度,但是从整体实际的具体情况上来看,我们并不能感觉到更多实质性竞争压力。”SAP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张侠曾在采访中表示。

的确,中高端管理软件的先天优良基础让SAP们对于中国企业的冲击无动于衷。以SAP为例,在中国15年期间,SAP至少已经成功拿下了2000多家企业的订单,去年更是将触角向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延伸,其SAPBusiness One产品在中国的中小企业市场已经成为SAP在中国的“特色”产品。伴随着国际企业从市场营销到基础研发的本土化努力,国内软件厂商的突围道路并不平坦。

如果说上面提到的市场份额的变化还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以金蝶EAS等为代表的国产高端ERP产品,在国际品牌的竞争中也开始占据优势,这让国产ERP进入成熟发展期的趋势更为明显。据计世资讯报告显示,2008年国内品牌在高端市场的收入已达9.83亿元,占高端市场份额的49.2%。

计世资讯分析师认为,国产软件在高端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从1998年开始摸索,那时国外厂商还占据绝对优势。到2005年之后,国产的产品相对开始成熟,并且已经出现一些成功案例,与国外厂商的距离逐渐拉近。而2009年,国产高端软件的份额实现超越,竞争力已经相当。

上一篇:浪漫的告白句子下一篇:局外人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