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周末的作文(精选6篇)
1.享受周末的作文 篇一
快乐的周末
今天下着细细的小雨,天气有点糟糕,但是是个特别的日子-圣诞节,并且还是我爸妈结婚十周年纪念日。
爸爸、妈妈和我坐地铁绿色出行到外滩,那里可美了,有奇形怪状的楼房,有树藤绕着墙壁,还有许多石头铺成的小路。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万岛日本料理店,点了好多好吃的,有三文鱼、鲍鱼、牛舌和大龙虾,真的又美味,又精致。
餐厅用餐的客人很多,大家轻声细语地交谈着,服务员也热情周到,看到这些景象,我感觉到生在上海这座大都市,一定要做个有素质、讲文明的人。
——应博涛
2.享受周末的作文 篇二
如何使学生把艰苦的写作当成一件乐事, 让他们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使他们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下, 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我尝试着把以下几点带到作文教学中,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把握时机, 即兴作文
作文课一般有固定的时间。但我认为只要生活给我们提供任何一个难忘的瞬间, 任意一个难得的机会, 我们就应该捕捉它、把握它, 把它牢牢的拴住, 作为学生作文的素材。记得有一天上午, 我正在教室上语文课, 天一下子暗了下来, 接着电闪雷鸣, 狂风肆虐, 豆大的雨点也随风而来。学生吓得赶紧关窗, 都侧着脸望着好像要塌下来的天。教学临时被打断了。这时, 我灵机一动, 索性把语文课改成作文课, 作文题目就叫《变天》。要求大家把刚才看到的天气变化写下来, 要着重写出令你惊讶、害怕的天气现象, 并写出当时的感受。由于大家亲眼目睹了这一天气变化过程, 所以提起笔来没有丝毫的畏难情绪, 当堂完成了这个片断训练的小作文。可见, 只有把写作的快乐真正地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写作中品尝到乐趣、甘甜,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从而达到愉快作文教学的目的。
有一次, 一位同学在看过学生课堂情境表演后, 描写了《捉蚂蚱》片段:“……只见他瞪着眼、猫着腰, 身子向前倾斜着, 极慢极慢地向前移动。突然, 他伸出右手, 猛地向地上一扑, 蚂蚱捉到了。他捏着蚂蚱, 乐得又蹦又跳……”又如:我在教“口语交际”时, 特意找了四位表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分别扮演小磊、小磊的爸爸、妈妈以及小磊爸爸的同事王叔叔, 由于这几位同学投入角色后, 精彩的表演把小磊爸爸妈妈外出后, 他在家非常热情有礼貌地接待王叔叔的动人一幕再现于同学面前, 使学生进入了创设的情境中, 最后各个同学都写出了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片断。
二、组织活动, 愉快作文
对学生来说, 最富有吸引力的莫过于“玩”了。因此, 我常把写作指导和写作练习寓于有趣的活动中, 寓教于乐,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指导学生进行“抓住重点, 细致描写”时, 我组织全班学生开展了一次拔河比赛。比赛前, 将学生分成两队, 并讲清比赛规则。比赛开始了, 全班同学严阵以待。只听一声令下, 两队同学拼命地向后拉, 相持不下。不一会儿, 绳子开始移动, 比赛结果出来了, 输队和赢队情绪大不相同。这时, 我召集学生, 告诉他们输赢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总结经验教训。于是, 学生们群策群力, 都在为自己队出谋划策。第二轮比赛开始了, 出人意料的是, 两队输赢倒过来了。第三轮是考验团体凝聚力的时候了, 我没有对他们说什么, 只是叫他们也商量一下。活动结束后, 我问他们:“你们认为在这次比赛中, 最精彩的是什么?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输?为什么会赢吗?”学生兴致正浓, 争着发言, 讲自己拔河时的动作、想法及决定输赢的那一刻, 讲同学之间的配合……在这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学生不知不觉地沿着老师指引的路, 一步步向写作的目标走近。
三、走进生活, 随机作文
生活, 是取之不竭的习作源泉;生活, 又是色彩斑澜的情感世界。常言道:“处处留心皆文章。”现实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那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是无话可说。因此, 我常常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投入自然,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要求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认真观察。教他们去听空中的小鸟怎样唱歌, 看树上的叶子如何鲜亮, 注视地上的蚂蚁搬家, 观察水中的鱼儿游泳……在生活中不仅要学会观察, 不轻易放过哪怕是稍纵即逝的事物, 还要善于思考、大胆想象, 并将所见所感通过日记形式记录下来, 鼓励他们写观察日记。可喜的是, 我发现学生日记中有好几篇文质兼美的文章, 我把它打印出来投稿, 竟然在市区级教育报刊上发表了。
四、心情日记, 表达真情
3.回归生活让小学生享受作文 篇三
小学作文教学是以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为主, 同时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发展学生智能, 扩大知识视野和陶冶审美情感的综合训练。作文教学正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小学生作文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没内容写”, 要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习作教学必须回归生活, 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知生活入手, 发现生活中多姿多彩的“美”, 以此激发学生作文的动机和兴趣。下面, 本文从两个方面谈谈如何让我们的小学习作教学贴近生活实际, 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
一、从体验生活入手, 积累写作素材, 让小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对于学生作文来说, 生活是他们进行习作的源泉, 应该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 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吸取营养, 丰富作文的内容。
(一) 走进自然生活, 让作文呈现清新的色彩
美妙的大自然, 五彩缤纷, 千变万化。它既像一幅无穷无尽的画卷, 又如一个神奇莫测的万花筒。春夏秋冬, 风霜雨雪有其独具的风姿;日月星辰, 山川河流又有其无穷的奥妙。数不清的花草树木, 用它们千姿百态的枝叶和绚丽多彩的花果点缀着大地, 美化着人们的生活。为此应经常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 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 使他们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 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 让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 为作文积累素材。
班队活动或假日活动更是应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春游踏青, 秋日登高, 冬天赏雪, 让学生在享受自然美的同时, 激起他们表达美的愿望。利用假期, 让孩子们徜徉于自然的山水中, 既陶冶了他们的性情, 又能使他们在自然中产生美好的遐想, 让他们的习作充满生机、想象和清新的色彩。
(二) 参与校园生活, 让作文充满缤纷的童趣
校园是小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 校园生活是最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如何让我们的校园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如何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快乐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境, 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们积极参与到他们熟悉的校园生活中去, 这应该是我们在进行习作教学时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校园里有孩子们嬉戏玩闹, 读唱跑跳, 有各种游戏、竞赛、劳动、庆典等活动, 有小记者们忙碌的身影, 也有孩子们精彩的才艺表现, 有老师们在课堂上的亮丽风采, 更有孩子们快乐的欢笑和最美时光。我们可以结合习作课, 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校园生活, 留心观察校园生活, 让孩子们试着用笔记录下他们童年的点滴, 记下他们生命中行走的足迹, 细加品味, 校园可以成为孩子们习作的最好的素材库, 可以成为他们一生精神的支点。
(三) 感受家庭生活, 让作文富有温情的内涵
家是孩子幸福的港湾, 家人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在家中, 孩子感受父母无私的爱和温暖的情感, 和谐温馨的家会成为孩子一生的精神依靠, 会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性。家人的工作生活、性格特点、兴趣爱好, 彼此之间的关心爱护, 都会给孩子真切的感受, 一旦表达出来, 往往动人心弦, 感人至深。
我们要引导学生, 从体验家庭生活的细节入手, 感受亲情的温暖和美好。也要和孩子的家长多交流, 鼓励家长丰富和扩展孩子家庭生活的内容。生日的烛光, 周末的郊游, 温暖的祝福, 离别的伤感, 相知的快乐等都可以成为激发孩子写作兴趣的内容。
平凡, 是我们生活的常态, 要鼓励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 在小事中发掘出感人至深的生活内容。关心家庭、关爱家人, 随时捕捉家庭生活中的感人细节, 这样孩子们的习作不仅内容更充实了, 情感也更丰富了。
(四) 体验社会生活, 让作文蕴含宽广的视野
除了自然、校园和家庭, 孩子们还会面对更广阔的社会。社会能够真正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生活画面和无穷的写作素材。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去观察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 去经历社会上多种多样的事。我们还可以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孩子们课余生活的同时也给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写作内容。
孩子从小深入社会, 认识社会, 丰富生活体验, 还有助于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暑期农村的嬉戏, 周末帮父母一起买菜, 同学生日的聚会, 节假日的活动, 参加社区的义务劳动, 一次陌生旅途的远行都可以成为孩子们社会生活体验的缩影, 只要让孩子们融入生活, 用眼睛去看, 用耳朵去听, 用心灵去感受, 他们的笔下就会流出汩汩清泉。
二、拓展学生的观察视野,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提升写作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要努力实现生活化, 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家乡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这就要求学生多观察, 处处留心, 做生活的有心人。具体可从以下3个方面来探讨:
(一) 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扩展观察内容
孩子们的生活是我们进行写作教学的“大海”, 只有扩展孩子们的生活内容, 拓宽孩子们的观察视野, 我们的写作课堂才能绽放出勃勃生机。
以小学三年级作文素描训练实验为例, 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扩展他们的观察内容。
1. 静物观察———文具、玩具、小摆设、小手工艺品、花卉、水果等。
2. 自然景物观察———时序节令 (春、夏、秋、冬, 晨、昏、午、夜) , 山川湖海, 自然气候 (阴、晴、雨、雪, 风、云、雷、电) , 花、草、树、木等。
3. 人物动作观察———日常动作、体育活动、劳动过程等。
4. 人物对话观察。
5. 人物外貌观察 (容貌、神情、身材、姿态、声音、衣着等) 。
6. 教室 (住宅) 房间陈设与周围环境观察。
7. 小动物观察。通过以上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内容的观察, 可以帮助学生丰富生活的内容, 积累习作的素材和常用的词语, 增强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这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观察情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二) 学习观察的方法, 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同样的生活内容, 不同的学生观察所得不会一样, 因为不同的人观察的方法和能力千差万别, 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可以使他们在平凡的生活情景中发掘出不平凡的内容, 提升观察的能力, 促进表达的效果。结合小学生的观察实际,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观察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
与一般的看看、听听不同, 在进行观察实践之前, 观察内容、重点、对象、顺序等都要明确。在小学习作课中, 有许多看图作文或看实物 (观察实物) 作文的内容, 在这些习作课的观察活动开始之前, 就要相应地制订观察的目的、计划, 增强观察的有效性。
2. 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在变化中进行观察。
同样的观察对象, 不同距离、不同角度、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心境会有不同的观察所得。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同样是山岭, 角度和距离不同, 所见亦不同。同样是山上的植物, 四季呈现的色彩就不同。同样是湖泊, 清晨的, 中午的, 傍晚的呈现出的景象都不一样。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在看似平凡的景致中会呈现多变的色彩, 丰富我们的习作内容。
3. 各种感觉器官并用, 关注细节, 捕捉对象的特征。
观察除了用眼睛, 还要调动各种感官, 眼、耳、鼻诸感觉并行, 还要注意运用自己敏感的心灵去体会事物的特征。小学生根据年龄的不同, 注意力持久的时间也不同, 因此在指导小学生进行观察和习作时, 要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 引导他们如何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来关注事物的细节, 捕捉事物的特征, 以此提高观察的效率。
如观察动物的“眼睛”, 猫的眼珠是绿的, 绿得发亮, 同一只猫的眼睛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情况下又不相同, 夜晚捕鼠时它睁得又圆又大, 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下它却眯成一条线。这样, 学生在观察时通过比较分析, 不仅能着重地看清事物的主要部分, 而且能看清事物的全部和各个部分。
4. 加强情感投入, 激发观察的动机。
我们总是对自己最喜欢的事物投入更多的情感和注意力,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他们最热爱的一个世界。调动他们对大自然、对生活、对生命的情感, 会使他们更细腻、更深刻地观察到潜藏在大自然隐秘处、生活最细微处、人心更深处的真实与美。对观察对象的情感被激发了, 就会有强烈的观察动机, 之后的积累和习作就水到渠成了。
(三) 学习写观察日记, 将观察和写作结合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帮助他们扩展观察内容, 训练和提升观察能力的同时, 还要鼓励他们用笔记录学习和生活中的观察点滴, 一方面强化对生活的积累和理解能力, 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孩子们的观察视野被拓展了, 观察能力得到提高了, 对写作的兴趣也自然就有了, 这时基于生活的表达就会成为学生自发的愿望。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的习作课更加贴近生活, 让孩子们在生活的海洋里快乐地畅游。表达不再是他们避之不及的难事, 而会是小学生们享受快乐的一个过程。因为他们通过体验生活有东西可写了, 因为他们通过观察知道怎么去写了, 因为他们在生活美的熏陶中, 自由表达的情感被激发了。这样, 写作还会困难吗?我们的作文课堂还会让孩子们觉得没有兴趣吗?
4.提高周末作业效用的对策 篇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指出: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 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这就要求不断地对以往以书面作业为主的单一模式的作业形式进行创新, 设计出目标多元, 形式多样的周末作业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我认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周末作业的形式:
1. 积极撰写“数学学习周小结”
每一周,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我设计“数学学习周小结”, 可以通过列表, 画图或文字来记录本周数学学习的收获与困惑.这当中包括归纳, 整理本周所学的知识要点以及所涉及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亦可以包括解决一些数学问题的心路历程, 甚至于包括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 等等.在写周记时, 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全面和真实.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认识, 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控.同时教师通过批阅“数学学习周小结”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了解教学中的得与失, 从而更好地指导教与学.
2. 开展周末实践性活动
实践性活动是以问题或课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 更是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感受和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比如:在周末作业设计中, 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和方法对某社区家庭人均月用水量进行调查, 使他们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 通过这样一种实践性活动, 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节约用水意识, 同时又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周末向学生介绍相关数学杂志或著作、数学网站、电视课堂节目, 也可以利用校图书馆组织学生阅读、观看与数学有关的自然现象、社会问题、历史资料和数学家故事, 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感受数学家的人格魅力, 从他们身上汲取有益的精神营养, 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限乐趣与魅力, 从而喜欢上数学.
其实, 提高作业的效用最关键的还是要关注作业内容的选择.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判断作业是否高效, 可以从教学内容的定位、个体的差异和参与的程度这三个方面来衡量笔者认为在选择作业内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内容的选择要做到针对性与全面性的统一
在选择周末作业内容时, 我们不仅要通过作业让学生整理一周所学的知识点, 感悟解决数学问题时所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从而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紧扣本周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这就要求不能一味地追求全面性而使学生陷入茫茫“题海”之中, 这样收效甚微.更关键的是要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能够突出重点的题目, 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譬如:可以针对平时学生在练习中常见的错误, 在分析产生错误原因的基础上, 选择一些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 变换相应的条件或结论, 有针对性地进行变式训练.
2. 作业内容的选择要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兼顾个体
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知识背景、能力水平的不同,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差异.“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往的“一刀切”式的周末作业确实让优等生吃不饱, 让后进生吃不下, 导致作业的效果难以再上一个台阶.这就要求我们在布置作业时要面向全体学生, 同时又要考虑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情况.因此, 作业内容要具备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层次性, 做到因人而异, 各取所需, 使每名学生在完成周末作业的过程中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3. 作业内容的选择要做到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多种感官参与”是指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让脑、眼、口、手充分参与, 积极配合, 使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状态.“标准”中所提倡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就是鼓励学生多动手, 多动脑, 多动口, 促进学生手脑并用, 让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 周末作业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动手“做数学”的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成与发展, 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总而言之, 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创新周末作业的形式和精心选择作业的内容, 才能把作业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从而实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九俊.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享受生活·享受设计 篇五
以人为本·活现空间
点.线.面,组成三维的空间;人,作为空间的主人,为三维的空间延展触感,贯通内在与外在的世界。“以人为本.活现空间”的概念,令三维的设计,产生四维的体验,达致“里外合一”的完美境界。
品牌定位·简约相容
扎根于香港这中西荟萃之地,梁氏拥有面向国际的胸襟,也同时具有俯瞰中国内地的视野,这有助为客户洞悉市场、策划项目的定位,以严谨的优质设计管理,通过高质量的现代设计手法呈现项目的精髓。
实用为轴·创意为用
以衡量实际环境及空间运用为基本准则,在经济和美学的原则中取得适当平衡,尽量发挥项目的独特个性。在概念与构思上,借着建筑师背景与丰富的室内设计经验,认真地处理室内每个空间,致力彰显完美的空间比例和光线运用,且不为传统观念所局限,通过敏感的触觉,掌握时尚的脉搏,做出创新合时又配合客户要求的设计风格。
主要奖项:
1999–2010 The Andrew Martin International Awards(素有室内设计奥斯卡之称)九度获选为全球著名室内设计师之一
2011 上海国际室内设计节金座杯——香港干德道39号天汇
2010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中国室内设计十大风云人物亚太室内设计双年大奖终身成就奖
2008 IIDA国际室内设计大奖年度金奖——香港美心MX
2006中国企业最具创新力十大杰出人物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
2005香港传艺节十大杰出设计师大奖
6.享受学习的快乐 篇六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体会到语文的生动、有趣, 强化语文作业的趣味性显得十分重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长此以往, 对语文学习的厌倦就在所难免, 语文教学当然就难于逃脱费时低效的窘迫。如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时, 在课上我充分利用电教资源, 借助PPT展示贝多芬的苦难遭遇和他生活强者的魅力, 使学生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我借此设计了三个作业: (1) 贝多芬的哪些语言触动了你的灵魂, 请谈谈你的感受。 (2) 你眼中的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3) 你认为身高只有五英尺的贝多芬成为“音乐巨人”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兴趣盎然, 充分发挥想象, 谈得真切感人, 对社会、命运有了深沉的思考。一个人, 一旦有了强烈的兴趣, 他就会处处思考, 不怕困难, 并且坚韧不拔地去解决困难, 学习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设计层次性作业,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要因材施教。在设计作业的时候, 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求完成教材中的基本题,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难度较大的题, 如教材中的思考题, 练习册中的星号题等。如学完《向沙漠进军》, 我让学生及时做了一个调查, 并完成一份调查报告。这个实践活动,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经历, 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洞察力, 而且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比千百次的说教更有效。实践是知识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生学习的本领还要到实践中去检验。因此, 教师多设计一些小调查、小研究等与实践相结合的作业, 让他们将动手动脑的过程有序地记录下来。这样所形成的能力, 学生将受用一生。
三、寓学于学生个体, 设计个性化作业
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根本点是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举止不同的个体。每位学生有选择的机会, 完成自己喜欢的作业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教师多为学生提供充满趣味的、形式多样的“自助餐”式作业。如教学《生我养我的土地》一课时, 我设计了以下分层作业: (1) 爱读书的你, 不妨阅读艾青的《我爱的土地》。 (2) 爱朗读的你, 不妨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3) 爱文学的你, 不妨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4) 爱探索的你, 不妨查查资料:白桦林、红高粱、马群、黑土的种类、习性。
作业完成后, 我欣赏着学生的作品, 无比喜悦。小作家的文章, 充满想象力;小朗诵家们能够大方地在教师和同学面前有感情地朗读;小画家的作品, 我精心地挂在了教室后边的“学习园地”上, 同学们总是看得津津有味, 给人以启迪……这样的作业, 给教师带来的是欣喜, 给学生带来的是自信。
四、寓学于未来, 设计开放性作业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开放式作业的实施, 有利于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学习《背影》一课后, 学生被文中浓浓的父子之情所感动。而古今中外, 歌颂亲情的名作数不胜数, 这正是一个回忆以前所学的好机会。所以,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拓展题:“作者把‘父亲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挚爱全都凝聚在这个背影里。这个背影, 以小见大, 以一当十, 从中传达出父子间的多少深情!这一点就像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一样, 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都凝聚在诗中。你一定记得这首诗, 把它写出来, 再细细体味一下。”无论作业设计有多么新, 方法有多么先进, 如果在评价上采取老一套, 新内容和新方式的价值就根本体现不了。因此, 改变作业的评价方式十分重要。作业评价要考虑不同学生的智能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教师有必要采取新的作业评价方式, 不单单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结果, 还要与作业方式改革相呼应, 把学生的小发明、小创作、小论文等纳入评价内容。实践性作业的评价, 应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在作业设计时务必少而精, 形式多样、高质、高效, 富有启发性。这样的作业设计才符合新课程素质教育的精神, 才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间进行创造活动, 让他们感到学习的乐趣并生动活泼的发展。
【享受周末的作文】推荐阅读:
青春的初中作文:享受青春06-24
享受生活800字作文-享受生活初中作文12-03
享受生活的乐趣作文800字07-12
中考作文题目预测及:享受的乐趣10-21
周末的晚上作文10-23
快乐的周末作文10-24
享受生命中的惊喜优秀作文06-27
享受的一件事五年级作文07-18
愉快的周末-记事作文07-09
享受成长作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