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代议制教案

2024-09-15

英国代议制教案(共5篇)

1.英国代议制教案 篇一

比较代议制度 第一节 代议制度的含义与理论 一.代议制度的含义与特征

【1】含义: 是指代议在国家政治生活领域中具体运用后形成的一种国家政治制度,又称“代议制”。代议制萌芽于中世纪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代议方式的采用,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最终形成。

【2】 特征:第一,行使国家权力;第二,由有选举权的人民选举产生。第三,有一定的任期。各个国家代议机关任期的长短不一。第四,有明确的法律规范。第二节 代议制度形成与发展比较 第三节 中西代议制度的基本特征比较

一、西方国家议会制度的基本特征.西方国家议会的本质特征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

首先,它是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实现 资产阶级统治的最佳形式。其次,它是维护资本统治的最好的工具。第三,它是保持社会活力的助推器。

2、西方国家议会的主要特征是分权与制衡

一方面,议会只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掌握国家立法权;另一方面,它也承担制约其他国家机关,特别是行政机关的功能。这样一种三权分立政治制度的设计是源于以下两种思想或理论:一是“民约论”,即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是人民自愿让渡出的一部分天赋权力;二是性恶论,即人都有滥用公共权力的天然倾向,所谓“绝对的权力等于绝对的腐败”。因此,人民要将权力分别交由三部分人行使,他们一方面应做好自己的事,另一方面也应有权利和义务监督其他人。最后这三部分人都对人民负责,由人民用选票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3、西方国家议员大多是职业政客

在现代西方国家的政治舞台上,活跃着两种人:由选举产生的党派政客和由任命而产生的职业官僚(“政客”和“官僚”在这里是从中性意义上使用的)。

4、西方国家议会政治与政党政治融为一体

近现代国家政治可以说就是政党政治。但是,真正将政党与国家政权联系在一起的是资产阶级国家的议会。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或阶层的利益,有自己的政治纲领和组织形式的团体。政党通过它在议会的组织(议会党团),操纵或影响议会活动,进而控制或影响政府的活动,实现党的纲领、政策以至具体目标。为此,一些政党对本党议员在议会中的活动规定了严格纪律和进行严密控制。而议会的全部活动,包括议会的组织,也都是以政党为基础加以安排。西方国家把选举制、代议制、政党政治作为西方民主的三大支柱,其最终落脚点在议会,议会政治与政党政治合为一体。二.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全国人大是代表人民进行国家管理

中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同时还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表明,在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工人阶级代表人民,通过中国共产党对国家行使领导权。中国各阶级、各民族、各阶层在中国工人阶级领导下,行使国家主人翁的权力,当家作主,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和各种社会事务

2、全国人大是议行合一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并规定其他国家机关(包括国家主席)都由全国人大产生,对全国人大负责,接受它的监督。宪法还明确规定全国人大有权罢免由它选举产生和决定的国家领导人(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等)。

3、全国人大的代表来自人民

与西方议员作为职业政客截然不同,中国全国人大代表是非专职的(少数担任全国人大常设机关的组成人员除外)。中国全国人大代表也是通过选举产生,但并非是把政治活动作为自己的职业。全国人大代表都有各自的职业,绝大多数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另一部分则为人民解放军代表和各级国家机关干部。他们中间有相当多的人是先进模范人物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4、全国人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工作

中国共产党在其党章中明确宣布,中国共产党同其他组织一样,是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中国共产党通过合乎法律的程序,将自己的政策、方针,通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体现在相关的法律和决定中。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大的领导,是一种政治领导,是通过全国人大代表中的党员以代表身份的活动来实现的。第四节 代议机关的职能与职权比较

(一)西方国家议会职能模式分析

1、三权分立的美国模式

以美国、委内瑞拉等为代表。其特点是:

(1)议会与政府和司法机关是完全分离的。议会成员不得同时兼任政府职务,议会中的各种立法提案都由议员提出,在形式上政府不能向议会提出法律案或预算案。

(2)政府不向议会负连带责任,政府成员只向总统负政治上的责任,而总统则向国民负政治上的责任。议会不能对总统投不信任票,总统亦无权解散议会。这是典型的“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其理论渊源可上溯到西方启蒙时期思想家洛克和孟德斯鸠那里。

2、以行政为重点的法国模式

在现行宪法颁布以前,法国是一个议会共和制国家,议会是三权的中心,即立法权受宪法的限制,行政权和司法权受法律和立法权的限制。现行宪法改变了原来的体制,加强了总统的权力,削弱了议会的权力,从而把分权与制衡的权力重心由立法转移到行政。根据现行宪法规定,总统是以仲裁人和保证人的地位行使国家权力的。他不仅有权任命并领导政府,而且还有权在法定的期限之内要求议会重新审议其最后通过的法案,议会不得拒绝;总统有权就一切涉及公共权力组织的法律草案提交公民复决;总统有权以命令宣布议会特别会议的召开和团会。他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议会的立法权。当今俄罗斯也属于法国模式的范畴。

3、以议会为重点的英国模式

包括英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在这些国家,宪法明确规定,议会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地位居于行政和司法之上。这一模式是基于这样一种理论:议会是人民选出的代表,是人民的直接代言人,应当享有国家主权,即所谓“议会主权论”。因此,议会除了履行立法职能外,还应代表人民领导和监督政府。如日本现行《日本国宪法》(1947年实施)第41条明确规定,国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

5、以议会为核心的瑞士模式

在英国模式下,政府虽然必须服从议会,但政府仍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抗和制衡议会。在瑞士模式下,则政府绝对服从议会。这种情况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是绝无仅有的。

正是瑞士、英国模式中议会与行政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故而有许多人将其称为“议行合一”的政治制度。二)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模式的特点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全中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它在中国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其他任何国家机关都不能居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上,也不能和它相平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所通过的法律和决议,其他国家机关都必须遵照执行。其他国家机关都要向全国人大负责并汇报工作,接受其领导和监督。中国全国人大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关在职能方面的区别表现在:

第一,二者所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础不同。

第二,二者所承担的功能不同。

第三,二者所具有的地位不同 第五节 中西代议制度发展趋势比较

一、西方国家议会制度的发展趋势

1、议会地位有所变化

议会的地位,是指议会在整个国家机构中所居的位置,也就是议会与其他机关的关系。今天,昔日英国那种“议会万能”和“议会至尊”的说法早成为一种神话。无论是实行总统制的美国,还是实行内阁制的英国,议会的地位与作用都有所下降。

2、议会民主基础扩

在现代西方国家,包括一些第三世界国家,选举权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即公民不分种族、信仰、财产和性别等因素均享有平等的参加国家公职人员选举的权利。但实际上,普选权在这些国家的实现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里程。早期西方国家对公民的选举权有诸如财产、种族和性别等等条件的限制。

3、政党与议会关系日趋规范

政党是以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为主要目的的政治组织,如何在法律上确定政党的地位,是对统治集团至关重要的问题。总的说来,资产阶级在掌握政权之初,宪法和法律常常对政党的地位不作规定。

4、议会制度不断改革与完善

议会的有效运作,有赖于本身结构、组织的完善,同时也需要形成相应的工作程序和规范,300多年来,最早确立代议制度的英、美等国在这方面曾经多次改革,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还对国会制度进行重大改革。

二、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途径

1、提高代表的素质与执政能力

全国人大要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意愿,行使好自己的职权,首先要从整体上使权力行使的主体——全国人大代表具有高水平的执政素质和能力,包括政治、道德、文化和身体素质等等。

2、加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让其发挥更多的作用

中国全国人大设置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符合中国国情,是中国代议制度不同于西方议会制度的一大特点。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全国人大常设的工作机构,并拥有立法权,能够发挥很大作用

3、完善专门委员会体制,使其充分发挥对行政的监督功能

常设的专门委员会在代议制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其他国家经验看,专门委员会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立法和审议议案方面,而且在加强对行政的监督方面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4、加强财政审议权力的运用,以经济和法律手段监督政府活动

西方国家议会的实践和经验表明,利用议会拥用的财政审议权来监督行政机关的活动,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手段。议会通过预算审议、财政拨款审议和决算审议,使政府的活动受到有力的控制。

2.英国代议制教案 篇二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 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与学生、教师、教材、教法相关的理念要转变, 历史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堂课按照自己的预设正流畅地进行, 关键时刻某个学生就教学内容突然发问, 而这个问题恰好自己不知道答案。回答吧, 不知道正确答案是什么;不回答吧, 会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场面顿时尴尬无比。向学生承认自己不知道也许并不过分, 但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多少会受到影响, 如何艺术性地处理这种情况呢?不久前, 作为温州市第二期高中历史青年教师培训班的学员之一, 我参加了由温州市二十二中老师组织的一堂观摩课———《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开课老师同样也碰到了这种情形, 而她巧妙的解决方法给了我不少启示。

【案例描述】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一课中, 《权利法案》的内容及作用是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权利法案》的作用, 开课老师选取了《权利法案》的内容并投影显示:

凡未经议会同意, 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实施之僭越权力, 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 借口国王特权, 为国王而征收, 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 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 皆为非法。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 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 皆为非法而有害。

除经议会同意外, 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 皆属违法。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 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 受到弹劾或询问。

为申雪一切诉冤, 并为修正, 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 议会应时常集会。

——以上材料均出自英国《权利法案》

师:根据材料, 《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又保证了议会的哪些权力?

学生阅读材料并讨论后, 得出了以下答案: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征税权、司法权和军事权;保证了议会的选举权、言论自由权和集会权。

学生的反应正如教师预设的那样积极, 课堂气氛活跃, 教师只需稍加引导, 学生就能很容易理解《权利法案》的作用。但是就在此时意外发生了:一位学生突然要求老师解释“什么是司法权”。开课老师显然不知道该怎么阐释这一概念, 先是愣住, 但很快就反应过来。她环视全班, 微笑着询问:“刚才这位同学提出的‘司法权’的概念, 是我们在学习政治史的过程中会经常碰到的一个概念, 有哪位同学可以给我们解释一下吗?”

全班鸦雀无声, 过了一会儿, 一个男生以很小的声音回答:“老师, ‘司法权’是不是指法院根据法律去审判某个罪犯的权力?”

老师赶紧抓住机会:“这位同学解释得非常具体, 国会或者议会, 还有我们国家的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行使的是立法权;而像法院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去审判人们是否犯法, 该如何定罪量刑, 行使的是司法权。”

学生在明白“司法权”的概念后, 继续接下来的教学环节, 这一教学“突发事件”也就很顺利地解决了。

【案例反思】

课后, 开课老师坦承自己并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司法权”这一概念, 将问题抛给学生也是冒险的做法。在评课的过程中, 听课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看法, 就如何处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突然提问”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结合老师们的见解和我自己的教学实践, 对于这种情况, 我觉得可以有以下这么几种解决方法:

1.冷处理法

所谓“冷处理法”, 即课后处理的方法。先告诉提问的学生这个问题比较复杂, 一时难以讲清, 课后再和他探讨, 然后继续上课。但是在采用这种方法时, 一定要注意课下要做到及时到位, 切不可拖延。否则, 一是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二是长此以往, 学生会对老师产生一种“态度不严谨、敷衍了事”的印象。

2.转移法

“冷处理法”的好处是能够将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 但只适合个别学生的提问, 如果遇到大多数学生都有疑问的情况, 用这种方法显然不恰当。这时候可以考虑用“转移法”。所谓“转移法”, 即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交由其他学生回答, 本文中提到的这位开课老师采取的就是这种方法。另外, 这种方法有时还会收到提高学生探究兴趣的意外效果。

3.实例法

所谓“实例法”, 即举例说明的方法。在历史教学中, 有些概念是非常抽象的, 教师自己也许很清楚它的概念, 但是在分析的时候, 往往会无从说起, 讲不清道不明, 这时候可以考虑用“实例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也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积极地引导, 让他们不仅能够提出问题, 也能够通过讨论合作来解决问题, 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中西方代议制度主要特点及其比较 篇三

一、西方代议制度的主要特点

西方代议制度,虽然各个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传统文化及政治力量不同,但其主要特点基本如下:

(一)西方国家议会的主要特征是分权与制衡,相互牵制。

西方议会是按照“三权分立”原则设计的。即指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内阁(或总统)和法院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又互相制衡的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相比,西方国家议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的一个突出特征是,议会和行政、司法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彼此之间不存在直接命令与指挥的隶属关系,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议机关不同,西方国家议会在实际上并不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方面,议会只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掌握国家立法权;另一方面,它也承担制约其他国家机关,特别是行政机关的功能。

(二)西方国家议员大多是专职议员而非兼职议员。

在现代西方国家的议会舞台上,活跃着两种人:由选举产生的党派政客和由任命而产生的职业官僚,他们基本上都是专职议员。职业官僚是指那些在政府的行政部门工作、处理具体和技术问题的官员,这些人通常由考选和委任产生。政客则是指那些以从事政治为职业的人,这些人必须通过选举产生。这两类人构成西方政治体制的基本要素,议员——职业政客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独特产物。

(三)西方国家议会政治是一种金权政治,是有钱人的游戏。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制度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事实上的不平等,真正起作用的依然是金钱,实质上是选举“金钱”的制度、选举“资本”的制度。正如一位美国选举官员说的那样,“金钱,是政治的母乳”,“议会是有钱人的天堂”。各资本财团通过提供大量竞选资金确保把自己的政治代表选入议会,因而议会的议席基本都是大资产阶级政党所把持。日本1974年参议院选举,出现了“五当四落”的奇闻,即花5亿日元就当选,花4亿日元就落选。1978年法国立法选举,平均每个候选人的竞选费用将近13.2万法郎;美国近年的议会竞选,动辄就需几千万美元。

二、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特点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于中国自身的历史发展和现实政治形势的需求,形成了与西方议会制度诸多不同的特点。

(一)全国人大是代表人民管理国家。

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人民以选举形式所委托的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人民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选举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政权机构。由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投票产生的政府和法院、检察院,行使行政权和司法权、检察权,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这是是实现当家作主权利的最重要和最主要的途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经由人民通过层层选举产生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来管理整个国家,进行政治统治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全国人大代表使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同时集中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和要求,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实现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目标。

(二)全国人大实行“议行合一”基本活动原则。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按照“议行合一”原则设计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定其他国家机关(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都由全国人大产生,对全国人大负责,接受它的监督。宪法还明确规定全国人大有权罢免由它选举产生和决定的国家领导人(包括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中央军委主席等)。与此同时,宪法并未赋予任何国家机关有权解散全国人大。全国人大会议的召集(包括临时召集)和任期的延长都由全国人大或其常务委员会决定。这一切表明,中国的全国人大是名符其实的真正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权力来自于全国人民的委托,只对全国人民负责。

(三)全国人大的代表来自人民,且大部分属于兼职的。

与西方议员作为职业政客截然不同,中国全国人大代表是非专职的(少数担任全国人大常设机关的组成人员除外)。中国全国人大代表也是通过选举产生,但并非是把政治活动作为自己的职业。全国人大代表都有各自的职业,绝大多数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另一部分则为人民解放军代表和各级国家机关干部。他们中间有相当多的人是先进模范人物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四)全国人大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大前提下进行工作。

人民代表大会在党领导下行使职权,是我国的政治特点,也是我国的政治优势。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一手建立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必须服从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大的领导,是一种政治领导,是通过全国人大代表中的党员以代表身份的活动来实现的。在全国人大之外,中国存在一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三、中西方代议制度比较

由于中西方代议制度形成的国情、传统政治力量和理论渊源等方面的不同,这就决定了中西方代议制度有诸多差异。

第一,关于政党和代议机构关系的差异比较。

不论西方国家还是当代中国,政党对代议机构都有重要作用。但两者不同的是:

西方国家政党是通过竞选在议会中取得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在人民代表大会中的领导地位是法定的。

在西方,特别是早期建立议会的国家,如英国、美国,是先有议会,后有政党。这些国家的政党是在议会派别斗争中孕育诞生的,政党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由此掌握、控制政权,在议会中进行党的活动,否则,政党的作用就无从发挥。

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是先有中国共产党,党领导人民取得政权,然后建立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服从党的领导。

第二,中西方代议机构的权力结构不同。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议行合一”活动原则建立起来的,西方国家议会是按分权制衡即三权分立的指导原则建立起来的。这一点是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制的根本区别。西方议会制的核心是分权与制衡,国家权力分由不同机关行使,各自独立、相互制约,没有一个专制的、最高的权力。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高度集中行使国家权力的,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虽然有些西方国家议会也称国家权力机关,但在法律上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比,它们的权力还是要小得多。如在议会与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是产生负责的关系,而国外议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很少是这样的,即使有些国家的政府是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但没有司法审判机关也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的。在监督方面,国外议会也都有对政府的监督权,但没有像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的监督那样广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有一项重要的权力,就是它可以行使认为应该由它行使的权力,这是一项无限的权力,国外议会是没有的。

第三,中西方代议机构的组织结构不同。首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由多层次间接选举产生的,除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外,上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下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国外议会的下院基本上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其次,国外议员是专职的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人大代表是兼职的。再次,人民代表大会组织的内部结构分两个层次,代表大会中设常委会,代表大会由数量众多的代表组成,每年开会一次,而且会期较短,主要决定国家和地区最重要的那些问题。由代表大会产生一个常务委员会,作为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权力的常设机关,常委会对代表大会负责,受代表大会监督。这种把代表机构分为两个层次权力的组织,在西方国家议会中是没有的。西方国家的议会有两院,它们分别产生之间的关系不是产生与被产生、监督与被监督之间的关系。在立法方面,不能单独行使权力,而只能结合起来行使议会权力。

4.英国代议制教案 篇四

一、选择题

1.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C.依照直接民主原则产生 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2.法国经过80多年的反复斗争,才最终确立共和政体。把这一结果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的是()

A.第二共和国宪法

B.第三共和国宪法

C.第四共和国宪法

D.第五共和国宪法

3.(2012年3月烟台诊断)《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4.(2011年4月嘉兴二模17题)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一直为西方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所津津乐道。这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被称之为“革命”,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主要是因为它()A.推翻了英国的君主统治

B.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 C.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D.保证了工业革命的进行

5.(同安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30题)下列关于首相、议会地位的表述,符合德意志帝国的是

A.首相由皇帝任命,对议会负责 B.议会无权监督政府和首相 C.首相由普选产生,对议会负责

D.议会掌握立法权,监督政府

6.历史学家乔•科尔顿写道:“这场战争前后持续了四年,其中有好些像拿破仑时代一样的大规模战斗,这是除了中国1853—1864年的太平天国起义之外,在19世纪发生的最惨烈的战争。”此战争应该是()

A.普法战争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美国内战

D.马赫迪民族大起义 7.(2011年1月黑龙江“五校联谊”高一期末14题)《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是()A.议会共和制国家

B.君主立宪制国家 C.总统共和制国家

D.君主专制的国家

8.(2011年3月山东省潍坊三县质检3题)某校邀请一学者做报告,报告主题如图海报。下列各项不可能出现在海报上“内容”一栏的是()

A.英国国家元首首相与美国国家元首总统所拥有政治权力的异同 B.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统治方式的变化 C.美国分权制衡如何有效预防专制 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与发展

9.(2012年4月广州市高三二模)法国正式确立共和政体的标志是国民议会通过了

A.1787年宪法 B.《人权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1875年宪法

10.英国前首相邱吉尔曾称赞维多利亚女王(1837-1901年在位)是君主的楷模和榜样,是以后君主处世的典范。邱吉尔这所以如此称赞女王,是因为()A.女王尊重首相的权力和职责

B.女王积极参与政府的决策 C.女王在英国享有崇高威望

D.邱吉尔对女王的敬重

11.19世纪上半期,美国政坛上逐渐形成了两党制。这对美国政治生活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相互竞争,利于选出优秀人才

B.轮流执政,满足民众某些利益

C.分权制衡,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依法行政,维护了社会公平和公正

12.(2012年9月北京市高三起点考试)2012年4月6日,英国首相布朗与内阁成员在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府门口宣布将于5月6日举行大选,下列关于英国大选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议会下院的解散是由英王决定的 C.内阁成员与布朗是共进退的

B.布朗是多数党的领袖,国家元首 D.布朗受到议会反对只能解散议会 13.(2012年12月河南洛阳高三统考)1734年,法国哲学家伏尔泰在他的《英国书简》中写道:“英国的宪法《权利法案》已经如此的完美,使得所有的人都能够享受在几乎所有君主国家被剥夺的自然权利。”这主要基于()A.英国《权利法案》是最完美的法案 B.英国人民获得了普遍的民主权利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制度遭到否定 D.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

14.(2011年3月衡阳市一模31题)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以下实践最能体现潘恩学说的是()

A.邦联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15.(2012年11月沈阳市级重点协作校)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 ①都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②规定的政体相同 ③是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法律总结 ④是资产阶级专政的立法保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2012年5月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二模)(10分)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图2和图l之间、图3与图2之间的内在联系。(4分)

(2)结合上述各图,谈谈你对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进程基本规律的认识。(6分)

17.(2011年1月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期末32题)(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3分)材料二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什么问题?(2分)是如何解决的?(2分)材料三 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管理,国家官员在君主面前,永远只能处于被管理被驱策的地位,决不能按自己的意图或根据客观条件运用独立的治理权。

——摘自《中国政治制度史》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和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有什么不同?(4分)

专题7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专题训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帝国议会对政府没有监督权,由此排除A选项,德意志帝国的最高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由此排除B选项,C选项错在直接民主,因为代议制均为间接民主。

2.B

解析: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法国共和政体得以最终确立。它规定立法权由议会掌握,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共同行使。

3.A 4.B 解析: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以后,议会的权力大增,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旨在限制国王权利的法案。《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这样,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冶”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本题中A项说法错误,推翻英国君主统治的是1640年开始的资产阶级革命,不是光荣革命;C项错误,《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光荣革命;D项说法不符所学,保证工业革命进行的是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本题选B项。

5.B 6.C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战争前后持续了四年”,普法战争只持续了几个月,印度民族起义持续两年,马赫迪起义持续了将近20年。符合此要求的只有C项。

7.A 解析:《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是议会共和制国家。

8.A 解析:海报的主题与英美政治制度有关,四项均与此有关,A项错在英国国家元首不是首相而是国王

9.D 解析:1875年宪法的制定,标志着法国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10.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时注意丘吉尔的身份并结合维多利亚女王所处的时代,19世纪中期以后,内阁凌驾于议会之上,出现了“内阁专横”的政治局面。

11.C 解析:在美国两党制下,作为在野党在国家大政方针上对执政党实行监督,并在所控制的国会议员中行使否决权从而制约执政党,减少决策上的失误,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故选C。

12.C 解析:本题关键是掌握英国政体的特点。议会下院的解散是由首相决定的,英王只是批准权力,A不正确;项国的国家元首是英王,首相是政府首脑,B不正确;布朗受到议会反对,内阁垮台或解散议会,D不正确;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C正确。13.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英国《权利法案》的影响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英国的宪法通过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议会主权至上,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14.C 解析:本题较简单,分析材料可以了解到作者反对君主政体。各选项中AB项不属于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也是作者反对的,本题选C项。

15.C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而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共和制,法国实行的是议会共和制,各国因为国情不同实行的政体各不相同,所以此题应该选择C。

二、非选择题

5.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 篇五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清•康熙帝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清•乾隆帝

请思考在清朝康乾时期,中国和英国的政治体制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2、“近现代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是古代和中世纪西方政治制度的延伸,是在继承和改革古代和中世纪政治制度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英国议会起源于中世纪,是封建性的,主旨是保障贵族特权,后演变为近代的代议制。可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所改变的并不是英国中世纪政治制度的构架,而只是变革了中世纪政治制度的阶级内容,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商品经济的特征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必须反对君主专制而维护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斯图亚特王朝的厉行专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因此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但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限制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深度,“光荣革命”最终以相互妥协的方式维护了革命成果,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共和国尝试的失败侧面证实了英国政治制度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要求限制王权开始的,因此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发展就围绕如何逐渐限制王权、如何防范专制的可能来展开讲述和讨论。可以联系课本,发挥学生的想像力,由学生设计相应的制度方案进行辩论;也可以联系课本由学生质疑、讨论来明确英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在此过程中,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英国内阁尤其是首相究竟有多大的权力,如何防范首相的专权?事实是在政府决策方面和内阁与国会关系等方面,英国首相权力比美国总统大且灵活得多。建议在这个问题上尽量回避,否则教师会纠缠于英国复杂的制度操作层面的问题而不得解脱。

任何政治制度的建立与成熟是和经济基础的发展巩固相因果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健全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水准。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多次进行了议会改革,一个重要的改革成果就是普选权的扩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来,使议会民主制有了越来越宽阔的民众基础,是推动民主制的完善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议教师在此适当拓展:近现代民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始终伴随着几个基本元素的形成与发展──议会、宪法、政党、普选,通过阐释这四大元素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即可明确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征。

教材中遗留了两个饶有兴趣的话题:当英国国王已经成为一个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时,他(她)的存在还有什么价值?(如何理解国王是国家的人格化?)英国上院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什么作用?这类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兴趣。

3、在讲英国君主立宪制之前,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政体的常识。所谓政体是指国家的管理形式,它一般分为两大类:君主制、共和制;

共和制(或称“民主共和制”)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都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管理形式。它一般分为总统共和制和议会共和制两种形式。

君主制是指以世系(有个别例外的情况)和终身任职的君主(国王、皇帝、沙皇、大公、苏丹等等)为国家元首,并由君主全部或部分、实际或形式地执掌国家最高权力的国家管理形式。按照君主所实际享有的权限,君主制又可分为专制君主制、立宪君主制(或称“君主立宪制“)两种:

.专制君主制。在实行此种制度的国家中,整个国家的最高权力为君主个人独揽,且君主不受任何法律和机关的监督和限制;中国古代从秦到清即是这种政体。

2.立宪君主制。或称君主立宪制,又称有限君主制。在实行此种制度的国家中,君主名义上为国家元首,执掌国家的最高权力,实际上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政府等机关的限制。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英国“光荣革命”后建立起来的。大约在13世纪中期,贵族在同英王亨利三世的斗争中获胜,成立议会。13世纪末以后,议会经常召开,议员由贵族、市民和骑士组成,由于各个阶层的利益不同,常常不在一起开会,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分成上下两院。此后,下院的权力不断扩大,15世纪末,下院已经有提出财政议案和法律议案的权力。但是,这一时期议会仍然是封建性质的等级代议机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代表封建势力的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光荣革命以后,议会相继通过《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进一步限制王权。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废除法律或中止法律的实施;并规定,国王必须信奉英国国教,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初步确立。在这种政体下:

.国王(女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国王(女王)必须根据国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国王(女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就法律地位而言,国王(女王)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等。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与封建专制制度下拥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相比,立宪君主只能是依法而治的君主。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英王(女王)是英国国家的人格化,提供了国民效忠的对象,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英王(女王)具有被咨询权、支持权和敬告权;英王(女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

2.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表面上,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批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形式。18世纪以来,英王从来没有否决过议会通过的法案。

3.国王必须信奉英国国教(即是新教徒),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

传统马克思主义认为立宪君主制优于专制君主制,但共和制又优于立宪君主制,英国保留君主制实行君主立宪制是封建残余浓厚的表现——但现在有很多学者对此有不同看法。比如历史学家刘宗绪、刘祚昌、唐德刚等都反对简单地把君主制与封建残余等同,认为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君主立宪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可能更大。

比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关于“君主立宪制”的争论:1688年“光荣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建立起现代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关于立宪君主制,学术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它是资产阶级对封建势力让步、与大土地所有者(新贵族)妥协的产物,因而具有保守性。另一种看法认为,它更符合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由它建立统治权是历史的必然,因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君主立宪制就一定比共和制或民主制保守。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情境设置:播放短片《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物及领导人》

2、教师引导:刚刚我们在课前看到的这个短片,向大家介绍了世界上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有英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么一个细节,这些国家的领导人的称谓都各不相同,都有哪些呢?(首相、女王、总理、总统……)虽然同样是资本主义国家,现代民主政治的形式却各不相同,各国政体的差异就是领导人称谓五花八门的主要原因。今天这堂课,我们首先来探讨一下英国的民主政治制度——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二)新课讲解:、问题探究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什么?

(1)材料展示:新华网伦敦01年6月8日电

根据英国官方8日公布的选举结果,执政党工党在7日举行的全国大选中以绝对优势获胜,工党领袖布莱尔连任英国首相。

8日上午,布莱尔前往白金汉宫拜见女王,并接受女王对他组建新内阁的授权。布莱尔将在8日晚些时候宣布新内阁成员名单。本次大选共有3294名候选人参加英国议会下院659个议席的角逐。在目前已公布的640个选区中,工党获413个议席,保守党获165个议席,自由党获52个议席。保守党领袖黑格承认竞选失败,并宣布将辞去该党领袖职务。

(2)在当今英国的国家政治生活中,有哪些重要的权力机构、或者说重要的政治力量?

(女王、内阁、首相、议会、工党)

(3)它们分别在英国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什么位置上呢?

女王——国家元首;内阁——国家政府;内阁首相——政府首脑;议会——国家权力中心;工党——执政党;(自由党、保守党是在野党)

(4)、他们的地位是如何产生的、又有哪些具体的权力或者说职能呢?

……女王作为国家元首,已经不是封建时代至高无上的专制君主,而是现代民主政治体制下的立宪君主。

(5)、根据板书来归纳总结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

(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君主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是没有实权。政府和内阁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决策者和领导者。

2、问题探究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什么?

(1)特点①保留君主,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仅仅是象征性地国家元首,对外代表国家,是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②议会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的权力,政府(内阁)掌握行政权力,它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③是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2)例子:DoyoUkNow?(巩固知识)

(3)课后查找资料:同样是女王,两位伊丽莎白女士在权力大小上有多大的差别?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3、问题探究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明明是一个现代民主国家,却还保留着封建时代遗留下来的君主;保留了君主,却把他放在国家元首的位置上,却又不赋予实际权力,像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这一政治体制的形成有它特殊的历史渊源。

(1)哪部法律的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正式确立呢?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正式确立

(2)为什么说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

制的正

?Lawwastobemadeinparliament;oncemade,itcouldnotbesuspendedbythecrown.——BILLoFRIGHTs

法律由议会制定,一旦制定,国王就无权再终止它。——《权利法案》

(3)(《权利法案》)法律限制了君主的哪些权力?又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证了议会的哪些“自由”和权力?

v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v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v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

v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v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v

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之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v

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经常集会。(立法权、征税权、司法权、军事权等等)

这样一来,就使英国的王权屈居于法的权威之下。这就正式表明了英国的君主制是有限的君主制,保留的不是专制君主,而是“立宪”君主。

(4)、为什么要通过法律的形式来限制王权呢?《权利法案》颁布以前的英国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呢?

君主立宪制的形成 经济基础

5世纪以来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发展(资本主义自由宽松的政治环境。在这个过程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逐渐壮大,他们逐渐要求改变在经济上受束缚、在政治上遭排斥的地位。)(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就是专制王权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矛盾总爆发以内战的形式表现出来。)

政治前提

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8年辉格党和托利党发动政变,被称为光荣革命,这次革命最重要成果是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历史传统

l

议会起源于中世纪;l

3世纪议会制度基本形成;l

《自由大宪章》提出了“法律至上、有限王权”的原则l

4世纪上半期英国议会分为上院和下院没有限制的王权是可怕的,从中世纪开始,英国贵族就有通过议会与专制王权作斗争的传统,1215年《自由大宪章》的签订确立了“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权”的基本原则,成为了立宪政治的基础。

理论依据

7世纪英国启蒙思想家的声音则成为了实行君主立宪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洛克、霍布斯等主权在民/否定君权神授/主张分权

但是我们要明确,1689年英国确立的这个君主立宪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君主立宪制,在之后的200年里,它还有一个艰难的发展过程。

发展历程

确立

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正式确立

发展

8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形成(内阁制的建立使英国的立法机关得以控制行政,但又不降低后者的行政效率,调节了立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完善

832年,议会改革,改革法案使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大大增加。(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迫切要求提高政治地位。通过1832年改革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不断增强了自己在议会中地位,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从君主立宪制形成的漫长过程,可以认识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曲折和复杂。但是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通过革命,英国在政治上步入了现代化,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现代化的国家。

4、问题探究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材料展示:英格兰民族的聪明智慧最大程度地表现为英国的政制。他所说的政制就是英国的宪政。英国人最早发明了这种政治制度,它既可以有效地治理人群,又可以对统治集团加以制约,对政府权利加以限制。英国是世界上最老资格的宪政国家,英国的宪政经验是最具示范意义的。

政治制度是根本性的制度。“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创造是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国民性都由之决定。”钱乘旦先生说,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其根本的因素是:“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所以,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不是海外贸易,不是科学,也不是地理位置,而是宪政。

英国法治有两个支柱,一个是依据普通法判案的独立的法院与法官系统,普通百姓的冤屈大多是法院伸张的;一个是以大宪章等宪政文件为依据的限制主权的议会系统,议会在与王权的长期较量中加强了自己的立法地位,甚至成为国王权力合法性的;英国议会保持了历史的延续性,是英国政治程序的稳定性力量,它又能适时而变,灵活地应对英国社会变化的各种需要,并不断完善自身;我以为,这两个系统共同保障了并扩大了英国人民自古就有的权利。

——《英国式道路》钱乘旦

(1)、国内意义:资产阶级掌握政权,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国际意义: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这种模式的建立与实践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宪政建设来说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

(3)、综合:政治现代化是历史的进步。

(三)、小结——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我们这节课主要围绕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讨论了它的含义、特点、形成过程以及作用。1688年英国经过“光荣革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责任内阁制是君主立宪政体的显著特点,议会是立法机关,内阁由议会产生,而且必须对议会负责。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巩固练习(选择题)

(五)、课堂延伸、古代、当代中英两国政治制度比较

材料一:1689年中英两国政治体制的比较

康熙皇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材料二:1949年以来中英两国政治体制的比较

中国

英国

政党制度

立法机关

行政机关

国家元首

2、当今英美两国政治制度的比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外一方面,我从不为内阁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英美两国一贯关系密切,文化和传统上更是同根同源,但在政治制度上却有许多相异之处,预习第2课,试以“英美政治制度之比较”为题设计表格。

(六)、知识拓展

你知道吗?——当今世界上除英国以外,还有哪些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

教学反思

教者在教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第一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过程中,打破了常规课程内容设计步骤,采用了倒叙手法,将三个标题的内容彻底打乱后重新安排了秩序,目的是使全课内容全部围绕“英国君主立宪制”这一中心来铺开。本课在导入时采用了一段视频,具有良好的先声夺人的效果。

教者精心筛选了一系列图片向师生介绍当代世界上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由国家领导人称呼的差异直接引出各国的政体差异,开门见山地抛出本课的探究主题,比较简洁明了,也为接下来的教学节约了时间。其实在设计本课之前,教者也尝试另外的导入方法,比如从单元引言入手,从宏观上把握这个单元的内容,介绍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内涵与本质,再举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类型。但是这种方法花费的时间较多,影响了后面的教学完整,只适合在常规教学中采用。

在主体内容的教学中,教者始终围绕“君主立宪”这个主题,细分了四个探究问题,目标明确,操作简单而且容易把握。

问题探究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含义(详)

问题探究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略)

问题探究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详)

问题探究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略)

其中第一块内容是采用了分组讨论的形式,第二块内容在前者的基础上稍加提示解决,中间设计的一个环节效果比较好,起到了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设计如下: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因而在国内饱受争议,你认为:

(1)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2)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3)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比较难把握的两个问题都是讲解分析的重点,其中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是采用了合作探究的方法,学生阅读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把自主还给学生,把民主还给课堂。第三个问题的解决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经过多次的设计与演练,不断变换顺序,力求分析问题的全面与精练。【导入新课】

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的: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进这所房子,雨可以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所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在我们今天看来英国既古老而又现代,既传统而又常新,既执着地保守而又充分地自由。英国的国王制度至今仍然存在。那么国王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摇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光荣革命”

.议会制由来

先讲清英国议会制度的由来。13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经过了三个国王。1214年英王约翰签署的《大宪章》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大宪章虽然是封建的法律文献,但具有进步意义,它的整个精神是限制王权,置王权于封建法律的约束下。因此许多人认为它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是英国第一部“宪法”。亨利三世(1216—1272年)继位后,贵族继续与之对抗。亨利无奈,制定了“牛津条例”,把国家权力交给贵族操纵的十五人会议。后来,反对国王保护宪章派的贵族领袖人物西蒙•孟福特对会议进行改造,这便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议会。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统治时,为了筹划军费,曾在1295年召开了一个由各等级共同参加的议会,此后议会经常召开,都以1295年的议会为榜样。这意味着封建国家的统治者在议会的形式下,形成剥削阶层的联合。

再讲清楚英国议会的构成和特点。1297年,议会获得了批准赋税的权力,到了14世纪,又获得了颁布法律(法令和条例)的权利。由于各个等级的利害不同,议会从1343年起分成两院:上议院叫“贵族院”,由教俗贵族组成。下议院叫众议院,由代表各郡的骑士和市民组成。骑士和市民之所以同在一院,是因为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已渐趋一致了。议会的形成,使国王的封建谘议机关逐渐成为国家的代议机关。城市代表的参加和下议院的形成,对后来英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在兴起的市民阶层与下层贵族逐渐联合,他们利用议会批准赋税和通过法案的权力,对王权起了限制作用。

结合课本的【历史纵横】进一步说明在中世纪,君主制、议会制已经成为英国这个封建国家的传统,《大宪章》就是以封建法律文件来限制王权的先例。

7世纪初,英国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之下,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权神授”,他们厉行君主专制,实行宗教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对国王推行的政策和专横行为不断进行指责,在议会中形成了反对派,他们支持《大宪章》,积极要求限制王权。

2.“光荣革命”

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可以由教师向学生讲述革命爆发的必然性,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英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也决定了原本就已经存在的王权和议会的斗争更加激烈。

640年11月,国王查理一世召开议会,企图由议会通过法案,征收新税。当时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但拒绝通过征税法案,而且要求限制王权。这次议会的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革命中,查理一世于1649年以叛国罪被处死,英国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当政时期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于1653年成为“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政权。而后英国经历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在王权和议会的斗争中,英国政坛发生分化,政党开始形成,出现了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1688年,辉格党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

.君主立宪制

议会为了巩固对专制政体的胜利,趁势通过《权利法案》,巩固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统治。《权利法案》由威廉三世于1689年签署,威廉三世被宣布为“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国王的前提就是必须接受由议会所提出的这部《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实施的目的及本质是什么?议会都获得了哪些权利?《权利法案》是限制王权和保障议会权利的重要法律文件,它在立法、税收、军队等方面对国王的权利明确地作了一些限制,使王权有所约束,同时也把议会的自由、议会的权利用法律文件固定下来,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它最早在英国政治制度上打下了资本主义时代的烙印,显示了冲击封建专制政治的胜利,君主立宪制由此出现。但是,当时英王的权力还相当大,国王有权批准议会法案、任免官吏,国王又是军队最高统帅,有对外宣战缔约的权利等。后来经过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议会权力才超过王权。

《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是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起来。

2.责任制内阁

在讲述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时,让学生先阅读教材上【历史纵横】提供的有关“内阁”和“责任内阁制”的有关材料,结合教师的补充让学生明确“责任内阁制”的概念。指出内阁制是17世纪英国革命的间接产物。国王召集咨询会议本是英国的传统,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份减少了,而从议会多数党领袖中来遴选内阁成员也渐成惯例。乔治一世(1714-1727年在位)让内阁自行处理国事,沃尔波尔就成了实际上的首相。内阁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

然后讲清楚责任内阁制形成和发展过程。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初的英国,由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以后为许多国家采用。内阁制的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员副署。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辞职,或由内阁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议会大选。新议会如果仍对内阁表示不信任,内阁则必须总辞职,由国家元首任命新首相组织新政府。首相(或总理)是内阁政府首脑,主持内阁会议,总揽政务,拥有任免内阁成员和所有政府高级官员的权力,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对内对外的重大方针政策。

让学生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借此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阐释的能力。(特点有责任内阁制为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首相负责组成,责任内阁制对议会和首相负责;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内阁控制下院等)

结合教材【历史纵横】有关提供的材料,让学生了解现代英国宪政特点。让学生明确与历史上相比,下院在权力上有哪些变化?知道英国宪政的演变过程。

3.代议制度的发展

在讲解以君主立宪制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时,一个方面指出他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指出政治上不同政党通过议会斗争是此过程中英国政治的主要特点。也由此明确这一特点给英国带来的是议会各党派在代议制下通过协商和妥协来完成,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民主化趋势时,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明确“代议制”的概念:代议制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代议制是资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夺取政权之后正式确立起来的。它的基本特征是: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议决事项均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形式,选举制是它的基础。选举人的资格,选区的划分,提出候选人的方法,投票和选票计算的方式等,是衡量代议制是否符合民主原则的重要因素。

代议制下在选举制度方面英国在其历史上不断进行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1832年的议会改革。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壮大,资产阶级掀起了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的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的财产资格要求,使富有的农民和城镇工商业者获得选举权;同时取消了一些人口很少的选区,增加了一些新兴的工业区为选区。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增强了在议会中的地位,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发展。

4.英国代议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体。主要特点是什么哪?(君主保留,议会掌权)代议制度下主要的政体形式是什么?(君主立宪制度,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具体的政治运作模式是什么?(政府掌握实权,国王统而不治,虽是国家元首,但只是象征,没有实权)最后问学生:英国国王在英国主要起到什么作用?(对外交往代表英国;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维系英联邦。)

【课后研讨】

我国当代大家余秋雨XX年在其《扼守秋天》中写道:“前些天在法国经常想起伏尔泰,记得他在《哲学通信》中高度赞扬英国的宽容、自由、和平、轻松,而当时在法国,宗教迫害太多。但是在我看来,伏尔泰在这里遇到了一个深刻的悖论:正是法国的不自由呼唤出了一个自由斗士的他,他赞美英国却很难长住英国,因为正是他所赞美的那些内容,决定了这样的地方不需要像他这样峻厉的思想批判家。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一一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你怎样看待这一评论。

思路:余秋雨对于英国历史该跨的历史门槛他们都跨了,该做的事他们都做了的评价还欠全面。对英国的评价问题不单是个革命彻底不彻底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去看待君主立宪制度的问题。首先要看英国人为什么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实行了君主立宪制使英国得到了哪些历史的与现实的效益。

【本课小结】

上一篇:董事会工作机制下一篇:销售员十大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