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1

2024-09-07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1(5篇)

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1 篇一

刚刚读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说明文,其中令我深有感触的不是这篇文章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而是这纪念碑中那英雄的灵魂和那碑身四面的十块大浮雕上的内容。

在我的印象中,啊!许多英雄的灵魂就在这里,他们不再离开。因为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他们在这里休养生息,恢复当年的神勇,等待那灵魂的新生,到那时他们还要来保卫祖国、建设祖国。那些模糊的身影在我的脑海中若隐若现,他们像约好了一样,手指一同指向前方。某种突来的力量,促使着我朝那个方向走去……

之后回想那十块浮雕使我若有所思,浮雕上的内容大多与战争有关,是什么导致了中国的内乱和与外界的冲突?我认为这中国的内乱主要是因为中国人民的不团结和自私的心理。与外界的冲突时由于当时统治者的无能,所以被外国人瞧不起。不管怎样,俗话说,以和为贵。战争一发民不聊生。没有了经济发展,导致中国的落后,别的国家就会乘虚而入,从而导致战争的发生,恶性循环。如果中国团结起来,不起二心,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样一来,国家机会越来越强,别的国家就不敢瞧不起中国,那种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那浮雕上的青年们,举着旗帜,共同呐喊,赶走侵略者。人山人海,气势恢宏。青年们的壮举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为了国家,牺牲小我又有什么呢?留下的是人们对你的赞美。

虽然说这篇课文已经读了很多遍,但依然令我回味无穷。回想着那一幕幕的壮景,宏伟、高大。

2.人民英雄永垂不朽1 篇二

巴黎正是五月, 满城的新绿让人心旷神怡, 我品味着平凡真实的巴黎, 忘情地融入巴黎的浪漫。 虽然忘情, 但是我依然清醒着, 因为到了巴黎, 去卢浮宫, 用双手与这座盛满了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殿堂拥抱, 是此次我来巴黎的最大心愿。

当我跨过门槛, 终于真实地站在卢浮宫的大厅里时, 面对着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 我激动万分。 所有来拥抱卢浮宫的世界各地的游人和我一样激动、肃穆。 在这座世界一流的艺术殿堂里, 我能倾听到所有艺术珍品撞击朝圣者心灵的声音。 在卢浮宫里行走, 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所到之处, 映入眼帘的皆是艺术珍品和精品, 对于每一个到来的人来说, 仿佛是在天堂里面旅行。

卢浮宫气势宏伟, 掩映在红花绿草之中, 逶迤的建筑群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呈“几”字形布局。 这样布局的含义是很深刻的, 喻示着法国的发展史是曲折向前的。

卢浮宫左邻沃利大街, 右濒美丽的塞纳河。 人们从杜伊勒利广场通过卡鲁塞勒长廊和小凯旋门, 便可置身于卢浮宫广场。 卢浮宫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雄浑的乐章, 其面积之大、包容范围之广, 是其他建筑难以相媲美的。 卢浮宫的总面积达15 万多平方米, 内设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希腊和罗门艺术馆、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雕像馆等, 藏品多达40 万件, 仅藏画就有1.5 万件。 这里的奇珍异宝十分诱人, 让人情不自禁地想伸出手去抚摸。

在以往6 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 卢浮宫经历过10 余次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 1793年8 月, 法国“国民公会”决定, 把昔日的皇宫辟为国立美术博物馆。 同年11 月18 日, 卢浮宫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从此之后, 卢浮宫成了艺术品的荟萃之地。 为了使博物馆名副其实, 巴黎从上到下、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世界各国的艺术珍品, 在此, 值得浓墨重彩一笔的是拿破仑。 他将远征埃及、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等国家时掠夺而来的艺术珍品都存放于此, 以此向人们炫耀自己所谓的“功绩”。

然而, 历史有自己的游戏规则, 拿破仑兵败滑铁卢, 在威灵顿公爵麾下服役的英军士兵又从卢浮宫掠走了总计5233 件油画和雕塑珍品, 只给卢浮宫留下了可怜的1000 件绘画和雕塑作品。 战争结束后, 法国从英国索回了部分艺术品, 并公开接受了大量私人捐赠的艺术珍品,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收集和积累, 才使卢浮宫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上规模最大和藏品最丰富的艺术博物馆。

在卢浮宫浩瀚如烟海的艺术珍宝中, 有三件镇馆之宝———《米罗岛的维纳斯》《萨摩屈拉克胜利女神》和肖像《蒙娜丽莎》。

在卢浮宫, 我看见《米罗岛的维纳斯》静静地矗立在展厅的入口处。 这尊雕像是中世纪希腊雕刻家的得意之作。 在罗马神话中, 维纳斯是美与爱的化身, 是女性美的集中体现。 这座雕像用半透明的白云石雕刻而成, 造型逼真高雅, 形体各部分比例谐和统一, 尽管上臂残缺, 但是依然栩栩如生, 让人赞叹不已。 她的风姿绰约和天生丽质让人为之心动, 特别是那双传神的眼睛, 好像在专注地倾听每一位崇拜者表露自己的心声。

《蒙娜丽莎》的作者是达·芬奇先生。 被誉为意大利天才画家的达·芬奇, 用他的画笔留住了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 蒙娜丽莎的微笑摄人心魄, 我久久地凝视着她, 就像达·芬奇创作时一样专一和专注。 我突然发现, 站在大厅的任何一个角度和位置, 都可以发现蒙娜丽莎在深情地注视着你, 发现她在用眼睛和你进行交流。 达·芬奇先生给这位坐在阳台上的少妇创造了一个右高左低的背景, 从左至右, 或从右至左看时, 都会感到人物在下降或上升, 随着视角的变动, 整个画面都在变化。

据传, 达·芬奇与蒙娜丽莎是一对情人。后来, 蒙娜丽莎在父母的逼迫下嫁给了他人, 达·芬奇带着无限的惆怅和思念, 用了五年的时光, 将他心中的蒙娜丽莎画在画布上和自己的心中。 我是相信这一创作背景的, 否则蒙娜丽莎不会这样传神, 不会这样楚楚动人。

第三件珍宝则是无头断臂、双翅舒展欲飞的胜利女神尼卡雕像, 这尊雕像是1863 年在希腊的莫库勒岛上发现的。 女神高达2 米, 表现了凌风欲飞的风采, 体现了高度精湛的雕刻技巧。

当我依依不舍地走出卢浮宫时, 正是夕阳西下。夕阳的余晖将卢浮宫染得金碧辉煌, 那座全玻璃结构的金字塔建筑更是光彩夺目。 它的设计者是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 20 世纪80 年代, 巴黎政府对卢浮宫做了长达6 年的整修, 在卢浮宫后院拿破仑广场的中央增加了一大二小3 座玻璃金字塔建筑。 金字塔主塔高26 米多, 用675 块铝化玻璃镶嵌而成。

贝聿铭先生在设计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一个中国人, 我更懂得什么是传统。”于是, 在古老的卢浮宫, 就有了年轻的玻璃金字塔。

卢浮宫, 没法和你说再见。

(选自人民网———国际频道, 本刊有删改)

鉴赏空间

上文是一篇介绍法国著名博物馆卢浮宫的说明文。 作者采用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构思全文, 重点描写三幅作品时, 又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结构清晰明了。 这与《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在写作顺序上有共通之处。 此外, 两篇文章最大的共同点是在说明文中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阅读的时候需要细细体会。

[读有所思]

本文与《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同样采用了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 但在描写局部时, 两篇文章采用的说明顺序又是不一样的。 如何根据说明对象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 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两篇说明文都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这有什么效果?

(张烨/设计)

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作文 篇三

我们忘不了,忘不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忘不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们用生命谱写的传奇。你们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你们的`行为和精神值得我们炎黄子孙一代代学习。

当祖**亲在万丈深渊里痛苦地挣扎,你们不顾性命的安危来迎救母亲。敌人的子弹穿入你的胸膛,你却没有一丝的悔意。是你们这些爱国志士鼓舞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在前进。你们走了,又有另一批人冲了上去,你们有共同的一个信念:“祖国――我们的母亲,没有你,就没有我们自已!”一批批人倒下,又有一批批人冲了上去,这样的前赴后继,终于把侵略者赶出了我们领土,我们的天地!

你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抛弃了一已私利。因为工作的繁忙,你们没有关心家庭的时间,节日里,你不能和家人团圆。我懂,我们懂!你们是舍小家而为大家,说到底,你还是为了所有的中国人和哺育人民的祖**亲!

现在,你们长眠于冰冷的地下。看到这一切,你们笑了,笑得好甜蜜,你们认为自已的牺牲值得了!是你们为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打下了牢固的地基!

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很有信心。因为我们有你们做为榜样,你们永远是我们的启明星!

苍海桑田,万物皆会变。只有对你们的尊重与崇敬不会变。因为你们永远都是我们心中的巨人,永远是我们崇拜的英雄!

我们一定会用骄人的成绩来回报祖**亲,回报你们的付出。也一定像你们一样不让祖国再受欺辱。

4.《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反思 篇四

课前先让学生查找资料和图片,在形象感知上先对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和了解。结合查找的文字资料,为很好地理解碑文内容作了充分的准备。课堂证明,预习之后在教学时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图表的合理使用。

为了帮助学生能直观形象地了解说明顺序的使用,除了在书本上让学生划出标志性的词句,我还特地制作了一张表格,画了一幅纪念碑方位的简图,然后让学生结合书上标志性的词句,填图,学生根据提示,很快填好图表,然后我按方位顺序依次参观给学生看,并请一个同学在旁边扮演导游,做一个简要的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和我一起亲身感受了参观的过程,也对什么是空间顺序有了形象的了解,并且更好地掌握了纪念碑的浮雕内容。

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运用

5.人民英雄永垂不朽1 篇五

一、写在后面(但是放在前面)

程少堂

讲完这节课,随手写下几句“教后”:

(一)这堂课无论是现场反响还是课后反应,都很好。讲课过程中的现场气氛当然是非常非常之好,用唐局长的话说是“迭起高潮”,听课老师当场说好的当然很多,我很感动也很感谢。课后还有老师发短信给我,比如深圳市骨干教师、龙岗区优秀青年教师、龙岗实验学校语文科组长陈理老师会后给我发来短信:“今天的课真好。还没有见过一位老师把说明文上得这么愉快的!”深圳市教苑中学特级教师陈继英老师不仅在大会上对我的课作了激qing洋溢的评点,晚上还发来短信:“今天是巅峰之作。热烈祝贺!”但是,肯定也会有老师不喜欢。这很正常。喜欢和不喜欢的意见我都会听。但是,老师们的喜欢和不喜欢都不会对我今后的公开课产生影响。

(二)对于不喜欢这节课的老师,我认真地说句玩笑话:你有不喜欢的权利,你可以继续不喜欢,永远不喜欢,可持续发展地不喜欢,但是我就要这么讲你也没办法是吧?2007年4月23日,我在“广东省2007年初中语文现代文教学研讨会”上(佛山),应省教研员邀请,评点了两位优秀青年教师的说明文公开课(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王荣生教授作为总评嘉宾也在台下听课),我在大会发言中说:“每一篇课文都有1000种教法,没有1000种也有100种吧?我给老师们出个招:假如有人评你的课,蛮横的说不能这样讲而只能那样讲,你可以毫不客气地回答他:我就要这样教,你能把我怎么着?我这样教犯法了吗?要不然你教一节给我们看看?”

(三)我的课带有明显的先锋性。所谓先锋性,就是带有某种实验精神、反叛精神(但是我的反叛是有度的,是在语文规律范围内的反叛),带有某种挑战性,有悖于传统的教学欣赏习惯,会被一些教师所不接受。有人说程少堂的课就是“另类”的代名词,如果说这个“另类”的主要含义是先锋性与创造性,那我愿意接受这顶“桂冠”。实事求是地说,我的不少课不光在深圳“另类”,放在全国中语界也是“另类”的。我也继承前人和同辈人的优秀成果,但是可以毫不谦虚地说,我的几堂影响很大的公开课,无论是《荷花淀》、《世说新语·咏雪》、《诗经·子衿》、《把玩诗歌——你是我的同类》、《荒原中的舞蹈:中国知识精英的精神困境与突围——<离骚><逍遥游>的文化解读》(这一堂课因为录像有问题还没有整理出来),还是今天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我都追求一种大格局大气象(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我绝对不模仿任何人。我鼓励一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模仿名师,但是作为教研员,我自己十分鄙弃模仿。我就是我,我的课绝不完美(谁又能完美?),但是追求让老师们产生“从来没听见有人这样讲过”的新鲜感受。自我表扬一下:就我这把年纪而言,能坚持讲公开课本就不易,能讲得这么另类这么先锋那更不容易是吧?先锋另类当然不能为师,我但开风气不为师。

(四)多位老师课后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他们认为我这堂《人民英雄纪念碑》比5年前那堂产生重大影响的《荷花淀》还要好。对这种鼓励,我一方面表示感谢,一方面持谨慎的保留态度。不少老师之所以这样评价我这节课,我想,可能与大型公开课很少有人讲说明文,或者即使有人讲也讲得如同唐局长的评点中所说的——不是讲出语文味,而是讲出“嚼蜡之味”——有关。

(五)语文课究竟怎样教才能教出语文味?近七八年来,我对此一直在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几年前我曾把语文味概念的内涵初步界定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但是我一直认为,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体验人生的地方。好的语文课,应该有人的体温,有灵魂的冒险,有对语言独特的敏感,它既是对文本世界的阐释和发现,也是对自我、对存在的反复追问和深刻印证。无论是《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千古文人世说梦——<世说>欣赏:以<世说新语·咏雪>为例》、《用优美的汉语描绘优美的人性——<诗经·子衿>欣赏》、《把玩诗歌——你是我的同类》、《荒原中的舞蹈:中国知识精英的精神困境与突围——<离骚><逍遥游>的文化解读》,还是今天的《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细读》,我一直都在进行着一种探索:把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人生融入课堂,融入教学过程。我力求让我的语文课堂成为这样一种例证:一堂好课需要教师倾注整个灵魂的力量来进行,一堂好课在教学过程后面活跃着一个丰富、有力的灵魂。抽离了这个灵魂现场,语文教学是单调的、僵死的,它所创造的,也必定是一个没有智慧和生命的干枯世界。一堂有语文味的好课背后应该站着语文教师这个人。有语文味的语文课,语文教师都不仅仅是讲课文,实际上某种程度上是在讲自己。一句话,课即人,好课都是从胸襟中来,好课中有教师自己,有语文教师这个“我”。在一个语文课堂里,看不到语文教师的存在(仅仅在讲课不是我们所说的“存在”),便不是好课,至少不是上好的语文课。好课都不仅仅是用口,而是用“心”教出来的。

我还一直认为,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一种美学境界即自由境界。要达到这种自由境界,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灵魂最自由的人,是那种一举挣断锁链的人,是那种不被规矩所役,在规矩中打破规矩、在打破规矩中创造新的规矩亦即超越规矩的人,是那种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的人。能把语文课上得最美的教师,也就是把语文课上得最有语文味的教师,是在课堂上最自由的人。而匠气或模式化是语文教学(至少是高层次的语文教学)的大敌,是语文味的大敌。我很早就想把这个意思加进我的语文味定义之中,现在,经过七、八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我称之为“八年抗战”),我觉得我所追求的教学风格日臻成熟,把我多年的探索用理论加以提升并用文字凝固化的条件也成熟了。因此,今天,我要把语文味的定义充实为:

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

我想,对语文味的定义,在我这一辈子的研究中,是不会再作大的修订了。(六)下面的《中国语文教师纪念碑碑文》,是我2007年4月23日在“广东省2007年初中语文现代文教学研讨会”上评课时的开头语。我说我想给中国语文教师立一个纪念碑,碑名叫《中国语文教师永垂不朽》,我还现场撰写碑文,在我念碑文的过程中,全场哄堂大笑掌声雷动。今天我将这个碑文引用在这里,作为这个“教后”的结尾: 《中国语文教师纪念碑碑文》 程少堂

撰文

三年来,在课改和教学改革中牺牲或暂时还没有牺牲的语文教师们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课改和教学改革中牺牲或暂时还没有牺牲的语文教师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2500年前,从孔子那时起,为了反对语文内外敌人,争取语文独立和语文教师以及学生学习语文的幸福,在历次扯不清的语文争论中越搞越糊涂的语文教师们永垂不朽!注:“三年来”指继国家级课改实验区进行课改实验以后,全国普遍推广本次课改的这三年。“三十年来”指改革开放以来。

二、《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细读》公开课实录

程少堂:各位老师,今天我们开一个初三教学工作会议。因为初三教学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中考,内容不多,所以我穿插讲一堂公开课。这节公开课还有一个由头——礼拜天,上个礼拜天啊,我到佛山市参加省教研室的一个教研活动,就是广东省2007年初中语文现代文教学研讨会,会上展示了6节优质课,讲课的大都是前几年省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第一天上午有两位老师讲说明文,其中一位老师讲《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另一位讲《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两堂说明文讲完以后,省教研员冯老师叫我评课。我的评课当时产生了比较大的反响,老师们说我的思路很新。我这人听不得表扬,于是我就说我回去也讲讲这个课。于是就有这节课。

老师们都知道,说明文呢是很不好讲,学生也不大喜欢学的。就是不好讲我今天才决定试一下啊!五年前,我在讲《荷花淀》的时候呢,非常荣幸,深圳市教育局唐海海副局长,从头听到尾,还评了课,唐局长的评课产生了非常大的反响,我后来出书的时候也把他的评课收到我的书当中。今天唐局长在百忙之中又来参加我们今天的听课和评课。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唐局长的光临!(掌声)好,废话少说,我们就来上课啊(投影初步课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细读)

一、检查预习师:首先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投影生字词及其读音)

(一)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

矗【chù】率【shuài】镏【liú】溯【sù】庑【wǔ】旌【jīng】 卅【sà】逾【yú】仰【yǎng】锨【xiān】幔【màn】貌【mào】 衅【xìn】髻【jì】堑【qiàn】

请同学们把屏幕上的这些字啊自由地朗读一下,后面有注音的。我前天叫你们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一下——那么大家看这些字啊,把它读一读,自由朗读好不好?声音大一点。(学生齐读。老师用激光笔指示。)师:(指示“衅”)啊,这个字不要读成pàn啊,不是“挑pàn”。是“挑xìn”。(指示“卅”)这个字,昨天,有的同学写纸条提问这个字的读音和意思。有没有同学知道?啊,这个字怎么读?什么意思?(学生举手)啊,请,你说。生1:卅sà,是三十的意思。师:三十的意思,好。(教师点头,学生坐下。)你们年纪小,有些字不认识,还有一个字啊(老师在白板右上角板书:廿),这个字怎么念?知道不……?(生1举手)啊、啊,你说。生1:niàn。

师:对,niàn,它什么意思? 生1:二十。

师:欸,不错不错!很好啊!好!(教师示意学生坐下。)好,这是生字。下面我再请同学们读一下这些词语及其解释,然后我再来检查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放词语解释投影)

(二)朗读下列词语及其释义。瞻仰:恭敬地看。

巍峨: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

矗立:直立,高耸。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上溯:从当前往上推算。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

奠基:建筑物奠定地基。

挺拔:直立而高耸。

逾越:跨越,超越。销毁:熔化,毁掉。

镶嵌:把一物体卡在另一物体的空隙内。

旌旗:泛指旗子。

践踏:踩。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起因冲突或战争。

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走。

峻俏:形容山高而陡。(俊俏)永垂不朽:(英雄或伟人的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镏金:把金子溶解在水银里后用刷子涂饰器物,可以经久不褪色。天堑: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这里指长江,形容它的险要。(全班同学齐读以上词语及其解释)

师:好,下面,我看看大家对这些词语的掌握情况。(投影:词语造句)

(三)造句:

用“瞻仰”和“挑衅”说一段话。用“峻峭”和“俊俏”说一段话。用“永垂不朽”和“天堑”说一段话。

上面这三组词语,它们之间啊看起来距离很遥远啊,同学们能不能造一下句,好不好?男同学,造第一句,就是用“瞻仰”和“挑衅”啊,说一段话,这两个词都要用进去,而且意思要连贯,要表达一个中心。女同学用两个“jùnqiào”说一段话,两个词读音是一样的,但是,第一个“峻峭”,山的“峻峭”,刚才我们看到,是指这个山很陡很险;这个人旁的“峻峭”是什么意思?人长得很漂亮,是吧?那么女同学造“jùnqiào”,好不好?男同学造“瞻仰”和“挑衅”。呃,想想,然后起来说。好不好?(学生思考、小声交流。)

师:哪个男同学说?随便可以说的,说错了也没关系的,啊?哪个男同学说说?(停顿片刻)可能男同学的句子难度大一点,那女同学先说,女同学先说。嗯,哪位同学说?(目光交流。请一名女同学)好,你说。生2(女):一个长得很俊俏的男孩站在峻峭的山上。

师:哦——(笑声)其实应该是这样:在峻峭的山崖上,站着一个俊俏的小妹妹。嘿嘿。(笑声)是这样的,应该这样说啊,因为“俊俏”好像形容女孩子更好一点,是吧?好,男同学说。哪位男同学,呃?“瞻仰”和“挑衅”,怎样造句?(指示一名举手的男同学)欸,好不好?你说说看。

生3:我们接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挑衅,在甲午我们打了一场海战。然后,邓世昌烈士成为我们永远瞻仰的对象。(笑声)

师:我觉得好像问题蛮多呀!啊,你再说一遍!生3:我没想好。

师:没想好?(笑声)啊,没想好,那你等一下再说,好不好?(走前,拿过话筒,示意该生坐下。)没想好。要能够边说边想,边想边说。(笑视一男生,递予话筒)你试试看,啊?好好。(同学中有笑声)生4:我瞻仰着一块浮雕上当年中国挑衅英国的……(哄堂。)师:(无声笑。接过话筒)看来这还有点难度啦,是不是?啊?

科代表?科代表是个女同学是吧?(科代表举手)来,你帮男同学解决掉这个问题。(递过话筒)他们造句造不了。生5(女):我在瞻仰一块浮雕,上面记录着中国军民勇敢地对抗外来挑衅者的事迹。这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让我们引以为傲。(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不断点头。)师:不错不错。(学生鼓掌)就地取材,说得很好。把课文的内容加以整合,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很好啊!

“永垂不朽”跟“天堑”可能关系更远一点点,那我们就……啊,大家回去再想,好不好?(笑声)

二、问题展示 师:(投影“问题展示”)昨天我来学校搜集了一下大家的预习提问。哈!这些问题啊——昨天晚上我看到很晚还睡不着觉!就是有些问题很天真,有些问题呢非常深刻,啊,天真加深刻,所以我晚上睡不着觉。我念几个,大家听一下。李伦豪同学提的,他问:“课文里面说纪念碑高达37.94米,有十层楼那么高,比天安门还高4.24米。请问,第一,在作者看来,每层楼大约有多高?”(哄堂)李伦豪还要求“答案保留两位小数点。”(哄堂)

文章说了啊,37.94米,有十层楼那么高。这个,就是说,那就是每层楼大约3.794米高,是不是啊? 李伦豪他后面还有一问:“请问,天安门相当于多少层楼高咧?”(哄堂)

课文里面说了:就是纪念碑有十层楼那么高,比天安门还高4.24米。那么,啊,究竟天安门相当于多少层楼高?大概十层左右吧,比十层楼高一点吧?是不是啊? 张向璐同学问:“老师你去过天安门吗?当老师你去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时候,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我顺便说一下,我去看过。感受是怎么样的呢?当然有崇敬啊、敬仰啊,是吧?呃——我还想,我们这一代人……或者……甚至,啊,包括你们这代人,以后,通过我们的努力,有没有做出进入那个后来人的纪念碑的那样的成绩来。是有那么点想法啊!那这个同学还问道:“你怎么能把这么长的一篇文章教到让我们愿意去读咧?”(哄堂)呵,这是个问题,对对这是个问题!(笑声)我今天努力试试!尹琦琳同学问道:“第一幅浮雕上的销毁鸦片烟,描述了鸦片战争前夕,群众销毁鸦片的事迹。请问,鸦片战争是我国与哪国之间的战争?”(哄堂)我看到这个问题就……哎呀,孩子们小啊,你们小啊。呃,你们知道是中国跟哪个国家打呢? 生(齐):英国——

师:嘿,对了。我想,他这个问题是闹着好玩儿的吧?我想他应该知道,啊,应该知道。然后他还问:“毛主席和周总理为什么要亲自在纪念碑上题字?”啊,这个是国家英雄纪念碑嘛。毛主席是最大的官儿嘛,周总理是第二大的嘛。(笑声)所以,就是这样的,是不是啊?比如说,深圳市教育局要搞个纪念碑,我们局长就要在上面写字啊!(笑声)有同学问:“ ‘英雄’在程教授的心目中是什么概念?”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后面再说。邓娣,邓娣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她问:“为什么要把鸦片放入石灰坑中销毁呢?”(哄堂)“原理是什么?”(哄堂)“请写出它的化学方程式!”(哄堂)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昨天半夜打电话给化学老师,哈哈,化学老师关机了。然后今天早上我又问,他说了,我没记住!(哄堂)呵呵,我没记住!我想啊要是把这个鸦片点火来烧啊,那些吸鸦片的人可能都跑到那儿去了,是不是啊?是不是啊?那满天都是鸦片味儿,对不对啊?这问题挺有意思的!林家蔚问:“人民英雄纪念碑用汉白玉,是否代表着什么特殊的意义?”嘿,这个问题,蛮好的,蛮有价值的。我们后面再说。刘桢卓同学问:“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十层楼高,那作者是如何观察如此仔细的咧?”(哄堂)“其中是否有捏造的不实之处呢?”(笑声)

这个——这个问题我不是很好回答啊。我觉得,作者还可以带望远镜看看的,是不是?(笑声)嘿嘿。没有带望远镜,那个碑是很高,但是那个字也很大,是吧?毛主席题的那个碑名啊,一个字有好几米大的!所以啊,二十层楼高都看得见,是啊,是这样子的。啊,吴梦柯同学问:“老师你的年龄是多少?”(笑声)这个,这你们说我多大? 生(七嘴八舌):四十……六十、十八 师:十八?!生:已过花甲…… 生:比我爸大。(笑声)

师:对。反正比你爸爸大,反正比你爸爸大。就是这样子的啊。这个,等一下,下课我再告诉你啊。(看纸条,稍顿)今年是我的本命年,你们算多大?(笑声)龚皓莹的问题是:“您是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的?”(笑声)我是当老师的啊。(笑声)龚皓莹还问:“我以后有什么有关语文的问题能问你吗?”欢迎啊。(笑声)

这个同学没写名字,他问:“为什么到1952年8月1号才动工兴建?”

这个是这样子的:奠基是在建国前一天,1949年9月30日,是吧?先奠基、动土了,啊,奠基了,然后那个设计在经常改。啊,我为了教这个课啊,看了不少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书,我都快成了半个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的专家了,我了解很多有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素材、逸闻趣事啊,包括人民英雄纪念碑那个朝向啊,原来按照中国的历史,宫殿的大门都是朝南开的,天安门在北面,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天安门的正面,那么原来设计的时候纪念碑正面也是朝南的,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几个字是朝南的,背面是毛主席起草周总理书写的碑文。已经开工了,一个国庆节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检阅的时候啊,他就看着那个人民英雄纪念碑,他看着正在施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他就说,为什么中国的庙门都一定要朝南开呢?然后中央领导同志马上要求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朝北!就是正面对着天安门。据说,这样一转,就代表中国共产党扭转乾坤!(哄堂)就这样子。所以现在呢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是朝北的,跟中国的传统建筑情况不一样。

这个同学还提了个问题很有意思就是说:“为什么碑上不含英雄的名字咧?”这是个很好的问题。等下再说。

陈誉尹同学提了个很有趣的问题,昨天晚上我就一直觉得这个问题给我带来很多快乐,她问:“毛泽东是怎么样把字写在石碑上的咧?”(哄堂)欸!——我也——我昨天晚上反复在思考:毛主席怎么样把字写在石碑上去的呢?(哄堂)(师忍俊不禁)啊,毛主席是写在纸上的,啊,然后,刻在石碑上去的。戴莹颖问:“为什么毛主席要亲自执锨?”这个刚才已经说了,刚才已经说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我国有史以来最高最大最雄伟的一个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碑,所以毛主席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者和国家领导人,当然是他动第一锹土,是吧?第一锨,或者第一锹,啊。这个同学还提到:“为什么两次提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字?”实际上是三次,三次。这个我在备课的时候,原来把它作为一个问题设计的。后来我又把它删掉,因为问题太多了。这个同学提出来以后,我又把它加进教学计划中去了。这个问题等一下再说。谢婉莹问道:“为什么碑文上的内容要分为三个时间段?三年来、三十年以来、1840年以来,为什么不全部合为一句话?”这个是深度思考啊,深度思考。这个问题等下再说。还有的同学提到:“这个作者为什么要写让人感到这——么沉闷的文章呢?”(笑声)你们年纪小,不喜欢这类文章啊!

还有,郭菁。郭菁哪里啊?举一下手。(环视)啊,郭菁提了很重要的两个问题,我放在最后讲,她问:“人民英雄纪念碑是赞颂英雄,还是基于纪念中国的这段受屈辱的历史?中国人会记住这些历史吗?这些浮雕只是象征吧?不能真正让中国人有民族意识。”我昨天我把这两个问题揣到荷包里,今天上班坐在车上我还在看。

还有好多同学提了很多很好的问题。因为时间关系,我把它归纳了一下。(放投影)

(一)教学意图

1.老师为何选择这篇课文来讲呢?

(二)建碑意图和作者写作意图

2.作者为何要写这篇文章?人民英雄为什么永垂不朽?

3.为什么要建这座纪念碑? 4.为什么毛主席要亲自执锨?

(三)文章顺序和线索

5.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全文的线索是什么?(乱与散)

(四)浮雕内容

6`.为什么纪念碑上只有中国近代史的事件,而没有中国古代的英雄或事件呢? 7.为什么碑上没有具体的英雄的名字?为什么没有以个人来雕刻? 8.为什么选取8件事作为代表?

(五)碑文的理解

9.为什么碑文要分三个时间段,为什么不全部合为一句话呢? 10.为什么碑文是从现代走向历史来写的?

(六)对文本的深入思考

11.“英雄”在老师心目中是什么概念?

12.文章为什么两次(应为3次)提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字?

13.人民英雄纪念碑大量使用用汉白玉材料是否代表什么特殊意义?

14.人民英雄纪念碑是赞颂英雄,还是纪念中国这段屈辱的历史?(郭菁)

15.中国人会记住这些历史吗?这些浮雕只是象征吧?不能真正让中国人有民族意识。

我解释一下屏幕上的归纳。有的同学问为什么要选这篇文章来讲。我刚才讲课之前已经说了一下其中的一个原因。另外,这个教材是个经典教材,这个课文啊,人教社的教材最近把它删掉了;我对人教社的做法就不是很懂。其他版本还有保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这片课文我认为是很好的啊。(思考)我讲完这个课,我会给人民教育出版社写封信,建议他们……建议他们恢复这篇课文。第二个呢,建碑的意图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大概就是同学们提的第二类问题。

第三类问题就是文章的顺序和线索。本来是记叙文才讲线索,但有的同学提到这个问题。顺序是管乱不乱的问题;线索是管散不散。好像一个珠子有线索它就不散嘛。顺序是管乱不乱的问题,线索是管散不散。这篇文章呢,当然提线索也是可以的,啊,也是可以的。

第四类,关于浮雕的内容,啊,这个,很多同学都提到了,为什么只写近代史的这些事件,而不写古代的事件?我多次听老师讲过这篇课文,但是这些问题我在听课的时候啊,老师们都没提出来,我们同学们提出来很有价值。为什么毛主席的那个碑文,最远只是1840年以来的?第7个问题,为什么没有具体英雄的名字?甚至我们还具体地说,董存瑞也没有,黄继光也没有——啊黄继光是抗美援朝的咯,是吧?那董存瑞是解放战争的,为何也没有呢?刘胡兰也没有!啊毛主席也没有,周总理也没有,一个领袖人物也没有!是什么原因?为什么选取八件事作为代表?

第五类,关于碑文的理解。为什么要分为三个时间段?为什么不合为一句话?等等。第六类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我大致归纳了一下,同学们提的问题跟我在广州评课的思路大体一致,就是说我们今天啊,我想带领同学们啊,从这三个层次来细读这篇经典的说明文。一个从文章学的角度——刚才同学们提的1——8个问题,大概是从文章学的角度,啊,大致上,啊。第二个,9——10,大概是文学的角度。当然文章和文学是不能完全分开的,文章写得好,就是文学了,是不是啊? 11——15,包括8,大体可以看成文化的角度。

关于为什么要讲这篇课文,还有一个原因是:外边有人说我们是深圳语文味流派、文化语文流派,这个流派就是以我为主的。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我们今天也把这个课上成文化语文,看看里面——我们看看里面有没什么文化的内涵。刚才同学们提的很多问题属于文化问题。下面我们开始通过研讨这些问题来细读文本。(放投影:

三、细读文本)

三、细读文本

师:下面,我们按照文章、文学、文化的思路细读这篇课文。(放投影:

(一)从文章角度细读)同学们看屏幕。

(一)从文章角度细读

细读的第一个层次,啊,从文章的角度来细读。我们把同学们提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为我们的教学思路:(放投影)

1.建碑的意图和作者的写作的意图。

师:这个呢,同学们啊,讨论一下,然后你们自己回答,好不好?你们自己回答。还有碑名是否可以改为“民族英雄纪念碑”?这涉及到你们提的问题。(学生讨论;师与一生交流)

你说一下。你把你刚才的意思说一下。好,听他说一下。

生6:我觉得不可以改为“民族英雄纪念碑”,为什么呢?因为民族英雄纪念碑——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嘛,民族英雄纪念碑意思好像就单一的一个民族。那么如果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话,就是我们全国所有人民的英雄。所以用“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个名字比较好一点。师:(轻拍其背示意坐下)有点思想,有点思想。我们中国是五十六个民族。这一个民族的英雄,在那一个民族啊不一定认为是英雄。你比如说——诸葛亮。诸葛亮有些少数民族就不喜欢他,是吧?不喜欢他,因为他当年曾经带兵征服过那些少数民族,是吧?呃——历史上有些问题不是很好解决,像这个岳飞啊、文天祥啊,都是属于民族英雄,但是这些人毕竟比较少。但是实际上,中国历史,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呢,既有民族英雄的功劳,也有,或者更重要的是,千百万,千千万万,人民英雄,人民大众的功劳,是吧?所以用人民英雄纪念碑比较好。另外就是毛主席他还反对啊……(有同学举手想发言)啊,你想说?啊,好,你说。

生7:我觉得,因为我觉得,这个浮雕,就是这个纪念碑,记录的了很多事情,比如说像虎门销烟啊,然后像五四运动等等的这些事件。而这些事件呢,就是正好在整个中国冲破思想牢笼的这个阶段发生的。就可以象征着中国人民不但是摆脱了自己落后的局面,而且还为全世界做出了一个——呃——那个——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成功这样的一个楷模。所以说她领导全世界人民走出了那种被奴役的那种生活。所以我觉得它其实是有一个全球意义的,应该是全球人民来纪念的东西。师:啊,好。(掌声)不错不错。这个同学讲得有一点深度,啊,有点深度。尽管有个别的用词不一定很准确,但是你这个意思啊,很有点深度,啊,很有点深度。还有点全球眼光,啊哈,你把中国历史放在整个全球文明当中来看的,是吧?所以——在你这个年龄当然是相当不容易的。(稍顿)还有没有同学要说一下?想说的?有没有?机会难得啊。

(打开链接)这里有一位诗人啊,叫周振中的诗人啊,写了一首诗,诗的题目叫《人民英雄纪念碑》。(放投影:周振中《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

周振中

大的磨

砥砺着

民族的意志

你看这首诗它是模仿纪念碑的那个外在形象写的。“一/尊/巨/大/的/磨/刀/石/砥砺着/民族的意志”。这首诗应该说比较形象的揭示了这个纪念碑的意义。很多同学说,为什么要建这个碑啊?为什么?这首诗,它把这个纪念碑的形象——纪念碑是石头做的啦,又像一把刀,是不是?它这石头是磨民族之刀的!这个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磨民族之刀的,是吧?让我们民族之刀永不生锈!永远发亮!是吧?就是这个意思。是吧?这就是建纪念碑它的意义了、它的意图。(放投影)

2.关于顺序的问题呢,是说明文教学里面很重要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并不难,是不是啊?呃——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位同学说说看?

生8:呃——我觉得它是按照作者的位置的移动,就是他走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按照一个逻辑顺序来写的……

师:他是走到哪就写到哪?再准确地说,啊,他是不是走到哪就写到哪?他走是根据什么走的? 生8:根据呃——先后——叙述的那些——观察的事物的那些…… 师:他根据那个浮雕的内容,那个历史的进程啊……

生8:就从现代往古代……往……从那个呃——中国近代史慢慢地一直往后…… 师:往古代还是往现代? 生8:往现代。

师:对了。对了对了。欸,这个作者我们要推想他可能开始看的时候,如果第一次去看,可能是按你说的这个,可能是乱看的,先随便看有个大致印象,然后按一定顺序看。但是写文章的时候,就不能按第一次看的乱看乱写,它一定要有一个顺序的安排,是不是啊?写文章既要言之有物,又要言之有序,欸,有个顺序是吧?那么他是从鸦片战争开始,是吧?虎门销烟,一直到解放战争胜利,是不是啊?他按这个顺序来写的。开始如果是第一次都没有看到、没有看过纪念碑,他可能就是随意看。但是他要写文章,他一定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安排好顺序来写,是不是啊?所以不能够只是说他是走到哪就写到哪。那个不可以的,啊?好。

线索的问题……(有同学示意要发言)啊,这个同学你请,你想说什么?(伸出手臂示意)

生(女)9:我觉得这篇文章一共有三……按三种顺序来写。它既有时间顺序,也有空间顺序还逻辑顺序。从文章可以看出,逻辑顺序就是,作者先写人民英雄纪念碑最重要的碑名和碑文,然后呢,在描写碑身的时候是按照……从碑身的东面到南面再到西面再到北面这个空间顺序来写的。但是文章有些有部分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那就是碑文所记录的历史事件是按照他的时间顺序来写的,浮雕内容也是根据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来写的。师:(不时点头)很好很好啊!(掌声)她把……(掌声不断)这位同学她把说明文的三大顺序都很准确地说出来了,而且结合这个课文。她说它有时间顺序,还有空间顺序,还有逻辑顺序。是吧?说得非常好,啊,像这样综合运用的说明文,呃——还是不少见,还是不少见。当然我们初中同学写说明文,会运用一两种就可以了,比如说时间顺序啊、空间顺序,是吧?逻辑顺序稍微难把握一点点。那个我们慢慢来啊慢慢来啊。下面我们看浮雕的内容。(放投影)

3.关于浮雕的内容,这样三个问题,也是同学们提出来的:

(1)为什么纪念碑,上面只有中国近代史的事件,而没有古代的英雄或者事件呢?

(2)为什么碑上没有具体的英雄的名字呢?为什么没有以个人来雕刻呢?都是英雄群像,一共有172个人物。

(3)为什么选取八件事情作为代表呢?不选九件十件?选二十件不更好?是不是啊?思考一下,讨论一下好不好?唉,讨论一下。(讨论;师与一生交谈)师:好的好的啊。(拍掌示意)这个班,这个班同学很活跃,啊。那么,刚才我听了那位同学说得有些道理……(伸长手臂示意)来,请你发表一下。

生10:呃——第一个问题就是说,为什么只有中国的近代史哦?因为就是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人民慢慢慢慢地摆脱了封建制度的钳制,慢慢慢慢地走向了现代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走向了光明。所以就是从现……就是从近代史开始说起哦。

师:就是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革命的起点,对吧? 生10:对。就是人民群众对一些——欸——就是那些贵族阶级的一种反抗。

师:你们好像还没有学中国近代史吧?但是好像也知道一些这些情况,啊。刚才有位同学回答中涉及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从1840年以来,到五四运动,就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对吧?1919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共产党领导的,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吧?那么最后取得胜利的,就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取得了民族独立。这个在以前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没做到的。是没做到的。啊。好。那么所以它这个碑文,毛主席起草的这个碑文,就是从1840年开始的。是这样子的。这并不是抹煞古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和那些人民英雄的功劳。啊,第二个问题——(伸出手臂示意)好,好,你说。

生11:第二个问题就是,第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那个碑面太小刻不下。(哄堂。师大笑。)因为当时英雄有很多。比如说百万雄师过大江,你不可能把百万雄师都刻上。而且,第二个原因呢,可能就是因为毛泽东所领导的共产党她来自于人民,她所取得的每个胜利都是在人民的帮助下取得的。所以它……呃,没有刻具体的名字,而是刻一大群人更好些。师:太棒了!(掌声)第二点太棒了!就是她讲的这个!(掌声持续)

当然,要刻,有些英雄人物,也不是不可以刻的。刚才我说了,像董存瑞炸碉堡,是吧?呃——还有,一些领袖人物,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人民领袖,那都是可以刻。但是,毛主席反对突出个人。毛主席认为,英雄人物,那些像董存瑞之类的英雄人物确实值得纪念,但是,千千万万的人民英雄,无名的人民英雄,更值得我们怀念啊,更值得我们怀念!毛主席认为不是英雄创造历史,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解放以后,毛主席,啊——很多地方要建他的铜像,甚至有些城市里面呢,人大已经通过了建毛主席铜像的决议,比如沈阳,人大通过了,说要建个毛主席铜像,然后呢找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委托他们去拍毛主席几张照片。毛主席说:不行!你们别让我难堪,不能搞这个。到了后来,很多地方建铜像他也反对。文革的时候到处是他的像的时候,他也反对。啊,后来他反对没用。那是另外一回事情,不多说了。所以,毛主席不主张在纪念碑上刻个人名字,跟他的人民创造历史的观念有关……你看,领袖人物上面一个都没有,那些很著名的英雄人物也没有,刻的都是人民英雄群像,都是人民英雄。这个是第二个问题,大家自己能够解决,而且认识得非常深刻、很到位。啊,很到位!那么,第三个问题——(伸手示意)好好。那位同学,嗯。

生(女)13:我觉得可以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来回答这个问题。师:啊啊!(点头)

生(女)13:根本原因呢就是因为从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上面来讲,作者写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讴歌我们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和丰功伟绩。然后呢,因为这八件历史事件呢,是中国近代史的事件,这样子,这是一段中国屈辱的岁月。这样就更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然后直接原因就是:因为这八件事件是中国的比较伟大而且比较出名的事件。然后它的实物和记载资料比较全面比较丰富,所以就选了这八件事件作为代表。

师:啊——不错不错啊!(掌声)她说有一个根本原因,有一个本质原因,是不是啊?还有一个实物和资料的原因,是不是啊?实物和资料的原因呢值得讨论,但是你那个思维方式值得肯定:你看你在找一个问题的原因的时候,会找根本原因,会找次要原因。在你这个年龄能这样就相当不容易了,啊这样相当不容易的。答案的准确性那还在其次……好,你想说?(伸长手臂示意另一女同学)请你说。生(女)14:我觉得,用八件事情有三个因素。师:嗯,有三个因素。

生(女)14:因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咧,主题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上面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字。

师:哦——(笑声)毛主席写了八个字,所以作者就写八件事。呵呵,你这个思维还有点意思!生(女)14:第二个原因……

师:我今天晚上回去打电话问问,呵呵(笑声)。

生(女)14:第二个原因就是,这八件事情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发展。第三个原因,就是“8”这个数字比较吉利。(笑声)师:哦——对、对,“8”的数字比较吉利。说得很好,说得很好,啊。等一下我们还要讲到这个问题的。你已经把基本的观点说出来了。你看,大家提出的问题,其实在课堂上你们都可以解决的。啊,还有没有想说的?

好,我们再从文学的角度细读一下这篇文章。(放投影:

(二)从文学的角度细读)

(二)从文学的角度细读

师:我说过,文章和文学也不能完全地区分开来,啊,不好完全区分开来。但是呢,讲课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分一下,这文章写的好,就是有文学性,是吧,是这样子。但对于初中的同学来说,你们首先是把文章写好。文章写好嘞,首先把句子写通顺,中心写明确,层次写清楚。所以刚才我们讲文章的时候主要讲这些东西,对吧?那么,文学的角度,我们重点看看毛主席那个碑文,我们把这个碑文读一读,啊?我的教材到哪儿去了?(笑声。找教材)我的教材不翼而飞了啊,嘿嘿。(一生主动借与)好,那么,大家把毛主席题的这个碑文呐,来齐读一下,好不好?“三年以来”,预备——读!生:(齐读)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主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师:嗨!任何人听了你们这么朗读,都会永垂不朽的!(笑声)你看你们,我本来这几天身体不太好,一听你们这么一读,我精神就来了,啊,精神就来了。(放投影)

1.为什么碑文是从现代走向历史的?换句话说,毛主席为什么这样写?为何不从一千八百四十年那时起……

师:那么我们看你们提的第一个问题啦,为什么碑文是从现代走向历史的?换句话说,毛主席为什么这样写?为何第一段不从一千八百四十年那时起写呢?他为什么是这样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从一千八百四十年那时起”?这里头就有比较微妙的东西,意思要揣摩,要品味,所以我们就把它放在文学里面。思考一下,不讨论,好不好?(学生思考)

师:或者说,毛主席那段话改一下顺序行不行? 生15:不行。

师:那为什么不行?(伸手示意)你说。毛主席写的就不能改,是吧?呃,不是吧?好,你说说。生15:首先,我举一个例子啊,就是为什么有人类咧?就是因为有地球;那为什么有地球呢?就是因为有太阳系嘛;为什么有太阳系呢?就是有宇宙啊。这句话也是一样的。首先他先从近代开始说起啦,然后分层,递进啊,追溯到三十年以前,然后再追溯到一千八百年前,它的意思啊,历史含义都在逐渐地递增,让人感受到这些,这个历史的重要性和对我们的教育意义,让我们既要尊重人民英雄,让这些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啊。(同学中有笑声,继而掌声)

师:你们别鼓掌。他说的太多,我年龄大了,我没听得很清楚。你用两三句话概括一下你的思路,好不好?再简洁点,请你再简洁点说,用两三句话。生15:毛主席的这个意思是不断地在递进,不断地在加重。所以让我们,呃——那个气氛更好。(笑声)师:意思不断地在加重,是不是这样? 生15:是!(笑声)

师:那就是说,三年来的分量比三十年轻,三十年来的英雄的意义比1840年以来英雄的意义轻,毛主席是意思是不断地推进的,不断地加重表扬程度的,你是不是这个意思?(笑声)是不是这个意思?毛主席是不是这个意思?好,你请坐。(示意另一同学)好,你说。(示意学生15)你仔细听,啊。

生(女)16:我觉得,首先呢,如果说,碑文从现代走向历史的话,首先就会让我们最引以注目的就是现代,就是说人都要以现代为重啊,就是说,抓住今天是最重要的。可是在我们现在努力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却历史,不能忘记历史给我们的伤痛也不能忘记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所以这段碑文可以让我们在抓住今天的机会的同时,接受历史的教训,以前车之鉴创造美好的未来。(掌声)师:但是我觉得……意思我明白,我觉得还不到位,我想大家……同学们想一想啊,这里头,三年以来,是共产党领导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不是啊?前面还写到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再往前还有洪秀全的农民起义。在这样一些——啊,这个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这些事件当中啊,哪一个,是给中国带来最翻天覆地变化的?最重要的? 生(齐):毛泽东领导的…… 师:是哪一个啊? 生(齐):三年以来的。三年以来…… 师:“三年以来”是最艰苦,最关键,是吧?所以实际上,我们中国人说话啦,往往,不是所有的时候,在说人或事的时候,摆在前边的是最重要的。比如说今天,假如我们不是讲课,我们跟局长吃饭,那要局长先坐,我们才能坐,知道不?哎,这是中国文化是这样子的。所以我们只能在后边坐,啊,哈哈,是这样子啊。如果有老前辈,老前辈先坐,对不对?哎,我们年纪轻的后坐,实际上是这样子的,啊,对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特别是解放战争,是给中国的历史带来最根本性变化的,所以毛主席把它放在最前面强调,(示意15)知道不?哎,要倒过来,不是刚才我们有的同学说,它是逐层深入的,份量逐步加重的。有没有和我意见相反的?有没有? 生:老师啊……

师:啊?(伸手示意)

生17:老师,那我可不可以理解为,就是说,毛泽东认为他所领导的共产主义革命最伟大,来藐视前人的成果?(笑声)

师:啊,你说毛主席有没有这种心理是吧?是吧? 生17:有可能啊。师:很有可能哦!(笑声)哎,毛主席在重庆谈判的时候发表了一首写于1936年的被认为有帝王之气的著名的词《沁园春·雪》,是不是啊?能够背吗?你们能背吗?他写了多少皇帝啊?“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一起背一下?好不好?“惜秦皇汉武”,预备——起!背,背一下。生:(七嘴八舌)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师:(引导生,齐背)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文物……还看今朝——这什么意思?毛主席说,“惜秦皇汉武”,怎么样,后面说的? 生(齐):略输文采…… 师:“略输文采”,秦皇汉武么文凭低一点,小学毕业的。(笑声)唐宗宋祖,怎么样啊? 生(齐):稍逊风骚。

师:不会写诗,稍逊风骚。风骚嘛,风啊,国风啊离骚啊,是吧?成吉思汗呢?那是一介武夫,只会打猎,是不是啊,这些人啊,都成为历史的烟云,要“数风流人物”—— 生(齐):还看今朝。师:还看我老毛!(哄堂)毛主席大概心里是这意思,他当然不会这么写啦!但是,中国近代史——刚才有的同学提问题就说——是一部受屈辱受欺凌的历史。只有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才改变了这个历史。毛主席晚年为什么犯那么多错误,跟他个人有关,但是也跟他早年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的变化有关,那时候跟着毛主席就能够胜利,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知道不?照他说的办就能胜,是这样子。所以那些老一辈开国英雄都信服他,然后走向了迷信。是这样子。那么这里头刚才一个同学说的,毛泽东认为他所领导的共产主义革命最伟大,来藐视前人的成果?根据《沁园春·雪》,毛主席好像有点这个思想。但是,如果客观评价,毛主席在中国历史上,我们认为是最伟大的一个人物,对吧?要不然你不可能在深圳噢。对不对?哎。(笑声;议论声)(放投影)

2.什么碑文要分为三个时间段?为什么不全部合为一句话? 师:好,下面一个问题啊,为什么碑文要分为三个时间段?为什么不全部合为一句话?当然前面解决了,后面这个问题就比较好解决,是不是啊?好,哪位同学说说看?这你们提的,啊,好,请你说。生18:因为这三个时间段所象征的事情是不一样的。“三年以来”是指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1946至1949年的最后三年的解放战争时期,而“三十年以来”是指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至1949年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历史时期,而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1840年,这一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由此标志着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师:好!你说的层次非常清楚,好的,谢谢你啊。(掌声)我建议你还加一句,就是说,尽管像刚才那位同学说的,我们不能完全排除毛主席有那种傲视群雄的心理,但是,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变化,是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带来的。但是,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内容来看,从碑文来看,毛主席实际上是很谦虚的,为什么说他谦虚呢?根据他起草的碑文可以知道,毛主席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这个巨大的变化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无数的革命先烈的那个基础上,不仅如此,还在1840年以来无数人民英雄牺牲的基础上取得的,对吧?是这样子的,我是这样理解这个碑文的。啊,所以,毛主席尽管把他领导的革命放在前面来说,但是前面有无数个革命先烈,无数的人民英雄,付出了很大的牺牲。我是这么理解的毛主席的碑文的意思的,所以合到一句说就不好。分开说每个历史时期的英烈先烈的历史功绩,哎,都加以纪念。一句话,强调三年解放战争的重要,但是没有贬低历史上人民英雄的功劳,对吧?好,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太展开了啊。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细读环节,从文化角度来细读。(放投影:

(三)从文化角度来细读)

(三)从文化角度来细读(放投影)

1.文章为什么三次提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师:(念以上投影文字)从这个文化角度解读这篇文章,是一般的教学不注意的。那么,我们再看看,有的同学提到了,除了毛主席那个碑文以外,文章在叙述说明的时候提到了三次“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字,是吧?那么,文章为什么三次提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好,请你说说。生19:我觉得他应该是点题。师:啊,点题。

生19:为了深化主题。师:深化主题。

生19:令我们这些读者印象更常深刻些。

师:OK。很好,啊,很好很好!就是主要的意图应该是那个点题,点题。呃,你们写文章也要注意了啊,作文啊,特别是考试作文,啊。要点题,啊,要点题。不要搞得那么太含蓄,不要让改卷子老师要去给你归纳中心思想,你要点题,看见没有,这篇文章点了三次题,啊,点了三次题——当然,我们不是说文章要点三次题,不是这个意思啊。另外,那我还提个问题,他为什么是三次提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八个字而不是四次咧?好,你来说。生20:老师,“三”好听一点嘛,四、四、四多难听…… 师:“三”好听一点,“四”不好听。广东人是不是“四”不好听,是不是啊?“三”就比较多了,是吧?中国造字法,那个“群众”的“众”字,三人为众。那你说,“众”写四个人不行吗?三个人就代表多,代表多。当然在汉语里面,“三”代表多的情况呢,比较常见。但是,也有代表少的(如“三寸金莲”,“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一般代表多。比如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啊,那是说,不一定说的是三个人啦,就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当中肯定有一个可以作我老师的,肯定有一个可以做老师的,是吧?这是“三”表示多,老子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啊。你想说什么? 生21:老师,那我想提一个问题。师:好。

生21:那古代“三”不是代表多嘛,那“九”不是更好吗? 师:九是三的三倍啊。生21:是啊 师:哎。

生21:那,那不是说九是更加多吗?

师:呃——我带了一本书来了,叫做《中国神秘数字》,等一下,啊。(拿书)这个——你们有兴趣——到图书馆自个儿找啊。你说九代表多是也对的,确实是这样子的。那么为什么?它跟三有关的,它是三的三倍啊,详细了解就要看看《中国神秘数字》这本书。你想说?你说,啊。

生(女)22:我觉得可以这样子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刚看了全文,它这个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个八个字一共分别在全文的——

师:嗯——(翻看教材;学生亦然)

生(女)22:呃——前面两次呢是——是作者看到人民英雄,看到这个,一开始看到这个碑文的时候,而提出来的。然后第二次呢,是作者即将要开始介绍这个碑文的时候又再一次提出来。然后最后一次是作者把这个碑文给介绍完了以后,在最后一段收尾的时候再次提出来。这样子呢不仅能总结全文,而且还能点题,更主要的是使全文看起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个句子没有出现那么多次,没有显得那么罗嗦,九次的话那么显得太罗嗦。

师:好啊!你这个发言又有了一个很好的思维方式,就是说,你不是抽象地谈论三啊九的问题,你是结合课文来谈的。说第一次出现在哪里,第二次出现在哪里,第三次是在结尾的时候。学语文就要这样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啊,语言的好坏不能孤立的谈,一种语言它为什么好,孤立地说不行,你比如说,“恨”,这个“恨”,遭人恨可能是很不好的,是不是啊?一般来说,但是有时候说“我很恨你”的时候可能是“很爱你”啊,是不是啊?如果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下,是不是啊?我们看电视里头啊描写有时候年轻人闹矛盾的时候说:“我恨死你了!”(笑声)其实表达的意思是爱他的阿。再比如,老人家,老两口,六七十岁了,晚上吃完饭在散步,聊天的时候,老太太就说:“你这个老不死的!”(笑声)他真正……他要死了,她也很痛苦。她表面是表示一种恨,实际呢是爱。这就是一个语言环境问题。这个小孩素质很好,啊,思路很好啊。我们不再展开了啊。(放投影:)

2.为什么选取八件事情作为代表呢?不选九件十件?选二十件不更好? 师:(念投影文字)师:那么,你看,“八”字原来啊在汉语里面最早啊是一般的数字,但是后来,啊,这个——周易的八卦,佛教以及佛教传入以后,“八”字就变成很神秘的数字了。那么传说呢佛祖释迦牟尼是4月8日出生的,所以佛教对“八”字啊就很看重,中国文化对“八”字也很看重。比如说佛教有八大金刚、天龙八部、八戒、八百罗汉;军队里有八阵图,是吧?“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个啊写诸葛亮的;八卦掌,武术里面的;书法里面的“永字八法”,是吧?道教里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文学艺术里面有唐宋八大家、八大山人;饮食里面的八宝粥、八宝菜;还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好多词语:八面威风、八面玲珑、八斗之才、八面见光、八杆子打不着、八抬大轿、八菜一汤。(笑声)嘿嘿嘿,(生:八宝粥。)欸,还有八宝粥,八菜一汤是我们局长吃的,我们只能吃四菜一汤,哈哈哈哈哈……(笑声)开玩笑,啊。中国汉语里面有很多词语“八”的词语,哎,大家以后课外可以找找。我们看另一个问题。(放投影)3.汉白玉的特殊意义 师:(念投影文字)有的同学提到的——这个问题很重要的——啊,人民英雄纪念碑用汉白玉的特殊意义。大家知道这回事吧?明年的奥运会啊金牌是什么做的? 生:汉白玉。

师:不错不错,你们都知道了啊。报道这件事的报纸我今天拿过来了啊,(示意手中的报纸)是,就是用汉白玉做的。

玉文化为中国所独有。玉是中国最传统、最古老的饰物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就开始出现,经过不断演变,玉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最高的审美标准。而且玉本身的材质就名贵,玉的质地很坚硬,制作玉所付出的劳动力难以想象,一条简单的纹路都要历尽千辛万苦才能完成,体现出“美就是对困难的克服”的美学观点。而且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道德标准,古人云:“德者居之”,美玉无疑是美德的最好代表。中国人对玉的崇拜,就体现了中国提倡的一种人格的美。这一个设计之所以中标啊,就是它选择了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以玉。这个在其他的文化当中啊,没有的,或者说很少见的,所以这个玉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

我给大家看一些材料。这个——以我讲为主,(放投影)

你们看,玉在自然界中是非常稀少的,难以加工,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啊,它一直具有十分重要的象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道德象征,具有通灵魅力。这种现象刚才说了,在西方文化当中是没有的,或者是极少见的,在中国字典中能够找到的带玉字的成语,几乎全部是褒义词,你比如说:(放投影)

玉树临风,这是《世说新语》里面形容这个男性的这个,这个少年,啊,风度翩翩,啊,玉树临风——这是《世说新语》里面形容那个男性的那个少年啊风度翩翩。啊,玉树临风、玉石俱焚、玉液琼浆、玉洁冰清、玉陨香消——啊,说梅艳芳玉陨香消啊;玉叶金枝、以玉比德等等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化干戈为玉帛——在中国的成语里面,有玉的几乎全部是褒义词,可见中国文化当中玉的地位之高。而且这个玉啊,所有美女的形容词都可以用玉来形容,你看我挑了一些:玉女、玉人、玉颜、玉唇、玉腮、玉颈、玉肩、玉腰、玉手、玉指、玉腿、玉足,玉照。嘿嘿!(笑声)

我讲到此,大家就知道了,为什么人民英雄纪念碑要用汉白玉来做。知道了啊?好,知道了。(放投影)

(四)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

师:好,有的同学说,老师你为什么讲这个课文啦?除了刚才我讲过,本周一我在佛山听了一位优秀老师讲这篇课,并且评了他的课的原因以外——我给老师们发了那个老师比较老套的教案,是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反英雄”的时代,生活在一个丧失不朽意识的时代。我们看看这个著名诗人北岛的《宣告》,他只有三句——(放投影)我不是英雄

在没有英雄的时代 我只想做一个人。——北岛《宣告》

啊,没有英雄的时代!可是,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曾经有的时候啊——你比如说唐代,大家都争着做英雄,那些诗人都往前线奔,西域、边境,啊,都去建功立业。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也是这样的。但是,现在,今天,眼下,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啊,人们啊,观念有些变化,这原因很复杂,不是我们一下能说得清楚的。我们现在不仅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甚至是一个英雄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英雄的时代!那么,这样下去呢当然就很不好啊……我希望同学们从小要有点英雄意识,所以,我决定讲这篇课文。现在,我把这节课完整的课题最后确定为:(放投影)

本节课完整课题——

《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细读》 师:下面我回答同学们从文化角度提的一些问题。(放投影)

1.何谓英雄?老师你认为什么是英雄? 师:(念投影文字)有同学问:何谓英雄?老师你认为什么是英雄?(放投影)

英:草之精秀者为英 雄:兽之特群者为雄 ——(三国)刘劭:《人物志》 师:(念投影文字)

师:古人认为,所谓英,就是草木之中最优秀的;而所谓雄,就是动物中中最优秀的。古人刘劭是这么认为的。师:(放投影)

人:聪明秀出谓之英 胆力过人为之雄

现在人们认为,一个人很聪明,在智力上很杰出,就是英;胆力过人,有勇气扶困济危,就是雄。师:(放投影)我自己下一个定义。师:(念投影文字)程老师定义:

所谓英雄,就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

师:我昨天就这样反复地思考,我想:所谓英雄,就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说董存瑞炸碉堡。他确实是英雄。但是如果那个碉堡……那个炸药包很重他举不起来,他炸不了碉堡,那他也成不了英雄。(哗动)他举得起来,然后他又把导火索拉了,碉堡炸了,是吧?很多人都能够举起来,但是很多人都没有做。黄继光堵枪眼,是吧,也是这样子的,他那胸脯又不是钢板,是不是啊?他能堵,别人也能堵,但是别人没那个勇气,是吧?别人能做但是不敢做。能做敢做了,这就是英雄。是不是啊?比如说我们今天在台上,同学们一点都不紧张,是吧?也有一点英雄气概,有一点英雄气概!生:那老师你认为你是英雄吗?(笑声)师:(左手摸脸,笑)我想做英雄。但是,做英雄…… 生:难。

师:难啊。做英雄很难啊。我后面还有讲到这个问题。你这个问题很好。(放投影)“

2.呼唤全民族的不朽意识.师:(念投影)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左传》

师:我觉得我们这个民族现在呢,是吧,有一点鄙视英雄啊,当面可能说英雄好话,背后啊——可能会说他傻不拉几的,是不是啊?我觉得一个民族要壮大,后人要给我们这代人再建纪念碑,我们就要呼唤,曾经有过的英雄意识,和不朽意识。中华民族很早就有“三不朽”的追求:(激光笔指示投影)“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什么意思咧?大概意思就是说,《左传》里面说的,要想不朽,有三种办法:最上的一种办法——中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立德;其次,建功立业;最后,立言,就是写作,啊,就是这些东西很久了也不会废掉。此之谓不朽。当然,既能立德,又能立功,又能立言,那当然更好啦,可是一般人做不到,一般人做不到啊,能做到一方面就不错啊!但是我们要呼唤不朽意识啊!大家听一首很著名的诗——普希金:《纪念碑》。普希金,俄国最伟大的诗人,曾经写过一首著名的诗歌《纪念碑》,大家听一下。师:(放录音)没有声音啊?……没有声音啊?刚才有的。(播放录音)后台的电脑老师,大一点,声音大一点。……还大一点……我们再来,重头听,啊。(问学生)听不清?……它这个效果不好。……算了,它这个效果不好。等下我们看文本。

师:我们在回头看这节课的这个标题——《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我想通过这一节课,这节课的教学,不光是让同学们啊,学了一篇说明文,还想同学们呢,从小就有一种不朽意识,英雄意识。我们来齐读普希金的诗,来。特别是开头一段。看不看得清?(增大字号)来,《纪念碑》,普希金,预备——读!(学生齐读。教师同读。)同学:(齐读)纪念碑 普希金

我为自己竖立起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在人民走向那里的小径上青草不会生长,他昂起那颗永不屈服的头颅,高过亚历山大石柱之上。不,我不会完全灭亡——

我的心灵在珍爱的竖琴①中比骸骨存在得更长久,它决不会腐朽——

只要月光下的世界上还有一个诗人,我的声名将永垂千秋。

我将蜚声整个伟大的俄罗斯土地上,它现存的一切民族都将传颂我这个诗魂,无论是斯拉夫人骄做的子孙、芬兰人、尚未开化的通古斯人,还是草原之友卡尔梅克人。我将世世代代为人民所喜爱,因为我曾用竖琴②唤醒人们善良的心,在我这严酷的时代,我讴歌过自由,为那些倒下的人祈求过同情。噢,缪斯,听从上帝的意旨吧,不要畏惧人们的欺凌,也不必企求挂冠,冷漠地对待赞美和辱骂,也不必和愚妄的人争辩。注①②:“竖琴”有的译为“圣洁的诗歌”

师:这个“珍爱的竖琴”这一句啊,有的翻译成:我的灵魂在“圣洁的诗歌”中比遗骸存在得更长久。来,让我们再齐读一遍,来结束这个课。来,让我们站起来,同学们站起来,好不好?(学生起立)《纪念碑》,普希金,预备——读!师生:(齐读)纪念碑 普希金

我为自己竖立起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在人民走向那里的小径上青草不会生长,他昂起那颗永不屈服的头颅,高过亚历山大石柱之上。不,我不会完全灭亡——

我的心灵在珍爱的竖琴①中比骸骨存在得更长久,它决不会腐朽——

只要月光下的世界上还有一个诗人,我的声名将永垂千秋。

师:希望同学们以后能成为英雄!好,谢谢同学们!下课!生(齐):谢谢老师!老师再见!师:啊,再见再见再见!

(全场热烈掌声)

三、程少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大型演示课之点评实录 程少堂:各位老师,我比较累啊,呵呵,腰很疼。

最近,有两个多礼拜呢身体不是很好,就是——不好意思在这里说——底盘不好,底盘不好。刚才我腰特别疼,讲完了以后,就感到特别累。但是今天这么多老师来,我很感动!

为什么讲这节课呢?在上课之前,我已经说了,就是在本周一在南海,广东省教育厅教学研究室搞了一次优质课展示,讲课的大都是以前广东省教学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第一天上午是两堂说明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和《罗布泊,消失的仙湖》,其中第一节讲《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小伙子几年前曾获得广东省初中教学比赛第一名,是顺德碧桂园学校的。两堂说明文讲完以后呢,省教研员冯善亮老师要我评课。我重点评了曾获省教学比赛第一名的那个小伙子的课。我觉得省里头比赛第一名的那个老师,素质非常好,但是呢,还有一些地方,特别是在处理文本方面啊,比较老套,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我当时的评课思路比较新,反响比较大啊,不少老师说我的思路一线老师想不到,佛山市教研室唐副主任也是语文教研员,他也是这观点。于是我说我回深圳去讲讲这节课!

公开课我们很少看见讲说明文的,今天这个课我就是想给老师们提供一个新思路,就是说,说明文有没有其他的讲法,能不能讲得学生有兴趣啊?外边说我们是深圳语文是“语文味派”或“文化语文流派”,那么“语文味派”或“文化语文流派”是怎样处理这篇教材的啊?就是这样子啊!好,我不多说了,那么这样,我们首先欢迎教苑中学的特级教师陈继英老师评评我这节课,请陈老师简单地来说一说他的感想好不好?大家欢迎。(掌声)

陈继英(深圳市教苑中学特级教师):尊敬的唐局长、各位老师,承蒙程老师的看重啊,让我讲两句,我就简单地讲一下。按照我的水平呢,评价程老师的课,实在是力不从心。好在下边呢,还有我们唐局长作点评,我就抛砖引玉。

听了程老师的一节课呢,我有几点感觉。第一点呢,我以为,程老师还是有英雄意识。首先,这一节课,应该说是有胆、有识。我们大家都知道,程老师将我们深圳的语文味、深圳的文化语文推向了全国,现在在全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大的影响。这和程老师的英雄意识,是密不可分的。有这样一句话:有胆者,才会有识。如果没有胆,那么,不敢讲,不敢说,不敢提出自己的教学理念,那么,自然也就不会引起影响,也就不会引起改革,也就不会有创新。所以我认为,程老师的这一节课,就是一种探索,一种不息的探索。其实据我了解,有很多和程老师关系不错的朋友,多次劝程老师,不要再讲课了。但是,程老师乐此不疲,以此为乐。我非常感动。(掌声)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觉得这节课,立意高,是大手笔!它着眼于人生的发展的角度来立意。这是不容易的。这节课的题目就定为:《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呼唤英雄,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篇文章,放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上来思考、来教学。这是一般老师做不到的。当然包括我,肯定是做不到的。另外,所有的问题,都来自学生。这就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提出问题,就培养他的发现精神。新课标很强调发现和创新。所以这种立足点,颇值得研究,也很值得我们学习。这一点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展开了。

第三点,程老师在教法上,采取了鼓励和激励的办法。因为他的激励,老师们已经看到,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生成性的问题,不是他原先准备好的话题了。他在课堂上就生成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一起探讨,甚至可以说是学生在很有兴趣地主动探讨,这应该说,程老师的激励所起的作用,非常大。而且学生提的问题呢,还有很多的有深度有见解的地方。程老师呢,不断地鼓励同学们提出问题。比如说有个女生啊,程老师鼓励她:“你提的问题非常得独到,非常的深刻、独到,像你这样年龄的同学能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实在难得!”这种鼓励,对这个同学,我想,对终生都是有影响的。

第四点,我感觉,就是程老师上课啊,确实有了大家风范,那就是——收放自如。他能放得开,无论是文章、文学、文化,他都能收放自如。扯得很远,到了文化上去,“八”字上、“三”字上、“九”字上,这都是中国文化,但是都能收得回来,都能到这个文本上来探讨,决不离开文本。所以我感觉,这样收放自如,是不是到了炉火纯青了?很难再有发展吧?反正我觉得,收放自如,这一点做得非常好。最后一点呢,我想说的,就是程老师的课,他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较好的提升。我们平常听一般老师的课,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这个同学的发言,不错,很精彩;另一个同学的发言也不错,也很精彩。读了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写得很妙。究竟妙在什么地方?究竟好在什么地方?学生的发言还有没有不好之处?我听了尤其是年轻一点的老师的课,几乎是没有什么指导。而程老师,他对学生的发言,既有中肯的肯定,又有指出他在发言时候的不足,同时给他加以引导。我觉得这是老师高于学生必须要做到的。如果你对学生的指点,不能让他在思维上、在语言上、在认识上有所提升,这一节课是平面化的发展,是平面发展。如果他有发展,它是立体的,就是提升。所以我认为这是非常有启发意义的一节课。其他的方面,我也想不到多少了。谢谢程老师,谢谢各位领导,谢谢各位老师!(掌声)

程少堂:感谢陈继英老师的评点!没有他说的那样好啊。呃——那么今天我看,刚才课间老师们出去了上洗手间又很快回来了,又回来了。我想大家很快回来了主要原因是想听唐局长评课,因为很多语文老师都听过唐局长的精彩评课的。我的课,刚才说了,5年前的《荷花淀》,唐局长评课的那种高度,那种震撼力,给深圳语文老师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我想不用我来表扬局长啦,哈。那么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唐局长评课!(掌声)唐海海(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老师们好!我不敢像陈老师那样评课啊。这个因为我也不是语文老师……这个麦克风声音好像有点断断续续的。我只是说一下自己的感想。(用两个话筒)

我在想啊,我一直非常喜欢和感兴趣,也非常神往我们少堂老师的课,但是我也最怕评他的课。因为他的课呢,有一种天马行空的、已到化境的感觉。今天这节课呢,让我又一次产生了这种感觉。我只能从学生的角度和非语文老师的角度来谈谈我听这一课的感想。

首先我觉得呢,我们文人,最大的毛病是文人相轻。我建议我们大家呢,以后在听这种具有勇敢精神的课的时候,用一种相互欣赏的态度和高度,来面对这样的行为和这样的教学。因为我觉得少堂老师——你们已经看到了——这节课上到以后啊,他身心俱疲,坐在台上我都觉得都很勉强。但是实际上呢,我们在座的每一个老师平时上公开课都是这样的。老师最怕的是公开课,最怕的是过堂。而且上完课以后呢,直接的感觉就觉得自己啥也不是了。好像觉得自己遗憾很多、漏洞很多、败笔很多——这课我怎么会拿出来给别人听啊?等等等等诸多感受。因为我也是老师出身。但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评论员非常非常容易。最难得的就是那个敢于做自己觉得力所应该及的事的人。同时呢,也应该说是那些愿意让别人啊,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不怕别人否定和批判的,那样的运动员和演员。其实今天呢,少堂老师他是完成了一节对这个特殊的课的一次再创造。我是觉得这堂课非常非常不好上。选这个课也很难为人。因为这节课看起来是说明文,但是它又有一种呢,与正统说明文区别很大的这样特点的文章。因为它说的是人民英雄的纪念碑。所以这里面可能有的老师会用一种大气磅礴的方式来构思这节课,它是史诗嘛,要有一种厚重嘛。有的老师可能会用一种庄严、深刻的方式来构思这节课。也可能有女老师呢会用一种清丽温婉的风格,侃侃而谈,跌宕起伏,来让这节课呢,处在一种起伏状态给孩子以感染当中。也可能有人呢就是照本宣科、完全白描地,把它作为一个纯说明文来对待。因为这篇文章呢——我认为是文体不够纯啊,所以它给老师上起来就特别难。因此我们要评判这篇文章的教学的时候,要我们在座的语文老师来看,假如你从否定的意义上来谈,我觉得在座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说出十种以上的理由,要否定这节课的话。但是,他不见得敢上来上。所以我觉得在这个方面呢,我连续听了少堂老师两节课,我觉得他身上呢,是有一种不仅是胆识,而且还有才,还有情,同时还有独到的文思。

这节课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呢——应该说,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也站在老师的角度啊——学生应该说是问、想,这个想包括深思啊,包括说、包括阅读、包括归纳、包括认识的升华、包括对这篇文章的品味。还有他们最真实的思考。我们无一不看出来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完全处在原生态状态水平的课。它没有任何造作之气。这种思维的原生态呢,给老师的课堂上的引导和驾驭啊,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但是我觉得这种课的构思,恰恰就是少堂老师的本意。他不想去把这节课在结构上、在时间上、在进度上、在内容上,甚至在语言上,都字斟句酌地设计好,用一种“完美的刻板”来表现这节课。我想是这样。因此这节课呢,它收到了它应该有的效果。你们可以看到,今天的课堂上,迭起高潮、掌声不断,是孩子们从孩子自身内心发出的欢呼,这里面没有孩子们对老师的那种好像所谓的肃然起敬的英雄般的膜拜的掌声。没有。这恰恰说明什么?恰恰说明我们少堂老师没有在自己身上去刻意求新,也没有在教学行为上去刻意求变,更没有哗众取宠,也没有在刻意渲染自己的才华,他更不包办这个课堂。他也不拘泥于这个课堂他自己原来的计划、进度,和节奏,这是大师级的胆识和才华才能够做到的。但是我们假如我们换一种模式呢,我们把这节课设计得非常的严谨和刻板的话,这堂课也许五味俱全,我们老师们也很难提出什么批评的意见。但是,它恰恰失去了那种生态的、对学生主体作用充分激活的那种大师的感染和引导。这是我的第一个感觉。

第二个感觉呢,从学生的好恶和口味来说,学生肯定喜欢——我们自己也当过学生。喜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它有一种求学的快乐。我刚才把这个课堂,这个整个结构我都做了非常详细的笔记,而且我还可以把这笔记啊,我回头我把我这个原生态的笔记啊,赠送给少堂老师。学生的这个好恶是什么?这堂课我们大家都看到了。这堂课求学的快乐指数非常高。而且学生只有在充分轻松和快乐的状态下,他的思维和智商的活动才能达到峰值。这是我们老师应该知道的教学规律。那么我们且不说学生的活跃和开朗,且不说学生的那种积极,和那种受老师肯定和欣赏的那种愉悦。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到,学生和老师在共同完成一个唯美和崇高的享受、唯美和崇高的追求。但是这个唯美和崇高的追求呢,少堂老师没有用一种左话、空话、套话,他往往是用最轻松、清新、自然直白的语气,没有突出自己语言的那种豪华,他作为语文老师,我相信他能说出很多豪华级别的语言来,但是他恰恰不在这个时候啊,用这个东西去压抑学生的语言。他用一种最清新直白的方式,引出学生最原生态的最真实的语言。所以这里面呢,他的对学生的那种充分的尊重,让我们感觉到,是这节课的又一个特点。那么这种特点呢,我觉得,信息量是庞大的。唯美的那种享受,是包含在整个课当中的。他没有刻意自己用诗意、用旁征博引的方式,用展示个人知识才华的方式,用那种厚积薄发的那种所谓的博和杂。但是,他引导学生去博和杂。引导学生去延伸自己的思维、求学的触角。

而且我觉得少堂,平时是一个思维和语言都非常锋利的人。但是这节课呢,他恰恰藏起自己那种犀利的思维和谈锋,他要把学生这方面的触角给调动起来,所以他就是刚才陈继英老师说的,形散而神聚,这是真功夫啊!这种真功夫,我觉得他恰恰把自己按新教材和教改来定位了,就是他的教学是以学来定教的,以学来计划教的。他并不是自我表现,我今天最感动的,就是他不矫揉造作,不刻意表现教师自我,完全是以学生为主,在表现一个老师的阶梯作用、穿针引线作用、激活欣赏作用,这也是现代教学建构主义的真谛。

那么第四个特点呢,我觉得,罗外的学生善学、肯学、会学、真诚、懂礼貌,会学习当中还懂得会尊重老师,因为他们平时的学校的治学的基础,造成了今天这节课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和配合,让我们感觉到好像已经是有起码两年基础的,他们自己的语文老师的那种感染和互动。我觉得这也是功夫。我们要否定一节课啊,说实话太容易了:你有没有突出重点?你的启发得不得体?你的时间划分科不科学?你的教态是否自然?你的语言使用是不是斟酌好了?分寸感强不强?等等等等,但是真正那样的话,我们语文老师还有风格吗?还有自己吗?

那么第五,这堂课的设计,是学生课前的问题的搜集。那么这种问的设计的呢,就造成了这节课老师的归纳和引导问的时候,使这个课堂呢无形当中凸现了这节课课堂的深刻。假如对这些问题,我们课堂上临时再来搜集罗列,那是不一样的。因此这节课实际上它已经两头延伸了:学前,孩子的主动性得到了尊重;课堂上,孩子的主动性主体性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课后,我想孩子们还会乐此不疲。孩子们需要我们这样的老师。少堂老师不是那种经典的那种大师。为什么说不是经典的大师呢?经典的大师,过去我的老师当中我记得语文老师啊,有的是慷慨激昂滔滔不绝,气势雄辩,然后呢激动之处啊唾沫飞溅,这也是一种风格啊。但是他恰恰呢他是自己已经入了那个情境了,他是好老师啊。那么也有的语文老师呢,旁征博引,或者是连板书的书写等等,用那种这个书法式的方式来写板书,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也是风格。还有的老师呢,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有的老师甚至当场吟唱,然后余音绕梁。还有的老师呢,忘情之处就是那种喃喃自语,念念有词,完全忘却学生的存在……这都是不错的老师。但是这些老师呢在考虑自己风格形成的同时呢,他忘了他是教学,他忘了学的那个本体和主体的存在。所以我觉得,少堂老师恰恰把握了新课程的核心真谛。所以老师的再创造变得更困难,老师再创造的空间变得更无限了,老师再创造的水平变得更难以评定和飘忽了。因此在这个时候,敢上这样的课,我觉得,很伟大。我作为听少堂老师课的学生,我觉得他很伟大。学生会爱这样的老师,会喜欢这样的课。我们一定不能削足适履,造成我们所有的语文老师最终只能够千篇一律!这才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悲哀!其实啊,少堂老师送过我一本书,《程少堂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他谈了“语文味”的问题。我就在想,少堂老师对自己“语文味”的界定啊,他还是比较谦虚的。但是在这一节课上呢,我看到了少堂老师上课的“三味”元素:一个是他以文来显味。既然你这篇文章不是纯粹的说明文,我就根据材料来显味。第二是以情定味;第三是以理入味。这个理是教学之理,是学生求学之理。这三味,在他的课堂上已经炉火纯青。对语文味的其他含义呢,我问过……我求教过少堂老师,少堂老师呢给了我一篇中央教科所《教育文摘周报》记者采访当中他的回答。我始终在想啊,语文味在哪儿?后来再想,语文是应该有自身其味的。因为语文啊它是人文精神和语文素养的综合,应该是我们的总体教学目标。那么这种学科,它和其他的纯理性的学问还不太一样,它不是勾股定理,也不是化学元素,因此呢,它在说理的时候,它就不是纯理性的,它一定是用文学的方式,有感染力的方式、有韵味的方式,来说清一个道理。语文就是要让孩子们掌握这门工具。这个工具自身的特点,就在于它有熏陶性,它有感染性,它有韵律的特点,它有历史和百家诸说的特点,它更有呢所有的文学巨匠风格各异的特点。那么这个风格各异,我想就是“味”。那么语文老师,我看我们很多语文老师上课是怎么上的呢?我觉得中国最应该改革的就是语文课。我们很多语文老师上课能上出嚼蜡之味来!——这也是味啊。为什么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十二年我们读了多少名篇名家之作,但是我们有多少个语文老师,能够懂得按数千篇的名篇的名家的风格,用不同的风格,就是不拘其一味来传播和感染孩子呢?我们有些老师,终年不读一书,长年不写一篇,有的老师连两种以上的语文的出版物杂志刊物,或者说著名的出版社,都不见得能报出来!因此剩下的就是以这一本书为据,围绕参考,集体备课,互相接近,到最后成为一个模式,看起来课堂非常的严谨和完整。但是,学生记住了你什么?

我要是少堂老师的学生,这节课我记住的不是这节课他的表演,这节课因为他没有去刻意表演。但是呢我记住了这个老师,能够让我们在这堂课上尽情地、极度快乐和带着极旺盛的求知欲去质疑老师、和老师互动的这个印象。那这就是这个老师的这堂课所表现的治教之风。老师要治学,但更要表现在治教上。这就是素质。真正的素质不是你教的知识,而是你教知识之外的剩余物。少堂老师今天知识之外的剩余物是什么?不光是他的博和杂,也不光是他的厚和深。也不光是他的锋芒,不光是他的清新,也不光是他的那种行云流水、对孩子的爱和肯定,他更有一种无限尊重学生的这样的素养。学生要爱,他能记住的,往往是自己曾经受过教诲的老师的这种德和这种境!

所以我又在想,这个语文味啊,我们过去讲语文,有文才,但是别忘了还有才情。所谓才情,它好像又比较杂了,这里面就有味儿了。它就不是那种嚼蜡之味了。因此,语文是自身有其味的。那么各个作家呢,他的成篇之中它也形成了其味。语文老师也有自己的“味”。他的“味”就是治学之味呀治教之味呀。他把这三味元素综合在一块儿呢,他才能够形成他的语文味。我们不要以为,语文啊,我自己经常在想啊,因为少堂老师给了我这本书之后我就经常在想,“语文味”这个词汇可能是少堂老师生造的。那么他生造的时候呢,他出发点是什么?这个味儿,实际是要求老师啊,不拘其一味。要百花齐放,百味纷呈啊。他要鼓励我们语文老师形成自己独到的个性和风格,让我们能够在课堂上呢成为能够不断地燃起学生求知之火的不同的火焰啊。这个味儿才是形成语文味的真谛。所以我觉得少堂老师啊,你已经自成一体,已经已成其味,而且其味甚美,而且你非一味不变。

我觉得在这儿呢,我为我在这堂课上呢稍稍懂得了怎么去体味“语文味”而感到欣慰,感到高兴,也对你充满感谢。而且我觉得呢,这堂课你开得非常的勇敢。敢选这样的课文,还开这么大规模的课,不是常人能做到的。但是,你今天展示的风格和你的探索研究,这种治教的精神,是我们大家应该学习的。而且这种风格的形成,对教化我们的弟子,那是一个功德,也是最值得仿效的。假如我们把我们两千多年的语文能够用这样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和这种丰富的情趣,来对我们的孩子们进行教学的话,我想,像今天这些初二的孩子,要是跟着少堂老师从初二到高三,他们这个当中,一定会出现一批极有才思和才情,而且能够把语文方面的优势、能力迁移到其他所有学科去的这样的一种深刻和独特的思维。所以我感谢少堂老师,我呢不是以语文老师的方式,我是以学生以读者以边缘的角度来看待这节课。这就是课改的呼唤,这也是我们老师当中以后能够不断出现巨匠的一个信号。愿我们在座的语文老师们,更多的都能够成为百味纷呈的语文教学巨匠。谢谢!(掌声)

程少堂:哎呀,我说什么呢?(笑声)我就要感谢今天这么多的老师!感谢袁良平校长安排这么好的教室,而且后勤服务完美无缺,连资料袋也还那么漂亮!我们是首次这么大型的规模的活动,学校里头主动给我们买资料袋的!今天会议的后勤准备完美无缺!我特别要感谢唐局长在五年前听我的课《荷花淀》,唐局长从头听到尾后接着又进行精彩的评课;今天啊又是从头听到尾,又评得如此精彩如此有启发性!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教研员,市教育局主管局长能够握下我的手,我就一辈子会记住。(笑声)局长能听我一次课,我死了还会记住。(笑声)局长能听我两次课,我想我三生以后还会记住!(笑声)我的感激之情无以言表,所以,我想,请我们在座的所有的老师,用掌声来——借你们的掌声来表示我对唐局长的衷心感谢!(全场热烈掌声)

今天会议后面还有中考的事情,我们欢送唐局长!还有袁校长,好不好?(掌声)(实录整理: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

谢海华)

四、程少堂说明文公开课再起轰动 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

少堂先生《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公开课小记 [语文味网站冰山报道] 4月28日下午,“深圳市中考语文工作会议暨程少堂老师公开课”借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的重点之一是少堂先生展示自己从事“语文味”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最新成果:《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细读》公开课。参加此次活动的是深圳市各区语文教研员、初三语文老师和闻讯而来的部分高中语文老师。特别令人受到鼓舞的是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唐海海先生亲临指导。700余人欢聚一堂,共享少堂先生亲自主厨的“语文味”盛宴。少堂先生的这堂公开课又将在全国中语界引发“海啸”级的震动,为夯实“语文味”教学理念又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细读》构思新颖,“语文味”十足,把说明文的文本解读引入了一个广阔的原野,那里芳草鲜美,生机勃勃。

课堂从检查预习开始,既检查了字词的读音和释义,还设计了专门的造句练习,造句练习推陈出新,把从课文中抽出来的不相关的两个词语要求学生运用到一句话或一段话中去(如“瞻仰”和“挑衅”)。这个环节既吸引了学生,更吸引了老师。学生的快速反映令这个小环节异彩纷呈,学习气氛很快就活跃了。接下来是学生的问题展示环节。少堂先生用他的睿智对学生的提问分别从文章、文学和文化的角度进行了归类,然后又发挥他最擅长的幽默对学生提问的水平进行了真诚的评价。少堂先生说:“同学们的问题既天真,又显真诚,更不乏深刻,令老师激动。”这个环节让课堂笑声迭起,学生的机敏和老师的睿智构成一幅春风拂面的美丽图画,让人心旷神怡。

第二个大环节是细读文本,这也是本课的重点。少堂先生分别从文章、文学和文化三个角度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讨。先生从文本中引导学生分析研讨诸如:“为什么毛主席的题词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可不可以用一句话来写”、“为什么浮雕是八块”(神秘数字“八”的意义)、“汉白玉的特殊意义是什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为什么在文中出现了3次”等问题。这个环节里高潮迭起,老师询问学生,学生质疑老师,思维积极交换,灵感频繁迸发,师生和谐共振。少堂先生还恰倒好处地引入了北岛的《宣告》、周振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普希金的《纪念碑》等诗歌来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笑声连连,师生共同探幽发微,如沐春风。

课堂最后一个环节是在探讨上述问题后,引出少堂先生高屋建瓴的灼见:在反英雄的时代呼唤英雄。引导学生对英雄的理解,最后在一齐朗读普希金的《纪念碑》的琅琅书声中结束了课堂。整堂课少堂先生收放自如,较之5年前轰动全国中语界的《荷花淀》,无论是构思立意还是课堂节奏的把握、气氛的调节和师生和谐共振等诸多方面,既一脉相承又更见大师风范。而罗湖外语学校的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敏锐的眼光、勇敢的探索精神也构成了课堂的美丽风景。课后,深圳市教苑中学特级老师陈继英先生从四个方面对少堂先生这节课进行了中肯的评价,陈先生激动的语调和深刻的见解,赢得了听课老师的热烈掌声。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唐海海先生的点评更为本次活动增添了一道美丽风景。唐局长分别从教学风格、教学流派、语文味理念、新课标精神以及少堂先生不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和课堂教学艺术等方面进行了个性化的分析。唐局长的评论有别于一般官员的应景之词,体现了一个学者型领导的博学和胸怀。近半小时的精彩点评虽然结束了,但听课人却意犹未尽,听了唐局长的点评,对少堂先生课堂教学艺术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是日风和日丽,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品尝语文味大餐,精神和灵魂再次接受了洗礼,这就是少堂先生给我们带来的享受。

上一篇:创造性的设计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的美术教学活动下一篇:手机市场营销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