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心得体会(共12篇)
1.《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心得体会 篇一
白音套海宝泉幼儿园中班幼儿一日活动常规细则
根据新纲要的指导思想,结合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好孩子好习惯”为目标,以日常生活常规培养为重点,制定中班幼儿一日活动常规。注重幼儿发展为本,提高和促进幼儿的能力发展。
晨间来园:
1、能准时到园,主动接受晨检,向老师问好。入园时不携带物品、零食。
2、能主动、有礼貌的向老师问早,与家人说再见。
3、在老师引导下,会向客人问好。
4、放好自己的物品(帽子、围巾等)在指定地点。
5、在教师指导下参加简单的值日生活动。晨间锻炼:
1、积极参与活动前的热身活动,能选择不同运动器械进行不同形式的锻炼活动。
2、能与同伴交换或合作使用体育器械。
3、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4、活动后能将器具放回原处。间操:
1、能听从教师的口令较迅速地排好队,有顺序地不推挤、不抢先。
2、能够随口令或音乐节奏走步、排队、做操,精神饱满。
3、动作较协调地做操,情绪愉快。
4、间操后有顺序地回教室。洗手:
1、洗手:先卷衣袖——湿 手——擦肥皂——搓手心手背——冲洗——双手靠近盥洗池甩水——打开毛巾擦干净。
2、洗手时在别人后面等待,不拥挤。日常卫生:
1、知道自己的身上是否清洁,在成人提醒下能拍打身上的尘土,知道地上脏不随便躺在地上。
2、知道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
3、不吮手指,不咬手指,不用脏手擦眼睛。
4、知道流鼻涕要用手帕或纸巾,学会正确使用的方法。
5、不随便把物品放进口、鼻中。
6、会使用垃圾桶,知道将废物扔进垃圾桶中。
7、注意保持桌面、墙面的清洁,不用蜡笔、水彩笔画桌面、墙面。
8、能协助老师放好玩具、用品,不把玩具丢在地上。
入厕:
1、男孩女孩分开入厕,能独立解小便,男孩不把小便洒在别人身上或厕外,便后提好裤子,学会整理好衣服;大便按规定拿纸,自己擦拭。
2、便后做到自觉、正确的洗手、擦手。
3、便泌、腹泻时及时告诉老师。喝水:
1、学习自己取水喝,知道多喝开水对身体有好处。
2、能耐心等待,不拥挤。进餐:
1、加餐、午餐前有秩序、自觉地洗手。
2、愿意帮助老师和保育老师一起分发餐具。
3、能有秩序地取放加餐食品,能安静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食品。
4、坐姿正确,小椅子往里挪,胸口尽量贴近桌子。
5、安静、专心地进餐,不东张西望,不大声讲话,不长时间讲话。
7、正确使用餐具,一手扶碗一手拿勺子,嘴巴接在碗上一口一口地吃,不掉饭菜。
8、能够独立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学习按需添饭菜。
9、餐后自己清理桌面,吃完后把桌上的饭菜清理到垃圾碗里。
10、饭后能将餐具放到指定的位置,自觉擦嘴。
11、能用自己的口杯接水漱口,不玩水,正确漱口,把口杯放回指定的地点。
12、午餐后能轻拿椅子坐在指定地点,安静活动,不影响他人进餐。坐姿:
1、身体直立,双脚自然平放,双手自然摆放。
2、能注意纠正自己斜趴、跷脚、驼背坐等不正确的坐姿。
3、绘画、看书时,上身与桌子保持适当距离,双脚平放,上身不歪斜,不趴在桌上。
集体活动:
1、对教学内容感兴趣,能进入学习情境,注意力较集中,乐于动手、动脑。
2、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3、学习遵守教学常规。
4、能安静的按照老师提出的话题进行交谈和倾听他人的谈话,不随便插嘴。午睡:
脱衣:脱鞋——脱上衣;穿衣:穿鞋——穿上衣。
1、睡前愿意将口袋里的东西交给老师。
2、能有秩序地入厕,然后安静地进入午睡室。
3、能自己脱鞋、衣,叠好后放在指定的位置,较迅速地睡下。
4、安静入睡,睡姿正确。不影响他人午睡。
起床:
1、学会自己穿衣服、鞋,能互相帮助拉背后的拉链、扣扣子等。散步:
1、在老师带领下一个跟着一个走,不跑、不跳、不推、不挤,不大声喊叫。
2、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周围事物,乐意和同伴、老师交流。游戏活动:
1、乐于参加各种游戏,在老师的提醒下,能遵守游戏规则。
2、会主动取放材料,知道轻拿轻放。
3、爱护游戏材料,不乱扔,活动后会收拾好材料。
4、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初步懂得谦让、合作。
5、按照游戏要求,有序地进行活动,学会分配活动材料。区域活动:
1、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选择游戏材料、内容、同伴、角色、场地。
2、愿意参与多种形式的区域活动,尝试去操作,获取成功。
3、安全操作活动材料和工具,注意活动操作的安全。
4、坚持完成自己选择的操作内容,初步培养自己认真、耐心的操作习惯。
5、会收拾整理活动材料,保持自己操作范围内的整洁。
玩沙:
1、注意卫生,卷起袖子玩沙,不用脏手揉眼睛,不将洒到自己与别人身上、头上。
2、能较正确地使用玩沙工具,初步学习合作、分享。
3、结束后能将玩沙工具放在指定地点,拍掉手上、身上的沙后再回教室。
4、玩沙后能主动洗手。游乐器械:
1、能一个接一个依次玩,不推挤、不争先、不争抢。
2、从滑梯上坐着往下滑,脚先下,不从滑梯低处往高处爬。
3、不剧烈奔跑、不大声喧哗,不用力晃动玩具。
4、不随意拖拉小型玩具,不摔玩具。
5、与同伴一起玩,体验共同游戏的乐趣。离园:
1、能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2、愿意与老师一起整理活动室的玩具、桌椅等。
3、有礼貌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家人,并主动与老师、同伴道别。
2.《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心得体会 篇二
图表中前三项是按时间排序的, 以开学为基点, 可以理解为三个时间段:开学前、开学时、开学后。
一、开学前:有心设计, 充分准备
尽早把小班新生工作的规划部署提上日程。在这个阶段, 主要解决保教人员和家长怎么看和怎么办的问题, 即思想意识到位和设计科学方案。
1.集中教师研讨, 共商解决对策
首先, 在7月刚进入假期, 原毕业班年段组长牵头保教人员进行多次研讨, 通过集体讨论、经验交流、头脑风暴等形式分析小班幼儿所处年龄段身心发展特征、本地域幼儿家庭教育情况和幼儿园情况, 共商提高幼儿入园适应的对策及注意事项, 精心制定了《中心幼儿园2013学年小班新生入园活动方案》《中心幼儿园小班新生入园调查表》《小班幼儿入园新生家长须知》。其次, 在8月中旬, 对新小班全体相关教职工进行集中培训, 明确各人职责, 提高教师问题意识和教育策略。
2.消除家长焦虑, 提高家长教育策略
家长是一个焦虑源, 解决好家长的心理, 提升家长的方法策略, 是前期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7月份录取期间, 我们发放了《中心幼儿园小班新生入园调查表》《小班幼儿入园新生家长须知》, 并利用入园前一周组织小班家长学校进行第一次授课活动, 召开了小班班级新生家长会, 并对每个幼儿进行细致的家访。家访期间, 发放了《大手小手总动员》新生入园活动卡, 解读了《中心幼儿园2013学年小班新生入园活动方案》,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家长全方位详细介绍幼儿园的总体概况、教育教学基本情况、教学理念、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安排等, 宣传科学育儿常识, 并提出了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合理化建议。如:在家平时注意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入园前建议父母有意识地多带孩子到幼儿园熟悉环境, 让孩子感受到“哦, 原来幼儿园那么好玩”“这里有这么多好伙伴”。通过这些措施既为家长解除了后顾之忧, 为孩子萌发了上幼儿园的愿望, 从心理上帮助孩子走好集体生活第一步, 也为常规的培养打下良好的伏笔。
二、上学时:分批入园, 逐步适应
新生入园, 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我们以环境为媒介, 将环境创设前置到开学前的假期中。幼儿分批入园, 在熟悉环境的过程中渗透主题的教学内容, 在家长的陪同下共同和教师互动, 逐步适应, 既熟悉了幼儿园的环境、班级教师和同伴, 也初步体验并了解了在园的一日活动。
第一阶段:大手小手总动员
每班幼儿分成四组, 每组成员7到8人, 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入园适应活动。活动时间为每次一小时。第一环节:认识新朋友—我和朋友一起玩—合照。第二环节:贴贴找找, 将自己的柜子、桌子、小床等贴上照片, 认识自己的毛巾、杯子标记。再通过《小孩小孩真爱玩》等游戏寻找自己与物品的对应关系。第三环节:做做自己的标志, 各班事先商讨标记的图形、颜色, 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动手做标记, 并在标记上写上相应的班级和幼儿姓名。第四环节:参观幼儿园, 离园。
第二阶段:亲子适应班
经过大手小手总动员活动, 孩子渐渐熟悉了幼儿园及班级的环境, 基本能认识自己喝水的杯子、毛巾、小床等的位置;对教师、阿姨也不再陌生;对同伴、教师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此时, 孩子的心理焦虑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缓解。接下来一周开展了亲子适应班活动。我们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对症下药, 精心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游戏, 并分层次、科学地创设物质和心理环境, 帮助幼儿顺利进入。
1.活动设计
在活动的设计上, 全部以游戏形式进行, 分为三个层次:首先, 开展亲子互动, 比如躲猫猫、手指游戏等, 幼儿与家长一对一做游戏;其次, 开展生生互动, 比如自我介绍、找朋友等游戏, 把幼儿的视线移向小伙伴;再次开展师生互动, 如开火车游戏等。
2.生活环节
在生活环节上, 也是分为三个层次:每班幼儿分成两组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 环节从少到多, 时间从短到长。每个幼儿参与活动三次。第一次活动时间为一个半小时, 只吃点心;第二次为半日活动, 吃点心和吃午饭, 饭后离园;第三次整日在园适应, 生活环节包括点心、午餐、午睡。
幼儿在层层递进的活动中, 既学会了与同伴认识、交往, 分散、排除了孩子依恋家长的情绪和行为, 产生了喜欢幼儿园的环境与同伴的情感, 也为一日活动常规建立了良好的开端。
三、开学后:建立常规, 自我管理
幼儿情绪稳定下来以后, 平时在家养成的一些生活、行为习惯也同时暴露出来。因此, 要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 应做到因人施教, 实现促进全体幼儿共同进步的目的, 为此我们依靠了四个抓手。
1.表格
用表格的形式记录幼儿在园各生活环节的表现, 对幼儿的情况有一个具象的跟踪。还能非常直观地把本班幼儿情况向保健医生、保教人员和家长反馈, 从而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和控制, 提升幼儿园生活环节的管理, 有利于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表格的设计应以幼儿个体的纵向比较为主, 记录和跟踪的生活环节应分阶段有所侧重, 一个阶段不要超过三个内容。
2.图示 (标志)
基于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认知特点, 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则绘制成一幅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 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 用来提示幼儿相应的行为反应, 促进良好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如:在培养孩子良好的饮水习惯方面, 我们设置了墙饰“爱喝水的好宝宝”, 每个孩子有一只小杯子, 幼儿每喝一杯水, 就插一个小标志, 只要喝够5杯水, 便能换成一朵小花, 不仅记录了孩子喝水的次数, 还培养了幼儿良好的饮水习惯。但是喝水时, 孩子们经常会拥成一团, 有的要挤, 有的要插队, 怎么办?“排队喝水”的常规就必不可少了。可是小班的孩子自控能力较弱, 还是需要教师经常不断地提醒。于是, 我们就在饮水桶前画上一串小脚印, 走一个再上前一个。没有小脚印的可以先去洗手, 也可以和同伴坐下来说说悄悄话。简简单单的“一串小脚印”使喝水环节变得更为井然有序。
3.儿歌
在对幼儿进行常规训练时, 我园的教师创编和收集一些儿歌来引起幼儿进行实践的欲望, 并帮助幼儿遵守常规、掌握常规的要领。如洗手时的儿歌:“挽袖口, 来洗手;洗手心, 洗手背;转一转, 大拇指;甩一甩, 擦擦干。”洗脸时念儿歌:“小毛巾, 放手心;洗洗小脸蛋, 洗洗小耳朵, 洗洗小脖子, 看谁洗得最干净。”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完成了洗手、洗脸的任务;走楼梯的儿歌:“小朋友, 排排队, 伸出右手, 摸摸栏杆, 不推不挤, 一个一个下楼梯。”利用餐前的时间, 给幼儿念儿歌:“白米饭, 香喷喷, 右手拿勺子, 左手扶小碗, 大口吃饭饭, 看谁吃得香。”激发幼儿进餐的欲望。总而言之,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情况和各环节的情况, 随机地编念一些儿歌, 来帮助幼儿掌握常规环节。
4.音乐
我们希望生活环境是轻松、愉悦的。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 用音乐提醒更有效。在幼儿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播放音乐, 让孩子在轻松、优美的音乐声中产生愉悦、饱满的情趣, 并逐步知道听到某一乐曲时, 就明白该干什么。这样, 一方面可以让孩子熟悉大量的歌曲和乐曲, 享受音乐的熏陶。另一方面,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接受特定的信号, 形成条件反射, 从而培养良好的习惯。如排队时给孩子们播放《火车开了》;睡觉了只要《摇篮曲》的音乐声响起, 孩子们都会自觉地上床睡觉,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进入梦乡。如在区域活动结束时, 我们会播放进行曲, 孩子一听到进行曲就会主动收拾、整理材料。形成常规后, 孩子们就会知道在音乐结束时就应把材料全都整理好, 避免了不必要的等待。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要做到洗手时主动做到不玩水有一定难度。针对这一情况, 我们请幼儿玩游戏《看谁洗得快》, 即老师播放一段节奏、长度适宜的音乐, 当音乐开始时, 幼儿开始洗手;当音乐停止, 幼儿就停止洗手。我们就利用音乐的趣味性, 使幼儿能愉快地、心甘情愿地去顺从规则和要求而加强对自己的约束, 并且在活动过程中会得到其他幼儿的提醒和督促, 从而使其有效地矫正自己的不正当行为, 养成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四、家园无缝对接, 共话幼儿常规培养
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 受着不同的家庭教育与影响, 成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开学初期, 我们通过家长会、家访、校讯通、入园适应活动, 让家长能参与幼儿园的活动, 既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 了解自己和孩子与其他家长、幼儿之间的差异, 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 增添了乐趣。学期中, 我们利用家园园地、家长留言册、校园网站、班级网页论坛、个人博客 (教师、家长博客链接) 等渠道, 与家长充分互动, 向家长宣传幼儿园活动的常规细则和幼儿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 激发家长也给孩子定在家常规、督促执行的愿望, 引导家长记录幼儿的在家表现等有效措施的实施。
3.规范幼儿“一日常规” 篇三
集体教育活动和生活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主体部分,也可称之为幼儿“一日常规”。集体教育活动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自不待言,而生活活动则没有引起教师和家长的足够重视。事实上,生活活动由于重视幼儿的主动参与,在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理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更应该受到重视和关注。
幼儿活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环境创设不足。要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地成长,环境是重要的资源,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以发展的。据调查,极少数幼儿园班级创设了生活活动区,班级墙饰中较少涉及生活活动的内容,班级宣传栏中有关孩子生活素质的内容也少见。
生活活动环节缺失。日常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强调常规过多、过细,压抑了幼儿的个性发展。教室内安静有序、纪律严明,看似常规工作质量高、效果好,可实则孩子们一个个如哑巴木偶,全然没有了表情和语言。生活活动被忽视,部分流于形式。有的教师对生活活动的组织安排显得随意,甚至任意省略。有的教师过多管理行为,导致幼儿缺乏自我管理。还有的保教配合存在疏漏,教师埋怨保育员停留在保洁和护理层面,保育员又责备教师不懂得分担工作,导致班级负责人员各行其是,造成安全隐患。
幼儿生活素质缺失。幼儿生活素质培养的目标是形成初步的劳动服务、自我保护、环境适应、合作交流等能力。生活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它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巩固的复杂过程。教师不能有效利用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的生活素质,就会产生“幼儿生活素质缺乏——教师包办代替——幼儿生活素质进一步缺乏——教师职业倦怠进一步加重”的恶性循环。
家庭教育不当。不少教师在组织幼儿一日生活活动时,感受到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压力。如在自由活动、户外活动中,孩子不小心受伤,有的家长会把责任全部归咎于教师,最终导致教师不得不取消户外活动。很多家长评价幼儿园好坏的标准就是“上什么课”“教什么内容”,幼儿教师也不得不把全部精力放在如何设计组织教学活动上而忽略了一日生活活动。
优化幼儿活动的基本策略
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多渠道开发教育资源。创设材料丰富、形式多样的生活活动区。活动区可以依据幼儿兴趣、需要、能力自由选择,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自愿结伴、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自由交流,使幼儿获得充分自主发展。在班级生活活动区的形式及材料的投放选择上,充分尊重幼儿的需要。如在角色区活动“大马路”中,可以尝试在各活动区之间“修建马路”,设置“交通标识、路标、交警”等,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中获得生活经验。
设置有效标识,发挥指导作用。如餐桌前粘贴小脚丫,让幼儿自觉排队取饭;便池前粘贴小脚丫,预留安全间距,让幼儿有序如厕;洗手池的墙面上粘贴洗手步骤照片,形象直观,便于幼儿养成好习惯;床脚粘贴小脚丫,提醒幼儿分清左右鞋子,并自觉摆放。
创设具有教育意义的宣传栏、主题墙。及时捕捉家长困惑的育儿问题,通过宣传栏解答;及时汲取家园育儿经验,通过宣传栏交流;及时捕捉幼儿生活镜头,通过主题墙展示;及时了解幼儿生活素质发展动态。
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创设安全温暖的人际环境。如饮水环节,老师可组织开“酒会”,轻碰“酒杯”相互说祝福的话,然后慢慢将水喝掉;也可和幼儿互动,猜个小谜语,谁猜对了就喝一口……形式多样的饮水游戏,既提供给师生交流的机会,同时充分体现了师生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创设友爱融洽的人际环境。如在晨间接待环节,可有意识地安排适应能力较强的孩子先入园,并鼓励他们和老师一起完成接待工作,在老师的带领下齐声说“早上好”“欢迎光临”“家长好走不送,有空再来”等等,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懂得如何去感染他人,初步形成集体感。
积极进取、力争上游,创设积极向上的人际环境。教师悉心呵护每一个孩子的欲望,尽可能地提供给他们自我满足、自我成长的机会。教师以“责任、赞赏、关爱”对待幼儿,幼儿则以“喜爱、信任、支持”回应教师,以“关心、协作、谦让”对待同伴。
寓教育于生活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生活活动不同于集体教学活动,它更考验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并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如在插班生入园初期开展“以老带新”活动,促使新生快速地适应新环境,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又如在餐后活动中,老师为防止幼儿打闹、追逐,可安排如“找个朋友边走边聊聊天”“去海棠花里找找小虫子”“玩玩安静的游戏”等活动。
尽量避免时间隐性浪费。满足幼儿个体需要,灵活调整活动时间。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并非一味限制生活环节的时间,可适当延长过渡环节,由教师的安排转换为幼儿的自主调节,使幼儿的活动成为有一定规则和一定时间进度的自我活动。
巧妙安排过渡环节,减少幼儿无谓等待。如在起床到午点的过渡环节的安排上,可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采取形式各异的组织方式。在小班,教师组织幼儿听录音、唱儿歌;在中班,教师进行主题谈话“你做了个什么美梦”;在大班,孩子们各司其职、各取所需,“帮扶小分队”在帮忙整理床铺,“鞋长”检查小朋友的鞋子是否穿反等。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逐渐实现自我管理。激发幼儿参与的热情,加强自我管理意识。建立幼儿管理制度,合理运用奖励机制,强化幼儿自我(互相)管理的意识,增强幼儿的独立性,形成有序、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实现其自我管理。
遵循幼儿发展规律,设计难易适度的管理内容。幼儿自我管理目标定得过高,会使其产生畏难情绪;目标过低,又会造成生活素质停滞不前,因此,此项工作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家园携手协同教育
家园教育高度一致是素质教育融入幼儿园内生活和家庭生活的保障。许多家长的育儿观中也存在“重智轻德”“重教轻保”“重近轻远”的错误观点。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逐步实现家园教育的高度一致,是幼儿生活素质提高、生活活动质量优化的重要保障。通过家长学校开展主题讲座,更新家长的育儿观念,指导其育儿行为。搭建家园网络交流平台,和家长一起形成“大家庭”概念,探讨幼儿教育问题,促进家园之间有效沟通。开展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日等活动,提供亲子交流的机会。当家长对孩子生活教育的认识提高后,他们参与幼儿生活教育的积极性会有很大的提高,成为生活课程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实施者,他们在积极参与中,也获得了对孩子生活教育的感悟,从中体味亲子情感和亲子快乐。
(作者单位:黄冈市实验幼儿园)
4.幼儿园教师一日常规细则 篇四
陆 旭
一、晨间接待: <1>上午班
1、在教室门口情绪愉快,热情的接待家长及幼儿,教育幼儿使用礼貌用语,用
英语问好,如:hello!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等等。
拥抱幼儿使之感受幼儿园大家庭的温暖,2、指导幼儿脱、挂衣服,指导幼儿把衣服挂在衣架上,帮助小朋友把帽子手套
等小物件放到贴有自己照片的小橱子里面。
3、有重点的向家长了解幼儿的情况。对幼儿健康、情绪等进行观察,做好个别
幼儿的工作,做好家长个别交代的特殊照顾记录,让幼儿做到愉快地与班级
小朋友问好,与家人道:“再见”。
4、教师整理教室教学环境,安排幼儿晨间活动,如看汉语、英语光盘跟唱儿歌、左手指操、或提供让幼儿动手的活动材料 积木、玩具等等,指导幼儿活动 <2>下午班
1、与上午班老师配合晨间接待,保证幼儿活动秩序。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丰富活动内容。根据幼儿活
动情况调整活动材料。
3、主动参与活动,及时了解幼儿活动情况,引导幼儿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幼儿个体差异,加强个别指导。<3>保教
1、幼儿入园前做好活动室内外清洁工作及开窗通气。收拾整理室内环境,擦桌
椅、整理图书、整理玩具柜及活动角等。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水、清洁。
2、晨间检查:按晨检常规规定项目进行。对幼儿的脸色、皮肤、眼神、咽喉、精神逐个观察,并询问家长。认真做好一摸:是否发烧;二看:喉部、皮肤
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 情况;四查:仔细观察幼儿有无携带不
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组织晨间活动:准备好玩具、材料和体育活动器械,让幼儿参加自己喜欢的各种活动,带领幼儿观察,与幼儿交谈等。
4、早饭前十分钟,让幼儿收拾整理玩具、材料、作好饭前的准备。按时拿餐具、打饭。
二、早饭 <1> 上午班
1、饭菜进班后,教师讲解主副食物的名称和营养。营造愉快安静的进餐环境,介绍当餐食品,带动幼儿吃饭的积极性。
2、幼儿进餐时,教师应随时帮助幼儿添饭并观察、督促幼儿进餐情况及建立维
护班级的进餐常规。
3、餐后,当班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安静活动。<2> 保育
1、给予进餐困难的幼儿帮助。随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进餐姿势。
2、根据幼儿饭量随时添菜、添饭,幼儿撒了饭及时擦干净,对食欲不振、精神
不好或呕吐的幼儿要及时处理。
3、餐后教会幼儿用温开水漱口,及时送回碗筷,收拾餐桌,清扫地面。
三、早操(下午班离园)<1> 上午班
1、组织幼儿做好锻炼前的准备,激发幼儿参加锻炼的兴趣。
2、教师面向全体幼儿精神饱满地领操,口令、示范动作准确、熟练。
3、根据幼儿的特点提供丰富的活动器材和自制体育锻炼的活动器具,做到幼儿
人手一份。编排结构合理韵律活动等。
4.并注意幼儿基本动作的练习和操节变换,参与指导幼儿晨锻活动。对幼儿进
行安全教育。<2> 保育
1、组织穿好衣帽,依次自然地进入活动场地。
2、根据气候条件及幼儿的活动状况,服饰符合早操活动要求,幼儿在早操前检
查服装及鞋带,冬天脱去大衣,不戴围巾、手套。提醒幼儿增减衣服
3、督促幼儿收拾器具,放到指定位置。
4、早操后提醒幼儿及时入厕、喝水。
四、入厕、饮水(1)入厕:
1、照顾幼儿解便,一般情况下,要求幼儿大小便自理,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
报告老师,对个别自理有困难的,保教老师加以协助。
2、教育幼儿便后马上离开,不在厕所里打闹或聊天。
3、幼儿便后用流水洗手,并教幼儿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洗手。
(2)饮水:
1、引导幼儿用自己口杯喝水,喝水时不说笑。不浪费水,口杯用后放回原处。
2、口杯要在幼儿使用之前消毒,每个幼儿的口杯应入在口杯柜中固定的地方。
3、幼儿需要喝水时,应随时给水喝。应保证班上随时有开水,并及时提醒幼儿
喝水。
入厕、喝水完毕后,保育老师及时清理,保持厕所、洗漱室洁净。
五、教育活动
<1> 上午班
1、教学活动前,充分理解、分析、熟悉教材,准备好教育活动计划。文字材料能背诵,示范动作要熟练、准确。(教育活动计划要提前写好)。
2、活动前提醒幼儿收拾玩具、入厕,做好活动的身心准备。
3、教具和学习材料:实物、图片,模型、教具实验用品、玩具或其它材料应于
前一天准备好,幼儿用品数量要多于幼儿数。保证教育质量。
4、教育活动结束后要记载和分析幼儿的学习情况和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以
总结经验,积累资料,不断地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水平。<2> 保育
1、室内地面清洁,光线充足,室外环境安排无干扰。
2、注意经常交换幼儿座位,保护视力。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和握笔姿势,保护幼儿的视力和嗓子。
3、配合主班老师教学工作,维护课堂秩序。
六、盥洗
1、做好盥洗前的准备工作,摆好毛巾,放好肥皂,为幼儿准备好洗手活动。
2、组织幼儿有序地盥洗。教给幼儿或提醒幼儿洗手的顺序和方法。
3、最后逐一检查用具设备,分批进行盥洗离开盥洗室。
七、午餐、晚餐同上
八、午睡(上、下午班老师做好午睡交接工作,上午班老师离园)<1> 下午班
1.睡前:组织幼儿睡前解便,安静进入寝室。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遮挡过强的光线等。指导或帮助幼儿有序地穿脱、折叠衣物,放指定位置。
2.睡中:巡视观察,帮助幼儿盖好被褥;纠正不正确睡姿;照顾入睡困难、有特殊需要的幼儿。睡后:指导或帮助幼儿穿衣服、鞋子,保证幼儿服装整齐,并提醒幼儿入厕。对部分女小朋友进行头发梳理。<2> 保育
1、午睡室睡后开窗通风。整理被褥,进行午睡室的清洁工作。
2、去食堂取下午幼儿要吃的水果、点心。
九、游戏活动
1、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必要的场地、玩具、材料,保证游戏与活动的顺利开展。
2、老师们共同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对同伴友爱,谦让,能合作,互相帮助。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中遇到问题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着手解决。充分发挥其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活动结束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收拾玩具、材料。
十、离园 <1> 上、下午班
1、离园前,老师与幼儿进行简短谈话,同他们一起回顾一天生活,表扬好人好
事;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和礼貌教育,提醒他们回家的注意事项。
2、离园时,家长接孩子,可进行与家长的联系工作,主班老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情况,副班老师对未及时接走的孩子组织适应活动等待家长来接。
3、离园时,确认接送卡,防止幼儿走失或被不认识的人带走。
<2> 保育
1、离园前检查幼儿仪表是否整洁,提醒幼儿带好回家的用品。
5.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 篇五
3:离园前带好自己的物品,自觉整理好自己的仪表,把自己的小凳子轻轻地搬到桌上。不跟陌生人走,主动跟老师.阿姨和同伴道别。
二:户外体育活动1.早操和午间操:操前根据天气适当增减衣服,上下楼梯靠右走;做操时精神饱满,动作有力,合拍;爱惜早操器械,轻拿轻放,正确使用器械。2.自由活动: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玩危险游戏。乐意与同伴一起玩,不争抢玩具,互相谦让。完后主动收拾并分类摆放玩具。3.户外体育活动:游戏是按规则积极参加活动;按意愿选择器械并正确使用,爱惜器械,用后分类收拾好;有安全自我保护意识,不玩危险游戏;及时增减衣服,活动后自觉擦汗,自由饮水。三.集中活动1.乐意参加活动,积极思考探索,当文明小听众,认真倾听老师和别人的谈话,不插话。2.自信大方地在同伴面前表现发言,声音响亮,集中回答问题时要大声。乐意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活动中保持正确姿势,挺起胸膛,不敲椅子。4.爱惜活动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操作;喜欢看图书,知道看书能学到很多本领,乐意把书中看到的内容讲述给同伴听。
四、点心及午餐
1:有次序的梳洗,不推不挤。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擦手不玩水,洗后关紧水龙头。2:文明进餐,不说悄悄话,不挑食,能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或点心,能保持桌面的干净和整洁。3:进餐后展开擦嘴巾,主动把自己的餐具收拾到指定的地方。安静看书,不影响别人。4:在老师带领下排好队伍散步,不做剧烈的运动。
五:午睡及起床 1:入厕后安静的进入寝室,将拖鞋、衣物摆放整齐后有次序的上床。根据天气冷暖增减小被子,自己盖好被子。
2:保持正确的睡姿,不蒙头睡觉、不趴着睡。3:起床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叠被子。
六:游戏与区域活动
1:喜欢区域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
2:区域活动中,能自始至终地在自己喜欢的区域玩,知道区域可以学到很多的本领。不重复玩一个区域,做到“三轻”,活动后于同伴分享自己的收获。
6.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开展总结 篇六
幼儿园一日活动是幼儿园工作的重心,是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园一日活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全面提高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质量,提高保育教育质量。
一、五项常规活动实施的细则要求:
1、来园、离园活动
对幼儿的要求:
(1)衣着整洁,愉快入园,有礼貌地和老师、小朋友问好。
(2)有礼貌地和家长告别。
(3)学会告诉老师自己的身体有无不舒服的感觉。
(4)积极投入晨间活动。
对教师的要求:
(1)幼儿入园前做好活动室内外清洁工作及开窗通气。
(2)以热情、亲切的态度接待幼儿,并向家长询问幼儿在家的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做好个别幼儿的衣物、药物的交接工作。
(3)晨间检查:按晨检常规规定项目进行。(一摸二看三查四问)
2、户外活动:
对幼儿的要求:
(1)愉快地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游戏活动,及其它活动。
对教师的要求:
(1)完成规定的户外活动时间,(2)幼儿活动应在老师视线范围之内,注意安全。
3、生活活动:
对幼儿的要求:
(1)用自己口杯喝水,口杯用完后放回原处。
(2)公共区域保持安静,盥洗时不拥挤。
(3)吃饭不掉饭粒,不剩饭。
(4)真确的穿脱衣服,并摆放整齐
对教师的要求:
(1)毛巾口杯按时消毒,(2)及时提醒幼儿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擦嘴。
4、游戏活动:
对幼儿的要求:
(1)和老师共同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2)在老师指定的场地内游戏。
(3)会正确使用玩具,爱护玩具,会收放玩具。
(4)在游戏中对同伴友爱,谦让,能合作,互相帮助。
(5)遵守游戏规则,在游戏中遇到问题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着手解决。充分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教师的要求:
(1)保证每天的游戏时间。游戏活动时间不少于二小时。
(2)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必要的场地、玩具、材料,保证游戏与活动的顺利开展。
5、教育活动:
对幼儿的要求:
(1)活动前,逐渐转入安静状态。
(2)在老师的指导启发下,逐渐养成动脑、动手和手脑并用的习惯。大班幼儿
逐渐形成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能够运用已获得的简单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大班幼儿能对自己完成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
(3)在活动过程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或提问。不干扰别人,不和小朋友发生争执,不影响活动秩序。
对教师的要求:
(1)做好教育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2)保证教育质量;
(3)注意培养幼儿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和握笔姿势,保护幼儿的视力和嗓子。
二、主要经验:
严格遵守一日生活常规,是保证幼儿在幼儿园在园生活学习的基本保证。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它是幼儿教育主要内容之一。我们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建立良好的常规。它的建立不仅是集体教育幼儿的需要,还能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同时也有益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也有帮助。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这就是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从幼儿时期抓起的。一日常规的形成过程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幼儿期是最容易养成固定习惯的时期,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喜欢行为的模仿和重复,而从小开成某些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教师不仅要规范幼儿的下确行为,还要让幼儿懂得生活在集体中
“规则、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它将对幼儿适应社会的发展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7.浅谈幼儿一日常规的重要性 篇七
一、一日常规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习惯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好习惯一辈子受益,坏习惯一辈子吃亏,就是想改掉坏习惯也不容易”,由此可见,养成良好习惯很重要,幼儿心理发展特征与品质是在和我们的交往,以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环境对幼儿的作用更大。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量事实表明: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接受熏陶、培养个性与习惯、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幼儿最容易接受外界教育和刺激的影响。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特别注意幼儿的一日常规,例如,幼儿的洗手习惯,我常常运用游戏活动让幼儿知道洗手方法和洗手的安全要求,并在水池旁贴上洗手顺序图,幼儿每次洗手的时候我都会提醒,时间久了,幼儿就形成了良好的洗手习惯,由此可见,一日常规对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一日常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幼关系
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幼儿喜欢哪个老师,就愿意听哪个老师的话,就愿意接受该老师的建议。在教学中,只有多和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幼儿喜爱自己的情感,才能与他们建立亲密和谐的师幼关系,才能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快乐,才能让幼儿形成信任感、安全感。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常与幼儿一起合作,一起参与教学活动,与幼儿在常规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例如,幼儿进入活动区域后要脱鞋子,他们往往摆放很乱,一旦活动结束他们就会手忙脚乱地找鞋子。这时,我就在活动区域旁边张贴了很多小鞋模型(按照颜色分类),幼儿再进入活动区域时,就不会手忙脚乱了,他们会主动把鞋子放在小模型上,活动结束时也就会很快找到自己的鞋子。正是这一日常规才让幼儿觉得教师是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的,幼儿看到教师这么为他们着想,也就会慢慢喜欢上这位教师,师幼之间的关系也就亲密和谐起来。
三、一日常规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纪律意识
通过常规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环境,能够尽快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能够帮助幼儿尽快掌握生活技能。因为常规教育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当中,渗透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方面,因此,建立幼儿良好的一日常规,既是幼儿园工作的需要,也是培养幼儿纪律意识的需要。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常常通过一日常规来培养幼儿的纪律意识和主动学习意识等。例如,有的幼儿乱扔玩具,我这样引导幼儿:“孩子们,你们这样做玩具宝宝会不会很伤心啊?”这样幼儿就会自己发现错误,他们就会根据有关规定,主动将玩具分门别类。这样,幼儿就在常规中知道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能够做的,什么是不能够做的。
总之,一日常规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做好的,这需要我们幼儿教师的坚持不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幼儿常规工作。我相信,当我们真正对幼儿付出爱心与耐心的时候,幼儿一定会听老师的话,一日常规也就会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黄佩蓉.浅谈幼儿园的保教结合的重要性.深圳市维君汇东方尊峪幼儿园,2012(11).
[2]杨勤云.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之我见,和桥幼儿园,2009(04).
8.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管理策略2 篇八
晨间接待
1.微笑迎接,亲近幼儿,互道“早、好”。
2.关注幼儿情绪及健康状况,引导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内容。
3.与家长简短的交接或交流,应站在活动室门口,并随时观察其他正在活动的幼儿。
4.观察幼儿能否自己挂好外套或换棉背心。对于年龄小或能力弱的幼儿适当帮助及鼓励。
游戏活动
1.观察选择的活动及基本活动情况(材料的操作、同伴的交往),观察幼儿时注重保持一定的距离。想好引导幼儿的话再进行适当的指导。
2.在观察中逐步酝酿:交流的内容,操作台的摆放,交流时的位置,确保交流的顺利。
3.师生共同收整用玩具,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物归原处、清理整洁等。
生活活动(盥洗、点心)
1.教师站在盥洗室与活动室(或用点心处)的衔接处,以最大视角的观察幼儿,注重安全。
2.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醒幼儿有秩序地盥洗、擦自己的毛巾、内衣塞入裤,并帮助能弱小的孩子做好保育。
3.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自己倒豆浆、轻放杯子、用毛巾擦嘴。
学习活动
1.认真做好活动前预备:熟记教案、背出教材、教学具的预备(要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作好相关预备)。
2.关注教学活动的时候孩子的座位,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到、听到。
3.幼儿若要操作、游戏,操作用的桌子或是游戏的场地都应方便幼儿的活动。
4.事先要预备好所有教具,录像、照像、电视、电脑等电器都要事先充电、试用一下。
5.过程中注重动静交替,吸引孩子的注重力。对于“神游”的幼儿,尝试用眼神、表
情、语言、手势予以提醒。
6.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姿势,不吃手、不挖鼻子等。
户外体锻
1.事先检查幼儿的服装、鞋子是否合适锻炼(鞋带)
2.做好幼儿保育工作及生活习惯培养:脱衣、擦汗、垫毛巾、饮水,夏天或秋初带太阳帽。
3.保证运动器械的安全,在活动开展前进行安全使用的指导。
4.观察幼儿基本活动状况:锻炼行为是否安全,遵守规则的情况、能力弱的幼儿。
5.引导幼儿尝试不同的活动材料、活动方式,动静交替。
6.照顾体弱幼儿,调整运动量。
7.操节活动中:
• 有示范性:节奏准确,动作有力。
• 调动幼儿的整体精神面貌。
• 适时提醒、纠正个别幼儿的动作。
8.集体游戏中:
• 熟悉游戏的内容、组织形式与规则,预备好游戏器具。
• 仔细观察幼儿的规则意识与行为,一旦达成,必须遵守。
9.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移动性运动器械整理的方法,摆放整洁、物归原处等。
自由活动
1.观察幼儿的交往情况,喜欢什么玩具,是否爱惜,有与同伴交换玩具的意识与行为吗。
2.可参与幼儿活动,进行个别沟通、交流。
3.提醒幼儿饮水。
4.活动结束后保管好自己或朋友的玩具。
劳 动
1.劳动工具的预备(剪刀、铲子、水壶等)。
2.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激发热情。
3.适当分配任务,培养幼儿责任心。
4.做好幼儿保育工作(卷袖、洗手等)。
5.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工具摆放、杂物垃圾的处理等。
生活活动(餐前预备、午餐)
餐前预备基本同点心前的盥洗
午 餐
1.简单引导幼儿观察菜肴,了解营养,熟悉不同的食物,引发食欲。
2.观察幼儿用餐情况,照顾生病忌食的幼儿。
3.培养幼儿良好用餐习惯:安静用餐、自己动手、不挑食、做到碗、桌面、地面的“三”净。
4.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能用完自己的午餐,轻轻放碗、饭后漱口、擦脸等。
户外散步
1.关注幼儿餐后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与卫生老师联系。
2.引导幼儿安静活动、不奔跑。
3.散步时可适当引导幼儿进行户外自然景色的观察(树、花、天空、白云)。
交 接 班
1.告知来园人数、介绍幼儿上午活动情况,及部分幼儿情况(体弱儿、病患儿及情绪不佳者等)。
2.填写交接班记录。
生活活动(午睡、起床)
午 睡
1.幼儿睡前的盥洗。
2.做好“两开两关”:脱衣前、穿衣前关窗;午睡时、穿好衣服后适当开窗。
3.检查幼儿睡觉时候手上有否小物件,确保安全,防止异物进鼻、口。
4.教会并鼓励幼儿自己叠放衣、裤、鞋。
5.帮幼儿掖被子,教师要不断巡视幼儿睡眠状况,观察体弱幼儿的呼吸情况(哮喘、鼻炎、感冒),冬天避免被子遮住嘴巴,夏天注重开窗通风。教师在幼儿未睡之前不能做其他事情。
6.观察提醒睡姿的自然、舒适与安全。
起 床
1.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鼓励幼儿自己动手穿衣服。适当帮助能力弱的幼儿穿衣。
2.组织穿好衣服的幼儿进行盥洗,并提醒不在午睡房奔跑嬉闹。
3.幼儿出午睡房后,要开窗通风。
午 操
1.调动幼儿的整体精神面貌。
2.适当进行一些放松性的小运动量活动。
离园活动
1.开展一些幼儿喜欢的桌面游戏,并关注幼儿的活动情况。
2.防止冒领。
3.做好家长接待工作,可向家长简单介绍幼儿一日活动情况,体弱幼儿。不可随意告状。
4.提醒幼儿不要遗漏物品,互道“再见”。
9.幼儿一日常规培训心得体会 篇九
其实,幼儿从入园到儿园毕业,在幼儿园生活的这一段的时间里,幼儿教师不但要培养幼儿有学习的兴趣,优良的品格及各种综合能力,对幼儿一日常规的培养同样很重要,而且我认为在整个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常规教育的培养是达到其他各方面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基础。
幼儿的常规很重要,所以老师们一定要严格要求他们。但是常规的制定也应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尊重幼儿的要求。例如:认识小水杯、毛巾的标志时,如果由教师直接让孩子记住自己物品的位置,孩子肯定记不住,效果就极差。所以我们给每一个孩子都规定了一个可爱的动物或是水果图案贴在他们小水杯、毛巾的指定位子上,再孩子很快就能在记住自己的物品。
其次,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树立常规。小班的幼儿,自我意识强,他人意识差,行为表现中处处以自我为主,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认识自我,自我协调,让他们知道要礼貌待人,从而对事物有一种正确的态度,慢慢形成一种常规意识。娃娃家的游戏就能让孩子在扮家家的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形成一种礼貌。
再次,教师要不断重复一些需要孩子做到的事情。例如:饭前便后要洗手,洗手时不玩水,洗手后的水要甩在水池里,洗完手之后小手要锁好。吃饭时不讲话,饭粒不能掉在桌上。午睡时要安静,不和其他小朋友说话,这都需要教师给幼儿一个明确的概念,并且要一如既往的实施下去,让孩子慢慢形成一种规则意识,久而久之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10.《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心得体会 篇十
关键词:幼儿时期 习惯培养 实践研究
一、观念引领,使养成教育深入到每位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理念之中
为了让教师们能真正规范地落实“把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中去”,我们认真学习了《上虞市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制定出了适合我园各年段幼儿的《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评价指标,对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观念培训,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幼儿开展养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改进对幼儿教育的方式方法,使每一位老师做一个爱孩子、尊重孩子、懂得赏识和引导孩子的优秀教师。2012年以来,我们把养成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全面化,制定出便于幼儿记忆的《幼儿行为规范(三字经)》并分发到每一位家长手中,让家长也认识到孩子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家长在孩子养成教育中的示范作用和主导作用,我们还依托家长学校,邀请专家对家长进行家长教育行为的专门培训和具体指导,使家长能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我们幼儿园的工作,参与到幼儿一日常规和养成教育活动中来,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
二、分层施教,将养成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常规之中
我们在把养成教育目标具体化、规范化的同时,针对我园大、中、小班幼儿的不同特点和具体实际,制定分层培养计划,循序渐进,不断深化完善。小班年段重点是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我们从洗脸、漱口、吃饭,到午睡、整理床铺,所有的环节都制定了教育目标;中班年段重点对幼儿进行礼仪和感恩教育,让幼儿了解父母、长辈的职业与自己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提出每天为家人做一件事,并且在“养成教育评比栏”对幼儿进行评比,让幼儿在学习、实践、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大班年段重点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感和规则意识。如开展《我是中国人》活动,让幼儿加深对家与国的理解与认识,从小爱家,爱祖国、爱幼儿园、爱身边的人,树立起初步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开展“大手牵小手,大班带小班”活动,培养大班幼儿爱护小弟弟、小妹妹,并主动帮助小弟弟、小妹妹,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谦让与分享,知道做个守信用的孩子等等这些良好品质,都可以在各种主题活动中得到训练和培养。
三、寓教于乐,将养成教育渗透到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来源于生活,完善于生活,通过幼儿一日活动及特定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幼儿的思维既具有直觉行动性,又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教师抓住这一特征,结合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做到月月有计划,周周有活动,次次有记录。针对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出现的语言、行为、举止、仪态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的不良习惯,我们搜集了大量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养成的故事,或者教师与幼儿共同创编、续编故事。例如,为帮助幼儿学习和正确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我来帮你好吗”等,我们设计了以下多个主题活动:通过讲《买礼貌》等故事使幼儿懂得讲文明有礼貌的重要性,使幼儿知道当你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如何表达你的感激;通过“礼仪儿歌比赛”的活动,从班里评选出“文明用语小宝贝”、“文明学习小宝贝”、“关爱老人小宝贝”等,促进了幼儿道德价值的内化,使礼仪行为真正成为幼儿内部的需要等等;创设主题环境“文明小天使”,设置红花评比栏,对讲文明、有礼貌的孩子进行及时的肯定。
四、优化环境,营造幼儿养成教育的浓厚氛围
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利用氛围塑造幼儿性格,具有极强的渗透性。首先,我们从精神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激发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愿望。例如:通过表演《小猫和小弟》《小猪变干净了》等故事去感染幼儿,通过演唱一些歌曲让小朋友知道大家都有一双手,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次,我们从物质环境入手,结合“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在活动室为幼儿创设了能力区角、娃娃家,配置了供幼儿练习系鞋带、穿衣服用的物品等,使幼儿从中受到了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环境教育法既要注重物质环境的感染又强调精神环境的熏陶,还要注意创设与幼儿年龄想适应的环境。如教师把材料分层次地投放到角区中,幼儿通过区角“拼拼摆摆”活动,进行归类整理,养成玩具玩完后要放回原处、摆整齐的好习惯。教师每天用微笑、点头等亲切的举止表示对幼儿的友好,给幼儿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渐渐幼儿就会从教师行为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学会一些表示友好的语言、动作和方式。
五、课题取得的主要成果
1.通过本课题研究,我园幼儿的日常行为和生活习惯明显好转
幼儿的文明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悄悄的起着变化,以前经常能在操场上看到幼儿吃过的早餐袋子、筷子,现在已经很难发现了。走廊上再也找不到家长接送孩子时乱扔在地上的香烟头了。每天清晨都能听到一声声稚嫩的“老师早!老师好”。
2.通过本课题研究,我们逐渐发现了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三大规律
一是趋早性: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萌发于幼儿期,幼儿生活中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越小教育培养越好。
二是渐进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
三是反复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常出现反复,他们的行为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易反复。
3.通过本课题研究,改变了我园教师的育人观念和园风园貌
11.《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心得体会 篇十一
1.主动、热情、礼貌地迎候幼儿和家长。
2.观察幼儿身体、情绪和精神面貌;察看是否携带不安全物品,是否按要求带齐当日所需用品。
3.上下午各组织一次集体饮水,提醒孩子不允许自己倒水(切记)。
4.每天上午检查孩子的指甲是否有灰如果有老师应及时给其清洗,并且每周三给孩子修剪一次指甲。
5.观察孩子进食量,对特殊幼儿给予个别照顾,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并能纠正不良进餐习惯。督促指导幼儿餐前洗手,餐后擦嘴、洗手、漱口。
7.中午入院组织孩子定时午休。
8.离园时检查幼儿服装穿戴是否整齐;提醒幼儿收拾需带回家的物品。
9.严格确认接幼儿的家长,有重点地与个别家长沟通,做好生病、情绪异常等特殊幼儿的交接。
10.提醒幼儿有礼貌地向教师和小朋友告别。所有幼儿离园后,作好次日各项活动的准备。
12.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篇十二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教育活动。它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和其他活动。幼儿晨间来园、进餐、盥洗、睡眠、离园、教育活动、区域活动等都是幼儿一日生活活动。它不仅能满足幼儿生理及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还是幼儿习得知识与技能、形成自主性和独立性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教育价值,保教结合,将日常生活活动与教育活有机结合,科学安排,合理组织,处处渗透教育,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入园和离园
入园与离园分别是幼儿一日活动的开始与结束,虽然短暂但却影响着幼儿的情绪、幼儿活动的开展,影响着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儿活动中每天的入园、离园环节。
(一)入园的原则要求
稳定、积极的情绪是幼儿在园中应有的状态,而晨间入园作为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的开始,此时的情绪将影响幼儿一天的生活。因此,晨间接待中,教师有责任、义务开启幼儿愉悦的情绪,为幼儿美好的一天奠定基础。为此,教师在晨间接待时,要着力做到以下几方面
1问候
① 组织形式;
★早7,00教师进入班级,放音乐。
★早班老师站在本班门口,面带微笑地接待入园的小朋友和家长,主动与所有小朋友问好,拥抱交流。
★当看到、听到、感觉到本班小朋友和家长来园时,立即走到幼儿面前,主动与家长打招呼。(在与每为家长点头、微笑、互相问候 或交流时,应大方、得体、尊重、谦虚、热情、诚恳)
★教师与小朋友互相问候,都要使用礼貌用语(如;早上好,小朋友好)。
★教师应该热情地回应每一位幼儿的问候。
★主班教师做主要接待家长的工作。对幼儿进行晨检,提醒幼儿而选择区域进行活动。
★配班教师关注和指导幼儿的区域活动。
★主班教师要照顾全体,组织安排幼儿的活动。
★配班教师以组织幼儿进行小组活动的区域活动为主,如果班级幼儿哭闹过多,主班教师忙不过来,而这时又有幼儿和家长来园时,配班教师要主动进行接待。
★正确使称呼,如:幼儿姓名(大名或小名)。
②个案建议
● 问候的方式
● 问候适应注视对方的眼睛,面带微笑,真诚地回应每一位幼儿和家长。(此时如有其它人问候,应迅速先回付一下 ;“您好”,然后跟前一位家长完整问候之后,马上与刚才的那位家长或下一位家长问候)。
● 对每天来园的幼儿
○主动热情的与每一位幼儿、家长问好(用抚摸、蹲下来、招手、点头、贴脸儿、摸摸头、拉拉手、轻拍肩膀……,的方式与幼儿进行问候。如:“XX小朋友你好”或是说“宝贝你来了,快让老师抱一抱,你今天可真乖啊!今天真漂亮……”)。
○如果家长比较多,当时可以用简短的语言或用眼神\点头示意一下,或用招手的方式,以表示教师关注到了(没能全部交流的可以在午休、下午不需要配班教师、晚上离园或利用回家休息的时间与没沟通的家长进行电话交流)。
○幼儿与教师打招呼,教师因忙碌没听见或没看到而没有回应幼儿时,发现后要在第一时间很诚恳的与幼儿和家长表示歉意。
●对好久没来园的幼儿
主动关心,亲切的与他(她)问好(如:宝贝你来了,老师都想你了,快让老师看一看,你长胖了没有,还是长高了……,小朋友们每天都再问你什么时候才能来,快进教室看看大家,他们看到你一定会很开心的……)
●面对不说话和不应答的幼儿
教师立刻说“没关系,下次再说”或说“不要紧,我们还有许多练习问候的时间呢……”(表现出教师的爱心、耐心、对幼儿充满无限希望,允许重来,等待下一次机会,提示家长不逼幼儿一定要问好,让幼儿不紧张,让大家不尴
● 对爱哭闹的幼儿
○对爱哭闹的幼儿,主动与幼儿问好,用新鲜的玩具或是小手偶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家长围幼儿换好衣物后,要尽快将幼儿报入或活动室,建议家长离开幼儿的视线,并快速离开幼儿园。对于不放心的家长可以在事后打电话交流,请家长一定放心,但一旦向家长承诺,必须要做到!
○对哭闹得厉害的幼儿,配班教师可将幼儿暂时带离班级,到处走走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避免让其他幼儿受到影响。(但是幼儿之间有着不同的特那点,因此,教师还应该细心观察,如果是经常性的,一哭就带出去走走、玩玩,时间长了容易形成不良习惯,所以这个策略要依据幼儿表现二适时使用),可以多关注他(她),多亲亲他(她),拥抱(她),多关注他的生活需要……)
●面对突然间态度转变,能主动问老师和小朋友好的幼儿
教师要及时鼓励他(她)(如:你能主动问好了,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希望你以后每天都能这样!加油!)
● 面对问好时声音很小的幼儿
“宝贝,你能主动问好,已经很好了,以后再大声点就更好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你能在大声说一次,好吗?”如果幼儿不说,教师说:“没关系,我们下次再大声说!”
● 遇到害羞的幼儿
● 应提示和鼓励他们向教师问好,如:老师想听到你的声音,听说你的声音很好听,请你和老师说“早上好”,好吗?老师知道你一定能做到!(如果幼儿第一次说的声音很小,也应该表扬他,因为幼儿毕竟是有进步了))
● 面对几个家长和幼儿同时来园
轮流与每个小朋友问好,同时要用眼神、微笑、点头示意等与每一位小朋友、家长交流,问好即可。(个别有需要交流的家长随后在合适的时间打电话与家长沟通)
●对于八点半之后来园的幼儿
应该提示他早点来幼儿园,参与早上的区角活动(教师一边简单、热情地打招呼,一边组织大部分幼儿活动)
●对于新入园的幼儿
教师要特别关注,配班教师拉着幼儿的手,引导到教师参加区角活动,介绍班级环境。
●对于大声喊叫、乱撞或是冲进教师问好的幼儿
提示他说话的声音要适中(如,你能问好是对的,但是声音太大老师和小朋友都被你吓到了,有礼貌的幼儿问好是不会那么大声音的,再说,稍微小点声音大家都会听到的,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的,对吗?)
③注意的问题
◆避免没有幼儿时在门前等待,应先指导先来的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避免长时间与一位家长进行交流而忽视其他家长。
◆避免无事可做,满地走动。
◆避免主、配班教师都到门口接待家长,而无人管理活动室内的幼儿。
◆避免与家长或幼儿交流时带有抱膀、背手、插兜等不雅行为。
◆避免态度冷淡无表情。
◆避免只面对一位幼儿或一位家长长时间沟通,看不到其他的家长和幼儿。
◆避免忽冷忽热,应坚持一贯。
◆对不应答不说话的幼儿,不要强迫其说话,以免造成幼儿与家长的心里压力。
◆避免当没有幼儿来时,仍在门前等待,应先知道先来的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避免无事可做满地走动、串班、闲聊、抱膀接打电话。
◆避免蹲下抱幼儿时露腰露胸,不要穿低胸的衣服和低腰的裤子,如穿低腰的裤子时,请穿上长上衣盖上。
◆避免各班级在门口迎接问候家长的教师在一起聊天。
◆避免同一班级的教师都在门口迎接问候。
◆避免因个人事情产生情绪后,在幼儿或家长面前,将不好的情绪表现在脸上(如愣神、皱眉毛等)。
◆避免说话语速过快,或是一惊一乍,吓到幼儿和家长。
◆避免对先来的幼儿热情、微笑,对后来的幼儿冷淡、面无表情、◆避免只做自己的事情,忽视幼儿。
◆避免接待家长时,教师嚼口香糖或吃东西。
◆不要让家长和幼儿等待太久。
◆避免强迫幼儿必须与教师问好。
◆避免当幼儿与教师打招呼时,敷衍、没表情、声音低沉。
◆避免当幼儿与教师打招呼时,不闻不问,不理不睬,表现出烦躁或严厉。
◆避免使用不适宜的称呼,如:姑娘、儿子…….。
◆避免对老人不尊重。
2.整理自己的衣物和物品(学习材料分类放)
①组织形式
■衣物
○组织幼儿自己脱、换衣裤,能将脱下的衣、裤、鞋整理好放在衣帽柜、架或箱中,可以给幼儿两个阶段,逐步达到最后阶段(一半自己穿脱、一半家长帮助;自己独立穿脱、整理衣物)。
○对于个别幼儿(年龄小、自理能力弱),提示家长可适当帮助、○对于有事着急走的家长,应热情的吧幼儿接过来,简短的语言和态度表达让家长放心,并提示督促幼儿自己脱换衣裤。
○提示家长或幼儿检查自己的东西是否落下。
○提示幼儿关柜子时要先看一看旁边有没有人,抬头时应慢点抬,不要撞到头。
○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衣物,今天穿的是什么(可以组织辨认自己衣物活动)。
○检查幼儿衣服的保暖程度。
■物品
接过家长上交的物品,放到提前设计指定的位置和容器内。
组织幼儿进入活动室内后,整理自己的学习材料,并分类摆放整齐。
检查确认学习物品:班级要求所带的每一件物品都要看是否有姓名,缺少什么提示在准备,逐一登记。
②个案建议
◆衣物
○关注幼儿身边是否有自己的家长帮忙,如果没有家长在,教师应适当帮助,提示幼儿将衣服叠好放在柜中。
○鼓励和提示幼儿自己练习穿衣服、裤子、鞋
○鼓励幼儿自己叠衣裤,可以将帽子、围脖放在外衣里(把衣裤一件件叠好放入格中)。
○关注容易丢三落四的幼儿,给予个别提醒和必要的检查。
○对于动作慢的幼儿,教师可以现时或奖励幼儿快速整理。
○对不整理衣物,等待别人帮助的幼儿,教师要鼓励他进行整理(如:某某小朋友已经长大了,会自己叠衣服了。)允许小班和字母班的幼儿可以在成人的帮助小穿脱衣服。
○关注幼儿穿衣服多少的程度(如:告诉家长室内温度,可以建议家长根据室内外的室温,适当的增减幼儿的衣裤)
◆物品
○当新生家长来园将学习用品交与教师时,教师做登记,准备预防接种证复印件、体检卡及班级要求物品。
○提前设计物品摆放位置:家长所带各种物品,摆放位置逐一放到设计好的指定位置,提供装物品的容器。
○检查幼儿的学习材料是否有名字。
○幼儿整理物品后,教师要看幼儿是否带有危险物品。
3.注意的问题
◆避免幼儿随手乱放衣服,教师不给予提示。
◆避免为了了解幼儿是否带危险物品而翻幼儿的衣兜。
◆避免对于包办代替幼儿动手的家长,没有做到提示,任由家长怎么做都行。
◆避免穿脱衣服的过程,过分逼迫幼儿都达到一个。
◆避免对没有家长陪同的幼儿,不关注、不帮助、不提示。
◆避免衣帽间凌乱,幼儿的物品洒落一地,丢失或找不到。
◆避免不做登记,出现遗忘或遗漏的现象发生。
◆避免之前没有计划,造成混乱或错误。
◆避免对没带、忘带材料的幼儿讽刺、批评。
◆避免不检查、确认,对幼儿带来的材料不关注,视而不见或随手摆放。
◆避免对幼儿带来的物品进行评比。
◆避免对物品不整理或简单整理,没有分类摆放。
4、与家长互动
①组织形式
○询问家长这一天是否有需要特殊照顾的地方。
○可以提示家长观看今天的通知或前一天晚上的通知。
○简单介绍一下这段时间的表现或根据一个小情节与家长沟通。
○点头示意,大声招呼(来了)微笑。
○发放通知(如:体检等)。
○态度诚恳(如:从关心幼儿的角度出发,从家长的需要出发)。
② 个案意见
○做到心中有幼儿,能说出幼儿的特点及表现。
○随时观察家长的表情,语言适可而止。
○多从表扬的角度描述幼儿的在园表现。
○对随时来的家长都应关注,至少说一句或用微笑点头示意你注意到他来了。
○有回答不出的问题时,可以将问题记录下来回头研究,寻求帮助后在做解答。
③注意的问题
◆避免当家长问到问题时不知所措。
◆避免回答不出的问题乱回答。
◆避免只与一位家长交流而忽视其他家长。
◆避免唠家常。
◆避免和家长没话说(如:家长问幼儿的情况,你回答“还行”)。
◆避免在很多家长面前指责一个幼儿的缺点。
◆避免家长问幼儿在园表现你不作答。
5.安排关于幼儿的事情
①组织形式
○提示幼儿拿小标记进入区角。
○取完标记的幼儿提示他进入区角游戏。
○进区角前放好标记。
○帮助幼儿选择活动区角,进入游戏。
②个案建议
○对小班的幼儿,要主动询问去哪个区角玩。
③注意的问题
◆避免因忙碌而忘记提示幼儿实用标记。
◆避免很多幼儿进入一个区域内,教师看不到。
不关注胆小或小年龄幼儿的选择情况。
6.记录家长提出的特别要求
①组织形式
○将记录本放在晨间接待的门口边上,及时将幼儿家长提出的要求记录在册。
○对于家长交代的事情,要热情、诚恳地表达很原意、理解家长,表现出欣然接受,不怕麻烦的态度(跟家长说:好的,请您放心,为了提醒我自己,我把它记录下来)。
○将家长提出的要求、建议记录到工作笔记中,让家长感到教师非常重视(如:幼儿下午来接,幼儿晚上有课吃过饭就换衣物等)。
○在记录本上记清是哪位家长提出的要求,内容是什么。
○记录要简单清晰。
○完成任务后,用符号表示完成。
○未完成或有事情,可以用委托的方式交待给代办的另一位教师完成。
○认真执行并在晚上针对家长白天提出的帮助或要求与家长交流完成落实情况。
○提示家长在带药登记本上登记(提示每一项都要填写)。
○接到家长的药后,检查药是否包好,是否写上了幼儿的名字,对于没有写幼儿名字的药,要及时的写上名字,放在指定的位置。
○对于在特殊时间吃的药(如上午或是下午)要在记事本上及时的记录。
②个案建议
○家长少时,及时做好登记,记录要简单清晰(如:××小朋友肚子疼);如果人多时,主班教师可以及时委托配班做登记,主班教师与家长交流(不忽视其他家长),实在忙不过来时及时回忆事后做登记。
○个别特殊的情况或要求,教师一定要格外细致地记录,可以在众多委托内容中,用醒目符号标明。
○如果感觉交流的内容需要长时间,应立即说明,找一个适合的时间,通过打电话、家访再交流。
○当记录完家长的要求,自己的主班不能完成时,要及时委托配班教师帮助完成,事后进行记录并与家长交流。
○接受家长委托的教师,白天选择适当的时机和班级的其他教师把自己所接受的若干家长委托的内容及完成情况作交代。
如果家长提出的问题是长期的(如:一段时间内不能吃鸡蛋、海鲜等,要在班级的揭示板中著名,还应上报给保健主任。提醒家长在幼儿可以不用忌口时及时告知教师,教师再及时报告保健主任,然后把揭示板中的这个内容换掉。)
○认真记录落实在纸上,记录后要给家长复述一遍以确认。
○对早上家长提出的要求,晚上要给出答复。
○如实在旺季了家长提出的要求,要与家长说明情况或道歉。
○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园长求助。
③注意的问题
◆避免用头脑记录家长提出的要求和帮助,因为会在繁忙时忘掉。
◆避免只记录不翻阅、不检查、不执行、不反馈、不交流、不生不息,不了了之。
◆记录不准备,避免张冠李戴。
◆避免自己的情绪、态度、言行表现出嫌烦、怕麻烦、不耐烦、反感或不经心地,不重视。
◆避免互相推诿,应相互提示、提醒。
◆避免完成后不及时登记完成情况或问题。
◆避免在委托他人过程中言行表现出不尊重,态度持命令式的安排,应表现出合作。
◆避免在执行过程中对幼儿出口不逊,不耐烦、责备、讽刺(杜绝这样的话:就你麻烦,就你家事儿多等。)
◆避免忽视离幼儿远。
◆避免对发生的现象看不见,不去看。
◆避免不与家长交流。
◆避免想起来就记录,想不起来或手头工作一多、一忙,就不记录的现象。
◆避免教师间不如实交流,遇到困难问题时自作主张,不寻求更多帮助。
◆避免擅自答应家长的不合理要求。
◆避免口头答应,没有记录,忘记了;给家长一个不重视、没有诚信的不好印象。
◆避免与家长发生正面冲突。
◆避免对带药不登记的家长没有提示。
◆避免接到家长给药,没有放到指定位置,到处乱放。
◆避免有事情自己没做,也没有委托,没有完成任务。
7.观察幼儿的情况(身体、情绪、态度的变化)
①组织形式
○全天随时关注幼儿的情绪怎么样?如果有异常表现注意观察(如:哭闹、呕吐、腹泻等)。
○入院时,幼儿体温37读以上应劝其回家休息,并告诉家长是为幼儿负责。
○脸手有异物,情绪不好的应询问原因。
○提示家长幼儿在家受伤要告诉教师(如:扭脚、挫手、吊踝儿等)。
○看幼儿走路的姿势有无异常。
○多用手触摸幼儿。
○及时与对班教师交换信息或求助。
○做好详细的记录,及时与家长沟通,出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
②个案建议
○随时关注幼儿的变化,注意前期信息出现的信号(如:呕吐、腹泻、发热、发呆、哭闹不止、情绪低落、自己坐在角落不与人交流打蔫……..)教师应多关注一下,耐心地引导、讲道理,与之谈话,充满爱心的关怀、照顾,或借助一些外力(如:一些小朋友、玩具),转移她(他)的注意力,说一些不开心的事,或引导其进去区角游戏。
○在主班时间观察不过来shirt,可以求助对班教师帮助一同观察幼儿的身体情况。
○认真、仔细观察幼儿的身体状况有无变化(如:长疙瘩、起红点),身体有无在家所至的外伤,发现后及时与家长沟通,调查病因,上报保健医,同时将幼儿隔离。
○从幼儿的神态变化上,判断分析幼儿是否带有危险品进入班级。
○对长时间不来园的幼儿,来后应提示其到保健院或保健室去检查(三天---两个月之内到保健室检查,两个月以上到保健院检查)。
③注意的问题
◆避免出现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好像一切都与自己无关。
◆不关注、不仔细观察,看见了当成没什么大不了的事,而延误幼儿看病的时间。
◆避免发现问题不及时处理相互推诿。
◆避免隐瞒、编造。
◆避免幼儿有事情还将其留在园内。
◆避免发生事情不报告,自己解决。
◆避免轻视幼儿的异常举动,对出现身体异常(如:情绪不对、有难受的地方、趴着等)现象的幼儿,从态度上忽视。
◆避免幼儿出现异常情况自己处理(如:手破了自己给包扎一下…..)
◆避免当幼儿出现异常情况时,教师站在那里,束手无策,不知该怎么办。
8.乘送子车来园的幼儿情况
①组织形式
○教师用热情、亲切的态度接待送子车的幼儿。
○关注送子车阿姨的登记与来园幼儿及幼儿的人数是否一致,是否有签字,晚上接走幼儿时要签字确认(数量、幼儿姓名等)。
○从送子车阿姨手中接过幼儿后,要及时检查幼儿身体各部位是否健康,观察情绪是否良好(如:抱一抱、摸一摸,跟幼儿说说话)检查幼儿身上所带物品是否安全。
○提示送子车阿姨为带药的幼儿做好详细登记,及时了解原本应坐送子车来园幼儿未来园的原因,并与家长核实。
○在幼儿来接时要随时关注并提示送子车阿姨为幼儿穿好衣物,带好随身物品。
○有事情委托送子车阿姨时要讲清楚,重要事情要以写便条或打电话方式进行沟通。
○需要送子车阿姨交钱或找钱时,要给家长写便条说明或让家长签字。
○关注幼儿是否跟随在送子车阿姨身边,不能离得太远。
②个案建议
○对乘坐送子车的幼儿更加关心(如:阿姨是否给幼儿穿戴整齐、保暖)。
○随时关注送子车阿姨是否有异常的举动。
○关注送子车阿姨的言行举止(如:是不是使用了礼貌用语、是不是说脏话等)。
○当班级有事情要转告时,可以通知送子车阿姨代为转告(通过小便签的形式),也可以通过打电话的方式把信息传给家长。
○关注坐送子车的幼儿,是否情绪愉快,身上有无伤处,及时询问送子车阿姨,幼儿在车上的情况,如有异常,必须在第一时间内与家长联系,询问幼儿的情况,并将情况向学年主任汇报。让送子车阿姨做好详细的接送登记,和送子车阿姨沟通幼儿的家长是否有个别要求(晚上来接、带药等)。
③注意的问题
◆有重要的事交代要亲自打电话给家长,不能跟送子车阿姨说,特别是交费问题,提醒家长钱款点清。
◆避免对乘坐送子车幼儿的不热情。
◆避免送子车阿姨不签字、不登记(包括药品)事情的发生。
关注送子车阿姨如何给幼儿穿脱衣物(以免少穿、忘穿、落下衣物及物品等)。
◆避免送子车阿姨带幼儿走时,只领一个不关注所有。
◆避免因自己忙乱而忽视送子车阿姨送来了几个幼儿,接走了几个幼儿。
◆避免有事情忘记告诉坐送子车的幼儿。
◆避免对已委托给送子车阿姨的事情就不再过问。
◆避免对送子车阿姨的言谈举止不闻不问。
◆避免送子车阿姨出现调换时没有引起注意。
◆避免送子车阿姨把幼儿自己留在楼道里等候。
(二)离园的原则要求
离园活动是幼儿在园一日活动结束时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与家长沟通交流的阶段。因此,教师不可忽视离园活动的组织,幼儿的活动要有序,与家长的沟通要及时,做到两不误:
1.组织形式
○提醒幼儿喝水、如厕,帮助、指导幼儿整理衣裤,尤其是年龄小的幼儿。
○提醒幼儿检查自己的衣物和其他物品是否整理好,做好离园时带走的准备。
○引导幼儿回忆当天教师是否布置了任务,提醒幼儿回家认真完成。
○幼儿离班时,提醒幼儿把玩具、椅子等物品放到指定位置,并摆放整体;拿好自己的物品,与教师、同伴说“再见”。
○组织晚离园的幼儿安静地做游戏,等待家长来接。
○主班教师在门口接待家长,有计划、有目的第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园情况,并对家长的要求和体温予以耐心解答。
○当幼儿与教师说再见时,教师要有礼貌的回应每一位幼儿。
○主班教师主要负责接待工作,配班教师关注和指导幼儿的区域活动
○主班教师要照顾全体,组织安排幼儿的活动。
○正确使用称呼,如:幼儿的姓名(大名或小名)。
○与送子车阿姨做好交接,交流幼儿在园的情况和需要与家长交代的事情。
2个案建议
○问候的方式:说再见时应注视对方眼睛面带微笑地回应每一位幼儿和家长。
○面对突然间态度转变,能主动与教师说再见的幼儿,应及时给与鼓励:教师鼓励说道“你都能主动说再见了,老师正为你感到骄傲,希望你以后每天都这样!加油!|”
○面对再见时声音很小的幼儿:“宝贝你能主动说再见已经很好了,以后再大点声就更好了,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你能再大点声说一次好吗?”如果幼儿不说,教师说:“没关系,我们下次再大声说。”
○遇到害羞的幼儿:应提示和鼓励他们向老师问再见,(如:老是想听到你的声音,听说你的声音很好听,请你和老师说再见,好吗?老师知道你一定做得到!)如果幼儿第一次声音很小,也应该表扬他,因为幼儿毕竟是有进步了。
○衣物:鼓励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裤子、鞋;关注容易丢三落四的幼儿,给与个别提醒和必要的检查:关注做送子车的幼儿,衣物是否正确更换。
3注意的问题
◆避免只面对一名幼儿或一位家长长时间沟通,看不到其他的家长和幼儿。
◆避免无事可做,满地走动。
◆避免主、陪伴教师都到门口接待家长,而无人管理活动时的小朋友。
◆避免与家长或幼儿交流时抱膀、背手、插兜,行为不雅。
◆避免忽冷忽热,应坚持一贯。
◆避免没有家长时在门前等待,应先指导没来接的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避免无事可做满地走动、串班、闲聊、抱膀接打电话。
◆避免只做自己的事情,忽视幼儿。
◆不要家长和幼儿等待太久。
◆避免教师与幼儿说再见时,教师敷衍、冷淡、没表情、声音低沉或表现出烦躁、严厉的态度。
二进餐
合理的营养摄入、良好的已是习惯培养对成长中的幼儿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重视幼儿的进餐;要初步了解各个年龄段幼儿对营养摄入的需求,充分了解本班幼儿的饮食习惯以及个别幼儿对饮食的特殊需要,并以此为依据组织幼儿进餐。
进餐的原则要求:
进餐,即是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幼儿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契机。因此,在组织幼儿的进餐活动时,教师要在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保证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同时,合理组织幼儿的进餐活动,包括餐前活动和餐后活动。此外,还需顾及幼儿的心理感受,适当满足幼儿的意愿,让幼儿喜欢在幼儿园用餐,让进餐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
1组织形式
▲创设良好的进餐环境:在幼儿进餐的过程中,可播放轻缓悠扬的音乐。教师与幼儿讲话时声音要轻柔。还可以建立合理的自主的进餐规则,如:幼儿自主选择进餐位置、自主选择饭菜量等。
◆适宜的餐前活动:在进餐前半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而应展开适宜的安静活动,如念儿歌】、听故事等。教师也可适当介绍当天饭菜名称、营养价值等,激发幼儿食欲。
◆巧妙的餐前引导:当遇到大多数幼儿不爱吃的菜肴时,教师可以假装先品尝味道,很有兴趣地讲述饭菜的颜色、味道、口感等,以此激发幼儿的食欲。
◆悉心的观察指导:教师要悉心观察幼儿的进餐情绪、进餐速度、进餐量以及对事物的偏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个案建议
☆教师需要特别关注进餐中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如体弱、过敏、肥胖或处于换牙期的幼儿等,对他们要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照顾。
☆对于挑食的幼儿千万不可逼迫,而应了解幼儿挑食的原因,再根据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引导。
☆对于挑食的幼儿千万不可逼迫,而应了解幼儿挑食的原因,再根据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引导。
☆对于进餐坐姿端正,不东张西望、不掉饭粒、不剩饭菜的幼儿给予表扬,也是在为其他幼儿树立榜样。
☆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那小勺、端碗、用筷子的生活技能。
3注意的问题
◇教师切忌在幼儿进餐钱批评幼儿,在进餐前呵斥、逼迫、恐吓幼儿,这会使幼儿带着不良情绪进餐,影响进餐的质量。
◇争取家长配合,实施家园共育,共同为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而努力。
三、盥洗
在盥洗环节中,教师应重视指导。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幼儿逐步学会正确盥洗方法,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并持之以恒地督促他们,使幼儿能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盥洗的原则要求:
盥洗内容包括:洗手、漱口、如厕。培养幼儿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随时保持手部清洁,养成手脏就洗手的好习惯;培养幼儿饭后漱口的习惯,以达到清洁口腔,保护牙齿的目的;如厕方面,指导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大小便、指导大小便去厕所。
1、如厕
①组织形式
○分小组进行入厕,减少拥挤现象的出现。
○提示幼儿入厕时注意地面是否有水,避免滑到。
○提示上完厕所的幼儿去洗手。
○当幼儿有的上厕所,还有洗手的时候,教师要站在卫生间门口,保证每一位幼儿都能在教师的视线内。
○教师要不断地重复提出安全、卫生方面的要求,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习惯。
○用语言进行指导或帮助个别幼儿提裤子。
○关注幼儿按班级制定好的常规进行入厕,两位教师要时刻保持一致(年龄小的班级,可以由教师为他们制定常规,到了中大班后,可以与幼儿共同研究制定常规)。
○关注到每个幼儿入厕时的表现,并随时进行个别提示。
○组织活动中,主班教师组织大多数幼儿,配班教师指导个别速度慢的幼儿,保证减少等待,又能照顾个别。
②个案建议
○允许幼儿随时入厕;
○幼儿入厕时,对男孩,教师要提示他们离便池近些;提示女孩一手拉好裤子,一手扶着扶手,不要站在台阶边上提裤子。
○帮助个别幼儿提裤子时要同时要同时教幼儿提裤子的方法,指导幼儿如何自己做,眼睛同时要关注到身边的其他幼儿。
○教师先进入厕所,环视、检查是否有不安全的因素,如:地上有水,有障碍物,收好。
○提示排队小便的幼儿,前后腰有半臂的距离。
○提示幼儿在入厕结束后要把裤子提好,并把衣服掖进裤子里。
③注意的问题
◆避免幼儿入厕和洗手时教师聚在一起说话、闲谈,或是照顾一个幼儿而忽视其他。
◆避免为等一个速度慢的幼儿而让大多数幼儿等待时间过
◆避免当幼儿在玩水或是打闹时,教师不闻不问。
◆避免教师间互相等、靠的现象,要分工明确,职责到人。
长。
◆避免制定的规则和制度今天又要求,明天就不要求,或是班里的某位教师要求,另一位教师不要求等等。
1.洗手
①组织形式
○教师在幼儿洗手前先确认卫生间地面是否湿滑,提示幼儿在洗手池前排队。(小年龄班教师可以考虑在排队的地面上贴等距离的圆点儿,让每个幼儿踩上一个圆点儿就自然排队了。)
○小便之后按照洗手的标准和顺序排队洗手。要把袖子挽起来。先打开水龙头,把手弄湿,关上水龙头打适量的肥皂,搓出丰富的泡沫,打开水龙头把手冲干净,再把水龙头冲干净,关上水龙头,甩甩手。
○可以边说儿歌边洗手。(手心手心搓一搓,一二三…..)在操作间指定区域边说儿歌边洗手,排队冲水后到指定区域边说儿歌边洗手,排队冲水后到指定区域搓泡沫,避免等待,耽误时间。
○早晨来园之后第一次洗手后应该叠毛巾,做到一人一巾。之后一天内洗手后都要使用自己毛巾格里的毛巾。拿毛巾擦干净手后把毛巾叠放整齐放回自己的毛巾格。
○小朋友放好毛巾之后应该自觉排好队。
○教师要关注幼儿洗手方式,让幼儿学会按要求把手洗干净。
○教师要检查幼儿叠毛巾,做到一人一巾,关注幼儿是否使用自己的毛巾。
○教师组织洗完手的幼儿站队,可以带领幼儿做一些手指游戏,说儿歌,三字经等等。
○在吃饭吃水果之前,教师带领幼儿洗完手之后,告诉幼儿洗干净手不要乱摸东西拿玩具等。
②个案建议
○避免洗完手后再去小便。
○避免拥挤,卫生间地面滑,告诉幼儿慢慢走不要拥挤。
○告诉幼儿尽量不要把水弄到地面,造成安全隐患。
○避免不按照要求洗手,洗手洗的不干净。
○指导幼儿用毛巾擦手,尤其是天气冷时,不擦干净手,手就会冻裂。
○避免幼儿在操作间打闹,发生意外。
○避免幼儿洗完手之后把水甩到地上,一定要在水池前甩手。
○避免幼儿不认识自己的毛巾格,乱拿毛巾,保证一个一巾。
○避免幼儿洗完手后无效等待,教师要组织幼儿做一些小活动。
○避免幼儿过多造成混乱,让幼儿学会谦让,遵守秩序洗手。
○避免幼儿开大水流,造成浪费还会弄湿衣服。
○避免幼儿身子趴到水池中,弄湿衣服。
③注意的问题
◆有的幼儿不爱洗手,不要强迫,要循序渐进地养成好习惯,不断鼓励幼儿洗手。例如:老师闻闻你的手香不香?
◆有的幼儿喜欢玩水,浪费很多水,在平时活动中要让幼儿懂得水资源的珍贵。
◆有些幼儿很喜欢站在第一的位置,所以洗手时不认真,一定让幼儿明白先小便,再把手洗干净,擦干净手放好毛巾才有资格站在第一的位置。
◆有的小朋友不知道如何使用香皂,在打香皂时打得过多,而且冲的不干净,教师要关注这样的幼儿,给予指导,用适量的香皂,保证每个幼儿都把香皂沫冲干净。
◆有的幼儿衣服过紧,自己挽不好袖子,教师要给予帮助。
四、午睡
睡眠对幼儿的健康十分重要,它能使神经系统、骨骼和肌肉、内脏器官等得到休息,有助于促进幼儿身高的增长以及大脑皮层的发育。因此,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保证幼儿每日充足的休息睡眠时间有益于幼儿的生长发育。
1.午睡的原则要求
由于幼儿生理、心里以及原有生活习惯的不同,往往对午睡的需求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巧妙地运用多种方法,逐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①组织形式
○提示创设入睡的环境(拉上窗帘、关掉电灯、说话轻声、走路轻轻…..)
○组织幼儿如厕,注视每一位幼儿,保证每名幼儿上小便。
○主班教师带领大部分幼儿边做游戏边走向寝室;上完厕所的幼儿在走廊站队,教师则站在卫生间门和走廊中间,照看走廊和卫生间的幼儿。
○在寝室门前请幼儿自然排队站成两排,教师请幼儿分组进入寝室(在寝室走廊的外边准备有可供幼儿换鞋时用来坐在地上的小地垫,提示幼儿坐在上面把鞋子脱下来,然后拎着鞋子,踩着垫子,将鞋子整齐的摆放到走廊的两侧后进入寝室,垫子在幼儿起床后收起来。)
○教师在组织幼儿排队过程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些手指游戏或是学一些成语接龙等。
○主班教师在走廊组织幼儿排队,同时点名字请幼儿进入寝室,分别将幼儿扶或抱上床,同时眼睛要关注在地面上等待着幼儿们的安全,随时用言语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幼儿上床后,请幼儿右侧转身,闭上眼睛,主、配班教师根据幼儿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照顾。
○当幼儿自己可以独立入睡时,教师可以给幼儿盖好被子,轻轻摸一下幼儿的头,小声对她说:祝你做个美梦!
○下午教师在1:00前不得坐下干自己的事情,要来回走动,随时给幼儿盖被子或照顾个别幼儿。
○当幼儿在1:00以后都入睡了,教师可以准备教学材料或是写有关教育方面的反思、随笔,同时要不断关注幼儿,看幼儿是否需要盖被子或要个别照顾。
②个案建议
○对睡觉需要有人陪的幼儿,教师可以走到他的身边,用手轻拍他,使幼儿有安全感。
○对睡觉慢的幼儿、爱动的幼儿、想说话的幼儿、教师先站到她的身边,轻声提示他尽快入睡。
○对离教师较远、比较分散的个别幼儿,教师可以柔声的提示幼儿入睡(如点他的名字、对他提要求等)
○如果家长有为幼儿入睡而讲故事或是听歌的要求,教师可以在开始一段时期,小声给幼儿讲故事或是唱歌(但当幼儿对幼儿园生活适应后,要逐步减少讲故事和听歌的习惯)。
○教师在看幼儿午睡时,可以先以哭闹的幼儿为主,让他们尽快睡着,那样其他幼儿也可以安稳地入睡。
③注意的问题
◆避免让幼儿自己上床,而教师只在那站着说而不动手干。
◆避免午休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如看报纸、睡觉、吃东西、闲聊、串班等。)
◆避免只照顾一名幼儿而忽视其他幼儿。
◆避免大声说话。
◆避免借口取东西离开幼儿。
◆避免让别人帮助看班,长时间不回寝室。
◆避免只做自己的事情,不关注幼儿是怎样睡觉的。
◆避免只在一个地方呆着或坐着,不走动巡视。
◆避免没有相应的策略而造成幼儿无法午睡。
◆避免看护幼儿午睡时,幼儿都不睡觉或睡不着觉,教师认为这是自己无关的事。
◆避免在组织幼儿上床午睡时,幼儿已经进入寝室,自己爬上铺,而教师却在走廊里没有看到幼儿是怎样上床的过程(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在没有教师的看护下自己爬上铺),这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1.起床
①组织形式
○如果是一个人在寝室看护幼儿午睡,在起床时要寻找阿姨帮助起床。如果另一个教师在班级的话,那么就分配好,一个在寝室从上往下抱幼儿,一个在走廊帮助幼儿穿鞋子。
○先请睡在上铺的幼儿起来,必须保证每个幼儿都要安全的下到床下(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要负责将他们抱至床下),请幼儿到寝室门口或走廊里穿鞋(在泡沫垫上穿)。
○提示穿好鞋子的幼儿在寝室门口站队(教师能看见的位置自然站队,此时如果只有一名教师,则需要一边关注下铺的幼儿起床,一边关注站队的幼儿的安全。)
○如果两位教师都在寝室,当班级上铺的幼儿下来后,由主班教师将幼儿带到班级外边的走廊站好队,配班教师可以求助阿姨与自己共同将剩下的幼儿照顾起来。配班教师看护寝室少部分没有起来的幼儿,此时主班教师带领大部分幼儿进行盥洗。
○配班教师在保证组后一个幼儿已经准备好后,方可带领剩下的幼儿一同去盥洗室,并把幼儿交给主班教师。
○如果是一个教师带班,起床的时候没有人帮助,教师则可以一组一组的进行起床,每组人数不要超过6人,也要先从上铺开始(小班的幼儿,教师要从上铺给抱下来),当上铺的幼儿都起来以后,请他们先到外面站好,然后下铺的幼儿起床,都起床后,组织幼儿集体去盥洗室。
②个案建议
○避免两位教师在同一位置照顾一少部分幼儿,而忽视其他幼儿。
○避免两个人没有分工,不明确自己要负责哪部分幼儿。
○避免出现问题后相互推脱。
○避免主班教师只带少部分幼儿,而大部分幼儿交给配班进行管理。
○避免还有幼儿没有从寝室出来,而班级的两位教师已经离开寝室到盥洗室了。
○避免出现上铺的幼儿还没下床,而教师已经在走廊等候了,以至于无法保证幼儿的下床安全。
○幼儿午睡起床进入教室后,将铺在走廊的小地垫收回。
③注意的问题
◆个别年龄小的幼儿(刚来园睡的晚),如果在幼儿都起床时还没有醒来,可以最后叫醒他,然后由配班教师进行照顾,帮助他快速参加集体活动。
◆关注爬下铺幼儿的安全(不能只关注上铺的幼儿)。
五、排队
排队,让幼儿养成规则意识和集体意识。幼儿从排队活动中有序性有了初步认识,知道了一个人生活在集体中需要自觉服从全局。
排队的原则要求:
知道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排队,使幼儿明白排队可以有多种方式,但最终的目标是形成一个有秩序、有次序的有机整体。
②组织形式
○“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要站起来站队了,请大家把小椅子推回去吧,看看谁能做到轻轻地把它放回去,然后快速的找老师来站队。”
○提示幼儿可以按照男孩、女孩分开站成一竖行,(按先后到来的顺序自然排队)
○提示幼儿可以按先后到来的顺序自然站成一竖行或两竖行(不分男孩、女孩)
○教师按照大小个或小大个的顺序排出队列,男孩一竖列,女孩一竖列。位置为固定的。
○提示幼儿站队要与前面的小朋友保持半臂的距离,身体不要贴在前面小朋友身上,并始终保持与前面小朋友的半臂距离位置。(口令:半臂看齐—1、2、手放一下---嘿嘿)
○教师在带领幼儿行走的过程中要后退着走,用眼睛看到每一位幼儿,保证每一位幼儿都在你的视线之内。
○对幼儿站队的表现,教师要及时提出要求(请注意看前面小朋友的后脑勺,看谁坚持的好,把眼睛藏起来。)
○观察幼儿在排队中的问题并记录下来。
○提示个别站队慢的幼儿尽可能加快速度,减少其他幼儿的等待时间。
○组织过程中以主班教师为主配班教师为辅,当已经有大部分幼儿站好时,主班教师就可以在前面带走大部分幼儿,少部分幼儿有配班教师在后面带领组织,并随时提示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走,两位老师做好相互合作,有效配合,(只有主班一名教师在的时候一定要组织好全部幼儿,都站好后才可以带有而走,走是要不断的提示幼儿,关注部分幼儿走的情况怎样,走走停停,不断的重复要求。)
○如果一部分幼儿在教室,一部分幼儿在走廊时,教师一定要站在走廊门口与走廊的中间,视线能够同时关注到教师和走廊的幼儿(一脚门里一脚门外)。
②个案建议
○好动:多用眼睛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使其站在离自己较劲的地方,随时提醒幼儿怎麽站,站在哪?必要时教师要严厉些,站队前点一些好动的或需要关注的幼儿名字,让他们占到队伍的前面
○布置要求:教师要反复提示、讲解,并示范正确的排队方法,让幼儿模仿练习)(双手自然下垂,放在身体两侧,身体直立,不要左右摇晃,眼睛看着前方,与前面的幼儿有半臂距离的距离)。
○对于不愿站队的幼儿,只想让教师领着的,教师可以让他站在第一排,这样既可以领着他,又不影响到其他的幼儿。
○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或情境性的游戏指导幼儿,给大家树立榜样(XX小朋友站的可真好或是站的真精神,真相解放军叔叔……实施引性教育,让幼儿在暗示下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
○记录幼儿的行为可以是在事后(午休、看护幼儿午睡、幼儿离园后)
○提示个别站队慢的幼儿(如XX小朋友快点上车呀,我们的火车就要开走了)
③注意的问题
◆起立站队椅子乱放,会发出很大的声响。
◆教师在幼儿的前面走,对后面的幼儿难以关注
◆避免幼儿站队时,教师还是坐着等待的状态
◆避免幼儿排队时,教师抱膀。
◆避免之前对幼儿没有要求,让幼儿随便站。
◆避免幼儿战队时,教师不在幼儿身边。
◆避免幼儿战队时,教师的眼睛不看着幼儿,游离幼儿的范围,或与他人闲聊。
◆避免用生硬的语言指责幼儿(如:你快点过来,你怎么那么慢……)
◆避免幼儿在进入队伍或调整位置时拉扯、推搡其他幼儿。
◆避免点数幼儿人数时摸着幼儿的脑袋数。
◆避免教师已经走到卫生间,幼儿还没有出来。
◆避免在组织幼儿活动的时间里记录幼儿的行为。
六.教育活动
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这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
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
第一、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第二、尊重儿童,建立平等的师幼盥洗;第三、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第四、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第五、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第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第七、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
(一)集体活动
①组织形式
○有充分的课前准备,这里的准备包括物质准备和经验准备。
熟悉活动方案和活动目标。提前准备活动材料,要注意材料、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教师创设的空间应该足够幼儿集体活动,空间应该是安全,可靠的。
○首先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身上,这是组织好集体活动的必要条件,可以做幼儿感兴趣的手指游戏或音乐律动,组织、安顿幼儿的情绪,引发幼儿的兴趣。
○活动时需要幼儿坐在座位上,教师请幼儿面向自己坐好。
○对于爱动不能自控的幼儿,可以将他们放在一个易于观察的地方。
○集体活动中的常规纪律很重要。
○教师的位置:要坐在或站在一个全班幼儿视线都能看得到的地方,保证教师能够看到每个幼儿。
○教师与幼儿处在同一水平线内,不要让幼儿仰视你。
○教师的眼睛要关注到每一名幼儿,保证幼儿的安全。
活动前分析:要了解这个活动的难点和重点,明确幼儿在这个活动中能够得到什么,切忌漫无目标。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幼儿的原有水平。
○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所感兴趣的,要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挑战性,但也不可以太难,既跳一跳就可以得到。
○提问时集体活动的核心。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教师提问直接影响师幼互动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开放、有挑战性、能引发幼儿的思考。
○教师要及时回应幼儿抛过来的球,可以用眼神、肢体、语言等鼓励幼儿,让幼儿乐意参与活动,体验快乐活动。
○教师要采取有效的回应,使幼儿获得主动发展。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灵活的应对来自幼儿的多种信息。
○当有问题,在于个别幼儿交流时,要单独、小声交流,不影响他人。
○教师要时刻调动幼儿的情绪,多用鼓励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组织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自身的思维、表情、动作,注意调动幼儿的情绪,吸引幼儿注意力,学会感染幼儿。
○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应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创建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幼儿乐于参与活动的先决条件。
组织集体活动时由于人数较多,教师一定要兼顾每一位幼儿,关注群体,注重表现的机会
○教师应注意在集体活动时是否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发展。
○关注幼儿的需要,及时给与鼓励和帮助。
○语音、语调要保持抑扬顿挫,丰富的表情,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对于不想参与的幼儿可以安排感兴趣的幼儿一起让环境感染他。
○活动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建议集体与小组活动相结合。
②注意的问题
○避免教育活动目标空乏、含糊、缺乏可操作性。
○避免选择活动内容时,忽视幼儿年龄特点,忽视本地区、本园。本班级幼儿的特点,内容忽难忽易。
○避免因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而导致部分幼儿很难理解教学内容,或部分幼儿对所学内容已掌握,对本活动完全没有兴趣。
○避免教师只关注到个别幼儿,根据个别幼儿的发展水平来设置教学内容。
○避免组织活动时间过长,根据年龄段的不同、选择内容的不同,设计好时间。
○避免操作材料的不充足。
○避免不安全因素的存在。
○避免在组织过程中,只关注个别幼儿而忽略整体。
○避免教师自己讲自己的,幼儿做幼儿的,或是幼儿随意不跟随教师活动,而教师就像没看到。
○避免对幼儿提的问题、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闻不问、○避免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在不明白的情况下应付幼儿。
○避免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坐在桌子上或是跷二郎腿。
○避免班级闹哄哄的,教师仍然在进行活动,当作没看见,敷衍了事。
○幼儿坐在坐位上时,避免有面对教师坐的,有背对教师坐的。
○避免由于人数过多教师观察不全面,产生学习遗漏或发生危险。
○在活动中,教师要做好自己的定位,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指挥着。
○避免所提问题的答案仅有:“是”、“不是”、“喜欢”、“不喜欢”。
○不注重活动过程中的提问设计,避免进行封闭型提问及无效提问。
○避免教师一味的讲解,幼儿被动的接受。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完全无交流。
○避免教师过多的“帮助”,这样的话就剥夺了幼儿很多宝贵的学习机会。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避免没有关注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性。
○避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单一,忽视领域间的渗透。
○避免等待时间过长,造成幼儿失去兴趣。
○避免用教师的威严让幼儿听从,而没有策略吸引幼儿。
○避免幼儿在进行正常活动时,教师不必要的干预。
(二)小组活动
①组织形式
○准备:教师应提前准备活动材料。熟悉活动方案和活动目标。提前创设与活动内容相符合的活动场景。
○准备充足的活动材料,活动材料要有层次性、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活动开始前,教师应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学习。
○教师的位置:教师的位置应能够看到每一位幼儿,和每一位幼儿进行互动。
○记录名单:教师对自己负责的每组幼儿要有记录,明确哪些幼儿参加过活动,哪些幼儿没参加过活动,可以用挑沟确认的方式来记录。
○分组:小组活动可以有教师按幼儿不同学习水平分组和幼儿自愿选择小组的形式相结合。(幼儿对不同方面的认识是不同的,小组也不是固定的)
○要进行合理的分组,分组要考虑到让每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
○人数:根据教师人数和班级集体人数进行分组,5-----15个左右皆可,其他不能进入小组活动的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进入区角自主学习。
○可以把幼儿分别安排在几个空间进行学习。例如:操作间、教室、走廊。寝室、室外体育场地…..活在班级用隔断板把各小组隔开。
○尽量把场地分隔开,要静,不能影响别的组,按层次分组,分组交换时切忌不要把哪个幼儿落下。
○换组:组织完一个活动进行轮换时,教师要关注另一组活动进行的情况,再进行换组。如另一组活动没有进行结束,教师可以带幼儿去入厕或喝水,但不能影响其他活动中的幼儿。
○提问:再设计问题及回答的时候,应该给每个幼儿平等的机会进行参与。
○小组活动让幼儿有更多摆弄的机会,使他们能更加自由。
○深入到幼儿的身边,听听他们的想法,多思考自己该如何完善。
○小组活动,幼儿与教师要进行充分的互动,保证每一位幼儿都能进行积极的参与,整体与个别关注相结合。
○小组活动更便于教师进行更细致的指导,而对于能力稍高的幼儿进行特别关注,保证小组活动的质量与效率。
○鼓励关注每一位幼儿的需要,给予每个幼儿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对于一些能力稍弱一点点的幼儿,要有耐心和爱心。
○组织幼儿的活动,要用夸张的表情吸引幼儿的注意,语言也要尽量有抑扬顿挫,让幼儿的眼睛一直跟随着教师。
○教师指导过程中应注意将时间合理的分配到每个幼儿的身上,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达到相应的发展水平。
○给幼儿充分的想象与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让幼儿真正的参与进去,否则就没有达到小组活动的真正目的。
○注意小组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②个案建议
如:话题活动、讨论活动、谈话活动、观察活动、科学探索、逻辑数学思维活动、绘画、制作、设计、制作、儿歌、散文、生活活动的学习(洗手、刷牙---)、餐后阅读、各种表演展示活动…….③注意的问题
○避免组织活动时教师现场创设环境、现准备材料,让幼儿在一旁等待,随机点取幼儿参与自己的活动,几位教师没有计划性、没有分工。
○避免在换组时不管另一组活动有没有结束,不打招呼直接让完成活动的幼儿换组,影响其他组的活动进行。
○所有小组在同一空间组织活动,避免相互之间没有隔断,教师之间组织活动声音大,互相干扰。
○避免在小组轮换过程中出现漏掉幼儿的情况。
避免教师所准备的材料不够小组幼儿使用。
○避免形式单一,应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活动。
○避免几个或大部分幼儿参与活动,并有积极表现,个别幼儿在进行其他活动,或者无所事事。
○在指导过程中,避免没有关注幼儿之间个体差异。
○小组轮换要有序,避免换组时,等待的时间过长。
○避免材料的单一性,避免使用不安全、不卫生的材料。
○教师应给幼儿提供充分的自由选择分组内容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应避免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强制性的机械分组。
○小组活动中教师要保证每个幼儿都能进行不同小组的活动,还要避免活动内容的重叠。
(三)区角活动
●小班:娃娃家、生活区、美工区、益智区、图书区、积塑区、自然角…..○进区标志数量按照班级幼儿人数,每人一个,每个人都不同。
进区标志整体摆放位置在班级门口处,便于幼儿拿取、送回,根据各自可放的空间安排位置。
●中班:图书区、科学探索区、数学益智区、建构区、表演区、自然角、饲养角、美工区、角色区…..○每个区域幼儿参加人数可根据区域位置的大小决定,地方大可以人数多一些,地方小人数就应少一些。
●大班:图书区、科学探索区、数学益智区、建构区、表演区、自然区、饲养区、美工区、角色区……
○进区标志在区域内摆放位置:在各个活动区架面的侧面或进入区域内的入口处。
○按照每个区域进入的人数,给幼儿留出插入标志对数量的位置。
②组织形式
1.先组织幼儿认识自己的进区标志,记住自己进区标志摆放的位置。
2.进区活动前,主班教师提出幼儿先拿自己的进区标志。
○指导语:ⅩⅩ小朋友请你拿出进区标志,然后进入区域游戏;你的小标记是几号?请你找找看……
3.拿到自己的进区小标志后,教师要提示幼儿将小标志放进他所选择的区角中,然后才能进入这个区域游戏。
○指导语:你喜欢去哪一个区角中游戏,请你将小标记放到哪里。
4.提示幼儿从一个活动区到另一个活动区游戏时,一定要在离开时,把自己的进区标志拿走,插到另一个活动区内,方能在这个区域游戏。
○指导语:如果这个区域中人数已满,请你选择另外一个区角游戏。
5.当几名小朋友同时进入区角。指导语:请小朋友排队;按照排队的顺序插入进区标记。
③注意的问题
○拿完区角标志不知道放哪里?(要让幼儿反复练习,多用“重来”的策略)
○找不到自己的区角标志(教师反复带领幼儿认识自己的标志,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寻找自己的标志)。
○避免区角人数和椅子摆放数量不等。
区域材料和准备
区域材料、装材料的筐、材料筐标志、区域架摆放材料筐位置的标志。
针对各个不同区域投放相应的材料。如:美工区可以提供各种颜料;各种笔;各种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的纸张;各种废旧材料(纸板、小盒、小棒、纸杯等)。
材料投放注意的问题
1.材料丰富、摆放有序、方便取放、2.有层次、有针对性。
3.可玩性强,能反复操作。
4.材料摆放开放、易引发兴趣好取、好放。
5.贴近生活,注重安全。
6.注重色彩和外观。
7.注重功能性。
○可以用各种质量好的纸盒或质量好的衬衫盒,购买的筐或盒子。
○班级各异,可以是某种动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各种图形…..○区域架摆放材料筐位置的标志与材料筐上的标志是一样的,摆放时一一对应。
②组织形式
○教师更新区角材料要在使用前一天晚上完成。
○更新的区角材料,要提前组织活动介绍给幼儿。
○在活动中反复练习、提示幼儿正确使用材料,可以反复练习轻拿轻放材料、按标识摆放材料。
③注意的问题
○区角材料投放的低效能、搞结构、功能单一、材料投放设计不当、○区角材料提供的过多,杂乱,没有通透感。
○材料摆放混乱,无标志。
○区角材料没有定期调整。
○材料筐大小与盛放材料大小不匹配。
①区域规则的准备
○与幼儿共同制定区角规则。
○规则的内容:有人数要求、怎样取送材料。
○可以让大班幼儿用绘画方式呈现规则内容。
○中班和小班可以用绘画方式呈现规则内容。
③注意的问题
○避免教师去制定规则,不让幼儿参与。
○避免规则呈现过多的文字。
①区域名称和位置的创设
○根据每个区角的主要功能确定区角名称或就直接表述。如:美工区可以直接称美工区,也可以称美工创作间。积塑区可直接称作积塑区,也可以起称为积塑建构区。
○区角之间注意动静区角分开的原则。如:图书区要与积塑区或表演区分开,可以和美工区离得近一些…..②注意的问题
○区角名称应该是幼儿易懂得或是幼儿容易辨别的文字。
①区域活动指导
主班、配班教师明确并确认自己的工作内容(区域活动开始、区域活动过程中、区域活动结束)。
为幼儿介绍每个区角中有哪些材料(在日常的课程中介绍,把认识区域材料作为一个活动内容进行组织)。
组织形式
主班教师
1.主班教师主要负责早接待活动。
2.当配班教师未来,门口有没有刚刚来园的幼儿时,主班教师要走进区角中作指导。
○指导语:你喜欢玩这个玩具吗?你知道它还可以怎么玩吗?你能与小伙伴一起玩这个玩具吗?
3.主班教师在不需要接待家长时要流动于各个区角,帮助有需要的幼儿。特别是要关注配班教师没有深入到的区域中,关注幼儿的活动。
4.当看到有家长送幼儿到班级门口,主班教师要立刻从区角中出来到门口,接待家长和幼儿。
5.根据每个区域的进区人数,建议幼儿重新选择区角
6.征求幼儿选择区角的意见。
○指导语:你想到哪个区角做游戏?对于没有选择或选择区域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帮助进入区角活动。
7.主班教师用铃声提示幼儿暂时结束早晨的区角活动。如:可以通过摇铃的方式,提示收拾整理区角材料了。
○指导语:小朋友们我们比一比哪个区角中的材料都按照标志放回原来的位置了?看看谁的动作迅速、整理的干净、废纸应该放到哪里去?
8.教师要与幼儿共同收拾整理区角材料,当大部分材料整理好时,主班教师就可以带领大部分的幼儿去盥洗室进行盥洗,其余材料的整理由剩余的个别幼儿在配班教师的带领下完成。
○指导语:收拾整理结束的小朋友请跟老师去卫生间。
9.活动结束后,到衣帽间或走廊送作品或材料的小朋友,教师要做到下心中有数。
配班教师
1配班教师来园后,主要负责指导区角活动
2配班教师每天要重点在一个区角中作指导,一周可以有计划地将指导重点放在1-——2区角中
3配班教师在一个区角中重点指导时,还要余光关注其他区角中活动情况(关注安全、游戏状态……)
4.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记录。
5.区角活动结束时,配班教师要快速环视每个区角收拾的情况,如果遇到这一组的幼儿着急站队,根本没有收拾的情况,教师要提示在这个区角中游戏的幼儿回来收拾整理,再去站队。或有的区角中个别物品摆放的位置不对,也需将小朋友叫回来进行重新摆放。
6.全部整理结束配班教师带领幼儿去盥洗室盥洗
7.教师要边与幼儿互动边按照观察记录表进行观察。
主班、配班教师:
1.主班、配班教师都需要关注幼儿从一个区角离开时,教师要提示幼儿拿好自己的进区标志,再换另一个区角中。
指导语:你还选择哪个区角?现在这个区角的材料你整理了吗?请你整理好后再离开,你一定会将这里的材料整理的非常整齐的……
2区角活动结束时主班配班教师都需要提示幼儿将每一组的小椅子都推到桌子里,摆放整齐然后排队。
指导语: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谁的动作最迅速。
3提示幼儿收拾整理使用的玩具或材料,按标记放到区架中
4随时提示幼儿将掉在地上的玩具时起。
5在活动过程中如果有大小便的情况,请小朋友在清洗双手后再回到区角参加活动。
6在参加区域活动时提示幼儿说话轻声细语,使用玩具轻拿轻放,不制造过大的声音,以免影响他人。
7垃圾扔到指定位置。
8关注并建议幼儿哟啊哦在一个区角中完成一项任务,再换游戏材料或转换新区角。
9关注幼儿在游戏中是否进行友好的交往,是否有轮流等待的情况。
10关注幼儿与材料互动情况(是否有积极的互动)。
11观察幼儿(是否到区域进行活动:玩的过程中有没有困难,是否需要帮助)。
12及时提示幼儿进入区角插进区标记(或画标记)。更换区角活动时,将区角标记更换位置(幼儿进入哪个区角,标记应插入哪个区角中),去交结束时,将标记插回原位。
13鼓励幼儿轮就选择区角中的材料。
③注意的问题
○主班教师避免在没有幼儿的时候还在门口站着,像是等待幼儿来似得。
○避免幼儿在区角活动时,教师无事可做或聚堆说话或摆弄与工作无关的东西。
○不要勉强幼儿选择区角。
○避免只关注一名幼儿或只与一名互动。
○注意幼儿不收拾整理材料,教师不要代替完成。
○幼儿摆放材料位置不对,教师没有耐心指导,对幼儿训斥、挖苦、强迫等。
○避免教师为了追求教室安静,而禁止幼儿之间的交流和来回走动。
○避免幼儿在正常活动时,教师进行不必要的干预(如:你这个要这样玩,你不能拿什么什么。。。。。。)
○避免与幼儿离得太远。
○避免人幼儿没有目的的随意玩。
○避免对幼儿提出的问题在不明白是随便哄、骗等方法应付幼儿。
○避免教师在幼儿活动时坐在桌子上或翘起二郎腿。
○避免对有困难的幼儿,部指导,不关注,对幼儿的表现不屑一顾,○好像和自己没有关系似的。
○避免不能敏锐的察觉幼儿的需要,幼儿经常进入一个区域活动,影响幼儿全面均衡的发展,而教师没有发现。
○避免当一组小朋友的面批评损坏材料或不爱护材料的小朋友,可以采用“到隔壁谈一谈|”的策略。
○避免教师不问原因对幼儿冷嘲讽。
○避免为了得更细致的了解幼儿,而长时间观察幼儿间矛盾,促使幼儿间的矛盾加深。
○避免教师发现问题不问原因,只采用分开的方法,看似解决问题,但并没有真正解决。
○避免在活动中打消幼儿极性。
○避免不提示幼儿注意清洁。
○避免对幼儿的观察记录是靠回忆进行。
○避免幼儿再收玩具时,教师只看到一个幼儿,而忽视其他幼儿,要保证每个幼儿都在教师的视线之内,即使教师参与收拾玩具也要不断的注视幼儿的表现。
○避免整理活动材料时,对幼儿们整理玩具的情况不检查,过后有教师或指定的小朋友按标整理,或是在一旁观望。
活动区结束后,对幼儿的去向不了解、不关注。
○避免整理活动区时,一味的要求速度和质量,避免教师不停地催促幼儿:“快点、快点。”
○无视违反规则现象
① 区域活动中对个别幼儿指导
1、区域活动情绪不稳定的幼儿:
○教师可将区角中的某一样他喜欢的玩具拿到幼儿想呆的地方,由教师陪同幼儿一同游戏
○教师可带领他先看别人玩,引起他对区域的兴趣。
2、不会选择的幼儿:
○指导语:我们一起到积塑区好吗?我们一起来搭个小汽车好吗?
3、能选择,但不知道玩具怎么玩的:
○指导语:(出示拼图中的一个图样)教师可以问小朋友,这幅图中都有什么图形?教师指着一个具体的图形请小朋友找:请你找找这个图形在哪呢?(为小朋友由浅入深的提出问题,引导幼儿与教具进行互动)
4、对不能友好交往的幼儿,要问清原因,为什么和小朋友打架呀?并且让每一位幼儿说清楚自己的理由,然教师在作出判断。
5于个别情绪上有波动的幼儿,允许其延长玩区角活动的时间。
6当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生冲突,同时争抢一个玩具时,应提示幼儿之间互相谦让,如果还是不能达成共识,就请幼儿之间用猜拳的方决定由谁来玩。
7对于爱与小朋友争抢玩具的幼儿,教师可以在活动过程中反复提示他(她)或使用目光注视他(她),让幼儿进一步控制自己的行为。
区域活动中对个别现象的指导
1对于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不知道怎样解答或解决时,可以求助有经验的教师,或是过后提出来在学年会议上进行讨论研究,2可以尝试让中大班的幼儿做小检查员,检查班级区角材料破损……帮助教师查找、发现。
3在角色、故事角等区域,关注幼儿是否能积极的发起话题:在美工、制作等区域,关注幼儿是否能保护环境,活动中保护自己的安全。在建筑等区域,关注幼儿是否在进行危险的动作,又不安全的行为。
4观察幼儿经常选择什么样的区角,经常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适当的帮助幼儿或是提示幼儿选择其他的玩具进行互动。
5对于可能对小朋友长生危险的玩具(细小的、可放在兜里的球、珠等),及时检查是否有缺失的现象,留意观察在这个区角活动的小朋友,分析、判断玩具的去向。
七、户外活动
1、认识自己的衣物
①组织形式
○请家长协助幼儿,每天早上在家里让幼儿自己认识当天穿的衣物。
○早入园时,让幼儿自己脱叠衣物,加深对自己服装的认识。
②注意的问题
○对幼儿当天穿的衣物不关注
○对于没有人认领的衣物随意摆放,没有人管理。
2、分组取衣物
①组织形式
○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分组,配班教师组织幼儿分小组(10 人一组)取衣服,拿回教室,并安排幼儿在不同的位置穿换衣服。
○主班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语言活动或数数、律动等活动。
○如果班级的衣帽柜时上下两层的,可闲情下柜的小朋友去玩衣物,再请上柜的小朋友进行取衣物,关注幼儿取衣物时是否能够拿到,上柜的衣物可以请教师帮助拿取、搁放。
②个案建议
○提示幼儿取衣物时注意等待、轮流。
○随时关注幼儿取衣物的情况(如:提示幼儿不要落下或丢失帽子、围巾等)。
○提示小朋友将室外衣物、鞋抱到教室换,将室内穿的鞋放到自己的椅子下面,户外活动结束后,在直接换回来。
○提示幼儿不要站在椅子、桌子上拿取衣物。
○提示幼儿在拿取衣物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让柜门碰到自己和其他的小朋友。
○提示幼儿取衣物时的友好行为(如:谦让、不推挤、不拥挤),如发现拥挤、跑等现象,使用从来、再来一次的策略。
○提示小朋友再拿衣物时,眼睛看路、看小朋友,不要撞到他人的身上,再拿衣物时候必要有散落的现象。
○教师时刻关注室内、室外幼儿取衣物的情况。
○对于年龄小、自理能力弱的幼儿,教师要给与适当的帮助。
③注意的问题
○避免地全班幼儿一起去衣帽间取衣物。
○对幼儿拿取衣物不关注、不提示。
○避免为力速度快,而催促幼儿“快点、快点。”
○无视幼儿站在椅子、桌子上那取衣物的现象。
○对幼儿分组很随意,没有管理。
○对个别物品散落在地上,没人认领的,教师不关注,装作看不见。
○对幼儿统一要求,对年龄小、自理能力的幼儿,没有做到关注、提示、帮助。
②个案建议
○在幼儿穿衣物时教师要打开窗户通风,直到户外活动结束,幼儿进教室时将窗户关上。
○在教室里换衣物时,提示幼儿将更换的衣物放在自己的周围,(提示幼儿不要放在地上)。
○提示幼儿正确换衣物的方法(先穿裤子、鞋,再穿绒衣、外套,最后戴帽子、手套)。并将脱下的衣物叠放整齐。
○对于年龄小、自理能力的幼儿,教师要给与适当的帮助。
○提示幼儿穿衣服时分清正面、反面。
○提示幼儿将所穿的衣物都穿好,不能为了省事不穿、不换。
○要求幼儿在是内置将衣服的拉链拉到一半,用手拿着帽子和围巾,上或下楼,走到户外门口时再将拉链拉好,帽子、围巾带好。
○冬天下雪,户外活动结束后,要为幼儿掸掉身上及鞋上的雪迹。
③注意问题
○避免时间过长,先穿完的幼儿出汗。
○避免对幼儿统一要求,对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的幼儿,没有做到关注、提示、帮助。
○避免幼儿的衣物有乱放的情况,不关注、不提示。
○避免不关注幼儿脱下的鞋子摆放的不整齐,不确定摆放位置。
○避免讽刺、挖苦穿脱衣物有困难的幼儿,进行横向比较。
○避免催速度慢的幼儿,态度表现出不耐烦。
○避免在教室内将衣物穿好、戴好,是有而出许多汗、易患感冒。
○提前换好的幼儿无事可做等待时间过长。
○避免幼儿衣服敞开这就下楼。
○避免幼儿的衣物没有整理就放入箱内。
○避免对脱完衣裤的幼儿不进行二次检查、遗漏个别没有脱换的衣物(尤其是裤子和鞋)。
○避免穿脱衣物之前,教师、阿姨没有分工,班级混乱一团。
4、确认存放位置
①组织方式
○反复提示幼儿,讲清叠放衣服的方法及所放位置。
○对幼儿的行为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②个案建议
○不断重复摆放的要求,换下的衣裤折叠、压平,摆放在自己的小椅子上鞋子两边并拢,摆放在小椅子下。
○随时关注并检查已换好衣物的幼儿,所有的物品是否按要求做,及时给与语言上的提示或表扬。
③注意的问题
○不管、不关注、不提示幼儿的物品按要求摆放。
○教师为了快,帮、替幼儿去做,不给幼儿机会。
5、整理衣物
①组织方式
○对年龄小的幼儿给与帮助、提示,使幼儿在过程中学会自理。
②个案建议
○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围巾、帽子、衣领、拉锁,检查所有的幼儿穿戴后,方可组织幼儿到户外(如:穿的是否暖和、是否有落穿的衣物、裤子,衣裤是否层层整理,衣服拉链是否拉好)。
○户外活动结束后,要求幼儿将衣服、裤子翻正叠好,再送入柜中。
○提示幼儿检查自己换下来的衣物,并逐样叠好,摆在一起,防止丢失。
③注意的问题
○看到有的衣物没有摆放在指定地点,不关注、不提示。
○不检查、不确认幼儿的外出物品是否都带好。
○对幼儿的穿衣情况不关注、不检查。
6、互相帮助
①组织方式
○提出要求
○随时提示
○及时观察发现幼儿之间的互助行为
②个案建议
○提示幼儿之间互相帮助,可让年龄大些、能力强,先整理好的幼儿去帮助他人,提示幼儿在整理衣物及自己穿脱衣物时可以互相帮助。
○要求在帮助别人之前,先将自己的衣物整理好。
③注意的问题
○避免无视幼儿之间的互相帮助,不及时给与肯定。
○避免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
○对于能力较弱或整理速度慢的幼儿,进行催促或讽刺。
7、上下楼梯
①组织方式
○教师要有分工,一人在前一人在后,在前面的教师,要时刻关注后面的小朋友,控制好速度,眼睛关注后面幼儿的情况,及时给与提示或要求,后面的教师随时用语言提示幼儿上下楼的规矩及安全。
②个案建议
○提示幼儿与前面的小朋友保持一臂的距离,不能用手推前面的小朋友,或是认为自己走得快就超过别人先走。
③注意问题
○避免教师没有分工,责任不到位。
○教师只顾朝前面走,不管幼儿在后面走的怎样,把幼儿落的很远。
○避免教师只顾着走,不关注幼儿,对于不遵守规则及要求的幼儿,不关注、不提示。
○避免前面的教师只关注周围的几个幼儿,而忽略了后面的幼儿。
○步伐过快或过慢,后面的小朋友跟不上,或小朋友们拥挤在一起。
○避免催促幼儿,使用“快点、快点”,对速度慢的幼儿用语言讽刺、挖苦。
8、活动内容
①组织方式
--------有组织的竞赛性活动、民间游戏等。
○根据预想内容准备材料,提前用容器装好,便于携带,活动的前一天,将户外活动的物品准备好。
○清点材料的数量,是否与幼儿的数量相匹配,减少幼儿间等待的时间。
---------户外大型器械
○将幼儿分好组,提示有人有序的进行大型器械自选游戏
○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自制户外体育器械
②个案建议
当幼儿都想玩一个材料时,提醒幼儿可以轮流进行或通过猜拳的方式来决定有谁先来玩。
③注意问题
○避免让幼儿拿材料,避免材料不充分、不安全。
○避免到户外时现准备被材料。
○组织幼儿不用材料,只进行没有材料的游戏。
○户外只玩大型器械而没有其他活动(民间游戏、体育游戏等)。
9、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
①组织方式
○教师富有热情的、深入幼儿中,组织幼儿充分活动,做幼儿的伙伴、观察者,观察幼儿的情绪、动作、交往等。
②个案建议
○随时关注并帮助幼儿将衣帽整理好。
○提示无事可干的幼儿加入到游戏中。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安全
○在游戏中,允许幼儿间的差异,允许幼儿重来,教师用鼓励、等待下一次机会对幼儿进行指导,并要反思。
③注意的问题
○避免只作看管者,教师无事可干。
○不与幼儿互动,聚在一起做与活动无关的事。
○不清点人数。
○对幼儿没有整理好的仪表,不关注、不提示。
○避免重视结果,对有差异的幼儿,态度冷淡、讽刺、挖苦(如:跳绳。)
10、运动量
①组织方式
○观察幼儿情绪及脸色,用手摸摸头,对于出汗的幼儿,提示减少运动。
②个案建议
○组织幼儿的活动要动静交替。
○剧烈运动,活动时间不宜过长。
③注意的问题
○避免运动量不够或过大。
○避免让幼儿长时间进行一项活动。
○让幼儿等待的时间过长,浪费时间。、友好交往
①组织方式
○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气氛,提示幼儿在做动作是不碰别人。
②个案建议
○引导幼儿有问题时及时告诉老师,共同解决问题。
○与同伴共同使用材料时,要学会商量、懂得谦让,不要强抢。
○提示幼儿在活动时,避免出现攻击性行为。
③注意的问题
【《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幼儿一日常规反思10-31
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管理10-18
幼儿园一日常规时间表10-20
幼儿园一日教学活动09-30
幼儿园一日活动教育反思11-06
幼儿一日活动安全制度08-05
亚龙幼儿园组织亲子一日游活动09-26
幼儿园教师一日工作10-11
幼儿园语言课程实施活动方案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