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工作半年总结

2024-12-04

搬迁工作半年总结(共10篇)

1.搬迁工作半年总结 篇一

xx年移民搬迁扶贫半年工作总结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xx年移民搬迁扶贫半年工作总结

一、工作落实情况

xx年,省、市下达我区计划任务5058人,其中:省计划任务xx人(其中易地搬迁1000人,进城进园1000人)我区已落实移民搬迁对象20户89人,上半年有14户54人正在建房;市计划任务3058人,我区出台了《区关于实施贫困群众搬迁移民扶贫工程的工作意见》。

二、主要做法

1、宣传发动,让移民政策深入人心。年初,区、乡分别召开移民扶贫工作动员大会,传达上级移民扶贫政策精神。同时,印制宣传手册和宣传单,发至全区有关村、组,让广大群众熟悉了解进城进园移民政策的有关规定。

2、成立移民扶贫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成立了由区政府区长为组长,区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扶贫和移民办、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农工部、规划建设局、房管局、交通局、水利局、教育局、卫生局、民政局、文化局、公安局、蓉江街办、经开区、镜坝镇及其他乡镇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进城进园移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街办)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我办成立了以单位一把手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进城进园移民扶贫领导小组,并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移民工作办事机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同时明确责任,责任到人。

3、落实了移民搬迁计划,制订了移民扶贫工作方案。省、市下达我区移民搬迁任务后,我们严格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公示、确认移民对象。同时,结合实际,制订并印发了《区xx贫困群众搬迁移民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确保了移民扶贫工作有条不紊、有章可循地开展。

4、执行移民政策、严格把好五道关。在工作中我们主要围绕把好五道关而开展。一是严把调查摸底关。在调查中工作组深入迁出点广泛进行,把符合移民搬迁条件的自然村组及有意愿搬迁的群众进行造册登记。二是严把搬迁对象核查关。对符合移民搬迁的农户,实地核查搬迁条件及搬迁人口,对照实施方案中的搬迁对象条件,对不符合条件的一律给予核减。三是严把审批程序关。对符合移民搬迁条件的农户,经群众民主评议、村乡(镇)审查,两次张榜公示无异议后,经区移民扶贫领导小组集体审批。四是严把资金发放关。对移民资金的发放,实行“阳光操作”“封闭管理”,根据移民建房进度,资金分批次直接拨付到移民户的“一卡通”。五是严把建房质量关。要求建房必须选址在远离灾害点的地方。并在分户建房中,加强了质量监督,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建房质量。

5、加大移民后续扶持,确保移民富得起。搬迁是手段,致富是关键。我们把进城进园移民劳动力培训转移列入农民培训和扶贫雨露计划,对搬迁移民每户至少培训一名实用技术。同时,把移民后续扶持纳入社会扶贫工作中,采取扶贫贴息、产业带动、结对帮扶、劳动力转移、安排工业园区就业,立足长远制定有效帮扶措施,加强对移民户的后续扶持,确保移民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让移民户切实感受政府的关心和政策带来的实惠。

三、特色亮点

1、部门配合,协调开展工作。xx的移民搬迁任务涉及发改委、房管局等部门,因此,我办紧紧和发改委、房管局等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确保了移民搬迁工作有序开展。

2、增加资金投入。对搬迁群众采取“普惠制”与“特惠制”相结合的政策,实行差别化扶持。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1、不断探索,努力提高移民扶贫工作水平。一方面要努力学习移民扶贫工作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学习借鉴兄弟县(市)移民搬迁扶贫经验及好的做法,尽快提高移民扶贫工作水平。

2、积极协调,努力加大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加强与发改委、水利、电力、交通、通信等部门的协调,认真编制集中安置点的水、电、路等主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研究解决移民搬迁扶贫安置中遇到的土地调整和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3、拓宽渠道,不断完善移民后续帮扶政策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形式的农业种养技能培训,提高移民的自我创业本领。有计划地引导和安排移民参加劳动力培训转移。积极协调信贷扶贫资金,帮助移民户解决生产发展的资金问题。

4、加强督导,狠抓落实。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接受移民的监督,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范文仅供参考

感谢浏览

2.搬迁工作半年总结 篇二

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需要, 消毒供应室从已往的辅助科室逐步转变为把好无菌物品质量关及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科室。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 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安全, 也直接关系到医务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在医院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我院由于项目修建, 必须对原有供应室进行整体搬迁。我院供应室每日消毒量为8 锅, 每锅容量1.5m3, 总容量12m3。整体搬迁前进行两个月的准备, 工期短、任务重, 搬迁工作开始后, 利用两天一夜的时间顺利完成搬迁任务。在此, 将供应室搬迁经验提出与各位同仁分享。

1 供应室规模

如表1 所示, 设备数量多、重量大、安装难度高是供应室设备特点。为了节省搬迁时间, 大部分设备要求在不拆卸的情况下进行整体搬迁, 这对搬迁前的准备工作提出了极高要求。

2 前期准备工作

为供应室提供的新场所通常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在建筑修建时已做好整体规划的全新供应室;二是在原有老建筑内进行改造。我院情况属于后者。

对于老建筑的改造, 应首先考虑医疗流程规范。供应室的洁净区域分为三个等级:污染区、半污染区、洁净区。为了降低无菌物品二次污染机率应合理考虑用房分区, 根据分区情况设计供应室改造方案。在方案中必须体现设备安装及物品摆放位置。由于供应室搬迁是多工种相互协调配合作业, 在施工改造之前必须考虑大型设备的通过性, 其次根据设备分布情况和功率大小考虑水电安装, 电缆分布走向、线径大小等。

2.1 电力安装

在消毒设备中存在大功率的用电设备, 如超声波清洗机、全自动消毒清洗机等。在布置电缆时要考虑电缆粗细, 电气开关大小, 以及是否采用漏电保护等手段来消除用电安全隐患。

2.2 水力安装

供应室需要多种水源, 根据水源的性质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供水管道。特别是器械清洗间, 供水管道特别多, 合理分配极为重要。表2 显示了供应室水源类型, 供水管道及供水器具要求。

由于酸水、碱水均为腐蚀性液体, 在管道和供水器具选择上有均有特殊要求。在有酸性和碱性液体的环境下, 金属软管、金属角阀、金属水龙头均不能使用, 在供应室搬迁之前, 供水安装准备工作必须准确细致, 避免在搬迁过程中临时进行安装调整。

2.3 蒸汽安装

高压灭菌锅是中心供应室之主要设备, 我院采用XG1.PS系列脉动真空灭菌器, 设备净重2.5T, 最大蒸汽消耗量45kg/cycle, 全过程时间50min。为解决蒸气气源问题, 我院选用0.4T/h的免年检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的选择应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 (1) 安全性能。 (2) 蒸汽产量。 (3) 能源消耗及节能水平。我院以天燃气作为蒸汽发生器能源, 设备的安全性能和节能水平均能达到较高要求。

在蒸汽管道安装方面, 疏水器安装必不可少。同时, 通过精确计算管道容量, 设计管道走向, 以管道代气罐, 配合设备自身调节功能, 取消了蒸汽储气罐, 减少了压力容器, 消除安全隐患。通过我院供应室长期使用情况来看, 此法有效可行。

2.4 天燃气安装

天燃气是供应室必不可少的能源, 不仅蒸汽发生器需要, 燃气热水器、燃气灶都需要。由于燃气安装必须由燃气公司进行施工, 按流程进行申报需要耗费较长时间, 所以燃气安装的启动工作应至少提前3 个月进行。医院必须给燃气公司提供详细的用气设备数量及设备参数, 供燃气公司进行安装设计, 避免后期出现用气量不够的情况。

3 搬迁组织

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 供应室要迅速完成整体搬迁, 否者将影响医院正常工作。搬迁必须考虑人员、机械、运输工具等。将需要搬迁设备划分为几大部分, 落实到人头, 安排好吊装及起运时间。机械必须考虑吊车、叉车、推车、平板车等。对于重要的设备必须请设备厂家到现场指导调试工作。焊工、水电工要随时待命, 对现场问题立即处理。

4 应急预案

3.搬迁工作半年总结 篇三

西藏自治区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群增主持会议。会上,自治区科协驻拉孜县芒普乡乃村工作队和驻扎西岗乡苏村工作队队长分别汇报了半年来驻村工作开展情况。自区科协工作队驻村以来,工作队全体成员严格按照区党委、全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办制定的五项任务和区科协党组的纪律要求和规定,时刻严格要求,发扬老西藏精神,遵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和经济纪律,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扎实工作,不懈努力,切切实实为农牧民群众办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

驻拉孜县芒普乡乃村工作队队长普布汇报了近半年来乃村的工作情况:驻村工作队积极向村民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大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驻村工作实施方案,全面详细地制定乃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深入扎实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立足基础设施瓶颈制约谋脱贫致富根本之策,严格强化纪律践行与民“四同”等。

驻拉孜县扎西岗乡苏村工作队队长巴琼汇报了近半年来乃村的工作情况:驻村工作队积极谋划切实可行的驻村工作实施方案,周密实施苏村整村搬迁后续工程,把政策宣传、感恩教育始终贯穿所有活动,让村民切身感受惠从何来,惠在何处,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结合村情民意,竭尽全力办实事,始终承担促进基层发展、维护基层稳定的第一责任,严格强化纪律践行与民“四同”等,驻村半年来,工作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真诚的群众感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得到苏村基层干部与农牧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两个工作队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与计划打算,并一致表示,今后将继续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和驻村工作各项任务,扎实工作,不懈努力,切切实实为驻村点农牧民群众办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切实引导和动员基层组织、共产党员和广大农牧民群众以实际行动与党中央、区党委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办扎西多布杰充分肯定了自治区科协驻村工作队半年来的工作成绩。他说,自治区科协领导高度重视驻村工作,驻村工作进展顺利,两个工作队结合两个村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在工作中还探索出了一些有益的工作经验。下一步,工作队应继续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和工作队细化的实施方案,认真开展好各个阶段的工作。

群增在会上指出,半年来,两个工作队做了大量的工作。摸清了家底,理清了思路;制定了切合当地实际的规划。深入农户,了解民情,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为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积极宣传党、国家和自治区的各项惠民政策;发挥科协自身优势,在普及科学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千方百计落实好国家和自治区的项目,积极为村民谋利益,工作始终坚守岗位,克服困难,表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圆满完成了敏感时期的维稳工作,驻村工作成效明显,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并对驻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谭云)

4.易地搬迁工作总结 篇四

通过实施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农村新社区,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明显,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改善了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实施,从群众关心的住房建设着手,帮助群众建设经济适用、功能齐全的房屋,解决了群众住房难的问题。同时,水、电、路、学校、医疗等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2、促进了社会和谐。农村外出务工家庭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迁移至农村新社区后,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对家中老人、小孩的担忧,能够放心务工。

3、凝聚了基层组织的向心力。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建设村民综合服务中心,密切了党群关系,解决了群众求医、法律咨询和信息需求,方便了群众生活,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得到了提升。

4、加快了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环境。搬迁群众广泛利用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进一步改变了农村用能结构,推进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5、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群众通过建新房、树新风、建新村,村民一改以往不良的生活习惯,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乡风文明呈现一派新气象,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五、存在问题

1、我市贫困人口多、分布广、贫困程度深。截止2010年底,按照1600元贫困线标准,全市还有贫困人口75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30.8%。主要集中在秦巴中高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

2、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去年“7.18”暴雨洪水灾害,我市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受损严重,通达条件差,解决贫困群众行路难的任务还很艰巨。

3、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标准偏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4、配套资金落实难,资金到位不及时,一定程度影响了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

5、部分项目前期工作不细致,规划设计不到位,部分项目区的整体效益不明显。

六、对策建议

1、加大易地扶贫搬迁规模。“十二五”期间,我市需移民搬迁45万人。恳请省发展改革委继续支持我市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增加易地扶贫搬迁规模。

2、加大以工代赈投资规模。加大以工代赈投资规模,使县区在照顾面上工作的同时,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连片重点贫困区域,实行片区综合开发,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集中投入、整体带动,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骨干示范项目建设,充分发挥示范项目的带动和引导作用。

3、强化以工代赈全过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认真执行《陕西省以工代赈实施细则》,结合新形势,不断完善以工代赈管理制度和办法,提高以工代赈工作质量和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

5.遂宁搬迁工作总结 篇五

1.密排小库调库(东五楼)

第一步,将密排小库图书抽副本21764册搬迁到109会议室;第二步,将剩余21000册图书全部移位,为新入库图书腾位;第三步,从第四书库抽取A-G类的年代相对久远的图书40933册到五楼密排小库。

2.地下室密集书库建库

第一步,将放置在从五楼密排小库搬迁下来的475包(21764册)图书搬迁至密集书库,进行拆包、修改馆藏、排序、上架;第二步,从五楼密排大库抽取T类图书副本53300册,修改馆藏后,一车一车运送到地下室、排序、上架。

二、实际调库图书及搬迁工作量

实际馆藏调整图书:密排小库→密集书库21760,密排大库→密集书库53300,社科书库→密排小库40933册,总计万册。

顺倒架图书:密排小库腾位21000,第四书库顺架65000册,第五书库顺架 36000册 ,合计122000册。

调库图书:163000册

搬迁工作量(图书过手次数):

1.地下室密集书库第一阶段搬迁,从五楼密排小库抽取全部副本万余册到地下室密集书库,经过下架抽书、打包、两次搬运、拆包、修改馆藏、排序、上架等工序,约16万余册。于10月28日完成,提前3天完成了搬迁任务。

2.五楼密排小库图书补充、整合,将第四书库B、C、D、E、G类图书抽取4万余册,补充到第五书库,经过从四楼抽书下架、运送到五楼、修改馆藏、排序、上架等工序约20万,原留存图书经过移动腾位、下架、排序、搬运、上架约10万册,全部完成工作量超30万余册。

3.地下室密集书库第二阶段搬迁,将第五书库(五楼)密排大库 T大类近54000册图书抽取副本(只留单本),搬迁至地下室密集书库。经过抽书下架、搬运,修改馆藏、搬运到地下室、排序、上架等工序,工作量达32万余册。于11月8日完成,提前7天完成了搬迁任务。

经过估算,总工作量达到78万册。

三、加班情况

密集书库第一阶段475包(21764册)图书拆包,修改馆藏、排序、上架加班:往地下室搬包加班个;修改馆藏加班10个;拆包、排序、上架:13个。

密集书库第二阶段搬迁,从五楼密排大库抽取T大类副本53300册图书,修改馆藏、运送到地下室、排序、上架、理架,贴标签加班:1.抽书、运送、排序、上架20个;2.修改馆藏加班19个。

四、学生用工情况

五楼密排小库搬迁用工小时,地下室密集书库搬迁用工500小时,合计小时。学生用工主要用于图书从四楼到五楼,五楼到地下室的运送工作协助。

五、总结

20xx年9月14日,图书馆新馆正式交付使用,9月14日,图书馆图书搬迁工作启动。在图书搬迁工作启动前,部门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前期调研、制定分馆馆藏设置方案、搬迁工作计划、图书搬迁方案、图书上架方案、搬迁工作招标、与搬家公司对接等。搬迁工作历时15天,总计搬迁图书万册,根据学校要求,圆满完成了搬迁工作任务。此次搬迁工作经历了八个流程步骤:第一步,制定详细搬迁计划(具体到每档书架抽书册数);第二步:根据计划按顺序抽书;第三步:修改馆藏;第四步:打包、编号;第五步:搬迁(运输);第六步:安吉分馆测算架位(根据测算位置在书架上作好上架标识);第七步:上架(拆包、细排序,根据上架标识按顺序上架);第八步:倒架(微调整上架位置)。此次搬迁工作由搬家公司与图书馆合作完成。在图书搬迁工作启动前,图书馆各部门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搬迁工作启动后也得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搬迁工作才得以顺利、按时、圆满完成任务。

搬迁工作启动后,图书下架、修改馆藏、打包、编号、搬运分四个工作组进行,外借服务部除服务台值班馆员外,全部投入到搬迁工作中,根据搬家工作安排也分别进行了分组安排,指导、协助工作,监督搬家公司工作质量。在搬迁过程,各库室负责馆员随时动态统计监控各分类图书下架情况,各库室每日至少进行两次以上统计监控。每日早晨搬家公司开始工作前及午饭过后,各库室值班老师对正在进行的图书类别已完成数量和剩余架位进行统计,数据报部主任处,部主任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搬迁任务、质量要求及时调整抽书方案。在历时15天,分四个组进行的图书搬迁工作中,共调整方案120余次。

★ 企业搬迁之喜贺词

★ 搬迁合同

★ 搬迁方案

★ 搬迁协议

★ 搬迁承诺书

★ 搬迁计划

★ 企业年终工作总结

★ 企业年度工作总结

★ 企业年度工作总结

6.移民搬迁试点工作总结 篇六

我区在省市扶贫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扶贫移民工作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认真组织实施**年以来的扶贫搬迁项目,现将总结汇报如下:

一、十八塘乡扶贫搬迁安置点

十八塘乡地处**北部山区,地质灾害多发,多年来,对居住在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基础设施完善成本偏高的山区群众,在自愿的基础上,实施移民搬迁,使他们搬迁后的抗灾能力显著增强、居住安全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生产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年起,十八塘乡采取自愿申请,政府主导原则在内潮圩上建设了一个移民搬迁集中建设点。在一期中,对生活在地质灾害危险程度高、偏远山区的`14户居民成功实施了搬迁,其中李村7户,樟坊村4户,内潮村3户,共计67人。通过对移民搬迁资金的专项管理,直接将移民搬迁补助资金3500元/人打入搬迁户的账号中,调动了搬迁户的积极性,保证了资金账户的安全运行。在二期中,对12户居民成功实施了移民搬迁,李村4户,内潮村4户,樟坊村3户,楼下村1户,共计58人。投入3万多元建设搬迁集中点的基础设施,硬化建设点公路0.5公里。该安置点于**年底顺利竣工,目前26户125人已全部入住新房。

二、主要工作特点

1、宣传发动,让移民政策深入人心。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政务公开栏、上门入户等方式,深入宣传移民搬迁扶贫进城进园安置工作的重要意义、政策规定、工作程序和实施办法,解答群众疑虑,提高群众对移民搬迁政策的知晓率,激发参与热情,引导群众变“要我搬”为“我要搬”.

2、成立移民扶贫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由区扶贫和移民办、环保局、地矿局、交通局、国土局、城乡规划建设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扶贫和移民办。各乡镇也抽调精干力量组成移民工作办事机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同时明确责任,责任到人。

3、落实了移民搬迁计划,制订了移民扶贫工作方案。省、**市下达我区移民搬迁任务后,我们严格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公示、确认移民对象。同时,结合**实际,制订并印发度移民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确保了移民扶贫工作有条不紊、有章可循地开展。

4、执行移民政策、严格把好五道关。在工作中我们主要围绕把好五道关而开展。一是严把调查摸底关。在调查中工作组深入迁出点广泛进行,把符合移民搬迁条件的自然村组及愿意搬迁的群众进行造册登记。二是严把搬迁对象核查关。对符合移民搬迁的农户,实地核查搬迁条件及搬迁人口,对照实施方案中的搬迁对象条件,对不符合条件的一律给予核减。三是严把审批程序关。对符合移民搬迁条件的农户,经群众民主评议、村乡(镇)审查,两次张榜公示无异议后,经区移民扶贫领导小组集体审批。四是严把资金发放关。对移民资金的发放,实行“阳光操作”“封闭管理”,根据移民建房进度,资金分批次直接拨付到移民户的“一卡通”.五是严把建房质量关。要求建房必须选址在远离灾害点的地方。并在分户建房中,加强了质量监督,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建房质量。

5、加大移民后续扶持,确保移民富得起。搬迁是手段,致富是关键。我们对搬迁移民每户至少培训一名实用技术,二年来共办班6期,培训人员158名。同时,把移民后续扶持纳入社会扶贫工作中,采取扶贫贴息、产业带动、结对帮扶、劳动力转移、安排工业园区就业,立足长远制定有效帮扶措施,加强对移民户的后续扶持,确保移民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让移民户切实感受政府的关心和政策带来的实惠。

三、主要亮点

1、部门配合,协调开展工作。**年度以来的移民搬迁任务涉及农工部、财政局、国土局、建设局和房管局等单位,因此,我办紧紧和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确保了移民搬迁工作有序开展。

2、分片包干,协调开展工作。**年以来我办分成工作小组深入移民点调查研究,确保工作质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

7.搬迁工作半年总结 篇七

搬迁扶贫人数多,资金投入大。截至2011年底,我市完成移民扶贫搬迁103151人,其中集中安置65419人,分散安置37732人;新建房屋22825栋,面积达340万平方米;新修公路1372公里,新建沼气池4900座,新修灌溉水渠8.2万米,改造中小学101所。总共投入资金12.12亿,其中财政扶贫资金3.18亿,其它资金8.94亿。生存条件大为改善,群众高度认可。搬迁扶贫让生活在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的群众深切感受到党的关心和温暖,他们从土房里走出来,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混钢筋结构新屋;从泥石流、塌方等危险频发地域迁徙出来,远离了地质灾害的困扰;从几十公里泥巴路的山里搬迁而来,在城镇边、园区边落户安了家。新的家园道路硬化、环境美化,近医院、近学校,往往在家门口就可实现就业。生活变化大,生活水平节节高。不完全统计,我市搬迁移民的收入水平从搬迁前的人均1200元,增长至目前的2800余元,翻了一番;住房面积由原来的户均83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20多平房米,居住条件大大改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移民生活更加和谐,安定,为构建和谐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舒适的条件,美好的生活,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关心,得益于广大扶贫工作者的付出,更加得益于移民们自己的艰苦奋斗。正是这三者的完美结合,才让那些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的老乡一批又一批的远离了偏僻和贫穷,开创了新的家园,过上了美好的生活。十年搬迁路,走得坎坷。但正像鲁迅先生说过的那样,“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搬迁扶贫正是在这么多年的摸索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走出了一条坚韧不拔的路子。我们认为有三条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倍加珍惜,并需要继续传承、探索和加强。

一、最强大的保障是联动,实施“五个明确”为搬迁扶贫保驾护航

搬迁扶贫是扶贫工作中最难的一项工作。它涉及的人多、面广、部门多,从搬迁规划、对象确定、征地建房、异地搬迁到资金补助等各个环节,不管哪个部门出纰漏都会影响整体工作进程,甚至影响移民对扶贫工作的感知,影响党和政府形象。为加强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我市实施“五个明确”确保搬迁移民取得实效,让“困难搬迁”成为“快乐搬迁”、“和谐搬迁,”。

一是明确规划。全市对搬迁扶贫制定了《2008—2012年搬迁扶贫规划》、每个年度制定操作性强的《搬迁扶贫工作方案》。在内部形成了搬迁跟着规划走、按照方案来的硬性工作机制,一旦情况发生变化,必须执行报告审批制度,做到“规划统一、目标明确”。二是明确责任。各县(市、区)都高度重视搬迁扶贫工作,成立以县委书记或县长为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在责任划分上,领导小组对搬迁扶贫工作负总责,扶贫和移民办负责牵头落实,各成员单位按照统一部署,落实工作职责,承担相应责任,搬迁成效列入乡镇年终目标考核体系,形成了“统一领导,分工明确”的工作格局。三是明确政策。在严格执行上级要求的“规定动作”之外,创新了一些富有本地特色做法的“自选动作”,想方设法加大移民政策的优惠幅度,简化办事程序,让移民尽早、更方便的享受政府的扶助。允许依据移民户的“富裕、中等、贫困”的实际财力情况,在建房上给予“三层、两层、一层”的弹性空间,避免强制要求导致搬迁返贫;在安置点的建设规划和建筑风格上,采取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要求验收,突出建设一批蕴含红、绿、古特色风味,彰显“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韵味的庐陵建筑群;在产业发展上,倡导集中思想、集中民智、集体抱团致富等。四是明确进度。搬迁进程本地倒排工期,搬迁督查市县一体联动已经成为硬性要求和做法。进一步宣传推广“遂川模式”,深入开展乡镇、村委会搬迁安置工作评比,给予优秀者优先安排涉农资金,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开创“你追我赶”、“热火朝天”的干事氛围。紧紧抓住解决搬迁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充分发挥本地村民理事会的主导作用,结合扶贫部门和县乡政府的服务引导,确保搬迁进程有序推进。五是明确保障。关键是保障配套资金和工作经费足额配置;重点是做好移民补助资金的及时足额发放,以及搭建移民在土地审批、信贷、就学等手续办理上的绿色平台;在“雨露计划”的名额中优先安排移民户的技术培训,为移民的技能提升、创业发展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等。

二、最有力的扶持是产业,“三个融合”开辟移民新村发展新天地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指出: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所以,切实实现脱贫,提高发展能力、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长远之计必定是要发展产业。

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搬迁移民的扶贫资金主要用于建房和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建房已花掉了移民的大部分积蓄,加之新的移民村基本不是整村推进的重点村,没有持续的后扶资金可用,所以要筹集资金搞产业则是难上加难。探索搬迁扶贫移民村的产业发展之路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可以从“三个融合”上予以破解。

扩大宣传,健全机制,加速社会扶贫与移民村产业发展的融合。努力营造社会扶贫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优势。既要积极争取中直、省直单位定点帮扶,又要有效落实当地党员干部“1+1”帮扶,让每个移民村有单位管,每个移民户有党员帮;既要加大对帮扶成果的宣传,持续开展对优秀帮扶单位、帮扶人员的年度表彰,又要对帮扶不力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形成奖罚分明,积极共为,奋发向上的工作机制;既要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主体、企业老板积极参与扶贫,又要发挥本地致富能人的带头作用,形成扶贫主体结构上的“推拉结合”态势。举全体扶贫工作者和移民群众之力,在产业发展资金上积极争外资引内资,更加注重和强化资金利用效率,提升产业发展成果,共谋产业发展大前景。

发挥优势,强力推进,加大新农村建设与移民村产业发展的融合。2011年,永丰县新建成的7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全部纳入该县2012年新农村建设。移民新村纳入新农村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更重要的是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内在需求。各县(市、区)扶贫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协调力度,将移民新村全部纳入新农村建设,并从中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群众意愿强的村建设成为扶贫示范点,同时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美丽乡村示范点,起到周边辐射带动作用。一直以来,中央、省市对农村发展有着“渠道不乱、管理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各地应当充分响应号召、整合资源、汇集更多的涉农资金,在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实施中向移民村倾斜,创造产业发展的大空间。

搭好班子,选好路子,助推农业产业化和移民村产业发展的融合。纵观成功脱贫致富的扶贫典范,要么是培养了一批“打工+务农”的两栖农民,要么是造就了一群“农民身份、老板身家”的创业带头人,总的方向是解放了劳动生产力,把劳动力从单纯的农耕中脱离出来,形成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提高劳动生产率。移民村经济底子薄,发展产业要“选择好班子”,更要“探索好路子”。首先要培养一批脑子好使,责任心强,敢闯敢为,富有号召力的农村干部,走出去,向沿海农村学习、向周边富裕农村学习,通过纵横向比较,结合自身实际,选择好发展的道路。其次要鼓励农田、山林向少数人流转承包经营模式转变,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操作机械化等科学种养模式迈进。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释放更多的劳动力。最后还要选择好发展的产业,我市将积极培育壮大高产油茶、井冈蜜柚、花卉苗木、绿色蔬菜等特色产业,构建“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格局。通过产业、企业联合,吸收富余劳动力,集中人力、集中精力,打造产业发展大舞台。

三、最根本的目标是幸福,咬定“一个目标”确保搬迁扶贫起蓝图

8.搬迁工作半年总结 篇八

[关键词]重庆;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对策建议

早在2006年,重庆为了让贫困群众走上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积极研究高山生态扶贫搬迁。2013年1月26日,市政府颁发《关于加快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13〕9号),标志着重庆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正式启动。目标计划是从2013年—2017年共搬迁50万人。

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是关系重庆山区贫困人口的民生大事,对于提高扶贫开发效率、建设新农村以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项政策主要致力于把目前仍然居住于高寒贫瘠地方的居民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地方,实现扶贫和保护高山地区环境的目的。我市的贫困人口绝大部分是在渝东南、渝东北地区。总体来说,全市高山生态扶贫工作稳步推进,经过二年多的努力,搬迁进度正常,特色鲜明,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这项工作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少数搬迁地址规划缺乏科学性

少数区县的安置点在选址上,没有考虑搬迁后老百姓的后续生存发展问题,没有充分结合特色效益农业和场镇的带动功能来科学确定搬迁地址;此外,部分安置点占用了大量的基本农田、耕地,不符合国土规划;一些安置点的地理位置对农户的出行也不方便。

(二)搬迁农户住房建设不能满足群众需要

少数区县为了所谓的面子工程,在安置点的建设问题上事前缺乏摸底调查,建设规模“一刀切”,未按群众实际需要确定户型,且在建筑风格贪大求洋,与农村实际不相符合,给农民在生产、生活上带来极大不便,导致群众的不满情绪激增,也给相关单位在管理上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1.生产设施建设滞后

一是道路建设滞后。由于资金缺乏、规划缺乏前瞻性等多种原因,少数区县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到临近公路的连接道路还是农村的老路、土路,没有及时进行改建或扩建;村社道路、人行便道、机耕道建设不能满足广大农户的生产生活需求,也不利于货物外运,影响产业发展。二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一些安置点附近的基本农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完善,部分山坪塘整治不力,制约当地生产生活。

2.生活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一些安置点后续资金投入不足、部门重视不够以及群众环保意识普遍淡薄等原因,安置点普遍缺乏环卫设施,生活垃圾、污水等污染治理措施也未能及时跟上,不仅影响美观,更危害居民的身体健康。此外,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安全也是困扰搬迁农民的问题之一。

(四)农民脱贫致富产业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所在村产业发展项目是一项涉及搬迁农户的惠农项目。但在实际的搬迁过程,极少数区县基层政府只负责完成上级下达的搬迁任务,对于上级政府提出的“安得稳”、“能增收”原则贯彻不到位,只把重点放在搬迁上,对搬迁的后续工作重视不够,一些安置点所在村的产业发展缺乏规划,主导产业和特色效益农业不具规模,而且缺乏对农户系统的技能教育培训,农户就地就业相对困难,从而增收致富难,也不利于地区稳定。

(五)少数基层组织、干部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现象

1.干部工作方法粗暴、作风腐败

为了便于开展工作,市委市政府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中给相关区县下达了指导性的搬迁任务,少数区县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凑足搬迁户数和搬迁人口,往往把那些本不应属于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对象的农户列入搬迁对象,采取粗暴的工作方法,不尊重百姓意愿。

2.搬迁对象审核不严格

部分区县未严格按照县政府规定的条件确定搬迁人员,对搬迁对象审核不严,存在购买小产权房、一户多宅等“搬富不搬穷”现象。以D级危房改造为例,一些农户在大城市拥有住房,但以前农村的老房子也还没有倒塌,把老房子信息作为危旧房改造对象录入系统,干部也为了完成任务,对这些情况不加制止。

3.政策宣传不到位

扶贫搬迁、生态搬迁、D级危房改造等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农户需要满足的搬迁条件不同、政府补助资金金额大小也不同,但少数区县基层干部在宣传政策时,由于自身对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这项政策把握不够深、不够精,有时也为了省事,没有把政策宣传到位,导致部分群众混淆政策、误解政策。

(六)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进程中,由于上述提到的种种问题,如前面的对农户就业安置等后续工作不到位,闲置人员增多,部分搬迁不但没能致富,反而出现返贫现象,影响社会治安和稳定;又比如,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群众对政策的理解错误,与基层政府间产生许多不必要的矛盾,致使农户信访等问题滋生,破坏社会和谐稳定。

二、促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的对策建议

(一)扩大民主参与,加强对安置点规划事前监督

安置点规划的科学性,是力求建设规模与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地址的选择上一定要考虑搬迁后老百姓的后續生存发展问题。在安置点选址、方案的评定等环节中,要扩大群众参政议政的权利,在开展方案评审大会时,可以邀请利益相关者代表列席会议,比如安置点入住农民,传达农民的心声;同时采用听证会的形式,听取搬迁户对安置点规划的意见,让广大群众参与到部门的重大决策中来,可以更好发挥人民群众对部门的监督作用,使规划决策上更加科学、合理。

(二)强调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农民风俗习惯

在搬迁农户的住房建设上,要注重科学、适用性。风貌不能一味地贪大求洋,充分尊重当地的建筑风格,依山傍水而建,不改变原有地形地貌,让房屋建设体现当地的建筑特色,避免“不中不洋”这样建筑的房屋出现。房屋结构设计上,要因地制宜根据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性来确定结构,以方便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為准则,不能简单的以讲究美观来论。

(三)完善配套服务,加大安置点基础设施投入

在安置点的前期规划选址中,要充分规划好相关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一是整合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各项资金,拨付专项资金对农村的人行便道、机耕道、村社道路进行新建或维修,以经济适用为主,方便农户出行和进行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并且落实专人定期对道路进行养护;二是根据实际人口数量、农田面积和地质状况等实际情况,修建或整治山坪塘、水渠,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确保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安全;三是加强院落环境连片整治,支持农户改厨、改厕、改圈,设置垃圾桶等环卫设施,建设垃圾、污水集中初级处置点,加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每个家庭派一人,组建安置点保洁人员队伍;四是村级公共区域设置路灯、公共厕所、消防器械、公共水源等。

(四)调动社会力量,做好后续产业发展扶持力度

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在安置点所在村进行产业规划,农业、烟草、扶贫、卫生、林业、国土、畜牧等部门要加大特色产业资金投入,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帮助安置区打造优质蔬菜、标准果园、优质烟草、中药材、养殖等特色效益产业,优先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对仍然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搬迁户,可以采取成立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比如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帮助其发展适合本地区的特色效益农业,对真正贫困的农户进行对口扶贫,真扶贫,扶真贫;对那些愿意入城的对象,鼓励他们向旅游景区、工业园区及中心镇附近集中,农业、人力社保、教育、扶贫等部门要加强对搬迁群众的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率,为老百姓搬迁解决后顾之忧,真正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五)强化基层组织,杜绝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现象

一是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逐步完善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机制,让“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做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二是建立健全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公示监督制度。要利用区县、乡镇政务公开、村居村务公开等形式,将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政策、投资及补助资金构成、拟安置地基本情况、搬迁工程建设、搬迁对象条件、搬迁资金使用等相关内容,进行公告公示,确保程序公正、公开、透明,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或违法违纪情况严肃处理;三是在各区县、各乡镇成立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对各村的已有搬迁户资格进行认真审查,深入实地了解农户的家庭情况,杜绝因为干部个人原因而出现“搬富不搬穷”的现象,同时工作人员要进村入户把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政策宣传到位。

(六)排查群众矛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进村入户,排查群众矛盾。落实具体工作人员定期进村入户,对搬迁对象进行走访,了解他们目前的一些具体需求或诉求,能够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难题要做好记录,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二是组建专门工作小组正确处理信访问题。各区县成立以乡镇综治办、司法所、村居干部为成员的工作小组,把工作人员的工作具体落实到每户信访户,给他们讲道理、讲政策、讲法律,力争把矛盾化解到基层。

参考文献

[1]《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13〕9号).

作者简介

9.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篇九

20**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和脱贫攻坚重大战略决策,深入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等地方贫困户生存发展问题,我区经过精准识别、评议、审核等程序,最后锁定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现将我区落实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全区锁定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涉及大幕乡、汀泗桥镇、官埠桥镇、马桥镇、**奶牛场等5个乡镇(场)。集中安置点6个,分别是大幕乡广东畈集中安置点、大幕乡西山下集中安置点、汀泗桥镇大坪村西关集中安置点、八角邱集中安置点、官埠桥镇窑咀村集中安置点、**奶牛场杨排洲集中安置点。

一、基本情况

全区易地扶贫搬迁户XXX户、XXX人。截止目前,全区6个安置点均已开工建设,5个集中安置点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各乡镇(场)具体情况如下:

**奶牛场XXX户XXX人,其中集中安置XXX户XXX人,分散安置1户4人。主体工程已完工,附属工程基本完工。

汀泗桥镇XXX户XXX人,集中安置XXX户XXX人,分两处安置;分散安置2户5人,主体工程已完工。

大幕乡XXX户XXX人。集中安置点XXX户XXX人,广东畈安置点正在进行附属工程建设,西山下安置点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分散安置XXX户XXX人。分散安置XXX户主体工程已完工。

官埠桥镇安置XXX户XXX人,集中安置XXX户XXX人,分散安置8户XXX人,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附属工程建设。

马桥镇安置XXX户XXX人,集中安置点已取消,分散安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要进一步加快西山下安置点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加快其他安置点的附属工程建设进度,明确时间节点和负责人,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

二、加强安全监管,确保工程质量。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政治任务,也是民生工程。各乡、镇、场要将工程监理贯穿整个工程建设,每个环节都要实施监管,严防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10.1宣恩09年扶贫搬迁工作总结 篇十

宣恩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2009年12月10日

2009年度我县扶贫搬迁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扶贫、财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国家扶贫搬迁政策为指导,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通过一年艰苦努力,彻底改变了部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好地完成了扶贫搬迁任务。

一、基本情况

2009年省分配我县指标373户,县政府结合我县实际,下达责任目标400户,各乡镇实际计划完成418户,完成县下达任务的104.5%,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12%,其中就地改造39户;梯次搬迁71户;就近新建244户;地灾避让9户;异地搬迁23户;工程搬迁2户;贫困残废危房19户;单亲母亲搬迁11户。共完成投资2460.4万元,其中省级安排资金240万元,社会捐助15.6万元,义务帮工折款210.8万元,农民自筹1994万元。

二、主要做法

㈠界定范围,选准搬迁对象。为了使扶贫搬迁工作科学、严谨、细致的进行,真正成为安民富民的一项重要工程,对搬 1

迁区域的搬迁对象进行了审核和划分确定,是我们扶贫搬迁的首要工作和基础。根据我县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确定二类区域为搬迁区域和对象,并建立基础性的搬迁档案,一是生产条件恶劣的边远山区贫困无房户,搬迁到各乡镇集镇和交通便利的低山居住;二是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村和老区村的重点户、受灾户的危房实施就地改造或新修。在搬迁对象确定后,我们按照“户申请、村申报、乡审核、县备案”的程序,对应搬迁的扶贫户进行建档立卡登记,一户一卡,完备各种手续,使贫困户能够踏踏实实组织实施搬迁工程,为扶贫搬迁工作夯实了基础。同时还印发了《宣恩县二○○九年扶贫搬迁实施方案》(宣扶组文„2009‟2号),要求做到搬迁对象公开、补助标准公开。

㈡强化领导,划定搬迁责任。县委县政府将扶贫搬迁工作纳入全县十件实事之一,加大对扶贫搬迁工作的领导力度,作为全县重点工作进行一月一通报,一月一督办,年终结硬账,确保了全县扶贫搬迁工作向纵深推进。一是成立了工作专班。成立了以县长曾德权为组长的宣恩县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扶贫、民政、财政、计划、民宗、交通、电力、城建等相关部门组成的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并以文件形式明确了各个部门的职责,要求相关部门无偿提供优质服务,捆绑项目、捆绑资金集中投入。二是层层落实责任。各乡镇与县人民政府签订了责任状,各乡镇人民政府又与搬迁户签订了责任状,形成了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沙道沟镇、长潭河乡、高罗乡等还实行驻村干部对搬迁任务责任包干制度,从而加大了扶贫搬迁工作力度。

㈢通力协作,落实优惠政策。扶贫搬迁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土地审批、木村砍伐、户籍迁移、土地流转、资金划拨、水电安装等相关事宜,各部门需积极配合,热情服务才能促使扶贫搬迁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在项目实施中我们要求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户籍部门及时为搬迁户办理户籍迁移手续,办理手续时,只能收取工本费;二是搬迁安臵的土地承包调整后,村委会、搬迁户、原土地承包户必须签订县、乡、村扶贫搬迁土地转让合同,国土部门要为搬迁户依法办理土地登记、发证等有关手续;三是允许搬迁户在自留山上依法采伐人平0.5立方米的木材,林业部门免收各种费用;四是建设部门免费为集中安臵点进行规划、设计、施工指导,交通部门支持集中安臵点的公路建设,水利部门支持集中安臵点的饮水工程,电力部门为搬迁户架设输变电设施,农业部门支持搬迁户的沼气池建设。这些优惠政策的出台,保证了扶贫搬迁项目的顺利实施。

㈣以人为本,创新搬迁机制。今年我县搬迁对象以重点村重点户为主,要求由有搬迁需求的户先提出书面申请;在安臵方式上、在建房标准上由农户自主选择。在组织实施工作中我们坚持三个结合。一是将扶贫搬迁工作与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及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将扶贫搬迁作为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和新农

村建设的一项重要项目进行建设。有效地推动了重点村的资金投入和工程建设力度。二是将扶贫搬迁项目与产业化扶贫相结合。在重点村扶持建设规模化的茶叶、烟叶和木瓜基地,促进搬迁农户发展产业脱贫。三是政策与人文关怀相结合。高罗乡马家寨村书记杨能艳给该村1组低保户尹成华建房赊购水泥、钢材等建房物资、督促该户顺利完成扶贫搬迁建房,建成平房一栋三间,120㎡,光荣桥村书记兰江英自己家开办一个水泥制砖场,该村的扶贫搬迁户建屋全部是赊她家的水泥砖,没要一分的担保金,保证了该村6户扶贫搬迁户率先完成建房任务。长潭河诺西村、杨柳池支部书记多次给搬迁户在乡土管所等单位办理相关手续,小卧龙村支部书记多次在乡集镇帮搬迁户采购建筑材料等,让他们集中精力和时间来建造家园,确保了搬迁工程按时竣工。

三、取得的成效

㈠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和和谐社会建设。搬迁的群众多处地偏远,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由于贫困,多数群众抗击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遇到旱灾口粮难以保证,饮水更加困难;遇到洪灾,耕地被毁,且面临山体滑坡等危险,生命安全常受到威胁,发展更是无从谈起。通过扶贫搬迁等方式改变了生产生活条件的,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建设。

㈡解决了贫困户生存和发展难问题。我县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土地产出率很低,交通不便,农产品难以变成商品,无法

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通过搬迁以后,他们告别了与世隔绝、灾害频发的恶劣环境,改善了上学、就医、交通、饮水等条件,增加了创收就业的渠道,加上这些搬迁户本身吃苦耐劳,收入增加较快。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㈢放大并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我县多数需要搬迁的贫困户多处偏远山区,居住分散,地理条件差,就地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入相当大、成本高、效益低。如晓关乡蚂蚁洞村一户村民,单家独户住在深山里面,在2006年实施户户通电工程时测算他家的成本至少要5万元,而实施扶贫搬迁只需补助资金4000元~8000元就能解决“八难”问题,提高并放大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存在的问题

㈠部分贫困农户资金缺口大,危房改造启动慢。据统计在我县农村农户建一栋楼房需投入资金5—6万元,而每户的国家扶持资金只有6000元左右,面对如此巨大的投入,贫困户由于没有自我投入,而政策扶持有限,有的贫困户认为补助经费低,对搬迁工作积极性不高,思想存在反复;有的中途不得不放弃建房子指标,或是有的为了能够建房,农户在没有其它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只有靠外出打工挣钱建房,为此不能尽快启动建设。

㈡资金筹集到位晚,资金及时到位迟缓。由于扶贫搬迁是年初组织实施,到年尾时才兑现补助资金,从搬迁实施到项目

申报下达到县运转周期太长,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搬迁农户在实施搬迁中缺乏建设和启动资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的搬迁积极性。

㈢项目主管部门与项目实施农户存在认识上的差异。主管部门要求农户项目实施后在主体工程完工时,付一部分资金,避免农户拿走了钱拖延工期。农户对动工后能不能得到搬迁资金产生怀疑,本来就缺钱,怕负债,为不能按时完工找到理由。

上一篇:好爸爸好妈妈标准下一篇:医学导论期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