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2024-10-01

英语学科综合实践活动(8篇)

1.英语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篇一

美术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树叶拼贴画》

活动目的:

1、基于“魅力纸艺”课程文化建设需求,为师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营造浓厚的校园美育的氛围。

2、本次《树叶拼贴画》是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主动探索自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生活、体验快乐的过程。

3、让学生认识不同树叶不同造型的设计及制作,培养动手动脑能力。在树叶贴画制作中,培养学生画面的设计及创新能力。

4、学生学习时,主动参与,乐在其中,不仅丰富了美术学科的教学内容,也拓宽了美术教学的阈限,在情感方面得到充分的体验。

具体方案如下:

活动时间:3月14日—25日

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活动内容:

一、活动过程 1、3.11教师布置同学利用周末时间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植物的叶片,并尽可能搜集到多种形状和颜色叶片作品材料。(提醒学生搜集叶片时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影响植物生长。)

2、提前在家将搜集到的树叶压平,并自己准备8开卡纸、剪刀、胶水(双面胶)等材料。3、3.14—3.18 教师利用美术课堂进行树叶拼贴技能指导以及创意启发,学生自行完成。4、3.21-3.24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态度、参与活动过程及活动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班级中评比选出十幅优秀作品参加年级评比。5、3.25美术组布置展览并上传新闻。

二、评选标准: 优秀作品奖评价要求:

1、作品构思新颖,构图饱满,内容丰富,主题突出。

2、制作工艺精巧,表现准确,画面整洁。最佳创意奖评价要求:

1、作品构图饱满,内容丰富,主题突出。

2、作品构思新颖,有创意。最佳潜质奖评价要求:

1、制作工艺精巧,剪贴画面整洁。

2、作品表现准确、美观大方、主题突出。

三、评价办法

1、美术教研组将组织评审组从班级推选的作品中选出获奖作品。

2、本次作品展按年级总人数的百分比,分别设: 优秀作品奖、最佳创意奖、最佳潜质奖。

3、本次活动综合成绩将纳入该生本学期美术综合实践项目考核。

2.英语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篇二

一、实践活动的实施背景与路径

实践中, 通过活动体验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平台、加深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可以使学生初步养成自主、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向上的精神与创造的激情。同时, 这也可以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 激发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 发挥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实施者和创造者的积极作用。

学科统整实践活动有着明显的特点和优势。那么, 学校应该如何选择活动主题、如何开展活动呢, 又该如何确立和体现学科统整呢?

(一) 活动主题选择的原则

1. 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提升其学习兴趣

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行的, 综合实践活动也不例外, 而做中学、边玩边学往往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所以, 每一个主题的确定都要符合学生天生好动、好胜、好奇、好学的特性, 教师要蹲下身子来倾听学生的声音, 满足学生的需求,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 促使学生主动发展。例如, 学校开展能动手操作的校园花木种植活动, 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体育锻炼活动, 事关学生营养、健康、口味的午餐和水果调查活动……这些活动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对设计、调查、统计、采访等学科活动都具有现实意义,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

2. 涉及多门学科, 体现学科韵味

每学期, 学校统一安排和设计一个主题活动为宜, 大主题可以涉及多个学科内容, 体现各学科的特点。以“校园里的花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例, 科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花草树木, 观察其变化, 研究其生长等;语文老师引导学生描绘植物形态、品味语言魅力;英语老师可丰富学生的花木英文名称的词汇量;数学老师指导学生如何对最喜爱的树木进行分层统计并得出结论;美术老师指导学生设计植物名片、树叶贴画、描绘校园美景等。如果某班开辟一块种植基地, 那么数学老师可以先让学生量一量长宽、算一算面积;科学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物种, 研究种植条件;美术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设计指示牌;等等。

3. 依托区域资源, 体现校本特色

学校资源是主题活动的主要来源。每所学校所在的区域都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 学校可以依托这些资源开发出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是一所花园式的学校, 校内绿树成荫、花开四季, 还有一条小河——茶士港穿越其中。所以, 学校可以“生态校园”为主题开展相关实践活动。事实上, 身边处处皆学问——种类繁多的校园植物成为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 若加以有效利用, 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实践活动实施的路径

实践中, 学校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 以主题活动为单位, 针对学生开展实现多学科统整的研究性学习。具体实施中, 学生全员参与, 以小组为单位, 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 组织学生开展相关主题的实践活动, 并将相关学科内容整合在一起, 最终形成综合性研究报告。具体来说, 教师主要通过三条路径来组织学生学习与开展实践活动。

第一, 课内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前, 教师必须与学生一起制订活动计划, 考虑会涉及哪些相关学科知识、学生实施时会遇到哪些困难等。教师要利用课堂进行教学, 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知识基础和技能准备。第二, 课外去实践。掌握了学科知识与基本技能后, 学生很乐意在现实生活中“露一手”, 运用已有的知识来思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第三, 综合运用再提高。学生在经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 一方面将多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灵活运用, 另一方面又自主获得了新的知识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促进了自身对学科课程的学习。课外实践之后, 教师必须让学生再次回归课堂, 交流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或改进的措施, 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动力与解决问题的深度。这促使课外实践与课堂学习相互融合, 共同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探索校园植物的秘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校园里的植物生长茂盛、品种繁多, 不同的季节里都有不一样的植物开花结果。学生在美丽如画的校园里玩耍、游戏的时候, 经常被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吸引, 跑去仔细观察这些长在土地里的生命, 也会好奇地向教师请教“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因此, 学校因时制宜、顺势而为, 组织4 年级学生开展“探索校园植物的秘密”综合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 学生尝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经历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 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特别是统计模型应用的积累提供足够的开放空间, 体会数学的应用性, 培养自己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 以数学为主, 以科学、语文、美术等学科为辅的学科统整式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一) 从认识校园植物到“校树”“校花”评选

校园里有百余种植物, 认识这些植物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的知识增长过程。因为认识的植物越来越多, 而学生的喜好各不相同, 所以常常看见学生争着讲述自己喜欢某种植物, 尽力去描述它的美丽和价值, 希望争取更多同学的认同。那么, 到底哪种树、哪种花最受学生喜爱呢?在认识校园植物的基础上, 学生又开展了“校树、校花评选活动”, 将综合学习与植物主题结缘, 学科统整便以数学学科为主。

(二) 用数学学科放大镜审视校园植物, 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不仅是课堂上呈现出来的教材中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 数学思维也可以在与数学息息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得以培养。让学生在数学味儿浓厚的活动中积累丰富的经验, 自然而然地会使他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经历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后, 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会大大提升。

在确定“校树”“校花”时, 4 年级各班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在了解植物之后, 根据直观猜测, 选定本组最想推荐的一种或两种植物。学生通过查阅、整理资料, 形成了精彩的“校树”“校花”推荐理由。随后, 小组长将拟推荐植物的翔实材料在全班进行展示, 请全班同学做评委投票, 根据得票多少进行评选、认定, 形成本班提名的“校树”“校花”。然后, 各班级将提名的“校树”“校花”提交学校学生会评审, 确定5 种候选“校树”、5 种候选“校花”, 作为大样本调查的备选范围。同时, 学生将相应材料整理成PPT演示文稿, 作为进班调查时的宣讲材料。

(三) “校树”“校花”大评选——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途径探索

学生在推荐“校树”“校花”的行动开始前便得知, 单纯的演说宣传无法准确地判断出喜欢哪种树或者花的人最多。因此, 小组成员商讨出融合统计知识、运用投票选举的好办法, 并为此制作了推荐表和统计表, 积极稳妥地开展“校树”“校花”评选活动。在评选过程中, 学生根据“校树”“校花”的实际情况选定恰当的统计方案, 实施统计活动, 从而积累了与统计有关的直接的数学活动经验, 既经历了“基于实际问题进行直观猜测——设计数据收集方案——选定数据统计工具与方法——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推断”的建立统计调查模型的全过程, 又亲身体验了数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学生的民主和公平意识仿佛是与生俱来的, 自然想到了运用统计的办法进行投票公决。但此时学生头脑中对于数据收集与统计的流程还是模糊的, 对于调查前所需要的数据和准备工作还不甚明确。小组在讨论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如“想要选取大家心中的‘校树’‘校花’, 就要征询全校师生的意见, 这需要知道一共有多少位师生, 以便于提前准备选票”“我们小组认为每位教师和学生只能选取1 种树作为‘校树’、选取1 种花作为‘校花’, 这样统计出选哪种树的人最多就是‘校树’, 对吗?‘校花’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制作了选票, 想知道需不需要改进”。各小组代表将涉及的问题记录下来, 并主动寻求数学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最终确定了选票样式、调查范围等前期准备事宜。同时, 学生对调查时机、调查用语、针对调查对象特点采取不同的调查方式等数据收集的过程进行了解, 并对如何科学、高效地进行数据整理展开了生生、师生讨论, 最终对小组调查与统计进行了合理分工。

随后, 调查工作进入实施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利用大课间、自习课等时间, 在征询教师同意后到全校各班级利用多媒体做“校树”“校花”推荐演讲, 并做好评选背景和要求的讲解工作, 组织评选, 分发、收集选票, 分别对19个班级的评选结果进行了统计。同时, 他们带上附有备选植物照片和推荐词的选票, 利用课余时间到教室、办公室去征询学校领导、教师等的意见, 几乎邀请到学校每一位成员进行投票。最后, 学生利用表格、图画等形式对小组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 并将统计结果用表格、饼形图等清晰、明了的方式展示给全校师生。

此次实践过程使全班学生经历了一次完整又有实际意义的大样本的统计过程, 在讨论、分享中不断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进行大样本的数据收集与整理, 而且使学生积累了大量关于调查统计、数据整理的经验, 体会到了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从而增强了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这些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对学习过程、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及问题解决的关注, 更加体现了数学教育的价值。

三、“数学为主、多科为辅”学科统整的体现

除了与数学学科相关的统计调查之外, “探索校园植物的秘密”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还包含了科学、语文、美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实现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意识、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 科学学科:校园植物认一认

在校园的真实环境中, 那么多的植物看得见、摸得着, 选取自己喜欢的一种或几种植物来上网搜索、翻阅资料查一查, 这样寓教于乐的过程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积累知识与激发兴趣有机融合。

在科学老师的带领下, 学生从最开始只认识柳树、香樟树等几种植物扩展到能认识几十种植物。同时, 学生还对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还意外地发现广玉兰树在初春之际因大量死亡而重新补种的现象, 对此十分好奇。于是, 科学老师就引导学生通过了解广玉兰的生活习性和前一年夏季的特殊气候以及对园林工人的访谈等方法, 寻找到校园内广玉兰树大量死亡的原因。通过这个过程, 学生变得越来越会观察、会思考、会记录、会找方法解决问题。

(二) 语文学科:“校树校花我推荐”

1. 以“校树校花我推荐”为活动载体, 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不仅仅体现在语言的交流上, 还体现在言语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然而, 在现实生活中, 学生处于一个远离自然、相对独立的空间中, 这便导致了真实体验和对自然环境认知的匮乏, 使得他们在习作方面无从感知, 所有的文字仅仅依靠教师创设的虚拟情境来发挥想象完成, 这种没有生活真实感受和体验的想象势必是单一、枯燥甚至是困难的。因此, 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来进行习作显得势在必行。也只有在这种真实的、内在需求的驱动下, 才能够促使学生开口说话, 也使他们有话可说, 并且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生发于学生自身的综合实践活动为他们提供了深度体验的机会。在真实的情境中, 学生不仅可以用眼睛来观察, 还可以动手去查阅、动脑去思考、动笔去书写。

当学生为大家推荐校园里自己最喜欢的植物时, 教师要求他们准备充足的推荐理由。基于实际情境和自身需要, 他们不仅查阅并收集了大量的图片资料, 还积极踊跃地向同学推荐自己心目中的“校树”“校花”。大多数学生还勇敢地走出班级, 为全校师生介绍了入围的“校树”“校花”。在这样的活动中, 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 平时不善言辞的学生也积极地参加到这次活动中。

学生在选定自己喜欢的植物后, 纷纷整理形成了精彩的“校树”“校花”推荐理由。

“香樟树:树木枝叶繁茂, 因全株散发一股特有清香, 所以称其为香樟。香樟高大雄伟, 枝叶繁茂, 树龄成百上千年, 是优秀的园林绿化林木, 校园里随处可见。香樟还是嘉兴市的市树呢!”“银杏树:银杏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 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它的树叶像一把把小扇子, 非常可爱。秋天, 银杏树叶黄了, 就像一只只金黄色的蝴蝶随风飘落, 像给大地铺上了一条柔软的地毯, 特别漂亮!”

从学生精心为植物写的推荐理由我们可以看出,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资料, 对自己喜欢和想推荐的植物有了充分的了解。用自己稚嫩的手笔写出感情真挚的推荐理由, 不仅对植物的基本信息做了相关介绍, 而且把每一种植物的特点都描述得准确而生动。

2. 以校园植物和景色为情境, 激发动笔欲望和写作能力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无论是从字词教学的识记、书写层面讲还是从检测的层面讲, 都是单一的、枯燥的, 甚至是很低效的。其原因在于这种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识记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其内在的真正需求。从功能的角度来讲, 学生不知道这些习作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也不知道这些习作在生活中的实用性。这种忽略内在需求的教学方式导致了教和学两个方面的低效。

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载体可以为学生提供语言文字的运用场地。在“探索校园植物的秘密”活动中, 校园内百余种植物总有一种是学生所感兴趣的, 这样一个巨大的生态校园无疑成为他们最真实的课堂和实践场地。学生利用各种闲暇时间去观察这些小植物, 他们的内心有着强烈的愿望, 想把自己喜欢的花花草草推荐给全校师生, 于是纷纷用心描写自己的见闻和感想。

“刚刚走进校园, 你就能够看到24 棵挺拔雄壮的银杏树矗立在两边, 它们就像英勇无畏的战士一样保卫着我们的校园……银杏树还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

“我最喜欢的植物就是柳树, 因为柳树的生命力极其顽强。‘有心栽花花不开, 无心插柳柳成荫’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我们学校的小河两侧长满了婀娜多姿的柳树, 可不要小瞧了这些常见的植物, 如果你留心观察, 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哦。不信, 你和我一起去看一看吧。”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 有声有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学生带着这种强烈的内在动机来完成有趣的活动, 切实将 “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在愉快的过程中收获探索的乐趣, 并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使自己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得到锻炼和成长。

(三) 美术学科:“校园植物粘贴画”体现童心与艺术之美

在这次校园植物主题活动中, 低年级的学生也有自己的“主打活动”, 即制作植物贴画。这些贴画以不同形状的树叶为主材料进行造型与粘贴, 并辅以彩笔搭配装饰, 最终使之形成神形兼备、主题突出、内容丰满、表现力强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学生的童心与艺术之美, 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也以一种有趣的方式使低年级学生关注更多与植物相关的知识。例如, “我用的树叶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这个树叶是红色的, 那个树叶是绿色的, 还有黄色的呢”“怎么贴能贴牢呀”,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自主生发的, 他们愿意主动去向同伴、教师和家长寻求答案, 由此养成热爱思考、善提问、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尝试结合学生兴趣, 从地域资源的有效利用出发, 通过不同的主题活动将小学语文、数学、科学、美术、英语等学科的部分教学目标整合在一起, 设计实施了以数学学科为主线的校园植物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探索校园植物的秘密。具备学科特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既提升了学生用学科思维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 更加体现了学科教育的价值。

3.英语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篇三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与其他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1]。

它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它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1]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

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在实践中遇到了许多困难。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仅仅给出了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的一些大的要求和原则,缺乏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给课程实施带来了操作上的重大困难。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从课程资源上说具有极强的地方性,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千差万别,使得综合实践活动在具体的课程内容上不可能统一,无法形成统一的教材或参考资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特有的生成性也拒绝固定的统一教材,这对于习惯了以教科书和教参为教学原点的初中教师来说,是一个需要重新适应的过程。

广陵区从2002年4月开始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课改突破口进行了实验和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探索和实践,大家都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性。从区教育局到学校和教师都比较重视,积极做好了准备。因此,不管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经验的积累,还是对课程实施规律的探索,都非常有必要花力气进行“整合学科课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实验的研究。

二、研究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教学融为一体,其意义是:在先进的教

育理念指导下,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学习方式以及评价运用到学科教学之中;另一方面,通过学科教学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得到进一步的建设,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整体化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教

学方式的根本改变,促使学生健康发展。[2]

三、研究的四个层面

综合实践活动要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和校外生活及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让学生参与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把课程内容的综合化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指定领域的关系,同时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内容丰富的活动。[2]

(一)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目标的整合

学科教学的目标侧重于某一领域的知识技能目标,综合实践活动,不是单纯从知识着眼,而是从人的发展着眼,着力点是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各项基本素质,旨在使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联络社会生活实际,通过亲自体验,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3]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把学科教学目标与综合实践活动目标整合起来,形成了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目标体系。

我区初中在语文学科上做了深入的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是使作文的教学目标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扬州晚报的小记者,经常参加晚报组织的课外活动和学校组织的活动,先后去了油田、润扬大桥等很多地方,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文化名人朱自清先生是扬州人,扬中校友,在教他的散文《春》或《背影》时,让学生参观扬中校园、瞻仰朱自清铜像,参观朱自清故居,追寻朱先生成长的足迹,了解朱先生“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面粉”的英雄气概和民族精神。游览夏日夜晚的荷花池公园,体会朱先生《荷塘月色》的意境,指导阅读《朱自清散文选》,加深学生对朱先生原作的理解,挖掘名城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二)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融合了两门或两门以上几方面学科,强调了内容与社会发展、社会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把环境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现代生活教育、当代科技教育等内容融为一体,将各学科知识综合起来进行教学,做到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融知识和能力为一体。通过研究,从学生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出发,把学科教学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恰当地整合和互补,在学科、学生、社会三者之间寻求一种动态的平衡。[4]

我区的初中各个学科积极把学科的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教《个园》时,学生先认真自学课文,然后阅读《爱我中华兴我扬州》中《国家名园——个园》,再到图书室查阅个园有关资料,并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按小组分别选好介绍春、夏、秋、冬的四个导游。再将课堂搬到个园,让学生结合实物进行讲解比赛,最后让学生写出活动的感受。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让学生深刻领会了课文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热爱扬州、热爱家乡的感情,提高了学生组织活动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方式途径的整合

1. 分科联合

实现学科之间的联合,优势极为明显,它促使学生养成了科学的思维习惯,破除了思维的惰性和定势,有助于向学生提供完整的世界图景。有助于减少课程门类,减轻学生负担。有助于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有助于学生学习及个性发展。

2. 教材重组和延伸

科学知识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教学中,我们要启发学生自己建构知识。教师要深入了解整个教材体系,然后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找到课程的生长点,对某些教材进行重组,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重视知识的建构。我们现在所用的各科教材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范例,还有大量的知识需在课外得到补充。因此,我们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延伸学科知识,使之与学科课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3. 开发全新的课程板块和课程单元

我们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实践运用的能力。根据我区中学的实际情况,综合实践活动课分两大板块进行:

(1)专门的思维训练

初一年级侧重于科技小故事、小知识;初二年级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学科联合,如与语文写作和阅读、数学研究性学习和信息技术相结合。二是,运用思维训练技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敏感性、灵活性、独特性等;初三年级侧重于介绍最新科技成果,初步了解世界科技动态。

(2)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展创造性活动

实践活动:包括小制作(与手工、劳动、自然、科学制作相融合)、小记者、种植等。竞赛活动,通过撰写科技创新方案、进行发明创造等一系列竞赛活动,训练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我区的数学学科在多媒体教学上进行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难以化“静”为“动”的不足,很好地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数学规律发现过程、展示问题的探索过程等。有些教学内容学生比较难直观理解,有的需要动手操作,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动态的过程,图形运动、分割与组合,等等,学生一目了然,花时间又少,效果又好。

(四)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资源的整合

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学科教学强调学科本位。因此,教材是学科教学重要的课程资源,班级课堂是学科教学最重要的条件课程资源。学科教学偏重学科知识资源的开发,学习方式和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科课堂教学上[3]。综合实践活动则强调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探究活动,注重探究的过程和享受由探究所引起的成功的快乐。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有广泛的社会实践性资源和丰富的主题活动资源等,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全面,学习的情感兴趣更加强烈。知识的拓展,为学生更广泛地进行探索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使探究活动不断趋于科学化。把学科资源和综合实践活动资源进行整合,就是要努力创设一些条件性资源,硬件设施、软件资料,或是活动的基地,在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时,能够以教材为引子,进行辐射性的探究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教学的相互作用中提高学生,发展学生。

我区的初中作了初步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物理学科结合连通器去参观了施桥船闸,化学学科结合水的污染问题参观了汤汪自来水厂,地理学科结合扬州的地理参观了扬州博物馆等。湾头中学的小发明、小制作很有特色,在扬州市乃至全省都有一定影响。学生的发明、创造和制作的作品,即是综合实践的成果,同时也为其他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泛的素材。这些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学科知识获得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

助,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四、研究的效果

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教师在当前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认识、态度、意愿等方面进一步的认识,学校更加重视了对课题的研究,教师丰富了教育科研经验,学校的科研气氛越来越浓。

我区初中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教学设施,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各学科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活动室、乒乓球室、实验室、电脑房、多功能教室等专用教室及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给课题的实践探索提供了机会。还成立少年航模小组、科技兴趣小组、校乒乓球队、音乐兴趣班、美术兴趣班,落实社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初步构建的校园网络文化。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各学校还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各类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讨论研究内容,制定具体的行动策略,促进了教师的成长。课题组成员按照研究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开展研究。定期交流教研体会及成果,课题组成员发表了很多研究成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在各类活动和竞赛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五、研究后的反思

首先,课程资源的问题。在课题实验过程中,教师普遍感觉到课程资源的不足。如何充分利用好目前现有的课程资源,让他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以及如何进一步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为教学服务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需要社会、学校、学生各方面的协调配合。

其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验的投入问题。初中教师教学任务重,时间紧,面临中考的压力。如何进行相关教师的培训有待研究出一整套方案,让一批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同时教师感觉到实验的投入要加大,有些活动开展不起来,因为课题的研究在人力、物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缺口。如何在目前有限的人力和物力的基础上,发挥它们的最大作用,以及如何加大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投入,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6~47.

[2] 张贵联.让世界成为学生的书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探索和收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63~9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篇四

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展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充分利用课内文本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学期教学的第三单元全部是老舍的作品,因此针对这部分内容我让学生开展了以《走近老舍》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课外学生搜集老舍资料,阅读老舍其他作品,并写下了一篇篇精彩的读后感,有的学生还以这次的主题办出了漂亮的手抄报,一段时间后,我让孩子们在班级进行了关于老舍的美文诵读比赛,请学生自评、互评。本次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个性充分张扬的实践条件。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块沃土。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多元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

5.英语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篇五

宋光利(此文获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三等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应该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紧密地结合起来语文课程不能局限于语文课堂,还应与其他课程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从而实现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只有让学生通过实践,才能使知识、技能的掌握更为牢固。我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在整合方面做了些探索:

一、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提升了语文能力的生成作用。实施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需把握教材使用、学习内容、学习空间三个方面,让学生的学习因动手实践而精彩。主要从以下二个方面入手:

1、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科学地整合教材。首先是学科间的整合,如语文与美术课完美结合,让学生给古诗配画、写绘画日记、或用绘画表达课文内容等,就是要学生在绘画中放飞思维,在想象表达中创新思维。再如,语文与品德课结合,进一步丰富文本,升华情感,如一年级下册第一组“多彩的春天”,第二组“家庭生活”可与品德课上的“美丽的春天”、“温暖的家”结合起来学习。其次是教材内部的整合,分两个层次:一是单元内的整合,强调归类学习,以一篇带多篇,将存在相同之处的几篇课文安排在同一时间学习。如“走近鲁迅”单元,可精讲《少年闰土》,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自读自悟其余几篇课文。二是单元与单元之间的整合,教学时,不一定要按部就班地按教材编排顺序学,可根据需要调整教材的使用,如写人物的可调整在一起,写景物的调整在一起,散文调整在一起等。

2、充分挖掘、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活动平台,让学生在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让学生观察研究校园植物,利用图书室、微机室查阅资料,到社区参加志愿服务,在家中动手实践,到野外亲近大自然,学习生产生活技能等,把校园、图书室、社区、家庭、旅游景点等变成学生学习、求知、感悟的课堂。比如今年春天我们这里下了自去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我觉得这是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的好机会,就带孩子们到操场上去堆雪人、打雪仗,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活动结束,我让孩子们说一说活动的过程和感受,孩子们说的头头是道,神采飞扬。

二、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创新了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 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就要在“用”字上下工夫。我以教材为本,创新学习形式,精心设置作业,升华实践积累。低年级段主要进行在生活中识字,识字擂台赛,写观察日记,故事大王比赛等。高年级段主要是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续写故事,改编表演课本剧,把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创编故事,锻炼想象能力;编写导游词,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作实践基地的讲解员,在准备的过程中,搜集资料,编写解说词,提高语文运用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立足实情,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写调查报告,对当地的植物进行小课题研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这些植物的生长过程;或结合自己最为喜爱的一种植物做深入的研究,了解它的产地、特点、分布情况„„摘编植物趣闻小报,收集古今中外赞美、描写植物的美文、诗篇做成文摘„„植物的研究给学生以做人的启迪,升华了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感悟。

开展自编书活动,每次班级征文活动都要编一本书,每一个学生每学期的习作本就是一本书。翻开学生的书,一篇篇精彩的课内外习作、读后感和调查报告展示着他们的实践天地。在教师指导下,与同学的合作中,从编辑目录到插图设计,经历编书的整个过程。它将学生的识字、阅读、观察、写作、创新有机地融为一体,将单纯的语文学习和学生的实践活动合二为一,学生们在创作的过程中,体验着语文学习的乐趣,享受着实践活动的成就感。

6.英语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篇六

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办学理念为先导,按照“高标准、高起点,重过程、重创新,实验性、示范性”的总体要求,立足县情、校情,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开展多元化多姿多彩的英语特色实践活动,给学生创设浓郁的英语学习氛围,搭建展示英语才能的舞台,发展学生联系英语与生活进行创新与实践能力。

实施原则:

1.配合教学

英语学科特色实践活动被列入课程计划,成为真正的英语第二课堂,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课内教学配合,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2.学以致用、用中提高

英语学科特色实践活动要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年龄特点出发,实施中努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语言教学规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3.活动内容要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

4.活动内容要突出优质性、适应性、功能性和发展性

5.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英语活动课要使英语爱好者和有英语特长的学生有用“武”之地。通过活动课使他们充实知识、发展能力、增长才干,把他们培养成学习、活动的骨干,去影响、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具体实施:

一、创设校园英语环境

1.校园标牌双语化

为给学生创设英语氛围,把校园、班级、处室的标志牌、标语牌进行英汉双语标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英语语言,不懂得地方可以通过对照汉语、询问同学、老师等方式进行理解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掌握这些语言。

2.校园内设固定的英语角(englishcorner)

每月进行活动,每次活动确定一个话题,学生围绕话题事先收集与话题有关的资料,在英语角活动时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

3.校园内设英语宣传栏

创设学生英语表演的舞台,让学生show出自己。学生们自主确立主题、写主持台词、出宣传海报,体验成功,感受语言的魅力。

4.校园英语名言工程

精选许多英语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布置于走廊台阶。学生踏进校门,从大门口,到楼梯,到走廊,处处都能见到英语格言,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习得环境。教室是学生每天学习的地方,老师的办公室也是他们熟悉的环境。英语标注学生们天天都能看到。通过构建“英语无处不在”的校园环境,为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英语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校园英语活动的开展

1.每两周举办一次学校英语手抄报展览

要求全体学生参与,通过涂涂画画、填空、排序等方式进行手抄报的创作。通过展评,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展示在学校宣传栏上。

2.每周固定进行校园英语广播

可由学生轮流主持,内容包括日常英语、魅力音乐、英语天地等,借此提高全校同学的英语听力水平,扩大信息量,开阔视野,提升英语素养。

3.开展英语兴趣小组

每班级成立英语兴趣小组,定期进行活动,通过学唱英语歌曲、英语游戏、日常会话、英语故事、英语课本剧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英语特长生,并以点带面,带动全校同学共同进步。

4手工制作式的庆贺活动

在三八妇女节、教师节和圣诞节等节日来临之前,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人人制作一张贺卡,并用英语写上美好的祝愿,在活动课上进行展览、交流、评比。

5每日一句(一词)

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要活动空间——教室,在黑板上每日书写一个英文句子或单词,让学生记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由教师或英语能力特别强的同学每天在黑板上规范地书写一个学过的或没学过但较常用的句子或单词,在早上晨读时领读几遍,然后要求同学们在课余时间会读、会用。

6课本剧表演

要求学生根据课本内容,熟悉台词,策划动作,分小组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大胆说英语的习惯和合作精神。

7作业秀

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养成正确的书写规范,在输入语音,训练标准的语音、语调的同时加强书写训练。课外不定期地组织优秀“作业秀”,把卷面整洁、书写规范流畅、格式精美的作业本展示在全校师生的面前。让同学们有了书写的标准,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形成正确、优美的书法。

8写作竞赛

我们要求学生以课文为例,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比赛,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并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9演讲比赛

例如:talkaboutmyname.talkaboutsb’spast.somethingaboutsb…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应变能力。

10歌曲比赛

通过课堂内外教学歌曲、向学生推荐英语歌曲录音带等方法让学生接触大量的歌曲。同时不定期地举行英语歌唱比赛,选拔出优秀的英语歌手。在举行英语歌曲比赛的过程中发动更多的学生学英语、唱英语,激起学英语的高潮。

11英语收集活动

英语收集活动包括收集英美国家的邮票、英文包装纸、英文说明书、各种英文标识等。收集英语国家的邮票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了解这些国家的概貌,并提高审美情趣。收集英文商标、包装纸和说明书也是一项课外学英语的有益活动。

12举办富有英语特色的节日活动

学习英语不仅是为了学习英语语言本身,还应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演变、风土人情等文化背景知识。通过举办富有英语特色的节日活动介绍异国风情,不仅可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培养和提高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在圣诞节“merrychristmas”、万圣节“happyhalloween”、感恩节“happythanksgivingday”之际,张贴宣传海报或表演精彩的英语节目,并在英语广播中介绍各个节日的背景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令学生沉浸于英语学习的快乐中。我们教师也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在必要时给予孩子们帮助和指导。

13借助媒体学英语活动

教师可选择一些内容简单、趣味性强、适合学生的英语节目推荐给学生。也可播放英语电影让大家欣赏。

14英语图书角

学生捐助或自发集资购买一些英语书籍,固定场所,责任到人,随时借阅,以此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视野。

15聘请外籍教师与学生对话、交流(条件允许)

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外籍教师来校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接触较为纯正的口语。这样的活动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6校园英语节

每学期末,面向全校学生开展大型英语节活动,学生们通过各种活动,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英语技能,体现了英语学习“从课堂中来,到生活中去”,“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英语节根据年级特点设置了不同形式的比赛,能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英语的大舞台。

三、运用语音实验室的原声功能,创设纯正的听觉环境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我们英语教师充分利用两个高标准语音实验室,尝试发掘英语口语校本课程,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良好的技术设施和语言环境。语音实验室能产生一种纯正的、近乎没有人为修正的语言环境,这种语言环境能帮助学生增强语感、纠正发音、积累英语语境体验、增强在口语环境中的自我调整能力。

评价机制:

英语特色实践活动效果是通过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反映出来的,每次活动结束后,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三者综合评价的方式,认真地对学生活动的效果、态度、情感和心灵的投入程度进行公正的评价,用等级制表示,即:一、二、三等奖。必要时设立“最佳表演奖”、“编剧奖”、“敢于开口奖”、“进步奖”和“积极参与奖”等,以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另外,及时记载对学生作出的相应的定性评价,同时指出活动中的不足,以期今后改正,积累实践活动经验。

2010年2月13日

附:

英语组英语角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浓厚校园英语学习氛围,创设英语自由交流的天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现制定初中部英语角活动方案。具体如下:

活动时间

每周周三下午课外活动

参加对象、人数

每班学生10名,(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由老师筛选)

活动场地

校园东南小花园

活动形式及要求

活动形式:在英语教师指导下根据话题,创设情景,用英语进行交流。

活动每周一次,如有特殊情况另行通知。

要求有教师每次到场开展活动。辅导老师有袁吉誉,曹洪波,刘利华,高怀文(每周其中两人参加)并负责活动秩序,保证活动安全顺利进行。

活动主题(topic)

第一期:

介绍自己、家庭及交朋友。(introduceyourself,familyandfriends)

介绍自己的喜好。(likesanddislikes)

询问他人的有关信息。

(活动主题可根据英语角实际进程做相应的调整)

建议

1参加英语角的同学记下你认识的同学信息,并向班级介绍。

7.英语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篇七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美术课上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理解学科知识, 并从中获得乐趣。所以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结合课程知识来选择相应的实践活动, 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和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现代教育最大的创新, 是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的艺术体验和学科认识都有很大帮助。这样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 为每一位学生都提供了发挥想象力, 发挥艺术创造力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完全自主的支配自己的思想, 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

整个活动当中, 老师充当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 指导者, 秩序维护者, 甚至是一个旁观者, 一切行动学生都完全自理, 如果在活动的进行中遇到问题可以向老师咨询, 老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 进行相应的解答, 做一个指路人, 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例如:苏少版初中美术教材《从心底接触自然》这一课, 可以借助雨的特性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制作材料:水彩、水粉、油彩、蜡笔、彩色铅笔、彩色纸、皱褶纸、布料、胶水等等。让学生自己展开想象力, 在4开的纸板上创造出自己心里定义的下雨的样子, 通过多样的材料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老师可以在活动中为学生解决问题, 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作品。作品完成后, 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审计理念, 以及关于下雨这个课题的认识, 写出200字的鉴赏文, 然后将文章与作品进行评比, 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这整个活动的进行中,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同时针对学生的艺术审美也有很大帮助。

二、美术鉴赏课程

新课改的要求, 不仅仅在内容上有了很大的丰富, 而且针对课程要求, 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高了很大难度。教师除了单纯的教导学生学习基础的美术学科知识之外, 还要让学生从艺术当中体会文化的真意, 让学生在美术鉴赏课程当中学会观察、鉴赏、感受。做到这三点就可以不单单从表面认识到艺术的美好, 更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美术这门学科的真谛, 以及每样作品所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和内在情怀。

例如:苏少版初中美术教材中《多变的颜色》这一课, 老师就可以借助颜色的多面性, 让学生多多发挥想象力, 让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艺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问学生:生活中都有哪些颜色, 哪个颜色是你喜欢的呢?喜欢它的理由是什么?学生会有不同的认识, 有的人认为绿色是最接近大自然的颜色, 代表生命的起源, 让大地充满生机;有的人认为红色是最热血的颜色, 代表着吉祥与平安;有的人认为蓝色是天空的颜色, 纯净无暇, 给人平和;有的人认为粉色代表着甜美, 给人以安心的感觉。通过学生不同的见解和联想, 充分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判断和认识, 达到美术鉴赏的目的。让学生在鉴赏课堂上通过交流来增长见识, 互通情感, 以此目的来成为艺术欣赏的主题, 用自己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来进行美术鉴赏, 同时获得知识。

三、综合实践活动和美术鉴赏的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和美术鉴赏的整合让整个美术课堂教学抬高了一个层次, 让学生从死板无聊的美术课堂中走了出来, 进入两人一个开放自由的学习空间, 自主的学习美术知识,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切实的感受丰富自己的艺术审美, 真正体会到美术的乐趣。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现象力, 提高了他们的创造力, 同时又学会了美术鉴赏的知识, 可谓是“一箭三雕”。教师要学会开发学生的能力, 让他们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教会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得知识, 并从中提高自身的美术鉴赏能力。

总而言之, 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课堂教学的整合, 提高了美术课程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以及探究性。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到教材上的知识, 融合了多项实践活动, 即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与艺术素养, 还教会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合作创新的学习方法。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课堂教学的整合的教学方式对初中美术课程进行了探究性和综合性的艺术拓展, 是新课改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创新的最大改革。

摘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针对江苏少年出版社教材的特点, 对初中美术的教学方法做出了相应的改进, 然而效果却差强人意。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 学会怎样进行美术鉴赏俨然成为了新阶段的教学要求。除此之外, 教师还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做出相应的实践教学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美术能力, 在进行实践的同时, 以探究为目的, 将美术课作为初中的一项综合艺术性基础课程来进行教学。以下将对美术课程整合实践活动这部分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教学实践活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内容,课程整合

参考文献

8.英语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篇八

【关键词】学科主导 资源整合 有效进行

“学科主导类综合实践活动”应该是该学科的拓展和延伸,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进行探究性研究学习的一种课程形态。它强调学生运用学科知识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强调实践,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主探究……学科课程越来越强调实践性、综合性、情境性和探究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外语综合实践活动、艺术、体育类综合实践活动等等。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新趋势。

一、研究教材,生成主题

选择综合实践题材务必遵循实践性原则。我校语文组顾敏老师将七年级(上)“我爱文学”、“走进图书馆”,七年级(下)“网上读写与交流”、“赛诗会”等4个活动进行整合,设计成《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将七年级(下)“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八年级(上)“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走进社区”等3个活动进行整合,设计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从保护鸟类做起》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选取数学综合实践素材。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必然以某个知识点为载体,实践性和综合性无疑是数学综合实践题材选择的两个重要原则。数学综合实践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通过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实际的现实问题,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数学应用意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如“调查学生一天丢弃的纸团的个数或家庭丢弃的垃圾袋的个数”,“调查家庭、学校或城市的用水量、水龙头漏水量等”,计算全国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就能使10人吃上16年,认识到节俭的意义。确定课题“我做环保节约小卫士”加强数学各部分内容间联系,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就是“数学主导类综合实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我校英语组老师根据七年级英语教材“Festival(节日)”以及“Fashion show(时装秀)”这二课的学习,发现东西方文化和习俗有着很大的差别,于是确立了“探究东西方文化”的课题。物理组老师根据学生所学的电学知识确立了课题“我是电路小医生”的课题。化学组师生根据食物所含的营养元素确立了“倡导营养早餐”的课题。体育组老师注意观察身边的生活确立了“夜幕下的风景线——探究城市广场舞”等等。这些课题的生成,都是老师和学生通过仔细研究教材、通过学科与综合实践的整合而确立的一系列的课题。

二、制定方案 服务主题

综合实践方案的设计包括:

1.活动背景

2.活动目标

3.活动准备

4.活动过程

5.资料汇总、交流阶段

6.成果展示、汇编阶段

制订活动方案只是实践活动的一个开始,方案的制订为我们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方法、提出了要求。我们要在方案的指导下不断地研究和交流方案、修改方案并逐步加以完善。

三、走出课堂 实践给力

传统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学习环境只固定在课堂教学,脱离了实践活动,使学生知识的获得面变得十分狭小。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早提倡“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他曾经说过:“教育要通过自觉的生活才能踏进更高的境界”。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生活,获得书本中无法获得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学生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顾敏老师的“汉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是学生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这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社会阅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激发了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让学生学会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堂的延伸,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了解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利用“影子问题”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关于“影子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例题1】“影子”全部在地面上小明的身高是1.6m,他的影长是2m。同一时刻测得小明旁边古塔的影长是18m,则古塔的高是_____m。

【例题2】小明想测量电线杆AB的高度,他发现电线杆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和土坡的坡面上,量得在坡面上和地面上的影长分别为CD=4m,BC=10m,坡面与地面成30度角,且此时测得1m标杆的影长为2m,则电线杆的高度为_____m,等等。

英语老师在教给学生们英语中怎样购物简单的会话后,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到超市、到市场进行模拟购物表演。在学习了英语圣诞节这一课时可以要求学生查找一些有关圣诞节的习俗、来历、歌曲。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圣诞节的表演等等。

这些活动的进行使学生们走出了校门,学到了能够把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并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知识服务于社会的观念应运而生。

四、学科渗透 资源整合

在2014年3月28日,兴化市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中,我开设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做有根的板桥人”中期交流汇报课——初探《板桥道情》。这一节课我结合板桥道情的特点将语文、历史、政治、美术、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了解《板桥道情》的来历,简述板桥先生的生平,同学们通过网络、图书馆、走访老人、听老人们讲板桥的故事等等。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板桥道情》、了解板桥先生。在了解《板桥道情》的语言和意境时,请同学们讲述道情的含义,了解板桥先生刚正不阿的品德风范。“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和同学们一起为板桥先生的一生共同撰写了《板桥歌》:

板桥原名叫郑燮,生在兴化东门外,三岁失去母亲爱,费氏恩情难忘怀,难忘怀。

少年板桥真可爱,资质聪明人人爱,作诗对联显文采,板桥少年好表率,好表率。

中年板桥显风雅,精通琴棋和书画,四方交友走天下,结识不少大画家,四十四岁中进士,做官山东小县衙,体察民情惩污吏,开仓济粮美名扬,美名扬。

晚年书画技艺长,卖画扬州度日忙,梅兰竹菊现纸上,“扬州八怪”他居上,他居上。

我们板桥好儿郎,挥斥方遒意气刚,板桥校训记心上: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一枝一叶总关情,民生永远记心田,综合实践板桥访,板桥精神放光芒,放光芒。

从政治的角度讴歌了板桥先生为官清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本思想。通过一幅水墨画《老渔翁》从美术的角度请同学们说出当时板桥先生在垂钓时、耳听芦苇萧杀声音,醉心山野湖水,乐而忘归的情景。最后播放《板桥道情》视频,请同学们一起学唱《板桥道情》、表演《板桥道情》。整个一节课通过多学科的整合、多学科的渗透。最终学生了解了历史、懂得了政治、欣赏了美术、学唱了道情。课堂气氛高潮迭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接受了知识,提升了能力。真正做到了“教、学、做”三教合一的效果。

五、依托课题 提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学科中学到的贴近生活的知识,转化成综合实践的课题。课题的确立和实施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力、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例如《寻访板桥足迹》的课题,从活动的目标、活动的方式、活动的方案、结果的呈现,都是自主选择、自主确定的。在活动中学生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参加活动,走出了课题,认识了社会,懂得了什么的“真、善、美”什么是“邪、丑、恶”。他们通过做义务宣传员、发倡议书、树警示牌、利用校园广播站、社区宣传栏宣传科学、崇尚美德。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考察、调查、实验、探究、服务、劳动第一系列的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活动心得中写道:“综合实践活动中留下的回忆绝不是辛勤和汗水,更多的是收获。它不同于课堂上所接收的知识,而是一种真切的体会,体验的是劳动的艰辛、体验的是合作的快乐、体验的是收获的喜悦”。

上一篇:等待春天的来临优秀作文下一篇:金佛寺中心卫生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