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活动分析

2024-09-18

英语教学活动分析(共9篇)

1.英语教学活动分析 篇一

中班健康教学反思

13学8 姚有为

一、班级健康活动

这次见习本班一周举行了三次健康教育活动,我选取了第一次活动《好玩的毛巾》。

第一次反思:《好玩的毛巾》活动过程:(中班孩子通过小班一年的学习已经学会了各种动作如:爬、跳、跑等,锻炼孩子的手臂力量了)

1、准备活动,韵律活动热身。(活动准备防止受伤)带领幼儿利用毛巾运动全身,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2、了解毛巾的用途,并用折叠的方法用其变换几何图形。师:孩子们,这是什么?(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发幼儿兴趣,引出材料)

师:你知道毛巾的用途吗?幼儿自由回答。师:毛巾的本领可真多!这条毛巾原本是正方形的,我能把它变成三角形,你的毛巾能变吗? 幼儿折叠毛巾。(对玩自制器械有浓厚的兴趣,能够养成友好合作的优良品质)

师:你还能把毛巾变成什么形状?

幼儿利用手中的毛巾变换三角形、长方形、小三角形、小正方形及小长方形等。鼓励有创意的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并展示。

3、探索毛巾的更多玩法。(发展幼儿动作的创造性、灵活性、协调性及合作能力。)

师:毛巾除了可以变魔术,还可以怎么玩呢? 让幼儿探索毛巾与身体的互动,如毛巾放在头、脚等部位做走、跑、跳等活动。师:瞧!毛巾变成一条小河了,你能跳过去吗? 幼儿立定跳或单脚跳通过。(愿意积极想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困难。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利用毛巾进行一物多玩的活动,进行锻炼手臂力量的练习。)

师:小河太短太窄了,能不能把它变宽一点? 启发幼儿把所有毛巾都平铺在地面上。师:小河这么宽,还能跳过去吗? 鼓励幼儿用助跑跨跳的方式

师:哇,我这好多毛巾!想请小朋友排成小火车帮我运到那边去,可以吗?男孩排一对成王子火车,女孩排成公主火车。我们来比赛,看谁先运完!教师观察比赛结果。(.在活动中发展手臂的协调性,提高相互合作的能力。)

师:刚才这一对小朋友落后了一点,想再比一次吗?这次咱们从头上一个一个传过去好吗? 师:还可以怎么传? 幼儿自由交流,尝试。(鼓励孩子们,激发孩子良好向上的心理)

二、户外体育健康活动

活动过程:引导幼儿玩民间游戏“跳皮筋”,形象地向幼儿介绍了游戏的主要规则:游戏中两人扯绳,两人跳绳。跳的一方边说儿歌边跳,一旦说错儿歌或踩绳,就要被罚互换角色去扯绳。

游戏开始了,幼儿跳的一方,玩得很兴奋。可仔细一看,却有很多问题:扯绳的幼儿有的将绳子抬得很高,跳绳的幼儿就会被绊倒,有的幼儿将绳子扯着乱跑;跳绳的看到同伴扯着绳子跑,不知道制止而是追着跑;有的则毫无危机感地站在场地中间,局外人似地看着他们跑;有的干脆躲到了场地的尽头处,等到绳子抡过来,常常来不及转身就打在身上了。很快,幼儿在游戏开始时的兴奋劲就消失了,最后干脆放弃游戏自己玩了起来。第一次“跳皮筋”游戏就这样以失败告终了。

从幼儿的表现看,他们似乎不太明白游戏的规则,可一问,他们却讲得头头是道。那么幼儿是怎么想的呢?为了了解幼儿放弃游戏的原因,我组织了一次讨论。

师:为什么你们不喜欢游戏了? 幼:我怕绳子很高会绊倒。

师:那怎么样就不会绊倒呢? 幼:有的说,可以将绳子放低一些;有的说可以跳的时候用力往上跳。

师:嗯,我们按规则要求进行游戏,那么游戏才能变的好玩。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一定的规则,事情才能顺利进行。

最后我建议幼儿把刚刚提过的方法都用到游戏中去,然后分组按游戏规则开展 “跳皮筋”比赛, 游戏渐入佳境,有的在跳绳;有的在把绳子摆成小河状,做“过河”的游戏;幼儿们时不时传来快乐的欢呼声。

渐渐地,有一名幼儿突然说:“我不玩了。”四人一组的游戏因他放弃又无法继续了。还想继续游戏的另外三名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加入了另一组,没料到他们的参与使这组的游戏气氛一下活跃了起来。因为中间有五个幼儿,跳皮筋变的更加有趣,增加了热闹的气氛,幼儿愉快地变换着角色,热闹的游戏场面引来不少围观的幼儿

活动分析:通过游戏,让孩子探索绳的多种玩法。因为跳绳对儿童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有以下诸多好处: 能促进儿童健康发育,跳绳能加快胃肠蠕动和血液循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能提高儿童记忆能力等,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绳的玩法多种多样,有单人跳、双人跳,多人合作跳,跳绳器械简单,场地到处都是,简单易行,是一项适合大众的体育健身运动。活动前,恐怕人数太多会使幼儿因分组不便而无所适从,先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来培养幼儿对绳的兴趣,教师暂时规定幼儿四人一组参加游戏,以降低幼儿寻找游戏伙伴的难度。由于游戏的方法都是幼儿自己提出的,这使他们在游戏中更有主人翁感,玩起来也更加兴致勃勃。启发他们想一想玩过的游戏里有什么好办法,幼儿想到了“锤子、剪刀、布”“手心手背”和“点脚”等方法。

幼儿都愿意成为游戏的中心人物,在他们眼里做这件事的人越少这件事就越重要,而且他们也愿意轮换角色进行游戏。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规则,游戏将无法正常进行。游戏就要结束了,幼儿却兴致盎然,意犹未尽。

活动小结:通过跳绳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体质,还有利于幼儿心智发展,有助于幼儿体力、智力和应变能力的协调发展;能培养幼儿身体的平衡感和动作的节奏感。尽管在活动中有些幼儿动作不是很灵活,但是重在参与。在游戏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让幼儿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2.英语教学活动分析 篇二

一、做好英语演讲活动前准备工作

对于高中英语演讲活动教学来说,准备工作是前提,十分重要。首先,教师应该给学生制定明确的演讲规则,英语演讲对于现阶段的高中生来说,已经不是特别陌生,不过他们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却不多,所以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演讲的规则不是特别了解。因此,制定明确的英语演讲规则相当重要,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演讲活动的时间、形式、要求和次序等。其次,确定合理演讲主题,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基础,教材为依据,选择和制定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演讲主题,组织学生讨论。主题需要具有时代特色,内容不仅新颖,还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激发学生的演讲兴趣。一方面演讲主题可以以教材中的知识为参考,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英语知识;另一方面,演讲主题应该与社会热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促使学生体验生活,调动参与英语演讲活动的积极性。

二、指导学生精心撰写英语演讲稿

高中英语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演讲主题与内容之后,应该指导学生精心撰写演讲稿,演讲稿的质量决定着演讲活动的成败。英语演讲活动作为一门艺术,有自己独特的格式要求与内容,主要表现为:语言简练、主题突出、段落紧凑、题材新颖和吸引力强等。第一,写作技巧方面,在撰写演讲稿之前,要清楚演讲对象是什么?演讲什么内容?等,语言简练朴实,内容连贯,突出重点,前后照应,修辞手法要恰当;第二,指导学生多欣赏和学习其他优秀的英语演讲稿,学习他们的写作技巧,丰富自身的英语知识,不少经典的英语演讲稿都由专业人士撰写而成,语言优美、用词讲究;第三,指导学生多阅读一些与英语演讲相关的素材,可以通过网络、报纸或书籍,丰富英语知识,提升演讲稿的质量;第四,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撰写英语演讲稿,对于高中生来说,写出一份质量较高的演讲稿比较困难,小组合作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写作难度。

三、指导学生英语演讲的基本技巧

首先,指导学生进行英语演讲的技巧,演讲一般都需要在台上进行表演,报了声音、语言和肢体语言等吗,并不是纯粹的“讲”,“演”也十分关键。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的演讲语速、节奏和应变能力,发音应该优美、清晰、准确;语调要自然、贴切、动情;语言要简练、易懂、流利。其次,利用一切时机训练学生演讲,教师不能因为课时紧张,而忽视训练学生的演讲训练,应该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让学生进行英语演讲训练,例如,可以在课前抽取5分钟左右,让学生练习演讲,最好是每周或每月定期训练,举办演讲比赛活动。再次,模仿与即兴演讲训练,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经典的英语演讲稿,让学生进行背诵和模仿,并且要求内容完成,在演讲中加入动作与神情。由于即兴表演的难度较大,教师应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逐渐过渡,让学生慢慢适应,同时要求不能过高。

四、有效评价学生的英语演讲活动

第一,评价内容多样化,高中英语教师对于学生的研究评价应该从多角度出发。学生在英语演讲活动中,准备工作也十分辛苦,不能忽视,在英语演讲过程中的神情、语调、语音和动作等,都要进行客观的评价,目的在于指出不足,促进学生发现,发现和表扬闪光点。第二,评价学生写作演讲稿的能力,演讲稿能够反映出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演讲活动是否成功。因此,教师应该针对英语演讲稿作科学评价,像结构是否完整、语言是否简练、表达是否准确等。第三,评价方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这样的评价结果较为真实,比较公正、客观。因此,对于英语演讲活动的评价,教师应该将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互评与学生互评有机结合,并且使用评语、分数和等级等方式,对学生的英语演讲活动全面而科学的评价。

3.语文活动教学失当现象分析 篇三

(一)放羊:教师意念不清,造成学生放羊或学识放羊。

学生放羊,是指老师对活动教学法的理解模糊,远离了“教学要求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这个前提,也不知道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教学情境,只顾让学生自己参与阅读、讨论、游戏、操作等活动。这种活动教师不参与,完全放手,学生高度自由。例如,有人上《背影》,对于文中的父子情深置若罔闻,任由学生大谈阔论文中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形象又很不潇洒”;有人教《愚公移山》,不带领学生通过人物形象去正确地捕捉《愚公移山》的寓意,反而任学生围绕“是不是蛮干”、“为什么不考虑搬家”之类的问题大讨论;有人上课让学生开展辩论,学生双方互不相让不可开交,闹到下课铃响不置可否便完事。

王荣生教授说:“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上述活动就远离了课堂教学目标和文本构建的基本意义,没有什么教学价值。

学识放羊,是指教学活动脱离目标,师生一起跟着活动的感觉走。这种活动教师参与却不自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老师在活动中与学生平等地打成一片,关系极为融洽,可是在痴迷中极易丢失高屋建瓴的师道。请看《皇帝的新装》的一个教学案例:

师:你为什么肯定骗子呢?

生:我觉得他们很聪明。

师:说说看。

生:你看骗子骗了这么多的人,拿走了这么多的钱财,还没有人发现,真的是很厉害。

师:你怎么评价这两个骗子?

生:实在是太聪明了,他们很懂得人的心理。

……

什么是童话?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教育儿童的文学体裁,是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如果老师脑筋绷紧了这根弦的话,他的教学还会随着学生的生活经验走下去么?语文教学有时真不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反,教学中的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反文本的多元解读是有悖于选文教学的基本精神的。

(二)窄化:学习小组组合方式窄化造成活动效果矮化。

案例:开课之后,老师把本课时要解决的内容分块承包给各个学习小组,然后依次沿着“组内研讨——代表板书结论——代表讲解——老师评价补充”几个环节进行教学活动。

这种分块承包学习的活动教学极像组块拼图:就全体看内容充实,就个体看内涵稀少;就表面看活动热闹,就实质看学法单调。这种活动课型会使学生对丰富的文本学习内容挂一漏三,会使学生对多样的活动形式认识不足,从而极大地削弱选文的使用价值。上述做法的错误关键并不在于倡导小组学习,而在于把学习任务肢解分组,是为了好活动。如今,这种忘了本、变了味的小组学习居然还常常被观摩,足见追风教学的荒唐!

新教学理念突出倡导小组学习,致使大家一律向小组看齐,但我们不能过度钻牛角尖、走死胡同。小组学习、小组讨论的盛行,客观上也使我们教师漠视了个体的学生活动、结对子的同桌活动、个人与周围人的多边活动、声势浩大的全班活动等多元化组合形式,使一些优秀的传统的教学活动消失,使不少教师活动教学的眼界窄化,教学效果矮化。

笔者以为,一堂课几十分钟,虽然不能解决很多问题,但让全班学生共同解决一两个主问题还是可以的,并且顺带着可以解决不少问题。学生的学法线就体现在学生读书、思考、解答问题等的环节中。小组学习不是唯一可行之法,更不能过度条块分割。

(三)跟风:追求活动方式新颖,削弱了语文作为母语教学的传统训练优势。

钱梦龙先生在《语文教学呼唤常识回归》一文中给训练正名说:“语文训练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读写听说实践……语文教育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便是抽空了语文教育的内容,势必变成华而不实的空中楼阁。”

请看《黔之驴》的两则教学。其一:余映潮老师让学生分别站在驴和老虎的角度,讲它们老祖宗之间曾经发生的古老故事,然后从后人的角度谈感慨。其二:某老师让学生把《黔之驴》编成滑稽剧上演,努力展示故事中驴子和老虎的形象。

“其一”抓住故事情节谈意义,“其二”抓住故事情节感受形象,都暗合着寓言故事的教学目标,这是成功教学的根本。但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方面看,后者不如前者严肃,弄不好还会削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

俗话说,真理走过一步就会变成谬误。比如北方教学《端午日》时让学生表演赛龙舟就不适合当地学情。因为北方学生大都缺乏赛龙舟的生活体验,做这样的表演活动只能是瞎起哄,何来真情实感!

语文活动课包括听、说、读、写、做。常见的口头表达类活动有“话说新闻、故事会、朗读比赛、演讲、即席采访、复述课文、做小老师、开读书讨论会”等;常见的阅读类活动有“读书沙龙、交流读书体会、读书知识竞赛、开读书专题会”等;常见的书面表达类活动有“写广播稿、写读书笔记、写探究报告”等;常见的社会实践类活动有“发表见解、课本剧表演、做小记者、事物制作、参观访问、专题研究、社会实践”等。如此花样繁多,如果过度追求表面热闹,语文活动教学就难免乱花迷眼。

(四)教条:被活动教学模式迷蒙了双眼,惯于程式化。

这个道理很简单。第一,一切教学模式只是为初学者提供一道便捷的通道罢了,哪条通道也不会最完美,也不会一成不变,不能被一时的教学模式迷蒙了双眼。学习模式是为了最终冲破并超越模式,走进教学的自由王国。第二,一味走程式就是固步自封,虽然老师做起来顺手,但是学生会腻味。单调的程式只会使本该生动形象的语文课变得枯燥乏味,失去吸引力。

针对语文活动教学的上述问题,谨提出以下三点对策。

(一)老师要有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明确学习目标,作师生平等中的首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注目于教育界,目前仍然有一些教师不把职业当作理想,只将其当作谋生获利的手段,不去深入地学习理论、研究理论,只满足于一知半解。有些教师在备课时,更多琢磨的不是学生,而是听课者、评委的思想理念、心理需求,取悦于人。久而久之,降低了专业含量,做伪讨论、伪探究,形式主义、功利主义,教学低效或无效。

(二)老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活动指导,鼓励学生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学习。

1.要指导学生在教学活动前自主预习。学生自主预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个体不依赖他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作出判断、推理,得出结论的过程。谁没有这个前提过程,谁就有可能只能当听众、观众,被动从众。

2.要激发学生基本的合作学习意识。在开展学习活动时,教师要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同学是学习的促进者,从而激发学生合作的意愿,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必要时,可以对参与小组活动的每个成员作明确的分工。

(三)活动教学要着眼学情,着眼于教学目标,形式多样。

活动教学的精髓在于强化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多进行批判性思考。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及素质教育的标志性概念,它是指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一起学习,以提高学习成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内涵决定形式,而不是相反。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这样看来,不管活动教学的开展有怎样的不足,这改革的方向还是对头的,它确实是改造以知识为本、教师中心、灌输唯上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大任当前,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务必调好心态,保持理性,勇立潮头;务必耐心求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相信吧,一轮火红的太阳即将在朦胧中升起!

韩守满,语文教师,现居江苏赣榆。责任编校:王 玲

4.英语教学活动分析 篇四

教学情景描述: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参加森林农场(由室外跑进活动室)。刚才我们听到了什么?(咿呀咿呀呦)。

二、欣赏音乐。

1、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遍。

2、刚才有的地方“咿呀咿呀呦”很快就出来了,有的地方要等很长的时间才出来。我们来听听哪个地方的“咿呀咿呀呦”让我们等了很长时间。

再听一遍(出示图谱,请一个小朋友在图谱上指出来)。

3、请小朋友把系在脖子上的纱巾拿在手上唱。

4、我们边唱边跳好不好?唱“咿呀咿呀呦”时扭屁股好不好?

三、游戏。

师:我们到了森林农场,可是工人都不在,他们到森林里砍木头去了,我们去那里帮忙。

1、我们用什么做锯子?(幼:纱巾)小锯子在“咿呀咿呀呦”时锯木头,好不好?

2、教师做大树,请两个小朋友做锯子,教师将纱巾蒙在头上,做大树,幼儿锯木头。

3、请小朋友做这个游戏。

4、师:“小木匠去劳动,流了一身汗,用什么代替扇子,让我们凉快一点?”(纱巾)我们扇扇子的时候,也唱一唱好不好?做一遍。

洗个澡,怎么办?„„(用纱巾)

四、我们跟音乐边唱边回去好不好。

分析: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发他们的兴趣,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充分地表达他们的感受和快乐的情绪体验。

1、教学目标明确,教具选择得当。

这个音乐活动教学目标明确,教具选择得当。一条小小的纱巾,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终。一会儿是“锯子”,一会儿是“擦汗的毛巾”,一会儿是“淋浴头”,一会儿又变成纳凉的“扇子”,真是太神奇了。纱巾的用途随场景不断变换,幼儿的角色也不断变化。这不仅满足了孩子好玩的天性,又给予幼儿充分宣泄、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使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得以充分展示。幼儿的活动随场景的变化而变化,也由此获得了更多的、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在游戏活动中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

2、教学活动设计合理,环节紧凑。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是最好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在整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把“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三个环节相互穿插,通过情景设置(农场),把孩子带入特定的情景中,使人有身历其境的感受,将整个气氛带动起来,很有感染力。在活动中教师善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善于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对幼儿进行引导,“刚才我们听到了什么?”“我们用什么做锯子?”“小木匠去劳动,流了一身汗,用什么代替扇子,让我们凉快一点”“要洗澡,怎么办?”这些启发性的语言不但充分的发挥了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情景中尽情展示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得到了最大的表现,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快乐地学习。在整个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把“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三个环节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师幼互动频繁。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善于利用亲切的语言、风趣的表情和体态语言带动幼儿进入到特定的场景中,课堂气氛活跃、轻松。从一开始的进场到谈话内容,教师一听到孩子说听到了“咿呀咿呀呦”的歌词时,就赶快带孩子互动,做起动作来;简单的“你们听到了吗”以及“唱咿呀咿呀呦时扭屁股好不好”就很自然地将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音乐活动中来。其间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给人强烈的吸引力,也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在随后的活动中,教师又充分利用“纱巾”这一载体,不断地表现不同的动作和用途,引导幼儿有兴趣地进行各种新的尝试,教师与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共同探索,激发了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使幼儿不断地有新的美好的情感体验。在活动中师幼之间以及幼儿与幼儿之间的频繁互动,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始终保持着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兴趣。透过这一切我们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感受到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

反思:

幼儿是快乐的个体,快乐的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也能够调动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新《纲要》强调对幼儿进行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的培养。新《纲要》的基本理念是:幼儿的艺术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强调幼儿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强调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表现。这个活动对我的启发很大,虽然这只是一节很普通的音乐活动,但活动中体现出的“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的教育思想以及“尊重儿童,以幼儿为本”、“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情节,寓教于乐。

我们知道,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小班的孩子更是如此。教师在活动中根据情节的发展和活动的需要不断设置和变化情节,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将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过来,在自由、欢快的音乐活动中,孩子们不是被动地去学习,而是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感受、快乐地体验。这样能充分地挖掘孩子的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本次活动启发我们,这比单纯地让孩子跟着老师唱,被动地学习,效果要好的多。

二、尊重儿童,以幼儿为主体,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能让幼儿感到快乐的音乐,首先是幼儿喜闻乐见,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这首音乐朗朗上口,音调优美,具有韵律感,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易于幼儿欣赏和掌握。快乐是儿童学习、探究、尝试的原动力,孩子因为快乐所以学习,因为学习所以快乐。因此,我们有责任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参与者,引导幼儿喜爱音乐,让幼儿成为音乐的主人,让幼儿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

5.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案例分析 篇五

一次教学作为儿童学习、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梯,不管什么领域的活动都应该遵循普遍的教学规律性。过去的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就反映了一般教学的流程。当然,在强调彰显个性的今天,如果每一个教学活动都这样表述也显得太八股化了,但是那种一个教学活动中环节、层次太多的现象也是值得反思的。

例一:《盒、碗、碟、杯在歌唱》(音乐)的简要过程:

1、出示盆、碗、碟、杯,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知道其名称、各自的特征。

2、请幼儿自由敲打盆、碗、碟、杯,倾听其不同的音色。

3、欣赏歌曲《盆、碗、碟、杯在唱歌》

4、学习敲打节奏XX XX ︳XX X ︳。

5、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敲打,要求节奏敲打正确、整齐。

6、引导每个幼儿在教室里除玩具乐器外再找一件生活用品,进行拍打、敲击、摇晃。

7、鼓励幼儿将各种生活用品创编进歌曲,同时为它创编新的节奏。

分析:这个活动过程真是太丰富了。但我们必须反思: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幼儿到底发展了什么?是观察认识其名称、特征,还是辨别其不同的声音?是欣赏歌曲,还是创编歌曲?是学习巩固节奏型还是自己探索拍打、敲击、摇晃其他生活用品?那么多的环节到底让孩子学什么?一般来说一次教学活动是让孩子围绕一个话题经历一次探索、练习、思考、交流,从而获得新知的过程。活动环节过多,想达成的目标过多,实际往往是欲速而不达,热热闹闹走过场的丰富环节,不能成为孩子踏踏实实的学习过程。

例二:《自己画脸谱》(大班 综合)的简要过程:

1、分享关于京剧脸谱的经验。

(1)介绍自己制作的脸谱。

(2)概括京剧脸谱的特点。师生共同小结:脸谱是我国戏剧独有的艺术,用夸张的色彩、线条和对称的方法表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和特点。

2、戏剧老师示范画脸谱。(外请人员)

(1)戏剧老师介绍材料、工具。

(2)戏剧老师给自己化妆。边画边介绍化妆过程和注意事项,重点:小笔勾线、大笔涂色,从上往下画,每种颜色用固定的笔。

3、幼儿自己画戏妆。

(1)幼儿选择自己想化妆的角色。

(2)幼儿自己涂画脸谱(轻放背景戏曲)教师和戏曲老师共同观察幼儿的操作,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在自己脸上画油彩,给予个别幼儿一些必要的帮助。

4、自由表演。幼儿边听戏曲边自主表演。

分析:本设计的教学过程简捷而清晰,围绕画脸谱展开,既从儿童已与经验出发,又在与专业人员直接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知识、技巧,还让幼儿大胆自主地实践、练习,并在化妆后进入情景自由表现。这样一次含量较丰富的活动,教师设计的四个环节,步步深化、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保证了教师—幼儿—社会人员三方交流、幼儿自主练习的机会,遵循了幼儿学习规律,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保证了幼儿的参与性,这样简捷而清晰的教学活动过程可以成为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应该突显重点 提高主要目标达成度

幼儿园一个教学活动一般只有十多分钟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即使大班后期也只有三十多分钟[综合性教学也应控制在二、三十分钟(小、中班)到四、五十分钟(中、大班),极少数活动用半天的时间]。在这些短短的时间里,教学过程应该围绕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围绕重点线索展开,努力保证幼儿在主体活动中有显著的收益。但是有一些教学活动的过程往往不能保证主要目标的实现。

例三:数豌豆(中班、数学)简要过程:

1、感知豌豆夹中豌豆的数量。看看豌豆夹的外型特征,数数豌豆夹中豌豆粒。

2、剥剥、数数、记记。每人二个豌豆夹,剥后数一数并用自己的方法作记录。

3、分析记录单:重点:怎样记录看得清楚?豌豆夹里的豌豆粒一样多吗?

4、再次操作:用清楚的方法记录3—5个豌豆夹中的豌豆粒。

5、交流并小结。讨论:豌豆夹里的豆宝宝一样多吗?最多的几粒?最少的几粒?

分析:豌豆夹中豌豆粒的差异,可以引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积极性,过程紧紧围绕剥豌豆、数豌豆展开:一个豌豆夹里有几个豆宝宝?多的有几粒?少的有几粒? 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为幼儿展现自己的数概念和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表现的机会;又在同伴交流互动的学习情景中,感受记录的不同方法,同时又在分析过程中逐渐把握怎样才能把几次操作的结果表述清楚,.这是一种自我学习能力的锻炼。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比较最多的和最少的几粒,不仅进行了数学能力培养,更埋下了到生活中继续探索研究的积极性:豌豆夹中比较多的是几粒?豌豆夹的多样性可以引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探索的丰富性。活动过程应该努力围绕主要目标、重点突出的进行。例四:《阅读广告》(大班 综合)简要过程:

1、谈话: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阅读。

师:你们知道广告吗?在那里看到过广告。

2、阅读电视广告。

(1)播放关于牙膏的广告。

(2)讨论:这是一个什么的广告?你看到了什么?

让幼儿说出大概印象:是牙膏广告,有好几个人。动作很滑稽,颜色很好看

(3)师:我们再来看一遍,有些什么人,他们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3、幼儿创编广告。

(1)为小朋友喜欢的产品做广告。

师:来看看这些是什么?你看过这些产品的广告吗?谁来试试。

(2)为产品编广告。

师:刚才小朋友做的都是和电视里一样的广告,现在我们自己来为这些产品编广告。

小朋友先选择一样产品,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幼儿自由结伴创编广告)。

分析:教学过程虽注意了从孩子已有经验入手,并在回忆、模仿后让孩子创编,但几个问题是明显的。

1、该活动提问内容和教师构想的第一环节不对应。生活中的阅读内涵丰富,而广告只是阅读的一个方面,教师的提问直接指向广告,会限制幼儿的思维,所以,要不修改标题:直接引导幼儿回忆关于广告的经验;要不修改教师的提问:引导幼儿谈谈生活中阅读过什么。

2、没有能让儿童感知、提升广告的特点。广告语的确是幼儿喜欢感知、能够感知的语言形式,可以成为幼儿模仿、创编的一种形式。但广告语的特点是什么?从整个过程看出教师在以牙膏广告为范例时只是引导幼儿说出:有好几个人,动作滑稽,颜色好看甚至在安排再看一遍广告前也只是提醒幼儿注意:有些什么人,他们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而对于广告语的特点,如:言简意赅,郎朗上口,生动幽默等却从来突出。

3、让孩子创编广告,教师只注意形式上的自主:可以自己编也可以自由结伴编,但是怎样创编广告交待不清,在儿童没有明确广告的特点的情况下又如何创编呢?好的教学过程应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应突出重点,分析可能出现的难点,使目标在循序渐进的环节中自然达成。

(三)选取合适的方法、途径,讲究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手段是连结教师和儿童以及教师、儿童和学习内容的媒介,在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时,幼儿教师们注意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活动性、但有时产生为生动而生动,为多样而多样的追求形式的问题。

例五:散文诗欣赏《白云》(中班语言)简要过程:

1、出示一朵白云(图片)谈谈白云的家住那?

2、欣赏散文诗白云(配乐)

3、大班幼儿表演(真实情景)

4、学习散文诗并理解词汇(幻灯)

5、幼儿练习朗诵(动画片)

6、自主选择头饰边念边表演(头饰)

分析:散文诗欣赏与学习是提高幼儿对文学艺术的感受、理解力。散文诗充满了想像和美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力图要多种手段让幼儿经历回忆经验—欣赏—学习—理解—表现的过程,但这几点应该反思:

1、整个过程进度过快。这是当前教学过程常犯的通病。不是引领幼儿一步一步地前进,而是快速走过从感知到表现表达(甚至创造)的全过程。

2、教学形式太多。如果每一次教学教师都要安排、制作四、五种教具,那教师要有多少精力投入到这种准备中?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为了一个活动花费那么多精力,必然影响其他活动精力的投入,受损失的是幼儿的正常的发展。

3、应充分让幼儿感受和体验散文诗的优美意境。本活动有些方法的使用既费时又不利于渲染诗的意境,如:大班小朋友表演法,教师要花很多时间去排练,而这种表演又会破坏太阳哥哥给我洗脸、披上金色的外衣风娃娃用柔软的手指帮我梳头、带者我飘来置去等比喻、夸张、想像所营造的幸福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防止追求形式变化而把简单的事变复杂了,我们尽量不要做高投入而低收获的事。应该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法、教具,防止为直观而直观,为生动(丰富)而生动(丰富)等现象,应该讲究教学的实效性。例六:彩色的雨滴(小班美术)简要过程:

1、进入下雨情景玩音乐游戏:下雨了和大雨和小雨

2、教师示范点彩画

(1)欣赏画有天空、草地的大背景图(三张铅画纸拼成)

教师选不同颜色用手指点画雨滴

让幼儿感受雨滴是从上往下落下的;

强调:换颜色时要先把手指上的颜色擦干净。

(2)幼儿跟随老师用手指书空练习:一点、一点

3、幼儿作画(配下雨乐曲)

提醒幼儿自己选择颜料,找一处合适的位置操作。

观察幼儿如何点画雨滴,给予个别幼儿以必须的提示。

鼓励幼儿可以多画几种不同颜色的雨滴。

4、欣赏:感受自己和同伴共同彩色雨滴的美景

5、幼儿听着音乐的雨声、撑着小伞离开活动场地。

分析:这是一个以美术为主的教学活动,从观察范画到自己练习保证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开场选用音乐游戏,调动了每个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身临其境的情绪,在雨声音乐伴奏下作画,可以使幼儿在下雨氛围中尽情地表现对下雨的感受,幼儿作画时选用了大副背景图拓展了幼儿的想像空间,创造了既源于真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的艺术氛围,当孩子 撑者小伞(想像情境)在雨中漫步时该是何等的满足。这样的自然综合在相互关联的情境中,可以使幼儿如身临其境,既得了点画雨滴的新经验,又同时巩固并丰富了科学、音乐,身体动作、自我保护等多方面的经验与表达技巧。

(四)教学过程过程应努力为幼儿主体性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幼儿教师们已认识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传授现成知识的过程,更是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信息时代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的过程。因而应努力把教学过程变为儿童自主建构的过程。但如果教师没有真正实现从指挥型角色转化为指导型角色,在过程设计中必然会表现为形式上的创造性。

例七:小兔玩筐(中班体育)简要过程:

1、筐散放为障碍。教师扮兔妈妈和小兔随音乐进入森林,模仿不同的小动物作、跑、跨、跳等。

2、以筐为石头铺路。

(1)妈:不好走路,铺成石头路吧。

(2)铺成不同颜色的石头路。妈:石头有不同颜色,我们来铺路吧。

(3)铺成不一样的石头路。一条平平整整。一条高低不平。

(4)数每条石头路的数量。

3、玩筐。妈:大筐象什么,玩一玩。(一物多玩)

4、用筐运货:帮河马经理运饼干给熊奶奶。(按数取物)

分析:这一活动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发挥一物多玩的作用,培养幼儿能创造性地使用塑料筐,这里的筐的确发挥了多种作用:障碍物、铺路材料、数数物件、运货载体等等。但是我们纵观过程可以看出这里教师主导了全过程,儿童只能在老师的刻意安排下走、跑、跳、跨,在老师的任务布置下铺不同颜色的路、铺平平整整或高低不同的路;在教师的指定情节中数筐、玩筐,帮河马经理运饼干给熊奶奶,等等。整个的过程中虽然孩子在动、虽然有多种活动情景和活动方式、虽然展示了多样性、变通性、情境性,但是儿童只是充当了提线木偶的角色,每一行动都由教师提线才作出反映,类似这样的教学过程还不值得我们深深的反思吗?

例八:体育活动:接拍球(大班)简要过程:

1、拍球进场,做球操。

2、探索双人拍一个球的方法:

俩人接拍球练习后交流:成功了吗?怎么接拍的?

小结接拍球的技巧:规定每人一次拍几下;要边拍边数;最后一下要稍稍用力一些,另一个小朋友要接下来拍

3、继续练习接拍球:俩人接拍;几个朋友接拍等。

4、游戏:躲皮球。

5、听音乐做放松动作。

6.阅读活动课的教学案例分析 篇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古诗教学, 要应顺儿童爱读爱背, 记忆力的特点, 只要求读读背背, 学习生字, 在理解上不提出要求。”这一提法有别于以往的古诗教学, 它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 在多读中感受诗的意思。据此, 在古诗教学中, 我的做法如下。

一、创设情境, 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借助多媒体教学, 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 激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如, 《咏鹅》《画鸡》等古诗教学中, 我展示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效果, 一群大白鹅在清清的河水里快乐地游来游去, 并配上小桥流水, 红花绿草的乐曲, 学生随着这幅有山有水、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美景很快地进入佳境, 不由自主地抒发出情感, 他们很快地把鹅那美丽的形象记住了, 不由自主地吟诵出古诗《咏鹅》, 符合小学低年级学习古诗的要求。

二、古诗配画, 让学生更喜爱学古诗

在学生多读感受到诗的意思后, 我对学生说:“每一首诗都是一首优美的歌, 一幅美丽的画。你们能不能把读的古诗, 根据感受的诗意画出来呢?”这样一说,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兴趣盎然, 我马上把准备好的练习拿出来, 告诉学生在左边填上古诗缺少的部分, 然后在古诗的旁边用简单的色彩画诗的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很快地完成了, 如, 《画鸡》, 学生用红笔画鸡冠, 用白色笔画羽毛, 还画了这只公鸡每天清晨起来, 大声蹄叫, 催人们早起。又如, 《草》中的第三句, 即“野火烧不尽”, 学生有两种画法:第一种用红色画, 表示熊熊烈火, 瞬间把大片枯草烧得精光;第二种用红色画上面, 下面用咖啡色, 两种色彩表示烈火再猛, 只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烧掉, 但埋在地下的根也奈何不了它。针对这种情况, 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 而是让学生再读古诗, 从中了解到第二种画法最切合诗意。通过以上的练习, 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学习古诗的喜爱。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调动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

7.高中地理新课程活动教学分析 篇七

【关键词】高中地理    新课程改革    活动教学    实施策略

虽然当前我国不同地方高校采用的地理教材不同,然而在新课改的号召和标准下,各大高校合理结合教材内容设置诸多特色活动课,广泛开展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本质却相同。主要都是通过加强学生外部实践学习和活动,逐渐引发学生主动学习,提倡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和实践解决地理知识问题,充分响应了新课程强调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理念,也使得学生能够广泛积累地理知识,培养并提高其综合地理素养能力。由此可见,高中地理活动教学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开发和扩展,同时也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有力手段,是当前教育体制的升华,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下面笔者就抛砖引玉,简要分析探讨地理活动教学实施策略。

一、见缝插针,合理创造良好活动教学机会

高中地理课程教材内容繁多,作为地理教师首先就要掌握了解教材中每个活动设计意图和目的,不断考虑在哪个时候比较适合开展活动教学并且会起到较佳的教学效果,充分掌握不同活动设计所需的有效资源。例如开展一个利用观测日影方法来测出学校所在地经度的活动或者利用所学演示昼夜交替的活动,前者耗时较长,过程复杂,难度颇高,就比较适合在课外分小组进行,而后者简单直观,比较适合在学习与其关联性较强知识的课堂上来实施,这样有助于引发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直观认识和理解。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就必须要学会见缝插针,科学分析辨别教材课程活动设计目的和特点,创造良好活动教学良机,以全面激发教材活动,设计教学效能。

二、精心设计,灵活选定新颖活动教学方案

设计并实施活动教学就必须要设定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案,要从学生实际生活和感兴趣的点出发,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锻炼其手、眼、耳、口、心等感官的学习参与性,使得学生充分调动其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才能够实现活动教学的实施目的,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一般活动教学方案设计都会包括活动主题、教学目标内容、活动实施地点、形式以及相应准备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也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告诉学生这个教学活动的目的、意义,这也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活动教学,从而更加乐于参与,更加主动探究学习。通过种种提问、演讲、质疑、角色互换、合作讨论等探究过程来使得活动教学方案能够完美实施。

三、因材施教,科学选取合适活动教学内容

不同教学班级和学生,其学习氛围环境和学生地理基础能力也都有所不同,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一点,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能力科学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来组织设计实践教学。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必须对教材内容了然于胸,当前高中地理教材从自然、人文和区域三个地理层面设定了一百多处实践活动,有效扩展了学生地理认知,全面涵盖了自然地理概念、原理、基本规律;人文地理信息、历史社会性和出现原因以及当前现代化区域地理问题。可以说这些知识系统都是紧密相连的,协调性和整体性较强。因此,教师在选取有效活动教学内容就需要明确该活动教学方向、形式和任务,考虑其接受能力开展递进式、内容串联渐进型的活动,从而使得其活动内容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化并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四、相互促进,加强师生活动教学实践能力

活动教学实施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学生和相关活动,因此要想全面发挥活动教学效果,在科学设计实施良好实践教学活动方案的同时,还需要加强教师的自我学习、实践和提升能力,促进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我提升,从而综合全面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对于这一点,教师就需要不断根据其活动教学效果反馈来针对性提高、强化其教学手段和教学理论思想。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加深师生之间感情关系,加大学校对地理活动教学投入力度,让学校看得见其地理活动教学实施效果,这样也能更好地深入开展地理活动教学,使得学校整体地理教学效果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五、资源共享,加强学校地理活动教学交流

顺利开展地理活动教学不仅要善于利用其学校本身资源,同时也要充分获取其他高校和当地相关部门机构的支持认可,充分加强高校地理教学内容资源共享,不断寻求活动教学开展实施支持,最大可能提高其地理活动教学实施和交流活动,充分学习其他地理教师教学精华,从而形成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资源脉络网,对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和整体素质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环境背景下,有效开展高中地理活动教学是响应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健康自我个性发展的需要,是与时俱进融合现代先进教学理念、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效率的需要,是激发师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学习的需要。对此,高中地理师生都必须要积极响应和配合,不断加强地理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学习,逐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使得高中地理课程活动教学更有效。

【参考文献】

[1]王智霞.新课标下高中地理实践活动教学探究[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35).

[2]陈小笑.高中地理开展实践活动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下,2012(4).

8.英语教学活动分析 篇八

幼儿教学案例分析:大班科学活动《连连看》

一、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孩子在玩玩具的时候,很喜欢让玩具连接到一起,而且每次孩子都有好多种方法,为了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需要,让孩子能有解决问题的信心,提高幼儿探索钻研的积极性,我将“连接”活动的重点放在了探究不需要辅助物连接的物体的特殊结构,鉴于以上情况,特设计此节课。

二、活动过程

活动开始了,我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引出什么是连接。伴随着《一同去郊游》的音乐,我带小朋友去科技馆,在去的路上,有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我说:“小朋友们,请你们想个办法,让我们顺利过河吧。”孩子们就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最后决定用椅子搭桥过河。这样,我便顺利引入了“连接” 的概念。我进行了小结:“一个一个相互连在一起就叫连接。我们刚才搭的桥就是用了连接的方法,桥是用一个个椅子连接起来的,桥又把河两岸连接了起来。”

探索活动一:幼儿尝试相同物体的连接——同类连连看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科技馆,看到了和平时不一样的玩具,还见到了孩子们期待的机器人博士。我接住了一歌机器人博士的外来音:“哈哈,小朋友们,今天我要考考你们啦!请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框里相同的物品连接起来。”我之后强调“相同的物品”,并指出连接完成的小朋友快速把连好的物品放在前面桌子上,并回到座位。接下来幼儿便自主选择材料尝试用多种方法连接,并把自己连接的方法做了介绍和分享。我们重点探讨了几种连接方法,如:接、插、串、夹、系。这时候我引导小朋友发现了一个现象——物体间的连接有的需要辅助物,有的不需要辅助物。

探索活动二:尝试不用辅助物的连接——创意连连看

由于在刚才的连接游戏中我们发现所有的纸条都是用胶带或者胶棒来帮助连接的,因此这次的难度就增加了,我利用机器人博士提出了新的要求: “小朋友们,先别得意呢,我这儿还有一个更难的题:请你们不用别的东西帮忙,让纸条自己连接起来,看谁的方法最有创意。”小朋友们这次开动脑筋,真的想出了好多种连接纸条的方法,我请幼儿分享了自己的连接经验,同时也提出了我的连接方法。

在此过程中,刚开始很多幼儿无从下手,只是随便摆弄手里的两根纸条,我发现第一个幼儿想出了把两个纸条头拧在一起,其他几个幼儿看到了也开始纷纷效仿,我没有吭气,悄悄的站在一个折叠纸条的小朋友后面。当他把两根纸条折叠在一起相互交错缠绕连接起来时,我大声地表扬了他:“你的方法跟别人的不一样,你的方法真有创意!”刚才效仿别人的几个小朋友听到我的声音后开始重新解开纸条,自己探索不一样的方法。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有不少幼儿的方法出乎我的意料。

最后我跟幼儿讲述了生活中连接的作用,并请幼儿找出教室和自己身上运用连接的地方,让幼儿知道连接是无处不在的,丰富多彩的连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在延伸活动中,大家一起在建构区玩连接游戏:尝试为汽车连接起不同的路,更加使目标升华,与幼儿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三、活动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为探索活动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幼儿有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心智需要,探究活动满足了幼儿的这种需要。从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10多分钟时间里只有一个活动内容——连接纸条,幼儿却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活动兴趣。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体验着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快乐。另外,他们的思维水平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提升。我的体会是,只有多为幼儿提供这样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才能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展开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活动,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反思这次的教育活动,我认为还可以做以下的调整和改进。

1.重视给幼儿表达、交流的机会。如:让幼儿谈谈自己遇到的困难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别人的困难自己是否也遇到了„„即使幼儿还不能关注同伴的方法、建议对自己的帮助和借鉴作用,但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可能也是比较重要的学习内容。因为在表达交流中,可以使幼儿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

2.尝试让幼儿在活动结束时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如:让幼儿根据自己对今天学习活动情况的满意程度给自己贴星,最满意的贴三颗,不太满意的贴一颗,介于满意与不满意之间的贴两颗,并说出理由和调整、改进的方法和策略,以此促进幼儿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关注、评价和反思调整能力。同样,通过同伴间的评价,引起幼儿对同伴的关注以及学会尊重、接纳同伴的意见、建议,提高幼儿从多种途径获取有益于自身发展的信息的能力。

四、活动点评

幼儿园教学由教师的“教”向幼儿“主动学习”的转换是我国课程文化的“痛”,当下的教师都亲历着这种转型期的“阵痛”。关注“探究”,一方面我们会把幼儿园的“探究活动”不折不扣地限定在杜威提出的“问题解决五步骤”的框架内,认为只有让幼儿经历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才算是探究活动,就像原汁原味的瑞吉欧方案教学、美国项目活动那样。十多年的实践证明,受教师水平、师幼比例与材料设备等条件的制约,全方位开放或低结构化的“探究活动”在我国大部分幼儿园还很难实施。另一方面我们又容易犯表面“探究”的毛病,以为提供材料让幼儿操作就是“探究”了。在“大班笔套制作活动”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在集体活动情境下真实的中国式的幼儿手工探究活动。探究的问题“如何做笔套”是教师直接呈现给幼儿的,幼儿的任务只是根据教师提供的一些线索自己去解决问题——完成笔套的制作。这是一种由教师呈现问题,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这种探究活动的意义是尽可能让幼儿进入主动学习。所以,在这个科学活动中,幼儿获得的主动学习意识与主动学习成就感是由教师的“教”转向幼儿“主动学习”的价值所在。

9.英语教学活动分析 篇九

大邱庄镇中学

徐爽

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感

通过今天关于如何提高教学课堂的有效性,特别学习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有效性,我初步了解了完整的教学活动要考虑的几个要素。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确实还有很多的不足,更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之前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只考虑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及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忽略了技能的的专项培养也缺少相应的教学评价,更没有考虑过活动的修改及调整,今后定要努力改进,使以后的教学活动有趣、有水平、有目标,并及时给学生评价或奖励,进而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通过听张老师对几个具体案例讲解,我认识到明确教学目的的重要性,不能盲目地授课,要带着教学目的设计教学活动,单词要与展示的图片及相应的歌曲相匹配,层次要清楚。同样活动对象也要明确,绝不能图片给出来的是别人而让学生们去描述自己怎么样、自己做什么。课堂上还应创设合理的情景,充分发挥学生们自己的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去造句,而不是单纯的模仿。

张老师的案例讲解还告诉我们教学材料一定要清晰明了,绝对不能从网上一搜且不经过任何删改就拿给学生,而且图片的呈现和形式的组织也要多样化,不能只是单纯的教师问学生回答,要丰富教学形式,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可以让学生们小组练习或集体回答,从而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对于今天张老师所说的问路指路的案例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明白平时的教学不能单一的依靠多媒体,多动脑筋,可能把学生融入到情景中更能提高课堂效率,引导学

生更好的参加到活动中来。

上一篇:北海市公选试题1下一篇:英语教育培训机构薪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