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方法(精选9篇)
1.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方法 篇一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方法
【代写论文摘要】随着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全面实施,在学校教育中小学体育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德育又是组成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篇论文首先简单论述了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后详细探讨了小学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以显著的提高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效果,帮助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小学体育;思想品德教育;策略方法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
1、促进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现象,即便是体育优秀的学生在日常中的行为表现却也不是很理想,不禁会违反学校相关规章制度,为学校管理带来不便,甚至还有个别学生因为个人行为影响到社会正常秩序,危害到社会安全,造成触犯法律的严重后果。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品德教育极为重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的全面成长。
2、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小学体育与其他学科不同,其特点表现为不管哪种知识的学习与理解,都需要学生亲自实践与体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各种信息发展变化快,这些现代化信息的涌入,增加了学生鉴别事物、选择行为的复杂,因此这以现状也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例如体育教学大纲指出,体育教学的三项基本任务,其中之一就是思想品德教育。因而,小学体育教学中肩负着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不仅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现代化高素质人才。
3、国家教育政策方针的贯彻实施,育体先育心
随着国家教育的政策方针的贯彻实施,小学体育以其重要性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往往忽视思想品德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往往重视体育教学对增强体质、体育技术技能的培养,往往轻视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教育。在实际体育教学中,教育者缺乏启发诱导、耐心,甚至有的老师因为操之过急而采用过于简单粗暴的方式,这样放任自流对教育方法,造成教育的片面,严重影响到小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
因此,培育体育的前提是先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思想,只有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想品德的作用,才能最终发挥体育锻炼身体与培育人才的功能作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品德教育,需要结合小学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探寻策略与方法。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方法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指出学校体育锻炼身体的同时,更要锻炼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强壮的体魄与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
1、运用体育课堂常规,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
课堂常规教育作为体育教学的要求,这个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培养小学生文明礼貌、组织纪律等优秀品质。在体育活动中,体育规范比赛活动的条件。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受到规范的约束。在课堂常规的规范作用下,学生逐渐养成习惯进行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从队列与队形着手,对学生的姿势、自觉性进行训练,严格集体活动的秩序。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之下熟练整齐的完成动作,保证动作的协调性。最终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集体主义意识强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和应变能力。小学生年纪小,而且生性活泼好动,由此在体育课堂中会不自主的将生活中的不良习惯表现出来。因此关于队列与队形的教学,教师统一指挥安排,注意观察每个学生,对表现不佳的同学给予批评和教育,指出他们个体行为对整体队形不整齐的影响,教育小学生在日常中遵守纪律刻苦训练,提高动作准确度,培养小学生的纪律性与集体主义精神。此外,还可以借助其他项目的教育,帮助小学生认识到文明行为与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例如着装干净整洁,保持体育场地整洁等文明行为。
2、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与体育教学严密的课堂组织相融合
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严密的教学组织本身就是培养小学生思想品德的一个途径。在课堂中要求学生遵循课堂秩序,严格按照课堂教学内容及要求上课,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促成和培养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作风习惯的养成。
例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可以组织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与保护,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思想作风,组织学生布置教学环境,整理场地和归还体育器械,保护现场体育设备,这些都是对小学生爱护公物热爱来的培养和教育。
3、注重教师言行,做好体育德育教学
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言行的规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重视老师的仪表和语言。体育老师上课就必然出现在学生的面前,通过老师的形象,学生能够体察和感受到教师的气质、对工作的热情与信心,这些都影响着学生是否向老师学习的程度。作为一名合格优秀的体育老师,不仅要保留庄重与严肃,还要拥有充分体现职业特点的健康活力气质。在课堂中,老师在讲课过程中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对仪表重要性的认识。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课堂中老师用语要简练、文明,注重逻辑性。对于体育老师来说,语言可以幽默,但是切记低级庸俗。在课堂中,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帮助小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
其次,体育教学中视师生之间的配合。在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之间的配合十分重要,不仅要一起研究教学事业,通常还要再操场这样一个大课堂中上课。老师之间的关系,往往让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学校体育老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能够互相配合和帮助,让学生从老师的团队中感受到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等优良品质。
教师的崇高品德表现为对学生的关心和尊重,同时这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对塑造学生的心灵,培养优秀品德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针对那些体育运动能力较弱、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一些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体育老师要有耐心帮助他们,不能够采用讽刺的语言刺激和侮辱谩骂学生。同时,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中,老师还要为体育技术水平能力较差的同学创造锻炼的机会。
在体操锻炼中,老师除了找出表现较好的同学师范外,还可以让动作表现较差,不过在某个环节有所进步的学生在做练习,对他们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并带领全班同学给予鼓励,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对一些体育运动能力强的学生更要严格要求,通过外部条件的提高要求,在学生内心形成积极向上和不断向前的动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老师应当以帮助和爱护学生为出发点,要有耐心和爱心,允许学生反复犯错误,而且能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不同性质的问题,灵活的采取说话方式,帮助学生找到原因,提出改进办法,让学生乐于接受和勇于改正。
4、结合体育教材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中,有些思想性很强,例如,体育基础知识具有体育目的、任务,而大部分的游戏教材规则则具有主题、情节,也较为严格,具有很强的教育因素。因此体育老师可以通过教材内容,有计划、有目的的向学生进行教育。另外,部分体育教材缺乏思想性,或者思想性不明显,这个时候老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融入到教学过程里,与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相结合,利用各种教育因素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
现在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的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缺乏锻炼,怕苦怕累。因此体育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在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之后,严格要求学生,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例如,田径教材耐久跑枯燥乏味,但是长期坚持练习,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篮球、排球、足球等运动,是在同伴之间互相配合完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此外,在体育课堂中,结合教材面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培育终身体育的意识。
5、通过教学组织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老师还可以通过教学组织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首先组织体育活动项目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跳跃或者障碍跑等运动项目的教学之中,老师注重培养学生果断勇敢,不畏困难与失败的精神。让学生在体育实践中克服除了自身身体素质原因之外心理上的问题。在这些体育项目中,学生的精神因素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因而借助这些体育活动项目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古都按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素质。
其次,借助集体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集体的感染力对于学生的影响极为显著。建立一个优秀的集体,运用集体的感召力影响和教育学生。体育老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建立团结友爱、奋发进取的集体,运用集体的利用教育每个学生。当前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强,因而掌握他们的这一心理特征,建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他们在规范的制度下积极维护集体荣誉与利益。针对一些不良行为,老师可以通过启发与教育的形式,批评学生帮助学生改正,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最后,抓典型事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课堂中,随着多变的情况发生,学生的思想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学生不同的行为真实而自然的表现,因此,在课堂中老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抓住好的或不良行为,通过表扬与批评的方式教育学生。体育课堂中,班级体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环境,因此在课堂中老师充分利用教学环境,抓典型事例,并面向学生及时教育,获取优质的教育效果。
6、体育老师加强自我教育,以身作则,做好表率
在体育课堂中,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多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因此体育老师的道德品质、思想水平以及言谈举止等都在小学生那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往往不自觉的模仿和学习老师。由此,体育老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那么必须严格加强自我的教育,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在潜移默化话中,以优良的思想品德影响和引导学生的发展。
三、结论
论文通过论述小学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在当前高速发展的大社会背景环境下,小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都是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逐渐形成的。众所周知,崇高的思想品德效果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世界观,提高自身学生的综合素养,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论文详细论述了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方法,以帮助小学生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方法 篇二
一、加强低年级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低年级小学生对社会认识不足, 缺乏对社会的理解, 往往不具备相应的思想道德品质。 笔者认为, 对低年级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加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中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 社会环境与学校性质决定了加强低年级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现如今的社会过于复杂, 并且存在着诸多消极因素与不良因素, 对低年级小学生的成长造成了阻碍。 虽然我国政府采取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但是却无法真正还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 学校作为“ 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 对教育学生, 抵制不良社会因素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 低年级小学生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发展不成熟, 其可塑性比较大, 模仿性同样比较大, 往往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而加强低年级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则是培养小学生树立良好品德的关键所在。
二、加强低年级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 加强对实际生活的利用, 创造真实的教学环境。 根据相关调查分析,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 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并且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而言, 在相应的情景中, 小学生所产生的感悟比较深刻。 针对于此, 教师需加强对实际生活的利用, 并为学生积极创设真实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的时候要尽可能地从学生所熟悉的社会生活以及文化习惯中进行选择,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所选择的题材要符合学生的年龄以及低年级小学生的成长特点, 要具有趣味性与教育意义。 教师所创设的生活情境可以采用故事再现的方式进行展现。 此外,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指导学生生活与实践的课程, 不能脱离实际, 否则会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 因此, 在低年级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 需要从实际出发,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指导教育。
2. 加强角色转化, 促进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 在研究中发现, 低年级小学生心智发展不成熟, 课堂教学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能够促进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 为了让低年级小学生掌握正确的坐姿, 教师可以采用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观看, 让学生自己模仿, 并且在模仿过程中可以设置不同的情景, 比如像礼仪队员站在学校门口欢迎老师与同学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等, 在这种情景教学中, 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场景下的精神风貌, 并且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道德需要。
另外, 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便是让学生产生荣誉感, 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 由于低年级小学生对事物认识不全面, 在参加活动的时候会冲撞其他的同学, 从而会引发各种矛盾。 针对于此, 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通过角色之间的转化让学生处理生活与学习中所遇到的矛盾, 从而帮助低年级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3. 加强情感体会, 实现道德升华。 在低年级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 情感引导是一项非常主要的教育手段。 品德教师需要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兴趣, 并且要创设其教学情景, 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 开发学生的智力, 激发学生的大爱思想。 此外, 无论是经验的积累还是在行为方面所形成的问题, 都可以通过情感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感恩, 学会如何待人接物, 如何与他人进行交往。 一般而言,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多彩的空间中进行活动, 去发现、去收获, 让学生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所带来的神奇魅力, 让小学生能够获得情感的陶冶, 真正感受到大自然所带给他们的快乐。
3.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的方法 篇三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1
思想品德水平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各种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教师要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真研究、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的合格接班人。
一、小学生存在不良行为的原因
当前,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受社会不良风气、家庭、电视剧、网络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小学生在行为习惯及道德品质上存在着诸多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如父母离异、家庭溺爱、不良家风、粗暴教育等,这都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创伤,致使孩子有不良行为;二是来自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如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权钱交易、贪污贿赂、拜金主义、封建迷信等现象,孩子们见得多了便习以为常,并学习、模仿这种行为,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良行为习惯;三是过重的学习负担给学生造成一定压力,致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失去学习信心,象《思想品德》这样的“副科”更引不起学生的重视,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呈现下滑趋势;四是受网络、电视剧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电视已经得到了普及,但是网络、电视剧中色情、暴力等情节给学生带来了不良影响,而且不健康的报纸、书籍等也对学生产生着冲击;五是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的思想教育不衔接,如社会和家庭把思想品德教育全部交给了学校,学校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没有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学校的严格要求得不到家庭的配合。此外,家长普遍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开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学校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贯穿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全过程,而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更应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1、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启蒙时期,这个时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如果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好奇心大的特点,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其中的动画、视频及文字说明等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创设教学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得到正确答案,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增强了学生了集体荣誉感;此外,还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法,把教学内容编辑成小故事,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知识。
2、教师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小学生的模仿力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动都会引起学生的模仿。针对这一特点,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时,教师应作为课堂教学的活教材,凡是教材上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反之,禁止学生做的,教师也带头不做。同时,教师要把教学内容蕴含的思想内化成自己的行动,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种言传身教的教学方法更易于学生的接受,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的多。
3、家长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基础教育,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参与和配合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教师布置的一些任务,家长要积极帮助孩子完成,并在此过程中给孩子讲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思想品德知识,并逐步变成自己的行为。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自己在家庭中的语言和行为,给孩子留下良好的印象,树立好的榜样,并把德育和智育放在同等的地位,使孩子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
4、积极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要发挥教育主阵地的作用,积极创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如在学校围墙上书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标语、漫画,再配上合适的图片文字等,让学生随时可以看到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主题广泛开展美术作品、征文比赛活动,并把学生作品展示在班级板报、教室走廊上,让学生随地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构建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总之,学校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注重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并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从而提高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
【参考文献】
[1]高海,浅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
4.小学品德课程的施教方法分析论文 篇四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行, 对小学生品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更加重视学生态度、 情感和价值观的塑造和形成, 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实现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为培育新世纪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教师在小学生品德教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品德塑造方面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小学品德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品德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现阶段, 很多学校和家长对小学的品德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忽视了这门课程在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 由于我国长期以应试教育为主, 导致学校过分看重学生的成绩, 而对于学生的品德课程只是表面上表示很重要, 但是在实际中已经成为了可有可无的课程。 此外,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 过分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品德的教育。 所以,现阶段的学校和家长并没有将小学生品德课程作为小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 使得小学生品德课程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品德课程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和提高。
(二)缺乏专业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师现价段,我国在小学严重缺乏品德教育的专职教师,虽然有的学校有品德教育的专职教师, 但是教师由于缺乏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导致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较低。一些小学品德教师没有参加过集体培训或者学习而直接进行授课,这样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机械,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品德课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除此之外,一些学校过分的重视数学、语文和英语主干课程的学习,而将品德教育作为“副科”来看待,虽然将品德课程纳入了课程学习计划,但是学校的不重视,学生长期在这样的课程结构下学习,逐渐地也就忽略了品德课程的重要性,导致学校品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长期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教材内容过于理想化,脱离现实生活目前, 我国小学品德教育的课本主要以“两史一情 ”为主要教育核心 ,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对学生的思想、 思想道德品质和政治观点的教育。 但是在品德课本中的一些内容较为理想化,导致不能够与实践相联系。品德课程起源于实践生活中, 而现在的课本中的内容将其视为一种孤立的现象, 这会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生活相背离的局面。 品德课本中包含了较多知识性的内容, 而思想道德教育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如果课本中加入过多的知识性的内容对学生学习品德,实践品德所起到的实践意义不大。
二、 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鼓励学生扮演角色,引发学生共鸣提高小学品德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品德,将品德课程的教学变得生动化和实践化。 在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本的内容,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 从而将课文中的内容生动形象的表演出来。 学生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 更加深刻地领悟到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从而促进学生品德教育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我想要我能要》一课中,让学生扮演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买东西的这个情节,并让扮演的学生试图去说服对方。在学生表演完成之后,由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进行表演,这样通过不断地完善,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区别与差距,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组织辩论,深化明理学生对品德的学习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课本,必须通过其他一些实践活动,深化对思想道德的理解。 开展课堂辩论,是深化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在品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抓住思想道德的认知冲突或者学生的认知冲突, 通过辩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深化学生对思想道德品质的理解。 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例如,在讲授《心中 110》一课时,通过创设情境,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陌生人从汽车上走下来对小明税:“我是你爸爸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爸爸吗? ”提问学生小明应该跟陌生人走吗? 之后,不用让学生直接回答问题, 将学生分为同意和不同意两组,在调整班级座位后,进行一场辩论。 通过辩论使学生明白生活中所隐藏的危险, 并深化学生遇到危险拨打 110 的意识。
(三)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品德课程的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还应为学生营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通过组织愉快的、主动的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情感认知, 从而做到知行统一。 例如,在学习《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中,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建筑、工厂、街道和名胜古迹,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加深学生对家乡的理解, 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热爱。对学生的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而且复杂的过程,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
5.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建议论文 篇五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尤其是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影响非常大,因此,小学各门课程的教学都需要注重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加强。思想品德课程,是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进行设计的。在教学中,要有效的结合教材的特点,重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将有效的教育观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形成良好的指引。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强调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会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一定的影响。要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就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对于小学生的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重要方面,培养责任心强、整体素质水平高、有耐心的教师队伍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同时,教师对学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作用,因此,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和生活中,要以身作则,注重对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影响。
三、激发小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小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好动性,而且喜欢做一些游戏,因此,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要针对小学生的兴趣特点,有效地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学,就是要实现将具体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精神素养。所以,注重小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的目的。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就能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有效地运用,逐渐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素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目前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要实现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就要加强教育中的重视程度,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并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
6.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情感教育的渗透 篇六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不会关心他人,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情感脆弱,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所以有必要加强当前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促使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小学思想品德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多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与小学生的情感交流,培养小学生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为小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寓教于乐
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就是加强小孩子的团队意识,加强团结有爱的意识,摆脱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的形象,使小学生以良好的思想品德,融入大家庭中,提高小学生对于思想品德的学习和对于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理解。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太过于乏味,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台上讲解深刻的大道理,台下当成催眠曲的现象时常发生,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入情感教育,在课堂上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加强同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同学们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负责找到能激发起学生兴趣的故事或是电影,来使同学们通过教师生动有趣的情感教育明白一些道理,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处在小学时代的孩子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讲的一些故事或是影片中的一些思想品德高尚的英雄人物就会激发起小学生的模仿兴趣,来提高自身思想品德素养,使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讲到一年级思想品德课本的“说谎话,害处大”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找班上几位同学来排练一个小故事《狼来了》,给同学们准备好台词本,由教师指导进行排练,分两组进行,一个是原著放羊的小孩由于说谎狼来了,欺骗山下的大人们,导致真的狼来了没人上山救助,导致羊被吃了,自身也有危险。另一个是小孩勤奋务实,从不说谎话,狼来了后,山下的大人们帮他赶走了狼。当同学演完小话剧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为什么两个小孩遭遇的情况一样结局却有很大的不同,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今天的主题,诚实是最难得可贵的品质,诚实的孩子人人夸,说谎话危害很大,同学们要争当说实话的好孩子。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教师在课堂上作为引导者,使学生成为参与者,通过小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寓教于乐使同学们在游戏中懂得道理,提高自己对于教师情感教育的接受能力。
关注时事
当前教学模式还处在应试教育当中,对于思想品德的学习教师只是单纯地要求小学生背下来知识点,来应对考试,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这往往忽略了思想品德作为一门思想性的学科,重在对孩子品质的培养。教师应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与当前发生的时事结合在一起,利用情感教育的渗透,进行心灵净化,减少高分低能的出现。正因为小学生的客观理解能力不好,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客观理解能力的训练,教师要将情感教育融入时事来加强小学生的见闻,教师要在课堂上多鼓励小学生读书看报,观看新闻节目,上课时教师对小学生在观看时事时遇到不懂的问题进行解答,课上抽出时间让小学生分成小组,整理昨天自己记住的时事热点来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提高小学生对时事的客观理解能力,还能通过对时事的了解学习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活动来提高小学生对时事的关注,使自己的情感教育联系现实。
例如,讲到小学四年级的“为了祖国尊严”一章时,让小学生自主观看新闻报道,查阅资料,做一篇手抄报,之后由教师选出内容较好的进行适当奖励,把教师的情感教育联系时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加强对于时事的理解,还能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
课外实践
传统的以考试为核心的教育大部分时间都把学生关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没有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却没有实践来使知识融会贯通,如此教学不是新课标的要求模式。教师不仅要改变当前的课堂模式,在课堂上进行情感教育,还要多组织一些课外实践,使情感教育丰富化。
比如,在讲到二年级“粒粒粮食要爱惜”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带同学们到农村土地里观看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也可以帮助农民伯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锻炼自己,使学生感到粮食粒粒来之不易,通过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体会到节约的光荣,浪费的可耻,珍爱粒粒来之不易的粮食。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时,增加课外实践的机会,让教师的情感教育丰富多彩,使学生在快乐中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品德。
当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情感教育时,能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会使小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情感教育能改变这样现状,让学生们在课上积极思考开放思维,在课下进行时事学习,喜爱上学习思想品德,使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处于兴奋状态,思想品德的实践能使小学生快乐学习,通过教师情感教育的使用,来培养出一批批具有良好习惯的祖国栋梁,让含苞待放的祖国花朵绽放出美丽的花。
7.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方法 篇七
一、当前初中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初中生的养成教育中,主要存在着内容空洞无物、措施缺乏可操作性、方法呆板单一、德育评价过于粗放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1. 德育内容比较空泛
在当前开展德育工作时,有的教师没有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很多德育内容过于空泛,所引用的正面典型或反面案例,不是时间太久,就是离学生很远,让学生感到不够真实,难以完全让学生信服。有的教师没有从浅显易懂的实例和道理入手,动不动就讲服务人类、服务人民等大道理,听得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从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苦涩难懂,极大影响了德育效果。有的教师仅仅局限于书本,而缺乏对生活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导致内容过于比较陈旧、单一,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2. 德育方法不够科学
在初中德育工作中,没有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而大多教师都是采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提出过高、过多的要求,这样的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而过于笼统和模糊。因此,也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从大多教师来看,往往只是注重以理服人,而忽略了情感教育的积极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德育工作成效。有的教师的德育方法过于呆板,缺乏灵活性,所采取的德育手段仍然以灌输式口头教育为主,没有充分利用多种教育手段,因而也无法应对学生思潮多元化的现状。
3. 德育评价比较粗放
在进行德育评价中,有的教师缺乏对初中生身心特点的研究,不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疏导和评价,没有充分认识到正面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成长。有的教师不讲究批评艺术,一遇到学生的言行举止不当,或是违反了校纪班规,不是大声呵斥,就是冷嘲热讽,这样的批评方式,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还会适得其反,与教育初衷背道而驰。
二、对策与建议
针对初中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以细化养成教育为重点,不断创新教育方法,以此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细化德育目标,科学安排部署
要根据初中生实际,按照先易后难、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巩固发展的原则,将初中阶段德育的总体目标分解到初中3个学年的6个学期中,确保每个学年都有目标,有重点,有方向。还可以将年度德育目标细化分解到每个月、每一周,并根据周目标、月目标,安排与之相匹配的内容。每个德育目标每个年度确定一到两个重点目标。如: 七年级: 积极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环境,规范行为,培养集体荣誉感。可以主要安排如下内主题内容: 我是一名初中生、我爱我班等。八年级: 适应青春期变化,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健康有益的爱好,在与人相处中学会宽容待人。主要可以安排“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远离网吧; 做文明学生,树良好形象; 学习经验交流论坛; 结益友,宽待人”等活动。九年级: 理想教育,正确面对挫折,培养良好心理,提高文明素质,主要可以开展“谈谈我的未来梦,胜不骄败不馁; 诚信做人,踏实做事; 学会感恩,学会成长。
2. 整合德育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应充分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整合生活资源,多引用一些学生喜欢的、身边的典型人物和事例,这样就能让学生感到可亲可近可信。还要可以充分整合网络资源,将网上比较有趣的名人轶事等内容应用到德育工作中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激活学生的思维,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弥补现有教育资源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可以活动良好的教育效果。此外,必须按照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让学生从浅析易懂、直观形象的事例、故事入手,从而逐渐明白其中的道路,增强思想认识,从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行为习惯等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合德育资源时,可以将当前重点、热点、焦点话题,重大新闻等作为重点选题,特别要注重所选内容的趣味性、教育性的有机统一。
3. 创新德育方法,开展德育活动
在初中德育工作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德育的层次性、针对性,从而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应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智导行。根据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青春期的实际情况,要坚持以德育活动活动为载体,尽可能多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快乐活动中提高认识、规范行为、养成习惯。譬如,在学校举行运动会、文艺汇演比赛等活动时,可以借助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从容应对竞争挑战和正确面对成功和挫折的能力。
4. 改进德育评价,促使习惯养成
一是要坚持以正面激励性评价为主。喜欢肯定和鼓励,是人性的共同特点。特别是身心尚未成熟的初中生,更是喜欢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因此,教师应该坚持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特别是对于比较自卑的学生,更要多沟通,多鼓励,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扬起自信的风帆。
二是要讲究批评艺术。批评是德育中不可或缺的有效方式,更是一门值得探究的学问。作为教师,应该坚持少批评的原则,积极探索巧批评的方式方法。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德育评价方式。如对于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在充分肯定的同时,要提出新的希望和要求,使其明白新的奋斗方向,从而避免其产生骄傲自满心理。对于课堂上不专心的听讲的学生,可以用眼神、手势提示等方式,而不是直接批评。对于脾气暴躁的学生,要采用冷处理的方式,在间隔一段时间后,让学生在冷静地反思中自我认识到错误,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
综上所述,养成教育是初中德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关系着学生一生成长的大事,作为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抓好抓实这一工作。在初中德育工作中,要改变粗放式、笼统式、呆板式的教育模式,应用新理念指导实践,不断运用新手段,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质量,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快乐、和谐地成长。
摘要:德育是教育的首要工作,科学有效的德育方法可以有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从而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立足初中学校实际,就如何做好德育工作进行探讨。
8.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方法 篇八
一、习惯的养成要注重引导、感化和鼓励
蒙台梭利说得好,要经常鼓励小朋友,他们的人格是建立在自信心上的。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那班主任就是家长。我们在进行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中,要以自身的人格、语言、行为和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我们要求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潜移默化地渗透良好的品德思想,用精心设计好的言行影响学生,使他们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或与人交往都要注重文明、热情、守信,做事应认真,看问题要实事求是。教师把自己的东西摆放整齐,说话做事诚实守信等等都是师德的表现。因为师德的魅力是无穷的,它能照亮学生成长历程,指明学生前进的方向,净化学生美好的心灵,消除学生的不良习惯,从而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二、鼓励学生在自主管理中成长,增强他们的责任心
在提倡学生权益的今天,学生从事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以推行值日生轮流负责制为例,为了有目的地落实这一制度,在进行品德与社会的组织教学中,要采用扶着走的方法。对胆小的学生,不断地支持鼓励他们,做他们的坚强后盾,帮他们在同学中树立威信,在做好值日生工作过程中经受锻炼,增强自信和胆识;对能干的学生,要指点他们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使他们在能力上取得更大的进步,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小服务员;对做事易半途而废的调皮学生,在值日的过程中,不断地督促提醒他们完成任务,提高他的责任意识;对于学习上的后进生,让他们认识到我也行,在鼓励和表扬声中增强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成绩。总之,让每个学生从自身条件出发,在这个岗位上得到相应的发展,让小皇帝和小公主们在这个光环效应下能热心为班级为同学服务,在各项活动中逐渐养成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
三、习惯的养成重在引导和感化,莫让顾励变得苍白无力
我们一贯认为好的孩子就该得到奖励,坏的孩子就该受到惩罚。因此,我们教师往往把奖星和扣星当做奖励和惩罚学生最有效的方法。虽然,蒙台梭利建议经常鼓励的小朋友,他的人格是建立在自信心上的。但如果我们再仔细想一想,用得太滥,动不动就以奖星或扣星来解决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在校行为就会以此为准则。要是哪一天不奖星或他们已经对这小小的一颗星无所谓的时候,那是不是我的教育得从头抓呢?这种悬赏式的顾励是教育的好方法吗?它只会以名利为衡量的标准影响到他将来的价值观。我尝试着不进行类似于物质刺激的奖励。我们知道,一个生活在缺少爱的家庭里的孩子他的性格往往是孤僻、自卑、冷漠的;一个生活在动辄打骂的家长身边的孩子在他身上肯定也有粗暴的行为。反之,生活在民主、和睦、文明家庭里的孩子心理一般来说是健康的。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说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那班主任就是家长。我以自身的人格、语言、行为和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从学生跨进教室的第一天我就努力营造一种家的氛围,微笑地面对每一个孩子。虽然都是些点滴小事,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知道与人交往要文明、热情、守信,做事应认真,看问题要实事求是,自己的东西要摆放整齐等等。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我都一抓到底。一段时间后,学生就适应我的这种教学方法。绝大多数学生能认真地对待学习,家庭作业再也不出现马马虎虎、拖拖拉拉的现象了;课堂纪律上也从不在我和其他教师间搞两面派。特别是同学间不文明的行为少了,互相帮助的现象多了,家的感觉更浓了。因为师德的魅力是无穷的,它能照亮学生成长历程,指明前进的方向,净化学生的心灵,消除学生的不良习惯,从而使他们健康成长。
四、开辟通往学生心灵的小径,发挥鼓励性评语的力量
教育家魏书生教学生怎样做人,所采用的方法之一是要求学生坚持记日记,让学生在写日记中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积极乐观地看待人生。每次在品德课教学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写一篇感受性的短文,文字不在多少,其实也是生活纪事,它透露着每个学生的情感和思想,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予鼓励。文字的感染力是无穷的,教师鼓励性的评语像春风化雨,点滴入土,天长日久,潜移默化,不仅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还很好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比教师苦口婆心谆谆教导要有效,因为它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达到了寓教育于无痕的效果。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作为引导者我们只有在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在教育思想上多一些诗意,少一些功利;在教育方法上多一点求实创新,少一点按部就班;在情感上,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走进孩子们的心田,才能帮孩子成功地迈好人生第一步。
总之,教师要想方设法让每个学生从自身条件出发,使他们良好的品德心理得到相应的发展,让“小皇帝”和“小公主”们在这个光环效应下能热心为班级为同学服务。在工作中,要培养学生有爱心、责任心、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等优良品质,这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最能使小学生良好品德养成的最佳方法——鼓励教育的方法。
9.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方法 篇九
单位:梯面镇梯面小学五联分教点
作者:黄灶焕
语文课堂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各科教学的任务。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从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更是责无旁贷。语文学科课时多,教学时间长,学生几乎天天接触思想性强的课文,耳濡目染,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和道德品质形成的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需要。下面是本人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充分发挥教材语言形象的感染作用。重在潜移默化,而不是干巴巴的理性说教。老师在实现这些不同的角度的同时也提高了与儿童互动的质量,帮助儿童把活动深入延续,通过活动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发展能力和初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就要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感知课文的形象,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特别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领袖人物、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高大形象,以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对于描绘景物为主的课文,如教《桂林山水》这一课时,要紧紧抓住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景物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语句,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
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语文课中,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应该是融为一体的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思想教育,就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文中所刻画的场景、人物都充满激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去深刻体味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铸成的。小金花、大嫂、大娘、志愿军这些有血有肉的形象无一不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文中所包蕴的扬善弃恶的情感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形象。这样,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使学生受到课文的教育与感染。
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要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有力地表达思想感情的学生又难以理解、体会的重点语句。我们要引导学生细加推敲,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发挥了课文的教育感染作用。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写的训练,也能提高思想认识,加深教育。如教《挑山工》后,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有利于对课文说明的哲理加深认识。由于读写结合,学生有话可说,既提高写作能力,又加深课文学习的思想收获。
二、在反复朗读中受到思想教育。
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对作
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容易产生共鸣,能深深地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现老班长的光辉形象,不少学生被老班长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的可能留给自己的崇高精神感动得留下了眼泪。后来我布置选择你最喜欢的课文缩写时,80%以上的学生都喜欢《金色的鱼钩》。可见,有感情地朗读的作用不可低估。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从整体上去理解作者的感情倾向,从而把握朗读的基本语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感情。例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课文记叙了十里长街上无数群众冒着严寒目送周总理灵车的悲壮场面,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深切哀悼和无限热爱的思想感情。要指导学生用深情、低沉的语调朗读,要读得轻而缓。将课文的感情表达出来。开始朗读时,可请理解较深,朗读较好的同学读,达到渲染气氛、感染同学的目的。从而达到了从朗读中渗透了学生的思想教育。
如教《火烧圆明圆》一课时,课文通过介绍圆明圆当年的辉煌和惨遭毁灭的历史,来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愤恨。我们可能过对重点词、句的范读、齐读、评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对诸如“不可估量”“瑰宝”“精华”“化为灰烬”等重点词句进行轻重缓急,抑扬顿性的诵读加以处理后,学生的情感就能很快地与作者情感同步。从而深刻地受到了歌颂祖国灿烂文化和痛斥侵略者的暴行的情感熏陶,同时也感悟到了
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达到了从反复朗读中受到思想教育。
三、联系学生实际,深化思想教育。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外部教育的影响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在语文课上,教师要凭借教材,坚持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在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基础上,倾吐自己内心的感受,相互启发,从而更加受到课文思想的熏陶和感染。如教《诚实的孩子》一课时,引导学生想象“回到家里,列宁躺在床上不说,”他会想些什么?这样的启发能诱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运用课文学习后所获得的思想认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达到深化课文思想教育的目的。
每位少年儿童都有自己的远大理想。我们在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启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使他们初步意识到将来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从而促进他们产生追求美好前景而奋发向上的愿望,如教《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画面前,让学生面对画面,边听音乐边展开理想的翅膀:巍峨的庐山,瀑布从天而降……一幅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的大自然画卷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祖国山河无比壮观,从而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深化了思想教育。
四、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自己首先要从课文中受到教育和感染。这样,才能用自己对人对事的认识和态度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果教那些思想性
很强的课文,教师自己对课文内容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就难以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受到感染。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加强政治修养。如不要利用学生家长为自己办私事,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等。戒掉自己的不良习惯,以自身良好的道德风尚去影响学生。因此,教师能将文章中作者 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感受融合在一起的话,就会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必然会打动学生,教育学生,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
【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方法】推荐阅读: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方法07-29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探索10-31
小学体育教育方法论文10-30
学生个人品德教育08-31
小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设计07-07
超越学科化思维的小学品德课程重建论文09-03
小学生读书的方法07-02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08-12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