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

2024-11-10

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精选8篇)

1.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 篇一

三十年电大情未了

蒋 麟

光阴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间,电大已经三十年了。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三十年心系电大情未了。回首往事,那令人难忘的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那一张张熟悉的脸庞宛若眼前。俯首思昔,我不禁感慨万千。这所由邓小平同志批准建立的、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诞生的全中国最大的大学,面对着那么多盼望着上大学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却上不了大学的青年人和中老年人,敞开了高等教育的大门。电大,曾为“四化”建设培育了数以万计的生力军,这个历史的贡献是不会被历史遗忘的。

受命建校

大学毕业后,我受所谓的“海外关系”的影响,被“充军”到三线,落户在苗岭深山峡谷中的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就是在这么一个艰苦的环境中,我度过了大学毕业后的十几年光阴,其间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暴风骤雨。一九七六年底,曾受几位要好同事的盛情邀请,给他们的孩子辅导功课,准备考大学。这些初中、技校毕业的学生尽管基础较差,但刻苦认真,那种渴望知识的愿望由不得你不拿出浑身解数来对待。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些孩子考上了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上海机械学院、上海铁道学院等大学,无意中使得我的名声鹊起。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下旬,我正出差在外,忽然接到局领导的长途电话,让我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立即赶回单位筹建广播电视大学,说是时间紧、任务重,一九七九年二月就要开学上课的。广播电视大学?我过去听都没听说过。是通过广播电视上大学吗?我只知道,当时在大城市有黑白电视机,可是在我们那个地处云贵高原偏僻的崇山峻岭中,根本就没有电视机,即使有了电视机又怎么能接到信号?还有,这种大学怎么个办法?等等。带着这许多疑问,我在一九七九年元旦前赶到了单位。

白手起家

办大学,谈何容易?!校舍没一间,桌椅没一张,学生没一个,教师没一位,怎么办?局领导说,你当校长,他管后勤,教师由你物色,在全局二千多干部中,不分年龄,只要愿意读,符合条件的统统招进来。说干就干,艰苦奋斗,白手起家,是我们这个学大庆先进企业的光荣传统。

于是,大家分头行动起来。几位局领导带了有关处室的同志在工地上转了一圈,决定把一个地势较为平坦的木摸场地腾了出来,作为电大的基地,光盖两排

房子,一排做教室,一排做宿舍。立马动工,三天完成。我则物色了五位毕业于北大、南工及华东师大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职的辅导老师,同时按文件的要求招收了二个机械班和一个英语班共九十位学生,他们当中,除了少数的高中和中专毕业学历,绝大部分是技校生和初中毕业生,年龄大的四十多岁,年龄小的十七、八岁,还有父子生,兄妹生等。

凭着建校批文买到了两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机,这玩意过去谁都没见过,都觉得很新鲜。接通电源,揿揿开关,只见白花花的一片,象下雪花一般,哪有图象?哪里有声音?什么都没有,只听见乱七八糟的杂音。这可怎么办?收不到信号怎么看电视上课?请教了行家方才知道,由于工地在深山峡谷,不建差转台是接收不到信号的。

于是,马上派两个装无线电的人去落实,另外几个人在附近几个山头上转悠,选择较佳的地址。两天后,在一个海拔一千四百米、面向教室、中间无山峰阻挡的山头上,开辟出一个二、三平方米大的平台,把差转台建起来了。从教室到差转台有三百多米的落差,其建立之艰辛难以言表。

本来已请木工做好了一批桌椅,但一放进教室里,发现教室里这台14寸的电视机太小,一放桌椅,旁边和两边的人根本就看不清电视正面。于是,又临时做了几十把扶手椅,课本放在腿上,笔记本就只好放在扶手处。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而又辛苦的准备,基本就绪,课本到后,就等开学典礼了。

新的一页

一九七九年二月的一天,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开学典礼如期举行。这个开学典礼不仅感动了电大的师生,也吸引了许多看热闹的人。他们也围在教室内外看电大的开学,仿佛观看许久不遇的大戏一般,因为这毕竟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是新的一页。

我们的学校在深山峡谷各处,学习条件比城市的条件要差多了。开学不久,电视机刚开一会儿,声音就突然没有了,屏幕上象有闪电划过似的,接着图象也没有了。等了几分钟,情况仍不见好转,该不是差转机出了毛病?马上派两名懂无线电的学生上山检查,待他们修好下山回到教室,已经过了下课的时间,一上午就这么过去了,学生没听上课觉得十分地惋惜。以后,又连续遇到了接收不到信号或停电等情况,这些问题使学生和教师的思想产生了波动,长此下去,怎么跟得上进度?!怎么办呢?经过商量,决定采取几条措施,变被动为主动。一是老师每节课都和学生一起收看电视,在主讲老师讲到关键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二是一旦电视信号接受不到或是停电,老师马上顶上去接着讲,保证教学进度;三是千方百计搜索各种教学重点,分析难点,巩固教学效果;四是学生认真做好作业,独立完成,教师则认真批改,每题都批,并做好讲评;五是抓好复习答题,经常小结;六是做好个别辅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尤其是对基础差的学

生,更要循循善诱;七是提倡学生互帮互教等等。

学校聘任的几位老师,虽然大部分不是师范毕业的,没有教学经验,但他们毕竟毕业于名校,有良好的基础知识,有的也曾当过“家教”。自担任电大的专职辅导教师以来,他们深知责任大,任务重,自觉地温习课本,坚持跟班听课,作业全部做一边,不仅仅是自己辅导的课程,其他的课程也尽量多听多做,一人可以负责几门课,而且英语课全部跟着听,这样不仅可以学到中央电大主讲教师的讲课技巧,而且对自己的业务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更为他们今后的职称考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想当初,中央电大的主讲教师个个都是顶呱呱的,教高等数学的邵老师,教英语的郑老师,还是教物理的、化学的,这些老师不愧是名校的名老师,深受师生的爱戴。

电大的教师们在辛勤的耕耘着,电大的学员们也在如饥似渴的学习着、努力地奋斗着。学员中年龄较大的几位,克服了基础差、底子薄的困难,一心一意抓学习,不但提高学习成绩,其精神令人感动。我至今仍然记得他——金庆禔,一九五八年的中专毕业生,读电大时已四十多岁了,比我们老师的年龄还大。他课前总要进行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笔记记得整整齐齐,十分全面,课后仔细推敲,不懂就问,习题集上的题目全部做完。特别是英语课,他下了很大很大的功夫。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他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比低他一年级的儿子的成绩还要好。而大部分年龄较轻的学员,也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虚心向有实践经验的师兄姐请教,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共同提高,那时候的学风、班风确实是好。还有,当初的考试都是全国统考,要求严格,考风也好,全省统一阅卷,流水作业,五十九分就是五十九分,根本不可能算你及格,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不及格的人数很少很少。我们学校也被评为先进集体,我也当上了优秀教师。真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在艰难困苦的年代,电大走过来了;在风风雨雨争鸣中,电大挺过来了。作为电大人,亲身经历和亲眼目睹了电大艰苦的办学历程,也是一种锻炼和考验,更加深深体会到,电大三十年的发展,离不开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更离不开许许多多电大人的共同努力与奋斗。心系电大,情牵电大,三十年电大情未了。

2.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 篇二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及内涵

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利格曼·谢尔顿和劳拉·金把积极心理学定义为利用心理学目前已具有比较完善、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 来研究人类的力量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积极的、潜在的力量、品质为出发点, 倡导用积极的心态来处理人的心理问题, 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自身的积极情感与力量, 激发优秀的人格品质, 并有效地利用这些积极的力量、情感、品质, 来帮助人们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并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做出贡献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幸福。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主观层面上的积极情感、体验和健康, 是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个人层面上的积极人格品质, 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人类成就的主要动机;群体层面上的积极组织系统, 积极团体与社会机构对人的幸福成长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新生常见心理适应困难

(一) 生活适应困难

大多数学生都是离开家乡异地就学, 他们需要适应校外环境和校园环境。首先是生活环境的变化, 他们在气候、饮食、语言、住宿等方面出现适应困难。其次是校园环境, 无人监管、军训活动、独立生活、作息规律等方面的变化, 会加重新生的适应困难。这些生活适应上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其正常的大学生活。

(二) 学习适应困难

学习不适应是大学生最常见的适应困难。与中学相比大学的学习方法、授课方式、学习环境、专业教学等发生变化, 加之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主动性等方面欠缺, 新生容易出现厌学、学习效率低、考试焦虑等一系列学习适应困难。

(三) 人际适应困难

维持已有人际关系、发展新人际关系是大学新生面对的社交任务。步入大学,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与高中生有较大变化, 主要有范围扩大、频率提高、方式多元等。在入学初期, 大学生尚未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前, 他们可能会过度沉迷于过去的经历。在人际交往中, 他们存在渴望交往与拒绝回避, 自我中心与依赖他人的冲突心理。那些原来就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的学生, 入学后的交往障碍会日显突出, 在主动交往、自我表露等方面存在困难, 容易产生自闭、自卑等心理问题。

三、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的方法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培养, 倡导发掘和培育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积极情感、积极力量, 以达到促进大学生自我不断成长的目标。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大学新生心理适应工作, 重点在于增加积极情感的体验、加强积极品质的培育、完善积极组织系统的构建。

(一) 增加积极情感的体验

积极心理学理论认为, 提升人的积极情感及体验, 是发展人的乐观、希望、主观幸福感等优秀品质与积极人格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与途径。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弗瑞德克森教授提出了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 阐释了积极情感不但有助于个人的幸福, 也会促进个人的发展。因此, 高校辅导员要有意识地提高新生在大学生活过程中积极情感的体验能力。其主要方法是:合理设定入学教育的目标, 诱发新生积极情感体验的动机;充分发掘生活中的积极情绪资源, 关注新生情感体验的积极面;重点突出对情感体验进行反思, 升华积极情感体验。辅导员、朋辈辅导员要与新生进行深入交流、沟通, 了解他们的过去经历, 发现他们心理不适的症结所在, 认真倾听他们的叙述, 引导他们发泄消极的情感体验。接着, 辅导员、朋辈辅导员就要对新生的消极情感进行引导, 使他们不仅看到消极的一面, 更要让他们以积极、感恩的态度对待这些经历, 使他们能够从中看到积极的一面, 从而体验交往后的愉悦、成功后的快乐等, 让他们渐渐感受到当下的幸福。通过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 增强新生的积极情感体验, 使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同时, 还要注意提高新生的感悟能力, 促使学生人生感悟和积极情感体验相互促进, 进而有利于培养新生自尊、自信、乐观、希望、幸福等积极品质。

(二) 加强积极品质的培育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 积累了大量的积极心理元素, 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积极、美好的人格品质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可以被激活, 发展为积极的心理品质、心理特征。积极心理学重点关注于塑造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 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手段来培养他们, 以期造就完美的积极品格。因此, 高校辅导员要以批评惩戒、反复警示为主的方式, 要善于引导新生发现内在的积极态度、超越自我的效能感, 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例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让新生在与同学的积极交往中促进相互沟通, 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品质, 包括真诚、勇敢、友善、爱、团队精神、宽容、感恩、希望等。新生参加学术类活动, 可以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交流, 展现自我;参加文娱类活动, 可以减少情绪困扰, 从被人接纳认可中获得自信;参加体育类活动, 可以体验到愉悦、自豪, 改变烦恼、颓废等不良情绪, 从而身心放松, 缓解压力;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通过角色扮演、心理拓展训练等, 可以增加心理体验, 增强积极情感。在新生入学教育中, 辅导员、朋辈辅导员应帮助新生主动设立奋斗目标, 进行生涯规划, 从而采取积极的行动摆脱由于刚入大学带来的心理适应困难, 积极地投入大学的学习、生活, 完善人格, 增强自信, 享受幸福、健康、快乐的人生。

(三) 完善积极组织系统的构建

积极心理学认为, 人的积极情感体验、积极人格品质等积极力量与美德, 是个体在其生活的外在环境中形成且受其影响的, 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积极组织系统指的是能促进个体获得更多积极力量与美德, 同时能使个体得到幸福的环境系统。积极组织系统从宏观到微观方面分成三类: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积极的社区组织系统、积极的家庭组织系统。正所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积极的组织系统为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人格品质的养成提供了外部环境, 积极心理学十分重视对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因此, 辅导员要借鉴积极组织系统的理论, 积极探索“家庭—学校—社会”系统教育的实施方法, 为大学生积极人格与美德的构建、成长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

1. 加强与家庭互动。

通过新生家长会、网络、电话等方式多与家长沟通, 反馈新生在校表现和心理状态, 帮助家长转变孩子上大学就完全交给高校的认识, 转变只看孩子成绩忽略心理的认识, 转变只重视身体健康不重视心理健康的认识。树立家长的角色意识, 强化父母的教育责任, 对于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适应困难, 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品质与积极心理素质是大有益处的。

2. 加强与社会互动。

号召、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走向社会, 参与社会建设与发展, 如开展关爱空巢老人、义务支教、社会调研等校外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各种环境, 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加强积极的人际交往体验, 增强自信心和适应力。不同领域社会人士在各类活动中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 使他们在活动中能够实现自我, 感受自我存在的价值, 进而更加热爱社会、热爱生活, 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和满足。

摘要:大学生入学后, 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环境都发生了大的变化, 由于不适应大学生活而出现许多心理问题, 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笔者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 对目前大学生的入学心理适应进行研究, 提出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的方法, 对做好大学生入学适应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新生,心理适应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思想的理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06.

[2]张倩, 郑涌.美国积极心理学介评[J].心理学探新, 2003, (3) .

[3]刘桂芬.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 2011, (18) .

3.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 篇三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能力;心理健康;适应教育

心理学家妮特(P.Janet)认为每个人生阶段都是一个适应的过程。从高中向大学转变,大学新生面临全新的环境,随着生活、学习和人际环境的变化,容易产生心理不适感,甚至出现适应障碍,这就是大学生适应(college adjust or adaptation)。国外学者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对大学生心理适应进行研究,Baker等编制了著名的大学生生活适应问卷(SACQ),将大学生适应分为学习适应、独立生活适应、社交适应以及归属感四个方面。[1]吴秀碧等编制了新生心声调查表。[2]从高校学生工作实践经验来看,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适应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适应能力强,心理健康水平就高。产生休学、退学,甚至自杀等极端行为的大学生往往是低年级适应不良的学生。有人将新生适应不良称为“新生综合症”。[3]大学生适应问题已受到了国内教育者的高度重视,但多是在经验或理论上阐述新生适应问题及教育措施。[4]有些研究也只是应用人格问卷量表(UPI)或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新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本研究针对新生适应问题本身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旨在为新生心理适应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了广州某综合高校文科、工科、理科和农科2008级各2个自然班的大学新生共212人,其中男生79人,年龄为16~22(18.82±0.96)岁,女生133人,年龄为17~21(18.70±0.78)岁。问卷有效率为87.60%。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

(1)自编新生个人信息表,包括被试的性别、生源地、独生子女、家庭关系、经济状况、宗教信仰、住校经历、专业满意度、入学时是否有陪同等与心理适应相关的信息。

(2)大学新生适应量表(FARS)用来评定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状况,该量表是在吴秀碧、贺孝铭编制的新生心声调查表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5],该量表将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分为人际关系、学习方法、职业目标、独立生活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困扰,共37道题,按4级评分。量表总分或分量表得分越高,说明适应的困扰越大。

(3)症状自陈量表(SCL-90)用来评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该量表分为躯体化、抑郁、人际敏感等10类有关精神状况的因子,共90道题,按5级评分。[6]量表总分或因子分越高,说明精神状况越差,健康水平越低。

(4)自我和谐量表(SCCS)用于评价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原因,该量表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刻板性三个分量表,共35个项目,采用5等级评分。[7]将自我灵活性反向记分,还可以将三个分量表相加得到总分。量表总分越高,自我和谐程度越低。

施测程序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对以上调查表采取记名的团体测试,完成时间大约30分钟。所得数据由SPSS13.0进行t检验、r相关分析以及逐步回归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大学新生适应量表的测试结果

(1)大学新生适应量表因子均分及项目均分

从FARS的因子分来看,新生在资源利用和人际关系方面困扰较多,职业目标和独立生活困扰次之,学习方法困扰相对最低(见表1)。进一步分析,在FARS得分前10位的项目中,资源利用困扰有四个项目,人际关系困扰有三个项目,职业目标困扰有两个项目,而独立生活困扰有一个项目,学习方法困扰没有一个项目。

(2)不同大学新生群体适应量表得分的比较

从个体的基本特征来分析适应的影响因素,专业不满意度、独生子女、性别以及生源地等因素在FARS总分和因子得分上都有或者部分有显著性差异,而省内省外、有无宗教信仰、家庭关系亲疏、有无陪送(职业目标困扰因子除外)、经济状况优劣等没有显著性差异。

(二)大学新生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1FARS与SCL-90、SCCS相关

除了职业目标困扰与敌意、偏执因子没有显著性相关(P>0.05)外,FARS总分及因子得分与SCL-90总分及因子分都有显著性或者极显著性正相关(见表3)。

FARS总分与SCCS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有极显著性正相关(P<0.001),而与自我的灵活性有极显著性负相关(P<0.001)。除了职业目标、独立生活困扰与自我的刻板性没有显著性相关外(P>0.05),FARS因子得分与SCCS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得分、自我的刻板性有显著性正相关,而与自我的刻板性有负相关(见表3)。

(2)影响心理适应因素的回归分析

為了进一步探讨影响心理适应的影响因素,笔者将心理适应状况作为(以FARS总分为指标)因变量,以与其有着密切关系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SCCS总分、专业不满意度、恐怖等三个因素进入回归分析。

三、讨论

(一)新生心理适应困扰的内容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从生物学来说是一种适应,适应可以概括为同化和顺应两种相辅相成的作用。从外部来看,心理适应是个体与不断运动变化的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从新生与环境的互动来看,FARS因子得分说明,资源利用、人际关系困扰最为明显,职业目标和独立生活困扰次之,学习方法困扰最低(见表1)。这可能与新生入学首先面对的是全新的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有关,而熟悉专业,适应大学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当今大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67.5%的调查对象有住校经历,独立生活困扰不是最突出的。有研究者也认为人际关系是新生适应中持续时间最长,出现问题最多,难度最大的困扰。[8]

(二)新生心理适应与健康的关系

从内部来看,心理适应是个人内在的心理和谐。FARS总分及因子得分与SCL-90总分及因子分几乎都有显著性正相关(见表3),这说明大学新生心理适应困扰越大,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心理适应不良可以表现为广泛的精神症状,包括生理、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从FARS与SCCS的相关分析来看,FARS总分及因子得分与SCCS总分、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得分有显著性正相关,多数与自我的刻板性有显著性正相关,而与自我的灵活性多数有极显著性负相关(见表3)。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是指个体自我观念与经验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引发的内心冲突与紧张。自我灵活性和刻板性反映着自我概念的灵活性与僵化程度。这说明新生适应的发展与个体的自我概念对经验的期望是否合理有关。当自我判断是理性评价时,会促进心理适应的发展,反之,则抑制心理适应的发展。同时,个体对客观事物的认知是否灵活和变通与心理适应有关,思维刻板僵化则阻碍心理适应的发展,反之亦然。本研究发现新生心理适应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这说明心理适应良好必然会在心理健康水平和自我和谐水平上表现出来。有人认为新生心理适应过程是人格发展的“自我同一性危机”的必然表现。[9]

(三)新生心理适应的影响因素

新生心理适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表2可知,专业不满意度对适应的影响比较广泛和深刻,对专业不满意的新生适应起来的难度可能更大。而独生子女的大学新生比非独生子女的适应困扰更少,更容易适应。除学习方法困扰之外,男生比女生的适应能力更好。相对来自城市的新生,来自农村的新生人际关系困扰、资源利用困扰更大,这说明城市学生比较容易了解和熟悉高校的文化,可能与大多数高校位于城市,高校文化与城市文化相似有关。没有陪同入学的新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困扰更多,这可能与缺乏更多有效的社会支持有关。

从心理适应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来看(见表4),SCCS总分、专业不满意度、恐怖等三个因素进入回归分析,说明这三个因素对新生心理适应尤为重要。自我和谐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格理论的重要概念。根据C.Rogers的观点,自我是个体的现象领域中与自身有关的知觉与意义,个体有着维持各种自我知觉之间的一致性、协调自我与经验之间关系的机能,同时个体所采取的行为大多数都与自我概念相一致。面对环境的改变,新生必定会遇到与自我概念不一致的经验,从而打破自我的和谐状态,对自我概念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产生冲击。自我概念越固化、僵硬,与环境的冲突表现就越明显,就越使得个体难以适应新环境。因此,面对新的经验时,不断调整和完善自我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就是一种适应良好的表现。专业的满意度实际上就是大学新生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考入满意的大学或者专业的新生,对自我能力评价的一致性往往会发生变化,在心理调适中需要对自我和专业重新审视,这必然要经历艰难的心理历程。恐怖是SCL-90的一个因子,主要反映被试对出门游行、人群、空旷场地、公共场所、交通工具以及社会交往的极度害怕的情绪体验。恐怖的体验保护当事人尽量回避恐怖情境,或者远离不熟悉情境,自然不利于新生适应未知的大学新环境。

(四)对新生心理适应教育的思考

从新生适应的困扰类型来看,不同类型困扰的适应状况有所不同,所以要根据特点,有重点有步骤的推进新生适应教育。首先要对大学新生进行人际关系和资源利用方面的教育,其中人际关系最受关注,通过班级建设来优化人际关系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思路。在目前高校班级功能不断弱化的状况下,出现一批游离于班级之外的“自由人”。这些“自由人”与同学缺乏交流,是容易出现心理困扰的群体。从新生适应的影响因素来看,个体干预与团体辅导结合更有力。对专业不满意、非独生子女、来自农村的心理健康水平不良的新生要加以重点关注。国内有研究针对新生群体采取了团体辅导加以引导[10],以发挥新生自我体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功能,但大多关注维护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缺乏针对新生适应能力提升的系统辅导的研究。

从新生适应的角度出发,结合新生发展中的各项适应议题,如针对资源利用困扰、人际关系困扰、独立生活困扰、职业目标困扰和学习能力困扰等设计辅导方案,将会更有助于促进新生尽快适应校园的物理环境并熟悉各种资源、明确自己的爱好与努力方向、掌握一定的大学学习方法、学会独立和与人相处的艺术,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如果将团体辅导的对象定位为自然班级就是班级团体辅导。班级团体辅导是在班级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班级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并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我们认为可以利用班级团体辅导,将新生适应能力和班级建设有机结合,即设计新生适应的班级团体辅导方案,通过班级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协助处理新生面临的适应课题,让他们创造机会共同解决适应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其适应能力,预防适应问题的发生,同时优化班级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班风。因此,新生适应的班级团体辅导是加强新生心理适应教育手段和模式的创新,也符合心理教育发展趋势,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Baker R.W.,Siryk B. SACQ(Student Adaptation to College Questionnaire). Los Angeles,California:Western Psychological Services,1989.

[2]吳秀碧,贺孝碧. 新生大学生活困扰之调查研究[J].(台)辅导学报,1991(14):175~206.

[3]宋斐.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与教育干预模式探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68~173.

[4]刘红斌,钟向阳. 高校新生心理适应问题与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研究,2004,69(3):63~64.

[5]王才康.大学新生生活困扰的初步研究[J]. 应用心理学,2002(8):33~37.

[6]汪向东.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增刊):42~46、314~317.

[7]赵富才,谢国栋. 高校新生适应问题的调查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78.

[8]向守俊. 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与教育[J].人才开发,2004(9):26~28.

[9]叶玉清.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新生适应入学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4(34):43~44.

4.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 篇四

摘要:适应不良是大学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求助者因刚进入大学不久出现了情绪低落,人

际交往不适、失眠等问题,感到内心痛苦前来咨询,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采用认知疗法改变求助者错误认知,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的焦虑情况基本消失,能够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大学新生 适应不良 心理咨询 案例报告

1.一般资料

崔某,女,19岁,西安某大学大一新生,独女,家住陕西省的一个小县城,父母均为小学教师,家庭经济状况良好。身高159,体态中等,无不良嗜好,无家族精神病史,无器质性伤病史。第一次远离父母住校,之前一切都由父母料理,自理能力较差。性格内向,敏感,对自己要求严格,尤其是学习成绩。与同宿舍的同学关系紧张,很少与她们交流,易产生矛盾而争吵。曾竞选过班干部,因得不到同学的支持而落选。

近一个多星期来感到压力大,情绪低落,失眠,食欲减退,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曾到校医院做过身体检查,确认无躯体疾病。感觉在这所学校学习没意思,有想要回家复读,争取明年考取更好一点的大学的想法。自己前来咨询。

针对崔某的情况,我选用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0-4分的五级记分制,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焦虑因子为2.48,其它因子均小于1.26。

2.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自入学以来,对大学生活的憧憬与梦想逐渐消失。特别是近一个多星期以来,学习时总是无法集中注意力,对什么事情也提不起兴趣,没有交到朋友,经常感到心烦意乱,很孤独,郁闷,饭量明显减少,晚上经常失眠,很后悔自己当初报考这所大学,想要退学复读。

个人陈述:当我经历了一个多月的等待终于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兴奋不已,爸妈也为我感到自豪。可是一想到要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要独立面对将来的生活,自己心里感到非常恐慌和焦虑,害怕开学的到来。爸妈告诉我:你已经长大成人了,要开始独立生活,要锻炼自己各个方面的能力。

我从小到大都是一个特别要强的女孩,小时候连写作业的速度都要求自己超过其他的小伙伴,学习成绩方面更是要争第一,但是自从进入大学之后我发现自己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如意。这里的同学大多数都是本地人,他们下课经常用当地的方言交流,我不太能听得懂,也参与不进去。平时回到宿舍,舍友们本来都有说有笑的,一见到我回来就都不说话了,好像都在避着我一样。她们一起吃饭逛街什么的也都不叫我。大学的课程还挺难的,老师布置的任务让我很焦虑。最难的是我第一次住校,以前衣服都是妈妈洗,现在都得我自己洗。真想回到以前的学校,过那种单纯的生活,同学之间没有那么多冲突和矛盾。不像在这里,大家都斤斤计较,有些同学说话都拐弯抹角的,感觉不真诚。

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做,心理特别难受,孤独,很想回家重新复读,明年考一个好点的学校,或许就不会有现在的情况了。

3.咨询师观察和了解到的情况

崔某肚子前来就诊,自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身体一直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低着头,双手蜷缩,眼神迟疑,声音微颤。服饰以黑色为主。身体健康,否认曾患过重大躯体疾病。能坚持日常的学习和生活活动,但学习效率低。

4.评估与诊断

通过会谈和观察,做出评估如下:

4.1资料来源可靠

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治动机强,态度诚实,前后一致。

4.2目前求助者之力正常,性格内向,情绪低落,有轻度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兴趣下降。

4.3原因分析:

4.3.1生物原因:求助者身体健康,没有疾病。

4.3.2社会原因: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对其疼爱有加,但缺乏独立能力的培养,对于其大学生活的适应情况没有给予高度关注和指导。大学新生来自不同的地区,风俗习惯不同,性格有差异,易产生交往障碍,很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关爱、理解和支持却得不到。

4.3.3心理原因:从小在父母身边生活,第一次住校不知道如何处理生活、学习、人际交往的关系,不能正确归因,无法正常进行人际沟通,产生矛盾时不知如何处理解决。人际交往中出现了恐惧、冷漠、孤僻、自我封闭的现象,因此产生了悲观、退缩的想法,加重了心理负担。

诊断依据:

(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此案例属于正常心理活动变化,求助者自知力完整,能主动求医,有强烈的求治愿望。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心理障碍。

(2)该求助者的心理障碍是心因性的,与人际关系不适因素有关,因持续时间不长,内容没有泛化,心理痛苦却主动前来就医,社会功能没有受损,排除神经症的诊断。

(3)求助者的症状主要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失眠、人际关系不良,且以上症状持续时间不到一个月,据此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像的神经症”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出现泛化和回避,持续时间长,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而求助者虽然也有焦虑状态,但没有泛化和回避,且持续时间不到一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与抑郁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等,但与抑郁症兴趣丧失、绝望感、自卑、自杀行为等典型症状相比,存在明显差别,且病程持续时间短,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从反应强调是否泛化、社会功能影响程度、病程等方面看,未达到严重心理问题的程度可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下三个方面:

① 人际关系紧张(同学关系)

② 偏激思维和交往不良倾向

③ 生活自理能力差

所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5.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善求助者的错误认知,重新进行归因分析,评估情绪等级,完成他人支持;指导求助者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减轻痛苦,降低焦虑、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人际适应能力,使其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调控,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6.咨询方案制定

首先向求助者讲清心理咨询的方法与原理,并采取如下步骤:

6.1引导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分析,正确认识大学与以前中学处境的不同及其意义,帮助她改变以前的错误认知。

6.2与她共同分析自己的各方面优势,指导她利用自己的优势,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6.3指导她学会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遇到情绪问题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处理方式。在咨询之前,依据心理咨询的相关规定,向求助者介绍了双方的责权利,并商定每周咨询一次,每次咨询一小时。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不向学生收取费用。

7.咨询过程

本案例咨询预计进行6次,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7.1诊断阶段

此阶段为咨询的第1、2次,包括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调整求助者动机,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测试,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心理咨询方案。通过两次的咨询基本完成了本阶段的任务。

7.2咨询阶段

此阶段为咨询的第3至5次,根据制定的心理咨询方案,运用心理咨询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纠正错误认知,改变不适应的情绪、行为,增强大学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通过这三次的咨询基本达到了目的。求助者与同学有了正常的人际交往,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时注意力能够集中。

7.3结束与巩固阶段

此阶段为咨询的第6次,心理咨询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帮助求助者解决了心理问题,通过这个阶段监督来访者把学到的东西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并结束心理咨询。

8.咨询效果评估

8.1求助者对咨询的自我评估

通过咨询,求助者感到解决了自己的心理问题,消除了自己的烦恼和焦虑情绪;与同学的关系日渐融洽,性格比以前开朗许多;能顺利地处理日常生活和学习事物。各方面都感到得心应手,学习成绩也很满意。

8.2求助者周围人的评价

在随后的随访中,求助者辅导员老师反映,求助者现在情绪比较稳定,学习也比较努力。班里的同学反映,求助者现在开朗了许多,很有亲和力,上课非常认真,大家都觉得好像变了一个人。

8.3求助者前后心理测验比较

心理咨询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焦虑因子为1.32,已基本不存在焦虑问题。

8.4咨询师的评定

通过咨询我发现她的情绪比较稳定,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半年后随访,情绪很稳定,学习和生活状态良好。

参考文献:

5.高一新生入学适应心理讲座 篇五

诸城第一中学

大家好!首先恭喜大家成为诸城一中的学生,我知道你们心里一定很高兴。要知道要进一中不容易,能进一中不简单,我也是一中的学生,九年前,我跟大家一样,带着家里的殷切期望,带着对未来的期望,高高兴兴地来了。那时候,进了一中,就是一只脚进了大学,现在你们不同了,是只有一只脚没进大学。如今,你们人是进来了,但是,你们的心进来了吗?你做好了当一名一中学生的准备了吗?你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了吗?你做好了承担压力的准备了吗?要知道一名真正的一中学生是不容易当的,一次美好的高考成功是不容易得的。只有做好了吃苦准备,你才能吃上甜的。

大家现在对一中的一切都感到新鲜,但是,我要告诉大家,这种新鲜感和兴奋感不久就会消失,很快,你们就会知道,一中不是好玩的,要玩就不要来一中。接下来的半年将是很苦的半年,在座很多同学,你们首先要碰到的困难就是对高中新生活的不适应。第一个,你们会失去一些东西。在初中,你们在学校里都是数一数二,顶呱呱的,但是现在,一大堆顶呱呱的人都凑到一起,肯定就会有人不呱了。成绩不好,名次下降,这种事情摊到谁头上,谁都会痛苦的。所以,从摸底考开始,到第一次阶段考,期中考,陆陆续续都会不断有人痛苦,这是一苦。然后二苦就是地位的丧失,以前,你可能是老师眼里的明星,同学眼里的救星,大家都把你看作星星,大家都很关注你,月亮绕着地球转,眼球绕着你身上转,那种感觉啊,真是:味道好极了。可是到了高中,一下子从地心说变成日心说,仿佛上帝也遗忘了你,老师那双可爱的眼睛,怎么转也转不到你身上,于是,心里就会很失落,甚至会怀疑自己:我是不是很没用,难道我不再是星星?此为二苦。接下去是三苦,人际交往不适应,来到这里很多东西都是新的,有些同学一下子难以交到新朋友,不能融入到同学中间去,孤孤单单一个人,总是怀念过去美好的时光,哎唷想当年多爽,不管你当年多爽,我还是请你记住:怀念过去不如把握现在,从现在开始,主动出击,去跟人握手,去跟人说话,去创造新朋友去创造新生活。这些苦都是以后你们可能遇到,我还是找几个真实的例子,念给大家听听,这样的事情,有可能就落在你们身上,你们该怎么办?这些都是以前高一的学生亲手写下来的。

第一

我适应不了这里的环境,我是内宿生,每天晚上我都会很想家。有时,虽然在学习,但思想却总是放在家里。

我是个好强的人,初中一直是班干部,进入高中后,我觉得老师们都没怎么注意我了,有时,我觉得自己很没用。

第二

父母希望我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将来有好前途。家里人对我这样重视,我实在没脸以这种成绩去面对他们,面对亲戚朋友,我必须用自己的最大努力争取一片光明的前途。但是这些日子以来,我的付出得不到回报,我的信心被削弱了。我在父母前谈及自己成绩的时候,心真的很痛,很痛,很痛。

第三

一次次的挫折,逼得我不得不面对现实,我在这里是差生。家中还有爸妈在期盼着我的好消息,而我所带去的却是一次次的打击。我只能这样继续努力,想着总有一天我能够进步。所以,我仍坚持着,我还没有放弃。

这一些,都是以前一中高一学生的真实心声,我一字不改的念出来的。目的就是想提醒你们,注意这些问题,以后,你们有可能要碰到,你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面对它们吗?短暂而又重要的三年已经开始,大家都是带着梦想而来,冲着未来而来,一中不是你的目的,一中只是一个过程,在这里,你可以成就你自己,在这里,你也可能迷失你自己,在这里,成功和失败同在,顺利和挫折并存,在这里,我想请你记住三句话,第一句,我要主宰我的环境;第二句,我喜欢我自己,第三句,不努力,什么都没有,努力了,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收获,至少也有百分之二三十。

长大是痛苦的,因为你要接受更多的挑战,承受更多的苦难;长大又是快乐的,因为你拥有更多的机会,可以成就更大的辉煌。因为长大,我们需要不断的进入新环境,一进新环境,我们一定会遇到的问题就是适应问题,任何一个人都会遇到的,只是有些人适应得快,有些适应得慢。中等程度的不适应是最好的,因为它可以激起我们向上的勇气,激发我们进取的潜能让我们努力建立新的平衡,适应新的环境、新的要求。适应得太快不好,适应得太慢也不好,有些来了半个学期,都还跟这里的一切格格不入,甚至怀疑自己,来这里是不是错了。我认识一个学生,本来不来一中的,后来还是来了,刚来的半年,很不适应,怀疑自己是不是来错了。现在你去问她,她绝对会跟你说:没来才是错的。我再说一次,刚来的一两个星期或者一两个月,你们会感觉比较痛苦,但是,来这里,绝对不会错,你要告诉自己:我选择,我喜欢。即使不是你选择的,你也要喜欢,喜欢这里的辛苦,喜欢这里的压力,因为,危机提高警觉,困境刺激思路,压力促进成长。因为你来这里,所以你就要对自己说:不要白走这一趟。绝对不要三年之后变成这样: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只留下一堆眼泪。

很多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不适应也是自己的问题,而不是环境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改变的是自己,而不是环境。托尔斯泰说过,大多数人都想改造这个世界,但没有人想改变自己。其实,只要我们能改变自己的心态,我们就能改变自己的世界。我们就能够主宰我们的环境。

第二句话,我喜欢我自己。你喜欢你自己吗?想一想,你喜欢你自己吗?长了这么大,我喜欢过的人有千千万万,但是,就是没有喜欢过自己。尤其在一中,人才济济,高手如林,我更难以找到喜欢自己的理由。喜欢自己需要理由吗?不,不需要,只要是你自己就值得你去喜欢。但是,我还是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我羡慕别人有个好老爸,我羡慕别人不怎么努力就能考好成绩,我自卑,我痛苦。这所有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进入一中之后,成绩不好了,名次下降了,尽管我很努力。这个就是你们可能要遇到的最大问题,9年前,我自己也是这样,前两年,我接触到的高一学生也是这样。你们将要遇到的困难都是暂时的,我曾经也遇到过。坚持下去,如果你没有倒下的话,那倒下去的一定是困难。到了现在,慢慢地,我喜欢我自己了。记住,建立自信,从喜欢自己开始。所有的成功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自信。高一的同学,刚开始很容易因为成绩不好,所以信心下降,甚至丧失信心,放弃努力。有些同学,现在已经开始自卑了,为什么呢?因为,仅仅因为她是择校生。去年有个同学这样说的:背负着高价生这个名号我已够累了,而且至今我依然无法忘记自己是一个择校生。因为是择校生,所以就自己看不起自己,以为所有地人都会看不起她,我跟她说,如果你因为自己是择校生而看不起自己,那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如果别人因为你是择校生而看不起你,那是别人修养不够。我绝对不会看不起择校生,我只看不起不自爱的人。曾经有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调查过50位美国成功人士,问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你知道排在第一位的答案是什么吗?——自爱。什么是自爱呢?我的理解是:把自己当人看,让自己像个人样。我认为:拿了父母的钱,然后跑到一中来花天酒地,花前月下,浑浑噩噩过日子的,都是没有把自己当人看。人不是这样的,像个人样的人至少要懂得自爱。自爱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大家对照一下,看自己是不是一个自爱的人。第一,对自己了解、关怀、尊重、负责;第二,在承认差距、不完善的同时保持自信;比如这样,我承认,比我优秀的大把,但是,我有自己的优点,我不需要自卑,因为靠我自己的努力,能够活到这样,已经很精彩了。当然我可以做得更好。这里的我,既包括我自己,也包括大家;第三,自爱自信的人要对自己和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自爱的关键,也是一个人最重要、最基础的素质。现代的社会,非常看重这一点,一个人如果对自己都不负责,那还能期望他对什么东西负责?现在的学生,都不大喜欢负责。我的成绩不好是我妈妈的错,她照顾我不够理想;我的成绩不好,是我爸爸的错,他没有给我请家教。不管在小学,还是中学大学,都说这是人家的错。这样叫做没有负起责任。我听过一个事情,(美国华盛顿)妈妈马上教训,她说:站起来,哈米,你看看你,像什么样子。后来小孩站起来了。妈妈又开始训:你是一个孩子,但是你也是个男人,你这个样子,将来长大了能保护妈妈吗?连自己站立起来都有困难,我们家还敢指望你。西方人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做事情负起责任,自信心从责任开始建立。中国的小孩子不同,从小就只知道这是别人的错,跑着跑着摔在地上,妈妈马上跑过来:宝宝乖,都是地板不好,害得宝宝摔一跤,来,打一下地板。以后出现问题的时候,你要想好:到底是谁的错?第四,保持开放的心态,就是不要死板地看问题,世界上任何东西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前你的成绩呱呱叫,以后不一定就会叫,以后不能叫,也不说永远都不能叫了。这是很正常的,思想政治课本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写着,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今天我这个样子,以后就不一定是这样,因为明天会更好。即使有人跑过来跟我说:你啊,好不到那里去。我也会跟他说:不管我能够好到那里去,只要我每天都比前一天进步,我就问心无愧!说到进步,我想起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对育才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提出的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每天晚上躺下床,就这样问,要不进步都难了。

从现在开始,你会失去很多,但是千万不要失去你的自信,从现在开始,你也必须失去很多,因为来一中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考大学。我建议大家经常从现在开始问自己三个问题。我这个叫做每日三问。第一个问题,我要干什么。你来一中是要干什么的,这还用问,当然是考大学了。我要干什么,这就是我们的动机。任何一个成功的人,都有强烈的动机。(拿破仑)拿破仑从小就有强烈的动机,所以成为了拿破仑。朱鎔基在1998年上任的时候就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返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生活在我国边远山区的学生,早在小学的时候,就咬破自己的手指,在笔记本上,用鲜血写下两个字——北大。现在,你进一中来了,你准备干什么呢?第二个问题,我要怎么干。这里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你准备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第二,你要掌握正确的行动方法,比如说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千万不要不讲方法,不顾性命地学习。第三个问题,我在干什么?打牌、上网、打游戏的时候,请问一下自己:你在干什么?“每天三问”加上“每日三问”应该够用吧,不够的话还有最后一句话。

最后一句话:不努力,什么都没有;努力了,即使没有百分之百,至少也有百分之二三十的收获。去年一年,我遇到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付出的努力总得不到收获呢?摘录一个同学的话念给大家听。“那一次次的挫折实在让我没有了振作起来的勇气,其实我也知道自己应该振作,应该坚信努力了必会成功,可我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归想,消极却依然消极,振作不起来。一想到一次次的努力却换来一次次失败的耻辱,我就很伤心,很痛苦。我跟她说:哭吧,这种事情无论什么人碰到都会伤心,都会痛苦的。但是,如果你不努力,成绩肯定更加惨不忍睹。所以,不努力,什么都没有,努力了,没有100%,至少也有百分之二三十的收获。

6.新生团体适应性心理辅导 篇六

第一节—相识相知

辅导目的:构建团体关系,融洽团体氛围,让团体成员找到团体支持的资源建立安全的氛围,培养团体凝聚力,为以后的班级建设和相关团体辅导活动开展打下基础。辅导时间:90分钟

材料:彩笔若干盒,白纸若干张,签字笔 具体流程:

一、暖身:握手比赛(3分钟)

规则:在指导者喊“开始”后所有成员必须面带微笑问好的不停的和不同的人握手,一分钟之内与所有的人握一次手,问一声好。在指导者喊——停后所有人马上停止所有动作,此时,每个成员会和另外一个成员的手相互握着,此时两人一组用“剪刀、石头、布”的方式问对方自己感兴趣的一些问题。目的:迅速暖身和相识

二、知你知我(4分钟)

规则:指导者喊“四人组合”后,两人一组一起找到另外一组成员,并向另外一组成员介绍自己的伙伴。用“剪刀、石头、布”的方式确 定介绍次序。如果时间允许,同学状态不错,可以继续喊“八人组合”。目的:让成员进一步相识,产生亲密感

三、解开千千结(5分钟)

规则:让一个自然班每一位手拉手成为一个圈,看清楚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拉着的是谁,确认松手后,在圈内自由走动,指导者叫停,成员定格,站在此时走到的位置不动,手拉一开始左右手拉着的成员的手,由此而形成许多结或扣,不能松手,但可以钻、跨、绕,要求成员设法解决难题,恢复到起始状态。需要成员有耐心,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当排除困难解决问题时,可请成员分享活动感受。手拉手报数分组,每个自然班分成2~3个组。

目的:团体合作,靠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体会团体支持对个人的意义和重要性。

四:我们的家(25分钟)

目的:加强团体认同,增强团体凝聚力 活动规则:

按照活动三中的分组,让小组内成员相互介绍(循环介绍方法,比赛哪个小组记得又快又好)。指导者会发给每个小组一盒彩笔和一张白纸让小组成员一起设计本小组的代表标志,标语,以及五条活动契约。并让小组成员自己推选出组长。

设计好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所有的成员解释本小组的设计。然后所有的小组成员一起喊出自己小组的口号和契约,将小组的设计贴在墙上。

注意事项:知道尽量适当的关注每个小组的创作过程,如有机会可适当的参与进去。

留三分钟时间给成员分享(灵活掌握此环节)

五、和我一样(5分钟)

目的:寻找彼此间的相识性,加深彼此认同,强化团体安全感。规则:根据前面活动分成的小组开展,从小组中某个成员开始,大声喊出:“我很想知道,在我们小组中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可以是相同的兴趣爱好,也可以是相似的身体特征等等)”如果有一样特征的呃成员则一起向前跨出一步,每个成员至少轮回一次。

注意事项:指导者可鼓励成员提出有创意能活跃团体氛围的相似特征。

六、集体创作——“四川是个好地方”(25分钟)

规则:1.指导语:无论你是不是四川人,如果现在让大家自由创作一幅题为《四川是个好地方》的画,大家想怎样呈现?我们想让大家按照现在小组,让大家在一张规定的纸上作画,注意我们的规则只有这一条:为了不影响大家创作,请大家作画时不要相互交流。大家可以用你们认为的任何东西来表达四川是一个好地方,请不要交流,相信你的队友,你们一定能默契的完成这幅画。

2.完成之后,小组内相互交流画作的内容和想要表达的东西。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给所有的成员讲解本小组想要表达的内容。目的:建立团体的力量和支持,提供团体资源同伴间获得支持,突出文化特异性,团体凝聚力进一步形成。作画15分钟+分享8分钟

注意事项:指导者要尊重小组的创作成果,不对作品做任何评价性描述。

第二节—我们相信

辅导目的:加强团体成员的之间的合作与信任,让团体成员进一步体会团体力量,寻找团体支持,加强团体凝聚。辅导时间:90分钟

材料:眼罩若干个

一、暖身:松鼠搬家(5分钟)

规则:三人一组,二人扮大树,面向对方,伸出双手搭成屋顶状,一人扮成松鼠,蹲在屋顶下面,有一个或者两个没有角色站在中间。

没有角色的人可以向大家发号施令,口令有三个:1.大风吹——松鼠不要动,但扮演大树的人就必须离开原先的同伴重新组合成大树,并圈住松鼠,喊口令的人也必须寻找变成大树混入到活动当中。2.松鼠搬家——大树不要动扮演松鼠的成员就必须离开原来的大树,重新寻找其他的大树,喊口令的成员必须变成松鼠混入活动中。3.地震啦——扮演松鼠和大树的人全部打乱并重新组合,扮演大树的人可以做松鼠,松鼠也可以做大树,喊口令的人混入到活动中。

落单的人站在中间重新发号施令。

目的:活跃气氛,创造活泼的团体气氛,增强团体凝聚力。

注意事项:活动室如果气氛热烈跑动比较大则要注意安全,指导者要适当关注总是被落单出来的成员,可以要求其谈一下感受或者自己说一下原因。

二、循环沟通(20分钟)

回到自然班级,班级所有成员围成内外两圈,两两面对面站好,指导者提供话题,先由里圈成员谈话,外圈成员倾听,并相互交换角色。之后,里圈侧成员向右跨一步,交换谈话对象,指导者提供新的话题,开始新一轮交流,由外圈成员先谈,里圈成员倾听。依此类推。话题:假如我是一种动物(植物、颜色、交通工具、电视节目、上帝„„)我希望 ————因为————

目的:强化良好的氛围,加深成员之间的了解信任,分组。

三、信任之旅(30分钟)

规则:按照活动二中的两人小组,一位成员扮作盲人,一位扮作帮助盲人的人,盲人蒙上眼睛,原地转三圈,暂时失去方向感,然后在帮助者的搀扶下,沿着知道者选定的线路,带领盲人绕室内外练习。期

目的:打破彼此的距离感,增进亲密度,激发活力

二、第一印象(20分钟)

规则:请一名成员坐在小组的中央,其他任人轮流说对他的第一印象,具体话语模式“xxxxx,我对你的第一印象是„„.”该成员要认真聆听。

所有成员表述完后,该成员要说出自己的感受。轮换其他成员坐到小组中央,直到每个成员轮换到为止。

每个小组都完成后,可请几个成员起来向所有的成员分享自己的感受。

目的:从他人的角度认识自己,也是对他人的一个再认识。注意事项:如果在讲述第一印象的过程中,出现负面的评价,指导者要及时介入调节。

三、我了解自己吗?(15分钟)目的:自我探索,自我了解 规则:

发下练习纸(如下),要求成员认真思考后填写,然后组内分享交流。

请填写: 1.性别: 2.年龄:

3.我最欣赏自己的三个地方: 4.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 5.我记得童年最开心的经验是:

6.在我的学习或工作中最有满足感的一个经验是:

7.如果危机降临到我身上,生命只剩十小时,我最想做什么: 8.百年以后,我希望别人怎样评价我,记得我: 9.我最想送给自己的一句话是:

注意事项:指导者不应对成员所写内容作任何评价性描述,注意保护成员隐私,在尊重成员意愿的前提下分享交流。

四、优点轰炸(15分钟)

规则:小组成员轮流坐到中央,其他成员从他身上找特别的地方,然后用发自内心的语言赞美对方。

团体分享:当别人赞美你时,你的感觉如何?你赞美别人时,通常赞美哪些地方?你能给所有的人不同的赞美吗?你在赞美别人时,感到自然吗?为什么会这样?是否有一些优点是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是否加强了对自身优点、长处的认识?

目的:学习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欣赏之,促进相互肯定与接纳,了解到欣赏的重要性,推己及人,要多多表扬别人的优点,也是自我了解的一种方式。

五、放松活动:互助按摩(5分钟)

每个小组站成一圈,互相帮助前面的人按摩肩背部放松;然后全体转身,交换按摩。

第四节—我们的目标

课程目的:深化自我认识,探索生命目标,增加学习动力。课程时间:90分钟 材料:签字笔(自带),彩色笔,白纸若干。

一、热身:成长三部曲(3分钟)

规则:有指导者带领示范,全体团员蹲下成为“鸡蛋”,接着鸡蛋寻找鸡蛋进行“石头、剪刀、布”,赢的成员进化成为半蹲着的小鸡,输的成员还是鸡蛋,继续寻找鸡蛋,小鸡可以寻找其他小鸡再次进行“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赢的成员进化成为凤凰,回到座位上休息,输的成员退化成为鸡蛋寻找其他的鸡蛋进行“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力争进化。

目的:打开团体氛围,有效的暖身

完成后,按照上一次活动的分组回到各小组。

二、生命线(15分钟)

指导语:请备好一张洁白的纸,一支鲜艳的笔和一支黯淡的笔(比如一支红笔和一支蓝笔),用颜色区分心情。

把纸横放好,然后从中部画一条长长的横线,加上个箭头在末端。在原点处标上0,在箭头处标上你为自己预计的寿数。然后在白纸的顶端写上XXX的生命线。这条线标示了你一生的时限,是你脚步的蓝图。

XXX的生命线

————————————————>

现在请根据你规划的生命长度,找到你目前所在的那个点,标出来。比如说你现在18岁,就标出18岁的那个点。在这点的左边,代表着过去的岁月,右边,代表着未来。把过去对你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用笔标出来。比如你7岁上学了,就找到和7岁对应的位置,填写上学这件事。注意如果你觉得是快乐的事,你就用鲜艳的笔来写,并要写在生命线的上方。如果你觉得快乐非凡,你就把这件事的位置写得更高些。例如,17岁高考失利„„你痛苦非凡,就继续在生命线的相应下方很深的陷落处留下记载。依此操作,你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和不同位置的高低,记录了自己在今天之前的生命历程。

然后我们来到未来,把你一生想干的事,都标出来,并尽量把时间注明。视它们带给你的快乐和期待的程度,标在不同的高度。当然,也请把一些可能遇到的困难一一用黑笔把大方略勾勒出来。这样我们的生命线才称得上完整。

看看是线上面的事件多,还是线下面的事件多?如果大部分都是在线以下的,是否可以考虑调整一下自己看世界的眼光?

当把生命线画完后,请把注意力集中在此时此刻。以前的事已经发生过了,哪怕是再可怕的事,也已经过去。你不可改变它,能够改变的是我们看待它的角度。一个人的成熟度,在于这个人治愈自己创伤的程度。过去是重要的,但它再重要,也没有你的此刻重要。好好规划你的未来,让它合理而现实,然后根据限期去实现它。请好好保管你的蓝图,时常看看。生命线不是掌握在别人手里,它只有一个主人,就是你自己。无论你的生命线是长是短,每一笔都由你来涂画。

(注:该环节的指导也可以加上墓志铭、生涯规划的内容)

三、我的大学(40分钟)

指导语:大学时代将是你的生命中重要的一笔。你将怎样来涂画?请按照老师的指导开始吧!

具体步骤:9分格绘画,题目“我的大学”

结束后小组内分享,最后可每小组选派代表全班分享。并谈一谈参加本次活动的感想,以及今后的打算。

目的:促进成员自我探索,深化自我认识,勇敢地开放、表达自己,树立自信心和勇气,以形成健康的自我形象,增强自觉的能力;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进而认识别人接纳别人。

四、放松:全班同学齐唱《真心英雄》(5分钟)

第五节—课程总结

课程目的:再次强化团体认同,使成员对系列活动有一个思考与总结,适当结束整个活动。时间:90分钟

材料:签字笔(自带),彩色笔,白纸若干,彩色卡纸,剪刀。

一、温馨道别(30分钟)

1、活动前准备好有颜色的卡纸和彩笔

2、小组成员围圈而坐,由一位成员当主角,大家讨论他现在与刚参加团体时有何不同,参加团体后在哪些方面改变了。然后再换另一位成员。

3、依此类推,对每位成员反馈

4、结束时每人发一张卡纸、一把剪刀和一支彩笔,然后请成员把卡纸剪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剪完后在纸上写上“对(自己的名字)的祝福”,然后向右传给每一位成员,每人都写下自己对他人的祝福和建议,或绘图表达

5、当转完一圈时,每一位成员细细阅读他人的祝福和建议,并对他人怀着深深的感谢,一一握手道别。

二、集体创作:我们的班级(10分钟)

规则:每个班级用四张大纸拼贴起来作画。每人选择喜欢的颜色,自由选择作画的位置作画。

指导语:大家相处了很久了,我们相互间都产生了特别而有强烈的联系和情感。最后我们集体创作一张画,画出大家对我们团体的感觉,用我们喜欢的任何颜色,用自己想要表达的任何意向。相信大家一定可以一起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目的:再次强调团体认同,使成员对班级有一个新的认识与总结。二:结业式(30分钟)

1、团体指导者总结整个团体活动,发表心得,每位成员自由发表意见,谈感想。

2、团体指导者发设计好的关于团体活动的问卷,以便团体结束后评

估团体效果。

3、向每位同学颁发结业证,合影。

7.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 篇七

关键词:团体心理训练,大学新生,适应阶段,实际运用

0前言

团体心理训练也称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特定团体中开展的、以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借助游戏活动这一载体,促进团队成员的相互交流与思考,最终帮助个体获得成长与适应的辅导课程。根据团体或小组目标、对象的不同,团体心理训练可采用集体讨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方式进行。它在帮助团体或小组成员掌握心理调控技能、完善心理素质、改善心理感受、处理不良情绪等方面有着明显的成效。

大学新生阶段是学生整个大学生涯的关键时期,新生入学后常常面临这样一些问题:在生活的自理、时间的安排、精力的分配、财务的管理等方面缺少经验;在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群体生活的24小时人际相处,以及异性交往和恋爱问题,对不少不谙或不擅交往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此外,还有诸如职业计划和生涯规划等等的生活课题,也是他们缺乏考虑的。

1 团体心理训练在大学新生适应阶段的作用

1.1 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

学生进入大学后,对个体的评价开始多元化,个体在生活自理、人际交往、情感处理、求职发展等问题上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困难后,产生“我不行”的片面认知,从而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心理素质培养中情感教育的空白,尤其是倾翻的体验学习,因此他们的心灵是空虚的,没有了爱、尊重、信心,只有无助、失败、抱怨、怜悯、孤独,甚至都没有“活着”的感受,所以也就谈不上乐观、积极、对抗挫折的精神,颓废、盲目行为、抑郁、自杀等现象时常发生。团队心理的训练能让个体明确自己属于某个群体的,能让大学新生打破人际坚冰、增强彼此的信任感,会产生一种有所寄托,有所依靠的感觉,在团队中,他们会感到踏实,感到温暖,会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感到自豪和骄傲。

1.2 优化学生个人心理品质

台湾学者徐西森先生认为,团体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接着团体中人机交互作用以帮助个人成长,透过团体学习与互动,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学习技能,获得正确的信息,从而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实现自己。因此,不同团体心理训练目标的设计,将会对学生个人不同的心理品质有着一定的优化作用。

1.3 塑造大学生完整积极的人格魅力

团体心理训练在大学生心理上的建设归根结底就是塑造作用,即完整人格魅力的塑造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观点、情感和行为等得到学生群体肯定与鼓励时,他就获得了一种支持的力量,会增强其进一步努力的信心,促进他的进步。在团队心理训练的过程中,大学生会意识到团体对个体的支持,这就是团体对个体的激励与推动作用。实际上,每一个大学生都希望从群体中得到肯定,鼓励和支持。团体心理训练利用团体规范、团体意识、团体的影响力来教育和塑造整人格魅力是其整个教育方法与手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辅导过程中觉察自我、认识他人、澄清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心态、提高人际质量,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团体心理训练在大学新生适应阶段的实施建议

进入校园,学生们首先面临的是如何给自己定位,找到自己的归属,面对新的同学关系,新的寝室室友,新的班级成员来自五湖四海,如何使自己尽快融入新的大家庭,成为摆在学校新生面前的首要问题。如何增加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如何提高自己和不同人打交道的能力,如何融入新的团体以及如何与他人合作,这都涉及归属问题,所以对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训练的课程首先锁定在归属,这是第一位的。

其次,现在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肯定。多数人渴望得到同学、老师和家长对自己的认同感,同时也渴望自我的独立。这就需要学生能更好的认识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才能够不断地超越自我,得到自己的尊重和他人的尊重。所以,为了在大学新生中顺利并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团体心理训练活动运用在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教育方式。在选择团体心理训练课程时,主要以帮助大学新生建立自我尊重、自信、自我接纳,培养乐观精神,同事也帮助学生加强和老师、同学的沟通,建立对专业、老师、同学的接纳,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获得自我的成长。

3 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训练的方法建议

3.1 构建大学新生特定团体心理训练体系

训练内容既要考虑大学新生心理结构的发展与完善,更要基于解决他们当前所面临的心理困惑与问题。可以将训练内容分成“长期训练内容”与“短期训练内容”。其中“长期训练内容”可以包括“环境适应”、“应对挫折”、“情绪放松”、“认知重构”、“自我控制”、“人际沟通”等等内容。“短期训练内容”可以根据辅导员、班主任对新生进行的深入面谈中所发现的心理问题进行专题的心理训练。

3.2 大学新生团体心理训练方案设计建议

总目标:认识、了解、悦纳自我,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最终达到自我成长。

具体目标:(1)剖析自我,正确认识接纳自我;(2)扩大交际范围,提升人际交往沟通能力;(3)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学会正确评价他人,接纳、信任他人;(4)澄清自己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5)体验归属感,学会尊重、信任、关心、包容他人;(6)增进对心理学相关知识的了解,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心理常识帮助自己并解决别人的困扰。

4 针对大学新生实施团体心理训练需要注意的问题

(1)专门的导师配备。

大学新生来自不同地方,成长环境和成长历程各异,这对进行心理辅导训练的导师要求很高,带队的导师最好是心理治疗师或者是接受过团体领导者培训的心理教师。此外,应根据内容和人数的具体情况配备1到2名的助理协助工作。

(2)合理组织团队成员。

大学新生的团体心理训练人数一般应控制在10人~15人,人数过多容易造成疏漏,人数太少则达不到团队的意义;团队成员最好由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以利于彼此之间的心理袒露和沟通。

(3)科学的活动时间安排。

大学新生的团体心理训练一般是单元式活动。一个大单元可以考虑安排四个半天的时间,即一周一个半天(120~180分钟),使学生有“体验-反思-提升”的机会和空间。这样,一个单元培训活动需要四个星期完成。

(4)预先进行活动场地的准备。

由于团体心理训练的形式非常灵活,需要事先布置活动场地,准备相关设备。

(5)要提前掌握团队成员情况。

训练之前,导师需要掌握参加团体心理训练的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包括他们的姓名、年龄、系别专业、身体素质和个性特点等。这样,才能根据成员的具体情况确定切实可性的操作方案,如心理游戏、角色扮演内容的选择。

(6)注重活动的评价和反馈。

评价是团体心理训练的重要一环。对大学新生参与团体心理训练的学习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尊重他们的自我评述,如在心理训练之前要求每一位成员填写心理评估表或相关测试表;在训练活动过程中导师与团队成员、团队成员与团队成员之间进行对话、反思;训练活动结束时,团队成员填写心理评估表;团队成员结合训练内容,完成作业或进行拓展活动。

5 小结

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团体训练有助于他们适应新的环境,做出深化的自我认识,学习新的知识和技巧,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应成为高校重要的工作任务。高校应对新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作出准确定位和深入思考,努力引导和培养新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心态。当然,团体心理训练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并不局限于上述几个方面,随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可以肯定团体训练将会在高校教育领域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麒.青少年环境适应性团体训练手册[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杨敏毅,鞠瑞利.学校团体心理游戏教程与案例[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

[3]姚梅玲.教育心理学的整合与超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4]李慧波.团队精神[M].中国城市出版社,2010.

[5]柳圣爱.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团体心理咨询[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8.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 篇八

关键词:大学新生;内外向性格类型;心理适应

人的心理通常存在两种指向称之为定势,一种定势指向外部环境称之为外向,另一种定势指向个体的内部世界称之为内向。外向性格的人性格坦率随和,热衷于交际,喜好与外界沟通和交流,更加容易适应不同的环境。与外向性格相比较,内向性格的人更趋向于安静、思考、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具有退缩、害羞以及一定的防御性等特点。内外向性格类型是构成个人性格的重要因素。

一、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的特点分析

1.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的性别特点。对大一新入学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人际关系出现了巨大的改变,这是对他们适应大学生活的一大考验。人际关系的适应在整个心理适应中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从这一维度分析,男生比较容易结交一大群朋友,虽然关系可能不是太过亲密,但可以一起参加体育活动、玩游戏,从而实现交往的目的。与男生所不同,女生更加注重交往中的情感交流,对朋友的要求较高,在对别人付出情感的同时,也希望他人对自己好,因此在大学期间她们只有几个亲密的朋友。

2.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的生源地特点。调查表明,大学新生的适应能力存在生源地的差异,城镇学生在心理适应的几个维度上得分都高于农村生源的大学新生,并存在显著差异。其原因可能与城乡经济状况、生活习惯的差异有关。就其人际关系适应的显著差异来说,大城市学生在人际关系适应方面明显优于一般城镇和农村的学生。农村学生的社会适应相对困难,这可能与生源地的经济水平、教育水平和人际关系的理念等有关。人际关系适应上的困扰会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诸多问题。

二、大学新生内外向性格类型与心理适应的关系

内向性格以及外向性格能够集中地反映个体的整体情况。与内向性格的人相比,外向性格的人更乐于与人交往,遵从规范,情绪也相对较为稳定,因而心理适应的状况较好;而内向型性格的人突出表现为沉默寡言、多愁善感、焦虑自卑、性格孤僻,心理适应的状况相对较差。

经多重比较分析,内向型性格类型的大学新生在体育竞赛的人际关系处理、新的环境和学习氛围的适应、考试特定的场景适应、群体活动适应以及适应总分这五个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外向型的新生。内向型性格的人,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重视主观世界的感受,更倾向于安静思考,缺乏自信心,容易沉陷在自身的想象中,难以较好地适应外界环境。

外向型性格的人在活动中更加指向外部环境,他们自信,乐观,热衷于交际,对外部世界以及周围环境的兴趣浓厚,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相对内向型人格来说,外向型的人会更注重参加活动或对外表现自己,进而从外界环境中获得更多的行为以及情感的支持。

此外,在对大学新生的研究中还发现,学生的情绪性与他们的心理适应力有着紧密的联系。情绪性较高的学生,通常较为内向,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存在焦虑等负面情绪。当压力加大时,学生的情绪出现明显的波动,这与本研究发现内向人格类型的个体其心理适应能力较差也是一致的。

三、建议

1.提高内向性格类型新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有人谈到性格就说它与遗传因素有关系,但两者的关系也并非决定性的。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森克,他采用人格维度进行人格理论分析,维度存在两个极端,其中一端是外向,另外一端是内向,在内外向性格维度之间划分了很多的等次,人格在维度上可以不断变化和移动。近些年来,日本的学者长谷川洋三结合相关理论研究认为,可通过行为来影响和改变性格,因此,对内向性格的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1)加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观意识。(2)主动交往,并且在交往中要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时,关注交往对象的需要、兴趣以及感受,倾听别人,并且进行建设性的交谈。

2.加强农村生源地新生的适应性。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社会适应性上的差异显著。针对这一现象,学校要关注农村学生群体,同时对该类学生进行适应性指导,使其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快地适应新环境。

对于大学新生,到大学后应该学会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重新认识师生关系,正确看待同学关系,要尽快转换角色,以大学生的身份要求自我。同学之间相互沟通和理解,发现问题后及时沟通和解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同学之间加强合作,形成良性的竞争、合作关系,从而正确认知自我。

参考文献:

[1]黄泉源,孟晓岩,李林,等.不同学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28(4):274-274.

[2]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889.

上一篇:规划设计类入党转正申请书下一篇:诚信的小故事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