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2024-06-23

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心得(精选8篇)

1.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篇一

湖南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湘潭市韶山镇泰小学 谢旭

今年暑假我有幸在长沙参加了由湖南省教育厅主办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骨干教师培训。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专家们特别是姜平教授、吴雨老师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以及精湛的理论阐述,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是综合实践课程,学习了综合实践课的范式以及课堂教学策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在我国部分学校(特别是长沙的几所学校)经过多年的实验,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一、综合实践活动走入课堂。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根据主题活动经历的过程划分为选题指导型、主题分解型、活动策划型、中期反馈型、成果交流型、方法指导型等六大类型。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当今社会变迁日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二、综合实践活动在身边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以现实主题为核心,注重学生的直接体验和真切感受,综合地利用各学科的知识,用综合的办法,通过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视野和方法,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我们用心体会,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中提出有生命力的鲜活的活动主题,使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在学生的生活中来,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就越能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三、新课程实施任重道远。

新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随着新课改实施的逐步深入,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很多丰硕的成果。然而,却大都是语文数学耀眼的光环,综合实践活动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以为综合实践活动只不过是一个可上可不上的副科,又不考试,不用特别重视。对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知之甚少,拿到这门课甚至不知道该怎样来上,更不能做到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灵活地运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落后单一。各位教授专家的讲座,从理论视角切入,结合具体课例,深入浅出地解读纲要的内容,拨开了我心头的迷雾,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理念,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及必要性。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综合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吴雨、王欢、李炜等老师的课例,让我明白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到底该怎样上,我发现原来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上得这样有声有色,让学生如此兴趣盎然。

我初次接触这门课程,以后我将边教边学,尽量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我将尽量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活动目标,活动对象,活动方法,活动条件和环境,让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构建,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同时也会不断充实自己,做好学生的引导者。

2012.7.

2.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篇二

一、组织通识培训, 转变教师观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给教师带来了众多的机遇, 也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挑战。随着课程实验的推进, 一方面, 教师感到只停留在课程纲要和标准解读层面上的培训难以满足需求, 他们更加需要与学科相结合、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例相结合、能够将其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培训内容。另一方面, 教师自身素质、教学观念的真正转变与否、教学方式的改革确实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进程, 教师只有切实转变观念, 才能跟上新课程的步伐, 与新课程一同成长。为此, 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组织教师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解读》《走进新课程》等丛书。我们采用的学习方式是:学校组织集中学习, 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政策措施等;每一位教师发一套课程标准解读, 教师个人边学习边反思, 与课程对话, 准确把握内涵, 领会精神实质, 明确基本理念, 反思教学中的得失成败, 确定课堂改革的基本思路。我们还定期召开教师研讨会、座谈会, 及时交流心得体会, 切实转变教师观念。

二是订阅各种教学杂志, 要求教师写好读书笔记。学校阅览室里常有刻苦攻读、埋头书写的教师身影。学校还特别印制了一本“教海拾贝”, 要求教师做好课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体会、经验等的摘录。

三是利用校园网, 下载有关信息或课程理论知识。由学校组织部分教师从网上搜集关于课程改革等方面的信息, 筛选、整理、编印成《走进新课程》等集子, 提供给教师学习。主要栏目有方案计划、专家观点、概念阐述、他山之石、一线经验、课改掠影、课改探航等。学校网页也经常发布教育教学方面的新理念、新经验文章以及各种教育教学资料, 供教师借鉴。

四是播放专家讲座、报告等录像。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观看专家讲座、报告等,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诠释新课程标准的内涵, 解决了不少新课改中的困惑、迷茫, 带领教师走出了教改的一些误区, 走进了新课程这片广阔的天地, 使平时的新课程理论学习得到了有效内化。

二、加强教学研究, 尝试主题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包括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活动、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等。在这些活动内容中, 研究性学习应该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因此, 我们在校本培训中注重加强教学研究, 让教师自己尝试主题设计活动。我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 作为活动组织者的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寻找活动主题。

在这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中, 教师不再是倒给学生“一杯水”, 不再是教学生“学会”, 而是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教学生会找“一杯水”、“乐学、会学、善学”, 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从方法上给予指导, 鼓励孩子们去尝试。

通过主题设计, 我们还清醒认识到学生是主体, 活动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学会尊重、赞赏每一个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每一个新的见解、每一点新的进步, 及时给予鼓励、引导和启迪, 将他们的眼光和思维引向更广阔的世界。

三、编写校本教材, 营造“绿色家园”

校本教材, 就是以校为本, 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 按照学生知识结构, 依托校园周围的人文地理环境, 组织教师编写的教材。改革后的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 确立了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管理政策,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灵活性更大, 它涉及的知识领域很广, 可以不受课本和课堂的限制, 这给教师提供了更大的研究与实践空间, 教师可以结合本校、本地区的实际情况, 合理选择或自编教材, 修改或自定活动方案。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内容, 可从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出发, 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为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尊重学生的选择, 发展学生的个性。

我们以开发家乡、社区、学校、家庭资源为切入点, 依托“红领巾星火园”、“全国绿色学校”, 编写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绿色家园》, 分低、中、高年级版。旨在使学生通过和自然的接触, 领悟自然的神奇与博大, 懂得欣赏自然的美。通过观察、考察身边的环境, 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 加深爱护环境的情感。通过保护环境的活动, 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 熟悉环境保护的常识, 掌握基本的技能, 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环保中的一些问题, 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 关注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 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从而营造绿色家园。

我们认为, 作为教师, 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 实践、反思、总结, 再实践、再反思、再总结, 循环往复, 形成规律性认识, 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 那么, 所指导的综合实践活动就一定会充满生命力。

四、搭建展示舞台, “秀”出智慧风采

“嚓嚓嚓、叮叮叮、咚咚咚……”教室里传出各种响声, 学生们把自己的课桌变成了“工作台”, 在上面紧张地忙碌着, 有的用彩笔在纸板上绘图, 有的用剪刀、钳子剪切易拉罐, 还有的正在连接电线……黑板上清晰地写着各种扬声器、二极管等电子元件的连接方法及原理, 授课教师在一旁耐心地示范指导, 不时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一旁观摩的教师有的也忍不住, 拿起剪刀与同学们共同制作, 师生们都干得热火朝天。这是2007年4月20日上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现场观摩会中的一幕。

作为率先实行课改的学校, 我们多次承担了市级以上综合实践活动现场观摩的任务。上文描绘的以“让美妙的声音响起来”为主题的公开课更是吸引了大部分教师的眼球。这节课以可发声的电子元件为主要材料, 让同学们自己设计、制作并讲解, 做出可以发声的模型或者玩具, 可以说, 既让同学们动脑、动手, 又动了口。经过讨论和分工, 短短的一节课时间, 同学们就制作了各种外观精美、构思巧妙的小模型。有可以弹奏的小钢琴、会唱歌的机器人、精美的音乐盒等等, 让观摩的教师赞不绝口, 他们纷纷称赞同学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

如今, 我校有专项布置的展示室, 陈列了一系列展示学生智慧的创作成果, 有布艺、纸艺、陶艺、树叶贴画以及各种小发明等, 充分“秀”出了师生的聪明才智。

3.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篇三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 体验 生活 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开拓创新精神。

一、采取多种形式,以实践活动为主线,发挥课程效应

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校在教学中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多种形式来促进与保证课程实施。

一是选好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

二是典型引路。新的课程会遇到新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但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顺其自然。采用典型引路给大家以启示是一个成功的举措。这种方法对于新教师来说尤为重要。我校的《认识人民币》《滑子蘑的种植》这些案例可以说为全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范例,从而激起了实践研究的热潮。

三是有机整合。实践活动涵盖面广,可与学校德育活动、学科活动、班队活动、节日活动等有机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应。

二、走进生活,让学生在课余体验社会角色

“让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这曾是许多老师的期待。眼看着这群生活在21世纪的儿童,不会给自己梳辫子,父母不在家宁可自己饿肚子,出门一次换洗衣物全装袋子,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时代要求他们具有独创的本领,生活需要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逼着孩子走”吧,即使“走”需要勇气和执着,前途会有坎坷和困难,我们也要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与国外的学生相比,我们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解题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恰恰正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自己;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1.在角色体验中引领学生参与社会,体验生活

人们常说,现在的孩子心理素质太差,经不起挫折和失败。温室里的幼苗注定长不成参天大树。作为教师,我们更是深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能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一次次去体验成功、体验失败、体验磨练、体验吃苦,才能激发他们奋斗拼搏的精神,锤炼他们的意志。其实,相对于校园里单一的学习活动,他们也渴望真正走到社会中去,在大千世界里找到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份更为真实的感受,面对着孩子的热情,我们怎能不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呢?

2.在角色体验中实现学生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常言道:学以致用。面对老师的谆谆教诲,家长的苦口婆心,很多学生是在被动地接受新知识,不难发现,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生对学习的本身已经不感兴趣。要让学生主动的学,首先要让他们深刻体会知识的重要性。角色体验为学生提供了运用知识,展示才能的机会。

陶行知先生说:“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社会调查就是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社会发生的某一现象进行调查,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的一种研究策略。是学生走近社会,感受生活的极好形式,可以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能力。比如,我校前面有条贯穿全镇的大河,以前河水清澈见底,可现在河水变黑了变绿了,虾儿鱼儿全跑了,河边上有很多垃圾,河面还有很多漂浮物。针对这一现象,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查清河水污染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通过这种社会性的调查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社会的现状,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让学生体会参与社会服务的意义,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养成收集、整理、分析信息和发现、安排和组织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在多年来的课程实践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的无穷魅力: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多元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一个个新的生命在实践中生成。迎着初升的太阳,怀着收获的渴望,我們的心中充满了期待。我们相信,虽然尝试的过程不会一路平坦,但一定会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大连市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大连市教育学院.

[2]秦建荣,丁建强.走进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江苏教育出版社.

4.综合实践活动培训心得 篇四

期末临近,我们又迎来了哈尔滨市综合实践基地教师的技能培训。每一年的培训我都收获很多,同时也感受颇深。本次培训我参加了陶艺制作和手工皮具的制作两个项目。

陶艺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我同办公室的几个同事都是很优秀的陶艺专业教师。每天看着他们与各种颜色的泥巴打交道还乐此不疲,真的觉得很有趣。本次陶艺培训为我们请来的是全国著名的陶艺艺术大师邵建明先生。通过邵先生声情并茂的介绍和幽默风趣的讲解,我对陶艺艺术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更深切的喜爱。我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我国的陶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就连我们国家的名字CHINA在英文中的另一种解释都是陶瓷。可见陶瓷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见证,也是一部记载中国文化的光辉史册。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去继承和传承。

我们制作的主题是北方建筑群,需要集体创作。初次尝试陶艺制作,我真的不知该从何下手,幸亏同组的几个同事都是陶瓷专业的专业教师,从选图到策划制作,到组合打磨,不学不知道,看似粗糙随意的造型,制作起来还真的有很多讲究。泥软了立不住,硬了在制作过程中有容易断裂。制作陶艺建筑和搭房子的要求的一样的,地基很重要,真的很佩服我的合作伙伴们,他们每一个细节都考虑的很周到,每一处难点都攻克的很巧妙,果然人多不但力量大,而且智慧也得到了升华。三天的时间,我们分别合作完成了一组园林式建筑群和一座欧式教堂建筑,两组作品均得到了大师的肯定和前来学习的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我虽然是团队中制作能力最弱的,但是看到由于自己全心的付出与辛苦仍感觉到无比的自豪。

随后我又参加了手工皮具的制作。这一次我们做的是手工背包和钥匙包。由于有过几年的布艺专业的教学经历,对于布和皮革我还是比较熟悉的,可是真皮制作还是第一次。相对布质材料来说真皮之地更加硬厚涩,不易穿透。所以在缝制之前,针孔都是事先打好的。三天的时间,皮具教室里叮叮当当的声音此起彼伏,大家做的热火朝天。两天的时间,我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了一个漆皮拎包,并且还利用同事们用剩下的边角废料做了一个小钥匙包。好久没有接触针线了,用起来还真的有些生疏。不过还好,作品也终于按时完成了。看看其他伙伴的作品,制作得精心和精致到每一细微之处,相比我的粗心大意和粗枝大叶,真的个个堪称精品。

5.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培训心得罗平 篇五

马岗小学罗萍

做为一位省招新机制教师,我参加工作才刚满一年,担任着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也许是自己平时业务不够精熟,涉猎不够广泛,对于综合实践这门课程,我只是听说而已。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来讲,起初,我就觉得自己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知从何入手。一来,自己从不曾静心研究过这门课的教学;二来,作为一门新生课程,也确实有太多细节需要探究。七月,我有幸参加了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我认为,这是个机会,一个让我真正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机会,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通过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这7天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培训,我学到了很多,体会更是颇多

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综合实践课程不同于语数外等其他课程的主要标志就是,“综合实践”这门课程他更强调的是“实践”与“实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过程,一种收获。他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科学规范以及科学的严谨,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通过《综合实践课程》这门新课程设立,让教师深入的了解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与学生的群体力量,倡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生与教师之间合作乃至于教师

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综合实践活动“中枢机构”。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多位教师分别指导,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

2、拓展外部环境,拓宽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载体。由于我们身处农村,情况比较特殊,能够让我们进行实践的载体相对较窄,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周围有限资源,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社会人人有责,我们要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以此推动综合实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

3、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办法。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用考试来测定,用分数来评价。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而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而不在于结论。不管成功与失败它是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做为一位受过近二十年文化教育,正规师范院校毕业师范生,做为一位从事了两年多基础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深的感觉到《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其所处位置之尴尬。因为不会纳入统考,因为广大农村师资力量的匮乏,因为传统教育股观念的根深蒂固。

6.青年骨干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心得 篇六

非常有幸能够参加xx公司2013年青年骨干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的学习,短短五天的课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过去了,时间虽短,但我从中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青年员工就要更新观念、开拓视野、与时俱进,也让我对青年员工所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有了更深的理解。

青年员工在不断地增强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同时,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作为青年员工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包括很多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能力:如何把性格各异、素质不同的人组织成为一个集体,是考验一个组织者是否优秀的重要一课。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善于思考,要思考如何开展工作,怎样才能把工作干得更好,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

2、沟通协调能力: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如同润滑剂一样可使人与人、与组织和群体建立密切的关系,为开展各项工作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做好各项工作。

3、决策能力:决策是领导行为的基本功能,领导行为的效果,依赖于决策的性质。青年员工就要积极培养自己的领导决策能力,根据本职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找出关键问题所在,权衡利弊,及时作

出有效可行的决策。

4、自我管理能力:如何进行自我管理,谈到自我管理,之前我也有所了解,但是通过学习才发现,有很多不知道的地方,自我管理主要有九项修炼(性格管理、目标管理、学习管理、心态管理、情绪管理、压力管理、人际管理、时间管理、健康管理)。但是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一点,自我管理的首要前提是解放自己,提高效率,就比如我们小组来说,组长很多事情基本要亲力亲为去做,不敢放手,一放就乱。这主要是因为整个团队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还是比较欠缺。以小窥大,就比如在单位,很多人没有摆正工作态度,总以为单位是领导的,什么事情都是领导的事情,自己在这里工作只不过是为了混那一份报酬,单位的一切与自己无关。从而导致整个团队责任不强,对工作知识尽力而为,应付了事。我还清楚的记得培训的情景,模拟四个团队进行竞争,最后一个团队将受到残酷的惩罚。开始大家都不在乎,一盘散沙,一点团队协作能力都没有,在失败的时刻到的时候,组长受到残酷惩罚的时候,大家才有所醒悟,争取为组长承担惩罚,但那已经是为时已晚。

5、创新能力:青年员工作为公司的新鲜血液,在前辈们的教导下,固有模式的工作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要因地制宜,能结合本单位、本岗位的特点,组织有特色的活动,开展有特色的工作,要敢于超越自我,超越前辈。也就是说工作要有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点子、新的突破。

6、交往能力:青年员工要熟悉交往艺术,处理好与同事、与领

导之间的关系,善于同各种类型的人交朋友,学会与各种群体和组织打交道。只有这样,青年员工才能和同事以及其他组织和群体建立密切的关系,各种信息也会源源不断地向自己传来,为自己的工作提供方便,更好的为公司创造效益。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对自己有了清晰准确的认识,发现在自己在各方面素质的不足之处,增强了信念和信心,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改进自身形象,懂得付出、乐于付出,保持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同时增强团队意识注重团队协作与配合,为团队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取得最优成绩。

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的是我们的命运。我们要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

7.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角色转换 篇七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课程管理,教学主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的一个亮点,是一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对指导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资历和能力要求,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要扮演课程内容的开发者,学生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参与者和评价者等多种角色。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没有文本教材、有待于师生在活动中开发的创生性课程。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教研室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郭元祥教授认为,教师是课程的动态构建者、课程生成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理念呼吁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和课程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具有生成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广泛存在,不仅仅局限在教室、校内的活动场所及学校有限的图书资源,这就要求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要研究、开发、重组,最大限度地利用地方、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带领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现实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主题,以便开发和利用好广泛存在的课程资源。“创生取向”理念还提示指导教师要时刻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生活领域中各种有意义的背景,对预设的课程内容进行一系列的或变更、或充实、或替换、或增删,或拓展、或提炼。

2.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与管理者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决定了这些主体还不成熟,他们的思维、判断、决策有一定的随意性,活动过程中还需要指导教师的呵护与扶植、引导与帮助。另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涉及的因素相当复杂,它要求指导老师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宽广、自由的活动空间,以及广阔的活动背景。指导老师只有具备较强的规划和设计能力,才能在这种广阔的课程环境中自主地、自由地、灵活地引导学生选择主题、课题、安排活动过程。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条件,组织并指导学生选题,合理地制订活动方案,并在活动过程中有效管理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顺利有效地实施。

指导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需对活动有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指导老师事先对整个活动的各种因素有所预见,进行预设性的组织管理,从活动组织、人员安排到过程指导、成果形式等一一做好安排,才能使活动得以顺利实施。同时,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新情况随时调整应对策略。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时空的开放性,安全保障是活动实施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培养自我保护能力,合理规划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预先制订好严谨的安全预案,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安全。

3.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伯乐

实践活动以主题、项目或课题开展学习活动,其主题、项目或课题的选择权在于学生,学习材料需在实践中寻找,活动方式、时间长短、空间范围需要学生选择,包括活动结果分析、成果的认定,哪一环都不能缺少学生的独立判断,所以综合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体验、感悟、提升。激情是创造的灵感,兴趣是探索的良师。活动中指导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发展需求、兴趣与爱好,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并善于引导学生发展,敏感地捕捉学生身上的亮点,发现人才并加以培养。

例如我校结合福州乡土地理,在社会实践中安排了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三坊七巷的考察与探究,三坊七巷作为中国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实地考察之后,学生撰写了内容丰富、观点各异、角度多样的活动报告。指导老师从中发现许多立意新颖的成果,有的针对三坊七巷里垃圾箱、座椅的调查统计及合理设置;有的探究三坊七巷里福州传统小吃与外来品牌的竞争……黄子婷同学在她的考察报告中探究了三坊七巷建筑群的现状考察与保护,对当前城市的旧城改造与历史文物保护的对立统一问题提出了很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学校老师鼓励并指导她以三坊七巷、烟台山、上下杭等更多福州老建筑群为研究对象,继续深入考察与探究福州城区中轴线不同时期建筑群的现状,了解与其相关的建筑形式、历史背景、民俗文化等,尝试提出相关创新点与可保护开发对策。该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走访调查、查阅文献、采访地方志编辑专家及老建筑住民等,并在家长带领下实地考察了意大利、法国,综合分析参考了这两个以老建筑闻名于世的国家独特的保护方法及我国曾经的失败案例,提出了一些以乡土文化为背景的可行性保护措施。我校推荐该作品参加第30届福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优异成绩并推送省赛,获得福建省一等奖。该项目经过层层遴选,入围全国集训项目参加2016中国科协青少年国际科技交流项目遴选培训,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代表中国队参加第28届欧盟青少年科学家竞赛的三位中国选手之一。

4.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协调者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超越教室和学校,融入现实生活情境、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中学习、调查、参观、访问、考察,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劳动等,综合实践活动比任何一个学科更需要社会及其成员的参与。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协调学生、学校与家长的关系,协调社会有关部门、机构与学生活动等诸多关系,通过与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沟通,为学生开展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宽松的活动时空,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如果活动中有多方人员参与指导,教师应注意协调各方人员的关系,与之互相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社会力量参与指导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活动指导能力。许多专门机构和专业人员,在个人经历、专业了解方面都远远强于学校老师,他们就是一本活教材。例如,在笔者参与的跨校课题“走近闽江口湿地,培养中学生地理综合实践能力的研究”的实地考察环节,我们通过家长资源邀请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与湿地资源检测中心的余希主任做了专题讲座和闽江河口湿地观鸟指导,弥补了地理指导教师专业上的知识盲点。专家还为学生的观鸟活动和湿地考察提供了专业的高倍望远镜和拍摄仪器等设备,大大增强了实地考察效果。

指导教师在保障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安全事宜时,也时常需要协调好学校与家长、社会资源等关系,尽可能地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帮助。譬如我校在进行闽江河口湿地观鸟活动前,充分与学生家长协调沟通,鼓励学生家长参与活动,保障学生的安全,同时解决部分的交通问题。

参考文献

[1]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

[2]郭元祥,主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3]李臣.活动课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8.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角色定位 篇八

一、教师是活动忠实观众与特殊“导演”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突出特征之一是实践性与自主性。从一个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活动方案,乃至成果汇报及评价,都是学生自主参与以及实施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然会生成一些他们以前在学习与生活中没有体验过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必须学会欣赏与倾听,在学生获得一定成果的时候,给予热情的赞扬;在学生遇到挫折时,给予鼓励与真诚的帮助;在学生完成活动计划的时候,给予肯定和掌声。教育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都有被肯定的需要,我们只有学会作一名称职的观众,才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敢于也愿意去发现新的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往往发现不了可以纵深发展的问题,忽略对活动收获进行反思。教师因而要设计一些易于引发学生深思的交流活动,让学生边“汇演”自己的成果,边在教师特殊的导演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这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互动学习的需要。

二、教师在活动中与学生平等“对话”

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特殊的交往活动,他们借助一系列的课题,通过与教师之间信息的交流,情感的交融和思想的碰撞展开。这种交往活动与学科教学中的交往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二者都需要师生平等的对话。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活动课题开展阶段中的交流活动。此时,学生将活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来与教师及同伴交流,这种交流不像学科课程那样有较统一的教材,教师预设性较强。这种交流更大程度上是以学生需要什么为出发点,教师以一种辅助解决问题的姿态与学生进行“对话”。这种交流表面上看是教师更为被动,跟着学生的研究思路及经验走。而事实上,教师必须对学生研究的问题有全面的认知,并认真关注。只有对学生的活动“了如指掌”,方能很好地实现“对话”。

三、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不仅是学生活动中的交往、对话对象,而且是学生活动的参与者。首先,教师只要加入到实践活动课题的提出、活动方案的设计及各阶段成果交流汇报中,方能掌握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保证课题实施的科学性。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学生提出的一些课题甚至连教师都感到陌生或“一知半解”,尤其是对于一些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题,教师更应该积极参与,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判断与事实相符,认知与实践同步。

另外,教师热情、积极的参与也能调动、感染学生的活动热情,使他们以更高涨的热情、更强的自信投入实践中。同时,教师以参与者而非指挥者的身份出现,解除了学生的抵触情绪,使学生易于接受其指导。

四、教师是学生形成性评价的见证者及评价者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要求更进一步指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求:

1.注重过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过程性表现得更突出。设置综合实践课程,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让学生获得活动的机会。学生有没有积极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这是课程评价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2.全面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合作程度等等。

3.尊重多元。教师、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学生个体、家长、社区成员等都是评价主体。

4.引导反思。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鼓励并尊重学生富于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在处理外界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关系时,要更加尊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

上一篇:小草也美丽作文300字 介绍小草的下一篇:幼师英语期末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