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建设的实施意见

2024-09-09

网站建设的实施意见(共8篇)

1.网站建设的实施意见 篇一

中共XX县委组织部

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创建

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活动的实施方案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效能、诚信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经研究决定在部内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紧紧围绕“优化服务环境,推进党建工作”这个主题,核心是“提速、提质,强服务、促发展”,规范行政行为,强化服务意识,破除衙门作风,解决突出问题,提高机关工作效率、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工作质量,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内容

创建活动重点围绕以下三项内容开展:

(一)强化素质教育,创建学习型机关

一是组织机组工部学习好政治理论知识、现代科学管理知识、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党纪政纪知识,使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牢固掌握现代科学、市场经济理论、行政管理以及领导科学、领导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强化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等知识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进一步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三个一”学习制度、集中学习、定期检查、调查研究和学习档案制度。

二是组织干部进行业务培训活动,开展“写讲评”等形式的练兵、竞赛活动,培树业务骨干。

三是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开展范围广、层次深、适应时代需要的政治、业务学习活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打牢求真务实的思想基矗

四是鼓励干部通过多种途径自学,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工作能力。通过学习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坚强、群众威信高、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干部队伍。

(二)强化机关效能建设,创建优质高效服务型机关

1、搞好六项“整治”,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一是整治政令不畅问题。凡是中央、盛市和县委、部务会出台的政策、规定,任何科室和干部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出现问题,要严肃查处,追究责任。

二是整治“文山会海”问题。针对会议多、文件多、应酬多等问题,下决心精简。坚决压缩会议,全县性工作会议及由部门召集的要求其他单位参加的会议,统一由县委办公室或县政府办公室审查把关,经批准后,方可召开。能不开的不开,能合并的合并,能用文件、电话、网络通知部署工作等形式替代的,用文件、电话、网络通知替代。不准通知县直单位和乡镇“一把手”参加。精简会议内容、讲话人数,把会议时间压缩到最低限度。严格控制会议参加人数。坚决压缩文件,压缩文件种类、压缩文章篇幅、压缩发放范围。

三是整治作风不端问题。要发扬“严、细、深、实、快”的作风,做到“四办”:掌握情况主动办,跟踪服务及时办,找上门来抓紧办,克服困难设法办,把各项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往细里做,往好里做。要加强组工干部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机关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大力表彰先进典型,公开曝光反面典型,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要加强组工干部实践锻炼,建立基层联系点,推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增强实践经验,培养机关干部的务实精神。

四是整治“办事难”问题。进一步明确各科室的工作职能和管理权限,使主办科室切实负责,协办科室加强协同配合,防止和减少推诿扯皮。严格搞好监督检查,对办事不公开、推诿扯皮等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严肃进行查处。

五是整治“行为不规范”问题。要严格执行行政效能“八条禁令”:

1、禁止有令不行,对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重大任务及重要批示要认真贯彻落实。

2、禁止滥用权力、违反规定随意裁量,乱检查、乱摊派。

3、禁止收受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或支付凭证。

4、禁止对符合法律及有关政策规定的事项拖延不办、互相推诿扯皮。

6、禁止不履行公开承诺的事项、时限。

7、禁止工作作风生硬,态度蛮横粗暴,故意刁难服务对象。

8、禁止上班时间打麻将、玩扑克等赌博游戏行为。对违反“八条禁令”的行为严格落实“一次查实下岗制”;要加强机关诚信建设,强化从政道德和诚信教育,提高组织部门公信力,构建机关信用体系,使诚信成为组工干部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六是整治“公款大吃大喝”问题。严格招待标准、审批制度、定点接待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认真搞好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公款大吃大喝方面的案件,坚决遏制讲排尝比阔气、挥霍公款等奢侈浪费现象。

2、完善九项工作制度,建立机关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决策听证咨询制度。凡重大决策事项,以及大额资金使用情况,都要组织力量,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坚持吃透“三头”,做到“三化”。

二是严格目标责任制。把机关效能建设纳入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目标管理。“一把手”是效能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形成责任明确、上下齐抓、层层落实的目标责任制。

三是建立健全首问责任制。第一接待到机关办事的当事人为首问负责人,负责引导、帮助、办理涉及组织部门的事情,做到首问必接、首问必答、首问必果。

四是实行全日式办公制。机关各科室必须保证工作日正常对外办公,工作日时间内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群众来访和办事人员前来办事,做到“工作日全天不空岗、工作人员全

天不缺位、业务工作全天不间断”,保证来机关办事人员到机关找得到人、办得了事。

五是严格限时办结制。对需要办理的事项要马上办、限时办、热心办、办得好。有明确规定时限的,必须按规定时限办结,没有规定办理时限的要明确办理时限,向社会公布。

六是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充分发挥干部监督联系会议、干部监督电子信箱的作风,严格监督机关效能建设。同时,健全和完善机关内部监督制度,保证机关效能建设的深入扎实进行。

七是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制。在坚持“五制”:参评单位“全员制”、评议代表“轮换制”、优秀单位“免排制”、后进单位“诫勉制”、评议结果运用“多元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三全”:全年评议、全程公开、全部反映群众意见,使民主评议在机关效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八是坚持“四个一”制度。一个季度进行一次基层调研,发放征求意见卡,直接倾听基层的意见和建议;一个季度走访一次部风监督员,当面收集有关意见和建议;一个月组织一次明察暗访,深入探查真实情况;一个季度通报一次各科室行政效能建设情况。

九是实行“一次查实下岗制”。对违反“六条禁令”、“不作为、乱作为”和以权谋私等违法违纪行为,凡有群众投诉,一经查实,情节较轻的,发机关效能告诫通知书,予以警戒,并责令写出深刻检查;情况较重的,通报批评,停职下岗;情节严重的,在实行停职下岗的基础上,给予党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并追究相关科长、主任的责任。

(三)严格搞好廉洁自律,创建廉洁型机关

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规定》、《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组工人事干部行为规范》和去年中央召开的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在狠刹领导干部送钱收钱、跑官要官、参与赌博、打着领导旗号办私事、借婚丧嫁娶之机收钱敛财“五股歪风”的基础上,认真搞好廉洁自律,廉洁从政,严格实行“十不准”,为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创建优质高效型服务型机关”活动,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

1、不准索要基层钱物;

2、不准接受可能影响执行公务的宴请;

3、不准接受基层馈赠的礼品、信用卡、有价证券和其它支付凭证;

4、不准到基层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

5、不准利用职务和职权上的影响,为亲友、亲属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谋取私利;

6、不准以任何理由对设卡、刁难、推诿扯皮;

7、下基层检查指导工作不准搞迎来送往,兴师动众,不准要求无关领导和人员陪同和汇报;

8、中午不准喝酒,除正常接待外,一律不准用公款到酒店、饭店就餐;不准到经营性娱乐场所从事高消费娱乐活动;

9、在公务活动中,不准以权谋私、与管理和服务对象搞个人赢利活动;

10、不准借考察、学习、培训、研讨、参展等名义用公款变相出国(境)旅游;不准违反规定跨地区、跨部门组织出国(境)旅游。

三、方法和步骤

这次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活动,分学习动员、自查自纠、建章立制、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五个阶段。时间从~年5月17日开始至~年12月31日结束。

第一阶段,学习、教育、动员。从5月17日起至5月31日结束。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地本部门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实施方案,并于5月31日前报县效能建设联系会议办公室。各单位要将学习、教育、动员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xx《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公务员暂行条例》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关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的意见》、市委“XXX”、“XXX”大会精神、县委“XXX”大会精神。

通过学习动员,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合力,营造人人讲效能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组工干部开展效能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增强效率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和求实意识,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全面推行机关效能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矗

第二阶段,搞好“六项整治”,严格自查自纠。从6月1日起至8月31日结束。根据六项“整治”内容,紧密结合先教活动分析评议、整改提高工作,通过自身找、群众提,认真进行查找。坚持有什么问题就查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尤其要注重解决影响我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人民群众关注、基层反映强烈、涉及效能方面的问题。组织全体人员对照六项“整治”内容,认真进行讨论,逐项进行查纠。对查纠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排队,查清原因,分清责任,纠正到位。并广泛征求服务对象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拿出过硬措施,认真整改。查纠整改情况于8月25日前报县效能建设联系会议办公室。

第三阶段,健全和完善机关效能建设“九项制度”。从9月1日起到10月31日结束。10月25日前将建立十项制度的情况报县机关效能建设联系会议办公室。

第四阶段,监督检查。监督检查贯穿整个活动的全过程。采取普遍检查、抽查、明察暗访等形式,检查各个阶段各科室的落实情况。学习、教育、动员阶段重点检查学习制度的落实情况,自查自纠阶段重点检查“六项整治”情况;建章立制阶段重点检查“九项制度”的制定落实情况。对经过采劝整治”措施后,仍出现问题的,坚决严肃查处。

第五阶段,绩效考评。结合年终评比进行。绩效考核要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将六项“整治”内容和完善九项工作制度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考核结果逐级上报机关效能建设办公室,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组工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

任用的重要依据,组织召开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总结大会,交流经验,表彰先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组织领导,部内成立机关效能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组织部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XXX同志担任。

(二)严明工作和职责。各科室在创建活动中要严明工作职责,做到职责分明,各司其职,责任到人,存在问题的,要下大力进行查纠。查纠不到位的,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追究哪个环节领导的责任,确保创建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

(四)务求抓出成效。在这次创建活动中,学习教育要做到一个“深”字,自查自纠要做到一个“严”字,制定整改措施要抓住一个“实”字,抓落实要达到一个“真”字,务求抓出成效。借这一次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活动之机,大力营造人人讲效能、事事抓效能、处处高效能的良好氛围。使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得到提高,真正树立起组织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2.网站建设的实施意见 篇二

据了解《意见》中提到, 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制定省级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规划和工程图集, 指导各市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海绵型公园与绿地等建设, 到2017年底, 迁安市完成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任务, 达到国家试点要求。推进唐山湾生态城、正定新区、北戴河新区、黄骅新城、涿州生态宜居示范基地和承德北部新区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

河北省将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 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建立与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相衔接的生活垃圾收运网络。此外, 《意见》提出取消90m2以下住房占比达70%以上的强制要求, 认真落实河北省关于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 将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比例列入年度考核目标体系。《意见》还涉及加快建立房地产统计监测平台, 做好市场动态监测分析, 切实加强房地产交易资金监管, 指导各市、县政府制定鼓励农民进城购房等方面的内容。

3.网站建设的实施意见 篇三

1.充分认识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重大意义

2006年以来,全省相继在108个镇、3331个行政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了泥草房改造、绿化村屯、安全饮水、清洁能源、人畜分离、道路建设、美化亮化、村内小流域治理等重点项目建设,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但是,总体上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远没有到位、任务相当艰巨,主要表现在部分村屯脏乱差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畜混杂的状况依然存在,畜禽粪尿污染环境现象严重,柴草乱堆、垃圾乱倒、东西乱放、乱涂乱画和街道、庭院、室内不整洁现象突出,环境卫生管理队伍、制度建设和经费保障缺位,环境整治存在着东部好于中部、中部好于西部等不平衡问题。

深入开展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清新整洁新农村的当务之急,是倡导科学文明生活方式、保障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是积极改善民生、拉动内需快速增长的战略任务,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活条件同质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要切实把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工作当成大事、要事来抓,确保一年见成效、两年变面貌、三年达标准。

2.明确开展环境整治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开展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为动力,以清垃圾、清粪堆、清柴草、清路障,改院、改厨、改厕、改圈,绿化、美化为内容,以加强公路线、铁路线、旅游线和城镇郊区环境建设为重点,以建立环保队伍、规章制度、经费保障为前提,加强组织领导,全民动员动手,社会广泛参与,集中力量打好农村环境整治攻坚战役,整体推进村屯环境整治,尽快提升农村环境建设水平,努力创建“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生态环保、文明向上”的新农村。

在开展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2.1科学规划,分类指导 遵循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基础、不同民俗文化特点,实行分类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行旧村改造、异地新建、迁屯并村、民改居、功能分区、社区管理等多种模式,保留传统,突出特色,扬长避短,因村制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实施,确保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有序推进。

2.2点面结合,分层推进 开展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既要抓面、改变整体面貌,又要抓住重点、突出改造重点部位;既要实现普遍推进、全面达标,又要提升一批重点村屯、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2.3广泛发动,全民动手 广泛动员乡(镇)、村集体和农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美好家园。推行在村两委的领导下村务理事会管理建设新农村的做法,充分发挥农民群众自我建设、自我投入、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4建立队伍,完善制度 从长远建设需要出发,以村屯为单位,建立健全环境卫生管理队伍和各项规章制度,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巩固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成果。

3.细化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建设任务

要按照“四清、四改、两化”的总体要求,细化和落实各项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任务。具体有20项:

3.1道路建设 通村、通屯的道路和屯內巷道实行水泥路、油路硬化,道路两侧建有畅通的排水沟并及时清除污物,农户庭院保持整洁。做好道路清扫保洁工作。

3.2.房屋整修 泥草房改造成节能环保新式农居砖瓦房,有条件的对旧砖瓦房统一换彩钢瓦、墙面抹水泥粉刷涂料,更换塑钢窗。

3.3大门院墙 做到统一规划、整齐美观。有条件可进行统一改造,定做铁大门,统一修砖墙、水泥墙面、水泥柱栏杆、铁栅栏、铁丝网栏。也可建设生态榆树墙。

3.4柴草垛堆放 远离村屯,整齐规整,统一堆放在下风头。

3.5垃圾处理 实行户收户集,统一堆放、转运和填埋,做到日产日清。主要村屯(含公路、铁路沿线和旅游景区等村屯)设有垃圾箱和垃圾堆放点。

3.6清理粪堆 清除村屯内、道路旁大小粪堆,选择村屯外适宜地方合理堆放。

3.7卫生厕所 推广粪尿分集式生态无害化卫生厕所、沼气厕所等多种类型,保证通风、清洁、无污染。有条件的建设室内水冲卫生间。中心村屯要建标准化公共卫生厕所。

3.8清洁能源 结合改厨,积极推广沼气池、秸秆汽化炉、秸秆气化站,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推广节能吊炕或“地火龙”。

3.9人畜分离 结合改圈,推广建设远离村屯的畜禽养殖小区,推进牲畜、家禽标准化集中饲养,逐步杜绝散放散养。做好畜禽粪尿无害化处理。

3.10安全饮水 保证村屯地表水和地下水没有污染,无异味、臭味,排灌沟、渠,河、湖、水塘等里边的水保持清洁。饮用水没有高氟、高砷、高汞和其它有害物质超标,有条件的推广引用自来水。

3.11绿化美化 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绿色家园。道路两侧及村屯四周、荒山、荒坡、荒滩、荒沟种植树木,巷道两侧及庭院前后有序种植花、草和树木,有条件的打造村屯景观带。

3.12村屯亮化 有条件的村屯实施亮化工程,主要街道、巷道和庭院大门两侧设立路灯,主要街路的商铺、企业设置美观灯饰。积极推广节能灯和太阳能灯。

3.13村屯小流域 村屯内流经的小河流,河岸两侧砌浆砌石,河道清理干净,河岸上边要绿化美化,铺好人行道。

3.14村部等建设 村部、村卫生所、村小学和其他公共服务场所,房屋院落建设新颖美观,绿化美化层次分明,室内外卫生整洁,办公物品摆放整齐有序。

3.15健身广场建设 按照城建部门绘制的效果图,建设健身广场,广场硬化,艺术性地种植花草树木、修建桥涵、水系、雕塑,配套各类体育健身设施。

3.16广告标语 村部、健身广场等地方可设美观整齐的村务公开栏、各种宣传栏,主要街道两侧院墙可粉刷醒目的宣传标语,也可绘制各种有益健康、文明、向上的宣传画。

3.17功能分区 以村屯为单位,进行合理规划、功能分区建设。有条件的可划分生活居住区、工业开发区、特色农业园区、畜禽养殖小区、办公健身区等。有旅游条件的,还可划分旅游景观区。

3.18集市管理 有农贸市场或定期集市的村屯,要设立指定的贸易场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管理,保证道路畅通。

3.19旅游景点 有自然景观、古迹、旅游景点的村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环境卫生管理,确保旅游舒适和安全。

3.20其它方面 保证村屯内无乱搭乱建、乱摆乱放、乱泼乱倒现象,管理有序。无违法焚烧秸秆垃圾等现象,空气质量好。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破坏生态环境事件,杜绝随意砍伐林木、破坏草原、开山采矿、乱挖中草药及捕杀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积极消灭村屯及室内外老鼠、蟑螂、蚊子和苍蝇,提高公共卫生水平。

4.强化环境综合整治的推进措施

开展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必须精心组织、科学谋划、全力推动,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4.1加强领导,纳入日程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把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加强部署,统筹安排,明确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齐抓共管的局面。各地每年都要在春秋各规定1个月时间作为环境整治月,进行集中整治、突击攻坚、重点突破。

4.2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开展新农村建设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重大意义,多渠道、多侧面宣传报道环境整治先进典型,利用图片、展览、现场观摩、介绍经验、文艺表演、新旧村面貌对比等多种形式展示环境整治取得的重大成果,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4.3加大投入,提供支持 要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民生改善力度的有利契机,多争取和谋划一批农村道路、清洁能源、基础设施、村屯绿化美化等建设项目,加快环境整治步伐。省、市、县三级在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中,都要安排一定额度的资金专门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采取专项补助、以奖代投等形式,调动基层和农民群众开展环境整治的积极性。

4.4建章建制,规范管理 要建立健全村屯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完善村屯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要建立保洁制度,落实农户包保责任,保证街路、巷道、庭院、村屯整体干净。建立每周一次的全民卫生日制度,集中搞好室内外卫生,不留死角,彻底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

4.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的实施意见 篇四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云发〔2009 〕5号)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新发展,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生态的模范自治州。现结合××州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建立科学的经济运行机制和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在不断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生态需求,提高人类生活素质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进一步提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实现以人为本,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迫切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协调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增创发展新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实现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客观要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途径。

全州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要从宏观战略高度、可持续发展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州党委、政府的重大部署和决策上来,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为建立和实现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社会建设目标体系,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努力和贡献。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走得远比走得快更重要”的发展理念,通过体制 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完善民主法制,努力构建经济发展、生活宽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行为文明的生态经济体系、生态功能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逐步建立符合生态发展规律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州打造成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良好、人居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生态文明自治州。

(二)基本原则。坚持和谐发展,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坚持继承发扬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朴素生态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生态文明观,传承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树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健全体制机制,提高科技支撑和保障能力;坚持统筹兼顾,协调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少数与多数的利益,使经济社会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又维护后代人的发展权益,打牢可持续发展基础;坚持共同推进,调动各方力量,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

(三)目标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区域经济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使经济结构更为合理,形成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促进生态环境向绿化、净化、美化的可持续生态文明系统演变,为社会经济发展打造良好的生态功能体系;促进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人居体系;促进居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向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生态文化转型,形成以生态理念为核心的生态文化体系。通过不懈努力,将××州建设成为全省较高水平的生态文明示范自治州。

近期目标:2010年,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模式初步建立,经济发展方式得到转变;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基本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治理工作得到加强,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修复,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保护设施、环保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明显优化,生态意识逐步提高,生态文化建设初见成效。

中期目标:到2015年,以循环经济为主体的生态经济模式基本建立,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体系基本成型;生态环境质量全面优化,各种污染源得到 有效控制,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取得全面进步,人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为核心的生态价值观念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增强,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远期目标: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具有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自然生态系统及重要物种得到更有效保护,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城乡生活污水、垃圾得到有效处置,森林覆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生态文明道德文化体系基本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基本形成,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全州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各族人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科学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按照“科学规划、有机结合、分类实施”的原则,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山区综合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南部开发工作相结合,切实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生态文明建设 规划。重点是根据生态环境实际,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实行分类指导的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各具特色的生态区域发展格局的形成。按照重点开发、优化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统筹规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把经济活动控制在自然生态的承载力之内。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实行重点开发,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做到增产不增污;在国土开发密度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减弱的区域实行优化开发,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产业水平,集约利用资源,实现增产减污;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弱、人口和经济集聚条件较差,但对区域生态安全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区域,坚持环境优先,实行限制开发,并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逐步成为重要生态功能区;在自然保护区、湿地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区域,实行强制性保护,依法依规严格监管,严禁不符合功能区定位的开发活动,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

(二)调整工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生态工业经济。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特色工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工业布局,以节能、降耗、减排为目标,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落后产能,发展高效、节约、循环的现代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消耗低、污染少的高新技术产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区域内企业之间、园区之间形成共生互动的循环型产业,实现物质、能量的多级利用和循环传递。支持和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重点在冶金、电力、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开展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的清洁生产活动,创建一批高标准、规范化的循环型工业企业。加强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一批生态型工业园区,引导所有生产性项目进入园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治污。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法律规范、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资源利用运行体系,完善多层次的资源循环利用系统,促进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培育发展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低碳经济产业,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三)以绿色环保为方向,培育发展生态农业。充分发挥我州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生态农业技术,建设“以生态为基础、以科技为主导”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农牧渔业产品及其深加工,建立结构合理化、技术和产品标准化、生产环境生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的生态农业体系。着力培育具有可持续发展优势的生物资源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壮大医药、木本油料等优势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和推广生物技术、无公害技术,建立一批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果蔬、茶叶、中药材等优势生物产品产业化、品牌化,壮大有特色有优势的高效生态农业。大力发展“猪-沼-果(菜、鱼)”等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提高秸杆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强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和再增值,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实施农产品品牌带动战略,力争建成全省重要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基地。

(四)以森林资源为基础,培育和发展生态林业。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培育林业要素市场,建立“林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任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 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大力实施生态立州、产业兴州的现代林业发展战略,推进生态公益林管护和商品林工程建设,加快特色经济林、用材林、林下资源开发、森林旅游等产业的开发建设,提升林业发展的质量和规模,尽快构建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格局,建立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功能协调、效益显著的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充分发挥森林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古树名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传播、教育功能,大力倡导生态文明观念,积极开展生态文化教育,努力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生态文化体系。

(五)以生态资源为依托,培育和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要充分利用我州生态、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把生态旅游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来抓,大力发展培育一批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康体休闲等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精心打造内涵丰富、优势明显、生态良好的旅游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促进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格局的形成。围绕“一点(哈尼梯田)一线(滇越铁路)两片区(文化览胜区、康体休闲区)”总体规划思路,切实增加投入,加大重点项目、重点景区的建设力度,以升级创业为重点,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大力发展融民族文化、生态 文化、康体休闲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业。在公路、铁路、机场建设中,引入生态大通道建设理念,建设生态观光高速通道,利用交通枢纽、边境贸易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加快发展生态服务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和繁荣。

(六)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石漠化治理,突出抓好工业原料林建设和生态公益林保护,扩大绿化面积,保证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市绿化、美化、净化率,建设一批园林(绿化)城市、生态乡镇、环境优美乡镇。创建“绿色生态交通”,科学规划项目,把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地质灾害防冶、绿化、污染物防治等工作统一纳入工程监理体系,尽量减少项目实施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宣传绿色交通理念,倡导绿色出行方式,推广交通节能技术,全面推进交通领域节能减排。以各类创建活动为载体,通过实施“森林生态州”、“林业生态县”、“生态县(乡镇、村、园)”、“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文明小城镇”、“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打造宜居城乡生态环境。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和各类典型生态系统,加强重要生态 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重要保护区建设工程和绿色走廊工程,尽快修复退化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七)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并逐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大重点污染源限期治理力度,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以保障饮用水环境安全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突出抓好异龙湖、××、南盘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建立健全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机制。加大对冶金、化工、造纸、电力、建材等污染物总量负荷较高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力度,加快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和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的产生。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为重点,加强火电、冶炼等行业烟气脱硫设施建设和工业锅炉、炉窑的技术更新改造,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小型燃煤锅炉,不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努力控制酸雨污染。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生态文明示范乡镇(村)建设。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防止农药、化肥过量使用以及畜禽养殖产生的面源污染。以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为重点,严格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继续推进防护林体系、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矿区生态恢复重建、重点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生态工程建设,抓好以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为重点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不断恢复、维持生态功能。强化危险废物、放射源的安全监管,完善危险废物、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设施,确保环境安全。

(八)努力营造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税收、价格、信贷、贸易、土地、风险投资等经济政策。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对废弃物资回收利用、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给予税收优惠。建立和完善能够反映资源环境成本的价格和收费政策,进一步完善水利、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发挥价格机制在资源供求方面的调节功能,引导资源按有利于有效利用和生态恢复的方向进行配置。建立能够有效推进企业保护环境的激励政策和减少污染排放的约束机制,强化排污费征收及监管,开展排污权有偿出让及排污权交易试点。继续实施退耕还林优惠政策,建立和完善林业发展的地方生态效益补偿、林业造林、抚育、保护、管理投入补贴等长效机制;完善矿山、水电企业的环境恢复治理责任机制,实行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从水电资源开发收益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当地环 境的恢复治理。加大金融机构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生态产业项目申请银行贷款和企业上市融资。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的收费政策,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承包、股份制、股份合作制、BOT等不同形式参与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推进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的市场化。

(九)加大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优先安排。从2010年起,州县市财政每年要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并通过采取财政贴息、投资补助、项目前期经费、政府投资股权收益适度让利等政策措施,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领域,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大力支持生态产业及生态工业园区试点示范项目、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项目、重点城镇及重点地段的面山绿化、生态文明建设技术研究、目标责任制考核奖励等。要统筹安排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污染防治、水土保持、河道整治、植树造林、森林资源管护、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项目资金,确保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开展。

(十)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生态文明 建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要建立健全生态教育机制,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决策、重要举措和工作成效,宣传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推广生态文明建设科普知识,让生态文明教育进机关、进工厂、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层面,切实增强人们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责任意识,自觉树立起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情操。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内容,促进广大干部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生态文明观,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要引导全社会转变消费观念,深入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主题活动,摒弃讲求奢侈的“高档消费”、铺张浪费的“攀比消费”、追求方便的“一次性消费”等消费陋习,推进以“绿色、自然、和谐、健康”为宗旨的绿色消费,让勤俭节约、理性消费成为社会习惯和时尚,做到既满足当代人的消费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

(十一)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全州各级党委、政府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形成党政 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策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研究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各部门、各地区间的关系,统筹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形成州、县市和乡镇分级推进、分级管理、部门配合、上下互动的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实施、沟通协调等日常管理工作机构,及时处理、协调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到位、推进有力。

(十二)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建立更加注重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把资源能源节约指数、生态环境治理指数、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等生态文明指标,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把生态文明建设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各县市、部门和企业,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定期作出检查、汇报。要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动态管理,接受新闻媒介和社会的监督。各级党委、政府要建立倡导生态文明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为生态文明建 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因行政不作为或作为不当,完不成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的,实施严格问责;对因决策失误、失职或渎职等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要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5.关于加强平安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篇五

平安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举措,是维护广大职工群众根本利益,为广大职工所期盼的民心工程。为了认真贯彻公司【2007】27号《关于加强平安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进一步落实公司“平安林钢”建设的工作要求,在全厂范围内开展创建平安建设的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厂部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全厂的力量,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为核心,以加强基础建设为重点,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生产安全措施为主线,广泛开展创建平安建设活动,确保分厂稳定,为企业的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二、奋斗目标

以建设“平安企业”为总目标,通过开展创建平安建设活动,进一步健全分厂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安全生产和 1

治安防控三项重点工作机制,遏制和减少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三、组织领导

分厂成立创建平安建设活动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组长:李红生

副组长:李现富李江飞于晓林王荣海

成员:王合昌王喜林李卫平王增生

崔金才魏玉庆

四、工作责任及任务

1、各车间、科室要把平安建设作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中心工作来抓,把平安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单位一把手切实负起责任,使平安建设工作做到常抓、常议、常分析、常预测、定期研究,认真解决实际问题。

2、建立健全“四支队伍”

治保队伍职责:落实治安保卫责任制,不断提高自防、自卫能力,维护分厂内部的治安秩序,做好分厂内部安全保卫和治安防范工作。

安全法制教育队伍职责: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真

正把安全生产责任直接落实到岗位和个人。要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法制宣传教育,用不同形式对管理人员和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法制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和职工的法律意识。

安监消防队伍职责:健全消防管理制度,完善消防档案,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定期检验、检测、检修各类安全设施,确保救援装备器材完好有效,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开展经常性的消防业务学习和灭火技能训练。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保障制度。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不安全不生产的原则,运用法律、行政手段多管齐下,并充分发挥工会、职工舆论的作用,实现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组织机构:

组长:李红生

副组长:李现富李江飞于晓林王荣海

成员:王合昌 魏玉庆 王喜林 李卫平王增生 崔金才 办公室设在生产科,办公室主任:李建刚

调解队伍职责:定期排查,及时疏导,了解和掌握职工的思想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

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等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组织机构:

组长:李现富

副组长:李红生李江飞于晓林王荣海

成员:王麦昌王新成焦海江李建刚

崔金才王增生于华昌

办公室设在综合办公室,办公室主任:崔金才

林钢水泥分厂

2007年6月20日

平安建设活动标准

1、领导重视到位:认真落实单位一把手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第一责任人的制度,综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解决实际问题。

2、组织机构健全:各单位成立行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并设有专或兼职人员。

3、防范措施落实: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防范措施全面落实。

4、矛盾调处及时:单位有调解组织,认真搞好矛盾纠纷排查,及时化解各种矛盾,有效预防矛盾激化,无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发生。

5、重视安全生产: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贯彻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规,建立健全分解负责的安全责任制,组织经常性检查,及时排除各类事故隐患,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消防器材齐全,无火灾事故发生。

6、普法教育深入:按照普法规划,经常对职工进行与安全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安全法制宣传教育,职工法

制观念增强,单位内部有平安建设宣传栏和标语。

7、治安秩序稳定:无刑事犯罪案件,无职工人员犯罪,无重大治安案件,无治安灾害事故,无未转化“法轮功”人员。

6.道德建设实施意见 篇六

为深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按照上级工作部署要求,开展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道德建设,深入推动 “道德讲堂”活动。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全体审计工作人员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以“道德讲堂”为平台,传播身边道德故事,推动高尚道德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营造“讲道德,做好人,树新风”的浓厚氛围,为我县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支撑。

二、组织领导

成立道德建设即“道德讲堂”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

领导小组负责定期研究、部署、督促、检查道德建设和“道德讲堂”组织工作,办公室负责“道德讲堂”建设具体工作。

三、工作任务

(一)宣讲内容

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主线,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宣传内容,弘扬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敬业奉献、见义勇为精神,重点普及“自强、厚德、崇俭、尚义、守信、明礼、报国、尽孝”等道德规范。

(二)主要形式

“道德讲堂”以“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主要形式,机关干部职工以倡导勤政廉洁、忠诚负责、知礼守礼等为主要内容,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改进作风、提升效率、搞好服务,争做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表率;一线工作人员以倡导诚信服务、规范服务、文明服务、高效服务等为主要内容,提升综合素质、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主要流程

唱一首歌。作为“道德讲堂”开讲的第一步骤,组织全体人员同唱一首道德歌曲,目前曲目暂定《好人就在身边》,之后再推出新歌。

看一个短片。围绕主题,组织观看一个道德建设先进人物事迹短片。

开一场讲座。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主旨讲座。读一段经典。组织全体人员诵读一段中华经典语录、时代理论格言。

讲一个故事。宣讲员讲一个道德故事,主要宣讲历史上以及身边涌现的体现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优秀品德的事迹。

做一番评议。参与者评议身边好人故事,讲述心中感受,品悟道德力量,升华自身境界。

学一个礼仪。全体人员共同学习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礼仪,提升自我的道德水平和礼仪规范。

送一份吉祥。向群众赠“道德讲堂”小礼物,如道德宣传图书、扇子、书签等。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宣讲队伍建设。以“自身素养强、道德素质高、文化修养好”为标准,组建专兼职结合的宣讲队伍,宣讲时要挂牌上岗。

(二)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以“我听、我看、我讲、我议、我行”为主要模式,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设计多样化宣讲形式,使群众易于参与、乐于参与。

7.关于实施宽带普及提速工程的意见 篇七

一、指导思想

以“建光网、提速度、促普及、扩应用、降资费、惠民生”为总体目标, 加强组织领导和科技创新, 创造政策环境, 发挥部省联动优势和市场机制, 强化信息发布和公众参与, 促进产业链合作, 推动我国宽带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 促进宽带应用的普及和推广, 更好地发挥宽带在支撑国家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二、基本原则

(一) 政府引导与企业主导相结合。加强整体规划、政策扶持与统筹协调, 充分发挥基础电信企业和网站等互联网企业在网络建设扩容和网站升级优化方面的主导作用和社会责任;政府加大对民生公益、中西部地区、农村及贫困地区、弱势群体、小型微型企业的宽带投入支持。

(二) 提升发达地区宽带发展水平与缩小地区差距并重。进一步提高城市及东部等发达地区的宽带接入速率, 深化行业应用, 引领全国宽带发展;加强农村及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宽带普及率, 促进宽带应用, 缩小城乡、东中西部、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宽带发展差距。

(三) 加强从用户到信息源各环节的统筹规划与协调发展, 消除网络发展瓶颈。推动网站升级与优化, 提高网站整体性能。加快宽带接入网络、城域网、骨干网的建设与扩容, 重视流量优化, 提高网络互联互通能力。加强科普宣传, 提升用户网络使用水平。

(四) 宽带应用引领宽带网络发展。充分发挥宽带业务应用对宽带网络普及与提速的拉动与促进作用, 加强宽带特色应用与行业应用的创新与示范, 提高宽带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依靠市场需求驱动宽带网络与应用发展, 通过市场竞争促进宽带发展水平的提高。

(五) 宽带建设与安全保障相协调。加强宽带建设与安全保障配套, 在大力促进宽带网络发展的同时, 同步提高宽带网络的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构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形成安全可信的用户上网环境, 保障宽带网络健康持续发展。

三、主要目标

2012年的主要目标是:增强宽带接入能力, 新增光纤到户 (FTTH) 覆盖家庭超过3500万户;总体提升我国固定宽带用户的接入速率, 使用4M及以上宽带接入产品的用户超过50%, 降低单位带宽价格;提高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新增固定宽带接入互联网家庭超过2000万户;扩大公共热点区域无线局域网覆盖规模;宽带应用进一步推广和普及。

四、工作任务

(一) 加速城市光纤宽带网络发展, 推动光纤到楼入户。以光纤尽量靠近用户为原则, 加快光纤宽带接入网络部署, 全面提升宽带接入能力, 同步提升骨干网传输和交换能力, 提高骨干网间互联互通水平, 提升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改善网络服务质量。推进政府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科技园区、商务楼宇、宾馆酒店等单位和场所的光纤宽带接入。

(二) 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建设, 推动农村宽带入乡进村。重点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宽带接入网络建设, 改善贫困地区学校的宽带网络接入条件。加强涉农信息平台、扶贫信息平台建设, 开发直接与农村、农民、农业发展、扶贫开发紧密契合的宽带信息服务。

(三) 改善公益机构与低收入群体的宽带接入条件, 推动宽带成果的普遍惠及。积极创造有利于公益机构、低收入群体宽带接入的建设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 大力推动中小学、图书馆、卫生服务站、社区服务站等公益机构, 以及盲聋哑残障等特殊教育机构的宽带网络接入能力, 鼓励各地在保障性住房小区建设社区宽带服务中心。

(四) 加快互联网网站的升级与优化, 提高互联网信息源的服务能力。鼓励互联网企业积极参与提速工程, 采取优化网站设计、部署内容分发网络、增加网站接入带宽、改善互联网数据中心 (IDC) 网络与服务条件等措施, 提升网站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 加强宽带应用创新与示范, 提高宽带应用水平。积极探索建立跨行业宽带应用创新和普及的工作机制, 在生产、安全、金融、社会服务、农业、医疗、教育、扶贫等领域开展行业特色宽带业务, 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业务发展, 认真做好“三网融合”试点工作, 大力发展基于宽带的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和文化创意产业;鼓励建立宽带应用创新示范基地。

(六) 积极支持中小企业提高宽带接入和应用水平。支持并鼓励中小企业积极改善企业网络环境, 提高企业应用宽带网络和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七) 加快国家产业化基地及相关平台的宽带网络升级与提速。支持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宽带网络优化, 改善其宽带网络接入能力, 利用宽带网络与应用来推动传统工业的转型与升级, 充分发挥宽带网络对两化融合的促进作用。

(八) 加强宽带设备系统的技术标准研制、产品研发与产业化, 完善产业链。着力加大自主创新力度,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制定宽带普及提速急需的宽带技术、设备、服务、质量等标准;支持节能高效、高性价比的宽带网络设备与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 不断提高设备与系统的性能;研发与推广适用于中小企业、学校、社区和家庭的高性能及具有融合功能的宽带接入产品, 尤其要重视、支持研发与推广适用于贫困地区、弱势群体的宽带接入产品。

五、保障措施

(一) 各有关单位要加强组织领导, 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 密切配合协作, 建立交流和通报制度。对提速、优化、普及、应用、安全保障等成果显著的地方、部门、企业, 应给予表扬。

(二) 各地通信管理局要会同当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等, 共同强化和督导房地产开发企业、电信企业等落实2007年原信息产业部与原建设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管线及通信设施建设的通知》。各地积极探索通信配套设施验收与住房竣工验收等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 保证用户对电信业务使用的自由选择权和工程质量。各地通信管理局要加强服务质量监管, 规范出租出售价格。

(三) 各地通信管理局要积极与当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加强协调合作, 尽快发布和落实城市新建住宅小区、商用楼预先布放光缆等规范, 制定完善与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相关的工程规范和验收标准。各地通信管理局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 创造有利于光纤入户的改造环境, 参照有关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标准积极推进已建小区的“光进铜退”改造工作, 着力解决光纤入户问题。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与交流, 推动共建共享, 促进理性竞争。

(四) 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要会同当地通信管理局, 结合当地实际, 研究制定推动当地民生公益机构、老少边穷地区、农村地区、低收入群体、中小企业的宽带接入网络建设的支持和引导政策, 积极创造光纤宽带网络发展的建设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 减免光缆敷设赔补费用, 做好宽带普及推广工作。

(五) 各地通信管理局要积极组织各地基础电信企业承担民生公益机构、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国家产业化基地等的宽带接入网络建设任务, 开展光纤宽带接入网络建设和网络光纤化提速改造。

(六) 各地通信管理局、各基础电信企业要及时按要求向国家通信行业主管部门报送宽带发展的规划、指标、数据和情况, 客观反映全国宽带网络发展水平。国家通信行业主管部门将逐步建立宽带网络发展常态化监测机制和长期、透明、权威的信息发布渠道。

(七) 通信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网络互联互通管理, 提高宽带网络运行服务质量。健全宽带网络体系结构, 夯实网络高效运行的基础;完善宽带网络运行质量监测机制, 加强技术支撑系统建设和监测监管工作;落实网间带宽扩容长效机制, 做好网间带宽扩容工作。

(八) 通信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监督和管理, 指导督促各基础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切实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 完善企业网络信息安全制度, 健全机构和人员配置, 同步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能力, 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

8.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 篇八

一、准确把握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深刻内涵,瞄准脱贫攻坚的重点人群和重点任务,精准对接金融需求,精准完善支持措施,精准强化工作质量和效率,扎实创新完善金融服务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坚持精准支持与整体带动结合,坚持金融政策与扶贫政策协调,坚持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统筹,以发展普惠金融为根基,全力推动贫困地区金融服务到村到户到人,努力让每一个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都能按需求便捷获得贷款,让每一个需要金融服务的贫困人口都能便捷享受到现代化金融服务,为实现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撑。

二、精准对接脱贫攻坚多元化融资需求

(二)精准对接贫困地区发展规划,找准金融支持的切入点。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加强与各地发展改革、扶贫、财政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和信息共享,及时掌握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规划信息。指导金融机构认真梳理精准扶贫项目金融服务需求清单,准确掌握项目安排、投资规模、资金来源、时间进度等信息,为精准支持脱贫攻坚奠定基础。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对接扶贫部门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基本生产、生活信息和金融服务需求信息,建立包括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劳动技能、资产构成、生产生活、就业就学状况、金融需求等内容的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档案,实行“一户一档”。

(三)精准对接特色产业金融服务需求,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各金融机构要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积极支持能吸收贫困人口就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的绿色生态种养业、经济林产业、林下经济、森林草原旅游、休闲农业、传统手工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发展。有效对接特色农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园区的金融需求,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健全和完善扶贫金融服务主办行制度,支持带动贫困人口致富成效明显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订单、仓单质押等产业链、供应链金融,稳妥推进试点地区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等农村产权融资业务,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加大特色产业信贷投入。

(四)精准对接贫困人口就业就学金融服务需求,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精准支持。积极采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担保公司担保、农户联保等多种增信措施,缓解贫困人口信贷融资缺乏有效抵押担保资产问题。针对贫困户种养殖业的资金需求特点,灵活确定贷款期限,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有针对性改进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管好用好创业担保贷款,支持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就业重点群体和困难人员创业就业。扎实开展助学贷款业务,解决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就学资金困难。

(五)精准对接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服务需求,支持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通过发行金融债筹措信贷资金,按照保本或微利的原则发放低成本、长期的易地扶贫搬迁贷款,中央财政给予90%的贷款贴息。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要加强信贷管理,简化贷款审批程序,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做好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对接。同时,严格贷款用途,确保贷款支持对象精准、贷款资金专款专用,并定期向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报送易地扶贫搬迁贷款发放等情况。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合作性金融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对安置区贫困人口直接或间接参与后续产业发展的支持。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要加强辖内易地扶贫搬迁贷款监测统计和考核评估,指导督促金融机构依法合规发放贷款。

(六)精准对接重点项目和重点地区等领域金融服务需求,夯实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充分利用信贷、债券、基金、股权投资、融资租赁等多种融资工具,支持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能源、生态环境建设等基础设施和文化、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创新贷款抵质押方式,支持农村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整治、新农村建设等民生工程建设。健全和完善区域信贷政策,在信贷资源配置、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信贷管理权限设置等方面,对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给予倾斜。对有稳定还款来源的扶贫项目,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可依法依规发放过桥贷款,有效撬动商业性信贷资金投入。

三、大力推进贫困地区普惠金融发展

(七)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推动支付服务进村入户。加强贫困地区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结算账户、支付工具、支付清算网络的应用,提升贫困地区基本金融服务水平。加强政策扶持,巩固助农取款服务在贫困地区乡村的覆盖面,提高使用率,便利农民足不出村办理取款、转账汇款、代理缴费等基础金融服务,支持贫困地区助农取款服务点与农村电商服务点相互依托建设,促进服务点资源高效利用。鼓励探索利用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等新兴电子支付方式开发贫困地区支付服务市场,填补其基础金融服务空白。在农民工输出省份,支持拓宽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受理金融机构范围。

(八)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信用与信贷联动。探索农户基础信用信息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的共享和对接,完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驻村第一书记”、致富带头人、金融机构等多方参与的贫困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等级评定制度,探索建立针对贫困户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完善电子信用档案。深入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与创建,鼓励发放无抵押免担保的扶贫贴息贷款和小额信用贷款。

(九)重视金融知识普及,强化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和权益保护,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金融欺诈、非法集资、制售使用假币等非法金融活动,保障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畅通消费者投诉的处理渠道,完善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优化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公平、公开共享现代金融服务的环境。根据贫困地区金融消费者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活动,在贫困地区深入实施农村金融教育“金惠工程”,提高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知识素养和风险责任意识,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nlc202309091558

四、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助推脱贫攻坚主体作用

(十)完善内部机构设置,发挥好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加快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完善内部经营管理机制,加强对信贷资金的管理使用,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切实防范信贷风险。“扶贫金融事业部”业务符合条件的,可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经营成本,加大对扶贫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十一)下沉金融服务重心,完善商业性金融综合服务。大中型商业银行要稳定和优化县域基层网点设置,保持贫困地区现有网点基本稳定并力争有所增加。鼓励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委托贷款、批发贷款等方式向贫困县(市、区)增加有效信贷投放。中国农业银行要继续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强化县级事业部经营能力。鼓励和支持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设立三农金融事业部,要进一步延伸服务网络,强化县以下机构网点功能建设,逐步扩大涉农业务范围。各金融机构要加大系统内信贷资源调剂力度,从资金调度、授信审批等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有效支持。鼓励实行总、分行直贷、单列信贷计划等多种方式,针对贫困地区实际需求,改进贷款营销模式,简化审批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十二)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市场定位,完善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要依托网点多,覆盖广的优势,继续发挥好农村金融服务主力的作用。在稳定县域法人地位、坚持服务“三农”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提高资本实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服务职能。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在贫困地区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等,建立正向激励机制,鼓励开展面向“三农”的差异化、特色化服务。支持在贫困地区稳妥规范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开展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

(十三)加强融资辅导和培育,拓宽贫困地区企业融资渠道。支持、鼓励和引导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租赁等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扩大业务覆盖面。加强对贫困地区企业的上市辅导培育和孵化力度,根据地方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完善上市企业后备库,帮助更多企业通过主板、创业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等进行融资。支持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众公司通过增发、配股,发行公司债、可转债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来源。支持期货交易所研究上市具有中西部贫困地区特色的期货产品,引导中西部贫困地区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鼓励和支持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项目收益票据、区域集优债券等债务融资工具。

(十四)创新发展精准扶贫保险产品和服务,扩大贫困地区农业保险覆盖范围。鼓励保险机构建立健全乡、村两级保险服务体系。扩大农业保险密度和深度,通过财政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特色农产品价格保险,有条件的地方可给予一定保费补贴。改进和推广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贫困户融资提供增信支持。鼓励保险机构建立健全针对贫困农户的保险保障体系,全面推进贫困地区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险业务,缓解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灾返贫问题。

(十五)引入新兴金融业态支持精准扶贫,多渠道提供金融服务。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支持贫困地区金融机构建设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开展网络银行、网络保险、网络基金销售和网络消费金融等业务;支持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设立互联网支付机构;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引入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支持精准扶贫。

五、完善精准扶贫金融支持保障措施

(十六)设立扶贫再贷款,发挥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设立扶贫再贷款,利率在正常支农再贷款利率基础上下调1个百分点,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切实降低贫困地区涉农贷款利率水平。合理确定扶贫再贷款使用期限,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脱贫攻坚提供较长期资金来源。使用扶贫再贷款的金融机构要建立台账,加强精准管理,确保信贷投放在数量、用途、利率等方面符合扶贫再贷款管理要求。加大再贴现支持力度,引导贫困地区金融机构扩大涉农、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改进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加强县域法人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的考核,对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实施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促进县域信贷资金投入。

(十七)加强金融与财税政策协调配合,引导金融资源倾斜配置。有效整合各类财政涉农资金,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对金融资源的支持和引导作用。继续落实农户小额贷款税收优惠、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政策,健全和完善贫困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的正向激励机制,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贫困地区。完善创业担保贷款、扶贫贴息贷款、民贸民品贴息贷款等管理机制,增强政策精准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贫困地区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担保基金,专项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以及带动贫困人口就业的各类扶贫经济组织贷款风险补偿。支持各级政府建立扶贫产业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扶贫。支持贫困地区设立政府出资的融资担保机构,鼓励和引导有实力的融资担保机构通过联合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积极提供精准扶贫融资担保。金融机构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的支持力度,鼓励采取定向承销等方式参与债务置换,稳步化解贫困地区政府债务风险。各地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支机构、银监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指导,推动地方债承销发行工作顺利开展。

(十八)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优化银行机构考核指标。推行和落实信贷尽职免责制度,根据贫困地区金融机构贷款的风险、成本和核销等具体情况,对不良贷款比率实行差异化考核,适当提高贫困地区不良贷款容忍度。在有效保护股东利益的前提下,提高金融机构呆坏账核销效率。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对贫困地区符合政策规定的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适用相对较低的风险权重。

六、持续完善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机制

(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责任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民银行、银监、证监、保监、发展改革、扶贫、财政、金融机构等参与的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联动机制,加强政策互动、工作联动和信息共享。切实发挥人民银行各级行在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的组织引导作用,加强统筹协调,推动相关配套政策落实。开展金融扶贫示范区创建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金融服务联动协调机制的作用,提升片区脱贫攻坚金融服务水平。

(二十)完善精准统计,强化监测机制。人民银行总行及时出台脱贫攻坚金融服务专项统计监测制度,从片区、县(市、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各层次,完善涵盖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效果、信贷投放、信贷产品、利率和基础金融服务信息的监测体系,及时动态跟踪监测各地、各金融机构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情况,为政策实施效果监测评估提供数据支撑。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和各金融机构要按政策要求,及时、准确报送脱贫攻坚金融服务的相关数据和资料。

(二十一)开展专项评估,强化政策导向。建立脱贫攻坚金融服务专项评估制度,定期对各地、各金融机构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进展及成效进行评估考核。丰富评估结果运用方式,对评估结果进行通报,将对金融机构评估结果纳入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综合评价框架内,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使用、银行间市场管理、新设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实施差异化金融监管等的重要依据,增强脱贫攻坚金融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十二)加强总结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积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以及村组、社区等公共宣传栏,大力开展金融扶贫服务政策宣传,增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对精准扶贫金融服务政策的了解,增强其运用金融工具的意识和能力。及时梳理、总结精准扶贫金融服务工作中的典型经验、成功案例、工作成效,加强宣传推介和经验交流,营造有利脱贫攻坚金融服务工作的良好氛围。

中国人民银行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3月16日

(本刊编辑部根据财政部网站内容整理)

上一篇:中国工商银行存款利率下一篇:提车过程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