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工作职责

2024-09-03

整体护理工作职责(精选12篇)

1.整体护理工作职责 篇一

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职责

一、护士长负责组织实施本科工作,负责检查落实本科护理人员对所管病人进行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全面护理。按责任制整体护理要求合理排班,班次相对固定。

二、病房护士长每天对新病人、危重病人、大手术病人及时审阅病历和检查病人,科室质控护士每周检查整体护理病历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每月全面检查整体护理质量一次并记录。护士长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征求病人意见并在病人住院中、出院时随时征求病人意见,及时解决问题反馈改进意见。

三、责任护士对自己所分管的病人,进行系统的全面的评估,制定护理计划,负责实施与评估。

四、责任护士做好基础护理和危重患者护理,落实生活护理,保证护理实效:每日两次整理床铺、每周更换床单被套一次,保持床铺清洁。保持病人“三短”即“头发、胡须、指(趾)甲短”、“六洁”即“头发、口腔、皮肤、指(趾)甲、会阴、床单元清洁”。病区环境保持清洁、整齐、舒适、安静、安全。根据病情和护理级别及时巡视病房,满足病人需求。做好护理安全,防止护理并发症。

五、责任护士随医生查房,了解病人的心理、精神、社会、文化状态并进行护理,按要求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咨

询,病人术前、术后教育、功能锻炼、饮食管理及出院指导等。

六、护理记录书写符合新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要求,并能体现护理程序,记录及时、准确、客观、真实、完整。

七、参加晨交班,听取夜班报告,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班。

八、参加指定的护理教学及科研工作,指导下一级护士、实习护士工作。

护理部 2017 年1月

2.整体护理工作职责 篇二

1 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源起

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是针对我院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存在的问题, 结合相关护理理论和我国护理模式的演化趋势来提出的。

首先, 在整体护理工作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患者方面, 患者对护理不满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护理服务不到位、沟通不及时、护理主动性差、护理责任模糊不清等。管理方面, 护理管理不足, 人性化服务缺失, 管理低效, 无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并发挥其积极性。护理人员方面, 护士职称形同虚设, 激励性不强;主管护士工作繁忙, 缺乏个性化护理, 与患者交流不够。早在20世纪,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玛莎·罗杰斯的“将患者作为整体”以及恩格尔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等理论的提出, 促进了护理工作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的转变, 推动了从功能制护理到责任制护理模式的转变。但是从以上可以看出, 目前我国整体护理模式“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实践不足。因此, 笔者结合我院实际, 提出一种符合现代护理理念, 更好的“以人为本”的, 将整体护理和责任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

2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内涵及其构建途径

2.1 模式内涵

结合“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及整体护理的特点和要求, 笔者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定位为:责任明确, 以人为本, 服务优质, 注重沟通, 职责监督。

2.2 构建途径

2.2.1 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

随着世界卫生事业的发展, 人本精神越来越被重视, 并成为护理领域中必须要恪守和践行的重要理念之一。它强调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权利、需要、人格尊严的关注, 以及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价值和劳动成果的肯定。落实“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标志这护理工作的进展和成就。因此, 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必须首先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2.2.2 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分工制度

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依据医院人力资源现状, 进行分组管理, 根据护士能力、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病情, 实行“以患者为中心”的人员组织结构和护理分工制度, 明确护理工作责任, 责任到人。增强护士的责任感, 给患者更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2]。这种分工护理制度可以为患者提供整体的、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2.2.3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患者满意度是衡量护理工作的重要标准, 而经常的、有效的医患沟通是增加患者满意度的关键。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把实践和患者交给护士, 变被动的护理模式为主动的护理模式, 通过护士和患者的双项交流沟通来给予患者以人文关怀, 切实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高效的专业服务, 最终达到患者满意、社会信赖的目标。

2.2.4 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及体系的健全度直接决定护理质量的高低, 因此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倡导护理人员质量意识的建立和质量监控的参与度。在明确职责分工的基础上, 一方面发挥护士专业知识提高服务质量, 另一方面每位责任护士还要承担质量控制责任, 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管理目标, 完善全面、全员参与的护理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切实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 使医院在良性运行的同时, 不断地提高医疗质量, 保证医疗安全[3]。

3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成效

以我院的实践结果为例, 在两年的实践中,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发挥了显著的成效, 主要体现在:明确的职责分工使护士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得到改善, 做到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医护双方的密切、高效沟通使得患者满意度提高, 对护士和护理工作的态度明显改善。护士的积极性被广泛地调动起来, 激发了护士的求知欲。医院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充分发挥了护理人员的作用, 大大提高了护理效率。建立了科学、严密的质量控制考评机制, 确保了护理安全, 实现护理管理体制的科学化、系统化和程序化。

在全面构建和运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同时, 我们还应该采取多种措施, 如营造良好的外部氛围, 积极创新优质服务, 加强管理,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来促进此种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并运用此种模式来推动我国护理工作的长足进展。

摘要: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是当前“以人为本”的社会大背景下护理模式的新选择, 同时也是践行护理人本精神的一种有效模式。笔者在此结合我院整体护理模式的实践来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源起、内涵、构建方式及其实际运行效果, 以为推进我国护理模式的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责任制整体护理,以人为本,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卞正霞, 杨晓黎, 闫莉.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29 (1) :127-128.

[2]张月平.论护理模式的嬗变和走势[J].内蒙古中医药, 2008, 28 (8) :69-71.

3.整体护理工作职责 篇三

[关键词] 整体护理;无偿献血;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4-123-02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无偿献血者一直为安全血液及临床用血提供保障[1]。随着献血事业的不断发展,血站的服务模式也正不断发生转变,如何排除公民的献血疑虑,提升献血意识,降低采血反应的发生,建立一支安全稳定的献血队伍,确保临床用血需求,使无偿献血者得到最佳的护理,是血站医务人员当前广泛关注的热点研究课题。近年来,笔者所在血站对无偿献血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2010年12月在茂名市中心血站符合献血条件[2]的无偿献血者960例,其中男632例,女328例,年龄19~53岁,平均(34.8±9.6)岁,以单号日献血的480例无偿献血者组成对照组,双号日献血的另480例组成观察组。两组无偿献血者年龄、性别方面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即组织无偿献血者填表-体检-化验-采血-观察-离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方案如下。

1.2.1 献血前护理[3] 为无偿献血者营造安全、舒适、方便的献血环境;医护人员衣着整洁,热情礼貌,轻言巧语;对首次无偿献血者宣讲献血常识和献血意义,消除其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反应;根据无偿献血者的年龄、职业、献血经历及心理状态,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为无偿献血者解答与献血有关的疑虑,鼓励其献血;严格进行体检,询问无偿献血者病史及用药史、献血经历、饮食、睡眠情况,询问女性无偿献血者是否处于月经期、妊娠期或哺乳期,询问无偿献血者有无晕针、晕血、采血反应史;为无偿献血者提供红糖水或甜饮料。

1.2.2 献血中护理[4] 医护人员静脉穿刺成功后,嘱咐无偿献血者松开拳头;如有血流不畅,及时查找原因,防止穿刺针阻塞情况的发生;密切观察无偿献血者、尤其是首次无偿献血者是否出现采血反应,如出现采血反应,停止采集,并向无偿献血者耐心解释,关心和鼓励他们,缓解紧张情绪;医护人员与无偿献血者亲切的进行语言交流,鼓励和赞扬其献血行为,用关心体贴的话语分散无偿献血者注意力,放松其心情,以减少采血反应的发生,顺利完成采血。

1.2.3 献血后护理[5] 指导无偿献血者采取正确的压迫止血手法和位置,以减少献血后局部血肿的发生;嘱咐无偿献血者进行休息,为其提供冷饮料及巧克力、面包、鸡蛋、饼干、红枣、糕点等食品,以补充水分和能量;同时对无偿献血者的联系方式、家庭地址、工作单位进行登记,以便于日后随访;对无偿献血者耐心讲解献血后的生理恢复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并对其奉献精神予以感谢,鼓励其再次参加无偿献血,嘱咐无偿献血者完全恢复后再离开。

1.3 评定指标

各组无偿献血者采血反应发生人数及发生率,出现疼痛感觉献血者人数及比例,完成400 mL血液采集人数及比例,提出再次献血意愿人数及比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整体护理的观察组采血反应发生人数、疼痛感觉出现人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00 mL采集人数、提出再次献血意愿人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比较见表1。

3 讨论

整体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是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护理工作模式。此种护理模式根据

4.儿科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方案 篇四

为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密切护患关系,努力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树立和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特制定本责任制护理工作方案:

一、合理排班,实施弹性排班

掌握病人需要的特点、时间规律,科学排班、弹性排班、按职上岗,所有轮休人员均为机动人员,特殊情况下护士长根据情况灵活调配,满足护理需要,确保护理安全。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分层使用制度

依据科室人员情况,根据患者病情、护理难度、技术要求、护士能力和护理工作量以及科室患者分区特点,实施责任组长-责任小组长-责任护士分级护理制度,明确护理工作责任,责任到人。按照患儿病情轻重,进行分工。NICU---对危重症及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高的患儿由责任组长进行护理,对较重患儿由责任小组长进行护理,病情平稳及恢复期患儿由责任护士进行护理;普通病房---对较重患儿由责任组长进行护理,病情平稳及恢复期患儿由责任护士进行护理。助理护士陪同有需要的患者进行检查及其它相关工作;护士长加强查房力度,督导薄弱环节护理工作质量,向护理人员宣传优质护理服务和责任制护理,让大家树立“我的病人我负责”的思想。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增强护士的责任感,给患者更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5.整体护理工作职责 篇五

急救护理教学团队在“护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急救护理》作为护理专业学生培养的一个学习领域,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行业专家和社会的一致好评。本课程的创新与特色之处在于围绕护士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为中心,依托实训基地建设,构建了以救护流程为主线的内容体系,实施了任务引领式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课程学习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过程与救护过程的对接、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对接、学习成绩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具体实施如下:

一、形成设计理念与思路

通过市场调研和岗位能力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使学生端正思想、明确学习目标,认识到教学内容即为今后的实际工作任务,学习的过程即为工作的过程,使课堂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以此为指导思想,梳理出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依靠院校共建,工学结合、以培养护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急救护理工作流程为主线设计教学过程;以护理人员职业要求为标杆,以应急救护技能大赛为平台设计教学内容;以急救护理工作任务为引领,以临床模拟救护情境为先导;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校内与校外教学有机结合,突出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课程首先成立课程设计小组(课程设计小组成员由护理专家、行业主管、职业教育专家和专兼职教师组成),根据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护士职业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急救护理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目标;根据急救护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参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融入紧急救助员、医疗救护员、急诊护士、ICU护士等相关工种职业标准,选取课程内容;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急救护理工作流程,进行教学(场所、环境、过程、方法及手段等)设计,选择能胜任本课程教学需要教师队伍,创建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校内外实训条件,确定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形成课程标准。

二、探索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急救护理三大情境17个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模拟教学、情境演练进行,课前组织学生参观急救中心、急诊科、ICU等实际工作环境,并考察每一场境的护理工作任务,让学生有些感性认识,熟悉急救护理工作岗位要求;课中,通过具体的情境案例,组织床边教学或让学生在MicroSim inhospital或ACL8000等模拟软件所搭建的模拟医院中引领任务,通过PBL分组讨论,由本组学生代表在模拟医院中实施救护,根据救护流程的评价让学生更直观的熟悉救护流程,老师根据出现的情况予以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随后教师在模拟人上实施模拟仿真救护,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予以实施,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每单元学习任务完成后,通过自评、互评和考评,检测学生对本阶段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情况;课后的临床见习:让学生感受临床实际岗位需求,与岗位对接;最后的顶岗实习:让学生再次在实践中提升应急救护技能。

三、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我院根据社会市场需求拟定了急救护理课程教育的学习领域,将应急救护技能的培养,作为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融为一体的新型课程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实施PBL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实验实训基地”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从而以“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实用性。

(1)PBL教学法: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心肌梗死,上消化道出血等危重症课程我们采用PBL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角色扮演法:为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分别将教师和学生以及项目分组,每组教师和项目固定,学生按规定要求进行轮转换位思考,并体会护士所承担的不同角色,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和时间练习操作能力,始终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和新鲜感,教学效果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3)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利用MicSim in hospital模拟软件,采用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形式进行开放式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清晰,提高了教学效果。

(4)启发式教学法:根据急救护理的特殊性,为加强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应急救护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我们借助模拟软件和模拟人实施启发式教学,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教学活动。

(5)模拟教学法:护理实训中心利用先进的第二代SimMan综合模拟人、MicSim in hospital模拟软件、安妮复苏模拟人、心肺复苏模型、高级自动电脑心肺复苏模型人、高级综合急救训练系统、Microsim inhospital等医学模拟培训系统构建模拟医院,搭建医学模拟平台,实施模拟教学。使临床上各种救护场景得以再现,把仿真情境教学推向又一个高度。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应急救护技能。

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本课程实施了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引领式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选取对09级和10级护理学生成绩分析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予以评价。具体如下: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在后续的临床见习和顶岗实习工作中很快融入职业岗位,本课程对于同类课程具有积极引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6.整体护理计划单 篇六

整体护理计划计划单

中西医结合科孙桂英10床女74岁

一、评估

1、一般资料:患者以:“恶心,乏力,全身浮肿4年,以双下肢为重,加重3天”为主 诉,与2008-10-06,10Am步行入病房。

精神差,恶心,乏力,全身浮肿,以双下肢为重全身瘙痒,睡眠正常。纳差,大便正常,尿少。测T36.4P 90次/分,R21次/分,BP:180/90mmhg.4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全身乏力,浮肿。遂来我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经治疗好转出院,出院后在家一直口服降糖降压类药物,病情基本稳定。近3天感恶心,乏力,全身浮肿加重,遂入院治疗。门诊以“糖尿病肾病”收入院。既往史:糖尿病10年、高血压6年。患者于10月09日出现低热37.8,患者心理状况:情绪低沉,精神压力大,担心预后差。辅助检查阳性结果:血常规报告显示:血红蛋白<92g/L(正常值110-160g/L)。生化检查显示报告:尿素氮17.20mmol/L(正常值3-7mmol/L).肌酐:251.5mmol/L(22.1-115.0mmol/L).葡萄糖:11.57mmol/L(正常值3.6-6.1mmol/L).尿常规:脓细胞:+++ 红细胞:+/hp。入院后连续四日电脑血糖值在正常范围内,遵医嘱未服用降糖药物。

二、诊断

1、脾胃功能失调:恶心,呕吐,纳呆与浊邪上逆,胃失和降有关。

2、排泄异常:尿少,浮肿:与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有关。

3、体温升高:与 湿热内蕴,斜正交争,泌尿系感染有关。

4、舒适改变:眩晕:与高血压病,脾虚,贫血有关。

5、舒适改变:皮肤瘙痒与湿浊邪毒泛溢肌肤有关。

6、活动无耐力:与久病脾肾气虚有关。

7、忧虑恐惧、焦虑:不了解病情,与病情加重,疗效不满意,担心预后差,失去治疗信

心有关。

8、潜在并发症:出血:与浊邪久郁伤络有关,与阴虚火旺灼烙有关,与热邪入营动血有

关。

9、潜在并发症:有皮肤感染的危险。与肌肤失养,外邪入侵有关,与高血糖有关。

三、计划及措施

1、脾胃功能失调

A、病人呕吐不适时,可采取一些措施帮助服药,汤药应少量含服或频付。

B、可取生姜汁数滴或生姜片含服后再服汤药。

C、饮食宜少量多次频进,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不超过50g,易用精致蛋白,少

用豆类食品。

2、排泄异常

A、向病人讲解发生浮肿,尿少的原因和诱因。

B、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冷暖适宜,以防感冒。

C、观察水肿部位,程度,尿量及色,注意血压,脉搏。协助病人 准确记录24小时出

入液量,每周测体重一次或按医嘱定时测血压。

D、严格控制饮水量,一般以总量多天前一日总出入量500毫升为宜,若有高热,呕吐,泄泻时,则适当增加入量。

7.整体护理工作职责 篇七

1 护患沟通的必要性

1.1 加强护患沟通可弥补医患沟通的不足。

在临床中, 护士与患儿的接触最多, 从接待新入院患儿到护送患儿出院, 在此期间, 护士应热情主动的向患儿及家长介绍自己、科主任、护士长及病房环境等, 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上的问题级难题, 消除其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及紧张感。

1.2加强护患沟通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渠道。

护理质量的提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只有做好护患沟通, 才能保证护理质量的持续提高及患者的安全。

2 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

2.1 环境因素

包括物理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由于医院特定的环境, 时时刻刻给患者各种心理感受, 使护患沟通受到限制。

2.2 患者因素

由于患者信仰和价值观的不同, 以及道德修养和文化差异等因素, 从不同角度影响沟通的质量。尤其是患者的知识水平影响着护患沟通的程度和深度[3]。

2.3 护士因素

①护士的工作责任心、知识面及操作水平是影响护患沟通的直接因素。如护士专业操作技巧、沟通技巧不熟练, 加之知识面狭窄, 无法满足患者的要求, 难以得到患者的信赖, 将妨碍护患之间的良性沟通。②护士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及表达能力也是影响护患沟通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情绪不稳、心理健康不良、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护士是很难与患者取得有效的沟通。

3 沟通时间

3.1初入院时, 家长往往因疼爱孩子又缺乏医疗知识加上经济的困扰, 而表现出焦虑的心情容易出现态度生硬, 冲撞医护人员, 此时, 护理人员对家长要有同情心, 理解他们的痛苦和感情, 力求使患儿感到亲切, 而这时在语言上应注意, 准确生动, 有感染力。

3.2在治疗中, 因护士是整个医疗活动的主要成员, 是患儿的照顾者和代言人, 患儿每天接触时间最多的是护士, 所以护理人员要站在家属的立场考虑问题, 把患儿当作自己的孩子, 为患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具体做法就是:能专业倾听家属的陈述, 认真解答, 特别是每次为患儿作护理操作前, 要向家属解释清楚, 我要做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样做会给患儿带来什么好处, 操作过程应注意什么等。

3.3出院时的沟通

患者出院时护士需向患者或家属交代出院回家后的注意事项, 指导饮食、休息, 继续用药情况, 复诊时的方法等。沟通技巧上应注意:①出院时应适时寻找引起患者注意的话题切入。②结合患者病情, 应用恰当的语言, 给予患者信心与希望。③掌握合适的沟通时间, 一般最好不要选择出院当天, 应在治疗快结束时进行。④做好电话追踪访视的宣教, 取得患者的理解与支持。

4 沟通的内容

沟通内容要全面而广泛, 重点是新患者、重患者、疑难患者、病情反复、迁延的慢性患者是护患沟通的重点, 还有相关疾病知识和预防常识等是沟通的关键。

5 沟通的技巧

5.1 注重第一印象

护理人员面带微笑接待患儿是有效沟通的第一步。微笑可使患儿消除陌生感, 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护理人员用慈爱、温柔的目光注视患儿, 可使患儿消除对医务人员的恐惧感, 感觉到被关心、被爱护、被尊重。此外, 护士精力充沛, 仪表端庄, 态度和蔼可亲, 语调轻柔、举止大方的白衣天使形象都会给患儿及家长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使患儿和家属感到亲切、被重视。

5.2 有同情心

患儿及家属总有痛苦、焦虑、恐惧、渴求、期待的心理, 给予充分的理解, 做到热情关心, 仔细了解, 耐心解答, 细心操作, 想方设法让患者的心理保持最佳状态接受护理为护患沟通交流打好基础。

5.3 学会控制情绪

护理工作中、生活中难免会碰上一些不顺心事, 往往在工作中会表现脾气暴躁, 态度生硬, 精神不振, 工作出错等, 也会干扰同事们平静的情绪, 影响患儿的心理状态, 因此, 要学会自我控制, 在任何情况下不能忘记患儿是我们第一关注的焦点。

5.4 灵活使用各种语言[4]

5.4.1 赞美性语言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是父母的希望, 适时赞美孩子“多聪明、多懂事、多可爱、多勇敢”等会使每个家属笑逐颜开, 使孩子主动配合治疗, 融洽护患关系。

5.4.2 鼓励性语言

每当高热不退、呕吐腹泻不止的患儿病情有所好转时及时应用鼓励性语言, 如“精神气色好多了, 过两天又能像以前一样又蹦又跳了”。使患儿及家属对病愈充信心和希望。

5.4.3 安慰性语言

因患儿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 对家属的沟通尤为重要, 尤其是连续几天高热的患儿, 家属的焦虑更是可想而知, 我们要同情、理解, 向他们解释任何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转归的过程。可以用“我很理解您的感受, 尽量在操作过程中减少患儿的痛苦”来安慰家属的焦虑和不安。

5.4.4 解释性语言

当家属提出各种问题时, 因人而异, 恰如其分的解释, 当家属对医护人员或医院有某些意见时更要及时解释, 减少和避免冲突发生。

5.4.5 告知性语言

结合儿科健康教育告知患儿有关疾病的情况、诊断、预后、注意事项等, 使患儿主动参与治疗, 并配合治疗护理同时, 可避免患儿家属由于疾病和知识缺乏而盲目恐慌和焦虑。在儿科病房, 经常发生家属把白雪球升高引起的败血症与白血病概念混淆, 而导致入院时神色慌张的现象, 往往经过询问、解释、告知详情, 才如释重负。

5.4.6 询问性语言

每天下午利用巡视病房与患儿和家属接触的机会, 酌情询问患儿的病情, 一方面了解病情收集信息, 另一方面表达了护士对患儿的关爱。

5.4.7 形体语言

人与人之间仅限于语言沟通是不够的, 人的情感纷繁复杂, 情感的表达也多种多样[5], 工作中应尝试形体语言, 如:眼神、手势、姿态等与患儿进行沟通和交流, 具体做到:走到病房笑一笑, 患者床前站一站, 凑近患者看一看, 患儿额头摸一摸, 患者小手握一握, 怕生婴儿逗一逗, 时间允许抱一抱, 生活不便帮一帮等。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

5.5注意倾听, 多给与安慰。

护理人员在和患儿家长交谈时应注意倾听, 不要随意打断[6], 有时患儿家长只是想找人说说内心的苦闷, 并不需要什么解释。护士应耐心、认真的倾听患儿家长的诉说。及时满足患者需要, 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愤怒情绪, 使患者身心恢复平衡[7]。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绝对信任, 从而取得有效的效果。

5.6 过硬的医技水平是有效沟通的保证。

良好的技术和全面的知识是维系沟通效果的纽带, 过硬的技术是架起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信任与理解的桥梁。因此我们应从内涵上下功夫。

在儿科, “一针见血”效果就显得及其重要, 容易赢得患儿及家属的信赖, 作为儿科护士只有在平时工作中多看、多练, 使自己的穿刺技术娴熟、准确, 尽量做到镇静自如, 有条不紊, 一针见血, 才能使患儿和家属心理上接受, 如果穿刺失败, 患儿家属不满时, 护士不能推脱责任, 说些报怨话, 这样容易激化矛盾, 如果主动说:“对不起, 请原谅。”找一个经验丰富的护士来扎, 并通过两人配合顺利完成高难度的穿刺技术, 令家属满意。此外, 加强责任心, 勤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为治疗提供第一手资料。

6 结论

在护患沟通中, 护士不但学到了许多交流的基础知识, 而且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也有所提高, 使护士主动执行医嘱, 完成护理操作变为主动与家属沟通, 评价患者和家属的要求, 提供个性化护理。此外, 应倡导“四多”服务[8], 几多几句问候, 让患者感到温暖;多几句解释, 让患者感到舒心;多几次巡视宣教, 让患者感到放心;多几次帮助, 让患者感到满意。总之, 通过加强护患沟通, 切实改变了过去护士只关心病情, 不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感受导致被动接受治疗的局面。增加了护士与患儿的接触与交流, 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的工作得到了患者、家属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护士的专业价值得到了良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廖可安.浅谈与癌症患者的沟通技巧[J].护理研究, 2005, 19 (2) :344-345.

[2]曹文娟.人文护理的现状与思考[J].天津护理, 2006, 14 (5) :298-299.

[3]谌永毅, 方立珍.护患沟通技巧[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26.

[4]王玉珍, 常清娟, 孙金英.护患间语言沟通技巧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 2000, 6 (1) :78-79.

[5]陈志玲, 郝庆霞, 刘晶, 等.语言艺术对患者手术前护理的重要性[J].齐齐哈尔医学院报, 2009, 30 (13) :164-165.

[6]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54.

[7]骆益春.倾听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J].重庆医学杂志, 2006, 35 (12) :94-95.

8.手术室护理中整体护理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整体护理;应用;手术室;注意要点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S-68-02

1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1.1术前访视病人

术前访视病人是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术前一天手术室器械护士同巡回护士应当到病房内对手术病人做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阅读病历可以对病人的一般情况和术前准备有所掌握,其中特别注意的是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以及术前相关的化验及检查有无异常,还要和该病人的主管医生做一个沟通,了解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以及是否需要准备特殊手术器械。

和病人面对面的交流可以缓解病人的紧张和恐惧情绪,由于大部分手术病人是第一次行手术治疗,心中难免有所顾忌,护理人员应该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掌握患者所担心的手术问题和对手术的顾忌,然后有针对性的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缓解病人的思想压力,用一份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手术。教会患者在手术室内配合麻醉师摆好体位,例如在硬膜外麻醉时所采用的双手抱膝,头紧贴胸部侧卧位,此种体位是有利于增宽椎间隙,方便穿刺针进入-硬膜外,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并配合病人练习熟悉该体位,还可以简单的介绍手术中的注意事项,比如术中的感觉,在脏器受到牵拉时会有不适和牵拉痛,进行深呼吸努力放松可减轻痛觉反应。在术中存在的风险比较高,心理压力大的患者,要放松心态。可以请已经做过类似手术的患者介绍手术经验,这种方式直观效果比较好,通过病人家属向病人讲明手术必要性,使患者处于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根据收集的患者资料和手术种类,总结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且制定出一套详尽科学的护理计划。

1.2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整体护理

手术室的环境除应保持无菌外,还应尽量让病人感到舒适,术前访视的护理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间,把室温控制在22℃~24℃之间,湿度尽量保持在55%左右。以迎接亲人的态度将病人接人手术间,使病人能迅速解除戒备心理,以一种平稳的心态等待手术的开始。辅助麻醉师帮病人摆好体位,弯腰、低头、抱膝以及防止病人摔下手术床,安抚病人的情绪,减轻恐惧心理,达到最佳的麻醉体位和手术体位,注意维护病人的尊严,防止过分暴露。

同时器械护士应当做好准备,术前将手术过程中所需的物品及器械准备完毕,提前20min上台,配合好与术者的器械传递,以保证手术能顺利完成。

巡回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防止病人在术中出现灼伤、压伤等意外情况,患者用药后的情况及反应,并及时补充和提供手术过程中所需要的物品。

1.3术后对病人的护理

手术结束返回病房后的72h内,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定期随访病人,关心病人的术后心理状态,切口处的疼痛、感染和愈合情况,病情的恢复情况,还要关注有无手术并发症,收集手术、麻醉过程、手术体位的摆放、手术过程中护理的后续效果,以此为依据,对手术的整个过程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全面了解患者家属对手术室的意见,并与他们进行讨论,发现的问题应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

2注意要点

2.1术前注意查对患者的基本信息是否正确,切勿接错病人,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2.2术中巡回护士要坚守岗位,注意观察手术病人的生命体征,对于处于清醒状态的病人,要用适当的语言去关心病人,缓解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不适感觉,切勿使用加重病人恐慌情绪的语言。

2.3手术室的工作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服务对象不仅有患者还有医生,护理人员既要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更要为医生服务,从而保证手术过程能够保质保量、顺利的进行,而患者在手术室内的停留时间比较短,让护理人员很难按照传统的护理模式实施整体护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更先进的护理理念去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9.藏医整体护理论文 篇九

藏医学的发展相对而言很缓慢,20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对民族医学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近年来,藏医院的逐步发展和藏医整体护理的规范己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距现代护理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随着藏民族医的重视和发展,以及随着现代整体护理和藏医护理之间的相互渗透,许多新方法,新技术,新操作、新成果逐渐被用到藏医护理研究中来,藏医护理必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而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宇妥・元丹贡布.四部医典・藏文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95-101.

[2]宇妥・元丹贡布.马世林,罗达尚,毛继祖,等译.四部医典・汉文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3-55.

[3]殷磊. 护理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3-40,55-75,404-433.

10.内科整体护理自我鉴定 篇十

上岗前三天,带教老师先让我们看看,最后老师就让我们去给病人扎针,于是我们就两人一组,端着治疗盘就下病房了,刚开始有的病人不相信我们的技术,最后就放心让我们扎了。为了能一针见血,不鼓包,扎的好,所以每次找血管都找老半天,在扎静脉针这一方面,我给自己打95分,因为我失败了4次,不过我越挫越勇。

同时在配药这方面,不仅要对准姓名床号,药名,更要遵守无菌原则,对于一些易过敏的药物,还要给病人做皮试等。

在肾内科有好多尿毒症患者,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等,我知道了遇到这样的`问题该如何做好护理措施。并且要关心患者。还学到了一些输液扎针的技巧,做腹膜透析,配药液,做皮试,测量血压等。在我们实习的期间,我们小组的同学不仅认真学习各项操作而且还团结。对其他学校的同学也很友好。

在肾内科的实习生活已经结束,在肾内科学到得知识将为我在下面的科室操作中做了铺垫。

11.实施整体护理应注重实效 篇十一

关键词 整体护理 实施过程 实效

转变观念

分层次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首先对科护士长进行培训,让护理管理者理解“整体护理”的内涵和实质,在制定各项制度、工作流程、质量考核标准等时,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其次对接触病人机会最多的临床护士培训,让她们明确做每一项操作都要考虑是否奉行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准则。对病区护工人员也进行培训,增强他们主动为病人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意识。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强化这方面的教育,做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上的根本转变。

工作制度落到实处

改善护士服务态度:在病区设病人意见箱,随时接受病人的监督,对护士工作质量实行公开评议,把护士的照片、工作号贴在病区墙上,每月1次由病人、医生参与,对全病区护士进行公开评估,让每位护士在大家的监督下,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为病人提供最佳护理成为自觉行动。

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重点落实病人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制定了“病人基础护理表”,由督导护士开护嘱,低年资护士执行并签字,这样使以往的基础护理软指标转为硬指标。把“病人基础护理表”挂于病人床尾,便于护士长实地查、看、问,提高了病人生活护理到位率,降低了陪护率。

通过对病人接受健康教育程度的评估,使护士对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覆盖率达100%,绝大多数病人掌握了一般自我护理知识。

体现以病人为中心

只有将病人真正作为一个“人”来对待,才能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病人的需求是我们改进工作的突破口,通过发问卷、做调查、开病人座谈会、倾听病人对现行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对护理改革的建议,确切掌握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根据病人的要求,更改护士工作时间表。过去常把病人从睡梦中叫醒抽血、测体温,影响了病人的睡眠。现在早上推迟抽血、测体温时间,下午推迟治疗时间。病室管理方面,在保持病室整洁的前提下,物品放置以病人取物方便为原则,不过分强调床头柜上“二杯一瓶”的单一病室管理方式。

健康教育依照病人的具体条件,因人而异地进行个体教育。在收集病人资料时,不为了完成完整的护理病历,让病人讲不愿意讲的话。制定护理措施上,也不强求病人做不愿意做的事。尊重病人的权利,以病人自愿为原则。

充分利用护理人力資源

合理调配人员:以病人最需要护理的时间为护士的工作时间。早晨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最需要有人帮助洗漱,我们特安排了“早早班”,有2名护士提前上班,协助夜班护士为病人做晨间护理。在调查中发现病人及家属为夜间医护力量薄弱担忧,因此我们安排了高年资、经验丰富的督导护士做夜班,负责高难度的护理操作,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和抢救的配合,充分发挥了这一能级护师的作用,又增加了夜班护理工作的安全系数。

增加直接护理时间

配备2名护工,负责送标本、会诊单,护送病人检查等,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留在病房;简化护理记录,不让护士在护理病历书写上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根据病区常用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编成“菜单式”标准计划护理单,护士根据需要在单上打勾。过去完成一份计划护理需要30分钟,而现在只需5分钟。病人症状体征评估表,由原来的4页改为1页。病人病情观察表,能反映病人整体情况,又体现专业护理特点,省时、省力、有效。让护士有效地将时间用在病人的治疗护理、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上。

不拘形式,讲究实效

实施整体护理不求形式上的一致,而求观念上的统一。以护理程序为基础,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是整体护理实施的关键。我们将立足点放在如何为病人提供最佳护理服务上,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使整体护理模式得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燕,杨雪.试行整体护理应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中华护理杂志1997,32(3):176.

12.整体护理工作职责 篇十二

1病房巡视的分类

1.1 例行性巡视

目的是掌握患者的动态情况, 以查看病区、患者的情况为主, 护理操作为辅。一是护士长巡视病房, 4次/d, 早晨上班后和下班前, 下午上班后和下班前进行。二是责任组长巡视病房, 4次/d, 早晨上班后及下班前、下午上班后及下班前进行。三是各班次护士巡视病房, 每次接班后进行。

1.2 检查性巡视

观察掌握患者生命体征, 检查各项治疗的情况, 特级护理24h专人负责;一级护理1次/15~30min;二级护理1次/h;三级护理2~3次/d。

1.3 夜间巡视

夜班护士做到严格按护理级别巡视, 对有病情变化的患者应随时巡查, 及时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并解决出现的护理问题。

2巡视病房的内容

2.1 共同巡视病房内容

查找护理问题:按照护理程序, 对住院患者进行动态评估, 提出切合实际的问题, 为制定可行的护理计划打下良好的基础。检查病区秩序:重点检查病区及病房卫生、各种物品摆放是否符合要求, 陪护探视制度是否遵守, 治疗和辅助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床单及患者衣服是否整洁等。回答患者的问题:对于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疾病、治疗方法、费用等方面的问题, 给予耐心准确的解答。实施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需要, 进行有关的健康知识教育, 对即将出院的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的出院康复指导。

2.2 强化巡视病房的内容

2.2.1 共同的巡视病房内容。

查找护理问题;检查病区秩序;回答患者的问题;实施健康教育。

2.2.2 护士长的巡视内容。

一是在巡视病房过程中, 重点检查当天危重患者及入院患者, 检查专科护士提出的护理问题是否准确, 护理措施是否可行, 护理质量是否达标。二是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 检查护理措施是否落实。三是征求对护理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以不断改进护理服务。

2.2.3 责任组长巡视的内容。

一是询问患者睡眠时间及质量、饮食、对身体的自我感受等, 及时掌握患者的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二是指导患者及家属完成一些简单的自我护理, 如翻身、拍背、排痰、功能锻炼等。三是检查本组责任护士落实护理程序的情况, 验证已提出的护理问题, 协助护士长搞好护理质量控制。

2.2.4 护士的巡视内容。

一是及时观察、准确记录患者的各项体征。二是检查各项治疗、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主要包括上一班次护理检查前注意事项的宣传教育、专科知识的健康指导、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训练、出院患者及家属的康复指导, 同时满足不同时期患者的要求。三是完成本班次的治疗护理操作。

3巡视病房的方式

3.1 看

看病区、病房环境;患者的气色、表情;治疗措施的进行情况等。看到病区设施受损, 如供水系统、空调、电视机系统失灵、有关治疗及辅助设施不能使用等, 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 争取尽快解决, 以创造良好的治疗、休养环境;患者的气色、表情, 预示着疾病的转归, 要注意应用临床护理经验进行分析判断, 不断修整护理措施, 增强护理效果。

3.2 问

询问患者的感受, 对护理服务的要求, 对护理工作的意见或建议。问的内容要因人而异, 使患者能反映真实情况。同时注意把患者的意见或建议及时反馈给有关人员, 以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提高护理质量。

3.3 讲

回答患者及家属的提问, 进行健康教育, 告诉他们应注意的问题, 回答患者的问题要准确, 不能含糊其辞。实施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时, 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能够让患者听懂、接受、理解。对患者及家属应该注意的问题, 如饮食、睡眠、锻炼等。要认真及时地指出, 促进患者的康复。

4巡视病房的作用

4.1 增强了对患者情况的了解和掌握

在整体护理模式下, 每天巡视病房的次数多了, 参加巡视的人员也多了, 能够从多个方面了解到患者的情况, 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 这样可以有效地指导护理工作, 因人施护, 不断提高护理效果和质量。

4.2 增强了与患者的沟通

住院患者普遍存在的孤独感, 护理人员在巡视病房过程中, 主动问候患者的生活起居, 这既是一种亲切的关怀, 能够较好地帮助患者克服孤独感, 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与交流的方法, 护患之间经常的接触、沟通与交流就更容易。

4.3 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加强巡视病房, 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并有效地进行解决。如在一次巡视病房中发现一重症患者擅自调快输液速度, 出现心衰症状, 由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避免病情恶化。亲属探视患者次数增多、时间长, 不仅影响患者本身及同病室其他患者的休息与治疗, 也会增强交叉感染的机会。在巡视病房过程中, 注意做好解释工作能有效避免问题的发生。

4.4 随时实施健康教育

按照健康教育的内容, 在巡视病房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 能够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警觉性;针对患者的提问进行教育, 是患者最想知道的内容, 目的性强, 患者易于接受, 也容易记住;适时的心理护理, 能够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详细的出院指导, 能够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 预防疾病的发生, 提高生存质量。

4.5 促进了工作的落实

不论是哪个层次的巡视病房, 其共同的目的就是检查护理问题是否正确, 护理措施是否得到了落实, 患者是否得到了全身心的护理。在形式上, 既有上级查下级, 又有同级之间的相互检查, 没有落实或被遗漏的工作被及时发现, 并得到补救。在内容上, 促进了整个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而言, 这既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又是一种巨大的动力, 能够使其自觉主动地完成当班工作,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

5体会

通过加强巡视病房管理意识的教育, 要求护士必须具有敬业爱岗精神, 才能持之以恒。一是能掌握病区重点患者的第一手资料。二是护士在无人监督的工作时段发生的护理和缺陷, 能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三是直接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 体现出对患者的关爱, 缩短了护患间的距离,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四是对每个护士的职业道德、服务态度、慎独精神、工作能力、业务水平了如指掌。五是促进了工作落实。因此, 对护士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有利于提高护士的积极性, 提高自身科学管理水平和专科护理学知识水平。更加密切了医护和护患之间的关系, 护理差错和护理并发症明显减少, 并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发生, 每天能抓好基础护理, 做好环节质量控制, 把好终末质量入手, 使护理工作制度化, 确保了护理质量和医疗质量安全。

摘要:目的:在开展整体护理的过程中, 为能及时掌握患者的动态情况, 对加强巡视病房的时间、内容、方式及应用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方法:护士长带领护理人员共同巡视病房, 查找护理问题, 按照护理程序, 对住院患者进行了动态评估, 提出切合实际的问题, 为制定可行的护理计划打下良好的基础。方法:实行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三级巡视;采用例行性巡视和检查性巡视两种形式, 巡视中把看、问、讲、查相结合。内容:查找护理问题、检查病区秩序、回答患者的问题、实施健康教育。结果:增强了对患者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能及时发现问题、随时实施健康教育。结论:促进了整体护理工作的落实。

关键词:整体护理,病房巡视,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齐本莲, 胡冉.护士长查房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J) .中原医刊, 2003, 30 (21) :53-54.

上一篇:中考寓言类材料作文素材:团结与技术下一篇:你准备怎样做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