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院新闻稿写作培训会

2024-10-08

工学院新闻稿写作培训会(精选7篇)

1.工学院新闻稿写作培训会 篇一

几类校园新闻稿的写作

会议类新闻稿写作

会议类新闻通稿在高校各类通稿中结构最严谨,语言逻辑要求最高的一类。这种新闻稿要求作者要将会议精神融入到稿件中。

结构:第一段,写好导语,点明与会人员、主持人;

第二段,提炼领导讲话、嘉宾发言的主要内容;

第三段,理清会议的程序;

第四段,介绍会议举办的背景或者举办该会议的意义。

写这类新闻稿时,必须注意一下几点:

1、标题要恰当,符合会议的规格

校园内的会议很多,类型也很杂。不同的会议,写的通讯稿不同,首先就体现在标题上,会议的标题要尽量符合会议的规格。

例:有一篇关于EOC学员学习党代会精神的通稿,初稿的标题为“我校召开‘EOC世纪精英学校学习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这个标题表述上并没有错误,但对于校内通讯稿来说,这个标题有点名不副实了。这个座谈会是校团委、校学生会组织召开的学生干部座谈会,虽然很重要,但用“我校召开”似乎还不准确。后来,改成“校学生会举行‘EOC世纪精英学校学习校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还是未能体现校团委的作用。最后,应修改成“EOC世纪精英学校举行‘学习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因为EOC是校团委、校学生会举办的活动,以此为主语,就很好地突出了这两者,又使标题不会言过其实。

2、导语中要体现会议的名称、举办的地点等要素的全称

导语是全文中最直接、最集中体现会议情况的话语,导语写得好,通讯稿要表达的内容就可以很好地把握了。所以,写导语的时候不能过于省略,而必须正式一点,要把会议全称、举办地点等要素写清楚。

例:“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举行2011级新生入学教育”,这是会议的全称,漏掉一个字都不行,不能简称为“统数院”。会场横幅上的会议名称是如此,新闻中就应该这样体现,这是客观性的一个体现。而举办的地点则要写清楚明白,比如“我校东校区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这要写明、写全,不能为图省事而去掉任何一个字,这是作为在正式的文体中必须交代清楚的。

3、写清出席的领导姓名、职称,注意领导的排序问题 1).会议一般都有领导参加,而且领导是会议的重点内容,因此在新闻稿中对出席的领导进行简要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介绍出席的领导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清楚领导的职位,而且职位要在姓名之前。

例:“我校副校长xxxx”是常规用法,而不是“我校xxx副校长”。

2).如果有多个领导出席的话,新闻中还存在介绍领导的先后问题,奉行的原则就是“来宾位于最前,综合级别、资历来排序”,像高校的会议,往往会邀请一些校外的领导出席,只要这些领导是各机关的主要负责人,那么,校外领导就必须放在最前面,体现基本的礼仪。

例:“省残联理事长陈震、副理事长李继新,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林轩春,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方大川,(校外)我校副校长游小波,学工部(处)、校团委、校办、文学院有关负责人(校内)出席了本次交流会。”

3)有领导的,除非很大的领导,一般用“参加”,不用出席。领导的职称、名字、顺序要在写之前搞清楚。如果没有领导,就可以写一下参加的大部分是那些人就可以了。

4、领导讲话内容的提炼

在会议类新闻稿中,领导的讲话内容最重要的。但我们又不能将领导讲话的所有内容抄进新闻稿中,所以,我们要对这些讲话内容进行提炼。提炼领导的讲话内容要注意措辞,用词简练,要体现出层次感,一些理论方面的提法要准确,要提高理论的高度。领导讲话都是很有逻辑性的,将各层次的内容用一两句话提炼出来,再按顺序组合,就能把领导的讲话的精髓囊括了。

1)领导的致辞,一般分为三大部分的内容,首先是领导对出席会议的嘉宾、师生代表的欢迎;其次是简要介绍会议的背景;最后是对与会的人员,一般是青年学生提出一些希望。2)领导的重要讲话,一般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肯定之前取得的成绩;其次是概括召开本次会议的意义,再次是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的介绍,最后是对与会人员提出几点关于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

5、介绍会议的程序要有主次

领导讲话结束后,要介绍整个会议的流程,会议上进行的活动可能有很多,这就要求作者要注意分清主次,跟会议主题联系紧密的重点介绍,而一些琐碎的程序则少介绍或不介绍,如会议的讨论环节、收看重要的视频资料、表彰环节等都是比较重要的程序,而像分发、收取材料等环节则可略去。

6、描绘会场气氛

会场的气氛能够让读者了解与会人员对召开此次会议的态度,了解会议的反响,奠定会议的基调,是宣传会议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情况下,会场气氛往往是热烈的,主要从与会人员的反应中获得信息,如“xxx的讲话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激烈讨论“、“全场掌声不断”等。

7、简要概括举办会议的意义 新闻通讯稿的最后一段往往要简短评论会议的意义,意义同样要注意层次感。一般分成三个部分来写会议的意义,首先是对培养青年学生的意义,其次是对职能部门自身建设的意义或者是对某项制度建设的意义,最后则是对学校整体建设的意义。有时候,最后一段也可以不写意义,而是例举与会人员对该会议的反映,从他们的口中更能真切地体现会议的意义。例:《青年志愿者先进事迹首场报告会在我校举行》中的最后一段写道:“与会大学生表示,将在这些志愿者先进事迹的鼓舞下,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的工作中,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昂首前进。”与会人员的反响比起空谈意义又是来得显得有说服力。

活动类的新闻稿写作

活动类的新闻稿在校园中是最常见的一类新闻稿。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往往是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活动来体现的。所以,活动类的新闻稿就必须将校园的文化气息体现出来,这对作者的写作能力要求更高了。

结构一般是:第一段写导语、主承办单位、参与人员;第二段主要写活动的过程,活动现场以及现场观众、青年学生的反应。第三段则评论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

写此类新闻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必须体现主题,参与人员的介绍要有层次感

每个活动都有自己的主题,主题很重要,它浓缩了整个活动的内同,在开篇介绍下活动主题,有助于读者首先把握住活动的主要内容,活动的形式。

活动的参与人员往往包括学校的主要领导,嘉宾、新闻媒体朋友,青年学生,这么多不同身份的人员同时参加了活动,如果仅仅写一句“校领导xxx、《福建日报》、我校青年学生代表1000余人参加了活动”则显得太随便,给人的感觉是人员很杂,反而看不到活动的覆盖面之广。所以一般的写法如“校党委副书记xxx、副校长xxx出席了活动,《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等媒体朋友参加了活动,我校各学院师生代表共1000余人参与了活动。”

2、写作要紧扣活动主题

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整个活动的内容必然要体现出这个活动的主题,但是在有些新闻稿中的主题内容却与主题脱离。

例:上次一篇《校第九届“英文秀”个人风采大赛隆重举行》的新闻,{9月27日晚,由校团委、国际经济贸易学院举办的第九届“英文秀”个人风采大赛决赛在龙湖东校区艺术报告厅举行。(时间,地点,事件)校团委副书记李超,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党委书记李志强、副院长张明义和刑孝兵观看了决赛并为获奖选手颁奖。(嘉宾,领导)

决赛共分个人才艺展示、猜词、即兴演讲、情景小剧四个环节,经过激烈角逐和精彩展示,高超、徐乐、王熙昊等同学表现突出,分别获得一、二等奖。(事件内容)此次比赛突出专业特色,体现艺术性、娱乐性,是面向全校开展的“一院一品”活动之一。(意义)全校400多名同学踊跃报名参加,经过预赛、复赛,最终有11名同学进入决赛。(反响)}

3、要根据新闻稿投放的媒体,确定新闻事件的主角

我们写的新闻稿往往要投放到不同的媒体上,不同的媒体,不仅仅风格不一样,连新闻稿中体现的活动的主角都有可能不一样。这里说的主要是校园内的通讯稿。校园内的通讯稿在报道校园活动的时候,就应该以校内的单位、个人为主角。(用于有时和其他单位一起举办活动时)

4、活动程序要分清主次

跟会议类的新闻稿一样,在写活动程序的时候要分清这些程序的主次,活动都有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才是报道的重点,就如一场晚会,节目的表演才是写作的重点,而像现场的互动环节则是次要的,一般一句话带过即可。再如,大型的音乐会,往往都分上下半场,有中场休息,如果我们把中场休息的情况也描写进去,肯定会让读者厌烦,在新闻稿中就破坏了对整场音乐会的描写基调。

5、描写活动现场,一般采用总分式的段落写法,重点突出活动的特色

只提活动程序的话,并不能算是新闻稿,因为活动的程序从策划中就可以体现出来,我们的重点是要描写实际活动的现场情况。比如大型歌唱晚会的新闻稿中,不仅仅将各个部分的表演曲目写出来,更重要的是要写出这些曲目表达了怎样的主题,现场的艺术家是如何表演的,现场的观众反应如何。

而且,在描写活动的现场时,我们要注意突出活动的特色,要将活动的整个基调体现出来,比如一场歌颂青春、歌颂祖国的晚会,就要用“青春活动”、“热情洋溢”、“激情满怀”来描写表演者的表现,还要突出台下观众反应的热烈程度,像“博得了在场青年学生的热烈掌声”之类的描写。

6、活动意义要围绕校园文化建设这一方向

举办活动一般就为了活跃校园的文化,所以,在谈及活动意义的时候,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线,有层次地概括活动的意义。一般也分成三个层次。首先是对提高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其次是对活动主题本身的意义,如“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诗歌朗诵赛”的意义就有一条是“使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更加深入人心”;最后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如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等。

当然,并不是所有会议,所有活动都必须在新闻稿中评论意义的。有些活动的意义过于平常、普通也就没有必要体现,免得给读者审美疲劳。

竞赛类新闻稿

竞赛类新闻稿跟活动类新闻稿有类似的地方,但是,因为是竞赛方面的活动,它又有与一般活动不一样的地方,在新闻稿中,也要有所不同,所以特地分出一个大类出来。结构:第一段写导语,介绍主承办单位、评委、参赛选手;

第二段写比赛的过程;

第三段写参赛者的获奖情况以及举办比赛的意义。

1、介绍评委要有所选择

竞赛类新闻稿的第一段与活动类新闻稿的第一段的写法相似,只不过竞赛类的新闻稿中,有时有必要提下嘉宾评委,像教授之类的权威人士,我们就有必要介绍下,可以体现竞赛的层次与水平,重量级的教授来担任评委便可将一场平常的比赛变得很体面。而像学生评委之类的,则可以不介绍,邀请学生担任评委,本身就不是竞赛活动应该宣传的重点。

2、比赛中,同学们的参与情况有必要体现

一场比赛,同学们的参与情况如何体现了本次比赛举办的质量,所以,如果收到良好效果的比赛,往往要体现下同学的参与积极性,而这一点一般都是从参与人数、参与的作品数体现出来的。比如,《我校第二届书信文化节落下帷幕》这篇新闻稿中,本来没有体现收到参赛作品的数量。后来,我的修改意见是,将收到的参赛作品数体现出来,因为据我了解,本次比赛收到了数量不菲的作品,我们做宣传也就是为了宣传这个活动的影响。当然,体现这些数据的时候,要尽量使用精确的数字,以体现真实性。当然,如果参赛初赛选手或者作品不多的话不不用了。

3、比赛现场描写侧重于简练地概括选手的表现

竞赛类活动的主角是参赛选手,所以现场的描写当然得从他们入手,可以说,他们的表现情况也就是竞赛现场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参赛者至少有十个,这么多的选手是不可能一一描述的,而如果选择其中几个来进行描述的话,又显得不够全面,所以对参赛者比赛情况的描述需要概括。

例:“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系列活动之演讲比赛”,参赛者的比赛情况可以这样概括“比赛中,参赛者围绕‘光荣与梦想’这一主题进行演讲。参赛选手对比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经济状况,在鲜明对比中突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功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从身边具体的变化出发,歌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成就;对三十年来我国的发展成就给予客观评价,号召青年一代珍惜大好时光,为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用三个排比句就将参赛者的演讲内容概括出来,全面简洁。当然,写演讲者的表现,他们一般都是热情洋溢、声情并茂,而观众的反应则是较为强烈,掌声必不可少。这并不是说无凭无据的猜测,而是每场比赛的共性。

再如某次演讲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现场气氛热烈。来自各单位的14名青年学生参加了演讲赛。他们充分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畅谈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的深刻体会;提出了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的做法;表达了要坚持科学发展,突出服务海西,强化内涵建设,为建设综合性、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比赛中,参赛选手个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声情并茂,充分展示了选手良好的精神风貌。他们富有真情实感的演讲,在观众中引起强烈的共鸣,赢得了现场阵阵热烈的掌声。

4、公布比赛结果

竞赛类新闻稿与一般的活动类新闻稿的不同很明显地体现在,竞赛类新闻稿最后要体现比赛的结果,这是这一类新闻稿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竞赛类活动不可能没有最终的获奖结果,如果我们的稿件中缺少了获奖结果,那就信息不全了,怎么算是新闻稿呢?在写获奖情况的时候,要注意将获奖人的具体姓名、所在单位或学院、所获奖项写清楚。同时,视篇幅情况,公布获奖情况一般公布到三等奖的名单,如果篇幅不够的话,则仅仅公布一等奖即可,如果篇幅有待扩充的话,也可将优秀奖刊登上去。

注意事项

大量的使用了“我们”这个词。这在新闻稿中是绝对不允许的。不能使用带有主观色彩的词语,“我”“我们” “我们协会”“他们学院”,包括“学长学姐”都是不可以的。要站在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写。可以说,大家,同学们,干事们

切忌四:

新闻稿中不能出现预祝性的语句。还是有很多人这样写,“祝愿我们的班级越来越好” “相信工商潮会再接再厉,将志愿服务做的更好”(志愿者们都表示一定会再接再厉,争取将志愿服务做的更好)之类的,这是错误的。如果一定想这样写,要借助他人来说,可这样说,“同学们纷纷表达了对协会的美好祝愿,期待活动越办越好”。

意思是不能出现你个人的观点,这个还是应该归结到主观色彩那里。凡是你想表达的属于你个人的东西,你要通过别人来表达,就这个意思。

总结

最后一段写活动意义。希望大家利用聪明才智写出新颖又不失庄重典雅的意义来。现在每篇稿子最后一段第一句都会写“活动在掌声中圆满结束。”“整个过程气氛和谐,在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初审圆满结束。”不一定必要加这一句。要看是否和你后面的句子恰当地连接起来。有的加上这句之后,他就写不通了。或者本身它这句话就是有问题的。

2.工学院新闻稿写作培训会 篇二

当前, 贺州学院“新闻写作”的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沿袭传统的中文系或新闻系课堂教学模式。该课程的开设已有10多年历史,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口头讲授、案例教学、现场讨论等方式。在教学过程中, 理论讲解为主实践为辅, 实践课的安排常以课外作业的形式进行。学生在校期间的新闻写作实践基本上是在学校的校报系报、广播站、网站进行, 很少走出校园开展相关的写作练习。在对学生的考核上, 仍是以30%的平时成绩加上70%的期末试卷考试成绩综合打分。而在30%的平时成绩中, 基本以3次课外作业的平均分确定, 期末试卷上实践部分基本上是以写一篇消息或通讯为主, 占20%~30%的试卷分。

贺州学院编导专业2008年获得国家批复, 2009年开始第一届招生, 分新闻和广告两个方向, 至今已招了5届学生。编导专业获批招生后, 在培养方案上, “新闻写作”与“新闻采访”合成“新闻采访与写作”一门课, 依据目前学院的课程教学大纲, 该课程为3学分48学时, 其中理论课2学分32学时, 实训1学分16学时, 每学时上课时间50分钟。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完善,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新闻写作教学部分的教学和评价体系有了一些改观, 如开列相关书单让学生阅读;丰富教学案例特别是获奖新闻作品案例;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上, 把在校内外发表作品作为一个硬性指标。而在校外实习上, 则由原来的一次变为两次。第一次实习为认知实习, 时间安排在二年级第四学期的暑假, 为期4周, 2学分;第二次实习为专业实习, 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的暑假至第七学期前期, 也可以安排在第七学期, 为期12周, 6学分。另外, 在学期期末, 还对教师的授课进行打分, 等等。但笔者认为, 这些改变与该课程在编导专业的核心地位相比, 还是显得不够。按照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编导专业 (新闻编导方向) 主要培养能够满足各种媒体、政府、企事业单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就刚刚毕业的2009级学生的专业实习和2010级学生的暑假实习情况看, 编导专业学生在新闻的采写上与社会的要求有些脱钩, 存在着基础不扎实, 学生腔、模式化严重等问题。

二、从精品课程的建设看“新闻写作”教学新模式的实现条件与评价

目前, 我国高校开设有“新闻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且获批省级精品课以上资格的高校主要有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广西大学、河北大学、南昌大学、浙江万里学院等, 其中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主讲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为国家级精品课, 其余高校开设的“新闻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均为省级精品课。精品课程的获批可以说是对该课程在该地区该教学领域的最高评价, 是考核一门课教学水准、教学特色的重要指标。因为其申报要求课程所在学科规划、师资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都达到相关的标准才能获批, 因此, 这7所高校“新闻写作”的教学模式大体能说明该课程在我国的教学模式创新情况。以上高校的教学模式自有其共同的要素, 笔者认为主要有四点:

第一, 在教材的建设上, 各高校精品课负责人均著有相关教材或著作, 理论和业务功底扎实。教材或著作方面, 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的《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复旦大学刘海贵的《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暨南大学薛国林的《当代新闻写作》、南昌大学刘仁圣的《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教程》、浙江万里学院高宁远的《新编现代新闻采访写作教程》是不少本科或高职院校的选用教程, 河北大学杨秀国的《新闻报道策划》、广西大学黎明洁的《新闻写作与新闻叙述:视角·主体·结构》也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操作性。

第二, 有大量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扩充性资料, 如各新闻学院资料室购买的各种教材和著作以及部分任课教师编著的教辅书, 如刘海贵任总主编的《新闻传播精品导读》系列丛书、黎明洁任第二评撰的《新闻传播精品导读·新闻 (消息) 卷》、暨南大学张晋升《准记者训练营培训教程——南方周末采编精英演讲录》等、高宁远的《三道茶——浙江企业采访报道实录》等。另外, 还有开设的网络教学互动平台、案例库、试题库等。

第三, 在实践性教学环境方面, 清华大学已建成网络新闻实验室、印刷媒体实验室、新闻采编电子教室等;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建有“目前属国内唯一的电子采编实验室”, 2002年又扩容, 50余台电脑供教师和学生当场模拟采编出报纸。而暨南大学则拥有“国家媒体实验示范中心”、广西大学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传媒与影视创作实验教学中心”;而拥有“国家特色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等头衔的浙江万里学院新闻学专业的“现代传媒实验中心”则承办和创办了报纸、广播、实验电视台、网络等校内媒体。

第四, 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上, 各高校均与当地的媒体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北上广三所高校中, 以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为例, 借助广东及珠三角地区优越的媒体环境, 该学院与广州三大报业集团、深圳报业集团、广东电视台、广东电台、深圳电视台等都签署了共建实习基地协议, 这些媒体基本覆盖了不同种类和层次;而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也与广西电视台、《广西日报》等区内12个单位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二本的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则与省内外59家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企业报刊等合作建立了教学基地。

在以上条件的基础上, 这些高校在新闻采写课的教学上依据自身资源, 从实际出发, 采取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如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采用了对话式练习、作坊式课业、大篷车课堂、案例学习、情景模拟练习、新闻现场练习等方式, 特别是大篷车课堂, 以“学在路上”的教学理念, 引发业界广泛关注。复旦大学则是“坚持讲与练结合、案例分析与理论梳理结合、教材与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教师与外请记者编辑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结合等诸原则”;暨南大学则独创了“广州市荔湾区高校新闻专业学生创新实习基地”和“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实践模式。清华的国际视野、复旦的传统出新、暨大的新锐改革都在业内产生较强反响。

三、完善贺州学院“新闻写作”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

目前, 贺州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新闻采写课的老师主要有李孝宽、刘安经、武爱巧三人, 勉强算一个小团队。在教材的建设上, 目前主要使用的是刘海贵的《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 但在扩充性资料的建设方面, 主要是图书馆资料。在实践性教学环境方面, 建有文化传播实验教学中心, 下设演播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录音棚等;在校外实习基地上, 主要有《贺州日报》、贺州电视台、贺州人民广播电台、市民政局等地方媒体和单位。通过与精品课程创建的条件相比, 我们看到, “新闻写作”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很多。

首先, 应加大力度引进高学历、高职称, 特别是具有媒体工作经验的主任记者或主任编辑以上人才。以上7所高校精品课的主要负责人中, 大部分都有多年媒体从业经验且具有高级以上职称。贺州学院除了笔者具有短暂的媒体经验外, 其余都没有在媒体单位工作过。

其次, 改革教师培养机制和教学方式, 实施“走出去”与“请进来”策略, 有计划地让年轻教师到媒体“当记者”、“当编辑”等, 参与媒体实践;同时让资深记者、编辑等走进高校, 把丰富的实践及理念带给学生。

再次, 增加学时数, 在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1996年将原来独立的“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合并成“新闻采访与写作”, 总学时120, 其中37课时为实践课时。贺州学院48学时3学分的安排显然不是很合理, 可以在增加16学时1学分的基础上, 以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在模块的设置上, 可以就各种消息、通讯等写文章, 然后在课堂上讲评。此外, 还可以考虑就近原则, 把课堂搬校外, 从而保证“走出去”现场化教学。

最后, 完善评价体系。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上, 可实施“课程考核、记者团考核、学院赛事考核、实习单位考核”的四级评价标准, 找出“笔杆子”。在课程考核上, 就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 贺州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期末考核中可设置为课堂考勤10%, 校内外发表作品10%, 平时写作实践作业30%, 期末考试50%;对学生的课内外实践作业, 实施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最后老师评价的方式;对活跃在系报、院报记者团的学生, 以每年一评的方式评出年度优秀记者、编辑等;每年的记者节可以举办“新闻采写大赛”, 在学生校外实习结束后还可以根据实习单位评价和学生实习情况评出优秀实习记者、编辑等, 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找工作提供一份能力证明。而在教师教学的考核上, 除了期末学生通过教务系统给老师打分外, 教师在平时课后还可以与学生交流, 了解学生对自己所上课程的评价, 从而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式。

摘要:从1998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获批至今, 设有该专业的高校已超过100所。作为一个年轻的专业, 在课程的建设中如何探索出符合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 如何上好主干课程并有效地建立课程评价体系, 成为许多高校面临的问题。文章以贺州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主干课程“新闻写作”为例, 通过与精品课程建设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对该专业“新闻写作”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的改革提出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模式,教学新模式,新闻写作,评价

参考文献

3.新闻稿写作培训——陈建耀 篇三

1、新闻稿的特点: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2、写作立场:剥离感情,尊重事实

3、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4、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原因,经过,结果

5、格式:

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导语: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的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体,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诠释,主体展开有顺序

背景:新闻发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结语:新闻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暗含在主体中

6、分类:消息,通讯,特写

消息:狭义的新闻,用最简单最迅捷的语言来报道最近发生的事,要求简洁明了 通讯:是对新闻事件、人物等详细的报道,有来龙去脉,结构要变化,手法要多样,行文有感情

特写:新闻事实的横断面,事件有典型意义的镜头等做出报道

二、消息类新闻稿

1、标题:语言精练,侧重报道事实,多用动词,多采用主谓句,注意生动传神,可

用谐音、对仗或流行语,简洁凝练。

2、导语:

1、一眼便知开门见山

2、一见钟情吸引读者

3、一锤定音决定基调

类型:

1、概述型直线陈述

2、描述型有画面感

3、引语型引用语言

4、提问型尖锐鲜明

3、主体:主干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类型

1、展开导语,具体

2、补充导语,充满

3、回答问题,明确

4、增加作料,兴趣

4、结语:类型:小结,评论,希望

1、首尾关照,巧妙呼应

2、稍加议论,画龙点睛

3、自然抒情,水到渠成5、注意:

1、尽量写得简练确切通俗。

2、把最精彩的放在前面抓眼球

3、尽量使用具体名词和本身有色彩的动词

4、不要用不恰当的比喻和警句,不要公开抒发自己的感情

三、通信类通信类:略(没讲咯)

四、校园新闻稿

1、活动类

主旨:体现校园文化气息

类型:文娱晚会和名人讲座

1)、导语:时间,地点,承办单位,参与人员

2)、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现场及现场观众反映

3)、意义

4)、注意:

1、时间地点准确(中文阿拉伯数字格式一致)

2、主题和主角:抓住表演者的动作神态,适当采访,关注环节,有简有略,注重细节,多用形容词抒发感受

3、总分段落突出特色(可用小标题,体现活动基调)

4、观众表现与互动(如座无虚席,慕名而来,一般放至倒数第二段),注意互动

5、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写活动意义(主题本身,校园文化建设,对青年学生、社会的希冀),也可以在掌声中圆满结束等

2、竞赛类

1)、导语:语言凝练,导语的第一句话要涵盖比赛的时间名称及地点,可以加上最高奖

项,戒除口语化。第二句介绍主办承办单位,第三句话介绍评委,介绍评

委要有选择。

1、排序:先写出席活动的校级领导,特邀权威人士,嘉宾评委,再写学校老师,学

生评委可不介绍

2、基本格式:某某领导或嘉宾出席本次比赛并担任评委,到场的还有来自XX的XX

2)、内容:适当渲染现场氛围,通过观众表现侧面烘托现场热烈气氛,常用语:比赛现

场座无虚席,观众反应热烈掌声雷动,选手们的精彩表现将现场推上一个

又一个的高潮,选手的热情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3)、专访:赛后可以专访获奖选手、评委、活动主办方——使文章更好看,体现记者专

业度,安排在比赛介绍后结语前,单独成段

4)、结尾:结语要简洁有力,阐明比赛意义进行小结和展望,最后体现比赛结果可采用

附录形式

3、会议类

1)、导语:点明参会人员、主持人

2)、提炼领导讲话嘉宾发言的主要内容

3)、理清会议的程序

4)、介绍会议举办的背景和举办该会议的意义

注意:

1、用词,如书记校长等用莅临,发表讲话,致辞,发表看法,特别强调,总结讲

话,部长处长等可以用谈到、认为、指出

2、程序分清主次

3、描写气氛

4、点评有层次,有指向

5、抓住演讲的主要内容展开写作

6、在发言人数多时,要详细写重要发言,归纳写其他发言

7、开场前记录到场嘉宾,开始后核对到场嘉宾

8、在稿件中凸显贸大、导语写作注意事项:领导排序:校党委书记王玲,校长施建军,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

建香,副校长刘亚、林贵军,党委副书记文君,副校长张新民、赵忠秀、杨长春,校长助理王强,学工部,校团委,校办

领导讲话的提炼:注意措辞,用词简练,体现出层次感,一些理论方面的提法要准确,提

高理论高度,采用“第一、第二、第三”形成逻辑

4、人物通讯类

1)、类型:获奖人物,优秀师生,名人嘉宾

2)、流程:了解,预约,设计问题,采访,写稿,反馈

了解:

1、了解其基本情况,学习工作经历,突出成果,思想历程,性格特点

2、尽量收集阅读与被访人相关的资料,被访人的著作讲话报告等,有关的新闻报道和评论尤为重要

3、了解一点与被访人职业专业相关的知识

4、在条件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事先访问被访人的老师朋友同事等

3)、问题设计

目标、困难、如何解决、自我期许、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心路历程、观点看法、打算

规划、对贸大的印象和寄语、座右铭等

五、采访技巧

1、直接切入

2、情感交流

3、追问问题

4、诱导性提问

5、适度沉默把握节奏

6、注意细节,体味弦外之印

注意:

1、全身心投入

2、心中有数缩短时间

3、语言多用引导性的4、化繁为简

5、滚动式六、八大反思

1、中心思想正确吗?

2、介绍的事实符合实际吗?

3、语言通顺吗?

4、人名、地名、数字、时间准确吗?

5、标题和文章正文一致吗?

6、有错别字吗?

7、有知识性错误吗?

4.新闻写作培训 篇四

新闻消息写作培训教案

新闻体裁

新闻体裁,一般指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新闻体裁又被俗称为新闻写作中的“十八般武艺”。新闻体裁作为新闻内容的表达方式,也是新闻内容最常用的分类方式,它往往依据新闻内容的基本性质对新闻进行分类,有消息、新闻通讯、新闻特写、新闻专访、新闻分析评论等。

新闻体裁大体分三类:

1、新闻报道,有消息、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等;

2、新闻评论,有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等;

3、副刊体裁,有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等。

消息

消息一般报道事实比较单一,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文字简洁,时效性最强。消息一般分为标题、导语、正文、背景和尾声五个部分。

1、比较短,多为几百字,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2、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3、叙事朴实,实在,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4、时间性强,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5、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而且多为概括的叙述,但不能概念化。

6、结构严密,层次分明。

7、交代必要的背景。

新闻消息的结构:

1、倒金字塔结构

把最重要的内容放在消息的最前面,把次重要的内容放在稍后,依据材料的重要性依次排列,这种结构方式很像倒置的金字塔。这是小写作中最常用的结构方式。

特点:

(1)最能体现新闻性。

(2)开门见山,概括性强。

(3)切合读者心理,并能引起“新闻欲”。

(4)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题。

(5)便于记者增加新的重要事实材料。

2、金字塔结构

这是将事实结果,最重要的材料留到最后才显示出来的消息结构。相对于“倒金字塔结构”而言,又称“积累兴趣”结构。它不像倒金字塔结构依据材料的重要性安排结尾,而是依据事件发展的顺序来写。事件的开头,便是消息的开头。事件的结尾便是消息的结尾。直到最后,才把事情的结果、最重要的材料显示出来。

特点:

(1)行文构思比较方便。

(2)可以保持新闻事实比较完整的故事性。

(3)容易清楚地反映出新闻事件原委始末的脉络。

3、散文式结构

是指消息写作中适当吸收散文写法。采用散文式结构,消息开头可以先简笔描绘有关场面、情景、气氛、色彩,或即兴抒发见闻、感触;或引发调动读者的联想,激起读者的兴趣;或设置悬念等;然后,再有节奏地和盘托出新闻事实特点:

(1)比较自由和有文采。

(2)比较容易突破消息写作的某些模式、框框,有利于改变千篇一律的面孔,使消息行文富于变化,较为引人爱看。

消息的特点:

【真实准确】

真实性是消息最基本的特征。消息必须完全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用确凿的事实来教育影响读者,绝不允许虚构和添枝加叶。无论是构成消息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结果,还是所引用的背景材料、数字,都要完全真实、准确可靠。

【讲究时效】

消息在反映现实的速度方面居于各种文体之首,实效性强是消息又一突出特点。它必须迅速及时地把最新的事实报告给读者,延误了的信息就失去了新闻价值。

【短小精粹】

消息要用较小的篇幅,简练的文字来叙述事实、传达信息,要求内容集中,言简意丰。

消息的种类:

1、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 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2、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报道。

3、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4、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其中的两种。

新闻的要素:

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构成了新闻五要素,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新闻学上补充了一个要素:HOW(如何)。在五个W和一个H中,最主要的是What(何事)、Who(何人)。写作时要认真写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当我们弄清了“我要说些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说这些内容”,显然这涉及到了如何安排消息的结构。只要我们用心分析一下报刊发表的消息,就会发现,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

消息的结构具体表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并在文中穿插背景。

(一)标题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拟写得好,可以吸引读者;拟写得差,一篇好消息也会被埋没。可见标题有着向读者推荐的作用。如:《两位市长直接关怀大港“油郎”喜结良缘》(新华社1990 年1月6日电讯稿)、《地球三分钟 净增五百人》(新华社1996年7月13日电讯稿)、《杭城新事见新风 拎书拜年书压岁》(1991年2月19日《解放日报》)。

消息的标题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消息标题有主题(正题)、引题(眉题)、副题(次题)三种。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例如《中国证券报》2008年10月20日报道:针对性财税信贷外贸政策将尽快出台(此为主标题,前有引题,后有副题)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四季度经济工作

针对性财税信贷外贸政策将尽快出台

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努力保持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二)导语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以上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末,导语有哪些类型呢?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导语要“立片言以居要”,但在写作时,往往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常见问题称之为导语写作十忌:

一忌名称罗列式导语,某一活动往往是由五六家单位主办的,有的人在导语中将这些单位名称全部罗列出来,使导语显得既罗嗦又臃肿。读者关心的是这场活动,而不是主要单位,如果非要出现,可放到消息末尾。

二忌“为了式”或目的式导语。即将新闻事实所要达到的目的放进导语里,使导语膨胀沉重,不堪重负。

如为了迎接北京2008年奥运会,为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穿靴戴帽。

三忌背景材料式导语。新闻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释新闻主体的,导语应开门见山,开始就用背景材料,不仅说不清,而且也容易使读者如坠云雾。

四忌学术语言作导语。将一些学术专业性强,难懂的专业名词放在导语中,显然使人看不懂,这里要做好“第二种语言的翻译”,使之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

五忌导语公式化。一些通讯员或记者喜欢用一个框框去套多种内容,结果是平淡无奇,千篇一律。公式化导语必然导致导语无新意,面目可憎。

六忌概念化。导语内无具体新闻事实,充斥了大而空的套话、空话、官话。

七忌数字堆砌。导语内数字过多,就会淹没新闻事实。统计数字一般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最好不要将其放进导语内,即使要写,也应将数字形象化。

八忌长导语。导语冗长,使人感到很沉闷,根本没有兴趣再看下文。一般应控制在80字内,最多不要超过150字。

九忌逻辑不清,概念模糊。

十忌标题与导语重复。

如题目:县××部门举行迎新春座谈会;导语:昨日,县××部门在该局会议室举行慰问老干部座谈会。题目和导语几乎是一模一样。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在消息主体的写作中,应注意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主次和详略。

(四)背景

1、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

西方新闻学认为背景就是对新闻事件作出的解释。美国新闻学家赖斯特说得很清楚:“我看不出新闻背景与解释有什么区别。”“解释,在我看来,就是新闻报道的深入化。就是把单 一的新闻事件放到一系列的事件中去写”,“就是提供新闻的背景知识,从而使读者能够对 新闻事件作出客观的判断。”

但是“解释”不是议论,解释本身就是事实,也就是说用事实去解释。所以新闻背景又称之为“事实背景”。

2、背景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记者是不准在新闻中发表议论的,但是,谁也无法禁止记者通过自己来写的新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3、背景的类型,常见的有三种:对比性的,说明性的,注释性的。有的新闻学则将背景分为四种: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写作误区:

误区一:弱化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如果眼睛不明亮,那新闻是很难吸引人的。我们平时在写作过程中,将大部分心思用在稿件的内容上,常常是写完稿后再起标题,想不出好的就随意编个了事,总觉得无关紧要。其实,这是陷入了弱化标题拟定环节的误区。标题绝对是一篇稿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们阅读消息时,最先看到的常是新闻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会抓住受众的眼球让他不由自主被吸引着看下去;而一个索然无味的标题只能让你一扫而过不想再探究下面的新闻。因此,我们要多在标题拟定上下功夫,要按照创新、贴切、准确、精炼等原则做好每一个标题。

误区二:角度错位

大家都知道,我们负有及时宣传报道本单位大事要闻的职责。为此,我们大家都付诸了极大努力,但写出的东西质量却不是很高。

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消息的采写角度上。我们的报道应该精益求精,努力增强报道的新闻性,亲民性,创新性,尤其在调整报道方向,拓展大众视角上下功夫,要善于从小的新闻素材中提取最有价值的新闻点。

比如,基层会议和基层领导的活动不是新闻,而会议里出台的重要举措和领导强调的工作导向才是重点,我们在写作时只有避开会议角度将这些新闻要点“拎”出来,稿件才能出彩。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角度就是新闻的灵魂,找准了新闻的角度,也就找到了报道成功之源。

误区三:贪大求全

5.新闻拍摄写作培训 篇五

一、什么是电视新闻?

所谓电视新闻,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的一种新闻传播形式。

最基本的要求:声音听得清楚、画面看得明白。

声音用什么体现:主要是记者撰写的文稿、解说词;

1、怎么让观众听得清楚? 记者写的文稿、解说词必须是规范的通俗易懂的书面语言或大众化语言;只适合阅读的语言不能作为电视新闻的文稿和解说词;地域性的非大众化的语言不能写进文稿和解说词;报刊新闻不能直接转换为电视新闻;行业术语、专用词汇、特殊含义的词语不能出现在电视文稿当中;

一句话,电视新闻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太多的修饰,需要的是简洁、直白、客观、朴实的文字;

文字功底好不一定能当好一个电视新闻记者,根据报道内容能够恰当的、准确的驾驭文字,才是电视新闻记者的必备的功夫。举例:

从江今年春季早熟马铃薯为群众增收780万元 记者从从县农业部门获悉,今年该县在贯洞、洛香、下江三个乡镇建立早熟马铃薯生产基地,通过抽样验收亩产达1400公斤左右,今年的早熟马铃薯可为群众增收780万元,近几年来,从江县通过发展早熟马铃薯生产,群众已经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该产业已是促进从江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去年从江县通过积极争取,获得了省农业委员会、省财政厅的支持,共在全县实施2013—2014早熟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3000亩。在实施过程中从江县农业部门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共在贯洞、洛香、下江三个乡镇建立早熟马铃薯生产基地3000亩。为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县农业部门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大力普及六改技术:即改常规种为脱毒种或优质高产良种;改春季播种为冬季播种;改挖窝穴播为开沟条播;改露地栽培为覆膜或盖草栽培;改平作为垄作;改一季栽培为两季栽培,同时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加强科技培训、强化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红色部分应改为采访,出现字幕帮助理解)据了解,从江县实施的2013—2014早熟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核心区平均亩产1637公斤,辐射示范区平均亩产1329公斤,该项目总产量预计可达390万公斤,按市场价每公斤2元收购,总产值可达780万元,平均亩产值2600元。扣除成本,项目区平均每亩纯利润达1500元以上,助农增收作用明显。这篇报道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语言规范性有余、社会性不足、专业术语太多;二是数据太多,写法不适合电视新闻,按照电视新闻的严格要求,电视新闻报道一般使用数据不能超过三个,同时不能出现小数点较多、数字单位不通俗易懂的数据(如:频率单位、电力单位、气压单位、光速单位等)。

2、如何让观众看得明白?

要充分认识到:电视媒体的优势就是生动直观、老少皆宜;

在电视新闻中,画面永远比文字更重要;画面可以弥补文字难以描述的文字,画面可以传递文字无法传递的信息; 所以要尽量拍摄可以帮助观众理解文字(领会声音)的画面、可以让观众接受到文字之外的信息的画面;可以向观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画面; 一句话:要尽量拍摄“会说话”(可以告诉观众什么)的画面; 单独画面传递一个完整信息;(如会议画面镜头)一组画面传递一个完整信息;(一组会议镜头)

画面拍的好不好,不是看它构图当不当、画面美不美、色温对不对、色彩正不正,而是看它到底向观众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是不是符合报道主题需要?否则再好的画面都是无用的画面,这就是平常我们说的废镜头; 画面信息丰不丰富,取决于景别和角度;

所以,电视新闻,拍好画面比写好文稿更重要,文字可以弥补,画面无法弥补;文字可以修改,画面无法修改!

特别是突发事件新闻,这一点显得更加重要。

电视新闻最基本的要求:既要让观众听得清楚、又要让观众看的明白,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二、电视新闻的构成要素(可以采用的手段):

1、能够为主题服务的成组的画面;

2、文字稿(解说词);

3、同期声(人物采访);

4、记者出镜;

5、现场声(根据需要选择的现场声);

6、背景声(音乐或相关音响);

7、图案、图表、动画、字幕等;(1)电视新闻不同手段的采用: 画面是电视新闻必须的; 文稿是电视新闻不可缺少的;

同期声、现场声、记者出镜是电视新闻常用的; 背景声及相关技巧是根据内容需要时采用的;

(2)做好电视新闻就是灵活、巧妙的采用适合新闻内容需要的手段把新闻事实生动地传播出去;

有的新闻只需要画面和文稿;

有的新闻需要画面、文稿、同期声;

有的新闻需要则需要采用更多的手段来完成;

所以一条电视新闻要采用什么手段来完成,要认真思考、反复斟酌;一定要适合报道内容的需要,而不是记者和主持人的需要,更不是采访兴趣的需要;该用的手段要尽量采用,不该用的手段尽量不用,否则画蛇添足或者留下永远的缺憾。锦屏:妇女“农事钟点工”走俏乡村助春耕 时下,正值春耕生产大忙时节,记者在锦屏县广大农村看到,田间地头处处是妇女“钟点工”忙碌劳作的身影,他们有的在帮人移栽烟苗,有的在帮助农业产业园区蓝莓锄草„..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烤烟、蓝莓、大棚蔬菜等经济效益较好的产业,助农增收致富。但由于锦屏工业园区内企业的相继入驻投入生产,敦寨、新化、铜鼓等园区附近的青壮年都积极来到园区企业务工,加之一部分外出省外、县外务工,留在家里的多是些老人、妇女和儿童。每当农忙时节,留守在家里的妇女就成为山村劳动主力。他们或三或五组成春耕服务队,当起“钟点工”,在乡村很是走俏,既实现不菲经济收益,有促进春耕生产。在锦屏县农业产业园区从一群正帮助园区开展蓝莓管护锄草的妇女“钟点工”口中获悉,若有农活时,她们可以做到随叫随到,工价在每日65元左右,既帮助种植大户解决了人力不足的困难,又能在家门口挣到钱。这条新闻素材很不错:“农村钟点工”信息抓得好,但整条新闻只有画面和声音,是不是少了点什么?可不可以做得更生动一点?更有看头一点?

三、电视新闻要素的作用: 文字、画面前面已经叙述。主持人出镜的意义:

1、特殊环境、突发事件、重大活动,有新闻现场的;

2、传递观众通过画面看不到的信息;

3、传递记者在现场的独特发现;

4、以目击者的视觉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5、通过记者的独特表现形成新闻的特色; 举例——舟溪泥石流; 主持人出镜要注意什么? 衣着要得体; 场景要适宜; 背景要得当;

语言表达要流畅(准确传递信息)、表意要客观(不要睁眼说瞎话);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是什么?

1、活跃新闻报道的方式、增强生动性;

2、增强新闻的真实感、权威性、感染力、说服力;

3、补充画面无法体现的信息;

4、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表现过去和将来;

5、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6、使电视新闻形成一定的节奏(同期声使用的位置要适合把文稿隔开,不要把大量同期声堆积在一起);

举例:这是同期声用得比较好的文稿—— 驻村干部:群众就是我的亲人

【导语】驻村干部行不行,够不够格,不仅要看每月的工作台账、年底的工作总结,还要看看所驻村寨实实在在地变化,听听村民发自内心的评价。丹寨县兴仁镇排佐村乌猛片区驻村干部就用扎扎实实的工作,带领群众在短短一个月内完成了4000米通户步道硬化、500平方米文化广场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又一项“丹寨速度”,从而成为了群众中眼中最亲的干部。【现场声】

苏俊:我怕石头不够了 村民:不够我们去抬来 【正文】

正在组织村民抢修道路的小伙子,是丹寨县审计局今年3月初选派到排佐村乌猛片区任驻村干部的苏俊,虽然到村时间不长,但他几乎把村民家走了个遍。村中不管老小都习惯称呼他为小苏,不是因为他年轻,而是大家伙觉得这样喊着亲切。【同期声】丹寨县兴仁镇排佐村乌猛片区乌猛大寨村民莫敬昌

对我们群众最好,他又相信群众,老的他就叫老的,小的他就叫小的,哥他就叫哥,他称呼我们,我们也是很相信他。【正文】

驻村工作不仅要把群众当作亲人,还要尽心尽责当好村中各项发展的“领头雁”和“规划师”,这才能称得上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进驻乌猛以来,小苏刚好赶上了该片区全面大发展的时机,除了每天的驻村日常工作外,还得时时刻刻带着大家搞建设、谋发展。【现场声】

先暂时抢修这里,先把沙子运上来,你那边下雨都可以运过来,这边下雨了就运不上来,今天你那边又不动工。(画面往后走几秒)【正文】 在施工现场,通过电话调度乌猛片区四个村民小组道路硬化建材的情景每天都会上演,此外还要在空余时间赶紧向村民们分发联系卡,因为这张卡不单连着基层党建、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更连着整个乌猛片区1000余村民的心。

【同期声】兴仁镇排佐村乌猛片区乌猛大寨村民莫敬昌

这些小路,硬化路,垃圾池这些都搞得比较好。还希望把我们这些农业积极的发展,致富,他也说过。感谢他来我们村帮村做很多的工作,希望今后他还要尽量的把我们村建立(好)起来。【正文】

除了感激之情,村民口中流露出来的还有想发展、盼发展、谋发展和帮发展的迫切心情。正如莫敬昌老人所说,不仅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好、完善好,还要带着乌猛205户村民做好产业,让大家的腰包鼓囊起来。【现场声】苏俊: 这个是这样,我们会跟丹寨县工业园区的一个企业把原料拿到我们村里面来,你们就可以在家里面,在家里面加工就不用去工厂里面。【正文】

把产业带进村寨,让票子留在农家,从生产生活条件上的日渐完善来逐步触动新农村建设和同步建成小康大跨步向前迈进,这是每一位驻村干部最想看到也最为期盼的美好发展愿景。苏俊,这位连着驻村3年的年轻干部每天都在奋斗着、每天都在期盼着。【同期声】驻村干部苏俊

接下来,我们乌猛片区将围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十大小康工程”建设,开展“五户联保”管理机制,积极组织村民以“一事一议”方式,实施各种公益项目建设,使我们乌猛片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变。当前同期声运用存在的问题:

1、内容与文稿重复、多余(文稿表述了,同期声又来说一篇);

2、与身份不符、言不由衷(如农民说出大县领导才能说出的话);

3、不适合报道主题需要;

4、与解说词不连贯; 如何用好同期声:

1、要精心设计提问;

2、要善于抓拍“第一声音”;

3、要注意整篇文稿的谋篇布局,精心选择同期声、把同期声用在恰当的位置;

四、如何充分采用各种手段把新闻做好?

要反复研究自己拍摄的各种素材,如何做到完美流畅的结合? 该补的要补,该摔的要摔;

既要有及时查缺补漏的精神,又要有忍痛割爱的勇气!(不是拍摄的都要用)举例: 从麻雀小学到现代化校园。

五、如何把新闻事实讲清楚?

把枯燥的事实材料变成生动地故事;

无论什么事都是发生在具体的人物身上的; 要善于从大量的事实中筛选出主要的事实,又从主要事实中筛选出代表性人物和或者事件中,发生在代表人物身上或者事件中的事实就是主要的新闻事实;

让观众在听故事中接受你要传递的信息,而不是长篇大论抄材料来传播新闻;

讲新闻故事,大家都已经会讲,但人物、事件缺乏代表性抓到谁采访谁、碰到什么事采访什么事的的现象还依然存在;这样的采访与主题毫不相关、毫无意义; 新闻:精准扶贫

反面举例:记者进园区(随意抓几个人进行采访,没有任何目的和意义)

六、关于新闻报道策划

策划不是表演、制造、摆拍;

策划是针对一个已经存在的新闻事实,怎么寻找切入点,利用那些手段、怎么把它报道出来; 新闻策划指的是新闻主题、内容、报道方式、采访过程的策划,不是无中生有、制造虚假新闻。

策划什么?

主题策划:有了内容、策划报道主题; 内容策划:确定了主题、策划报道内容;

报道策划:主题内容都确定了,策划报道方式;

采访策划:主题、内容、报道方式都确定了,策划采访过程; 范例:

主题:从江县连续四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 策划报道内容: 拥军事迹; 优属事迹; 拥政事迹; 爱民事迹; 报道方式:

确定选题:如拥军事迹:拥军房、拥军路、拥军井、拥军协会„„从中选择一个选题作为切入点进行采访报道;采访过程:

1、从选题中找故事、从故事中找人物、从人物中找细节;

2、确定采访思路(提纲):采访谁?采访现场确定在哪里?准备问什么问题?准备抓拍什么现场声?什么细节? 例2:

内容:剑河县“三化治理、温馨调解”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平安建设

近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被省综治委、中央综治委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等五大荣誉,2011年以来,政法综治综合满意度连续名列前茅。根据县情工作实际,剑河县认真总结了很多值得在全州学习推广的经验,如:“九大机制”、“两个网格”、“八大网络”、“七个抓实”、“十心六法”及“一条主线、六项机制”、“十九八七”温馨管理模式等,这些数字化的归纳对剑河县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很好的整理和提炼,“无围(为)而治”(全省唯一没有围墙的县城)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体现。看了剑河县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平安建设的经验介绍和众多媒体的报道资料,我认为剑河县的经验从本质上主要是“抓了别人没有抓好的细节,做了别人没有做好的环节”,让我们深入领会了“细节决定成败”的重要意义。鉴于电视新闻主要通过“丰富的画面、生动的故事、感人的细节、现实的场景”来体现,数字化报道和大量利用数据是电视新闻报道的弱项和短板,所以为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对剑河县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平安建设的成功经验,我们初步拟订以下报道方案: 报道思路

剑河县经验创新思路多、工作很精细,涉及面很广,要做到面面俱到是难以做到的,也是电视媒体无法体现的,所以,必须抓住创新的思路、独特的举措、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关键的环节等进行报道,由“点”上的工作折射、放大到“面”上的成果。报道主题

为便于电视新闻更好的展现剑河县的成功经验,我们将报道主题定为——从“小细节”到“大和谐”系列主题(突出细节决定成败、打造和谐平安的主题)报道,分“扁平化服务”、“网格化治理”、“精细化管理”、“温馨调解”四篇进行报道: 从“小细节”到“大和谐”之一 剑河县:“扁平化服务”夯实平安基石 从“小细节”到“大和谐”之二 剑河县:“网格化治理”保障“无围而治” 从“小细节”到“大和谐”之三 剑河县:“精细化管理”推进“爱心工程” 从“小细节”到“大和谐”之四 剑河县:“温馨调解”温暖一方百姓 报道内容

1、从“小细节”到“大和谐”之一 剑河县:“扁平化服务”夯实平安基石

选择扁平化服务九项机制中具有创新性思路的一两个感人故事切入报道,如:流动执法、农家法庭、“诉调对接”等,抓住发生在现实生活中和政法干警身上的感人故事和有生动场景、细节进行报道,引出“扁平化服务”的具体举措和在夯实平安基石方面的作用;

2、从“小细节”到“大和谐”之二 剑河县:“网格化治理”保障“无围而治” 从鸣锣喊寨人、网格信息员具体细微的日常工作入手,通过他们一天的工作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生活化的故事引出没有围墙的县城在平安建设中面临的困难、问题和网格化治理的具体内容,并通过前后对比体现是如何实现“无围而治”的。

3、从“小细节”到“大和谐”之三 剑河县:“精细化管理”推进“爱心工程” 以具有独特思路的“回归学堂”、“三留爱心工程”或者“阳光就业基地”涉及的具体的人和事为切入点,引出精细化管理的独特思路和举措及在平安建设中发挥的重大作用及成效;

4、从“小细节”到“大和谐”之四 剑河县:“温馨调解”温暖一方百姓

以一个生动故事为切入点,引出“牯藏调解”、“五老调解”的独特思路和举措及在平安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总结报道从“小细节”到“大和谐”的成果和取得的一系列荣誉。采访过程„„..要做好新闻,最好做到无准备不采访、不策划不出门;

七、如何抓新闻细节? 新闻靠什么打动人?不是优美的画面,不是华丽的文稿,而是生动的故事和故事中感人的细节。这一点对短消息尤其重要。

细节是指新闻报道中那些描写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有意义、最有特点、最细小的情节、动作或特征。生动的细节可以使纸面上的文章留在人们的心灵中,渗透到人们的情感中。不会捕捉细节,是新闻作品苍白的根源。新闻细节是一篇优秀新闻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遵循现实生活的逻辑,具有朴实、典型、独特和感染力强的审美特征。

特写肯定是细节,但细节不一定是特写,有时是一个情节、是事件发展中的一个最关键的环节、一个特定环境下人物的面部特征;

例:长顺县交麻乡群众饮水困难问题报道 抓拍四个细节:

过路老百姓在用于灌溉的洼地水坑里饮水; 记者捧起一把水闻一闻不敢喝下去; 当地老百姓瘦削的身材枯黄的脸;

老百姓水缸里剩下的最后一瓢水:渣滓、死掉的昆虫;

新闻出彩全靠生动的细节托起生动的情节、生动的情节托起生动的故事;

八、任何抓新闻线索?

1、从敏锐观察中找;

2、从会议材料、日常公文、简报中找;

3、在人际交往中找;

4、从社会见闻中找;

5、深入基层挖掘;

九、采访要学会随机应变 不要死报一个任务去采访,要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采访思路,甚至可以包原本是正面报道的内容变成反面报道。举例:农民想上电视; 一头死猪仔的故事; 采访院士工作室; 采访雷山鱼酱酸; 高速路上送行人;

6.工学院新闻稿写作培训会 篇六

一、写作主体的差异

(一) 报纸新闻写作的主体

报纸新闻写作的主体一般是新闻媒体从业人员, 也被称为新闻记者。新闻记者的专业性较强, 针对不同的人物、新闻事件稿件, 需要进行客观的人物采访与事件调查, 并且在这之后, 对整个采访稿件和调查时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 提取出尽可能客观公正的信息内容进行编辑。这样的采访和调查通常需要花费一段时间, 而且还需要经过编辑严格的审核、校对, 才有可能出现在报纸上。报纸在出刊前还需要进行排版、印刷, 再从工厂分发到各个点, 现在报纸出刊周期最短的是日报, 为每日一刊。这个出刊的周期相比起随时都会产生的资讯信息来说, 时间太长, 并且除去少量全国发行的报纸以外, 更多的报纸只是在一个区域内发行, 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由此造成了报纸的即时性弱, 新闻资讯缺乏的现象。但也是因为如此繁复的程序, 大众对于报纸媒体的信任度较高。

(二) 网络新闻写作的主体

网络新闻写作的主体并不局限于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在现在这样一个自媒体应用高度普及的时期, 无论是博客、微博还是微信、BBS等其他网络社区, 任何一个不起眼的账号都有可能成为一条劲爆新闻的发布者, 任何人都会成为其传播者。同时, 由于互联网的告诉和传播方式简单, 任何一条消息都有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得到最为广泛的传播。2015年11月, 微博网友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关于地铁上给孩子哺乳的照片, 并且用十分尖锐的言辞指责, 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和声讨, 之后《人民日报》也刊发了相关评论。从事件上来看, 地铁哺乳并不是一个会引起媒体关注的新闻事件, 但是网络媒体, 无论是官方媒体还是自媒体, 消息一旦发布, 就存在其影响性。然而自媒体发布的消息不会经过任何审核, 因此消息是否积极, 是否公正客观, 都不可把控。在经历过多次的谣言、澄清之后, 公众已经习惯对于网络发布的新闻保持怀疑态度, 网络新闻缺乏公众对媒体应有的信任感。

二、写作方式的差异

(一) 报纸新闻写作的方式

报纸新闻常规的写作方式是线性结构的写作方式, 一般来说就只需要考虑图片和文字的搭配的排版。新闻记者在写作的时候需要先定好新闻的主题, 再考虑新闻的背景和其他线索元素才将语言组织构架, 最后形成一篇完全的新闻稿。在这样的写作方式下, 新闻记者的思维模式很容易被主题和版块空间限制, 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大。但是报纸媒体并不需要担心读者会因为信息量过多而错过, 因此不需要像网络媒体那样使用更多花哨的手段去抓人眼球, 只需要保证事件的清晰展示与客观公正即可。

(二) 网络新闻写作的方式

网络新闻写作相对报纸新闻的写作要灵活得多。首先, 网络新闻不用担心版面的限制, 在发布的时候可以通过超链接、图片等方式将新闻进行分层。其次, 对比报纸新闻仅有的发布和传播作用, 网络新闻更加注重受众的参与感。网络新闻会刻意地在遣词造句中吸引受众参与新闻事件, 并鼓励大众从自身的角度出发, 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现在的微信公众平台已经开通了评论功能, 网友们可以在接收到微信消息后, 对消息进行评论甚至是点赞他人的评论, 但是评论的显示受到微信公众后台的控制, 因此, 发布平台甚至可以根据自身的观点有意地对舆论进行引导。

三、写作理念的差异

(一) 报纸新闻写作的写作理念

报纸媒体除了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 具备传播和对舆论的正确引导的功能以外, 还是政府的喉舌, 为政府发声。在移动互联网媒体不发达的曾经, 报纸媒体和电视媒体、广播媒体作为为数不多的大众可以了解国家即行政策、国家现状消息的渠道, 有不可推卸的传播重任。因此, 报纸媒体的消息在发布的时候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把关, 并且尽可能地做到客观、公众。加上报纸媒体受到版块的限制, 能够发布的消息极为有限, 读者想要获取信息, 只能从有限的报纸消息中来寻找, 选择权并不大。

(二) 网络新闻写作的写作理念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直接打破了传统媒体那种固定的传播方式。消息资讯在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 并且由于主体并不仅仅只限于新闻媒体的从业人员, 因此大众可以在网络上直接搜索自己需要或者感兴趣的新闻, 而不是像在平面媒体上那样被动地接受。但是在这样的资讯轰炸下, 大众很难有耐心去一条一条细心阅读, 标题可能直接决定大众是否会点开新闻观看。因此, 我们看到在网络上诞生了很多“标题党”, 这些“标题党”在取名的时候大多采用恐吓、猎奇的方式, 以吸引网友们的眼球。并且为了能够让网友关注、评论甚至是进行传播, 在主体写作的时候也大多会挑选网友们感兴趣的进行放大, 加强冲突性和故事性, 这在很大程度上缺乏了新闻媒体中最根本的客观和公正。

四、表达方式的差异

(一) 报纸新闻写作的表达方式

报纸新闻写作的主要表达方式依然是文字, 虽然会配以少量的图片, 但是文字的表述才是新闻的重点。这就要求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具备较高的文字功底, 这样才能在有限的版块中, 以简练的文字、生动的语言、清晰的思路将事件的来龙去脉表达清楚。新闻的六要素必须要充分地表达出来, 语句要简洁直白, 既要表达出自己的观念, 又需要让读者也能够充分地理解整个事件, 并且引导他们去思考, 保持自己的观点。

(二) 网络新闻写作的表达方式

网络新闻写作的表达方式比起报纸媒体来说要多得多。除了文字以外, 还可以用图片甚至是影片、声音来表现。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新闻媒体在发布新闻消息的时候越来越喜欢采用多图片+文字的方式进行表达, 这不仅仅是因为多图能让受众拥有更加直观的体验, 也是受移动互联网的规律限制。在互联网上, 受众能够接收到大量的讯息, 但是由于信息太过于繁杂, 反而很难从中去筛选, 因此大多数的受众在网络上阅览信息都是属于走马观花型。再加上设备限制, 以及在网络上显示的文字大多都过小过密, 可能鼠标滚轮轻轻一滑, 或者手指在手机屏幕上稍微划过, 就错过许多的信息。在人的观看习惯中, 图片比文字大, 又富有色彩, 更加容易抓住人的眼球, 因此, 多图+文字的方式也是保障受众在信息停留的助力之一。

五、结束语

时至今日, 无论是移动互联网还是传统媒体都得到了发展, 而报纸新闻的写作和网络新闻的写作虽然存在差异性, 但也具有一定的相同点。在移动互联网上, 空间和时间不会拘束新闻资讯的发布和传播, 任何人都可以就任意的一件事情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 互联网上存在着大批没有价值的资讯消息, 那些消息甚至不能称为新闻。而报纸不仅受到空间、时间的限制, 同时还受到国家政策及自身的限制, 因此难以满足大众对资讯的需求。因此, 在未来的发展中, 报纸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需要进行强强联合, 他们既是竞争关系, 也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只有这样, 才能为大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孙晓岩.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的区别分析[J].新媒体研究, 2015 (2) :117-118.

7.新闻稿件写作培训 篇七

新闻写作系列培训——如何写好消息

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要做到第一条,必须具备训练有素的分析能力;要做到第二条,则要有写作技巧。

导语写作中的思维过程,通常是以作者的自问自答开始的:

①什么事情是已经发生的事件中最重要的?

②什么人参加进去了?谁干的或谁讲的?

③是用直接性导语,还是用延缓性导语?

④有没有什么吸引人的词汇或生动形象的短语要写进导语中?

⑤主题是什么?什么样的动词能最有效地吸引读者?

以上五个问题中,第三个问题涉及到导语的类型。那末,导语有哪些类型呢?

一类是直接性导语:直接写出事实的核心的导语。多是陈述性的像速记一样地反映事实。

另一类是延缓性导语:多用于“软”消息。即所报道的不是正在发展中的、变化中的或突发性的事件。它通常用来设置一种现场或创造某种气氛。多是解释性、说明性的。

导语的形式主要有:

1、叙述式。用摘录或综合的方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

2、描写式。对消息的主要事实或某一有意义的侧面作简洁朴素而又有特色的描写,以酿成气氛。

3、提问式。先揭露矛盾,鲜明地、尖锐地提出问题,再作简要的回答,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

4、结论式。把结论写在开头,提示报道某一事物的意义或目的或总结。

5、号召式。提出号召,给读者指出方向和奋斗目标。

另外还有摘要式、评论式、综合式、解释式等等。

导语要“立片言以居要”,但在写作时,往往免不了出现各种问题,常见问题称之为导语写作十忌:

一忌名称罗列式导语,某一活动往往是由五六家单位主办的,有的人在导语中将这些单位名称全部罗列出来,使导语显得既罗嗦又臃肿.读者关心的是这场活动,而不是主要单位,如果非要出现,可放到消息末尾。

二忌“为了式”或目的式导语.即将新闻事实所要达到的目的放进导语里,使导语膨胀沉重,不堪重负。

如为了迎接北京奥运会,为了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穿靴戴帽。

三忌背景材料式导语。新闻背景材料一般是解释新闻主体的,导语应开门见山,开始就用背景材料,不仅说不清,而且也容易使读者如坠云雾。

四忌学术语言作导语.将一些学术专业性强,难懂的专业名词放在导语中,显然使人看不懂,这里要做好“第二种语言的翻译”,使之通俗化,大众化,口语化。

五忌导语公式化.一些通讯员或记者喜欢用一个框框去套多种内容,结果是平淡无奇,千篇 一律.公式化导语必然导致导语无新意,面目可憎。

六忌概念化.导语内无具体新闻事实,充斥了大而空的套话,空话,官话.。

七忌数字堆砌.导语内数字过多,就会淹没新闻事实.统计数字一般来说是枯燥乏味的,最好不要将其放进导语内,即使要写,也应将数字形象化。

八忌长导语.导语冗长,使人感到很沉闷,根本没有兴趣再看下文。一般应控制在80字内,最多不要超过150字。

九忌逻辑不清,概念模糊。

十忌标题与导语重复。

如题目:县ХХ部门举行迎新春座谈会;导语:昨日,县ХХ部门在该局会议室举行慰问老干部座谈会.题目和导语几乎是“一模一样”。

(三)主体

这是消息的主干部分。它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应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写作,但仍然要先写主要的,再写次要的。

(四)背景

1、新闻背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与其它方面的联系等。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也就是回答五个“W”中的Why(为什么)。

西方新闻学认为背景就是对新闻事件作出的解释。美国新闻学家赖斯特说得很清楚:“我看不出新闻背景与解释有什么区别。”“解释,在我看来,就是新闻报道的深入化。

就是把单一的新闻事件放到一系列的事件中去写”,“就是提供新闻的背景知识,从而使读者能够对新闻事件作出客观的判断。”

但是“解释”不是议论,解释本身就是事实,也就是说用事实去解释。所以新闻背景又称之为“事实背景”。

2、背景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

第二个作用,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

第三个作用,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

第四个作用,表明记者的观点。记者是不准在新闻中发表议论的,但是,谁也无法禁止记者通过自己来写的新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看法。纯客观的报道是不存在的。

3、背景的类型,常见的有三种:对比性的,说明性的,注释性的。有的新闻学则将背景分为四种:人物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和事物背景。

(五)结尾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这些结尾写作与一般记叙文结尾的.写作并无大的不同。

写作误区:

误区一:弱化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如果眼睛不明亮,那新闻是很难吸引人的。

我们平时在写作过程中,将大部分心思用在稿件的内容上,常常是写完稿后再起标题,想不出好的就随意编个了事,总觉得无关紧要.其实,这是陷入了弱化标题拟定环节的误区.标题绝对是一篇稿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们阅读消息时,最先看到的常是新闻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会抓住受众的眼球让他不由自主被吸引着看下去;而一个索然无味的标题只能让你一扫而过不想再探究下面的新闻。

因此,我们要多在标题拟定上下功夫,要按照创新,贴切,准确,精炼等原则做好每一个标题.误区二:角度错位。

误区二:角度错位

大家都知道,我们负有及时宣传报道本单位大事要闻的职责。为此,我们大家都付诸了极大努力,但写出的东西质量却不是很高。

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消息的采写角度上.我们的报道应该精益求精,努力增强报道的新闻性,亲民性,创新性,尤其在调整报道方向,拓展大众视角上下功夫,要善于从小的新闻素材中提取最有价值的新闻点。

比如,基层会议和基层领导的活动不是新闻,而会议里出台的重要举措和领导强调的工作导向才是重点,我们在写作时只有避开会议角度将这些新闻要点“拎”出来,稿件才能出彩.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角度就是新闻的灵魂,找准了新闻的角度,也就找到了报道成功之源。

误区三:贪大求全

我们在写作时,总想把单位的各项工作全面地反映出来,写消息时就不得要领地“一,二,三,四”方方面面都想带上一笔,殊不知,那也是陷入了另一个消息写作的误区:贪大求全.我曾经有段时间在新闻写作时常会不自觉地带有机关应用文写作的痕迹,把稿件写成了总结报告式,总想面面俱到,却面面不到。

上一篇:常用古诗名句分类下一篇:商场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设计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