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2024-07-18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通用9篇)

1.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篇一

当前,国际范围内的ERP市场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无论是技术平台、系统框架、商业模型、系统功能,还是企业需求、用户心理,莫不如此。而在国内,中小ERP市场越来越成为国内外竞争者关注的重点。这是由中国企业的管理现状、ERP系统和服务提供商的现状所决定的。

ERP市场当前状况

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当前的市场需求和变化进行考察。

其一,实践证明,有的国内企业采用自主开发的模式,采用了不成熟的系统,在投入较少的情况下,这种模式的应用效果并不好。虽然,从理论上来讲,自主开发模式最能符合企业对信息系统的要求。因为存在升级和昂贵的集成费用等潜在困难,中型用户越来越远离这种定制的ERP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ERP软件的模式已经有了事实上的行业标准,已经完全成熟,这种商品化和模块化的ERP产品越来越获得用户的青睐。

其二,所有的ERP厂商都在和软件系统的复杂性作斗争,使得缺乏IT资源和人力的中型企业能应用ERP系统。SAP、 PeopleSoft、 Oracle和Baan都在缩短实施周期上做出了切实的进展,国内的很多ERP厂商等也认识到了这一点,这是中型企业实施成功的关键之一。

其三,中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是比较低的,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利润空间。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从“系统集成”阶段向“应用集成”和“信息集成”等更高级的阶段迈进。也就是说,很多企业经历了购置电脑、构建网络的阶段,跨越了办公自动化的阶段,产生了对ERP等应用软件的巨大需求。

其四,在信息化人员配备方面,企业中既懂管理又对企业信息化有深刻理解的员工越来越多。经过多年的发展,很多企业负责信息化的员工建立起了对大型的、跨越业务领域、跨越地域的企业管理软件系统的概念。而提供ERP咨询和服务的软件商、咨询机构也越来越多。

其五,竞争的加剧使得ERP厂商不得不降低价格,提供针对性的实施方法,缩短ERP软件实施过程,从而使得ERP系统整体拥有成本的下降,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有能力拥有ERP这种过去只有大企业才能用得起的系统。

★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 串联词特点与写作技巧

★ 互联网与环境保护信息安全问题研究论文

★ 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作文

★ 浅谈商务英语的特点与翻译

★ 教师职业道德概念与特点

★ 全县粮食企业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 粮食竞聘稿

★ 粮食合同

2.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篇二

“据市场研究机构Market Avenue Partners的报告显示, 2006年中国MCU的销售额达到43.6亿美元, 比2005年增长了16.27%。”MIPS科技公司战略营销经理Ian Anderton说, “中国的MCU市场正在迅速发展, 并且没有放缓的迹象, 因为中国正从低成本产品开发向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发展演变。”

苏州国芯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肖佐楠说, 2007年中国的MCU市场受到消费电子、工业、多用途、汽车和其他市场的推动, 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而且未来几年这一市场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ARM中国总裁谭军博士也这样认为:“毫无疑问, 中国MCU市场的最大特点是增长速度快。”由于中国市场起点相对比较低, 如今8位、16位和32位的MCU都在同时使用。不仅如此, 中国MCU市场接受新技术的速度非常快, 并且在制造方面发展也非常迅速。

高增长领域

消费电子增长迅速。MIPS公司Ian Anderton说, 中国MCU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是消费电子, 据Market Avenue Partners的报告, 消费电子占总体MCU市场43%的份额。随着中国中产阶级购买力的增长, 该市场还将继续增长。数字电视和高端消费类电子推动了这一市场的发展。

工业市场也值得重视。Freescale微控制器 (MCU) 部高级市场经理黄耀君指出, 工业市场应用将推动M C U市场的发展, 包括工厂自动化、电源、楼宇控制、消防、照明、HV/A C、远程计算机工作站和气体检测等。2005~2010年, 这一市场将以7.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货物跟踪和监控、节能—高效能发动机和照明控制将迅速增长。

汽车市场向好。2005~2010年, 汽车市场将以7.4%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CAGR) 稳定增长, 预计SAM (可达市场总量) 将达到93亿美元。每年2.7%的汽车生产量增长和新兴市场将是主要的增长领域。此外, 每辆车中使用的半导体元件数量在以每年平均6%的速度增长, 专家预测, 汽车中使用的半导体元件数量到2015年将增加一倍 (每辆车450美元) 。另外, 日益严格的安全 (如乘员位置检测和TPMS (胎压检测) ) 、尾气排放和燃料消耗要求也促使汽车生产商开发更多混合燃料汽车, 如柴油机车、灵活燃料 (FlexFuel) 汽车、汽油直喷汽车和氢气燃料车等。所有这些需求都需要先进的电子元件。

由于中国增长快, 应用多, 因此各种芯片都存在, 且品牌繁多。

8、16和32位产品的分布

N E C电子中国应用技术部部长赵明宇说, 中国本地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正在逐渐提高, 所使用的M C U也正在从中低端向高端发展, 目前总体来说使用的大部分都是中、低端的MCU, 32位MCU的使用量远不如8位和16位的MCU。

Microchip公司执行副总裁Ganesh Moorthy分析道, 中国的MCU市场包含了8位、16位和32位微控制器分区。8位产品是最大的市场分区, 占据了约50%的江山, 接下来是16位和32位产品, 分别占据约30%和约2 0%。中国的O EM们正在越来越多地设计创新性的最终产品, 并充分利用M C U的品种丰富多样所带来的好处。这些客户的应用要求包括性能、内存规模、特色和功能, 价格则决定了何种M C U更适合于某种特定的应用。

苏州国芯等公司认为, 8位、16位和32位M C U之间的价格差距越来越小。肖佐楠总经理表示,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 8位、16位、32位MCU之间的价格差距越来越小, 32位MCU的市场份额会迅速扩大, 中国市场也不会例外。

从设计到投产最快

美国Luminary Micro公司CMO (首席市场官) Jean Anne Booth指出, 在全球的微控制器市场上, 一项设计从取得成功到进入全面生产阶段, 平均需要1 8~2 4个月。Luminary Micro公司对全球各个地区内“设计成功-生产”这一过程的时间框架进行了追踪调查, 发现中国是世界上进入生产最快的地区。“我们的客户从设计成功到进入生产平均所花费的时间少于9个月。”

3.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篇三

【关键词】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需求 供求关系 人力资本

一、劳动力市场供求相互关系

劳动力市场与产品市场最大的不同在于参与交易的对象是人的劳动,但是,劳动是依附于人而存在的,因此,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只能是对劳动力本身和劳动生产率的需求。同样,劳动供给也在于劳动力所提供的劳动本身。从这种意义上来看,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形成实际是基于对劳动的供求所形成的,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一旦匹配成功,就进入了微观的劳动力配置领域,因为劳动提供过程与劳动需求满足的同时性,当劳动者提供的供给无法满足劳动力资源配置的要求时,就会导致在外部劳动力市场上寻求更佳的劳动力来提供劳动。这样内部的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会间接影响到对劳动力的需求。同理,由于企业提供的工资水平和环境使得劳动者无法提供充足的劳动,劳动力就会退出企业(失业)或消极怠工,劳动需求无法满足,进而企业会形成新的劳动需求,而且也可以成为一种信号,引导劳动力的供给。在目前劳动力供求相互匹配的过程中,会因为劳动力总量与结构两个方面匹配不到位,使得劳动力供求呈现着相应的特点。

二、劳动力供给的特点

1、劳动力供给总量在不断增加,但增幅趋缓。从劳动供给的角度来看,中国劳动力供给最为丰富的时间还会维持10年左右,之后,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将不再增长,其规模会逐渐缩小(张车伟,2007)。与其他国家比较,我国的劳动参与率较高,特别是青年和妇女的参与率较高。但由于在校学生会有所增加、自动失业者的比例增加、女性就业结构和比重趋向合理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伤残人口比重会有所下降,我国的劳动参与率会在年龄构成上有所改善,在总量水平上有所下降(金玉秋,2005)。因此,从劳动力供给总量来看,目前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不会一直持续增加,而是会到某个时点(2011年)后逐渐缩小,而且会因为劳动参与率下降使得整个规模下降得更快。

2、劳动力供给的年龄相对高龄化。从目前劳动力市场供给年龄结构来看,45-59岁和60-64岁相对高龄的劳动年龄人口在未来20年里将迅速增加,4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由2000年的19227万增加到2010年26151万,再增加到峰值年(2025年)的32642万人,其后缓慢减少;60-64岁老年劳动年龄人口由2000年的4136万增加到2010年的5693万,到2030年前后达到11000万以上。这期间相对高龄劳动力人口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远大于这一时期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从2007年第四季度我国9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来看,16-24岁求职人数较2006年有降低2%,25-34岁求职人数则增加2.9%,45岁以上求职人数增加0.9%,从中可以看出这种劳动力供给的年龄结构变化趋势。

3、劳动力供给整体素质水平偏低,但随着教育水平和范围的扩大,素质水平在逐步提高。根据劳动保障部在2007年年初组织开展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数据显示,农民工虽然其中有2/3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但近半数没有接受过任何职业培训,只接受过15天内简单培训的占25%,接受过正规职业培训的仅占13%。从劳动力市场信息监测中心的数据发现,2007年第四季度,高中文化程度的求职者是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主体,占全部求职者的43.9%,其中58.5%的求职者是职高、技校、中专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求职比重为26.6%;大专文化程度的求职比重为20.6%;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求职比重为9%。由于大量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使得劳动供给队伍的整体素质在提高。

4、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数量的势头会逐步减弱,但仍然会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长。在农村,虽然乡镇企业和进城务工转移了2亿人,由于土地容纳的农业劳动力有限,按1.7亿计算,则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以上。中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仍有存量和增量,存量大部分为中年劳动力,真正剩余的农村劳动力中50%年龄在40岁及以上,也就是说,40岁以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对数量只有5212万,剩余比例仅为10.7%。增量主要是农村初高中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的毕业生。因此,作为劳动供给重要来源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势必会减弱,会影响到未来城镇劳动力的进一步增长。

三、劳动力需求的特点

1、劳动力需求总量在不断扩大。中国GDP连续5年持续增长10%以上,超出了以往的任何时期,经济增长带来了劳动需求量的增加,按照经济增长保持8%至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800-900万个就业岗位,具体而言,非农GDP增长所引致的新增非农就业需求在795万人到1530万人之间变化(都阳,2007)。

2、素质要求在提高。根据劳动力市场信息监测中心数据显示,用人单位要求高中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占总体需求的39.5%,其中对职高、技校、中专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占59.3%;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比重为24.8%;对大专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比重为15.9%;对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比重为7.7%。从用人需求对技术等级要求看,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占总需求人数的55.4%,主要集中在初级技能人员、中级技能人员和技术员、工程师,其所占比重合计为46.6%。

3、第二产业需求比例有所增加,第三产业需求比例有所降低。我国经济增长是很大程度上靠出口拉动的,而产品更多集中于工业消费品等低值商品,在2006年对121个城市进行的数据分析表明,在所有人员需求中,制造业占24.9%、批发和零售业占17.9%,住宿和餐饮业11.7%和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1.8%;在2007年表现出制造业需求增加,而服务业需求量有所下降。正是第二产业的迅速发展吸引了众多的劳动力,使得服务行业的需求比重有所下降。

4、国有企业需求变缓,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用人需求占据主体地位。从企业性质来看,经过前些年的国企改革,许多企业获得了一定的生存发展,但是总体来看,除了极少数国有垄断企业以外,大部分国有企业的需求并不旺盛;相反,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需求在持续增加。

5、地区劳动力需求不平衡。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仍然吸引更多的投资,使得这些地区的劳动需求一直并未下降。但要注意到,因为工资成本在缓慢上升,再加上本地企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在中西部的许多地区已经开始出现外出打工者回流的现象。因此,已有企业将投资目光转向了中西部地区,这将会给地区劳动力需求的布局带来较大的影响。

四、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供求关系的特点

1、供给大于需求的态势短期内不会改变,但不排除出现拐点的可能性。通过前面对劳动力供给问题与需求总量来看,劳动力供给仍然大于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是不会改变的。但相对于新增的劳动力资源来看,中国很可能面临着劳动力供求关系的转折(都阳,2007)。

2、素质结构不匹配,高技能人才缺乏。从供求两个方面来看,低素质的人才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企业对于高素质人员的追求,特别是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称的人才更为难得。因为在目前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水平与素质要求与企业的要求并不相配,经常出现“毕业就失业”的尴尬现象。这并不正常。而且大量农民从农村转移到城镇就业,由于缺少相关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培训,使得他们更多集中于次级劳动力市场上,造成就业拥挤效应。因此,素质结构的不匹配是造成供求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3、地区供求结构矛盾依然突出。2004年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引发的“民工荒”现象目前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的常态。从企业(行业)看,招不到农民工的主要是一些条件比较艰苦、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较低的企业(行业),以民营企业居多。

五、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

1、劳动力短缺会造成工资水平的上升。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特点会逐步消失。与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工资大幅增长不同,我国保持了比较平缓的工资增长势头,而且比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低很多。一旦我国劳动力出现短缺现象,也就是说存在一个拐点以后,工资水平将会有较大程度的上涨。因此,关注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将会给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也是尤其需要注意的方面。

2、引导地区劳动力的跨地区配置,流动的障碍将会进一步拆除。劳动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将会引导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为了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在某些发达地区将会进一步完善各种社会保障机制,提升工资水平,扫清各种障碍,为劳动力市场的充分发育提供极佳的条件,最终形成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由于人工成本的考虑,中西部地区将会吸引较多的投资,这也会促使这些地区的政府完善公共物品的供给,为劳动力的流动提供更为完善的机制。

3、引导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劳动力供求重要的特点即为结构不匹配,而素质结构则成为重中之重。加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进行劳动工的培训等都会引导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关注技术工人的培养,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就会成为目前政府和社会充分考虑的事情。如何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如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也会成为大学教育的核心。

4、引导家庭人力资本投资行为。家庭为何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关键在于投资的收益,在过去的几年,大学生的投资收益锐减,甚至有的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会造成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失败,经过几年的市场检验以后,家庭也会逐步扭转观念,不再盲目进行大学教育投资,而是投向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上。比如高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较高,投资于职业教育、专业的技术班等则有可能获得这样的回报。

5、劳动政策、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政策的调整。从我国长期的发展来看,即使劳动力人口出现了降低的现象,并不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的优势不再,劳动力短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可以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消除,因此,目前着眼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可以是一种有效的措施。同时,考虑到劳动力供给本身,调整我国的人口政策与劳动政策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参考文献】

[1] 张车伟:中国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吗?——也谈劳动成本优势能保持长久吗?[DB/OL].中国人口网,2007-2-5.

[2] 金玉秋:2001- 2020 年我国劳动力供给与需求预测分析[J].集团经济研究,2005(12).

[3] 王金营、蔺丽莉:中国人口劳动参与率与未来劳动力供给分析[J].人口学刊,2006(4).

[4] 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2007年第四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EB/OL].http://www.molss.gov.cn/gb/zwxx/2008-01/22/content_222087.htm,2008-3-5.

[5] 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2006年度全年全国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EB/OL].http://www.molss.gov.cn/gb/zwxx/2007-04/27/content_175320.htm,2008-3-5.

[6]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R].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7-6-13.

[7] 蔡昉:中国就业增长与结构变化[R].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三十周年报告,2007.

4.我国劳动力的特点 篇四

财经学院贸易经济系10国贸班

学号1030601009姓名: 潘中奎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素质城乡劳动力农民工工资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国劳动力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突出;就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但与发达国家还相差甚远;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任务举步维艰。随着教育体制的发展,我国劳动力素质有所提高,但仍缺大量的高技术人才。劳动人口数量大但却素质偏低。大学生就业难等。

一、我国劳动力市场数量大而素质低,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

力数量自然也很大,但是也正因为此我国的劳动力素质不高,低素质劳动力已经饱和而高端技术人才却存在大量空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发达国家劳动力分布均匀,高素质劳动力充足,要想增强我国劳动力,必须加强我国国民的教育程度,培养高素质劳动人才,向发达国家学习。目前我国以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为主,低素质劳动力市场已经饱和。我们应该遵循马克思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我国国情,培养住过需要的人才,个人也一样,要充分的认识世界,然后改变自身条件适应社会,成为高素质劳动力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二、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下岗职工和失业人

员再就业问题突出,由于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匀,经济发展也不均匀,所以导致我国劳动力分布也不均匀,所以带导致失业,还有就是我国现在劳动力饱和,就业岗位虽然很多但是由于大量的劳动力同事涌入再加上许多劳动力都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没有先进的技术,无法适应新技术导致失业,抑或是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等原因,出现的失业国家来不及解决,而且还有很多国家单位下岗员工也没有很好地解决方案。而发达国家本身劳动力结构比较合理,再加上对待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的待遇和政策比较好一些,这也是因为发达国家人口少,高素质劳动力比较协调。我们应该运用马克思原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用联系与发展的眼光来看世界去解决我国所发生的问题,取其长,避其短。好好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

三、中国大部分人口都是农民,而要发展我国的经济光靠农业是不

行的,当今社会是一个商品经济的社会,要想发展,我国就要调整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劳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大量劳动力流入城镇。7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我国农业劳动力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局面逐步被打破,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的转移出现了加送的趋向,改革开放的前十年中(1978-1988年),农业劳动力在社会劳动力中的份额由70.5%迅速下降到59.3%,平均每年下降1.72,而前26年平均仅下降0.65%。为总体上把握就业结构的变动幅度,我们计算了我国不同时期的就业结构变动率,结果表明,1952-1978年26年期间,就业结构变动率为27.4%,平均每年变动1.05个百分点,而1978-1988年期间,就业结构变动率为19.2%,平均每年变动19.2个百分点(见表1.1)。农业就业的结构偏差系数,也由1978年历史

最高值-0.54降到了0.42。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启动,主要并不是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现代非农业转移的结果。1978-1991年期间,我国城镇经济增长共创造了10601。7个就业岗位,年均约815.5万人。然而,城镇就业机会的增长对吸收农业过剩劳动力只是发挥了非常有限的作用,在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中,由农村转镇自身的劳动力达6064.4万人,占到了57.2%。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启动,主

要是农村非农产业迅速扩张的产物。1978-1991年期间,农村内部从事各种非农业活动的劳动力由3149.5万人增加到8906.2万人,共增长了5756.7万人,年均增长442.8万人,为转入城镇的3.35倍,占同期农村劳动力转移总数的78.6%。根据马克思原理分析,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虽然我国的劳动人口转移过程中存在着对立与统一的关系,那么我们就应该好好分析其对立面与统一面用唯物辩证法去认识我国国情改变我国的现状。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把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制定出一套有利于我国发展的方案。

四、我国就业形势险峻,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的现象严重,虽然说

我国要求高素质的人才,近年来许多高校进行扩招,每年毕业的学生成千上万,还有就是大学培养的人才并不是社会所需人才,并且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很严重。而外国的就业模式与中国完全相反,他们是自由创新式就业而我国是传统古板的就业模式,所以导致大量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端正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善于发现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从基层干起,首先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能很好的掌握和运用,经过质变和量变,强度大自己等待飞跃。而政府应该搞好就业政策,制定出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在实践中摸索前进。

五、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神速但是也存在很

多问题,我们应该紧跟世界发展的脚步,适时调整我国的就业政策。关注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动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所以必须保持民众的和谐安定。不管做什么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正确的认识我国国情,再用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事物联系的普遍性,矛盾的对立统一,做有利于人民的事,坚持社会主义的宗旨。

5.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特点、内容 篇五

市场营销环境的慨念

市场营销环境泛指一切影响和制约企业市场营销决策和实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总和。市场营销环境是指企业在其中开展营销活动并受之影响和冲击的不可控行动者与社会力量,如供应商、顾客、文化与法律环境等。企业得以生存的关键,在于它在环境变化需要新的经营行为时所具有的自我调节。市场营销环境的特点

1.客观性

市场营销环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企业的意志为转移的,有着自己的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对营销环境变化的主观臆断必然会导致营销决策的盲目与失误。营销管理者的任务在于适当安排营销组合,使之与客观存在的外部环境相适应。

2.关联性

构成营销环境的各种因素和力量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如经济因素不能脱离政治因素而单独存在;同样,政治因素也要通过经济因素来体现。

3.层次性

从空间上看,营销环境因素是个多层次的集合。第一层次是企业所在的地区环境,例如当地的市场条件和地理位置。第二层次是整个国家的政策法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国情特点、全国性市场条件等。第三层次是国际环境因素。这几个层次的外界环境因素与企业发生联系的紧密程度是不相同的。

4.差异性

营销环境的差异主要因为企业所处的地理环境、生产经营的性质、政府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不仅表现在不同企业受不同环境的影响,而且同样一种环境对不同企业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5.动态性

外界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常处于变化之中。例如,外界环境利益主体的行为变化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均会引起购买行为的变化,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内容;外部环境各种因素结合方式的不同也会影响和制约企业营销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6.双重性格

即市场机会与环境威胁并存

市场营销环境的内容。

6.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点 篇六

1、加强领导,有序推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展劳务创收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来抓。这几年,自治区和各地在安排农业农村工作时都强调了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务创收工作。2003年4月,自治区主要领导曾在春季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对这项工作做了安排部署,2004年8月,在全区农村税费改革会议期间又利用半天时间对这项工作做了再动员。自治区还连续两年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务创收工作的先进地州、县市和单位进行了表彰,大力营造“外出务工光荣,劳动转移致富”的舆论氛围。今年3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又决定把原来的自治区就业与再就业领导小组和自治区就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合并为城乡就业与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对全区城市、农村的就业和培训工作做了通盘考虑、全面安排。

自治区和各地、州、市、县、乡、镇均已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或主管农村工作的领导为组长,由农办、经贸局、计委、财政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科技、农林牧、水利、民政、建设、交通等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同时明确了职责和任务。各级机构负责抓规划、抓组织、抓联络、抓培训、抓落实,确保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得出、有事干、挣上钱”。村级有联络员、信息员(一般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工作网络基本形成。同时,各地、州、县、市及乡镇也大都制定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务创收工作的意见或工作安排,把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并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务创收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制定考核细则,同时兑现奖惩。将劳动力转移和劳务创收工作与干部考核相挂钩,逐步走向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此外,各地还十分重视劳动力转移的基础性工作,为全面掌握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状况,对本地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现状和就业需求状况进行了认真摸底调查,将农村富余劳动力按姓名、年龄、文化结构、职业特长、住址、外出打工所在地、数量及所从事行业、能够外出创收的时间、就业愿望要求等要素和动态情况进行分类登记建档,并定期统计上报,实现了“三清”,即农村劳动力底数清、农村富余劳动力底数清、外出务工人员意向清,初步建立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管理库。

2、结合实际,重点突出。新疆是农业大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发展始终是关系新疆区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强领导,搞好统筹协调,自治区结合新疆实际,建立了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长效机制,把推进农村劳动力战略转移作为今后“三农”工作的突破口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部署,制定了明确的工作思路。北疆的地州把劳务经济作为一种产业来抓,提出了“一个重点、两个突破”的目标。即以拾花转移农民工为重点,一是在外出务工的人数上较上年有所突破;二是在劳务创收上有所突破。有的县市还组织农牧民走出国门,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从事种植业、畜牧养殖业,为新疆区向国外输出劳务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南疆的地州探索并推行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从政府组织推动向政府协调、建立激励机制、市场化运作转变;从县乡统一组织向劳务中介、经纪人组织转变;由立足当地就近转移向异地转移、全方位转移转变;由季节性转移向常年转移、举家转移转变;由体力型转移向加强培训、提高转移技能方向转变等一系列经验和做法。由此表明,自治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务创收工作开始不断向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和深度发展。

3、政策落实,措施有力。自治区在全区开展了“春风行动”,各职业介绍机构免费为进城求职农民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服务,对初次进城务工农民开展了免费培训,制定了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职业介绍补助政策,即农村劳动力与用人单位签订半年以上一年以下期限劳动合同的,按每人30元的标准予以补贴;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含一年)期限劳动合同的,按每人60元标准给予补贴。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就业,凭本人的《外来人员求职登记证》,每年可享受一次免费职业介绍。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资发放这个突出问题,于2004年6月专门成立了清欠农民工工资领导小组,开展了集中清理整顿,出台了监控农民工工资发放制度。2004年全区共清欠农民工工资达12.38亿元,占应清欠的95%以上,有效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利益。自治区还规定在基本建设工程中使用当地农民工的数量不得低于50%,2004年新疆区公路建设共使用普工25540人,其中使用疆内农民工12858人,疆内农民工累计创收7883万元。今年上半年新疆区公路建设使用普工24783人,其中使用疆内农民工11710人,疆内农民工累计创收3392万元。从今年7月1日起,自治区又实施了更为规范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建筑工人将被用工企业直接吸纳,并强制推行了“农民工劳动合同制”,“包工头”式用工3年后将被彻底禁止。有的地州还制定出台了支持农民工进城就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明确规定进城务工的农民保留30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只收工本费;子女入托、就学、就业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同等对待;取消进城经商办企业农民工子女就学借读费;清理现行阻碍和限制农牧民进城和转移就业的规章、制度;取消一切对农民外出务工的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等等,解除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

4、就业培训,力度加大。自治区及各地制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积极整合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组织各类中等专业学校、农广校、成人职业学校和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社会培训机构,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引导培训、技能培训和定向培训。南疆的一些地州还结合“素质工程”、“阳光工程”建设和“加拿大基金”培训项目,聘请教师开展了建筑施工、木工、厨师、裁缝、乐器加工、家电摩托车维修、特种养殖等职业技能培训,学员结业后大多找到了就业岗位。此外,自治区农业厅在国家未将新疆区列入农村劳动力转移重点省份的不利条件下,向国家争取到了3万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项目,中央投资300万元,在12个项目县共培训30107人,共转移28901人,培训转移就业率达93%。

7.基于对建筑市场供给特点的分析 篇七

1 供给内容是生产能力

就一般市场而言, 供给就是产品供给的简称, 是指由生产者通过市场提供给需求者的产品量。换句话说, 供给的内容是产品, 是具有使用价值可供人们直接使用的产品。而在建筑市场中, 供给的内容不是建筑产品, 而是生产各种建筑产品的能力。这一特点是由建筑生产为订货而生产所决定的。由于建筑产品是先有用户的需求, 后有供给, 因而建筑市场供给者投入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总是与建筑产品需求者既定的使用价值相适应。在建筑市场中, 一般不会出现供过于求而导致的产品过剩或产品不适销对路的现象;在建筑市场中, 对建筑产品使用价值的需求和供给, 在总量上通常总是平衡的。建筑市场中供求关系的不平衡, 表现在体现需求总量的投资额与体现供给总量的生产力之间的不平衡。市场机制调节的对象不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建筑产品, 而是创造这种使用价值的生产能力, 调节机制主要是通过供求关系变化而产生的价格变化现象。

建筑市场供给的特点, 避免了产品供过于求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 是其有利的一面。但是, 它并不能避免建筑产品生产能力供过于求的现象。而如果出现这一现象, 就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能力, 同样也是社会资源的浪费。由于生产能力的浪费不是社会物质资源的直接浪费, 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 但是其导致的建筑生产率的下降和社会总产品 (不仅仅是建筑产品) 的减少, 后果也可能是很严重的。因此, 应当尽可能使建筑生产能力与投资需求之间保持大致的、动态的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 虽然建筑市场没有因产品供过于求而造成浪费, 但却存在产品不适应需求而引起的浪费。不过, 这种浪费不是供给者造成的, 而是需求者决策不当的结果。由于建筑产品价值巨大及其固定性, 所产生的物质资源的浪费是巨大的, 其影响有时是长期也难以消除的, 应当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2 供求双方关系复杂

在建筑市场中, 作为建筑产品的供给者 (生产者) , 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向需求者提供不同生产阶段的服务, 提供不同形态的产品。就设计单位而言, 除了向需求者提供设计产品这种非实物产品之外, 还可能提供咨询服务, 监督施工生产过程, 甚至还可能与施工单位一起共同向需求者提供最终产品。就施工单位而言, 可以向需求者提供完整的最终产品, 也可以提供阶段产品或部分产品;可以一个施工单位单独提供产品, 也可以多个施工单位联合起来提供产品, 还可能与设计单位一起共同向需求者提供最终产品。

建筑市场的这一特点, 使得建筑市场中供求双方之间的关系较一般市场复杂。这里所说的供求关系不是指供求总体之间的关系, 而是指具体建筑产品供求双方的关系。尽管供给方式有多种可能, 但究竟采用那种供给方式, 主动权却并不在供给者, 大多数情况下是由需求者决定。对于建筑市场的需求者来说, 选择适当的供给方式是相当重要的, 不仅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生产过程、最终产品的质量等问题, 而且关系到需求者自身的行为及其与供给者的关系。选择适当的供给方式涉及许多因素, 这些因素主要集中在需求者方面, 并比较难处理。但无论如何, 不同的供给方式为需求者提供了多种选择的可能性, 客观上为需求和供给的最佳结合创造了条件。要特别注意的是, 不同供给方式的适用条件不同, 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用, 切忌生搬硬套、主观行事。

3 竞争激烈

建筑业生产要素的集中程度远远低于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 不可能采用生产要素高度集中的生产方式, 而是采用生产要素相对分散的生产方式, 大型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较低。因此, 在建筑市场中, 建筑产品供给者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由于建筑产品的不可替代性, 建筑产品的供给者往往无法自己制订产品计划和相应的生产计划, 基本上是被动地适应需求者的要求。也就是说, 在建筑市场中, 需求者处于主导地位, 甚至处于相对垄断地位, 更加剧了建筑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常常出现一个需求者面对几个、十几个, 甚至几千个供给者竞争的局面。

建筑产品的类型、形式、功能、质量标准等有关其使用价值的内容是由需求者决定的, 也是每个参与竞争的供给者必须满足和实现的, 因而建筑产品供给者之间的竞争首先表现为价格上的竞争。虽然产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存在着某种一致性, 但需求者和供给者的出发点截然不同。对于建筑产品的需求者来说, 主要关心的是实用价值能否实现, 而不关心或较少关心要消耗多少劳动量, 即不关心实际的价值量, 总希望在建筑产品功能和质量一定的条件下价格尽可能低。作为建筑产品的供给者, 既要保证实现既定建筑产品的使用价值, 又要尽可能降低实际消耗的劳动量, 即降低实际的价值量。相比较而言, 供给者更关心产品的价值。不同的建筑产品供给者在专业特长、管理和技术水平、生产组织的具体方式、对建筑产品所在地各方面情况了解和熟悉程度以及竞争策略方面有较大差异, 因而各自的生产价格会有较大差异, 从而使价格竞争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而且表现得尤为激烈。

另外, 建筑产品的需求者还非常关心拟建建筑产品投入使用的时间, 建筑产品供给者之间的竞争也表现为交换时间即生产周期的竞争。在这一点上, 需求者和供给者的出发点也不相同:需求者希望在价格一定的条件下交货时间尽可能早, 供给者则希望在价格一定的条件下按生产成本最低原则确定生产周期。由于建筑产品的生产周期和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技术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制约, 不同供给者之间的差异较小, 竞争程度相对来说不甚激烈。而且, 建筑产品需求者往往预先规定了交货时间, 而且这一期限往往对大多数供给者来说都显得十分紧迫, 几乎不可能提前。因此, 建筑产品供给者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价格上的竞争。

参考文献

8.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篇八

GfK中国《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产业季度报告(08Q2)》显示,2008年上半年,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零售量为579万台,同比增长154.4%。市场特点

2008年上半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增长呈现下述特点:

1、等离子电视市场出现反弹性增长,经历了近两年多的徘徊期(2007年上半年,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零售量同比下降),今年,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终于出现了反弹性增长的势头,而且增速大大高于液晶电视市场。

2、液晶电视增速放缓并低于预期,2007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销量同比增长为102%,2007年末和2008年初,大家对2008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增速预测约为50%,而2008年上半年,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实际同比增长39%,增速明显放慢,并略低于大家对2008年增长速度的预期。

原因探秘

据GfK中国研究人员分析,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增速放缓及增速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是:

1、经济环境频闪红灯:如,股市暴跌、消费价格上涨等,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向。

2、自然天灾连续不断:如,1月的雪灾、5月的地震、6月的暴雨洪灾等,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3、房产市场遭遇寒流,虽然中国商品房的价格没有出现全国范围的下滑,但销量明显疲软,间接制约了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发展(乔迁购买市场)。

4、大中城市增速骤降,大中城市就是指特一二级市场,目前,它们占据中国液晶电视市场的7成以上,经历了自2003年以来6年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趋于饱和,2008年上半年,出现了增速骤降迹象,同比增长只有20%,拖累了整体液晶电视市场的增长速度。

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原因,这里不再赘述。

据GfK中国研究人员分析,中国等离子电视市场出现反弹性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1、32英寸等离子电视异军突起。从2007下半年开始,32英寸等离子在中国市场上批量上市(LG的屏),恰逢当时液晶电视屏供应紧张,且价格上扬,海尔、海信、长虹等国内品牌力推32”等离子电视,使之成为异军突起的黑马。2008年,32”等离子电视市场继续放大,成为等离子电视市场上的一只生力军,销量份额达到49%。

2、50英寸等离子电视急速增长。鉴于等离子电视在42”市场上与液晶电视竞争乏力,日立、三星、LG品牌等转战主打50”及以上等离子电视市场,使这一市场出现超高速增长的势头,2008上半年,50”及以上等离子电视市场零售量同比增长190%。

还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原因,这里不再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同的经济环境下、相同的天灾背景下、相同的房地产寒流中,为什么中国液晶电视市场增速放缓,而等离子电视市场出现反弹性增长呢?

我们的初步分析是,相对液晶电视市场来说,等离子电视还是小众市场,前者基数较大,提高市场增幅相对困难,而后者基数较小,出现黑马相对容易吧。当然,我们也想听听业内人士的评论。

未来展望

展望2008年下半年,中国市场上不确定因素比较多,但我们的基本判断是:

1、液晶电视:2008下半年同比增幅将高于上半年的同比增幅,但不会出现奇迹性增长。

从正面判断:一是厂家、商家都对下半年给予较高的希望,盼望奥运带来好运;二是中国应该从上半年的天灾中逐步回复过来;三是,三四级市场刚刚启动,还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因此,我们判断下半年增幅会好于上半年。

从负面判断:一是经济环境、房地产市场出现大幅度转机的可能性比较小;二是经过数年的高速增长,中国液晶电视的基数已经比较大了;三是奥运带来的商机并不像大家预想的那么好。因此,我们判断下半年不会出现奇迹性的增长。

2、等离子电视:2008年下半年同比增幅将比上半年有所回落,要达成150万台的预期还需付出较大的努力。

2008上半年等离子市场同比增幅达到154%,最大的推动因素是32”等离子,2007上半年,32”等离子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几乎为“0”,2007下半年开始爆发性增长,也就是说,中国等离子市场的反弹性增长,是从2007下半年就开始了。2008上半年继续扩展,导致了出人意料的、极高的整体等离子市场同比增幅。而2008下半年,因为2007下半年等离子市场的基数已经放大。因此,我们判断,下半年同比增幅将会适当回落。

9.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篇九

《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特点及其原则》教案

《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特点及其原则》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及特点;明确商品服务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识记市场交易原则并理解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意义;懂得在市场交易行为中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经营者都必须遵守市场交易原则。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教学重点:市场交易原则。 教学难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教学方法: 指导读书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 1、商品服务市场的含义:商品、服务交易的场所就是商品服务市场。 2、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商品服务市场是由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服务市场构成的。 3、商品服务市场的地位:商品服务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首先,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 其次,商品服务市场是人们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商品和服务进行交换的载体 二、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 1、消费品市场的特点 ①购买者人数众多,每个人都可以是消费品市场的购买者; ②商品品种繁多,花色多样,规格复杂多变,并且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如民族、地区、性别、年龄之分等; ③商品交易次数频繁?除批发业务外,每次交易的数量和金额较小; ④供求关系复杂多变,购买力流动性大; ⑤购买者容易受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的影响。 2、生产资料市场的特点 ①生产资料的流通是连接生产与生产性消费的纽带。生产资料市场既依赖于生产.同时又服务于生产; ②生产资料市场的购买者以各类企业为主; ③企业需要的生产资料数量大,金额多,购买次数少,使用周期长; ④生产资料商品的专业性强,技术服务要求高。 3、服务市场的特点 ①服务市场上交易的商品往往不是有形的商品,而是某种劳务,是无形的服务性劳动; ②服务市场上的商品,生产和消费在时间和地点上通常是一致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同时进行。而一般商品的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则是分开的,地点上也不一致; ③服务市场上的服务功能多样,门类繁多,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重难点分析 ▲商品服务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角色 市场经济是由各种市场组成的,如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信息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但在这众多的市场中,地位有轻有重,商品服务市场是最重要的市场 首先,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因为只有当商品服务市场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才会产生其他市场;只有随着商品服务市场的发展,才会相应地提出发展其他市场的需要 其次,商品服务市场是人们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商品和服务进行交换的载体.人们要维持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市场购买所需要的各种商品和服务;企业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也只能从商品服务市场上得到供应。离开商品服务市场,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就无法正常进行了。 当前我国商品阶段性供过于求,经济发展一定程度受到影响.产生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市场的不发达、不完善 所以,进一步开放市场,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商品市场、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必将有利于扩大消费,刺激投资,从而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 二、市场交易原则 1、市场交易原则的含义和内容 (1)市场交易原则的含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眼务市场上的一切交易活动,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遵守一定的秩序。这种规则和秩序的根据,就是市场交易原则。 (2)市场交易原则的内容 市场交易原则主要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为。 (祥见重难点分析) (3)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的作用和意义 ①遵守市场交易原则,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 ②有了这个原则,市场主体从事各项交易活动便有章可循,买卖双方才不致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从而使交易顺利进行;如果没有这个原则,市场交易必然无秩序,就会陷入混乱的状态。 ③交易活动是商品服务市场上的基本活动,市场全交易原则对于规范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④坚持“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这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总之,遵守市场交易原则,微观上,有利于保护梢费者的合法权和经营者的利益;宏观上,有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神文明建设. 重难点分析 ▲坚持市场交易原则是市场交易活动的客观要求 坚持市场交易原则容易被理解为是一种良好的主观愿望。这种理解是把市场交易原则看得可有可无。 的确,市场交易原则从形式上看是人为制定的,它可以被遵守,也可以被破坏。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实际上,不管人们了解不了解市场交易原则,在交易活动中总要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守着市场交易原则。例如,在市场交易中,不管是先交货后交钱还是先交钱后交货,期间总是存在一个时间差。允许存在一个时间差,说明交易双方存在起码的信任关系,说明诚实信用原则在无形中起着作用。遵守市场交易原则,市场秩序就有保证,交易活动就可以正常进行;违背市场交易原则,市场秩序就受到破坏,交易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这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可见,坚持市场交易原则并不是出于人们的良好愿望,而是市场交易活动的客观要求。 ▲在市场交易中要实行自愿原则 自愿,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强买强卖,“搭配”销售风,是违反“自愿”的交易原则的。特别“搭配”销售风,是销售者利用某种商品短缺而硬性强迫消费者购买劣次商品的一种销售行为,是变相的“强卖”。 在市场交易中为什么要实行自愿原则 1.交易双方的出发点不同。卖者出售自己的商品但不愿意做亏本的事,希望在交易中必然能补偿自己的劳动消耗;买者购买商品但不愿意多花钱,希望交易按可以接受的价格成交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 2.交易双方的意愿不同。卖者希望商品卖得快多赚钱;而买者希望少花钱,购买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3.实行自愿原则,就是基于双方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出发点和意愿不同,使得任何一桩交易都必以自愿为原则,交易条件应该为双方所接受,不能使一方屈从于另一方的意愿。 在市场交易中要实行自愿原则,需要提醒注意的两点 第一,交易条件应该为双方接受.并不意味着交易双方对交易结果均感满意。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消费者为了获得稀缺的商品,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经营者不得不压低价格将商品出售出去。 第二,在市场交易活动中,讨价还价现象时有所见,但这种现象并不具有强买强卖的性质。因为只要双方愿意,可以随时中止交易活动,双方的利益并没因此受到任何损害。而强买强卖则不同,这是以一方屈从于另一方的意志而中止交易的活动。 ▲在市场交易中要实行平等原则平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市场交易的重要原则。平等,是指在商品服务市场上,尽管交易双方是以购买者和销售者的不同身份出现,但都是地位平等,机会均等的市场主体。 市场经济是一种平等经济,买卖破方、卖卖汉方、买买双方在市场上是一种平等竞争、平等交换关系。任何“势利眼”、“以貌卖货”、以地位和官职高低卖货的现象都是违反平等交易原则的,是对市场秩序的破坏。 正确理解在市场交易中实行的平等原则 1.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它要求同样的商品卖同样的价钱,实现等价交换。 2.为了实现等价交换,市场不管交易双方的身份和地位如何,要求买卖交易双方地位平等、机会均等,是一种平等竞争、平等交换的关系。 3.实行平等原则,就是基于交易双方是地位平等、机会均等的市场主体,不存在谁比谁优越或谁对谁恩赐的问题。 4.实行平等原则,就是对每一个市场交易主体而言,都应享有人格尊严得到尊重的权利。 ▲ 在市场交易中要实行公平的原则 公平,是市场交易的.灵魂,是衡量市场交易活动是否有序、是否规范的试金石。 公平的行为指在交易中明码标价、称平尺准、童叟无欺;而缺斤少两、坑蒙拐骗、黑市交易等现象,则是违反公平的市场交易原则,消费者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甚至消费者的生命也会受到侵害。公平的市场交易活动―旦遭到破坏,种种矛盾和纠纷就会不断出现。 在市场交易中为什么要实行公平的原则 公平原则是把消费者作为弱者来保护。这是因为,在交易过程中,经营者可以利用所拥有的场所、设备和工具,为自己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尽管交易过程表面看是“自愿”和“平等”的,实际上是不等价交换,构成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造成了不公平的后果。 如一方缺斤短两,一方自愿购买。表面看,这种市场交易活动似乎是自愿和平等的。实际上,消费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这种商品的,并不是真正自愿的行为,并不是真正处在平等的地位。即使说消费者自愿购买,由于消费者的知情权受到侵害,受到坑蒙拐骗,这种交易活动也是不公平的。 仅有自愿平等的原则并不能保证市场交易具有公平的结果,实行公平原则是实现市场交易规范有序的灵魂。 ▲ 在市场交易中要实行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 现在我国市场上假冒伪劣、掺杂使假、以次充好、非法销售等种种现象,都是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这种现象的存在,对我国建立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危害极大。 如市场上假烟、假酒、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假名牌商品等泛滥,已经对市场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市场交易中不讲诚实信用,已不仅仅是销售商品的问题,它将带来严重的后果,决不可等闲视之。 遵守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在商品服务市场上,不仅仅是销售者的道德,而是销售者和消费者都应具有的道德。 在市场交易中为什么要实行诚实信用原则 诚实信用问题存在于一切市场交易活动中。市场交易活动需要交易双方建立起码的诚实信用关系,否则不是无法进行,就是完全破坏了正常秩序。因此,市场交易活动必须受诚实信用原

上一篇:优美好句下一篇:走向远方作文100字